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应用电子技术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汽车维修信息电子技术技工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维修从机械与电器的简单维修发展到电、机、光、液一体化的复杂高科技维修,而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电子技术之上的;二是从过去的国有汽修企业单一经营到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现代汽修企业经营;三是在用工与报酬上已经改为择优招聘、多劳多得的方式。面对以上变化,汽修技工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汽修行业的维修技术需求与发展水平,找出关键——强化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维修领域的应用——解决汽修实际问题,成为自己的专长;企业择优录用,实现顾客、企业、员工的三赢。因此,在汽车修理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1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汽车信息电子技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信息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信息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8年,平均每辆车上信息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3个甚至更多,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中来。
汽车信息电子产品可为两大类:①汽车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总成控制、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舒适和防盗系统;②车载汽车信息电子装置,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网络等。具体汽车电子各分系统的构成如下示意图。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2对汽修技工进行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要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汽车的设计,制造是经过很多专家共同研究试制改进到定型制造出厂的,是集体指挥的结晶;而维修时则是一个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加上维修单位,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现在就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英文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经过事实检验,学习效果相当好。
再次要具有对故障的综合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依据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相应的解码器,方便的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而不在单单依赖原始经验积累。因此,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经由邯郸北方汽车维修总校教具模型开发部提供自主研发的BF8系列智能电控汽车模型40套(涵盖欧、美、日各大主流车系),又有完好的汽车整车30余台供学生实践所用,学员的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大大提高。
3追踪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汽车信息电子产品可为两大类:①汽车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总成控制、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舒适和防盗系统;②车载汽车信息电子装置,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网络等。具体汽车电子各分系统的构成如下示意图。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2对汽修技工进行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要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汽车的设计,制造是经过很多专家共同研究试制改进到定型制造出厂的,是集体指挥的结晶;而维修时则是一个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加上维修单位,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现在就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英文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经过事实检验,学习效果相当好。
再次要具有对故障的综合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依据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相应的解码器,方便的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而不在单单依赖原始经验积累。因此,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经由邯郸北方汽车维修总校教具模型开发部提供自主研发的BF8系列智能电控汽车模型40套(涵盖欧、美、日各大主流车系),又有完好的汽车整车30余台供学生实践所用,学员的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大大提高。
3追踪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以汽车安全系统电子技术改进汽车安全性能的发展为例,看看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据StrategyAnalytics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25%以上。杜邦汽车最新调查表明,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ABS有望成为标准配置。Visteon的研究也表明: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Renesas对中档轿车的研究揭示:国外1996年就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国际上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到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构成统一的安全气囊网络。
由此可见,以信息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已经甚至更快的步伐在改变着传统的汽车行业,已经大大提升了汽车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电子技术目前已经在汽车领域大面积推广使用,未来会发展更快,针对汽车维修人员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以追踪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了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整体实力,为了实现更好的个人理想,努力实现顾客、企业、人员的三赢局面都依赖于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因此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参考资料:
[1]天津大学.姚春德.何邦全.《车用发动机气门间隙的确定与调整》.《岩土工程》.2004.6.
[2]杨信.主编.陈鸣雷.主审《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3]全国汽车维修工等级考试配套教材编写组.编.《汽车维修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向就业模式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各类企业对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需求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对专业学生进行培养、职业指导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型就业模式。
一、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向就业模式的实践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亳州市一所市属高等职业院校,在2003年升格以后,依托亳州市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要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为了加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就业模式,培养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所需的人才,其中以与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达丰电子班”最为典型。
(一)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
经过长期合作,校企双方达成协议,在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中开设“达丰电子班”,按照企业的需求实施定向就业模式,并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通过协商就“达丰电子班”的管理、教学与实习等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协议,用以规范和保证“达丰电子班”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成立相应的组织结构
为了加强“达丰电子班”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双方成立联合教研室,具体落实和执行工作任务。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委派专人专门负责“达丰电子班”事宜;学院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双方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达丰电子班”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达丰电子班”进行培养与考核是定向就业模式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就业情况的成败。在“达丰电子班”的培养过程中,首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联合教研室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修订,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加入企业特色课的模块,培养符合合作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企业特色课模块的教学主要由企业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电子技术人员担任。同时学院派教师下到企业基层进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企业提供服务。其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双赢。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按照自身的需求投资建设应用电子装配生产线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条件;由企业按照要求对学院实训教师进行培训,或者由企业应用电子管理人员担任负责实训指导。再次,双方共同参与“达丰电子班”的管理。学院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安排一名专职辅导员,企业选派专人担当职业规划设计辅导员,共同加强对“达丰电子班”的管理。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达丰电子班”学生实行双重管理。尤其是在学生的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和入企就业过程中,校企双方按照要求共同参与学生实习就业的指导、考核与管理。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通过联合办学例会制度、联合办学院校动态月报与“工作协调单”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与沟通并解决实际问题,校企双方共同加强对“达丰电子班”学生的管理,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最后,引入企业文化,对“达丰电子班”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双重熏陶。在“达丰电子班”的培养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进学院、引进课堂。通过开设企业文化课,邀请企业成功人士(特别是校友)到学院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组织与企业有关的文体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达丰电子班”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达丰电子班”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每年校企双方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大一第二学期经过双向选择组建“达丰电子班”,实行定向就业模式。在“达丰电子班”的培养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与淘汰机制,企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综合素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与意愿安排就业岗位。
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向就业模式的思考
“达丰电子班”的组建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向就业模式的基础,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一方面要精心选择有用人需求且发展较好的企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内涵建设,创办特色专业,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行业经济建设的能力,这是定向就业模式的前提条件。学院与企业成立相应的领导结构,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联系与沟通,是定向就业模式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定向就业模式开展过程中,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及实训基地建设是理论与实训教学的基础,学院和企业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引进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行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定向就业模式与学科式两种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院的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技术培训相融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就业能力。
企业定向就业班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是定向就业模式开展的最终落脚点。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用人需求,安排好订单,录用所有符合企业要求的企业定向就业班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定向就业班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学院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创新精神与吃苦耐劳精神,进入企业定向就业班学习后,要积极地为订单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6-0221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背景下,西华师范大学于2002年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招收“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电子类中等职教师资,以缓解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职教师资的严重短缺。然而,该专业是我国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开设的一个新兴本科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很不成熟,而传统师范专业的实践体系缺少工科意识,单纯的工科实践体系却没有师范技能的训练环节。如何取二者之长,探索一种适合电子类职教师资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此,我们开始了为期10年的探索实践,在我校师范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多年成功开设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的经验,将师范技能实践与电子工程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1 构建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识到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具有“四性”的特点,即:(1)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性。该专业是工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专业,其实践课程要涵盖电子技术和师范技能两个方面;(2)教学内容的工科性、综合性。该专业与电子类工科专业紧密相关,其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现代电子科技高度分化和综合的特征;(3)实践教学的双重性。其内容包括电子技术专业实践和师范技能训练两个方面。
因此,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本着“夯实工学基础,强化师范技能,突出应用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培养过程应结合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强实践,重应用”的特点,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从根本克服传统师范教育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和师范职业技能。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注意师范技能和专业技能两面并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电子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2)注重电子新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现代电子技术设计工具的能力;(3)加强专业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注重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5)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指导思想,结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院提出了“职业+技能”两面并重、“课内+课外”二环节紧密相结合、“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有机衔接的“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包括“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和“职教师资师范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普及性的课内实践和优选性的课外实训两个环节。其中课内实践环节是指以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践环境,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开出的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见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课外实践环节是以校内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校内的电子技术协会、计算机协会以及学生自己联系的校外工厂、职业技术院校等为实践环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参加的实践活动,如电子设计大赛、科技活动、科技小发明、校外辅导、假期的短期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各类兴趣班、短训班等。每个环节又根据自身的特点大致分为基础层、综合层和创新层三个层次,各层节节跟进,有机衔接,形成一个立体型的体系结构。
2.1?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与电子技术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相对应。其课内实践环节包括:基本技能实践层:以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包括所有理论课配套的实验内容,如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电子器件的基本运用等;专业技能实践层:以技术性课的实践内容为主,以让学生掌握某个方面的电子小系统设计,为第三层综合设计层打好基础,如电源模块设计、单片机小系统设计、数据采集模块设计等;综合设计层:为综合设计型、创新性的实验模块,包括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主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设置选修模块,让学生尽早接触有实用价值、有创造性和学科前沿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其课外实训环节包括:兴趣爱好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科技活动、电子技术协会等学生社团,自拟项目开展科技小发明,通过参加种类短期技术培训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术,从而自主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训练层:组织校内不同层次的科技竞赛,进一步强化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程序设计比赛、实验技能竞赛、电子技术科技活动周、电子设计竞赛、电器维修技能比赛等校内的竞赛和活动;创新研究层:集中培训、专门教师辅导,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等省级、国家级的电子类竞赛项目,引导和鼓励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研究促进学习。
2.2?职教师资师范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与职教师资师范技能的课程体系相对应,其实践体系也分为课内课外两个环节。 其课内实践环节包括:基本师范技能训练层:主要培养学生的师范基本素质,如:普通话、书法、音乐、美术、板书等的训练;师范职业技能训练层:主要训练学生从事电子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师范技能,如:应用电子技术实验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试讲等;师范综合素质训练层:综合培养学生从事电子类职业技术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顶岗实习等。
其课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参加的如书法等短期的师范技能培训班、校内外组织的课件制作比赛、课堂艺术比赛、演讲比赛等,但其层次区分不明显,故不再分层说明。
3 “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效果
通过实施“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师范职业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近两年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5荐、三等奖8项;二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95,6%,远高于全省的平均就业率;三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2006年11月以来,我们向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发出了36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函”,在收到的31份反馈意见中,有30份对该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充分肯定和好评。这些充分说明,采用“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学具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4 结语
实践表明,“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适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是一个理论成熟、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会很快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背景下,该体系的推广应用会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电子类职教师资的专业能力、师范职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美实践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为其它职教师资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1] 廖礼辉,陈敬良,沈有禄.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08).
[2] 傅丰林,孙肖子,等.为建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新体系”而努力[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生产制造”到“制造、研发、服务”、发展方式从规模型到创新效益型的转型升级,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于上述背景,按照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技术服务流程,采用企业当前主流生产性设备和自主开发的先进虚拟仿真软件,虚拟现实与真实产品生产结合,开发基于真实产品的实训项目教学资源,满足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研发与生产四大功能需求的共享型实训基地[1-4]。
1 形成了“公司+车间”的实训基地模式
按照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技术服务流程,建成电工电子基础实训中心、电子产品生产实训中心、电子产品研发与技术应用中心、轨道交通装备综合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五大中心”,形成“公司+车间”的实训基地模式。
2 校企共建了“虚实结合、系列化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
与上海ABB、苏州博众合作,新建了国内一流的自动化综合与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与南海益晶合作在校内新建了能进行工业级半导体芯片精密测试、电子产品批量生产的电子产品检测与组装车间(校中厂);与珠海伟创力科技公司合作建设了国内一流的能进行电子产品手工焊接与调试的SMT焊接实训室;与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合作新建了 “AGV机器人应用中心”实训室;新建了机车车辆电气装置检测实训室和3D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与INTEL公司合作改扩建了能进行CPLD/FPGA电子自动化设计的Altera联合实验室(EDA技术应用中心);与TI公司合作改扩建单片机联合实验室;与长沙科瑞特电子有限公司及苏州瑞苏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改扩建PCB制图制版实训室;改扩建ST联合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应用中心)。
3 实施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基于项目、产品、服务综合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实现“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
把企业 “精益生产”的先进管理理念、和“6S”等现场管理方法与“博采众长、赢向未来”等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实施以“装备制造业专业(群)+基于项目、产品、服务综合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运作模式,协调做好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工作。在真实的车间和技术中心中以乒羽比赛计分器等实际产品的设计开发为载体,学生在“车间、中心”中做产品、搞项目,实施生产性的项目化教学,实行“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按照企业、行业标准,结合教学要求,形成生产性实习、实训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培训标准,规范实习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与考核评价。近三年来,开展中高职院校的骨干师资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企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22个, 达3981人次。校企共同完成等《可调30V、5A直流稳压电源实训装置》等技术服务22项,各类经费到账198万元,获得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4 体会与思考
建立良性循环体系是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与深化的关键: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室、共享教学资源等方式,实现“双主w育人”,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通过提供“顶岗实习”与“就业”机会的方式,检验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学校的培养质量获得企业的认可,企业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真正实现“双主体育人”,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体系。而保障良性循环体系运行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
【参考文献】
[1]谢永超.“公司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科技广场,2013(8).
1软件的性能和特点
(1)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创建电路: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
(2)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外形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可以实时显示测量结果。
(3)EWB软件带有丰富的电路元件库,提供多种电路分析方法。
(4)作为设计工具,它可以同其它流行的电路分析、设计和制板软件交换数据。
(5)EWB还是一个优秀的电子技术训练工具,利用它提供的虚拟仪器可以用比实验室中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电路实验,仿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测量方法。
2软件的操作说明
2.1元件与信号源
EWB软件的工作界面具备美观大方、简捷明了的特点。在基本工作区上方有菜单栏、工具栏、元件库栏。从菜单栏可以选择所需的各种命令,从元件库栏中根据图标选择所需要的的元件或仪表,使用鼠标拖放操作安放元器件到工作平台,完成实验电路连接。选中虚拟仪器图标,通过使用鼠标拖放操作,可以安放仪器仪表,设置好仪器仪表的参数后,按下仿真开关控制电路的运行与停止,即可观察测试结果,在基本工作区下方是电路描述窗口,可根据需要输入有关电路的介绍或说明。
EWB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库,根据不同类型可分成:信号源和电源库,基本元件库、二极管库、三极管库、模拟集成电路库、数字集成电路库、逻辑门电路库、数字触发器库、指示器件库、控制器件库、杂元件库和自定义库。
在设计电路时,设计人员根据需要从该库中进行查找与选取元器件,对选中的元件用鼠标左键将其拖放到电子平台工作区,同时可利用旋转、平翻、直翻调整元件方向。为了使电路便于连线,图形整齐,还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对元件进行移动、复制与删除。为了使电路连接简单明了,还可以将一些常用电路定为子电路,子电路相当于用户自己定义的小型模块电路,存放在自己定义的元件图标库里,供以后反复调用。
2.2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
EWB提供七种虚拟仪器,每种只有一台,在电路设计中,每种仪器只可使用一次,这是其软件设计的局限性,而目前其升级版本Multisim已将虚拟仪器增加到11个,而且同一种仪器可以多次取用。
模拟仪器仪表主要包括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示波器、波特图仪(扫频仪)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数字仪器仪表包括数字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器。这些仪器仪表(除波特图仪),在接入电路后,开启仿真开关,若改变电路的测试点,则显示的数据和波形也会相应变化,而不用重新启动电路。EWB的虚拟测试设备能提供快捷简单的分析,主要包括直接工作点,瞬态,交流频率扫描,付立叶、噪声、失真度、参数扫描、零极点、传递函数、直流灵敏度、交流灵敏度、最差情况、蒙特卡洛法等14种分析工具,可以在线显示图形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3软件在广播电视技术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在广播电视技术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EWB软件是一款优秀的EAD软件,推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院校把EWB作为电子类专业课教学和实验的各种辅助手段,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针对软件的这种特殊效能,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中,EWB也同样得到了普遍应用,尤其是许多单位把EWB软件应用在了技术队伍培训工作中收效显著。广播电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技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但是在职教育和在校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诸多因素制约了技术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EWB软件的应用不仅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体现了三个优越特点:(1)节约资金、高质高效;(2)功能强大、直观形象;(3)操作简便、方便普及。许多单位还把EWB软件应用在了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中,更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软件的应用不仅克服了客观条件给技术竞赛多形式、多层面开展带来的制约,同时也可以全面的考查参赛选手的实践技能,为展示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搭建了最佳平台。3.2利用EWB软件进行电子电路仿真设计
EWB的优越性能为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潜在智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利用EWB可以设计简单、复杂、模拟、数字等各式电路。这为广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工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尤其是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固态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使计算机辅助设计、测量、维护等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EWB软件的出色性能表现,也得到了广大技术人员的青睐。下面仅以双音报警器电路的仿真实验为例,向大家简单介绍其电路设计与分析。首先设计电路原理图(见图1)并根据电路需要选择所需元件参数。
用鼠标将元件、仪器拖到电子工作平台,根据电路原理图调整元件,仪器布局,并设定元件标值,调整仪器设置的选项,按通仿真开关,即可进行仿真实验,如果电路设计、连接正确,此时扬声器应该发出“滴、嘟、滴、嘟”…..的双声音,用示波器观察IC1、IC2的输出波形,应该是频率不同的两个方波(见图2),可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进行实际电路的组装。
图2
此电路原理主要是应用555时基电路组成两个多谐振荡器,用IC1输出的方波信号通过R5去控制IC2的5脚电平,当IC1输出高电平时,IC2的振荡频率低,当IC1输出低电平时,IC2的振荡频率高,因此IC2的振荡频率被IC1的输出电压调制为两种音频频率,所以扬声器发出双音声响。此电路可应用在发射台铁塔匹配间防盗报警,也可在改进后应用于水箱上水报警等其他方面。
1髙职人才培养模式的_般特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人才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提法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知识层次为保证,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技能型人才。通常的做法是: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技能教学,实行“多证书”制度。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专业建设;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一句话,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的规格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满足企业的需求,所进行的教学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组成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其中培养目标是前提,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提倡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计划;二是根据技能的特点,把技能分为通用技能、初级职业技能和高级职业技能;三是根据技能的要求进行相应知识要求的分析和优化,确定满足职业技能要求的知识结构,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四是文化素质教育把社会要求的公共素质和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结合起来;五是合理建立教学体系,把技能教学、素质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六是落实和建立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要求的技能训练场所;七是抓好各个教学环节,落实各项措施。
2高职应用电子技术教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一开始我们就将其定位于服务浙江经济、办出髙职特色这样一个目标上。在近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兄弟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经验认真学习、总结的基础上,对我院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证。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特征,在制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目标)时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培养的人才及专业方向要适应当前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要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2)教学内容要及时引人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体现职业教学特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3)及时进行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所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分析和预测。
在实际制定过程中,根据所确定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形成了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总地来说,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职业能力和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对人才岗位(群)职责、基本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同时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根据浙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行业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厚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电子工程和单片微机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电子设备设计能力,较强的生产、安装、调试等综合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电子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与技术改造及售后技术服务工作;从事电子产品和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开发工作。为此构建的四大模块是: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考证模块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块(如图1所示)。
2.1 理论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模块中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该模块由公共课程子模块、应用电子基础课子模块、微机与控制类课程子模块、新技术子模块组成。
公共课程子模块基本按学院的统一要求’开设相应的马列、英语、数学、计算机等系列的相关课程。公共课的设置既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今后发展的能力,又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服务的定位,以及近几年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尽量把握好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尺度。
对应用电子基础课子模块,我们的着眼点为电路分析、模电、数电、电子CAD等课程,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多,又是应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和基础,我们加强了模电、数电、髙频电子等课程的优化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配合与相互渗透。模电、数电课程中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围绕实际电路展开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电子电路的掌握、运用和综合电子电路的读图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制电子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的能力;注重常用分离器件、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通过与实践环节的配合,学生能基本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为培养再学习能力和适应第一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打下厚实的基础。
微机与控制类课程子模块主要由单片机基础、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EDA与PLD、智能仪表、电机与控制等课程组成。这一部分主要为了适应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范围内较高层次的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化、自动化应用方面打好基础。
新技术子模块主要是通过一些选修课、讲座,介绍一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前沿技术,这一模块是希望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基本能力。
2.2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由电子技术基本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微机与控制系列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四部分组成。电子技术基本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焊、选、制、测、调”等基本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微机与控制系列实践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智能电子电路应用、调试能力,控制软件的阅读、编写、调试能力,电子设备的技术改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模块是通过第二课堂、电子兴趣小组和创新实验室的活动为部分有进一步提高要求的学生培养电子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以技术培训为主,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中注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快速发展的新动态,加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知识。同时注重实训内容与方法贴近生产实际。
为此,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中,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调试能力和正确使用电子仪器为重点,适当注重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基本由原来的单一理论设计转为集理论、设计、安装、调试于一体多方面的设计。实训、实、习中对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尽可能按企业生产要求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尽量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工程实例或生产实际课题,以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我们在00级和01级学生中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不少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01级学生在参加全国电子产品制作大赛中,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2.3 考证模块
“双证书”制是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人才的又一个特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取得学分,还要考取相应岗位的中、高级岗位证书。我院应用电子专业,要求考取“中级电工”合格证书。我们准备以后给学生多一点选择,除了“电工”以外拟增加“无线电”中级工证书。一般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的学习后,安排2~3个教学周进行实训,实训后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2.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块
通过上述各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生产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各安排一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毕业设计课题,在接下来的8~10周完成毕业设计。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学生可以在企业或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毕业设计。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构成体系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总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构成体系应是由:(1)政治、文化素质;(2)专业技能素质;(3)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组成。政治、文化素质: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爱祖国、爱人民,有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思想。具有法律、英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人文素养,达到高等专科教育应有的文化素质水平。
专业技能素质:有较强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电子设备调试、维护能力,有较好的专业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掌握多项体育运动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运动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注:本文系2012年广东省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0202025)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做为专业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对知识和技术进行钻研和应用,掌握学科前沿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欢迎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教师只有通过从事技术研发服务等活动,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水平、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及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及认可度的重要课题。下面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科研状况为例,力求探索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研发服务能力现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办于1998年,自2006年开始,有科研工作记录,至目前,专业教师公开60余篇,教师团队共12人,至2009年底,期间有2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1名教师晋升为教授,这些能够获得晋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科研项目的主持人。
表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研发服务成果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7年开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团队的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在逐年提升。
二、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能力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科研意识薄弱且缺少学术带头人
首先,由于职业院校大多是改制而来,教师的职称、学历偏低,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缺乏高层次人才,不能够形成高素质的研究团队,由于缺少学术带头人,有些项目或课题,既使申报了,也不能够得到立项;其次,很多教师缺乏上进心,科研意识不强,不愿意吃苦,有畏难情绪,不愿意承受压力。
2.科研投入不足
一是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足,高职院校大多数生师比较高,一个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承担200多学时的教学任务,因此,花在科研上的时间相对会少,而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平均每学期不到100学时,相对就会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普通本科学校的专任教师每学期都有科研任务,因此,科研氛围较好;二是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地方办学,受地方经济发展制约,专项科研经费缺乏,科研条件较差,图书资料短缺,仪器设备落后,实验手段陈旧,影响科研成果水平;再加之办学时间短,学术影响力小,横向课题也很难找到。
3.科研管理体系不完善
据资料统计,目前至少有30%的高职院校没有科研机构,既使有,机构也不健全,管理人员少,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项目申报在选项、团队人员组合及发挥学校科研优势等方面缺乏规划设计,项目研究过程缺少控制与监督,缺少竞争及激励机制。管理体系上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应用电子专业师生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建设方法
1.通过内培外引强化提升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
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年富力强,专业理论知识较雄厚的教师进行培养,通过送教师参加专项技术培训班,例如:嵌入式技术应用培训、FPGA技术应用培训及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类培训等,采取拉练式培训,连续培训3—5年,每次培训至少1—3个月,并建立个人培训成长档案,记录骨干教师的能力提升过程;本专业已挑选4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这些教师的能力上升速度非常快,目前是专业上从事技术研发等活动的骨干;二是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并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具有研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群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副高职称人才2名;
2.组建由高层次人才引领的技术研发团队
一是由高层次人才及骨干教师组建技术研发服务团队,在专业群内挑选专业理论基础好、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8—10名教师组建技术研发团队,以此为基础,再吸收不同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分别组建3个由校企人员构成的技术研发小组,根据各自研发小组的能力特长,负责不同类型的项目研发及对学生的培训。
二是通过选拔吸纳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开放专业实验室,由教师团队在实验室内训练并指导学生参加电子信息类的各项技能竞赛;
三是基于校企合,去企业寻找横向课题,根据项目类型,由各研发小组带领学生完成课题。也可以将某些中小企业的研发机构设在学校内,为企业开展实质性的、多渠道的技术研发服务;
目前,本专业的“电子产品创新创业中心”常年向学生开放,该中心也是“珠海鼎上报警锁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服务基地;
3.建立健全研发服务的激励机制
建立科研管理奖励制度,在制度上实行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办法,鼓励支持教师申报科研及技术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对申报科研项目的教师及完成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及兴趣,通过参加科研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的技术研发服务能力。例如:本专业对指导竞赛获奖的教师及学生,根据奖项不同,分别给予数量不等的物质上的奖励,同时,也会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宣传报导和表扬;
4.建立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拓宽项目及经费来源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带领学生帮助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为教师开展技术服务奠定基础,大力开展为企业职工进行的技能培训,搭建教师充分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为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及横向课题提供平台;
5.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对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安排教学任务,采取以项目代教学,代替工作量。
结语:由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在重点专业建设中本专业挑选了1家技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规模,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与专业进行深度合作,由学校出厂房,校企共同投资建1条电子产品自动生产线,该生产线集教学、生产、实验实训及社会服务于一体,依托校内生产型教学企业、校内实训中心及合作密切的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在开展工学融合的专业教学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组建了一支技术研发团队,共同进行产品研发、课题申报、技术革新及设备改造等活动。目前,本专业的教学、研发及技术服务等活动开展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参加各项技能竞赛都能够获奖外,既有为企业服务的横向课题,也有申报的专利,还有教师申报晋升高级职称等。
参考文献:
[1] 李卓梅.高职院校科研现状、问题、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2] 邢运凯,陶永诚.高职院校科研导向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3] 杨德山,许艾珍.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0).
[4] 杜德怀.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8).
[5] 宋嵘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分析[J].职教论坛.2009(21):23-2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当今的汽车是集各种先进技术的大成,新颖别致的汽车时时翻新。最新汽车的故障诊断不再是眼看、耳听、手摸,汽车维修也不再是师傅带徒弟的一门手艺,而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过程。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呈现出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与其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不断更新。
一、最新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
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总成均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功能,能记录出现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
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不再是以机具类为主。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要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汽车从结构到控制技术日趋高科技化,汽车新品牌、新装备、新功能层出不穷。维修技术人员不可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INTERNET互联网在中国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得到全面的普及。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性最强的网站,涵盖欧美亚各车系发动机、变速箱、空调、悬挂、转向、定速、安全气囊及防盗等各系统的基本保养、检修程序、各类数据、各类元件位置图、机械拆装图以及电气线路图,并实现了在网上答题、网上咨询、网上购物和网上培训等功能。
随着汽车高科技的发展,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科技的素质,除了具有坚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INTERNET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排除各类汽车故障,使车主满意。此,除了学校的专业教学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学习,还要借助于各类技术培训,特别是电化教学和网上培训,不断更新维修观念、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维修现代汽车。
二、最新汽车维修技术的进展
随着电脑及相关系统的发展,在许多国家,电脑管理已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广泛应用,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扩展。在我国,采用电脑化管理还刚起步,对于大多数汽车维修企业而言,谁拥有最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最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及最良好完备的服务,谁就能争取最多的客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电脑化管理,可以对修理部门的业务部、零件部、车间、收银、总经理监控诸方面进行联网操作,综合管理,使经营活动一目了然,克服了以往混乱的管理局面,将管理人员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办事效率,获得客户认同。上层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网络系统及时了解汽车维修的动态情况,便于统筹安排。可以使维修行业改变传统手工作业的模式,实现质的飞跃。可以让厂长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争取更多的效益。
标准规范的电脑化管理,可自动建立完整准确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基础,完善的维修跟踪服务功能能增添客户的满意程度。可以消除工作方面的一些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车辆与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使业务部具体掌握车辆及每一个客户的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体现服务的完整性、及时性、层次性。
作者简介:侯丽华(1966-),女,满族,吉林伊通人,长春工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教授;杜波(1976-),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72-02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更新快的特点。如何在有限学时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长春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组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明确了自动化专业面向基础工业基层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专业核心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等方面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业企业现场实际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现状,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不断整合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开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加实践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按照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电力电子电路的微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思路,以电力电子器件为电路服务,电路为电力电子系统服务,系统为电力电子应用服务的理念作为教学内容设置的主导思想,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精选理论内容,强化技术应用,及时而恰当地引入电力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2.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研讨相结合。将电力电子器件、变换电路作为传统内容,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作为实用内容,将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生产线作为新技术,对典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系统分析作为讨论内容,将科研课题引入课堂作为启发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渗透行业规范、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课程的讲授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选择、驱动与保护电路为基础,以AC/DC、DC/AC、DC/DC、AC/AC变换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及电路设计为核心,以微机控制的脉宽调制技术(PWM)和各种软开关技术作为新的控制方法和新技术,把电力电子学科的发展方向引入课堂。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电路为教学的重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并掌握各种变换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运动控制系统”深入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而实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以营造真实的、先进的工程环境为目标,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和完善了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现实验室拥有实验设备24台套,开发了电力电子技术仿真研究平台,构建了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课外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编制相关的教学文件。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自主性实验和学科竞赛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技术资料、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培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2.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课程组精心设计了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由基础实验走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再过渡到创新性实验。开设了晶闸管整流、逆变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应用有初步认识;对直流斩波、交交变换以及PWM控制技术部分的实验,则由教师给出电路参数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主电路、驱动电路等,完成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软开关技术的实现等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实验项目,密切联系着当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电力电子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同时对本课程的应用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了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实验项目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主训练。
3.增设课程设计与调试环节
开设了1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调试实践环节,以完整的电力电子系统为载体,将电力电子器件选择以及电力电子主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设计、组装、实验和调试“四位一体”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搭建各种常用电力电子电路,且可方便地调整电路的参数进行仿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也为日后从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将“理论+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由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变成了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学习,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加快了学习步伐。通过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等,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力,增强专业素养,逐渐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由被动变主动汲取知识。
为了分析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工作状态,使学生弄清电路中能量的变换和传递,笔者制作了本课程比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际应用中的电路和电力电子装置做成影音资料带到课堂上,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并把电力电子前沿的研究状况、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图表、图片等方式充实到教学课件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同时,建设了本课程的教学网站,网站资料丰富,包括教学资料和典型工程实例等,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考试过程全程化
教师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性质和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平时作业、单元测验、实际操作、撰写报告或论文等方式加强形成性考试评价,并安排阶段性考试以强化学生平时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弱化期末终结性考核。
2.考核内容能力化
考核内容围绕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这个目标设置,结合新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体系,加大电力电子器件特性分析、实际电路分析、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技能的比例,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多元化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考核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开发设计相结合的形式,变单一形式的考核为多种形式的考核。
五、组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探索课内与课外培养的有效机制
按照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固化在教学任务中,成立了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依托电力电子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竞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运行中,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制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运行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办法》,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条件保障、激励政策、管理办法、评价办法等做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保障体系。
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课程组教师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组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工程实践能力、科研水平直接关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水平。按照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教学培养和科研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实行青年教师实验室坐班制、深入工业企业生产实际、选派教师参加新技术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七、结语
电力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电力、通信、计算机、新能源系统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应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创新实验内容,将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汽车维修检测是汽车使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保养和修护环节。近年来,汽车生产商增多,汽车产品的品种和型号花样翻新。不但在保有量上逐年递增,而且对维修检测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发展,相对滞后,与此不相适应。同时,另一方面,随着电子燃抽喷射、ABS制动防抱装置、电控自动变速器及各种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对汽车维修检测诊备及汽车服务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掌控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促进汽车维修检测产业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对国内汽车维修检测技术发展的忧虑
我国数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检测设备、维修工具与国外先进的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等硬件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总体看来,部分市场急需、技水含量高的产品,不是生产不足就是无人生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限于开发能力或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则在于有关企业决策层的心态问题。国内有些企业认为开发不如国外产品,既省力又省心,使得企业不思进取,满足于充当国外产品的商;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或是比较成熟的老产品,众多厂家则在低水平上重复大量生产,造成供过于球。据调查,汽车维修检测行业中每年都会新出现许多小企业,大量生产廉价低质产品,相互降价进行恶性竞争,一旦势头不好,立刻退出。中国汽车维修检测行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郡种手工作坊式的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生产企业无法适应当今汽车维修检测行业的要求与需要;由于其产品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不能形成质量与价格上的优势 在竞争中终究要被淘汰。
一、科技发展对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利好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制造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进步。汽车从结构到控制技术日趋高科技化,汽车新品牌、新材料、新装备、新功能层出不穷。没有人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记忆在大脑中,这就要求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这样对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交流、使用起到了启蒙和带动作用。
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对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发展是具有推波助澜的带动作用。互联网的信息量能够充分满足汽车维修设备的最新资讯更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快速地将资讯迅速地传递到地球上每一角落。而互联网络在中国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企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形成全面普及的局面。在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网上开展技术培训、网上购买汽车维修资料,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基本特征。
二、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发展的智能化
(1)向具有自检、自动运行功能方向发展,如意大利的制动检验台,能在40s内对传感器、电缆通路、显示仪表自检完毕,发现故障即以代码显示故障部位及性质,开机后能自动按操作程序运行。
(2)能自动进行零点、温漂修正,带有单片机的检测仪表,多数能对测试数据、曲线、图形自动进行零点修正、温漂修正、线性拟合,能直接得出正确检测结果,不必再用人工修正。(3)智能化控制,如日本研制的IM型非对称自动找正式全自动前照灯仪,采用硅光二极管代替光电池,提高了光轴定位精度与光度测量精度。采用微机与CCD固体摄象元件实现了光轴自动跟踪找正,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能完成等照度曲线测定与显示,从而能迅速准确确定光轴中心,IM一2735既适用于非对称光的自动找正和测量,也适用于对称光的自动找正和测量。向具有自检、自动运行功能方向发展,如意大利的BST-2500C型制动检验台,能在40s内对传感器、电缆通路、显示仪表自检完毕,发现故障即以代码显示故障部位及性质,开机后能自动按操作程序运行; 能自动进行零点、温漂修正,带有单片机的检测仪表,多数能对测试数据、曲线、图形自动进行零点修正,温漂修正,线性拟合,能直接得出正确检测结果,不必再用人工修正;智能化控制,如日本研制的IM- 2735型非对称自动找正式全自动前照灯仪,采用硅光二极管代替光电池,提高了光轴定位精度与光度测量精度。
2.3 显示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迅速发展
如制动台已完全淘汰了测力弹簧― 自整角机的测力显示方式,代之以高精度的应变计,具有很高的线性精度,这种以高精度传感器为测感元件而组成的新型指针仪表,由于其通用化、标准化、清晰化程度大大提高,已成为检测设备显示方式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发展趋势逐渐呈现综合化、集成化。
如日本弥荣(株)的820行计算机控制车检系统,将速度表、制动、CO/HC分析、噪声、侧滑、轴重、前照灯七个项目的检测功能,综合在一个20m内的检测线上,还能在车速台上配上电涡流测功机,主控计算机除控制检测设备的自动程序之外,同时完成检测数据处理、车档管理、送修单开单、派工、材料需用卡制作、工时计算、维修费用结算、财务票据管理等。类似的系统在日本应用已极广泛,并已发展到第三代,并正进一步向机电一体化方向迈进。无论是作为工作台重要组成部分的举升装置,还是尾气分析仪、制动试验台等检测诊断设备,以及车轮定位仪、碰撞修理系统等校正维修设备,都不再是纯机械作业。在这些设备的工作过程中,电子显示、电子控制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完善,不同功能的检测维修设备正基于电子技术实现信息传递,走向集成化。
推动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向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用扳手扳、锤子敲的检测方式,解决现代汽车故障,则力不从心。比如,汽车行驶机构的不断改进,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检测维修手段,以检测调整其结构参数偏离的数值;否则,汽车行驶就会受到影响。前轮定位及四轮定位参数,只有依靠先进的电脑技术,才能全部准确测出,并校正偏差。
结语: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产业方兴未艾的大国。随着汽车产品需求量的不断递增,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行业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好。想要谋求长远发展,今后要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性能比方面努力,这需要我们共同奋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汽保行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定会日益缩小,将会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一、背景与理念
(一)安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益凸显,城市安防管理面临的任务愈发繁重和复杂。然而,我国的城市安防管理大多数仍停留在以人防为主的基础上。《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其中,“平安城市”被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平安城市”的主体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指挥统一、反应及时、作战有效,加强城市安全防范能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上海有资质的544家安防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16.5%,比例很低;而在从事安全防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庞大从业人员队伍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更是不足5%,致使安防系统建立后,常常出现运行不正常,设备成为摆设,无法得到及时维护、更新等问题。
(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要求专业集群式发展
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已完全改变传统的方式,大量利用和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所有高端技术都在安防系统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安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化、社会化、系统化和覆盖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上高清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特征,越来越显示出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安防产品绝大部分是电子产品,集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智能化软件嵌入、硬件和软件结合为一体,必须由应用电子技术来支撑;安防系统组建时,信息传输涉及光纤通信、数字通信、数据编解码、压缩与解压缩等,必须由通信技术来支撑;安防系统组网时,组网架构、数据库建立、数据存储、系统管理软件、人机界面菜单、远程监控等,必须由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支撑;安防系统信息安全,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权限设置与加密等,必须由信息安全技术来支撑;安防工程建设中,工程设计、设备选型、设备组装、设备检测、工程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工程项目管理与验收等必须由安防技术来支撑。这种技术之间的交融必然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需要建设“大安防技术”专业群。
(三)对接产业动态变化打造专业生态链
专业生态链是指某一学校的专业集群内各专业之间,根据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关系和价值交换机制而建立的良性互动、链条式的关系。专业生态链对接产业链是指学校紧扣某一行业产业链,以某个品牌专业为核心由若干个专业为支撑组成的专业集群,对接该产业链分工的相关环节。其实质是各专业根据行业产业链中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所建立的动态响应机制,最终形成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可分为单个专业与单个产业的“单体对接”,专业群与课程群、课程群与人才规格的“群集式对接”,以及专业链与产业链全面对接的“链式对接”[2]。专业生态链对接行业产业链属于“链式对接”,其特点和优势为:一是改变传统专业设置中结构松散、资源分散弊端;二是建立对接产业动态变化的专业响应机制;三是可以实现专业集群的不断优化和良性循环;四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面向。可见,“大安防技术”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必须与产业链对接。
二、专业生态链的内涵建设
(一)构建专业生态链的共享融通平台
按照专业生态链与行业产业链对接的内涵要求,以产业的口径整合“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5个专业资源,使形成的专业生态链能够完整覆盖安防产业中的产品制造、工程安装、运行管理三大主要产业环节。其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支撑和服务产业链中的产品制造和检测环节;“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支撑和服务产业链中的安防系统集成环节;“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主要支撑和服务产业链中的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等环节。
在专业生态链中,“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核心,另外4个专业形成强大的支撑。这种设置既充分发挥“通信技术”等传统专业对新型专业“安全防范技术”的技术支撑,使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同时,通过新专业的建设,激活传统专业,为传统专业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增长点。
在专业生态链中,建立了专业之间的融通纽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公共实训、骨干师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平台。其中,建设一个对应岗位群核心能力、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的核心课程共享平台(含实训科目)是最重要的内容,包括由《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感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微处理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监控技术》《安防系统工程》 《安防工程CAD技术》《智能识别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群核心课程组成的课程融通平台,为专业生态链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二)按照专业生态链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生态链对接行业产业链的目标,“大安防技术”专业群开展一系列改革,创新实践“校政行研企”合作育人模式。校政合作——聘请上海市公安局技防办主任担任校外专业主任;在市公安局领导下开发技防安装维护和设计评估师职业资格标准。校行合作——聘请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理事长担任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聘请协会中的高级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逐步形成行业引导的专业建设机制。校研合作——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合作建设安防产品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和设计评估师、信息安全师两个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校企合作——学院与大型跨国企业、全球500强英格索兰安防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探索国际化的校企合作:成立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英格索兰安防技术学院分院,以此为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入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职业培训项目和行业资格认证;在校内建立“校中厂”,将企业部分项目的研发和生产环节引入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学院技防实战应用平台、安防产品展示中心和技术资料信息中心以及实训室建设。同时,与行业内知名大型企业合作,在校内开设定向班,在校外办“厂中校”、共建实训基地,做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三)专业生态链的实体建设与功能体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要与产业实际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专业生态链对接行业产业链必须通过一个个实体来实现其功能。根据这样的理念,“大安防技术”专业生态链建设落实在已规划建设的安防技术教育研发中心,包括“一厂五中心”六大实体,能够实现专业生态链对接安防产业链的六大功能。六大实体是:形成“校中厂”格局,建成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和设计评估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信息安全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安防产品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安防产品展示中心,技术资料信息中心。六大功能是:教学实训一体功能,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的项目导向功能,安防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功能,实训环境工厂化功能,安防行业职业培训和鉴定功能,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功能。规划的实施已见成效,开展社会服务、技术培训的功能体现尤为明显,参与每年上海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国际博览会和F1中国大奖赛等重大活动的安保活动;近两年来与政府部门、行业合作开展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5千余人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引言
现代汽车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当今的汽车是集各种先进技术的大成,新颖别致的汽车时时翻新。而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不再是眼看、耳听、手摸,汽车维修也不再是师傅带徒弟的一门手艺,而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过程。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呈现出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与其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不断更新。
一、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
1.1故障诊断特征
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总成均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功能,能记录出现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
1.2检修工具特征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维修设备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也不再是多以机具类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要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1.3维修资讯特征
随着资讯、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汽车从结构到控制技术日趋高科技化,汽车新品牌、新装备、新功能层出不穷。维修技术人员不可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而解决这一不足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即INTERNET互联网。
INTER-NET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快速地将资讯迅速地传到地球上每一角落。而INTERNET互联网络在中国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得到全面的普及。以美国汽车维修业为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网上开展技术培训以及网上购买汽车维修资料,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基本特征。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以欧亚·笛威汽车维修专业网站为例,从1995年起,即建立了在会员单位内部使用的远程通讯BBS。1996年,开始投入巨资,大规模建立汽车维修INTERNET互联网站。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性最强的网站,涵盖欧美亚各车系发动机、变速箱、空调、悬挂、转向、定速、安全气囊及防盗等各系统的基本保养、检修程序、各类数据、各类元件位置图、机械拆装图以及电气线路图,并实现了在网上答题、网上咨询、网上购物和网上培训等功能。
1.4维修人才培训的特征
在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中,维修人员的文化水平、理论基础、外语水平都较低,传统的培训方式大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很难达到机电一体化、懂电脑、会外语的现代维修技术人员的水平。随着汽车高科技的发展,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科技的素质,除了具有坚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INTERNET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排除各类汽车故障,使车主满意。此,除了学校的专业教学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学习,还要借助于各类技术培训,特别是电化教学和网上培训,不断更新维修观念、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维修现代汽车。
国外汽车维修教育界还推出了以多媒体电脑运作的动画及实物教学光碟资料库,可应用在远距离教学和网上教学,并可由教师依学生程度及教学课程,自动编排教学影片播放内容、播放顺序、播放时间,随时调整不同的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建立起电脑教学化的启发式和互动式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成效。这种电脑教学的方式,构成了现代汽车维修培训的新特征。
1.5维修管理的特征
随着电脑及相关系统的发展,在许多国家,电脑管理已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广泛应用,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扩展。在我国,采用电脑化管理还刚起步,对于大多数汽车维修企业而言,谁拥有最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最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及最良好完备的服务,谁就能争取最多的客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电脑化管理,可以对修理部门的业务部、零件部、车间、收银、总经理监控诸方面进行联网操作,综合管理,使经营活动一目了然,克服了以往混乱的管理局面,将管理人员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办事效率,获得客户认同。上层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网络系统及时了解汽车维修的动态情况,便于统筹安排。可以使维修行业改变传统手工作业的模式,实现质的飞跃。可以让厂长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争取更多的效益。
标准规范的电脑化管理,可自动建立完整准确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基础,完善的维修跟踪服务功能能增添客户的满意程度。可以消除工作方面的一些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车辆与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使业务部具体掌握车辆及每一个客户的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体现服务的完整性、及时性、层次性。
二、现代汽车维修与传统方法比较
现代汽车维修无论从理念、维修制度,还是修理企业的管理及故障诊断的智能化方面,与传统维修方法相比,均有较大的质的飞跃。
三、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素质
3.1企业素质特点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重视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素质要素主要包括:
①企业管理现代化。②企业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③企业技术业务水平。④维修技术资料和技术信息的使用。⑤维修车辆的质量水平。⑥经营观念和服务意识。⑦企业信誉及服务信誉。⑧企业的经营效益、职工收益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⑨维修市场的占有量。10企业的社会形象、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企业发展的要素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综合素质的量化指标,其数学表达式为
Q=[F1X1+F2X2+…+FnXn][F1Y1+F2Y2+…+FnYn]=∑FiXi/FiYi(1)
式中Q——企业综合素质指标
Xi——企业已具备的各项素质要素占社会平均统计量的百分比
Yi——企业应当具备的各素质要素,即该要素的社会平均统计量
Fi——分析系数,确定各因素的重要度,主导因素取1,其余取0~1
3.2WTO与汽车维修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维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适应售后服务的要求,国外汽车维修业将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国外汽车维修业的介入给中国汽车维修市场提供了一个较为先进的高效的国际技术环境,对促进国内汽车维修业的更新改造、加速汽车维修业技术进步的进程,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经营方式、生产规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在实现汽修业的配件送货及全方位的零库存等。我国汽车维修的经营方式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多种经营方式已全面展开,如特约维修、维修、现场维修、专项总成维修,也将实现连锁经营维修、定点维修、会员制方式维修及俱乐部方式的维修等。充分体现低成本,以专一保证质量和服务的优越性。
四、结束语
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维修制度以及经营模式必然被现代汽车维修方式所代替。以往的汽车维修往往就维修谈维修,现代汽车维修是汽车销售、零件销售、资讯及售后服务四位一体紧密结合。汽车维修的新趋势是维修对象的高科技化、维修设备现代化、维修咨询网络化、维修诊断专家化、维修管理电脑化及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国外汽车维修企业以汽车服务贸易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使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将面临严峻形势,而在汽车维修企业发展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将是:管理、技术、装配和信息。倡导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优质化、品牌化、现代化,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曹德芳.汽车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0-78.
[2]王静文.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90-120.
[3]徐华东.桑塔纳轿车维修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41.
[4]戴冠军.广州本田雅阁发动机的检查与调整[J].汽车技术,2002,(6):36-38.
[5]石磊.车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J].汽车维修,2002,(9):44-46.
[6]张沈生.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J].汽车维修,2002,(6):6-7.
[7]汤子兴.夏利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自诊系统[J].汽车运用,200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