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卫生一体化服务

环境卫生一体化服务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环境卫生一体化服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环境卫生一体化服务

篇1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村保洁一体化为目标,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巩固整治成果,扎实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健全以村(社区)为主体的集河道、公路、集镇、村庄保洁于一体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和督查、考核机制,着力打造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水平。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机制,确保全覆盖。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维护,做到镇有垃圾中转站、村有垃圾收集房、户有垃圾桶,每个村配备保洁员,垃圾有专人收集、专车运输、日产日清。逐步推行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和有偿服务,推进城乡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健全长效管理各项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做到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由镇城乡一体办牵头,定期组织开展农村保洁长效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考评,落实长效管理各项制度。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特别是加强集镇、城乡结合部、中心村等人口集聚区的环境管理,加大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卫生综合整治,加强无证码头和废品收购点的整治力度,有效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治理。因村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扩大污水治理受益面,改善地表水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实施农村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对农村生活污水有条件纳管的区域,就近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没有条件纳管的,推广微动力厌氧方式或无动力人工湿地等节能高效的生态治理模式,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二)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健全集镇的环卫设施,完善保洁措施,强化督查考核。开展集镇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乱倒、乱贴乱画、乱堆乱摆、乱拉乱挂等专项整治。加强对集镇主次街道两侧门牌匾、户外广告等规范设置和破旧建筑整修改造,集中力量清理垃圾堆积物,提升集镇环境面貌整体形象。

(三)开展河道长效保洁。加强小河小浜、湖泊和大河支流的长效保洁工作,重点清理河面漂浮物、清除垃圾、清理非法渔网、打捞畜禽尸体、打捞沉船、整治乱搭建等;健全河道保洁责任制,做到定人员、定河段、定责任、定报酬,努力做到河面无垃圾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要求,逐步实现全镇河道“清水畅流、清河靓村、城乡一体、岸绿景美”的目标。

(四)开展公路长效保洁。加强对县、镇村级公路和通组达户道路的环境卫生管理,落实保洁队伍和保洁责任制,加大对公路沿线各类积存垃圾、卫生死角的清理,切实改善环境面貌。抓好公路两侧的洁化、绿化、美化工作,做好广告牌及路牌规范管理和违章建筑清理,使交通道路沿线成为展示美丽乡村形象的景观大道和生态走廊。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镇党政办、镇社管办、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镇财政办、镇环保、镇爱卫办、镇兽医站、镇行政执法中队、镇新居所等部门组成的大云镇农村保洁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社管办牵头农村保洁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健全例会、督导检查、专项考核等工作制度。各村(社区)要加强领导,切实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确保环境卫生管理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篇3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以实现区村(居)环卫工作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为目标,建立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村(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全区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区村户配合联动。区管委会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负总责,各社区负责本社区内环境卫生管理督导工作,各村(居)负责本村(居)范围内环境卫生清扫汇集保洁工作。

(二)集中处理原则。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方式,由户将生活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设施,保洁员将垃圾收集至村的垃圾收集点,区定期将各村的垃圾集中运至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场,市里进行集中处理。

(三)有偿服务原则。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方针,收取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村(居)民一定卫生费,补助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清扫处理经费中。

三、措施要求

(一)区级

1、负责全区的垃圾清扫收集外运工作,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制,做到日产日清,特别注重做好康城大街、姚前路、凤凰大街、永宁路、永盛街、永兴街等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的垃圾清理和定期外运;负责我区垃圾中转站及处理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区主要道路沿线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并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按时倾倒存贮生活垃圾,区、村、企业联动,共同维护生产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彻底解决脏乱差状况。

3、市规划控制区内所有道路实施全日保洁责任制,保持地面无暴露垃圾、无堆积污物。

4、集中力量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2013年4月底前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村(居)覆盖率达到100%。

(二)村级

1、将环卫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以制度管理环卫,以村规约束村民,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2、在合适的地点设立垃圾筒,原则上按照每20户设立一个垃圾筒,村村都有保洁员,1000人以下的一名,1000人以上的两名,保洁员负责按区域收集本村垃圾至垃圾筒,并对本村的主街主路进行分段管理,做到日产日清,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定期对本村的沟渠、池塘等进行清理。

3、组织宣传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建设,要求村民将自己家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并用袋装好,定时、定点放置到垃圾存放点,禁止在街巷两侧及湾塘乱堆乱放,对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制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和破坏环卫设施等行为。

4、组织专业队伍、集中三天时间对主街主路、背街小巷、沉积多年的“三大堆”进行“大扫除、大清理”活动,要求清理干净、彻底。清理彻底后,经环卫办检查合格,按要求为其配备垃圾筒。

四、经费保障

区管委会全力保障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所需资金。各村(居)、各单位要按照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目标,多渠道筹措、落实资金,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区管委会负责承担环卫所的工作经费,承担垃圾场日常维护费用,承担区内垃圾清运所需车辆的购置、维护费用,承担公共场所的垃圾存放设施的购置费用。

2、各村承担本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费用、村内道路保洁费用、垃圾收集点建设费用及垃圾存放设施的购置费用等,每人每年承担环卫一体化资金30元(其中五保户、低保户及70岁以上老人除外)。

3、推行垃圾处置有偿服务。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区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按年度按标准缴纳卫生费,作为垃圾清扫处理经费。

五、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1、4月17日—20日,由村集体组织专业队伍、集中时间对主街主路、背街小巷、沉积多年的“三大堆”进行“大扫除、大清理”活动,要求清理干净、彻底。各企业负责将厂区、门口、墙边垃圾清理干净。

篇4

【正文】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着力在提升城区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体制、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创新管理,扎实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均有长足发展,使得我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连年被评为县直部门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单位,2017年被评为省总工会评为“省级工人先锋号”,2018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2019年连续被省住建部门评为全省环卫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环卫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

为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问题,2018年初,县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城乡环卫一体化属地考核办法》,强化了对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监管考核,同时明确了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的主体责任,环卫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环卫保洁公司作业质量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发挥好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2020年下半年,针对农村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分别由2家公司承担,垃圾清运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持续提升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对农村环卫保洁体制进行调整。将全县13个镇街分成东西2个片区,分别由2家公司负责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各镇街直接与保洁公司签订合同,保洁经费直接拨付到镇街,镇街负责对环卫保洁工作进行监管,有权根据保洁质量对保洁公司进行奖惩。此举既解决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又形成了互相竞争,提高保洁质量的氛围,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体系更加完善。

(二)城市环卫管理实现了精细化

1、推行湿式保洁、以克论净,开展道路深度保洁

一是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根据《济宁市城市道路保洁标准化分级管理工作导则》,制订了严格的考核办法,由督查考核办公室具体实施。主次干道实行“湿式保洁”,人工全天巡回捡拾,要求达到“五净、五无”,城区道路深度保洁率由62%提高至73%,。

二是采取规范的考核方式。每周抽取各片区不同等级道路,推行“以克论净”。每周考核情况存档,月底汇总后排名,以“红黄兰”三色印发考核通报,考核情况与每月的经费拨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各保洁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的积极性,保洁质量大幅度提升。

三是强化考核的精细化。对考核办法再细化,针对公厕设施和保洁管理、垃圾桶的摆放、果皮箱的擦拭与清掏、人行道杂草的清除、路沿石积尘的清洗,均制订了明确的标准,考核人员按照细化的保洁标准进行考核,使环卫保洁精细化落到了实处。

2、创新公厕管理,开发、运行了“找厕所请扫我”微信服务平台

2018年,为了助力全国文明城创建,在完成公厕升级改造的同时,大力提升公厕服务水平,精细设计开发了了“找厕所请扫我”微信服务平台。市民通过扫描张贴在公厕外面的二维码或者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打开“找厕所请扫我”程序。该程序不占用系统内存,无需安装,一次性存入手机后,随用随找,方便快捷。平台涵盖城区全部厕所、城区公共厕所和城区单位对外开放厕所三大板块,直接与导航地图实现共享连接。这一创举得到群众,尤其是来金客商的一致好评,被《农民日报》、《农村大众》、《济宁日报》、齐鲁电视台、济宁电视台、闪电新闻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且在创城测评中加了分。

(三)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日益提升

2018年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属地化监管以来,各镇街对辖区内环卫工作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健全了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各项管理制度,在人员和资金上大力倾斜,配齐了管理考核人员,加大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县环卫主管部门每天对镇村环境卫生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导整改,检查情况汇总后报给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每月对镇街进行排名通报。对排在前3名的进行表扬,对排在后3名的进行批评;对连续3次排在后两名的镇街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在集中考核中排在后10名的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群众对生态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公厕建设方面:2017年以来,立足高定点定位、着眼高标准规划,投资近800万元,在城区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10箱),高标准公厕7座,增设果皮箱1500余个,并完成了城区所有公厕的升级改造。所有公厕增设了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等无障碍设施和方便残疾人、老年人或孕妇儿童使用的带扶手的坐便器或蹲便器等设施的配置;在显著位置张贴了管理规定、须知等行业规范;在醒目位置设置文明提示标识;配置了面镜、洗手液、手纸、灭蝇灯;新增设地风机60个;安装公厕指引牌120个。

(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

2019年8月份,金乡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运行,该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4.5亿元,配套装机容量为1台15MW汽轮发电机组、两台锅炉,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五段顺推”炉排炉工艺,烟气排放、危废处理均高于国标,达到国际最新的欧盟2010标准,设计日处理能力800吨。项目运行以来,共处理垃圾约19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环卫项目是民生项目,投资额度普遍较大,由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目前欠账较多。

2、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到每一个人,与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决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来完成,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计划

(一)“十四五”时期任务目标

1、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完善环卫管理体制,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

2、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的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

3、建成并运营生活垃圾飞灰填埋项目。

4、完成金乡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后期处置工作。

5、根据实际情况,筹划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二)“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

篇5

二、整治重点和责任分工

这次环境卫生整治,以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路域范围,以及河道、塘坝、渠道等为重点区域,突出抓好路面及两侧垃圾清理、破损设施维修、作物秸秆清运、河道漂浮杂物清除等工作。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一)国、省道路域。范围包括国道309线、省道102线、省道242线、省道243线、省道244线、省道321线、省道327线等7条道路。

1、路面及两侧卫生清理。已经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公路局负责。要进一步优化清扫时间、线路和次数,加大垃圾捡拾密度,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切实做到可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无白色垃圾、无农作物垃圾、无落叶。

2、道路设施维护。公路局负责。要加大道路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井盖、路沿石、人行道花砖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

3、绿化带卫生清理。园林局负责。要加大绿化带养护清理力度,做好绿化树木花草整修和补植提升,及时发现和清理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作物秸秆和枯枝落叶,确保绿化带整体效果。

4、沿线经营业户管理。城区范围内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综合执法局负责;城区范围以外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二)县道路域。范围包括世纪大道、潘王路、普雪路、平普路、梭石线等。

1、路面及两侧卫生清理。已经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交运局负责。要进一步优化清扫时间、线路和次数,加大垃圾捡拾密度,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切实做到可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无白色垃圾、无农作物垃圾、无落叶。

2、道路设施维护。交运局负责。要加大道路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井盖、路沿石、人行道花砖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

3、绿化带卫生清理。世纪大道、潘王路绿化带,由园林局负责。要加大绿化带养护清理力度,做好绿化树木花草整修和补植提升,及时发现和清理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作物秸秆和枯枝落叶,确保绿化带整体效果。

4、沿线经营业户管理。沿线各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三)镇村道路路域及河道流域。

1、路域流域卫生清理。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道路路域,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路域和河道流域,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参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重点进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物和柴草堆垛等的集中清理,彻底解决秸杆杂物乱堆乱放、道路、排污不畅、私搭乱建、随意围占等现象,实现两侧无垃圾堆积,河道无杂物飘浮,路面无积水污泥,树立乡村整洁新形象。

2、道路设施维护。各镇街负责。要加大乡村道路的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路沿石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交运局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协调、服务镇街搞好乡村道路养护和道路设施维修工作。

3、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三、工作要求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的工作,必须根据整治任务和阶段重点,坚持长年治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坚持专业清扫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群众自律与督促检查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进。

1、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重要举措,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落实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将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调度,并对整治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篇6

立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成果,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切入点,拓展领域、规范管理、建章立制、多元投入,努力提升广大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好风气,实现“全民管理、全民参与、全面覆盖”目标,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山区夯实基础,为建设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的共同奋斗。

二、工作机制

(一)组织保障机制

为加强对“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城乡市容环卫一体化进程,镇党委、政府决定成立市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王能耘任组长,副镇长吴慧平任副组长,成员有徐增庭、黄振勤、邹梨、黄恩丽及各村村委会主任。由徐增庭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全镇范围市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评,并及时掌握全镇市容管理动态,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

各村(居)、驻镇企事业单位、各相关部门要求按照覆盖式管理模式,继续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城乡清洁工程各项工作继续深入推进。

驻镇企事业单位负责庭院、厂区和经营场所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接受镇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检查。

(二)考核激励机制

1、建立目标责任制。年初镇党委、政府对各村(居)下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目标责任书,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凡年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目标考核不达标的村(居),必须向镇党委、政府提交未完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目标任务的书面情况说明,制订限期整改措施,接受复查。市容环境卫生目标考核60分。

2、推行两级考评管理模式。根据区对乡镇考评的方案,镇政府对村(居)实行半月一反馈一通报、一月一排位一调度,每月不定期对村(居)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予以在全镇范围内通报。各村要认真落实“三定一包”(定地段、定人员、定标准、包责任),每月定期进行自评和检查,月考评结果及时反馈到镇市容整治办公室,并上报到区市容整治办公室。各村(居)要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巡查和文明劝导。

3、各村(居)要根据具体落实的“三定一包”情况制订具体的细则并严格兑现奖惩。

4、镇市容整治办公室按照每周的考核打分情况,每月对各村进行排名,排名倒数第一的村,由村支书向市容整治办公室说明情况,并进行整改,如果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第一,按照落实不力对村干部分工进行调整,责令村支书向镇党委作出书面说明。对每次督查情况,特别是区督查情况通报,各村要全力整改,镇市容整治办公室对每次提出问题在下一轮督查时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三)财政投入机制

经费投入实行分级负担。按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和覆盖的要求,配齐配足人员设施,每年按照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必要的市容环卫专项经费。环卫所及市容协管队所需经费纳入镇年度财政预算。市容环卫工作经费投入应根据经济增长每年适当增加。各行政村、社区工作经费由各行政村、社区负责,镇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行政村的临时清扫保洁人员所需工资经费由镇、村按5:5的经例分担。镇、村两级投入由镇政府统筹安排。环卫经费列支标准按照每个新农村建设点1名环卫人员,2个标准垃圾池,每年5000元列支环卫保洁经费,其他自然村按照标准垃圾池设立数量(人口数的0.2%),全年环卫经费每个垃圾池1000元,每个自然村临时保洁清扫员每人4000元,镇村5:5负担工资支出。企业单位和居民收费标准参照《集镇管理办法》执行,所有经费来源按照本年度财政预算拨入环卫经费专帐,专环卫所负责安排经费支出。

(四)日常管理机制

1、环卫所对集镇重点区域实行专业化清扫保洁。环卫所是镇环卫工作具体责任单位,负责管理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和镇垃圾转运工作,并定期对各村、社区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对于集镇主要道路以及重点区域、地段必须实行每天“两清扫、两保洁”,10小时清扫保洁和垃圾日产日清作业制度,做到“五无”,即无卫生死角、无垃圾污物、无人畜粪便、无渣土堆积、无果皮纸屑。清扫保洁人员按照常住人口(含流动人口)的0.3%配齐。

2、各行政村、社区负责本行政村、社区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的收集清运。实行8小时工作制全天候流动保洁,做到垃圾定期清扫,定时保洁,垃圾无积存、无死角。临时清扫保洁人员统一由环卫所聘请;人员配备按常住人口的0.2%配齐。

3、积极充实和完善市容整治专业队伍。镇市容整治办公室配备协管队员4名,采取自荐和推介方式,经镇市容整治领导小组审核后,挂牌上岗,着装统一。

(五)社会参与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鼓励城乡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义务监督工作,参加各种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完善控诉举报机制,鼓励群众对我镇市容管理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坚持24小时值班。

(六)应急保障机制

镇政府要以市容整治队伍为基础,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配备专用车辆强化集镇整治力度,防止三乱反弹,对不规范的摆摊设点和流动性大的三乱等影响市容管理的行为要迅速治理。同时及时受理市民服务中心有关举报、投诉、及时办结和回复。确保群众投诉回复率达到100%。

三、工作要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不断进取,合力推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思路创新

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践,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防止和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要注重长效。二是善于根据属地个性管理特色,管理实效。三是要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群众造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城乡居民更多地分享城市管理的成果。

(二)精细操作

篇7

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着力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完善镇村生活垃圾及处理体系,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提升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建设美丽家园。

二、工作目标

提高镇村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逐步形成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完善配套环卫设施,规范镇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使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75%以上。

三、工作任务

1、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动员镇村居民广泛参与,村、社区要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教育村民、居民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备垃圾桶,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出户、入池,不滥扔滥倒垃圾,促进垃圾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2、完善环卫设施,实行镇村垃圾一体化处理。社区要在街巷按照不超过100米的服务半径建垃圾池或放垃圾桶、垃圾车。各村要在各居民点(平原地区村按200米,村按500米的服务半径)建垃圾池。漳河库区廖家垭村、同明村、前明村、水田湾村要各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垃圾池要结合村庄规划,本着便于运输的原则设置。要便于垃圾投放、清运、处理。具有防风、防雨、防渗功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3、全面开展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是清理积存垃圾、杂物、污水。通过整治活动,促进镇村环境、村容镇貌得到较大改观。社区的街巷看不到成堆的垃圾杂物、污水,各村组道路两边和主要居民点看不到滥堆滥倒的垃圾。

四、工作措施

篇8

围绕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建立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一体化机制,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村级收集点、环卫队伍,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环卫基础设施和组织建设

(一)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村人口规模、垃圾产生量,在村级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垃圾收集池,1000人以下的村建设2个垃圾池,1000-2000人的村建设3-4个垃圾池,2000人以上的村建设4-6个垃圾池(垃圾池的标准为长宽高2:4:1.2或2:3:1.2,垃圾池开口为1米或1.2米,外墙统一刷草绿色涂料);有条件的村可以购买垃圾收集桶。对于各村按照标准建设的垃圾池,镇财政每个给予500元的补助资金;购买垃圾收集桶40个以上(含40个)的,给予1000元的补助。同时,镇政府给每个党总支配备1-2辆垃圾运输车。

(二)加强环卫组织建设。镇政府成立环卫所,各党总支设立环卫一体化工作站,党总支主任兼任工作站站长,负责所辖区环卫日常工作。各村按照人口总数的2‰配备保洁员,具体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的保洁、垃圾的收集以及垃圾收集点的卫生清理,实行定人员、定标准、定路段、定责任,做到日产日清,保洁常态化。

三、运作模式

(一)实行环卫有偿服务制度。根据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结合村级实际,由村级负责向每户每月收取8元的环卫服务费,其中4元上交镇环卫所,用于支付各村收集点到镇垃圾中转站的运输、车辆保养等费用;各村自留4元用于支付村级保洁员的工资及管理维护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人不能截留、挪用。

(二)建立科学的运作程序。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作程序,建立科学的环卫一体化运作程序。一是村收集:坚持每天一保洁、一天一清理的工作制度,各村保洁员每天定时保洁、定时收集垃圾,并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收集池内。二是镇转运:各环卫工作站定时将所辖村垃圾收集池内的垃圾运至镇垃圾压缩中转站。三是市处理:垃圾经压缩后,由市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建立村民自治长效机制。大力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乱扔垃圾、乱堆乱放等不良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形成人人爱护环境、户户遵守制度的浓厚氛围。各村要把环境卫生工作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对于乱扔垃圾、不按规定上交环卫保洁费的群众,采取相应的村民自治措施。

篇9

2013年,平邑县城区卫生保洁面积约318万平方米,划分为四大责任区管理,即:城管执法局责任区、平邑街道责任区、经济开发区责任区、园林绿化局责任区。四大责任区每天需清理生活垃圾248吨,由于各责任区相关人员、设备、资金投入及管理经验等各有不同,卫生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城区整体卫生质量不高。镇(街道)、村的环境卫生质量更是乱象丛生,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和保洁人员,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不但在全市城市管理中排名靠后,而且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高。为改变这一现象,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减少中间环节、节约经费投入、集中人力财力,全面提升环境卫生质量,平邑县积极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管理体制。

二、政府购买环卫服务主要做法

1、高门槛准入,全面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平邑县委县政府坚持“政事分开、管干分离、公开招标、合同管理、以费养事、提高效能”的原则,建立起了“市场化、全覆盖、高标准”的环卫作业运行机制。在充分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确定环卫作业服务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专业企业负责,采取招标承包、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一是全覆盖招标承包。将全县四个区域和镇(街道)、村的所有道路、街巷小区、绿化带及其配套设施保洁打捆承包,统一由一家专业公司运作,范围明确,职责明晰。二是高标准限定准入。全面推行公开招投标制度,规范招投标管理,要求竞标企业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环卫专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少于500万元,具有环卫行业认定的从业资质、承担过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作业3年以上,并提供连续两年以上为职工办理社保缴纳费用的证明等条件。经过公开招标确定由昌邑康洁环卫公司负责2014-2016年全县环卫工作。三是推行管干分离、职能明晰的作业模式。在合作模式上,优先考虑按照国家目前推行的PPP(公私合作关系)模式进行操作,在作业外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全县环境卫生行业的合资合作,即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利用中央和省政策资金支持,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2、高效能作业,全面推进环卫保洁优质化。将全县环卫作业服务全面推向市场,整体招标承包,推行公司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一是强力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以费养事、管干分离,建立定岗、定员、定时、定责、定质、定量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环卫作业新机制,将环卫作业置于市场化规则中运行,实施环卫保洁市场准入制度。二是道路作业实行“机械化清扫+定期冲洗+全天人工保洁”模式,彻底改变了以“人工清扫为主”的传统落后作业方式。在县环卫处原有机械设备的基础上,昌邑康洁环卫公司配备扫地车、冲洗车、洗扫车、洒水车、全密闭垃圾收运车等大型作业车辆,并先后建成20吨生活垃圾中转站22个,配套垃圾方箱、垃圾桶近2万个、小型勾臂车55台、25吨大型专用钩臂运输车7台,配备村级环卫保洁员2716名,提高了道路清扫作业的清扫力度,使环卫保洁作业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实行环卫管理一体化。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方式,推行城市道路、街巷小区、绿化带清扫保洁一体化,将多把笤帚变为“一把笤帚”,实行一支专业队伍统一清扫保洁、统一管理运行,从根本上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作业方式统一、作业标准统一和作业质量统一。

3、高标准监管,全面推进环卫考核科学化。实行环卫保洁作业市场化之后,市场监管成为各级环卫部门的主要工作。按照权责统一原则,平邑县城管执法局和各镇(街道)将精力放在对承包方的日常质量监督上,实行严格考评,加强市场监管,推进环卫作业监管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一是强化前置监管。先后出台了《平邑县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实施方案》《平邑县城区环卫作业考核办法》《关于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意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等环卫管理标准规范,明确作业标准和考核细则,搭建了标准化管理平台,做到工作流程化、标准可量化,推进定量定标环卫建设,环卫的市场培育、行业管理、质量监督、产业发展等走上规范化轨道。二是强化过程监管。狠抓环卫管理精细实施,力促工作过程常态长效。制作了道路机械化清扫、人工保洁、绿化带保洁及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设施管养保洁一系列工作流程,细化到每一个部件,建立规范化操作流程。公司实施规范化管理,使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建设车辆GPS卫星定位、对讲机通话定位、有源电子标签自动考核等平台,实现分级考核,提高作业质量。公司对项目部每月一次考核,项目部对管理人员每周一次考核,管理人员对保洁员每天一次考核,确保作业质量。三是强化结果制约。乡镇成立环卫所负责辖区的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和监督;监督考核按照4:4:2的比例由县、镇(街道)、村(社区)对日常管理进行打分,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抽查比例不低于20%的自然村;财政部门根据城管执法局和镇(街道)的考核结果,按月拨付费用。

三、政府购买服务取得成效

1、降低了行政成本。在未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之前,由于各责任区相关人员、设备、资金投入及管理经验等各有不同,管理混乱。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后,环卫工人统一考核、统一着装、统一薪酬,县城管执法局和镇(街道)只对昌邑康洁环卫公司的各项政府服务事项的流程标准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还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根除了“多头管理”的弊端。

2、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平邑县环卫作业面临着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清扫保洁人员不足、投入相对不足、作业方式相对落后等诸多困难,环卫作业质量和效果无法保证。在试行城区环卫购买服务一年后,2015年7月份,平邑县将全县1825平方公里、984个自然村和12个镇驻地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整建制交由昌邑康洁环卫公司接管,自8月1日试运行,保障了全县无缝隙、无盲区、无死角的卫生保洁,全面提高了环卫工作效率和清扫保洁水平。

3、实现了管干分离。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后,县环卫处实现政企分开,建管分开,管养分离,主要承担行业监督管理、业务指导考核等工作。镇(街道)从原来的组织、实施的工作者转变成单独的监督管理,打破原来管干一体的模式,进一步解放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环卫保洁公共服务优质化、高效化。

4、改善了民生。随着全县环卫市场的全托管,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生活卫生习惯进一步转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2015年年初,平邑县以9.14分的成绩一次性通过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首批认定,列全省第40位,成为全省首批被认定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达标率为100%的县区。

四、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购买服务的动力不足。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虽然我县政府非常重视该方式的运用,但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存在思维惯性,习惯于大包大揽,使得政府购买服务的动力不足。

2、购买服务制度规范缺失。虽然平邑县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模式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全县层面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仍没有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操作流程尚未形成,政府购买服务整体处于局部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可持续的财政基金保障。

3、社会力量发展不足。在培育和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方面,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服务水平也不够。如环卫市场化操作只能依靠其他市县的环卫公司。

4、购买服务的领域有待拓宽。目前平邑县政府部门在购买服务方面做得较多的是将部分职能转移给相关的社会组织,向社会组织支付一部分经费,而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领域的购买服务有待拓宽。

五、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要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政府要在提供公共服务,履行服务职责上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执政理念。政府购买服务必须重视公益性,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二是要继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出台具体服务领域的实施细则,明确购买范围,规范购买流程,创新购买方式;财政预算中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现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化、法制化。三是要拓宽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除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服务项目外,逐步在公共服务各领域全面推开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重点加大向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要大力扶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那些服务于弱势群体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缩小社会各阶层在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下一步,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探索编制公共服务清单。结合集中清理“僵尸”事业单位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职责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立足于解决事业单位职责任务交叉不清、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资源优化整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探索编制公共服务清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做好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审核。县编办将会同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公共服务清单编制,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对政府购买服务主体及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履职所需服务事项,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岗位种类、数量等进行科学合理审核,确保购买服务事项更加规范。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及“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积极构建“设施完备、机制健全、管理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新格局,努力创造卫生清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各村建设垃圾收集点,在各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完善管理机制,在年10月底前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体系。

三、运作模式

(一)48个城中村、城郊村:

1、户分类:农村居民负责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将产生的垃圾分类,每天按规定时间放置到指定地点。

2、村收集:各村建立保洁队伍,对农村居民分类堆放的垃圾进行定时收集,集中清运到本村垃圾收集点。

3、市转运、处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将48个城中村、城郊村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转运至现有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其他村庄:

1、户分类:农村居民负责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将产生的垃圾分类,每天按规定时间放置到指定地点。

2、村收集:各村建立保洁队伍,对农村居民分类堆放的垃圾进行定时收集,集中清运到本村垃圾收集点,并及时将垃圾收集点内垃圾运至相关乡镇转运站。

3、镇(乡)转运:各镇(乡)负责将本辖区转运站垃圾及时清运至乡镇垃圾处理场。

4、市处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对运送到乡镇垃圾处理场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重点工作

(一)市委农工委牵头,各乡镇办具体负责,组织各村(居)建立保洁队伍、修建垃圾池,推广垃圾有机、无机分类收集和袋装收集,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洁。

(二)各乡镇办要根据各村居住人口数量和垃圾产生数量等相关情况,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各村垃圾收集点。

(三)四乡、四镇及赞善办要根据辖区居住人口数量和垃圾产生量等相关情况,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乡镇压缩式转运站。

(四)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环保、建设、卫生、交通等部门及相关乡镇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对乡镇垃圾处理场进行科学选址、规划布点,建立若干个新的垃圾处理场,主要用于现有垃圾处理场未覆盖乡镇的垃圾处理;在北环路北侧合理位置规划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主要用于市区及五办所辖48个城中村、城郊村的垃圾转运服务。

五、工作步骤

年底前,完成我市所有村庄垃圾收集点、乡镇转运站及乡镇垃圾处理场的规划布点及前期准备工作;完成48个城中村、城郊村的垃圾收集点建设。

年5月1日前,所有乡镇垃圾处理场及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全部开工建设。

年底前,48个城中村、城郊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其余村庄的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全部开工建设。

年10月底前,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

六、工作要求

篇11

三、扎实落实医改项目,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扩大群众受益面。在全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在集体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继续落实好9项基本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安排符合条件的集体卫生室承担一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落实好补助经费,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医改优惠政策。

四、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积极探讨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诊疗规范和标准,简化公立医院内部程序,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门诊总额预付等工作,运用新农合政策调控和信息化技术建立和规范分级医疗制度,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优化政策,扩大受益面,提高收益率。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医疗费用报销范围;积极改革新农合补偿费用付费方式,逐步开展新农合单病种定点就医定额付费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扩大参合居民受益面。

六、规范卫生监督执法,突出抓好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实施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落实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监管、排查、投诉举报、查处机制,严厉打击“炕头医”、“药店医”等非法行医行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在美容美发和住宿业试点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强化行业自律意识。

篇12

完善机制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城乡发展格局

为了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领导,区上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各街乡和部门也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明确了任务,落实了人员。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定期视察,形成了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区统筹办坚持把宣传教育、培训引导、营造氛围作为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广泛宣传,在主要路段设立宣传牌,刷写墙体标语,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形成了全体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规划为纲科学发展,搭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体系

坚持规划为纲、科学发展的原则,积极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着眼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实际,编制了《市区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各重点村编制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生产发展规划》等建设规划,初步形成了以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规划为支撑,以新农村重点村规划为补充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体系,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强化措施探索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实现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我区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在全区确定了50个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示范村,并以重点路段、重点区域为突破,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区、街乡、村组都成立了管理机构,确定专职人员,“三级联动”共同推进;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落实环卫基础设施、落实保洁队伍、落实管理经费,“三个落实”奠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良好基础;宣传引导和检查通报相结合,补助资金与目标考评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三个结合”助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加快重点区域示范向全面覆盖延伸、政府主抓向群众参与延伸、管理常规化向规范化延伸,“三个延伸”提升标准,逐步形成了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互结合、保洁员和专业队相互补充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和模式。

示范带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篇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村收集、乡运输、集中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体系,实现全乡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全力打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健康和谐的城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建立与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环卫管理体系和环卫服务体系,健全乡、社区、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推进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进程,实现垃圾从以简易填埋和简易焚烧为主的处置方式逐步向卫生填埋和带有烟气处理设备的焚烧处置方式过渡,使全乡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三、运作机制

(一)建立环境卫生网络管护机制。乡城建油区办公室负责清运车辆的管理,对自建垃圾处理厂搞好选址、规划和建设,确保在3月底前投入使用;同时全面负责全乡城乡环境卫生日常监督检查。各社区、村负责本辖区卫生管理工作,按每75人配备1个垃圾箱的标准配备垃圾箱,按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人员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保洁人员名单以各社区为单位于3月25日前统一报乡城建油区办公室。每天保洁人员将各户门口垃圾定时收集运送到村内垃圾箱,由乡清运车辆进行收集并运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二)建立运行资金保障机制。乡财政承担全乡垃圾清运车辆购置及统一运输费用、垃圾箱配备费用和垃圾厂处理服务费以及各村保洁人员一半工资,各村承担保洁人员一半工资和垃圾箱维护费。各村垃圾箱个数和保洁人员人数及工资标准见附表,乡政府和各村每年要在支出预算中安排垃圾集中清运处理专项经费,保障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正常运行。

(三)建立考核机制。乡政府将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纳入对村级的年度考核内容,制定严格奖罚措施,由乡督查办公室和城建油区办公室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督查考核。各社区确定一名同志具体搞好该项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各村根据各自实际,成立相应组织管理机构,配备精干力量,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全力抓好本村内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5日—3月23日)。召开全乡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广播、明白纸、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实行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群众爱护环境,按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社会氛围。

(二)准备及试运行阶段(3月24日—3月31日)。

1、统一采购垃圾集中清运车辆和垃圾箱,将垃圾箱配发到各村,各村按标准配齐保洁人员。

2、乡城建油区办公室牵头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厂进行构建,确保其按时使用。

3、各社区、村成立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建立管理运行机制;对村庄和道路两侧垃圾进行集中清运。

(三)检查验收阶段(4月1日—4月5日)。乡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准备及运行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限期整改,确保4月5日前全部验收合格。

(四)运行管理阶段。全乡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运行后,乡督查办公室和城建油区办公室负责对各村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实行月检查、月调度、月考核,月考核结果及时予以通报,作为乡政府年终对各村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工作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