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供应链公司财务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应与发展相适应,其管理方式应及时转变。当前很多单位对集中采购降低成本、限额发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库存占用资金认识不足,为保生产节点主要靠提前采购、增加库存,以及人为干预增加消耗来实现节点的完成。随着煤炭企业新的生产体制的转换,横向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也得到了加强。因此,煤炭企业必须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指导企业物资管理,也就是围绕企业核心,将物资供应、煤炭生产、销售、服务等,直到终端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以不断适应煤炭发展的需要。
二、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思想下的管理模式
1、整合高效的物流采购机制,向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生产管理活动,企业往往把物资供应管理重点放在为生产提供及时供应保障上。因此,供应管理的重点是设法寻找供应商,组织货源,及时采购所需物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其采购业务也在不断发展,而原有的物流管理体系则需要重新设计和调整。现代企业对物资保障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保障供应和局限于对供应商的选定上。而是从整体上把企业的供应流程与所有的相关部门都联系起来。随着采购内涵的不但扩展,物资的管理要从选择物资的供应商、制造商开始,把企业的物资计划、需求预测、供应商审查、库存控制、限额发料、合同签订、运输报关、领、发料一系列功能都集成一个系统中。整合因煤炭为对象带来的多部门物资采购体制。多头采购也难以有效地发挥企业最大物流潜力,导致内部物流不畅,仓储利用率低下,装卸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且大量占用生产资金。因此,煤炭企业应设置统一管理运作物流运行机制,实行分级管理,整合企业供应链流程,变分散采购为专业化的集中采购,将企业的生产、供应分属不同的部门,购、储、运、包装、配送进行调整,充分利用仓储、装卸设备、供货渠道、信息渠道,建立企业物资信息平台。对企业的物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控制、统一服务,以利于走向市场融入社会物流的大环境之中,以求取得整体最优效果。
2、淡化仓库概念建立配送中心,综合利用仓储能力
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质量、数量、周期提出所需要的产品。实行矿级、科区分级管理制,矿级物资部门将外采物资按照产品生产单元的需要配送到科区,再由科区按照产品区域托盘集配到施工场地。实现供应链上采购的原材料、设备,与生产所需的节点同步协调运作,以物资流通控制代替传统的库存控制。把仓库仅作为开箱检验、配货,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存的一个地方。
3、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物资采购是一门涉及管理、贸易、法律、保险、工艺制造、材料、工程技术、计划控制和物流等多项专业的综合管理科学,必须加强物流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进行物流职业资格认证考核。
三、供应链管理思想下的采购管理
1、从单纯的物资采购向参入企业经营开发延伸
要改变过去物资部门不关心企业的经营开发,不关心生产过程的变化,缺乏主动性管理的思维。改变过去等厂商表、材料订货清单到齐了以后再进行采购的方法,特别是在目前国内物资市场环境下具有周期要求的物资,或新设备的特殊配件需求,它已不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周期性要求。物资部门要参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之中,要能提前了解原材料、机电设备需求信息,将信息迅速传递到供应链渠道相关配套企业,对早作物资准备缩短建造、运输周期都大有好处。
2、从单纯的物资采购向外部资源管理延伸
在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煤炭企业也越来越多地依靠提供配套产品的服务。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工业产品,物资品种多,涉及面广,原材料、机电产品、无线电产品等等,对配套产品的依赖性强。一般性的管理已不再局限于本企业,而物流相当于一条生产流水线,供应链管理思想视配套产品外部物流为这条生产线的一部分。它把这些分散的配套产品纳入核心产品计划跟踪管理的范畴,在交货周期、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不断传递相关信息,不断减少和消除核心产品在需求过程中出现的瓶颈,追求企业内部和外部物流的均衡性和节奏性。
3、外购产品质量管理向配套企业内延伸
通过对制造商产品质量事前合格供方质量资格的审核与确认,以及参入制造商产品的设计监定,把到货验收入库事后控制,转变成事前质量保证,实现过程事前控制,力争达到供货产品无缺陷、产品试验无返工。一些配套的机电产品质量,能直接影响到主要设备的使用性能(如四大件主要设备零部件会影响到安全环节等)。重点的机电、通讯、测控设备(或大宗原材料)需在产品出厂前,派专业人员到供方参加试验及验收,避免到总装调试才发现问题进行事后处理等不利因素。
四、供应链管理思想下的供应商管理
1、煤炭企业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由贸易关系向战略伙伴关系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物流供应体系除了考虑本企业的生产过程外,还需考虑系统外的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企业与制造商、供应商不再维系在价格之争的短期效益上,而是在互相信任和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企业的竞争形态已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演变为企业战略联盟之间(集团)市场份额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一个企业发展而言,有条件的长线产品可与设备配套厂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结为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煤炭企业通过事前建立必要的供货渠道,加强与设备配套厂的交流及合作,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提高配套设备产品质量及时满足煤炭生产节点的要求,可以提供可靠的保障。
2、建立配套产品供应商团队
由于物资管理技术对企业的管理基础、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外部供应渠道要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不仅要求经营开发、工艺技术、生产部门必须协调一致,还必须做到与制造商、供应商进行良好的合作。在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围绕企业的核心,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及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周期、售后服务等进行必要的跟踪管理。对于客户之间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协调,以赢得新客户,巩固和保留既有客户。对一些不讲信誉从中谋取暴利的供应商只能是一时的利润,不可能得到长期合作;对有良好商业道德,为煤炭企业提供优良服务的供应商,可与其建立长期的供求伙伴关系,这有利于提高煤炭产品数量与质量,降低产品进货价格,优化企业内部服务,并有利于降低库存,降低生产成本。
五、结语
面对市场竞争全球化的到来,煤炭企业通过内部的优势整合与外部相关企业的积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互补走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煤炭企业集团是一个企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其企业内的物资管理部门具有有独立自主采购权,但必须服从集团利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物流管理应从战略的高度去规划和运筹,与整体布局相适应。物资管理多级分散的管理,必须转变成有层次的有序的分级管理,将分散的自我采购,实行相对集中的按权限分级采购。这有利于供货质量的保证,有利于外部、内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对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都大有益处。
[DOI]10.13939/ki.zgsc.2015.41.176
在我国证券公司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开展为公司资金保障、融资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保证财务运行稳定是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互联网经济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对于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既对公司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也是公司发展新的契机。因此,公司财务管理者针对互联网经济对公司财务管理的挑战,展开应对措施分析,这将为公司财务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发展提供帮助。
1 互联网经济对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挑战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下,我们对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司财务管理主要受到了以下挑战。
1.1 公司财务管理辐射面扩大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辐射面正在扩大中。这种扩大化的管理工作,对于公司财务管理会产生极大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地域性辐射的扩大。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企业通过网络财务管理软件,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不受地域限制的财务管理辐射。二是工作辐射面的加大。在互联网经济发展支持下,证券公司可以实现互联网融资、投资等各项业务。但是这也就意味着,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实现对这些新型业务进行辐射管理。
1.2 财务管理内容出现较大变化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推动下,网络财务管理的出现成为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最新模式。但是在工作中,因为网络财务管理工作的出现,造成公司整体财务管理内容出现了以下变化:一是电子单据管理工作的开展。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网络财务管理使用的财务单据都属于电子单据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单据需要进行特殊的储存与管理,这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技术性限制。二是电子货币的应用。在互联网经济中,电子货币的应用是公司网络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货币形式因其缺乏实质性特点,难以进行传统的财务管理。这就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三是风险管理新内容的出现。在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开展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网络财务管理中,我们不仅需要对传统财务管理风险进行防范与管理,同时还需要应对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新型管理风险。如网络支付安全风险、网络运行管理风险、网络信息传输安全风险等都是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网络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应对的新型风险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进行形成一定的挑战。
1.3 网络财务管理技术发展的挑战
在网络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应对财务管理模式变化,大量的新型财务管理技术的出现使得证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分为以下的几点内容。一是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作为互联网经济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互联网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现代的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技术更新较快,但是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中受到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与企业计算机硬件系统制约,难以在财务管理中实现系统功能最大化,财务管理系统应用受到了制约。二是新型财务技术覆盖问题。在网络财务管理中,全面计算机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中新型财务管理技术没有实现全面覆盖,依然存在着传统财务管理与网络化财务管理并存的现象。这就会严重的影响公司网络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三是网络财务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系统端口未开放,众多业务数据无法无法自动集成到财务管理系统中,给财务统计、分析带来较大难度。
2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主要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互联网经济时代中,证券公司遇到的财务管理新的挑战,解决其遇到的主要问题,发挥网络财务管理技术的实际效果。公司财务管理者结合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展开应对措施研究。
2.1 以云技术为核心,建立网络财务主管制度
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因为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无论是地域辐射还是工作内容辐射都在逐步的扩大中,所以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及时的调整工作方式,建立起以网络平台为支持的财务管理系统,并逐步建立起网络财务主管制度,完成网络财务的全面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云技术的应用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云管理技术提高了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二是云储存技术可以很好地建立起网络化财务数据库,提高财务数据的储存能力。三是云安全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财务管理安全性,保证财务保密工作的进行。我们在实际的网络财务管理过程中,以云技术为技术核心网络财务主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工作。首先是建立网络财务监管系统,做好网络财务监管工作。其次是建立财务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利用网络系统开展相关风险数据挖掘与分析、企业发展数据分析等分析工作,提高公司财务管理质量。最后是开展远程财务控制工作,对于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等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2.2 以财务制度为依据,加强财务管理监督
在网络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监督管理对于整体工作开展具有很好的监督性作用,而这种监督工作必须是以企业财务制度为依据而开展的。在实际的监督过程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实现网络自动数据监控。在网络财务监控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数据监控系统,对网络财务数据与公司内部财务数据进行监控。当系统发现风险因素、财务收支不平衡等问题数据时,系统会自动进行预警并自行进入管理状态,实现财务自动管理过程。二是完成财务管理制度与程序执行的监控工作。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照财务制度与工作程序开展工作,是保证公司财务管理完成质量的基础。在网络财务管理中,管理者利用监控系统对公司财务制度与程序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对于错误性问题进行及时警告与制止,是一种很好的财务管理工作。三是做好财务人员的监控管理。在网络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大部分时间财务主管与基层财务人员并不是面对面工作,这就使许多财务人员出现了侥幸、松懈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者以财务制度为依据,通过网络会议、视频监控等方式加强对财务工作者的实时监控,对于财务工作整体质量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以技术培训为基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在网络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对管理工作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利用技术培训工作的支持,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就成为我们主要的工作内容。在实际管理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培训工作。一是做好财务管理技术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与社会技术发展趋势,做好财务管理系统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二是做好财务数据挖掘人才培养工作。在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下,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的开展对于证券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提升,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所以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需要在企业内培养出高素质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人才,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提供基础性支持。
3 结 论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网络财务管理工作的出现对于公司财务与整体发展的挑战,既会对公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针对证券公司开展网络财务管理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证券公司运用网络财务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是指集团母公司基于出资人所有权,利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对企业集团内的各种财务资源及各成员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引导、控制和监督,以保证企业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与整体价值最大化(耿云江,2008)。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企业集团中,因财务控制没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而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建立并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控制体系已经刻不容缓。笔者以多年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为背景,以L集团公司为例,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同行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改革前L集团财务控制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L集团是一家以供应链运营和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现代服务型企业,根据两大主业的业务特点采用了两类不同财务控制模式:一是对供应链运营板块采用集权型模式;二是对房地产板块采用分权型模式。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L集团改革前的财务控制模式出现了如下问题:
1.与公司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根据“公司化”战略规划,L集团将逐步下放部分权限至子公司。财务控制高度集权造成控制链条偏长,财务决策效率低下,同时不利于信息沟通和共享。财务人员集中在集团总部办公,地理距离以及职责交叉等原因较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业务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以及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样也不利于战略的推进。
2.与公司组织架构不相适应
L集团的组织结构是采用了H型(控股公司结构)和M型(事业部制)的双重(混合)结构。改革前供应链运营板块的财务组织架构是在施行高度集权模式下建立的,各项财务决策权集中在集团总部,供应链运营子公司无独立财务部门,由总部财务部人员兼任。财务人员除了负责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还有部分人员兼任内部稽核工作。总部财务部承担越来越多的管控职责,产生机构庞大、职能不清等问题,与集团组织架构不相适应。
3.不利于有效管理和发挥协同效应
L集团总部对房地产子公司的财务控制过于分权,集团总部仅仅通过派出董事来履行财务控制职能,不能及时发现其面临的风险和问题,财务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力度明显不足。供应链运营板块与房地产板块之间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机制,资金整体利用率不高,容易形成“高现金、高负债”的局面。
二、新财务控制体系的设计与变革
1.组织架构
L集团财务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是按照有利于业务协同运作和日常管控为原则,将原来资金管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从财务部分离出来,设立资金部和稽核部,实行公司制管理的经营单位(子公司)也成立独立的财务部。
日常财务控制活动由集团总部财务部、资金部和子公司财务部负责实施,分管副总负责指导、监督,并向集团董事会和总经理汇报工作。除此之外,分管副总还需重点协调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存在的整体利益与单体利益的差异,在制度上保证财务工作在各子公司整体工作中的地位。稽核部直接向集团董事长和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负责和报告,独立监督各财务控制机构的职责履行情况。
2.财务人员管理
L集团对财务人员管理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财务总监负责制”和“财务总监主导下的会计委派制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集团总部财务部总经理、子公司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下同)直接向集团总部分管副总汇报工作,子公司财务总监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以强化集团总部对派出财务人员的管理。集团总部制定了《财务人员管理规定》,对不同岗位财务人员的招聘、聘任、考核、薪酬管理、轮岗和培训做出规定,以提高财务规范性和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3.财权配置
(1)集团总部。集团总部财务部履行财务管理总部的职能,具体负责日常财务监管、会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业绩评价等工作,此外还在子公司财务总监的选拔委派、请示报告、激励约束和考核监督四个环节给予集团分管副总足够支持。
(2)供应链运营子公司。集团总部对供应链运营子公司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以保证子公司能够切实贯彻、执行集团总部的各项财务决策,服从和服务于集团财务战略的实施。子公司财务总监在行政上向子公司总经理负责,在业务上接受总部财务部指导,依照相关管理制度领导子公司财务部门履行各项财务职能,确实扮演好“管理者”和“服务者”双重角色。
(3)房地产子公司。房地产子公司财务部门在各自财务负责人的领导下履行财务职责,集团总部对其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按上市公司法规要求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在资金管理方面,通过总部资金部进行协调,互相调剂余缺,并对其资产负债率进行控制和贷款担保进行审核和管理。
4.制度建设
集团总部制定了一套以《财务管理规定》、《贸易业务财务管理规定》、异地公司贸易业务财务管理规定》以及《ERP财务操作手册》为核心的财务管控制度,同时要求各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照公司总部相关制度制定一套适合各行业的、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母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公司整体的有序运行,共同规范各类日常业务和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以及账务处理程序等财务行为。
5.资金管理
L集团以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及公司ERP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实行具有一定分权管理的集中控制模式,在银行开户审批、账户最高资金限额、银行授信额度申请、对外担保等方面采用集权管理;对于银行结算业务管理、授信额度的使用等方面则由各所属子公司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由集团总部资金部统一协调各种财务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利用供应链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的互补性,激发协同效应,力求使集团整体的资金控制与管理达到均衡、高效。
三、变革前后的效果比较
通过回顾比较,笔者发现新财务控制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明显改进:
1.助力集团战略的推进
新财务控制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集团战略的实施,随着“公司化”、“走出去拓展”战略的推进,异地子公司和专业子公司的营业规模增长显著,异地营业额占比从变革前的26.87%提高至45.03%,专业子公司营业额占比从26.22%提高至40.83%。
2.加大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
财务部门的职责从原先的“重监管”转变为配合与支持业务单位提高绩效,同时继续做好风险管控。子公司财务部门独立运作后,能更深入一线了解信息,专门进行财务与业务信息分析和管理,为业务经理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业绩。
3.获取更多财务资源
专业子公司独立运营业务后在各自财务团队的努力下,银行授信额度由变革前的6.99亿元增加至125.78亿元,增幅近17倍(同期集团本部的银行授信额度从102.57亿增加至139.73亿,增幅仅为36.23%),保证了业务增长对各类银行资源的需求。
4.更好发挥协同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建立财务资源共享平台, L集团通过供应链板块与房地产板块的“资金池”串联,相互调剂余缺,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资金成本。以供应链运营板块为例,“财务费用――利息支出”从变革前的1.71亿增加至2.10亿,增幅为22.81%(同期贷款规模余额从15.52亿上升至53.21亿,增幅为242.85%)。
5.财务部门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新的财务组织架构突破了原有集中办公、集中管理模式的局限,变革后合同审批、出仓审批等相关财务审批工作从一个工作日缩短至半个工作日,每月效益表数据的也较改革前提前了两天。
四、启示
通过以上对L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重新设计和分析,笔者认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而应该更多与财务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管理生产力。企业集团应以财务战略为导向和出发点,构建适合自身管理模式的财务控制体系,通过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实现动态调整,通过财务组织的创新与财务流程的改造提升对利益相关者的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及集团优势,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耿云江.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基于财务战略视角[J].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6.
[2]白万纲. 从中石油看集团财务管控[J]. 企业管理, 2009, 4.
[3]胡贵毅等. 建立面向利益相关者的企业集团财务组织基于某外资大型超市集团财务组织变革的案例分析[J]. 会计研究, 2008, 4.
注释:
1.供应链运营是将传统贸易、物流业务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包括采购、深度物流、销售、结算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以满足客户更加复杂的业务需求。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之间的一个联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通过各制造和分销层,直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给客户增值。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方法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问题: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战略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企业间资金管理、内部与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重点
供应链中的财务问题,应该说是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问题。财务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表现为资金流,后者表现为物料流动。财务应该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关资本投资、借款、利润等方面的决策。人们研究了公司财务计划优化模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跨国公司财务规划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管理是一种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动态的、战略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结合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IT为基础选择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财务竞争战略,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中把握方向,确立其持久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供应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它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这样,以事后管理为主的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就难以达到优化控制整体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2)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多目标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再造(BPR)、增值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现金流量管理(Cashflow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12个月)。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简单作短期化处理,淹没了大量企业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4)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与现代管理观念相抵触,比如与“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等。
(5)供应链各节点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6)供应链诊断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即借助于信息技术(IT)、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PDI)、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发展,创建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体系。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循环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环和资金流循环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础来源于物流和资金流,这“三流”保持者互动促进和互动修正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流”循环的成分,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光靠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很难做到的。资金占用不明,成本构成不清,消耗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使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面向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基于Web平台的文本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从企业的日常业务入手,面向未来,面向控制,从而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
供应链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企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决策系统。
3.1财务会计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快捷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会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系统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形成无缝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其中,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分别用以处理企业的现金、存款、票据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等业务,并生成凭证,这些凭证与总账管理系统相集成,可以直接在总账中进行查询。应付/收款管理系统对业务、结算、坏账、合同、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
报表系统对总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系统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企业性质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它主要有决策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包括销售预测、销售定价、产品生产、成本和投资决策,控制包括全面预算、存货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责任中心的定义,根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确立预算方案,制订预算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现对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此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以销售预算为主导,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在此系统中,预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从而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同时提高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销售预算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生产预算则为材料供应、人力支出、制造费用和现金收支预算及各种财务预计报表提供依据。最后,各项预算的数据经过处理编制成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2企业控制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系统把管理软件和Internet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数据实时快速传递,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它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性措施,防止传输数据外漏。控制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明细到具体的业务凭证,这样,总部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实现各部门往来业务的自动抵消和分类管理。
3.3企业信息决策系统
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对于供应链绩效产生作用。信息作用和价值主要问题是成本和效益优化分析。信息决策系统是一种建立在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之上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它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辅助中高层决策者决定活动的,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人机交互系统。近年来,微机的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的发展更是以极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领导阶层在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必须对现有的及以往的企业发展状况做一番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决策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各种报表和那些看似整齐但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对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信息决策系统还要满足领导阶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决策系统大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内层的核心信息系统,一是围绕在其外部的数据库。内层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记录企业中所有与资源流动有关的信息资料,提供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会计信息资料。外层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中各层管理人员,它可以由这些管理者根据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种类,其范围可以随着各层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而扩大或缩小,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之间的一个联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通过各制造和分销层,直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给客户增值。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方法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问题: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战略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企业间资金管理、内部与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重点
供应链中的财务问题,应该说是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问题。财务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表现为资金流,后者表现为物料流动。财务应该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关资本投资、借款、利润等方面的决策。人们研究了公司财务计划优化模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跨国公司财务规划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管理是一种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动态的、战略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结合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IT为基础选择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财务竞争战略,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中把握方向,确立其持久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供应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它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这样,以事后管理为主的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就难以达到优化控制整体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2)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多目标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再造(BPR)、增值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现金流量管理(Cashflow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12个月)。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简单作短期化处理,淹没了大量企业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4)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与现代管理观念相抵触,比如与“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等。
(5)供应链各节点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6)供应链诊断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即借助于信息技术(IT)、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PDI)、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发展,创建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体系。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循环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环和资金流循环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础来源于物流和资金流,这“三流”保持者互动促进和互动修正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流”循环的成分,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光靠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很难做到的。资金占用不明,成本构成不清,消耗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使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面向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基于Web平台的文本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从企业的日常业务入手,面向未来,面向控制,从而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
供应链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企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决策系统。
3.1财务会计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快捷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会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系统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形成无缝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其中,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分别用以处理企业的现金、存款、票据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等业务,并生成凭证,这些凭证与总账管理系统相集成,可以直接在总账中进行查询。应付/收款管理系统对业务、结算、坏账、合同、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
报表系统对总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系统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企业性质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它主要有决策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包括销售预测、销售定价、产品生产、成本和投资决策,控制包括全面预算、存货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责任中心的定义,根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确立预算方案,制订预算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现对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此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以销售预算为主导,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在此系统中,预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从而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同时提高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销售预算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生产预算则为材料供应、人力支出、制造费用和现金收支预算及各种财务预计报表提供依据。最后,各项预算的数据经过处理编制成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2企业控制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系统把管理软件和Internet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数据实时快速传递,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它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性措施,防止传输数据外漏。控制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明细到具体的业务凭证,这样,总部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实现各部门往来业务的自动抵消和分类管理。
3.3企业信息决策系统
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对于供应链绩效产生作用。信息作用和价值主要问题是成本和效益优化分析。信息决策系统是一种建立在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之上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它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辅助中高层决策者决定活动的,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人机交互系统。近年来,微机的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的发展更是以极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领导阶层在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必须对现有的及以往的企业发展状况做一番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决策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各种报表和那些看似整齐但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对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信息决策系统还要满足领导阶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决策系统大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内层的核心信息系统,一是围绕在其外部的数据库。内层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记录企业中所有与资源流动有关的信息资料,提供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会计信息资料。外层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中各层管理人员,它可以由这些管理者根据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种类,其范围可以随着各层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而扩大或缩小,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之间的一个联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通过各制造和分销层,直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给客户增值。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方法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问题: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战略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企业间资金管理、内部与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重点
供应链中的财务问题,应该说是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问题。财务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表现为资金流,后者表现为物料流动。财务应该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关资本投资、借款、利润等方面的决策。人们研究了公司财务计划优化模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跨国公司财务规划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管理是一种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动态的、战略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结合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IT为基础选择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财务竞争战略,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中把握方向,确立其持久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供应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它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这样,以事后管理为主的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就难以达到优化控制整体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2)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多目标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再造(BPR)、增值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现金流量管理(Cashflow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12个月)。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简单作短期化处理,淹没了大量企业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4)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与现代管理观念相抵触,比如与“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等。
(5)供应链各节点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6)供应链诊断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即借助于信息技术(IT)、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PDI)、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发展,创建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体系。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循环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环和资金流循环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础来源于物流和资金流,这“三流”保持者互动促进和互动修正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流”循环的成分,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光靠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很难做到的。资金占用不明,成本构成不清,消耗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使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面向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基于Web平台的文本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从企业的日常业务入手,面向未来,面向控制,从而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
供应链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企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决策系统。
3.1财务会计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快捷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会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系统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形成无缝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其中,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分别用以处理企业的现金、存款、票据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等业务,并生成凭证,这些凭证与总账管理系统相集成,可以直接在总账中进行查询。应付/收款管理系统对业务、结算、坏账、合同、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
报表系统对总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系统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企业性质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它主要有决策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包括销售预测、销售定价、产品生产、成本和投资决策,控制包括全面预算、存货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责任中心的定义,根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确立预算方案,制订预算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现对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此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以销售预算为主导,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在此系统中,预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从而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同时提高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销售预算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生产预算则为材料供应、人力支出、制造费用和现金收支预算及各种财务预计报表提供依据。最后,各项预算的数据经过处理编制成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2企业控制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系统把管理软件和Internet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数据实时快速传递,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它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性措施,防止传输数据外漏。控制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明细到具体的业务凭证,这样,总部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实现各部门往来业务的自动抵消和分类管理。
[中图分类号]F53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7-0021-03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公司发展迅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和重点。和传统公司相比,高科技公司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科技含量高,具有高投入,高回报,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点。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传统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高科技公司的发展。所以在高科技公司中针对性的构建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科技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关于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集中代表性的观点。确定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公司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高科技公司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是追求公司价值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价值最大化,使指通过公司合理的财务管理,采用符合公司发展的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不时单纯的公司的账面资产总值,而是公司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市场综合价值,看重是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是已获得的利润水平。对于已经股票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和短期的股价趋势并不能直接揭示公司的获利能力。对于非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来对其价值进行确定。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观点相较于其他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更能体现公司市场认可的价值。所以在国际上被较多的采用。
同时,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观点认为,在公司价值增长中应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即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实现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员工、客户、供应商以及政府社会等相关利益者。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各类相关利益者都希望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发生冲突。传统观念上讲,公司的控制权集中于股东,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如果仅仅追求股东短期获利最大,则必然影响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破坏公司长期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供销、债务关系。这就需要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兼顾和均衡各方的利益要求。
在高科技公司中,知识科技资本同样是价值源泉,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知识资本创造者的员工,在高科技公司中同样应该是利益相关者。高科技公司员工对企业投人的科技知识对于公司知识资本的增值和创造价值具有重要重用。因此,员工利益的最大化也应该在高科技公司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之内。使员工的个人收入、资产积累与增长和公司的长远发展密切关联,形成一种公司和员工的利益共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为工司创造更多的知识资本,加速高科技公司的发展。
三、高科技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目前仍在不断的完善和探索之中。高科技公司高度分权化的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市场对公司产品的快速反应都对高科技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科技公司的财务管理,目前较为认可的是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是以系统论为指导,广泛借鉴各种管理观点的精髓,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公司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强调整合聚变,突出协同创新,使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好的适应高科技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集成技术,将财务管理、业务状况、供应关系集成起来,追求公司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使公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统一的实时财务管理,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和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同点在于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现源头管理,远程在线管理等效果。满足公司对于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需要。实现对公司业务的全程全面管理。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层次结构主要有内部财务管理集成、内部财务活动与业务集成、供应链集成三个层次。
高科技公司内部各部门单位财务部门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之后,公司财务总管部门可以实时了解到各部门的财务状况及变动。将所有部门财务信息在财务管理总管部门进行集中核算管理。通过信息化的利用,公司内部实现财务资金的瞬间调动,相互调剂协调,更好的提高工资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管理部门和公司其他部门集成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在高科技公司中,公司研发部门、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各个环节的运营状况都直接影响着公司财务管理状况。良好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的是财会信心,公司其他部门信息也起着重要重用。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生产管理的集成,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更高,更好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集成是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从整个供应链的战略高度来管理公司财务,才能使高科技公司的供应链上各单位协调发展,减少运营成本,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这一层次财务管理的实现需要将高科技公可内部财务管理和整个供应链结合,在实施上有一定难度,目前仍在不断的武完善和探索之中。
四、高科技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高科技公司在获得高回报率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所以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司财务风险是指在公司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不可预测或难以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财务状况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公司财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公司的财务活动中。从融资,投资到利润分配都有可能产生风险。高科技公司融资渠道一般来说主要有政府拨款、银行贷款、企业自筹三种方式,但在实际融资过程中,政府拨款能力有限,银行对于风险较大的高科技公司贷款过于谨慎,加上高科技公司研发过程较长,短期内研发成果难以转化为产品,无法获得收益。在进行利分配过程汇中,一方面高科技公司要满足投资者,另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来进行研发新产品。保持持续竞争力,如果出现矛盾,也会导致高科技公司的财务面临风险。
高科技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及时地发现和确认风险,并进行分析评估,尽快地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来防范和控制风险,来使公司顺利发展。做好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应该加强财务风险
的防范。
首先,应强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性。公司财务信息对公司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低质量、低可信度的财务信息将使公司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利于公司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大市场风险。其次,公司应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决策的有用性。财务信息是公司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质量。因此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对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至关重要。第三,应该提高信息的规范性。规范的信息对于企业外部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重要途径,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依据企业的信息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不规范的财务信息将很大程度上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第四,公司应该制定稳健的财务政策。稳健的财务政策可以减少财务信息中的不确定性,可以使财务信息使用者防止决策失误,有利于公司避免财务风险,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另外,在防范财务风险时,公司筹资应该注重长短期筹资相互搭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才能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可以顺利的偿还债务,减少财务风险。有效的财务机制也是抵御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高科技公司应该研发的产品应该多元化,不应仅仅局限于一种产品或者是单一产品的一层不便。当高科技公司发展壮大之后。多元化经营也是高科技公司防御财务风险的重要策略。不同的产品相互结合经营可以使公司财务在时间、空间、利润上互补,减少公司的利润风险。高科技公司不仅要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利用好公司内部的财务资源,必要时要适当引入外部财务资源来缓解公司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五、高科技公司财务管理的创新
科技知识等无形资产在高科技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也可以说是高科技公司的生命。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主要根据公司账面净资产来衡量公司价值,往往会造成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高科技公司的价值分析应该通过对其未来增值的预测来进行分析。在财务评价指标方面,高科技公司可以采用经济附加值、市场附加值等指标。采用经济附加值这一指标,高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企业税后利润和债务资本、权益资本成本的差额来计算公司在过去一年的经营成绩,分析经济得失,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者更好的运用资本。市场附加值是公司股价总价值与投入总资本的差额,可以用来测算高科技公司市场价值和企业账面价值之差,可以评价市场对企业前景态度。
高科技公司的融资途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府补助、银行贷款、自筹资金。争取风险投资应该成为高科技公司的重要融资途径。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将资本投入新兴的、成长迅速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未上市公司,主要是高科技公司。风险投资在承担风险的基础上为公司提供长期的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并帮助企业迅速发展,然后通过公司上市或者股权转让等方式撤出投资取得回报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目前已经被高科技公司广泛重视,成为高科技公司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
投资质量管理是高科技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由于高科技公司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力资源投入,所以在投资决策上应该更加重视投资质量。加强投资的调研研究,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结合无形资产和新经济时代的特点,构造出适合高科技公司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的模型。正确有效的对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决策分析。通过项目可行性分析,公司管理者可以准确的选择投资盈利能力高,收益快的项目。
高科技公司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财务工作进行处理,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财务管理的高科技化。财务关系的信息化可以使公司财务信息迅速及时地进行记录、加工、分析,有利公司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及时地掌握公司经营情况的最新情报。并且通过这些质量高、数量大的财务信息,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衡量。从而及时地调整公司经营策略,更有效的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同时,高科技公司也需要培养和引入高端的财务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造成高科技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局限性。在这方面,公司应该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及时地更新知识,使之适应公司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以人为本,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对高科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带来巨大的促进。
六、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公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目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方向。研究和构建适合高科技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十分必要,直接关系到这些公司能否顺利健康的发展。在高科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促进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创新提高等方面对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武小华,周燕,胥清,公司财务管理基本原则及目标探析[J],绵阳师范学报,2009,28(6):13-29.
[2]申磊,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探析[J],山东交通科技,2008,(3):90-93.
中图分类号: F27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在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中,虽然迅速组建了一批集团公司,但其管理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组建速度,财务现状令人担忧: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总公司对各级子公司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缺少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集团总公司无法监控其各级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集团财务风险越来越大;财务与业务相互脱节,集团成本失控,供应链周转率低下等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财务管理缺乏一体性。财务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集团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促使与财务活动有关的各方面按照财务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财务控制主要集中于事后控制,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集团公司自身没有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机制,财务控制各自为政,母公司不能从集团公司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融资活动,整个集团盲目扩大规模,投资结构欠佳,对外举债失控,财务结构极为虚弱,集团整体利益受损,使集团内部财务政策不能达到一致。
资金运作不规范。目前,集团公司的资金运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集团公司资金条块分割严重。二是集团公司存量资金盘活效果差。三是集团公司内部聚积大量的沉淀资金。四是资金散乱。五是监控乏力,许多企业的资金流向和控制脱节,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财务风险极大。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导致财务控制不力。在我国,相当多的集团不是以产权联结起来的。即使有产权关系的集团,也大多是通过行政划拨形成的,产权只是一个很少被提及的概念。所以,许多集团并未依产权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股权的人格化未形成,公司不设董事会,致使股权代表缺位,失去实际控制权。
信息系统不完善,财务信息虚假。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内部人监控的困难是内部人取得事实控制权的根本原因之一。在集团中,多层次的企业结构本来就拉长了信息的传递行程,不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而增大了信息虚假的可能性。
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监督。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存在着财务信息失真、财务滥收乱支、国有资产流失等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这表明我国现实企业管理中财务监督十分薄弱,内部会计监督乏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外部监督乏力,国家审计“讲人情”现象严重,社会审计总体有限。
总之,在集团公司财务控制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切实做好财务控制已是集团公司管理的当务之急。
按照控制论原理,只有控制了关键性环节以后,才能更有效地对全局进行全面控制,所以,本文主要选择了对集团公司财务控制起决定性作用的资金控制进行重点论述。
二、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思想的集团公司的资金控制
参照波特价值链分析学说,价值链管理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也就是说,价值链管理就是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系统形成一条珍珠般项链―“价值链”。
通常集团公司可以划分为纵向一体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集团公司。这里我们重点阐述相关多元化集团公司的价值链活动。
由于相关多元化集团公司内部的价值链是相互交叉的,这说明集团内部的价值链活动是可以共享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价值链活动流程来整合整个集团公司的资源,不仅可以减少集团内部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将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对资金的集成控制。
第一, 实现过程:
业务流程重组。集团公司改革的方向首先应该是真正按照“链”的特征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集团公司的供、产、销系统形成一条珍珠般项链―“价值链”。尽管财务部门涉及到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但传统上它只对财务的收支进行管理,对财务收支的源头―业务活动很少涉及。要以价值链管理的思想对资金进行控制,势必要对企业工作流程按照价值链活动进行重组。首先要打破企业部门内部界限,重组集团公司内部的工作流程,建立流程型群体,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和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集成;然后集团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推广到整个供应链,集成从购买原料到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不增值活动,实现集团内部资金控制和价值链的结合。
组织结构调整。流程重组后就要按照价值链活动流程对整个集团公司的原有职能型结构进行调整。现在许多大型集团公司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虽然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集权与分权的矛盾,但是究其本质,它仍然是包含很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实行纵向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协调。在资金控制方面,其典型的特征是资金的调度和协调只通过母公司的财务部与子公司的财务部之间进行,在各职能部门之间就资金运动展开。这种资金控制模式与公司的业务流程、价值链的形成及外部的经销商脱节,使得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不能从源头进行控制、大量资金沉淀在非增值环节。因此,要彻底打碎传统的垂直式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建立一种全新的水平式的流程化的组织结构。
集团内部财务集成化管理。为了实现集团公司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在集团内部必须实现财务的集成化管理,也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将财务与业务、与价值链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的提高。实现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到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演变,要经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实现集团内部财务上的集成。将所有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统一核算、集中管理,下属机构成为一个财务报账单位,从而可以节约基层单位财会人员和会计费用支出。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网络实现在整个企业内调度资金只是一瞬间的事,使暂时闲置的资金随时可以找到用途,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步,实现集团内部财务与业务的集成。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实现对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的管理,为此,需要对企业内部工作流程进行重组,精简中间环节,建立跨职能型群体。
第三步,实现集团与整个供应链的集成,这是集成化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
ERP的核心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它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集团的资源整合,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其实质是对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所以说,ERP可以实现集团集中式管理,实现集中控制,实现集团规模经济。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如联想、海尔、华为等在近几年内大规模实行ERP,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二,资金控制效果预测:
与传统的资金集中控制模式相比,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思想的资金控制模式预计可以达到以下的控制效果:
整合集团内部各价值链活动后,实现了集团内部资源的整合,减少了重复投入,节约了资金的支出。
按照价值链活动流程调整了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使各个价值链活动流程处于整个集团的价值链链条上,可减少资金沉淀在非增值环节。
通过把基本流程与支持流程集成起来,将集团公司的资金流、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达到最终集成,形成了一个最大限度共享集团公司资源的管理平台,真正实现资金控制的最高层次的集成。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刚等.集团公司理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89-92.
[2]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J].会计研究,2000,3: 19-21.
[3]沈秀荣,吴浙.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1,20:26-28.
[4]王成等.企业财务内控精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56-160.
[5]张继焦.价值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49-53.
Group Company Fund Control Manages Which Based on the Value Chain
Li Rui
一、集团建立“一个预算,三个体系”
集团最专业经济金融支持服务机构的目标稳步前进。建立以“一个预算,三个体系”为核心的财务管控架构体系,即:全面刚性预算管理、货币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会计核算网络化体系和财务风险管控体系。财务管理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型:
一是实现财务工作重心由日常基础会计核算向财务集中管理和过程控制转型;
二是财务工作中心向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预算内控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化运作转型;
三是财务工作的核心向以原料收购、生产加工、流程管理、终端销售和资金管理一体化闭环信息化管理平台转型;
财务转型完成了会计核算由松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型,由事后评价到全过程控制的转型,由经营产品向“产业+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的跨越转型,构建以财务管理为中轴,以“1+N”供应链金融为主线的现代化、密集型财务管控体系。
二、“1+N”供应链金融闭环运营体系
集团打造“1+N”供应链金融三区联动闭环运营体系,即1+N主产区供应链金融体系、1+N临港区供应链金融体系和1+N主销区供应链金融体系,构建以集团为核心企业(“1”),以若干全产业链节点及供应商客户群(“N”)为联合体,全面搭建(1+N)n供应链金融综合运营服务与管理平台,建立轻资产投入、重资源集聚的物流港区域联合体金融贸易网络。
(一)1+N主产区供应链金融体系
依托1+N供应链金融体系,整合产业资源,着力打造“以大支小,以小托大,互利多赢,共同成长”的产业共同体,引入各家商业银行为理事会合作企业提供各类金融产品支持,实现银、企、商多方受益。
一是集团信用项下非担保流贷融资模式,集团根据成员企业经营状况和资债结构及与公司经济业务往来规模,按照“四流看一线”的风险可控原则,对成员企业参照银行授信评级体系进行评价,分为AAA级、AA级和A级并每年进行动态评级,各商业银行对集团该模式进行专项授信,根据集团推荐对合作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该方式需占用集团授信额度但不承担担保及连带责任。
二是集团信用项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各商业银行根据集团推荐,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监管公司,对各合作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融资支持。
三是经济业务项下的1+N保理融资模式,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应收集团债权转让给银行,商业银行根据购销合同及债权债务确认对合作企业提供保理融资支持。
四是经济业务项下的银承兑汇票融资模式,商业银行根据理事会成员单位与集团购销业务关系,通过银承兑汇票方式给予合作企业融资支持。
五是经济业务项下的订单融资模式,商业银行根据集团与成员单位购销合同,先行给予成员单位融资支持。
(二)1+N临港区供应链金融体系
集团分别在大连港、锦州港、营口港等临港区建立物流港园区,依托1+N临港区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货押融资、保理融资、保兑仓融资及信用证融资等金融产品的组合应用,打造“轻资产投入、重资源集聚”,建立临港区物流港区域联合体,统筹战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创造效益。
(三)1+N主销区供应链金融体系
以集团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江苏等主销区为重点,通过品牌吸引和金融资本牵动等方式,打造主销区物流港区域联合体运营模式,集团与各商业银行签订“总对总”授信融资,对全国各区域子公司及供应、经销商提供金融产品融资支持,构建“总-主-协”的融资联动,即:集团与各银行总行签订融资协议,黑龙江省当地银行作为主办行对集团进行综合授信,全国各地银行作为协办行对集团下属子公司及供应、经销商提供直接融资,通过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的组合应用,为全国各地子公司及供应经销商提供低成本融资,加速集团产品快速周转,实现银、企、商多方受益。
(四)1+N供应链金融体系产业延伸
2011年集团在香港成功注册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全面启动离岸公司和资本运营,搭建境内、境外供应链贸易融资新平台。一是与泰国政府合作全面开展泰米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通过大宗农产品购销拉动规模扩张,实现效益增长;二是以实体贸易为载体,开展在离岸金融联动业务,通过内保外贷、DF、NDF、1+N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产品的组合应用,实现由上游到下游,由产区到销区,由境内到境外的供应链金融闭环融资体系,全产业链实施低成本融资。
(五)1+N供应链金融规模效益拉动
通过1+N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实施运作,实现了上下游载体由松散型向资源集聚型的整合,加强了产销区客户资源业务的粘合度,加速了集团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近两年仅通过该模式的成熟牵动促进集团销售收入增加40多亿元。与此同时,也成为了集团经济效益的新的增长点。以后年度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逐步培养及融资支持,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的长效增长。
(六)1+N供应链金融机构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107-02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掌握情况
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本研究所综述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指财务管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基本范畴、财务管理方法、价值观念、市场效率和治理结构等。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财务管理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随着现代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也在不断的演化,已经形成了较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和较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对其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文献综述,可使研究者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发展形成明确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近三十年来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约为700余篇,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学术研究专著。为系统梳理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最近研究进展,本论文重点对2007—2012年近六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出于对其代表性和可行性的考虑,将视线集中在相关学科的核心刊物和CSSCI来源期刊上。
二、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文献述评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经历了从缓慢积累到繁荣发展的过程。从哲学的观点看,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抽象,对实践具有指导和预测的作用,财务管理理论也具有这样的哲学逻辑。本研究将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历史沿革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其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
样本文献统计与文献综述表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在1992年之前相对比较薄弱。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渐渐引入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并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一现状引发了中国研究者的研究热情,如毛付根教授(1995)在《财务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分析了财务管理思想的起源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分水岭,分析了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和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发展与变革的基本脉胳[2]。1995年之后,相关的理论研究逐步出现并呈现积极发展趋势。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理财环境出现了重大变迁,中国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目标和使命都出现了重大变化,直接促成了财务管理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财务管理研究得到了更深入的探索和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研究主要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构建或构想为主,如王化成、陈兴述,汤谷良等学者在这一时期深入探索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的构建等[2]。这一时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的理论观点,如王化成教授(2001)总结了20世纪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3];陈兴述(2001)从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方面论述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创新[4]。
在知识主导的21世纪,传统财务管理已经表现出与当今理财环境的不适应,中国迎来一个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并重的理财阶段,迫切需要构建或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郭泽光等(2002)基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环境,提出财务管理理论必须进行全面创新,包括建立企业财务理念体系、确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拓展财务理论研究内容等三方面[5]。随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大量引入,如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企业并购理论、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等,及其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切合中国企业所处的新兴经济环境,张兆国基于知识经济的背景,提出财务管理创新应集中在观念的更新、目标的重组、内容的调整与拓展三大方面[6]。魏明海提出从公司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道德风险、交易成本和所有权成本、人力资本等理论方面研究公司财务理论的新视角[7]。朱明秀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影响和资本范围的重新界定,提出财务管理的内容、理念、方法和主体将发生变化,同时支撑财务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也将调整[8]。李心合基于对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贫困化的分析,提出财务管理理论在内容结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三大方面的出路[9]。近年来,一批年轻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积极展开对不同组织的财务管理的分类研究,如企业集团、证券公司、非营利性机构的财务管理理论等。
三、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趋势
关于中国财务管理理论创新或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国学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前期成果,观点各具特色[10]。本文结合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趋势,提出如下可待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
中国传统经济理论所运用的基本是宏观的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微观的和定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就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而言,需要在进行规范研究的同时,下更大的力气开展实证研究,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随着运筹学、数学等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工具支持的学科的发展,从而为企业理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财务模型提供了支持,如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特别是当跨国资本经营目标确定后,财务管理就要运用价值管理的方法,将经营目标进行分解、量化,作出实现经营目标的规划,为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融资,优化跨国资本存量和流量,防范与控制外汇风险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此外,旨在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财务控制方法和包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满足新的环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
1.绿色财务管理理论问题研究。党的十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应成为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各项活动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导入环境因素。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国外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都已较为成熟,国内学者进行研究对此也有所介绍和借鉴,主要涉及绿色财务在中国应用的意义、概念、目标、内容和体系设计等基础理论。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应成为未来研究创新的重点。
2.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理论问题。人力资本产权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既是中国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也应成为现代企业的理财理念。人力资源作为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的载体,拥有对其所具有的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占有、使用、分配、控制和索取等权利。人力资本无疑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集中于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研究,是以“物”为本的财务理论,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化和人力资本的产权化,未来应该重视人力资本财务理论问题的研究,人力资本应作为企业资本参与到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中。
3.关于供应链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前沿课题,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企业、制造企业、分销企业、零售企业以及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多企业网络结构,其强调合作而非竞争,追求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将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主要形态,而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则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财务理论的研究,因此应该重视供应链企业财务理论问题的研究,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研究相关财务理论[11]。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 汤谷良.当前财务管理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悖论[J].财务与会计,2003,(8).
[3] 王化成,等.关于开展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06,(8).
[4] 陈兴述.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创新[J].财会月刊,2001,(18).
[5] 郭泽光,李颖.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
[6] 张兆国,桂子斌,张新朝.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研究,1999,(3).
[7] 魏明海.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会计研究,2003,(2).
[8] 朱明秀.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影响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J].当代财经,2004,(7).
一、erp的概念及其深刻含义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化为管理思想,通过集成和整合企业组织内部及其供应商以及客户的数据与信息。为企业决策层及其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日益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要具体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笔者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去把握:①从管理思想来看,erp理论是在mrp(manufacturing resourceplanning:制造资源规划)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面向sc(supply chain: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的信息化集成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它的根本特点是将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企业的资金、人力、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时间和信息等各项资源,提倡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②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erp系统提出全面规划和集成一个企业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所有子公司及其工厂的资源,协调不同地域的员工去进行团队合作,它是集成企业管理理念、基础数据、人力财力、业务流程、计算机软硬件等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③从软件产品的角度看,它是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管理软件产品,集成了gui(graphi c userinterfaeet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开放式web系统技术、电子商务支持技术等信息技术。
二、erp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可能erp的子系统模块会有所不同,笔者列出的以下的几个子系统是一些基本的子系统。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erp财务管理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数据交换关系。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向财务管理模块传递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奖金等信息,用于工资的核算;生产管理模块向财务管理模块传递消耗的原材料、工时、水电费、产成品、在产品信息,用与计算产品成本,进行成本分析和核算。销售管理模块向财务模块传递销售合同数量、价格、销售发票、销售费用等数据。库存管理模块向财务模块传递出入库单据、盘点数据、主要形成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数量及金额等数据。采购管理模块向财务模块传递采购订单(其中包括采购数量、价格),可以形成用款计划,也可用于核对或监控采购价格、采购发票、采购入库单等等。技术管理模块向财务模块传递购买的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信息。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向财务模块传递设备购买、损耗、处理等信息,用于固定资产的清查、折旧及处理。计划管理模块向财务模块传递预算信息,财务模块也要反馈信息回来,已确定现金流是否足够支撑。
三、erp在某路桥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一)实施erp前路桥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以某路桥公司的财务管理为例,实施erp之前,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核算模式比较落后,表现在:公司的电算化管理照搬传统的财会流程,其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有效、健全的财务管理手段,侧重于事后核算,在利用会计核算信息用于公司决策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为财务管理提供事先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等功能。2、财务信息比较分散,表现在;公司的下属子公司独立核算,信息收集与集成、用于分析决策比较困难,财务管理体现为静态性与事后性。3、资金管理分散,体现在;资金的流向、流量等不及时、不全面、不明确,无法掌握资金的动态信息,资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4、预算管理困难,表现在:缺少战略目标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体系;5、业务管理失控,表现在:公司总部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各分公司核算信息,导致集团难以控制各分公司的业务状况。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脱钩,缺乏完整性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归结到一起,就是没有将erp系统应用于公司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与公司的其他方面的管理模块如生产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等集成性不强。
(二)公司需求分析与erp软件的选择
该路桥公司的对财务管理的需求简单描述如下:①急需统一规范该路桥公司的做帐制度与科目体系;②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收集、汇总公司内部的各种财务、统计报表,并且能够自动进行部分公司内部的损益抵减,按不同的行业分类、按不同的上报对象等快速生成多种组合方式的合并报表;③在集中式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嫩够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司内部往来对账的功能,有助于加强公司内部往来管理,提供清晰的内部往来账目信息;另外一方面是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分公司的基础数据,进行各类管理分析报表统计,以获得及时、准确、全面的财务业务信息,快速做出相应决策。④能够加强公司的预算管理,从事后的核算转变成全面管理、控制与优化。
通过对公司上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稳定性与易用性方面,我们选择oracle财务系统作为该路桥公司的erp管理软件。因为oracle erp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技术,它具有按照会计准则、基于流程控制进行细分的会计过程分割及严格的操作步骤,在windows环境下多种多样且不断更新的支持工具与excel配合下的便捷的财务数据处理等优点。并且oracle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能实施erp系统的所有模块。最终定制的适合该路桥公司的erp系统的模块包括:总帐、应付、应收、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库存、采购、订单管理等模块,基本涵盖了上文所述的各子系统模块的功能。
(三)erp系统在该公司的应用过程
分三步进行:1、公司财务基础应用阶段。这一阶段重点解决的是集团总部的管理需求,同时兼顾分公司的基础财务核算需求。从应用范围上看,主要包括在公司总部财务和分公司财务两个层次部门上应用,erp系统主要由以下子系统构成:总帐系统、报表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合并报表系统、合并帐务系统、现金流系统等。2、分公司业务扩展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继续巩固信息化成果,完善公司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分公司内实施财务业务的一体化,是公司总部获取的数据更准确及时。这一阶段还能兼顾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应用等需求。这一阶段的产品子系统包括:标准帐务系统、供应链系统、采购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组织规划系统、考勤管理系统、薪酬设计与核算系统、福利保障系统等。3、公司全面深入应用阶段。这一阶段解决的是公司总部和分公司高层的管理需求,同时将公司的预算管理更进一步深入。这一阶段的系统主要包括:公司财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ceo平台系统。
四、结束语
实施erp软件之后,该路桥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发生了可喜变化,主要包括:财务核算、管理会计和决策支持等层次的功能得到具体实现,实现了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地财务数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解决方案
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机融合,通过集中控制和协同处理保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一致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实现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的一种新的财务组织和管理模式。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实现模式
1.实时集中管理模式。产业型企业集团一般采用该种模式。实时集中管理模式就是对企业集团整个业务发生“过程”的实时控制。在该模式下,集团与子公司组成一个会计核算的主体,集团与子公司的关系相对紧密。从会计核算上,它们发生业务的核算,相当于对这个主体中一个“部门”的核算。从财务控制的角度看,对一个主体中各“部门”的财务控制,侧重点是对整个业务发生“过程”的控制。集团总部各部门、各子公司都是费用中心,会计核算主要就是对费用核算,财务控制主要是对费用的控制,而对费用控制采取的方法是全面预算控制。当费用发生后,对费用的处理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会计核算集中处理。由会计人员采集原始数据,计算机自动生成费用记账凭证,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传递到集团总部,由集团完成费用原始凭证、原始数据的采集,费用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均由集团总部对其进行审核,记账,在集团总部统一的经营目标和战略下,由集团统一制定业务处理规范、标准,并进行集中控制、集中审核、集中管理,集中决策;第二种是会计核算分散处理,凭证数据集中存储。当费用发生时,当地会计人员完成费用原始凭证的输入、审核、记账,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提交集团总部,由集团总部集中存储记账凭证。
2.定期集中管理模式。投资型企业集团一般采用该模式。定期集中管理模式就是集团定期通过报表信息、财务分析信息等了解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子公司进行“结果控制”。在该模式下,每个子公司都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会计核算主体,是一个利润中心,集团和子公司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从会计核算角度看,集团编制合并报表,需要各子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从集团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控制角度看,集团依据各子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形成反映赢利情况、营运情况等各种财务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对各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这种财务控制与实时集中管理模式的侧重点不同,它不是一种“过程”的控制,而是通过对子公司“报表”的分析,而进行的一种“结果”控制,即定期集中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该模式主要表现为“账簿”的集中管理和“报表”的集中管理两方式。如果采用定期账簿集中,企业集团各成员不需要层层汇总报表,就能定期掌控整个集团的信息,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正确性;如果采用定期表集中,其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正确性程度降低于账簿集中。
3.实时与定期集中管理相结合模式。一般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采用。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有二级行业管理部门,并将三级相同行业的成员归属相应二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二级对三级采用实时集中处理方式,一级对二级采用定期处理方式。对于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往往会出现不同子公司管理方式不同的现象,部分子公司需要集中管理、强化控制力度,其他子公司需要分散管理。因此,这类企业集团采用混合集中管理模式,可实现对一些子公司采用实时集中管理,对于另一些子公司采用定期集中管理。
二、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解决方案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
1.集团内部财务的协同。首先在集团内部将所有财务部门实现网络连接,以便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可随时了解各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并将所有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集中到集团总部,实现集中核算、集中管理。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集团应对等级式的财务结构进行重组,建立扁平化的财务部门。
2.集团财务与企业内部业务链的协同。企业通过网络技术,构建最佳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财务和企业内部业务融为一体,使企业内部网络中信息流实时、动态、通畅地流动。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各业务部门及时采集相关业务信息,一旦有会计信息产生,要并行传递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加工、存储和处理,使该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和资金流管理相协调,会计人员可实时获取信息,对采购、入库、付款、出库、销售、财务等形成的物流、资金流进行控制,协同各部门有序运作,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周转;会计系统同样应及时将产生的有关数据传送给业务系统,保证财务与业务协同处理,并使得事中适时控制管理成为可能,实现财务管理从业务源头开始对整个业务过程的全程管理。集团财务与企业内部业务链的协同实质就是对企业全程业务的协同,是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结合,运用各项管理提供的信息,管理好财务,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实现对集团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企业集团内部流程进行重组,精简中间环节,建立跨职能型群体。
3.集团公司财务与外部供应链的协同。外部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客户等。利用互联网将集团财务与外部供应链各方紧密结合,构建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价值链,在企业间网络、电子商务的支持下,通过信息流协同上下游企业与集团公司的商务关系,并通过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收款、网上报帐、网上银行结算等模式,将外部物流信息、信息流信息、资金流信息瞬间传递到集团公司财务系统,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同步,以满足企业集团利用社会的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要达到这一目标,企业集团需要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4.集团财务与社会部门的协同。社会部门包括如财政部门、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税务、网上中介机构、网上海关等,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集团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企业集团运用网络财务功能,实现与网上银行的联网,集团可随时查询银行帐户最新资金信息,并随时进行网上资金的划转,直接进行网上支付和网上结算。而每次网上支付、结算都会伴随相应会计信息的处理,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与海关网联网实现网上报税、网上报关;与网上证券联网实现在线的证券投资等。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化程度。
(二)财务业务协同处理的硬件平台设计
1.实时集中管理技术架构。实时集中技术架构是在B/S(浏览器/服务器)技术支持下,
集团管理中心与子公司间建立实时网络通讯系统,只在集团管理中心设立服务器,整个企业只使用一套管理软件;在客户端(子公司)只需安装浏览器,支持企业子公司实现远程“点对点”通信,子公司(客户端)全部通过网络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并将数据实时传递到集团管理中心的服务器上进行集中存储;服务器数据仓库由集团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维护和管理,通过在管理软件中设置组织结构,并在不同控制层面上设置控制参数,实现集团与子公司单位信息共享、单据在子公司单位间实时协同、预算体系和指标统一制定和共享、资金集中管理、集团能利用信息评价整个子公司的绩效等,达到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目标。
2.定期集中管理技术架构。定期集中管理技术架构是在B/S技术的支持下,集团和各成员单位运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并在集团总部设立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将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分离,各成员单位也都设立有数据库服务器,其间通过高速以太网连接。在日常工作时,集团各成员通过本单位的服务器进行业务处理,并将数据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各成员单位定时将报表或账簿数据传递到集团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实现集中管理。
3.混合集中管理技术架构。混合集中管理技术架构是在B/S技术支持下,采用实时集中和定期集中技术架构共存的混合形式,具备两者的共同特征,可满足多种集中管理和控制要求。
(三)财务业务协同处理的软件功能要求
2014年10月,ERP系统在延边供电公司的成功上线,揭开了延边供电公司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篇章。ERP是一种融合于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兴管理工具,既可拓展企业管理的范畴,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又可获得及时、可靠、准确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是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运作的核心,ERP财务模块则是在ERP系统中与其他模块密切集成、相关的一个模块,它的原始数据绝大部分来源于其他模块,又深入到其他模块的控制过程中。ERP财务模块在企业ERP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有效运行势必使公司在的人、财、物、产、供、销、时空等各类信息反馈更加通畅及时和准确,部门协调工作处理更加高效准确,从而促进ERP整体运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ERP系统上线以来,公司财务部门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培训,使财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了ERP软件的应用,并坚持让财务人员在实践中去磨练应用技巧,破解应用难题,提高运行效率,实现了ERP财务工作迅速走上了良性运转的轨道。与此同时,全体财务人员还积极克服了“先SAP系统,后远光系统”的双轨运行办法所带来的工作量大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加班加点,认真核对,全面进行帐卡物确认或是差异处理分析,经受住了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年末省公司财务决算检查。
自ERP上线财务双轨运行以来,财务部门与各部门良好的协作关系成为ERP高效运转的一大亮点。可以说,没有各部门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及时提供各类准确的信息,ERP财务工作便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挥如此大的作用。而这种支持和配合正一如既往的延续着,在2014年接近尾声的最关键时刻,财务部门正同各部门一道,为ERP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为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共同努力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延边供电公司和谐的企业氛围和强大的团队合力。
ERP系统上线对软件提供商来说是一个句号,但对于公司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程序的进一步优化、系统的高效应用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ERP的成功上线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结合ERP财务系统实际和日常工作,把ERP财务系统资源加以融合与利用,使其更好的为工作服务、为公司的管理发挥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推波助澜,将成为公司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财务部的全体员工正按照公司“五个更”的工作思路,以团结进取、努力拼搏的工作热情,不断挖掘着推动ERP系统对财务管理的优势,努力为构筑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服务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