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的翻译,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尽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该学校挑选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分别对高中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和历史八门专业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引进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同我国改革后的教育模式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寻找最优的教育模式和融合点。实验结果的调查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被大学数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成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作业问题答疑[2]。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等[3]。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其中:A级是最优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B级是中等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够非常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取得的学习成果一般;C级是最差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情绪低落,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质量的总结和反思、知识体系梳理[4]。

(一)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自己在地里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二)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之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学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篇2

引言

高中地理是现代高中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理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与培养。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一部分还处于中低等水平,不仅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缺少兴趣,而且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比较差,说明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所以导致了地理教学工作发展受到了阻碍,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下,甚至由于受到W生和教学者的忽视使地理教学质量更加低下。所以,地理教学应该重新找到适合的方法和途径,重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各方面技能和水平,使地理教学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事业中重要的学科教育。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地进一步教育,地理教材中也包含大量地思想政治的内容,通过教师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对现代文化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现代观念,例如,在教学中展现我国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地理资源,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以及能够开发利用的资源,从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未来的学业规划和工作等安排能够基于这些基础之上做出合理的选择,能够有效利用我国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地理对高中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科目,即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与地理学科关系不大,但是日后的生活中也会充分展现出自己学识渊博的优势。

二、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也应该完成全面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技能与知识、过程与方法以及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三个部分,技能与知识主要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其中技能包括地理图表分析技能、调查技能、计算技能等,而知识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概念、理论、规律等;过程与方法主要是指科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需要学生充分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实际的过程,所以,过程与方法是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对自己、他人、国家、社会、大自然等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取向,同时也包括做事情应该持有地科学精神和态度,这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其次,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同时结合班级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进行规划地理教学目标,并且编制具体化教学内容;最后还需要选取合适地教材以及教学方式,通过不同教材与教学方式的比对,选取最优的地理教材与教学方式。

2.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有效性

将地理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化,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和对问题进行思考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主动接受知识,因为地理知识不仅仅是熟记像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等固定的内容,还需要一定的逻辑计算能力,只有主动参与学,才能够发散思维和开发潜力。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民主和公平的进行,保持良好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和朋友一样交流学习成果和经验,尊重学生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应该添加和组织有利于学习的活动,使全员都能够参与其中,例如地理知识比赛,学生分成相应的几组,然后老师将题目发给每组的学生,作为向对方组提问的内容,答对者加分,最后表现突出的团队给予奖励,这样学生将基本知识更加能够熟记于心,同时也愿意去学习地理这门学科,当然还可以组织其他的具有逻辑性的现场演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而教学。

3.课后总结与反思

地理教师在课后需要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同时对获得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总结和反思内容一般包括学生表现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师个人在课堂中出现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等等,只有做好总结和反思,才能够督促教师自己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制定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促进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更加高效。同时,教师也需要重新整理教学内容,对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以及难点都做系统地总结。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地理教学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教学角度出发,开始逐渐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逐渐增大,并且能够热衷于地理方面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本文为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与经验,是我国地理文化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苏丽宏.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8.

[2] 迟明霞. 高中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及实证分析[D]. 鲁东大学,2014.

篇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根据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教学优化策略,希望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从而不断优化、完善。

一、准备赢得整堂课――良好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内容形式选择是否恰当等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基础。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具有指导、协调、引领和评价的作用。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明晰性,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深刻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其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考虑学情,制定目标;最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地细化教学目标。

(二)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地理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重新整合,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主干知识,适当删减。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地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抓抓教材主干内容,合理删减。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研究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其舍弃。第二,注重内容衔接,补充复习初中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扩展和深化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和学习活动状况来灵活选择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在教授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具有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并结合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发挥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巨大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过程深化结果――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地理教学,锻炼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增强地理观念意识的重要渠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难易结合的提问,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想象,培养理性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进而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营造师生教学共同体;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感情的学科语言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向上。

(三)利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激励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课堂评价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表扬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审美体验。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是一种需要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完善的活动,教师应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进行下一堂课时避免、调控和优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再到课后的及时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统一体,将会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篇4

引言

“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地理概念,如果学生记忆不清或混淆就很难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地理学科中概念的含义以及不同概念之间相互的联系形象的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更好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优势

1.符合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是层层递进的,各个章节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分支又非常复杂,只有对所有的知识很好的组织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而人文地理的知识与人类社会又有着紧密的关联。高中地理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而借助概念图就能将地理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

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非常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不能提高他们进行地理学习的热情,导致整体效果效率低下。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关联起来,让教师的教学预设更加清晰,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知识分散的缺点,使整个地理教学更加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3.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课堂显得单调、乏味,学生对地理知识及概念的学习往往是死记硬背并重复机械的训练,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参与度偏低,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知识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效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还能以此为基础组织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提升他们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概念图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地理教师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运用概念图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清晰简洁的目的,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快速的呈现教学内容中的主要概念以及框架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的“火候”,避免在一些“非重难点”环节的教学上花费过多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将具体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设计的更加详细,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井然有序,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教师在进行《地球表面形态》的教学设计时,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将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原因内力、外力以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用概念图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地表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一目了然,进而轻松的理解内力作用于地表形态以及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紧密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概念图理清各个概念的重要程度,从而使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环节紧凑,提高整体教学的效率。

2.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新知学习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非常少。而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提示,让学生可以自己开动脑筋学习,真正成为有效学习的掌控人。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政府也提出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就是题中之义。

一、高中地理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的概述

随着优质有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有效教学带来的收益已经凸现出来,使其观念深入人心,并且已经成为目前衡量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杆。目前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其界定都表露了有效的教学应该是花费最少精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学习内容,并且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效教学思想在地理教学课堂上的有效运用,通过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发挥和课后反思,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突出以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课堂的对策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要想实现有效课堂就必须认真研究学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做好指导工作,认真备课,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的开创教育教学的新格局。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夯实有效课堂的基础工程

就目前的教学来看,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出现了多样性,除了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所处的学习环境也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学情的变化,学生的主人公意识逐渐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也不断提升,他们希望能与老师成为良师益友,渴望民主、开放与和谐的课堂,如果教师还是以往的专制,不可一世,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实现双向交流,多采取一些亲切的亲生的教学模式,如合作探究式、情境创设式及自主参与式,努力构建和谐融洽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完美整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如果把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分解的话就是有效的“教”与“学”,在课堂上教师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做好新课的导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课程的导入手段多样,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学情并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常见的导入方式有影视作品、漫画图片、课程图片资源、问题设疑、 生活实景等。其次,地理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探究意识得到激发,总而言之,一定要扭转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是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呈现。在授课中一定要把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构建情景教学、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地理教学要做到教学的及时反思和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工作,依据这些收集到的内容,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所学知识。在进行课堂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框架学习意识,切记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的了解所学知识,做到理解性记忆。

(三)分清主次,开展直观教学

有效的地理教学不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面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和掌握了多少知识。为此,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要想实现优质有效教学,就要考虑学情,分清主次,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直观教学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有效,并且简单易行。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有趣,而且教学内容深刻,易于理解,也可以强化记忆。

(四)针对学习内容,布置有效作业

优质有效的地理课堂还需要善始善终,在最后给学生布置有效的作业练习。地理作业的作用就是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消化和掌握新知识,能对学生的学习给出相应的检测,并有效的根据作业情况,教师和学生都自动的调整自身的教学和学习行为,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需要强调的是高中地理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精简精炼,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需要地理知识去解决的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基础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有效教学并无定法,贵在得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一定要依据学情的变化和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1.高中地理采用“对分课堂”模式的可行性

(1)高中地理课堂存在和高校课堂相似的问题。“对分课堂”是针对高校课堂学生玩手机、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诸多问题提出的。以上这些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同样存在。“对分课堂”对高中地理课堂同样具有适用性。“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过分要求教师提高讲授技能水平的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但并不穷尽,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2)新课改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2001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经推进将近十六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摒弃。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开发者。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为“对分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3)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讨论材料。高中地理采用“对分课堂”模式的关键在于对讨论材料、范围的选取。高中地理有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四种版本的教材内容选择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纯理论要求降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弹性设计。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创新之处是在每个单元后设立一个“问题探究”板块,围绕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选择学生感兴趣,有一定思维价值和一定操作性的内容作为研究主题。

2.高中地理“对分课堂”实践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全书共包含四章内容、13节,每节45分钟。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分四节讲解,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由老师讲授第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本节内容并思考课后案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下节课前以作业的形式提交。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前半节由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复习课本内容,交流学习体会并讨论上节课留下的作业,由小组代表总结观点并发言。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点评展示优秀作业。后半节教师讲授第二节内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归纳总结本节内容并完成课后案例“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下节课前以作业形式提交。以后各节课的模式都与第二节类似,上半节学生讨论上节课的内容及留下的作业,下半节教师讲授下一节内容。

3.结论

“对分课堂”提倡将课堂对半分开,讲授与讨论各占一半,但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可酌情调整其比例,但应把握“对分课堂”的主旨,将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分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最终转变为知识的交流者;使教师从有限的教授者转变为评价者,最终转变为组织引导者。

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必须做出调整。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作业成绩在期中、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可适当调整,试卷的考核内容也应增加开放性问题,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要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袋、评价量表等,对高中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让评价变得更科学合理,使低要求者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可达到考核标准,高要求者有更大的空间展示优异才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不等同于模式化教学和课堂教学流程的僵化。而是更合理地分配课堂教学,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应将“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将它们灵活运用到课堂数学中。

篇7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于有效教学,只有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也是赢得学生青睐、保持课堂教学魅力的关键。为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模式。下面就此谈谈几个相关要求。

一、创新教学设计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呢?首先,《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件,是地理教学的框架与依据,教师只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并按照要求去构思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设计不走偏,不做无用功。目前,很多教师眼中只有教材,围绕教学开展所有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种缺乏整体思维的片面行为。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将教学与教材结合起来,把握教学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文字、图像与训练等有机结合,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同时,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多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与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与素材,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地理知识。

二、明确目的任务

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等情况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要具体化、明确化,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要非常明确。比如,可以通过地图与部分数据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等技能任务,这个任务提出了就要可行,不能泛泛而谈。

三、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强烈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快乐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才能够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堂。目前,不少教师只是在课堂导入过程中重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教学中对兴趣的引导是乏力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对课堂导入进行趣味化的设计,更要把兴趣的引导深入到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来。同时,教师还要学会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做,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热情,能够对所有新的地理问题都能够去主动探究,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要善于设计各种新的问题去激发叙事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乐趣。例如,在地理教学中引入时事新闻,生活实例,各种谚语、漫画等,这些内容要长期坚持去做,学生一定会逐步爱上地理科目,有了兴趣,地理的魅力与效益就会逐步提高。

四、做好巩固练习

有效的教学不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有效的课堂与课后练习题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教学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测,通过联系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巩固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来精心设计练习题,防止一些机械的、重复的试题。同时,练习题一方面要使得课程标准得以落实,另一方面要适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要求与学生情况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有时候为了达到这一点需要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步。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精挑细选,数量与层次要适度,狠抓地理基础知识与原理的学习,让学生的知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鼓励教学反思

目前,有效教学与魅力课堂的打造还处于探索与锤炼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所以这里强调“反思”两个字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学生掌握的效果如何?为什么学生不够积极?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真如我看到的那样吗?我如何去解决这种问题?”等等,不断反思的教师一定能够在短期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也会快速赢得学生的青睐。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形成课后与课堂反思的习惯,给予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与要求,让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去反思,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去互动,让学生互相帮助,寻找问题、激发问题,促进学生互助反思等等,一个学会反思的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是不会差的。

总之,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益与魅力是相辅相成的,高效益的课堂能够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产生魅力。有魅力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进而也能够促进效益的提升,我们教师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去提升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梁亮峰,高中地理课程有效教学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篇8

G633.55

一、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指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运用现有的地理教学措施,尽可能少时间少精力地去完成地理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希望能够用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是希望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地理知识,但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地理有效教学在课堂上开始体现出来。为此,新课改中有效教学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再加上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尤其重要的是,采用学生喜欢和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兴趣,死记硬背

尽管高中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总结能力有明显提升,但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学习方式仍然占据学生学习的主要地位,由于地理学科特有的特点,多数学生选择考试前加班加点地背。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当然,只为考试而死记硬背更是违背新课改的要求的。这样的学习理念只会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匮乏,自主探究式学习更是可望不可及。

2.缺乏合作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然而,现在高中的现状是有将近一半的高中生喜欢独自一个人学习,固步自封,不爱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还有很多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讲,课前从不预习,课后更不复习。这样的学习,怎能进步?长此以往,学生更加不重视合作性学习,从而导致学习交流的能力欠缺,不利于人格的发展。

3.学生两级分化

很多教师已经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也会经常组织一些合作性学习或是自主探究式活动。笔者认为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对待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很照顾,相反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自然也是爱理不理。因为教师对待的不平等,导致有些学生越学越爱学,从而成绩更加优异;另一部分学生则产生很强的厌学情绪,导致学生的成绩两级分化严重。

4.教师固步自封

现代教学强调师生平等,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日渐平和,很少出现教师强势的情况出现。但是教师过于亲民会导致学生难以控制,可能会发生课堂上的混乱,教师与学生以朋友共处,失去其本身的指导作用。还有一些教师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固步自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不能以新知识武装自己,就意味着即将被淘汰。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积极转换教学思路,注重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地理学习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合理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对待学生要宽容、尊重和理解。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能力的超水平发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平等互助的学习地理知识,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2.教学内容丰富化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明显减少,就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学时间,把握教学重点,同时根据教学适当地进行改革,充实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交互性的学习,还可以开展各类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相辅相成,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地理水平。

3.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所学到的知识连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全面思考问题,做到统筹兼顾。将学习的地理知识整理归纳,衔接有序,从而避免知识的重复,更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在将来的学习中才能更容易掌握重点难点,为将来深入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4.注重每个学生发展

为了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表现,采用多种课堂互动手段,对每个学生做到面面俱到。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优生注重广度与深度的教育,对差生注重教学重点的掌握,从而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5.探究性合作学习

为了完成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探究性学习无疑是较好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得学习过程富有生动活泼性,合作性学习必不可少。教师可以有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全班合作等方式来共同解答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之间互补合作,既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适应了学生未来自身发展的需求。

6.教师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

新课改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结构与之前的地理教材有很大不同,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变高。新教材内容就像压缩饼干,尽管内容较少,但其实深入的问题反而增多了,很多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教师自身知识难免会过时、老旧,教师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以充实自己。所以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在把握新教材的同时,要不断补充地理知识,构建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当代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反思并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还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学术指导,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地理属于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讨的地方比较多,其也是高中的一个难点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攻破学科中的难点,高中地理教学就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课程特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辅助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传统角色,形成了“双主体”的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突出了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斥着高中地理课堂,老师不断创新,以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但是取得的效果甚微。地理课堂出现了投入与回报成反比的状况,这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为了改变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投入低产出状况,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引入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心理依据。该理论提出,有效的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环境。其次,合作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现在课堂中提倡适应合作学习,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就指出:“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这就表明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了完成同一目标而进行合作,它比较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而不是领导作用,强调师生之间应该进行良性的互动。因此,该理论为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二、设计高中地理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它们分别是:指导性原则,就是在导学案中一定要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在导学案中体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些具有指导性的内容。层次性原则,就是所设计的导学案一定要有难易、主次的科学划分,让导学案更有条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理解。探究性原则,就是通过对课堂内容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生活化原则,就是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使内容与生活实际贴近,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导学案之中。

三、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学生课前自学环节

老师一定要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预习策略进行自学,让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对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老师课初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全部检查、个体抽查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以充分了解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课堂上讲课内容的主次。通过检查的形式也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3.课中合作探究

老师通过检查学生导学案中的预习状况,了解了学生的问题所在,那么就应该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4.课末老师评价反思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测试,出一道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解题,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最后老师反思导学案存在的缺陷,学生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下次课堂更好地进行。

5.课后作业拓展巩固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课堂最后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也符合地理教学的教学特点。虽然导学案教学已经被大多数的高中地理课堂所运用,但是其适应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深入钻研地理课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再经过参考各种教参对导学案的设计以及老师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因班制宜,因材施教,可以让导学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探究,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要更多地将素质教育中知识和个人实际结合,在教学前目标的计划中,要结合上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明确学生的个人发展状况不同,吸收能力也不相同,从实际出发,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真正热爱高中地理,从中掌握到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的确,在现阶段很多的地理课老师在上课时仍然带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上课,对课程的教学处在机械的状态,地理教学也只是形式过程,没有实质性的改革教学模式导致地理的尴尬局面,很多老师只是流于上课内容,无视了课后训练和加强,课堂上课中也是独立枯燥地讲述,没有让学生与其一起互动交流,这样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低微的,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非常重要,要摆脱地理课程沦为鸡肋的局面,需要老师自身对这门课程采取重视的态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将知识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主动思考背后的意义,这才是高效教学的最好方法。每当老师上完课后,要学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反思自己课前的准备中是否存在不足的地方,在下次上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尊重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课堂,让学生主动思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结合实际和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多方位教学

很多时候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摆脱机械化的教学状态,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形式,不让课堂流于形式化,不让课堂过于偏离实际轨道,而是要结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讲述,这样能让学生更多地理解和加深印象。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个性,老师还要在上课过程中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面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选择性地教学,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些成绩稍微落后的学生也会因为得到教师的关注而尝试进步,尝试努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4.教学过程合理,课前准备充分

单调,翻来覆去重复讲的教学内容无疑会让学生感到无趣、乏味,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学生就会自然地对高中地理教学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老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上课表现和课后训练成果,来制订符合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内容,尽可能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真正变得生动活泼。结合新的教学方式,不单单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要让他们参与到其中,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课外学习情趣,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意识,让他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学懂地理,而不是单单为了将来的高考而机械化地学习,也让他们为今后的深造提前打好个人基础素养。

篇1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目标就是改变过去强迫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二、教师方面

1.课前认真备课

备课要“五备”也就是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练习、备学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部分教师不深入了解学生,没有考虑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导致老师讲课脱离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必须研究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2.课堂运用科学方法

(1)调动学习地理兴趣。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兴趣,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组织学生体验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刺激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对于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作用。(3)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探究、合作、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懂得了学习,学会了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灵动的、有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不要老师,相反整个课堂是在教师的策划导演下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的。教师的工夫不仅在课堂的点拨上,更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巩固。

3.课后反馈练习

高中地理新课标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课后反思

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认为一个教师不经常反思,他的水平只能停留在原地。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并将成熟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三、学生方面

1.合理安排时间

要学习好,首先要安排好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制订好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用以指导自己学习。规律性的学习往往是取得好成绩的指路明灯。

2.预习、听讲、复习

课前预习可以利用练习册的基础知识填空,了解本课的大致内容,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作好记号,提醒自己。上课专心听讲,不仅要把预习中的问题与老师讲解的内容比较,而且要记好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复习时要独立完成作业,抓住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篇1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35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主要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体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进而使高中地理课堂焕发生机。实践证明,学生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投入学习的时间越长,获取的知识就会越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学习,不能积极思考,因此也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地理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基础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焦点,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从学生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实物入手,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地理学科的知识性,把学生的真实体验都忽视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内容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现象,并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还要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能用已有经验和能力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并提出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力求通过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素质教育相比,创新教育的层次更高。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创新教育提升的是学生的创新素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想象力的发展,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启迪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树立学生的创造志向。

三、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能动性和主导作用,如创新性地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灵活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比如,课堂上教师富有激情,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和指导。又如,课堂上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课下给学生反思的时间,铃声一响,教师要准时下课,不随意占用学生的课间等。同时,教师要真正落实新的教学大纲,进而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良好发展。

四、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而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设置的问题要适合他们,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地理教师要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地理学科不是高考的科目,很多学生由于对它不够重视导致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发现他们的优势就应当众表扬,为他们重塑自信。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不易太难,课后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多增加他们和优秀学生的关系,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此外,教师也要对其耐心辅导,使他们能有效突破重难点。

五、改变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能有效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构建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良好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改变原来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地理教材、学习方式、课堂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变化,制定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师生交流合作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一起体验成功和失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和时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热力环流”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把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在合作学习中巩固地理知识。如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家里都有空调,而空调的安装位置都在房间的上方,但是家里的暖气却在房间的下方,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充分探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的重大意义。教师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要我们大胆实践,把新课程改革理念渗透到教学中,高中地理课堂定会焕发异彩。

参考文献:

[1]吴昌品.更新观念改革地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篇13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鉴于目前地理学科地位和特点,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有赖于教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认真探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把学科教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等进行有效地优化整合,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理念下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状况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有效设计提出了五项基本理念:首先,高中地理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其次,建立丰富多样有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第三,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地理学习的探索;第四,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最后,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合评价的结合。依据上述新理念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只背不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令地理学习的意义只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设计。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

(1)课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备课。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耍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

(2)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是重要途径。据文章上半部分所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就成为这次改革中的重点。结合新课改我们的教学方式应逐步从“教材本位”像“标准本位”转变。就这点来说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秉承“科学原理与基础一认识与分析问题一自己的行动与情感态度”这条主线,以探究式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围绕主题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同时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有效课堂设计的定义。无论是探究式还是合作式的教学方式都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这种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式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学会从合作中综合分析一个地理问题。

(3)充分运用各种图表,培养学生智能。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一门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地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为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通过对教材巾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图表,挖掘它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潜在作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

(4)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有效的地理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来进行,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设计具有一定理论和逻辑关系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如果还问一些浅显明白、形象直观的问题,往往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选择》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因素这个重要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上,而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和思考,进而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比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影响当地水果罐头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进而再让学生分析“丰县作为全国电动三轮车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影响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在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以后,再结合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就能顺利掌握这些内容。

(5)有效课后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意义是保障。作业布置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同时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普遍方式。课后作业应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的检测功能并不在于区分学生好坏而在检验课堂教学的开展状况。片面的作业布置理念使得作业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画洋流图、算时区、背地区经纬度的传统作业形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如果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将地理作业与实际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作业乏味枯燥的问题。比如,在去年4月20日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在缅怀死伤者的同时四川频频地震也涉及诸多地理问题。教师可以此为题,让学生分析四川的地理位置、板块构造及地震带位置,设想下灾后重建方式。这样联系实际的开放式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也较好的呼应了上文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结语

以上是我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和策略的初浅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真正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