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产业园道路建设

产业园道路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8: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产业园道路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产业园道路建设

篇1

“十二五”期间,梅县区全面启动畲江产业园、水车产业园和城东白渡产业园“三园合一”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制订实施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四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方案,完成了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依法征收土地3300多亩,道路等基础设施采用PPP项目建设模式推进,创业孵化中心以及医院、学校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引进了广铁物流、深圳有信达保税物流、中新集团和锦丰科技集团汽车零部件、富力集团和海王集团建设生物谷、珠光集团“古梅梦景”等一批项目;航鑫科技首期、BPW(梅州)车轴六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招商项目正在建设或洽谈。

在这五年里,集聚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力明显增强。据悉,今年1-8月份,集聚区完成工业总值30.02亿元,同比增长23.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23.4%;实现税收(全口径)1.12亿元,同比增长22.4%。

同时,梅县区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扶持企业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比如:出台融资(助保贷)、贷款贴息实施办法,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出台集聚区招商优惠办法、综保区入园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镇级振兴发展考核办法,增强招商引力、活力;出台上规模奖励办法、建筑企业资质晋级和落户奖励办法,扶持企业上规模;出台企业上市(新三板)扶持办法,今年重点扶持8家企业上市。去年,全区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40亿元。今年新签约项目18个,计划投资92.25亿元;洽谈项目26个,计划投资104.9亿元。

三大园区亮点纷呈

畲江产业园。该县在畲江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以综合保税区、创业孵化园、现代铁路物流园“两园一区”为总定位,依托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着重培育发展装备制造和保税物流等主导产业,致力打造梅兴华丰产业聚集带综合保税区。

目前,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和建设有序推进,部分道路开工建设。国务院已将梅州综合保税区的申报材料批转海关总署征求各相关部委的意见,力争早日获批,已签约中新集团汽车零部件制造、安胜华珠宝加工、盈方创投、广铁国际物流等10个项目。

据悉,畲江产业园现已征收土地1400亩,平整土地1200亩,其中部分道路、市政排水沟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

城东白渡产业园。城东白渡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3.7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借助BPW(梅州)车轴、航鑫科技等一批落户企业形成的产业基础,着重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新型电子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据了解,该产业园现已落户的36家企业中,27家已经投产,其中上规模的企业有16家。此外,110千伏输变线网架设工程、日供水6000立方的悦一供水处理厂等一批服务配套项目现已建成,白渡快速干线瓜洲大桥已经开工建设。

水车产业园区。该园区位于水车镇东部,规划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充分发挥了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和客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借助“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旅游强县”、“国际慢城”等国字号特色品牌,由广州富力集团和深圳海王集团共同开发生物谷项目,首期计划投资20亿元,发展医药研发中试、医药保健品生产、南药种植及科普实践等产业。目前,该园区已经和远信集团广州柚子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分子态生物公司签订了入园协议。

篇2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来到新加坡这个美丽的国家,感受这个花园城市多元文化的魅力。尤其是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领导、中国大使馆官员及各位企业家们欢聚一堂,共话合作大计,共谋互赢之策,这是一次希望之旅,也是一次友情之旅。下面我就物流产业园发展优势及其该项目筹建情况作一说明。

一、物流产业园发展优势

物流产业园的发展具有优势。

首先、物流产业园占据便捷密集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心

其次、物流产业园区位优势明显

第三、物流产业园周边已形成年产值800亿元的物流业绩

尤为重要的是,物流客商对物流产业园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已有超过20家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在此地投资经营。

第四、物流产业园置身于完备的物流规划保障中

第五、物流产业园拥有齐全和现代化的配套设施

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联运格局,可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功能。

第六、物流产业园有阜盛的人才劳动力资源

物流产业园就近取才,有充足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

第七、物流产业园有繁盛的物流品类给予支撑

物流业目前已形成了以钢材物流、家电物流、IT物流、建材物流、汽配物流、食品物流、服装物流等为主的物流品类,年成交额约900亿元人民币。

第八、物流产业园有优质服务和优惠的政策支持

园区内秉承“务实、高效、廉洁、亲商”的行政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开放开明的服务环境。

在政策层面,在这里除了可以享受到国家及省市支持物流业发展优惠政策中所规定给予的一系列土地优惠、财政扶持、投资立项、技术引进、人才培训等政策外,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享受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公共保税中心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物流产业园现阶段筹建情况

在物流产业园的开发模式上,我们设想:采用政府推动,企业(项目)先行,市场运作,多元开放的创新开发模式。

在发展目标上,我们设想:致力于建设物流产业园现代产业聚集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区域服务枢纽区。

在园区规划方面,物流产业园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投入近20亿元修建了物流园区内主干道路等4条道路,总修建道路13公里。供水供电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已完成选址和设计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届时将搭建成完善的园区服务平台。

在项目储备上,现已储备了近20余家规模实力较大的中外第三方物流项目以及为物流企业提供经营场地和服务的开发运营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将很快掀起。

篇3

1、建成新型建材产业园150亩,企业3家,其中建材完成2013年当年亿元开工、竣工考核验收,目前、业丰、华美3家企业都已经被培育成为规上工业企业。

2、建成轻工轻纺产业园100亩,企业2家,其中纺织项目于2012年三季度通过亿元开工、竣工验收,验资额1.2亿元,现已试投产

3、建成机械加工产业园250亩,其中核心项目齿轮建成一期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已安装国内最先进的齿轮制造设备120台,完成精车---齿轮加工、热处理---精磨工序,现已投产,并通过亿元项目开工验收,将于2012年12月中旬接受亿元项目竣工验收,二期将增加锻造---正火工序,进而形成完整的齿轮制造工艺

4、建成食品加工产业园100亩,总投资2.4亿元的牧香源屠宰项目5月进场施工,目前厂房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内部土建和办公楼建设,年屠宰量达3000万羽

5、彩印包装项目已于9月份进场施工,目前主厂房地基出正负零,正在进行厂房主体建设,办公楼同步建设中。普朗克生物科技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即将进场施工。

6、2012年3月,启动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计划建成2层标准化厂房9栋,目前已建成6栋,重点引进齿轮上游原材料锻造和齿轮下游应用行业。

二、基础设施:

篇4

1抢时间抢天气。土地一平整完即落户15个亿元以上轻纺项目,项目等地现象十分严重。为打好今年招商平台,开发区一是迅速启动了轻纺产业园二期1500亩用地的开发建设。目前1500亩用地正抢抓汛期前晴好天气加班加点进行土方平整,现完成近三分之一。30米宽主干道砂石路在建,20米宽南北、东西向支干道基本建成,配套供水、排水、排污及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建设。同时,正式启动了轻纺产业园的环评规划工作。轻纺产业园现已落户项目24家,其中8家在建,5家一期建成投产。二是正式开发建设浅水湾化工科技产业园。化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亩,目前平整面积500余亩,正式落户由武汉桂香源集团投资50亿元的三羟甲基丙烷、氟化石墨、氨醇三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创利税8亿元。

2抓效益抓质量。严格控制项目用地规模的同时,尽量按产业规划定位选址,实行项目落户用地审批制,规范园区项目用地管理,确保优质并符合产业规划项目用地。对在建项目,继续依照项目建设“百日冲刺”安排分工,对照入园合同时间进度要求,制定责任状、落实到人头,实行三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方式,做好跟踪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督查管理。对建成投产项目,重点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用工、融资等方面存在问题,力促企业达产达标。一季度,通过举办春季招聘会、县电台流动播放招聘字幕广告、贵州等地招工等方式,协助企业缓解用工难,使区内博禄德电子、挑战狼服饰、新闽泰陶瓷、天天乐箱包等用工量较大企业顺利开工投产。对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根据再生资源税收政策调整,及时研究出台了新的税收奖励政策,促使三木金属、恒源铜材、鼎升铜业、宏鑫铜业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投产不足、少建多用或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用地清理整顿力度,一季度即整体盘活浙东建材,清理嘉佳陶瓷多余用地100余亩,签订日久电源、众嘉环保整体搬迁协议。

3重产业重规模。园区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加之沿海产业转移加速,挑商选资已成为我县工业招商的新趋势。对于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我坚决不予接纳,成立开发区项目评审领导小组,对入区项目严把环保、规模、产业、效益关。一季度,化工产业园新落户的三个化工项目,投资规模、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度等方面都堪称近年工业招商引资之最;轻纺产业园今年新签约落户的16个项目,均为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轻纺产业项目。一季度以来,开发区先后婉言谢绝了一大批服装、电子加工类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不符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客商项目,园区招商的工业项目明显优化。

二、存在问题

1项目等地现象严重。随着园区发展规模的不时扩大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加速。项目等地现象十分严重。轻纺产业园一期700亩用地土方一平整完,水电路等相关配套设施还未完全到位即全部用完。二期1500亩用地还在平整之中,就签约落户10多家项目。

2招工难成为普遍现象。随着沿海服装加工企业化整为零内迁的加速。吸纳了大量外地富余劳动力资源,导致园区企业招工难成为普遍现象。

3小型守业企业融资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较高。一是小型守业企业抵押物缺乏,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申请手续繁杂、审批时间较长,不能满足小型守业企业贷量小、周转快的需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1以衔接产业转移为主方式。以衔接沿海产业转移为主方式,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快速增强园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积极开展面向重点地区、重点产业的针对性招商活动,进一步空虚丰满中国南方轻纺产业园,力争使轻纺园入驻企业达40家,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打造轻纺产业基地。结合渊山岗二期高技术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布局,紧紧抓住浙江五金机电、永康门业、汽车配件、广东医药等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契机,快速推进五金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颇具规模和特色的产业园”园中园”规划建设。同时,利用高信化工三羟甲基丙烷、氟化石墨、氨醇三个项目的建设,快速推进浅水湾化工科技产业园建设。

篇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guangxi open, guangxi coast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ushered in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ousands of oil refining enterprise successively put into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for building 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 created the con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ibu bay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 in guangxi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position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som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industry layout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gul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dustry cluster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味着国家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给予更多、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作为我国西部惟一沿海地区,面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石油化工列入广西重点发展的十四个千亿元产业之一。如何利用好的港口条件、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原料和成品进出运距短、成本低的优势,建设大型炼油基地,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尽快形成石化产业链,加快沿海石化产业集群建设,是现在北部湾石化产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钦州石化产业园中石油一期1000万吨炼油投产和积极推进二期1000万吨炼油项目,北海石化产业园中石化异地改造(20万吨聚丙烯)项目投产和积极推进二期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及中石化LNG项目,广西沿海石化产业基地(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石化产业园)石化核心项目布局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由于广西沿海石化产业发展缺乏基础,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发展定位

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定位为立足北部湾、服务大西南的石化产业基地。钦州石化产业园重点打造石油化工(乙烯及芳烃产业链)、碳一化工、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无机化工、生物化工等5条主要链条,发展石油加工、化学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北海石化产业园重点打造丙烯产业链、芳烃产业链和LNG产业链等,着力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天然气化工、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纤维及化纤、工业合成橡胶及制品等项目。发展定位局限于中石化、中石油两家企业在北部湾及周边区域定位,前瞻性和全球视野不够。炼油没有充分解决产品结构调整的灵活性问题,而后端化工原料资源配置没有考虑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途径,也没有积极向国际市场寻求轻烃、石脑油、单体料等化工原料资源的战略思路。

(二)发展规划

广西沿海石化确定“依托大炼油,发展大化工”。钦州石化产业园规划走大乙烯炼化一体化路线。项目建设主要有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中海洋沥青科技有限公司中海洋300万吨改性沥青项目、玉柴能源化工有限公司200万吨/年重油制芳烃项目、南部湾石化有限公司120万吨/年重质燃料油深加工项目、凯禹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含油矿物质低温催化制油气(年处理油页岩100万吨)项目,远期为中石油二期1000万吨炼油项目,并以产生的化工原料发展后续化工项目。由于中石油一期千万吨炼油走的是燃料型路线,提供的化工资源不是很多。北海石化产业园规划走非乙烯型炼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与周边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子。项目规划建设主要有,近期为中石化一期500万吨炼化项目,远期为中石化二期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并以产生的化工原料发展后续化工项目。钦州总体2000万吨燃料型炼油和北海总体1500万吨炼油与“大炼油”基地要求均有差距。同时,以有限的下游化工原料发展化工产品也很难达到“大化工”发展目标。

(三)项目布局

石化项目向海边布局就是要充分利用港口方便原料和产品通过港口输送。钦州、北海石化产业园发展主要都是依靠腹地,石化企业可用业主岸线十分有限。以北海铁山港为例,在中石化项目布局以后,很难再安排靠海大型炼油项目和需要业主码头的大型化工项目。园区道路系统为方格网状,分割过于规整的地块限制了企业的布局,迫使企业跨地块布局,或者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调整规划和路网。沿岸的道路则分割企业与港口的联系,不但造成了港口与企业间的联系不便,更由于很多输油、液体化工管线只能跨过环路而造成成本的提高。

(四)基础设施配套

1、交通设施

北海石化产业园配套建设的铁路预计至少要到2013年才能建成通车,石化码头配套建设也未如期实现。公路配套尚未到位,进出厂区的4号公路坏烂严重,连接高速公路的北铁1号公路道路等级很低。在物流传输方面,不能通过输送管网、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有机衔接,没有形成园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体系。交通不畅,不仅容易造成重特大运输安全事故,而且物流成本费用过高。钦州石化产业园在基础设施上相对较完善,但是也存在码头建设,特别是液体化工码头建设滞后的问题。

2、公用工程

园区能源供应未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岛”。园区内环保设施不完善,也不能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统一处理。单个项目建设三废处理设施,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易造成偷排现象。

3、口岸建设

口岸联检基础设施滞后,口岸信息化水平低,各联检单位不能实现同在一个电子平台上运作,相互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严重制约了口岸通关速度的提高。而且,铁山港口岸尚未开放,相应需要配置的基础设施没有建成。

二、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要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调整发展思路,优化资源配置

炼化一体化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原油资源,提高原油加工适应性,降低原油总体成本,降低化工原料的生产成本。小规模的炼油或者单一企业都很难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在发展思路上有重大调整。

1、积极寻求合资合作建设模式。炼油加工处于原油与油品价格的狭小空间内,对现有炼厂扩能或新建炼厂都具有较大的效益风险,寻求外方合作可以分摊风险,特别是寻求产油国石油公司的合作非常重要,可以增强资源供应的安全性。

2、极力争取更多的炼油企业入驻。在中石化、中石油之外,可以争取中海油来北海布局炼化项目。甚至可以争取拥有较强化工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的中化集团在北部湾布局其炼化项目。当然,也应当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石化园区发展炼油项目。只有真正大规模的“大炼油”起来了,才有足够的资源发展“大石化”。

3、适当调整园区发展定位。以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为主,发展天然气化工,积极推动煤化工和盐化工,促进精细化工,适时启动生物化工,配套发展园区物流及其他加工业。利用中东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创建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为目标,将园区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聚集效应突出、产业特征明显、辐射带动力强、投资环境一流的现代化石化工业园区。

(二)调整园区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石化产业园规划须借鉴日本、新加坡临海石化工业园及国内部分由代表性的临港化工园区规划,并做出适当规划调整。

1、紧密布局生产企业与港口码头。作为大型的重化工基地,其大量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对交通系统提出很高的要求,涉及到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与配合。而对于大运量的重型工业来说,水运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长途运输中,其比较优势更为明显。石化产业园必须对港口的建设和利用都非常重视,通过创造良好的海运条件,极大的降低物料的运输成本,为投资者获取最大的利润创造条件。在港口码头的布局上,公共码头与专用码头相结合,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了中转运输费用,并据此进行工业布局,向临海集中。

2、科学规划园区道路系统。园区道路建设基于土地利用,除预先计划确定的本区域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外,其余均为次干路或者厂区之间的道路,道路走向根据工厂的用地而设置。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道路系统,便于企业用地布局,同时,加大建设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资金启动园区建设。

3、灵活划分布局企业用地。产业的发展最终以市场为导向,而市场总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之中。市场性反映在用地和地块的划分上,具有很大灵活性的规划才能与之相适应。这种灵活性不是反映在规划中预留多少的“预留发展用地”上,而是首先体现在规划结构上,建设初期只需控制好主要的疏运通道,不将用地划分为固定的“地块”。企业进驻则在路的两侧灵活安排,这样不但对企业的用地大小几乎没有限制,而且可以使每家进驻的企业拥有独立的码头岸线。

(三)加快配套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1、迅速出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与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的、针对性强的土地、税收、人才、物流等产业集群培育优惠政策,推动周边产业资源整合,产业分工和配套,做好产业比较发达地区与其周边地区资源的整合,大力发展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推动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个紧密性强、关联性高的产业群。通过政策倾斜,引导石化产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集群发展模式。

2、加快建设配套设施。充分考虑石化产业大规模发展对物流、金融以及其他服务业配套的要求。按照生态型园区要求,配套建设水、电、气、通信、网络、供热等基础设施,休闲、娱乐、酒店、医疗、教学等生活设施。园区外尽快完善铁路、(高速)公路、液体专用化工码头建设,充分发挥“面向三南”的区位优势,有效整合周边原料资源和产品市场。建设海关边检国检等港区查验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口岸开放。

3、积极建设专业市场。依托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建设化工商品专业市场,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营销渠道和信息交流场所,并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把众多企业有机联系起来。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立足石化行业,通过工贸互动、集聚发展,有利于推进石化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刘勇,梁少华,李建平.石化工业园区规划探讨―以大亚湾石化西区规划调整为例[J]. 规划师, 2007,23(06):p56-59

[2] 武同升. 东营临港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 2010.

[3] 张占仓. 产业集群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23(12):P66-70.

[4] 顾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

[5] 刘涛. 我国石化产业持续发展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 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