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内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国内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3: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国内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内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篇1

[2]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2010-05-14.

[3]CNNIC第30次互联网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EB].,2012-07-19.

[4]王睿,李琳,丁华平.我国农村化信息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11):153-154.

篇2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体育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临沂市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临沂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例如:体育产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供不应求;另外体育产业人才短缺;产业化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临沂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临沂市各区县从事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赛事经营业、体育彩票业、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业等5个部分的体育产业领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临沂市政府相关文件、临沂市统计年鉴,以及临沂市体育局关于临沂体育产业的数据统计等资料。

1.2.2 访谈法

对临沂市体育产业的研究专家、临沂市体育局产业处和临沂市体育产业从业者就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问题进行访谈。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然后用Excel 对调查数据进行常规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沂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1.1 临沂市体育彩票发展现状

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行体育彩票,国家体委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自此,临沂市体育彩票业进入了统一发行、销售和管理的规范化时期,体育彩票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发行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和临沂市的财政税收,同时也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的分布情况截至目前,临沂市总共有330个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兰山区,185个;河东区,12个;罗庄区,16个;郯城县,13个;沂水县,21个;蒙阴县,3个;费县,16个;沂南县,11个;莒南县,16个;临沭县,15个;苍山县,11个;平邑县,11个。体育彩票事业的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决定了体育彩票本身具有公益性的特点。2006年临沂市的体育彩票销售额为1.45亿元,向国家上缴公益金1022万元,2003年至2006年累计向国家上缴公益金2225万元,主要用于资助全民健身计划,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修整和增建体育设施和扶贫工程。2010年,体彩销售再创新高,全年销量实现3.2亿元,贡献体彩公益金2000余万元。2011年体彩销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销售实现5.56亿元,体彩公益金近4000万元。但在体育彩票的宣传广告、工作人员的培训、设备的更新、经营规模的扩大等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2 临沂市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现状

临沂市健身组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年增加,临沂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1年临沂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达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新增社区、农村活动站点5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万人。各种健身、健美培训班常年不断,全市体育健身娱乐业年经营收入可达近亿元。临沂投入20多亿元在沂河两岸建成了一条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内陆滨水健身长廊,营造了绿色健康的休闲健身环境,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户外健身基地”,临沂市多年连续举办蒙山登山、沂河龙舟、环滨河自行车、滨河万人长跑、滨河万人健步行等比赛。参与健身的人数2008年达到750万人次。

2.1.3 临沂市娱乐培训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目前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达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各种健身、健美培训班常年不断,全市体育健身娱乐业年经营收入可达近亿元。由世界跆拳道联盟、跆拳道苍明研究院、王刚健身、临沂市跆拳道协会联合主办的金鹰花园黄金道馆是山东省规模最大、最规范的专业跆拳道训练馆。临沂市兰山区鑫港游泳健身俱乐部、临沂极限单车俱乐部、一科健身俱乐部、圣玛瑜伽国际女子俱乐部、临沂银座健身俱乐部等等一流健身俱乐部构成了遍布全市的健身俱乐部网络体系。

2.1.4 临沂市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致力于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秉持“全民健身关乎百姓幸福指数”的执政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通过建设精品全民健身设施,建立健全健身组织,举办高端赛事,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2005-2011年临沂市举办的重大赛事。2005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临沂分站赛赛事、山东省摩托车越野赛赛事、CBA全国男篮联赛金斯顿主场赛事、全国甲A乒乓球比赛等赛事;2006中国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公开赛、全国乒乓球乙A比赛、中英篮球对抗赛、全国散打拳击精英对抗赛;2007WCBA联赛山东队主场赛事、全国女子乒超联赛北大方正队主场赛事、中哈排球对抗赛、全国散打拳击精英争霸赛;2008 WCBA联赛山东女篮主场,2008-2009年CBA联赛山东男篮主场;2009首届中国(临沂・莒南)红色运动会;2010山东省临沂市举办2010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临沂大奖赛;2011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中国临沂站、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中国临沂站和首届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

2.1.5 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1年,全市规划建设旅游项目58个,规划总投资628.5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2个,规划总投资429.41亿元,完成投资110.6亿元。在建项目中,规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有5个。着力打造了蒙山、沂水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孟良崮、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竹泉村、九间棚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沂水东方瑞海温泉、沂南智圣汤泉、河东汤泉为代表的温泉度假旅游,诸葛亮、王羲之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及临沂小商品城为代表的购物旅游,逐步形成了观光与休闲并重的产品体系。

2.1.6 临沂市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

临沂是物流发达的商贸名市。全市各类市场达817个,年实现商品交易额1000亿元,在全国批发市场中列第二位,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临沂市采取积极引导、政策趋动、服务推动等措施,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销售业和健身娱乐业。截至目前,临沂体育用品经营企业已达286家,其中健身器材、运动服装、用品等生产企业20多家,体育用品销售网点260多家,经营产值达到2亿多元。形成了以临沂华飞体育用品商行,良信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临沂爱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博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赛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英克莱专卖店、临沂天汇经贸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奥林体育用品、临沂市正力台球厂、临沂华星文体健身器材商贸公司、山东临沂琅琊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勇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鸿源体育商贸、临沂市超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奥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集生产、开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体育用品公司网络,产品覆盖率几乎达100%。特别是临沂市奥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与销售服装鞋冒、体育运动器材多中品牌的经营单位。

3 结论

临沂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与契机,临沂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彩票的销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产业发展迅猛;体育赛事不断升级;体育用品业稳步发展、体育旅游业成为体育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篇3

摘 要 本文主要简要说明了发展体育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制约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并针对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了一些解决方法和管理的原则。

关键词 体育经济 管理

一、前言

体育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发展,而且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虽然体育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要想体育经济发展更进一步,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找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对我国体育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发展体育经济的意义

首先,发展体育经济可以拉动体育及相关市场消费,它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循环促进体育及相关市场消费的不断增长,从而又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其次,发展体育经济可以提供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就业难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第三,发展体育经济还可以推动下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并使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四,发展体育经济可以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投资需求明显不足。我国人口数量与消费数量并不成正比且有效体育消费不足,这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体育经济发展缺乏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我国体育经济管理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科学,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体育经济管理方法执行时间短、管理模式中也存在不少的缺陷。体育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不科学也会导致体育市场的不健全、导致体育投资缺乏热点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我国体育经济与国际体育经济相比优势不明显。由于我国体育经济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西方国家许多体育产品都较先占领了国际市场,甚至是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了不少的份额,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明显处于劣势。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由于我国是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且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半数之多,他们经济基础薄弱,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有限,这也制约着体育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体育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投入,但对体育市场的商业开发力度仍然不足,如出现了没有将体育消费向高层次的发展方向引导的体育市场的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此外,由于我国体育市场管理经验的不足、相应的理论指导的缺乏和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措施跟不上,这也较大程度地阻碍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缺乏宏观调控、科学管理和复合型的人才。国内从事体育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有着盲从的倾向,在体育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众多商家争相销售同种获利较高的产品的现象,这会造成重复建设生产、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等不良发展现象;同时,在人力资源这一方面,了解体育市场经济结构、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也较为匮乏,这也使得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呈现始终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局面。

四、发展体育经济的有效策略及管理原则

(一)大力促进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要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大力促进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促进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一方面要促进传统的体育事业单位向体育产品企业单位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则要以市场化作为促进体育经济向专业化、产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的导向。大力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实行体育品牌经营。我国体育相关企业应在认清国内市场行情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来满足大众需要,为自己获得市场和发展空间;其次,我国可以利用名人效应,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例如,可以利用大型体育赛事,通过一些名人和火热赛事来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为体育品牌获得品牌效应,实现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二)打造复合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

针对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大力打造复合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建立一支集理论知识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这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适当引进一些先进、合适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了解体育经济的市场走向、体育经济的运转模式,体育经济的管理原则和手段,为体育经济带来新的经验和活力,从而更好的管理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体育经济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不断完善体育市场管理体系

对体育经济的科学管理能够弄清其在发展阶段多面临的障碍,一定程度加速体育经济的发展。因此,首先就应不断调整和完善体育市场管理体系,使体育经济的制度和人才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作用,实现体育经济的最大效益。在完善体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让体育部门和社会中其他部门协调发展,让各部门各自充分发挥最大作用,相得益彰。

五、小结

总而言之,体育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展体育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切实通过有效的管理原则来合理地管理体育经济,从而促进体育经济的良性发展。

篇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休闲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对于休闲产业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众多学者肯定了休闲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但是采用较为翔实的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还较为鲜见。基于此,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休闲产业与城市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休闲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八个设区城市,是山东省经济和城镇发展的重心所在,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城市群之一。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等密切相关的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般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影视、交通、旅游、餐饮、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1]。接下来分别从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以及休闲体育业等方面对半岛城市群的休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山东半岛是山东省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全省70%以上的旅游景区和资源都集中在半岛地区。半岛城市群拥有3 000多公里海岸线和299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占全省总数的87.5%。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半岛城市群成为国内游客的最佳旅游观光度假目的地之一和全省旅游的密集区。据统计,2006年半岛城市群8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为571.53亿元,入境旅游收入43 023.39万美元、旅游总收入610.7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3.54%、91.06%和74.67%。

(二)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

文化娱乐业是包括影视业、音像制品业、报刊图书业、教育培训业、艺术表演业等在内的以满足人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等精神需求为主的产业。据统计,2006年底,半岛城市群拥有公共图书馆69个,艺术表演团体51个,艺术表演场所36个,文化馆68个,文化站855个,博物馆45个。除此之外,半岛城市群的民间娱乐项目精彩纷呈,近年来各沿海城市又兴建了许多现代化的海洋水族馆和戏水项目,极大地满足了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三)休闲体育业的发展现状

休闲体育业主要指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如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休闲业等。在休闲体育业方面,半岛城市群的高尔夫产业特别值得一提。进入21世纪以后,半岛的高尔夫球场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建成开放的标准球场12座,正在建设的有8座,其环境一流,设施先进,各具特色和魅力。拥有海滨型、湖畔型、山地型、园林型、依山傍海的综合型等多种类型的高尔夫球场。

二、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建设现状

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不同的学科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因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即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100%。2006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率为47.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从全国来看,截至2006年底,全国城市化水平已达43.9%,上海城市化率已达88.7%,北京和天津则分别达到84.3%和75.7%。可见,与发达城市相比较,半岛的城市化还处于较低水平。从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来看,青岛61.14%的城市化水平不仅在半岛地区,即使在全省地区也是最高的;省会城市济南,城市化率达到56.12%,屈居第二;日照在半岛城市群内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仅为32.97%。

三、休闲产业对半岛城市化建设影响的实证分析

众多学者指出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还能够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2]。另外,休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其对资源的消耗较低,因而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比较轻微,休闲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人们生活质量往往也比较高。接下对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半岛城市化建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所用数据均根据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一)休闲产业对于半岛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休闲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兴起能够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本文首先研究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从国内比较流行的休闲产业的定义出发,并结合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分别从旅游业、文化事业以及餐饮业三个方面对半岛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测度。这样,休闲产业采用三个测度指标:文化事业费占GDP比重(‰)、旅游收入占GDP比重(%)、餐饮业销售额占GDP比重(%)。另外,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又纳入了人均实际GDP(元)指标,各地区的人均GDP均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从而消除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与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相比,面板数据能够较好地控制不同地区之间的异质性;减少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提高参数估计的有效性等。因而,本文采用2000-2006年8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Hausman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在模型一中,只考虑了两个指标:餐饮业销售额占GDP比重(%)和人均实际GDP(元)。实证结果表明餐饮业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半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均实际GDP变量的符号也为正,并且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会相应提高。

在模型二中,加入了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变量,其系数值为4.55,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餐饮业变量和人均GDP变量的系数符号均为正,并且依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只是系数值略有变化而已。

在模型三中,又加入了文化事业费占GDP比重(%)变量,其符号为负,说明文化事业的发展并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过,这一影响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也不够显著。其余三个变量的表现均与模型二相似,这说明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有着显著且稳健的影响的。

虽然实证结果表明文化事业的发展并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一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影响,这说明就总体而言,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休闲产业对半岛产业结构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依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接下来,对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半岛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根据Hausman检验,仍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模型一只包含了餐饮业销售额占GDP比重(%)和人均实际GDP(元)两个变量。其中,餐饮业变量的符号为正,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大力发展餐饮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人均GDP变量的符号为负,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反而趋向于恶化。这看起来似乎有悖常理,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个中原因。从2000年至2003年期间,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半岛城市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半岛城市群在这一期间的经济发展更多是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来推动的,因而,各级政府应积极转变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变量,该变量符号为正,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对产业结构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餐饮业变量和人均GDP变量的表现均与模型一相同,不再赘述。

模型三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又加入文化事业费占GDP比重(‰)变量,这一变量的符号为正,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高度显著。说明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改善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餐饮业变量和旅游变量的符号依然为正,人均GDP变量的符号依然为负,并且这三个变量依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只是系数值略有变化而已,说明这三个变量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稳健的。

实证分析表明,餐饮业、旅游业以及文化娱乐业等对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均产生了显著且积极的影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对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某些年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甚至出现了下降的现象,虽然这一趋势在2004年以后有所改观,其比重开始上升,但是各级政府仍然要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产业结构的改善。

四、大力发展休闲产业的相关对策

实证分析证明,发展休闲产业对于促进半岛城市化进程及产业结构的改善具有显著且稳健的积极影响。为了大力发展休闲产业,进一步推进半岛城市化建设,建议采取以下相关措施:

(一)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休闲产业的宏观管理

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进入第三产业来转移农业中的富余劳动力;加快半岛城市群各城市间的旅游合作,均可为半岛城市群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二)开展休闲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休闲观

从整体而言,半岛城市群的休闲娱乐水平较低,休闲方式单一。因此,半岛城市群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休闲观;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三)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政府应在加大旅游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地区的配套措施,如景区道路、住宿、厕所等设施的建设[3]。另外,随着外地游客的增多,导游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精于沟通,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一、前言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关键所在,是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和现实力量。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发展前景与体育教师队伍是密切相连。随着小康社会步伐的全面加速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我们比较薄弱的农村体育教育事业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现状

(一)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的基本状况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远不及国家的相应标准。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从学历结构来看,农村体育教师本科毕业的教师较少,大专居多,成教函授是相当部分教师获得高学历的重要途径。另外,从职称比例来看,高级职称的比例极少,少数教师还处于最低级别。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经济落后、学校重学轻体是体育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状况

科学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较强的科研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大部分乡村体育教师没有科研任务要求,有的从没发表过作品,说明大部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比较低。

(三)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再学习、深造的现实状况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在学历方面越来越重视,各学校对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严格把关,越来越多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再学习。对在职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是提高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培养优秀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福利待遇状况

由于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在部分乡村中学里,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其他教师有所差异,可以发现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个别学校在年终进行评定考核时,将农村体育教师单独管理,将正规体育课时按低百分比进行折算。造成乡村体育教师,虽然课上得多但钱却拿得少。

三、解决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改变人们对传统乡村中学体育教育的误区,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观代替以往单一的观念

要将终生体育思想作为乡村中学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国家教育部的宏观指导下,结合乡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实际条件相适应。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与知识、健身、育心三者并育的原则紧密结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娱乐中“促进健康”,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身心得益的体验和锻炼能力。

(二)大力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尽量实现教师学历本科化

带动乡村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要注重女教师的招聘录用,选择有经验、有责任、能吃苦的女教师,充分挖掘女教师在工作细心、方便,与学生更加容易亲近等优势,使体育教学中男女性别比例的协调性更优化。

(三)要加强体育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学习

由于现在教学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体育教师会教育知识、技能技术等知识。专业知识方面:教师要通过函授、进修、脱产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培训。提高学历,提升教师职称。教育知识方面:体育教师要懂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简单教会学生学习。技能技术方面:体育教师要能够操作计算机,识别外国书籍,学习其先进的教育技能

(四)应该多渠道筹集乡村教育经费

当地教育机构应起带头作用,利用各种手段筹措乡村体育教育经费。特别是动员一些优质企业和个人进行赞助,这样既可以缓解教育部门经费不足的状况,又可以使企业在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相互发展。这样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作为乡村教师的补贴,相对提高教师的待遇,组织体育教师的改行或兼职现状。

(五)要加强体育教师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修养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求一个人有敬业精神,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师才会敬重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才能完成对学生情绪、心胸、毅力等各方面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做好本分工作,从而保证乡村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发展。

(六)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精神上得到收获。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采用各种先进、适当的方法增加一些学生有兴趣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求知、求新的需求,巩固学生的基础动作。

参考文献:

[1]吴立柱,司鹏巧.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2]郊淑玲.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报,2006(7).

篇6

关键词 民间体育 农村体育 互促

一、民间体育的文化内涵

民间体育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体育锻炼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特色,有较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易受时间、地点、器材的限制。如踢毽子、掷沙包、跳皮筋、放风筝,等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2011年有报道称,截止2011年11月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二、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在北京奥运会和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开展的历史背景下,国内掀起健身,但农村体育发展不尽人意。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农民健身意识不高

长期以来,农民对于体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甚至认为“劳动就是体育”,由于文化素养的限制,农民对于有意识有目的的参加健身活动缺乏正确的认知。加之经济层面的问题,农民将大部分收入用于住房、教育和医疗,无暇顾及健身的经济需求。

(二)农村健身环境和条件匮乏

我国普遍存在硬件设施不足以满足民众的健身需求问题,农村尤为严重,不少地区农村甚至没有专门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和条件的不足,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这也成为发展农村体育的一大瓶颈。

(三)政府重视不够

农民对于文化休闲的认识,政府的引导力不容忽视。但目前农村基层行政单位并没有将农村体育工作真正重视起来。2006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并于2007年制定《“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然而,现行状况表明,各级政府并没有将农村体育真正重视起来,执行力度与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

总之,如何开展农村体育工作,不仅仅是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下给我们的任务,更是一项惠及九亿农民的浩大工程。我们理应立足现实,充分考虑当前农村体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方位挖掘有效推进农村体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将民间体育推兴于农村体育

民间体育以其趣味性、随意性,深受百姓喜爱,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具有民间体育生存的肥沃土壤。

首先,民间体育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农民的体育健身时间通常在农闲季节,加上场地设施、体育指导人员等条件的极度缺乏,一些风靡城市的时尚运动,如瑜伽、有氧操,目前与农村基本无缘,甚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较易开展的体育项目,在农村的生存也是举步维艰。而民间体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需要太多专门的运动器械,没有太多场地要求。

其次,农民在对运动项目选择时,运动成本会是他们考虑的重要方面。民间体育花样繁多,大都成本低廉。河南省范县某村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于2008年成立了村秧歌队,村支书称之所以选择秧歌运动,是因为其成本不大,村财政能够负担,且村民乐于参与。

再次,民间体育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内涵,如放风筝,不仅仅使人们体会到休闲愉悦,风筝的形状、图案、寓意及代表的祝福,无不渗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反哺农村体育过程中,民间体育与生俱来的文化氛围,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构建,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民间体育花开农村,不仅对保护传承民间体育竖起了坚实堡垒,并且会激发群众对于民间体育的丰富和创作,进一步增强民间体育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农村体育工作是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下的重点难点,站在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的高度上,将民间体育纳入农村体育工作体系,为开解农村体育工作的“锁”找到匹配的“钥匙”,同时挽救了民间体育这项传统文化体育项目逐渐走向流逝的命运。

(二)建议

1.强化政府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领导意识

首先要真正着手于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制定相关政策规定,为农村体育的切实开展保驾护航,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其次,保证农村体育的经济投入,以利于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基层行政单位做好组织工作

在农村,体育民间组织较弱,因此基层行政单位对农村体育的组织实施攸关重要。各级行政单位,利用节传统日或定期,以举办赛事、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组织。

3.加大媒体宣传

电子时代的到来,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日常显著。可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传播民间体育内涵,强化农民体育锻炼意识。

4.农村体育人才的引进

农村体育指导员的严重缺乏是不争事实。一边是亟待工作岗位的体育人才,一边是求贤若渴的农村大地。因此,政府要通过政策指引、设立专岗专位、建立专项保障资金,以吸引大学生投入到农村体育工作中。同时高校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寻找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7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低碳新型产业,在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据估算,每年大约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北美、西欧、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是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陕西省地处西北,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和西咸一体化以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战略目标的推进,可以说,陕西省实现体育产业跨越发展正当时。

1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陕西省落实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其优势表现在:

1.1综合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省,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11年底,陕西省城市人口达到1384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3%,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普查结果,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1239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4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8元。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结构优化的基础。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广大居民愈来愈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用于自身发展和享受生活的支出比重增加较快。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陕西省的体育需求增加,体育消费形成一定的规模。

1.2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较好。据调查,2011年陕西体育产业年产值为40~45亿元人民币,年创利税近3亿元,体育产业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陕西省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较快。特别是陕西国力足球队进军甲A之后,使陕西足球市场异常火爆,自1994年甲A联赛开办以来,全国平均每年每场的观众为2.115万人次,1996年高达2.43万人次,陕西国力主场观众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中国的“金牌”球市,陕西省体育场也曾被誉为“超白金市场”。商业性比赛的不断增多,给人们提供了观赏高水平运动竞赛的机会,也刺激了大众在体育观赏方面的消费。

此外,更具现实和长远意义的是以民间足球联赛、民间围棋联赛、民间篮球联赛等为代表的民间业余联赛的蓬勃开展成为陕西竞赛表演市场的又一大亮点和潜在优势。社会各界参与举办体育竞赛表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安康汉江龙舟节、环中国自行车赛等一系列经常赛事的成功举办,使陕西省形成了曾经十分活跃的足球、篮球顶级联赛,这为今后开展顶级赛事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它各种类型的竞赛表演市场,必将极大的丰富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和体育消费需求,将有力的推动陕西省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

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产业中的另一个热点市场,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陕西已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体育服务产品并存的市场格局,省、市经营性的各类球馆、游泳、武术、健美中心等经营活动场所也越办越多,这些经营性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满足了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需求,同时大大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

1.3陕西体育产业集团的成立,加速我省体育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5月24日,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省政府为加快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抓住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安国际大都市”为历史机遇,全力推动陕西体育产业的大发展。通过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我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促进陕西体育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我省体育产业的旗舰性企业。公司立足体育,面向市场,盘活资源、突破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我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实力,不断提升陕西体育的影响力,为实现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2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陕西省体育产业总体还处于低水平和启动阶段,虽然发展水平居于西部地区前列,但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2.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体育产业法律政策的完善取决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是体育的基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从整体上决定了该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因此,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进而影响到其政策的制定和法律的完善。

由于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总量上反映一省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那么首先我们从陕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其经济发展情况。一方面,近十年来(2001-2010)陕西省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达到10123.48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2.2倍,这样的水平说明陕西省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显著增强,其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另一方面,人均和区域发展水平来看,陕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17位,人均GDP2011年前三季度排在第17位,经济虽迈到了全国中游水平。但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社会财富的积累还很薄弱,但利用国家的重视和相关支持政策,陕西省的发展劲头和前景应该十分喜人。可以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且达到一定的规模,陕西省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创造出了推动这一产业快速启动所需要的基本供给和需求水平。

其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也就是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也会越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10年,陕西城乡居民的收入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势头。2011年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02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24元。应该说,尽管目前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较低,对推动体育市场发展的作用还有一定过程。但是其城镇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已经使他们开始具备实际的体育消费能力。因此,可以这么说,随着陕西省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体育市场发展将获得越来越大的推动力。

再次,体育产业发展与一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直接相关。而消费水平对体育产业及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又分为总量的影响和结构的影响。总量的影响是指居民人均全年的消费性支出总额给他们提供体育消费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越大,体育消费的可能性越大。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为13781元,居全国第18位。以渭南市为例, 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08元,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72元。因此,从消费水平总量上看,目前陕西省城市居民已经从总体上开始具备体育消费能力,而农村居民从整体上讲还不具备体育消费的实际能力。

结构影响是指居民实际各类消费子项占支出总量的比重与体育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互动关系。以城镇为例,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为1858元,占当年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13.5%,因此,陕西省居民消费水平对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既有总量约束外,又有结构性约束。换言之,培养和发展陕西省的体育市场既有赖于居民消费支出总量的增长,也取决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转换与升级,其中做好政策性引导和激励居民体育消费尤为重要。

总之,目前,陕西省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人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过渡,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发展体育产业。同时,由于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西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陕北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基础比较薄弱,而陕南则相对落后,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发达及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壮大在陕西省将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就目前的情况看,制约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在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受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消费习惯、产业体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2.2经济水平低,缺乏发展资金。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势头较猛,GDP的增长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陕西省经济的底子比较薄,2011年GDP仅为12391.3亿元,占全国GDP(471564亿元)的2.62%,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就总体而言,陕西省经济仍处于全国的较低水平。发展中的陕西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开始阶段,以大交通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战略,以高科技和农业为主体的产业政策,都需要政策投入大量资金。这就给政府投资体育带来一定困难。虽然陕西省以及各地市政府及部分单位都在积极想办法向体育事业投资,但对处于启动阶段的体育产业来说,政府前期投入仍显不足。

2.3产业布局不均衡,产业结构还有待完善。陕西省体育产业布局与省内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体育产业的布局也随之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以西安市为核心的关中发展最好,陕北前景广阔,陕南发展偏弱;城市好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较不合理。据调查,在东部广受欢迎的体育旅游、野营、训练、攀岩、摩托、汽车等极限运动在陕西省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经营单位寥寥无几,活动开展的也非常有限,一些自驾车越野活动也多为传统旅行社作为一项副业开展,体育部门少有涉足。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的体育中介服务,在全省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

2.4体育市场主体不成熟。市场主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作为生产者而言,陕西省的生产厂家极少,企业规模小,组织形式不规范,经营方式落后,生产和经营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方式陈旧。据调查,陕西省销售的体育用品大多来自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及东南亚地区、韩国、美国、日本等。体育用品生产厂家极少,仅有的少数厂家规模较小,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竞争力较低,所占份额微乎其微。另外,陕西的体育器材生产厂家也缺乏远见,还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状态,对新产品研制投入不力。

而经营者在投资之初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市场调研,同时又缺乏必要的专业开发知识和能力,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效益极差。例如,陕西省保龄球行业在90年代十分兴盛,仅西安市就出现了60-70家保龄球馆。由于盲目的重复投资,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残酷现实,不切实际的投资最终导致绝大多数的球馆倒闭,目前有不足十家球馆还在苦苦支撑,有的表示近期内尽快转产。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观念还未完全转变,消费能力和水平还较低,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从体育消费能力上看,我省城市人口的74%以上有体育消费,但人均体育消费额仅为56.8元/年。而全省农村却有68%以上的人从未有过体育消费,农村地区消费者体育消费额不足10元/年。省内消费市场的现状使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例如,2011年全省体育彩票销售额为16亿元,而同期,山东体育彩票销售额为95亿元以上。省内的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篇8

一、前言

“鼓”,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象征和重要的民俗符号。它从远古走来,一直和我们结伴而行,历久不衰。鼓舞,是文化的产物,更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一份不动产,也是中国民间的“精神”实践,鼓与舞是力与美的组合,通过各种肢体动作表现韵律,抒感,使人们在娱乐身心的运动中,受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负荷的双重锻炼,具有极强的健身价值和功效,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健身艺术形式。

经过实地考察与辨析,陕西现有鼓种七十余种。2010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教授谷玉梅等撰写的《陕西民间鼓舞博览》出版,该书以陕西鼓舞为视角,着重对陕西鼓舞文化进行了研究,是迄今为止陕西鼓舞的代表作。而本文的出发点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实践,寻求鼓舞健身的拓展,将民间民俗的鼓舞引入大、中、小学的课堂,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实现学生的阳光人生。让鼓舞文化走进课堂、延伸课外、推向社会,在全民健身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核心理念。[1]为了秉承这一核心理念,既要保持传统血脉不断,还要在尊重原创群体的精神权利标注产生该作品的群体或地区的前提下,允许对民间鼓舞进行改编和再创作,让民间鼓舞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而民间鼓舞中所蕴含的健身价值,必会为民间鼓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文化娱乐形式的多元化,导致民间鼓舞生存与延续的原生态发生了变化。这些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被推向了历史舞台的边缘,甚至有被淹没的危险。充分挖掘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健身价值,更好的继承、弘扬、保护鼓舞健身资源,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陕西民间鼓舞的形成与传承发展

1、陕西民间鼓舞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关于击鼓助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记载,表明了鼓最早是用于战争的。遇袭或告急,以鼓传讯;两军交战,擂鼓助威;克敌制胜,以鼓为乐,把鼓作为战斗中不可缺少的装备来使用。[2]由于战争的原因,鼓的生命在不同的地域延续下来,它的内容也不断的充实,形式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陕西受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制约,人们为了求得生存空间而与大自然抗争,因此大多数的民间活动是为了敬神、祭天、祈福,鼓作为这些活动的重要道具,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延续下来。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鼓成为了陕西民间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娱和娱人的主要形式,更是陕西民俗思想内涵和情感的集中体现。每逢佳节庆典,陕西人民就用鼓舞的形式,表达自己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和抒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2、民间鼓舞的传承发展

安塞腰鼓: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乃至西部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且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发源地陕北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安塞腰鼓先后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和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参加了1999年50周年和2009年60周年的国庆庆典。先后远赴俄罗斯、日本等国进行表演。

岐山转鼓: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时为战鼓,为军事所用,后在历代相传中增加了舞蹈等艺术动作,鼓手绕鼓而转,全场皆转,由此形成。改革开放以来,转鼓艺术得到空前繁荣,该县从娃娃抓起,发展转鼓文化,成为岐山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特色品牌。

秦汉战鼓:起源于秦朝时的咸阳,是秦军作战时横扫六合、统一全国的激昂鼓调。后由秦军掌旗官带回村落,留在民间世代相传。此鼓乃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时相传击鼓出征,鼓角齐鸣。

陕西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上,身着兵马俑战甲的勇士,擂响手中的秦汉战鼓,用气势恢宏的鼓声与舞蹈动作,将秦汉战鼓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知晓了秦汉战鼓,吸引了众多境内外媒体和影视界的目光。2010年,秦汉战鼓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保护民间鼓舞的创造者及传承人是关键,要以人为本,把民间艺人的整体性生存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在这样的基础上,激发民间艺人对本身的自信与认同,建立完善的鼓舞保护机制,及相应的规范条例,利用陕西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各级学校开展该项课程,树立起鼓舞在后辈人心中的地位,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

在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星光璀璨,缶声震天,古代的缶和现代的声、光、电的完美结合,把人们带入了梦幻般的境界,它震撼了世界,敲醉了国人,缶也是秦时就在陕西地区流传的传统器乐。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鼓舞艺术也总是伴随着历史的步伐在前进,今天的民间鼓舞已融舞蹈、文化、体育于一体。

三、陕西民间鼓舞的健身价值

1、民间鼓舞的健身功能

(1)促进身体健康。鼓舞是一项能全面锻炼和健全体能的运动,鼓从动作结构上由跑、跳、扭、转、闪、摇、跨等要素构成。它以鼓舞的形式来表现舞蹈艺术,在多变的节奏中完成各种表演造型和难度动作。鼓舞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促进健康,提高人体的力量、柔韧性及灵敏等素质,特别是对人的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功能十分有益。(2)促进心理健康。参与鼓舞健身运动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能够抵抗抑郁和困惑等消极心境,调节人的情绪和心态。由于鼓舞健身没有人数的限定,因此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交往、倾诉、宣泄的平台,使参与者锻炼时在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联想、思考等思维活动,促进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复,有效的集中或转移了注意力,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根据研究发现,因鼓舞的动作特性,参与者在身体锻炼时会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具有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内啡呔。[4]它可降抑郁、焦虑及其他消极情绪程度,有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3)具有广泛适应性。鼓舞健身运动受场地及人员限制较小,可一人单打,也可双人对打,还可以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群打。单打者腾跃旋跨,群打时则变换出多种美妙的图案。完全可以用于晨练和取代单调枯燥的健身项目。全民健身计划落实的最大障碍是国民意识的提高,不良的健身习惯造成了人们的惰性。[5]鼓舞健身可以不受以上因素的限制,不受场地、器械限制,也不受时间气候影响,更不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因而十分适合于广大群体。

2、民间鼓舞在全民健身中的意义

鼓在经历了由战争向民俗活动过渡的历史时期后,同样也实现了职能的根本转变,体现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价值取向。通过与他人的协作配合来充分体现群体的价值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参与者通过个体的觉醒和张扬,增强了自我肯定。[6]通过体能的释放而获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强化了生命机体功能。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规划》中指出“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全民健身计划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契合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我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整个计划贯穿着倡导和推广适应我国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市场,担负着向群众推广简便易学、科学有效的体育健身形式和方法的重任。陕西民间鼓舞的动作易学易记,优美明快,热情欢畅,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使参与者获得娱乐和健康,获得充分融入群体和社会的满足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让参与者在鼓舞健身中体会人类团结、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强大精神力量,使人的心态变得积极健康,朝气蓬勃,从而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且不仅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参与,也适合不同体能水平人群的选择,便于推广。

四、陕西民间鼓舞健身发展现状分析

1、鼓舞健身的社会发展现状

鼓舞健身艺术来自于民间,是一种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每逢农闲、节日、集会、群众自发的聚集在一起,用这种传统的艺术愉悦身心,抒感,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打出了健康,雅俗共赏,合而为一。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又是对百姓休闲生活的丰富。

在农村,活跃在鼓舞健身广场上的是来自基层的群众。这项健身艺术,成本低廉,群众认为是一件乐事,很愿意参加,村寨、乡镇具备了这种艺术发展的土壤。以西安市的七区六县为例,未央区谭家乡就有80%的人参加这项活动,可谓是老幼皆宜。定期的举办培训班,进行各种切磋交流比赛,其中的佼佼者多次参加公益性演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有着陕西“鼓舞之乡”美誉的户县,2010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五日,有15万人参与的两年一度的鼓舞大赛拉开了序幕。这里变成了鼓的世界,舞的乐土。欢庆的鼓舞在边鼓、边舞中,队形多变,造型各异,让人眼花缭乱,把现场的气氛烘托的红红火火。大家称之为百姓的乐事,古都的一绝。

在城市,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亚健康人群中的一员。都市中有着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白领们意识到了健康对于生活工作的重要性,选择了诸如瑜伽、羽毛球等这类较为时尚的俱乐部健身方式。然而这种健身的方式局限性多,且费用高昂,青年人群缺乏对这种民间艺术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在他们中间该健身艺术发展极为缓慢,因此无法普及和推广。而鼓舞健身这种民间艺术,完全弥补了俱乐部健身的局限性,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健身方式。在目前,该项健身艺术只是在下岗、退休的中老年群体中发展迅速,各种赛事、庆典活动中均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年轻人缺乏对这种民间艺术正确的认知和了解,使其健身艺术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鼓舞健身的学校发展现状

鼓舞健身艺术在学校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校,为一些庆典活动及表演进行了专门训练和教学。曾经陕西民间打击乐团团长应邀到某知名高校进行讲座、表演时,气势磅礴的《大唐六骏》,把学子们带进了古战场上万马奔腾、雄壮威武的意境,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昂,现场的氛围达到了极致;目前这种民间艺术未得到高校教育政策上的支持,没有列入高校教育的范畴,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而在中、小学,农村较城市学校开展的更为普及,且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有独到的见解。户县人民路小学,汲取了民间鼓舞的精髓,将少先队鼓号与鼓舞结合,给表演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取得首届少先队鼓号鼓舞表演特等奖。在各种庆典赛事上均留下他们的身影,且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品牌。前主席连战的母校——西安后宰门小学,因外事接待任务,常年保持着鼓舞队的训练,迎宾的腰鼓,欢乐的锣鼓,给来访的嘉宾和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延安大学等院校还将安塞腰鼓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特色内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突出了办学特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力提倡。

在海外,龙的传人将浓浓的思乡之情用中华传统精髓的鼓舞文化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凡是世界上有华人居集的地方,均开展了该方面的教育,且硕果累累。

从以上发展现状来看,要想更好的推广发展鼓舞健身艺术,就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举办各类学习班,深入基层,传、帮、带,专家、学者、社会指导员要发挥骨干作用。让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回归大自然,扎根在民间,在民间的沃土中开花、结果。

五、民间鼓舞健身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目前国内学者对民间鼓舞与健身的理论研究尚不成熟,该方面论著较少,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如何使陕西民间鼓舞与健身相融合,使其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将健身与鼓舞融合,使人们通过鼓舞的健身功能,既锻炼了身体,又对民间鼓舞有了一个崭新和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发人们对民间鼓舞的喜爱和认同情感,使我们宝贵的鼓舞艺术得以发扬光大,能够以较强的适应力在现代化的土壤中不断壮大,同时推动了全民健身时代下的民族体育的发展。

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把历经数千年流变的民间鼓舞这一民族、民俗文化推向了历史舞台的边缘。因此,要为其注入更多的现代因素,从体育健身角度实现融合与共生,充分展现这一民族、民俗文化所蕴含的健身文化的魅力。对部分民间鼓舞重新整理或改编,使其融于学校体育教学,把民间行为传承与学校教育传承有效结合。从实践中看,目前民间鼓舞尚未在学校广泛推广,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借鉴,合理利用学校教育来发展民间鼓舞健身艺术,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拓展其研究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师资把这种原生态的鼓舞带入大、中、小学的课堂,不仅传承和发展了民间鼓舞艺术,而且对发展民族体育运动,推广全民健身运动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六、结语

陕西民间鼓舞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上千年的积淀,生生不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民间鼓舞与健身的结合,既传承了民间艺术,又为传统的鼓舞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契机。而民间鼓舞健身艺术中包含和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理念和精神素质,更是传承发展民间鼓舞健身的不竭动力。这种精神,是我们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民族体育运动,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2005.3.

[2] 徐国忠,焦建军.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4)61.

[3] 谷玉梅,李开芳,梁挺.陕西民间鼓舞博览[M].美国华文出版社,杭州出版社,2010.

[4] 刘树军.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2)75-77.

[5] 李子伟,白永泉.天水民俗录[M].香港:香港飞天文化出版社,2003.

[6] 雷湃,蔡智忠,陈爱军,聂晶,蔡中,毛海燕.旋鼓舞的文化内涵与健身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105.

篇9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2―0182-03

小城镇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非常特殊的作用,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与纽带,是构建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在区域体育发展格局上,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梯度推进,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行体育现代化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小城镇体育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冀东地区是河北省经济、旅游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有人口968.34万人,农业人口721.47万人,城市化率34.6%,国民生产总值:1313.77亿元,撤并后乡镇266个,建制镇154个,乡112个。本课题试图对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准发展沿海地区小城镇体育的症结,为全面实施城镇发展战略,提供体育方面的实证依据和相应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冀东地区是指河北省境内的唐山、秦皇岛两个主要地区。调查小城镇266个。包括唐山的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新区,秦皇岛的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8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1个县镇,244个农村乡镇。

1.2研究方法根据总课题的整体设计,在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的专家调查问卷及《我国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群众调查问卷。自2004年底采用分片、分层、全面展开的策略进行调查工作,专家问卷发放对象为各县、乡、镇主管领导或相关负责人,群众问卷发放过对象为各县、乡、镇群众。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表1)。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数据统计结果反映出群众普遍采用徒手练习或娱乐性、技术性要求不高的项目,说明普及型、传统型项目参与率较高。从地域资源优势来看,游泳项目并没有成为冀东沿海地区群众体育主要活动内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游泳项目的季节性比较强,技能要求较高。表明冀东地区在水上项目的培养与开展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从地域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水上健身运动。打造具有区域性、特色性、全民性的海上健身环境意义重大。

2.1.2居民健身场所

由表3统计结果得知,小城镇群众体育锻炼场所的非正规性明显,完全是群众自发组织和形成的,条件简陋。说明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设施匮乏现状与小城镇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另外,也反映出城市体育设施建设与小城镇体育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性,城市设施投入明显高于小城镇。造成小城镇群众不得不利用公路、马路或街道、住宅小区的空地或其他空地进行补充。因此,加大对小城镇体育健身活动文化中心建设,增加体育投入,配备足够的体育设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改善小城镇群众体育活动法规建设的重中之中。

2.1.3居民健身动机小城镇居民基本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及社会适应的重要性。在有组织和没有组织的情况下,90%以上的群众能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从健身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集中在个人行为或与邻居、朋友锻炼的占79%,自发组织占11.6%,企业或社区组织占9.3%。从健身方法的需求和使用上,56.9%的群众不能满足自己科学锻炼的需求。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匮乏,对广泛运用的健身运动处方知识和方法了解太少。对自身的健康诊断更是缺乏有效的知识结构,56.8%的群众对自身脉搏测试都缺少认识。广大群众的身体活动基本上是盲目从众。这种恶性循环的状况令人担忧,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对小城镇居民的体育锻炼加以科学的指导。

2.1.4居民健身消费 从调查结果看,居民每月用在体育健身活动上的投资:有79.5%的居民不花钱,有17.8%的居民每月消费在30~50元,超过100元的寥寥无几。这也客观的反映出了冀东小城镇居民的现实体育消费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冀东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4元。农民年人均收入3 085元。体育健身消费反映出冀东地区居民受社会因素如体育价值观、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等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收入水平不平衡性,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淡薄。同时随着冀东地区城市化规模和创建体育名城的战略实施,小城镇体育基础设施的发展、城镇居民的健身意识和观念的加强,收入的提高,这种状况必将随之得到改善。

2.2冀东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难点问题

2.2.1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地点 小城镇是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空间分配,人类活动必须占有空间。城镇活动空间只有依赖城镇发展计划的诱导和控制方能保证城镇空间环境的舒适、合理和安全。城镇环境空间的舒适和合理包含着提供居民进行健身和健康活动的设施和设备。现代居民的首要目的是健康,城镇居民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保障是高质量的生活设施。从调查结果看,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活动场地、体育馆等设施较少,占样本总数的86.7%,其次是体育场地设施对全社会开放的程度低,占样本总数的13.3%。从实地典型考察看,冀东许多小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住宅建设豪华气派,人们更多的投人在于生活享受,忽视体育健康极其体育文化建设,60%的居民闲暇时问在家里看电视和听音乐,48.9%的居民闲暇时间用于逛大街和购物。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占30%。冀东小城镇体育设施不能满足或不能满足居民体育消费。由此可见,冀东小城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镇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处于失衡的状态。

2.2.2体育健身群体年龄特征 从参加健身活动人员的年龄方面看,冀东地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难点主要表现在:首选为中年人(36~59岁),占样本总数的50%的人不参加,其次是青年人(17~35岁),占样本总数的31.2%不参加,第三是老年人(60岁以上)占样本总数的18.8%不参加,最后是儿童少年和幼儿占样本总数的19.2%不参加。从调查结果看,中、青年人是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难点。这个年龄段是为事业、家庭承担主要责任的中坚力量,他们整天为事业而忙碌,为家庭生活而奔波。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忽视了在他们这一时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发病率较高。因此,尽快改善中青年人体育健身意识,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健身娱乐活动是影响小城镇体育健康稳步发展的关键。

2.2.3体育健身群体知识结构 从体育健身群体知识结构看,冀东小城镇体育活动开展的难点在于小学和中学学历的人群。分别占62.4%和24.8%。表明小城镇体育健身活动的弱势在于低学历群体。小城镇健身群体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小城镇体育的教育程度。小城镇体育健身群体

的知识结构往往给小城镇体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一定的活力,使得体育健身活动始终处于文化交流和发展之中。调查的结果反映出,冀东小城镇体育健身活动低学历群体处于弱势状态。因此,提高弱势群体的健身动机、健身认识、健身意识、健身行为是目前小城镇体育健身活动开展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2.2.4体育健身群体地域结构 从开展活动所面对的人群方面看,冀东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难点在于:68.8%的人认为在农村,37.6%的人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31.2%的人认为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8.8%的人认为在妇女,12%的人认为在街道和社区,6.4%的人认为在残疾人和知识分子。调查的结果反映出小城镇体育活动开展的最艰苦的地方是农村,其次是少数民族地区,第三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在各项富民政策的支持下,极大地促进了小城镇的长足发展。但在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却表现出低迷态势。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地域分散,居民种族不集中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表现出体育文化建设的民族特色。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没有精力在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2.2.5体育健身时间 从开展活动的时间方面来看,冀东地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难点在于:43.6%的人认为是闲暇时间不足,12%的人认为是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与健身者活动时间不一致,12%的人认为是群众体育指导员指导时间与健身者活动时间不一致,18.4%的人认为有其他的原因。6.3%的人认为闲暇时间零散。从调查结果看,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活动开展时间上的难点问题在于居民的闲暇时间不足。这可能与冀东地区居民个体中小企业,家庭企业、家庭养殖业居多有关。另外,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富民政策也使得更多的居民投身到农田建设之中。因而,影响他们对体育参与的积极性。2.3影响我国冀东地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农村人口的发展应从小城镇居民开始,中国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应从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开始,中国农村人口的体质增强应从小城镇居民的体育观念和体育锻炼开始。冀东小城镇体育与健康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现阶段主要问题是小城镇体育事业发展滞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低,公民体育参与意识不强,体育社会化程度低,体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内容(表4)。

由表4可见,专家和群众对于体育社会化程度,政府重视程度,居民体育消费观念,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公民体育参与意识等五个方面具有相同的观念,经差异显著性测验,P0.05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专家已经看到体育经费的投入的多少,已经影响到体育运动的开展,并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列在第二位,但是群众并没有看到此项的影响。闲暇时间项目的选择,群众与专家具有显著的不同观点,专家认为群众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列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群众则认为缺乏闲暇时间是一个较重要影响因素。其他项目之间专家与群众具有相同的观点,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体育法规、制度的实施力度,组织领导措施,舆论导向,公民受教育程度,地域文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面群众与专家具有相同的观念。特别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不仅没有引起群众的重视,而且专家也没有看到其作用。

3 冀东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小城镇体育以农村为重点是我国群众体育一项战略部署。小城镇群众体育的建设和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建设缠绕在一起,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塑造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也不可能有一个模式能适应任何变化的情况,更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时间、宽空间、高程度地稳定在一种模式上。模式的建设依赖于制度的创新,依赖于环境的改善。小城镇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拉力”与“推力”的共同作用,“拉力”是经济的发展,“推力”则是制度政策的约束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3.1旅游体育型我国冀东地区拥有山、海、林、岛等多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各种名胜景区80多处。

海岸线长487 km。可利用森林、山地、湖泊、水库、海滩、等自然资源开展野营、钓鱼、冲浪、划船、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这样不仅缓解了目前城镇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现实,而且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增加户外运动的机会和愿望。近几年,国内的旅游将成为一个更重要的消费领域和经济文化现象。人们外出旅游不仅是为了度假消闲,而是渴望得到在城市里难以得到的刺激,更多的人将选择远离喧闹,走进大自然,体育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

3.2企业体育型“企业体育”是我国竞技体育中一个独特的形态。随着对外开放和农村富民政策的逐步改革,冀东地区崛起了一些具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崛起了一些激进派的个体企业。富裕乡镇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已经超过我国农村的一般水准。在某些地方已经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普遍水平,逐步形成了一种类似城市居民的多层次文化消费倾向。“企业体育”也正逐步在群众体育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冀东小城镇体育发展的状况和整体情况看,学校体育是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乡镇体育和事业单位体育还处在一个低水平发展的起点上,尤其是乡镇体育,在体育设施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发挥“企业体育”的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是我国冀东地区乡镇体育建设的一个现实和明智的选择。

3.3园区体育型近年来小城镇园区建设规模扩大,园区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已有所转变,但其主体对象和任务未变,园区如何实现为广大居民服务的职能。为了保证园区体育工作能经常性开展,应该每年都制定园区文体活动计划,并把园区文化体育工作开展的项目,作为重点纳入属区单位的双文明考核内容,并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健康家庭”奖励。促进居民的锻炼积极性,逐步实现园区体育和谐文化氛围。

3.4家庭体育型 “家庭体育”是小城镇体育的重要社会基础和有机构成,生产、生活一体化是农村家庭的一大特征。农村家庭大多具有独立的庭院,房屋的空间相对较大,这是开展农村家庭体育活动的优势。

篇10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行特点

从我国体育产业构成上来看,组成我国体育产业的因子众多较为复杂。细分主要体现为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以及福利彩票,体育中介市场等给几个方面因此,在研究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首先,应当从研究支撑当前体育产业几大支柱入手。其次,从影响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来看,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体育项目的普及化、体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都成为了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一方面,其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与智力条件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而另一方面,其自身的不良发展也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1.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压力很大,同时缺乏足够的竞争意识。由于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的落差,我们没有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采取有力的措施,外国资本先是从体育用品业(各种体育服装、器材、设备等)、运动饮料业(各种可乐)进入,现在已经发展到体育服务业(如国际管理集团)、广告业的大规模渗透,进入世贸后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国外的体育产业以其规范化的市场操作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与我们竞争,国内企业的胜算几乎为零。当然,国外体育企业的大量涌入也会带来资金、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但是我们却失去了市场。因此,中国的体育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振兴体育产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2.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

(1)地域间的不平衡。这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经济发展程度体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质量,经济发展的快,体育消费直线上升,体育市场一派繁荣,而西部,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体育消费还只是极少部分有钱人的高档消遣,具有一定的规模的体育市场还未形成。

(2)体育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失衡。西方国家的体育产业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同时产生的,因此,从一开始就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起来,我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事业由改革转轨而来。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尽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按照政事分开和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了机构改革,国有资产在体育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仍然表现出双轨道的痕迹,即有浓烈的政府行为色彩。

(3)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度不平衡。由于受项目本身特点,如普及程度、竞技水平、观赏性、人们的喜好程度和在国际取得成绩的知名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产业资源的价值和开发效益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产业结构不平衡现在仍存在对于这种发展滞后的现象,进一步深化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快产业化程度有更大意义。

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及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产业滞后,它是相对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健身娱乐业的竞赛表演业发展的速度相对迟缓而言的。在中介产业中竞赛表演业又在整体上落后于健身娱乐业,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俱乐部体制并没有在所有的项目中推开,致使竞赛表演业的市场主体不明确,加之竞赛表演的电视转播权的商业化运作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而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非经济因素),赛事电视转播权的国内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使得竞技体育巨大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和回报。核心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的原动力,体育用品业作为核心产业其发展也受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影响。美国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体育用品业,根本原因是得益于该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健身娱乐市场和最活跃,最有效益的竞赛表演市场。因此,要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发展我国体育产业。

4.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及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在竞技体育产业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难点是各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的体制建构,由于国家体育总局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政事分开,管办结合,但各竞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职能范围明显与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的管理职能相矛盾,协会制定的章程反应和保护全体会员或会员俱乐部的整体利益,但在竞技体育产业化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利益和经济纠纷缺乏法律依据,出现不公平,缺乏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在体育市场管理中,部分项目仍有权限交叉或越位管理情况,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5.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政府制定一系列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如拉动消费、促进投资、解决就业等方面,但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举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政府尚无明确政策可循。如体育彩票是政府给予的一项优惠的产业政策,发行体育彩票是增加体育消费的一种途径,但体育彩票发行还实行严格的年审制度,每年的发行额度由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因此,据我国现状加大扶持长期稳定的产业政策,如鼓励社会和个体兴办体育产业的投资政策,相应的低息贷款或货款贴息政策,减免税或税款返还政策等等。

参考文献:

[1]赵芳:我国体育产业立法必要性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篇11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多人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体育休闲产业以健身和休闲为主,成为人们的不二选择。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所以构建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积极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个以“人———健康———休闲———产业”为主线,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业之间优势互补,整体规划,共同发展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以达及满足民众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种需求,进一步推动河北省地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目的。

1.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相关内容概述

1.1体育休闲产业概念阐释

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使其中的三个要素都得到发展,即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料,三种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欠缺都无法使产业实现长远的发展[1]。第一,产业的产生必然需要一定的社会分工,也自然存在相应的投入;第二,产业想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需要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对于体育休闲产业来说就需要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服务。当前这种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体育休闲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必然十分良好。体育休闲产业自然不再是之前那种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发展模式,而是实现了生产化和产业化,这种转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体育休闲产品的大量出现。

1.2医疗保障体系概念阐释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构架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们构成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部分,为受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底横”主要是指低收入或困难群体,对于这个群体的医疗需求主要是通过城乡医疗救助进行补充。“顶横”部分主要是针对更高医疗服务需求者,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来满足。目前,我国在制度层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辅以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包括在校学生、儿童、没有收入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者);农村居民通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

2.当前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研究现状

2.1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法律体系等密切相关,尤其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外的体育休闲产业组织特征表现产生重要影响,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市场竞争体制,使体育休闲产业在国外的门槛比较低,也就说相关的企业只需要持有一个从业执照就可以开办相关的体育休闲企业,政府的企业评估机构也没有对从业的人员数量、经营规模、注册资本等作出具体的要求,因此在国外,不少的体育休闲产业都是由中小企业来经营的[2]。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使得相关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最终对消费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的消费性价比大大提高。由于国外体育休闲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和医疗体系之间的结合模式也较为完善。

2.2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国内发展现状

体育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参与人群广泛,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也具有明显的娱乐特征,也有不少相关的关联产业[3]。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体育休闲产业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作用也逐渐加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的现代新型服务业。美国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理论,得到了不少国家的认同,以该理论来评判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可以对其进行一个大体的把握,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还处于起飞阶段,对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而言,国民经济所起到的支撑力和拉动力都不够。因此体育休闲产业不管是在质量、结构还是规模、效益等方面都比较落后。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60-70年代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和美国经济的发展相吻合。我国体育经济之所以在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状态下得到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收入结构中“二八现象”的存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的人已经率先进入到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4]。总体上而言,我国当前的体育休闲产业仍然处于起飞阶段,整体的发展水平仍然低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其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就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之间的结合来看,我国虽然已经有相关文件下发,但是具体实施较少,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3.研究河北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必要性

3.1研究河北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精神,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结合河北省实际,河北省政府在2015年5月29日颁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2015年5月29日)。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的第二条“主要任务”中的第五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文案中指出:“促进康体结合。加强对群众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发挥体育锻炼在慢性病防治及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健身指导。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运动康复科。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等各类机构。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鼓励在健身场所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这一“促进康体结合”的精神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开启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这一战略也为京津冀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据此,河北省体育局面向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广大群众,着力打造和培养的户外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特色品牌。目前已命名扶持了73个极具品质和发展潜力的户外健身活动基地,带动了环京津地区户外健身运动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初具规模,为本研究奠定了环境基础。

3.2研究河北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符合河北省的发展方向

本次研究是将河北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个以“人———健康———休闲———产业”为主线,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业之间优势互补,整体规划,共同发展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以达及满足民众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种需求,进一步推动河北省地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之目的。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①疏通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发展脉络;优化产业,改善民生,提高民众幸福指数;②建立人与社会、社会与政府、政府与人的联动机制;③拓展系统科学前沿理论在休闲产业与医疗体系战略研究领域的运用;④为河北省乃至中国重大产业发展与医疗战略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河北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路径探讨

4.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创造合作发展机遇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式在我国得到确立,加之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使一些在计划经济发展下形成的体育模式不能适应新经济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体育界对于体育事业就发生了两次不同的认识,一次是思想解放之后人们不再将体育运动看做是消费活动和福利事业,第二次则是体育产业观念的建立[5]。这也为体育产业赋予了新的价值,从而决定了体育休闲事业不仅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身体健康的需求还需要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这就和近几年我国所倡导建立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相吻合。就河北省的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结合而言,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理念,对其核心理念框架进行重构,积极寻找和医疗保障体系之间的共同价值,进而实现有效整合。

4.2优处产业内部结构,构建两者发展体系

经济学上认为一个产业如果出现了问题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化解和解决的,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领域则需要通过内部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建立相关的内部结构优化政策。通过内部优化政策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的增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和福利水平,这就使体育休闲产业的公益性大大增加,和医疗保障体系所具有的公益性相互连接,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实现“人———健康———休闲———产业”协调发展,使医疗保障体系和体育休闲产业之间可以更好互补。在充分发挥内部产业结构政策的引导作用下,使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结构升级,进而变得更加合理化。

4.3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支持优惠力度

不管是体育休闲产业还是医疗保障体系都是和国民身心健康相关的事业,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更需要相关政策作为保障。对于河北省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发展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税收优惠力度。就河北省支持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经费支出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因此无法支撑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更无法促进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融合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返还国有资产占用费的形式使两者之间得到更好的融合发展,提高体育休闲产业的扩张能力。另外对于一些个人、企业或者团体为体育休闲和医疗保障体系融合所提供的设施方面的赞助要将其纳入公益性的捐助范围之内,比如用赞助额抵消个人或者公司应该交纳的所得税等。与此同时河北省的各级政府也要认识到经济结构变化对人们消费方式带来的影响,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推广体育休闲和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相关项目,为整个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5.总结

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国民的身心健康,因为目标的一致性为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河北省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需要认清当前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发展现状,转变传统的核心发展观念,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制定相关的扶植政策,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汤龙斌.环桂林市旅游圈“农庄式”休闲体育的发展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2]张森.中美两国体育休闲产业比较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张建华.我国休闲体育研究动态评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3.

篇12

[关键词] 湖南 体育产业 弯道超车 经济发展

当前,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正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针对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同志在2008年12月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及后来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经济的波动调整期蕴涵着后发赶超的良好机遇,湖南省各项工作都要运用“弯道超车”效应,实现富民强省的科学跨越。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体育产业无疑是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部地区发展严重受阻,这对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中西部地区无疑是一个实现赶超的绝好机会。就体育产业而言,实现赶超,有机遇也有挑战。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是各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共同方向之一,东部地区在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基础、水平、经验方面都更具优势。充分挖掘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自身优势,创新湖南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成了湖南体育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科学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弯道超车”理论

今年以来,当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蔓延的时候,一些省份相继提出“弯道超车”的发展战略。将竞技赛车的黄金定律――“弯道超车”用于描述地区经济发展,是个很形象的比喻,一时“弯道超车”这一赛车场上的专用词,迅速飙升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词语,成了不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交通法规中,弯道超车是禁止的。但在竞技体育赛车中,“弯道超车”是受到鼓励的。竞技赛车规则不仅允许车手在直线道路超车,也允许车手在弯道上超车。在赛车实践中,由于赛车马力相当,直道上大家开同样的速度,车手很难在直线道路超越对手,优秀车手往往更多地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选择在弯道超车而取胜,因为这时一般要减速才能顺利通过,谁的技术好,胆量大,谁就能超越别人。认为经济的波动调整期,可以看成是经济的“弯道”期,各经济体或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进行调整,特别是进行生产要素的重组,推进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分化。利用存在的后发赶超的潜力――“后发优势”,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吸收和引进先进者的技术开发成果,实现跳跃式的技术进步;少受已有投入形成的沉淀成本的影响,使用最新技术和形成最先进的产业,等等。这样,危机之后,就可以出现规模较大、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经济体或大型企业。这一理论是湖南省自2008年以来开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理论结晶。可以说,“弯道超车”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理论实质的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充分理解和利用“弯道超车”这一源自竞技体育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在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弯道”期,促进湖南体育产业经济 “弯道超车”发展,促使湖南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等方面实现科学跨越与崛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湖南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湖南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湖南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平稳。湖南省的市场规模与全国经济发达的省市相比差距不大,湖南省的休闲娱乐场所在全国是名列前茅,基本上档次的星级宾馆都有娱乐健身场地,经营收入估算保守的在10个亿左右。

2.湖南体育彩票业发展快速。湖南省积极探索体育彩票的发行机制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了发行力度,彩票发行走在全国的先进行列,体育彩票发行量连续三年超过10亿元,省、市、县区三级获得彩票公益金逐年增长。

3.湖南体育文化业发展领先。《体坛周报》高居全国体育类报刊榜首,跻身于全国地方报业百强之列。包括3报6刊,发行量已经过亿,是湖南拥有报刊最多的媒体,并将涉足非体育领域,谋求跨媒体式的立体发展格局。被湖南省委树立为全省文化产业的先进典型,受到的高度评价。

4.湖南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初具规模。湖南省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已初步形成:以每年各项目全国性竞技体育比赛,吸引了大批体育爱好者、球迷的参与;以商业形式举行的各种体育竞赛,招商引资、活跃体育文化齐头并进,如凤凰围棋赛、岳阳龙舟赛、国家队与世界明星乒乓球对抗赛等。

5.湖南省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发展滞后。湖南省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业几近空白。而湖南省的体育用品销售市场是长沙市体育馆路体育用品商业一条街和株洲芦淞市场。

6.湖南体育旅游发展不容乐观。湖南省有旅行社200多家,以经营体育旅游为特色的项目的旅行社很少,仅有隶属湖南省体育局的体育产业开发中心体育旅行社。

7.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湖南省专门针对体育产业发展制定的法规仅有《关于加快全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决定》(湘体字2002(14号),同时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

8.科技创新能力差,技术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以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为主,新型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极少,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很难占到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免被挤压和淘汰;设备简陋,工艺简单,产品单一,多年不变;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三、湖南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弯道超车”新模式

1.高水平的体育经纪人队伍是湖南省体育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首要条件。既熟悉国际体育商务规则又能驾驭国内体育市场的高级体育经纪人才对于体育产业发展及其创新极其重要性,所以,应把加大体育经纪人队伍、体育经纪公司、体育管理人才培育力度作为湖南体育产业赶超的重中之重。

2.体育产业发展应坚持“体育是体育产业之本”。要形成以竞技体育为主,其他如休闲体育、大众体育、特色体育、传统体育、体育表演、体育娱乐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在实现该省体育产业赶超战略时,必须坚持以“体”为本,在继续夯实传统竞技项目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联赛项目和高端休闲体育项目。

3.强化湖南媒体媒介产业优势,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体育赛事、体育新闻的消费都离不开媒体,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宣传和沟通作用。媒体、媒介是湖南的优势,惟一可以与中央电视台抗衡的地方电视媒体“电视湘军”应该在湖南体育产业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体育产业应借助传媒业这一“孪生兄弟”,以与体育有关的频道和栏目为载体,加大宣传和造势,实现快速腾飞。

4.湖南体育产业的“弯道超车”战略应该走合作发展之路。我们要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制造厂家品牌和人才等资源,全面开放体育产业市场,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体育产业的建设,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尽快扭转湖南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产业相关设施建设落后局面。

5.优化环境,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体育消费总量。加快湖南的三化进程,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农村辐射来发展体育消费,加大市场开发,加大政府的投入,并制定相应法规刺激体育消费,提高体育营销水平,促进消费观念转变。大力发展体育中介市场,因为体育中介连接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体育中介能使体育市场充满活力。

6.建立建全以“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的管理职能体系。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管理的相关法规,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建立体育产业发展业的投资政策、低息贷款或贴息政策。明确划分体育市场的管理权限,完善和统一管理程序,体育行政部门要对其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履行体育法规给予的职能。

7.加强网络和基地建设,注重运营机制改革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在全省建立若干个体育产业发展的基地,以体育用品博览会带动湖南体育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整合所有的场馆设施,建立各城市甚至社区游泳中心、羽毛球中心、网球中心、篮球中心、健身操中心、乒乓球中心、民族体育中心等群众性健身中心。

8.将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格局。加强从事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的联系、组织、管理、运作,以及无形资产的开发、经营。以体育产业带动包括旅游业、服装业、建材业、机械业、交通业和通信业等关联产业发展,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到全省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格局中去。

参考文献:

[1]郭明方 周克臣等:湖南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8-11

[2]刘新光:建设湖南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5

[3]陈文胜 谭晔茗:湖南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51-53

篇13

我国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上很多王朝在中原地区建都,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随着中原经济区的成立,一路一带的发展战略给中原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处在自然增长的状态,创新不足,体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体育文化层面上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有效发挥,所以,在充分发挥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必经之路。

1中原体育文化产业

1.1体育文化产业

体育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产业以体育文化的相关现象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开发,生产,销售。体育文化产业的着眼点是消费者的需求。体院文化产业涵盖了生产、销售和消费等等环节,体育新闻产业、体育影视产业、体育娱乐产业等等均是体育文化产业,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

1.2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体育文化产业有很多种不同类别,以外在形式为分类标准,可以将体育文化产业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体育文化实物类,包括所有的体育器材、服饰、影视作品、建筑等等。第二类是服务类,包括体育教育事业、培训服务、节目演出等等。第三类是体育文化休闲类,例如体育旅游,以娱乐性为主的体育活动。

1.3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特点

1.3.1历史文化悠久中原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古至今,中原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曾经有20个朝代将王朝建立在中原地区。其中武术的发源地在中原河南地区,距今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武术在隋唐得到快速传播发展,在民国时期经历发展低谷期,建国以来武术又转衰为盛,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武术走入学校课堂,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在国内、国外都受到热情的欢迎。1.3.2体育资源丰富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武术拳种,其中有40多种在中原地区特别突出,多层次的武术学校逐渐成立,武术器械也在被普及,随之而来的武术影视作品和文化交流活动得到快速发展,很多武术爱好者都慕名来中原地区学习武术,这也促进了武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武术产业链的繁荣昌盛。在中原地区还有很多体育资源,例如,杂技表演、航空运动等等。1.3.3发展前景良好现如今文化产业正处在上升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精神需求。当今社会,人们持续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需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生的发展进步。中原地区人口资源丰富,体育文化产业又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相信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将为中原地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

1.4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功能

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文化功能,文化功能也是体育文化产业的首要功能,文化功能渗透在体育产业的各个发展阶段,无论是有形的体院产品还是体育文化的传播服务,同时,体育文化产业从萌芽、发展、崛起到创新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文化功能,文化功能也蕴含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内在精髓。其次,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体育文化产业的基础功能,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功能,体育功能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人们可以真切的融入到体育活动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在享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增长了体育消费,从而带动周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接着,传播功能,体育文化产业在发展进步过程中时刻在向大众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精神。随着文化产业的逐步强盛,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最后,经济功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进步的出发点便是经济价值,经济效益也是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例如,中原经济区的成立给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经济欠发达

中原地区处在我国内陆地区,是我国的中心地带,东面有发达的沿海经济区,西面有较为落后的内陆经济区,处在二者之间的额中原地区经济欠发达,这是造成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中原地区人口密集,虽然经济总量惊人,但是人均收入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也造就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停滞不前。然而,经济的发展和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有效的拉动内需,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消费意识落后

大众的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例如,大众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等等。目前,中原地区的体育消费能力较低,并且消费的主体依赖于青少年。中原地区农业经济较发达,农村人口基数大,分布集中,广大的村民并没有建立体育消费观念,大部分人认为体育锻炼可由劳动活动代替,没必要花钱进行锻炼,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体育锻炼纯属多余,“花钱找罪受”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真理”。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在不断的转变发展,然而,中原地区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2.3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任何产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一个产业开花结果的重要源泉,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表现在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例如,在中原地区的大部分高校中都没有设置体育产业的相关专业,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和培养方向,相关体育产业工作者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最终导致了这方面人才匮乏。同理,在上海体育学院设置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教育水平最终决定了人才素养,这也就是地方体育文化产业中人才队伍单薄的原因。专业的体育文化产业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例如,需要掌握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对体育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要有深刻认识。目前,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中人才素养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了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握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2.4发展不均衡

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指的是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在农村和在城市中发展不均衡,在农村虽部分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但是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处在微盈利阶段,最终导致与城市的体育文化产业拉开差距。另一方面的不均衡还表现在发展项目上的不均衡,在中原地区武术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不仅建立了较多的武术学校,还制作了相关的武术影视作品,武术传播也越来越广泛,与之相比,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阶段,甚至很多文化产业还没有开发。2.5品牌效应不强说到中原的文化产业,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少林寺、武术等相关画面,非常有限,中原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充分开发,这也导致了中原体育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在相关品牌的推广传播方面也有待创新发展。面对中原文化体育元素人们还固守传统的发展观念,品牌的蝴蝶效应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带动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3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3.1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基础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中原地区要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效益。目前中原地区的支柱产业仍是第二产业,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程度,向东向西双面发展,向东要打通出海口,加强与经济区的联系,拓展合作区域,向西要和西部的资源能源地区相互合作交流,提高产业的协作配套水平,同时引进外资,发展本土经济,政府在政策上也要给与支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3.2转变体育消费观念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体育文化产业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产物,这一产业的发展为中原地区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消费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价值,体育文化产业不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最主要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创造利益的基础上,传播了体育文化知识,弘扬了体育精神。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不惜牺牲休闲娱乐的时间,久而久之,大众身体素质普遍下滑,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很多的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文化产业帮助人们解决这一困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针对性的开展娱乐休闲活动。

3.3重视人才培养

培养体育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和产业内部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就政府而言,可以在中原的高校中开设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加强文化产业的理论课程学习,例如,开设体育营销学、经济学,中原高校还可以开发编制体育相关的校本课程,学习地方体育文化,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原的体育文化基础,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文化基础相结合,为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就体育文化产业而言,员工在职培训和相关的交流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新职工还是企业元老,企业内部都要定期组织学习交流等活动,由新带老,由先进带落后,最终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养。中原地区的体育文化产业可以和沿海发达地区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交流学习,为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3.4促进平衡发展

体育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包括地域发展平衡和产业项目的平衡,体育文化产业的地域发展需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优化资源配置,面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地区,国家要进行政策上的偏移,强化支持力度,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就体育产业项目而言,不仅要有武术这样的精品产业,还要促进多种产业的发展进步,在武术等产业的带动下,齐头并进,例如,要大力发展篮球产业,培育国内先进的篮球强队,因地制宜的建立篮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的地域优势,在中小学也可以建立篮球特色学校,还要大力发展游泳、乒乓球等群众基础好、参与性强的项目。例如,2016年奥运会结束后,在河南郑州市举行的“乒动中原”公益活动,国家乒乓球队在刘国梁总教练的带领下,在郑州隆重举行,随着里约奥运会的结束,国球乒乓球又一次受到国人的热捧,在一些超级球星的带动下,如张继科、马龙、许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生群体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群众基础越来越雄厚、坚实,中原地区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宣传乒乓球活动。

3.5打造品牌推广

在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精品产业的发展,进行品牌推广,将丰富的资源联合起来,打造明星产业,进而推广到市场中,帮助中原文化产业打开市场,走到全国,影响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原文化产业,从而逐渐的认同中原文化产业,为其消费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从而实现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例如,郑州举行的国际武术节,受到了国内外人的热烈欢迎。品牌推广还可以依靠知名的体育人士宣传,例如,超级体育明星通过其自身魅力帮助体育活动被更多的人接受,如孙杨代言的汽车品牌,张继科代言的手机等等,中原文化产业也可以参照这样的发展方式,在中原地区选择影响力大的体育明星,引领体育文化产业更上一层楼。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文化产业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原体育文化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体育文化产业也逐渐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优势。中原体育文化产业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推动体育强区的发展,促进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崛起。

参考文献

[1]朱宗海.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初探[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09:20-23.

[2]朱宗海.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5:117+119.

[3]朱宗海.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15,05:119-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