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怎么提高初中化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41
初中化学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古老课程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包含的基本化学知识概念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这一门课程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如果初中化学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学生以后高中、大学的化学学习是极其有帮助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一、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包含的概念比较多,学生接触后容易因为不熟悉而产生抗拒心理,但是初中化学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化学这门课程,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众所周知,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中的化学基础知识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讲解,这种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化学与生活》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到化学元素与人体这部分内容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我们人类身体中究竟含有哪些化学元素?而这些化学元素在我们的身体中又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 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将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加以分析。例如钙是人们骨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量的钙是在人们的骨头和牙齿中的,如果人体中钙这种元素过多的话,人们就容易产生结石,并且容易骨骼变粗。如果含钙量较少的话,青少年容易患佝偻病,并且容易发育不良,因此初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这个阶段补足钙的吸收。通过这种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讲解,学生容易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继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专心的学习化学。
理论联系实际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学生容易对自己生活中的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而化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例如在学习有关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水的各种形态,水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体,还可能是气体。学生观察到水的这些形态时,会对其化学元素的构成产生兴趣,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授课,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还需要初中化学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观察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除了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外,还需要教师关注化学实验的作用。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实验是化学进步的重要条件,化学实验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关注化学实验,也就是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有许多的实验课题,这些实验具有相当大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
例如在讲解有关燃烧的化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在实验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的讲解,在学生了解了实验步骤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的化学实验。燃烧本身需要可燃物、温度、氧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初中化学教师在将学生分为小组后,可以让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比实验。让一个小组用石头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组用小木条,最后发现小木条燃烧,石头无法燃烧,这证明了达成燃烧这一结果需要可燃物;以此类推,初中化学教师可让两组学生分别用浸水的纸条和干燥的纸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以此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这一条件;最后,教师可以点燃两盏酒精灯,一盏酒精灯处于密闭的条件,一盏在空气中,以此证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通过这种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学生对于燃烧所必需的三个条件会印象深刻并且理解会更为透彻,化学实验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对于初中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初中化学教师除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自身职业素养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众多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这种背景下,众多教师开始思考与探究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策略,以求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但从目前来看,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出现停滞,并没有相应的理论进行支撑,导致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一、利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表明了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简单地说,只有当学生拥有足够的兴趣,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目前来看,部分农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认识不到位,从主观上并不重视化学学科,这一点与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相吻合。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才能维持课堂教学的活力,达到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首先可以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展现初中化学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能够更好地生活,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初中化学的第一课《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师就能够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我们在种庄稼时,为了避免虫害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学生回答:“会喷农药!”教师继续询问:“农药是什么?农药是怎么制作的?”学生有些茫然,这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还相对有限。接着,教师询问学生:“大家对化学有什么看法?通过化学知识能不能制作更有效的农药来提高我们的收成?”
此时,教师就利用种庄稼和农药两种事物将初中化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够体现初中化学的实用性,使学生产生学好化学能够更好地生活的意识和理念,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增加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能够利用实践教学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带领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制订实验的步骤,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制作二氧化碳。最后,教师应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发挥引导者的职能,并对学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付出与努力,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点,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又如,在《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交流学习法。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得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并结合已学的化学知识、生活常识和自身能力探究有机化合物的构成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将课堂教学交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同时,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开展教学,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的支撑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以《酸和碱的性质研究》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很难通过有限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知,也很难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认知与掌握。此时,教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开展教学,就能够利用虚拟实验室或者教学视频课件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课件来展示相应的化学实验,能够通过放大、减速、回放等形式让学生对相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在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实验视频时搭配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观察中了解实验的步骤、方法和目标,进而对酸和碱的认识更有准确的把握。
总的来说,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好化学对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化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具有充分的必要性的。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总结与交流,推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普遍遭遇学生兴趣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探究实验的重要意义,轻视探究实验教学,致使教学质量低下。探究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实验教学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初中化学教学经验,进行简要分析。
1初中化学加强探究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够对初中化学课程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在兴趣驱使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究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提高。当通过亲身探究得出实验结论之后,学生内心深处会油然而生出成就感,他们体会到了化学探究的快乐和学习知识的乐趣,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1.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灌输式教育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就是将学生变成了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实践能力薄弱。“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切切实实的参与,学生才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新课改反复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探究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只有真真切切参与到了实验过程,学生才会知道化学实验是什么,才会知道试管怎么用,才不会闹出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笑话。教学实践证明,经常开展探究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著提高,还养成了严谨的学习作风,可谓一举多得。1.3加深知识记忆印象: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到九年级学生才正式了解这门新的学科。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化学还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合价等内容让学生倍感负担,怎么也记不好、记不牢。九年级两册人教版教材涉及到大量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和化学定理,对于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情理之中。探究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纷繁复杂化学知识的记忆印象,能降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难度。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学生需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个感官感知事物,这一过程中他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2初中化学课堂开展探究实验应当注意的问题
探究实验对于初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加深知识记忆印象。组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引入探究实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2.1提高探究实验的参与性:探究实验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只有动员全体学生切身参与到探究之中,探究实验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以往的探究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遇到了两个棘手的问题:(1)学生探究能力存在差异,课堂上后进生“袖手旁观”问题突出;(2)实验设备有限,学生逐一进行实验面临实验设备不足、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普遍存在,打击了学生探究实验的参与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效果。为了全面发挥探究实验的积极影响,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参与性。新课改主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应该从这一方向切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例如以合作探究形式组织实验,学生以4—6人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同一小组之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共用同一套实验设备,这就有效解决了学生参与性不高的问题。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探究实验开展过程中,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化学实验,笔者便将学生分为6人小组。要求他们合作探究。学生通力协作,一起研究教材上面给出的实验步骤,讨论实验计划应当怎么制定、需要准备哪些实验设备。等到实验正式开始,组员互相配合,积极展开了探究。每一小组的探究氛围都尤为浓烈,学生全部投入极了。当看到通过合作得到了一瓶纯净的氧气,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课堂气氛非常好。2.2提高探究实验的生活性:课程标准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育理当回归生活,初中化学不是要培养未来化学领域需要的科学家,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眼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意识。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体现探究实验的生活性,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切入实验话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探究实验导入时,笔者先在课件上出示了一组图片:升空的火箭、燃烧的蜡烛、潜水员携带的氧气瓶、重症患者戴着的氧气罩。我请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事物,简单分析一下氧气的应用。根据图片提示,学生很快又发现了更多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内容。趁此时机,我提问到:既然氧气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应用,那么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不是非常重要呢?空气中含有大量氧气,只要同学们掌握了制取氧气的方法,今后就能提取更多纯净的氧气。这不仅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能造福整个人类社会。一听这话,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大大调动,参与实验探究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探究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力度有待加大,教师应当及早认识到探究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对探究实验教学引起重视,切实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J].汪玉铭.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02)
[2]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阶段性策略[J].马书蕊.化学教学.2012(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96-01
化学是一门初中必须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开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也一直在进步,由之前的应试教育现如今改变为素质教育,但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初中化学的发展前进,也会对学生学习吸收化学知识产生阻碍。下面就具体说明初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虽说国家一直提倡教育改革,但是好多教师并没有把改革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年龄大的老教师,他们的教学观念固化,教学模式一直保持着陈旧的教学方法,即“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他们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占有主体地位,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一个客体的身份,所以他们不管学生听没听进去所讲的教学内容,也不管听懂没听懂所讲的内容,在课堂上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导致很多时候学生是被动无奈地在听教师授课,他们有时候感到厌烦。不得不承认,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比如,使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制作精美的课件,设置课堂讨论环节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虽说是新课改,但依然是旧课堂的教学模式。
2. 师资力量匮乏
如今的社会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学,现在早已经普及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在大部分的农村也早就实行开来。初中学生都不用交学费,免费上学。再加上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每个孩子都能上初中。如今的情况是上学的学生多,学校在不断地扩建,但是师资配备不足,师资队伍跟不上,尤其是城乡中小学学校。研究发现,目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有的学校让初学知识不足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或者让一个化学教师担任好几个班级的化学课,还有的直接找个代课教师先帮忙带着这门课。这种种情况表明:(1)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必备的化学知识,(2)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导致体力、精力、注意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总之,教师的师资力量存在很大不足。
3.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一个学生对一门课不感兴趣,又怎么能指望他学得很好呢?因为初中化学是初三刚接触的一门课,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对初中化学这门课存有抵触心理,更不会主动学习它。而化学又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基础学科,一个教师讲的理论知识再好,学生不吸收,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都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教学效率就不会高,很严重的一种情况就是直接导致学生的偏科,这种情况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会非常不利。说实话,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像分子公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类知识确实抽象,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初中化学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抛弃,如果教师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依赖现代教学模式,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反馈。但是也要适当的改变,要充分利用起来多媒体教学技术,扩招导致现在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比以前多了很多,面对这种学生多,时间少的形势,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节约没必要的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把课件尽量设计得完善和精美,既能包含全部教学任务,还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每一堂英语课都感兴趣。此外,教学要适当改变在教学中的观念,把在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为现代教学的指导地位,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2. 提高教师的师资力量
教师对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代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学很大的不足就是教师严重匮乏,首先必须加强师资数量的增加,但是对于教师的选拔一点也不能松懈,必须严格把好质量这一关。此外,学校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培养,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不断为自己充电。最后,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做人做事方面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从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以来,新教材、新理念给化学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的化学教师从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使化学新课改如火如荼。但同时也给农村乡镇学校,尤其化学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给农村的化学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难题。笔者站在农村乡镇初中化学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体悟。
一、对所在区域乡镇初中化学实验室现状的调查
围绕新课程对化学实验室的要求,针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人员、使用状况等,对所在乡镇的几所学校化学实验室做了调查:
1.实验室基本配置
区域里的化学实验室基本都是在普九的基础上配备的。目前的几所学校都只有一个实验室、一个实验仪器保管室。据我了解,现行教材所规定的实验,大部分学校只有70%~90%能做,且多为演示实验。至于分组探究实验,多数学校只能安排8~10个小组,每组六七个人,一学期有一两次就相当不错了。
2.实验室药品及器材基本齐全,但数量有限
化学实验是消耗实验,化学药品用完就不能再生,玻璃仪器的破损率高,各学校只能做到每3~5学年一次性投资,很少有学校能做到时常补充,只能基本保证开足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器材。也有个别学校经过几年的消耗,现在连胶头滴管都没有一个了,演示时用眼药瓶、输液管等代替。
3.实验员素质偏低
好几所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化学实验员,部分学校由化学教师兼任,有的学校由工人兼任,还有的学校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兼任。非化学专业的实验员对化学实验教学业务不熟,实验前几乎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甚至连实验后仪器的清洗、归类和药品的存放等处理工作也难以胜任,只能起到一个保管员的作用。实验的准备工作一般由化学教师兼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4.实验员的待遇有待提高
从工作量上讲,以初三年级6个班级计算,化学实验员的工作量系数只有0.5,这意味着规模不大的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验员岗位只能是兼职。化学实验室的工作费时费力,实验员经常接触有毒的药品和气体,按国家规定,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应享受健康补贴待遇,各学校基本没有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所在区域乡镇初中化学教师现状的调查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乡镇初中化学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出专业化教师很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
1.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流于形式
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去挖掘新课程对初中化学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上课还是老思路、老教法,对新课程理解得极不透彻,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由此而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画实验”“画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
2.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探究实验来说,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仪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就算完成实验了,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再说,现阶段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仪器,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六七人合做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3.化学教师非职业化、非专业化制约了新课改
乡镇初中不少学校,尤其像我们这种欠发达的边远山区的乡、镇初中情况较严重。并且原本化学教师编制就紧,现在面临着新教材、新学生、新的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部分教师力不从心,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缺乏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能力,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无法深入,新课改成为一句口号。
4.乡镇初中化学教师进修培训面临着挑战
化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山区中学选送和集体培训普遍走过场、不到位,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学校条件和培训点人数等因素的限制,新课程的理念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并且培训的只是少数的部分教师,不能解决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方面不足的问题。乡镇初中化学教学尤其实验教学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看到当前乡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薄弱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应针对乡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从新课程标准的高度,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进行乡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特殊作用。
总之,要想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我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可以相信,通过广大化学教师、学校、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乡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实验教学的现状将得以改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素质,你我都得伸出双手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
[2]卢巍.化学教学指导书(九年级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1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28
初中化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学科,是初中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初中教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资源,实现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实现了化学的教学效果,为初中化学的发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 初中化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捕捉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一些因素,致使教学出现一些特殊的错误或者问题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看,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错误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改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一些道理进行感悟,学会了一些新的方法,增加了学生的知识。从教师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处理,沉着应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正确的对待和处理,会在这些错误资源中发现一些新的现象,为教学过程增加了一些趣味。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项任务进行实验,在猜想之后,判断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现对错误信息的有效纠正和更改。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实现对错误资源的捕捉。例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当教师为学生布置了“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的和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的实验任务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任务的内容,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某初中学校的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接到化学教师布置的这项实验任务的时候,先进行猜想和假设。一些学生认为,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反应物质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物质质量总和;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二者是相等的。根据这些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来验证。
2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资源的捕捉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针对化学这一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生成性资源的捕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实现对问题资源的捕捉。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不明白或者不理解的时候,勇敢地向教师进行提问,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才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直到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实现对问题资源的捕捉。
例如,某初中学校的化学教师在讲解“物质的变化”这一化学内容的时候,让学生对“如果食盐遇水之后,会溶解形成盐水。那么,再次对盐水进行加热,在盐水蒸发之后又形成新的食盐。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新的化学物质?”这个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因为,他们认为食盐在水中溶解之后,水和食盐的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而对盐水进行加热,在蒸发之后分离出的水和食盐也同样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反复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学生开始大胆进行提问“盐水在加热之后,蒸发分离出来的物质,如何判断它还是食盐呢?”教师根据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大概的解释,因为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不能用已经学习的化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表扬,然后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继续的讨论,教师可以进一步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海水晒盐”这一事件进行讨论。最后,向学生解释通过海水蒸发之后所制取的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盐,从实质上说海水晒盐就是盐水蒸发的过程。因此,在盐水蒸发之后形成的物质还是食盐。
3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捕捉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思维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实现对生成性教学资源中学生思维的捕捉。教师成功的捕捉到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以此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鉴别”的时候,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对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些无色溶液进行鉴别的时候,如果只能用一种试剂,应该怎么做?”,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制定有效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后得出结果。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在这三中无色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盐酸会变为红色、氢氧化钠会并为蓝色,而氯化钠会变为紫色,根据不同的颜色可以进行区分;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可以利用PH试纸对三中无色溶液的PH值进行测定,氢氧化钠的PH>7,盐酸的PH
4 总结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需要化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发挥教学智慧,及时对不同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捕捉,才能保证生成性教学的顺利实施,发挥生成性教学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44-01
相对于城市的初中教育而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的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教学资金支持的不到位、教学设备的不够完善以及教学模式的相对落后。初中化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成绩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教育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往往将更多的精力和机会给予那些学习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忽视对化学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开导和教育。
因此在课堂上就会出现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师将化学动手试验和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使这部分学生成绩越来越好,而化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逐渐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是化学教学不平等的突出表现。
另外一个突出的教学问题就是化学实践部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不足,造成学生们在课堂上体验化学试验的精彩和探索化学原理的兴趣不到位,更不要说让学生进行课外的化学创新试验了。
除此之外,尽管有些学校依照课标要求实现了试验进课堂,但是化学试验在操作中缺乏安全性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让学生对于化学试验失去期望。学生对于试验过程、结果和原理只能机械背诵。纵观初中化学课标,有二十几个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的试验,如果只是通过背诵或者是教师讲解达到学习的效果,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抹杀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二、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使当前初中生具有更多的个性,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不能完全保证教学效果的达到。因此,在充分了解当前初中生个体特征以及发展状态的情况下,初中教育应当加以改革,从而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教学效果,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解决方案必须得到落实,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学校应当向当地的教育部门申请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强教学设备的完善,在化学学科主要是保证化学试验器具的足量和保质。学校还需要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化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促进化学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学校应在化学教育教学上严抓,贯彻初中化学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化学教师队伍的考核和能力提升,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支持放在化学学科上。
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也会造成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平等。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看重化学实践的作用,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对于化学学科兴趣上,落实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讲解《燃烧的条件》章节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探究试验,让学生思考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化学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之上设计教学内容,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做到平等教学。教师应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寻求更好的化学教学方法。
最后,学生对初中化学学科的兴趣没有提升起来,没有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精彩,缺失学习和创新的主动性,学习思想比较懒散。例如:在讲解《酸的性质及作用》时,可以结合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问题的处理,利用酸的性质,处理这些问题,使学生掌握酸有哪些性质。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认真对待每堂化学课,珍惜每次化学试验的机会,课下积极探索化学原理。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革新,给学校的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初中化学学科因为实践性的增强,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索意识都有所要求,所以需要给予初中化学学科更多的关注。本文就中小城镇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简述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建设性的处理方法,以期能够服务于初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化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新课标中要求化学教学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化学教学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到化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化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这样对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利。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所谓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把化学教学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要合情合理,把化学知识转化为跟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情景,通过现实的生活情景加深化学学习效果。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本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化学实验等手段设置一些有效的生活场景,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初中学生在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都存在一种畏惧的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是老师进行新课导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思想的老师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然而就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化学教师做为教学的主导者,就要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导入,不局限学生的思维,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新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比如,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验导入法来体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像“神奇的魔壶”实验,教师先拿出一个普通的茶壶,告诉学生大家想喝什么,这个茶壶就能出现什么。一个学生说:“牛奶。”这时候教师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含有无色的液体,从茶壶中倒出少量的液体加入到玻璃杯中,杯中呈现了乳白色。老师问:“还要什么?”另一部分学生答:“汽水。”老师又取出一个玻璃杯中,里面含有少量无色液体,接着从茶壶中导倒入少量无色液体,玻璃杯中开始出现气泡。接着老师又给学生制作桃红色的“葡萄酒”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觉得不可思议。这时候教师可以适时的告诉学生,要想明白这些生活的奥秘,就需要学好化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导入效果非常明显。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用生活实物演示化学原理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一部分教师侧重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度有待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过于专业,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影响了学习效果。而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给学生展示化学原理,这样能够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新鲜的花瓣,这些花瓣要带有颜色,教师准备一些溶液,这些溶液为水跟酒精的混合物,体积比例为1:1,把这些花瓣研碎放入到原来准备好的溶液中进行浸泡和过滤,然后得到相应的色素提取物。之后再准备一些食盐水、肥皂水或者纯净水等,把这些色素提取物放置到不同的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看看其所呈现出来的酸碱性。
2、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化学知识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产物。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的时候要能充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把化学知识跟生活融合在一起。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知识,对常见的生活现象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却不能说出部分生活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结合生活环境讲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理解“物质的溶解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设定一个生活场景:“大家在喝糖水的时候,把糖放在水里一会就消失了,这是跑到哪儿去了呢?那么我们加入过多的糖的话,这些糖就会沉入到水底中不再消失,为什么?”在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
3、选择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器材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选择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的旧材料制作实验用到的器具,提升学生的循环利用意识,让他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还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废旧的塑料瓶来制作实验漏斗或者集气瓶等等,还可以用注射器替代普通的滴管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觉得化学跟生活密不可分。
(三)课后实践生活化
课后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化学教学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之内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化学与生活”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总结在商场中怎样鉴别出服装的“真丝”与“人造丝”,找出不同衣料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在洗涤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去珠宝店去学习鉴别真假金银饰品的方式,在装修的时候怎么选择绿色的材料,食品中的防腐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再比如,在学习完物质的溶解度之后,让学生观察糖、食盐以及味精等食品的溶解度,看其在饱和之后分析出的晶体状态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实践方式,调动了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对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利用学生己有知识经验、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知识的推理和生活技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重视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仅告诉学生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笔者认为,要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关键是要在教学中注意“两面三到”。
一、“两面”即“教师面”和“学生面”
(1)“教师面”。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主导者”,那么,初中化学教学又怎么可能不注意“教师面”呢?
注意“教师面”首先要求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要有丰富的本专业系统知识。正像某位哲人所说的“要想给学生一勺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在教学中及时、快速、有效地获得知识。否则,初中化学教学要搞好也就没有了可能了。注意“教师面”其次要求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要有超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是说教师拥有了丰富的本专业系统知识就能很容易地让学生将你拥有的知识变为他们的拥有,只有在教师具备超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懂得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法,将具体的知识“调和”得适合自己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口味”的前提下,才会有这种可能出现。
(2)“学生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接受者,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要从“学生面”得到体现,所以,要搞好初中化学教学也就一定得注意“学生面”。而注意“学生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教师了解清楚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他们的学习成绩怎样,甚至他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环境等认知程度怎样等,总之,要从多个方面去深入了解学生,为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奠定基础。注意“学生面”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包括课堂言行、阶段性检测成绩、名次升降变化等,并及时根据学生“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或修正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大程度关注学生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也才有可能是高效的。
二、“三到”即“趣到”、“味到”和“理到”
(1)“趣到”即初中化学教学要突出“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最终实现教学的高效。例如,在实验室里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过程为“通氢气――加热――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这一操作过程不好记忆,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巧用拟人修辞,将这一过程概括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的话,学生一定会感到特别有意思,所以他们也便会一下子就将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记忆下来。
实践证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注意“趣到”,那么,教学成绩也就没有提高不了的事情。
(2)“味到”即初中化学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也就是说要有鲜明的“化学味”。我理解的“化学味”就是说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实验与操作。教师只有通过实验与操作才能给学生形象地把有关的化学理论、观点予以“展示”,同时,学生也只有通过实验与操作才能深入理解和很好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技能。所以,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与操作,使其具有鲜明的“化学味”应该成为所有化学教师的共识。
(3)“理到”即初中化学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一些日常的化学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自然界中的水”这一单元时,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大量污水排入水体直至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使水质发生恶化及使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道理。为了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查看有关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因水体污染造成的一些地方江河湖海中鱼类大量死亡,水体周围环境遭受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了多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癌症村”等新闻报道。这样,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知识之后,自然就会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自觉成为一个善于保护水资源的“环保小标兵”。再如,今年多地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社会问题,因而,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应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化学知识预防空气污染等方面的理论,这样,学生也就会在生活当中运用自己所学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自己在无意识中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或找到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如何“安全”生存的好办法。
总之,笔者认为,要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关键是要在教学中注意如上所述的“两面三到”。
参考文献: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学生遇到难题请教教师,有时教师可能试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是最后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这是值得初中化学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如下几种化学解题思维训练方法。
1.勤能补拙,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恰当的解题方法,这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分不开的。当然,敏捷的思维需要个人的机智,更需要智慧,然而这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熟能生巧就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我们知道,思维的敏捷必须以正确为前提,首先要保证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正确无误。只有在解题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初中化学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要反反复复地进行训练,只有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掌握解题技巧,即熟能生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学生思维敏捷的良性发展。
2.一题多解,提升思维的发散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必须依托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通过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例如,有这么一道化学题:将6g铁屑投入到100g未知浓度的稀硫酸溶液中,反应停止后溶液中有铁剩余,过滤后称知滤液质量为105.4g,求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这道初中化学题,属于典型的一题多解型题目,可由学生自选角度,教师加以引导:①从反应前后溶液中的溶质入手;②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不变入手;③差量法;④从反应后的滤液入手;⑤从反应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入手。
3.多思敢疑,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发问,课后也同样如此。在化学课堂上,科任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问题见解,建立起开放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新思路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逻辑性属于抽象思维,是经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结果。事理的前后有必然联系,不存在前后矛盾、断接等问题。教师教学中要适时抓住典型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问题中,教师要抓住已知信息,准确地利用信息,运用掌握的基础知识对题目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推导,从而有效地化解所遇到的化学难题。例如,在复习O2性质、制法时,可以展示下面的图例然后提问:①O2 的重要性质是什么?②CO、CO2、
4.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初中化学实验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并通过自身的积极思考,或者是小组合作得出结论,从而享受到积极参与的乐趣,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用哪些仪器好?②收集氧气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有什么优缺点?③有水蒸气冷凝后会炸裂试管怎么办?通过若干问题的层层推进,制取氧气的装置设计就很清楚了。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寓实验原理于操作之中,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得到磨炼、升华,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修养,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为他们今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标准提出:“化学概念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传统化学概念教学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存在忽视课程标准的倾向。如何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既掌握和应用概念,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教学策略。
1.概念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要和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
化学和人类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初中化学学科内容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对化学概念教学影响较大,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之前就有了相关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事物非本质的认识。如农村学生更多地把“燃烧”与木柴、稻草、风箱等联系在一起,城市学生更多地把“燃烧”与焰火、天然气、火箭发射等联系在一起。农村学生很早就学会做饭,一般所用的燃料是稻草,这就比城市学生更容易理解“燃烧”要与空气接触。所以,“燃烧”概念教学可从学生在生活中对“燃烧”的已有经验切入,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提高对“燃烧”概念的认识,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这种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的化学概念教学方式,让整个学习过程自然、流畅,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2.概念教学要注意直观性,从形象到抽象的逐步过渡。
化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应在认识过程中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要充分利用模型、直观实物素材、flas、卡通图等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初中阶段有关物质构成的某些概念,如分子、原子,由于摸不清、看不见,具有抽象性,教师要用教材中形象的比喻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这样学生对原子就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微观粒子尽管肉眼看不见,但它与宏观世界有密切的联系,在“分子”概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注射器吸入20mL的空气,封闭针管尖端,向里压缩,再让学生用注射器吸入20mL的水,做同样的实验。通过宏观实物的直观性教学,学生感受到微观粒子“分子”的存在和性质,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3.概念教学要注意阶段性,对初中学生逐步提高要求。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结合、归纳、类比等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某些化学概念是学生从来没有过的生活经验。因此,对学生难理解的概念进行弹性处理,对初中无法给出科学定义的概念,可采用泛指、列举或比喻的手段开展教学。例如教学“燃烧”的概念时,要有氧气参加,随着学习的深入,只要是发光、发热剧烈的化学反应就是“燃烧”。对化合价的概念,初中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从概念本身出发,学习的难度很大,从而老师越解释,学生越糊涂。我认为直接以Na和Cl结合为NaCl、Mg和Cl结合成MgCl2为例,从满足原子结构稳定的角度,说明原子间化合要有一定的原子个数比关系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搞清楚化合价的数值是怎么得来的,只要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的性质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4.概念教学要注意发展性,不能一步到位。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知识较少,某些概念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步到位。学生随着掌握知识的不断深入,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加深对旧概念的理解,获得高层次的概念。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初级定义为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编者这样处理,让学生刚学习化学时,对“氧化反应”的概念容易理解,只要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当学习碳的还原性时,学生已掌握“元素”的概念,碳夺去氧化铜中的氧也是发生氧化反应,这时“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气”就上升为“氧元素”了,“氧化反应”概念的外延逐渐扩展。概念教学要注意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概念的高度、深度,分阶段地教学,这样才不至于某些概念的晦涩难懂,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5.概念教学要注意与身边物质的性质学习相结合。
概念教学的目的是用概念解释化学现象,在物质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巩固概念,提高学生应用概念解释问题的能力。如在教了酸和碱的概念之后,我创设了如下情境: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蚊虫叮咬皮肤后分泌出一种叫蚁酸的物质刺激皮肤,若想减轻疼痛,可涂上一些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进行中和。蚁酸和盐酸的性质相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蚁酸的性质,得出蚁酸使无色石蕊溶液变红,将锌粒放入留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通过对蚁酸性质的探究,对“酸”、“中和反应”等概念的理解逐步加深。
总之,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分析、归纳、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对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身边物质的性质具有指导作用。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强,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了一个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又是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的一环。下面我将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为例进行探究。
一、高效教学的发展动态
(一)要进行高效教学,首先要使教学有效
20世纪初,国外的一些教育家就已经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追求有效的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或者称为好的教学(good teaching)。其核心是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分析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怎么样才算是高效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有没有效果,对学生有没有帮助,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去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以往的教学忽视了这一根本点,只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等表面成就,以致使教学活动僵化,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国外高效教学的发展
国外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二十世纪六、七年代开始研究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并提出了三方面的看法:
1.关注学生的学习
国外的研究表明,高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其中布鲁纳教授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2.关注师生关系
教学分为“教”与“学”,这是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好坏不再只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被认为取决于师生双方,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高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就是彼此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这种交往永远是教学的核心。
3.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高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当然,对于学生,也要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科学利用时间,要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三)国内高效教学的发展
我国在高效教学上的探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主要以探索“教师如何教”为主,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主要探索“学生如何学”,当前,我国主要在研究“实施如何精”。教育工作者们也逐渐认识到进行高效教学的必要性,近些年来提出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我国在高效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对化学教学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的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对于化学方面的涉猎明显不足,其掌握的知识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相对落后,对于初中化学内容的理解过于肤浅,甚至有部分老师采用边自学边教学的方式,对快速有效的教学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师资力量不足
研究发现,目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一名教师担任多个年级化学课和一名教师担任多个班级化学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部分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型的化学教师竟然随便地委派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任教,对实现良好的教学产生了很差的影响。化学教学的工作量很大,专业知识的要求很严格,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改变这一现象。
(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主观作用,然而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不足。化学是一门知识点非常丰富的学科,彼此之间的衔接多样,需要学生全心地投入,很多知识比如分子公式、元素组成等比较难以记忆,因此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较低,甚至有许多中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抵触情绪,越来越不想学习化学,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了化学,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四)实验教学问题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具教学作用,是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直接起到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作用,因此,进行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化学实验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操作不当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事故,经常会有学生受伤或中毒等情况的发生。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实验设施不完善、学生操作不规范等。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很多学校及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关实验,这就使得所谓的实验教学成为空谈。
(五)教学管理不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相当大的欠缺,在教学管理上往往不够精细,研究发现,初中化学教学管理状况有待改善,教学计划的制定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学过程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监督,教学评价的进行欠缺科学化、客观化,课外辅导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高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城乡交流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首先要提高化学教师数量,解决化学教师数量缺乏的问题,减少教师的工作量,降低教师的疲劳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安全度。
提高教师素质就是要对教师及时进行职后教育,比如培训、进修、在职学习、脱产学习等。只有教师自身的能力上去了,才有可能进行高效的教学。
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课程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的覆盖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城乡教师教研交流协作体。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关键因素。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如下手段: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目前已经有不少学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学到知识。
3.设计趣味实验,保持学习兴趣。相比枯燥的课堂听课学习,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4.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将来有很大的帮助。
(三)改革实验教学
1.让学生走进实验。实验就要有人的参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得到直接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不能因为怕出事故就束手束脚,锻炼出真知。
2.敢于创新,实现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都是严格按照教材要求,缺乏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比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就可以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又便于控制反应速度,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3.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往的好多实验事故都是因为实验室的相关设施不够完善造成的,如,防火措施不全、通风窗随意打开等。可见,为学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实验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制定明细的教学计划,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细的教学计划,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
原有的靠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了,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重新制定一个符合时展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能力以及最后的效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好的提升。
(五)精选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有很鲜明的特点,内容相对分散,系统性不强,考虑到初中生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师应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比如,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如何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一章,我们便可以用实验教学结合生活现象来分析。而一些基本概念性知识,则可以通过放视频、做模型、电脑模拟等辅助手段进行,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总而言之,要达到高效的教学还需要做出很多的工作,我们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要多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对比中发现问题,虚心进行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成为高效教学探究的先行者,须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6):157-158.
[2]张志超.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5):123-124.
[3]朱玉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科建设,2012(10):165.
[4]成长义.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 2012(32):188.
[5]盖明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青春岁月,2013(4):290-291.
绿色化学是区别于传统化学的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它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各国的研究探讨。二十一世纪,如何把绿色化学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一经成为我国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化学专门人才的重担就肩负在了化学教学工作者的身上。那么怎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实践和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提出,促使学生们向着提高综合素质的方向努力。而化学教育要想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接受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绿色化学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热爱和尊重大自然,对其牢固树立绿色意识起到了加强作用。
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面对的最大问题来自于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的进步,还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恶化。绿色化学的提出是环境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要。学生们在学习绿色化学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实践研究
2.1有计划地安排绿色化学教育内容
绿色化学作为新兴的化学学科,虽然融入了初中化学教材,但是内容却不是很详尽。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肩负起引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绿色化学的好处,在在课堂上缓慢自然地渗透绿色化学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在讲解化学反应和合成过程中,讲解生成物和化学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氯气消毒的化学反应中,讲解的同时,要渗透此过程造成的水氮磷过多造成的赤潮给予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汽油在化学反应中如何反应以驱动汽车给人来带来方便和进步的同时,讲解汽油在燃烧过程中,造成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这样,教师的逐步渗透才是绿色化学渐渐深入学生意识的切入点。所以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们应该有计划地逐步安排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
2.2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强化绿色化学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意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这也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绿色化学教育的同时,进行一些可以强化学生们绿色化学意识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建立和强化他们的绿色化学意识。
例如,在讲授工业生产类章节的时候,基本讲解绿色化学的内容和释义后。组织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反应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对此活动进行发言讨论,初步对这些化学反应的认识和解决化学对环境危害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潜意识里深化绿色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他们下意识里建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绿色化学意识的强化是学生们学习化学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注意绿色化学的渗透,还应该及时对绿色化学意识进行强化。
2.3利用“环境保护日”,加大绿色化学渗透力度
环境保护日,是大力宣传绿色化学的最好时间。这一天不仅仅社会关注环境,会有大量的宣传单页和画册,而且学校还会借此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实践素质教育。这对绿色化学教育是一个加大的宣传。
例如,环境保护日,教师可以借此开展一次大型自由发言班会,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工具查阅绿色化学相关知识和有关图片。
绿色化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只有在生活细节上能时刻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重视,才真正实现了绿色化学的渗透。所以,教师们应该利用一切能吸引学生关注的工具和活动,在最大程度上使他们关注和重视绿色化学。
2.4重视培养实验活动中的绿色化学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绿色化学真正的深入人心就必须重视其在实验活动中的渗透。
在实验活动中加强绿色化学意识就要注重实验细节的改进。以往的教学中,因为课时条件的限制,或者是教师不在意,有些有害的实验气体会被学生们随意排放。那么在绿色化学的教学模式下,就要求教师注意这些细节。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告诫学生,实验气体要尽量排放入玻璃瓶中,并把这个细节广泛运用到每一个实验中去,只有这样,学生们在实验课程中渐渐养成环保的习惯,逐步深化绿色化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