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近年来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能源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制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扬尘、噪音、空气污染等,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市政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在城市建设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贯彻低碳经济管理理念极具现实意义。通过施工技术、利用方式等的调整与改进,能够实现对污染、浪费等现象的系统性控制,是市政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1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主要强调生态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实现二者协调统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其主要特征,确保生态效益最大化。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一方面,低碳建设模式缓解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市政工程施工应当不断革新技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强施工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合理控制碳排放量,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低碳经济理念也发挥着独特作用,加强对高能耗、高浪费现象的监督管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确保各参建主体的经济利益。低碳经济理念有效整合了各类技术、方法,优化施工管理系统,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市政项目的要求相契合。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其二,项目施工管理中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严格贯彻落实低碳建设要求,尽量选择性能优良的低碳材料,掌握先进低碳技术。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市政项目施工的监督,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低碳经济视角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及规模逐渐扩大,市政项目的节能减排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未贯彻落实低碳理念及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环境保护及资源有效利用是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在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能耗总量中,建筑行业能耗所占据的比重达到28%,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能耗比例仍呈现出不断攀升状态。在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低碳材料及环保材料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制约了市政项目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此外市政项目属于政府公共项目投资,在施工阶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首先体现在设计阶段,设计方案不合理不仅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后期还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现象,延缓正常施工进度。其次,在正式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缺乏科学管理,造成闲置、浪费等问题。
2.2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在碳排放领域中,城市化推进、城市交通以及建筑业是重要构成部分,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低碳经济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工程施工的碳排放不仅局限于施工区域,运输过程中碳排放、废弃物碳排放等与施工直接相关的活动也是工程碳排放主要表现,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政项目施工阶段,组织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环境保护措施,出现泥浆污染、噪音问题、灰尘固体悬浮物等一系列环境污染。由于施工操作不规范,破坏周边生态景观,造成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活动正常开展,也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3低碳技术有待推广
市政工程项目的低碳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现阶段我国低碳知识普及程度有待提升,施工单位尚未认识到低碳经济在市政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仍旧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项目节能减排的发展。就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对新技术的研发,导致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低碳技术投入不足,制约了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低碳经济视角下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点
为实现市政工程项目节能减排目标,应当摒弃传统的粗放建设方式,充分重视现阶段客观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解决对策,构建起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建设模式,合理控制建设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综合协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三者最优化。
3.1应用绿色低碳施工方式
首先应严格贯彻落实低碳政策,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尽量选取性能优良低碳施工材料,贯彻落实低碳经济基本要求。在进行主体工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基本要求,遵循相关建设程序及标准,实现工程低碳化目标。结合市政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绿色低碳的施工方式,加强对设备、材料等的管理,避免将高能耗、低效率等性能较差的设备应用至施工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绿色低碳施工方式,控制施工阶段噪音、扬尘等污染,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及环境保护。
3.2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
施工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施工单位应结合市政项目实际情况,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在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管理手段,构建全面化管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施工协调性,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精细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实现了设备、材料、人员等全方面管理,为市政项目低碳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组织环境,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促使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及科学性。同时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市政项目的低碳化建设。
3.3加强低碳技术推广
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还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明确低碳经济的目标及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工程周边实际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加强保护及管理措施,降低施工操作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在市政工程项目低碳建设过程中,低碳技术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运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不仅促使施工效率的提高,也从根本上控制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及破坏。首先应充分推广利用现有的低碳技术,将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再生等技术应用至市政项目建设之中,积极引进新材料、新工艺。同时适当扩大低碳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新技术研发力度,为市政项目低碳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构建碳排放检测系统,及时掌握碳排放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加强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完善。
3.4建立健全施工监管体系
为保证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督体系,促进低碳施工规范化,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业主、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的积极作用,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对低碳施工建设的执行力度进行有效监督。在施工阶段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掌握低碳施工的要求,规范施工操作行为,定期检查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一旦存在违规现象,必须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供需矛盾,能源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工作居于战略性地位。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碳建设是市政工程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及低碳理念,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0引言
一、石油企业的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石油企业管理基本符合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方面和企业管理实际的基本过程,但石油企业作为能源类企业因为自身在诸多方面与一般生产型企业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2)石油企业属于资源开发和采掘型企业,是重工业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当中,能源企业作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基本由国有资本主导,因此在能源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过程当中,具有国有资本的相关管理过程的重要特征。在国有经济的管理过程当中,财务管理往往和国家财政部门和中央及地方国有资本管理过程紧密相关。(3)石油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企业的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数量巨大,作业的范围往往十分广阔,使用的资本物品和人力要素要远远多于其他类型企业。企业管理过程往往要严重依赖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并且同化工、发电等重化工业产业链条进行紧密结合。(4)石油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同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我国能源市场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市场营销过程往往和国家政策调控紧密结合。现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有管理能源类产品价格的职能,因此企业营销过程往往表现在产品的调拨过程和与重要能源化工企业的营销过程,相对于一般制造型企业而言,往往不需要划分市场等级和进行商、分销商的培育即可完成。(5)在新产品开发管理方面,石油企业本身更加侧重于对产业链条的延长,而不是一般的制造型企业所需要的产业链条的重构性开发。因此,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征。
二、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管理改革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要求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当中,逐步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因此,对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本身提出了生产和销售两方面的改革要求。在生产方面,石油企业应当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减少采掘、运输和深加工过程当中的能源使用量,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在销售方面,需要面对伴随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石油产品相对需求量减少的压力,需要受企业进行产业内部的自身调整适应能源性石油产品需要量减少的情况。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
(1)在生产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技术性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用科学技术手段减少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在管理过程当中同相关高校进行紧密配合,进行以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减少国有企业自身长期形成的行政化管理过程,充分体现对人才的尊重。(2)在财务管理过程和人力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减少石油企业工作人员的行政级别和待遇,使企业逐渐脱离行政化的特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更加灵活化,吸引高等院校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分子进行兼职管理,进行管理层面的产学研结合。一方面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另一方面也促进技术研究成果向现实进行转化。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设立仿照商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中,广泛采用的次级准备制度;实行对一些适用于进行生产方式改进的高科技项目的企业,进行内部的有针对性的风险投资,并可以适当建立适应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相对独立的资产运营部门。(3)在新产品开发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进行主营业务的多元化,在石油企业的一些部门实行脱油化经营,逐步将石油产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多元化经营。石油企业为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应当联合化工企业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经营。将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的使用造成本的石油产品替代效应,转化为更加丰富多样的非能源产品的动力,进行大胆创新,彻底改变石油等采掘资源的使用方向,适应石油需求减少和市场萎缩的压力。(4)在市场销售过程当中,改变原有模式中缺乏对市场分级制度和商分销商发觉欠缺的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在不同方面的商,开拓其他市场,为“脱油”产品的销售开拓市场渠道。
总之,石油企业的创新管理是需要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综合动员的总体规划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全面协调,以达到全面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王力刚.浅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西部科技.2011(4)
所谓低碳经济,则必须基础的满足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加工条件,在低碳化工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的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的改革清洁能源的结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对生态环境有着基本的保护,同样也能够间接的降低社会经济成本,是近代资源利用方式的主流经济方式。而针对于高碳加工的焦化行业来说,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下,必须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路线,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交换过程中以及分配过程和消费等过程中,必须实现低排放的工作需求。
一、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发展指标
走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则必须扩大资源的供给,不断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要从工作流程中出发,做到节能减排等优秀工艺,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产品的质量也要做到基本的保障。
(一)焦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要达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首先从焦炉的清洁生产出发,在进行焦炉生产的过程中焦炭需保持最基本的清洁生产,其次要从资源的利用方面出发,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在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在当前时期,炼焦的低碳运行目标也做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吨焦耗水不得超过每吨1千克水,生产能耗不得超过每吨90千克油当量,污染物的排放最基本要降低百分之十五,吨焦减排起码达到50千克油当量。2.从炼焦煤的资源下手,可以将高挥发分弱粘煤比例调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力图研发非炼焦煤的利用科学技术。3.从焦炭质量的评价体系上出发,按照不同高炉级别的焦炭质量相应的制定新的质量评级体系。
(二)焦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随着我国焦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焦化行业的地位得到了最基本的确立,出现了各种性质、各种规模、各种装备以及各类管理水平的焦化企业,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新生产技术和新工艺流程的要求,及节能减排、低污染控制等方面上,出现了共同一致的发展目标,所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要从企业的政策以及企业的生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首先要从政策出发,严格的执行国家给予焦化企业的相关政策,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力度,使焦化行业能够得到稳定、科学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在进行政策的推行中,加大企业的发展监控手段,使得企业生产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及长效化。其次要从企业的生产技术下手,对焦化技术中的低能耗、低污染、高利用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当然也要对炼焦煤的资源利用、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炼焦生产的节能新技术等方面做出新的突破。
(三)焦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导向
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开发节约能约、实行低污染、实行低能耗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术是当今世界焦化产业发展的中心趋势,在此世界各国也相应的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德国为首的欧洲焦化产业研发出了巨型炼焦反应器,日本焦化产业研发了高效率、低污染的炼焦新工艺。同样在我国,针对于我国焦化产业的基本情况,我国应该从捣固炼焦出发,从炼焦新能源出发,从焦化清洁生产出发,研发出新型的焦化工艺流程、工艺技术。
二、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调整方向
(一)大容积焦炉的开发利用
在进行焦化过程中,如果焦炉碳化室的容积能够增大,吨焦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减少,所以说大容积焦炉的开发利用是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一大亮点。我国的6米焦炉的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63米的焦炉在太钢、马钢、首钢等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此我们还是要加大对大型、特大型焦炉的配煤结构、使用寿命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争取做到低成本、低能耗的生产要求。
(二)产品与产业结构的合理规范调整
在对焦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上,我们也不能够忽略焦化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效益研究,在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相应的调整:1.致力于大型高炉冶炼与焦炭质量相关关系的研究,按照焦炭的产品质量相应的制定合理的要求。2.致力于捣固配煤基本原则的研究,使得捣固焦应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3.致力于焦化产业规范化以及产业集群化方向的研究,加大产业的竞争力。
(三)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利用
随着我国区域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焦化生产工程中的影响,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事宜。煤气流程再造首先可以对我国一些独立的焦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放散的富余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其次可以对我国的煤气回收、脱硫、脱氮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第三可以加大对焦炉中优质碳、氢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四可以促进焦化多联产技术等的开发利用,第五可以促进我国焦化煤洁净、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焦化生产等,所以说,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迫在眉睫。
(四)焦化管理的规范合理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对管理创新也有着促进的作用,焦化管理的合理规范对焦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笔者在此对焦化产业的管理层面有着以下几点建议:1.从焦化生产的工序关系下手,对设备进行高效的利用,降低工序能耗,提高经济效益。2.致力与粉、渣、水等副产物的循环利用,真确做到资源的百分百利用,得到最高的经济受益。3.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新能源,同时也要大力的研究弱粘煤的合理利用等,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成为当前焦化产业的主流发展核心,希望焦化企业在此能够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不断的研发出新的技术,使我国的焦化生产达到低碳经济的最高水平。
中图分类号:F124.5;F292.3;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6-3632-04
Research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odel in China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LIU Feng-liana,b,LIN Ai-wena,b
(a.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b.MOE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odel in China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alitatively method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pathway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and sumarize of current low-carbon city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rban-rural, developing low-carbon energy supply network, promoting low-carbon industrial, constructing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realizing clean production and resources recycling, popularizing green archite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building rational ecological and residential layout were necessary for walking along the pathway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 China. It was a complex issue to discuss Chinese sustainabl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odel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integration of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odel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无疑是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战略举措。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正面临着贫困、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探索低碳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2-10]。目前在探索低碳道路发展规划时,主要集中于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然而很多城市问题单纯依靠城市自身发展很难彻底解决,加之“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探讨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而采取低碳发展策略、探索可持续的城乡发展模式就成为了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在综述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借鉴近几年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低碳能源和低碳产业发展、普及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调整土地利用和转变消费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模式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