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篇1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近年来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能源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制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扬尘、噪音、空气污染等,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市政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在城市建设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贯彻低碳经济管理理念极具现实意义。通过施工技术、利用方式等的调整与改进,能够实现对污染、浪费等现象的系统性控制,是市政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1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主要强调生态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实现二者协调统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其主要特征,确保生态效益最大化。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一方面,低碳建设模式缓解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市政工程施工应当不断革新技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强施工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合理控制碳排放量,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低碳经济理念也发挥着独特作用,加强对高能耗、高浪费现象的监督管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确保各参建主体的经济利益。低碳经济理念有效整合了各类技术、方法,优化施工管理系统,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市政项目的要求相契合。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其二,项目施工管理中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严格贯彻落实低碳建设要求,尽量选择性能优良的低碳材料,掌握先进低碳技术。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市政项目施工的监督,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低碳经济视角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及规模逐渐扩大,市政项目的节能减排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未贯彻落实低碳理念及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环境保护及资源有效利用是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在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能耗总量中,建筑行业能耗所占据的比重达到28%,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能耗比例仍呈现出不断攀升状态。在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低碳材料及环保材料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制约了市政项目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此外市政项目属于政府公共项目投资,在施工阶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首先体现在设计阶段,设计方案不合理不仅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后期还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现象,延缓正常施工进度。其次,在正式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缺乏科学管理,造成闲置、浪费等问题。

2.2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在碳排放领域中,城市化推进、城市交通以及建筑业是重要构成部分,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低碳经济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工程施工的碳排放不仅局限于施工区域,运输过程中碳排放、废弃物碳排放等与施工直接相关的活动也是工程碳排放主要表现,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政项目施工阶段,组织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环境保护措施,出现泥浆污染、噪音问题、灰尘固体悬浮物等一系列环境污染。由于施工操作不规范,破坏周边生态景观,造成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活动正常开展,也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3低碳技术有待推广

市政工程项目的低碳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现阶段我国低碳知识普及程度有待提升,施工单位尚未认识到低碳经济在市政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仍旧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项目节能减排的发展。就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对新技术的研发,导致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低碳技术投入不足,制约了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低碳经济视角下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点

为实现市政工程项目节能减排目标,应当摒弃传统的粗放建设方式,充分重视现阶段客观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解决对策,构建起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建设模式,合理控制建设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综合协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三者最优化。

3.1应用绿色低碳施工方式

首先应严格贯彻落实低碳政策,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尽量选取性能优良低碳施工材料,贯彻落实低碳经济基本要求。在进行主体工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基本要求,遵循相关建设程序及标准,实现工程低碳化目标。结合市政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绿色低碳的施工方式,加强对设备、材料等的管理,避免将高能耗、低效率等性能较差的设备应用至施工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绿色低碳施工方式,控制施工阶段噪音、扬尘等污染,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及环境保护。

3.2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

施工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施工单位应结合市政项目实际情况,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在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管理手段,构建全面化管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施工协调性,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精细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实现了设备、材料、人员等全方面管理,为市政项目低碳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组织环境,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促使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及科学性。同时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市政项目的低碳化建设。

3.3加强低碳技术推广

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还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明确低碳经济的目标及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工程周边实际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加强保护及管理措施,降低施工操作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在市政工程项目低碳建设过程中,低碳技术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运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不仅促使施工效率的提高,也从根本上控制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及破坏。首先应充分推广利用现有的低碳技术,将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再生等技术应用至市政项目建设之中,积极引进新材料、新工艺。同时适当扩大低碳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新技术研发力度,为市政项目低碳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构建碳排放检测系统,及时掌握碳排放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加强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完善。

3.4建立健全施工监管体系

为保证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督体系,促进低碳施工规范化,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业主、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的积极作用,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对低碳施工建设的执行力度进行有效监督。在施工阶段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掌握低碳施工的要求,规范施工操作行为,定期检查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一旦存在违规现象,必须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供需矛盾,能源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工作居于战略性地位。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碳建设是市政工程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及低碳理念,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篇2

0引言

篇3

一、石油企业的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石油企业管理基本符合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方面和企业管理实际的基本过程,但石油企业作为能源类企业因为自身在诸多方面与一般生产型企业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2)石油企业属于资源开发和采掘型企业,是重工业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当中,能源企业作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基本由国有资本主导,因此在能源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过程当中,具有国有资本的相关管理过程的重要特征。在国有经济的管理过程当中,财务管理往往和国家财政部门和中央及地方国有资本管理过程紧密相关。(3)石油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企业的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数量巨大,作业的范围往往十分广阔,使用的资本物品和人力要素要远远多于其他类型企业。企业管理过程往往要严重依赖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并且同化工、发电等重化工业产业链条进行紧密结合。(4)石油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同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我国能源市场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市场营销过程往往和国家政策调控紧密结合。现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有管理能源类产品价格的职能,因此企业营销过程往往表现在产品的调拨过程和与重要能源化工企业的营销过程,相对于一般制造型企业而言,往往不需要划分市场等级和进行商、分销商的培育即可完成。(5)在新产品开发管理方面,石油企业本身更加侧重于对产业链条的延长,而不是一般的制造型企业所需要的产业链条的重构性开发。因此,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征。

二、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管理改革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要求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当中,逐步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因此,对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本身提出了生产和销售两方面的改革要求。在生产方面,石油企业应当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减少采掘、运输和深加工过程当中的能源使用量,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在销售方面,需要面对伴随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石油产品相对需求量减少的压力,需要受企业进行产业内部的自身调整适应能源性石油产品需要量减少的情况。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

(1)在生产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技术性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用科学技术手段减少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在管理过程当中同相关高校进行紧密配合,进行以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减少国有企业自身长期形成的行政化管理过程,充分体现对人才的尊重。(2)在财务管理过程和人力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减少石油企业工作人员的行政级别和待遇,使企业逐渐脱离行政化的特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更加灵活化,吸引高等院校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分子进行兼职管理,进行管理层面的产学研结合。一方面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另一方面也促进技术研究成果向现实进行转化。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设立仿照商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中,广泛采用的次级准备制度;实行对一些适用于进行生产方式改进的高科技项目的企业,进行内部的有针对性的风险投资,并可以适当建立适应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相对独立的资产运营部门。(3)在新产品开发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进行主营业务的多元化,在石油企业的一些部门实行脱油化经营,逐步将石油产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多元化经营。石油企业为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应当联合化工企业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经营。将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的使用造成本的石油产品替代效应,转化为更加丰富多样的非能源产品的动力,进行大胆创新,彻底改变石油等采掘资源的使用方向,适应石油需求减少和市场萎缩的压力。(4)在市场销售过程当中,改变原有模式中缺乏对市场分级制度和商分销商发觉欠缺的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在不同方面的商,开拓其他市场,为“脱油”产品的销售开拓市场渠道。

总之,石油企业的创新管理是需要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综合动员的总体规划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全面协调,以达到全面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王力刚.浅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西部科技.2011(4)

篇4

所谓低碳经济,则必须基础的满足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加工条件,在低碳化工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的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的改革清洁能源的结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对生态环境有着基本的保护,同样也能够间接的降低社会经济成本,是近代资源利用方式的主流经济方式。而针对于高碳加工的焦化行业来说,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下,必须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路线,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交换过程中以及分配过程和消费等过程中,必须实现低排放的工作需求。

一、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发展指标

走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则必须扩大资源的供给,不断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要从工作流程中出发,做到节能减排等优秀工艺,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产品的质量也要做到基本的保障。

(一)焦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要达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首先从焦炉的清洁生产出发,在进行焦炉生产的过程中焦炭需保持最基本的清洁生产,其次要从资源的利用方面出发,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在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在当前时期,炼焦的低碳运行目标也做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吨焦耗水不得超过每吨1千克水,生产能耗不得超过每吨90千克油当量,污染物的排放最基本要降低百分之十五,吨焦减排起码达到50千克油当量。2.从炼焦煤的资源下手,可以将高挥发分弱粘煤比例调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力图研发非炼焦煤的利用科学技术。3.从焦炭质量的评价体系上出发,按照不同高炉级别的焦炭质量相应的制定新的质量评级体系。

(二)焦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随着我国焦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焦化行业的地位得到了最基本的确立,出现了各种性质、各种规模、各种装备以及各类管理水平的焦化企业,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新生产技术和新工艺流程的要求,及节能减排、低污染控制等方面上,出现了共同一致的发展目标,所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要从企业的政策以及企业的生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首先要从政策出发,严格的执行国家给予焦化企业的相关政策,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力度,使焦化行业能够得到稳定、科学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在进行政策的推行中,加大企业的发展监控手段,使得企业生产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及长效化。其次要从企业的生产技术下手,对焦化技术中的低能耗、低污染、高利用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当然也要对炼焦煤的资源利用、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炼焦生产的节能新技术等方面做出新的突破。

(三)焦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导向

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开发节约能约、实行低污染、实行低能耗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术是当今世界焦化产业发展的中心趋势,在此世界各国也相应的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德国为首的欧洲焦化产业研发出了巨型炼焦反应器,日本焦化产业研发了高效率、低污染的炼焦新工艺。同样在我国,针对于我国焦化产业的基本情况,我国应该从捣固炼焦出发,从炼焦新能源出发,从焦化清洁生产出发,研发出新型的焦化工艺流程、工艺技术。

二、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调整方向

(一)大容积焦炉的开发利用

在进行焦化过程中,如果焦炉碳化室的容积能够增大,吨焦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减少,所以说大容积焦炉的开发利用是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一大亮点。我国的6米焦炉的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63米的焦炉在太钢、马钢、首钢等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此我们还是要加大对大型、特大型焦炉的配煤结构、使用寿命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争取做到低成本、低能耗的生产要求。

(二)产品与产业结构的合理规范调整

在对焦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上,我们也不能够忽略焦化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效益研究,在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相应的调整:1.致力于大型高炉冶炼与焦炭质量相关关系的研究,按照焦炭的产品质量相应的制定合理的要求。2.致力于捣固配煤基本原则的研究,使得捣固焦应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3.致力于焦化产业规范化以及产业集群化方向的研究,加大产业的竞争力。

(三)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利用

随着我国区域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焦化生产工程中的影响,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事宜。煤气流程再造首先可以对我国一些独立的焦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放散的富余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其次可以对我国的煤气回收、脱硫、脱氮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第三可以加大对焦炉中优质碳、氢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四可以促进焦化多联产技术等的开发利用,第五可以促进我国焦化煤洁净、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焦化生产等,所以说,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迫在眉睫。

(四)焦化管理的规范合理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对管理创新也有着促进的作用,焦化管理的合理规范对焦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笔者在此对焦化产业的管理层面有着以下几点建议:1.从焦化生产的工序关系下手,对设备进行高效的利用,降低工序能耗,提高经济效益。2.致力与粉、渣、水等副产物的循环利用,真确做到资源的百分百利用,得到最高的经济受益。3.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新能源,同时也要大力的研究弱粘煤的合理利用等,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成为当前焦化产业的主流发展核心,希望焦化企业在此能够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不断的研发出新的技术,使我国的焦化生产达到低碳经济的最高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F124.5;F292.3;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6-3632-04

Research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odel in China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LIU Feng-liana,b,LIN Ai-wena,b

(a.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b.MOE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odel in China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alitatively method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pathway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and sumarize of current low-carbon city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rban-rural, developing low-carbon energy supply network, promoting low-carbon industrial, constructing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realizing clean production and resources recycling, popularizing green archite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building rational ecological and residential layout were necessary for walking along the pathway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 China. It was a complex issue to discuss Chinese sustainabl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odel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integration of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odel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无疑是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战略举措。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正面临着贫困、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探索低碳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2-10]。目前在探索低碳道路发展规划时,主要集中于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然而很多城市问题单纯依靠城市自身发展很难彻底解决,加之“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探讨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而采取低碳发展策略、探索可持续的城乡发展模式就成为了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在综述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借鉴近几年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低碳能源和低碳产业发展、普及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调整土地利用和转变消费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模式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篇6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转贴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篇7

低碳经济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响应。尤其是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这些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做支持,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当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充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由于近年来不断升高的碳排放量,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严重。而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对世界带来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基本总之就是可持续发展,通过研发、转型、创新等方式,降低高碳能源的使用和消耗,降低碳排放量,追求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实现,促使经济良性的发展。而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在生产、交换、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低碳化。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争取做到零排放。二是要注意在生产、交换、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能源消耗的生态化。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确保低碳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实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指的是经济的发展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同时又不会对后代人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当中的一个基本要求。而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正是对其最好的体现。要想维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大量的投入,对资源存量进行维持和扩充。同时,在大力发展GDP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低碳经济发展真正得到落实。

2.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发展也正处在急速扩张期。因此,大量的工业现代化和现代建筑的不断产生,需要消耗大量的石化、钢材等资源作为建设基础。而我国过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能源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为了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源的消耗,就需要对我国现有的工业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我国落实低碳经济发展,减少碳排放量,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3.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通过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十分巨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使得我国在进行经济发展的时候,不得不被迫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导致了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此,我国要想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平等交流,共同研究技术、发展经济,就应当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节约有限的资源,这样才能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追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促进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措施

1.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行发展减排

出口贸易方面的问题,不单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因此,对于碳排放的问题,应当利用发展的机会,充分的进行解决,实行发展减排。对此,我国应当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变,维持出口贸易科学化、持续化的发展,进一步改善自然资源环境。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在发展减排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我国应当坚定不移的发展低碳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对资源消耗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最终实现潜在的经济增长。

2.转变贸易增长模式,实行绿色贸易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贸易增长模式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这就导致了对于出口产品缺乏应用的控制,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的产品占有了很大的比重。同时,由于贸易顺差的影响,使得我国初级产品和廉价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却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留在了国内。因此,我国急需进行贸易增长模式的转变,积极实行绿色贸易。对此,可以对出口贸易结构进行调整,同时构建完善的绿色贸易政策体系。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拉动内需的角度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从而实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潜在经济的增长。

四、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碳排放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一些耗能多、污染大、效率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在低碳经济的约束下,实现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从而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篇9

1低碳经济及绿色旅游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通常指以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小、污染程度弱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低碳经济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利用新能源、提升能源利用率为主要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其次,低碳经济可以完善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转变旧有的经济发展观念,为更多绿色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低碳经济符合新时代经济模式的基本发展理念,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1]。绿色旅游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为核心理念的旅游产业,是一种集环保、节能、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绿色旅游于游客而言,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近自然、养成环保观念的过程。绿色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让节约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游客的心中[2]。

2我国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温室效应、雾霾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环境恶化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难题。如何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以及绿色产业等理念,并在各行业的实际运营中加以有效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标杆型产业,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等理念,是我国传统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建设,为海南省绿色旅游发展抢占制高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绿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较为欠缺,对旅游业的监督与管控较为松懈,难以完全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3]。

3低碳经济视域下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3.1碳排放量超标,空气污染严重

旅游是集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模式,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碳排放量超标。如果旅游产业及旅游消费者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发展绿色旅游的重要性,很难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发展要求。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交通出行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大多选择搭乘飞机、高铁、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但也有部分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在生态景区观光,加剧了景区内环境污染,也对游客出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大部分景区占地面积较大,在景区内设置了观光巴士。由于客流量巨大,巴士长期处于运作状态,持续在景区内排放污染气体,严重增加了景区碳排放量,使景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2景区开发污染较大,难以实现绿色旅游发展

近年来,旅游行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具有自然资源条件的地区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业,大规模开发自然景区,而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量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情况。首先,缺少与自然景区开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条例,导致景区开发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开发过程是否绿色环保得不到保障。其次,景区开发更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开发团队对于生态保护及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导致地区环境污染,更严重消耗了当地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再次,部分景区管理者为了牟取更多利益,在自然景区内开发娱乐游玩项目,不仅增加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负担,更破坏了固有的特色生态资源,与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3.3游客环保观念较差,在旅游中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

游客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活动中基数最大的群体。因此,游客的环保观念是否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旅游发展。尽管低碳、环保理念已经在各大景区和酒店广泛宣传,但仍有部分游客严重缺乏环保观念,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餐饮方面,部分环保意识不够的游客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景区,造成严重污染。其次,旅游出行中聚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部分游客所点餐食远多于实际需求,出现严重浪费现象。再次,部分素质较差的游客在景区内肆意践踏、损坏绿植,严重破坏了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违反了绿色旅游的基本要求。

3.4旅游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认知不到位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消费模式为“绿色消费”。尽管目前旅游产业相关行业,如餐饮业、交通行业及酒店行业等,都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知不到位。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绿色消费理念更多只是倡导,无法以此作为道德标准约束游客消费行为。只要游客消费合理、合法,就要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游客认为旅游出行就是消费的过程,肆意进行高消费活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影响了低碳经济发展。

3.5不同地区间绿色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低碳经济背景下,不同地区受到自然资源、政策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表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上海、杭州等城市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较高,近年来不断推广垃圾分类等低碳、低污染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这些地区绿色旅游开展较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同时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开展绿色旅游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绿色旅游整体发展情况较为不平衡。

4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绿色旅游的策略

4.1完善绿色旅游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了全世界关注,绿色旅游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欧洲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绿色旅游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合各地政府,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促进绿色旅游整体发展。首先,国家旅游局要完善政策,约束景区开发,促进绿色旅游发展。其次,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限制自然景区内碳排放及污染气体排放,为景区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保障。再次,地方政府及景区要针对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制定管理条例,抵制高碳排放、铺张浪费等现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4.2建立完善的绿色旅游监督体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促进绿色旅游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监管机制的监督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旅游景区,二是旅游消费者。首先,对于旅游景区,旅游局要对自然景区开发进行全过程监管,降低开发过程中的建筑污染。要对景区内部交通运输加强监管,采用新能源及电力运输设备进行物资和游客的运输。其次,对于旅游消费者,景区要安排专职监管人员对游客进行监督管理,杜绝景区内乱扔垃圾、破坏绿植等不文明行为出现。

4.3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低碳和环保意识

绿色旅游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旅游消费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提升游客的低碳经济理念及环保意识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对游客的思想教育,在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定期开展绿色旅游知识培训,提升群众环保观念,让游客在出行前就将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植根心中。其次,旅行社要对游客进行适当的绿色旅游知识讲解,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低碳环保意识。

4.4加强绿色旅游活动宣传及教育

篇10

虽然低碳经济的术语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有关文献中就出现了,但其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付加锋等,2010)。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减少碳排放,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其目标是将大气温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减少子孙后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本。进一步细化,该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低碳经济中的“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碳”是指《京都议定书》所限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根据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来源、稳定性、易监测程度,并考虑到其他国际公约的约束等情况,从而将强制减排的温室气体种类限定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在这六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成份,但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狭义的“碳”仅指二氧化碳。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温室气体中,由于二氧化碳是最大“贡献者”,其贡献度高达60%(任仁,2005),因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国际能源署(IEA)等绝大多数权威研究机构在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时的测算对象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森林被破坏)过程中有机碳的氧化引起,这一过程中,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并不能完全吸收由此引起的过多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当前研究低碳经济时重点关注的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减少碳排放”的两种途径。《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技术减排”和“市场减排”两种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技术减排”就是通过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碳埋存及生物碳汇等技术的创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该途径是长期降低碳排放的根本方法。“市场减排”则是依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原则,允许掌握技术优势的国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援,帮助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换取“二氧化碳排放权”,该途径是短期降低碳排放的变通做法。

3.低碳经济中的“低能耗”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基本要求,即在能源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降低化石能源所占比重。第二个是理想要求,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总量。

4.低碳经济中的“低排放”是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地球上的碳排放源包括自然排放和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两种形式,后者被认为是使温室气体浓度逐渐上升的主要因素,因而降低碳排放主要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排放和碳循环是平衡的。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约为280ppmv(1ppmv=10-6,即百万分之一体积单位),这种碳平衡形成的自然界温室效应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即在地球自身的温室效应作用下,地球具备了温度调节的功能,基本上保持在适宜人类发展的平均15℃的水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很可能(90%以上的可信度)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另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测算,到200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387ppmv,比工业革命之前增长了约40%,这促使全球温度不断上升。最近100年,据IPCC测算,全球气温升高了(0.74±0.18)℃,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和热平衡。

5.低碳经济的两个发展目标。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排放、低升温或不升温。按照全球的尺度,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低”是指应保证“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使气候系统免受危险的人为干涉”。1997年《京都议定书》又进一步明确要求,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之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达到2007年IPCC和2008年斯特恩报告认为的把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在这一基本共识下,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如英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共减少60%,届时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从经济社会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成本。《斯特恩报告》认为,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经济下挫5%~10%,而贫穷国家则会超过10%。如果把环境和健康等一些额外的因素综合考虑进来,气候变化总成本的增加量相当于每人的福利削减20%,碳的社会成本将是8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到2050年,减排的经济成本大概是世界生产总值的1%左右,碳的社会成本约为25~3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仅是当前发展模式的1/3。

二、低碳经济的四象限评价法

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引导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价值(娄伟、李萌,2011),蒋金荷、吴滨(2010),鲁静(2010)对目前评价低碳经济的方法进行了评述。现有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物质流分析法(MFA)、指标值综合合成法、投入—产出(I—O)模型、宏观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模型、部门预测模型等,这些方法从各自研究的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评价。本文从经济要素的角度设计了评价低碳经济的四象限法。哥本哈根会议后,发达国家将要执行的“碳关税”、“碳标签”将全球市场带入了“低碳”竞争时代,“碳排放”如同资源、劳动力等一样被计入了企业成本,从而成为影响企业利润增或减的经济要素,因而设计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评价经济要素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测算经济要素数量的多少和分析经济要素效益的高低。具体到本文,就是测算碳排放物理水平的变化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高低,前者主要是为长期“如何应对变化”提供依据,后者主要是为短期“如何促进经济复苏”提供依据。四象限法是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解决低碳经济长、短期问题结合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评价碳排放物理水平的方法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产业碳排放的基础和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EKC曲线是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关系后得出的一种倒U曲线。该曲线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二氧化碳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后,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根据碳排放量变化的这一规律,我们在评价产业碳排放物理水平变化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评价。“共同”是指各产业都应降低碳排放量“,有区别”是指不同产业由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耗能导致的碳排放量不同,这种不同应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就是从产业自身碳排放量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评价。为此,我们设基期本行业碳排放量为Pi0,报告期碳排放量为Pit,如果Pit/Pi0<1,我们称之为物理低碳化行业;如果Pit/Pi0≥1,我们称之为物理高碳化行业。

(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方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经济效益对实现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倡议: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在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时,我们设某一行业碳排放占全部产业碳排放的比重为Si,用Si来反映该行业碳排放相对量的大小。设该行业增加值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Ri,用Ri反映该行业增加值相对量的大小。设Ei=Ri/Si,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多而增加值相对较少;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少而增加值相对较大。设基期经济效益为Ei0,报告期经济效益为Eit,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低碳化行业;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高碳化行业。

(三)四象限评价法

我们以横轴表示各行业物理碳排放水平,以纵轴表示各行业碳排放经济效益水平,以大于或小于1将座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表1)。第Ⅰ象限的行业由于其既具有经济优势又具有物理优势,因而属于有综合优势的行业;第Ⅱ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经济效益在提高而碳排放物理水平也在提高,因而属于有经济优势的行业;第Ⅲ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物理水平在增加而碳排放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因而属于综合落后的行业;第Ⅳ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的物理水平在减少而碳排放经济效益也在降低,因而属于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物理优势的行业。

三、应用

笔者采用低碳经济四象限评价法,对河北省两次经济普查时的30个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一)碳排放物理水平的评价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河北省制造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从第一次普查时的2.84亿吨增加到第二次普查时的3.03亿吨。期间物理高碳化行业有19个,这19个行业在第二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2.47亿吨,第一次普查时为2.22亿吨,增加了11%。物理低碳化行业有11个,这11个行业第一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0.61亿吨,第二次普查为0.56亿吨,降低了8%。

(二)碳排放经济效益的评价结果

篇11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供应链管理工作现存的不足之处

企业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有健全的供应链结构体系,保证供求关系的平衡,这就涉及到供应链管理的工作。但是,从实际管理工作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解决。

(一)低碳环保意识的问题

现阶段,许多煤炭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的问题而没有意识到低碳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煤炭燃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这就导致企业所设定的供应链管理工作目标存在问题,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样会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低碳环保问题需要相关煤炭企业引起高度重视。

(二)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衔接性问题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煤炭供应链管理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全体员工予以配合。然而,实际的工作情况是许多煤炭企业都存在有内部组织结构设置的不合理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内部数据信息交流沟通不及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差,没有团队协作的能力。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状态,而且会影响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衔接性。因而会对企业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造成不良影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这是目前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三)管理规范性的问题

不同的供应链管理工作流程所适用的管理结构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时,员工必须要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变化。明确低碳经济的管理要点,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这就对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通常煤炭企业的工作条件比较差,位置偏远,安全指数低,许多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意愿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这就加大了煤炭企业人才招揽工作的难度。同时,个别员工在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还达不到标准要求,就无法保证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新时期煤炭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可行方法

基于目前存在的供应链管理工作问题,相关煤炭企业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宣传教育工作

煤炭企业应当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在企业内部宣传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结合煤炭燃烧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制定一些有效的低碳工作方案。基于新时期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平等性,在设置工作方案时,企业应当积极采取员工的工作方案和意见。同时,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与独特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员工意识到企业的发展不能只关注于经济效益,这种发展观念过于片面和狭隘。此外,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结合煤炭供应链管理结构体系来进行分析,保证供应链各个环节当中的企业都能意识到低碳经营的重要性,科学开展低碳经营工作,让各个企业之间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这是优化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这个环节当中,企业还需要结合供应链的主体结构明确工作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

(二)健全组织结构体系

煤炭供应链管理工作内容复杂,需要进行分类管理,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分别管理不同的项目内容,以保证企业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煤炭开采工作当中需要使用的相关机械设备,由经济管理部门管理财务的收支问题的科学管理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保证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煤炭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在煤炭的加工环节,应当关注于如何减少煤渣的形成,降低煤炭能源的浪费问题,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低碳经济背景给传统煤炭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供应链管理工作稳步运行的管理机制。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安全管理的条例,企业在完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家管理规定为基础,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稳步运行。这是优化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基础前提,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对煤炭加工及燃烧时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给予罚款的处罚,提高煤炭企业的重视程度。

(四)低碳新技术的创新

篇12

1.1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除了洪水、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人类健康受威胁、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因为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1.2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京都协议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7年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07年6月启动了“千年发展目标碳机制”。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国际碳交易市场拓展融资渠道,促进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号召政府部门、公司、团体、个人都加入到推行低碳经济的全球责任中来。2008年,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框架公约》的其他缔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2010年4月,各大国际会议开始关注地球健康、探索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地球一小时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各国城市参与。

1.3 低碳经济的内涵

目前虽然全球都在谈论“低碳经济”,但其概念仍然不是很明确,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较为主流的理解是,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它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它是人类社会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力图在发展中实现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获得最大的总体社会产出而提出的。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的创新、产业结构和产业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它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发展低碳经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2.1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在跃居世界第二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继续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变暖等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窘迫局面。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在我国不仅是走一条顺应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与无碳经济的根本转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

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之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对中国而言,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做好环境保护、注重生态文明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在未来的30年里,我国将继续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消耗能源资源快速增长的时期,如果沿用以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加重“高碳经济”现象,从而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

而低碳经济作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转变我国以往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所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世界各国为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举措,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企业和民众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政府方面

首先, 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作为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其次,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三,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3.2 企业方面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企业应意识到仅仅关注扩大规模、提高利润的观念已经过时,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只有“先行一步”的公司才能抢占或保持领先者的位置。所以企业应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3.3 个人方面

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数量就相当巨大。公众应该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 低碳经济的定义、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J]. 商业时代,2011(21)

[2] 韩宝华,李光 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J]. 云南社会科学,2011(2)

[3] 刘敏,陈卫彬. 利用标准化加快建立绿色生态循环农业[J]. 质量与标准化,2011(2)

篇13

1.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资源浪费与工业污染等问题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困难,其发展形势也较为严峻。由此,传统、落后的经济增长模式、居民消费模式、城市建造模式都应作出改变,才能 推 动 我 国 经 济 朝 着 绿 色 清洁、高效环保、低碳科技的发展方向迈进。

2.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意义。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简要概括起来包括以下方面内容:第一,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经过从过去农业社会到如今工业社会的历程,目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期,来到了转入低碳社会的节点之上。这种低碳社会的发展需求不仅是科学发 展 的 题 中 之 义,同 时 也 是 自然、社会、人类、环境等因素相互统一的目标要求。第二,当下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的不断变化,也要求工业社会必须向低碳经济方向改变。而这种低碳经济的内在模式与发展路径,也对现今环境问题提出了有效应对之策。

二、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探索低碳经济道路的方法

1.探寻更多新能源技术的运用方法并加以实践。低碳经济模式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推广新能源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成为了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其中发展更新的能源技术也成为了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技术运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上,由于这些能源具有不会生成二氧化碳的巨大优势,并且也能切实起到防止生态污染的效果。据此,在由传统经济转变为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应当通过增加对新能源发展的财政补贴与支持,对此类技术进行鼓励,才能促进新能源技术获得既快又好的发展。

2.加大低碳行业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低碳行业的建立已经屡见不鲜,但这些行业却在同类领域中未形成较大的影响力,要完善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便要想方设法提高低碳产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分量。这其中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其一,国家、社会、行业应当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建筑模式。建筑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将建筑行业预先引入低碳体系之中,不仅有利于实现构建绿色、低碳城市的目标,同时也为保证建筑质量、提升建筑品质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其二,加大对低碳工业的整改、投入力度。低碳工业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模式,在这种低碳工业生产环境中,企业、单位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由传统的高排放、高耗能的生产方式向新型低碳工业转变。例如,通过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技术即能够完成生产任务。在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也坚持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使 其 形 成 了 循 环 化、持 续 化、低 碳 化 的 工 业 新格局。

3.倡导低碳的消费生活观念。环境问题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问题,因此,在环保问题上也需要从广大群众的责任感培养与消费观念转换等方面予以把握。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社会、工厂的责任,同时也应当成为每一位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将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与“低碳”相互融合起来,使得人民能够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抓起。在日常小事中在保证生活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也能以此满足节能、环保的低碳要求。以学生群体为例,通过相关学习、宣传活动,使“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学子们能从“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这种小事入手,并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进而也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与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圆满实现。

4.研发更多的低碳技术并运用到环保事业中。低碳技术是指能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通过新再生能源、煤炭清洁利用、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埋存及其他节能措施的使用,达到上述的控制要求。目前新型低碳技术已经在交通、建筑、化工、电力、石化、冶金、汽车等多个行业中得到运用。在 国 际 领 域 里,低 碳 发 展 的 理 念 更 是 得 到 了 广泛、深入的运用。例如,日本对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能源加大开发力度;英国则将重心放在对低碳交通方式、洁净发电方法与电力可再生等方面。通过这些例子不难看出,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低碳 技 术 研 究 上 获 得 了 较 大 成 功。据此,我国学子也应当加强探索实践,力求通过集成创新、经验总结,学到高效、环保的新技术。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生活与发展方式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群的欢迎,逐渐成为主流趋势,而在此环境下,更需要人们加快步伐创新低碳模式、开发环保技术、繁荣低碳行业,从技术手段与消费习惯等方面进行转变,以此实现提升经济、节能减排的目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