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篇1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培养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政治坚定、理想远大、知识渊博的青年人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后。当前,高校设置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看似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课程的内容落后、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效果不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现实。社会上需要的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人才的思想素质没有什么具体要求,这也影响了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2、严峻社会形势的影响。我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竞争激烈,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一些类似于“拼爹”等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深深的影响着青年的内心,学到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动摇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打破。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存在问题。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填鸭式”,对大学生单方面的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利于思想教育的开展。同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一些行为是事后补救,忽视了事前的预防。

4、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存在问题。自1999年开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有利于更多的青年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也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短缺。虽然,各高校也招收了不少的教师,但是,却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如今,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上,往往是一位教师给几百个学生上课,在大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却各忙各的,这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另外,如今的辅导员,一个人要负责几百个学生,根本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同时,思想教育工作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被一些人看做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这也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加强我国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坚持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围绕为学生服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课程,破除假、大、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真正的受益。利用微博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积极的引导学生参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扭转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注意自身良好性格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的看待事物,心平气和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同时,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员制度,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首先,要适当的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规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吸收政治素养高,文化水平高,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志进入到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同时,定期进行教育,提高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最后,要求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能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及,树立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召每位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4、 加强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加强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举措。一方面,明确学校的校风校训,将学校的校风校训渗入到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学校的文化内涵,升华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牢固的树立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即发挥个性,又培养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升华,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凌灵.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侯智青浅析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

[3]徐群,李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载体探索[J].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4]许永莉,赵庆梅,杨婷婷.构建高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J].学理论,2010,(17).

篇2

在国家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内外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总体情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习是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十分不健全。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外聘人员,甚至包括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而非专业固定的教师队伍。此外,相对于其它学科的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明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动力不强。

(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工具化、形式化的现象。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只重视“言传”,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脱离了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没有与时俱进的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这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厌倦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更有甚者,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创新,课下更是不注重“身教”,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自身的德育意识不强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相对其它学校生源较差。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差;中等职业学生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情绪极不稳定;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容易自我否定、自我封闭,有时甚至自暴自弃;此外,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学生更倾向于相关职业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在学习方向上存在着误区。以上现象都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历背景及经验的专业教师,并对他们进行定向岗前培训。在教育工作中,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起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以及“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实践教育紧密结合

篇3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40-01

为切实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以某高职高专社科部为依托,对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问卷调查,为以后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改进方法。此次调查覆盖全校所有在校学生班级,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70份,有效770份。

上述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有着特定的形成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有效地选择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与出路。

一、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得到多数大学生的肯定

通过本次调查,多数受访者对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肯定态度,认为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较大成就、教学侧重点以及课程设置比较合理,能起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普遍肯定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当问及思想政治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时,有19.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作用很大,成效显著,68.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肯定,认为有一定作用;10.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一般,成效不大,只有1.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好,没什么效果。

2.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有57.7%的受访者对学校思政教育表示比较满意,很好地做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40.5%的受访者认为我校思政教育效果一般,能够做到做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0.7%的受访者认为说不清,有1.1%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没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比较合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

近3成以上大学生表示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非常感兴趣,6成以上表示感兴趣,只有7%受访大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在被问及对思政教育各门课程设置方面的看法时,多数学生表示满意,但尚需改进,只有约6%的受访学生认为不满意。综合来看,在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调查中,近五成同学较为喜欢形势与政策课程,近三成同学较为喜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成同学较为喜欢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二、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影响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外在因素仍然存在

当问及影响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原因时,有19.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与党政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关,49.2%的受访学生认为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8.2%的受访者认为与工作机制有关,23%的受访者认为与思政教育队伍素质有关。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方式仍需改进

有32%的受访者认为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25.3%的受访者对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比较满意,但尚需改进,7.6%的受访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不足,有填鸭式现象存在,35.1%受访者认为教学方法单一,形式主义突出。

3.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仍需提高

有30.1%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对思政教育工作重视,12.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对思政教育工作较为重视,但程度不足,27.6%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还有29.6%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三、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上述调查更是反映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这对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而且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利。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具有针对性的改进:

1.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有新的改进

有4.1%的受访者希望提高教师素质,4.9%的受访者希望对教材进行改革,37.2%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21.1%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做出努力,32.7%的受访者认为以上各方面均需加强。

2.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有18.1%的受访者希望思政教师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加以改进,55.6%的受访者希望思政教师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1.8%的受访者希望思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注重对学生全方面的培养,4.5%的受访者希望思政教师对考试和考核方式加以改革。

3.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

9.1%的受访者希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48.3%的受访者希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交流沟通能力,36.9%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学生事务管理能力,5.7%的受访者希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科研业务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通过问卷调查可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显露了诸多薄弱环节,需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从容面对挑战,增强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紧迫感,进一步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懈努力。

篇4

教学管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然而,现阶段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性,忽视了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实际情况,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给教学管理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原因

1.1 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制约

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是由50年代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尽管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几次教育体制改革,但仍然是形成了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主体的体系,对教学行为进行支配,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受到这种管理模式与思想的影响,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始终关心教学管理制度的强制性、高效性,重视管理主导作用,认为只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制度得当,加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监控,就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实际上,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忽视了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也忽视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违背了学生成长需求。

1.2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教学管理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教学管理又不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教学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侧重于育人功能。但是在长期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分离,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交叉性较少。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活动负责,主要工作内容侧重与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等,力求培养高技术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辅导员、思政教师等负责,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在工作中不够谨慎。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政教育部门的各司其职,是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1.3 忽视了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性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维护学生利益为基本原则,这种利益的维护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同时也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很多学校长期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过于强调教学管理制度强制性,忽视了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很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强调学生服从性,但是规章制度由于僵硬,几乎没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缺失。

2.教学管理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有效措施

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中关键的环节,教学管理承担了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责任。针对上述分析的造成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原因,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转变教育思想,建议以人文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素质教育理念客观要求,要求教育过程中人人平等,教育者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管理中关键的内容,为了实现这一职能,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执行以及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才能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2.2 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促进教学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

单单依靠思政教师以及学生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参与的模式,发挥教学管理中思政教育职能。思政教育工作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但不是单纯的管理行为,必须和教学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教育优势。所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同时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等,落实各项制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教学管理向着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3 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其实会收到教育者很大的影响,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逐渐被各大教育体系所承认,但是这一理念还没有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内心。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题的理念,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管理的能力。此外,应该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中,保证学生各项活动都不偏离正常的轨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重要的内容,而思政教育是其中关键的环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政教育职能缺失。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的转变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等,深化教育改革工作,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刻不容缓,而目前,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假、“大”、“空”等现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希望从分析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探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缺失

当前,部份中职教育主管部门、中职学校过分重视技能大赛,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发展学校的规模和提升学校教育实训设备,较少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校内涵建设,即便制定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却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下达的教学任务,将其束之高阁,没有真正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的长期规划,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还是因为职业教育过程中重技能,轻素质,学校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首要位置,素质教育、培养得不到落实。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灌输缺乏实践

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多的依赖于老师思想政治课理论灌输、班主任命令式要求、班级班会形式等侧重于简单的灌输而轻视实践活动,没有让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忽视学生的诉求,漠视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没有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全面、自由、发展的功能,同时学校以教材为模板,按照大纲进行教学活动,但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材上的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中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大多是根据普教改编而来的,没有根据中职教育及中职生的特点直接编制。综上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简单的说教,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有效促成学生道德的情感的形成,更不能使学生主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行为,从而融入现实社会的道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与社会环境负因素对思政教育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产生许多留守儿童,其中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选择读职业学校,这就对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较大压力。同时,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结构和道德文化体系转型的时代,现代价值观与传统的文化相冲突,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炫富、拼爹、拜金”等一系列负面、消极的价值观逐渐涌现,这些观念通过日益发达的传播媒介如“网络、手机、电视”等,传递给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中职生,严重影响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会在学生群体中蔓延和传播,引起群体性价值观念的扭曲,这也是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冲击。以上两方面都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加强中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建议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工作的地位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重要作用,突出思想教育应有的地位,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

(二)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层层推进,形成合力

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应由单独一个部门或学科教研组来实施,应该将思政教育的资源整合,建立一个从上到下,层层推进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教育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德育处、团委、党支部、班主任到班级团支部等方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作用,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支部、各团支部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校园、上网络,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师生情感纽带

中职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感染学生。通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用关怀温暖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建筑起信任的城墙,有利于教师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修养的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新型技能性人才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1.注重校园环境细节布置,尽量做到:“让墙壁说话,让道德育人,让花草传情”,让每个景点都富有教育性,如校舍粘贴名言警句,绿化中竖立爱护花草的标语,公园中设置伟人肖像等,让校园各处都蕴涵丰富的道德内容。

2.校团委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如感恩的心手语操比赛、学习雷锋主题班会、母亲节送祝福等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又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领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篇6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238

一、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21世纪的大学生是人类文明的一代,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代。国民素质的提升,必须从教育抓起,因此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等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长短期目标、大学生成长的不同规律,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程度,不断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加强“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实践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对于祖国未来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承袭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近些年来,许多高等院校也逐步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身的问题。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自考而来的,有的是函授而来的,还有的是从中专转来的,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修养都不相同。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教育背景结合在一起,使得他们集体意识淡薄,从而不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作用。2.学校教育的问题。学校是精神文明的建设基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校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院校的一些教师的态度消极,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学识和修养不够,致使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另外,学校为了节约成本,经常采用大班授课,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通常是不遗余力,而在思政教育的授课上却是投入不足。3.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而很多高等院校却只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一些空洞的说教和空旷的理论,让很多学生感觉是在听天书,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真正的理解这些观点,更缺乏实践活动,做不到知行统一,不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不少专家和教育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因此加强和改革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应遵循如下原则有效开展教学迫在眉睫。1.知与行统一原则。知,是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和起点;行,是大学生对理论的一个总结和实施。只有思想和行为一致,理论和实践一致,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思想政治理论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化为个人思想政治道德,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来实现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的真正了解。2.言传身教原则。所谓言传身教,就是学校和教师通过自己的举止行为和语言文字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是很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航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学生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理解思想教育的真谛。3.注重实践原则。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才,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称为“人才”,因此大学生参与各种思想政治活动,使他们在服务于他人和奉献爱心的同时,接受教育,提高素质,才是最重要的目标。(1)课堂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要想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课堂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只有深入领会思想政治理论,才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立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程,不能只顾专业文化课的学习,却忽视思想政治教育。(2)师资建设是高等院校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是年轻教师较多,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支真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师资队伍,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预期效果。(3)学生社团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题。学生社团的成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学习提供了重要阵地,是传播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他不仅能够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还能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感,在社团这个小小的社会中,去充分扮演各种尽职尽责的角色。(4)隐形实践教育的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所谓的隐形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所处的环境、校园文化和组织管理中去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建立特殊的校园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等,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消除学习思政教育课的逆反心理,自觉领悟身边文化的熏陶,充分体现“教育育人,生活即学习”的重要理念。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关系到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祖国未来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改善当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学习至关重要,只有正确合理地贯彻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皓.大学生自我激励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

篇7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52-0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出路就是企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但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较好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目的、提升育人质量的办学模式,其实质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提供综合素质水平高且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由此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满足其人才需求标准。

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各职业院校纷纷围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核心进行教学改革,除了不断地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还需要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不仅仅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等,基于校企合作视域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社会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将来更好地满足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人才标准。

2.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得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也将得到提高,可以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校企合作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具备职业性、社会性以及生产性,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转型和创新发展是由高职院校本质属性决定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亟需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推动学校的深层次改革和内涵发展。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水平较低,很多企业反映新入职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职业道德淡漠、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以至于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重怀疑。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的作用,不断地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明确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4.有利于满足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求。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是国力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行业、企业提供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基于校企合作的视域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进,既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社会实践和校企文化对接将学生的职业知识、道德意识转化为现实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不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规范运行的组织机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或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合力,没有很好地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学生身份与职业人身份的对接,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效率;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要为专业技能教育让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难以得到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以及教育方法较为落后。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存在于浅层次,较为枯燥老套,缺乏现实的实践价值目标,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需求,尤其是没有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衔接,不能跟随企业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企业文化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没有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另外,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外在的理论灌输,没有做到“知行结合”,学生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找不到契合点,从而也就无从引起思想上的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首先,职业院校普遍对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老师甚至认为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学校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够了,没有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和备课思路,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其次,专业教师、企业人员没有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相关教育内容缺失。第三,辅导员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很多辅导员缺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各种复杂局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对策及建议

1.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随着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企业,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对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成立管理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队伍优势,将校企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校企合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贯彻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稳固下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高效、顺利地开展。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及方法。在校企合作视域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个体需求相适应,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另外,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机会和场所,以企业实践为平台,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互动的开放式教育,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在校企合作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不应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员工乃至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需求。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组建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尤其是要积极协调和组织各方资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培养一支既熟悉高职院校管理又了解合作企业情况,业务精湛、敬业负责的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四、结语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只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取得实效。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淑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0.

[2]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

[3]戴春平,廖远兵.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

篇8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合力;协同创新机制

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多元化的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也给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生质量的差距,这些严峻的现状都给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这些现状和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构建和完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对于“怎样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重点提出,高等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由此带来在工作中由于不够重视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不受重视,各教学部分和行政部门忙于日常的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因此在高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普遍缺乏统一的指导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课程设置的数量不足,课程的上课内容与社会时代联系不足、思政教学的方法不够灵活等现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行政缺乏相互渗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与学生的专业教学联系不紧密的分离现象,难以形成相互的影响和渗透的教学;在高校的行政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学和管理各部门分属不同的领导主管,在实际工作中协调和沟通的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普遍存在的行政和教学工作相脱节,因此学生思想教育的考核往往只能体现在思政课堂中,形式较为单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投入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特点政治责任大,日常工作较为琐碎,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方面缺乏重视,工作人手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机制的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思政工作者的动力不足;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的投入但往往成果不容易量化,成绩和效果没有显著的指标来衡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投入。

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思路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具有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性质,它的效果渗透到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依靠领导和专职的政工人员的工作模式,在面对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作为思政的一线工作者应当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要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机制,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关注,造成这个现状的关键在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没有理清高校德育和智育之间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作为高校的德育应当不单仅仅指向政治教育,更应当包含更加丰富的教育理念和范畴;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智育工作不仅应传授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应当成为传授德育的重要途径,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整体教育和教学活动中。

(二)改善领导体制,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们要打破传统格局中的条块分割的现状,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和标准,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在高校的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各行政和教学部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配合、各尽其责,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和教学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

(三)合力建构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应着力建构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体系,强调整合并有效地运用高校内的各种行政和教学资源,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主要工作,首先高校应建立教学和管理资源工作互动及内外有序的协同管理体系,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性的有序开展和分配落实;另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网络远程教育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完善立体式覆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一)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1.健全与完善领导体制

高校应构建和完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领导制度,按照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及实施规划,监督和考评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高校可以成立两大校级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一是可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教务处、学生处、思政课部主任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主任,高校职能部门领导与各院系书记担任委员,从而健全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

2.强化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现实基础,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和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建立评价考核标准时,不仅需要考虑到长期的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应建立和完善督导体制和评估机制。二是构建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的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给予思政工作提供制度的保障和支持。三是完善畅通高校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渠道和协调工作机制,构建整体的育人格局。高校在强化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中,能够进一步落实和明确学校中各级组织、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和分工,在横向上可以取得各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纵向上有利于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高校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完善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和目标。

3.构建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同时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高校应加大在思想政治教学研究、科研创新、管理服务、队伍培训和奖励机制等方面确立科目,列入预算。第二,重视提升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在思政专职教师、党政干部和辅导员、班主任等队伍上配备相应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其次重视思政工作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引进人才,教学名师、鼓励在职人员的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鼓励教学和科研创新,全面提升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立体网络

高校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在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优化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

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上,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课程,通过选修课、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体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与课外相脱节的现象,将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与学生的日常教学、课外主题活动相结合。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行政工作的结合渗透

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不仅应传授专业知识,还应自觉将教书育人的工作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结合实际渗透专业当中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专业与他人、专业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促进思政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优势互补;高校应依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创新思政教师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政课堂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加强辅导员的岗位的培养,提升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水平,通过相关的制度规范辅导员参与承担部分思政教学工作,促进辅导员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3.构建和完善实践工作机制

构建和完善实践工作体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工作的实效性的直接体现。首先高校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核心,完善实践工作的原则和体系,防止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渗透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其次建议将学校的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和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共同指导实践教学;此外完善行之有效的实践考评机制,学校应根据校情,打造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并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4.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成绩的考评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要突破思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瓶颈,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考核的创新模式和方法,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考核的考评机制。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仅仅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成绩,探索创新考核方式,将考核体系分为课堂、课外、社会实践三个环节,为了提高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严格采取百分制的闭卷形式,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课外应重点考察学生的“三观”思想认识和是非辨识能力,在实践中应多关注教育的实效,重视考察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坚守校园网络这一德育教育阵地,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教育,传播正能量,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建议应结合学生的网络动态与学生开展网络对话,结合国家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等主题内容开展网络教育,鼓励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在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完善校内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上资源相对接,整体优化校园网的信息和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社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

[2]马博.试论高校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

[3]蒋强军,王华兵.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5).

篇9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38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ZHONG Linpeng, WU Zufeng, HONG L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1)

Abstract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use of new media and the use of new media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for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ll college graduate survey sampling, 148 randomly deployed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ntent, carrier and demand are investigated. Discovery of new media under 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platform coverag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s low, students of higher demand problem. Meanwhil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 new media concept,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broadening the ways of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five aspects of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Key words new media;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新媒体以高多元化、强交互性、强开放性等特点,打破了时空界限,摆脱了容量与速度的限制,实现方便快捷、多角度、多维度的信息传播。同时,新媒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与形式。研究生主要将精力放在学术科研上,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较少。他们自主性强,偏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因而,传统的集体教育活动很难适应研究生的生活学习规律。其二,研究生在年龄跨度、个人经历,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中既有应届生,也有工作数年的,既有结婚生子的,也有未婚的,因而同质性较强的教育活动亦很难适应所有人。在此情况下,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成为一个好的选择。其次,大多数研究者对“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理论型、宏观性、一般性的研究,在实践性、具体性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为开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战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探寻新方法,开辟新路径,使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堡垒”。本文自编问卷,以电子科技大学(985、211重点大学)为案例,对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1 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选取电子科技大学在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结合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主要从理工科和文科专业选取了共约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约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8份(表1)。

(2)研究工具与方法。本研究自编调查问卷,主要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克伦巴赫信度系数检验得出该问卷的各维度系数均大于0.7,说明本问卷的信度属于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效度检验中,各维度的系数在0.24~0.45之间,代表本问卷的效度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运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理论研究,笔者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体情况如下(表2):

表2 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经过对148份问卷在各维度上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20、2.90、3.75,其中除载体维度处于2(不认同)和3(不确定)之间,其他维度的平均值皆大于3(不确定)和4(认同)之间,但仅有需求维度高于3.55。这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是不够理想的。

(1)在新媒体下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平台覆盖面不广。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新媒体(如博客、微博、网络广播等)是现在研究生使用得最多的新媒体。148名受访者中,共122名,即82.43%的研究生接触最多的新媒体是网络新媒体(如博客、微博、网络广播等),而19名(12.84%)的研究生接触的较多的新媒体是手机新媒体(如手机短信、彩讯等),仅有7名(4.72%)的研究生接触较多的是新型电视媒体(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和其他新媒体。当前,高校校园媒体主要由校园网、校园 BBS 论坛和专业主题网站等组成,所传播的内容尽管紧跟新媒体的发展,但是无法覆盖主流的新媒体,所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平台覆盖面也不够广。这使得很多有效的新媒体平台没有被及时运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2)研究生对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较高,但对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在148份问卷中,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仅有12位(8.11%)研究生对现阶段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处于不确定状态,131人(88.51%)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处于认同或非常认同状态。而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114名(77.03%)的研究生都认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低。现阶段各高校都开通了各大新媒体载体,也相继改版网站,开通新的主题网站,但是因为内容不够鲜活,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且高校在运用新媒体载体时,会出现“语境转换”不畅的情况,还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方式来维护或运营,在“接地气”方面、内容丰富性方面都还不够,这些或多或少影响了研究生自主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通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有一段路要走。

(3)研究生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较高,但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较大。对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对于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均值为3.55,表明需求较高。问卷中,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为好友问题上,受访的148名研究生中,共有126名(87.14%)的学生认为该问题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有的同学愿意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为好友,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空间很大。而关于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为好友或互相关注后,研究生新媒体消息时做出的反应,66名(44.5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可以直接消息;58人(39.19%)的学生对于有些消息会故意屏蔽老师,不让他们看到;17人(11.49%)的学生选择不任何关于个人心情的消息;仅有6人(4.05%)的学生另行使用新媒体客户端或开通账号,回避老师。以上数据表明,一方面尽管学生愿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是十分愿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自己的思想发展动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遇到的挑战十分巨大。

3 思考与建议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古树幼苗起”。教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做起。对于具有一定主体意识的研究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如此。笔者结合上述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媒体的特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1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传播特征相一致的理念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自主性和参与性等传播特征,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种类,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发展规律看,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传播特征相一致的理念,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在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把教育内容数字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声像交融,对学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结合新媒体教育平台,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念。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问题选择相应的方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不同起因来选择相应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与身份特征来选择相应的方法。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教育的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带强制性要求的目的巧妙地隐藏在学生平时必须进行的新媒体活动中,相对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封不动照搬上新媒体的显性方法而言,这种隐性教育淡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充分照顾学生的内心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严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重视个体价值和尊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及其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彰显个性情怀,健康发展。

3.2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

高校校园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媒体主要由校园网、校园 BBS 论坛和专业主题网站等组成,但是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研究生所关注的新媒体主要集中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及平台进行有效整合。首先,高校应设立统一的新闻中心,分工协同合作,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的有机融合。传统媒体有其优势,新媒体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会更吸引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者。借助新媒体,发挥新旧媒体优势,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各学科教师应积极构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电子资源库,利用各自教学专长,交叉协同工作,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收集和整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搜集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网络媒体资源有必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整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进行优秀文化宣传与重要新闻报道,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得到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操得到提高,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环境建设与育人相统一的目的。

3.3 拓展教育路径,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层出不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此类网络社交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当今时展的潮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使用的主要通讯工具,尽可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必采用以往面对面说教式教育的方式,可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途径进行沟通与交流。利用网络社交工具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避免了传统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场面,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交流方便,速度快,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可以开展线上网络互动活动,既利于师生、同学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又利于师生、同学间感情的培养。同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自己公开的博客,该博客可以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表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或者发表自己对学生学习、生活或工作方面的建议,或者发表有关国内外的时政信息,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3.4 加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更应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挖掘者。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之外,还必须掌握现代传播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注重新媒体的传播技巧的使用,培养熟练的媒体使用技能。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提高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通过定期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培训、社会考察、主题讲座等活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同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不断进取,及时发现新媒体的新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新媒体前沿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媒体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媒介素养,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优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需要优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时性。首先,健全与完善校园新媒体的管理制度。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联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信息中心等部门,分工协作,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应做好全校校园网与新闻网的建设、维护与完善的工作,积极报道围绕学校的重大事件,主动地控制校园舆论。同时,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应大力组织主题演讲、主题讲座等活动,开展与新媒体相关的竞赛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起来,融入其中。而网络信息中心则应做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安全维护与健全完善的工作,构建一个安全与健康的网络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基础。其次,加强校园网络监控管理。针对学校各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做好校园网络的登记、备案工作,完善实名登记制度。学校网站、论坛和留言版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负面信息。对于在校园新媒体中传播负面信息的学生、老师或工作人员,绝不姑息,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追究其责任,给予一定处罚。再者,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关注学生动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行为。通过对学生进行新媒体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和媒介运用能力,教导学生自觉抵制负面信息,积极动员周围人远离负面信息。在参与网站与论坛讨论的过程中,主动正面信息,自觉规范言行举止,积极传播正能量,做正面舆论的实践者,有理有据驳斥负面言论,主动自律地净化新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融入校园教育之中,通过计算机的文字、声音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因此,加强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只有少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鲜明特色,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平淡无奇,有部分学校甚至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这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浏览网站,造成难以通过网站合理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缺乏专业人才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往往采取口传身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需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教育人员多数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使用素养,因此,缺乏专业人才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信息化视阈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

(1)开发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结合国际最新思想动态和大学生浏览信息的特点,学校应该强化思想政治网站的建设,各所院校应该加强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开发力度。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的特点,将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题材,将诸多特色的教育题材通过邮件发送给学生,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政策和思想的认知。只有建立特色网站,才符合学生的浏览需求,从而得到学生的重点关注。

(2)设立网上论坛交流平台。教师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点,并学生的观点,在观点总结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思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在网上论坛交流平台上,教师还可以积极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逐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可以组织网上辩论,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奖励。通过一系列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充满趣味性的交流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开展网上特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组织特色主题的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举办游戏竞技比赛,通过网络游戏竞赛让学生体会到乐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思想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举办科技竞赛和阅读竞赛等多种富于趣味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有机结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4)加强网络心理教育。在现代高校学生的发展中,部分学生由于压力较大而且未得到有效的疏导,导致心理扭曲,同时由于自尊、观念等因素,使学生难以向他人倾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心理疏导平台,让学生匿名进入并且倾诉自身的压力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疏导,这不会伤害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通过网上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继而积极向上地发展。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最新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且要具备计算机使用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只有具备多种学科素养,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建设人才队伍,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并且可以抽调各个学科的精英骨干加入到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中,通过精心的地策划和制作,建立具有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另外,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的传播,提高学生对思想教育网站的浏览率。最后,学校必须组建一支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网上进行辅导。只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才可以保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而可以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方式才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希望通过本文对信息化视阈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相关介绍,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篇11

二、当今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管理问题

第一,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的大学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日常事务繁重,有所束缚,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发和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化管理也沦为形式。迄今为止,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仍在大部分高校广泛存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当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主要依靠思政理论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度追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引导。造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参与性低,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和领会能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第三,思政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从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多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思政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杂。因此,绝大部分思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都被各类繁琐的一般性工作占据,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拓和创新。专业人才偏少,多数思政工作者创新开拓意识不足,对于新型管理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细致化思想政治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需求。第四,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往传统报纸报刊等文化传播媒体,成为现今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与传播途径。互联网功能强大,信息量丰富,获取方式简便,是大学生之间或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当今多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仍不够了解,缺乏对大学生生活现状、思想动态的及时掌握,无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为高校内实施思政教育工作造成阻碍。

三、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教育实施方式分析及建议

(一)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

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是辅导员,其专业教育水平与工作态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决定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成果。我们要合理依照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队伍的现状,建立适合大学生学习习惯的一整套高校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机制,提高思政教育队伍水平。

(二)建立精致化思想政治多方联动教育工作体制

建立精致化思想政治多方联动教育工作体制需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起到促进思政工作效果的目的。

1.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家庭在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是我国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理念、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传承与改进的重要桥梁。

2.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学生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课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和完善的计划性,传播我国普遍的政治思想理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52-02

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确保正确的育人方向,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审视和总结。笔者对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十所新疆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问卷、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组织座谈、访谈学生200人。在占有大量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对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深入的分析。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运用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竭源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据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的数量大幅增加:全国已有一级硕士授予权单位 94 个,一级博士授予权单位 2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84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10 个。而目前,新疆高校中只有新疆大学有基本原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等院校只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且专业偏少,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在研究成果方面新疆高校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科研方向过于分散,科研成果明显偏少,且质量不高,学科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学效果有待增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更新较慢。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丰富,但在迅速变化的形势面前仍显得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二是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实践教学比较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虽然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总体而言还相当薄弱。三是教师队伍底蕴欠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一定加强。但是,目前这支队伍的现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要求仍不相适应。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新疆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中央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认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以为建个“红色网站”或在网上开辟一个思政栏目,占有一席之地就行了,使得经费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方面难以保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影响力不足。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网站,但点击率普遍不高,学生浏览量较少,普遍存在覆盖面较窄、投入力量有限、交互性不强、与现实结合不够等问题。三是对网络社区中的大学生“隐性”交互平台关注不够。新疆高校许多大学生在百度贴吧、BIAS、新闻组等网络社区中建立了交互平台,经常就社会热点、学校发展、校园现象、成长困惑等展开讨论,但由于缺乏规范和引导,网络上非理性的交互环境会引起民主参与形式的变异,造成群体情绪波动,甚至引发。同时互联网平台广泛的辐射性进一步促使西化和分化思想蔓延,少数学生在自由网络环境中诱发出的理性缺失、道德失范、人际交往异化等不良想象仍然突出。

二、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19-02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校园文化的建设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1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比较特殊,是政治观念、政治心理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受。为了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社会观念,使大学生能顺利形成民主型的政治观念,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政教应对大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应对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及时改进,在政治实践过程中,为大学生构建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发挥政教的实效性。

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2.1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新形势下的社会环境思想自由、竞争激烈,大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他们通常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的态度去看待社会问题,对社会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和分辨,不盲目从众、没有个人崇拜的政治心态,独立思考的意识较强,能够理智分析重大的政治时事、政治理论等。

2.2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倾向功利化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西方思潮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市场经济中的趋利性的影响,形成了追求物质利益的新型思想观念、对物质的追求倾向实用性或者个人喜好,功利价值取向相当严重。

2.3 大学生欠缺政治兴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降低了大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使大学生的政治信念摇摆不定,政治理想不够坚定,甚至导致了公众信任危机这一类负面情绪的形成。

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规划

大部分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通常只是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对校园文化进行补充,这些活动规模和范围都相对较小,无法扩宽学生的受益面,无法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大部分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不重视自身的特点,通常忽视学校的历史渊源,不注重学校的发展趋势,使校园文化建设含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无法体现校园文化的鲜明个性。

3.2 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性不足

大部分学校在创办校园文化活动时,活动性质偏向娱乐性,基本上没有科技性、学术性之类的社团,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科技含量过低,脱离了教学内容,无法将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深化,思想性、弘扬主旋律等类型活动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

3.3 缺乏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

校园文化活动的研究时间不长,从“文化热”时期开始提出至今,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文化理念,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不能深入地提炼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没有建立完整的校园文化体制机制。

4 在校园文化建设下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4.1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搞好校园建设规划

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长期的传统观念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育只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逻辑认知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一致回答标准答案,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没有自己的见解,教师长期忽视“非理性类”的教育,比如意志、情感等,使学生对外界的表现越来越漠然。除了精神层面,应做好物质上的校园建设规划,建设富有内涵的特色建筑物,让文化与建筑互相融合,把文化深入到园林绿化中,使校园文化随处可见,使校园文化变得更加浓厚。学校可在校园内增加休闲场所、娱乐场所、运动场所等设施,让大学生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促进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2 在非正式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非正式课程,通常也被成为隐性课程,相对于正式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较大,隐性课程主要有学术讲座、班级活动、宿舍生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几大类型,这些课程重实践、轻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对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的评价是效果较好。大学生参与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能够接受这些活动中的内容,可在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中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评价教师对建设宿舍文化的指导、师生交流等时,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近几年各大高校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越来越重视,但却忽视非正式课程在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导致非正式课程活动在举办过程中破绽百出,降低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育效果较差,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行有负面影响。

4.3 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教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对教师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财富,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让大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激励自己,推动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与发展。学校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3.1 创造良好的校风

学校的校风建设主要包括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做好学校的校风建设,有利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点,学校在进行校风建设时,可先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中无益的部分,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可根据大学生喜闻乐道的特点,以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适当宣传社会倡导的道德行为或者价值观念,在活跃的氛围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4.3.2 推动学术文化建设

学术文化的发展是校园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展现。学术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层面,是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与他人产生互动、严格遵守学术研究的行为规范等行为;二是精神层面,是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掌握好学术研究的方法、理论认知和学科的知识结构等等。大学的学术文化,包括了学生的学术新思想的产生和学生积累的学术知识。学校进行学术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尊重学术、学术成果的信念的形成,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工作。

4.3.3 搞好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信息技术不断深入,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知识的渴望较强烈的特性,是网络的流行和发展得到的契机。网络的信息容量较大,信息内容较复杂,有些信息的内容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相违背,容易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等造成不利的影响。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为大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向向虚拟化发展,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排斥身边的人的行为,使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和情感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管理,建设网络文化,利用网络的特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论坛文化、博客文化、微博文化等,阻断传播错误言论的途径的源头,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4 制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文化制度

以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通常是通过自身的素质和学识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但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在经济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已经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达到教育目标,学校应制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文化制度,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宣传,让大学生认同学校的历史文化,为学校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可根据学校的特点,为学校设立校训、选取校歌、设计校徽等,完善的文化制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

4.5 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目前,廉政教育不仅针对公职人员,大学生也成为其教育对象,廉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奠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反腐倡廉是自古以来一直推崇的政治理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十分必要。学校可采取廉政文化活动、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实行廉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此外,为了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考核制度。在建立大学生考核制度时,应注意考核制度和考核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使考核制度能够发挥其监督与管理的作用,首先应对学生会、团委等的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可建立民主健全的团委成员选拔机制,对学生的综合测评制度进行完善,实行资助政策,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

4.6 宿舍文化建设应加强

大部分学校实施学分制,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倾向自由化和个性化,学生越来越缺乏班级和专业等概念,且学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只对宿舍安全和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使大部分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形成小团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小团体范围内互相影响,形成了小团体间的学习风气和生活习惯,整个班集体被分为了十几个小团体,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团结,因此,辅导员应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适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 结语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扩展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让教师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当中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 孟丽,朱保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青春岁月,2011(24):164.

[2] 王慧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7-1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