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新生儿基础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原因是由分娩过程中机械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脑损伤和缺氧性脑损伤,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硬膜下、室管膜下、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围生期内的早产儿极易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致死率较高,并且预后差。现随机选择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并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41±1.56)岁;早产儿38例,足月儿62例;有产时窒息病史58例,其中轻度窒息31例,中度窒息19例,重度窒息8例;颅内出血原因:缺氧58例,产伤36例,维生素K1缺乏6例。
1.2 方法 对100例患儿的意识状态、各项生命征、囟门变化和惊厥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
2 结果
治愈95例,死亡3例,放弃2例,治愈率为95.00%,病死率为3.00%;出院半年后随访治愈的95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智力正常86例(90.53%),发生后遗症9例(占9.47%),其中继发性癫痫3例,脑瘫6例。
3 讨论
3.1 病情观察
3.1.1 意识状态 该病患儿的初期意识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易激惹、闹性尖叫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嗜睡、昏迷及肌张力减弱等。意识状态常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新生儿自身系统形成有关。所以,当患儿意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改变时,应立即报告主治医生,行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以免延误病情[1]。
3.1.2 各项生命征 加强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征情况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如体温、呼吸节律和频率、瞳孔、心率等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或者呼吸暂停。呼吸的改变往往提示着病情的进展,如呼吸深大常常提示患儿颅内压较高,呼吸浅慢则提示病情危重等等。本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34例患儿出现过呼吸节律的改变或呼吸骤停,经及时救治后33例患儿病情好转,2例抢救无效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关系,双侧瞳孔多表现有不对称、固定、对光反射减弱或迟钝。
3.1.3 囟门变化和惊厥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囟门变化可反应颅内压的情况,如囟门紧张、突出提示颅内压升高;囟门平软提示患儿病情平稳或颅内压下降病情好转。惊厥是该疾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详细记录患儿的发生部位、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当患儿出现持续发作是,应立即报告床位医生做及时的处理[2]。
3.2 护理措施
3.2.1 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病情较重而且病情变化大,若没有事先告知患儿家属患儿病情的特点,或者许多的家属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好自身的情绪,而产生医患之间的矛盾。患儿诊断明确后,告知该患儿家属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案、措施和预后等,以获得家属积极配合和理解,同时需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使患儿家属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自觉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3]。
3.2.2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中,要保持患儿合理的室温(26.0℃-27.0℃)、相对的湿度(55%-65%)和安静的环境。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若因分娩过程中机械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脑损伤应注意合理的,以减轻头颅的血肿为宜。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给氧,如取侧卧位或仰卧位,避免误吸呕吐物引起吸入性肺炎,并给部分缺氧的患儿低流量的吸氧,将血氧浓度控制在50-65mmHg之间。对患儿行一切护理治疗或非护理治疗操作时,都应该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过程中要尽量轻柔得当,避免因操作引起患儿的烦躁,影响治疗效果。
3.2.3 康复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后期的有效康复治疗,能减少该疾病带来的后遗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家庭都选择将患儿带回家中行康复治疗,所以在这些患儿出院时,需要对家属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指导。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的后遗症,治疗的时间大约3-6个月。康复治疗的内容应包含康复训练方法和婴幼儿的基本护理常识,并建议家属定期到指定医院检查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3.2.4 注意事项 首先,婴幼儿在出生前的早期准备和产程中的应对。如建议早产孕妇行绝对卧床以减少宫缩;及时抢救产程中出现缺氧窒息的新生儿;对早产孕妇行剖宫产,避免分娩过程中对早产儿造成脑损伤等等。其次,正确评估已经出现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行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对患儿行全方位的精心护理。最后,在出院前,对患儿家长进行康复治疗培训,并建议定期的随访,尽可能的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后遗症,并改善今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抚触护理主要指通过护士双手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系统、合理的抚触,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应到良性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效应。新生儿刚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对于全新的环境,其身心都需要一个调节与适应的过程,因此,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很有必要,特别是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加强抚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抚触,可以使新生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定期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情感开发及生理发育,还可以改善新生儿免疫功能,调节新生儿睡眠质量[3]。尤其在缺氧、脱水等病理状态下,新生儿黄疸患儿病情发展较快,通过抚触护理可以使其神经分泌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得到调节,确保患儿内分泌平衡,从而降低病理状态对患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68
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时期的一个严重病症,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本病主要病因有感染、缺氧、低体温等,少数患儿与内在缺陷有关,男多于女[1]。通过及早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使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有了较大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共收治11例肺出血患儿,其中男6例,女5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 g 3例,1500~2500 g 6例,大于2500 g 2 例;胎龄:小于30周3例,30~36周4例,足月儿3例,过期产儿1例;原发病:青紫窒息5例,胎粪吸入2例,呼吸暂停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其中3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11例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2]。
2.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措施[3],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防止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的同时,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采用辅助/控制通气加呼吸末正压(A/C+PEEP)模式。参数初调值为:RR(呼吸频率)35~40次/分,FiO2(氧浓度)60%~80%,PIP(吸气峰压)25~28 cmH2O,PEEP(呼吸末正压)5~6 cmH2O。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含血痰液,提供足够的平均气道压。
3.治疗结果 本组11例中,治愈8例,死亡1例,2例好转自动出院。存活率为72.7%。
护理措施
1.加强重症监护 置患儿于开放式远红外辐射台上,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尿量等生命体征。室内湿度维持在60%~70%,以减少耗氧量及不显性失水。迅速建立两条(或以上)静脉通路,一般采用外周静脉留置术。对于需要静脉高营养的早产低体重儿,必要时行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液体滴速。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面色有无发绀、肢体温度变化等,不能单纯依靠监护仪。建立特护记录,准确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量,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
2.合理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道内可给予滴入1∶10000盐酸肾上腺素盐水或立止血。肺出血不主张常规拍背、吸痰。因为频繁吸引会加重肺出血[4],如果没有堵管应尽量减少吸痰次数,保持患儿安静。当患儿突然出现经皮氧饱和度下降(小于80%)、呼吸窘迫、人机对抗时,则考虑有痰阻,应立即给予吸痰。吸痰最好两人配合操作,根据气管插管的粗细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要口、鼻分开。吸引负压控制在13.3 kPa以内,低体重的患儿可降低吸引负压。吸痰时动作迅速而且轻柔,尽量缩短吸痰时间,以保证呼吸末正压。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以前端遇到阻力或出现咳嗽反射为止,吸引时边吸边退,或螺旋式吸引,以免损伤组织。记录吸痰的量及性质,根据病情做细菌培养或药敏。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氧饱和度降至80%以下,应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复苏气囊加压呼吸,当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再重复吸痰。
3.呼吸机的管理 上机后半小时,急查血气分析,根据氧分压调整呼吸机各参数。如血气分析正常。氧分压在50 mmHg以上,出血量减少,可逐渐降低呼吸机的条件。FiO2每次降低5%,高浓度供氧有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5]。FiO2降到30%时,如果肺部音逐渐消失,吸不到血性液体,可根据医嘱过渡到CPAP锻炼。注意呼吸机的性能及运行情况,当呼吸机出现报警时,首先观察患儿病情有无异常,其次查看管道连接及气源情况,及时排除故障,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记录呼吸机各参数的变化,每班检查并记录导管插入的长度及导管固定是否牢靠。湿化罐内加入蒸馏水,以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度在60%以上。
4.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 VAP是机械通气治疗的常见并发症,VAP发生率随着呼吸机应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6],本组病例中有4例继发肺炎,发生率为36.3%,所以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除增强无菌观念外,必须注意呼吸机及其管道的消毒工作。湿化罐内的液体每天更换,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倒流。撤机后各管道、接口及时浸泡、消毒、晾干。机械通气的患儿口腔分泌物较多,每天做好三次口腔护理。本组11例患儿中4例采用密闭式抽痰管(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吸痰操作,湿化液采用生理盐水,4例患儿均未发生VAP。
5.健康教育 由于肺出血病情危重,使用呼吸机费用又比较昂贵,所以应向患儿家长做好必要的病情及治疗过程的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儿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体会
护理人员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因机械通气并发症较多,压力过高或过低都可造成肺泡异常扩张,所以应及时检测压力变化。呼吸机报警时应首先观察患儿病情,其次再检查呼吸机的性能。气管插管时护士应及时做好物品传递,面罩气囊加压给氧,导管固定等辅助工作。合理吸痰,吸痰时尽量缩短吸引时间,延长间隔时间,无菌操作严格,防止发生黏膜损伤、肺不张。采用密闭式抽痰管可明显减少VAP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艳,阙学俊.新生儿肺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36-37.
[2]陈克正,叶鸿瑁,樊绍曾.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48.
[3]史 源.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81-83.
[4]周应玲.新生儿肺出血8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03-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的健康保健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健康聪明从零岁开始,护理模式和目标也不断地向关爱和人性化发展。婴儿水疗是指在特定水质(仿羊水)、水温和专业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指导下,让宝宝在仿羊水中自主的安全运动。目前研究认为,婴儿水疗有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强婴儿免疫力和应激力,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婴儿的哭闹,增加睡眠等作用。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在本院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产儿100例实施新生儿水疗及抚触疗法,现将护理经验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出生的足月正常产婴儿,胎龄均为37~40周,体重2500~4000 g,出生1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窒息史,不存在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无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感染等。均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母亲无合并其他疾病,营养好,乳汁分泌充足,新生儿能吃到足够的母乳。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7例是既做水疗又做抚触的新生儿为研究组,43例是家属不同意做水疗及抚触的新生儿为对照组。
1.2 方法 按广东省省生殖协会妇幼保健院赵少飞印发的“婴儿游泳与抚触”及相关文献介绍的新生儿水疗操作要求进行水疗配合抚触[1]:于新生儿出生后24 h给予每天1次15~20 min的水疗。设定室温28 ℃,水温39 ℃~40 ℃,水深以新生儿足底不能触及为准。选择合格的专为婴幼儿设计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水疗时,常规为新生儿脐带贴上防水脐贴,以防感染。水疗后,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新生儿进行抚触5~10 min。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婴儿出院体重变化情况,以及出院体重增加值(出院体重增加值出院体重-出生体重)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婴儿体重的比较
作者单位:678300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赵东艳
2.2 比较两组粪便初排时间及粪便转黄时间,具体见表2。
水疗时,水电导热性比空气大,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尤其是促进胎便的尽早排出,更有利于胎儿吸收更多的营养,为了补偿各方面的消耗,就要求消化系统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来摄取大量的养分,以满足需求,本观察结果足以说明通过新生儿游泳,其胎便排出时间提前、胎便转黄时间提前、新生儿生理性体重减轻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
表2 两组婴儿胎便排出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21世纪医学模式已发生转变,除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聪明的智慧,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均健康。婴儿水疗基于对新生儿以及婴儿生理、心理的研究,提倡婴儿父母、医护人员对婴儿施行早期水疗,方法简单,投资小,不需要过高的条件,只要爱心和耐心,无疑将会促进我国婴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对正常婴儿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早期智力的开发,提高人口素质,而这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及目前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医学-社会-心理方面转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3.1 水疗与抚触的机制 水疗时迷走神经兴奋,全身及双腿运动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同时抚触(尤其是腹部运动)加速肠蠕动从而加快胎粪排出和胎便转黄的时间,有利于新生儿肠道尽早排除糟粕,吸收更多初乳,弥补新生儿消化道不发达和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的缺陷,尽快恢复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吸吮能力弱、进食量少,胎粪、尿液排出,汗液分泌,以及由呼吸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丧失等原因造成的体重下降。新生儿在水中协调运动,由水波、水压带来的循环系统和骨骼肌系统兴奋,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促进代谢,增强食欲;水疗时由于其迷走神经兴奋,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增加新生儿哺乳量,能缩短生理性体重减轻的恢复时间[2]。同时,水疗刺激新生儿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还能加深呼吸,增大肺活量,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使新生儿较全面地吸收营养,促进体重的正常增长和身体发育。水疗对新生儿在宫内长时间的被动姿势给予纠正并辅助活动,同时配合抚触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也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可以使新生儿的胎便早排,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使生理性体重下降迅速恢复,这无疑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有较大益处,值得推广。
3.2 护理
3.2.1 水疗抚触前的准备工作 水疗及抚触前半小时停止进食,将室温控制在38 ℃左右,出生10 d内的新生儿脐部应贴防水护脐贴。检查游泳圈的安全性,套上后检查下颌部是否垫托在颈部,入水前让新生儿先适应水中的温度与环境,然后将新生儿逐渐缓慢的放入水中。为防止交叉感染,游泳池内用专用一次性塑料袋,并做到1人1池水。
3.2.2 加强与新生儿之间的交流 待婴儿水疗完毕将游泳圈拆下,用消毒浴巾擦干全身,注意保暖,取下护脐贴后要进行脐部消毒。然后用润肤油擦于手掌进行抚触,抚触过程中播放轻柔的音乐,并用柔和的语言与宝宝说话。可让父母共同参与,一起当新生儿的教练,但全过程需有专业人员监护。
3.2.3 加强水疗及抚触的知识宣教 对婴儿的母亲进行水疗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出院时进行母亲水疗的知识考核,出院后由母亲继续每日1~2次的水疗。医务人员第30天随访,检查水疗的情况,母子沟通形式记录是否完整并鼓励母亲每日2次水疗。
3.3 水疗与抚触可以促进婴幼儿行为与潜能的发展 早期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在生理、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游泳水疗及抚触如同“体育早教”,可促进新生儿智能和体能的发育。观察中发现,新生儿水疗及抚触后,其睡眠特别安稳、充足,也为神经中枢的良性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新生儿游泳作为对婴儿的一项综合的不添加额外药物或治疗的手段,能使新生儿得到最自然的活动,使出生正常的新生儿尽快适应陌生的外界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在行为神经发育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新生儿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3]。根据胚胎学基本原理,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受器可以将所有感受到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4],从而可以刺激神经及其他系统的发育。
3.4 水疗可以促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 社交能力、自知能力属于情感智力,即情商。情商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高智商不一定成功。研究表明,成功与否,20%取决于IQ(智商),80%取决于EQ(情商),EQ高有快乐积极的人生观,成功几率大大提高。早期婴儿水疗,密切的亲情交流,亲子互动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5]。因此,现在有一个科学的说法:皮肤是感觉器官,也是情商器官、社交器官,从另一方面说出了水疗的重要性。
参 考 文 献
[1] 詹莉.CCSOS同步感觉组合k-6激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水疗法.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7.
[2] 赵金瑞.抚触及游泳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护理研究,2004,18(7):101-102.
[3]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与0岁~3岁潜能开发指南.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67-26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33―01
抚触是通过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的、有次序的、有手法的、轻柔与温和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不良情绪所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同时能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交流。我科于2006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158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抚触疗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58例,男98例,女60例。其中早产儿42例,新生儿硬肿症5例,新生儿黄疸44例,新生儿肺炎3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6例,新生儿肠炎18例。单纯性早产儿及病情较平稳的新生儿黄疸在人院第一天既进行抚触疗法,其余患儿待病情平稳2―3d行抚触疗法。
2 临床应用
2.1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抚触能加速新生儿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从而加快了胎便和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预防和降低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所以抚触有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
2.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早期抚触干预能促进HIE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康复。抚触治疗HIE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使各种神经行为的发育形成一种或多种综合的增强功能,有利于婴儿视力听力定向力和认知能力的不断形成和发展,提高了小儿智商和生活质量。
2.3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因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不仅需要合理的喂养和充足的睡眠,还需要情感的交流以及外界的良性刺激,抚触能提高新生儿血中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抚触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增强抵抗力,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对护理早产儿确实有效。
2.4在新生儿硬肿症中的应用:抚触能使皮肤柔软、润泽和弹性增加,局部产生类组胺物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皮肤抵抗力,使硬肿消肿时间明显缩短,达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
2.5在咽下综合征中的应用:抚触通过对腹部、背部的按摩,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络,更能增强胃肠道的机械振动,使肠蠕动增快,使积聚在胃内的内容物下行,从而达到治疗咽下综合征的目的。故抚触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效果明显,无副反应。
2.6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新生儿免疫功能较弱,抵抗力差,易患感染性疾病。抚触可以增加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体重及奶量摄入,改善病程促进康复。
2.7其他:对肠痉挛的患儿加强腹部和背部的抚触,可促进肠道循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抚触能使哮喘患儿通气得到改善、心率减慢、减少不安情绪。
3 护理
3.1抚触前的准备:抚触的房间应温暖安静,室温在28℃以上,准备好适量的润肤油,选择抚触的时间应在沐浴后、午睡后、每次在婴儿进食1h后、安静、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抚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