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班级活动观察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项目管理。主要检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督制、合同管理制的落实情况;各乡镇、项目实施村要根据省、市、县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各乡镇党委要确定专人做好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中的各项监管工作。
二)资金管理。实行四专”专户、专帐、专人、专项审批)管理制全力保证项目资金规范、透明、公开地全部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中。将项目建设中各个环节的资金支出纳入村务公开中,杜绝滞留、挤占、截留、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等情况发生。打造“廉政工程”
三)物资管理。主要检查水泥、机砖等建材物资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情况。物资公开公示监管办法的执行情况。看物资招标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的问题,备案制度、市场调查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招标采购的物资是否存在质次价高的问题。
四)质量管理。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督。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深入项目村检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质量看是否落实了技工职业准入制度,与各村民主推荐的党员、群众代表组成工程监督小组。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否严把工程质量关,否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和质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力争打造全市“精品工程”
五)其它需要监督检查的内容。
三、监督检查的方法
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具体方法是采取重点督查与自查自纠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
1实地调查。解核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的落实情况。采取深入实地查看、走访个别群众等方式。
2查阅资料。核实项目建设中各项工作实施的科学性、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财务账簿、会议记录等资料。
3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肯定成绩,听取被检查乡镇村项目建设实施进展情况、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情况汇报。沟通监督检查情况。指出问题。
4下发通报。每次检查结束后。及时予以通报。对发现违反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规定的要下发整改通知书,要认真总结检查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涉及有关部门权限的及时移交相应部门处理。
5投诉受理。设立举报电话。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接受群众对我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违规问题的检举揭发。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及时调查核实,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6审计监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进行审计调查,围绕资金分配、招标采购、公开公布、建设质量、档案资料的建立。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审计意见,限期整改。项目建成后,除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外,还要进行延伸调查,查核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四、责任追究
监督检查要做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重。追究领导与追究一般人员并重的原则。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及监管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防范和查纠并重。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严格按照《县领导干部“无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国家公职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责任追究:
1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整体任务完成的
2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管理混乱.造成严重后果的
3工程建设中弄虚作假、的
4虚报冒领、铺张浪费建设资金及骗套专项资金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16-02
护理工作是一门职业道德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作,精神科护理工作更是医疗业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夜班护理是整个精神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精神科夜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因为精神科夜班常规的护理模式是以关闭式护理为主。即接班后就督促病人洗漱、睡眠,然后巡视病房,保证本班不发生事故,这种方式延用很长时间,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存在很多弊病,由于夜班时间长,特别是晚饭后病人生活单调因无聊,易萌发一些消极观念,病人多有冲动、焦虑、忧郁、思念家庭等心理反应,造成病房秩序混乱,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
我院从1991年以来,在夜班开展了组织病人的管理方式,经临床护理观察效果较好,对病人治疗护理有益,下面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1)校长不再是“行政长官”,而是教育专家。
“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在考察学习中,有幸领略了名校校长的风采,追寻几位校长成功的发展轨迹,能够从中感悟到名校长共同特点是,把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种事业,看作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把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实现了从学校纪律维护者、学校管理者向智慧型领导者的角色转变,校长不再是“行政长官”,而是教育专家。校长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逐步积累、逐步孕育的过程。
(2)学校办学理念不是口号,而是学校工作的总方针
这次我们学习考察的厦门市菜塘学校和江头中心小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把办学理念实实在在的贯彻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办学理念就是学校工作的总方针。始终坚持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的教育目标是:读万卷能终身受益的书,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人。学校的校训:爱国、孝亲、尊师、重义,校风:明理、诚信、求知、守道。以情感教育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建立亲密互助,依恋互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学校情感文化环境,为学生长远发展、终身发展,不断积聚厚实健康的精神营养和情感文化的土壤。
(3)厦门市蔡塘学校“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实现 “教学并重,教学合一”,“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教师成长,规避学校发展的平台期”。推行“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学模式,实行教学案,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只留阅读、思考、智力开发游戏性的作业,减负提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2007年课改以来,学校不仅在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厦门市之首,而且连年来学生在区、市和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数居全市前列,学生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
2. 学习、考察后的反思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取彼之长,可以补己之短。在学习、考察中我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办学越有特色;学校以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人才为理念,人格本位,学生至上,构建了科学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通过领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反思:
(1)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校长是关键。
我们经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也听说,一所好学校就有一名好校长。近几年考察了十几所名校,这两句话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知是校长因学校而有名,还是学校因校长而成为名校,无论是江苏、山东、石家庄、沧州还有厦门几所名校表现出来一些共同的风采值得我们揣摩和深思,总觉得在我们的校长身上缺点什么。
(2)做教育必须有平和的心态。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沉下身子、平心静气做教育,尤其是校长。实现教育的理想,唯有执着、投入、求真;唯有剔除几分浮华,才能更加靠近教育真谛。学校的教育就是育人,唯有更加专注育人,才能把事做细、做实、做深;唯有把事做细、做实、做深,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这样也就离我们教育的理想更近了,这也是我们校长、教研员努力的方向。
(3)学校要重视对课程的管理。
多年来,我们更多的是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觉得这就是天经地义。细思量,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的管理,使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文化更加适合校本,更加有效服务于学校的育人追求和办学特色。在学校开全国家规定课程,保证音、体、美课时开足的基础上,能不能在其它学科课时分配上给学校自,这样课程的功效才能更加突出。
(4)学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制约学校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关键因素首先应该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优秀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考察的这几所学校校长都重视教师师德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努力将每一位教师引向教育科研的幸福路,以此造就了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群体。学校注重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形成一整套促进教师主动参与科研,争做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机制,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5)“构建有效快乐课堂”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要落实细节,追求真实有效。“以学定教,设置教学环节,针对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精讲、高效”,这是菜塘学校教学案编写的核心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都能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快乐学习。
一、残疾儿童康复专业现状
根据2011年中国残联等有关部门公布的我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139.5万人,每年新增19.9万人,而残疾儿童入学率仅为60%。专业的学前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增强。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陆续建立,但是满足不了众多残疾儿童需要康复的现状,出现这样的供需矛盾,半公益半盈利性质的民办儿童康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无论从公立和私立康复机构来看,师资力量是最需要加强的。培养残疾儿童康复教师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培训体系。这个体系既有普通教育的特点,也有特殊儿童的特点,与普通教育一样,甚至超过普通教育对实训的要求。一般的儿童康复师资培养,需要建立专业的师训室,如感统实训室、沙盘心理观察、录播实训等,但是校外的真实岗位训练也必不可少,这样校内和校外的结合训练才能保证师资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质量。但是随着实训建设的深入却带来了一些问题:
1.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不能有效融通
我校的残疾儿康专业实训方式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感觉统合实训室了解各个器具的使用以及效用,然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实践教学。校外导师按照课程安排开展实践指导,但对学生在校内实训的情况不能全面地了解,如学生是否能对某些重要器具熟练操作等,这样校外导师会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怀疑,而不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最后校外实训环节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2.校内教师不了解学生校外实训的情况
随着儿康专业的生源扩大,师资力量却有限,学生校外实训时,校内教师不能时刻跟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不到及时的指导,最后教师只是根据校外导师的评语对学生的校外实训给出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和分数。这样的评价显然不能客观评价学生整个教育实践的表现,也不利于提高学生技能。
3.校外导师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校内实训
校外导师往往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如果能让校外导师指导校内学生的实践教学,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下一步的校外实训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我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等原因,校外导师不能对校内实训活动进行指导。
以上问题,导致实训教学效率下降,使用人单位希望职业教育达到零距离上岗就业的需求难以实现,也给学生就业增加难度。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型移动设备和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也为我们的实训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微型移动设备主要是指:智能手机、带有PC性能的上网手机和PDA等,这些设备具有便携、实时性和流媒体功能的特点。综合我校残疾儿康专业实训的问题,主要就是实训过程中缺乏及时“沟通”的途径,如果我们采用微型便携设备辅助实训教学解决上述问题,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残疾儿童康复实训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利用移动技术支持的实训平台将满足学生实训阶段产生的必要需求:
1.满足了学生实训中适应性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事实是扩大生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实训方式不只会给教师的因材施教带来困难,也使部分学生失去了获得专业技能学习的机会。以移动设备和技术辅助的实训方式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将学习聚焦于为恰当的学习者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恰当的内容。同时,实训平台的学习模式也是建立在协作学习的基础上,使全体成员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可以实现实时关注学生实训活动并即时点评反馈。
2.满足了教师对传统实训模式与以移动设备、技术辅助的实训方式整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的需求
本实训平台的研究是建立在项目教学法这个成熟的实训模式之上,将移动设备的优势与这种实训模式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学习模式。通过移动设备、技术构建的实训方式,将整个校内外实训资源统一整合,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点播课程学习,并记录其各个实训阶段(从校内实训室的学习情况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情况)的表现,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及时对每个学生的实训活动进行指导,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3.满足了学校与企业共育人才的需求
以本课题来讲,通过移动设备、技术辅助的实训教学,减少了学校和企业在各自发展中建设的成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企业从学校不只能获得优秀的员工,还有先进的康复器具与教学理念,学校则从企业获得真实的实践环境和经验。只有通过各种方面建立这种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途径,学校和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三、残疾儿童康复实训平台的设计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的研究。在教育理论方面深入研究儿康专业的教学理论和其实习实践的每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其规律模式,并逐渐由传统的实践实习方式转变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的实习实践模式。其次,充分研究和论证平台的实现技术、架构,考虑平台的可扩展性。
1.实现技术研究
本平台的开发由于资金和开发人员的限制,在技术上采用了成本低廉、技术难度小的平台和数据库。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项功能的实现目的和操作复杂性,因此平台分两部分开发,我们将业务复杂的部分放在基于B/s结构的web实现,将业务简单但是及时性较强的部分开发成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上实现。因此,其技术采用了Asp、Html、wml语言,数据库采用了Sqlserver数据库。
2.功能设计
本平台应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导师和相关人员的需要,做到对学校人员、场地、物资设备等资源的合理调配。据此,我们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将系统分为相关通知、实习安排、实践安排、学生区域记录、教学活动观察记录、过度环节教学记录、学生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日常活动设计、见结、实习评价、疑难问题讨论、实习资料等功能。
(1)相关通知模块:在这个模块教师和企业导师可以有关实习的通知;
(2)实习安排模块:在这模块教师实习各个环节的资料和要求,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相关电子资料以及相关参考资料;
(3)学生区域记录模块:在这个模块学生添加区域记录的内容,并可进行编辑和查看等操作;
(4)教学活动观察记录模块:在这个模块学生添加教学活动观察记录的内容,并可进行编辑和查看等操作;
(5)过渡环节教学记录模块:在这个模块学生添加过渡环节教学记录的内容,并可进行编辑和查看等操作;
(6)学生教学活动设计模块:在这个模块学生教学活动设计记录的内容,并可进行编辑和查看等操作;
(7)见结模块:在这个模块学生添加见结的内容,并可进行编辑和查看等操作;
(8)实习评价模块: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网上的实习评价;
(9)问题讨论模块:教师和学生随时通过智能设备对实习问题进行讨论。
3.数据库设计
数据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的中心,是系统实现的保证,也是衡量系统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集成性和规范化原则。
儿康专业实训实践平台系统数据并不庞大,但关系复杂,为使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计算更方便,要将系统数据进行分类。根据需要,完成设计包括表(63个,表略),其主要业务表如下:
表1.区域活动记录表(area_active):学生学号、区域名称、记录日期、使用频率、区域标牌、材料布置、观察重点、观察记录。
表2.教学活动观察记录表(teach_observe):学生学号、授课教师、班级、时间、活动名称、教育活动观察记录、分析、活动评价。
表3过度环节―教学活动观察记录表(teach_observe_detail):学生学号、授课教师、班级、时间、活动名称、教育活动观察记录、分析、活动评价。
表4教学活动设计(teach_design):学生学号、执教班级、日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思考效果、思考心得、思考不足、改革方式。
表5融合活动设(mix_act):学生学号、领域、主题、班级、设计思路、能力基础(选择是普通幼儿或特殊幼儿)、普通幼儿能力基础、特殊幼儿能力基础、普通幼儿活动目标、特殊幼儿活动目标、环境创设、活动准备、普通幼儿活动过程、特殊幼儿活动过程、普通幼儿活动评价、特殊幼儿活动评价、普通幼儿活动小结、特殊幼儿活动小结。
在残疾儿童康复专业实训平台的研究中,我们从教学模式探索和平台构建两个方面出发,在教学模式探索方面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试验、调查和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注重研究的严密性和客观性,在定型研究中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活动第一手资料。在平台建设阶段将通过不断实践和反复测试,逐渐完成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萧成起,苏孝正,吕n杰,林永胜,黄永强,黄龙翔,陈文莉.无缝式学习环境中的知识建构[R].台北:2008年台北全球华人资讯教育论坛,2008.
[2]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31-32.
1 宣传区角活动的重要功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区角活动指导工作,如安排谈“区角活动与幼儿素质教育”、观看幼儿园“区角活动”光盘、分析“区角活动观察与指导”,定期组织、帮助家长提升对区角活动的理论认识。
2 开放班级区角活动:①设计好“家长区角活动关注栏”,把区角活动的设置种类、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互动、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栏目中一一注明,让家长主动地学会与“栏目”交流,提高认识。②在开放前,教师事先集中家长,把区角内容向家长重点介绍,侧重指导家长观看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操作能力,注重过程观察。③在观摩中,让家长思考一些问题:你的孩子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的,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如何等等。④观摩后,有问题可以找老师,也希望家长把想法用书面形式进行交流,欢迎面对面探讨。
3 横向、纵向观摩学习:通过跨班级观摩,让家长更客观地认识到区角活动对孩子的教育价值,如果只在自己班级观摩,家长往往更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很少去关注别的孩子,就会出现评价不客观,角度单一的问题。而跨班级观摩,家长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材料的教育功能等就会有客观的认识。
二、帮助家长创建家庭区角活动环境
1 合理布置、拓展空间。
根据家庭居室大小创设合适的区角活动环境,我们建议每一处空间都可以做些点缀,每一片天地都可以为孩子所用。(可参考下图)
2 注重收集材料。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领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的一种崇高权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感基础是爱生,所以,老师应让学生有主动发展的活动观念,主动发展的提问观念,主动发展的创新观念,主动发展的乐学观念,主动发展的个性观念。操作上,作为老师应从细节上进行准备: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课堂上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适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有序有层次,问题难易适度,问题能激发矛盾,具有启发性,问题少而精等。
二、探究教学中各个环节需从细节进行设置
所围绕进行探究的问题应适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思维度和研究价值,但难度不能过大,因为我们需要学生创造性运用已学过的多方面知识,经过观察、猜想、尝试、验证等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他们被问题吓倒。所以在选择探究的问题时,一是考虑问题本身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要顾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探究能力,既要控制难度,也不能将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究。
要给学生营造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心情舒畅,敢于并热衷于发表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论,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三、教学策略要从细处入手
从学生学的立场上,首先应使学生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就个性空间而言,课堂教学策略要人性化,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要给学生人格尊严,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受到强制、牵引、拖曳、驱赶的压迫感和奴役感,或者思维活动被边缘化,个性得不到展现的压抑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权力。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从细处入手。
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首先,通过指导使学生养成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边看边思考、边提问的良好读书习惯。其次,让学生学会观察。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观察问题。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最后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
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幼儿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幼儿学习,培养观察能力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种植区和自然角的教育价值。我认为,培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起观察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他们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个孩子,都变成了一个个小问号,小脑瓜里藏着许许多多的疑问。土壤、蚯蚓、蜗牛壳等,都是孩子们议论的话题。若没有教师的引导,种植的活动目标就很难实现,教育意义就所剩无几了,更不要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了。因此,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前明确此次活动的观察目的和观察任务,就尤为重要。
例如:引导孩子们认识蚕豆时,我采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来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豆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活动兴趣;另外,我会用“蚕豆宝宝”“好朋友豆豆”等轻松、充满童趣的语言亲近幼儿,让幼儿主动观察蚕豆的外形、颜色,初步认识蚕豆。可以准备一个找蚕豆的小游戏,在各种豆子中,让幼儿找出蚕豆,比一比谁找的蚕豆又多又快。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学会观察方法
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观察条理性比较差,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让幼儿学会有目的、自主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1.比较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让幼儿观察两种以上的事物,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幼儿正确细致全面地认识事物。
2.顺序法。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掌握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复杂的顺序,存在较大的困难。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只要幼儿能够有顺序、能细致地观察就行了,教师要指导幼儿经常进行有顺序的观察训练,避免走马观花似的瞎看。
3.追踪观察法。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三、培养观察习惯
幼儿的观察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养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常给幼儿创造观察的机会,给幼儿提供较好的观察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培养幼儿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1.教师可以利用午后散步的机会,带领幼儿去植物园。让幼儿近距离接触植物,观察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长情况。
2.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微型种植园,为幼儿观察植物提供更为方便的场所。
3.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种植活动。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密切了家校联系,也丰富了校园活动。有了家长的支持,幼儿对植物的观察才会更有效、更长久。
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班主任要细心发现、耐心疏导、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如同一名炉火纯青的老中医那样,善于施展“望、闻、问、切”的功夫,诊断班级和学生情况,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望”即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了解班级。首先,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如果你不是他最信任的人,他是不会向你敞开心扉的。但是学生通过与其他个体的交往和自身的行为习惯发出信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班主任应该从不同的侧面,选择不同的观察点,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有效的观察。如此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特长技能、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活动范围、定位对象等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内在的特点,并对典型学生、典型特点做好观察记录。
其次,对学生群体的观察,通过观察了解班委会有无经验,威信和号召力,是否关心集体,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了解班级内各个群体的首领作用发挥如何,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了解非正式群体活动是否能接受班集体的正确导向;了解正式群体间的领导和协作关系是否良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间的关系是否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有何矛盾等。
最后,对班集体的观察。通过观察了解班风是否良好,是否有正确的班级奥论,蓬勃向上的朝气,团结奋进的锐气,是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等。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同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策略性、灵活性和技巧性。如,观察表情可以分析学生的心情。
此外,还可通过组织活动观察班级是否有凝聚力,学校举行运动会,班上的学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赢了,大家一起鼓掌;输了,全班同学一起安慰,他们的表现令我感动。我在心里说:“即使输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班上的凝聚力。”
通过“望”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而“闻”是从系统获取信息的另一个环节。俗话说:“言为必声”“弦外之音”,要做到闻其声而知其人。比如,从上课时班长的“起立”声洪亮、有力、干脆,说明班长充满自信,班级工作开展顺心。反之,则说明班长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通过“问”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1.听学生的议论,从学生的谈论中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了解学生关心的事情。每当下课十分钟,我都会来到教室跟学生打成一片,下午放学后亲自带领他们跑步锻炼。这样,自然就听到了学生很多的你不了解的情况;2.听科任老师的反映,了解老师对学生的看法,老师对班级的看法等;3.听班干部的汇报,了解班级工作开展如何,班级有无进步等。4.通过班委会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家的诸多表现。每周五的下午的第七节课就作为我们班干部例会,从中能够较全面地听到班里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情况。
如果说“望”“闻”是了解学生,了解班级的起步、基础,是从系统获取信息,那么“问”就是在望、闻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学生、贴近学生的关键,是进入系统的探针。问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科任教师和一切与你要了解信息的相关人员。因此,通过问,既重视了与家长的联系,又通过家访,不但了解了家长,还与家长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了解,产生了感情,达成了共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每个学生,重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工作做起来比较从容,比较有把握。
孩子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就是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要转变为隐形地位,通过对投放材料和观察孩子等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评价,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一、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材料投放
1.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进行。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爱好和兴趣是不相同的,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年龄,幼儿的年龄与所投放的材料相适应时,才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按照大中小班划分幼儿的年龄,不同的班级所投放的材料也要不同,大班幼儿年龄大点,比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作为投放的选择,慎重选择材料,可以适当将一些球类和积木等玩具投放给幼儿。
2.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在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差别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充分考虑幼儿层次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能力。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做到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接受。教师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幼儿,需要对幼儿的动作等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并对幼儿的活动意图和思维方式进行揣测。这样才能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都能正确的把握,从而合理安排投放材料,使得幼儿的水平和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内容相符合。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观察能力
1.幼儿对材料的反应要及时观察。教师在观察中的重点是幼儿是否对所投放的材料感兴趣,这对幼儿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很重要。教师要对新投入的材料进行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感兴趣程度和幼儿如何对材料引发兴趣是观察的重点。如果所投放的材料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对其并不理睬,教师要及时对材料进行更换。如果所投放的材料能让幼儿进行不停的把握和观察,这就表明所投放的材料是合适的。教师在观察时要从所投放的材料出发,对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了解。
2.幼儿的活动要及时观察。教师要想对幼儿的爱好、兴趣、性格等进行了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观察。要想观察某个幼儿,可以结合其他幼儿进行,把幼儿放在班级中,看看其他幼儿与该幼儿的反映,并观察他与其他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相处情况等,从而了解该幼儿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将该幼儿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看其反应,通过这样的观察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性格等特点,从而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三、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地指导
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未掌握技能和已掌握技能进行区分。在活动中,只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理解,从而将特定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只有不断对幼儿加强思考引导,才能使得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得到较好地促进。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重语气,能让幼儿接受和理解,这就对教师的指导语言提出出了艺术性的要求。在与幼儿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思考的兴趣,从而使得引导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控制引导的力度,不能过多或是不及地进行引导,教师对幼儿引导的过多会让他们缺乏自我独立性,幼儿会对教师有着过多的依赖,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引导不及,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形成盲目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幼儿演示出来,从而帮助幼儿完成活动探索。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参与者,是幼儿的玩伴和好朋友,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问题指导。教师对活动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能积极带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将自己变成孩子,与孩子一起共享快乐。比如小班的幼儿独立性强、合作性差。在表演中,最都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幼儿中扮演大灰狼,并进行表演指导。
四、小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展必须要主动。积极开展区域活动,不仅能全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同时又能呼应整个课程主题,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多观察,少干涉;多鼓励,少指责;多包容,少急躁。将区域活动变成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行为,从而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教学活动体现出最优化。
参考文献:
转眼间大学第一学期已将结束,大家都归心似箭,希望赶快回家,同时各自也在为自己制定这的寒假的实践活动,随着假期的到来,束缚已久的身心终于可以迎来自由自在的天空,呼吸着冬天特有的味道,去享受体会属于自己的假期。寒假是学生充实自我、增加阅历、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打暑期工,是一种身心的磨练,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又可以亲身感受社会这个熔炉;有人抓紧机会去进修,参加雅思、托福、考研等培训班,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完善的补充;有人则准备跋山涉水,去游历神州各个地方,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 而卧则是希望能够深入校园,融入学生的群体中,所以我选择了教师实践这项活动。
假期实践能够锻炼我们的能力,但不是朋友一拉、老师一说参加实践有这样那样的好处,脑袋一热就上了,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在持有正确的态度,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咨询,然后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毕竟大学生大多是来自于农村,最后也要服务于农村,及早深入社会有助于大学生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更充分的准备。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与“生产、研究、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人才。实践教学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国情和学科专业背景的了解;通过实地动手、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使其开阔视野、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劳动观念,激励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
下面就讲讲我的大学生教学实践经历吧,很令人难忘的回忆,它是我大学以来的第一次教学实践,从中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因为我要照顾比我更小的学生,看到他们纯真的眼神,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担负起教育他们传授给他们只是得责任。目前各大高校都有着各自与学校专业相互挂钩的教学实践基地,这更有利于针对性地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当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只是在实践中观察老师前辈们怎么做,更多的是要亲身尝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定期书写实践报告或心得,这样才能很好的总结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一开始我先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学生情况。记得刚开始和小同学相处时,我急着找潭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让我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潭老师并没有做错。我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干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工作。其次,我再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不了解,这时我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
1.深入了解《指南》中的语言领域目标
在应用《指南》观察、了解幼儿时,要熟记语言领域的几个目标,并综合地应用理解。我们将特别反映幼儿在语言领域表现的观察记录,分析其行为意义,而非将幼儿的行为对照《指南》生搬硬套,造成对幼儿误读。根据《指南》,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分两类:(1)幼儿口头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括“愿意讲话且能清楚地表达”“认真听且能听懂常用语言”以及“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2)幼儿书面语言准备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括“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及初步的技能”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2.掌握《指南》引领下的观察、了解
运用《指南》,全面、客观、积极地观察、了解儿童。《指南》帮助我们认知幼儿学习与发展价值取向及内涵,对我们如何观察、了解幼儿具有导向性。观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个案跟踪观察、具体内容观察等。只有对班级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具体内容的观察,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幼儿语言发展情况,因材施教。
二、实施语言活动的观察行动
教师应对班上每个幼儿做全面的了解,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经验,帮助他们借助这些兴趣或优势迁移到新的学习领域或弱势方面,促进其全面发展。
1.语言活动观察目的的确定
在语言活动中观察幼儿要有计划和目的,尽量避免无目的地观察。例如,我发现班上萱总是跟一个幼儿交往而极少与其他幼儿交往。我想了解她在语言活动中与同伴的互动情况如何,就观察了她在语言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如下(以下所有人名均为化名):
灵妍(4岁)拿着花篮到蔬果店,对萱(4岁)说:“老板,我要买一个西瓜。”萱说:“还有一个西瓜,就卖给你了!”灵妍说:“多少钱?”萱说:“两块钱卖给你!”萱把西瓜放到灵妍的篮子里,灵妍给她二元钱说:“给你二元钱。”萱说:“好。”灵妍摇摇手说:“再见!”萱摆摆手说:“灵妍,再见!”
以上记录了解了萱的语言交流情况:“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回应。”(语言目标:认真听且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和他人交谈。”(语言目标:愿意说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等。从中,我们了解到萱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需帮助的是促进其与更多幼儿交往。
2.语言活动观察重点的确定
根据《指南》积极地发现幼儿的进步,全面观察、了解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发展优势、潜能,就可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活动,拓展与提升他的经验,促进其进步。
对于个体来说,观察的重点是对其基本情况的了解来确定。在日常的语言活动中,我注意到乐乐很爱讲话,但语言表达能力弱,反映了他在语言领域的倾听与表达发展方面有一定需要,其原因是乐乐讲话时语句停顿现象较严重。当乐乐每次回答问题时,我总是肯定他。当乐乐放弃讲述时,我通过鼓励的方式坚持让他说,使他有信心,说出了好听的词语,再对他进行表扬,使他获得了成功体验。
三、做好语言活动的记录解读
我们对幼儿的观察受生活经验、对幼儿发展的理解以及固有的思维偏向和喜好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客观地评价孩子在语言活动中的任何现象,认真去解读孩子的表现,才能更好地为幼儿创造学习环境,促进其语言发展。
1.重点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
语言教学活动中值得观察并记录的有意义的表现:幼儿第一次出现的特殊的表现、反复出现的行为、反常行为、个人或小组探究的兴趣等。请看以下观察记录:
子非(5岁)一次语言游戏活动中,我们玩量词游戏,我出示装有东西的“魔术袋”说:“魔术袋摸一摸,你会摸到什么呢?”子非从口袋里摸出糖,我说:“请你用量词来描述糖。”“一颗糖。”子非马上说。我又问:“还可以用什么量词来说?”子非想了下说:“一粒糖。”我对她竖起大拇指。我又对她进行启发、引导:“如果有许多糖,可以用什么量词来描述?”说完,我做了抓的动作。子非马上说:“一把糖。”接着子非还说出了“一袋糖”“一盒糖”……
这个观察案例中,我在幼儿不知所措时,给了开放性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教师的动作提示和开放性的提问为幼儿的思维打开阀门。实行了《指南》语言领域“愿意讲话、能清楚地表达”的目标“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
2.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
客观描述的记录要求观察记录与评价要分开,记录时尽量不受价值观或偏见的影响。下面举一个例子:
郑昊(5岁)在看图讲述《小猴卖圈》活动中,不停地动来动去。当我叫他回答问题的时候,只会看着我,不回答。我提醒他,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他点头同意了。他坐在位置上,听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大约坚持了7分钟。
在这个记录中,描述郑昊“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他人讲话”(语言目标: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还有具体的动作和表现以及活动持续的时间。郑昊在这方面表现非常欠缺,还有待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培养郑昊良好的倾听习惯。
听评课是反馈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听评课中,听课者只是带着耳朵和眼睛进入课堂,得到的是对教学的一种整体印象,很难以“手术刀”的形式精确解剖课堂,不能清晰给授课教师反馈教学行为支配下的教学效果。通过课题设计与理论学习、量表设计与教研实践、总结提炼与推广应用三阶段,构建高中生物课堂观察框架、形成各级听评课活动中有效运用课堂观察技术的网络、研制高中生物课堂观察量表模板、形成高中生物听评课中有效运用课堂观察技术的模式,以期发现、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观察的研究和开发
1.观察框架的制定
课堂观察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个观察、理解、描述、反省的支架,是课堂观察的核心问题。本课题以课堂活动全息观察、关键问题聚焦观察和依据价值标准评判观察为主要方法,课堂活动全息观察设置三个维度,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三个方面进行观察,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调整补充后,构建以下观察框架。
表1课堂活动观察框架表
观察方法 维度 视角
课堂活动全息观察 学生学习 课堂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参与之独立应答频率、学生参与之互动
教师教学 教学机智和风格、课堂谈话、时间分配
课程性质 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复习教学、练习教学
依据价值标准评价观察 以课程性质视角的要求为标准
关键问题聚焦观察 聚焦课堂活动全息观察中的若干视角
2.课堂观察的程序
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需要借助于三个阶段的持续活动: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结合实际,把课堂观察活动细分为以下六大程序。
(1)以“微问题研究”确定观察主题,“问题意识”驱动参与者一路相随。课堂观察主题设置目的之一在于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解决自己目前正在困惑的教学问题。确立这样的主题观察,既让教师有认同感,也极大的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2)教学骨干牵头组建研发小组,“过程前移”保证量表质量。课堂观察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主题设计相应视角的观察量表,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最初阶段还是需要学习和引领。我们采取的是培养骨干教师牵头成立研发小组,组成量表开发团队的模式,让骨干教师成为某一观察量表的“专家”,确保观察指标具有客观性、学科性和整体性的特征,能有效的指导小组成员进行量表研发、课堂观察、梳理观察记录和形成观察报告,确保活动效果。
(3)以“骨干引领”召开课前会议,明确具体要求。在观摩课开始前,授课教师从“点”和“面”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说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然后各量表“专家”分组对观课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 解读观察量表、解读理论、梳理量表记载的注意点和撰写观察报告的注意点等。
(4)以“分工合作”开展课堂观察,保证观察质量。听评课活动中的课堂观察不是教师个体的业务活动,而是一个和合作体的专业实践。教师根据量表选择合适的位置观察,同时专门安排教师进行摄像,便于今后专门的分析和研究。
(5)整理研讨,召开课后会议。课后会议分为整理记录、小组研讨、形成观察报告、观察汇报四个环节进行。课堂观察后,观课教师单独或合作整理好相应的观察记录,撰写个人观课报告。然后由组长牵头开展小组研讨,形成课堂观察报告。最后,各观察组派代表集体交流汇报。
(6)以校本二度研训开展后续研讨,拓展活动效果。每次活动后要求以校本为基础,每位参加活动的教师共享所有的观察量表和观察报告,开展后续研讨活动,使活动效果最大化。
三、实践成效
1.学生方面
(1)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经过将近一年的试验,将实验前后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比对后发现,实验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高,课堂认真听课的学生比例由实验前的39.3%上升到62.1%,课后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生比例由实验前的39.3%上升到52.6%,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及化学学习的自信心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2)学业成绩方面。通过对三个实验班级生物平均成绩和非实验班级的生物平均成绩比较、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在试验后的生物平均分的差异度分析比较看出实验班成绩进步明显,且三个实验班级的生物平均成绩在试验后差距在逐渐缩小。
由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通过课堂观察转变了教师的课堂观念,改变了生物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的开展,使的教师分享彼此的经验,交流彼此的体验与观念,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实现了“以传授教材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学生成为课堂魅力的真正领路人。
一、榜样激励,带动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该始终融于班级活动中,成为班集体的一员,而不能游离于学生之外。如果只有言教,无身教,再多的说理也是徒劳。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其一生,树好榜样,做好表率,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既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班级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家庭独生子女,他们集体意识不强,劳动观念淡薄,每次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卫生劳动,无不怨声载道。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习惯,我每次都率先垂范,主动参与劳动工作的分工,带头打扫。要让学生不做劳动的旁观者,自己就不能把劳动“高高挂起”;要让学生态度认真,自己就应从脏活、累活、重活做起,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让他们心服口服;要学生愉快劳动,自己就不能流露半点劳累之苦,而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让他们体验劳动的光荣和快乐。在自己的身教下,学校组织的卫生大扫除甚至其他集体活动,我班都能全员参与,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改进方法,体谅学生
“学生问题比学生还多”是事实。作为班主任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班主任一直沿用老方法、老观念去对待,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入手,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因材施教。
比如,对有错误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有些班主任因为生气,通常会对其大声地呵斥、责骂,甚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其实,遇到此类事情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弄清原因,切忌冒失、急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中学生的自尊心极为强烈而又极为脆弱,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否定,制止学生犯错误,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语言要委婉忌刻薄,简单忌冗沓,文明忌粗俗。要注意选择谈话的方式、场合和时机,慢慢引导,不能急于求成,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解决困难,关心学生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经验不足或认知滞后等原因,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疏导,容易引发心理障碍。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办事。
每担任一届新学生的班主任,开学初,我总是通过观察、交谈、访问,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本班每位学生的情况。当了解到某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时,就及时地开导他,帮助他寻找问题根源,创造条件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集体意识,使他获得愉悦感和自信心;当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我都能把学生及时送到医院,帮助挂号、买药,陪伴在其左右,安抚了学生身心的痛楚,振奋了学生战胜病痛的信心;当得知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在考试比赛中遇到挫折时,我就耐心、细致地帮助其重振信心。通过 “细心、耐心、爱心”的工作,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温暖了学生的心灵,学生都能在班级里开心学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