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篇1

民办高校的学生基本由本科生、专科生和成人教育学生等组成,教育背景各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新事物比较快,比较关注个体,有一定的想法。但因招生录取分数较低,生源参差不齐,学生总体素质偏低,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中难以听懂教学内容,很容易产生厌学现象。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不端正,不太喜欢学习,特别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加之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等,一定程度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1.2缺乏完善的课堂教学监管体系

民办高校课堂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主要取决于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存在缺陷和不足。体现在评价数据不全面、评价主体不广泛、评价内容不客观及反馈渠道不顺畅等多种问题。有些学校在平常对课堂教学重视不够,对于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内容或教学方法等监管不到位,而注重平常课堂纪律监控,严抓学生的出勤率和到课率,至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关心不够,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中学习,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课堂中无心向学,学习的效果极差,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3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有些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年不变,知识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拓展和更新,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书本上的内容完全一样,上课的过程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自然提不起出兴趣。一些新入职的教师,一经录用,马上上岗,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相应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单一,不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甚至出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只顾传授知识而忽略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管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得不到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受到影响。

2提高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2.1更新管理思路,建立严厉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

民办高校课堂管理必须注重教育与疏导,做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管教结合。不能只是简单纯粹为了教学,还要管理好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立完善、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是势在必行的。课堂教学质量应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指标,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更加合理、有效、科学。既要对教师教学进度评价,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了多少,而不仅仅是教师教了多少。可以通过建立学校与院系二级教学督导制度,构建以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督导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督导、教学巡视、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等制度,不定时深入课堂听课,经常巡视课堂,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注重实践课程、专题讲座、公开课和技能比赛等,促进教师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带动课堂教学质量发展。

2.2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兴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教师必须熟悉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合理组织和提炼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兼顾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创建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并稳定人才,在稳定原有教师的基础上,要积极输入“新鲜血液”,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在职进修,多方式多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2.3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专业态度,即树立良好的教育信念、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做到爱岗敬业,端正教学态度,严于律己,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认真讲课,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的个人素养,工作态度,授课方式等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和赏识学生。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方法上,要树立“教学相长”的科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及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必须因地制宜,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规范教学管理为重心,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课堂教与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层次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突出重难点、难易适度,要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师渊博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注重课堂中师生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进行学习,提起学习的兴趣,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民办高校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注意差异,也就是要进行层次教学。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对于专科生,可以寓教于乐,开展竞赛性的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目的,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对于本科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扬学习劲头较足、思维比较活跃等优点,在本科层次举行一些与专科层次或成人教育层次有所区别的教学或活动,真正体现本科生的不同,让他们更具有优越感,从而在学习方面起榜样带头作用,引导专科生或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学习,而不能受专科生或成人教育不良学风的同化,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2.5加强学生教育,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加强学生入学动机教育、纪律教育等,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增强学习的动机。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动机不纯或不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学习的效果就差。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课堂学习的意义,才能够自觉努力学习,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民办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完善,能力可以提高,潜能可以挖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应该学习的东西,端正学习的态度,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发挥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中进行自我约束,锻炼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把精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篇2

1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

1.1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其修养

课堂教学活动包含了教师、学生和所授课程这三个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授课方法,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更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使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熏陶学生、去感染学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成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成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的人。

评价和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其修养主要包括自尊自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2]等方面。

1.2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教师的学术水平是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理论探索、产品研发、教育教学等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和应用的能力,是在本学科领域内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所达到的高度。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前主席、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波伊尔(Emrst L Boyer)认为:“学术工作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探究的学术是开端。研究工作应该继续成为知识分子生活的中心,但是为了避免学究式的迂腐,我们还应当重视整合知识的学术。为了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我们应当支持应用知识的学术。最后,我们还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持知识之火不断燃烧。”[3]作者认为,研究、综合、应用和教学四个方面是学术水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研究、综合、应用与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提高综合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现有本领域知识体系理解和把握。在传授教材知识体系的同时,把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研究方法贯穿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问题,教师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思考和学习,进而丰富和完善已有知识体系,提高研究、综合和应用的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下几分方面:(1)大量阅读文献资料,掌握最新科研成果、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并展开相关的科学研究,始终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2)开展同国内外本领域专家的学术交流,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借鉴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4)开展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最新科研成果解决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5)加强纵向课题的申报,有针对性地解决科学理论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6)建设科研团队,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7)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比赛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1.3 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教师进入课堂的第一把钥匙[4],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和提高课堂效率的的重要环节。

备课过程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重构,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与设计。前者主要涉及学科专业知识,后者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知识[5]。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教学大纲,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层次、逻辑关系和教学目,还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依据授课内容采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所讲授的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不断地从事科学研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将书本知识与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发挥智慧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学习以便。

备课时必须考虑学习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虑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恢复学习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应对各种课堂突发事件有处理预案,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1.4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果说知识是传授的内容,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那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则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二者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质是通过某种有效的形式和资源实现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艺术型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因授课内容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是讲授式,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二是参与式,也称讨论式,指课堂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三是引导式,即启发式教学,即教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示、启发,并指定相应的参考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自学,并通过回答问题、提交作业或撰写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其四是动手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课程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五是问题式教学,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好的教学方法还需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实现声音、画面、内容的有机统一,可以使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同时刺激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记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1.5 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信息,激励和引导学生,因此,评价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机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证研究

纵观高等教学发展史,人才培养功能一直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中心职能,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功能的重要保证和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大众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高级人才培养功能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基础。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基本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1]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内容分析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分为三种主要影响因素:第一是课堂教学的承担者――高校教师;第二是课堂教学的接受方――学生;第三是课堂教学的内容。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机构,而高校教师授课是培养学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高校教师的专业修养、教学技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自然属性如性别、仪表、肢体语言等等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感观、体验,从而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接收者,最后其获得知识的多寡、掌握技能的程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内容即课程本身,是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客体,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主要内容,同样也影响着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课程的性质基本决定了教师授课的重点、授课的方法。理论性强的课程,往往较为抽象难懂,教师上课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一般会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会更加容易具象化,教师易于在举例说明,便于学生联想理解,课堂气氛一般较为活跃。

二、高校学生评教历史数据方差分析

江苏大学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学生评教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同行教师、干部听课评议制和教学质量动态信息收集制所组成的教学质量“五制并举”的评价体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大量的质量监控数据。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其评价数据是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数据。本文通过提取江苏大学2013-2014年第1学期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来分别分析教师、学生、课程三个因素对于学生评教分数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

通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整理结果显示:江苏大学总体的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数均值为92.4365,方差为2.4241;按照职称分类进行分数统计其均值、标准差都相差不大;按照学生、教师所在学院进行分类统计的均值和标准差都存在着较大大的差异。

进一步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整理显示:分别对于教师职称、教师学院、学生学院三个变量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看出X1、X2、X3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分别为0.472、0.263、0.165,即表明在a=0.05的置信水平下,X1、X2、X3的实验数据具有相同的方差。

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显示,X1、X2、X3的对应的P值分别为0351、0000、0000,说明在a=005的置信水平下只有X1通过显著性检验,X2、X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总体分析来看,学生学院、教师学院即学生专业性质、课程性质是影响学生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教师本身的影响较小。

三、结论与展望

由实证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得到结论:1、总得来说,江苏大学整体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认可度较高,说明我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准,我校在全国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校教学质量水准;2、教师个人属性尤其教师的职称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大,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水平,我校所呈现出来总体教师属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校在于人才引进方面严格质量把关,说明了我校教师总体教学水平一致,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3、课程性质、学生本身的属性对课堂教学质量认可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我校总体教学质量水平较为一致的情况下,课程属性、学生自身属性对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认可度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学科差异。(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务处)

篇4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128-01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表现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对英语熟练应用,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新的复合型当代综合型人才是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因素

就学生而言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高校学校学生一般对专业课很感兴趣,对英语学习兴趣淡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因为学习英语受挫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目前对于基础课,国家还没有提出严格要求,没有一个技能考核的模式对基础课进行考核。这就导致对高校学校学生对基础课的不重视。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堂组织者,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有要有积极的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大转变。以往教学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校教育的需要。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改革力度太薄弱了,或者说实效性不大理想。大多数基础课老师都是本着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教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在听,这是一个比较被动机械接受知识过程。对于目前高校学生是很被动地适应老师的这个授课过程。我们大多数老师的教学过程总体上还是比较缺少能够刺激学生的内容,缺少诱发学生兴趣和训练口语的环境。在整个的英语授课过程基本上教师很主动地控制学生的一举一动。其实,外语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是不同的。学习外语得有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外语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基础给学生创造出来的。

二、提高高校学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高校的英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样对于高校英语课老师提出了教师高校能力的新要求。重要是真正了解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内涵,并且正确地在课堂上进行运用。

(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关键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兴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其成就感得到满足之后,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情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外语课堂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高校英语老师最首要的(the first priority)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爱学、乐学。教师若只顾自己教学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俗话说,兴趣是强有力的催化剂、稳定剂,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一位成功的英语教师要想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需要许多因素。一方面要求教师以最充分的备课、最精炼的语言、最饱满的激情将学生带入课堂,上好每一节课,保持良好的教学气氛。

三、通过多种方法,改善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环境

(一)结合高校学生性格特点展开课堂教学

学生管理需要与时俱进。课堂教学应该了解高校学生的特点。高校学生群体非常参差不齐,每个班级包含不同民族,强制性的管理是行不通的。老师在强硬的维持课堂秩序时,会出现与学生发生争执或者顶撞的现象。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点应该改变。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理想中的高校是一进学校课堂他们就可以手捧瓶罐在做实验,或者每个人自由的勾画着自己梦想的园林景观。不用学习其他文化科目。可事实上,在第一学期,他们面临是大量的数学习题和一堆堆的英语单词。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真正做好精讲多练。

(二)将“情景化教学”溶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备课,一个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准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进行课堂设计。在备课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步骤,使节奏的快与慢,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特点进行分类。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类型,学生主体的思与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不断吐故纳新,千万不可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地进行授课,而且一定得摆脱“纸上谈兵”的困惑,教学必须向“情景化”靠拢。要充分考虑语言的交际功能,为活跃学生的思维,调整学生课堂注意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在授课内容上要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计地精益求精。教师应尽力创设贴近教材语言情景。,每个同学把自己家乡的天气用英语进行描述。高校学生生源80% 来自外地,他们都很踊跃谈到自己的家乡,上课时学生很积极地问我很多有关描述天气的英语单词,这时候就可以让他们翻开课本的单词栏,这是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必须掌握描述天气的单词,这样就顺利成章地把学生带进了学习单词的环节,使学生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来。到第二次上课,大多数学生基本可以把在课外写好的有关家乡天气的短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我想这就是学习英语的途径之一。通过反复创设类似情景,学生英语水平是可以得到提高的,而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老师得有很大耐心。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Methods Explor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or College Teachers

YANG Linqing

(Tianhe College, Guangzhou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teaching approaches in the university,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the students, especially fo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ainly relies on the college class at present. Ther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development. University teachers rule in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e of teaching work in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high", "wide", "deep", "new" as the cut-in points and discuss the idea and approach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qualit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approach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作为科技工作的第一线,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人才培养上仍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之一是人才质量下降。大学课堂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是大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加大重视并投入足够的精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表演艺术,要将这45分钟充分利用好,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智慧和各方面的能力。成功的大学课堂教学的精髓在于“大”字,“大”即要有足够的高度、广度、深度、创新性。高校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1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应有一定高度

教师教学出发点要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学中有些学生只会套用公式,而不知这个公式有什么意义,理论来源在哪里。即使提到为什么要学,也无非是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或者某项技能他们工作之后会用得到。这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教学活动不易引起学生兴趣,不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有当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有必要去了解某个事物时,他才会最为强烈主动地去学。①课堂教学具有足够的高度,留给他们想象和学习的空间,学生可更好地了解整个知识体系,还能够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应有一定广度

第一,尽可能加大课堂信息量,这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面,课堂上可不局限于本门课,若是能适时将本领域内各门课联系起来是最好的,有助于学生对本领域内整体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第二,教学育人乃大学任务之根本,教师的课堂教学亦可适时延伸到对学生三观的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全能人才。第三,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家朗格朗说过,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将是使人们为变化作好准备。无论如何,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用适当的手段来训练每个人,使他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从事他自己的调查研究。

3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应有一定深度

深,就是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做深入的剖析,对于难点、重点,要能够深入进去,讲透彻、讲明白。大学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能够解决某些难题。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浅的层次,而要逐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索更高深知识领域的热情。另外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能以抽象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看待和认识事物,创造性思维也正走向成熟、完善。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深”字上做文章,围绕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从现象剖析到本质,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4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及方法应有一定新度

4.1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如果说课堂是教与学的舞台,那么教材就是剧本,没有好的剧本,就没有好的演出。当下社会教材种类繁多,鱼目混杂,教师要独具慧眼挑选出思路清晰,内容随时展适时更新的好教材,这是第一步。即便如此,在这个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教材内容的更新增添也不一定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符合时展要求的新知识,以此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

4.2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要不断革新创造,保持形式的新颖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学生心理需要,运用新的方法研究分析问题,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新型的思维模式。目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演绎式教学模式,教师还可适当采用归纳式的教与学,从具体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数据,讨论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提供给学生所需信息,帮助他们把握事实、了解规则、总结出原理。②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便利,提高PPT课件的制作水平,注重色彩搭配,避免样式过于单一。③还可运用flash、3dmax等软件,融图文、色彩、声音、动画于课堂中,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看、听、说、读的精神享受,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教师只有不忘把握课堂教学的“高”、“广”、“深”、“新”,才能练就一身既教好书又育好人的“硬功”。希望高教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研究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注释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9-03

教育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时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但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保证质量。保证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保证教育质量的含义

保证教育质量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担保做到教育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这是国家对受教育者最低的要求。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定。

保证教育质量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保障所培养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即教育质量必须有统一的保底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和其学达到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即教育规格,它是教育目的的综合反映。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和个人素质等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在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保证教育质量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发展。但是在目前,大学生教学质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水平。

二、高校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既要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进行教学质量改革,重心往往都是落在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这样的确从源头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是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教”与“学”同样重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教学质量的提高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老师,更在于教学对象的配合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本人也曾进行过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讲授法、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学生的“等”主要表现在,上课老师提问时,他们消极应对、不思考、等老师给答案;学生的“靠”主要表现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学校、父母、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学生的“要”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末考试前向老师要重点内容,考完试向老师要分数。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确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这些方法需要花费的课时都相对比较多,如果大量使用,对课程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大部分学生在这些练习中都能认真对待,但是也存在小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聊天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些练习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信息量较少,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和创新,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这些问题都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缺乏弹性,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本校学生课程考核方式为:1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7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这个公式从表面上看是全面合理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能进行很好的考虑,从而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践中,就会发现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总评成绩中90%的成绩来源于两次考试,而平时成绩只占10%,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课堂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这其实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其实违背了当初设计考核的初衷,将培养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变成了应试教学的产物。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假设,例如,有甲、乙两名学生,假设甲学生平时经常旷课,当然还没达到学校取消考试资格的底线,平时作业也很少做,假设他的平时成绩为60分;他参加了期中考试,一般期中考试多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期中成绩一般都能在70分以上;期末考试在考60分,那么最终他的总评成绩就能达到62分。乙同学如果是个好学生,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都能得95分,但是期末考试却因为身体不适或者其他原因考砸了,只考了40分,那么最终他的成绩就是56.5分。那么从最终成绩上看,甲同学成绩及格,从每种意义上讲就是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但是乙同学成绩不及格,意味着课程没有通过,没有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还需要后续补考。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上看,乙同学有可能比甲同学收获更多。这种考核机制最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很好的呈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到课率的下降,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这种考核方式本来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不仅关注结果(成绩),更关注学习的过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在现实中又回到起点,大部分学生还是将焦点放在成绩上,忽略了学习过程的培养。这种现象在通识选修课中尤为突出,上通识选修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人数一般都有130人以上,授课教师很难做到周周点名。普遍来说,这些课程学生缺课率比较高,学习效果根本无法达到,对于平时用心学习和上课的学生来说,这也造成了间接的不公平。

三、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笔者建议以后能多开展“双学”活动,即教师向学生学习,学生也要多向教师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教学质量,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今后的教学质量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和提高。在学校中对“教学名师”以及优秀的教师要让他们走进学生的身边,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演讲或者宣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教师的魅力,也能将这些典型真正的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给学生也树立一种学习的榜样。另外,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也能让学生知道学校中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师,并且这些教师不比名校教师的素质差。同样,对于优秀的学生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采取向教师或者全校学生演讲的方式来影响大家,让老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爱岗敬业也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让学校中的奖励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这种互促互敬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建议今后在学生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思想,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弱化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造成学生出勤率较低的影响,因此实行一种新的考核制度变得至关重要。建议在今后的考核中增大平时成绩的比率,减少期末成绩的比率。平时考核多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分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必须向课外活动延伸,教材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计划,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只要条件具备,就要积极探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继续坚持近几年开展的与课堂教学有着互补关系的大学生时事政策教育、法律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增加很多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这才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兴海.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1996(2).

[2]陈晓玲,瘳益.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施与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5):203-205.

[3]卢德鑫.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篇7

1.概述

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板书教学,但课堂教学仍是最主要、最普通的一种。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对实际操作要求很高的课程,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大学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师思想水平、学术水平和任教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传授知识、培养和开发学生智力的基本形式,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对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总结,谈一谈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准备充分的教案,这两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主要围绕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分析、主要教学措施及活动和教学进度安排等这些方面来进行。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类,再根据其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准备教案包括备大纲、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和备作业等。而对于计算机课堂教学来说,还要备操作,尤其是对于实践型计算机课程来说更重要。例如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现场编程,然后进行调试,运行程序。这样做的好处是,向学生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错误结果,提醒学生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过程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定位准确。概念定义要准确,深浅难易要适度。对于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要区别对待。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层次、角度的调整。

(2)要做到“四讲四不讲”。“四讲”是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楚、举例恰当。“四不讲”是指:教材叙述清楚的不讲、重复性的论述不讲、与主题无关紧要的不讲、学生可以自学的不讲。

(3)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介绍点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发展动态。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紧跟学科发展的脚步,时刻注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

4.教学内容的启发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启发就是引起学生思考并有所领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讲授内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那么,具体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呢?

(1)要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使用电脑,因此稍显枯燥乏味,内容难以理解。这时更加需要教师巧妙设计问题,引出矛盾,深入浅出,尽量做到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复杂的问题。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步骤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性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善于总结和讨论。要注意对所讲解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要重视教材上所列出的例题和操作的重要性。要通过一个例题、一个操作,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5.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方面合作进行的过程,因此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就是要积极地听课。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但为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会感到乏味枯燥,其原因在于教学内容没有提起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经常向学生展示所得到的成果,要让学生时刻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东西到底能干什么。

(2)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学科中的概念和操作很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应该突出重点,讲解其属性、使用方法与技巧、使用效果,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

(3)教师在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尽量使每节课都有新的亮点。课堂教学的创新求变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起强烈的感知,提高学习的兴趣。

6.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互动式的基础上,这不但是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教学理念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心情舒畅,形成良好的互动式关系。要避免教师高高在上、坐而论道的模式,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讲课内容要做到“间而精”,给学生以思维扩展的空间。课前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7.不同教学手段的应用

篇8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是衡量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指标。课堂教学具有教育性、指导性、导向性的特点,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应采取协调、指导、管理、监督等措施,努力提高地方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09-01

一、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组织教学缺少激情

教师的激情影响着课堂的活跃程度,在地方高校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激情,使学生就不易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言堂,没有生动的例子,没有兴奋点,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容易溜号。老师自己也会觉得很乏味,没有了成就感,渐渐把讲课当成了负担。

2.教材的选用不合理

在地方高校的课程建设中,很多课程都要求选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或是重点本科院校的教材。但是在相应课程的实际教授后会发现,上述名教材并不适用于地方院校学生,因为它们理论性较强,分析较多,模型较多,对于数学基础、文字基本功不济的地方高校二本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困难。

3.选修课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选修课上,经常会发现学生缺课、讲话、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情况,合班课的课堂秩序尤其不理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很多学生在选课时以选的人多、好及格、学分容易取得等作为标准,这根本上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二是系、教研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亦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三是选修课考试多采用开卷形式,题量小,学生通常翻翻书或打小抄就能过。

4.对课堂“互动”不够重视

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互动”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课堂“提问”、“交流”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上课不“提问”或“提问”次数少;二是所提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三是上课“一言堂”、“满堂贯”现象仍普遍。

二、提高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1.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对所讲授的内容要注意适当地加以“互动”。“互动”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时间。首先,可以在进入新课前,对上次课所讲授内容进行提问,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其次,可以在课程讲授中进行“互动”。最后,在内容结束时增加“互动”。要注意几点问题:一是“互动”要有序,注意调动气氛,语言表达要有趣;二是“互动”的内容要反映当前的热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应有所不同。

2.调动和激发师生的上课激情

教师只要有教学激情,学生是一定能感受和体会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外,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科学举例,在例题的解答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进行,并腾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或思考。其二,把枯燥知识通俗地讲,与具体的现实生活和活生生的事例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常识、生活经历,使学生引起“共鸣”。

3.选用适合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主干课程,尽量采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或是教育部相应的规划教材。对于一般课程,要采用适应性更强的教材,比如自编教材。一是增加选课环节的导课工作,提高学生选课的适应性。二是教师应该针对选修课的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规划,丰富教学案例及内容,改进考核考试方式,增加考试的灵活性和难度,通过多种方式评定成绩。

4.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环节最难的工作。需要做好以下方面:一是教师要苦练基本功,不断补充知识和提高组织教学能力,增加授课灵活性。二是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着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加强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检查,通过提问或练习,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加以总结。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能够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督促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能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课程实践和教学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评价范围上可分为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从评价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时间上分为短期评价、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从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体验式评价和第三者评价。这些评价各有特点,但在实际中大多数按照主客体划分。

1.体验式评价也称自主评价,是评价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过程给与的评价,包括教师本人自评和受教育者学生的评价。教师自评的主要功能是系统收集教师本人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状况的评价信息及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信息。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学生评价最能直接的反映出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信息,所以最应引起重视。

2.第三者评价也称客观评价,是评价者不掺杂个人主观因素和主观意愿因素的评价,包括同行、专家、督导、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他们从专业层面及管理角度对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学习效果和学生工作实际能力、等等,不同层面的诸多方面做以规范客观评价,力求教学评价结果的信息真实反馈,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为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评教质量、增强评教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每个指标项目要据有相对独立、准确、完整的科学含义,力求科学、完整地内涵,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可靠性和合理。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避免评价人员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的倾向性的影响,对于全面、可靠、正确教学评价至关重要。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内容必须是可操作性的,也就是说,每个组成部分都可以进行实际观察、测定,或根据评价客体的表现可以得出定量或定性的数据结论。

4.开放性和多样性原则

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也不可能用单一的标准涵盖,因此现代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为评价者创造宽松的环境,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留有广阔地创造空间。

5.反馈性原则。通过建立多方面的信息反馈机制,帮助被评价者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不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劳动、创造和创新,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自由,努力按规律办事,正确认识人的能力与知识、素质的关系;把人的能力与道德品质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评价中以人为本,能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性的价值追求,尊重人的内在发展需求,提高其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活力,既发展了人的个性特征,又体现了教育功能的根本要求,彰显了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注重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有鉴定、诊断、导向、激励四个的方面,评价的精髓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总体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通常在实际操作时,一般都强调监督作用,侧重检查和考核,重视评价的结果和结论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评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对评应该找出其优点所在,并总结经验,以利用座谈、讨论等形式,相互探讨、借鉴、查找不足之处的原因,“对症下药”,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开放完备的网络评价体系平台

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创造了良好的评价环境。将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能够规避单一评价模式对评价结论的影响,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通过网络评价系统提供的综合分析功能,可以随时统计汇总分析测评数据、了解建议、查询评价结果等等各类综合信息。尤其是由社会各界的非官方群众组织与民间机构发起组织并实施的社会评价活动,更具有特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体系平台一方面能为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进行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参考依据,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学校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动态地反馈给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使相关的单位和各任课教师可以随时查询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能为教师具体改进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潜力。

[参考文献]

[1]常河山,郅庭瑾.试论教学评价的科学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3)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全面收集、整理、分析课堂教学状况,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以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整个高校的教育水平也构成影响。如今美国有关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已成制度化,相比之下,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起步较晚,一定程度上借鉴吸收美国经验,使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是提高我国当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水平的途径之一。

一、评价指标所依照的标准比较

根据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2011年出版的第3版《课程评价标准》,美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的标准分为以下五点:有效性、可行性、适当性、精确性、评价可量化。[2]评价指标建构的有效性即旨在拓宽课程利益相关者发现评价过程和结果对满足其需要的程度。有效性包含八个部分:评价者的可信度,即评价应由具有可信度的人进行;关注利益相关者,即评价需要关注各个层面的个人和集体利益,通过评价影响其对课程教学进行投入;协商的目的,即评价应在基于利益相关者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并保持;清晰的价值,即对个人价值和文化价值分类,以作为评价目的、过程和判断的依据;相关信息,即评价应关注利益相关者信息;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即评价需建构活动,以鼓励参与者重新发现、解释评价内容或改进自身观念和行为;及时恰当的交流与报告,即通过交流报告关注众多关注者持续的信息需要;关注影响,即促进有意义的评价,避免评价的消极影响和错误使用。可行性即旨在增加评价的效率。主要包含:项目管理,即评价需要有效率的项目管理策略;内容的可行性,即评价内容需要关注文化政治及个人和团体的需要;资源利用,即评价需有效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适当性标准,即在评价中确立什么是公平、合法和有权的。准确性标准,即增加对质量评价的描述和建议,增强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标准包括七个方面:评价的背景和结论需绝对公正;评价信息需服务于预期用途并可以进行有效的解释;评价程序需依靠可靠的信息;评价需对课程和背景的细节和范围作出合适的描述;评价需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证明和管理;对评价进行的设计和分析必须有准确的理由;评价交流需在适当范围内,避免错误观念、歧视和曲解。评价可量化即鼓励对评价做适当性的描述,并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利于评价过程和结果可量化程度的提高。可量化标准一是评价的数据和成果可量化;二是评价者需使用多样化的可利用的标准用于检测评价设计、过程应用、信息收集和成果的可量化程度;三是评价的提倡者、对象、评价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鼓励使用可利用的多样化标准施行评价。

我国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标准则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简易性、导向性、整体性、客观性和可测性。[3]简易性标准即要求评价所涉及的指标不宜过于复杂,操作以简单化为主。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两者都应遵循表述易被理解,操作不至生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所涉及的参与人和事较多,过程较复杂,以有限精力处理复杂的评价做到简单化至关重要。导向性标准即评价指标的建构最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整体性标准即指标的设计应考虑整个指标体系,一是指标设计不应过于独立,二是指标的设计应尽量给出覆盖面广、具体化程度高的指标,三是指标的设计应尽量考虑整个教学过程。客观性标准即评价指标应与评价所需要的客观实际相符合,例如学生所进行的评价应与被评对象的客观实际相符。可测性标准即在某些指标上能够使其量化的情况下尽量量化,力求指标在统计结果上更具可靠性和说服力。

从以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所遵循的标准来看,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两国的共同趋势。

二、评价指标所涉及的内容比较

在评价指标所涉及的内容上,首先,我国评价指标涉及的内容多是针对教师群体进行设计,例如教师教学的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很少涉及以学生为主的评价指标。美国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主。不仅在课堂教学形式上,美国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且在评价中,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列入到评价指标中,由此可见美国评价指标的建构以学生为中心是其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最明显的特点。其次,在评价过程中,我国评价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而对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教学后的辅导不列入评价的范围,而美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则针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既包括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又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后的辅导与相互讨论。另外,我国和美国评价指标内容都采取等级式的评定形式,评价主客体根据评价表的具体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再次,在评价指标具体内容的制定上,我国各个院系及教师不能根据自身需要或课程实际状况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改动,而美国在评价指标具体内容的制定上会顾及各院系和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各院系和教师在遵循核心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课程和学科特点对指标内容进行自主设计。最后,在指标内容的具体化、可测化、易操作化的程度上两国各有不同。我国指标内容具体化程度不高,对指标内容的描述较为模糊,对学生而言针对指标内容的评价不易操作,因此指标可测化程度不高。而美国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具体化程度高,学生易于理解操作,便于教育评价机构的量化统计。美国高校指标内容更加细化明了,较好的处理了指标的标准化与多样化间的关系。值得提出的是,美国各高校间的共性指标内容与具体指标内容并非完全一致,较好的处理指标间的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关系仅限于学校内部,而在整个地区和国家,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大不相同。总体上,美国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具体化、多样化为主。

三、评价指标侧重点的比较

我国评价指标侧重点在于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指标设计主要以教师群体为对象,目的在于培养教师的评价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改善教育教学过程,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作用于课堂教学,间接促进学生发展,指标设计中几乎不涉及体现学生主体的指标。美国评价指标的设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评价对学生各方面的促进作用,指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例如美国对课堂上媒体和可视化程度上所涉及的指标: “教师为这门课程所选取的介绍工具对你来说太过简单还是太过复杂不易操作”、“教师在利用幻灯片、电影或其他媒体和学生进行讨论时是否经常提供解释”、“在呈现媒体时你是否经常打瞌睡”等。可以看出,美国在指标的建构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其次,在评价的可测度上,我国专业化趋势更为明显,指标主要针对专业群体设计,而较少考虑学生所具备的指标评价水平。美国在评价指标设计上主要考虑学生群体,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相应指标,简易化、可测化趋势更为明显。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充分的参与整个评价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另外,我国评价指标的设计偏重教师实际课堂教学,针对教师从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层面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建构较少考虑到师生间的互动。美国评价指标更突出教师个人兴趣指标及利于生师相互促进的指标设计。如“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兴趣”等,在指标设计上注重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自身体验,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最后,美国指标设计体现了对考试的重视,这里所说的考试不是将考试结果视为指标,而是将教师如何安排考试、安排是否合理、教师讲评试卷是否得当等纳入指标体系,而我国虽同样重视考试,但并没有关于考试过程的相关指标。

四、美国课堂教学评价对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提高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水平关系到教师群体、学生群体、高校管理者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利益者的发展。因此,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至关重要。

1.注重评价主体的自主性

美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是学生,注重教师同行评价,兼顾教师自评。另外,美国在评价指标的制定上注重评价过程的自主性。以伊利诺伊大学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中的自选式量表为例,该量表中,指标的制定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总体的一般性指标,即对各个院系、教师进行评价的必要性指标。从第二级开始,即各院系的指标,其制定具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第三级为教师自定指标,第二、三级指标充分体现出各学院和教师在指标制定上的自主性。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专家评价为主,其次还有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另外由教务处和专家负责对评价指标进行制定,在评价指标的制定上我国教师没有自。因此在评价主体的自主性上,我国应借鉴美国,充分考虑各学院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的设计给予一定程度的自,提高各学院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另外,在指标的制定上应考虑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和权利,给予教师制定评价指标的自,提高教师的评价意识,提高教师广泛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使整个评价体系的主体更为全面。

2.注重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与多元性

参考美国制定的评价指标,我国应设置与学生紧密联系的评价指标,如制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师生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关于评价的价值探讨的评价指标。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评价指标中明确的罗列出“这门课程是否能够引起你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适当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的相关主题是否过于宽泛或狭窄”[4],这些评价指标都与学生的实际课堂生活密切联系,且在设置评价指标时考虑较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生师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指标都有所涉及。因此,我国在指标的制定上应借鉴美国指标制定的合理性与多元化,合理即在评价体系更为全面,指标设计涉及更多学生指标。多元即为针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应更为多元,不至太过单一,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另外,多元化还包括对评价指标设计中权利的多元,即各个院系和教师个体对评价指标设计应拥有自,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3.注重评价指标的可测性与科学性

在评价指标的制定上我国应借鉴美国评价指标的可测化和具体化,美国评价指标的制定紧密联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根据课堂实际状况制定指标,指标可测性强。我国评价指标几乎与学生的实际课堂感受不相联系,指标也多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指标,且在指标的描述上术语专业化,致使指标对学生而言不明确,可测性不高。其次,针对不同主体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学生群体在评价水平上不及专家,针对学生评价,指标应具体清晰便于统计,以做到指标制定的科学化。另外,评价过程应该由学生、教师、领导及其评价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指标的制定应利于师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共同发展。最后,评价程序上我国应做到科学化。科学化一是指制定指标评价部门的科学化,我国制定评价指标的部门单一,职责往往由教务处承担。只由教务处承担指标制定的职责造成巨大的工作量,指标制定的效率也会受影响。因此,我国的指标制定应由多样化的部门承担。二是评价过程科学化,指标要反应整个教学过程而非单一的课堂教学。指标的制定不仅针对课堂教学,还应涉及课前和课后指标,力求使评价过程科学化。

4.采用制度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制度化有利于评价更加规范合理,使评价在制度上有据可循,从而提高评价质量。相对于美国,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还未形成制度化。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可从以下方面促进评价的制度化,一是使整个评价过程形成制度化,包括评价的组织、实施及应用采用制度化的评价方式。从评价的组织开始,制定与评价相关的文件及规定,为师生和管理者说明此评价过程产生的背景、应注意的环节、评价产生的意义、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教师和学生及评价相关者为评价提供依据和指导。二是在评价制度化过程中明确各方负责人和评价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使评价更加规范、科学、合理,效率化。三是在评价制度化的过程中应根据各个学校、教师、学生及评价相关者的变化状况对评价制度进行及时改进。评价制度应在遵循教育教学体系主体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评价参与者的利益,征求评价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并适时作出改变,以有利于评价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活动的依据和基础,也是衡量教师课程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和效能的基本依据,在评价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有效,评价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有分解目标法、归类合并法、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以及专家讨论法。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多样性、独立性原则。此外,还有可信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以及完备性原则等。

1.评价指标的内容

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制定的评价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涵盖了课堂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五个部分,有的还有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等。

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要观测点是层次性,教学内容是发展性、基础性、思想性、前缘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互动性、差异性,教学效果是实效性。《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一文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为提高评价的区分度,还针对当前高校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补充项目,如讲授随意性,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讲解是否存在明显错误等。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各评价项目所占的地位是不同的,即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比重是不同的。因此,要对各评价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各项目中反映项目的具体评价指标也根据其作用不同,相应赋予不同层次的权重值。权重一般应满足2个条件:(1)权重ζi在0至1之间取值;(2)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目前,确定权数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指标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

传统的指标加权平均法就是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制定评价的各个指标,并且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设置每个指标的权重,然后组织学生填写问卷或进行网上评价,获取数据,再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所有评价对象的分数,然后根据分数来确定等级。这种方法人为地给各个评价指标指定了简单线性关系,且根据经验给出各个评价因素的权重,结果具有参考性。但是我们不能证明各个评价因素之间是否具有线性可加性,也不能证明权重的合理性。

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有序的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层次分析的评价方法可将系统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字化和模型化,使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科学合理,排除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使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得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成功应用关键在于正确规定模糊评判的因素集和合理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①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U。②建立评判集V。③进行模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虑了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利用统计方法,克服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克服了原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使评价结果全面、准确、合理。

二、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评价指标本身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1)指标单一。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使用统一指标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虽然兼顾了学校多样性的特点,但往往忽略学科差异性和教师类型的多样性等现实。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及所面对的学生都不同,如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之间,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之间,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一个标准应对多门学科,常常造成学校中优势学科教师轻松过关,弱势学科教师岌岌可危的不公平现象。单一化、统一化、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很难调动教师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完全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仅仅停留在粗浅状态。(2)指标之间权重不合理。一般来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重点考核的内容,所占权重也较大,但有些学校的做法,指标分值都一样,无法区分不同指标的权重。大部分院校现行的评价指标大体上包含如下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大块,每块为25分,分值为粗放型切割,教研室互打分得出的分值之间差别很小,导致最终结果以学生打分为主。(3)指标不量化或过度量化。一方面,评价指标不量化,无法客观衡量。如有学校对各评价项目不设立分值,而是近似定性的指标,无法准确反映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效果。另一方面,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过度量化问题。评价指标体系一味追求量化,忽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难以准确有效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由于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有些特征仅仅用量化的指标很难准确地界定,而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量化的现象,似乎教学的一切都可以量化。(4)指标内容存在问题。首先,条目过细未突出重点。目前使用的评教指标体系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几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没有体现学校特色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没有突出重点,在具体评价中很难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其次,数量过少,模糊。有一部分学校指标体系设计过于简练,一些内容未能涉及。这样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很难有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再次,缺乏弹性和发展性指标。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片面性。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师生课外教学和学习活动;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考查,忽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人格等因素在教学上的体现;注重规范性、知识性等易于操作的指标的考查,忽视素质性(如创新能力等)的不易操作指标的考查。其二,静态性。注重那些描述性、表面性、易于量化的单因素评价指标。

三、建立科学公正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提高评价指标的针对性

评价指标应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不同学科、年级、教学风格、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背景等特点,在明确的评价指标和个性化评价之间应取得平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体现学科课程特点,可尝试采取的对策是各高校首先在学校层面制定教学评价的一般性指南,确定出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然后各个院(系)再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编制出符合学科教学实际的评价工具。既要体现专业特点,如分别有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训练课等不同专业课类型的评价表,还考虑到了教师的类别,比如,在评价实习教师、实验教师、助教等人员的教学情况时,所使用的评价表就与正式授课教师的表格不同。为了提高针对性,首先要进行基线调研,了解差异。关注评价对象的起点与差异,在真实成长的价值理念下,评价学生发展效果的标准是“底线提升度”,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之前的“基线调研”十分关键。调研得到的关于“基线”的描述,就是评价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基准尺度。

2.制定合理的量化指标和指标权重

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尽量减少主观随意性,必须对指标加以量化。首先应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项目进行必要的筛选,将经反复推敲的、最能代表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项目挑选出来,组成指标体系。同时,按其在教学质量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确定权重,给出相应的分数,又根据实施的情况,将每项指标从高到低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给以不同的分数,最后得出总的评价分数。针对目前量的评价中所使用的量表过细、繁的弊端,我们应简化评价量表。我们不需要逐一罗列,只需要提纲挈领,着力分析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主要因素,量表应简明扼要,而不是全面而细致。除此之外,一个完善的评定量表的设计需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由于学生、任课教师、同行专家及教学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视角,有着各自的优势及局限,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就应当适当体现、各有侧重,即便是评价内容中相同的指标,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权重。

3.注重评价指标内容的科学性

课堂教学的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生成性要素两大类。所谓基本要素就是那些在课堂教学中以稳定静态的形式表现的因素,它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四个方面。所谓生成性要素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要素,它包括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方法和课堂气氛四个方面。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应涵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生成性要素,同时应该注意加大生成性要素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系数,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目标要求。我们不仅要评价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等方面,看教师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学科知识和范例、让学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看教师能否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敏,肖啸空,刘树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 . 现代教育论,2009,6:56-59

[2]李光耀,肖红,刘承栋.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 . 高等建筑教育,2009,1:44-48

[3]杨鸿.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 . 中国地质大学,2006

[4]郑家成.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 河海大学,2004

[5]蔡锦锦.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104-105

篇12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85-02

在近几年的教学和“同行听课”中深深感受到,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教师的科研压力、师生间的关系、学生听课状态、课堂教学要求等方面。虽然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但课堂教学的基本道理大致相通。现就大学课堂上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归纳一下,希望对大学新进青年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 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

大学里的所有课程都是有价值的,也都是具有精彩之处的,并且都是能供教师在课堂上尽情讲解的。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深刻了解课程的意义,领会讲授该课程的必要性,能为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所感动。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上课的底气,才有讲课的冲动,才能激发出教学热情,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或引导学生。现在的确有个别教师上课显得底气不足,不敢讲,明显感到怯懦,甚至显得萎靡,有的似乎是在讲台上自言自语。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所以,教师自己为所讲授的内容所感动真的很有必要,甚至是讲课的前提。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课堂的灵魂

课堂教学无疑具有自身的多种属性。就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必须追求其正确性、科学性、充实性、清晰性、条理性、系统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生动性、启发性以及感染力、亲和力、吸引力等等。这些不可剥离的各种属性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灵魂,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价值,也是任课教师应当不断追求的行为准则。也只有满足了这些课堂属性的教学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学,若缺失了其中的某些属性,甚至是某个属性,则会部分失去,甚至会完全失去课堂教学的意义。这一教学的灵魂问题同样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难点问题,应当经常不断地以此来对照自己,来提醒自己。

三、不断规范教学内容

当前存在着不同的教师讲授相同课程的差异问题,甚至能把同一门课程讲得像是两门课,其教学规格、教学效果存在着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在文科课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一定要强调教学大纲的作用,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规范课堂内容。大学课堂上经常存在着两种不良现象:一是过多地宣扬非主流观点,二是课堂案例不恰当。大学课堂无疑是大众场合,不是宣扬个人观点的场所,切不可将非主流观点或教师的个人观点当作重点内容来讲解,避免引起思想混乱。

四、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听懂为落脚点,一定要正确地发挥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经常能见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教师在被动教学,课堂上漫不经心地照本宣科,甚至是在自言自语,而学生普遍在开小差,我行我素。二是教师在自我表演,教学过程中情绪过于高涨,语速飞快,不管不顾,整个教学变成了教师的自我表演、自我陶醉的过程。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教师没能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放在首位,也显然都无法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既要克服胆怯心理,追求语言和神态的坚定、平和、自信,追求课堂上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又要敢于和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有主动掌控课堂状况的愿望和能力,既要避免情绪过于低落,也要避免过于兴奋,从而正确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注意授课信息的有效性

课堂信息的表达在于:一是语言清晰,课堂上注意讲话的音量,有适当的语速和节奏,减少地方口音,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无误地知道教师表达的是什么。二是板书清晰,要让全体同学能够看清教师写的或画的是什么,追求颜色清楚,大小适中,字迹工整,图形美观,色彩分明,并且避免写完就擦。三是PPT清晰,每个篇幅的内容或文字宜少不宜多,突出关键字,突出纲要性,追求条理性;字体、图件和表格演示宜大不宜小,色彩鲜明,以追求清晰性;背景简洁明快,去掉不必要的动画效果和音响效果,避免分散注意力;尽量避免用Word或PDF上课。四是指点的内容要清晰,无论用教鞭指点,用手指点,用激光灯指点还是用鼠标指点,一定要保证指点的准确、清晰、稳定,避免大范围来回晃动。尤其是用激光灯指点,容易产生剧烈晃动,使人眼花缭乱。总之,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明白无误地了解到老师所表达的信息。

六、精选课堂案例

大多数抽象的理论问题往往是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凝练而成。案例是理论的注解,是解释理论的具体素材。的确有教师,讲到某理论所涉及的具体事例时,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旁征博引状态,往往口若悬河而离题万里。还有教师在讲案例的时候会“案例套案例”,为了说明某理论,举出A例子,为了讲解A例子,举出B例子,为了讲解B例子又举出C例子,如此下去,最后学生不知所云。一定要在精选案例方面认真下功夫,不能脱离教学的主线。选择案例需要秉承的是:能简单就不要复杂;能直观就不要抽象;能本地就不要外地;能身边就不要遥远;能当代就不要古代;能现在就不要将来。要设计好案例,追求言简意赅,使学生对深奥的理论问题通俗易懂且印象深刻。

七、注意仪表仪态

端正教风,运用恰当的仪表仪态或肢体语言以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尽量保持快乐的心情来面对学生,不能带着情绪上课,更不要无端地引起学生反感。教师要避免在课堂上趴着桌子,靠着讲台,频繁喝水,戴着帽子,衣服邋遢,头发很乱,胡子很长,奇装异服或穿着过于暴露,或讲课过程中频繁抠鼻子挠耳朵,要避免动辄就和学生发火,甚至为了小事就不停地威胁学生等。这些不恰当的仪表仪态或负面情绪令人感觉教师缺乏教养,甚至很荒唐。这些“小毛病”经常会影响课堂气氛,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可掉以轻心。

八、有效的课堂管理

大学课堂往往没有固定的教室,教室里没有固定座位,任课教师对上课学生也相对陌生,因此课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经常出现上课时学生远离讲台,开小差严重,上大课点名非常麻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人数和教室的具体状况规定学生的座位范围,若超出规定范围以旷课论,则能有效避免学生远离讲台。若教师上课时能及时提问正在玩手机、说闲话、趴桌睡觉的那些开小差的学生,就能促使其集中注意力,而且往往提问一个能起到警醒一片的作用。凡是讲授一百多人的大课建议不要点名,因为大课点名往往费时费力,甚至因张冠李戴也根本无法准确得知到课人数。假若在下课前留3~5分钟在黑板上写几个本次课的问题进行课堂测验,这样既能起到点名的作用,人数往往比较准确,而且能了解本次授课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可以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省时省力一举多得。只要下决心,一定会有办法控制课堂秩序,实现有效管理。

九、师生课堂交流

有效地进行课堂交流对引导学生思路,感染学生情绪,掌控学习状态,保证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交流有提问和非提问两种方式。用提问来交流一定要精心设题,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索,避免盲目接受,避免注意力不集中。教学中需注意的是,学生往往因紧张、怯懦或不敢肯定等原因在回答时声音柔弱,若教师没有复述学生的回答,对全体学生来说提问的意义就不大了;若没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修正、点评,也会失去提问的价值。教师还要避免个别交流,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非提问交流方式是指运用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其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或运用一些设问句、疑问句、反问句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吸引力,体现生动性。看着学生,加上表情和手势来讲课,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避免面无表情,目中无人,肢体僵硬,自言自语,缺乏交流的上课模式。

篇13

关键词: 互联网+;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管理类

Key words: Internet+;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58-02

0 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已经大步迈进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首当其冲走到时代前沿,那么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呢?这其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1]。

近年来笔者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如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查找索引有效的教学资料等等。可以说,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它比传统教学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它能获取和储存大量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信息、利用虚拟存储使信息保存实效性延长,等等。

1.1 提供大量教学资源

“互联网+”时代,学校对教学方面的投资已经由原来的物资资助转为信息资源的网络技术资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全球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相关资料,给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和很大的帮助,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领域最新的进展[2]。这个对传统课堂教学是冲击最大的。

1.2 实现教与学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工和筛选的,由于教师精力有限,这些信息有很大的滞后性,这些滞后的信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当代大学生已经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和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如QQ、微信等平台,发挥并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1.3 课堂教学方式增多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Sakai网络教学平台等,将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三尺讲台贯穿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很大程度地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实时对话,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4 受教群体的大众化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每一位公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在职教育、网络教育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优途径。高校专业知识的互联网教育如能很好的将普通教育、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结合起来,将满足全民受教的社会大众化需求。

2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引用,使广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它的便捷和高效率,但是与此同时还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3]。

2.1 粉笔黑板成了摆设

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出现,让老师更多的倾向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倾向于电子版作业。昔日课堂上工整的粉笔字、昔日讲台上整齐的作业本渐渐消失;学生记笔记的少了,拷课件的多了,考试作弊的多了;如此等等,以后的学生极有可能失去书写能力,孰不知,书写的同时也是对知识、对大脑和对身体的一种锻炼。

2.2 学生过度依靠网络

网络提供的大量的电子书和信息使学生产生的一种记忆惰性,他们认为什么都可以从网上查到,遇到不懂的直接问网络就行了,长此以往,以后的学生极有可能失去记忆能力。大学教育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大家什么问题都问网络,这样就失去了自我思考能力,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2.3 过分娱乐侵蚀灵魂

现代教学技术很多的利用到了动画、音频、视频,在吸引学生直接的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娱乐了课堂气氛。但是,如果教师不负责任的利用视频迁就学生,课堂教学就成了电影时间。同时,网络在大学校园的全面覆盖,给学生手机上网提供了方便,使得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网络娱乐,给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严重影响。

3 “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互联网+”时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其实质就是把多项现代化教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在线学习、微课堂、慕课、翻转课堂等。尤其是对授课本就枯燥无味的管理类课程,它不仅能生动形象的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情境,还可以通过虚拟的场景和情节将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1 转变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老师在备课环节,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网上资料整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在线聊天群,定期给学生提供一个讨论主题,让学生积极参加争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出成绩,记入课程最终成绩。

3.2 完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图书电子阅览等硬件的配备是保证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微课、慕课等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比如一些Flas、一些图文工具,也逼着教师不断通过学习来提高电脑软件水平。

3.3 建设教学团队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质量要想真正提高,单凭某个教师的力量势必无法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完美融合更是需要通过教学团队来完成的,青年教师、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相互合作、教研互帮、资源共享,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菊洁,孙国忠.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J].才智,2015(27):49-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