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基本面分析

农产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产品基本面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产品基本面分析

篇1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并不一帆风顺,曾一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与此相应,全球通胀率也大致呈前低后高走势。3季度后受农产品价格暴涨、复苏速度回升、美元贬值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加大。由于经济复苏步伐不统一、经济结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存在差异,全球通胀具有不平衡特点,发达国家压力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比较严重。

金融危机重创发达国家经济,至今依然面临金融系统功能有待恢复、投资消费疲弱等诸多问题,复苏整体缓慢且稳定性欠佳,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由于国内需求疲软、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2010年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胀率(CPI)大部分控制在2%以内,但3季度后通胀压力有所上升。11月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的通胀率分别为2.0%、1.6%、1.5%、1.7%、1.8%,均超过各自前3季度的平均水平;日本通胀率为0.1%;英国通胀率达到4.7%,在发达国家属于较高水平;美国通胀压力较小,3季度以来均低于1.5%,11月消费价格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0.1%。

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相对较快,加之部分国家农业歉收、热钱大量涌入、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问题普遍比较严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很快。10月巴西、俄罗斯、印度的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了5.2%、7.5%和9.8%,韩国、新加坡、越南、伊朗、阿根廷等国家也都出现了较大的通胀压力,其中,阿根廷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将超过20%,伊朗的通胀维持在10%左右。

二、全球通胀走势与能源资源产品价格

首先,2011年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但不排除个别月份剧烈波动可能。2010年年中,受全球经济减速、欧洲爆发债务危机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普遍跌破了年初价格。此后,在需求回升、美元贬值等因素推动下,国际能源资源产品快速上涨,以油价为例,10月和11月分别环比上涨7.3%和3.4%,11月均价较1月上涨了9.6%。就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看,2011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复苏中,“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全面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尚待时日,对能源资源产品的需求短期内难以急剧增加。目前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供给总体较充裕,石油、铜、铝等产品尚有过剩产能可利用,其价格难以脱离基本面急速上涨,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可能性比较大。由于美元汇率可能大幅波动、市场可能出现投机炒作,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个别时期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震荡难以避免。

其次,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与最终消费品价格相关性较低,前者上涨并不必然带动后者上涨。金融危机爆发前,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和最终消费品价格走势差别很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3―2007年能源类产品价格年均涨幅达到24.8%,而世界经济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年均增长达到4.6%,年均通胀率为3.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是消化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当前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确实干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各国普遍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资本的逐利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决定了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这将推动世界经济最终走向复苏,同时也将继续抑制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对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传导。

三、全球通胀走势与农产品价格

首先,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源于供给减少和游资炒作,随着基本面因素的变化2011年价格有望走低。2010年上半年,国际农产品价格比较稳定。三季度以来,受主要产粮国气候干旱、农作物产量低于预期、库存减少及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几乎同步大幅上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0月、11月全球农产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达7.0%和8.3%,11月均价较年初上涨了29.1%。2011年农产品价格有望逐步回落,但不排除再度走高的可能。2011年这些基本面因素难以全部具备,特别是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仍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因,自然灾害和天气因素引发的农产品产量下降和价格上涨难以持续数年时间。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游资不会长期驻留农产品期货市场,其撤出也易诱发农产品价格暴跌。农产品需求具有刚性,当前的通胀预期,以及圣诞节和元旦因素已经导致部分2011年1季度的需求前移,如果供给逐步恢复正常,则农产品价格有望下降。当然,也应看到,农产品供给具有固有的脆弱性,易受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未来价格走势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从投入产出关系看,能源资源产品和农产品虽同为初级产品,但与通胀率的关系截然不同,决定了未来通胀风险主要来自农产品价格波动。对能源资源产品而言,其总产出的绝大部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被消耗掉,以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中间投入占总产出比重为95.8%,金属矿采选业为97.9%,也就是说石油、铁矿石价格上涨压力绝大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而非直接到达最终消费品市场,就有可能被化解掉。最终消费品市场具有充分竞争特点,单个厂商难以提价;就2003―2007年的经验看,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均被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等因素消化掉,对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传导极不明显。对农产品而言,除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外,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最终消费品。2002年我国农业中间投入占总产出比重为57.2%,大大低于采矿业,可见,农产品价格上涨会直接引起最终消费品价格的提高。2003―2007年间我国仅2007年通胀率超过4%,而这一年恰恰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快的一年;201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通胀走势也与此相符。

四、全球通胀走势与耐用消费品价格

首先,一般来讲,耐用消费品价格长期大幅上涨是通货膨胀出现的重要表现。一方面,食品、能源的供给易受非经济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由此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取向易导致政策不稳定,不利于生产生后的正常运转。发达国家通常统计不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以此作为确定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在出现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易增加耐用消费品购买量,以此避免货币贬值,从而形成耐用消费品价格和通胀率间的螺旋上升关系,并导致通胀率的最终走高。

其次,从全球范围看,耐用消费品生产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未来价格上涨乏力,所谓核心通胀率依然会处于较低水平。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充分暴露,目前美国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2%左右,日本制造业的开工率仅相当于正常年份的85%左右,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家电、电脑等耐用消费品产能十分充裕。由于长期形成的过剩产能难于在1―2年内迅速消化,即使全球需求再度高涨,闲置产能也可以迅速启用,很难对核心通胀形成较大压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耐用消费品生产实现了高度细分,各国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产业链条中居于不同位置。从长远看,未来国际产业转移仍有空间,印度、越南等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有相当强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潜力,可以填补先期融入全球化国家产业升级后留下的空白,从而保持耐用消费品供给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中长期耐用消费品供需矛盾激化的可能性比较小,即使其产品价格表现出上涨态势,也是更多地源自产品品质的提高,而非供需矛盾的激化。

五、全球通胀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

首先,就全球而言,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增加了2011年全球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各国普遍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就当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虽然在经济稳定复苏前,发达国家还不大可能全面撤出经济刺激计划,但个别国家已提前收紧了财政货币政策,一些通胀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但由于各国经济复苏步伐快慢不一,如在刺激政策退出方面协调不力,特别是若在利率政策上缺乏协调,就有可能引发国际资本无序流动和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能源资源产品价格随之走高。同时,为了寻求避嫌,大量游资涌入发展中国家,对于那些选择加息来预防和抑制通胀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高的利率将进一步鼓励游资的进入,导致加息效果打折,使得控制价格上涨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短期内,大量流动性难以持续推高最终消费品价格,却为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埋下隐患,中长期内对通胀的压力不容忽视。为救援金融机构和提振经济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普遍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一般来说,大量流动性的出口及与最终消费品价格的关系大致如下:一是购买耐用消费品,这个领域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二是由于需求刚性,新购食品、粮食可能性不大,即使在通胀预期作用下增加购买量,也是未来需求前移,而非需求的真实增加,价格上涨具有不可持续性。三是投机炒作农产品,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投机炒作对价格的影响力难以持久。四是通过期货等渠道进入能源资源产品市场,即使推高其价格,根据前文分析,对最终消费品传导也比较有限。五是进入生产领域,这将增加产品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六是投资股市、房市等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或者以其他方式驻留金融系统内部,不流向实体经济。可见,2011年大量流动性对最终消费品市场的作用依然比较有限;但中长期看,最终消费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通过财富效应等渠道相连接,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形成有效的新增长点,大量的流动性将最终表现为通货膨胀。

六、结论与建议

综上,2010年年底全球通胀压力的加大主要系农产品歉收及相关投机炒作所致,能源资源产品价格虽有所上扬,但对最终消费价格上涨的贡献有限,耐用消费品普遍产能过剩,价格上涨乏力,美元贬值、流动性过剩对全球通胀压力加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望2011年,从基本面看,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回调,全球通胀率也有望随之走低,注入市场的大量流动性难以对通胀形成较大压力,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可能再次波动,均加大了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从长远看,大量流动性可能引发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依然值得警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要从全球视野考虑国内通胀问题,努力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1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趋复杂,“保增长”和“控通胀”的任务都很繁重,在实体经济尚未完全企稳前,建议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要迅速转向紧缩,当然可视情况对政策力度和政策重点进行微调。可考虑适度减少货币投放量,控制国内流动性,缓解长期通胀压力。目前的通胀具有结构性特点,且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建议控制加息步伐和节奏,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二)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降低产品进口成本

就历史经验看,美元贬值将推高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如果人民币汇率不进行相应调整,则我国能源资源产品进口成本会被动增加,使“高价进、低价出”的不合理外贸结构将进一步强化。2011年美元汇率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长期看面临贬值压力,因此应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切实防止人民币跟随美元大幅贬值。

篇2

两利好支撑农产品

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宗商品期货“农强工弱”现象明显,前期跌幅较大的豆类油脂于上周一开始触底反弹。而商品龙头沪铜本周一大幅跳空低开,跌破前期震荡区间。相比工业品,农产品整体止跌企稳反弹迹象显著。

北京中期农产品分析师杨莉娜表示,国内油脂经过一轮季节性压力及基本面多空转换因素影响,10月份,农产品期价逐渐止跌企稳,开始构筑底部,震荡整理后有望进一步延续上行走势。

银河期货分析师梁勇表示,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国内商品依然延续“农强工弱”局面: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逐年提升,再加上大豆、谷物近几年减产导致供需偏紧将继续支撑农产品期价;另一方面,在经济大环境不乐观周期中,市场资金比较青睐下跌风险较小的品种。恰逢欧洲债务问题蔓延及美国经济数据不佳时,再加上农产品在供应量减少年景,作为生产成本型的商-品具有较好的抗风险性。

此前,美国农业部最新月度供需报告预计,美国大豆产量为28.6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期1.01亿蒲式耳,同时高于9月份预计的26.34亿蒲式耳。对此,迈科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惠平表示,美国农业部在10月份作物供需报告给市场带来意外,此前由于美国干旱天气炒作,市场对美豆减产预期强烈,而新的供需数据提振了未来市场供应前景,全球大豆供应局面由此前供应紧俏,到对未来供应预期相对看好,豆类期价因此受到打压。

不过,梁勇表示,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大豆、玉米库存均处于历史低位,供应紧张的格局要在南美新粮上市前才能得到缓解。

“美豆减产已成定局,但顺利收获以及生长末期天气改善,令减产幅度低于了此前预期,一度引发了资金获利了结,不过,在明年南美豆上市前市场供应紧张格局将持续。”杨莉娜表示,马来西亚棕榈油10月以后将逐渐转入季节性减产周期,按照往年规律,棕榈油进入减产期后,若需求保持一定水准,将对稳定棕榈油期价形成正面影响。

相对于走势企稳的农产品,沪铜等有色金属表现较为疲软。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美元强势反弹、欧债问题持续恶化,期铜在这两大因素重压之下苦不堪言。

欧盟峰会上并未取得重大进展,更是激化了市场对欧债危机担忧情绪。此外,最新数据显示,汇丰中国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9.1,创下3个月以来新高;美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微升至51.3,9月终值为51.1,不过,欧元区10月Markit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跌至45.8,上月为46.1。一德期货分析师许可表示,中国、美国PMI数据表现尚可,但欧元区数据疲软以及全球工业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仍令金属承压。

篇3

随着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的飙涨,一些投资者的视线渐渐向与农产品有关的投资品种聚焦,农产品期货成为这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渠道。

去年以来,农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也将CPI指数连连推高,一些投资者对农产品期货跃跃欲试。北京中期期货的齐先生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上市的农产品期货有大豆、豆粕、豆油、玉米、棕榈油、菜籽油、小麦、棉花,白糖等9个交易品种。我国期货公司一般的开户门槛多为5万元,而按照30%左右的可控风险仓位来说,投资一手农产品期货需要6000至50000元不等。最贵的棉花期货需要15000元左右的保证金(按照1成保证金计算),和最便宜的玉米合约相去甚远。他说,“按照10%的保证金来算,交易一手最便宜的玉米合约只要1800元左右,这让许多投资者可以尝试一把投资。”

齐先生说,对于新手而言,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合约是第一步。普通投资者最好选择主力合约,也就是成交量和持仓量最大的台约,这样进出方便,避免平仓不能及时出来的一些风险。由于期货市场实行交割制度,投资者尽量放弃到期月份合约,并尽量选择远期合约(有些交易所不允许个人投资者交易交割月的合约),在临近交割期限时保证金比例也会相应提高,如果投资者不注意的话,持仓比例就会随着占用保证金的比例不断提高而提高,从而影响个人资金管理。在选择好交易品种后,台理、定期进行“资金管理”是进行期货投资交易的核心。

“目前,期货市场采取的是T+0的交易规则,一方面,T+0会使市场产生很多短线交易,可能在某些时候加剧市场的震荡和波动,另一方面当日可以平仓也让认为做错方向的投资者迅速离场。”齐先生说,一般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占比很小,10万元左右入场会比较安全。

另外,为了使一些不擅长风险控制的投资者也可以分享农产品期货投资的机会,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挂钩农产品理财产品。齐先生说,从深发展银行推出小麦、玉米和大豆三种农产品期货指数的结构性产品以来,挂钩农产品期货价格、农产品指数的各类银行理财产品频频加快了面世的脚步。民生银行的“挂钩牛奶期货价格”保本产品就是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三级牛奶价格挂钩,交行得利宝“浓青4号32谷丰登收益优化”95%保本产品就挂钩小麦、豆粕、咖啡的价格走势。

齐先生说,这些理财产品大都为结构性挂钩产品,即银行募集资金后并非直接投资于农产品或者期货,而是按照合同的收益公式计算最终收益,挂钩的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涨跌幅对收益会产生关键影响。如交行的“浓青4号一五谷丰登收益优化”95%保本产品,它挂钩小麦、豆粕、咖啡期货的比例为50%、40%和10%,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最大封顶25%。所以,投资者在购买这款产品时首先要认清这是一款95%保本的产品,其次要了解它的收益率是在博取三个品种期货价格涨跌幅度,最高25%的最高收益率是预期的,本质上它是固定比例保本的浮动收益产品。由于这些农产品期货理财品种的增多,现在投资者投资农产品期货更容易了。

农产品期货交易需注意的情况

齐先生说,由于期货市场风云变幻,难以捉摸。投资者进入农产品期货交易特别需要注意三种情况。第一,农产品期货市场同品种不同合约非联动性波动。一般情况下,同一品种各合约之间的联动性是比较高的,反映出来就是同涨同跌,幅度差异一般都在很小范围内。但在某些时候如合约所属年度不同、期现价差过大等情况下,同一品种不同合约间的走势就可能出现异常差异,从而导致价差的变化脱离历史规律。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者仍将历史情况来作为目前的操作依据,就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这种情况下的投资也往往导致失败。

如2009年8月13日至9月28日的连粕M1001台约和M1005合约的走势。此期间M1005合约受豆类商品集体调整影响而同步下挫,期价从3055元/吨下调至2658元/吨,幅度达13%;而M1001合约则从3150元/吨下调至2930元/吨,幅度仅为7%。两者价差变化幅度出现了6%的差别。当时豆粕的现货价格约3650元/吨,期货价格明显低于现货价格500元/吨左右,因此近月台约(当时的M1001台约为最贴近现货月的主要合约)将更具抗跌性,导致当时M1001合约与M1005合约的价差进一步扩大。许多投资者并未分析其内在原因,而仅仅凭感觉认为,M1005合约偏离现货价格更多、更便宜,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行为。因此农产品中同一品种不同台约的价差变化研究应抓住其“内因”。

第二,农产品期货市场相关品种联动性偏差。属性相近但不同品种的走势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就带来了套利投资的机会。如大豆、豆粕和豆油之间的压榨利润套利,或豆油、棕榈油和菜油之间的油脂间套利。

共同的基本面影响因素使属性相同的不同品种大趋势走势基本一致,但自身的一些影响因素如政策调整等因素可能使两者的中小级别走势产生差异,进而使两者价差或比价出现变化。而当价差或比价关系变化到一个相对不合理的状态时,替代性影响将开始产生作用,从而使两者价差或比价关系重新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属性相近但不同的品种合约表现为大趋势变化一致,但中小级别趋势变化可能不一致。

篇4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何笑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明年全球农产品供应依然趋紧,而且农产品需求也依然强劲,一旦政策利空被消化,市场价格将回归基本面,有望恢复牛市。”

从国际市场来看,农产品期货走势依然强劲。新湖期货首席农产品分析师时岩指出,从期货合约问价差来看,国际市场上棉花、白糖、棕榈油以及大豆期货均出现现货升水现象,这说明现货紧张格局在加强。农产品牛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较容易出现牛市加速的情况。

此外,从进口价差来看,白糖、油脂等商品进口成本与国内现货价格均处于倒挂局面。长期倒挂的话,将导致价格报复性反弹。从国内市场来说,国内农产品库存水平相对较低。棉花库存消费比达到历史最低点,玉米库存消费比也仅有8%,白糖也是。大豆库存原本较高,但经过农业部两次下调,也基本回到平衡位置。

因此,从国内外市场来看,农产品期货面临诸多利多因素。

玉米也被看好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的玉米期货被市场人士普遍看好。

何笑凡指出,在众多农产品期货品种中,豆油和豆粕期货较有潜力,而玉米期货将有不错表现。

新湖期货分析师李延冰指出,201 1年的明星品种应该是玉米,玉米市场将出现真正的质变,投资前景非常好。

玉米存在产需缺口。2009/2010年度中国共拍卖约2570万吨玉米,同时收购60余万吨临储玉米,加上两次向灾区调拨玉米,国有库存约减少2500万吨2530万吨。估测非国有期初库存同比增加约300万吨500万吨,社会总库存下降约2000万吨2200万吨,即产需缺口为2000万吨2200万吨。估测2010/2011年度产量增加1300万吨1500万吨,需求增加300万吨500万吨,产需缺口减小约1000万吨。即该年度产需缺口仍可能保有1000万吨1200万吨左右。如此巨大的产需缺口近几十年未出现过。当然缺口大小还会随实际产出而调整。

国际市场玉米价格高企,推高进口成本。新湖期货预测2011年6月后中国玉米供需缺口将开始暴露,而进口闸门很可能自此拉开。国际玉米价格从2010年年中开始暴涨,截至目前涨幅已经超过80%。2011年国际玉米价格将延续上涨格局。

政策风险较大

虽然,2011年农产品期货价格重心上移,但市场面临的风险也不小,特别是政策风险。

何笑凡指出:“2011年投资者仍需关注政策风险。”

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王颖棵指出,2011年市场面临政策压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放入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当中,彰显了中央政府对于加强农产品价格调控的重视。

除国内政策风险外,国际市场上美元走势也将影响农产品期货。如果美国经济明年上半年出现明显好转,有可能提前退出量化宽松,届时全球量化宽松环境都会改变,美元将走强,这对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商品形成压力。

篇5

他是坚定的基本面交易者,从不看任何技术指标,用“市场运动遵循天道规律,价格趋势源于供求动力”作为投资期货的核心观点和具体操作指导,拥有最纯粹最朴素的投资思想。

以前,他认为自己做期货的方法是“独家秘密”,不打算说给任何人听,如今,他改变了想法,要把“秘密”说出来。他说自己虽身价过亿,但依然是一个质朴的农民,如果不说透,既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

2013年9月8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由海通期货主办的傅海棠新书会暨“我的投资理念和感悟”为主题的演讲在此举行。中午12点30分,傅海棠一袭短袖休闲到达现场,一个多小时后,300多本《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签送一空。

众多的期迷粉丝拿到书后,并没有离去,盼着傅海棠能指点迷津,授业解惑。下午14点,“我的投资理念和感悟”为主题的演讲正式开始,傅海棠开始解密从5万到1.2亿的期市传奇……

成长 农村能人

傅海棠,山东济宁市嘉祥县付庄村人,1967年出生,家里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十几岁时,在小伙伴中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郭靖”,显得有点呆笨,说话也显得跟不上“潮流”,一个男孩子见人都会脸红。

不过,他是个内心不服输的人,渴望比其他小伙伴更优秀。于是默默地观察、学习和模仿他所“仰慕”的大人们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大人们见面时的开场白。到成家立业时,村里人都说他为人大方、处事贴切。

每个人都有过理想、抱负,能否实现就看是不是“有心”人。十五六岁时,他就攒钱到新华书店或书摊上买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类的书,或养猪、鸡等书,买回来后,往往一个晚上不睡觉,通宵看完。或许这是他做期货基本面分析思想的萌芽!

“有心人”还真能解决问题,当得知未来的准岳父喜欢谈论历史时,他在几天内看了好几本历史方面的书,和准岳父初次见面时果然谈吐不俗,“基本面分析”让他和准岳父聊天有了共同语言,获得了好感。

在那个时代,农村的孩子大多上到初中就务农了,傅海棠也是这样,不过在农村来说,绝对是一个能人。

对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人来讲,根本不懂啥“市场经济”、“市场规律”,傅海棠留心观察后,发现了一个规律:当某个农产品某一年种植面积少了,往往伴随着产量下降,到了收获季节之后的一段时间,价格会奇贵,当下一年农户们看到了“赚钱的方向”一哄而上后,一两年内,这个农产品的价格又会快速下降,甚至到奇贱的程度。

1989年、1990年就是大蒜极其便宜的两年,于是在1990年秋天,他认准机会低成本买了蒜种,种了2亩大蒜,赚了7000多元,这对其他农户来说简直是“奇迹”。

更有魄力的是他付利息借款养猪。从1993年开始,他一直都在关注不景气的生猪市场,1994年猪价不见好转,1995年生猪市场依然不好,而1995年的秋天玉米价格涨到了8毛1一斤,这对把玉米作为猪饲料的养猪农户来说是“祸不单行”,一些农户决定减少养猪量或放弃养猪。

不过他始终认为,如果养猪永远亏钱,那么养猪的人就会绝迹,那猪不是也要绝迹吗?猪肉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人们的饮食习惯不能在短时间内有180度的转弯。在1995年10月的时候,他觉得这么低的猪价最多还能撑半年,半年后猪价必涨。

经过多方调研、分析、判断后,在1996年3月,傅海棠按每月2分的利息借钱10000元开始养猪。几个月后,猪价大涨,在1996年的中国农村,4万元的利润让傅海棠彻底翻了身,成了远近闻名的小诸葛。

在养猪过程中,傅海棠发现,想要赚钱,单单只是“卖贵了”还不行,如果“卖贵了”对应的是“高成本”,那么即使赚了钱也是有限的。“卖贵了”还必须“低成本”,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这成了他以后对付期货价格回调的基本思路,屡试不爽。

期货 煎熬8年

傅海棠的性格注定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如果说不少人做期货是“误入歧途”的话,那他是削尖了脑袋钻进来的。让他意外的是,这个行业让他这个农村人眼里的“能人”苦苦熬了8年才有所回报。

初识期货是在1995年,岳父家堂屋的地上有一张纸,看上去像杂志上撕下来的。捡起来一看,“期货”!上面这样介绍,做期货的好处是它有很大的杠杆,用5%-10%的资金就可以做100%的现货“生意”。1万能当10万用,还不用自己种地、施肥、灌溉、锄草、收割,也不用收购、雇人、销售,却可以在高价时卖出,赚更多的钱。

“哇,期货真是个好东西!”

真正接触这个行业是2000年。当时他还在养猪,去济宁市进料时,打听到了做期货的地方。期货这个“好东西”已让他魂思梦萦多年,去看过后,第二天就在三隆期货公司入金10万开了户,那个年代,这10万云让他成了业务员手中最大的客户,重点服务对象。

一个期货生手,两眼黑乎乎进入这个市场,注定要“交学费”的。亏钱后,他很不服气,认为自己对农产品价格中长期的判断颇准,对短期价格的波动也有一定的想法,怎么就不赚钱呢?

就这样,他从2000年到20003年一直沉迷在期货市场,猪也不养了,亏亏赚赚,实际是在亏钱。

但傅海棠始终“自大”地认为自己和大多数做期货亏钱的不同,认为自己肯定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当然,交了学费,也有了长进。在这期间傅海棠在基本面分析上略有所成,对农产品行情判断也越来越准确,但由于当时交易所制度的突然变更、重仓隔夜、短线搏杀等种种问题,他依然赚不到钱,逐渐地债台高筑。

最受不了的还是赚不到钱带来的煎熬,来来回回反复的行情、隔夜反向跳空、连生活费都亏掉、一平仓行情就启动、眼看着别人赚钱……这一切,一度让这个农村长大的坚强男人想过去死,他感到做期货比死还痛苦,不过还是熬了过来。

后来他想明白了,在任何时候,亏了钱,都只能怨自己,不能怪市场。总结教训后,他有了两个可喜的变化:第一,亏钱后跑的快,从来没被强平过仓,这样保证了亏的资金都不是太大;第二,他的基本面分析逐渐成熟,也能不时大赚一把,这样赚一次,就够小亏十次。在期货公司经理的眼中,他成了“主力打不死的妖精”。

大蒜 人生反转

十年磨一剑,基本面分析逐渐成型。2009年,挟着基本面分析的利剑,实现了从5万到600万的人生反转。

“基本面供求分析法”是傅海棠定位、分析、判断市场的依据和方法,他似乎早就掌握了然于胸了,但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赚到大钱,实际运作中,还有太多的细节不能把握到位。

他进一步总结到,能不能赚到钱是有前提的:第一,老天有没有给机会,如果老天没有给机会,老想自己去创造机会,那是赚不到钱的。第二,看懂了,还要做对,做对了,还要坚持,这样才能赚到钱。第三,任何人不能逆天而行,必须顺天意、顺自然,只要是顺的,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正如他所说,赚钱只是时间问题,2009年的大蒜成了他的“福星”。那年的大蒜行情,所有的前提、条件都符合了他的基本面分析。

2008年底,傅海棠对一起做期货的一个朋友说,“大蒜要起行情了,我要去做大蒜电子盘,赚一笔大的。”这位靠技术分析行情的朋友,平时就和他互不服气,尽管在期货上和他一样都没赚到大钱,“你可别做电子盘,电子盘太黑,容易逼仓,不讲理,你能做好期货就不错了。”

现货电子盘,也叫电子商务,是现货远期交易的一种模式,当时所有参与的人都有交货和接货的权力。电子盘不易做空,做空后,交货可能被严格限制,找理由说你的货不合格,因此容易被庄家逼空。傅海棠显然清楚里面的道道,“做多就不一样了,如果我看对了方向,主力不让他涨,那我就接货,即使货品差一点,卖到市场也能赚不少。”

其实他用基本面能准确判断对大蒜行情,建立在对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在2008年4月份,就开着自己的奇瑞车把大蒜主产区和负产区都跑了个遍。

同是农村人,沟通起来格外亲切。看到路边的田里有干活的农民,就停边靠车,到田里递上一根烟,点上后,就聊了起来,“老乡,今年大蒜怎样呀?”

“涨势不好,要减产很多!去年种了5亩,可惜卖不上价,今年这2亩看来也要亏钱。,其他人家都种的不多。”

山东金乡县是全国最大的大蒜主产区,其他的主要产区基本上也在距离金乡几十公里到三五百公里的地方。就这样开着车开始了上万公里的考察,主产区金乡、苍山、莱芜、商河、茌平,江苏邳州,河南杞县,中牟,以及各地周边的一些副产区。

综合调研得到的数据显示:大蒜播种面积下降30%左右,单产减少20%左右,也就是按照这个调查数据总产量会下降40%左右。

农民对天有本能的敬畏,傅海棠更是如此,他甚至认为,行情是天定的,和天站在一起就不会失败,或许这和他长期做农产品,现货收成受天气影响大有关。经过对大蒜行情调研后,他感慨到,“天意如此,物极必反,来年大蒜价格必涨。”

付诸行动在09年3月份,寿光电子盘大蒜。虽说大蒜是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但和期货也差不多,只是保证金高一点,大概是20%。看到大蒜有暴涨的机遇,就做多,他把从期货上赚的3万块钱,在大蒜上开了户,建仓的时候大概是840元左右一吨,后来期货上赚点钱就拿出来做大蒜,在大蒜大涨之前,投入资金已经有20万。

很快,当时空头主力闻到了大蒜要暴涨的味了,在暴涨前两个星期左右,寿光蒜交易所出台了一个“集中转让”制度,就是如果价格出现三个连续涨停板或三个连续跌停板就协议平仓。此制度对空头极为有利。

从五一开始大蒜就暴涨,第一天价格逐步上去涨停;第二天主力在跌停板成交10万手,然后在收盘时封涨停;第三天涨停,后来就“集中转让”协议平仓了,这样价格到了1100元左右一吨。交易所“集中转让”制度的出台,救了空头一命。据后来了解,空头主力确实和交易所有关系,一看大势已去,就给交易所送礼了。不过,被交易所强行平仓时,傅海棠的20万元也变成了70万元。他遗憾道,如果不是交易所突然改变制度,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的那些钱能赚一两个亿。没办法,寿光的电子盘是不能做了。

不过,他并没有轻易放弃这波大蒜行情,当天下午就把70万资金转到日照龙鼎公司的大蒜电子盘,开了户。但1450元一吨的价格,已经让同行感到价格太高了,不过傅海棠认为这个价格还很低,以后还会大涨,果断建仓。建好仓之后,基本上是满仓操作,1450跌到1400,然后再到1380。

直到星期一,开始了三个涨停板,价格涨上去了。有了上次在寿光的教训,这次他赚一部分钱就出金一部分,就这样50万、60万地出金。不过电子盘就是黑,这行情龙鼎也扛不住倒闭关门了,傅海棠的资金有100多万没有拿出来。尽管如此,他还是赚了五六百万。

棉花 亿万传奇

此后的傅海棠除了拥有基本面的利剑外,又多了资金优势。他从大蒜电子盘出来后,选择了棉花期货。2009年5月中旬,在棉花0909合约13000元一吨左右的位置开始建仓,当时,很多期货投资者根本不看好棉花,因为当时棉花主力合约只有5000手左右,成交不活跃,傅海棠也就20手、30手、50手慢慢做到500手持仓,就这样600万元逐渐投了进去。但整个五六月份棉花期货基本上是横盘整理,一直到当年七八月份,才开始上涨。

但刚有上涨的苗头,国家就开始抛储抑价了,陆陆续续拍卖了260万吨棉花。但后续的抛储根本压不住价格上涨,从9月份开始,棉花价格一路上涨到年底,涨到了17000多元一吨,这时他的资金已经到了1300万左右。

不过他也经历了棉花价格大幅度回撤,2010年1月棉花从17600跌倒了16000左右,他的资金一度减少到了800万左右。

他认为,春节前一个月的下跌,估计和企业间、民间资金的结算有关系,春节一过,资金就会宽松。于是在2010年春节前,满仓买进,果然春节后3、4、5月棉花平稳上涨。这中间棉花价格也有回调,傅海棠也有过平仓、倒仓,不过总体一直在跟进,直到2010年的11月3日,棉花价格涨到29600元每吨,这距离他预判的最高价位30000元每吨已经接近,于是果断平仓了棉花1105合约,这时他的资金也冲到了1.2亿。不过平仓略有点早,最终那波棉花涨到33000元每吨才跌落下来。

傅海棠毕竟不是神,不可能百分之百判断准确,人性的弱点让他有了两个遗憾:一是拿单不够稳,中间有一波回调,他撤出了大量资金,想大幅下降时再添仓,没想到后来一再上涨,弄巧不成反成拙;另一个遗憾是,棉花从33000元每吨跌落后,没有再空单棉花。到手的才是真的,或许他不想再让这1.2亿去冒太大的风险了。

天道 投资规律

棉花战役之后,傅海棠对自己的期货投资规律进行了整理。他认为,天道运行是有规律的,他正是遵循了天道运行的规律才在期货上投资有成。

宇宙中任何事物、任何时间都遵循着平衡规律,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供需、价格的运行等,都必须遵循宇宙的平衡规律。他表示这是“天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

“价格的涨跌也在遵循天道的平衡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投资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或许这是他对基本面最高层次的意会,“期货市场似乎最接近天道运行的真理。只有明白了市场的‘道’,才能在期货市场长期生存、持续盈利,即使遇到挫折也是暂时的,终究能走出来,天道是管用的,了解了市场的运行规律,成功只是早晚问题,靠天道才能长久。”

从2009国家抛储欲平衡棉花物价可见一斑。当时傅海棠从人工工资和棉花的增长幅度、多年产量、种植面积等十几个方面分析后,得出结论:目前棉花价格太低了,价格一定大涨。这是他从基本面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他认为价格的发展规律,也是他理解的“天道”,抛储平抑物价无疑是螳臂当车,和“天道”过不去,自然也就不会成功。一个农民质朴的哲学没有一丝做作和水分,对老天的敬畏也是如此本分,他站在老天一边,老天当然也站在了他这边。

做期货,要明白市场就是“天道”规律表现的场所之一,市场必然遵循宇宙的规律运行。因此,傅海棠确立了这样的投资理念:永远站在老天这一边,永远靠基本面分析做期货,永远不做庄,永远不带资金,能赚就赚,不赚就散。

善良 本分质朴

傅海棠做期货亏损时,曾一度想过去逃避、去死。但这些事情,当时他妻子一无所知,因为吃穿在村里一直都是一流的,家里的开销费用并没有减少过,还是和以前一样,即使欠下债务,也是自己默默承担。

他的基本面分析离不开实地调研,权当度假,这时会开着自己的奇瑞车载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出去,既陪了家人,也没有耽误自己的期货运作。

不过陪伴家人和操作期货有时也会冲突。2010年10月份,当时的期货棉花到了关键时刻,棉花涨到了28000左右,几千万的资金在里面运作。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为母亲庆祝66岁大寿,他请了三个剧团,唱了12天山东梆子,每天回家陪着母亲。他说,只要母亲开心就好,就当给母亲尽点孝心了。

篇6

根据经济学理论,决定商品价格的最根本因素应是供求关系。从全球范围来讲,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基本上是稳中有升的,但是,供给的增长速度则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粮食的供给是由种植面积和单产决定的,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使得耕地面积减少,而粮食单产自90年代以来便遭遇了瓶颈,难以大幅提高,因此,我国粮食产量难以大幅增长,这就导致了我国粮食未来将会呈现供求偏紧的局面。这从我国自2000年以来粮食的期末库存不断减少的趋势中也可以看出,而这种基本面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农产品价格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维持稳中有升的走势。

进入2010年夏季以来,极端天气不断登场,而农产品生产对天气依赖性极强,极端天气的出现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令粮食生长状况堪忧。以小麦为例,小麦主产国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等国出现极端天气,其中俄罗斯出现13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五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绝收。粮食减产拉动全球价格上涨,虽然我国今年粮食产量和去年基本持平。并没有出现大幅减产的现象,但是由于国际国内联动性日益增强,因此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传导至国内市场,从而带动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

另外,从工农产品比价关系来看,目前农产品的价格也不算高,自09年金融危机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纷纷触底反弹,以铜、橡胶为首的金属和工业品涨幅都超过了100%,而农产品价格的小幅上涨和金属比起来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提高农业的种植成本,而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将会打击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导致农产品产量减少,这种市场自身的力量会推动其价格上涨。而如果拿房地产市场作为比较的话,相比较房价的迅猛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微不足道的,虽然现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或者突破10年前的高点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中国农产品10年没涨价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从大的宏观经济周期角度来讲,众所周知,经济周期都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又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经济扩张期时,所有商品价格整体上应该呈现一个震荡向上的走势,而在经济收缩期时,总体上将呈现一个震荡下行的走势,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世界经济已于2009年6月走出衰退,开始步入复苏,目前正处于一个稳步上升期,在这一阶段,农产品价格震荡向上也是毋庸置疑的。

篇7

行业差距:尽管农业板块整体估值偏高,但细分各子板块间的差距,仍可以寻找到被低估的子行业。因为诸如雪灾等气候变化得难以预料,我们应随时关注天气变化为这一行业带来的影响。

我国一直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尽管物价上涨明显,但近来国际市场主要粮食品种的进货价格仍普遍明显高于国内。尽管农产品总体高位整理,种类间步调各异,但其实农产品涨价只迈出了一小步,上涨趋势不改。

通过2007年三季报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业行业相对全部A股来说高估。总体上我们对农业行业给予中性评级。尽管整个农业板块估值远高于全部A股公司的平均水平,但在农业板块内部子板块中估值差异也很大。我们重点圈定了其它种植业、种植业、水产养殖和饲料业等四个子行业予以重点关注。

基本面分析

国内国际形势支持农产品价格坚挺

2007年6月以来,农产品价格涨幅差异很大,其中食用油涨幅达59.79%,这与大豆减产与美国豆油工业化关系密切。蔬菜涨幅名列第二达到38.59%。鲜猪、牛、羊肉涨幅其次。上述品种在上半年也是涨幅较大的品种,下半年以来延续大幅上涨态势。前期涨幅较大的鸡蛋、水产品和粮食进入回调的阶段。尽管稻谷价格在涨,但大米涨幅较小,白糖更是继续下探,我们认为这些涨幅落后的品种仍然存在较大机遇。(见表一)

提高农产品价格符合和谐富民政策。当前国内收入两极分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层面,更多的是体现在国内资产价格扭曲和全球通胀背景下部分既得利益集团轻松获取大量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广大百姓在收入增长十分有限和通胀的巨大压力下真实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在这种既定事实面前,即使房地产价格回归,在全球流动性泛滥和资源成本重心上移情形下,长期看农产品价格向下可能极小。

而且,中国农产品涨价只是在“还帐期”,虽然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的数据都显示增长态势,但倒退到更长的时间角度来看,我国农产品价格多年来一直偏低,目前市场上主要农产品,如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价格考虑通胀因素后多数低于10年前的水平,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年间增加了六七千元。偏低的农产品价格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种养殖积极性,就连备受关注的猪肉涨价,也是由于前几年猪肉价格跌至低谷,导致养殖户养猪赔钱、引发猪肉市场供应量骤然减少导致的。

尽管目前由于部分农产品涨价,农民增收,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未从根本上完全建立起来。考虑到生产成本及中间流通环节牵掣,农民实际盈利空间仍然十分有限。农产品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农业生产效益越来越低,农民赚钱越发困难。统计局在福建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因成本上升,农民生产经营费用人均增支占其人均增收的一半左右。

尽管今年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实际增幅和增速均超过城镇居民,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增收速度滞后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却呈扩大化趋势。

2006年我国城乡收入比已由2004年和2005年的3.21∶1和3.22∶1扩大到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已达到8172.5元。另外,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现金收入除这两种用途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方面的支出,城乡差距就更大。

新能源政策颠覆农产品价格基础

去年底,有色期货品种纷纷大幅看跌,11月6日至23日,伦敦现铝跌去3%,伦敦现铜较10月4日已跌去22%,与此同时CBOT玉米连续从10月8日至23日,涨12.13%,CBT大豆从10月8日至23日涨16.06%,同期CBT豆油连续涨18.08%。

有色、农业价格表现两重天的背后,一是前期有色品种涨幅过高,二是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影响。今年初美国2007年度国情咨文中对能源问题上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美国政府提出增资金用于生物能源研究、提高能源效率以及为种植纤维素乙醇作物提供贷款外,最为重要的是将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

由于生物燃料包括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而豆油和玉米分别是美国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的基本原料,目前美国国内生物燃料的研发和生产火热,大型、超大型的工厂不断上马,对豆油和玉米的需求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其中,美国生物柴油大都采用油炸过的废油等作为原料,其成分主要是豆油。今年1-9月,用于生物柴油的豆油较去年同期高出75.82%。按照目前的生物柴油技术,只要原油价格不低于50美元,用豆油生产生物柴油都将是有利可图的。而现在国际原油价格直奔100美元,厂家的利润丰厚可想而知,因此美国的生物柴油产能不断扩张,截至2006年初,全美国共有65家工厂中使用豆油生产的生物柴油可超过3亿加仑。目前,又有50多家工厂投产,产能进一步扩张。

相对于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的发展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提出未来10年内把美国的汽油消耗量缩减20%和增加生物燃料产量至1.07亿吨的能源目标,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燃料酒精项目的政策,美国燃料酒精产量飞速增长。06/07年美国燃料酒精消耗了5400万吨酒精用玉米,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0%。预计2007/08年使用酒精用玉米8400万吨,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5%。

美国的能源政策对于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农产品的能源属性将颠覆农产品价格的基础,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也将随之改变,比如大豆与豆粕之前的价差从2006年年底之前的历史数据看,最高值为680,但是现在计算两者价差高达1169。

农业板块分析

通过今年三季报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业行业相对全部A股来说高估。今年前三季度,农业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2310万元,而A股公司平均净利润37500万元,而剔除亏损公司后农业公司调整市盈率为60.7倍,而全部A股公司市盈率仅37倍。(见图二)

尽管整个农业板块估值远高于全部A股公司的平均水平,但在农业板块内部子板块中估值差异也很大。其中其它种植业PE值最低为35.76倍,接下来依次是种植业45.83倍、水产养殖51.5倍和渔业56.96倍。畜禽加工业与农业整体PE相当,其它子行业均高出农业板块平均PE。其中海洋捕捞PE达560倍,粮油加工子板块也高达112倍。其中海洋捕捞子行业中仅中水渔业一家公司,目前股价7元,而净利润仅1分上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估农业行业估值水平低于全部A股公司的子行业只有其它种植业。而其它种植业中仅包括三家公司,即北大荒、新农开发和新赛股份。另外,上图中估值相对整个农业行业低估的子行业还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渔业、种子生产、和饲料行业,尽管它们的PE值相对全部A股仍然较高。其中种子生产前三季度平均净利润为负。综合权衡我们重点圈定了四个子行业予以重点关注,即其它种植业、种植业、水产养殖和饲料业,并在上图中以桔黄色标示。

2006年11月30日至2007年11月30日期间,农业板块涨幅127.22%,同期上证综指涨幅132.07%,沪深300涨176.34%。总体上看明显低于沪深300涨幅,稍低于上证综合指数。

农业板块子行业年涨幅

过去一年内,农业行业子板块中涨幅最高的是农业综合为141.44% ,其次为林-70-110业129.5% 、农产品加工122.88% 、饲料-150121.44% 、种植业115.27% 。渔业涨幅最低 为90.92% 。其他种植业包含在种植业中, 尽管其PE 最低,但涨幅却靠后,这也是我 们认为其存在机会的原因之一。

予行业分析――看好糖业上市公司

1. 天气情况使得糖的供求格局改变

受到南方冻害影响,广西的甘蔗田按 照20%的损失率预计导致减产30万吨,另外,受灾入榨的甘蔗约960万吨,若按 产糖率下降2个百分点计算, 将损失19万吨糖。最后, 因受灾后需要补产、翻 种、新种等因素,产糖量损失将达到75万吨。综合计算, 广西食糖减产量约在 150-180万吨左右。国内糖产量如果按 1250万吨计算再加上结转上榨季的40-5 0 万吨陈糖, 不考虑进口因素的情况 下,供给量约1300万吨,而预计的需求 量则为1400万吨。

这样,以往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面临转变。

除了早前的雪灾冻害等恶劣气候影 响,广西气象信息网三月中旬天气预 报称,与历年同期相比全区平均气温大部 偏高1-2度,降雨量偏少2-5成。平均气 温高1-2度对受冻伤甘蔗恢复不利,温度 快速升高且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受灾甘 蔗的灾情进一步恶化,而且当前部分受灾 尚不严重的甘蔗也会因为气温升高而导致 糖分的加速转化和变质。

综合来看,考虑到甘蔗宿根特点,尽管 冻害对今年甘蔗产量影响有限,但对下一榨 季的影响却不那么容易判断。特别是在供求 即将发生转变的拐点上。此外,冻害也影响 了部分农民对甘蔗的种植积极性,我们了解 到南宁郊区的农民已将甘蔗改种花生。除了 花生外,油料、木薯等其他农产品对甘蔗的 替代也不容忽视。

2. 国际投资基金的选择也会影响糖的价格

相对欧元及大多数货币,美元一贬再 贬,基金最信赖的保值工具就是农产品,一是因为农产品价格比较低, 同时在当 今,农产品除了其本身的性质外,它还有 工业属性,它的消费弹性不大所表现出的 刚性需求特点。

此外,农产品也开始显露出其金融属 性。这是因为买农产品,包括糖,及其期 货,对冲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对市场造成的 意义远比糖本身的意义大得多,这也是糖价 上涨的主要原因。全球的基金都认为糖价上 涨的幅度还不够大,仍有余地。

由于糖价上涨较快,糖企在套期保值过 程中产生的差价无法对冲时只能由糖企自己 来补时,导致了一边倒行情,即使是糖过剩 也还是没人卖期货。这也是原糖价从10美 分涨到15美分没有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调高对国内糖类公司的评级 尽管国际糖业组织不久前将对 2007/2008年度全球糖市过剩预期下调至 930万吨,供大于求局面仍然未变,但国 内供需仍然存在争议。

受冻害影响供大于求的局面面临扭 转,本榨季供求缺口预计达100万吨。尽 管前期糖价大幅上涨, 但由于糖的属性 发生改变及与其他农产品的比价效应没 有发生任何改变, 且冻害及其他因素对 甘蔗种植的影响深远, 维持甘蔗种植长 期来看仍然面临挑战。

篇8

在经历了2008、2009年的低谷之后。糖价终于在2010年迎来了春天。自今年6月份以来,糖价的涨幅已超过25%。公司2009年甜菜糖产量46万吨,居全国第七、甜菜糖第一。由于榨区有限,从长期看糖价处于上升趋势。今年10月,蔗糖价格突破6000元每吨,以公司全年产量46万吨测算,预计公司甜菜糖业务盈利9200万-1.2亿元。

我国白糖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白糖减产,根本原因是国际和国内扩张性货币政策。由于实体经济复苏脆弱和各主要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国际过剩资本转向炒作白糖等大宗商品。但是,白糖等大宗商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等基本面短期并无巨大变化,因此白糖价格在被国际和国内投机资金拉高以后,由于缺少基本面支撑,面临回调风险。但是,由于国际和国内扩张性货币政策短期不会改变,回调以后将继续上涨。

国内白糖价格大幅度高于同期国际白糖价格,即使加上运输、加工、损耗、进口环节税等成本因素,进口白糖仍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2009年我国进口白糖106万吨,与同期我国白糖产量的比是1:12左右。低价白糖进口到国内将抑制国内白糖价格上涨。

为保护国内糖料种植和制糖产业,国家对食糖进口采取关税配额限制政策。2010年我国食糖进口关税配额量为194.5万吨,其中70%为国营贸易配额。为调节国内白糖供求关系、稳定白糖价格,国务院决定2009-2010年中央投资新建中央直属白糖储备库40万吨,扩充白糖储备库容规模。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多次拍卖国家储备白糖,增加白糖市场供给,试图平抑国内白糖价格快速上涨势头。但从市场的反映情况来看,目前白糖的上涨趋势仍在,未来仍将有上涨空间。

番茄大幅减产 涨价利好公司

公司作为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大番茄酱生产企业,已成为我国番茄酱行业的标杆企业,并得到国际市场的充分认可,有望成长为国际领先的农业企业。按照公司2010-2012年榨季番茄酱产量33、35、40万吨,对应榨季均价为900、1100、1100美元/吨的假设,预计公司2010-2012年EPS为0.22、0.41、0.56元。

最新变化:番茄酱最新报价已经环比上月涨20%,达850美元/吨。自2010年8月5日进入2010-2011年榨季以来,中国番茄酱价格一路上扬,从二季度的600美元/吨上涨到8月初的700美元/吨,至9月中旬,最新报价已经达到850美元/吨。中国番茄酱行业已度过了2010年二季度最低谷时期,价格上涨趋势已经明确,符合我们7月行业报告的看涨预期。

超预期因素:中国番茄酱减产幅度可能超过40%,超出我们之前’30%预期(也是市场最悲观预期),因此价格上涨也将超预期。据行业协会最新预计,2010-2011年度新疆番茄酱产量约50万吨,内蒙20余万吨,垒国总量约80万吨,同比减产40%以上。基于此,我们预计本榨季中国番茄酱价格将超过900美元/吨。将超出我们(更超过市场)的预期。减产超预期的原因在于:1.恶劣天气导致固形物含量下降22%。往年7吨番茄产1吨酱(36/38浓度),2010年目前生产数据是9吨产1吨酱,下降约22%。因固形物含量下降,酱产量降幅将超过原料减产幅度。这也是支持番茄酱继续涨价的首要理由,2.恶劣天气导致亩产下降约25-30%。正常年份平均亩产番茄4-6吨,但2010年已经收获的数据仅3-4吨,下降25-30%左右。目前,行业协会进一步下调番茄产量预期至700万吨(低于之前765万吨水平),同比上季下降约33%。这是支持继续涨价的第二个理由;3.番茄加工期可能缩短10-20天。2009年加工期从7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中旬结束,长达70天,而2010年加工期从8月5日开始,已经推迟10天,预计将在10月1日左右结束,因此加工时间可能将同比上年缩短了10-20天。加工期缩短将直接导致产酱量减少。

“通胀+政策”利好农产品

通胀压力显著上升,尽管CPI同比增速仅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但CPI新涨价因素、经季调的环比增速等反映真实通胀水平的指标均已突破警戒线。真实的通胀水平已经超出了温和通胀的范围。如果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的趋势不能得以有效控制,则未来存在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而农业板块作为抗通胀的领头羊,将长期受益。从基本面、政策面和市场情绪角度分析,目前农业板块有非常好的介入机会。

基本面方面,我们依然坚持“美元贬值――通胀预期――农产品涨价――盈利增长”的判断。我们认为各经济体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最终导致所有信用货币对大宗商品的贬值,外在表现为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基于上述逻辑判断,一方面,农业板块上游将受益于农产品涨价,盈利能力会有超预期表现,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的通胀预期成为农业股走强的催化因素。

政策方面,历年年底都会出台重量级的农业扶持政策。我们判断未来农业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调不会改变。但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不仅仅再是简单的增产问题,还将包括上游种质资源的研发和应用等,因此诸如大宗粮食种子、动物原种、水产品原种等行业将有望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

篇9

罗杰斯是金融界的一位传奇人物,被称作华尔街的“黄金眼”,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量子基金,就是他和金融大鳄索罗斯一起创建的。

早在1988年,罗杰斯骑着摩托车环游世界来到上海,此后,他一直在瞄准中国的资本市场。他对中国股市的神奇预言更是屡屡应验:2004年5月, 罗杰斯就预测在4到16个月内,中国股市大盘将跌至谷底,果然,13个月后,大盘在2005年6月跌到了历史低点。此后,他再次大胆放话,说沪深A股将迎来牛市第一波,后来的情形是,从2005年10月开始,逐步走高,直至2007年,中国股市成为了全世界涨势最强劲的市场……

有人将巴菲特比喻成一位小心翼翼把羊羔养大的农场主,把索罗斯比喻成一只叼走牛羊的大灰狼,而罗杰斯,就被比喻为像一只翱翔的苍鹰,时不时扑向牧场猎走一只羊羔!

了解了罗杰斯的“派别”,你便更容易理解这位大师。专业的资本市场研究人员,一般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技术派,一个是基本面分析派,而罗杰斯则是“基本面派”。他说,“技术分析,噢,我在这方面很差。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其次是公司所在国家的情况,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最后才是技术分析。”当有人问他喜欢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的时候,他很明确地说,“投资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做好homework(家庭作业),要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原材料供货商、销售商以及竞争对手那里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这就是家庭作业。”

罗杰斯“广州行”观点分析

投资大师罗杰斯广州演讲,畅谈股市,他现场的言论立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牛市到底走多远?

罗杰斯:如果今年股市再翻一番的话,牛市将很快结束。而如果其间有不断修补和巩固的话,中国的牛市还会维持很长的时间。所以持续多久取决于现在的情况。如果增长是有序的话,中国股市可以维持很久。如果增长是非常迅速的,就不会维持很久了。

现在上证指数不断突破新高,上面没有任何压力线,稍稍有一点股票知识的股民都可以从K线上看出,无论是日、周、月K线上看,大盘都呈现标准的多头排列,也就是典型的牛市。牛市不言顶,上涨多少都会被认为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慢牛”的不紧不慢,四平八稳,就能持久而长远,像美国的牛市,一波下来,走走歇歇,修复再创新高,一波高过一波,走个五六年,也是稀松平常之事。

但是,如罗杰斯所说,如果出现“快牛”,急不可耐地上涨、过度投机,“快牛”则命短,投资者急功近利,无心长期投资,“快牛”必然“抵消”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会严重透支股票投资价值。因此,过度投机的市场氛围是走不出“慢牛”格局来的,相反,它会让人们“一年炒完好几年的股”,很快就是见顶之日了。这也就是过犹不及之意。

现在很多市场的技术派分析的观点也和罗杰斯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认为最好的走势是:9月中下旬形成2007年内高点,然后不断修复,最后2008年6月产生点位至少会在7000点到8000点以上……

当然,这其中有技术的分析,也有太多的想象,理智告诉我们,投资者不应盲目地测顶,慎重投资才是正确之举。

什么才是好的投资对象?

罗杰斯:市盈率很重要。管理、资产、公司的情况都很重要,很多人认为选择好的公司就会赚钱,而实际上对公司的调研,有很多作业要做。因此,不应该听学者的胡言,如果他们是好的投资者,就不会成为好的学者。在世界范围内,不仅仅是中国,国有企业并不是理想的投资对象。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的企业,一旦有官僚的体制和烦琐的程序,对于投资者来说,都不是好的投资对象。

罗杰斯完全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确,历史上造就大牛股的大都是非常聪明或者有能力的企业家,而国有企业出现大牛股的比例甚少,像电力、高速公路、桥梁等大型企业,他们有很好的业绩,但是一下子要他们翻很多倍的股价是很难的,国有企业的股票盘子大,股价平稳,更多的是吸引理性的投资者,而一些小企业则能更快地反映股价。

但是,做股票,你是选择投资还是投机,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看好黄金,更看好农业

罗杰斯:我对黄金的价格仍然是很乐观的,我购买了黄金。锌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对这两种金属乐观看好,它们是投资的大热门。但是,我想如果我要黄金和锌的话,还会选择黄金,我看好黄金比锌更多。黄金的牛市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想农业是比黄金更好,有更大机会的领域。我会投更多的资金到棉和糖中去的。

黄金一直在走着一轮的大牛市,以A股为例,金属龙头600497驰宏锌锗从3元多起步冲向百元大关,中间翻的倍数令人咋舌。从年报来看,有色金属行业是2006年成长性最高的行业之一。金属上市公司的2006年年报中,主业收入、净利润、平均每股收益都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有色金属股去年就受到基金、QFII的暴炒,有透支业绩的嫌疑,主力账面利润极其丰厚。所以投资者还是不应该盲目去听周围的言论。

至于农业股,罗杰斯其实一直都看好,他此前已经不止一次地表明看好农产品的观点,它甚至认为农业牛市要到2018和2019年才能结束。罗杰斯认为农产品价格将大幅飙升的主要依据是“相对于暴涨的工业原料和能源价格来看,农产品价格处于历史较低价位,已经具备补涨的压力和上涨空间。” 罗杰斯对基本面的分析总是非常独到,所以笔者对此不敢妄加批判,笔者只是提醒投资者:很多时候,当所有的人都知道“消息”时,往往行情切入的最佳时机已过。

中国人应该投资港股

罗杰斯:中国的市场上目前有很多的资金在流动,这些资金找不到出口。中国如果可以进一步开放市场,让钱和资金去它们想去的地方,这将是很好的现象。可以在香港投资,去购买港股,我觉得中国人应该将资金投入到香港。如果市场开放了,也应该将货币开放,这样可以带来更多的机遇。

篇10

总的看,日本地震海啸后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基本正常,随着灾后重建深入展开和市场的逐步恢复,我国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水产品、蔬菜、禽肉出口可能会增加,但占有率较低的大米、猪肉出口受到的影响较小。分品种看:

――水产品:日本地震海啸导致核辐射泄漏后,受紫菜、海带、裙带菜等含碘丰富的海藻类产品有防辐射作用市场传言影响,我国这些产品价格一度上涨,但近期市场已趋平静,价格恢复正常。日本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市场,2010年出口额为32.3亿美元,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23.4%,占日本水产品进口的50%以上。震区是日本渔业主产区,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10年日本海洋渔业1/3产值来自北海道、宫城、青森、岩手和福岛等几个离核泄漏较近的县。随着日本灾后重建和市场的逐渐恢复,我国对日水产品出口有望增加,目前已有消息称近期辽宁等地日本水产品订单增多。

――蔬菜:虽然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我国对日蔬菜出口持续下降,但日本仍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出口市场。2010年我国对日蔬菜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占我国蔬菜出口总额的18.9%,占日本蔬菜进口的50%以上。其中加工蔬菜出口8.3亿美元,占45.3%;鲜冷冻蔬菜出口6.4亿美元,占34.86%;干蔬菜出口3.6亿美元,占19.8%。震区是东京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地震和核辐射将导致东京蔬菜供应不足,从我国进口将有所增加。

――禽肉:日本是我国重要的禽肉出口市场,对日出口全部为加工禽肉,2010年出口额为7.2亿美元,占国内家禽产品出口总额的54%,占日本家禽产品进口的20%左右。日本国内的鸡肉产量30% 左右来自东北地区,该地区受到地震袭击的三个区县的产量达20%左右,生产受损将增加进口,对我国禽肉出口有拉动作用。

――猪肉和大米:受“瘦肉精”事件影响,河南、江苏等地猪肉价格曾一度下跌,但全国市场总体平稳。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3月21日,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9.84元/公斤,比3月18日涨1.8%,比3月14日涨0.4%。日本猪肉进口最大来源地为美国和欧盟,大米进口最大来源地为泰国和越南,我国对日猪肉和大米出口较少,预计后期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虽然未来我国对日水产品、蔬菜和鸡肉产品出口将有所增加,但由于出口占国内产量的比重非常小,对国内市场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应注意市场炒作,输出的产品也应注意加强质量监管,避免损害我国农产品出口长期利益。

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分析

总的看,地震海啸可能使日本短期内农产品进口增加,出口下降,但由于日本农产品贸易占国际市场份额不大,对国际价格产生明显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短期内日本部分农产品进口可能增加。受灾的东北部地区是日本传统的水产品、水稻种养殖基地,地震海啸可能导致稻米等农作物减产,核泄漏可能引发粮食和畜牧业、渔业污染,因此短期内水产品、粮食及畜产品进口可能有所增加。

水产业:日本是水产品消费大国,本次地震和海啸使水产养殖业损失较重,目前国内水产品供应已趋紧张,为满足国内需求,面临进口压力。

稻谷:据报道,此次受灾的东北部地区是日本水稻主产区,耕地被海水淹过后,将成为盐碱地,今年恢复到适耕状态的可能性很小,加之灾区核电站放射性元素可能扩散至耕地,因此日本今年水稻产量预计将小幅下降,大米进口可能有所增加。

畜产品及家禽:日本畜产品及家禽自给率较低,猪肉、牛肉主要从美欧进口,鸡肉主要从中国大陆进口,生产受损可能使进口增加。

――短期内日本部分农产品出口可能下降。物流受阻将导致出口下降。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报告,受地震破坏,震区蔬菜水果市场已停止交易,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等不能按期交货现象也十分严重。新加坡(道琼斯)贸易公司的管理人士3月14日表示,受日本地震及海啸影响,日本北部部分地区大米及玉米等粮食贸易可能受到影响。总部位于东京的商品贸易公司Unipac Grain总裁Nobuyuki Chino表示,此次地震带来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内陆地区农产品运输受到影响。

篇11

中图分类号:F 83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12-016-05

一、引言及问题的提出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确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结束了战前货币制度混乱和各自为政的局面,并为战后近30年的经济增长和货币稳定提供了较强保障。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拥有天生缺陷――特里芬难题,美元发行速度受制于黄金增长速度,远远满足不了世界经济快速增长需要,从“美元匮乏”到“美元泛滥”的过程就是美元不断贬值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过程。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国际汇率制度逐步演变成牙买加体系,汇率制度和币值稳定再次成为国际焦点。自此,世界各国均努力追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外均衡,但是“三元悖论”①存在使得各国追求理想状态下的“内外均衡”成为泡影,各国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追求“次优”,其中发展中国家大多选择了汇率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性而放弃了货币政策独立性,货币政策无效使得这些国家调控内部均衡出现“失灵”,经济基本面恶化,投资信心丧失或资本流动逆转都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动荡不安和固定汇率制度崩溃的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就是指一国因经济基本面恶化、投资者丧失信心或资本流动逆转所引致的投机冲击,造成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外汇储备大幅减少和固定汇率制度崩溃的情形,它是金融危机一种表现形式。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人类社会再次进入货币制度混乱和货币危机不断出现的时代,从而催生现代货币危机理论形成和发展。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构造了最早的货币危机理论,即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罗伯特・弗勒德(Robert P Flood)和彼得・加伯(Peter M Garber)对克鲁格曼货币危机模型加以扩展与简化。由于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主要探讨投机冲击和固定汇率制崩溃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经济基本面(Eoonomic Fundamentals)不断恶化条件下政府与投机者之间的博弈,经济基本面不断恶化与固定汇率制难以维系之间的内在矛盾催生了投机冲击,投机行为是一种理想选择而非不道德行为,因而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又被称为理性冲击模型(Ration Attack Model),第一代货币冲击理论对拉美国家债务危机能够给予很好解释。20世纪90年代初,莫里斯-奥伯斯特菲尔德(Maurice Obstfeld)、杰拉维多埃斯基维尔(Gerardo Esqulvel)和菲利佩・拉雷恩(Felipe Larrain)等认为货币危机完全可能发生在经济基本面完好的国家,对理性冲击模型提出了质疑,从公众主观预期和投资信心两个角度分析政府能否捍卫固定汇率制,并深入分析“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和传染效应(Contagion Effect)”对货币危机的影响,得出有些货币危机之所以发生是“自我实现”的结论,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对英镑危机和里拉危机能够给予很好的解释。20世纪末,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从亲缘政治(Affinis Politics)和金融过度(Financial Excess)的角度深入探讨货币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认为货币的实际贬值、经常账户逆差和资本流动逆转将引发货币危机。21世纪初,克鲁格曼和哈佛大学的阿洪(Aghion)又对第三代货币危机进行一定程度拓展,分析债务币种错位、外币风险敞口和资产负债表效益对货币危机的影响。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人类再次进入了汇率制度混乱和货币市场动荡不安时代,无实质内容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不能确保货币稳定,相反汇率制度多元化和无实质约束的国际货币体系更容易滋生危机,汇率的人为固定和无约束的货币增长机制都容易将人类带入货币危机的深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了拉美债务危机,英镑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阿根廷金融危机,从这些危机表现来看,危机国大多出现货币大幅贬值、外汇储备大幅减少和资本流动逆转,是名副其实的货币危机,危机的发生与货币的贬值紧密相连。由表一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各次金融危机均伴随着货币大幅贬值,其中以印尼盾和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最大,分别为85.24%和73.33%,即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也在英镑危机中贬值29.99%。因此,金融危机必然影响本国币值稳定,货币贬值是历次金融危机的突出表现。

然而,货币贬值是金融危机突出表现的结论并没有在美国出现,美国次债危机逐步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的过程反倒是美元止跌回升过程,与以往金融危机伴随货币贬值大相径庭。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NCF)宣布濒临破产,这标志着美国次债危机全面爆发,美元也随之走弱,美元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最大贬幅分别为4.71%,1.55%和6.46%。2007年8月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AHM)申请破产保护进一步加剧了次债危机,美元进一步走弱,对欧元、日元和英镑最大贬幅分别为10.21%、13.58%和3.06%。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破产传闻将次债危机逐步演化成金融危机,美元在次债危机第三阶段前期继续走弱,对欧元、日元和英镑最大贬幅分别8.76%、9.68%和3.56%,但是从次债危机第三阶段中后期起,美元开始止跌回升。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证券被收购标志着次债危机已转变成全面金融危机,而美元却走上了强劲升值之路(见图一)。2008年3月美元指数最低跌至70.70,随后美元指数开始止跌回升,2008年10月27日曾达到87.84,为次债危机以来的新高,美元走势十分强劲。2008年11月11日美元指数为87.33,较次债危机前上涨5.87%,美元与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汇率分别为0.7874。97.4917和0.6414,其中美元与欧元汇率和美元与英镑汇率分别较次债危机前升值3.32%和24.08%(见图二、图三和图四)。随着美国次债危机逐步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美元反而加速升

值,这与历次金融危机中危机国货币大幅贬值相悖,美国次债危机不断加深恶化与美元走强违背常理,我们称之为“美元之谜”。

二、“美元之谜”的可能原因

根据现代货币危机理论,一国经济基本面(EconomicFundamentals)出现恶化,那么该国货币将贬值,甚至发生金融危机。据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0.3%,为2001年以来最大跌幅;2008年10月失业率达到6.5%,创下14年新高;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到455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美国存在较大的财政赤字货币化风险。同时,学者和国际金融机构均对美国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根据BMO Capital Market Company的经济学家MichaelGregory预测,美国2009年失业率将达到8.75%,而IMF最新预测美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将为-0.7%。因此,美国经济基本面将发生明显恶化,且学者和国际金融机构对美国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美国金融危机有进一步加深和恶化趋势,美元前景更令人担忧。然而,在美国经济基本面不断恶化、投资者信心不断丧失和金融危机日益加深之时,美国最有可能发生货币危机,但是美元却走上强势升值之路,美元指数较历史低点累积升值23.52%,较次债危机前升值5.87%,“美元之谜”很难用传统货币危机理论解释,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美元之谜”产生的可能原因。

(一)美元政策逆转是美元走强的直接原因。2001年1月,布什上台后放弃了克林顿政府执行数年之久的“强势美元”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弱势美元”政策,放任美元贬值,以解决日益严重的贸易逆差问题。但是“弱势美元”政策并没有减少贸易逆差,2000年美国贸易逆差为3787亿美元,而2007年达到7116亿美元,几乎是其2倍,美元贬值并不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甚至还会动摇美元的绝对“货币霸主”地位。经过近七年政策实践,布什政府逐步认识到“弱势美元”不利于美国长远利益,不利于维持美元的国际霸权,美国要想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必须牢牢掌握“全球货币霸权”,通过输出美元让世界为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买单”。因此,布什于2008年7月2日正式放弃了“弱势美元”政策,重申美国支持“强势美元”政策,并认为经济相对强势应该在汇率上得到体现,“强势美元”政策再次成为美国政策取向。美元政策逆转带动了美元升值2008年7月1 日美元指数探底后强劲反弹,从历史低点7070大幅上涨到87.84,上涨幅度高达24.24%,目前美元指数仍在85左右运行,可见美元政策逆转直接推动美元走强,是“美元之谜”的直接原因。

(二)美元“霸主”地位是“美元之谜”的根本原因。二战以后,美元成为仅次于黄金的国际硬通货,美元不仅充当了国际计量单位、国际交易媒介和国际支付手段,还是各国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取得了绝对“霸主”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国际“霸主”地位,但美元的绝对“霸主”地位并没有动摇,虽然欧元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美元国际“霸主”地位,但美元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截至2007年末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美元占比仍高达63.9%,而欧元仅为26.5%,并没有动摇美元国际“霸主”地位。由于美元特殊国际地位,2007年末世界各国美元储备高达2.6万亿美元,如果美元大幅贬值,各国外汇储备将大幅缩水,各国均不希望看到“弱势美元”,这也是在次债危机不断恶化时各国没有明显抛售美元的主要原因。而且,美元是主要国际计价货币,石油。矿石、农产品和黄金等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计价,如果美元大幅贬值,这些商品价格将大幅上升,从而加剧全球性通货膨胀,只有美元走强,世界各国才能避免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因此,美元特殊的国际地位造就了“美元之谜”。

(三)“资本流动逆转”是“美元之谜”的重要原因。资本总是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从汇率高估国家流向汇率低估国家,获取“利差和汇差”是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1990~1995年美元持续贬值使得大量国际资本以债务形式流入东南亚等地区新兴市场国家,但是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经常账户逐步改善、财政赤字明显好转和强势美元政策的执行,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逃离”并流入美国,“资本流动逆转”直接加剧了美元升值和东南亚金融危机。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执行“弱势美元”政策,美元对主要货币均不断贬值,以“逐利”为目的的国际资本又迅速从美国流出,并以证券资本的形式流入新兴市场国家。据高盛《2008年全球资本流向》分析,2007年流入亚洲股市和债市的资金已经从2006年的2500亿美元增长到4500亿美元,直接推动2007年亚洲股市膨胀和资产溢价。2008年以来资本流动逐渐逆转,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撤离并回流美国等发达国家,据统计2008年8月回流美国的国际资本就高达200亿美元,但是这次“资本流动逆转”不是“套利和套汇”驱动,更多是人为因素造成,主要是美国次债危机逐步恶化,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大多面临资金链断裂危险,为了能在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各大金融机构(尤其是对冲基金)均紧缩全球“战线”,从新兴市场国家撤离回国“自救”。因此在美国次债危机逐渐恶化之时,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收缩全球“战线”回国“自救”,资本流动发生逆转,美元也走上了升值之路。

(四)美国次债危机与以往金融危机具有质的区别,次债危机爆发、恶化和蔓延的过程就是全球性流动性枯竭的过程,也是美元由“泛滥”走向“紧缺”的过程。拉美债务危机实质上是拉美国家经济危机在债务上的表现,英镑危机实质上是货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企业危机,而美国次债危机表现为债务危机,实质上是衍生品危机,是衍生品成倍放大次级债规模,存在巨大“金融黑洞”,当房地产市场出现萧条,次级债标的资产质量恶化,次债危机才会爆发、恶化和蔓延,通过金融衍生品所创造的流动性就会“枯竭”。由于美国次级债投资者是全球各大银行、投行等金融机构,甚至是各国中央银行,美国次级债早已不是美国人的次级债,而是世界人的次级债,全球各大金融机构通过金融衍生品层层放大次级债规模的过程,既是创造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过程,又是全球金融危机风险不断积聚的过程,一旦次级债的泡沫破灭,全球流动性很可能从“过剩”转为“枯竭”,由次级债所产生的“金融黑洞”大大吸收了全球流动性;美元很可能由“泛滥”转向“紧缺”,美元升值将不可避免。

三、“美元之谜”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美元之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美元升值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外贸形势,加快石油、矿石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以减轻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保全各国多年积累的美元财富。同时,美元升值将导致”资本

流动逆转”,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因此出现资本外逃和货币危机,应该引起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

篇12

由于中国资源环境约束增强,通过国内生产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潜力有限,而消费需求在人口增加、城镇化、膳食结构升级等因素推动下将呈现刚性增长。在资源环境刚性制约和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未来中国农产品产需缺口将呈不断扩大趋势。

诚如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所言:“粮食和能源,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软肋。粮食依赖进口将给中国经济资源造成紧张,也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供给制约与需求增长困局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农业资源短缺,农业发展日益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首先是农业资源有限性的制约。未来用于农业的土地和水资源不仅不可能进一步增加,而且面临不断增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竞争而减少。其次是既有农业资源利用强度的制约。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已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各种资源投入的边际效益已经很低,再通过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强度来提高农业生产量的空间有限。三是工业等非农部门污染造成的制约。由于许多工业污染毒性大、难以降解,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更具刚性和持续的特征。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的对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的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四是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当前发展带来的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资源的休养修复以及对农业环境投入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制约国内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一、未来中国农产品需求必将刚性增长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有潜力有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人均主要农产品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许多产品消费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仍不到欧美消费水平的一半。人均食糖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较大幅度低于日韩,更远远低于欧美。人均肉类消费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也超了日本,但远低于欧美;肉类产品与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合计仍低于日本。乳制品消费方面,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仅为世界平均的1/3,更远不及欧美等传统乳制品消费大国。

从现实发展看,人口增长、膳食结构升级、精深加工业发展,将有力推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中国每年新增人口650万人,这将增加粮食消费300万吨、肉类40万吨。

目前,城镇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拉动油脂、肉、蛋、奶等食品消费的继续增长,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的调查,一个农村居民到城市来就业和生活,每天直接和间接消费的粮食将会增加20%。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以及非食用加工产品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用途,增加对农产品新的需求。因此,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呈现刚性增长。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估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每年新增需求为:粮食1000万吨、肉类80万吨、食用油40万吨。

二、2020年中国重要农产品产需缺口相当于11亿亩耕地播种面积的产出

在资源环境刚性制约和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未来中国农产品产需缺口将呈不断扩大趋势。鉴于生产能力向实际生产量的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资源的使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产品的消费需求相互间也具有替代性,要准确预测未来农产品产需缺口特别是具体产品的产需缺口是十分困难的。机构不同、假设条件不同,选择的需求弹性不同,预测的结果就不同,特别是对具体产品的预测存在很大差异。

综合分析国际机构和国内有关部门的研究预测,未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缺口折合的耕地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不同预测的总体结果大致相同。基于当前生产和需求增长趋势,到202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缺口相当于10亿亩左右耕地播种面积的产出。

如果考虑到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环境问题治理项目实施的需要,到202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缺口将增加到相当于11亿亩耕地播种面积的产出。按耕地播种面积当量计算,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将由目前的36%增加到45%,主要农产品自给率将由目前的74%下降到69%。

三、“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农产品供给新战略

我国曾经在很长时期内实施“农产品基本自给,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战略。虽然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农产品事实上没有也实现不了自给,但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出来的生产潜力使我国产生一种乐观,认为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可以保证我国农产品自给。美国专家曾提出“未来谁养活中国?”,我们当时对此话不屑一顾。但是,中国的发展,很快的“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方针在实践中被否定。出口量越来越少,进口量越来越多。很多农产品对外贸易形成了净进口的局面,而且净进口量越来越大。当领导层觉察到应该对此给予关注的时候,进口农产品的土地当量已经达到6亿亩。面对不可逆转的局面和趋势,中国决策层果断地也不得不调整了农产品供给战略。新的战略除改变饮食文化、节约食品消费之外,最主要的是两个:其一,提出“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战略,意味着承认农产品供给总量将长期(甚至永远)不足,必须依靠国际市场来保证农产品供给总量来满足我国农产品总需求。其二,实行结构性农产品供给战略,把农产品自给的范围限制在口粮,而且只有稻谷和小麦,连玉米也计为饲料而不计为口粮。就粮食生产和产能而言,即使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要政策适当,我国完全可以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对策

实现农产品供需与进口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实际,加强内外统筹。统筹的内涵是既要“保” 也要“进”,对国内对策就是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着力确保国内农产品供给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新的国内农产品供给原则是“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据此制定具体产品自给率目标产量目标,明确国内必须保有的基本面积和产量,同时确定粮食进口的阶段性控制目标

在当前开放条件和进口趋势下,要合理确定粮食进口预警阈值,要保证有有效的手段把握进口时机和节奏,确保进口规模适度适当,不给国内产业带来毁灭性冲击、不削弱国内粮食基本供给能力的保障。综合考虑粮食安全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口对国内产业的影响、进口掌控能力因素以及关税配额数量,并利用ATPC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模拟,在正常年景下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品进口控制量如下:谷物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的10%,进口量控制在5200万吨左右;小麦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的5%,进口量不超过650万吨;稻谷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的3%,进口量不超过550万吨;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深加工(在当前玉米消费中分别占60%和30%),作为口粮消费的比重较低,需求弹性相对较大,进口依存度可稍高一些,控制在15%以内,进口量不超过3900万吨。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均衡模拟模型中,产量是一个根据多方综合因素估算的结果,消费量是根据产量和设计的自给率目标控制目标计算而来,即当年的产量除以当年的自给率目标而得出的,缺口则为消费量和产量的差。所以这里的消费量不是一个预测值,而是一个目标值、控制值。自给率的设置则是在2020年的目标值和目前的自给率之间进行等差平均。

二、明确其他主要大宗农产品发展定位和目标,确定合理的大宗农产品产业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布局

对于主要粮食作物之外的其他大宗农产品,要根据其需求结构、特点和趋势,综合考虑利用国际市场的可能、发展国内生产的潜力、保障农民生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确保进口主动权和话语权的需要,确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自给率目标。要在明确基本播种面积、基本产量目标的基础上,优化大宗农产品生产力布局,加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以及间套作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支持力度,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确保大宗农产品基本播种面积和基本供给能力。

三、要着眼我国农业与主要出口国的基础竞争力差距,切实加强对我国农业的支持

篇13

7月29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小麦和玉米继续上涨狂潮,其中大豆期货跳涨至一周高位,玉米期货近月合约则创出历史新高,与玉米替代关系密切的小麦期货也重启涨势。

受外盘行情感染,7月30日大连豆类跳空高开,大豆1301合约收盘大涨168元/吨,涨幅达3.65%,收于4775元/吨。豆粕日内再度强势领涨,近月1209合约和1301合约强势封于涨停,1305合约也接近涨停报收,各合约增仓近17万手。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期货三大品种涨幅也在1%以上。郑州强麦1301合约收出“第五阳”,盘中涨幅一度达1.41%。

有种说法,粮价是百价之基,而小麦价格又是粮价之基。小麦作为粮食和饲料的主要来源,除自身商品价格外,还拥有“基础价格”属性。以小麦为基础,衡量农产品投资价值历来是不少投资者的首选策略。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总面积、总产量及总贸易额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全球有1/3以上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如果小麦开始发力,那么其他农产品价格也要纷纷上涨。从实践看,2006年农产品牛市爆发的导火索正是小麦。当年澳大利亚大面积干旱导致其小麦减产近1/3,引发全球范围内小麦期货价格连续暴涨,随即带动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期货的连续上涨。后来,也因为小麦期货价格率先回落,才使得农产品从牛市转入调整期。

国际投行已开始逐步调高小麦预期价格。据麦格理7月30日表示,未来几个月全球小麦市场供应趋紧将推高价格。实际上,小麦供应自去年以来就开始下滑,因稍早俄罗斯、欧洲和哈萨克斯坦遭受干旱,且这些地区可用于出口的小麦数量下滑。

该机构称:“美国小麦出口将弥补缺口,这将推动CBOT小麦追随玉米涨势。”据悉,美国9-11月期间播种的冬季小麦作物土壤条件变得干燥,且厄尔尼诺现象料导致澳洲小麦天气条件干燥;阿根廷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因大麦种植面积扩大。

豆类何时交棒

豆类牛市何时交出接力棒?这是目前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当前市场对豆类走势仍普遍看好。浙商期货首席农产品分析师徐文杰表示,因今年美豆播种时间提前两周,未来两周将进入关键生产期,到8月中旬左右,美豆产量才能初见分晓。当前最应关注的无疑是将于8月10日公布的美国农业部7月月度报告。

而从盘面来看,美盘豆类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回调,但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外盘机构非商业持仓来看,并未有明显缩减,机构对美豆的多头持仓比例已接近40%。有机构分析,此数据或仍可说明外盘对后市行情的乐观预期,而国内豆类经过一周的调整之后,仍有再试前高可能,若天气炒作延续,则豆类有望再创新高。

徐文杰认为,现在还看不到豆类期货涨到何时。不过,一旦美国农业部大幅下调单产,那么豆类牛市非但不会交出接力棒,还会从预期牛市转为真正的牛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