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8: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病房中的住院患者大多数为危重急症、各种大手术后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并且还不能自理生活,必须卧床休养,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依靠医疗设备维持生命。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ICU中收治的50例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经过优化的基础护理,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ICU住院患者50例,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未优化的基础护理;除了护理方法外,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患者用于临床比较。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1.2 方法[2]
1.2.1 修订及完善基础护理流程
在临床护理中,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使ICU病房的湿度与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前者控制在50%与60%之间,后者控制在24℃与26℃之间,保证患者的居住环境舒适。②针对医院ICU病房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编排值班护士,一般来说,ICU基础护理中,参与人员应该要包括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护士、工勤人员,各1名,只要包括上述多位护理人员,才能够保证基础护理工作有效安全进行下去。③临床护理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给予患者适当的基础护理,首先为洗头与擦身,然后进行饮食与口腔护理,最后给予患者会阴护理,通过给予患者上述一系列护理,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1.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这个步骤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一旦入科后,就要采取手把手、一对一的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②在给予护理人员培训期间,新入科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带教护理人员必须从旁观看,避免不恰当操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③各科带头人每周均对新入科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病基础护理及注意事项、急救护理及注意事项,同时,还可以向新入科护理人员讲授护理经验[4],使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有效增强。④要求新入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总结,至少要保证每周一小结,每月进行一大结,并且,要求在工作总结中强调操作错误事项;带教人员针对护理人员的突出成绩给予表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操作失误,要给予他们相应的纠正,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错误。
1.2.3 强化护理意识
①给予患者适当的目光接触与触摸,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安全感。与患者家属多加交流,增强患者家属的信任感。②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及人格尊严,使患者感觉亲切,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③保证病房布置舒适安静,及适当的通风采暖,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④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采用现代护理观念指导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5]。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表1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
表2 对比两组的院感发生率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从表1、2、3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院感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长久以来,由于护士缺编及人们观念的原因,导致临床护理工作更多地倾向于完成常规工作和技术操作,专业护士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的实际时间很少[1]。绝大多数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落到病人家属的身上,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院倡导开展夯实基础护理的活动已实施4个月。通过抽取完善基础护理活动前、后各30份卵巢恶性肿瘤减灭术患者病历进行回顾行分析,对各项手术康复指标比较,发现基础护理活动实施后病人康复时间明显缩短。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2月和2010年3~5月卵巢癌减灭术患者各30例。年龄50~65岁,卵巢癌Ⅲ期,无远处转移,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即行手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手术方式为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均未行输尿管支架植入及肠吻合。
护 理
管道导线:卵巢肿瘤减灭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监护及留置管道多。通常有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皮下引流管、输液管、中心静脉测压管、胃肠减压管等。维持管道的通畅、固定位置有序对疾病的观察治疗都非常重要,应妥善固定导线、导管。预防感染。引流液观察。
活动与护理:全身清洁舒适,尽可能早的撤除导线、导管。以解除对术后活动的限制。术后6小时护士到病人床旁指导翻身方法并协助翻身,垫枕头。此后每2小时,护士督促病人自己翻身,术后12小时抬高床头呈30°~50°,术后24小时可抬高床头呈90°,让病人适当坐起,在床上移动;术后48小时,撤去监护和镇痛泵情况下,由护士指导协助病人首次下床活动10~30分钟;此后督促病人每天清晨和晚间无治疗时至少下床2次,每次10~30分钟。
预防并发症:术后补液速度根据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调整,注意晶体和胶体搭配,随时跟主管医生汇报补液情况,防止心衰及肺水肿。预防肺部感染。观察体温。根据医嘱胃管注药。病人术后72小时未排气感腹胀者,松开腹带,行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2次,对于促进排气非常有效。必要时遵医嘱肛管排气,注开塞露。避免下肢穿刺,术后回病房指导家属开始下肢按摩,指导患者在床上自行活动下肢,术后24小时可自行练习下肢抬高运动。按要求早期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效 果
卵巢肿瘤减灭术患者对活动实施后30例各项康复指标皆有改善。如完善基础护理前、后减灭患者12小时脱离监护率分别为13%(4例)和93%(28例);完善基础护理前、后减灭患者72小时排气率分别为40%(12例)和86%(26例);完善基础护理前、后减灭患者病人及家属满意率分别为40%(12例)和100%(30例)。
讨 论
1.1 基础医学的组成
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学》、《病原学》、《微生物》、《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医学基础课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是护理学专业课和临床课学习的基础。
1.2 对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习了基本的概念、理论和知识,才能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思维的开发,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例如护士做肌肉注射时,需要解剖学知识,找到准确的位置,才能避免医疗事故,起到准确治疗作用;运用生理学知识才能在注射时减轻病人痛苦。病理学让学生学习疾病的病理变化,才能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才能把握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病理生理学让学生学习疾病发生的机制,才能理解如何进行检查和治疗。
1.3 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高级护理人才应该不仅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具备认同感,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基础医学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2 忽视基础医学教学的结果
忽视基础医学教育,会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在医院内疾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在临床上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常规护理以外,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与医生讨论病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执行遗嘱等。片面的减少基础医学的学习,一味地增加操作,会使得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受到严重局限。
3 基础课目前开设状况
3.1 基础课受到挤压,课时数普遍偏少
中职及高职护理专业均是3年制,三年期间学生需学习思想政治课,体育课以及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同时还必需保证8个月的临床实习期。在繁重的教学计划的挤压下,留给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是衡量医卫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直观标准,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在这样的环境下,基础护理课的学习时间必需保证,那么就只能压缩基础医学的课时。
3.2 各个职业院校选取教材不统一
编写教材是教师们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职称评定对老师有教材编写的要求,于是大量教师前仆后继地加入教材编写的大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教材。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对于编写教师都有包销任务,使得教师们在选取教材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选用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材。
3.3 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式良好,护理专业的招生优势让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大量开设护理专业,部分新开设的护理专业教学经验不足,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例如,在最新版的护士执照的考纲中将原本属于病理生理学的酸碱平衡紊乱这个教学内容放到了外科护理学,那么如果没有及时衔接的话,可能出现两个课程都讲述或者都没有讲述酸碱平衡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 关于基础课改革的几点想法
4.1 课程之间的融合
现在基础课课程多且细,忽略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效的课程融合可以节约课时,其知识连贯性能更好的保持。目前几种呼声比较高的融合方法有:解剖学和生理学合成为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成为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理学,病原学、微生物及免疫学一起合成为疾病基础学。
4.2 讲述内容为临床教学服务,应适当取舍
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教授基础课时,受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自觉的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而忽视基础知识要为临床教学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如解剖学的教学中,神经系统的内容即晦涩又难懂,尤其是神经传导部分,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但其实对于护士的临床工作作用不大,可以考虑将这一部分课时,用于与护士临床操作相关性强的内容。
4.3 教师交叉授课,提升授课水平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护理人员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所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起主导作用,医院是各种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护士在为病员护理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1]。
2 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在预防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技术及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为主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这些措施说明护理质量的高低对预防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2]。
3 医院感染与护理的相关因素
3.1 手的感染护士的双手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中与患者有着频繁、直接的接触,手上残留的细菌或污染随之带到医疗器械或患者身上,造成交叉感染。
3.2 护理用具的污染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器具:有体温计、压脉带、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在病员之间反复使用,一旦受到病员微生物的污染,间接地把病源微生物传播给另一些病员或工作人员,可在短期内或同时造成浸袭感染[3]。
3.3 侵入性操作不当临床最常见的是留置导尿管而致的尿路感染;在国外占医院感染的42%,居于首位,在国内占医院感染的20.8%~31.7%。留置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同时也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是医院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
4 防范措施
4.1 为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与护理操作相关的感染发生[4]。
4.2 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采取简单有效的机械性洗手,即用日用肥皂并流动水搓洗1 min左右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0%的乙醇中加入0.2%新洁尔灭。喷雾在手上,搓手可达到消毒作用,洗手原则是接触患者前,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泡手[5]。
4.3 加强护理用具的消毒要求病区做到体温计每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压脉带每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每周用l:500的84液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做到熏蒸消毒或用消毒液擦拭,能够高压灭菌的器械一律不准用消毒液浸泡。
4.4 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在接触尿管前后必须洗手,保持引流通畅,尿袋放置低于床面,并定时进行膀胱冲洗,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摄取水量为1500~2000m1,每小时尿量50m1。
4.5 凡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都必须进行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宣统一回收处置,不得私自处置,不得随处乱扔。
5 重视监测工作
随着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监测工作愈来愈受重视。我院指定专人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紫外线强度、手、无菌物品灭菌效果等,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6]。
6 配合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具体方法是由医生决定的,但护士作为执行者仍起着关键作用,掌握药理知识、药代动力学中该药半衰期,明确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7],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或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提供抗生素的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8]。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点,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互相作用,可出现药理或化学结构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9]。
7 医院感染的体会
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严峻问题,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不断克服抓医院感染管理投入多、费力大、时效少的片面认识[10]。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护理工作者要认真、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的预防原则,切断引起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实现医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焦艳文,车瑛,杜黎明. 浅谈基础护理的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2) :2865.
[2] 赵术云. 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 河北医药, 2008, (04):568 .
[3] 刘晓玲. 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知调查分析与对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09):116-118 .
[4] 袁泉纯. 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 (17):175 .
[5] 朱月梅. 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10):91-92 .
[6] 赵术云. 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 河北医药, 2008, (04) :568.
[7] 康红青,马瑞. 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 (11):95-9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6-01
基础护理技能是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临床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实践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此,学校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合作性学习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性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它把单一的、枯燥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成合作的、多元化的主动学习模式,最终使学生共同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合作性学习一般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小组成员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每名学生自主选择或是互换角色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使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合作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有着积极地影响,对培养与增强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一定的作用。
二、合作性学习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只起到协助或指导其学习的作用,分组的学习模式,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竞争心理,促使学生摆脱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从而使其主动的学习知识。
基础护理技能作为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合作性学习其宗旨是在于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多以分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作为教学成绩评价依据,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指导或引导的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1、合作性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积极参与,互相指导合作,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自主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种学生共同参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营造出积极的、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2、合作性学习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合作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3、合作性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基础护理课程不仅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一项注重实践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形势的要求,多元化的合作性学习已经逐渐开始走进各个学校的课堂。通过合作性学习,使学生学习和了解护理工作中的的各种实际问题,促进与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
4、合作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合作性学习,一般是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是以小组整体的表现作为教学成绩的评价依据,因此,要想获得小组和个人的优秀成绩,组员之间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任务中,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在无形中强化了每位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合作性学习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在基础护理技能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合作性学习模式能较好的弥补了这一问题,在小组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发挥彼此的优势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在小组成员意见难以统一时,从旁给予帮助或指导,也给学生发表个人意见、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机会。合作性学习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组织能力、指导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合作性学习是一项非常适合应用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践教学课堂中的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到,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适合应用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践课中,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合格的护理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第一,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它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较好地丰富了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能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板书、挂图、文字等信息都集中到课件里,使内容丰富翔实,加快了知识传递速度,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把抽象具体化,便于理解。
第二,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利用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由静变动,使教学丰富生动,多样化,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在良好的状态下声图并茂地自主积极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的书本,而是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可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的新技术、新知识,使学生能深入拓宽学习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尤其是临床护理教学中可以将临床中的标本图像、音频资料、患者典型症状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五,多媒体课件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使教师更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更专注于课堂的听讲,而不用忙于记录课堂笔记。并且还具有易保存、易携带、可重复使用、可复制转载等优点,保证了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第六,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深得同学的喜爱、好评。
二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一,多媒体课件的质量难以统一规范,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所做的课件质量难以保证,应进一步加强学习。
第二,多媒体教学虽然生动丰富,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了。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合理地进行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媒体的累加,会造成学生过多地关注声音、影像,都忽略了对图片、文字的认知,从而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第四,多媒体教学需要输入设备(电脑、笔记本、U盘)、输出设备(音响、投影)、电力设备(电源、电池)等多个环节共同协调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在这方面,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对场地、设备的要求较高。
三 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学教学的方法
第一,精选课件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做课件,注意多媒体课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传统教学要与多媒体课件优势互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要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条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作用,教师要掌握使用课件的量和度。教师应在适当时间,运用适当的方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到因时制宜。
第四,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这些原则在Richard.E.Mayer的著作《多媒体学习》中有详细的阐述,包括多媒体认知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和个体差异原则等。这些原则都是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过的,可作为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参考,从而提高护理学教学的效果。
第五,培养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人才。要定时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做到能熟练掌握简单故障的排查和处理,保障多媒体设备持续、有效地运转,为护理教学保驾护航。
第六,多媒体课件要与实训相结合。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操作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安装了摄像镜头,来配合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实训操作的步骤,而后在模型或真人上演示具体操作及要点,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摄像系统看清教师的每一个精细操作。以静脉输液操作为例,从如何寻找血管、定位、消毒,到进针角度及深度、固定等步骤,都可以通过摄像系统清晰地投影到大屏幕上,直观形象地印在学生脑中。而后学生到实训室在模拟人上反复练习,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存在的相应问题。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中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把它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目前较好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当前乃至未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牛永红.多媒体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06)
一、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意识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整体效能[2]。但是很多同学认为护理工作是个人的工作,所以有必要端正思想。可通过现实的许多例子如著名的“木桶理论”、现阶段招聘员工把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重要标准等等,在讲授理论课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团队协作精神。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临床典型、常见、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并角色扮演,在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如急性中毒病人在抢救时,一人负责询问病史,并承担总指挥和总协调;一人负责连接心电监护;一人负责开放静脉通道,及时用药;一人负责插胃管和洗胃;一人负责记录并核对执行医嘱的正确性[3]。也可通过到医院见习,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护理工作的团队工作方式。
2.实验教学实施弹性管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组织团队,4~6人一组。为了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主要方面的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还有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主课老师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干预。操作练习时每组都按照给出的案例进行模拟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反思学习,操作时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主练习,实行弹性管理和自我管理。
3.成绩评定的具体办法
经过教学团队的讨论,决定学习成绩由四部分按比例组成: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态度成绩。理论成绩分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操作成绩分必考项目和抽考项目,必考项目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考,考试时以不同病例考学生的整体护理水平;抽考项目的形式为:按照课堂练习的分组,每一团队抽考一名同学,这位同学的成绩也代表其他团队成员的成绩。为督促学生养成平时自主学习的习惯,抽考项目可采取阶段性考核。实验报告成绩:必须完成规定的一定量的实验报告,并符合要求。态度成绩包括行为规范、仪表仪容、学习态度、参加课外练习次数、护理行为是否符合护理伦理、实验器材使用管理情况、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思辨精神等。
二、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
1.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专人教学,即由1名专职教师承担某个轮次的全部教学任务。这种方式由于教师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保证每个轮次的教学质量平衡发展;学生也易于对固定教师的惯用教学方法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在专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1人主要负责、多人参与的团队式教学模式[7]。根据教师资历,选配1名讲师资格以上的教师担任每一轮次的教学负责人,除具体参加授课外,主要负责课程的设计、见习的安排、考试的实施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为使教学和临床接轨,我们还聘请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师参与团队教学。根据各教师的教学和临床主攻方向及特长,选配高、中、初级职称教师各1~2人组成5~7人的教学组,每人承担1~2个章节的教学任务,共同完成某一轮次的教学任务。
2.集体备课注重标新立异
教师团队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学理念,统一观点。一般于课前两周左右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行集体备课并记录。教师可以标新立异,围绕本科教学的创新、护理知识的新观点、案例的讨论、实验指导方法等各抒己见。备课时可由主课老师先全程操作实验内容,然后教师团队就临床具体操作的不同点、操作新进展以及是否适合教学等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取舍,选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另外,对于需要进行操作考核的项目在统一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再统一考核要求[5]。集体备课的资源可共享,避免教师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集体指导操作练习
带教老师上实验课时应以身作则,除了应身着护士装进入实验室外,还应以一个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纪律、技能、信念、情感、意志、习惯等职业护士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良好的表率作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护士形象应当是仪表庄重、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待人诚恳、亲切热情、文明礼貌、衣帽整洁,同时语言要通俗、有艺术性,让病人能够接受[6]。另外,带教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按照统一的操作要点进行指导,先指导每个组的组长结合案例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连贯地做完整个操作,同一组其它同学在旁认真观摩;然后由组长指导同一组的其它成员操作,带教老师在旁监督。
三、团队协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还来源于不同教师的授课技巧和不同的授课风格。在对我校护理本科共79名学员的问卷调查中,76.5%的学员更愿意接受团队模式的教学方式。85.1%的学生认为引进团队模式教学后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上有提高,6.9%的学生认为有明显提高。操作时同学之间配合的默契度、同学之间相处的融洽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精神也明显提高。况且我们将学习态度纳入考核指标后,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能促使学生重视课堂练习,并积极主动地练习,认真研究操作,激发了学习兴趣,改变了被动学习的状况,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需要,在护理实验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与人协作的精神和科学思辨精神。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阶段性的操作考核,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了10%,总体操作水平(尤其是在护理评估、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灵活应变这几个环节)明显提高了。
3.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实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信息时代教师要保持知识方面的绝对权威已不可能。因此教师本身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同时,还应是终身学习者。团队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和时间在自身的专业方向上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自身专业的发展又能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经过多轮次的相似内容的教学实践,教师易于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修正教学思路,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精品课堂、优质教学的培养和形成。团队式教学模式采用高、中、初级职称教师梯度搭配,青年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向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学习,有利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而高级教师又能从青年教师身上感悟到不断的创新精神和活力。由于教师团队有着同一个目标,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团队学习的成绩向整个组织普及[7]。
自引进团队协作理念后,学生只有努力提高全面素质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该方法切实可行,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协作的理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基护教学质量[3],还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然而在探索中也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如技能考核的进一步完善,实施和监督制度的落实,学习态度的评价较难把握等,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罗巧红.培养护理团队精神[J].现代医院,2006,12(12):115.
[2]赵美燕,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建设与维护[J].现代护理, 2007,9(27):252.
[3]方海飞,竺 静,胡晓斐,护理操作的综合模拟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8:96.
[4]黎雪梅,李继平,王国蓉,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9:533-534.
一、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 发展 和 计算 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向着计算机化、 网络 化,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将应用于继电保护领域,这要求我们继电保护工作者不断求学、探索和进取,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障碍中的作用
(一)保证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
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
(二)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三、继电保护常见故障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pt二次回路设备不多,接线也不复杂,但pt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却不少见。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据运行经验,pt二次电压回路异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pt二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异常;表现为二次未接地(虚接)或多点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原因,更多是由接线工艺引起的。这样pt二次接地相与地网间产生电压,该电压由各相电压不平衡程度和接触电阻决定。这个电压叠加到保护装置各相电压上,使各相电压产生幅值和相位变化,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异常;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断线,有机械上的原因,短路则与某些习惯做法有关。在电磁型母线、变压器保护中,为达到零序电压定值,往往将电压继电器中限流电阻短接,有的使用小刻度的电流继电器,大大减小了开口三角回路阻抗。当变电站内或出口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较大,回路负荷阻抗较小,回路电流较大,电压(流)继电器线圈过热后绝缘破坏发生短路。短路持续时间过长就会烧断线圈,使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在该处断线,这种情况在许多地区发生过。pt二次失压;pt二次失压是困扰使用电压保护的经典问题,纠其根本就是各类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引起的。
电流互感器是供给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判别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组件。作为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基本要求就是电流互感器能够真实地反映一次电流的波形,特别是在故障时,不但要求反映故障电流的大小,还要求反映电流的相位和波形,甚至是反映电流的变化率。而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铁心耦合实现一、二次电流变换的。由于铁心具有磁饱和特性,是非线性组件,当一次电流很大,特别是一次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的存在将使严重饱和,励磁电流成几十倍、几百倍增加,而且含有大量非周期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造成二次电流严重失真,严重影响了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由电工基础理论可知,电流互感器在严重饱和时,其一次电流中的直流分量很大,使其波形偏于时间轴的一侧。铁心中有剩磁,且剩磁方向与励磁电流中直流分量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在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和剩磁的共同作用下,铁心在短路后不到半个周期就饱和了。于是,一次电流全部变为励磁电流,二次电流几乎为0。由于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使其传变特性变差甚至输出为0,才导致了断路器保护的拒动,引起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闸。
针对目前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微机保护装置故障一般有以下这些原因:电源问题,比如电源输出功率的不足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若电压下降过大,会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的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甚至逻辑功能判断失误。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有出口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重动继电器等相继动作,要求电源输出有足够的功率。如果现场发生事故时,微机保护出现无法给出后台信号或是重合闸无法实现等现象,应考虑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因元件老化而下降。对逆变电源应加强现场管理,在定期检验时一定要按规程进行逆变电源检验。干扰和绝缘问题,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可使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
四、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一)替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他地方查故障。
(二)参照法
通过正常与非正常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从不同处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在进行回路改造和设备更换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接线。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其整定值相差甚远,此时不可轻易判断此继电器特性不好,或马上去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的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三)短接法
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来判断故障是存在短接线范围内,还是其他地方,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法主要用于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好。
(四)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10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五)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脱开,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过拉路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确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子分别拆开,直至查到故障点。如电压互感器二次熔丝熔断,回路存在短路故障,或二次交流电压互串等,可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总引出处将端子分离,此时故障消除。然后逐个恢复,直至故障出现,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装置的保护熔丝熔断或电源空气开关合不上,则可通过各块插件的拔插排查,并结合观察熔丝熔断情况变化来缩小故障范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78-02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相互沟通,讨论等共同解决学习问题,达到学习目标[1]?基础护理学时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切护理学科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护生基础护理学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后续学科的学习进步,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护生不仅在技能上获得长进,同时在沟通交流上得到培养,真正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研室因此也做出了尝试?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13年入学的高护专业2个班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名,女生36名,男生7名?年龄17-21周岁,平均年龄20.36±0.55岁,对照组42名,女生36名,男生6名,年龄17-21周岁,平均年龄20.46±0.45岁?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学习,实验组在传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小组合作学习?2组在人学年份,入学成绩,基础护理开课时间,任课教师和教学内容进度,性别比,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小组合作实验方法 实验组以宿舍为单位根据方便可行的条件推选出10名小组长,每位组长负责3-4位护生,负责该项教学任务的主要老师负责控制权过程?在理论课每课时授课完成后,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预先设计好的临床与本节课相关的护理病例交给各个组长,让他们随机抽取时间组织护生进行讨论?实验课则在小组分配的基础上每组发放相应的实验物品,教师统一讲解实验步骤,然后各小组成员通过角色互换?模拟情景,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练习?小组间互相交流,比较分析每项操作的最佳方案?每组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实验报告及心得,教师在下课快结束时进行点评注意事项?对照组实验课教师边讲述边操作,然后护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
1.2.2 评价方法
学期结束后2组护生分别进行统一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理论题目分为阅读理解题型,综合分析题型和机械记忆题型?操作题目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包括护生的技能操作,小组合作成绩,实验报告书写的细节,考生总成绩等于理论总成绩的60%,加上40%的操作成绩,总分100分?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 ±s)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验课成绩分别较对照组高?理论考试题目中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题目较对照组有所提升?见表1?
3 讨论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学习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现代交通的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但随之伴随的孤独感和自闭状态反而越来越多?一个人如果能够掌握团队资源,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对团队资源的掌握必须培养护生沟通合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基础护理的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面临着医患关系,护际关系,她们不是一家一户的手工式作业,而是窗口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该工作会因为工作量的增大面临更多的矛盾,从而给护理人员增加双重压力?所以在基础护理的教学中,培养护生的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2]?而小组合作式学习恰好给护生一个有效的锻炼平台?
3.1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3]
小组合作学习让护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利用课间时间放松自己的心情,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护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各小组之间也有手机,互访等相互联系?实在做不出的问题,通过小组长汇报给老师,老师可以根据问题的分类给予相应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给护生一个温馨的学习气氛,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减少了由于无所事事而引起的小微矛盾?同学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彬彬有礼,文明的交往方式和谈吐,可以大大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本研究显示,大多护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基础护理的主动性,调动其学习兴趣?
3.2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基础护理的繁琐性要求护理人员在技术过关之后,还要具备相应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成员间形成一股凝聚力,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相互交流中培养的护生的配合能力,小组成员间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逐渐行成默契的合作,在言语中懂得礼让,表现出对别人的谦恭和尊重,同时表现出对别人的关心?在交流中可以及时发现同学的负面情绪,愉快的团队情绪可以感化之?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放松笑一笑?从而获得基础护理的应有知识,有时候强化记忆?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和谐地与人相处,处乱不惊,遇烦不恼,不骄不躁,不愠不火,保持心情的平衡稳定才是最主要的?面对别人的措手不及仍然可以从容镇静,这是难得的,也是可以练习成功的?在小组合作中,个人学会了把控全局的能力,用自己的正能量传染他人?可以和病人及其家属,医生护士都相处得很好?
3.3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护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护理在中国形成一种新兴的行业才100多年,从不被人理解的辛苦到逐渐被人热爱的香饽饽,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往的护理人员总是被动地接受医生或者病人的嘱托,在临床上难以充分发挥治病救人的使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护生开拓思维,在临床工作中用信心耐心细心给予病人真心的护理?看到别人的困难就像自己的困难一样对待?助人者自助,时时事事给别人提供方便,同时节制自己的需求,当然是保证自己精力充沛的状态下的付出?基础护理一步一步的稳妥操作,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给予患者永生不忘的帮助?给予同事间优秀的影响力,让他们在迷茫中有生活的目标,知道自己为社会公益需要做些什么,比如地上一只烟头,如果没有人把它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它就会在那里自生自灭?病人的病情要求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来做,世界就是因为这无数个点点滴滴才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高敏,常红娟,朱明明,等.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02): 155-157,160.
[2] 毛羽艳.小组合作学习在中专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3): 144-145.
一、引言
由于微机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运作过程不同于模拟式保护那样直观,对造成微机保护装置所发生的故障也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发生的故障原因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分析及在处理方面的特点时,主要在于要掌握其规律性,进行快速有效的对故障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由于继电保护的原因而引发相关的设备或电网事故的可能性,要确保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运行。微机保护与常规保护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经常会发生一些简单的事故是很容易被排除的,但是对于少数的故障仅凭自己掌握的经验是难以进行排除的,对其应该采取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解决。
二、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障碍中的作用
(一)保证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
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
(二)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三、容易引发的故障
从电压互感器方面来说,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回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PT二次回路时设备不多,接线也不复杂,但出现在PT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却不少见。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根据相关的运行经验来说,PT二次电压回路的异常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在PT二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异常;其主要表现为二次未接地(虚接)或多点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在有关变电站接地网方面相关的原因,更多的则是由接线工艺所引起的。这样PT二次接地相与地网之间产生了电压,该电压是由各相接触电阻和电压不平衡程度来决定的。而这个电压叠加到保护装置的各相电压上,使各相电压产生幅值和相位的变化,从而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误动或拒动。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产生了异常;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处断线,有机械上的原因,其短路则与某些习惯做法有关。在电磁型母线、变压器保护中,为了达到零序电压定值,往往将电压继电器中限流电阻进行短接,有的则使用小刻度的电流继电器,从而大大的减小了开口三角回路阻抗。当变电站内或出口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比较大,回路负荷阻抗较小,回路电流较大,电压(流)继电器线圈过热后把绝缘体进行破坏从而发生短路。短路持续时间过长就会烧断线圈,从而使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在该处断线,这种情况在许多地区也发生过。PT二次失压;PT二次失压可以说是在困扰使用电压保护中的最经典问题,纠其根本就是各类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所引起的。
四、处理的相关措施
(一)替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他地方查故障。
(二)参照法
通过正常与非正常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从不同处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在进行回路改造和设备更换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接线。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其整定值相差甚远,此时不可轻易判断此继电器特性不好,或马上去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的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三)短接法
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来判断故障是存在短接线范围内,还是其他地方,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法主要用于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好。
(四)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10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五)逐项拆除法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将应用于继电保护领域,这要求我们继电保护工作者不断求学、探索和进取,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障碍中的作用
(一)保证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
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
(二)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三、继电保护常见故障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PT二次回路设备不多,接线也不复杂,但PT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却不少见。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据运行经验,PT二次电压回路异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PT二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异常;表现为二次未接地(虚接)或多点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原因,更多是由接线工艺引起的。这样PT二次接地相与地网间产生电压,该电压由各相电压不平衡程度和接触电阻决定。这个电压叠加到保护装置各相电压上,使各相电压产生幅值和相位变化,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异常;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断线,有机械上的原因,短路则与某些习惯做法有关。在电磁型母线、变压器保护中,为达到零序电压定值,往往将电压继电器中限流电阻短接,有的使用小刻度的电流继电器,大大减小了开口三角回路阻抗。当变电站内或出口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较大,回路负荷阻抗较小,回路电流较大,电压(流)继电器线圈过热后绝缘破坏发生短路。短路持续时间过长就会烧断线圈,使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在该处断线,这种情况在许多地区发生过。PT二次失压;PT二次失压是困扰使用电压保护的经典问题,纠其根本就是各类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引起的。
电流互感器是供给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判别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组件。作为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基本要求就是电流互感器能够真实地反映一次电流的波形,特别是在故障时,不但要求反映故障电流的大小,还要求反映电流的相位和波形,甚至是反映电流的变化率。而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铁心耦合实现一、二次电流变换的。由于铁心具有磁饱和特性,是非线性组件,当一次电流很大,特别是一次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的存在将使严重饱和,励磁电流成几十倍、几百倍增加,而且含有大量非周期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造成二次电流严重失真,严重影响了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由电工基础理论可知,电流互感器在严重饱和时,其一次电流中的直流分量很大,使其波形偏于时间轴的一侧。铁心中有剩磁,且剩磁方向与励磁电流中直流分量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在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和剩磁的共同作用下,铁心在短路后不到半个周期就饱和了。于是,一次电流全部变为励磁电流,二次电流几乎为0.由于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使其传变特性变差甚至输出为0,才导致了断路器保护的拒动,引起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闸。
针对目前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微机保护装置故障一般有以下这些原因:电源问题,比如电源输出功率的不足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若电压下降过大,会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的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甚至逻辑功能判断失误。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有出口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重动继电器等相继动作,要求电源输出有足够的功率。如果现场发生事故时,微机保护出现无法给出后台信号或是重合闸无法实现等现象,应考虑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因元件老化而下降。对逆变电源应加强现场管理,在定期检验时一定要按规程进行逆变电源检验。干扰和绝缘问题,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可使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
四、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一)替换法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他地方查故障。
(二)参照法通过正常与非正常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从不同处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在进行回路改造和设备更换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接线。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其整定值相差甚远,此时不可轻易判断此继电器特性不好,或马上去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的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三)短接法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来判断故障是存在短接线范围内,还是其他地方,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法主要用于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好。
(四)直观法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10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近几年,继电保护和故障处理系统被人们广泛应用。当下,电力设备功能逐渐增多,体积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电力设备上普遍安装了继电保护装置,这可以极大地提升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电力装置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对电力设备中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故障处理进行认真研究,进而提升继电保护的运行质量。
1 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
1.1 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故障
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故障较为常见,并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这种故障的具体表现是:电力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主变差动的现象,保护装置中开关拒合功能出现失误,尤其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下的电力设备,会造成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温度上的积累,进而导致部分部位出现高温现象,造成继电保护装置发生误动或者失灵。
1.2 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产源故障
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发生的产源故障,主要是因为继电保护装置使用的元器件质量不高、精度差以及材质不合格等,所发生的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在电力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原件的质量和产源故障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1.3 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隐形故障
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的隐形故障也可以被称为既发故障,主要是因为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所导致的设备系统范围更大、影响更远。对于这种隐性故障,相关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这种故障的存在很有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发生,还有可能造成火灾的发生。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发生隐形故障,还可对整个电力网络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1]。
2 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
对继电保护和信息系统故障进行处理主要是通过子站系统和主站系统等方式。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原有危险保护和录波装置的独立性不受到影响,各个设备均要配备相应的隔离措施,同时具备一定的干扰以及抑制能力,应用原有的通信转换器。为了满足子站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要令其和继电保护装置等同。子站系统是在现场进行安装,并利用部分结构,这一过程中拥有很多子站,各个子站对电子上传信息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是否报警,报警后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进行信息的归档和统计。主站系统采用的主要是分布式C/S结构,主要应用在地调和省调中。
通信网络对信息进行远程传输,通常情况下,将电力数据专线网当做主要网络,把公众电话当做交换网的雇主广域网络通信方式。进行整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其中子站系统进行信息的采集和通信,主站系统进行信息的分析和管理。
当前,由于在高压电网场站内设置了较多类型的智能装置,这些装置有新有旧,类型众多,每个装置中的通信协议均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的。子站系统对问题进行解决主要是如何实现这些装置和管理之间的数据和通信的统一,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子站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特点,整个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均体现在主站系统上。因此,主站系统平台结构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作用[2]。
3 故障处理的关键技术
3.1 基于以太网络的子站系统的内部通信
根据以太网电子站系统的内部通信和通信规约,当前,大部分电子系统内部的通信方案主要包括:将串口点和点之间的接口进行适当转换,令其成为RS485/422,然后对多个串口进行电子主机的接入,对于主线方式的通信,如,Lonworks便可以利用专用的网卡进行适当的连接。嵌入式以太网和通信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可以对廉价的以太网进行应用,从而代替原有方案,并且使子站系统的性能得到充分提高。另外,对于硬件组织的灵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PIII 633MHz主频以及256M内存进行工控机实验,采用串口进行适当的扩展,以38400bps同时进行8个串口的访问,这时WIN2000响应速度加快。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缩短串行通信物的距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通信波特率。
3.2 兼容拨号和网络应用的子站信息的共享和传输方式
在拨号通信和数字通道并存的状态下,对电力企业数据网的发展重点考虑,在不增加硬件投资的前提下,使得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发挥最大效益,那么相关人士应当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对性能和质量不同的通信媒介提供支持,进而对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提供保障。(2)同时可以进行多个任务和多个通信,结合不同要求完成不同任务。(3)对多个线程的分布和传输进行支持,并且存在一定的数据功能。(4)还要支持报文转发功能,使其适应按照“主站――区域中心――子站”的通信条件或者选择更加理想的通信路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另一个子站的报文“中继”得以实现。(5)可以实现文件的断点传输功能,其中主要有自动重建数据路。(6)可以对数据进行压缩,同时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逐渐对录波频率进行提高,显得十分重要。另外,允许重要事件报文的插入和传送,特别是对数据文件进行传送时,可以及时传送同时发生电网事件或者影响主站对信息的召唤,但对数据文件的传输影响不大[3]。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登陆授权等安全措施,禁止非法用户的通信连接。针对恶意攻击报文具有一定的过滤能力,并防止因为主机负担过重而导致瘫痪。
3.3 信息组织和高层应用的开放性接口
信息组织不仅对存储效率和传输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关系到系统本身的开放性。因此和系统规范化的有关问题一直被相关工作者广泛关注。
为了使信息唯一性和继电保护静态信息动态信息的统一,相关人士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标准格式》以及COMTRADE的信息定义,当已有定义难以满足要求时,继电保护科就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并保证规范性和公开性。
对子站管理中的核心数据库进行分析,为了提升系统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协议开展访问工作,在访问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厂家的专用格式,从而发挥各个厂家的优势。针对区域中心位置和主站系统,因为数据量较大,同时对不同结构有一定的需要。因此可以利用与SQL语句相互符合的大型商用数据库系统,例如SQL Server 7.0或者Oracle 9i等。其中的Oracle 9i具备较强的Web服务支持功能,它为基础的Web信息安全带来保障。
4 结束语
对于电力设备来说,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应当重视对技术元素的应用,对常见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进行详细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升电力设备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的技术含量,使得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措施得到有效完善。并构建相应的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查找故障和处理故障的体系,使用技术加管理的综合性手段,从而保障电力网络供电质量以及整体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3-0416-03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n the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skin flap
LIN Huang,DONG Yong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nzhen Hospital,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is widely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heart, kidney, a further study is don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on of the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on the skin flap.MethodsThenewzlend rabbits are divided into 3 group.A group is provided with ischemia postconiditoning; B group is provided with A2A inhibitor SCH58261 plus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C group is provided with direct ischemia with microvascular clamp.The study includes neutrophil cell infiltration,content of MPO and the survival of skin flap.ConclusionThe rabbits all survived .No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B and C group about neutrophil count and content of MPO(P>0.005).No difference was found about the skin flap survival. But about the above three parameters,A group wa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ce between B and C group.Conclusion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can protect the skin flap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role of the A2A receptor.
Key words:skin flap;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2A receptor
自2003年Zhao 等提出缺血后处理( ischemiapostconditioning) 的概念以来,缺血后处理提高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已在全身的多个器官通过动物和临床的证据证实[1-3]。但是缺血后处理对皮瓣作用尚未经证实,进行相关研究探究缺血后处理对皮瓣的保护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模型的建立: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kg。腹腔内注射异戊巴比妥钠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实验台上,腹部备皮,制备左侧腹股沟皮瓣约4cm×8cm,保留腹壁浅血管备用。
1.2 实验方法与分组:模型建立后,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C组,直接应用微血管夹阻断腹壁浅血管持续缺血6h后,恢复正常血供;实验组持续缺血恢复灌注后即给予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处理(10s缺血+10s再灌注为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持续2min)。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个亚组:A组为给予缺血后处理;B组为再灌注前5min给予腹壁浅静脉给予A2A阻滞剂 SCH58261 10mg缺血后处理。各组处理后实验步骤与对照组相同;每组8只。实验期间,烤灯保温,无明显血管痉挛现象。
1.3 标本收集与检测:每组兔子恢复血流4h后, 取2只处死,切取皮瓣组织(1~2g)标本用4% 甲醛固定,HE 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分析,200倍视野下计数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每组计数2张切片,每片计数10个视野。将皮瓣按重量体积比例制备成组织匀浆,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具体步骤操作,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60nm处检测各管OD 值,运用公式(测定管OD 值-对照管OD值/11.3×取样量)计算MPO活性数值。其余6 只动物于术后第7 天判断皮瓣成活情况,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大体观察:手术中和手术后1周内所有的新西兰大白兔均存活。皮瓣恢复血流灌注24h内, C组皮瓣远端大部分组织迅速肿胀淤紫,指压毛细血管无反应,以后皮瓣两边逐渐变黑。术后6~7天坏死界限清晰。A实验组皮瓣两侧边缘部分出现肿胀,色泽偏暗,指压毛细血管回流稍迟缓,最终仅两侧边缘部分皮瓣组织坏死。B、C组变化程度相近。
2.2 组织学观察:皮瓣恢复血供4 h后,大体观察各组无明显差异。光镜下见B、C组HE染色变浅,胞核肿胀淡染,炎性细胞浸润真皮;A组染色均一,结构尚完整,胞核呈梭形,炎性细胞浸润少。
2.3 皮瓣浸润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皮瓣组织MPO含量:B、C组相比较,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MPO含量也未见统计学差别(P>0.05)。但是A与B、C相比较,两两之间都有统计学意义差别(P
2.4 皮瓣成活面积:实验组A和B 与C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图3)。
3讨论
3.1 如何预防和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缺血后处理通过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再灌注过程而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应用于再灌注早期的新的机械性干预措施,具有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的特点,而且其在临床上应用简单、方便、可行, 易为外科医生所接受。虽然缺血后处理在心,肝和肾中作用已被广泛证实[4-7]。但是对皮瓣保护作用仍然尚未证实。
3.2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认为再灌注损伤本质是炎症反应,是内源性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等引起的级联式炎症反应。通过信号分子的逐级转导,炎症反应瀑布型放大,引起再灌注损伤的迅速加重直至衰竭。在再灌注损伤初期中断炎症反应的发生成为保护组织的关键。缺血后处理对组织保护作用机制目前被广泛研究,其中涉及到机制有:①抑制细胞凋亡学说。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 即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沈诚发现缺血后处理的心肌细胞能耐受缺血缺氧的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降低[8];②自由基清除:万芳发现后适应能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匀浆中SOD,还原型谷胱甘肽( reduced glutath ione,GSH)含量,加快清除组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9];③改善微循环:缺血后适应后血流灌注量增加, 细动静脉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和白细胞滚动、贴壁程度减轻[10]。
3.3 我们的研究着重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皮瓣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且研究A2A受体在缺血后处理保护皮瓣机制中作用。A2A受体活化被认为是机体内一种最有力的内源性抗炎信号,它大量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上皮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A2A受体活化能够抑制免疫应答过程早期和末期反应,包括抗原提呈、共刺激、免疫细胞转运及增殖、致炎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毒性反应,腺苷A2A 受体抗炎轴能被用作治疗缺血性和炎症性组织损伤的内源性手段[11-12]。
3.4 我们测定了各组皮瓣组织中MPO 的含量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中性粒细胞黏附和浸润是皮瓣缺血后炎症反应的核心。MPO 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可作为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利用其可使过氧化氢还原的能力分析该酶的活力,既可定量测定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又可定量反映炎性损伤的程度。
A组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和MPO含量明显高于B和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也增加。显示缺血后处理对腹股沟皮瓣有效,而且这种保护皮瓣作用可被A2A受体阻滞剂阻断,显示缺血后处理保护作用和A2A受体有关。A2A受体作用可能和其抗炎作用有关。但是具体保护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Zhao ZQ,Corvera JS,Halkos ME,et al.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by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during reperfusion:comparison wi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J].Am J Physiology Heart Circ Physiology,2003,285(2):H5792-H588.
[2]高 鹏,熊利泽,聂 煌,等.缺血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4):285-287.
[3]Zhao H,Sapolsky RM,Steinberg GK.Interrupting reperfusion as a stroke therapy: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reduces in farct size after focal ischemia in rats[J]. J CerebBloodFlowMetab,2 006,26 (9) :1114-1121.
[4]Murry CE,Jenn in RB, Reimer KA. Preconditioning with ischemia: a delay of lethal cell injury in ischemic myocardium[J].Circulation,1986,74(5):1124-1136.
[5]Kin H,Zhao ZQ,Sun HY,et al. Postconditioning attenuates myocard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by inhibiting events in the early minutes of reperfusion[J].Cardiovasc Res,2004,62(1):74-85.
[6]Chen GL,Wang HM,Liu GH,et al.Postconditioning animal modeling of acute kidney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ts[J].J Fourth Mil Med Univ,2007,28(9):812-814.
[7]Sun K, Liu ZS, Sun Q. Role of mitochondria in cell apoptosis during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J].World J Gastroentero,2004,10 (13):1934-1938.
[8]沈诚,范士志,陈建明,等.缺血后处理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1):2358-2359.
[9]方芳,王婉灵,余术宜,等. 后适应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4):476-479.
[10]姚树桐,刘秀华,汤旭明,等. 缺血后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软脑膜微循环[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3):4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