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一对一教育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学一对一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一对一教育

篇1

古典吉他(Classical guitar)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全技术性弹拨乐器。它既可以作为独奏乐器,演奏旋律优美的独奏曲,又可以作为重奏、伴奏乐器,演奏逻辑严密的复调或色彩丰富的和声,还可以作为乐队领衔乐器,演奏声部复杂的协奏曲中的主旋律。自古典吉他传入我国以后,大多数从事古典吉他教学的教师只注意到古典吉他的独奏方面的特色,主要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却忽略了重奏、协奏的教学,而这两方面对古典吉他的教学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近10年的古典吉他的专业教学中,笔者采用一对一教学和小组教学相结合、强调小组教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近6年的专业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古典吉他教学中运用小组教学方法的经验和想法。

所谓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就是根据接受古典吉他教育的对象的年龄特点、专业基础、专业潜质和领悟能力等诸多影响教学的因素而划分出的以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教学形式。小组内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接受专业教师统一的指导。根据古典吉他可以演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的专业特点,考虑到器乐教育的特殊性,根据笔者自身的古典吉他教学实践经验,小组教学的人数可以确定到4-6人较为合适。下面就从笔者关于小组教学的调研出发,简要探讨一下古典吉他小组教学的优势及弊端及其和一对一教学的关系。

一、关于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的教学效果及其和一对一教学的关系的调研报告

所有事物的发展,有利就有弊。古典吉他的一对一教学和小组教学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那么,在古典吉他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扬长避短呢?笔者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给出一个答案。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总结一下二者的关系。

以下的表一、表二和表三是笔者对大庆蜚声吉他培训学校古典吉他演奏和教育专业特招班2004届至2009届学生第一学年的教学成绩和考核指标的跟踪调研,得到的调研数据如下(学生入学均无基础)。

(一)调研数据

(二)有关以上三个表的各项调研数据的分析

1.从表一不难看出小组教学的诸多优势,小组教学开展得越早、时间越长越好,它不但能促进古典吉他的教学,而且可以很好地控制学生中途辍学的比率。

2.从表二可以看出小组教学的学生人数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小组教学确实能促进古典吉他的学习,但随着人数的增加,教学效果在下降,小组人数在4到6人时,各项教学指标达到最高临界状态。但此图还反映出,随着人数的增加,学生演奏中的误差率一直在上升,在4-6人范围内,误差率控制在5%左右可以允许,同时更说明小组教学的弊端之一在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不能十分准确,因此小组教学必须和一对一教学密切结合,以弥补小组教学的不足。

3.从表三可以看出小组教学中学生平均年龄和可量化教学指标的关系。在小组教学学生人数相同(5人),且同时期采用小组教学(入学第3个月开始)的前提下,随着组内学生平均年龄的增大,各项教学指标并不是逐渐增长,而是在9-11岁这个阶段出现峰值。因此,小组教学比较适合的年龄段为9岁以上,最合适的年龄段为9-11岁。图中还能看出8岁以下的小学员不适合小组教学,应该采取一对一教学,原因在于学生自控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

(三)最终形成的调研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必须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为辅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刚入学时最好采用一对一教学(一般以3个月为宜),使其专业基本功掌握得非常正确,然后再进行小组教学。但必须注意到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学生年龄不宜偏小,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和传统的器乐教学中的一对一教学比较,古典吉他小组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古典吉他可演奏重奏的专业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重奏能力。

古典吉他属全技术的、重音的弹拨乐器,古典吉他的发音方法是右手弹拨,发音的特点是断续的点式发音。而弦乐器主要指的是弓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发音的特点为持续的线式发音。二者虽有不同之处,但古典吉他的发音主体的属性和弦乐器本质相同,都是由琴弦震动发声,因此较为相似,所以古典吉他兼有弦乐和弹拨乐的特点,比较适合多声部的重奏。和弦乐重奏一样,古典吉他的重奏有着更为人性化的全技术性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如人所共知的由萨罗索尔作曲的古典吉他二重奏《月光》,由泰勒曼作曲的古典三重奏《D大调协奏曲》,以及由比才作曲、罗梅罗家族改编的古典四重奏《卡门组曲》等经典作品,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古典吉他的重奏不是简单地将几把吉他的演奏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演奏的乐曲在声部、织体、音乐对位及和声方面息息相关,演奏者无论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基本音乐素养上都要有高度的默契与和谐。这种高度的默契与和谐不只是要求演奏者有过硬的演奏技巧,还要有彼此配合的感知和协调,因此,单独的一对一教学是无法适应古典吉他的重奏教学的。而小组教学正符合了古典吉他的这一特点,先由所有小组教学成员演奏同样的乐曲,进而演奏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在严格把关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小组教学进行得越早越好。

2.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辨音能力、节奏感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和一对一教学相比,小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辨音准和强弱的能力。因为小组教学首先要对学生的古典吉他进行同音高的绝对定音,这就弥补了一个学生的相对定音的缺陷,从而使学生对标准音高有更清晰的认识;其次,小组教学中,多把吉他演奏同一乐曲,这虽然是简单的同声部重奏,但在音响效果上和一把吉他的演奏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使学生在自己演奏的同时,能够听到别人演奏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同音音程和和音的共鸣与对比,培养良好的听辨能力。另外,小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原因在于,在一对一教学中,学生存在着节奏不稳和不准的现象,而使用节拍机虽可以克服上述现象,但长期使用节拍机又可能使学生的节奏过于僵化。相比之下,小组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转贴于

3.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演奏古典吉他的主观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器乐的一对一教学中,一名教师面对一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师的角色是教,而学生的任务是学,这样的教学虽然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容易出现教师因长时间面对同一教学对象,而失去比较饱满的教学情绪,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比较和竞争而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客观上的单一的教学关系如果长期存在,就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如果学生课下不练琴,教师就无法进行新的教学,使得教师不得不从教授主体变成陪练,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而在小组教学中,受教育的学生不是一个人,学生客观上存在着比较和竞争,主观上也形成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情绪也因受教育对象的增加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出现而变得较为饱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以适当的引导,表扬较好的学生,鼓励和适度批评较差的学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在点评一名学生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受到了相同的教育,同样的问题教师不用多次纠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4.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自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古典吉他属于全技术性乐器,所谓“全技术性”,是指古典吉他的发声和钢琴不同,它需要演奏者左手按弦的同时右手去弹拨琴弦发声。左手按弦的位置和力度及右手弹弦的姿势、角度、发力关节、力度的不同,发出的声音就有所不同。因此,古典吉他的音色变化也相当大,没有良好的基本功训练,就无法驾驭古典吉他,更谈不上展示古典吉他的艺术魅力。但古典吉他左右手的基本功训练一般都十分单一和枯燥,如以增强左手灵活性和支配能力为目的的左手操和半音阶练习,以增强右手的弹弦力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的双指靠弦的练习等,一个学生练几分钟就烦了。加之古典吉他的基本功训练出成绩很慢,必须靠认真、细腻的训练和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所改变,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一对一的教学在基本功的培养方面远不如小组教学,在小组中,别人没停,学生自己也就坚持了。

5.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专业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众所周知,专业的乐器演奏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专业习惯做保障,而专业习惯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和小组教学分不开的。在一对一的教学中,学生没有来自其他学员的监督和技术对比,没有学员间适时的横向交流,也没有在众人面前演奏的锻炼机会。而小组教学则不然,学生不但可以及时交流学习心得,随时看到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出现的技术差别,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6.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

在专业的器乐教学中,学生视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中,学生大多要求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教学示范,学生只记指法,很少或根本不看谱子,从而忽略了视奏的训练,出现学生能演奏但找不到谱面位置的怪现象,即使教师的指法不科学,学生也根本无法发现更谈不上矫正。类似的现象在国内的古典吉他教学中比比皆是,甚至在包括像费尔南德兹这样国际赫赫有名的古典吉他的大师班中,接受大师指点的学生竟然出现看谱不会演奏的现象。小组教学中,学生因为人多而不能近距离观察教师的指法示范而不得不看谱,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视奏和识谱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编排指法的能力。

三、和传统的器乐教学中的一对一教学比较,古典吉他小组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因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师的精力有限,有可能造成教师的技术指导不能像一对一教学那样到位和准确,影响学生技巧掌握的准确度。尤其在同声部的重奏里,可能会出现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

2.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因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潜质的不同,以及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可能会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为标准,不便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有可能造成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落后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长期下去,会导致落后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而优秀学生失去上进的动力。

综上所述,古典吉他教学中的小组教学模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在长期的吉他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如何处理一对一教学和小组教学的结合上,还须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志主讲.古典吉他技巧与表现.音乐周报. 东方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篇2

TPR理论是美国加州心理学博士James Asher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语言习得机制和第二语言教学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后提出的。该理论要求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式语言项目,然后请学生对这些项目用身体做出反应。TPR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Asher认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紧张、急躁的情绪对学习英语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每个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的目的,启发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尽快掌握英语。[1]TPR教学法又称为全身反应法,即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TPR教学法认为,儿童期掌握的一门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是随着听说产生的,当听说获得的信息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儿童就能自然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2]Asher认为,理解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占先行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教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建立起来再说,通过听获得的技能可以迁移到其他技能上,教学应该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另外,教学应该减轻学生的压力。

1.TPR理论与儿童英语发展理论

TPR儿童英语教学法按照儿童言语发展理论,通过一定的重复性强化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尤其对语言青春期的儿童来说,大脑初步走向成熟,借助于语言认识并了解社会。此时,系统而有规律的学习英语,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优势。我国沿袭多年语法翻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优势非常明显,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扎实的语言功底。但是这个教学法并不适用于初学英语的儿童,接受枯燥乏味的一门新的语言会让儿童力不从心,掌握难度较大。儿童学习语言有他们独有的特点,儿童好动,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好奇心强,喜欢学习,喜欢游戏玩耍。TPR教学法正是配合儿童的这些特点,让儿童全身“动”起来,加入游戏和设定的指令,并让儿童应用这些指令、游戏。这些游戏参与式的方法可以缓解儿童的紧张心理。培养儿童快乐学习的情绪,使儿童英语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TPR教学法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师和家长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时,儿童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90分钟的教学犹如两节玩耍课一样有趣。只有由自己熟悉的家长或者喜欢的教师陪同,儿童有完全的信任感与放松感,一起做游戏,一起做指令,一起玩,一起全身“动”。英语学习才会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TPR教学法在一对一教学中的应用

2.1 TPR教学法教课文

首先教师或者家长设定情景,将课文内容设计成为游戏和指令,摆放教具和模型,辅以中文讲解,说出英文并让学生听懂,理解透彻,学生听懂后自己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指令。例如,一组图片与行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小学三年级课本教学图片案例:

What are the lions doing?

They are eating.

What are the elephants doing?

They are sleeping.

教师问学生回答,随后学生问,老师回答,配合肢体语言与表演。操练玩这一组句型后,学生就能掌握正在做什么及如何回答。然后展示其他的图片及其指令让学生练习回答并做出动作。每次讲解课文时也辅以动作表情和语言,学生一起做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2.2 TPR教学法教词汇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小学三年级课本为例:turn,left,right,East Lake Road,West Lake Road,go straight on,在教这些词汇时,学生边学习边做出动作,教turn left时学生边说边向左转,教turn right时学生边说边向右转,教turn around时学生转一整圈。教East Lake Road和West Lake Road时,学生指出方向。反复操作转动让学生掌握对教师和家长发出的指令的反应,学会使用这些词汇,检验教师或家长回答和做出的反应正确与否。此时,教师或者家长可以故意做错让学生纠正。

2.3 TPR教学法教语音

用TPR教学法教语音时,在本单元里指定一个音标教学生读,让学生在单词表中找出和这个音标一样的单词,并对比读出来,这样学生学会的语音会越来越多。联系其他已经学过的语音词汇,再放到前面学过的课文中复习语音词汇,于学生来说,这样学习语音的教学活动,就成为轻松愉快的游戏。例如,在教学音标时,先在单词表中教学生,然后在单词表中找出并读出。

3.TPR教学法个案分析

TPR教学法研究采用了纵向跟踪式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个体进行长期的实验研究,对被试者进行阶段式的测试并收集数据。这个案例选用青海省西宁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从2013年3月28日至2013年7月14日,一共115天的TPR教学法实验教学,分19周,80个课时左右。在TPR教学法进行到一个月左右时,学校对学生进行了统一的期中考试,学生成绩总分70分,其中关于图片与单词类错误为16分,占总错误的53.3%,此时,学生不懂看图片的信息,不懂得如何应用并学习。之后,继续使用TPR教学法,教会学生看懂课文中的图片,每次表演出动作,或唱,或跳,或跑,或笑。6月8日,进行了人教版套题测试,单元7的测试,总分82分,图片单词类错误为2分,占总错误的11.1%。一周后也就是6月15日,进行了单元8的测试,总分为69分,图片单词类题错误为4分,占总错误的12.3%。6月22日,进行单元9的测试,总分是70分,图片动作类题错误是0分,占总错误的0%,此时学生的正确率为100%。6月29日,进行单元10的测试,总分是76分,图片单词类错误为2分,占总错误的12.5%,6月底至七月初带领学生总复习,7月6日做一套期中复习卷,总分75分,图片类错误是0分,占总错误的0%,正确率100%。7月13号做了期末考卷,总分73分,图片动作类错误是0分,占总错误的0%,正确率100%。

通过TPR教学法,学生在图片单词类题型的错误率呈曲线下降趋势,由53.3%至最后两次的0%。学生总成绩呈上升趋势,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听说能力、运用能力都在进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幅度地提高。

4.总结

TPR教学法适合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教师或者家长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学,学生的兴趣、能力、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尤其是对于图片的理解,采用TPR教学后,学生已经可以自己理解,做出动作,能够看懂信息,对于单词的掌握也牢固,学生自己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明显。

篇3

外语教学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为主的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能力,即重视知识的“工具”功能,而且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这点也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作出的要求。

然而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就有所不同。中国人重道义,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当然,中西方文化差异也体现在德育方面也有所不同。我国自古以来素称“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度,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同样呼唤精神文明的快速协调发展。

在西方,道德教育初始是由宗教教育承担的,随着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兴起,道德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内容。同时,涌现了一大批潜心研究和探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大教育家。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西方德育思想家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体系各异的教育思想流派。例如,裴斯泰洛齐有明显的泛爱主义倾向。在道德教育方面,他也坚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人天性中就具有善良、友爱、仁慈的种子。他说,道德的“主要根源是存在于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另外,赫尔巴特认同明辨与选择,即道德是人类最高的教育目的,因此亦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社会环境对人的不良影响(来自仆人、亲戚、游伴、自然本能等)。教育必须抵御这些不良影响和儿童天生的烈性。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创立的道德认知发展学说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如何看待道德这个涉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本问题上,科尔柏格主要采用了杜威的相互作用说。

今天,我们不但要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弘扬儒家优秀的德育传统,同时还要研究、批判和吸收西方德育教育理论和观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我们做好当今学校德育工作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和重要意义。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都是在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尊重人格尊严的社会价值取向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他们都大力主张要给儿童极大选择自由的前提下诱导儿童形成某些道德价值观,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持批判态度。但反对在道德教育中的灌输和形式主义,强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强调道德知识必须内化到儿童的知识结构和品德结构之中去,强调道德个体的自主发展,值得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借鉴。

在具体的外语德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习西方的德育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把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各环节中,让其发挥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作用。

首先,外语教师应当处理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在新型师长关系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今天,我们要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方式,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平等相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爱护青少年,促使其健康成长。

其次,外语教师应该提升自我修养。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还应为人师表,身先垂范,以自己个人道德见解帮助学生领会道德价值观。师生之间应该是一对一的交朋友。教师要努力发现肯定并发展每个学生的特殊才能和优势。教师还应创造条件与机会使学生接触并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当发现学生有缺点和错误时,应与学生个别交谈促使学生得到矫正和提高。

再者,外语教师应该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客观评价和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差异。中西方的价值观有差异,各有长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差异,教师应当客观陈述和评价,不能带着个人感彩对西方文化进行否定或者过分肯定。而应当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出发,根据国情,有选择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展开德育教学工作。

最后,外语教师的德育教学策略应该避免灌输式和空洞。在学校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中,一直存在着空洞、抽象、说教的现象。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注重于实践性、具体性与可操作性,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德育工作中借鉴的。

总之,道德观念的建立到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只有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德育教育的实践化、生活化是西方国家德育教育值得借鉴之处。外语学科在教学方法、理论发展上都处在很多学科前沿。我们外语教师应该借鉴西方德育教育的方法,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认识情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孟节省,林雪原.西方文化漫谈.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4.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6.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97-01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的状态,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我国学者钟启泉先生在引用上面这段话以后,解释道:“教学原本就是形形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对话原理。”正如《解读》一书中所说的“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言语性的沟通或言语性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训诲——驯化型”教学到“传授——训练型”教学发展为对话教学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必然要求,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话理论如何与中国国情相沟通、如何应用对话理论来指导教学,将对话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中学语文对话教学是我们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过去,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一些与素质教育相悖的问题。从课堂教学生态的角度看,至少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教师的行为表现为霸权与控制。

2.学生行为表现为从众与退缩。

3.课堂群体生态的失衡。

4.危险的“花盆效应”。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定造成教师教育民主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丧失。

由此造成的弊端是:(1)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2)有效性缺失:学生缺少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空;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普遍存在。(3)创造性缺失: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僵死、教条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4)情感性缺失:教学设计忽视情感性培养;教学中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机械性简单的重复的劳动。

落后封闭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独立自觉、富有创造精神的未来公民,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却又出现了将阅读对话滑向学生独白的篡位。许多教师将教学中的“言说”,较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自己来‘说’”这一点上(尽管这是极为关键的一点),从而将隐喻性的“对话”实体化,较简单地阐释为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讨论”,将体现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对话,较简单地运作为学生“交谈”的行为参与方式,失落了“知识建构”的原本意义,把本来应该占据阅读对话主导的另一主体方——文本撇在一边,许多教师甘当伙伴而忘记了教的专业角色。严重曲解、误解和违背课程标准精神,有悖于对话教学的原理和学理。

篇5

一、“一对一”移动学习终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义务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00后,接触互联网也比较多,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他们非常熟悉移动终端上的软件。所以,平时的课堂媒体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将移动终端引入英Z教学,从教学模式上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如果英语教学改革能够将移动终端很好的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的话,就能让现代的英语教学效率更加高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英语课堂中“一对一”移动学习终端的有效应用

1.选择或自主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推送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把视频、音频、动画、电子书、微课等多种素材整合在一起,可以利用牛津教材资源、本校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青云在线平台以及互联网学校等介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英语的知识时,不再只是“读”,只要轻触屏幕就可以随时听到或看到相关的教学资源。这种一对一数字化的学习,能为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2.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分年级。制定针对“一对一”移动学习终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计划,定时定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在课后进行反思。

要使用移动终端,教师必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进行分年级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低年级关注语音教学,中年级关注单词,句型操练,高年级关注语法,阅读量的提高。切实利用好资源,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平台。

3.建立学生移动终端学习使用机制。

(1)课前预习。阅读课文、预习单词等预习作业学生到底做得怎么样,以往很难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通过数字化的预习,结果则不同。例如:在某次英语课前教师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读出本单元的单词。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移动终端的录音功能记录下自己所读的单词,而后反复听自己的单词录音,最后把自己觉得最好的录音提交给教师即可。这时教师可以看到所有学生的预习状况,随时听取某个学生的录音,选择录音效果较好的录音在课上播放,适当地做出评价。

(2)课堂即时反馈。课堂客观问题的反馈:移动学习终端通过一些教学软件的安装,可以给孩子在课堂上直接用平板做选择和判断题,而每个孩子的答题结果都会通过软件反馈给老师,对学生的出错环节和准确率一目了然,学生做完提交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全班的正确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主观问题的反馈:移动学习终端除了可以打字输入外,还有另外一种检测反馈的形式,即利用移动终端的拍照投影的功能。英语课堂会有一些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的练习,教师在学生填写答案的过程中巡视学生填写状况,使用移动终端的拍照功能把学生的正确答案拍下来,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统一讲解。

(3)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移动学习终端也可以用于小组的合作交流展示。通过移动终端,可以把小组合作的成果用文字、录音、照片等方式传送到系统中,教师则可以利用系统平台了解小组合作的情况。比如课中小组合作部分的设计时,教师布置一个任务,设置商店的场景,要求小组两人中一人扮演销售员,一人扮演顾客,对话进行表演,在对话中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课后复习。在教师上完课后,利用移动终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地学生的复习任务。可以不仅仅是枯燥的听读作业,可以多种类型的。如英语配音、绘本阅读、美文朗读等。

三、英语学科先行,以促进“一对一”移动学习终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1.打破时空界限,学生发展个性化。使学生在运用移动终端的学习过程中,懂得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合作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个人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个人学习的个性化。宽度及广度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依托桐乡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在线课堂”、“微课”等建设,以此作为传统教学课堂的补充与延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新课程改革。

篇6

远程教育的定义:对远程教育这个概念的认定在业界还莫衷一是,对其定义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但从总体上来说很能被大众接受的一个定义是这样的,远程教育是指人们通过非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所进行的有指导性的、可交流的知识学习过程,这种学习往往是有一定目标,是为了掌握技能而进行的。远程教育可以通过通信、电视、电话以及网络进行,目前真正高效、及时并具有高交互性远程教育方式是网络教育。从这个意义来看,远程教育就是指将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员的教育,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学生与教师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讯联系的教育形式。

远程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大产物,对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与巨大的推动力。特别对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城市化程度低,农民人口多,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水平不高,要想迅速改变这个现状,改变城市与农村在教育上的差距,远程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实施途径。通过远程教育机制,使世界的、全国的、城市的各种先进的教育方式、教育、资料、学习资源等各种知识能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传输到知识贫乏的偏远的农村,让农村的学生能及时了解学习最新最好的知识,丰富思想。

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能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配发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大都缺乏师资,特别是一些主要课程合格教师更为缺乏,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为中西部各地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配发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配套教学光盘,以解决这些学校在一些课程上缺乏师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为农村中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当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卫星教学收视点可以成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不间断培训的一个教师培训点。为农村乡镇初中配备计算机教室,要把在乡镇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乡镇初中计算机教室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利用计算机教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上网学习浏览,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促进学习,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便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

归纳起来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意义:

1.跨越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我国的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 虚拟各地名牌学校,让农村的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在自家学校里聆听全国名校、名师的指导、感受名师风范、培养内在气质;农村孩子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就读各所知名院校,不用为不能进入名牌院校而发愁。同时,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最大丰富的信息,使学习由被动的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变成学习者主动选择信息的过程。从物质上讲,网上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学校不必为学生安排教室,更不必为学生解决食宿等问题,学生用于交通的时间和费用也可大大减少,教学活动摆脱地域限制,延伸至全国乃至世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另外,由于网上教学的信息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存在的,信息的复制既简单、迅速又经济,节省了大量的书本开支,这样一来也就为农村学生节约了一大笔资金。远程教育下的城市和农村互通信息,互通有无,互相迷补共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难题,提高教育教学法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整体稳步快速发展。

2.远程教育是知识海洋

篇7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对话”过程。课前首先要加强教师个人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大体感悟文本的主旨和美,师生对文本的初步认识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对话”能认识文本的知识、情感、思维核心,理解文本脉络,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初次“对话”调集情感因素为学习蓄情,利用生活经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师生与文本“对话”引起共鸣,这一点是教学中极易忽视而又最重要的一点。朱自清的《背影》,教师读来父爱之情不能自抑,而现在的学生很难有所触动,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前期的生活体验和用心观察,教师的课前引导若能到位,课堂效果会大不一样。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文本突出师生“对话”,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要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思想,发挥教师的引导、点拨、激趣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以自主、探究、创新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来分析文本,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基础上构建学生新的知识情感,不拘泥于作者的初衷和教师的点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对话”方式和策略,如,音乐、美术、舞蹈、多媒体等。在《安塞腰鼓》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把安塞腰鼓的威武、宏大的场面,舞者忘我、放肆的舞姿,以及声情并茂的配音朗诵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直接感受到舞者之美、诵者声音宣泄之猛烈、作者文笔之精妙,学生在体验中与舞者、作者、黄土精神“对话”,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异向思维,不求标准答案和统一模式,促进班级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学生的发言提问都是学生认识的体现,从课堂上培养学生言我意、抒我情、咏我志的写作观。

篇8

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有四课,每一课的侧重点不同,任务不同,它们分别是对话、阅读、语言学习、复习与写作。每个单元都紧紧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如:中外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卫生与体育、学习方法、行为规范、社会科学、环境保护、饮食习惯、人际关系等。对话课是高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设计了丰富的情景,实用易学的句型,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也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对话课,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很大的突破,一般采用下面的方式授课:(1)讲解式:教师在讲课,学生在听课,把对话当作阅读课文来教,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能力的培养。(2)随意式:教师没有分析研究教材,方法随意,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3)表演式:认为交际法就是表演法,重形式不重质量。每节课教师讲解后,让学生分组表演一下对话就了事。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老化,在教学技能与技巧上创新不够,对高中英语对话课的地位认识不足。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对话课不重要。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交际决定了对话课的地位,而且,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不能只重视阅读课,忽略了对话课,因为对话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互作用的,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对话课。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上对话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围绕对话的每个话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对话课的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对话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不同话题的对话,学习日常交际用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教具:实物、图片、挂图、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等。

三、教学重点: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兼顾读写能力。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话题的知识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复习导入:根据话题的内容及学生原有的知识,以旧的知识引入新的知识,开始新课。

(2)看图讨论导入:根据每个对话的话题,讨论有关图片,让学生发表意见,引入正文。

(3)背景知识导入:介绍与话题有关英语国家风俗习惯和文化,渗透背景知识,为学生理解对话的情景打下基础。介绍背景知识的形式有多样,如:提问、游戏、示范、图片等。

(4)表演导入:让学生表演类似的对话,引入所学对话的话题。

2、听录音,回答问题。录音机是我们最常用的教具。听录音在对话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因为怕麻烦而直接叫学生打开书看对话。听录音有两个作用:一是训练学生的听力,二是学习和模仿录音上的正确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一般来说,一节对话课至少应播发两至三次录音。第一次和第二次听录音前教师先把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由浅入深理解对话的内容。听第一次录音后,学生回答的问题应该是简单的,紧扣对话的主题的。听第二次录音后,学生回答的问题应该增加难度,就对话的具体情况提问。第三次听录音是为了巩固知识,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听第三次录音的时候,学生应跟录音朗读对话,深入认识对话。

3、学习对话

(1)理解对话。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目标是理解对话的每个细节的内容,为处理难点扫清路障。 转贴于

(2)处理难点。难点是指对话里出现的新词语、新句型、新语法。在讲解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指出对话中的难点,并利用投影、图片、以及板书等形式呈现难点,并结合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4、操练对话

(1)朗读对话。(2)表演对话。为了检查训练的成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表演对话,最好不要看书,只要学生表演出主要的内容,也就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啦。

5、巩固对话

(1)对话后的Practice和Workbook里的同步练习。

(2)让学生以两个人或四个人为一组,根据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的情景,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编写对话,并且表演对话。

(3)教师重复本节课的重点词组、句型和语法,补充适当的练习。

篇9

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鼎盛强大的封建王朝,文化播及大半个世界,“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就是典例。这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民族之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思想品德》教材便是这些“英雄”的聚集点。教师在学生的养成教育领域里充分利用教材中体现这种精神的”人”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养成教育。

一、健康养成教育

“教师理想——育人、无痕、教真、和谐;珍爱教育——不让爱沦为浮华,不让价值向物欲低头;”切实地指出了一种健康教育。思品教师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教育者之一,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明确这一职能。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教师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在地推进素质教育。教材中那些“人”个性鲜明,其人格魅力也是风光无限好。

身心健康则为美,人格美是那些“人”形象美的内涵和核心,是一切美中最动人心魄的力量。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它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思品课堂上展示出来的思品应该是一个多维度,色彩丰富的思品。如果只是一味讲授思品内容而没有思品教育,只关注知识表面化的力量应付考题,不求学生本质的理解,学生只知道这件事,却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没有触及学生内心世界,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化、人的精神家园呼唤美的教育。教材中那些杰出的代表人物的故事中充满着一种既广博又隐含的美,教学的本质又有审美性。所以,教师应树立起审美观念,带领学生去聆听那些“人”与事。一位研究教育的人士说得好:不爱学习的学生那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由此,教师何不让教材中美丽的人美丽的故事进入学生心灵,唤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积极执著地去探索呢?

二、用 “人”美好的品格在学生心中装上一盏灯,为学生导航

人的好品格形成,先秦思想家有一种观点“染积说”。意思是人格是在各种因素的“熏渍陶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积累而成的。教师必须让美好的人格在不断修正和完善解读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作用。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透过“人”的情感世界:有对美好的向往,对高尚的赞美,对弱小的同情,对邪恶的憎恨,所以通过合适的审美渠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解析“人”、诠释“人”的意义,从他们身上看到闪光魅力,激发前进的动力,明确自己的价值认定。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以及世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清朝后期,外国列强的枪炮声震碎了腐败清政府的繁华梦,也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抗争。在中日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林则徐,面对英美法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鸦片,从肉体和精神上残害人民,在经济上进行卑鄙掠夺,他态度最坚决地说: 再不禁烟, 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1839 年6 月3 日, 林则徐亲自到虎门,主持销毁害人的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些伟大的爱国者,充分表现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正是他们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强烈的息争御辱的爱国思想,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教师要成为有心人,能因材循导,使学生自觉体悟,就能唤醒激励学生释放出本质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造就学生的阳光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实现健康的养成教育。

三、教育学生要有“愚公移山”精神

学生在毕业后不久,很多知识很快就忘了,如果我们培养了学生良好素质,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植根于他们头脑中的民族之魂在随时发挥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愚公移山”的故事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确的是一个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地奋斗。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两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实现目标中可能会遇到的各样困难,只要我们能够执著,坚持方向,坚守信念,坚信毅力,就完全可以凭借我们健康的身心和体魄去征服它、解决它。这样学生会明白生活中愚公有移山的精神,学习上我们要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毅力。

篇10

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教学“铵盐的性质”时,可先复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选择NH4Cl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疑问:实验室制取氨气时,能否用(NH4)2SO4、(NH4)2CO3、NH4NO3、(NH4)3PO4代替NH4Cl?小小问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平中出奇,新颖别致。

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例如,讲授“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定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三、引发急诊,加深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中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分类设疑引发急诊,在急诊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加深了理解。

四、难其所难,以求化难。

篇1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有趣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随意注意。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这两种兴趣是可以相互转换和并存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在班上营造出一个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并在此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通过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影片、多媒体教学等等。另外,我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间接兴趣,因为间接兴趣也能维持学生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在课堂内外可以给学生阐述在现代社会中英语的地位与作用,如在这次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中,志愿者和奥运人家申请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会英语。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一定会高涨,就会自觉地、大胆地、独立地把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用之于实践中,并且从中获得益处,理解英语学习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关系到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当然,我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做到饮食起居有规律,做到生活不影响学习。然后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正确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①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英文书写很好的同学会给老师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在每次考试中,书写会决定一个学生能否取得更出色的成绩。②早晨朗读和背诵的习惯。英语和我们的母语中文一样,需要学生在每天早读课的时候花时间去记去背,同时我也经常进行英文朗读和背诵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热情。③上课勤做笔记和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打牢扎实的英语基本功,随时可以翻看和巩固每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更困难的内容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做到以上三点,使学生不断增强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改变原来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对随意注意也有重要的影响。充分注意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贯彻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克服目前教师讲得过多,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太少的一个有效措施。凡是和学生已有的爱好和知识经验有关的事物,凡是能给学生增加新的知识经验的事物,都能引起学生的随意注意。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正确地把新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深入学习英语新课程理念并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任何新东西都是在“同”的基础上的不断“变异”,没有“同”就没有继承,没有“变异”就没有了发展。在课前,我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已知和可能达到的未知,适时进行必要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哪些是“同”,同时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探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讲解新单词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掌握的单词,从而引申出那些新单词,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英语活动经验。

四、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失去信心,半途而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知识比较简单,学生的兴趣也较浓厚,但是随教材内容的不断深入,有的学生就感到学习有点吃力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用感人的事迹来鼓舞学生,如汶川大地震中涌现的一批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救死扶伤的战士和医护人员,义无反顾、任劳任怨的志愿者,让学生观看这些事迹,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如在进行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会充满激情和活力,从不把自己的糟糕的情绪带入课堂。其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让学生消除英语难学的念头,可以让学得好的和有困难的同学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关注,给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使其意志力得到锻炼。最后,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提高抗挫折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学习上遇到困难,考试成绩偶尔不理想就对学习失去信心,我想这主要是学生心理上有一些问题,可以及时找他们谈心,疏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篇12

人们常说的“一对一”教育全称“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是由专门的“一对一”教育辅导机构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并由每个学生所配备的教学团队加以实施执行;通过全方位、策略性地辅导,不仅使学生掌握一种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改善不良学习习惯,稳固提升学科知识,而且在树立自信,完善人格,为人处事等方面均得以提升。面对社会上的一些教育辅导机构流行”一对一”教学,我在想,现在的课堂教学能不能也引入“一对一”教学呢?

在我们农村的许多小学,由于师资紧张,一位老师通常要教几个班的学生。在我们这里,特别是英语老师,一位英语老师至少要教三个班的学生,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实行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是我很快又想到我们有强大的学生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老子曾经说过:教学相长。在教学中让学的快,学的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的慢、学的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不也是一种“一对一”教学吗?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首先是老师和学生组成的“一对一”教学。让每位学生课前都准备一个问题,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由课代表统一收齐交给老师,老师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评选,对所提问题精彩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把问题呈现到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对待讲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老师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学生成为驾驭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解决自己的难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较难回答的问题由老师来解决,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既有学生中的,也有老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教学。

让学生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是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些都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所讲题目的理解。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的选择题出现了错误,在讲解时,让做对的学生和做错的学生都阐述一下自己的理由,老师肯定正确的答案,帮助做错的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让老师来回答,为了提出问题,学生会对问题仔细的揣摩,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也会加深,从而让学生由被动的提问到主动地发问,课堂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在上课时会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但是还需注意的是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要到位,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有的老师非常注重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搞得非常好,但是往往对知识讲授不完,教学中总会留下小尾巴。

学生中怎样实现“一对一”教学呢?我们知道尽管老师的课非常精彩,但每节课都会有溜号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每个学生都检查那是不可能的,这该怎么办呢?在新知识传授完或者是考试题目讲解完后,能够担当小老师的学生在全班迅速分散开,对学习有疑问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检查,实现学生中的“一对一”教学,在检查结束后并及时向老师汇报辅导和检查效果,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能做到充分了解。

但是很快,我又发现,有一些学生上课状态更加不理想,学生上课的主动性有大大降低,怎么会这样?我认真分析,并找学生进行谈话,原来有的学生对“一对一”教学又产生了依赖,自己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有个别的学生认为上课学不会不要紧,到时候还有小老师来指导。怎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摆在了我的面前,创建新型小组,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展示,让“一对一”教学变成小组之间的“一对一”比赛。老师对学生的检查是必要的,但是检查的辐射面是比较窄的。小组检查能够有效检查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然后再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示,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应该会不错,此措施一实施,小组之间竞争激烈,宛如一场激烈的辩论大赛,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不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高。看到孩子们学习氛围这么浓厚,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都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看我的教学课堂,那叫一个热烈。

正当我为我的小聪明感到沾沾自喜时,问题又出来了,当小老师的学生又不干了,他们说:“我们辅导和检查的很多同学都不是我们组的,我们把他教好了,我们组就落后了。”对啊,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怎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结合起来,表现好的小老师作为每期的智慧之星,把能够胜任小老师的学生作为学习之星,把进步的学生作为进步之星。根据日常的积累把它折成一定比例放到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之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尤为明显。

语言的学习,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交流过程中,还会出现学生的发音问题,学生的发音不准确,就会导致相对应学生的发音错误,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发生,老师的指导应及时跟上,老师应不断地的去询问“一对一”学生之间的辅导和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正确指导。

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秦贤.浅谈英语课堂中的个性化教育[J]. 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 2012(12)

篇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重大的破坏。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对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化学教育中培养环保意识的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环境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优劣与环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的变化直接相联系。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我认为在环境意识的培养方面应注重以下几项内容:

1.具有环境忧患意识,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卤素知识介绍臭氧层空洞,结合二氧化硫性质介绍酸雨,结合氮的氧化物性质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结合电解、电镀介绍水体污染。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2.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我们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使之学习这一思想理论,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并对其相应的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通过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它们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让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来考虑这些物质的使用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比如:我国生产的洗衣粉大多为含磷洗衣粉,它们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水体污染又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行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时机。实验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排出相当数量的成分复杂的废物、废水、废渣,它们不仅对实验室环境构成一定威胁,也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危害。我们在实验教学时强调按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规定将实验废弃物放到统一地点,统一回收处理。教师对实验操作坚持严格要求,同时也注意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设计,发挥其主体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