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在前一阶段全市农村环境卫生评比中,我区以86.58分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只是快速发展变化的一个剪影。大家在整治环境卫生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展现出来的智慧、体现出的作风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成为今后推进加快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良好工作作风,做好常规工作,抓住关键环节,不放松,不懈怠,扎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保持、提升,再整治、再保持、再提升,促进广大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推动全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走上长效管理的良性轨道。

关于下一步工作,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是认识要再深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深化认识,将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各项具体工作。首先,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考量农村环卫工作。发展人、满足人、提升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广大群众实现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后,就希望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一个秩序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些最基本需求就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原动力。有80余万农村群众,为他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要站在城市反哺农村的角度上审视农村环卫工作。从建国到现在,国家一直沿用的是农村补贴城市的发展模式,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也同样如此。当前,我们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对广大农村的一种补偿、一种回馈,是各级各部门应尽的义务。第三,要站在个人良知的角度上看待农村环卫工作。我们大多领导干部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都是的农家子弟。所以,大家要牢记根本,要从感恩家乡父母、回报农村亲朋的角度出发,扎实开展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持续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

二是整治要全覆盖。首先,整治工作要覆盖全区所有606个行政村。当前,仍有一些乡街的环境卫生很差,可以说连最基本的垃圾清理任务都没有完成,辖区内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这些乡街要立即行动起来,集中对辖区卫生进行全面整治。其次,整治工作要覆盖农村环境卫生的方方面面,涵盖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塬坡河道等视线所及的一切地方。第三,整治工作较好的乡街要不骄不躁,继续提高标准,积极开展自我检查,不放过农村环境的角角落落;特别是到现在为止还未启动的58个村庄,要迅速启动整治工作,全力优化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

三是投入要再强化。第一,要加大人力投入。各乡街要结合村组保洁工作实际,合理增加保洁员数量,为农村保洁工作提供足够的人力保障。第二,要加大物力投入。有关部门要在充分争取市级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乡街和村组的补贴力度;各乡街要统筹考量、全盘考虑,科学利用资金,足额发放到位,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第三,要加大精力投入。各乡街要组织干部,扑下身子、狠下功夫,深入一线、攻坚克难,集中时间研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集中力量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下大力气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四是管理要更精细。细节决定成败,抓好管理细节是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诸多问题的核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精细化程度,大力推行岗位公示制度,将每一条街道的保洁人员姓名和监督管理人员姓名在公示牌上进行公布,实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要针对正街背巷制定不同的保洁标准,确保满足群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农村垃圾存放容器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疏密合理,确保不仅满足每家每户的需求,又美观大方;基层干部要深入一线,研究制定既符合环境卫生工作需求、又便于群众修建房屋的管理办法,规范建材堆摆放秩序,防止建材占道现象继续发生;要在既不破坏耕地、又能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前提下,科学合理设置每个村庄的垃圾填埋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要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整洁水平。

篇2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有了很大变化,脏乱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从“清洁乡村”到“生态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环境卫生形势仍不容乐观,乡镇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十分严重;城区周边化工企业的超标排放,也直接影响了区域范围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有害作物和病虫抗药力逐年增加,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大气、土壤和地下水源的破坏。为了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应该既要注重经济的增长,又要注重环境的改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环境有利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我国政府去解决,在现代经济增长的环境下,我国应当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环境的治理,从而促进环境卫生治理与经济发展两者的协调发展。

一、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环境污染严重

村民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一般都是随意堆放。哪里都是‘垃圾桶’,村民走哪扔哪。房前屋后,池塘水沟、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垃圾填埋场,各种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堆积淤塞、垃圾遍地。不仅招来苍蝇和细菌,而且有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加上农民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存在着不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乱扔果皮垃圾、随地吐痰等既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又危害了农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村级环境卫生在道路硬化及供水方面质量较好。其余,在垃圾的乱堆乱放、污水明沟排放、厨房卫生差及卫生厕所少等方面问题较为严重。调查中我们看到,垃圾随意倾倒在房前屋后,造成周围环境污染同时,约有八成的农民仍在使用露天旱厕、粪坑等。和国内平均水平差距太大,由于这些开放性设施简陋,加之他们在经过很长时间才进行一次清除,在夏季多雨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发生污水粪便横流,严重时可以直接污染水源,导致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的传播。

(二)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经济收入的限制,对于村镇环卫设施投入少,建设滞后。有的地区启动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但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管理严重滞后,用于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偏少,尽管垃圾收集系统已经逐渐完善,乡镇一级基本具备了垃圾收集系统,部分已经发挥作用,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和人才匮乏方面,大部分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陈旧,化粪池达不到无害化的规范要求;垃圾桶简陋、密封性和防水性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等等。

(三)发展与环境的冲突

现在正在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铁路。有些乡村地段,因为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桥,需要征地,但拆迁手段过于直接和粗暴,管理和执法工作不够人性化,导致苗木补植和拆迁冲突等现象比比皆是,使得赔付问题复杂,社会不稳定因素激增,同时更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和粉尘,污染了大气环境,破坏了道路;农村各种小型作坊和砖窑对于环保不重视,随意处理垃圾和污水,造成了土质大量的流失和水质、空气的严重污染,严重污染了周边生产生活环境,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规划设计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长期以来,因为经济所迫,对于农村的环境卫生建设都呈现放任发展的态势;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虽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有局部的规划,但未能形成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这源于上级部门对农村卫生体系建立的的关注程度,农村环境卫生规划一直以来受到的重视不够,很多地区没有形成一个包括市、区 (县)、乡 (镇)的整体规划,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各行政村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只负责清理自己辖区内的生活垃圾,因此村村都形成自己的 “垃圾堆点”,显得杂乱无章。

(二)经费短缺,环卫硬件设施缺乏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滞后,因为当前农村环境卫生投入主要靠上级区市财政对农村环境卫生经费补贴和本村集体经济收入。特别下排污管网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场建设等,主要是靠农村自己集资建设,由于各村经济条件的差异,经济收入薄弱的农村很难筹集到解决环卫设施建设资金。特别在一些偏远山村,生产生活垃圾无人问津,全部依靠乡镇政府予以解决。由于经费短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在设施设备配置、业务范围拓展、管理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日益凸显,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生产性投入,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的投入非常少。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满足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和村容村貌的要求。

(三)付检查的行为较普遍

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火热背景下,不少地方已经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区填埋或资源化处理;但由于经费等方面的问题,突击整治比较普遍。通常都是上级政府大力支持,村镇积极购买环卫设施,等表面工作做完,检查、评比过后,那些基础设施缺少长期的维护费用,慢慢又会被废弃不用。

(四)思想观念影响行为

农村群众也希望拥有良好的环境卫生,但他们的卫生习惯成了阻碍。从各种各样的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村镇的评比创建活动过程中,农民群众都是积极参与的,显示出他们也是十分期盼有良好的居住环境的,但由于村民长期以来随意的生活方式,环境卫生意识不强,未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思想和行动不能保持一致,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卫生,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不良行为多有发生,有些农户把柴草、树枝、建筑材料、杂物随意乱堆乱放,不愿意走几步路将垃圾倒入垃圾池或垃圾桶,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空闲地等,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不到根治。这些不良习惯想要彻底改变,还需要长期的引导和宣传教育。

三、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农村建设,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个科学的规划

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需要上级领导重视,加强指导,政府做好组织协调,通过宣传进行行政推动,才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自觉参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为卫生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为目的,将通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活动,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开展行动,通过科学规划供排水、垃圾填埋处理等必需的配套设施,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创造先期条件,使乡村清洁卫生逐渐好转,各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引导群众处理垃圾、治理水源、管理田园。

(二)拥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才能给环境卫生建设提供保障

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应当冲充当主导地位,政府不仅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来防止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加强环境的治理的执行力度,采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环保型设备和更清洁的能源,推动技术的创新和改革。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收取一些排污费来严格限制排放污染物。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镇垃圾设施建设的补助,会同环保部门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工厂企业要坚决予以治理,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旧思路。还要注意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在山区栽种大面积速生丰产林木;河流减少围网养殖密度、清除河道沉积和漂浮物。各区、乡镇、村根据规划要切实承担起相应职责,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条件差一点的村,可先投入建立公厕和垃圾池这些基础设施,再根据经济情况逐年增加投入建设;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要加大对现有环卫设施的改造,促进现有环境卫生设施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的层次和水平。

(三)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设取得成效后,还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管理

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健全农村环境l生管理机构,乡镇、村都要建立相应的环卫队伍。理顺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加强科研投入,开发农村垃圾就地处理的适用技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在处理农村垃圾方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奖补筹”一条线的原则执行。制定适合当地的农村环境卫生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建立村委会负责制度,保障上级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措施的执行。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对重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从而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以多样的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形式,引导广大群众克服陈旧的生活习惯,逐步提高群众的自觉性。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成败。通过广泛宣传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的重要意义,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卫生和环保知识教育,使农民切身感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身心的益处,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农村环境卫生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由于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在保证各项措施的建设和实施同时,要充分选用适用于农村的低成本管理体系和处理技术,从多渠道落实环境卫生建设和维护费用,加上适当的检查考核制度和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村委和农民双方能动性,才能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定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

[2] 胡昌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华章.2013年.

[3] 丁培轩.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问题研究.2013年.

篇3

本文为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研究(XTSK12053)”;邢台学院科研专项课题“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邢台生态化发展(XTXY12Q06)”;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建立节能减排新机制研究(XTSK09)”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1日

一、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情况

邢台市在“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理念的引领下,在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环境整治(尤其是农村垃圾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张庆黎在《邢台市关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这项工作做得好!注意做好保持长久、巩固提高的工作,要靠思想工作和制度责任。”通过深入任县西固城乡、邢台县王快镇、东汪镇等农村一线走访调查,掌握到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如下:

1、资金投入情况。目前,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乡镇一级财政拨款。东汪镇截止到2013年3月初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大型设备,雇佣保洁员,向村一级拨款等。王快镇截止到5月底共投入资金180余万元,动用机械2,700余台。西固城乡按照5元每人每月的标准下拨专款卫生费用给各村。各乡镇及所辖村委会目前尚无其他资金来源,但部分村委会有计划下一步采取企业募捐、村民缴纳卫生费等形式扩大资金来源。

2、环卫设施建设。通过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卫设施大为改观。邢台县王快镇、东汪镇要求各村在合理位置按照每100人设置1个的比例设置垃圾倾倒池(规格为2m×1.5m×0.5m),每个村都要配备1~2辆垃圾清运车辆(自卸式农用车)和必要的保洁工具(三轮车、铁锹、洋镐、扫帚、环卫服等),要确保环卫保洁人员每人一套保洁工具;要合理利用砖瓦窑、坑洼沟等废弃地,确定1~2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任县西固城乡共15个村,各村垃圾存放点少则3个,多则12个不等(根据西固城乡各村卫生整治示意图)。

3、人员配备情况。目前调研各乡镇都已建立了专职环卫队伍,都成立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每个村都有1名双委成员专职负责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也都配备有专职环卫保洁人员,负责本村卫生清扫和垃圾清运工作,但配备比例不尽相同。邢台县王快镇、东汪镇是按照200名村民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比例,任县西固城乡因资金较紧张是500名村民人配备1名保洁员,有的村出现只有3名保洁员却要每日清扫8条街道的情况。

4、制度建立情况。调研各县都建立了清扫保洁制度、垃圾清运制度、“门前三包”制度、评比奖惩制度。清扫保洁制度规定实行“一日一扫,全天保洁”。垃圾清运制度规定生活垃圾、道路垃圾要及时清理。“门前三包”制度明确村民环境卫生责任义务,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

5、村民环境卫生意识。通过邢台市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也真切的感受到身边环境卫生变化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但要改变村民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东汪镇要求每村利用早晚时间进行广播,全民动员讲卫生,累计悬挂宣传标语260余条,粉刷永久性标语120余条。各乡镇都有“门前三包”的标准规范村民行为,任县西固城乡则建立了环境卫生自治公约张贴于各村。

二、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这是此次调研过程中乡镇、村工作人员反映最强烈、最普遍的问题。经费投入不足给目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来很多现实困难,如环卫设施不够、设置不合理,保洁人员的配置数量少、待遇低。目前各村保洁员月工资平均约为500元,工作量却很繁重,超出保洁员的工作能力,因此村民从事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较小。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期开展。

2、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差。由于村民们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垃圾乱倒、废水无组织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形成了“倒了清理,清理了再倒”这种卫生整治反反复复的现象,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效果的长期保持。目前村民的环境保护态度依然是被动接受村委会的管理,而不是积极的参与——群策群力。村民尚未意识到环境卫生的整洁对自身生活品质、身体健康的意义与重要性,依旧延续着随地丢弃、方便为主的生活方式。

3、卫生死角难以清理。村干部及村民普遍反映经过这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里主干道环境卫生大为改观,但小街小巷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多年积累、长期未进行清理的卫生死角,主要是一些建筑遗留垃圾和砖堆。这些卫生死角通常交通不便,垃圾车无法靠近,需要人工清理,这也是长期未能清理的原因,因此现下清理这些卫生死角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市委书记王爱民日前就进一步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作出批示,强调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推动邢台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三、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实现常态化管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依靠政府、企业和村民多方共同努力,通过组织领导、多元投入、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机制模式,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1、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主导力量。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需要大量相关设备和技术,这些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引导。政府从整体上对基本设施建设进行规划更是整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政府部门还应将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以资金为保障。财政拨款、企业捐助、村民缴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筹集资金。市、乡镇、村各级财政应设立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补贴,等等。同时,鼓励当地农村的企业大户捐助一部分资金。可实行村民收费制度,如村民每人每月1元,门市20元/月,不仅能够减轻村委经费压力,更有助于激发村民的自觉意识。

3、以村民为主体。村民是环境整治工作得以保持的根本,只有村民卫生意识提高了,行为习惯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才算是做到了实处,效果才有可能长期保持。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知识,宣传传统陋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性,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改变村民多年的生活陋习。例如,开展评比活动,调动村民参与热情,让讲文明、讲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4、以考核为抓手。考核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激发政府、企业、村民等各方的积极性。因此,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各村工作年度考核目标,以体现其重要性。考核应采取平时抽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实地查看为主,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逐步走向规范化、长效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陈富强.农村环境整治须跳出怪圈[J].环境保护,2010.8.

[3]王宁兰,曹洋.宁夏农村环境整治难点与阶段性战略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3.

篇4

广大村民要把整治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自觉增强卫生意识,踊跃参加集中整治行动,自觉做好门前三包、院内自治,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改变陈旧的环境卫生观念,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共同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村里每一个角落,共同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洁、村更美的生活环境。

2、全民参与,立说立行,积极营造村庄优美环境

希望广大村民和沿路沿线各企业业主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及时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和工厂企业内外的垃圾和乱堆乱放,清洁粉饰墙面,拆除违章搭建,清理沟渠河塘,使村庄和企业周边环境卫生得到保持和改善,力争做到衣物净、居室净、禽舍净、厕所净、院落净。做好环境的美化绿化工作,让我们的家园更整洁、更美观。

3、树立新风,强化监督,积极争做优美环境维护者

创造整洁、优美、绿色的新农村环境,实现城乡同治,改变羊牯村的环境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让我们一起去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美丽农村、舒适农村而努力奋斗!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范文二

尊敬的上级领导:

环境卫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对外名片。多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散步乡村各个角落,污染了居住环境,影响了生活质量。今年,我镇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这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也是关系民生民利的大事。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村容整洁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围绕村容整洁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就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党的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为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都没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

篇5

[中图分类号] R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c)-0149-04

Surveillance result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villages in Beipiao city from 2014 to 2015

XIE Pu-zh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Beipiao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Beipiao 12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level and dynamic changes of damage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health care in villages in Beipiao city and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villages so as to reflect the achievement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villag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making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villages. Methods 200 families from 40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10 counties from 2014 to 2015 in our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surveillance subjects and at the same time,19 schools in the chosen counties were also selected.The surveillance data was obtained by searching materials,interviewing,on-site observation,and laboratory detection. Results In the 40 counties,73.1% of the population drank tap water,98.0% of the population discharged the sewage casually and 2% sewage went into the river.Garbage mainly included domestic garbage and livestock breeding waste,no industrial waste.About the collection,92.5% garbage were put on a fixed point,3.0% were put casually.7.5% villages had the project of wiping out the mice,mosquito,flies and cockroaches.186 classrooms were sampled from the 19 school and 21 classrooms had unqualified hygiene of per capita area of the classroom and 33 classrooms had unqualified hygiene of minimum distance from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front desks to the blackboard,the lamp tube was not in vertical with the blackboard in 70 classrooms,and the ratio of glasses and the ground was below 1:6 in 46 classrooms.In the 40 soil samples,the positive detective rate of roundworm eggs were 67.5% with the detective rate of live eggs of 22.5%.The pH value,lead value and chromium value was all within the standard range.The chromium value of 2.5% samples was above the National Grade Ⅱ standard and within the National Grade Ⅲ standard and the value of chromium of the rest samples was within the National Grade Ⅱ standard.About the 400 families,65% had sanitary washrooms,56% families did not use the pesticide,98% families had flies in the room and 95% families had pigpen,pens for chickens,ducks,geese and firewood pile. Conclusion The villages in our city still have the problems of low water supply pervasion,low utility rate of sanitary washrooms,low consciousness of hazard-free treatment of feces and lag of biological vecto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Village;Environmental hygiene;Surveillance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变化,卫生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农村卫生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1-2]。为掌握北票市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主要危害因素以及为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北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和2015年对北票市农村的基本情况、饮用水卫生、垃圾收集、污水排放、厕所卫生、病媒生物防制及个人卫生习惯等情况开展了监测调查,现将监测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资料

为保证监测样本代表性,本次调查严格遵循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监测点,随机在北票市选取10个乡镇的40个行政村共200户家庭作为监测户,同时在所选乡镇选择19所学校进行环境卫生状况监测。

1.2 监测内容和方法

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包括农村户厕与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与污水、病媒生物密度与防治、农村村容村貌与环境卫生管理;农村学校卫生包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及学生健康状况;土壤卫生包括土壤寄生虫和重金属污染;基本情况包括收集监测点的自然与经济状况、人口学资料、居民健康状况等基础信息。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

2 监测结果

2.1 监测点调查结果

2.1.1 基本情况 北票市位于辽宁西部,大凌河中游,全市总面积4469平方公里,辖农村30个乡镇、7个城市管理区、261个行政村。总人口57.60万,总户数22.18万,其中农村人口数为36.30万,农村户数14.37万。2014年人均纯收入11796元。

所调查的10个乡镇总人口数11.24万人,户数3.21万户;平均人均收入1083元;60%的农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40%农村以外出务工为主。10个乡镇既往无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传染病发生。

所调查的40个乡政村,总人口数9.24万人,户数2.91万户;平均人均收入1125元;75%的村有垃圾集中堆放点;90%的村内道路有硬化;82.5%的村内河道沟渠基本畅通,垃圾、杂物较少;省级卫生村占7.5%,市级卫生村占17.5%。对320名死亡人口进行调查,平均死亡年龄68.45岁;死于慢性病者占64.7%,死于恶性肿瘤者占15.9%。

2.1.2 饮用水基本情况 40个村总人口数9.24万,集中式供水人数6.75万,分散式供水人数2.49万;饮用自来水的人口占73.1%。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类型为深井水,均未进行消毒处理直接供水;供水形式:40%为定时供水,60%为全天供水。分散式供水主要水源类型为浅井水,取水方式:95%为机器取水,5%为手压泵取水。

2.1.3 厕所与粪便处理情况 40个村共有户厕数9.24万,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6.21万(三联沼气池式0.25万,三格式5.89万,双瓮漏斗式0.07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7.2%。

2.1.4 垃圾、污水情况 40个村的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养殖业垃圾,无工业垃圾。收集方式:92.5%为定点堆放,3%为随意堆放;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填埋。养殖业垃圾采取再利用即用于农业肥料。

污水为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水,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者占98%,2%的污水排入河流;28%的养殖业污水采取处理后排放,72%采取直接排放。

2.1.5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 40个村中,37个村有专职或兼职保洁员,35个村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31个村专门做过规划,40个村全部开展环境卫生相关宣传教育,16个村进行过环境卫生经费投入。

2.1.6 病媒生物控制方面 40个村中,开展灭鼠、灭蚊蝇、灭蟑螂工作的村占7.5%,且每年投药2次,投药点90处;开展灭鼠、灭蟑螂工作的村占17.5%,每年投药2次,投药点170处。

2.2 农村学校卫生基本情况

2.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19所学校,其中9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心小学8所,中学9所。男生2728名、女生2440名;寄宿生257名。男教职工309名,女教职工526名。学生主要饮水方式为学校提供开水;校内供水情况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学校自备式供水为辅,自备供水水源为深井水,且未对水质进行处理,直接使用。

2.2.2 厕所卫生 独立式公厕23座,教学楼内厕所2座,宿舍楼内厕所5座;学生男厕总蹲位(坑)数360个,学生女厕总蹲位(坑)360个;99%学生参与厕所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厕室内和厕所周围5 m范围内可用水龙头45个;厕室内和厕所周围洗手池均未备有肥皂。

2.2.3 卫生保健与传染病管理 19所学校均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有校医室,建筑面积均在15 m2以上;各学校均有专(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各学校均建有学生健康档案,并有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2.2.4 教室环境卫生 所抽检的186个教室中,21个教室人均面积不符合卫生标准[3],33间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的最小距离不符合卫生标准,70间教室的灯管与黑板不垂直,46间教室的玻地比小于1:6。

2.2.5 学生健康档案 共体检5168名,其中近视1021名,沙眼29名,肥胖与营养不良511名,龋齿1338名。

2.3 土壤采集与检测结果

共检土壤样本40份,均进行了pH值、铅、镉、铬、蛔虫卵检测。40份土壤中,蛔虫卵检出阳性数27份,检出率为67.5%,其中活卵检出9份,检出率为22.5%。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4]二级标准规定,40份土壤样本的pH值、铅、铬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2.5%的样本镉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但在三级标准范围之内,其余样品镉检测值均在国家二级标准范围之内。

2.4 入户调查

2.4.1 基本情况 共调查200户农户,60%的农户以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40%的农户燃料主要为柴,90%的农户主要引用自来水,喝生水很少,60%的村民有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2.4.2 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情况 垃圾产生量平均每户每天2 kg左右,主要是丢弃在房子周围的固定堆放点,部分则丢弃在垃圾箱,少部分随意丢弃。污水基本是随意排放。

2.4.3 厕所使用及粪便使用情况 65%的农户是卫生厕所,大部分都较清洁,无臭味,无蝇蛆。使用非卫生厕所粪便暴露者占15%,对粪便均采取土埋后施肥。

2.4.4 农药使用情况 56%的农户不使用农药。使用农药者也是到供销社门市部购买,施药时穿长袖衣、裤,戴乳胶手套。

2.4.5 环境卫生状况 室内卫生都较干净,庭院环境卫生一般。厨房未发现蟑螂成虫和活卵及蟑迹、鼠迹;98%的农户室内有苍蝇;95%农户都有猪圈,鸡、鸭、鹅圈以及柴草垛。

3 讨论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卫生城市和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等活动,我市的城乡面貌已大为改观[5]。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已实施多年的农村改水工程和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已见成效,多年的健康教育宣传有效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这些成为长效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保证,现代化的新农村正在形成[6]。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存在自来水普及率偏低、卫生厕所使用率低、污水处理率低、公共卫生设施配套建设覆盖率偏低的情况[7],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我市农村饮水状况不容乐观

自来水普及率仍然偏低,集中式供水缺少有效的处理工艺,生活饮用水管理不到位,多为不经消毒的井水、山泉水,供水安全难以保障。建议水务部门加大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力度,疾控部门应加强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使水质监测网络化和制度化,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更加注重基础卫生设施建设[8],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农村居民供水条件和水质状况,确保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3.2 我市农村卫生厕所使用率偏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意识不强

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虽然得到了改善,但在污水排放和卫生厕所使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9]。部分农户虽然建设了卫生厕所,但是不能很好地维护和正常使用,达不到粪便无害化的要求。部分根本没有粪便收集和处理装置,造成蚊蝇大量孳生,这是农村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土壤蛔虫卵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很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施肥过程中所用的都是非卫生厕所中的粪便,并且大部分粪便都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进行施肥,再加上土壤比较潮湿,造成蛔虫卵大量繁殖[10]。建议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卫生意识,普及推广卫生厕所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这是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3.3 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开展滞后

在所调查的40个行政村中,能够主动开展病媒生物控制的村仅占25%,乡、村经费投入较少,所用的“除四害”药品均为我市爱卫办提供。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健康观念以及对病媒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物资药品经费投入不足所造成。建议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广大农民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11]。相关业务部门应加强监测管理,共同将此项工作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

3.4 居民防病意识低,卫生习惯差,环境卫生知识匮乏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境卫生监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使村民了解改善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12],自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3]。

综上所述,要改造农村环境卫生,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建立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纳入村镇规划和建设中[14],注重环境卫生的整体改造建设,加强对农村居民健康教育的宣传,把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当作长期、经常、持久的系统工程来进行[15]。

[参考文献]

[1] 张树其,解志红,宫献生,等.2011-2012年高密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3,19(12):906-910.

[2] 游光富,苏勤,范颂,等.泸州市2011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9)3555-3558.

[3] GB/T18205-2012.学校卫生综合评价[S].

[4]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5]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

[6] 柴志凯,赵俊英,代培芳,等.2013年山西省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5):782-783.

[7] 王兆吉,万蕾.即墨市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4055-4056.

[8] 曹志玲,陆晓娜,任淑敏.2011-2013年山西省平顺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2):1298-1300.

[9] 于丽萍,齐爱,刘凤莲,等.农村监测点环境卫生现状和饮用水调查[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4):370-371.

[10] 齐立勇.2012年新疆巴州轮台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调查报告[J].医药前沿,2013,3(16):277.

[11] 颜小平,徐健,李赐科,等.2012年夹江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57-158.

[12] 张念东.2011年南丹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4):34.

[13] 蒋馥阳,韩雪榕,张毅.2013年大连市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18):26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