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风险识别应对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

篇1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囊括了项目筛选、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资金分配、合同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固定的工作流程,也有其潜在的风险因素。笔者现就国际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承包商需要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展开深度分析,同时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作要求,尽力规避各种风险因素,以期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1 项目的筛选

项目实施阶段第一项任务是项目的筛选。未来项目的建设效果以及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如何起步。这一阶段的风险因素一方面要考虑项目所在国的基本国情,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供给以及业主的资信情况。

1.1 项目所在国情况 要深入分析项目所在国的基本国情,比如该国政局是否稳定;与邻国的关系如何;对中国采取何种态度;金融、货币是否良好运作;该国的外汇管理政策是否利于跨国投资;重点调研该国的工业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了解其工程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条文、对境外投资的限制因素和优惠政策。另外,要掌握项目在建地的和民俗风情,以免激化群族矛盾。

1.2 项目的资金来源及业主的资信情况 非洲地区一些资金供给不足的国家,项目建设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基本依赖于欧盟、联合国开发署、世行等机构的供给,即使是自由资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资金不到位,支付不及时的现象,承包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后,会造成进退两难的不利局面。

2 项目投标报价

筛选项目后就要进行投标报价分析。对于跨国工程而言,由于对项目所在国的投资政策、法律体系、各种限制因素和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有限,因此在投标报价阶段常出现报价不准的失误,使得跨国工程建设遭受了重重损失。具体来讲,投标报价阶段承包商需重点预控以下几个风险点:

2.1 现场考察 现场考察是全面了解工程实况的第一步,也是投标报价的基础工作。工程实施阶段的经营策略、采购方案和施工组织计划的敲定都要根据实地考察结果而定。有时业主所提供的招标资料也会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实地考察去查漏补缺。现场考察须重点关注的项目包括气象、地理、水文状况;通讯情况;道路交通;水电供应;原材料供应和设备租赁情况;周边的生活、医疗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另外要看现场条件是否允许建设预制厂、生活营地等临时建筑。

2.2 市场调查 市场行情的变化和物价涨跌可能为跨国工程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承建项目前,需考虑当地的物价波动情况及其未来涨跌趋势,关注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及雇工的成本支出,并将前期办理银行贷款、保函、保险等手续的费用纳入成本核算体系。另外,须了解当地对伐木、道路穿越和污水排放等有无具体要求,确保市场调查客观、全面。

2.3 标书 透彻理解标书内容是投标报价的首要任务。应明确报价范围、责任归属、价款支付条件及税务、保险、保函等相关流程的工作任务,筛查不可抗力因素方面的规定及补救措施,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以及材料和人机配备等有无特殊要求。就标书中模棱两可或错误的条款及时与业主沟通,否则可能出现废标。编制标书时需全面预控技术标和商务标中存在的主观风险:

技术标是业主对标书评判的基础。承包经营中,由于管理、技术经验等方面的限制,有的承包商无法全面把握跨国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政策和建设要求,有时也错会了业主的意图。为此,承包商应该在项目招投标环节针对合同条款中的技术要求,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进行全面分析,或者将标书审核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咨询公司,以全面筛查技术漏项,控制偏差。另外,要对实际工程量进行综合评估,以免因工程量增减引起工程变更。

商务标不仅关系到标书的竞争力,而且与承包工程预期的经济目标密切相关。投标报价高于或低于实际成本、商务漏项以及商务报价与工程实际不符是招投标环节客观存在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规避承保风险,承包商应组织各专业人员对跨国工程的合同款项、技术标准、工程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展开深度分析,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行情展开全面调研,以期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商务标。

3 项目合同管理与变更索赔

发展国际工程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因为涉及境外投资,要求项目建设人员有外语基础,精通国际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从事过工程管理、熟悉FIDIC条款,但显然以我国目前的人才类型来看,能够胜任国际建筑管理岗位的人才屈指可数。因此,要发展跨国工程,承包商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包括合同谈判、变更索赔等等)远甚于国内建筑业。这些风险因素往往是主观方面的。

3.1 合同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建设工程需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通过竞争择优选择施工企业。招标完成后,业主方和施工方要将建设工程合同提交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业主在合同条款上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欠缺工程管理经验,有的业主不能全面理解合同条款的现实意义,对合同条款和相关规定不予重视,也不懂什么叫做默示合同义务,以致提出的合同条件局限、片面。

3.2 变更索赔 变更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并针对具体项目在合同策划中制定适当的索赔方法,及时发现索赔机会、对口头变更指令要及时、力争单项索赔,避免一揽子索赔,力争友好解决、防止对立情绪等引发的索赔风险。

4 项目资金方面

充足的资金供给是国际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资金运作方面的主要主观风险主要有:

4.1 资金状况 跨国工程通常需要强大的资金供给,如果出现募集资金不能如期到位、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不力、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或完工、项目投产后疫病防控体系不完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市场拓展不理想等情况,可能影响募投资项目的实施效果。

4.2 项目资金运作 资金的运作情况与最终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国际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充足的资金供给。在投标报价阶段,资金来源是承包商必须考虑的问题。对贷款运作项目,尤其是那些带资项目,须兼顾贷款因素。一般来讲,由于跨国工程所在国的货币政策和资金汇率的变动,工程在资金运作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风险,承包前应全面分析资金风险因素,提前制定措施规避风险。

5 项目管理能力与经验

5.1 项目管理理念 承包商由于长期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工程管理理念明显滞后于国际建筑理念,有时为赶超进度采取“人海战术”,客观上忽略了成本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工效与成本的关系,有的重视具体工作而忘了工序流程。有的承包商不适应业主项目管理程序,不重视项目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以致工程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返工。有的承包商过于关注施工进度,忽略了变更索赔的因素,以致引起事后争端,甚至一些变更索赔项目得不到业主认可。国际工程应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的把控。如不同条件下精细严格的合同管理,资金风险与结算盈余机率并存的财务管理,型号与标准不一的设备物资和施工技术管理,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相异的劳务管理等,都可能成为承包商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的形象定位。

5.2 施工与分包管理 施工管理具体体现在施工组织计划管理、造价控制、现场安全管理以及人机、材料的分配等诸多方面。其中造价控制是跨国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但现实情况是,有的施工单位为赶超工期而忽略了造价控制,材料领用和人机调配无固定规律,成本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有的施工单位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走形式”,只将文件和理论口头宣传,无实质工作内容,致使工程在建期间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等事故屡有发生。另外,承包商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国际工程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一方面,承包商对当地分包市场行情的掌握程度,影响着项目分包成本;另一方面,对分包商现场管理,尤其是采用单价日费率时的工效管理尤为重要。

6 结论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商业活功,必然受到多个外部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由于自身局限因素而引起的潜在风险,承包商减轻风险损失的重要工作是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工程管理、严密施工组织、严格规章制度和抓住时机进行合理应对。项目的特点决定了执行过程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存在的必然性,只要能认真分析自身因素的潜在风险,并积极应对防范,定能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陈伟珂,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风险控制与管理 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项目的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存在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海洋工程属于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在海洋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识别,使用有效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风险管控尤为重要。本文以荔湾3-1项目为例,结合本项目的特点,阐述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0.项目概述和风险特点

南海深水天然气工程荔湾3-1项目是中国目前最大、水深最深的海上气田,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珠江口盆地,距香港东南约 250公里,水深约1350米至 1500米。在190米水深处建设一座约30000吨的导管架和约32000吨的中心平台,通过6"海底管线连接1350米至1500米水深处的海底采油设施,通过30"海底管线将天然气输送至位于珠海高栏岛的陆地终端。本项目的开发示意图如下:

图1:荔湾3-1项目开发示意图

1.项目风险分析

根据上述项目的特点,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项目的风险分析评估分为五个步骤:

1)风险管理过程启动

首先是建立项目风险评估的总体框架,为后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设计应对措施等工作奠定基础。主要包括建立项目风险评估团队,识别风险评估指标以及定义风险可能性与后果尺度等内容。

表3 :项目风险可能性尺度表

2)风险识别

本项目利用头脑风暴法、项目团队集中讨论、历史数据分析、访谈、行业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清单。本项目风险清单的建立结合了本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些典型风险,并借鉴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供识别出项目风险约400条。

3)风险分析

在风险识别之后,项目团队对识别出的风险事项进行风险分析。本项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其中定性风险分析方法采用风险因素取值评定法和风险矩阵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

本项目定性风险分析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和准则,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通过采用邀请相关人员召开会议或进行访谈等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项目组根据自身习惯和情况,确定哪种风险概率和后果的组合可被评定为哪种风险等级,如高风险、中等风险和低风险,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序,最后将识别出的各种风险纳入风险矩阵中。本项目结合了国际最佳实践的做法后采用5×5矩阵,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分别为:关键风险、 重大风险、中等风险和可接受风险,具体划分如表 6 所示:

表6:风险等级划分表

本项目的定量风险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项目的成本和进度进行分析,其中进度风险分析采用 PDM 进度计划作为模型,成本风险分析采用 WBS 作为模型。因费用分析为公司保密内容不便叙述,图2为项目进度定量分析的风险因素龙卷风图。

图2:项目风险因素龙卷风图

4)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措施采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自担四种策略。本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识别主要由项目团队各专业相关人员进行,部分借助专家来完成。本项目主要采用项目团队集中讨论、访谈各专业相关人员及外部咨询专家、行业调研方法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在制定了风险应对措施之后,对采取应对措施后的残余风险进行分析,如果残余风险仍然不可接受,则需要重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最终保证残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 最后,在确定了风险应对措施和残余风险可接受的情况下,将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责任部门或人员,以及残余风险描述,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2.项目风险控制与管理

项目的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为风险的监测、控制和执行,将分析评估出的项目风险和应对措施真正贯彻执行下去,使风险管理融入到项目日常运作流程中,形成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针对风险的变化性在项目全生命周期里持续对项目工作进行监督以及寻找新风险和变化的风险。为此,本项目引入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管理过程和动态管理,达到顺利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

图3: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

工程项目的风险种类复杂、风险影响程度各异,并且可能互相转化。因此,项目风险必须按照紧急程度、影响程度进行细分,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风险应对,形成梯度管理。如果采用手工管理,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不利于风险跟踪和责任落实。采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后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

a)有利于梯度控制――分类检索方便

利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后,风险管理工作可以轻松实现大量风险的评估、量化、分类及应对监控。

b)便于风险跟踪和预警提示――风险提示清晰

风险应对的关键是重点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有效,提示风险不被遗忘。由于本项目的施工地点分散、人员不集中,如果手工操作,要做到对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及时跟踪、及时反馈将比较困难。提示性风险就更容易被忽视,“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沟通便捷、自动提示作用。

c)有利于责任落实――公开透明

由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开放性和共享性,本项目把风险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保证了风险管理的时效性,风险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全员参与,为此引入“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后项目组全体员工根据职责和分工划分为四种角色:风险登记人、风险责任人、风险审核人、风险人,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界面如下:

篇3

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本身就孕育着风险,加上施工单位受利益驱动影响,道路工程项目的风险性就更大了。因此,公路管理局作为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必须加大对施工单位监控的力度,把风险产生的机率降到最低。笔者几个多年工作经验,谈谈对道路工程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督的体会。

一、用风险直方图跟踪项目风险

在施工单位对道路工程项目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后,公路管路部门就立即启动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在这个阶段关于风险的信息反馈到控制过程,根据相关的信息,做出各种决策,其目的是促使施工单位抑制风险、减少损失。根据施工单位的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要求,管理部门要对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效果和人员执行应对计划的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己识别的风险,监督残余风险、发现新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道路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前识别的风险有的可能发生,有的可能不发生,风险识别表中没有的风险也可能出现,其中可能存在对道路工程项目构成严重威胁的新风险。因此,管路部门对于风险的监控是一日不可或缺。特别是对大型复杂的道路工程项目。

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监控效果及新出现的风险可以用风险直方图清晰的表达,b1*表示对风险应对措施监控后各个风险的变化(残余风险),用灰色表示:黑色表示新出现的未识别风险和二次风险或己发生的已知风险;白色表示潜在风险。本例,将III级风险的临界线与业主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的临界线定义在同一水平线上。

由风险跟踪效果图,我们可以意识到在项目生命期动态的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是减少风险对项目可能影响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项目风险监控人员常常受罗列在检查表中风险的束缚。事实上,随着工程项目进展,各种风险对项目影响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也越深刻,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也越具体、越现实。在识别、分析新出现风险的基础上,对各个风险进行重新排序,并确定风险的等级,为施工单位控制和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作准备。根据上述控制效果图,我们可用下列风险直方图表示风险重新排序和重新确定风险等级的情况。反复进行这项工作,并监控风险的变化情况,就能使风险对项目的影响逐步减少。另外,促使施工单位重新评估道路工程项目风险整体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管路部门应该加强与所有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利用主观评分方法,及时评估项目整体风险水平。

二、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方法

至今风险监督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专门用于风险的监督。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定期风险审查、挣值分析方法、风险图表表示方法等。

1.定期风险审查

项目风险审查应该定期有规律的进行。在项目整体生命期,各个风险的等级和风险的优先次序可能发生变化。风险的任何变化可能需要进额外的定性/定量分析。

2.挣值分析方法

使用挣值分析方法应该掌握“3222”原则,即3个中间关键变量、两个差异分析变量、两个指数变量和两个预测变量。

首先,3个中间变量。计划值(PV),真实成本(AC)、挣值(EV)。

其次,两个差异变量。项目成本偏差(CV)、项目进度偏差(SC)。

再次,两个指数。成本绩效指数(CPI)、进度绩效指数(SPI)。

最后,两个预测变量。完工尚需估算(EAC)、完工估算(EAC)。

3.风险图表表示方法

首先,风险直方图表示方法。是利用图的形式,清楚的表达风险排列变化的情况以及风险等级的变化,这些风险都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不确定的风险事件和风险条件诱发而来。风险直方图可用来跟踪己触发的风险控制情况。已识别的等级很高的风险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跟踪记录。

从上月和当月的情况来看,不仅影响项目的风险个数得到控制,而且各个风险的等级和整体风险等级也降低了。说明施工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有力,风险控制得当,形势很乐观。用a表示新出现的风险,对其我们要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它对项目影响的严重性,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其次,表格表示法。用表格形式管理项目十大风险.首先列出当月10个优先考虑的风险,每个风险写上当月优先顺序号,上个月的风险优先顺序号以及他在这张表格上出现了几个星期,如表中出现了新风险,一方面我们继续跟踪其变化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掌握其特性;另一方面,促使施工单位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控制其影响扩大化。

三、风险监督和控制的结果

通过对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风险的监控,收集和分析相关的风险信息,对施工单位提出相应的建议,促使施工单位根据相应的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同时也能为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积累丰富的监控经验,为监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1.权变措施计划。权变措施是为了应对那些出现的,先前又未识别或接受的风险,而采取的未经计划的应对行动。

2.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包括应急计划或权变措施。

3.项目变更申请。如果经常执行应急计划或权变措施,则需要对项目计划进行变更以应对项目风险。

4.风险应对计划更新。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确实发生的风险必须进行评估,风险次序排列必须进行再评估,以使新的和重要的风险能得到适当的控制。

5.风险数据库。使用这一数据库,可以帮助项目风险管理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形成一个风险教训库的基础。

6.风险识别检查更新。根据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对检查表进行更新,这种更新的检查表将会对未来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红娟.关于道路工程灰剂量的初探[J].山西建筑,2008(2).

篇4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大中型工程项目迫切需求加强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和风险监控等各个过程。根据风险可能给项目目标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风险可分为积极风险和消极风险,本文所说的风险是指消极风险。对于项目风险管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海外工程的总承包项目。在工程实施阶段适用于定性风险分析。定性风险分析是评估已识别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用来确定风险对项目目标可能的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它在明确特定风险和指导风险应对方面十分重要。 定性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利用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发生对项目目标的相应影响,以及其他因素,例如项目费用、进度、范围和质量等制约条件的承受度,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别进行评价。

1、风险管理计划

在项目开始前,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就应制订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进行有效的指挥和协调。项目风险管理实质上是整个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没有全体人员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因此,实行风险目标管理要求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又要求自下而上层层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2、风险识别

本文推荐“检查核对表法”按以下分类进行风险识别。

(1)费用风险,包括成本超支、投资追加、收入减少、收款不到位、超付工程款等。

(2)工期风险,即造成局部的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不能及时投入使用。

(3)质量风险,包括材料、工艺、工程不能通过验收、工程试生产不合格等。

(4)安全风险,还包括环境风险及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5)考核风险,是指根据总承包合同条款约定下达产达标考核不能按要求通过的风险。

(6)信誉风险,即造成对企业形象、职业责任、企业信誉的损害。本文之所以把信誉风险作为项目管理目标风险之一,是因为建筑企业的业绩和信誉是由每个项目成功建设构成的,也应是项目团队追求的项目管理目标。

按本公司风险清单或以往的项目经验积累,在新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中编制“初始风险清单”。初始风险清单可参考“风险备忘录”风险因素的内容。

3、风险评估分析

安全风险及环境风险评估分析依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用已有数据(主要是类似项目有关风险的历史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安全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分析各类风险的损失量,包括不可抗力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据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其它风险评估按经验参考以下某项目的定性分析方法。

4、风险应对措施

拟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必须与风险的重要性相匹配,能经济有效地、及时地应对挑战,在当前项目背景下现实可行,能获得全体相关方的同意,并由一名责任人具体负责。经常需要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项最佳的风险应对措施。

选择最佳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予以处理,以保证以较低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损失,获得较高安全保障,可按以下原则选择风险应对措施。

(1)风险可以回避而又不损害根本利益,采取风险回避;

(2)风险不能回避,则采取措施,如措施费用大于风险自身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自留;

(3)如措施费用较小,采取预防或减轻;

(4)如有些风险不能预防或减轻,采取转移。转移风险包括工程保险和工程分包。

5、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

“检查核对表法”结合“头脑风暴法”,对于初始风险清单不包含的项目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补充增加。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风险备忘录的定期项目评估方法,一般工程中分四次进行,具体是项目实施计划阶段;合同签订后正式开工前;项目进展一半后;试车前。各部门对各风险因素可分解到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各个环节。

设计、采购、施工、开车等部门按照“风险备忘录”的格式和要求报送至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各部门报送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完成综合风险备忘录报送总承包项目部。

在编制风险备忘录时,可随时添加风险列表中未列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及采取应对措施。综合风险备忘录应根据风险的严重性对初始风险清单进行优先级排序。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将风险的应对措施融入到项目管理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篇5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3

职责

3.1总经理室: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公司的SWOT分析并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3.2品管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营销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5供应链管理部:负责识别来自供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

定义

4.1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因素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应急事件等。

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相关方风险等。

4.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4.12

SWOT: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

5

程序

相关部门

使用表单

跟踪验证至结案

YES

内外部信息收集

记录保存

方案修订

NG

部门风险和机遇识别

风险和机遇管控

风险和机遇评估

部门风险和机遇识

部门现状评估

风险和机遇识别管控

董事会议召集

方案(经营规划)建立

合作洽谈需求收集

趋势判定

确定投资计划

方案评估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董事会/总经理室

董事会/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品管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FME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总经理室根据国际、国内、地区和本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对手、市场变动和价格、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以往绩效、客户技术信息反馈等,确定本公

司企业目标和战略方向,识别出本公司投资计划要求,同时分析识别风险、消除风险、降低或减缓风险,充分利用可能的发展机遇,保证实现企业效益和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形成初步方案含经营规划等,同时上升至董事会讨论.

经公司董事会议讨论研究,最终确定公司战略目标方向及方案,明确与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包括需要考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或条件。

总经理室根据董事会会议决议结果,识别形成《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依照分析结果为重大风险或机遇的,需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形成《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各部门依总经理室决议后确定的公司战略方向目标以及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同时结合本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5.1.1总经理对公司环境与背景、投资计划方案等阶段进行分析,明确公司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经营、环保政策环境,确定公司的正面环境与负面环境,并形成SWOT分析报告。

a

.在SWOT分析报告中,

SO方面,属于公司的机遇,利用公司的优势与机会,由总经理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b.在SWOT分析报告中,

WT方面,属于公司的风险,针对公司的劣势与威胁,识别出主要风险并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5.1.2相关方要求或期望中存在的风险或机遇。

a.

营销部识别来自顾客的要求或期望,识别出的顾客要求如果目前公司不能满足,则构成公司的风险,需要采取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b.

供应链管理部识别来自供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c.

厂务部识别来自法规监管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d.研发部识别来自产品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5.1.3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售后的风险;

e.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①;

f.过程失效的风险①;

g.重大环境因素未识别的风险;

h.关键设备故障的风险;

i.应急预案不完善的风险;

j.人力资源短缺的风险;

k.操作工无法准确理解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l.订单突然增加的风险;

m.客户投诉增加的风险等。

注①:设计失效和过程失效可参考失效模式分析中DFMEA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和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

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5.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总经理室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

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

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

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

总经理室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责:

a.

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

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5.3

各部门风险机遇策划及识别

评估小组组长依据总经理室最终确认的战略规划及目标,以及总经理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表》,组织策划识别各部门风险和机遇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

5.4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4.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环保影响;

c.损失的多少;

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

非常严重

b.严重

c.

较严重

d.

一般

e.

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程度

描述

严重

等级

质量

质量环境

环境

顾客方面

影响后续过程

成本损失

(万元)

法规监管层面

污染排放方面

非常严重

顾客停止与我司合作

本过程无法工作

损失≥10

停业整顿

临近江河湖泊流域性

5

严重

顾客停线

本过程全部离线返工

10<损失≥5

行政罚款

本行政区域内

4

较严重

顾客退货

本过程局部返离线工

5<损失≥0.5

有条件运行

本工业区区域

3

一般

顾客投诉

下过程全部在线返工

损失<0.5

书面改善

本工厂内

2

轻微

顾客情报反馈

下过程部分在线返工

无损失

口头问题

不影响

1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中。

5.4.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

极少发生;

b.

很少发生;

c.

偶尔发生;

d.

有时发生;

e.

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度

定义

等级

极少发生

发生概率≤0.001%

1

很少发生

0.001%<发生概率≤0.1%

2

偶尔发生

0.1%<发生概率≤1%

3

有时发生

1%<发生概率≤10%

4

经常发生

发生概率≥10%

5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中。

5.4.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风险

系数

风险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措施

15-25

高风险

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

5-15

一般风险

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5

低风险

风险较低

,接受风险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记录,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执行,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5.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的额措施时必须将相关措施贯彻到公司日常运行程序中,且部门的管理活动不应与公司层面如SWOT

分析活动对应的措施冲突。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5.5.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

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a.

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b.

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c.

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d.

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e.

其他情况需要时。

6

引用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SST-QEP-02

7

篇6

1. 公司目标

风险评估的前提是设立目标.设定目标是公司管理过程的重要组织部分,而非内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却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起目标体系,就能把各种力量、各类资源统一协调,按照目标的要求发挥作用,促使寿险公司切实的凝结为一个整体。只有先确立目标,公司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目标设定是寿险公司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相关风险对策的基础。

2. 风险识别与评估

公司面临的风险是指发生对公司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可以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规避和减小的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识别需要比较客观的进行,而且为了避免忽略相关的风险事件,识别风险的过程最好与评估风险的过程区分开来。

相对于寿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来说,风险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内部,也产生于公司外部。对于寿险公司,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内部因素是:

(1)管理层对实现公司目标的理念意识和紧迫感。

(2)员工的胜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当性和完整性。

(3)公司资产的规模、流动性或业务总量。

(4)公司的财务状况。

(5)信息系统电算化的程度。

(6)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分布。

(7)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

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公司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外部因素是:

(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规可能要求经营政策和策略的改变。

(2)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有关融资、资本支出和扩张的决策产生影响。

(3)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发展会影响研发的性质和时机,或带来采购的变化。

(4)行业竞争及市场变化: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会改变公司营销、产品开发、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经营或信息系统的改变以及强调对或有损失制定应急计划的需要。

识别公司层面和操作层面风险后,公司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必须保证风险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已经对公司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风险评估才可以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量方法评估,二是定性方法评估。

风险评估是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寿险公司风险的内控基本要素,是识别及分析那些可能影响企业达到企业目标或事件的手段,是决定如何构建有效内控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在风险评估意识、方法、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层长期以来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财审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客观的科学方法。这导致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较低。

3. 风险处理

在评估了风险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之后,管理层需要考虑如何管理风险。这涉及基于对风险假设的判断,以及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措施包括管理层每日做出的无数决策,从确定其他供货源或扩大产品线到获取更具相关性的经营报告或改进培训计划等。合理恰当的措施会实实在在消除风险或抵销其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成本效益的考虑。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存在对风险管理的模糊认识、困惑甚至误解,进而出现风险管理导向错误的现象。因此,一是要要强化经营风险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认识,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二是建立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标准;三是针对各种风险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分析,充分考虑现有程序对于控制已识别风险是否合适,以及完善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中的风险等。

4. 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处理计划后,并非一劳永逸,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风险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就是要跟踪识别的风险,识别剩余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风险监控是与控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风险监控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控制活动的各个环节确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预防性监控、检查性监控、纠正性监控、指导性监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风险监控形式外,还有针对某个环节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补偿性监控,为加强计算机管理而实施的计算机监控等等。这些风险监控形式,合理保证了公司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风险。

篇7

一、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海洋工程项目风险则是指在项目的策划、设计、建造、安装、调试以及后期投入使用各个阶段可能面对的损失。项目的风险在任何项目的任何过程中都会存在。如果不能有效的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控制,可能会造成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失控现象,从而导致延长工期、增加成本、甚至项目失败影响企业声誉。任何海洋工程项目都有一次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项目风险也具有随机性、相对可预测性、渐进性、阶段性、突发性等特点。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根据海洋石油项目的整体特点,基本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大类。可控风险指的是以人的主观能力可以控制住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可以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比如施工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等;不可控风险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一般不能有效的规避或者采取预防的措施,例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灾害等等。

(三)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海洋工程的项目与传统的土建项目有着明显的区别,海洋工程的项目交叉作业多、涉及专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参与人员及设备较多等特点,那么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出属于哪类风险,这就要求首先做好风险的识别。以海上组块的安装为例,根据海上安装的施工方案,将该组块的海上安装过程分为“作业船就位、抛锚”、“组块挂扣”、“固定切割”、“组块起吊”、“组块就位”及“组块固定”这几个过程,通过对每个过程中参与作业的设备、人员及外部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了每个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如作业船就位、抛锚过程,参与的机具船舶有:发电机、绞车、锚机、通讯设备、两条辅助船舶及相关设施。参与人员有:作业船及辅助船船员、定位人员、指挥员。因此这个过程中可能的风险有:发电机及绞车故障、通讯设备故障、人员误操作、未按方案布锚、走锚等风险。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几个作业过程的风险因素。因此有效的识别风险,是为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二、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

在项目风险识别之后马上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项目所有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后进行综合评价,区分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如果有必要需要建立风险模型,通过专家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

(一)项目风险的评估的方法

项目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作业危险评估法、期望值法、事故树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而海洋工程项目中一般采用的评估方法是作业危险评估法(LEC法)。

(二)海洋项目风险评估

以海上平台安装为例,在海上平台的安装过程中,相关人员识别出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突发安全风险后,应该立即组织专家组对该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对“事故的不可预测性”、“措施的无效状态”、“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频度”、“事故可能损失后果”的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得到了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值及危险等级,为下一步风险的应对提供基础。

三、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

(一)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的方法

在风险评估完成后,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专家组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应对风险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笼统的归纳后有以下两种:1、控制方法,及发现风险后提出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主要以风险回避、风险遏制和风险转移等手段。一般情况下对于海洋工程中的可控风险,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手段进行控制。2、利用财务手段。在海洋工程领域,大多数情况下业主都会要求分包商进行购买海事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摊,尤其是在重大设备设施的运输、吊装等作业行为前,都需购买保险釆用财务的手段将项目风险进行转嫁。

(二)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的原则

1、风险应对有针对性原则。在项目进行中,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势必会浪费企业资源。2、风险应对可操作原则。在发现风险后在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后制定的每一项应对措施中都必须可操作性,不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否则对防范风险没有任何意义。3、风险应对最大执行力原则。在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后制定的每一项应对措施后,应引起项目经理的足够重视,从项目高层着手保证这些控制措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4、风险应对全面原则。一般海洋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化等特点,必须全面的指定有效的措施,需要采取多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予以全面控制。5、风险应对措施与经济成本相协调原则。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在相同效果的前提下采取成本较低方案。6、风险应对能力导向原则。控制安全风险时,主要以预防为主,在能力范围内可消除的必须进行处理,无法消除的最大化的削弱风险。

四、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监控

(一)项目风险监控的概念

项目风险的监控是在对项目风险管理指定相关措施后对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监视和控制。

(二)项目风险监控的目标

在项目风险监控措施的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达到一些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及早识别是否还有新的风险,避免已经发现的风险发生、减少风险发生后带来的损失、总结经验教训在本文中项目风险监控虽然处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最末端,但是风险监控是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因此建立一套可行的项目风险监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综合考虑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特点及各类分析方法适应性的基础上,对组块的海上吊装安装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研究,依此建立了风险源及风险识别、评估表,并基于尽早的识别风险,尽可能避免项目进行中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项目风险发生以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的目的,建立了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安全风险监控系统。海洋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组块海上安装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类似,需要对全过程的作业信息进行收集并处理,识别出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的进行应对,然后评估每个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及风险等级。若应对后的风险等级仍然较高,那就需要采取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若风险等级较低,则代表风险受到控制,可以继续作业。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的全过程实施风险监控,确保识别出所有的安全,且风险的应对措施能够被有效的实施,或对应对措施效果不好的风险进行整改。从而保证项目内每个风险因素都能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增 孙诗杰 曹德明 单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洪浩.浅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J].抚顺市中医院学理论.2011.

[2]彭俊好,徐国爱,杨义先,汤永利.基于效用的安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

[3]张俊.浅析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篇8

中图分类号: 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隧道工程施工是交通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施工建设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隧道工程一般工程量比较大、施工条件恶劣、工作集中等特点,而且隧道工程施工具有很高的风险,对于技术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同时还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隧道工程因其缩短里程、受高程影响较小的优点,受到了相关行业的欢迎。随着隧道数量的不断增加,隧道工程中的问题也不断的暴露出来,我们要正视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证和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益。对其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出具备针对性、可行性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是保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与举措。对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特征与产生原因

1.1 风险特征

1.1.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依赖于工程的水文条件与地质条件;

1.1.2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带有一定的隐蔽性;

1.1.3 发生隧道施工风险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1.1.4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

1.1.5 随着施工的深入,施工风险的可能性会加大;

1.1.6 施工风险与施工现场条件关系密切。

1.2 产生机理

1.2.1 复杂的地质条件。高速公路隧道需要穿越的围岩变化大且类别多,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围岩会与设计中预期的围岩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1.2.2 施工难度大。在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规模都较大,而能够提供的作业空间相对有限,所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数量众多且结构复杂,从而致使隧道施工工艺复杂且难度较大。

1.2.3 风险意识淡薄。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建设队伍普遍存在安全风险意识淡薄、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同时隧道工程工期长、规模大涉及面广,因此往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因意识淡薄而产生施工风险的问题。

2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程序

2.1 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对目标进行明确的过程,从而寻找出对项目可能会产生损失的因素风险管理是基于风险识别之上的,也是风险应对与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风险识别的整个过程包括风险识别报告的编制潜在风险因素的识别、估计风险形势、相关资料的收集、重要参与者的明确以及风险目标的确定。

2.2 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风险的评价与估计组成了风险评估,其中风险评价就是综合分析隧道施工的风险因素影响,同时将各类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与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算,找出工程项目中最为关键的风险点,从而确定其整体风险情况,为风险的处置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而风险估计则是估计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在各个阶段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后果大小以及影响范围,为工程整体风险的分析打下基础,同时为风险监控应对措施评价以及管理计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2.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就是在发生隧道施工风险时,预定措施实施的过程通常来说,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发生风险之前,即以风险因素为对象,制定并采取控制应对措施,从而使风险得到减轻或消除,其具体措施有风险的分散、缓解与规避等;二是发生风险之后,通过在财务上的安排使项目目标因风险而受到的影响得以减轻,其具体措施有风险的保险转移与自留等。

2.4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位于整个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步骤的最末,但是仍然不能对工程项目风险监控所起的作用有所轻视,而是应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贯彻落实风险监控也属于连续的一个过程,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以风险管理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对风险处理活动进行全面跟踪与评价。

3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成为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在面对各类复杂地形条件时,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设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探讨,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其中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对于充分了解并制定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的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崩塌或塌方风险

导致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也就是受到地下水变化受力状态与地质条件状态而产生塌方或崩塌;二是人为因素,设计与施工作业方法的不恰当而产生塌方或崩塌。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预加固围岩,设置超前管棚,通过预注浆方法对围岩进行加固,从而使围岩性能指标得以提高;利用预切槽或旋喷拱,使围岩变形减少;在隧道施工之前或是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将地表水尽量引排,减少其渗入隧道的可能性;采取眼镜法、中壁法、短台阶法、台阶法等技术实施开挖,将初期支护加强,即设置或加密钢架、喷涂钢纤维混凝土、增设钢筋网、将锚杆加长加密、增加混凝土厚度等;加强量测围岩工作,如有围岩异常或变形情况产生,则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可利用将衬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将衬砌断面形式改变、将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增加、设计永久混凝土支护等方法进行处理。

3.2 岩爆风险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高速隧道工程项目如果涉及的岩层特点为坚硬干燥埋深较大时,应对岩爆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将岩爆多发部位,即隧道拱腰部顶部新挖工作面及附近作为防范岩爆风险的关键部位;将超前释放孔设置于拱部至边墙部位;采取超前钻孔预爆松动爆破等方法,预先释放出岩层原始应力,从而使岩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减少或避免;对岩面进行洒水湿润作业,利用高压水喷射冲洗开挖的岩面,使其部分能量能够被释放;在爆破开挖后,喷射混凝土于拱顶与边墙之上,并进行钢筋网与锚杆的加设,从而使岩爆发生次数与岩层暴露时间得以有效减少;发生岩爆后,必须对岩爆部位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未落地不稳定的石块必须及时清除;在岩爆风险较大的范围内必须进行防护钢棚的设置,相关施工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具。

3.3 涌水风险

隔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将隧道位置与暗河、溶洞水源流向之间的关系查明,利用铺砌排水沟开凿引水槽、泄水洞、暗沟、暗管、涵洞等方法进行堵水,如果暗河或是溶洞的流水量较小且存在其他出口或分支,则可利用注浆方法进行堵水;采取抽水机与管道排水结合的方法,进行集水井与固定泵的分段设置,同时将临时移动泵站设置于开挖面与固定泵站之间,利用潜水泵将水抽至固定泵站集水井内。

3.4 瓦斯风险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在隧道内所使用的照明装置、电器开关、机械设备等全部采用防爆型号;在隧道内严禁明火作业,禁烟,施工作业人员穿着棉制品;采取瓦斯自然排放、抽放引排等排放措施;将煤层或岩层裂隙利用泥浆或是其他材料进行封堵,防止渗入瓦斯,喷射混凝土及时将开挖面进行封闭,同时利用气密性混凝土进行封闭衬砌;如果煤层厚度超过0.3米时,就必须对其进行揭煤作业,揭煤作业前要实施超前钻孔,并将煤层地质构造、岩性、厚度、倾角、层位等情况探明;当工作面掘进至煤层到预定距离时,应设置至少两个能够穿透煤层的预测孔,以对瓦斯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应加强隧道内部通风与实时瓦斯检测工作。

3.5 岩溶风险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处理隧道底部的小溶洞时,可利用浆砌片石干砌片石、换填片石等方法进行回填压实作业,而隧道边墙的小溶洞,则可利用浆砌片石对其进行封堵处理并将混凝土衬砌加强,隧道拱部以上的溶洞,则应以其岩石破碎程度为依据,进行加设防护防拱喷锚支护加固;处理规模较大的溶洞时,则可采取加固与跨越处理,即加固挖孔桩支顶、拱桥支顶、支承柱、支承墙,整体浮放支托、边墙拱、拱桥栈桥、简支梁跨越等;在开挖岩溶隧道时,应采取与软弱围岩相同的处理方法,即进行管棚注浆预加固,微震爆破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强化。

4 结束语

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发展迅速,但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文章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其他方面出发,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识别并制定相应的施工风险管理措施,是保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鲁甲杰.某高速公路长大隧道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

[2] 冯旭.雪峰山特长隧道施工管理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3] 傅冰骏.建立隧道掘进机产业促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2).

[4] 隆威,尹俊涛,尚彦军,等.上公山隧洞TBM掘进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对策[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12).

[5] 王守慧.武隆隧道横洞工区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套[J].现代隧道技术,2009,(2).

篇9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076-02

1 前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竞争运营方式、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全球经济格局因而产生了巨大转变。企业的生存日渐依赖于

技术创新。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由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合作竞争,战略联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企业与全球范围的竞争对手建立合作关系的发展趋势。而战略联盟本身也经历着从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产品联盟向以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为核心的知识联盟的转变,联盟的战略意图转向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

2 战略联盟和信任风险

战略联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之间,为了实现某种战略目标而进行的长期动态合作。而战略联盟中的信任即战略联盟成员对合作者的可信任度进行一定评价后,选择自己熟悉的信得过的企业或是在行业内部受人尊敬的企业加盟,从而提高伙伴之间的沟通水平,加强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提高对伙伴行为的宽容程度而避免冲突,最终提高知识共享的水平进而提高双方的核心竞争力。信任风险来源于联盟成员对合作者的预期,与过去的经验有关。

3 信任风险管理

信任风险的管理过程如下图所示。首先,联盟企业应制订风险管理计划,涉及风险管理的各个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的分析与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之后依次进行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与评价、风险处理、风险监控。在此过程中,风险监控持续循环进行;这四个过程都要进行绩效评价与反馈。

3.1 信任风险的计划

战略联盟各个成员以当前项目为研究对象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编写风险计划。在计划中,做好对对方可信度的评估。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项目的实施目标、总要求、应达到的技术特性和使用特性、涉及的核心技术、项目实施应遵守的行业规范、政策和法规等。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和途径。主要包括与项目有关的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等风险的确切定义、特性、判定方法以及对这些风险进行处理的合适方法。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施的准备。包括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价的具体程序和过程,以及处理这些项目风险的具体措施,并做好项目风险管理的成本预算。④总结。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总结,并做好相关信息和资料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 3.2 信任风险的识别

根据上述风险计划,联盟成员内部的各专家、管理人员以及外聘专家根据相关经验和项目资料,利用科学方法,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项目进行信任风险识别。经过收集数据或信息、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并归纳分类之后,通过流程分析、直接问询、现场考察等方法,找出工程中可能导致核心技术泄露或其他可能丧失核心竞争力的风险事件,形成项目信任风险分类和描述文档。

3.3 信任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根据识别阶段的成果,各风险管理参与人员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对风险存在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和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测量。对于风险的概率估计,可以是人们对该风险给予及时的关注,进而减少有关损失的发生。风险管理者也可以在信任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手段及方案。

(1)评价指标层次

从项目联盟信任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将信任风险分为两个层次,具体如下表所示:

评价集即对各层次各冲突评价结果的直接描述和表征形式。根据信任风险的特点,借助国内外相关问题调查表格的设计方法,确定各个因素的评价结构为五个等级{V1、V2、V3、V4、V5}={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对于第一层次指标,参照Manuel Becerra,Randi Lunnan,Lars Huemer等人的研究成果,确定评价等级加权值为括号内数值。

(3)确定各指标值

利用调查问卷或直接询问的方式,获得一定样本空间内的各指标测评平均值Uijk(i=1,2,3;j=0,1,2,3;k=1,2,3,4)(采用1-10评分法,1表示很差,10表示很好,依此类推)。

(4)模糊综合评价

在得到各指标数据后,即可测评信任风险度,公式如下:

3.4 应对措施

在分析和评估信任风险之后,应用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处理这些风险,识别相关的负责人并尽力为降低风险作出估计。处理方法包括回避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控制损失等。

(1)回避风险。对于信任风险的回避指不愿承担风险或不愿继续承担已承担的风险,从根本上放弃可能产生风险的项目资源、技术和设计方案等,或以风险较低的解决方案削减并替代风险较高的活动。这种风险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性能、利润等要求。(2)承担风险。承担风险是指明知风险存在的事实但不作任何对风险加以控制的努力,接受其相关风险。但一般情况下还会在成本、进度等方面做一些预防措施。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风险程度较低的情况。(3)转移风险。当项目组织面临概率下偶然损失大,或很难控制的项目风险时,可以采用转移风险的措施。这样可以将面临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承担。可以采取项目出售、分包或订立责任协议的方式。(4)控制损失。对于信任风险来说,这种方法是比较适用的。它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措施,在风险发生后,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控制措施,其核心是减少风险损失。

一般信任风险发生后,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企业核心技术的泄露或核心竞争力的丧失,补救方法除了法律手段之外,还应尽快采取公关措施,同时抓紧时间研制新的技术,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措施视所在行业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为了在风险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应在风险评估之后撰写风险预警与应对方案,详细地列出可能发生的信任风险及其后果,并列出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篇10

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政策因素造成的风险。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这些政策及法规的调整,例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技术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的调整,会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投资等环节造成很大影响,从而产生一定风险;另一方面,技术因素造成的风险。由于在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行为,容易使得工程投资额变化加大,造成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的出现。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选址、水文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勘测以及设计质量等方面的风险。尤其是不注意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成为工程建设的最大的隐患,造成了严重的工程事故和质量问题,使等建设资源大量浪费,导致投资增大。

1.2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有很多。包括地震、洪水、暴风暴雨、滑坡及泥石流等未知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风险,由于这些自然风险的发生不可控制,因此其发生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往往会比较大,对大坝、地下工程、水库乃至整个工程造成巨大威胁。同时地质问题也是造成水利水电工程量增加的主要客观原因。由于水利水电项目面临的地质条件中,各个岩层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性,这就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造成项目在实施阶段面临巨大风险。另外,气候的变化会导致水文的变化,项目建设期间可能碰上的恶劣气候等因素造成的水文变化,从而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构成威胁。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风险管理与规避的具体策略

2.1加强对风险的识别

加强风险识别是规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风险,保证其顺利完工的有效策略。所谓风险识别即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和带来的后果进行识别。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面临的自然条件复杂,这就使得风险因素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项目结构的设计描述以及历史参考资料等方面进行风险的识别,从而做出详细的风险报告,便于策略的实施。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流程图法、检查表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

2.2有效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风险管理计划为基础,以风险识别为前提,进行项目风险概率、进程与影响程度的综合考虑,运用一定的方法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计算以及估算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因此,有效进行风险评估是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在风险评估时,要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范围的大小、时间进行确认,以降低不确定性,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与影响。

2.3注重对风险的监控

注重对风险的监控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面临的各种自然条件非常复杂,需要进行监控的技术手段也要不断变化。因此,在进行风险监控时,要将风险管理和应对计划、附加风险识别和分析等材料作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控。通过对已经识别风险的跟踪以及已经发生风险的监视,进行新风险的识别与预测。同时,还要对风险管理及应对计划进行不断的修改与纠正,以此来采取恰当的措施保证计划的执行和实施,使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2.4科学合理的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编制

要想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风险的影响,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编制。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编制是以风险管理计划为依据,以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基础,对风险特性、项目主体抗风险能力进行重点考虑,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计划和应对措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在风险潜伏阶段,就要能够正确预见和发现风险苗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隐患的消除和风险的规避,从而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在风险发生阶段,要积极实施抢救和补救措施,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位置以及严重程度,控制风险事件的扩大。同时也可以将风险事件转移至其他不会对项目造成致命影响的部位或采取自留风险的方式,尽可能将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在风险造成损失阶段,要迅速对风险损失进行有效的补偿,排除风险事件对项目日常进展的影响,减少间接损失。

篇11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17-02

一、引言

国资委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极大地推动了风险管理工作在国内企业特别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应用。风险管理属于新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在不断深化、方法在不断丰富,风险管理已成为组织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部审计机构承担了风险管理职责,开展基础体系建设、业务风险管理等系列工作,以风险和内控为角度开展审计,发挥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价职能。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众多优秀企业已逐步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这一类型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亮点和趋势。

二、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概念、价值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正在从传统的财务账项审计向到现代管理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将更加贴近企业的各项管理,更加融入管理的过程之中。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组成部分,是管理审计中新的审计类型。它是内审部门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制定的应对程序、对策方案以及机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以改进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增进企业价值的一种审计类型。

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范围的科学合理性;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识别与评估的科学合理性;措施、方法与程序的合理性;风险应对的合理性等。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由内控审计扩展到所有风险管理技术审计,它更加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可以使组织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风险现状,保障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最大化,也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险应对方案效率、效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实现风险管理与组织整体经营战略的优化结合。

三、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从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提出改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为企业管理层、审计委员会的提供有用信息。

1.评价风险管理机制。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因此,首先应审计、确定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包括但不限于组织体系、内控体系、报告体系和考核体系。(1)审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性。开展风险管理,做好组织和人员保障是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应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在统一领导、广泛参与下,搭建职责明确、有效运行的风险管理结构框架,包括风险管理责任人、专业和非专业管理人员、外部服务机构在内的组织体系。(2)审计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业应当结合实际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3)审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内控体系在风险管理中占重要部分,属于核心内容。没有与组织管理实际相适应的、完整的内控体系,风险管理有效性无从谈起。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被审计单位内控体系构建情况,可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标准,考察对于各个要素的控制。(4)审查报告体系的存在性及运行有效性。考察日常报告体系及运行、突发风险报告体系及运行、预警报告体系及运行。(5)审查考核体系的执行性、有效性。考察考核体系覆盖程度及结果应用情况,评价考核体系是否能够有效推动风险管理工作。

2.审计评价风险识别的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注意分析企业风险识别是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识别组织内外部所面临的各项风险。通常来看,应结合风险管理各项环境和内控要素,如就组织目标、经营情况、管理薄弱环节或问题等进行访谈、查阅资料、记录、历史案例,应了解风险识别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材料并评价其充分性,必要时还应进行分析性复核,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缺陷进行分析、确认。(1)审计识别原则的合理性。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及进行应对的关键性第一步。只有采取合适的原则才能更充分地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

(2)审计识别的充分性、全面性与否。风险管理审计需要评价相关风险资料是否涵盖了对组织各层次目标产生影响的所有内部、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来源于组织治理机构效能、管理的局限,业务控制失效、产品或服务销售策略、经营活动和业务特点、资产性质及其管理局限、人员知识结构、专业经验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变化、竞争环境等方面。(3)审计识别方法的适当性。审计人员应对各种风险做系统地分析与归类,形成企业风险框架,并结合管理实际特点,对企业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进行审查,评价该方法能否适当地识别出对各层目标有针对性的风险。

3.审计评价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是应用各种工具方法,定性或定量地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审计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特别是要关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程度”两个要素确定的方法、记录、过程,并分析其合理性。(1)风险识别所反映的特征分析。不同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评价,因不同的风险所应采取的评估方法不尽相同,审计人员应首先对企业风险识别结果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解,如哪些是内部原因所产生的,哪些是外部原因所产生的,哪些是与战略、核心业务、支撑性业务相关的风险,哪些是与企业价值链关系密切的风险。

审计人员在对风险评估方法审计时,应考虑风险特征来评价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如已识别风险可用定量方法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审计人员需要判断描述风险事件影响的“数量”是否恰当;如无法定量表示,审计人员应判断管理层所定的“性质”是否合适合理。(2)历史资料的可信赖程度。企业(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管理层多数依据历史已发生的案例、风险事件为参照标准、参考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应考虑历史资料的充分性、可靠性,充分论证案例发生环境、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条件等是否能够恰当地借鉴到当期的风险评估中。(3)判断企业开展风险评估的能力。开展风险评估的水平高低与企业管理层对风险评估方法的理解、运用有密切关系。审计人员应对企业管理层运用定量定性方法的能力、对所依靠的数量模型、信息技术、个人经历经验进行了解,考虑评估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运用是否恰当。(4)对成本、效益进行权衡。管理层在运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开展风险评估时应考虑评估方法成本、效益性。审计人员需要对管理层选用方法的成本效益性予以考量。

4.审计评价风险应对措施。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有效性时,应考虑以下方面:(1)剩余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一般企业对固有风险具有相应的管控措施,风险应对措施应主要针对剩余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应评价在采取应对措施后剩余风险能否在组织可接受范围内。如果已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可以确认风险应对措施有效。(2)是否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每个企业风险应对措施会有所不同,这是基于企业管理实际状况而定。如果不适合自身特点,就不是恰当的应对措施。审计人员应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对所采取措施的适当性做出评价。

四、风险管理审计程序和方法

1.在计划阶段,识别经营风险,制定风险管理审计计划。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识别经营风险。如了解企业性质、管理机制、业务内容、经营范围、组织结构、人员组成等,建立对企业框架性的认识;通过查阅企业文件、规章制度,了解各项管理要求;访谈各级领导、骨干员工等主要人员,全面了解风险管理现状;现场查阅各种经营生产过程原始记录,审计审核、批准等管理控制程序。初步确定风险管理薄弱环节,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2.在实施阶段,审查、评价风险管理状况。在实施阶段,围绕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审查和评价风险管理状况,包括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识别过程、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的审查和评价四个方面。

3.在审计报告阶段,出具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开展后续审计。按照审计过程中发现情况,依据《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出具风险管理审查和评价报告、或者出具详尽的专项审计报告,将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报告给适当的管理层。

由于多数企业风险管理职能由内审部门承担,因此审计人员的审查评价结果可作为改进和完善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为保证、监督风险管理审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后续审计来复查管理层是否就报告中的建议采取合适的行动,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如果未采取行动,需要明确相应责任和原因。

4.审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在风险管理审计不同任务阶段,可采用的审计方法有所不同。如,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可通过流程图法和文字表述法、问卷调查法(编制风险管理问卷调查表)、关键路线法确定风险管理审计开展的重点;在审查评价风险识别时,可采用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生产流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排列图、因果分析、因素分解、经济活动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鱼刺图、专家调查列举法等;在衡量风险管理措施时可使用专家调查法、风险报酬法、风险当量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在后续审计阶段,可以通过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现场观察等进行审计。

五、结语

风险管理审计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常规性审计类型,甚至尚未开展。当然,风险管理审计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如组织结构及制度不健全,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人员业务结构和经验等条件无法满足风险管理审计需要。

随着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日益加快,风险管理工作逐渐提升到重要层面是一个重要趋势。作为风险管理的再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的广泛开展需要强化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明确审计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作用,提高审计人员胜任力,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将风险管理审计常态化。

参考文献:

[1] 高东坡.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9)

[2] 靳建堂.风险管理审计初探.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2005

[3] 李晓光.浅议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经济师,2011(5)

[4] 钱光明,陈德艳.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商业会计,2011(33)

[5] 万文钢.对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审计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内部审计,2010(9)

[6] 汪振纲.风险管理审计理论述评.风险与内控,2010(2)

[7] 夏丹宁.推进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中国内部审计,2004(12)

[8] 谢浩,尹珍丽.风险管理审计常用方法解析.时代经贸,2010(10)

篇12

2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制定项目风险控制计划

制定项目风险控制计划是通信企业开展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此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企业相关部门在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的过程中应确保该内容的制定符合通信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另外,在项目风险控制计划内容构建中,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风险承受力,明晰风险控制方法;②在项目风险控制计划制定中要求企业相关部门首先应通过调查的形式了解到运营商项目实际运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清除项目风险根源,最终为项目风险控制计划的不断完善打下良好基础。例如,通信企业通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即应根据风险的类型等对其系统中有问题的模块进行重新编写和调整,以达到风险控制目的;③通信企业在制定项目风险控制计划过程中也应对风险预防措施进行完善,以此来到最佳的应对效果。

2.2加强项目风险监督过程

加强项目风险监督过程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①通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构建相应的风险监督机构,实现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行为的监督,最终促使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监督部门的控制下能规范自身行为,以此来达到风险应对目的。②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要求通信企业领导应定期聘请外部的咨询公司对通信企业的项目风险监督过程进行指导,最终促使其监督行为逐渐趋向于规范化,并由此达到最佳的监督效果。③为了有效加强项目风险监督过程,要求通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设定相应的阶段风险评估和终审风险评估机制,并使其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对通信项目展开严格的监督行为,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风险,并对其展开有效控制。

2.3加强项目风险跟踪过程

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跟踪即要求通信企业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应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其展开重复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过程,最终达到对项目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跟踪的目的。在项目风险跟踪过程中要求企业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应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研讨,进而在对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后,明确的设定出应对计划。另外,由于项目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预计,且随时变化的。因此要求企业在对项目风险进行跟踪的过程中应不断更新风险计划管理内容,以此来确保该计划内容的规范性,并致使风险发生时可及时开启风险管理计划达到风险控制效果。

篇13

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建筑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安全生产的整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02年建筑业发生事故1208起,死亡1292人:2003年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2004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必然会造成一定的人身伤亡,给事故的受害者自身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我国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建筑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发展水平所限,目前我国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2.1法律、法规方面

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诸多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初步构成了建筑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体系,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己暴露出不少问题,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习惯采用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来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问题。

2.2政府监管方面

建筑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监督人员数量少,经费不落实,不能满足日常监督管理的需要;监督管理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监督力度不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3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方面

一些施工单位过分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防护措施得不到落实;个别单位甚至认为安全管理是一种“纯消耗”,投资安全管理会降低收入,从而取消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员,致使安全生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施工过程中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普遍存在。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控制。在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项目风险管理者所要做的是以项日总体目标为依据,根据具体的风险性质及潜在影响,规划并选择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纯风险并尽可能地利用投机风险,将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3.1编制建筑工程城目风险应对计划

编制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应对计划是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和应对措施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提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机会,降低对项目目标的威胁。编制应对计划时,应充分考虑风险的严重性,应对风险所花费用的有效性,采取措施的适时性,以及与工程环境的适应性。编制应对计划的依据是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清单,风险的特征,项目主体抗风险能力,风险详细分析资料和可供选择的风险应对措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应对计划是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和项目风险控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是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程序、责任和措施等内容的全面规划,其内容包括;对己识别风脸的描述,风险承担人及其应分担的风险,风险分析及信息处理过程的安排,每项风险的应对措施及实施计划:采取措施后期望残留风险水平的确定,风险应对的费用预算和时间计划,处置风险的应急计划和退却计划等。

3.2风险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和风险利用。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项日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阶回避可以在某种凤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缓解:风险缓解,也叫风险减轻,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这种方式并非损人利己,因为有些风险对某些单位是风险,而对另一些单位并不构成风险,原因是各自的优劣势并不相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各不一样,比如常有工程承包企业将自己企业不擅长的专项工程分包给专项作业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转移者和接受风险者将会取得双赢。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转移是重要且广泛采用的一类对策,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