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

篇1

国家要富强,发展教育是必由之路。一说到教育,人们表述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了。中学阶段全面推动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对我国全面普及中等教育以及社会综合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占有、使用、分配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再生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教育和引导[1]。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

综合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二.当前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里,90%以上的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已是当务之急;30.2%的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表示比较满意;50.8%的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现状表示担忧;17%的学生则对自身综合能力表示怀疑,没有自信。这表明,中学生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综合素质教育应该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特别是在学校这样专门实施系统教育的机构,但是,我国长期对于人才和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没有发生变化,仍以成绩、升学率作为考核机制,导致了综合素质教育在整体教育环节的弱化。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看重升学率,看重教育的结果,忽视教育过程,重视统一规格教育,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在呼吁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也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较大的距离。

中学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提高人才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对人的教育是系统性的,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如何做人。家庭教育观念对于一个人影响却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而很多家庭在教育的观念上是重呵护、轻锻炼,重知识、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有的甚至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都是家长全包。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观念与学校教育理念具有了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效果。

(三)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大环境严重脱节。

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涵盖是比较全面的,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理念,学校教育总是想方设法净化育人环境,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公正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其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能力。但是,随着社会上很多不良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使一些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了良知和道德,这就给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教育资源不平衡

从经济格局来讲,自此改革开放以来,就形成了沿海高于内地,东部高于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虽然国家近几年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设备、人才建设方面都投入不少,但总体还是西部条件较差。即使是一个地区,也存在着不平衡,其中教师的素质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平衡发展和效果。

三.实现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途径

综合素质教育,是个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政府、学校各方通力配合,积极合作。

具体说来主要途径有:

(一)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价值导向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对物质和个体价值的追求,同时西方追求“人权”“自由”“金钱万能”的价值导向的渗透,加上网络文化迅速的传播渠道,加剧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传播,面对纷坛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搞好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不能沉浸在理想的教育教学中去实施对学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容易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产生认同危机感,此时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进行价值导向教育,本身人生目标不很明确的大学生就更容易迷失自我。

(二)呼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是要靠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采取的是正面引导,积极教育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局限性。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个人早年的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人格结果影响深远[2]。社会风气的世风日下和整体道德的急速滑坡,以及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丑恶的现状都是用实践验证着我们教育的无力,我们必须让社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争取到家庭和学校的认同,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氛围,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从人的发展立足,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从人自身发展去实施教育,尊重环境,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并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上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考评手段,才能推动综合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评价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数、知识、升学率,而应该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实践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这样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将来立足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教育的不平衡,教师素质和水平也曾次不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政府和社会就应该多给予扶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一来可以改善教育效果受制于教育资源不足的局限性;二来提高了人才质量,也能为社会提高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还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双赢的举措。这些都是搞好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五)深化教学改革,加大“第二课堂”的作用。

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根据中学生所具体的共性和独特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凸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采取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学生的认同。多利用“第二课堂”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注重创新教育。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念书和考试,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创新精神和生存技能,那么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奕杉.当前中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2012第44期

[2] 岳霞.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反文化现象浅析. 中国商界[J].2011. 10(上)

篇2

普通中学里总存在对美术的偏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可是社会在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提上日程,中学的美术教育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开展,学校和社会都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则成为我们美术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了。

一、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课程更是主客体的统一,美术课程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切感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更加灵活地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美术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是人的观念、情感的具像统一体。这种具像是经由我们的视觉器官把握的。在美术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尽管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都介入这一过程,但是视觉始终处于优先地位,艺术家与创作对象、观者与作品之间首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关系。因此,从视觉的角度去研究造型形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应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想象,艺术就难以生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不是一下子就从画面上表现出来的,而是需要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再进行想象和评论,才能概括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评论走向广度和深度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把抽象的客观事物直观化和形象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具体情景的束缚,学生可以利用美术元素如形状,色彩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化。美术教育应该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课堂也应该尽量还原生活,将教学活动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能够经常走进大自然中去写生,在真实的事物中提炼,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现实中的一些事物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这样的教学就更能让学生真正学习知识和学会观察发现。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缺乏学生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过程。因此,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改善现行的美术教学

我认为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符合中学生审美眼光的美术欣赏专讲,比如,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看漫画,那么我会专门开设一堂漫画知识的专讲给他们。在课堂上,为他们讲解漫画的发展历程,漫画的制作原理,介绍手绘漫画的基本工具,最后为学生介绍一些在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漫画家。这样的课程是学生喜欢的,因此既会学到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中外美术史上有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美术风格与艺术表现,我们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看画展,在课堂内播放幻灯片等形式,使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来不断的开阔视野,同时让他们广泛地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领悟其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涵。优秀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快乐的感觉,让人陷入沉思,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创作热情。

篇3

在知识日异更新、信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体育教师没有文化内涵,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怎么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呢?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素质教育,改革知识结构,明确当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阐述当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中学体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中学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操来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并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教师的政治思想提高到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二、中学体育教师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成果,做体育文化的传授者

首先,陈旧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在体育教育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存在着重训练轻教学,重技术传授轻能力与个性的发展。在教育观念上,重教轻学,重重复训练而轻教学效率的提高,重体能训练而忽略情感陶冶和终生体育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建立全新的健康教育观,即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增强学生的体质服务;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基础,并为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服务;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现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素质。

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体育观念。目前,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已成为时尚。为此,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改进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如何教、一个动作怎样教、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树立起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及兴趣与爱好。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的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三、中学体育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素质

今日世界的生活和工作是高质量、高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劳动者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来从事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而且也需要具有相当高的知识素养,中学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专业知识素质是体育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学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师基本技能,它主要体现“师范性”特点,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

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的教育,如在田径中的铅球教学,可以运用生物力学的知识,讲述出手的角度为何是40度左右,为何滑步能获得初速度等。当然,单靠一张嘴,一根尺,—只表对‘教材进行“炒作”,即使再成功,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十分广泛的今日,也只能算是明日黄花。

中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能吸引学生,就必须以扎实知识功底作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如通过网络技术,设计出ppt或flash课件,让学生观看跨栏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行去更改、辨析、选择,当学生选对答案时,电脑便会发出赞许声,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会提高,技术也掌握得更快。体育教师专业性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否,学校组织的业余运动队,需要的是—技多能的教师,为保证业余训练指导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师应当也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素养,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目前,一些新颖的体育项目如轮滑、踢踏舞、羽毛球、花样跳绳、街舞、形体锻炼等正走近青少年,这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富有时代气息,除了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知,注重自我的岗位培训、业务进修,安全有趣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这一切无疑离不开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渊博的知识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中学体育教师要具备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为解决体育教学课题,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些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能力。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能力。注重创新能力提高的体育教师会不断地创造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力发挥最佳教学与训练的功能,努力创造各种优良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富有生气和吸引力,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二是科研能力。中学体育教师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的同时,能立足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自觉地投人到教学科研中,通过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呈巨。无论是从精神劳动本身的内涵来讲,还是从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变化来讲,都要求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创新和改革。创新和改革不仅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所必须的,也是教师享受自我实现的乐趣和怡情的需要,否则教师就会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循环、枯燥乏味,甚至会把自己的工作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

五、中学体育教师要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教研能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之一。体育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中学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总结教学训练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等能力。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不同科学发展的交叉点去发掘新知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使自己的体育课有一定特色。同时,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只有由教育型向学者型的转变,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六、中学体育教师就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求每个中学体育教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首先中学体育教师必须熟知并遵守与教育、教师、学生有关的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中学体育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遵纪守法,这样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才能使长大后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七、中学体育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提,学生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但体育教师队伍中能做到克制自己,意志坚强,乐观大度,心理健康的教师不多,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何等重要与迫切。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善于自我维护。要经常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保持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具有正确的认识观念和自我意识,热爱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对教育有执著的追求,乐于奉献,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心境愉快,要善于自我调节,做自我情绪的主人。窘境中以幽默方式排解,遇到麻烦时多想高兴的事,学会自我安慰,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运用合理有效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有创造性,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并能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适应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化的形势。工作上始终有成就感,生活中觉得顺心如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时调整思维认识的偏差,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勤于内省,检查自己的认识是否有偏差,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保持健康的心理还要学会适应,乐于合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积极和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多称赞别人的优点,能够悦纳他人并能自尊自信。面对新环境、新领导、新班级,要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乐观大度豁达宽容。教师保持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总之,随着现代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教育体制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要有超前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运动技术,开拓创新的新观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能为造就和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2]张伟.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2.(2).

[3]魏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篇4

中图分类号:H3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结合学科特点,敢于有机渗透和尝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一二。

一、道德教育是灵魂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德育是五育之首。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对才能与道德的关系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在现代社会,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语文学科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文以载道",寓德育于知识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包括有:

1、思想教育。语文教师应利用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木兰诗》中表现出的古代女子代父从军的英雄壮举;《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我爱这土地》句句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字字控诉着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这些课文可以激发学生从思想上钦佩课文中的英雄人物,自觉地学习英雄们那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审美教育。教育要教给学生真、善、美,让学生有正确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再别康桥》等诗歌,我引导学生学习外观排列的形式美、韵脚韵律呈现的音乐美、画面的意境美;而对美学观点和思想性融合在一起的如《拿来主义》、《花未眠》等议论文、小品文,我主要引导学生从美的思想、哲学等高度去认识、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哲学美学观。

3、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纳入教学范畴。心理素质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学习、受挫力、自信心等。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启发作用。比如,"锲而不舍""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学生,学习过程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谦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全面发展是根本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终身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将教育扩展到任何一个人生阶段,要求每个人都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语文素质教育应以此为出发点,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中,实施基本的统一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要求相结合,做到基本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要求相统一。

三、现代技术是手段

教育现代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扫描仪等多种信息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也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因此说,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一座桥梁。

四、学会创新是核心

篇5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已经自觉地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人。而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

音乐教育是一门多功能学科,能渗透德育、智育、体育,但它的主要价值在于美育。因为它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学科,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品德、良好的兴趣与志向、文明的行为与习惯。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演唱、演奏、想象、创作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其次,音乐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对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和行动有教育的作用。再次,音乐具有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气氛中受到教育呢?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中的音乐欣赏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它要求音乐欣赏者除了在音乐形式方面获得审美愉悦外,同时也应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内涵的体验上,在充分体验音乐中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想象去追求音乐所表现出的形象和意境,欣赏者应积极调动自己全部心理功能,力求对音乐进行全面的综合体验。这种欣赏方式是要用“聆听”来做前提的,“聆听”是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即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聆听”音乐,这样才能达到审美艺术的欣赏。

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聆听”的氛围。我把音乐教室布置得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给予学生“聆听”的心情;在教室中挂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肖像图,引发学生“聆听”的兴趣;运用高质量的音响设备,提高学生“聆听”的质量。总而言之,尽力创造条件,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吸引学生去聆听。

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教态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融洽的情感基调,同时根据作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聆听”的愿望。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搜集每一种动物的形态、特点以及这些动物最美丽的图片,然后上课的时候先把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再让同学来描述每一种动物的形态。因为学生自己去搜集了图片和资料,所以他们在聆听音乐作品的时候就会积极地有“聆听”的愿望。

但是“聆听”习惯的养成,仅仅使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还是不够的,因为“聆听”不仅仅是聆听音乐的过程,同时还是对作品深入感知体验和理解的过程。“聆听”习惯的培养和“聆听”能力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培养“聆听”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聆听”作品的情感、性格、风格;“聆听”节奏、节拍、旋律线、调式;“聆听”作品的乐句、乐段、曲式结构,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理解音乐,体会音乐的思想。

二、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造就伟人,它可以使人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奋斗终生。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多下工夫,利用故事导入法、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和学生一块儿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主题、目标、要求,也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集欣赏、演唱、演奏、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课堂上一味地采取唱歌、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而在教学中适当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欣赏音乐作品中,注意穿插优秀的美术作品,让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美术变化统一。无声与有声艺术的结合,使学生在欣赏中充满激情。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为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再引导学生对这幅作品所运用的色彩、线条等进行讨论,分析其表现手法,再同歌曲的强弱处理和情绪结合起来,就这样,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了解了歌曲《伏尔加船夫曲》所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内容。

篇6

学校是立人树德的场所,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在学校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比如,冬季的冰上运动、中长跑训练,可提高学生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机能水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搭配、强弱均衡,安排对抗性教学比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

二、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学校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形式,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增进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学校体育教学也扩大了内涵,不仅包括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体能,还包括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人的正常发育和机能发展,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疾病的能力,这已基本形成共识。通过韵律体操学习与放松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培养学生美的情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努力创新体育运动形式,提高学生智力水平

篇7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是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考试的分数是评价,作业的批语是评价,集体活动的小结是评价,学期的评语是评价,个别谈话是评价,家访也有评价。评价在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评价观的影响,教师认为进行评价是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之外另加的环节。如何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真正起到为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的特殊作用,这不仅仅是教师,也应该是教育行政领导关注的问题。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直接依据是中学语文教学论及中学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此确定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项目为:阅读、写作、听话、说话、及综合能力。

一、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口语能力方面的评价;阅读能力方面的评价;写作能力方面的评价;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四、评价的过程及方法

(一)、口语能力的评价

我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利用课前5分钟演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口语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参与的过程;其次,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等,因为,在活动中能够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认识问题追求深刻,有的认识问题倾向全面,有的认识问题热衷新颖独特,有的认识问题讲究辩证,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都应予以保护,尤其要对那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要给予理解和尊重,但要防止学生认识问题过于偏激,思考问题走入极端;再次,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口语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文明修养,这是交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方法有二:1、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评价要点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声音,说话的态度,说话的流畅程度,等等。活动一:要求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2、可以提前给每位学生一个评价表,要求填写: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等等。评价表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二)、阅读能力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方面:1、要注重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人情美、人性美,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对张洁的《捡麦穗》中“小女孩”和“卖灶糖老汉”的感情的认识和理解。文中刻骨铭心的“常常想念他”,正表明对真情的怀念与渴望,而越是怀念这种感情,越说明今天的社会十分缺乏这种感情,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真情的热情呼唤。2、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的考查。在阅读中,除了看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字词知识、作家作品知识外,重点要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自己阅读文章的方法:将整体阅读与重点语句赏析结合起来,将文章的语言美与理解文本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一些独到的感悟与独到的见解,逐步形成独立与文本对话习惯,提高自己的评价与审美能力。如朱自清的《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朗读时节奏如何把握?感情如何处理?重音应该放在哪些词上?等等,细节都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写作能力的评价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考查学生的写作,不单要看最后完成的那篇作文,还要看写作之前的准备情况。所以写作之前的讨论不仅仅为了互相启发,也为了考查学生写前的心理状态。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关注周围环境与自然状况,用心观察。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学会爱生活、爱社会的良好风格。

我采取了同学之间互评互互评法、自评自改法、习作上墙大家共同评价等方式,以利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操作方法:1、两节课连上,中间不下课。前20分钟讲方法或讲评,中间40分钟作文,最后30-40分钟互评自评自改。2、在互评的30-40分钟时间里,最后的5-10分钟是“自评自改”,也就是接着互评的传递,在剩下的5-10分钟的时间里,很自然的将作文传回本人进行“自评自改”。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师生对写作能力的评价,也加强了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慧莲.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初探[J]. 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2)

篇8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自己人格的重要时期,而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下,体育课在现有的教育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强调体育课堂上做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采取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工作在一线体育教师一直在讨论的热门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人生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个人身体发育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候,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心态,讲求创新

这里说要改变的心态,是老师要树立一个引导者的心态,我们要打造一个平等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学生展现自我和个性的机会,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身为引导者不应该一味地去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寻,自己得出正确的论断。在每堂体育课的最后留出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熟悉体育技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说就要改变评价学生体育能力的标准。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当仅仅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多元化进行综合评定。在单一以体育成绩衡量时,体现出的只有学生身体素质,而无法看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客观且不全面。所以我们为了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就应采用新的衡量标准,在评价时要从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任务的完成程度、在团队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出一个学生体育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

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是极其不正确的,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随便应付,只要最后成绩达标就好。所以身为他们的引导者,我们要帮他们重新树立对体育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引起重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以往学生对体育课兴致缺乏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他们无法投入。试想任谁上了六年换汤不换药的体育课,都会对它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制订符合学生兴趣、身体和心理情况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在游戏中培养心理素质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往往存有好胜心,我们要好好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采取小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在活跃体育课堂气氛的同时认真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指标。当然有比赛就会有胜负之分,而我们身为他们的引导者要时时注意他们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心态,让学生在面对成败得失时,怀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难免往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所以要经常组织一些团体游戏,比如说接力跑、球类活动等,通过这些游戏让他们经受住来自外界给他们的压力,通力合作,取得团队的胜利,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团结的力量,知道众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培养他们在集体中的责任感、精诚合作、承压能力,还有奉献精神。

五、有意识地进行德育

教书育人重在德育,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却没有良好的品德来支撑,那么他难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所以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要贯穿体育课堂的始终。在众多的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最能够磨炼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韧性。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在提升学生身体的循环系统机能时,采用长跑等方式,磨炼学生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等品德。

体育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打破传统课堂和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课堂上,不仅仅要学到专业的体育技巧,而且要培养出坚韧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篇9

1.1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富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大学生掌握良好的文学素材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深入感知汉语文化氛围,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大学生语文教材中多样的文学表现形式、典故格言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提高对汉语的领悟能力,提升综合文化水平。

1.2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和消极思想,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以及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也不坚定,很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念。学校通过开展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将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这是因为现代高等教育语文教材当中更多的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富有教育特色的文学知识,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基本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感染下得到熏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3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强调的是人文性,但是其工具性和基础性也是不能忽视的。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交际和文化传播上,语文既是个人思维和想象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基础工具。目前,很多大学生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导致在应用到语文知识的时候无从下手,甚至有些大学生连基本的请假条、申请书等都不能规范书写,更不要说更高难度的应用性文书写作,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巩固其工具性,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还能深化写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使学生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1.4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大学语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较高的道德素养。大学生处于学习和就业的过渡阶段,因此必须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普遍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缺乏诚信和敬业精神,集体观念淡薄等问题,但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的道德习惯。在大学中开设语文课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经过高等教育改革,大学语文教材更注重对文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大学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大学生深入挖掘语文学习素材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提升道德修养,进而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

2 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素质培养作用的途径

2.1 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要想切实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实际相联系,加强语文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竞赛活动。学校要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参赛活动项目的设计,通过搜集资料、交流合作、总结评比等具体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矗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矗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篇11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篇12

从2001年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到2005年,全国几乎所有的小学、中学以及部分的高中都执行了新的课程标准,使用了新教材。十几年以来,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越来越来受到为广大教师的亲睐,基础教育课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将是最终决定新课程实施得的关键因素。那么,现代的生物学教师如何由专业型向综合型转变呢? 我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生物教育中主要靠两种力量,一是教师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教师伟大的人格力量,如果把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调节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人,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能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全面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教师来说固然重要,但其他学科知识也是对本专业知识有益的补充。

“肺c外界的气体交换”这一内容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我们假设一个容器中的气体总量不变,温度不变,容器中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减小,容积缩小时体积压力就增大。在学习“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原理,上课时如果我们教师可以带上一瓶香水,先在教室前面喷少许,接着让学生回答,谁先闻到了香水?闻到香味的学生举起手臂,学生从前往后以次举起手臂,这时我们请他们讨论,为什么后面的同学比前面的同学闻到香味晚?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结论: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

在学习“生态系统”时,让学生分析他们学过的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为什么“听取蛙声一片”就能“说丰年”?因为听取蛙声一片正说明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样不但应用了相应的生物学知识,而且从另一方面体会到了古诗词魅力和古人劳动人民勤劳的智慧。在学习“保护生态环境”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应用张继的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还可以使很多地方名扬四海。

在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闻,例如,2004年6月27日《新民晚报》的一则新闻,新闻的标题是“为保护大自然,欧美竞相‘引狼入室’”。文章报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内务部野生动物保护局不惜花费700万美元的巨资从加拿大“引狼入室”,近年,又有25头在加拿大生活的灰狼,被送到美国爱达华州自然保护局……,那么,这有什么作用?有的同学是这样解释:在生态系统中,草羊狼食物链中,狼被捕杀,羊没有了天敌,就会大量繁殖,植被必将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被破坏,这则新闻事例的引用,将课堂气氛推向。

用数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简洁明了,例如: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61页技能训练,原题是: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样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因为细菌是分裂生殖的,就是一个为两个,所以4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数目应为25600个(即2×100=25600个)。通过此例说明细菌繁殖之快,我们形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融入一点生物学知识,可以让原来的“死知识”化为“活生活”。在挪威,人们喜欢吃新鲜的沙丁鱼,但每次渔民从海上归来时,却发现鱼早在中途就已死亡了,所以总卖不上价钱。但有一条渔船,总能带回活着的沙丁鱼返港。其他渔民都感到奇怪,于是千方百计了解其中秘密。经过长期观察,他们发现:这条船装沙丁鱼的同时,总向船里放几尾鲶鱼(鲇鱼)。鲇鱼入舱,因环境大异而到处乱蹦,当沙丁鱼遇到这些不安分的鲶鱼时自然紧张起来,从而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加速了游动,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的恶果。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如利用地理生物知识解释新疆哈密瓜为什么那么甜?新疆因沙漠性气候白天干燥高温,晚上温度又较低,所以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而晚上温度较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较少,这样一天积累的有机物就较多。

三、教师教学中还要具备教学所需的综合素质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去观察,尽量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有着第一印象。初中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鲜事物都比较好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很多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借助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反复演示。在讲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在雌雄小鼠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

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让学生掌握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有效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的进行使用,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总之,“打铁还要自身”硬,随着课改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能和以前一样只是一本课本和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在加强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适当渗透其他专业知识,即所谓的“一专多能”,否则,我们将会被社会淘汰。

我们大家都知道:生产的失误是产生次品或废品,可以报废掉,教育的失误产生的次品或废品是国家的公民,报废掉的将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正如有本书上说的,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着鲜活灵动的生命,时时面对着新理念,新思潮的涌入,我们只有蹲下来倾听花儿开放的声音,潜下来钻研新课程理念,俯下来凝神聚气的反思梳理我们的教学实践,远离浮躁,远离喧嚣,用高远的目标牵引着学生的理想,用伟岸的人格感染学生的品德!用我们的行动让课程改革少一些表面的哗众取宠,多一些深入探究摸索。让我们善于反思,勤于笔耕,善于研究,用激情点燃教书育人之路,引导学生走向人生的辉煌!

篇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52-02

作者简介:赵凤华(1966―),女,辽宁建平人,本科学历,辽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情感、情境教学。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在现代社会,人们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是经济收入的多少,选择良好的职业也随之成为一个关乎人生的大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引导中职学生将职业理想和国家、社会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条件有机结合起来,以自身的完善和社会的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积极探求,认真思索,为择业和就业作好准备。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我理想中的职业”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并利用语文实践课,邀请学校的专业老师为学生开设讲座,讲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讲述未来社会和就职行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使学生在清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认识社会,有目的地丰富和完善自己,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职业理想指导个体的择业行为。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中职学生才能正确处理择业问题,规划未来职业生涯。中职语文教材中甚至是现实生活中都蕴涵着丰富的职业素质教育资源,文章中人物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念能给人以启迪、深思。如果运用得当,我们就能利用语文课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其确立正确且崇高的职业理想,从而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2011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奔赴藏区创办学校,12年如一日坚持支教。为了山村更多的孩子,他们只有带上自己年幼的孩子,放下年迈的父母。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最大乐趣在于坚持爱和信念!

三、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它要求从业人员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精细、专业化程度的加强,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对中职学生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比单纯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只有循循善诱,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春风化雨”的熏陶作用。

四、重视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职业情感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要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名人之论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敬业不如乐业,只要我们抱着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人不但要有健康的职业情感,还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不懈的努力。请看课文《邓稼先》中的主人公邓稼先,他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不息的典范。他28年如一日,带病坚持工作,动过三次大手术,还始终坚持在中国原子武器研究和制造的第一线,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为了科学事业,他付出了全部精力,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职业的坚定和执着,正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好教材。

五、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技术素质和行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比如学前教育专业,随着社会对基础教育重视度的提高,家长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针对该行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有计划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着重进行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日常交际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既突出专业特点又贴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虽然不同的职业要求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但有的素质应是所有从业者共同具备的。比如说求职要写自荐书,发言要准备演讲稿,搞科研要写科学论文,办公室人员要撰写简报、通知等。因此,能写和写好这些应用文几乎成了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技能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讲授经济合同和民事诉讼状写作的过程中,笔者尝试用具体的经济生活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让学生设想:你的邻居买来了一台冰箱,不到几天却出现了质量问题,他去找商场要求调换未果,要求免费修理时商场方面又逃避敷衍,这时他求你帮他写份诉讼书,你怎么写?这样学生就来了兴趣,纷纷动手写了起来。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促进他们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六、重视口语表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职学校毕业生必须自主择业,那么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在口语训练教学中重点介绍求职面试时自我推销的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论辩艺术、思想观点,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说话的艺术性、逻辑性,最终达到沟通情感、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笔者在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会在阅读材料中设置适当比例的以医护知识为话题的文章;为他们设计“静脉注射”“导诊”及类似的口语交际场景;或者采用讨论法,让医护生分组讨论自己作为一名医护工作人员对于所负责的病人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我价值所在,也就达到了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目标。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学不仅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对接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与专业的融合,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叶卫青.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赵宪宇.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意义[J].中学语文教学,201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