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涵学科发展方向、资源优势、学科重点及特色,还需要从战略发展高度来深化学科规划、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从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上来整合人、财、物、信息、科研、课题资源,为促进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机制。
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人才队伍,而学科建设作为大学教育特色的关键,需要从系统扎实的创新工作中来提升自身优势,突出学科重点。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从内涵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人力因素,作为学科组织中最活跃的首要因素,人力上主要包括授课师资、学生管理队伍、实验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而作为引导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又是人力队伍建设的核心,其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二是财力因素,从教学经费及科研经费上来看,离开经费无异于“无米之炊”;三是物力因素,基于相关教学和科研的硬件设施通称为物质基础;四是信息要素,现代信息环境下,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动力,如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教学资料、文献等数据的整合等;五是课程及课题要素,学科建设需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完成,而教学内容与课时都与课程设计相关联,尤其是与经济活动相关的科研课题,更是构成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影响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因素分析
从学科建设内涵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只有统筹发展好各个子系统,尤其是对人力因素的建设和优化,并从管理措施和制度上来促进各系统协调与发展。结合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实际,从制约学科建设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办学理念问题,理念是蕴含大学教育目标、社会责任、运营策略及办学方法的基本思想,也是构成高校师生对学科未来发展的共同追求,理念作为学科建设与创新的向导,是高校实体与精神的统合,而在实际管理中,由于我国高校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机遇前,对于高校办学理念的认知存在模糊性,尤其是对高校办学主体的明确上存在分配不公,挫伤教师积极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行政领导学科现象的存在,对于学科建设的前瞻性和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不利于自身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还容易造成优秀师资的流失;二是内部运行机制问题突出,从高校内部管理来看,一流的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而当前部分高校在办学理念及内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反馈、调控机制,在学科建设上更是问题突出,如人才聘任机制不合理、师资晋升制度不完善等,都给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严重影响;三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大学的关键在于大师,而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整体优秀程度,学科建设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更离不开追求卓越的学者大师们,张维迎教授将大学的核心逻辑表述为“大学必须有一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最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做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的教师队伍”。
三、推进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有效保障机制
(1)确立与学科建设相一致的发展理念。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基础工程,结合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实际,从学科规划、学科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引进上、学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以及实训基地的构建等方面,从治校理念上来明确战略发展规划,将学科建设与推动学科发展进行关联,进一步拓展、延伸、新建、嫁接与其他高校同专业的协作,增强学科优秀师资的交流合作。提升从工商管理学科的内容和方法上融入创新理念,顺应时代经济体制发展需要,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知识,建立学习型学科组织,不断探索出与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的扁平化、柔性化管理机理,创新出满足时展的新的管理模式。
(2)确立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推进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保障,也是构建学科竞争力的核心。从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内容上进行分解,如学科管理体系、组织文化、学术伦理、学术风格等,从激发活力和积极性上来完善制度措施,推动多出成果,如建立学科学术研究团队,加大学术科研经费的调配,强化学术沟通与交流,鼓励师资队伍继续深造和学习等,从而发挥师资的主动作用。
(3)构建学科师资队伍发展的梯度保障。人才梯队是促进人才动态更迭的有效保障机制,从学科层次结构、人力年龄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的编制上融入梯队建设理念,从而构成递增的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优化各层次人才的交流,为他们创造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大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遴选和激励,并从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上建立民主、动态、科学的岗位设置和任职要求,增进人才队伍的互补。
(4)以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率。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使得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新的转变。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借助于现代计算机、大屏幕投影设备,运用技术软件来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全景画展示,并通过教学手段创新来组织课程教学与实务操作的融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提升了知识与技能间的转化;另一方面CAI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协作,利用现代网络来获取相应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从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导入现代营销理念,通过声图并茂的模拟软件来实现学生的自学和综合测评,从而为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理论和策略,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随着市场分工的不断深化,对于财经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来说,更应该从传统的企业管理职能向以市场为主体的服务管理核心转变,依托行业发展背景,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政策的影响作用,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确立专业建设战略,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49-02
一、前言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从1993年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到2007年已有356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是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开设率达到53%,在2007年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工商管理专业曾经为最热报考专业排行榜中的第三名。但由教育部委托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的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能力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没有进入前50名,这一调查说明,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还难以满足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农业、交通、矿业、电力、建筑、医药等诸多行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工商管理人才,但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却呈现出“大一统”的状态,未体现各高效的行业特色,缺乏针对性,体现在定位不明确、相似度高、过于偏重理论等方面。行业背景高校相比其他普通或综合类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有许多的优势,如何利用行业背景的资源,培养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使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本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是目前行业背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以及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提供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途径。
二、行业背景高校特色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建设途径
利用行业背景的优势资源,把行业特色融入到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从行业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构建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有行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创建有行业特色的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入手。
1.确立行业特色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目标。学科建设目标体现了学科建设的基本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同一所学校对不同层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应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基于行业背景的工商管理教育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以及行业背景、学科特色,确定不同的办学目标,准确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规划,特别是充分体现出其培养的人才的差异性与行业个性。应确立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系统地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背景行业特点,了解背景行业生产运作流程、熟悉背景行业管理体系的特色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2.构建符合背景行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背景行业行业主管、用人单位共同研究课程设计,根据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调整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将行业特色融入课程模块,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工具技能课程的比例。应重点构建两大课程体系:一是以工商管理专业管理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行业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结合行业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注重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境和应用方式的研究,尤其要注重结合背景行业的管理环境特征以及管理方式,注重吸取校外专家、企业人员、政府官员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加强理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改革传统课程。二是以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建设由专业教师、实践导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实验模拟课程,为学生营造高效运转的仿真环境,提高学生的模拟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还可以创办企业管理综合实践课程,充分调动学校和背景行业企业的资源,使学生能够直接与实际部门人员沟通,接受实际部门管理人员的点评,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以及自主创新的平台。
3.利用行业资源,打造行业特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基于行业背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为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以下两点:一是引进行业企业资深人才,从合作企业中遴选专业人才充当兼职教师,同时可利用行业背景构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各部门优秀专家对学生进行相关辅导、开展讲座,来自于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从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知识与辅导,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二是选派专业教师去行业企业学习,丰富专业教师实际应用能力,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了解社会需求、具有操作能力的高水平行业特色教师队伍。
4.创建行业特色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锻炼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环节。首先,利用所拥有的行业企业背景资源,依托行业背景举办和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比赛或计算机模拟大赛,如管理决策大赛、营销策划比赛、ERP运用大赛等,让学生在比赛或模拟中深化理论知识,了解行业背景。目前几乎国外所有商学院在战略管理课或市场营销课中都在使用“企业竞争模拟”这种游戏软件,结合行业特色,举办相关沙盘演练,有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可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实地考察合作研究机制,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对行业企业进行调查或实习。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去,研究是实践的核心,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也可鼓励帮助学生举办学术交流会,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讲座者可以是专业研究人员、,也可以是企业家、同行业资深人士,甚至是政府官员。课程讲座改变能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本科生知识面的拓展与相关知识的理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鼓励并帮助学生举办学术交流会,在交流与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第三建立行业实习基地,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机制。行业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以及熟悉行业背景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学生能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来,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使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毕业后能定向就业,缩短了社会适应期,易于被用人单位接受。校企联合办学机制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对学校而言,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对企业而言,既可利用高校人才优势,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也可依托高校为企业培养岗位需要的人才,提高用人效益。
三、结束语
基于行业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关键点就是切实的将行业特色融入到学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全面强化行业意识,把为行业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的修改与完善,立足于行业特色,但不能固步自封,不断优化学科资源,增强学科实力,强化学科特色。切切实实的把行业背景与资源优势融入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内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行业背景高校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
[2]朱平利,魏想明.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217-218.
[3]余晓钟,苑霞霞.基于行业适应性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7):29-31.
1.现代企业发展存在着管理模式粗放的现象。管理模式粗放是与企业管理者工商管理经验缺乏有关。没有系统的理论和知识做管理支持,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是以制度管人,而是凭借个人习惯和感情管理,这样必然遣成企业内部制度发展不健全,缺乏系统性的全面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以致造成了企业不能从本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方计。不少企业公司依靠的是模仿和照搬他人的管理制度和经验,这样必然导致创新性的缺失,于是企业缺乏生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剧了管理落后的状况。这是一个不良循环,长期以往无疑是会阻碍公司发展,并且产生极其不利的各种消极影响,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2.企业文化建设不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员工才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从而增强工作动力和信心。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有一种指引的力量,它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万万不可疏忽大意,须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3. 企业内部权责的界定不明晰。企业内部权责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只有明晰有效的所有权、经营权与监督权,才能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虽然这样制度一直倡导推行,然而在我国,这种权责界定不够清晰的现象仍然存在于较多企业之中,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不规范的职权界定,必然会造成责任分工不清,影响经营过程中工作的推行,会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
4. 人才的缺失。人才是免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内部管理创新需要相应的有能力、有知识、有技术的管理人才支持。在企业发展中工作人员不少,但是真正有能力,掌握了先进工商管理技巧的管理人才却普遍存在缺少的现象,这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渊源有关,也与我国工商管理发展历史有关。优秀人才的数量是有限的,企业应珍惜内部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生活关心和思想教育的管理,不断地增强他们的企业管理水平。
5. 缺乏健全的管理流程。由于工商管理人才和知识的不足,使企业在管理流程方面不够健全,企业执行力不足就显示出管理流程上的不健全。由于工作的各个环节没有明细规定和规范,随意性大,因此在落实决策时容易产生阻力。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它的危害性,探析它的深层原因,找出它的解决对策,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预见性的准备。企业不能苒像过去那样过多地依赖于资源和资本,企业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系统上进行改革。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市场竞争力和相应的管理水平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意识,在市场管理方面缺乏主动性。企业整体的组织结构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去约束和束缚日常的企业行为机制,同国外的一些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本质上就远不及国外,国外企业在管理规模上严格遵从质量第一的原则,但是这点在中国的市场上却很少有商家能够做到,另外一点就是企业的效益问题,国外多家企业能够有效的掌控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这点上看,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无论是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还是综合的管理体系都迖不到应有的标准。
2.2市场的开拓把握能力和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
据有关数据和资料分析发现,当下很多企业都将自身企业的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有了改变,既“零库存”“即时生产”的经营理念,事实证明这种经营理念并不科学,因为市场销售和企业生产是紧密相关的,并不是没有联系的两个项目,企业的外部销售主要注重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应当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会的得到认可。所以事实证明企业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长远的发展下去。
2.3企业自身价值的定位不明确问题
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自从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之后,企业在食道思想方面已经有着不同寻常的改变。财务报表当中数字的变化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更多的企业正在尝试着制定一些长远的战略性目标,为了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打下夯实的基础。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下去,制定的工商管理机制务必要符合本公司,学会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杜绝浪费的现象的产生,注重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2.4企业管理向国际化靠拢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发现企业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多数企业在进行商业交易的时候和以往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企业与企业或是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商业交易已经改变了,现有的是产品和金钱的快速流动,这就要求管理者要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模式是否合适。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否应当向国际化靠拢应该决定于企业本身而不是随波逐流。?
2.5企业类型的转变问题
传统的企业模式几乎都是依靠外来的订单,并没有尝试自己去开创市场,所以最终导致了很多产品出现MADEINCHINA的现象,为了是自身的企业有更高一层的进步,多数企业已经将企业朝着学习型的模式去转型。这样可以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合理的运用,在满足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达到客户的要求标准。
三.企业工商管理在未来的发联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首先,也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方向或是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都要有一定的规划,主要是要学会注重人才的培养,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一些符合本公司的工商管理人才计划,企业应当及时制定一些可以从事综合协调的人员。因为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首要就是需要有着一批精良的资质队伍,而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建设才会促进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进而带动企业向全面发展。
3.2企业还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当今的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择的时候都是尽量选择一些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也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对于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来说市场也会变得陌生,不是这些人才的能力不行,而是市场竞争太激烈。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之下确保人才不被淘汰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话题,事实证明企业应当及时的对工作人员和人才进行定时的培训,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融入到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当中。
3.3企业要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企业不仅仅要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要拥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为优秀的管理制度包括“责任”‘收利”“利益”等,企业要拥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的话才会使自身企业的员工信服,合理的对人才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
3.4企业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设
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就应该实施一些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可以使员工有着髙昂的斗志,时刻对工作充满着信息I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员工的经济利益、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而另一方面又要不失制度下的人文关怀。
专业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学科。管理学课程应用覆盖面广,各行各业对优秀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标准,尤其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相关社会经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较为缺失。因此,提高对管理学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科学、合理、优质、创新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加大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拓宽教学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形成高素质、宽口径工商管理人才是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应努力的方向。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概念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就是依托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其他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进而开发并建设的过程。
二、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特征与作用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围绕工商管理行业需求所设置形成的机构,专业群内部具有相通的服务对象和相近的管理技术。所以在教学中群内各专业可以实现共享资源体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在应用和实习中还可以共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其次,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经过长期办学经验总结,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工商管理行业发展与趋势,并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最终研究设定的机构,它可以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分配及布局。由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彼此相通,因此,必然会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团队,从而确保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建设。
三、工商管理专业群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1.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2.投资与理财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基础、证券投资分析、财务会计。3.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包括国际货运综合实训、物流实务、物流中心管理、国际货运、集装箱运输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4.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实务、门店运营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区域市场开发、服饰配色、现代广告学、创业综合实训。5.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国旅游景观、旅游学概论、客源国分析、导游演讲与口才训练、现代旅游英语口语、长三角旅游。
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凸显实践性和创新性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要遵循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地依托和利用专业群建设资源和成果,重点加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与方向。2.构建产学结合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重点投入对相关管理课程的使用和传授,包括例如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群的资源,做好教学内容的专项设计,以减少不必要教学内容的重复。其次,针对合作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对课程教学的选取做好调整和优化,使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导向。3.增强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专业群建设的共享平台,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的就业特点,构建特色的职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要贴合未来工作选择的需求,以适应并提高未来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产学研;工商管理专业;示范课程
一、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目标
随着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即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能正确看待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顺应这个要求,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中都开展了双语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的就是利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企业管理范围内各岗位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外语了解更多的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动态。
二、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双语课程建设是有必要的,但要真正达到其目的,还必须确立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的不同优势,使之融入学校教育中,产学研教育模式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转变为一种开放式教育,使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教师,而是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来自生产部门、研究部门的一线知识,充分参与这些部门的实践工作。另外,要解决双语课程建设在实践中的种种问题,也需要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比如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外聘企业导师、借用“外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内容
1.做好教材建设
在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中,教材的建设往往会关系双语课程建设的好坏。一般来说,教材的选用无非是使用外来教材和自己编写教材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来说都是可以考虑的。
(1)选用合适的外来教材
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中,使用的教材多数是外语原版教材或外译版教材。但事实上外文教材与中文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往往不太适应外文教材讲述知识的方式,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首先应该是确立一个观点,就是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并不一定要使用外语原版教材,选用外语和汉语互译的配套教材就可以了,但这个教材应该是翻译比较准确、内容比较符合学生阅读习惯、难易程度比较适中的。
(2)组织编写教材
如果没有合适的现成的外来教材可以选用,学校就要想办法利用产学研教育模式,自己组织校内外力量,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作为试点,把双语教材的编写作为精品教材来抓。自己编写的教材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按照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作为指导性内容,遵循教学进度计划,整合教案、试题库等资源形成教材内容。
2.进行示范课程建设
(1)确立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有多种,目前大部分学校主要采取的是一种选择型、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挑选某专业的一两门核心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或示范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获得一些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到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最好也采取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
(2)选择示范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应该先选择该专业的基础类课程,比如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为示范课程。因为这一类课程相对来说,学习的难度并不大,课时比较充足,又是专业基础类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就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便利。在确定双语课程建设的示范课程后,应结合产学研教育模式将此作为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一部分,比如确立相应的教学改革类课题研究,在双语示范课程建设期间,以聘请企业、研究机构人员到课堂听课、讲课,设计调查问卷,搜集学生意见,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邀请企业和研究机构、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3.开展课程教学建设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示范课程建设中还应注意做好课程教学建设,主要是要创新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创新教学内容
非英语专业学生要通过外语学习专业课程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生只依靠课堂学习难以掌握该课程的所有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要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双语课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应该推荐外文文献、书籍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做好课前预习。
(2)创新教学方法
在双语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创新上,应该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特点,积极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可以大胆改革,尝试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由学生自愿提前做好准备进行知识的讲授,或是在课堂中由学生先提问,老师再讲授的方式进行讲授。或者是借助企业、研究机构的力量开展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4.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双语课程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工商管理专业中试点双语课程建设的也不多,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很多学校,双语课程授课的教师有较大的选择权来选择双语教材、确定双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双语课程建设开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双语课程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型教师,既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能较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所以要开展双语课程建设必须重视师资的培养。一方面,注意对师资的培训。可以充分发挥产学研教育的优势,实行双师制,把校内的教师送到企业去接受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注意引进符合条件的新教师,为双语课程建设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康健 单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工学院衡阳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2.
论文摘要:论述了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在树立学科、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中的积极作用。
1 整合教学创新思想,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从整体结构上讲,教学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诸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网络系统。而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是整合教学创新思想的基础。从我院发展的实际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乘教学质量之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办学层次”的关键在教学创新,关键在专业学科建设,关键在人。目前我系开展教学创新体系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知识的创新及应用——教学创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内容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学质量年”的基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活动紧密而有机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所以在专业建设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专业评估和教学创新研究。对于工商系,应着重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及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主要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对重庆当前和长远经济建设及社会科技发展有无意义、作用;在重庆市内、国内有无特色、有无影响,该学科的发展处于何种地位,在国内外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其学术成果如何,获奖项目、级别如何。
1.2 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在国内或行业同学科中的学术地位,人才培养能力与发展潜力;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实力;拟定培养计划措施及执行情况,形成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3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建设
主要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仪器设备数量、质量及自制仪器设备的水平;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实验室面积能否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和实验人员队伍配备状况。
1.4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科研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领域中外期刊、鉴定项目、出版专著教材、获奖项目的数量与级别;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经费;科研成果推广及应用情况,学术交流与学术氛围;科研成果是否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科研项目是否有理论意义,科研经费转化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等方面。
1.5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教学改革与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建设规划是否合理可行;教学计划、大纲是否齐全、优化,教学档案、科研管理是否规范有序,优良学风班活动落实情况,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否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何,本专业内在发展潜力如何等。
1.6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主要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能力结构及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摆脱由传统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识教学、轻创新研究、重分数、轻能力培养、将教学和创新相对分离开来的影响。重视和加强教学创新研究在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以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能够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 以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工作,理清专业建设工作思路,找准市场定位,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为继续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系在“教学质量年”中,以开展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这4个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塑造系的办学思路和特色
在院办学思想指导下,经系务会研究确定我系办学的具体思路与特色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为主,工商与公共管理相结合,体现管、经、工兼融优势,突出企业经营与现代管理技术,强化学科特色”。以上简称为“1212”思路即:“一个为主,两个结合,一个体现,两个突出”。
2.2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
2技术预测与学科建设
2.1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础,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决定着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选择及建设、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的申请及完成等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作为学科人才的科研工作者在开展科研工作时,申请科研项目是科研的基础,科技创新是科研的关键。目前,高校在进行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选择时,一般是采用召集学科专家进行讨论的方法,也即德尔菲法。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时,往往是通过个人的学术知识理解和运用及专业思考来开展的。显然,这些进行研究方向选择、项目申报、科技创新等所采用的方法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缺乏对当前研究现状的全面了解,也比较缺乏判断和决策的客观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分析轻预测的缺陷。工程类学科知识直接涉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因此工程类学科的建设更加需要紧密结合当下的最新工程技术现状,紧跟本学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来协调推进学科的发展。因此,高校或科研工作者在开展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选择、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创新等工程类学科建设工作时,很有必要通过分析与预测本学科领域的技术来全面、客观了解某一个学科领域内的科技现状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此增加进行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选择时判断和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高项目申报和科研创新的针对性和成功率。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将大大地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2.2技术预测应用于学科建设的现状
有关将技术预测直接应用于学科建设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少见。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间接采用技术预测方法及成果的案例却不少,这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上。如前所述,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技术预测和关键技术选择等前瞻性研究,而其研究成果主要就是用于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或指引科研导向的指导性纲领;同时,高校的学科建设往往是紧密结合政府部门的这些规划或指导性文件来进行的。因此,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是间接采用技术预测方法及成果。但必须注意的是,政府部门所开展的技术预测活动往往是比较宏观的,也即技术预见;而具体到高校学科建设的层面,相对而言是比较具体的,再到科研工作者个人的层面,就更加具体和细化。因此,即便有了政府部门的指导性文件,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也很有必要开展更为具体的技术预测,以协助和指导学科的发展。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试图采用一些客观分析或预测的方法来协助学科建设。如赵坤等提出通过科学预测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来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但并未见有具体的应用;张婷对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了可视化的梳理和描述,试图演示科学传播领域研究前沿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发展趋势,为技术预测和学科发展提供借鉴;侯剑华对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文献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图谱分析,梳理出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7个研究热点和15个具体的前沿研究方向,构建了中国工商管理学科体系,并将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国内外比较,预测出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黄晓颖和张文超以高校学科建设为背景,先后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了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高校学科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于江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我国基础学科领域发展状况作了分析,揭示学科发展状态、识别研究热点、发现学科交叉,为学科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供参考,从而指导科研人员选题,帮助有关部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尹仁芳采用文献研究法、文献计量学、SWOT分析法及专家访谈法,明确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未来重点研究领域、主要任务、具体保障措施及实施计划。
3技术预测应用于工程类学科建设的构思
通过以上对于技术预测及其在学科建设中的有关应用现状的介绍和分析,可见将技术预测应用于高校工程类学科建设中具有可操作性,是切实可行的。围绕学科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利用技术预测的方法和结果,用于学科发展和建设决策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具体而言,可从学科信息分析、学科技术预测、学科建设决策3个方面递进进行。
3.1学科信息分析
对于高校工程类学科而言,其学科信息主要与本学科所涉及的科学与技术领域知识有关,科学知识主要记载在科技图书和论文中,技术知识主要记载在专利文献中。学科的建设需要紧跟实际,而图书记载的往往是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无法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因此,在学科信息的选择上,往往选择能够比较快地披露最新科技信息的论文和专利作为信息源。进行学科信息分析,主要就是结合分析本科学领域的科技论文和专利文献。在分析的方法上,可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信息可视化方法,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对科技论文信息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运用专利地图方法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最后将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和归并,形成最终的学科领域科技分析结果。
3.2学科技术预测
在对学科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后,便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学科技术预测。预测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学科信息分析的结果,通过知识图谱和专利地图,掌握学科领域的技术现状,进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学科技术预测可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的科技总体和区域发展状况、主要科研机构和人员研发动向等,预测学科领域的技术活跃程度;二是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的研发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等,预测学科领域的技术将进入哪一个具体的生命周期阶段;三是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的科技研究重点、核心、热点、前沿、空白区域等,预测学科领域的技术发展重心、演化趋势、潜在机会等。
3.3学科建设决策
在进行客观的学科技术预测后,便可利用有关技术预测结果进行学科发展和建设决策。围绕学科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利用学科技术预测的相关结果,分别有针对性地协助进行科学、客观的决策。具体而言,在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可借鉴学科领域技术活跃程度和技术生命周期的预测,初步确定学科领域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若干研究方向;再结合学科领域技术发展重心(研究重点、核心)和演化趋势的预测(研究热点、前沿),进一步确定学科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学科研究项目的申报和科技创新上,同样可以借鉴学科领域技术演化趋势(研究热点、前沿)和潜在机会(技术空白区域)的预测,申报关于学科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的研究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完成有关科研项目,提升学科水平。
1民办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SOWT探析
1.1民办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优势
民办高校建设的最显著的优势是其特色专业技能有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我国现存的各类民办高校中的特色专业教育均是高校长期发展中的传统与沉淀。民办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积累教学经验,在不断提高高校实力的同时,也沿袭了特色化专业发展。在此发展基础上的民办高校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丰富的实操经验和充足的知识理论基础,这一点也是民办高校的特色学科建设的优势所在。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内容还与所在区域的人才需求建立了密切联系,民办高校会结合所在地区的区域特色来创建相应的特色专业,并且专注和加强对所需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为地区发展提供大量的适用性人才。民办高校与地方政府形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良好合作关系,不断完善与加强自身优势来发展特色专业教育。
1.2民办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劣势
民办高校建设的明显劣势是其特色专业教育竞争力较差,虽然民办高校以教学为主体,但是科研水平仍然较弱。即使民办高校录取且培养了大量社会人才,但是若想建立起专业的学术研究队伍和专业学科,还需要许多方面的努力。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与地方高校相比要少很多,教育资源不够充足也使民办高校的专业特色发展速度缓慢,并且收录的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也相对较低,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建设。另外,民办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其招生选择、资源供给、人才培养等也受到了限制,延缓了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进程。
1.3民办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机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各高校要加速“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大学,不仅限于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内涵发展。特色专业建设正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此教育建设背景下,可以推动民办高校完成生源扩招和提高教育质量等重要转变,为进一步培养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就业型人才建立了良好基础。民办高校应当把握此次“双一流”建设的机遇,积极发展和建设自身特色专业学科,着重培养与所在区域相适应的就业型人才,为早日实现“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而努力。
1.4民办高校特色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各大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办高校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各类用人机构、学生和社会对民办学校的各方面建设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民办高校更加需要尽快提高自身教育质量,积极进行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以此提升自身在众多高校中的竞争力。并且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在步入社会后会出现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较差的情况,这也会严重影响民办高校特色学科的建设进程。
2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学科建设路径
2.1打造科学的特色学科建设体系
在“双一流”建设的教育推动下,民办高校应当完善并优化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创建此社会需实操的教育环境。另外,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也要进行适当调整,增加社会实操需求方面的考核。教师要先学生一步走入社会工商管理市场,深入了解当今工商管理行业对人才的各方面需求,了解不同工种、不同专业需要把握的技能,再对比自己之前的教学思路进行有侧重点和有针对性的调整。只有教师的授课思路足够清晰,将需要掌握的专业内容不断地精简和更新,将工商管理、管理的主要策略等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讲解内容,才能带领学生高效地进行专业技能学习。民办高校也可以妥善利用自身积累下来的社会资源,开设一些开放性社会课程,与固定企业联合并建立固定合作关系,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输送专业人才,可以有效推动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1]。
2.2建立专业的工商管理教师团队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文化水平对高校的特色专业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专业的教师团队对高校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展高质量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商管理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民办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团队进行严格的入职筛选是组建优秀教师队伍的基础,同时加强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教学团队的职业化、专业化能有效推动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除此之外,民办高校也可以组织工商管理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地调研,教师在调研时不仅能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也能收集更多实际案例和教育资料,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有利于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2-3]。
2.3增加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训教学
良好的实训教育环境是做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需要设立提供专门进行实践操作的场地(如ERP模拟实验室),同时在实训场地中必要的使用设备也需准备齐全(如信息管理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更清晰地讲解使用方法和专业知识。教师需要熟悉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实操的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要保障学校设施的完整性,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还要为学生适当安排相关工作岗位的试训,让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工作内容,适应工作环境,从而更加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此外,高校也应当建立科学的实践检验标准,做好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保障。
2.4加强民办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协作
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向专业对口的社会企业输送适用性人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会尽量满足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民办高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并且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与企业间的协作关系来促进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发展。民办高校可以联合知名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发展平台,在该平台中进行人才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高质量共享,举办学校与社会企业间的工商管理专业交流活动,如聘请专业讲师为学校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讲座,可以使高校和企业获得与更新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且明确双方合作发展的方向,实现共赢。民办高校在社会企业的支持下进行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发展建设,满足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的教育发展需求。
3结束语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提出,各高校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民办高校也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学科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高校应把握“双一流”建设教育模式带来的机遇,在专业体系、教育资源、专业教师团队及企业交流实践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努力打造更完善和高效的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学科,向企业输送更多适用性专业工商管理人才,最终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学科与民办高校共同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婉菱.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方法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5):126.
1 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高校中公共关系学的意义,我们首先应该从其课程内容入手,寻找课程中的共同点与相似之处,通过系统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意义。
管理学科是一项综合性高,研究广泛并且学科跨度较大的专业学科。是系统的进行管理学研究的学科体系。管理学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内容,对管理学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提升管理水平与层次的办法,我们通过对管理学的研究,可以有效的促进行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其管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我们对其进行概括可知,管理学的内容,包含有管理的职能、企业管理内容、组织管理内容、虚拟的企业管理等。所以,管理学是众多学科共同组成的一项课程,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是其真正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学习与沟通。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内容。
公共关系学主要是研究组织与公共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公共的行为、法律内容、方式方法等。通过使用一些传播手段,使得组织与公众之间可以有效的进行沟通,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并且加深彼此间的合作,通过公共关系学,组织可以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所以在进行公共关系的学习时应该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进行管理学的学习时公共关系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我们以管理学的角对其进行分析可知,对组织进行管理时,公共关系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加入管理学的内容,但是只运用管理学的内容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二者结合进行问题解决。因此,在进行工商管理课程的设置时, 必须增加公共关系学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工商管理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极致。
2 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的困境
公共关系学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公共关系学在工商管理课程中了重视性不足,存在一定的困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发展速度较慢,学科规模较小
我国的高校开展工商管理课程较早,而且都包含有公共管理课程,学生与教师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输送了许多有用的人才,但是公共关系学科却始终没有做为独立学科进行发展,所以增长速这度较慢,总体规模较小。
2.2 工商管理与公共关系的关注点不同
由于工商管理学科的内容,是需要不同学科间相互促进与结合的,共同的进行发展形成学科间的互补关系,但是现在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中,对于管理课程的侧重较高,而对于公共关系的内容重视较小,这就造成了现在公供关系学的内容教学时,其管理的水平较低,进行课程教学时的相关教学材料,与一些基础设施都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无法与管理学进行相比。
2.3 二者的培养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内外,都得到了较大的认可,在学生就业的时候也会受到一定的认可与承认,由于现在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工商管理的学生需求不断的上升,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认可,但是与工商管理学科相比较,公共关系学只是工商管理学的组成,二者的培养方向存在差异性。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不断的进行公共关系的优秀学生,但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国内的高校内公共关系的专职教师较小,对于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而且由于没有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机制,造成了公共关系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进行的较少。其次,高校对于公共关系课程的认识不足,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投入较少,而且由于缺少一定的学术交流机会。很多的公共关系学教师进行研究的机会较少,对于一些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新的教学经验无法掌握。理论是对实践的最好指导,如果公共关系学的教师缺少一定的理论水平,那么其实践水平一定会有所影响,这样就使得学科的水平发展不足,形成了对日常教学的影响。
3 公共关系教学脱离困境的对策
3.1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高校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公共关系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会提升公共关系学科的内容。并且,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关系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的促进,定期与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高校内部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公共关系学经验的相关资深学者,公共关系教师的引进应该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员。对自身的师资队伍进行补充,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的条件转化。
3.2 加强公共关系学的教材建设
相关的高校应该组织出一批具有经验的相关学者,根据国内外的教材模式,进行公共关系学的教材编写,其内容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不仅是课程使用书面教材,应该包含有多媒体视听材料的教师内容,将一些抽象的内容普通得具体化。
3.3 加强公共关系的理论课程内容的创新
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关系课程的重视,加强其基本理论课程建设的投入,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强化,多创造一些有利的学术交流条件,并且高校对于自身的学科优势应该进行保持,发挥自身的优势。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公共理论课程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济・社会,1994(4).
一、实验教学对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作用
学习工商管理知识与技能有很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占重要比重,学生完全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所学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实际运用能力普遍较弱。
基于此,2000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凤泰副司长在“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上,突出强调“经济管理实验室和其他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尽快改变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实验教学相对落后的局面”〔1〕。敖利玲提出,21世纪企业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着多层面挑战:来自管理教育自身发展的挑战、来自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来自多元文化的挑战、来自管理实践变化的挑战,这些挑战对未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感性材料,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加深和巩固管理理论与方法。
③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多面手”。④从整体上使管理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推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吴军强提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教学育人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科研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创新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基地。
国际上众多知名机构的研究证明,读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5%。因此,如何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效果。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
实验。第四层次:开放性实验的设置,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同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基于操作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训练某个专业应用软件包的使用,成了社会上某些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的操作使用培训课程;二是基于理论验证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理论的验证”。因此,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很低,有时只需要几个课时,实验项目的设计牵强附会;三是基于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侧重的是利用现代管理技术解决专业理论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基于知识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研究和创新,一般都是面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型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模式。
没有资源的实验室与一般计算机室无异,不能称之为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的资源主要包括:专业信息资源、软件资源、实验项目资源、实验教材资源、专业队伍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等。实验教学体系,包括3个实验教学平台,即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实验教学软件平台、实验教学辅助环境。
三、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内容
应根据自己学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和行业、学院教学特色和特长、管理对人才的阶段性需求、实验项目在学科中的影响、实验学科之间的衔接关系及实验条件,重点投入抓好几个核心实验,再以核心实验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扩展。这样既保证了学科基本理论的扎实性,又充分照顾到相关专业实验的系统性,还从学科角度避免了实验之间的重复和空缺。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其应用范围很广。从目前来看,可以建立六大实验教学系统: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运作模拟系统、运作模拟仿真系统、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EDI模拟系统、会计实验模拟系统。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内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避免目前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较少的缺点,实验课应当按大学科独立设课,整个实验课系统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是以演示验证、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择调配仪器、软件。第三层次: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选修实验项目,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选做一些实验项目,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开发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装备进行
钟守机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包括:(1)工商管理信息计算机化、网络化。工商管理方式已由传统作业方式转变为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的网络化的现代信息获取与处理方式。各种工商管理专门领域都有丰富的管理软件,如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这些软件同样是运行于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化环境。
(2)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化。企业CIS、产品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美术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等都是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基本上采用计算机设计、制作。
四、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方法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案例型实验教学方法和模拟实验教学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与专长。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又称案例研究(CaseStudy),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根本性的改革的基础上而创立的,后为哈佛商学院所采纳。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与举例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比较,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和突出的实践性。
管理模拟教学(BusinessSimulation)是管理参与式教学法(EngagedLearningTechniques)的一种,它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境和模拟的经济环境下,利用模拟情境或模拟软件,将参与的学生按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其方式和过程可以看出,管理模拟教学具有如下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参与性、合作性。管理模拟教学作为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据2001年的统计,属于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核心会员的382所美国大学中的绝大部分(372所),如Wharton、Harvard、Simon、Johnson、Sloan等商学院,基本上都引入了商业模拟课程或方法,来辅助提升教学水平。不仅在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等课程中广泛使用管理模拟,从事模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而且经常开展全美或地区性的管理模拟竞赛。常见的管理模拟方法包括: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博弈、训练模拟等。
一、问题提出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实战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战性。但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教学重课堂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实战能力培养;重真空环境下的理论工具和方法的使用,轻真实商业环境下的实践实战。
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市场需求分析。作为全世界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角斗场,北京市几十万家企业每天都在上演不见硝烟但却异常惨烈的商业战争。这就产生了对高质量咨询的需求,催生了商业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商业咨询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咨询师。作者所在单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每年有大量学生进入咨询行业,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管理咨询师就成为摆在工商管理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所在单位的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依托,立足学院学科基础较好、教师承担纵向与横向课题较多的实际,提出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为载体,在工商管理实验班中培养“厚基博实、明理善用”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思路。
二、“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本质是利用教学促进科研,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目前,高校在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突出表现在在学校层面缺乏对科研反哺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领导,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和配套的激励措施,甚至教师在科研反哺教学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还没能得到充分的认可与肯定等(刘咸卫,2008)。这种现状导致教师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相关保障制度,为科研反哺教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高校深入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赵昆朋、王雪银、马远方,2010)。
“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需要集聚一批优秀的教学与研究人才,这些研究人才的学术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研究专长方面都具有特殊优势,同时这些人才往往组成团队,承担着多种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并且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例如,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于2010年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团队中的主系列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每个教师均负责至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些人才资源优势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李昌祖,冯雯,2009)。
三、“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理念、思路与逻辑框架
本项目以作者所在单位的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依托,立足学院学科基础较好、教师承担纵向与横向课题较多的实际,提出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为载体,在工商管理实验班中培养“厚基博实、明理善用”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
(一)教育理念
课题进课堂,课堂促课题。立足工商管理学院良好的学科基础,教师承担众多纵向与横向课题,提出“教师研究课题进课堂”、“研究课题反哺教学”要求。同时,通过课题形式,吸引学生学习管理理论,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管理案例创作”、“咨询报告写作”以及“学术论文研究”的能力,协助教师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基于研究基础的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具有“厚基重实、明理善用”素质,具有较强文字表述能力、实践实战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
(三)教学平台
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课堂理论讲授与课题调研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二者的协同创新。通过“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管理理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管理案例创作”、“咨询报告写作”以及“学术论文研究”的能力;同时,又为教师完成课题提供了保障。
四、“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过程
利用作者所在单位教师承担众多横向项目的有利条件与丰富资源,学院精心打造了一项“以教师实战项目带学生实战能力”的“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编写管理案例”、“撰写咨询报告”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致力于成为优秀管理咨询师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以教师承接的横向项目和案例编写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先后有253名学生深入同仁堂、蓝景丽家、中国木偶艺术剧场、燕京啤酒、兰格集团等3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实际及管理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或进行案例编写。学生先后参与编写了13个企业管理案例,使学生对企业的运作有了全景式、直观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实战能力。
五、“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效果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增强,其职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单位满意度较高。近几年作者所在单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一直保持较高就业率达到97%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国资委等国家机关,IBM、埃森哲等外资企业,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五矿集团等央企,平安证券、用友等多知名企业。同时,就业单位对我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评价较高,普遍认为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实战能力强、英语水平高。12家用用人单位发来感谢信充分肯定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同时,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普遍较为良好。学生就业后职业发展良好,能够较快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赵昆朋,王雪银,马远方.浅谈科研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4,101.
[2]李昌祖,冯雯.大学“科研反哺教学”及其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71-74.
[3]张宪立.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辽宁高职学报,2007(9):46-47.
[4]刘咸卫.回归大学育人本真: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29-31.
关键词:
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重要性;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一直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公共关系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如传播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尤其是管理学。要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因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认为,当前公共关系是一门必修课,在工商管理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因为其学科地位不够高,制约发展的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到管理学科的科学发展。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教学的研究意义。二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究竟公共关系学本身是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况?为什么这样?三是如果不乐观,怎么才不处于尴尬的状态?这也是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
1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要谈公共关系教学对高职院校的意义,首先应从内容入手,寻找自己的相似之处,寻找共同点,一个一目了然的意义就呈现出来了。管理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学科。它是系统的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一般方法。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它研究的目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研究内容的层次化管理水平更为广泛,通过对图像的研究。随着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起来,包括管理职能、企业管理、组织管理、虚拟企业管理等。因此,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但它又不可能真正做到一切。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行为、法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通过利用有效的传播手段,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公众对组织的理解、认同和合作,塑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公共关系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决定了它必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的内容是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是辅助工具,需要加以管理学的内容,管理学内容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靠公共关系学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很重要,没有公共关系,工商企业管理就像一个断胳膊,然而,公共关系学却是更好的让管理学发挥到极致。
2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在企业和行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取得的成绩不用回避。那么它应该处于良好的状态。然而,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不是很重要,但表现出了这样的几点:一是发展速度快、规模小。从工商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高校和高职院校开设了公共关系的课程中看,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已大幅度增加,为我国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带动不了公共关系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增长。二是两者关注度不一样。虽然与管理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但在高职院校管理的地位要高些;公共关系学的地位远远比不上管理学。所以公共关系教学管理水平较低,同时系列的配套材料及基础设施都不如管理学。三是培养的趋势不同。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认可,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求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一切良好的现象,公共关系教学远远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管理学却不一样,无论在什么方面都很受广大企业的欢迎。尽管高校和高职院校不断培育出优秀的公关人员,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原因何在?一方面,在国内真正从事公共关系专业的专职教师很少,无法深入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关系理论和研究;另一方面,国家科研经费对其投入少,再加上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少,教师很少有研究机会,这就不利于学习外国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缺失将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还不够,必须对日常教学进行制约和调正。
3公共关系教学脱离困境的对策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校要有组织、计划、逐步完善公共关系的教师队伍,每学期给学生上课,还会导致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了一些公共关系的经验丰富,同时又有深厚的理论素质的公共关系人员,补充到公共关系的教师队伍。必须注重对教师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其次,在教材建设上,我们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写一个不同专业的教材模式,鼓励多样化的教材,不仅是使用书籍,而且还可以利用视听材料,如多媒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生动。最后,注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成果。国家和学校应更加注重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优势。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必然能帮助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2]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
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圣约翰大学及附中572名爱国师生脱离该校,拥戴张寿镛先生筹办光华大学;9月,光华大学举办首次开学典礼。校名取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象征着复兴中华,反抗帝国主义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光华大学是一所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其中商学院分设经济学、会计学、银行学和工商管理学四个系。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