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1

1 引言

IBM认为“计算模式存在十五年周期定律”(如图1)。自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概念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意识到“以信息感知为特征的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纷纷将物联网发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欧美及日韩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与地区在物联网应用深度、广度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如美国成为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其RFID应用案例占全球59%。(数据来源: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从国内物联网发展看,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从此拉开了我国物联网发展序幕。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纷纷响应,已在物联网的概念、内涵、发展瓶颈及商业模式、示范基地建设、行业应用项目推广、高校学科建设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但从电信运营商的视角深入认知物联网定义及其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将就此命题展开研究。

2 物联网定义及认识

关于“物联网”的定义,传感、通讯、网络、处理、云计算等领域都从自身角度去阐述和放大,麻省理工学院(MIT)、国际电信联盟(ITU)、欧盟(EU)、维基百科(Wikipedia)、工信部电信研究院(CATR)等机构和相关学者亦各有观点。本文将从“说文解字”及电信运营商实践的角度来探讨物联网定义及认识: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nternet”指计算机通过标准协议连接形成的全球性网络,“Things”指客观世界的物理实体;因此,“Internet of Things”指由可唯一标识的物理实体通过标准协议形成的全球性网络。

从电信运营商实践角度看,利用感知技术,通过物体上装载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网络传输互联,从而赋予物体智能,进行感知、传递、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它具备规模性(只有具备规模,物体的智能化才能显现)、流动性(必须保证物体在运动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随地沟通)以及安全性(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保护,需要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等三个特点。

3 相关研究评述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研究成果主要涵盖学术理论与电信运营商实践两个层面,主要集中在物联网概念、本质、产业链、技术体系、商业模式、演进路径、发展现状及瓶颈、对策等方面,基于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成果较少,具体如表2所示。

4 基于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

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的认识基本一致,一般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本文基于运营商实践对各层再细分,得到基于电信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其中终端接入层、平台层及应用层为运营商关注重点,具体架构见图2。

4.1 应用层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应用先行。从国内外物联网应用发展情况预判,国内物联网将率先在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重点行业领域实现突破并形成规模,同时物联网应用还将不断发展和纵向延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潜力型应用领域见表3。

要使物联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来实现智能处理,而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型提供了与物联网无缝融合的切入点,即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于电信运营商视角的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架构融合如图3所示。

智能识别技术将极大拓展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和能力。计算机智能识别技术可精确帮助视频监控系统从纷繁的视频图像中分辨出目标信息,一旦目标在场景中出现并违反预定规则,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具体优势如下:

(1)主动式服务: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及时分析事件发展趋势,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2)7*24小时服务:可进行不间断的视频分析,提供全天候防范;

(3)加快响应速度:对于安防应用,能自动发现监控画面异常情况,使安防人员可以更迅速地处理紧急事件;

(4)挖掘商业价值:从视频画面中分析得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4.2 网络层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篇2

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

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

篇3

【关键词】传感器 技术发展 应用趋势

中国传感器的市场近几年一直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超过20%,传感器应用四大领域为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专用设备。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已经多达1700多家,所生产的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检测、安全保卫、家用电器、医疗诊断、交通运输等领域。传感器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现代们学技术突飞猛进则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传感器的市场规模也将在市场需求额推动下大幅增长。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物联网、智能化浪潮等的推动下,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将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应用领域方面,都将呈现崭新的趋势。

1 技术发展趋势

从技术发展来看,未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利用新的理论、新的效应研究开发工程和科技发展迫切需求的多种新型传感器和传感技术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2)侧重传感器与传感技术硬件系统与元器件的微小型化。利用集成电路微小型化的经验,从传感技术硬件系统的微小型化中提高其可靠性、质量、处理速度和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充分利用已有微细加工技术与装置的做法已经取得巨大的效益、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例如:80年代进口一套AE传感器及其住处预处理硬件的成本已被降至原来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使我国经“七五”和“八五”攻关的产品化系统处于无力竞争的地位。后者采用独创的宽带高精度AE传感器和厚膜集成电路预处理硬件,但其成本仍比国外先进的产品高数倍到数十倍。在微小型化中,为世界各国注目的是纳米技术。

(3)集成化。进行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集成,它包括:传感器阵列的集成和多功能、多传感参数的复合传感器(如:汽车用的油量、酒精检测和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复合传感器);传感系统硬件的集成,如:信息处理与传感器的集成,传感器―处理单元―识别单元的集成等;硬件与软件的集成;数据集成与融合等。

(4)研究与开发特殊环境(指高温、高压、水下、腐蚀和辐射等环境)下的传感器与传感技术系统。这类传感器及传感技术系统常常是我国缺少的一类高新传感技术和产品。

(5)对一般工业用途、农业和服务业用的量大面广的传感技术系统,侧重解决提高可靠性、可利用性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问题,以适应工农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保证这种低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6)彻底改变重研究开发轻应用与改进的局面,实行需求驱动的全过程、全寿命研究开发、生产、使用和改进的系统工程。

(7)智能化。侧重传感信号的处理和识别技术、方法和装置同自校准、自诊断、自学习、自决策、自适应和自组织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发展支持智能制造、智能机器和智能制造系统发展的智能传感技术系统。

2 应用趋势

从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来看,未来传感器在以下几大领域的应用需求将会大幅增长。

2.1 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传感器先行

在科研、产业和政府的合力之下,全球汽车智能化升级的浪潮正奔腾而来。当下的智能汽车仍处于产业链发展由第一阶段(以汽车制造商为中心)向第二阶段(汽车制造商与电信运营商、汽车电子厂商、软件厂商影响力此消彼长)过渡的初期,短期内需求增长最为确定的零部件主要是智能感知设备,尤其是包括摄像头、车用雷达在内的各类传感器等。

2.2 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拉动传感器需求

人工替代和产业升级两大因素驱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而家用服务机器人相对于人工成本的上升正显现出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未来以e-皮肤为代表的高智能化零部件投入机器人生产制造将大大提升单个机器人使用传感器的数量。叠加机器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相关传感器未来几年的增速有望远远超过工业机器人行业或服务机器人行业的需求增速。

2.3 可穿戴设备:巨头竞相布局,传感器点石成金

全球几大消费电子巨头纷纷抢占可穿戴设备市场,其中以谷歌眼镜为首的综合智能终端最具平台潜质,很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预计到2016 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100 亿美元。传感器已成为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硬件产业链上机会确定性较强的一块领域。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将会拉动对传感器的市场需求。

2.4 物联网:政策大力推动,传感器基础必备

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已经进入到实际运用阶段,并且随着我国近几年物联网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关于物联网各种发展专项资金的突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出现井喷式的发展,而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的传感器,并且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产业中需求量最大和最为基础的环节,将随着物联网的逐步普及,未来将对传感器的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拉动。

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进入壁垒比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整个市场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企业如何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对手中脱颖而出,迅速的占据市场份额。关键就看企业能否掌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加大技术研发,并且迅速布局下游应用领域,取得先发优势。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紧贴市场脉搏,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快速发展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智道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传感器行业研究报告[Z].2012.

[2]安信证券.安信证券传感器行业研究专题[Z].2013.

[3]前瞻网.2013-2017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Z].2014.

篇4

马传荣:智能家居行业在201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大品牌,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可视对讲融入智能家居系统成为行业发展方向之一,二者因为共同发展而相互促进。

根据市场反应和国家的相关政策,2010年值得关注的市场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物联网发展迅速,已经开始家庭化应用;另一方面,三网融合成为社会发展趋势;此外,iPad开始成为更多移动终端的选择。无论是智能家居市场,还是数字对讲市场,势必会围绕这几个方面为核心。

以海尔智能家居为例,海尔U-home智能终端融合安防监控、数字对讲、娱乐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已经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物联网方面,从今年5月份海尔U-home在上海世博会推出“物联之家”并落户上海世博园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也就此引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将程序与iPad应用程序相融合,建立海尔U-home界面,将iPad作为移动终端实现远程控制等功能。海尔与电信、联通、移动、广电四大运营商进行了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物联网在家庭方面的应用。海尔U-home物联技术目前已经在无锡物联网基地以及上海、杭州、江苏、太原、青岛等地的运营商样板间进行展示。整个智能家居、数字对讲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求企业越来越向这些市场热点靠拢。

记者:随着品牌厂商从各角度的涉足进入,智能家居的受关注度与日俱增。而在数字对讲产品上的比拼同样成为了不少厂商关注的焦点,海尔推出的建立在数字对讲基础上的智能终端产品也成为了U-home系统的控制核心,您如何看待数字对讲产品过去一年中的市场表现?

马传荣: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进程来看,第一代的数字机产生于2002年。2005-2007年这一时期,数字对讲产品开始大规模开发。数字对讲行业的快速成长期应该是2008年以后,无论是产品的外观、功能、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

首先从产品来看,生产厂商大规模投入研发和生产,整个行业开始规模化。在数字对讲产品规模化的过程中,产品性能、功能得到了长足提升,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价格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这种发展趋势的最好证明就是应用项目的日臻成熟。从行业内应用项目来看,一些大生产商的产品应用于项目中会更加稳定,也将引导行业的发展。但随着用户对楼宇对讲系统功能的提高及住宅小区规模和户数的扩大,楼宇对讲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给生产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些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资源整合能力差的企业面临着极大的考验。相反,一些大企业特别是智能家居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越来越掌握着数字对讲的发展方向,比如芯片处理能力的提高、与智能家居系统的完美结合等。

记者:目前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选择应用与高端楼盘的数字化可视对讲系统时,对于项目的规划往往止步于以智能终端代替传统对讲分机,相关配套的智能家居产品仍出于少有人问津的状态,部分扩展功能也难以实现,对于这一现象您如何看待?

马传荣: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和数字化社区已经成为未来趋势。因此,这也给生产商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二是数字化对讲对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提高。

这样的状况下,依然只有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才能实现。因此,像这种状况行业内确实存在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数字对讲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挡的,关键在于可视对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二是可视对讲能否实现标准化。现在,有很多大企业和大制造商已经开始致力于产品标准接口的研究和生产,这样房地产商只要应用管控平台,用户可以随意选择产品,即可实现互通;这样就意味着A家主机可以用B家分机,不同产品、不同品牌之间实现兼容。

另外,产品改进是个制造商面临的一大问题。产品要在稳定性、宜用性和人机交互性上有所提高,因此行业内厂商要达成共识,建立标准。

记者:随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势必将对于住宅小区中网络架构产生新的影响,您如何看待三网融合对于数字对讲系统未来发展的影响?

马传荣:三网融合是数字对讲的助推器,它促使数字对讲发展更加系统化,与智能家居的联系性更加紧密。同样,数字对讲的发展也推动了三网融合的进程。三网融合与数字对讲之间合理搭上关系是厂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未来数字对讲的发展势必会与电视、电脑、iPad等设备结合,功能上不再仅仅局限于可视对讲、安防监控,更重要的是与社区相联,实现信息查询、社区购物等功能。

篇5

物联网家电是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而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与互联网联接,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家电产品,并且家电产品本身与电网、使用者、处置的物品等能够实现物物相联,通过智慧的方式,达成人们追求的低碳、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

一项针对物联网家电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1.6%的被调查者支持物联网家电的发展,并表示在未来会购买相关的物联网家电产品。其中,36.4%的人是希望体验一种智能的生活,而57.3%的人则认为这是一种未来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人对物联网家电态度非常积极,物联网消费时代即将来临,物联网家电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对于家电智能转型,多个家电厂商早已谋篇布局。两年前,海信集团就宣布,未来10年启动全面智能。同样,创维、海尔也在智能领域开疆辟土。海尔研发了全球首台人机互动智能电视、海尔物联网冰箱和物联网空调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它对智能的定义,已经超出了单个产品的局限,而是从客厅到厨房,从黑电到白电,从生活电器到电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是一个互联互通、人性化智能化的整体。

长虹方面的智能思维更为超前:通过芯片和软件的运用,产生家电终端和人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布局云计算,开启家电行业的大数据时代。“通过芯片和传感器收集消费者的日常运用大数据。比如通过电视上网,网页点击的视频、淘宝购物喜好、发送微博等等,都可通过芯片收集数据,以及来自于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包括用户的声音、动作、使用习惯,记忆用户的兴趣喜好等。而且,未来的大数据不仅来自于电视,还包括空调等产品。空调将来能收集家里的湿度和温度,甚至室内空气污染指数,包括玩具、家具等都可以收集数据后上传,形成大数据,上传到云端,经过分析后提供智能化的商业服务。

物联网智能家电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截至今年7月10日,家用电器行业共有30家公司披露了2013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24家公司业绩预喜,长期业绩疲弱的四川长虹也赫然在列,业绩预增50%,预计1至6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超过2.2亿元。据了解,四川长虹彩电业务今年全面发力,全年目标为国内外销量突破1000万台,销量增长超过40%,其中智能电视占比至少达到50%以上,即智能电视绝对出货量今年将比去年增加一倍。

随着家电补贴到期的翘尾效应,下半年,连续“受补”6年之久的家电行业,因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到期而无奈退守,“断奶”的家电企业不得不接受较长一段黑暗期的考验。如TCL集团、创维数码的6月销量公告显示,受节能惠民政策结束影响,6月创维彩电的国内销量同比下跌17%;TCL彩电的国内销量为28.22万台,同比下跌35.47%。国内家电产业借物联网转型高端化智能化已是突破发展瓶颈必须。

领跑智能化交互趋势

篇6

(1)移动终端应用于物联网。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拥有与网络信息节点实现同步移动和随时通信的特点,物联网拥有众多的信息节点同样也要与移动终端实现实时实地的交流与跟踪,所以这一部分可以运用到物联网中。移动终端现阶段只能做到数据和语音通信功能缺乏信息感知和物品的全面控制功能,因此,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移动终端设置传感器或在现有的传感器技术上增加移动通信的功能,才能在物联网中将相关的移动节点相连起来,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连接。

(2)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应用于物联网。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可以将远距离的不同节点的数据信息实现相互连接和传递,也就是可以实现远程传输,物联网是一个跨越不同领域和地域的系统,要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在这一方面完全可以将在全球范围内可进行信息传递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应用起来。只有移动终端能够快速地接入高速稳定的宽带才能让无线的物联网做到信息传递畅通无阻,这也是要求无线移动通信向更高的技术层面发展,而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着宽带提速,相信会让物联网的发展更为顺畅。

(3)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应用于物联网。在物联网中需要一个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连接的强大网络管理平台。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管理平台如今已能够实现对用户信息、网络设备、网络性能以及端口状态等的管理与维护,保证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平稳运行,这一系统的思想和架构正适用于物联网的网络管理中。虽然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已经具备了上述的功能,但尚不能满足物联网的需要。因为物联网中的用户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因此,这就要求在移动通信现有的网络管理上改进用户的区分标识和管理模式,而且还要不断增强现代移动通信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等。

2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各大城市无线网络的建设和3G、4G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移动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其在物联网的业务网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大,重庆移动在物联网技术下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探索在国内较为领先,已经将移动通信技术运用到全市的农业生产、家庭仪表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随着各行业实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普及,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在诸如交通、公安、海关、物流等需要信息快速传递、动态管理的特定行业已将移动技术和物联网的融合应用起来。物联网为人们对实物世界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无比优越的便利,相信物联网绝对会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实际上,移动通信融入到物联网在上述一些特定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这些行业的信息采集、信息检索等物联网业务主要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完成的。

3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融合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的移动运营商应该积极研发新的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令通信网络发展到无所不在的同时也要提高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安全系数,重点建立提供感知网络解决方案和平台服务,使客户传感网络和移动网络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物联网的发展涉及三大关键领域,而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与物联网开发的基础技术之一,二者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则离不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这一趋势可能表现为三方面:一是移动通信技术将适应“泛在网络”的要求,实现通信环境的高速接入、信号稳定,保证物联网信息的通信传输永不间断;二是实现通信网络的“n网合一”,保证多种通信技术接入物联网的强大兼容;最后移动通信技术必须融入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以接入规模大、类型多、速度快、结构复杂的网络数据。

篇7

通过分析美、日、欧、韩物联网产业可以看出,全球物联网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从地域格局看,在未来的十年里,发达经济体中将可能创造更多的物联网价值,因为其每个部署相关的价值更高。

2.从时间格局看,全球物联网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3.从物联网发展思路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4.从物联网发展的技术条件看,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发展基础之一,互联网的发展程度关系着物联网发展进程。

二、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受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物联网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广受关注。

1.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2.传感器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3.物联网的价值链重心将从硬件到云端,再到数据分析的转移初现。

4.商业模式的选择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1.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

2.物联网发展顶层设计缺位,导致各地各自为战,物联网发展的有效推进机制尚待建立。

3. 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环节分散,物联网发展脉络难以把握。

4.没有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

5.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RFID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缺乏。

篇8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入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1、移动化逐渐完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原先的PC网络业务逐渐被迁移到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上,例如邮件、即时信息、浏览器、多媒体播放器等,而原来一些通过网页访问的网站也都为移动设备提供了相应的应用(app)。

2、娱乐化仍在加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终端是智能手机,用户平均年龄虽然正在向高龄迁移,但依然以青年人为主,出于缓解压力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依然体现出较强的娱乐性,音乐、视频、手机游戏类应用的广泛应用可见一斑。

3、区域化分化明显。由于我国省份较多,区域化明显,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因此不同区域内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各不相同,受到当地经济、技术、学术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这吸引了一部分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着眼于区域,提供有特色的区域。

4、功能化尚需加强。移动互联网虽然倍受瞩目,但现有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依然趋于同质化,也有一些行业依然采取旧的思路在运营,互联网只是噱头而没有成为他们真正的工具。

四、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应用娱乐化成为主流。娱乐服务,包括音乐、视频以及游戏等,相比其他服务更加契合人们减压、放松的需求,随着未来人们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以预见这类服务将逐渐成为主流,与之相关的社交服务也将继续强劲地增长。

2、信息来源多样化。未来的多媒体技术将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展现出其在信息提供方面的优势。未来的新闻、信息等将以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展现在人们面前,吸引人们的注意。例如当前广告的形式就从过去的平面广告发展成视频广告或片头广告,现在已经实现“即点即购”,即在视频广告中看到的物品均能够通过点击直达网上店铺。

3、业务发展多元化。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不再局限于现有功能,也不再局限于现有终端,而是会打通固定端和移动终端的渠道,服务也将更贴近生活化,面向企业的应用也会逐渐向缩减管理流程倾斜,而不只是服务于营销和品牌塑造。新形式的移动广告、移动支付、移动物联网等都会获得新的发展和运用。

五、结论

移动互联网在原有互联网的技术上发展而来,带有自己的特色,有着独特的功能,未来也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展现出更多优势。

篇9

物联网:

看好南天信息和航天信息

《投资者报》:如何看待2010年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王玉泉:我有一个观点,2010年物联网的标准、技术和应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发展的。标准目前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应用会慢慢普及,向各个行业去渗透,然后是技术,如果说技术分为五步走的话,现在处于第二步,处于完善过程。

《投资者报》:相关A股受益公司有哪些?

王玉泉:现在比较看好的是南天信息。实际上,市场上能反映互联网概念的公司非常多,有20多家,这样也可以把远望谷和新大陆算上。这是因为在这一、两年就可以看到业绩有变化的,不是很多,也就是三五家公司。

《投资者报》:考虑到业绩释放的速度和股价估值水平,哪些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王玉泉:有些公司虽然有业绩,但是因为估值水平已经很高了。综合考虑来看,虽然航天信息与物联网关联度不高,但估值水平低,物联网这一部分带来一小部分业绩,就会影响股价的评级。因此,给予航天信息强烈推荐评级。

运营期有利3G运营商

《投资者报》:如何看待3G的发展趋势?

王珂英:2010~2011年,3G通信建设高峰期将结束,进入平稳增长期。这两年将由通信建设进入运营阶段,与运营相关的上市公司将迎来受益始点。

《投资者报》:有机构认为,近两个月来,3G相关上市公司股份上升幅度较大,提前把2010年利好释放,您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王珂英:我们认为,这不是提前释放。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不管是通信行业还是其他行业,一般都是提前半年释放利好。因此,现在3G板块上涨是正常的反应,是对半年后业绩利好的正常释放,资本市场的指标一般都会领先实体经济。

《投资者报》:如果目前3G由建设期进入运营期,哪些上市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王珂英:虽然国内3G由建设期进入运营期,但像中兴通讯在国内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在海外,中兴通讯不但进入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还进入欧洲和北美等传统市场。目前在运营商方面,基站的建设已经基本结束,主要是在带宽扩充和后续的测试以及网络优化方面,所以比较看好这方面移动设备的投入。比较看好三维通信和中创信测,这两家公司的受益始点逐渐到来。

除此之外,还看好烽火通信和中兴通讯,主要体现在光通信方面。其中,光通信的启动和爆发,对烽火通信的拉动最大。而移动通信是以这样的一个顺序发展的,先是基站、光纤投入,再是测试和网络优化,然后就是运维支撑,最后就是外包和业务运营。

《投资者报》:除了通讯设备和光通信类上市公司外,还看那些细分行业的公司值得关注?

王珂英:比较看好3G运营商,比如国脉科技,这是评估第三方运营服务的公司;此外还有亿阳信通,是运维支撑服务的公司,可以提供飞信等移动通信服务。在数据端,比较看好东信和平、恒宝股份;在移动增持这方面,比较看好北纬通信和拓维信息。

《投资者报》:在通信市场上,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有何不同?

王珂英:海外市场目前处于复苏局面,比较看好在海外收入占比较大的公司,像武汉凡谷、光迅科技。

四川长虹、彩虹股份

将受益OLED

《投资者报》:如何看电子信息产业在2010年的发展?

韩旭: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对“十二五”规划起到指导作用。今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有三个大方面:一个是通信和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另一个是下一代显示技术,比较火的是LED电视;最后一个是从信息服务方面,包括软件产业和高级电子产业。

从3G角度来说,2010年3G正式商用,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亟需进一步做大3G产业,进入运营阶段,包括未来增值服务、网络优化、运维等服务领域发展。此外,还包括物联网,在下一代网络中应用比较广。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使用主要是手机支付和运程监控等方面。以上是最能看清的应用层面。

而手机支付将在世博会当中使用,以及未来还有在智能电网中的使用,不过在这方面,今年发展还不太会明显。中国物联网发展还局限在芯片设计方面,目前技术比较薄弱。

《投资者报》:除了物联网外,电子信息产业还有哪些方面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韩旭:下一代显示技术发展会比较快,因为2009年中国LED电视突然火爆起来,今年会继续发展比较快。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下一代显示技术还是比较薄弱,比起LG和三星等国际企业还有一段距离,制约中国产品的定价权。今年,中国会加大研发力度,以改变现状。

篇10

一、全球技术创新趋势:AI、机器人和物联网的对比

科技行业将继续推动前所未有的全球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总的来说,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有四:

IoT(物联网)在数据的集合上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依靠物联网连接的设备将变得更加智能。

依靠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灵活性、智能程度以及传感器也将得到增强。机器正在拓宽人类的能力。

AI的下一波发展将在认知智能上有较大发展,进一步模拟人类大脑如何学习、理解,并作出决定和行动。

篇11

伴随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极大推进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进一步融合,使得移动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2014年信息与通信技术》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世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30亿左右,预计2015年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消费规模将突破2万亿。在2015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怀进鹏副部长也指出,我国的手机用户如今已经超过了12亿,其中有9亿用户开通了数据流量服务。而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支持移动互联网连接的移动终端数量将会达到250亿7500亿部。而预计到2018年,我国的智能手机数量也将是当前数量的2倍。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1移动互联网技术概念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整合的产物,继承了互联网互动、开放、分享以及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可以说是对两者优势进行整合的升级版本。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进入互联网,从而获得互联网提供的系列服务和信息。

2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伴随互联网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的日益密切,在整个社会经济市场中,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所占市场份额比重逐年递增。从过去的语音、音乐、彩铃、彩信等业务逐渐发展到现在的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信息交流、移动端娱乐游戏等业务,而且这些业务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门业务依然保持着极快的发展速度。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日益繁多,业务类型已经发展到上百种,热门业务诸如视频、音乐、语音聊天及游戏等,依然有着极快的发展势头。移动社交业务(如手机QQ、微信、微博、陌陌)和移动互联广告等流行业务的发展势头更是势不可挡。

(2)传统Pc业务逐渐移动化。除了最早的Pc业务(视频播放器、网页浏览器、E-mail等传统业务),购物(手机淘宝、京东商城)、理财(手机支付宝、各大银行手机客户端)、新闻(网易、搜狐、新浪)、社交(百度贴吧、YY)等业务也逐渐移动化,通过4G网络的网络速度,保证了服务的持续性。

(3)娱乐性业务仍然是主流业务。由于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主要使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而这些移动终端绝大多数持有在青少年手中。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了迎合市场主流需求,加大了娱乐性APP的投入,因而诸如手机网络游戏等娱乐性业务的发展势头一直非常火热。2013年我国手游市场爆发,成为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手游数量井喷,千万级的优秀产品涌现,吸引了大量厂商进驻。2014年我国手游市场逐渐趋于成熟,仅安卓游戏的总体收入就在100亿以上,整个市场规模则达到了178.5亿元。

3我国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移动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全球移动互联网信息发展趋势,结合移动互联网当前发展现状,预测我国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向着多样化、多元化发展。随着移动智能终端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家庭,移动互联网提供的各式各类的APP(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即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再加上移动互联网运营商们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给出了更多优惠,使得人们更愿意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来购物、购买电影票、购买车票等。可以说,人们对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甚至出现了“低头族”的代名词。伴随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和不断更新,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各项需求的与日俱增,4G网络技术的普及,必然推动其不断加速创新,从而向着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促使移动互联网产业继续突飞猛进地发展。

(2)向着与物联网融合方向发展。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物联网是重要发展阶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与物之间相连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以算是物联网的基础之_,它使得物联网的各种功能得到了拓展,使物联网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几点:物联网可以将用户移动终端当作一个重要节点来识别和采集相关信息;移动互联网的组网技术与无线网络接入方式为物联网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技术支撑;移动互联网中的云计算使得物联网的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物联网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节能、传输、定位等技术。因此,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篇12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服务正在向移动医疗、互联网服务模式和个性化医疗悄然转型。谈及这一发展趋势,英特尔澳大利亚/新西兰健康与生命科学总监George Margelis指出,“未来医疗的趋势是个体化差异,包括诊断、治疗方案在内的治疗决策都需要针对个体进行分别对待;医疗服务也应该随时随地持续进行,优化流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整个治疗过程中专家的协同是保证效率和速度的根本。”为实现这一愿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George Margelis表示,“从前端应用来看,基于英特尔架构的PC、平板和可穿戴设备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后端数据中心平台的构建上,数据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医疗服务更加精准化、个性化。英特尔期待帮助用户突破传统医疗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速智慧医疗转型。”

篇13

[6] 陶闯. LBS市场发展趋势和挑战[J]. 卫星与网络,2012(10):31.

[7] 艾瑞咨询集团. 2014年中国综合类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市场行业发展报告[EB/OL]. (2014-11-27)[2016-03-30]. ?from=search.

[8] 王韫文. 软件的价值[J]. 电子世界,2014(16):3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