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

篇1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那些能通过给自己确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那些不能做出这样安排的学生更富有成效,学习动机的持久性超过靠别人提供条件来激发学习动机的学生。

一、为何进行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

虽然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革评价机制,可是现在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往往单方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所占的主体地位。

二、如何进行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

英语学习自我评价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而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表现为评价内容。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学习的自觉性、大胆发言的勇气、认真改错的态度、与别人交往的能力等。

1.通过课堂口头回答进行自我评价

比如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做duty report时,说完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report?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2.通过建立英语学习档案袋进行自我评价

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档案袋是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在英语学习档案袋里,学生可以自行收集如下材料:

(1)个人信息档案

学生在学完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档案袋中,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信息档案,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用处,逐步形成英语运用意识。

(1)每周一次自己最满意的作业和最不满意的作业。

(2)每一次的英语小测验。

(3)每月一次的英语手工作品。

(4)英语课前的值日生报告。

(5)在学校里或社会上举行的英语活动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或活动凭证。

(6)每月自编一份英语手抄报。

(7)每月一份的英语课外书名目录。

(8)收集学生设计创作的单词卡、句子卡、动手实践作业。

(9)定期录制的学生朗读英语课文的磁带。

2.通过制定和填写自我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和填写自评表进行反思式自我评价。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制定英语学习自评表,评价表格记录学生对自己各阶段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语言知识、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等评价的情况,通过填写自评表获得个人反馈,并将每次的自评建档,全面地了解自己在某一段时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1)课前自我评价表的制定。

学生通过制定课前自我评价表,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课文,学生将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将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2)课堂自我评价表的制定。

(3)周末自主学习评价表的制定。

(4)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的制定。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完成同步阅读外,让每个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英语课外读物,并做好记录和读书报告,并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的适当监控和反思,掌握并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可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形成继续努力的动力,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进行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的意义

篇2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上大力推进包括自主学习在内的多种新型学习方法,我们的课堂因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自主学习为例,从课程改革实施之初到今天,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即当我们试图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时,学生却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相反,他们在课程上“动不起来”,要不就是乘“自主学习”之便,做许多与学习无关的事。结果是课堂热闹,但最终却学不到什么东西。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这里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指导原因。学生的原因在于其学习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没有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的原因在于其长期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导致学生并不适应自主学习。这种内外因作用下的共同结果,必然是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无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都有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们以及老师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来应对新时代对于语文学习的新的要求,学生们也要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来充实自己,最终成为顺应时展的新型人才,这是新的背景下,对初中语文学习的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化的加剧,为了丰富和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口号,学到老活到老,真实的应用到现实中来,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需要人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自娱自乐。教师们应高从小就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授之以渔,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新时代新的背景下语文学习的要求,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高中大学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标新课改,以及对素质教育的落实,都体现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初中生对于语文的自学能力,是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独立的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对于以后的自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及学生以后的人生都有着积极地影响。教师们应该不断的组织和指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加强训练,注重平时的积累。给予足够的机会让学生们独立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方式方法,教会学生们适合他们自己的语文自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教师及时的帮助学生们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的探索和改造原有的教学方式,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与教学相结合而论,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名义放任自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少走弯路。

(二)善于为学生提供学习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验是一个人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体验。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且成功的愿望都很强烈,渴望成功是每个人在心理上产生的需求。对初中生而言,其个人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中取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初中生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因一次或者两次受挫就失去学习的信心,进而放弃学习,甚至辍学。相反,学生一旦有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就会产生强烈的,形成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由此可见,成功建立在兴趣之上。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体验,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三)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一种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方可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目标得以实现。

(四)自我反馈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价的唯一途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应以学生自身感悟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为主要参照物。实际上,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考试方式评价学生,而且要注重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的素材,并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探究成长的档案袋,档案中的内容选择与评判标准都应有学生共同参与,既可以包含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又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的反馈信息等。其中,自我评价既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正如自主学习模型理论的创始人齐莫曼指出: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进行有效自主探究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究者自我评价的频率往往多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既为行为提供自我导向系统,又为行为提供原动力,导致不少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进一步认识自我知识的正确性,也有一些学生虽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但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不太满意时,也会加倍努力完成自主探究的目标,还有少数学生与实体性的自我激励性评价相比,更能够促进其更发愤图强的去攀登新的知识高峰。因此,自我评价与反馈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作为新课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面向学生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学习策略,需要师生双方给予重视。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理应在其中发挥引领性的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062―01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学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见如何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作用,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人文教育,是新世纪教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 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根据环境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进而积极地适应环境。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到不包干,不替代,不怕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出现一些失误。面对学生的失误,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具有直面挫折的乐观态度。教师要做到注重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在一种新行为、新态度形成之初,教师及时的评价可以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同时要为学生建立适度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价,以引导他们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批判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已经能够基本明白是非曲直,所以在教学时要具有针对性,及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能力。

二、 科学性原则

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应当遵循学生目前的认知结构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适应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认知程序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理性。感性材料既是形成表象的基础,又是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和理性分析的起点。所以,在设计和实施教学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鲜活的生动的事例、图片、图形、幻灯、录像、教具等,并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从而丰富数学内涵。

三、 开放探索性原则

开放性,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得到尊重,引发他们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另一方面是指在问题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状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理性分析来发现问题,进而处理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创新教育强调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的情感,学会创新的策略和方法。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教师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求异性原则

所谓求异性原则,是指思维主体不能满足于常规和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在求异、求新中发现、改变现有状况的机会,是一种在异中求新、新中求变的原则。创造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篇4

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而传统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呆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多元化教学则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思维,改变灌输式教学,用更为全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初中生物课程作为基础教育各个学科的基础课程,更为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意义

初中生的自制力差,行为多受兴趣爱好的影响,当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学生无法将注意力转移至学习上。而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让所有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兴趣,多元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或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此外,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我国素质教育目标不一致。而多元化教学下学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活动,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策略

1.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强大的视觉、听觉效果以及强大的音频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能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学习。

例如,初中生物课程《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为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学会光合作用的公式,利用多媒体来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学生演示三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中原料、产物以及条件,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观看光合作用的录像,认识光合作用的实质。利用投影片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让学生通过观看投影记住光合作用的公式。如此通过实验提供现象,利用投影深化改变和公式的方式,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知知识。

2.游戏活动活跃课堂

对初中生来讲,游戏活动是最能够调动其情感和兴趣的。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再生硬,也是实现多元化生物教学的一种方法。

《营养物质》教学中,可设计医生与病人这样的游戏,学生自行组织搭档,排练情景剧。课堂上扮演医生的学生向扮演病人的学生询问疾病症状,然后诊断,提出建议。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3.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让学生及时获取学习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中的不足和优点,不断巩固优点,完善不足,促进学习进一步提高。由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也需要向多元化转变,得出的评价结果才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依据他人研究结果及个人教学经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需要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综合各类评价结果,得出最终的学习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指导和完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因而教师还需要善于利用评价结果,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转变。

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下,初中生物教师必须重视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掌握多元化教学的本质,再灵活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的对象为人,人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应摒弃“模式”框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完善,更新或调整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发挥多元化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的生物能力真正获得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在课改进行的今天,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学,学有所用,找到兴趣点,就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价值目标。初中生物的只是主要是生物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具体标准就是能够准确描述、说出、说明、分析、得出、设计等等,所以我就来分享我总结的几点教学经验:

一、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制定自主学习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不可缺少的工作。通过预习知识,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知识得薄弱点,上课时有目的,有侧重点的进行听课,因此,预习是生物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进入课堂学习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大自然中奇特的生命现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生物学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只有掌握了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创造思维是难以形成的。生物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应提醒学生重视生物知识素材的收集、整理,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首先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相关研究表明,与低成绩的学生相比,高成绩的学生更经常、更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要一味使学生被动接受,不要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大导演,总的思路给学生,剩下的内容有学生完成。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教材、教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诱因",使学生乐在其中,以构成他们自我强化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着明确课堂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中,可以使学生自己携带植物标本或者实物,通过对这些物体的仔细观察,对花的结构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另外在讲解植物根部特点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带一些比较常见的农作物根系,譬如:小麦、玉米等,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植物根系的不同形态;此外在进行口腔上皮细胞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取口腔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基本特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三、引入“问题”教学模式,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巧妙的把生物教学内容转换成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情境。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讨论;以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如:在教学提出“糖是不是都是甜的?甜的是不是都是糖”,“糖是碳水化合物吗?碳水化合物都是糖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生物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还要学习科学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

四、构建系统性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风尚,培养其小组合作讨论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六评”,即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同时让同学们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善意的给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学会友好相处,大家一起总结经验与教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生参与评价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反应能力,也锻炼了其心理素质。

从学生角度来讲,要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自我评价,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注意不够的方面,即使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课堂授课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较少注意课后学习的指导。新教材在每节后有练习,在每章结束时,都有简约精炼的小结和有较丰富的、多形式的自我检测。学生通过这一个自我评价的平台,使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结语:生物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慢慢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初中生的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并积极为学生地创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生物氛围,逐步增强学习生物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让学生自己把握课堂真正学到知识。由此,我们把生物课堂交给同学们自己,而老师负责检验他们的劳动成果,把教学建立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生物课堂变成真正的学生课堂。

参考文献

篇6

初中生自主教育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实践尺度不同就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标状态。然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自主教育,都要依托于学校的实践。所以,学校才是初中生自主教育运行机制的核心结构。从初中学校的自主教育实践来看,融合式自主教育、权变式自主教育以及统分式自主教育是最常见的三种实践模式,但是,不同的自主教育模式具有不同的实践路径。

一、融合式自主教育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1]。在学校的实践中,融合式自主教育通过学校层面的驱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初中生自主教育的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价值引领与自我建构的相互统一。1.学校顶层设计整合目标、计划、投入与评价的全过程初中生自主教育的顶层设计,首先要明确目标,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为具体目标,助力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此为目标,制定统一又具体的初中生自主教育任务清单。其次,根据初中生自主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计划,分年级、分阶段、分主题进行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的教育。然后,加强学校在初中生自主教育中的投入力度。投入程度决定产出效果,从校长到年级主任,再到班主任教师,在初中生自主教育中的精神投入都必须聚焦、专注,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主评价做好服务工作。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评价。初中生自主教育给了学生足够多的自由空间,在长时间的自主探索和学习中,肯定有得有失,在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中需要学校和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反思。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确保初中生自主教育回归“育人本质”。2.教师、学生和家庭等开展自主性探索初中生自主教育除了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教师、学生、家庭也要尽可能地进行“自下而上”的“独立探索”。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自主教育是学习者自己主宰的教育[2],这种自主包括三方面:一是事先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二是对教育过程进行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调节、修正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解决学生“我主”的需求与“他主”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方面,除了学生的自身之外,还需要教师、家长等主体的帮助。初中生自主教育的实践机制,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自下而上”的放权和鼓励调和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化解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冲突,学生自主性明显增强。在心灵自我做主的地方,学生成就了“最好的自己”,从而获得健全人格,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行自主教育,帮助学生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排除了成人对自己的束缚,能够做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3.构建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机制在中国的教育语境中,“棍棒底下出状元”“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等传统一直让学生处于“被压迫”和“被控制”的状态。不仅中国如此,大部分国家的教育都是如此,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充分说明了教育中“自主”与“压迫”的矛盾无处不在。所以,初中生自主教育实践机制和环境并不是特别成熟。因此,初中生自主教育还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事实上,融合式的初中生自主教育,“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就是理论和经验的主导,而“自下而上”的“独立探索”则是经验与实践的尝试。因此,融合式的初中生自主教育化解了学生教育“丰富理论”和“贫乏实践”之间的矛盾,使国内外优秀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出类拔萃的“教育名家”的教育情怀,影响巨大的“教育名著”中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在成功的实践范式的引领下,践行了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先进理论和实践机制的一体化,助推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权变式自主教育

教育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学生也是复杂的。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学业基础以及成长环境的差异,初中生自主教育的实践还必须采用权变式的自主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实施不同类型的初中生自主教育;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初中生自主教育。1.分级而教:不同阶段完成不同阶段的事初中生自主教育的实践要按照动态的观点来设计和实施。一方面,初中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群体,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初中生自主教育首先要考虑学生年级的不同,根据年级实施分级而教,在初一到初三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水平和类型的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教育。另一方面,虽然初中生自主教育系统在一定阶段和时间范围内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从长远来看,它是一个持续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初中生自主教育是一个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交换的开放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能够发挥最大优势的综合系统。因此,初中生通过设计、学习、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不断调整自身,并表现出一种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忍耐性,在不同阶段学会不同的自主教育。2.因材而教: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施教教育的复杂性除了时间维度的发展变化之外,更重要的还体现在个体的差异之上。仅仅就初中生的群体而言,即使在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也会有各种各样家庭背景、缤纷多彩个人性格、优点特点各异的智力水平的学生。因此,面对这么多性格各异、特点不一的初中生,学校实施自主教育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施教。成功的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其中,因材施教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法宝。从孔子对子路、子夏等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批评教育开始,因材施教就被奉为重要的教育信条。到了近代,开始提倡自主性教育,以民主、科学为两面大旗,倡导教育的“自由、包容”,尤其是倡导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在本质上,这与初中生自主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3.分级而教+因材而教:让教育回归到学习者自身的世界无论是分级而教,还是因材而教,权变式教育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归根到底,权变的初中生自主教育既遵循了学生发展与认知的规律,又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通过差异性、规律性的教育服务,还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让教育回归到学习者自身的世界。杜威认为:“教育最大的毛病是把学科看作教育的中心……其改革的办法是把教育中心搬一个家,从学科上面搬到儿童身上,依照儿童长进的程序,使他能逐渐发展他的本能,直到他能自己教育自己为止。”可以说,“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因此,权变式的初中生自主教育让教育回归到学习者自身的世界,也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获取知识,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活动和思考,实质上就是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

三、统分式自主教育

自主教育就是“负责自身教育的能力”[3]。因此,初中生自主教育是层级性和贯通性的统一,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五个维度的层级内容,每个层级内部都有自己的结构体系,而各层次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实践上需要“专题突破”与“整体推进”。

篇7

中学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不可等闲视之。初中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身心尚不成熟,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性还不强。一方面,他们头脑灵活,往往能够及时地调整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在个别问题、个别环节上,往往爱钻“牛角尖”,极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心理困惑,从而导致思想行为和情绪上的偏差甚至极端化。由于初中生独特的思维特点,再加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缺陷,致使初中生个体普遍存在着某些异常的、不健康的心理。

众所周知,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就难以形成完美人格,则终难立身处世,有所作为。正如心理学家所言:冷漠、自私、嫉妒、怨恨、烦恼、忧郁、怯懦、消沉、自卑、失望,心理闭锁和心胸狭窄……这些不健康心理可使人失去良知,也可把一个“天才”扼杀在摇篮之中。认真剖析初中生异常心理,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联系实际,目前初中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异常心理。

1.炫耀攀比心理。

这是一种自尊心发生异化所产生的异常心理。目前初中生中,具有此种心理的不在少数,其主要表现为:过分爱面子,喜欢讲排场,摆阔气。在同学面前大手大脚花钱,他们平时注重穿着打扮,喜欢听恭维话,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以便尽量表现自己,达到炫耀自己的目的,满足其强烈的虚荣心。有个男生最喜欢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富有”和“力量”,甚至上课也趁机夸耀:“我今天吃了××”、“我们家有×××”、 “我比×××有钱”等,这就是典型的虚荣心。虚荣心过强的学生缺乏正确对待自己、对待荣誉的态度,并且有一种强烈的自夸欲。此种心理的产生与环境影响密切相关,尤其是家庭环境。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对子女的有求必应以及对孩子脱离实际的过高的评价是导致虚荣、攀比心理产生和滋长的重要原因。

2.孤傲心理。

这是缺乏同情心的典型表现。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某些学生自视清高,对别人不屑一顾,似乎众人皆醉我独醒。在他们看来,别人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庸俗浅薄、孤陋寡闻。他们瞧不起周围的同学,不愿与人为伍,即使有时想“迁就”一下,也显得极不自然;这种人一般拙于交往,结果常常是独来独往。有这样一名学生,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当同学向他请教时,却经常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笨蛋。”虽是无心的,却也深深地伤害了别人,以至朋友渐无,昔日好友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真想告诉某某,骄傲是一棵有毒的野草,他最终使你的心灵田园荒芜一片。”其实像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较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的了解,缺乏对相应人际关系的准确估价。

3.敌对心理。

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也可称为逆反心理。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别人产生不信任感,采取对立态度,把教师、同学的帮助理解为和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敌视他、伤害他,对教师的正确指导轻则不理,重则采取报复态度。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你越想禁止的事情,他越拗着性子去干。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三:一是家庭教育不得法,家长从主观愿望出发,给孩子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和期望。一旦达不到,轻则斥责,重则打骂,久而久之,孩子产生对抗情绪。二是家长、教师不懂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使矛盾激化。三是青少年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固执、偏见,以为对立与破坏是表现自己的坚强、勇敢,是英雄行为。

4.懦弱心理。

这是一种好胜心变异的心理。其表现为:忧郁寡欢,懒言少动,思维迟钝,胆小怕事,在某些人或某种环境中拒绝讲话,不愿发言。大多数在学校里沉默不语,经受不住挫折或失败。究其原因:一是遗传了父母神经质的特点;二是受到家人过分的保护和溺爱,依赖性特别大,缺乏独立能力,性格不成熟,经不起环境的变化;三是在被教育过程中,受到了过多的否定。任何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希望自己获得成功,但是部分教育者忽视了青少年心理特征,简单、粗暴施教。例如,我们常听到气愤的斥责声:“哎呀,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懂?”“真笨,讲了多少遍还是不会!”“朽木不可雕也!”“脑袋里装的是浆糊吗?”学生过多地品尝到失败的体验,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其实,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来源于他人,特别是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的人经常地干涉,否定他们的行为,就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笨,自己不行,他们总是这样说:“我不行”、“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怕――”……以至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放弃与人竞争的机会和愿望,并形成胆怯、退缩、缄默、懦弱的性格。

篇8

1. 体育教学目标和评价形式不同步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传统的初中体育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在评价中处于劣势,限制了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知,传统的评价形式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目标的需求,而初中体育教学都是以体育教学目标为准进行的。因此,解决体育教学目标与评价形式不同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2. 初中体育课程地位不突出,教学评价形同虚设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体育课总被视为副科中的副科,在学期紧张时还得给主课让路,而且体育成绩好坏也并不影响学生的期末成绩,这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慢慢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使初中生的身体得不到系统规范的训练,使其身心不能全面发展。同时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随意给分的现象,使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更加不公平,缺乏科学性,使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形同虚设。总之,这样的现象使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师无法发挥其主要作用,还使学校的教育产生缺陷,根本无法贯彻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3. 评价内容单一,不具有代表性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一般只在期末进行,以期末的一次测试成绩为准,且考核内容以某些运动为主,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单一,考核结果只能反应一部分学生某项运动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平时的努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样的考核成绩并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很不具有代表性,这样也挫伤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体育活动无法更好地展开,也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评价

1. 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评价形式和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初中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产生美好的憧憬,因此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首先应该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因此在设定体育教学评价内容时应该加入学生的主观感受这一因素,如以作文、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把对某项体育运动或者课堂活动的感受表达出来。初中体育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勇敢、有毅力等多种品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加入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如活动的参与率和积极性,以及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了优秀的品质等。在所有课堂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

2. 突出体育教学地位,强化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突出体育教学地位,需要来自教师、学校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努力。在国家方面,关键在于政策支持,应禁止主课占副科课时并明确规定在一周的课时中体育课所占比例等。在学校方面,关键在于贯彻政策和监督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方面,关键在于创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要科学和客观,评判时要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把每项评判标准列成表格,然后对每项都分别打分,最后再以百分制的形式加以表现。同时也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3. 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多元化,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

篇9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学校是每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新课改下如何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基础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二是“新”,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

2、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紧紧跟上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时代,为适应数控的发展而开展素质教育。二是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要为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三是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具有主体性。关注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力发展开展教育。五是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和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1、更新观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队伍的成立,使学生明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是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保障,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懂得思考,懂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

2、加强素质教育不能放松基础知识教育。

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知识的制约,基础知识扎实程度,是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也必须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否则学生的人生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

校园网上要开设素质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

4、要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要真正做到不仅注重教学的效果,也注重教学的过程;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重视单科的教学目标,也注重跨学科的目标;不仅重视统一要求,也重视因材施教;不仅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统一;不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品德的陶冶;等等。

课程结构必须科学化。要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统编教材与本土教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要探索启发式、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篇10

心理健康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在健康状态中,不仅有着较为良好的自我感觉,同时还能和社会保持默契和谐的关系;另外一种主要是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保持,对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和行为实现降低的措施。体育活动严重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对此文章对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的尝试性开展途径进行分析和讨论。

1.体育活动中的不良心理反应表现

体育活动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存在五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恐惧、易怒、自卑、缺少交流与合作、对体育比赛中的结果无法正视。

体育项目的开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要求,并且体育项目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强度,而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较为严肃的体育项目中,由于陌生的场地设施和环境等,导致学生对运动项目产生一定的畏惧。我国当前主要是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情绪宣泄方式较为直接,同时课程强度较大,负担较重,学生在你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碰撞和磕碰,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在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和能力中,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出现羞愧、畏惧等感觉。初中生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通常将以自我为中心,在体育活动的安排中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不会交流和合作。同时初中生在学生在这一时期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集体主义精神较强,个人观念较为狭隘。对具有挫败感的比赛结果反映敏感,往往是“只能赢、不能输”。

2.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直面现实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正视现实的心理品质。初中生往往对比赛结果十分重视,对班级之间的比赛结果更加敏感,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比赛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胜负,比赛需要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结果,比赛结果在出现后是不能依靠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

2.2开展适当竞争

竞争性是体育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竞争中存在失败的懊恼以及胜利的喜悦,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体育竞争的真正意义。体育竞争中最重要的是参与者在体育竞争中感受不同的竞争体验,并且学会对不良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适当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对抗性,根据学生在性别、体能、技术以及个人能力等综合差异,实施不同比赛形式。比赛前一定要做好运动员的良好准备,树立勇敢和竞争的信心。比赛后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评价,保证胜利者不能骄傲,失败者不要气馁。

2.3享受乐趣

心理较为健康的学生通常会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在学习和生活中,并且在学习中获得充分的满足感,初中文化课程同样对学生的体能和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出现心理负担时,体育课可以很好的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发挥娱乐和健身效果。同时还要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体育素质要求的方针政策,在教学中多创造新的教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实现身心健康,还能学到一定的技能,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2.4对抗挫折

主观意识同实际之间的协调和差距使人产生挫折情绪,依据学生在面对挫折的表现和差异,消极类型中包含了回避型和攻击型;补偿性和可复型属于积极类型。在调节和控制学生的挫折感中具有权威性的积极评价十分有效,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不断克服消极情绪。克服型学生在面对挫折中,教师要积极的保护学生,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一面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面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学生可以获得成功,同时也能不满于现状。针对回避型的学生关键在于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体会成功的,提升学生自信心。对于攻击型学生,一定要防止学生之间发生不必要冲突,教师自身要重点注意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真诚的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正确性。

篇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人们需要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去沟通――英语,而这直接导致了英语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但目前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认知因素的方面,而往往缺乏对学习中情感因素方面的关注。初中生因为其特定的年龄特征,在情感上又是特别需要教师关注的一个群体。本文对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提出一些浅见。

一、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情感策略的运用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是教师和学生传递、加工和转化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改进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有必要从情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而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策略的运用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相匹配

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既取决于人的需要状况,也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的四个要素之一就是自我评价,评价当前的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当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必须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英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从这几方面努力。

首先教材编写应该融教材的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为一体,这样才能为实现教材内容符合学生需要提供基本保证。教材是反应教学模式的知识载体,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曾被许多初中使用过的统编教材选材上却忽视了实用性,缺乏时代气息,有学者曾经对不少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反映课本内容枯燥陈旧,缺乏时代气息,而且无助于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材范围必须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与生活紧密相连。

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学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顺序根据规定的大纲、规定的教材讲授规定的内容,这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往往不能与学生在那个时刻的需要相符合。而对于这一类现象十分的普遍,我们经常会听见学生在抱怨学了好几年的英语只不过是认识了几个单词和短语,好像没有学到其他的东西。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而对于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需要相符合

当我们的教材符合趣味性和实际性的要求之后,教学效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即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学效果还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关。教学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该内容被学生主观上感到是满足其需要的,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英语教学组织中情感策略的运用

教学组织与教学内容一样是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中普遍存在这两个问题:一是师生课堂交往模式单一,知情脱离。二是课堂教学程序单调,缺少变化。因此如何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交往模式和单调的课堂秩序,从情感的角度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的情感处理有助于帮助学生创设积极的情绪,教师通过暗示性的语言或者非语言的表情来影响学生,如教师可以借助期盼的眼神,讲课声调的变化或者赞许性的微笑来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非语言性表情的有效表达可以在不打断课堂教学进程的情况下,消除学生注意力分散等等现象。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也维持了一个较好的课堂秩序。我国的情感教学研究专家卢家嵋认为,要从情感的角度优化教学组织可以采用四种策略,即灵活分组策略、角色转换策略、身体语言调控策略和张弛调控策略。前两类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座位编排、规模和课堂交往方式的改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后两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运用心理暗示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学生的心理感受等。这四种策略同样可以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组织,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情感策略的运用

目前初中英语评价中,教师仍然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只能是被动的评价客体,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真实性、有效性和全面性。要实现初中英语评价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使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语言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善于自我指导的学习者和评价者。

(一)学生参与评价策略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最显著的不同点。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大大的削弱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能力。学生参与评价策略则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2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在健康状态中,不仅有着较为良好的自我感觉,同时还能和社会保持默契和谐的关系;另外一种主要是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保持,对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和行为实现降低的措施。体育活动严重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对此文章对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的尝试性开展途径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体育活动中的不良心理反应表现

体育活动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存在五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恐惧、易怒、自卑、缺少交

流与合作、对体育比赛中的结果无法正视。

体育项目的开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要求,并且体育项目中存在难度和强度,而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较为严肃的体育项目中,由于陌生的场地设施和环境等,导致学生对运动项目产生畏惧。我国当前主要是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情绪宣泄方式较为直接,同时课程强度较大,负担较重,学生在你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碰撞和磕碰,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在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和能力中,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出现羞愧、畏惧等感觉。初中生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通常将以自我为中心,在体育活动的安排中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不会交流和合作。同时初中生在学生在这一时期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集体主义精神较强,个人观念较为狭隘。对具有挫败感的比赛结果反映敏感,往往是“只能赢、不能输”。【2】

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面现实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正视现实的心理品质。初中生往往对比赛结果十分重视,对班级之间的比赛结果更加敏感,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比赛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胜负,比赛需要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结果,比赛结果在出现后是不能依靠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

(二)开展适当竞争

竞争性是体育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竞争中存在失败的懊恼以及胜利的喜悦,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体育竞争的真正意义。体育竞争中最重要的是参与者在体育竞争中感受不同的竞争体验,并且学会对不良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适当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对抗性,根据学生在性别、体能、技术以及个人能力等综合差异,实施不同比赛形式。比赛前一定要做好运动员的良好准备,树立勇敢和竞争的信心。比赛后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评价,保证胜利者不能骄傲,失败者不要气馁。

(三)享受乐趣

心理较为健康的学生通常会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在学习和生活中,并且在学习中获得充分的满足感,初中文化课程同样对学生的体能和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出现心理负担时,体育课可以很好的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发挥娱乐和健身效果。同时还要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体育素质要求的方针政策,在教学中多创造新的教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实现身心健康,还能学到一定的技能,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四)对抗挫折

主观意识同实际之间的协调和差距使人产生挫折情绪,依据学生在面对挫折的表现和差异,消极类型中包含了回避型和攻击型;补偿性和可复型属于积极类型。在调节和控制学生的挫折感中具有权威性的积极评价十分有效,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不断克服消极情绪。克服型学生在面对挫折中,教师要积极的保护学生,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一面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面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学生可以获得成功,同时也能不满于现状。针对回避型的学生关键在于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体会成功的,提升学生自信心。对于攻击型学生,一定要防止学生之间发生不必要冲突,教师自身要重点注意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真诚的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正确性

(五)合作交流

初中体育运动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多次的协作,协作是体育项目开展中的重要特点,在一场球赛、接力赛或者是游戏中,如果运动员之间不能实现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就难以取得胜利。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意识,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对谁上场,谁替换等都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在赛场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技术能力和专长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和队员保持高度的默契。如果同伴在比赛中受到了观众的影响和感染,队友发挥失误的情况下,作为同伴要相互理解和鼓励,切勿出现抱怨和责备的情绪。

三、小结

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心理

健康教育,实现其对教学的积极促进。

篇13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生;挫折教育

心理学指出,挫折即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想要达到的目标受阻,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目前,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升学压力,且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并未受过太多挫折,导致他们在面临困难时,不知如何选择与应对。所以,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切实重视学生的挫折教育,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不断分析、总结,从而认识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对挫折、修正错误,进而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

在初中教育中,应首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J识和定位,不会因为自我评价不当而在面对困难时带来心理失衡。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挫折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会面对困难与挫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挫折,要学会倾诉并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找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教育中要告诉学生挫折并不可怕,一定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

例如,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习成绩与排名一定是学生最关心的。有的学生一直名列前茅,有的学生后来者居上,有的学生却停滞不前,无论怎么努力,学习成绩都平平,无法凸显,排名上下浮动不大,学习进入瓶颈期。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陷入苦恼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开展班会,与学生探讨,为学生排忧解难。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面对自己的成绩与排名,告诉学生成绩与排名只是阶段性检验,并不能成为永久的评价标准。学生只要肯用功,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一定会有所突破。开展班会时,可由学生主持,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然后就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缓解自身压力、如何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等问题进行班内探讨,最后班主任做出总结,鼓励学生,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

信心是成事的良好基础。自信心就像人生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面对问题,首先要学会树立自信心。在初中教育中,教师应采用多鼓励少批评,多教育少指责的方式教导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强调团结协作意识与参与意识,淡化结果,重在参与。例如,某位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遇到困难,面对大篇的阅读、完形填空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应该从基础抓起,检查学生的单词量,给该学生准备几篇稍简单的阅读进行练习,在增大单词量的同时,慢慢加大阅读的难度,让学生从简单入手,寻找自信,一点一点积累,这样的学习才有动力,学生见证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自然而然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古往今来,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必定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大道理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教师要通过小事情渗透大道理,把道理融入教学中,结合身边发生的小事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意志品质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抓紧时间奋斗,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克服困难,战胜挫

败感。

例如,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可通过体育运动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如在长跑项目中,锻炼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让学生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意志力的强大作用。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求学校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要培养独立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败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学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更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