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8: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1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1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
2 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学识、能力、宝贵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
首先,事业心不强,敬业奉献精神不够。主要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主要表现在不接受新事物,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用一本教案教一辈子,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可以说这个问题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
第三,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此举本应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3 新时期合格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忠于职守、献身教育的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决不能为金钱所动,为名利所惑,为地位所诱。忠于职守是一切职业首先的共同要求,甘于献身又是教师的崇高职业道德境界。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教师只有把这种感情带到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但是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严师出高徒”正是这个道理。
4 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一,强化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发挥表率作用。这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领导干部是师德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起示范作用的实践者。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社会为了协调和控制社会生活而向其成员提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是人类的一种理性要求,综合体现了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趋于有序和合理。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与空白,从内部推动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它存在于每一个角落。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道德,也处处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道德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使我们的社会呈现秩序化的运转;信息时代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更需要道德,在各种不真实的数字信息背后,更需要人们对自我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使他们能广泛地运用互联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2008年4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07亿,占总体网民规模的半数,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年龄群体,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势头。而在这些网民中,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居多。大学生上网人数在不断增长,网络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当中。然而,在现在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中,存在着许多违背我们的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功能的多样化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被人们广泛运用。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学习、娱乐,也可以进行商业贸易等等众多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并体验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对网络认识不够,上网时间分配不合理,也有很多人过度迷恋网络,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而且由于他们在网络上的不当行为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在其中占大多数。许多大学生网民网络是非观念混乱、网络道德规范意识淡薄,在虚拟世界中任意妄为、肆无忌惮,其网络行为中存在许多不良行为。如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盗窃他人财产,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滥用信息技术制造并四处传播计算机病毒;散发各种虚假和有害信息或诽谤他人给他人带来危害;非法入侵、破坏他人系统;下载抄袭他人论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等。这些行为对社会来说都存在危害性,有的甚至会严重破坏社会安定。但作为行为发出者的大学生却并不以为意,有的甚至沽沽自喜,以此为荣。而且这些不良网络行为时有发生。2005年,成都某高校一在校大学生因为无法观看网站在线电影,便利用网络安全漏洞对一电信网站实施非法攻击,致使该网站被暂停访问1小时;2006年底,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的图标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全国上百万台电脑被感染,深受其害,几个制造病毒的青年和学生却以此为荣耀,在互联网上对警方和各大网络杀毒软件叫板,引起轩然大波……这些大学生网民无视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在网络空间中为所欲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损失,最终都受到了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二、引起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原因
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使他们能广泛的运用互联网,但由于使用不当,一些大学生网民在互联网上有悖于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不仅扰乱了网络的正常秩序,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给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不利影响。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消极行为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性
大学生已进入青年晚期,在精神和情绪上已由初期的“疾风怒涛”趋向于相对平稳,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心理起伏较大,容易冲动的群体。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都较差。大学生是介于两个群体边界上的人,虽然已脱离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很多大学生喜欢借助网络这一载体展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有的成就。但由于他们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的典型心理特征,与他们较高的文化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使得他们的行为常常过于极端,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宣泄,也是重新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例如有的大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并刻意留下标记向人炫耀;有的学生用盗取他人密码和信息的数量和手段互相比较,公开竞赛;还有的大学生祟拜“黑客”,办黑客网,利用木马盗取他人网银密码。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机制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驾御自己,在运用已掌握的较高水平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时出现极端行为。
(二)互联网的虚拟特性和弱规范性
网络是虚拟的,人们在网络中不只可以不公开自己的真实信息,还能虚构信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和道德规范、法律在此时显得几乎无法发生作用。法律在惩治网络违法行为方面的力度有限,存在着取证难、侦破难等客观困难。即使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不到10%,能定罪的则不到30%。比起中、小学生,大学生大部分能分清现实与虚拟,但恰恰因为这种清醒,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一切都不真实,才更容易产生利用网络手段实施犯罪也不是犯罪的错误认识。在国家相关网络法律法规滞后、网络空间的许多行为无法可依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隐蔽的虚拟空间,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去做一些我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允许的事,以为可以不用为此负任何法律责任。有些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传播各种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损害他人的权益。如因个人矛盾,为了泄恨在网络上诽谤别人,给别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利影响;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造成社会不安定等等。
(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
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坐在家里通过E-mail和各种聊天工具与世界各地的人“近距离”接触,也可以随时点击浏览世界各地的各类网站,在第一时间了解全世界的信息,在网络上我们实现了全球的一体化,由此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与价值观,其中强调经济利益、个人至上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文化修养和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他们常常容易迷失自我,内心矛盾,形成错误的认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导致网络不良行为的产生。2006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校某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非法盗窃苏州某高校在校44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的银行卡内存款51619.12元。该名学生在追求金钱利益的目的驱使下实施了不当行为,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四)学校与社会中缺乏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
高校中开展了很多关于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课程,很多大学生掌握着良好的网络技术,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这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主力军,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但是各学校在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却存在很大空白,在教授全面的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有的甚至忽略了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有的教师甚至对网络空间十分陌生,根本无法知道学生在干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因此对大学生网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作出快速机敏的反应,大学生上网一直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大学校园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网络道德教育严重滞后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对网络这一信息空间的认识长期得不到改正,这过分放大了网络的虚拟性和无规则性,使学生产生“网络中无道德”的错误思想,以至于在网络中为所欲为。
三、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容忽视
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造假现象。在会计这一行业中存在有一些道德意志缺失、薄弱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做到他们应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对一些账目进行造假,进而做出一系列的假账。又或者是伪造账单、虚报工作报表,更有甚者甚至直接篡改会计账薄。这样做一次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从而使自己不得不去做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做更多的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事情。这样做不仅仅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对自己所在的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而言无疑都是一种伤害。
违背法制法规,为自己谋取私利。会计这一行业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因为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从而在工作中将法制法规抛之于脑后,做出一系列违法乱纪的事情。所以,在工作中就发生了虚报账目、收入不记账以及伪造支出账单等的事情。还有更严重的就是挪用公款、侵吞集体财产以及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做只会损害集体的利益,还有就是将自己送上一条不归路。
欺骗大众,弄虚作假。还有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他们不顾违背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在一些会计预算中为了使自己得到一时的轻松而偷懒,不认真工作,不严格计算,从而做出不恰当、不准确的会计预算报告,从而致使别人遭受到不该有的损失。还有更过分的会计工作人员,他们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从而使广大投资者受到蒙骗。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使广大会计工作人员受到该有的职场教育,这样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明确的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应该怎么做而不该做什么。比如说,在工作中不做违背职业道德、违法乱纪的事情,而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更好的以自己自身的道德素养去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各个方面的行为。比如,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不做弄虚作假的事等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会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会使得会计这一行业变得更加诚信化,从而使会计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使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还可以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心中树立好职业道德标尺。会计工作人员本就是有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会计这一行业中肯定有着较高的职业水平。但是,俗话说得好,想成才,必先成人。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想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那就必须具备应有的道德素质,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这样做不仅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还可以使会计这一行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笔者很疑惑:我们的校园还是净土吗?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暴力频发的隐患内外兼有,所以笔者就加强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情况调查――现阶段高中学校学生的思想状况。
笔者曾对某校学生做过一个调查,本文就以此调查为蓝本。
在校学生二千四百多人,主要来自城区和农村,经调查:城区学生约占78.5%、农村学生约占21.5%。留守学生(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约占28.9%,住宿学生约占5.4%,在外租房(家长陪读)学生约占68.6%。为了能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笔者多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多次召开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状况”,会上老师们踊跃发言,谈话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独生子女较多,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严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 对人和事的识别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易受他人影响;
3. 高中课务多,学习压力大,厌学情绪普遍;
4. 家长外出务工多,直接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关爱不够;
5. 由于父母溺爱,对一些不良习惯,不以为然;
6. 集体荣誉感不强等等。
虽然是一所学校的调查结果,但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这样现象的存在值得深思。
结果分析――对造成学生不健康思想状况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
首先,让学生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接受主旋律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严峻的挑战;其次,就业方式多样化导致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一定找到合适工作,而表现一般的学生,凭家长社会关系而占据好的岗位,这个结局显然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教育不利;再次,利益关系引发追求方向的差异,更加强调自身利益,淡化社会责任;最后,分配方式多样化拉大了贫富差距,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不一定是诚实劳动致富的人,这也严重冲击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所以,以上诸多因素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修养、学识、人品、阅历对子女的思想、习惯产生巨大影响。曾看到一家长在办公室当着孩子的面公然对老师说:“我家小孩即使将来走上犯罪道路我也不怪他。”试问有这样无知的家长,孩子还能教育好吗?
三、个体因素
学生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因素;而将失败归咎于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做人习惯不一,这就造成不同年龄、知识结构层次、思想行为习惯的学生共同存在。城区学生家境较好,但家长缺乏教育的经验;农村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因父母无暇顾及,使得一些孩子养成了对自己前途漠不关心、厌学、自私等现象,给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带来压力。
通过这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我第一次真正地理解了“学校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句话的内涵。
解决方法――建立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一度被我们认为知是非、懂感情、明事理的高中生反而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价值取向的纠正。现在的高中生普遍都是感情脆弱、性情偏激,经不起外部的诱惑。高中学校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1. 坚持平易近人・互动平等的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共同思考和交流的过程。要达到这种交流,老师要做好一个参谋者、询问者和倾听者,用一种和谐的姿态和学生平等对话。在交流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吸收学生思想的合理成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 固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思想教育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该跟随他们的思想轨迹。在教育手段上,可寓教育于活动进行渗透教育,从不知不觉中逐渐深入到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亲情教育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3. 做好学科渗透・坚守思想教育主阵地
为了突出重点,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可以发挥主阵地作用,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思路。同时,通过举行“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英语节”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参予的学生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施展才华,教育学生摒弃庸俗的陋习、养成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志趣。
4. 寻求家校联合・推陈出新教育新模式
要在思想教育上取得突破,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寻求新的教育模式,而家校联合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定期让学校与家庭联动,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真正体现“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政治课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所以,我认为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地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再延续以往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
二、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鼓励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我们老师主动地、仔细地发现他们的任何一点闪光点,要戴着放大镜去观察、去发现,要学会真诚地赞扬学生,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去赞扬,我们都要去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同学的交往和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阶段同学们都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那必然会引起同学之间在学习、纪律、交友、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男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学会自爱,这才是中学时代男女同学恰当的交往方式。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要培养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未知的动力。由于政治课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只是划杠杠、背条条,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识记,会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一点愉悦的情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首先对现阶段中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职学院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乐观,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流于形式的态势,这其实是和中职教育片面的重视专业课程教育有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的,但是在这里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够从根本的层面上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得到转变,没有能够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课堂教育以及实践教学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其实是并没有接受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的。当然,上文中提及到的结果是在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比方说学院的教学里面、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等,那么怎样才能够使得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得到转变呢,笔者认为是应当从根本的层面上重视起来职业道德教育的,站在学院以及教师的层面上应当予以职业道德教充分的重视。实际上来说,就是应当在中职课程中的每一堂课里面加入一定程度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让学生不单单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理论方面的职业道德知识,也能够在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的影响之下逐渐的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中职生转化为职业者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
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对特定的职业价值内涵形成全面且明确的理解,并能够以此为基础形成较为完整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能够解决掉的是人们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职业行为中的理念态度以及规范方面的相关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到的职业行为都是需要体现出来服务民众以及服务社会的价值功能的。所以职业道德不单单是需要将做事方面的实际问题解决掉,并且做人方面的问题也是应当得到解决的。综上所述,从本质的层面上对职业道德进行分析,其实职业道德是决定这样一个人的职业行为、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品质的,职业道德逐渐的转化为职业化素质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2013年某市开展的一项会议当中,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企业其实都谈论到了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其中,这些相关的企业最为看重的毕业生的素质七十几就是:敬业、忠诚以及合作能力。他们提出的普遍性的观点是:“仅仅有技能但是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他们的技能是难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所以,针对中职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具有职业者的基本道德素养,比方说:勤奋、敬业、热爱工作等等,从而就能够使得顺利的实现由学生向职业者的转变,顺利的融入到职业环境当中,进而就能够使得中职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
自从进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W会生存”以及“学会合作”这四个教育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上文中提及到的这四个理念逐渐的转化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构成成分。实际上,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关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道德培养观念已经逐渐的渗透到了其中,比方说美国的三个基本素质中涉及到的“道德品质”,其中就包含着“热爱工作、有一定的敬业精神、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等相关的内容。之所以对职业道德非常的重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职业技能是可以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培养出来的,但是职业道德却是一个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养成的东西。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职业人才培养出来,它是为既定的独特的人群,并以这个较为独特的人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的要求来培养人才的,并且是直接为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所以,使得中职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就能够为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四、增强针对中职在校生展开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想要在中职学院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不能够遵循传统的,应当大胆的开展创新,和学生的思想得到发展紧密的相互融合在一起。具体点来说,是应当站在学校的层面上来营造出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从而以此为基础开展校园卫华建设工作。学院应当重视在和谐上有所创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生活的整体环境中感受到什么才是“大爱”、什么才是“诚信”等等;与此同时也是应当定期的在学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方面的活动的,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受道德的洗礼。
参考文献:
一、自控教育与他控教育
自控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培养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改进和自我超越等能力的过程。自控教育能够使学生自主树立理想和目标,增强自我修养的积极性,获取全面发展的机会以及提高自我生活的自理能力,能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受家长和老师的控制。
他控教育与自控教育相反,他控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在他控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单纯地依靠老师和学校。无需置疑的是,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利于舞蹈教育的发展的。
二、舞蹈教育中自控教育的必要性
1、学生应该自主树立理想与目标
首先,我国原有的舞蹈教育模式,学生进学校的专业基本上是由老师来定的,进入舞蹈学校后就业也无忧,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在毕业后也会延续这种习惯,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其次,当前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应该自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交叉学科,“兴趣”是个性的体现,个性是在艺术创作中不可获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兴趣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最后,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目标与理想和目标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结果的好坏都应由自己承担,老师和家长在这过程中应该起一个引导作用。
2、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部分舞蹈学生进入大学后,除了专业的天赋被继续开发,任何一个人的天赋都是不是单一的,然而其他方面的天赋就被埋没了。所以进入大学阶段学习,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之余,再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比如声乐、钢琴等,甚至是其他领域的技能。这不仅能开发学生其余的天赋,还能拓宽舞蹈学生的就业面。由于舞蹈专业的对口就业相对比较窄,为了避免单项类型人才的“怀才不遇”在学校期间就应该开发学生的各方面天资,使学生得以实现人生价值。天资的开发是离不开个体的兴趣爱好的,所以自控教育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3、提高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以及生活中的自理能力
首先, 舞蹈是一门身体的艺术,而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就难以学好舞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舞蹈的^程中缺乏身体的主动性是难以达到专业水准将情感传递给挂钟,专业也难以得到提升。其次,中国式教育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管的状态,他们的能动性主要来源于老师、家长和学校。习惯了被管理,因此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弱。不仅在学习中,由于在生活中也有老师和家长管理,导致在步入社会时还有部分学生生活难以自理。
4、树立自我修养的积极性,促进德育的发展
思想品德的修养关键在于自我的修养,在他控教育中以灌输与说教为主,学生习惯了被教学。这样不仅抑制了学生自我修养的积极性,处于青春期时期的学生还会产生叛逆、抵制的心理。舞蹈教育中不能没有自控教育,而德育中更是不能缺乏自控教育。缺乏自控教育不仅难以培养出专业的舞蹈人才,也难以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三、如何在舞蹈教育中建立自控教育机制
由于舞蹈以肢体动作为表现形式,所以舞蹈专业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因此,就出现了舞蹈学生重视专业训练,而轻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德育的关键是自控教育,在此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引领的作用。
1、自主设计目标和理想,实现自我管理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事业和未来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家长、老师和学校应该让学生成为主角主导自己的未来,在这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起到引导作用。一是要启发他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启发他们要将目标、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三是启发他们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及正确地评价自己。
不管是在学习或是生活上,学生都应该实现自我管理。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要敢于将重任交给学生,使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当然他们并且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在舞蹈教育中要实现这种自我管理,学校可支持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组织社团和组织表演,比如让学生自行组织文艺晚会、参加艺术实践以及教学实践,让他们在此过程得到锻炼。
2、自主发现错误,自我改进,超越自我
在他控教育中学生的错误都是老师发现和解决的,然而学生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过后依旧会犯同样的错误。而自控教育则是要老师减少批评和斥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和缺点,然后再主动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促使学生发现错误,让他们深刻领会,这样可以减少下次再犯同类错误的可能性。自我管理是自我改进的前提,关键在于老师要从主导位置转化为辅助位置。比如,将学生的舞蹈和课堂录制为视频,供学生课下观看,能够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且能够直观地做出对比,发现同学的优点,进而进行自我改进。
这个过程是由数量的积累再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当他们感受到这种质的飞跃所带来的成就感,就会树立起信心。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就能从自发自控升级为自觉自控。
3、自控教育为主,他控教育为辅
当然,通常的舞蹈教育也是离不开他控教育的,要建立自控教育机制并不是要废除他控教育。对于处在未成年或者是自我意识尚未成熟的学生,他控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物极必反。所以,在舞蹈教育中不能单纯地运用自控教育或者是他控教育,应该将他控教育和自控教育相结合,以自控教育为主,他控教育为辅。
四、结语
自控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格健全以及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方式,由于舞蹈是情感的艺术,在舞蹈教育中自控教育对于学生来尤为重要。从被动、灌输式的学习转化为主动、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控教育不仅仅在舞蹈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2011年10月11日财政部的对A股市场的检查结果中,点名14家上市公司存在虚报业绩、未有效执行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随后在国际市场上,由于长期纵容造假的存在,使得中国公司在华尔街信用扫地,出现了中国概念股惨遭猎杀的风暴。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职业愈加重要和受人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无论是科学理论的研究还是实务经验的总结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不断增多却在扰乱着会计行业,人们在追究会计信息失真各种原因时,一致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滑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会计法律法规的局限性。
为了约束和监督会计行为,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并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根本上使会计职业道德的滑坡得到改观。究其原因,会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会计法律法规虽然越来越健全,但是永远不可能把涉及会计核算的各方面都规定得详尽无漏,因此单靠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不能杜绝技术越来越高的会计违法行为。
二、会计教学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教学中的关键部分。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是先天存在的,职业道德品质也不会自发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是由学生在校时期所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个人在长期职业生活实践中的自觉修养逐渐培养起来的。我国每年有数十万的学生进人会计队伍的行列,而在专业院校的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学校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对会计专业知识课程的设计丰富而详细,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开设的课程却不够扎实,常常是只注重专业知识教授,忽略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究其原因有多方面,长期的应试教育方法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少数的相关教学中又缺乏方式方法,感觉无从下手。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素质低下,有时公然在课堂上传授自己的作假经验,给学生造成最直接的恶劣影响。
三、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一)改革教学目标,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地位。
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指挥方向,在教学大纲上教学目标上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并且,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还应该贯穿于整个会计专业教学的始终。
(二)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除去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外,也可以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从业者等人员以讲座、讨论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三)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效果最好。学校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比如加强教师的实践训练,把他们送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代职工作,使其能够身临其境,真实面对压力和诱惑。
(四)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风险观念。
学校应该抓紧建立在校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记录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信用情况。学校可以把建立信用档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档案的建立应全面、真实、连续地反应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用来对学生约束和激励,也可以作为学生以后就业及招聘单位考察和安排工作的依据,从而减少和避免今后会计工作违规行为,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风险观念。
可以肯定的说,在如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问题上,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他的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在长期的忽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在不可量化和难以考核的困难下,如何加强在会计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汤谷良,安娜・里奇.借鉴美国经验立中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1996.
[2]于增彪,略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199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4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部分大学生身上却常常表现出道德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道德和法律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章条例,而且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正处于求知成长状态的大学生尤其重要。如何通过“思修”课教学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 “思修”课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重要而基础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研修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身素质,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修”课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从事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用理论知识来指导社会问题,以社会现象来印证理论知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结合起来,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教材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学生无法直观地理解课程中所阐释的理论,进而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性求知的东西也就少之又少。如今一些老师自身水平有限,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逻辑性,课程内容与中学时的思想教育课程衔接性差、重复多。因此,学生希望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有趣一些,深刻一些,能够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希望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向社会扩展,能够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与政治动态、时尚前沿、社会制度、大学生的思想热点相吻合,能够有力地对社会和大学生提出的各种尖锐的矛盾和敏感问题做出系统而全面的回答。
“思修”课教学实践的重点是要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思修课的教师经常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知行转化的教学氛围和教育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寓教于行,做好知行转化和统一。
2 道德与法律意识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
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可以说是一对连体婴儿,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密不可分的。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以作为法律评价的标准和推动力量。道德与法律共同合作,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虽然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无论是法律规则意识的培养,还是道德素养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思修”课教育则处在首要位置,每位身处“思修”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都应有一种使命感,努力地提高每位受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较为具像、生动地把原理及规则为学生解析明白,进而去影响其精神的塑造,从而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与法律意识的加强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 “思修”课作为大学生道德与法律意识形成的思想导航
如今大学生存在知行背离道德现象早已引起了德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重视。德育研究工作者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三种:一是道德要求过高论,二是社会环境影响论,三是思想道德课堂教育问题论。在这三种成因中,第一种,是没有一个正确的道德意识,以至于过高地加大道德的要求造成心理上的畏惧感;第二种,是没有形成自己的道德观的表现;这两种情况归根结底可以说是,大学生在形成道德观或道德意识时缺乏一种正确的引导,而“思修”课教育正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正确而系统思想引导,以助于大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观或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永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6中).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对于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智能发展,国家教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方针和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更是强调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过关于智能发展的重要理论。近20年来,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教育领域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各门的学科教学中也引发了许多新的探索。最重要的是,这些探索都强调本学科对促进其他学科能力的作用,同时注重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结合使本学科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其中就包括了舞蹈教育。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各种不同领域,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包括舞蹈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这些智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而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这些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非常广泛的。在教育上,一方面应当根据个人的能力发展的独特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当改变以前的不同学科分别以特定的智能发展为目标的分工模式,转向各个学科都围绕发展多元智能的整体目标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最早的教育家之一柏拉图清楚地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这一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优秀的舞蹈教育传统
首先就文化艺术的历史传承性而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有关中国上古时代的舞蹈教育记载已屡见史籍。《史记五帝记》言舜时“以夔为典乐教樨子……诗言意,歌长言,身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论,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此记载在《竹书纪年》中得以印证。《竹书纪年》载舜“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即远在舜的时代,已经在官方学校里对贵族子弟实施万舞教育。万舞,乃是一种以干羽为舞具的宫廷乐舞。因此,至少在舜的时代,我国已经在学校中实施了乐舞教育。至周初时,舞蹈教育已成定制,且蔚为大观。当时,对不同年龄的学童,在教学内容方面,已有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十有三年,学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礼记内则》)并且依周礼的规范,在不同时令阶段,对舞蹈教学的内容有相应的规定:“凡必学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有序。”(《通典卷53》序)就是周代官办之学校。如果说,周代“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弟子才有机会“习舞”的话,则孔子在唇枪舌剑末所办之私学,在其所教弟子所习之“六艺”中,也同样充实有乐舞教育的内容。《晏子春秋》中载孔子“歌鼓舞以聚徒”,以歌舞形式聚众多门徒弟子,足见歌舞教育在其时社会下层民众中也是颇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同时,也证实了即使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代文化氛围内,舞蹈教育也是普通平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当代舞蹈教育的缺失
就中国的舞蹈教育状况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是对少数将来要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只是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课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甚至在一些偏远或不发达地区,除了主科教育,其他艺术教育更是为零,又何来舞蹈教育。就算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存在不重视普及舞蹈教育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有确定舞蹈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实在舞蹈教育中,舞蹈能力也是控制肢体完成动作的能力,即身体运动智能,它本身就是重要的智能,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活动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贡献。例如,舞蹈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证明,在校有舞蹈特长或其他音乐特长的学生并不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玩物丧志或不务正业,相反这部分同学无论在学习成绩或是在组织能力上都大大超过其他同学。这些都显现了舞蹈智能的发展不仅对于音乐智能和身体智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有关专家认为:在舞蹈和舞蹈教育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及与此相连的独特的情绪体验。舞蹈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学心,扩展表达力和影响力。
三、国际舞蹈教育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世界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及型教育体制;一类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在美国,自上世纪以来,小学、中学、大学里都普遍设有学生所必修的舞蹈课程,且教学目标明确,自成体系。1994年美国公布的《2000年教育法》,首次以政府的名义规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统括为艺术科,成为同语言、数学等诸学科并立的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而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科的各门课程从小学伊始,一直延续到十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毕业。“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舞蹈是必修课。艺术课程每周所占学时,各校稍有不同。在我们所看到的学校里,少的有三学时,多的达五学时。”(郭明达:《世界艺术教育》第23页)而在美国的大学里几乎均设有舞蹈学科。在美国的普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体系中,舞蹈不仅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更被视为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美化人、优化人的重要教育手段,具有了其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学科地位。毫无疑问,这种普及型舞蹈教育机制,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道德文明素质、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文明人格都是大有益处的。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对于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智能发展,国家教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方针和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更是强调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过关于智能发展的重要理论。近20年来,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教育领域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各门的学科教学中也引发了许多新的探索。最重要的是,这些探索都强调本学科对促进其他学科能力的作用,同时注重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结合使本学科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其中就包括了舞蹈教育。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各种不同领域,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包括舞蹈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这些智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而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这些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非常广泛的。在教育上,一方面应当根据个人的能力发展的独特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当改变以前的不同学科分别以特定的智能发展为目标的分工模式,转向各个学科都围绕发展多元智能的整体目标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最早的教育家之一柏拉图清楚地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这一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优秀的舞蹈教育传统
首先就文化艺术的历史传承性而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有关中国上古时代的舞蹈教育记载已屡见史籍。《史记五帝记》言舜时“以夔为典乐教樨子……诗言意,歌长言,身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论,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此记载在《竹书纪年》中得以印证。《竹书纪年》载舜“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即远在舜的时代,已经在官方学校里对贵族子弟实施万舞教育。万舞,乃是一种以干羽为舞具的宫廷乐舞。因此,至少在舜的时代,我国已经在学校中实施了乐舞教育。至周初时,舞蹈教育已成定制,且蔚为大观。当时,对不同年龄的学童,在教学内容方面,已有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十有三年,学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礼记内则》)并且依周礼的规范,在不同时令阶段,对舞蹈教学的内容有相应的规定:“凡必学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有序。”(《通典卷53》序)就是周代官办之学校。如果说,周代“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弟子才有机会“习舞”的话,则孔子在唇枪舌剑末所办之私学,在其所教弟子所习之“六艺”中,也同样充实有乐舞教育的内容。《晏子春秋》中载孔子“歌鼓舞以聚徒”,以歌舞形式聚众多门徒弟子,足见歌舞教育在其时社会下层民众中也是颇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同时,也证实了即使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代文化氛围内,舞蹈教育也是普通平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当代舞蹈教育的缺失
就中国的舞蹈教育状况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是对少数将来要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只是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课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甚至在一些偏远或不发达地区,除了主科教育,其他艺术教育更是为零,又何来舞蹈教育。就算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存在不重视普及舞蹈教育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有确定舞蹈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实在舞蹈教育中,舞蹈能力也是控制肢体完成动作的能力,即身体运动智能,它本身就是重要的智能,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活动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贡献。例如,舞蹈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证明,在校有舞蹈特长或其他音乐特长的学生并不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玩物丧志或不务正业,相反这部分同学无论在学习成绩或是在组织能力上都大大超过其他同学。这些都显现了舞蹈智能的发展不仅对于音乐智能和身体智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有关专家认为:在舞蹈和舞蹈教育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及与此相连的独特的情绪体验。舞蹈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学心,扩展表达力和影响力。
三、国际舞蹈教育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而如今在幼儿园教授幼儿舞蹈的过程中,老师很容易把着重点放于训练孩子的技能技巧上,忽略了孩子情感的发展。没有给孩子营造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创设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而通过多年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我发现其实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以上两点,结合各种符合孩子特点的教学手段,是能够给幼儿园幼儿舞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引导幼儿在艺术美的滋养中成长
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儿的知识面和联想虽然不够丰富,但对音乐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在听一首音乐时,幼儿往往会做出拍手、点头等动作,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幼儿感知、理解音乐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对幼儿最具有吸引力的欣赏方式。教师要多途径地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肢体语言,培养幼儿的舞蹈能力。比如,在欣赏《小鸭的舞》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的旋律相匹配,跟随音乐内容做相关动作,并从中体验音乐舞蹈所带来的快乐。
二、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能动力
1.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成人化。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在教舞蹈时,教师可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以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态。
在教新舞蹈时,为了避免因舞蹈难学而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并遵循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将组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将动作较难的部分分解成局部动作,然后经过局部练习、单一练习,再进行组合练习。在练习中,运动量和动作幅度要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一下子教很多。因为幼儿一旦曲解了教学内容,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幼儿舞蹈教学一般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即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教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幼儿必须记住舞蹈的律动、节拍以及流动路线等。这种学习方式效率较低,时常需要教师采用其他手段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保证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延续性。比如,教师让幼儿提出舞蹈学习中的问题,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加工处理,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又如,当幼儿不能表现舞蹈动作或表现不充分时,教师可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进行启发,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启发进行联想、回忆、理解,从而用形体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学习的领悟力。由于每名幼儿的个性特点、已有经验、兴趣爱好、感受方式、领悟力等不同,因此即使面对同样的舞蹈幼儿的接受能力往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组织舞蹈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尊重每名幼儿的真实想法和接受能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悟力。同时,教师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舞蹈教学,引导幼儿把已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以提高幼儿对舞蹈的领悟力。比如,在表演舞蹈《飞吧,小蜜蜂》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回想小蜜蜂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蜜蜂飞翔的情境,从而加深幼儿对舞蹈《飞吧,小蜜蜂》的领悟力。
4.激发幼儿学习的创造力。舞蹈的表现形式可谓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为形式而形式,要把握好舞蹈教学形式的主动权。教师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舞蹈,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创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对舞蹈进行创编,力求舞蹈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名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
三、采用多种幼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
1.语言讲解法。在幼儿舞蹈教学当中,教师对动作的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如,转手腕这一动作,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幼儿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费力。但是如果教师告诉幼儿,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手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那么幼儿就很容易在这美妙的语言讲解中掌握该动作。
(2)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正处于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幼儿会因为对新事物的了解而产生很多独特的想法,并不断地提出问题。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幼儿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舞蹈教学,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在舞蹈学习中充分去想象,去自由的发挥,从而实现幼儿智力开发的目的。
(3)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的想象力还不符合常理,但这些恰恰是幼儿心理真实的写照。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引导幼儿把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成为创造力,也就是指导幼儿把脑中的想象,去进行创造,去进行表演,去进行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引导幼儿去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创造,使幼儿对舞蹈教学产生兴趣,从而实现智力的开发。
二、开展舞蹈教学对幼儿潜能开发的重要性
(1)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机能。一方面是对身体柔韧性的锻炼。通过舞蹈教学可以促进幼儿骨骼等身体机能的发育,使幼儿的身体协调性更好。另一方面也是一项体力运动,不断进行舞蹈的学习,会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幼儿的体力,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2)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舞蹈教学是结合音乐进行的,优美的音乐会让幼儿身心放松,使幼儿在轻松、欢快中得到成长。通过舞蹈学习,可以让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避免出现孤僻、自闭等心理问题。
(3)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幼儿由于年龄的关系,在舞蹈教学中注意力不够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利用音乐或者舞蹈动作去吸引幼儿的注意。在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要去掌握所学的动作,就需要幼儿认真观察、认真听讲,还要不断去记忆。为了加深幼儿的记忆,就需要教师多次重复动作,让幼儿去进行模仿,进而促进其记忆力发育。
三、开展舞蹈教学对于幼儿审美能力开发的重要性
(1)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舞蹈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学具有的美感是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舞蹈所具有的动作美、舞姿美,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地学习。幼儿年龄小,对于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去感受、欣赏、追求。对于舞蹈教学的美也同样如此。
(2)有助于幼儿增强形体美感。舞蹈的学习,对于身体发育中的幼儿具有重要作用。幼儿通过不断地学习舞蹈,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而且幼儿的气质也发生着改变,在日常活动中,都显得礼貌得体,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受到大家的认可,也会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四、开展舞蹈教学对于幼儿品格培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