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童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实现国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之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或以诗词歌赋的形式,或以小品文、或以骈文的形式出现在语文的课本之中。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整个应试教育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教师搞好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就具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朗诵功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俗语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但是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教学来实施文言文的朗诵教学继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以及发展的能力,是笔者在这个部分重点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对文言文的反复朗读可以培养起学生的语言感觉,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继而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朗诵教学的实施是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起学生的朗诵功底,才有可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以及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发展,实施朗诵的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加以指点

文言文的朗诵教学是学生得以发展和获得提升的重要一步。在教学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进行文言文的朗诵,然后教师在巡视的同时注意听学生的朗诵,发现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纠正。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很好地实施了针对性的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在朗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继而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朗诵教学分析。这样的方式无疑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也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理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节约了教学的时间,实现了在针对教学基础上的类型化教学,这样必然可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2.配以背景开展朗诵

配以背景开展朗诵主要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找出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者是图片来引导学生开展朗诵。这样的方式则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加强学生语言感觉。

例如: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的朗诵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就可以配以虫鸣鸟叫的声音背景以及富有色彩感的乡村图片继而更好地实施朗诵教学。

朗诵教学的实施在以上两种方针并举的情境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及自信心。这些都为有效性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注重文言文的内蕴教学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于对文言文内部的字、句的现代含义的阐释,却总是忽视掉文言文中传达出来的情趣以及作者的精神主旨。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实施中注重文言文的内蕴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之中,笔者认为教师就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剖析作者在其中传达的出来趣味。皆有对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以及这种情趣的表达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这篇文言文。

而在开展这一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形式来阐释文章所传达的内容。

例如:在《童趣》这篇文言文中,作者就这样写道:“余常于土墙凸凹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一段,这是作者在对小时候的一种游戏的回忆。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有些学生就会选择对这个情景再现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并且来探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趣。

对这样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以肯定,并且鼓励学生甚至参与到学生的情景再现之中。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事物,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充满趣味化又充满现场感的表现方式。在这样的方式之下,也将实现有效性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三、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

所谓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实施的一个教学步骤。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这样的一种方式也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将“以学生为本”这一现代化服务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的一种表现。

此外,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讲授,那么学生就会通过查阅古汉语字典来梳理文义,并且通过反复的阅读、朗诵以及请教教师等方式来理解课文。

这样的一种方式无疑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很好地上好了《童趣》这一课。而文言文的教学有效性也随着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自主投入得以有效地发展和提升。

所以,这样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加以推广并且不断地深化,继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7期

篇2

学习文言文,首先可以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它也是语文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但由于文言文在字词含义、语法等诸多方面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相去甚远,致使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摸不着头脑,进而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也使初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产生了不少困惑。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一、少教多学,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益。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新课程改革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应科学地分配好教与学的时间,在如何使教师的“教”尽可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方面下功夫。即在教学中讲授的内容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地活动和自主学习。教学中要追求“精”而不是“广”,教师的主要精力要集中于基本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的重点应放在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上。教师应相信学生,把时间更多的交还给学生。

自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朗读的益处很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积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上述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故要十分重视朗读,尤其是学生的自读。为什么要强调尤其是学生的自读呢?因为教师的范读多了,学生自主品读的实践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而读书是从学生读书开始,而不是从教师读书开始。不先入为主、不设条件,就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需知,朗读对理解文意十分重要。在朗读时要特别强调停顿,即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读破,例如“段于鄢”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郑伯/克/段/于鄢”,郑伯、段分别是两个人,“克”意为“攻克”,如果不注意读为“/段/于鄢”那就错了。又如《曹刿论战》一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一战”,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可/以/一战”,“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可”即可以,“以”即凭借,如果读为“可以/一战”那就错了。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自读,通过自读让学生去体会那些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

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同一目标发展,对学困生来说时间不够,对优秀生来说,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因此,如何让优秀生吃饱、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抓好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等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等具体问题。

上课时,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上课,在教师的心中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层次的问题。积极鼓励每个学生达标。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有所得,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笔者们经常强调,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对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前提。现在的文言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非常贴近学生实际,但毕竟涉及广泛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由于学生生活面不够广,因此老师要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减负成为共识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文言文课,在今天的学科体系中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提高课堂效率尤显重要。如何提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老师们的思维放得开,敢于自由、大胆地创造,敢于相信学生,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灵动,学生就会和老师们一起幸福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讲解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初中文言文,短则数十字,长则几百字,里面的知识点、内容肯定很多,而教学时间又很有限,故在教学时,不可能同时也没必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因为学生手里有文言文翻译书等工具书,所以教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工具书上没有,而学生又理解不了的内容上。大致说来,初中文言文的重点及难点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字词含义

1、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故教师要善于从词性、词义等方面归纳整理,然后讲给学生。如“之”字有以下意义:(1)代词,可以代人(他、他们),也可以代事和物(它、它们、道理、情况等)。如:学而时习之。(2)结构助词,的。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动词,到,往,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如:何陋之有?(5)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6)语气助词,放在句末,凑足音节,不译。如:公将鼓之。虽然“之”字有上述六个义项,但(1)(2)(4)均不太难,故讲解时重点是要讲清(3)(5)(6)三种情况。

2、古今异义

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词义扩大,如“江”“河”两个词在古汉语中分别专指长江和黄河,在现代汉语中则泛指一切江河;第二种,词义缩小,如“妻子”一词在古汉语中意为妻子和儿子,在现代汉语中则指男人的配偶,仅有“妻”这一含义;第三种,词义转移,如“汤”在古汉语中指热水,在现代汉语中则指菜汤、米汤等。

3、词类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叫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有以下三种:

(1)名词

名词的活用主要有四种情况: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例如“愿为市鞍马”中“市”本是集市、市场之意,是名词,这里是“买”的意思,用作动词。②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生死”与“肉骨”是“使死人复生”,“使骨头长肉”。③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客我”是“把我当客人”。④名词用作状语。例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是“每日”的意思。

(2)动词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①动词用作名词。例如“虽乘奔御风”中“奔”是“奔驰的快马”。②动词的使动用法。又有两种情况: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中“活之”就是“使之活”,也就是“救活他”的意思。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止子路宿,杀鸡为黎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中的“食之”不可能是“食子路”,而只能是“使子路食”,“见其二子”则是“使其二子拜见(子路)”。

(3)形容词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四种情况:①形容词用作名词。例如“攘除奸凶”中“奸凶”是“奸邪凶恶之人”。②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例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尽”是“吃光”。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必先苦其心志”中“苦”是“使……痛苦”。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美”是“以……为美”。

概而言之,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是落实字词的含义,而理解字词的含义用法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进行,不能泛泛而谈。

(二)牢记主要文言句式

初中主要文言句式有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和被动句,这几种文言句式并不十分难判断,故只作简述如下:

1、省略句

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于”,在形式上有以下三种:

(1)承上省略。在复句理,前面出现了,如果后面的与前面相同,那么后面的就可以省略,这种省略叫承上省略。例如: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吴人)败诸雍澨。

(2)蒙下省略。在复句里,后面出现,故前面省略,这种省略叫蒙下省略。例如: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宇,九月(蟋蟀)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3)对话省略。这与现代汉语省略句的形式完全相同,故不再赘述。

2、倒装句

主要以下四种形式:

(1)谓语前置。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

(3)状语后置。例如:苛政猛于虎也。

(4)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

3、判断句

主要有以下三种:

(1)……也。例如:夫战,勇气也。

(2)……者……也。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者也。例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被动句

常见的有以下五种形式:

(1)“于”字句。例如: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2)“为”字句。例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3)“见”字句。例如:人皆以见侮为辱。(《荀子·正论》)

(4)“为……所……”句。例如: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汉书·张骞传》)

(5)“被”字句。这一类在古代汉语中较少见。例如: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篇3

实验教学很难开展这是大多数生物教师的共识,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生物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药品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没有资金更新和维修不能使用,在实验室中只是一种摆设,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城市中学虽然实验仪器能正常使用,但班额过大,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1.2大多数学校对生物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按新课程标准安排足够的课时,例如:七年级生物每周应安排3课时,而大多数学校因师资问题只开了2课时,这样就是生物基础知识教学还不能按时完成,更谈不上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实验教学了,通常在实验教学时还要进行生物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实验时只是在老师支配下按步操作,从而影响了实验效果,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1.3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初中毕业生物会考中没有专门组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脱离了实验操作的实验考试内容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学生只要记住了实验内容就能得高分,这也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误解: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组织在这种想法支配下的学生去做实验,当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1.4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不够充分,忽视了实验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与知识传授的差别。实验教学时,按教材内容讲得很认真细致,但没有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一开始做实验就出现了问题,课堂纪律一下子就变得闹哄哄的,一会儿这边举手呼喊,一会儿那边一位学生又惊叫着让老师过来帮助解决操作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得让学生停下来,继续听老师进行有关实验内容的指导,这也是实验教学难的原因之一。

2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为了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按照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准备足够的仪器设备、药品、生物实验材料,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实验管理员和生物科教师还应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多渠道采集一些本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以补充实验材料的不足,这样可减少实验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总之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实验室,有利于降低实验成本,是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2.2加强对各学校生物任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这是组织实验教学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各校生物专业的教师数量很少,许多农村中学没有一位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因此学校只能安排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生物科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师往往缺乏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实验课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预见能力。

2.3加强对学生实验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验前将学生分组编号,固定座位,每组选一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每学期开始时对各组长进行实验常规培训,组长负责本组与实验有关的一切事宜,实验中由组长组织同伴认真完成实验,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实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负责将仪器损坏,丢失情况报告老师,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务实的教学策略稳步推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4.1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模仿性实验教学。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实验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重视示范性实验教学同样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没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如《显微镜的使用》一课,先讲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再让学生单独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学会使用显微镜了,用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篇4

引言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健康的人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目标。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对教材文言文的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等进行深挖,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简要阐述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审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所选取的文言文都是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历史悠久、语言优美、内容深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建立在文言文教学基础上的审美教育更无从谈起,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大。文言文与当代白话文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学生感觉文言文艰涩难懂、字词含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受传统文言文授课方式的影响,当前很多语文教师仍然采用对照译注进行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排斥心理。这种教学现状不但影响了文言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的教育初衷,也影响到在文言文正常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因此,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将审美教育贯彻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是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审美不单是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情感,只有调动激发起学生审美的情感,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在获得美的感受时才会激发审美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美、享受美、体验美,才能对美产生情感,才能真正喜欢上文言文,从而提高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如在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小石潭、岳阳楼等优美的景色展示给学生,然后以导游者的身份告诉学生:这节课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安徽滁州醉翁亭,全面领略一下欧阳修老先生的醉翁亭美景。通过这种情景的创设,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感受美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审美激情,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2.品味语言,诱发审美想象

文言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有着巨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仅仅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极挖掘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仔细阅读、品味揣摩。通过这种语言品味,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感受作者深刻的思想,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在感受文言文语言美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审美的目的。

3.用心感知,提高审美理解

初中文言文选取的内容大都是古人的经典之作,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内容深刻,具有很深的意境美,作者高尚的情操蕴含在字里行间。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避免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地翻译,要让学生通过用心感知,体会作者描述的意境,通过让学生自由想象,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文章的美,理解文章的美,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审美理解和审美能力。如在教学“蜀道难”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蜀道非常陌生,尤其是对于蜀道的奇丽惊险无法体会,对于文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飞湍瀑流争喧胚,P崖转石万壑雷。”等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媒体将文章中的这种描述具体化,让学生在欣赏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的美景中,用心感知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境,通过用心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深刻内涵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审美能力。

4.加强朗读,获得审美体验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它语言工整、讲求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进行形象感知,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意境。如在教学“与妻书”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林觉民对妻子深深的爱,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体会到林觉民高尚的人格美和真挚的情感美,通过朗读一个高大英雄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巍然屹立。这种通过朗读获得的审美体验更加真挚、更加深刻,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又通过感受人物的人格美,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中蕴含的各种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情境创设、语言品味、内容感知、朗读训练挖掘文言文中美的因素,不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5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前提。对于传统文言文来说,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翻译,将文言文课上成翻译课,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极为枯燥。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说,应该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依据文言文自身所具备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以便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采取文言文诵读的方式、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相提问的方式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以及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牢固性。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也是较为单一的模式,先对文章作者进行介绍,然后诵读、对语句进行疏通,之后就是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相应的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将“三个中心”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其一是将知识作为中心,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其二是将教师自己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只关注灌输;其三,是将课文的诵读作为中心,在课堂上只强调学生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三、灵活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如果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比如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帮助学生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所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设置,不断引导学生探求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重视诵读培养学生感知力

通过对文言文文本的诵读进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是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对文本进行诵读、熟读是首要任务。对文言文进行反复地诵读,将无声的文字幻化成有声的语言,直至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心声,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境界,这种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1)要仔细听读课文,这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环,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声情并茂,教师要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2)要明确节奏、合读课文,也就是要学生边标画节奏,边对课文进行泛读,要在读的过程中将文章大意弄清楚,这样才不至于将句子读破;(3)要分读课文,可分组也可竞赛,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朗读的良好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篇6

由于文言文与生活缺乏联系,并且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进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师也普遍认为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无计可施。师生对文言文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便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文言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第一,文言文与生活联系较少,使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意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偏离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其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目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取重点进行背诵,将拿分作为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教学出现困难。第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将文言文逐句进行讲解、分析,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翻译文言文的情况,而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将教师翻译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在本子上中,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如同填鸭,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味地盲目记笔记,很多内容都没有掌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造成学习困难、教学困难的局面。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教学难点,并根据教学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加强学生阅读与积累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印象。根据阅读内容相关情境可以将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揣摩出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主观意识。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对文言文中相同文字在不同语言情境下的含义能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文言文中“妻子”一词,教师要求学生对此加以解释,学生会说“男性的配偶”。其实不然,古代人口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儿女”。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辅导讲解,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通多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2.2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讲解透彻之后,学生没有及时的巩固背诵,导致所学知识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掌握。例如,教师应在本堂课开始之初,抽出时间对学生文言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科学的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的教学难度降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2.3培养学生自主翻译习惯

由于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都是教师翻译文言文,学生机械的记笔记,这使文言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的翻译中给予适当的辅助。例如,在《木兰辞》的教学中,教师领读之后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两遍,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允许其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经过努力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再配有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并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翻译的同时对文言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还对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利于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2.4培养学生知识梳理能力

由于文言文语言表达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发音不尽相同,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例如“生于某年”“于今十年”,两个句子中都有“于”,而前者意为“在”后者意为“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将有规律的文言文知识不断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进而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教学中具有很多的难点,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的开展文言文学习,影响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积极的分析原因,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包安芳,苏立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技能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

【2】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篇7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语文课程教学,应该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初中语文学习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有一个挑战,它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开始加入了文言文的学习。但是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言文教学长期为人所诟病。本文针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文言文,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不仅能教孩子了解我们国家文字的发展过程,还能让孩子真正领悟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之乎者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是前辈们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知识和财富。当今的文言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如何让文言文发挥其最本质作用,使每一个孩子在接受文言文教育的同时,更加热爱和忠实于这些宝贵的知识结晶。本文针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具体的分析和探究。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文言文不像现代汉语那样易懂易通,加上生僻字较多,还有一些特殊的句法、词语用法,使学生在学习时倍感困难,有的甚至因此丧失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程序僵化、内容枯燥,使得教学效果非常低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一直以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就一味的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只要学生死记,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只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记忆知识。课堂上,老师总是按照理解含义、梳理内容、做题训练等,老套的思路来教学生,把文言文的翻译和解释当做根本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字一句的讲解,一字一句的翻译,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津津有味,不厌其烦,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有新的改进,从高层面和广阔的视角来把握文言文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是教学目标单一,为考设学。目前,文言文教学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对学生只强调“接受”,逼学生死记硬背,从而使学生根本无法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反而是害怕厌恶学习文言文。“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也使得整篇文章美感全无,脱离了文言文教学的初衷。

三是缺乏拓展和迁移。由于目前文言文教学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所以在学习中,老师没有将课内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没有能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书籍,在作文时运用文言文的好词好句,使作文更有文采、更有内涵。

所以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一定要做出全新的改革,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身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乐趣。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新认识,让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地理解和体验学习过程,感悟和思考学习内容。

第一,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出发,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要改变单纯的让学生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主角从老师变为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必要的穿插部分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表扬对文言文知识了解丰富的同学,在个别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或是节日寄语等,在恰当的节日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情操,多鼓励学生看些古文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剧,通过种种活动,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文言文知识,也因此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从实际应用出发,使学生学会应用文言文。不能单纯的教学生记住知识,应该试着调动经验,使学生拉进跟文言文之间的距离,文言文跟现代文一样,字词句之间都是相互相通的。在实际生活中,本来就有数不尽的成语或名句、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和经典影视剧中的人物等等,这些都是与古文相通融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多时候比书本上的知识更让学生铭记和受益。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在作文中引用古文名句、古诗词。还应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感知,吟诵和理解文本,从而拉进学生与作者和现实的距离,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书店等各种途径来获取有关文言文的相关资料,活跃课堂,让学生间多些必要的交流和说的机会,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人和文化,实现提高自己能力的目的。

第三,从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出发,使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古人的诗书文章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前人智慧的结晶,学生在读阅古文时,能体会前人的文章意境、感悟前人的思想、汲取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根据一个个实例,一个个文字转化为思想,学习古人的智慧和说话办事的技巧,提升自身的能力。文言文教学跟现代文教学一样,都是通过文章来表述作者的中心思想,让后人发表深思和认识,从而获取知识,总结经验。而初中文言文中,选入教材的,都是被后人流传的千古名篇,经典的同时,还富有广大古代人民的智慧,这些内容也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题材,让学生从中发掘和借鉴这些宝贵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结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古文是文化的积淀、民族智慧的结晶。古人留下的文学作品和各种著作,为我们了解自己的祖先,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华夏人民智慧打开了一扇窗户。教会学生阅读古文,读懂古文,是民族的需要、历史的需要,通过改革初中文言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因学习文言文而受益。

参考文献:

[1]周立群.乐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使命——语文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04)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55-01

文言文包含了优秀的文化,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文言文的特殊性,使得其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虽然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发挥的作用还是较低,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够,只重视字、词的解释,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的效率不高。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其艰涩难懂,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问题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学习的热情不足,往往是教师充当教学中的主要角色。为了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将文言文学习转变为学生的需求,降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抗拒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讲述古人的逸闻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归园田居》的时候教师可以现讲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理解课文思想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有关岳阳楼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

文言文的句式表达与白话文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必须要加强文言文诵读,从而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诵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对于领会文言文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的韵律性较强,古人一般都是采用吟唱的方式诵读诗文,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加强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之前学生通过辅助工具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僻字注音解释,首先由教师通读一遍,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停顿和读音,然后学生自己进行诵读,时刻注意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有所掌握。例如,学习《天净沙.秋思》中,虽然文章的字数较少,但是每个字中包含的内容和感情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脑海中能够产生文章描述的画面,对作者情感也能有准确的把握。

三、发挥引导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同样的,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教师也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当知识的探索者。但是文言文教学与一般性语文教学是有区别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如果教师不加以辅导往往很多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该充当引导作用,利用个人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扮演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例如,在《五柳先生传》学习中,课文内容较长,学生在断句、字词方面的问题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适时引导,辅导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学生采取其他方法进行解决,如查工具书。

四、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创设情境的难度更高,教师不仅自身要对文言文了解够深入,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教师必须坚持走进故事、走进人物。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秋节的相关情境进行回想,试想如果在一个万家团员的时刻,却不能与家人团聚,心情会是怎样,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同时提出一些其他关于月亮表达团员的诗句,让学生对比品位其中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李白的《静夜思》。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

五、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初中课本中选取都是非常有名的文章,这些佳作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的流传,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其中不仅凝聚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包含了较高的语言艺术,学习文言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情趣。大量古诗词的学让学生在有意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情感体验和感悟,能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和情感之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进行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强个人审美情趣。例如,在《诗经》相关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赋比兴的手法,感受诗经的形式美,同时学习诗经中一些优美、韵律感强的语言。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字词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知识性的东西,还需要传递优秀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从教学方法来说,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晓舒.走出沉闷课堂感受古文神韵——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篇9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渠道。

但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谈文言文而色变,语文学习中最头疼莫过于此。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且枯燥无聊,教师教授也费时费力,教学效果较差,那么,根据目前状况,究竟怎样才能高效教授文言文课程,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初高中的知识衔接

高中语文知识是初中阶段的继续和深入,由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缺少整体、渐进式的设计,因而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文言文便会觉得吃力,接受效果差,不理解文章大意,不能准确断句,不能结合语境解释关键实词和虚词。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课程较多,学习压力大,文言文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教师让文言课堂活跃起来,而传统教学课程已不能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登泰山记》这课时,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带学生亲临泰山,但是可以借助关于泰山的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能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泰山,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更好地学习这一课。

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文言文的语言虽然失去古代的语言环境,但它所记载的知识却体现了前人超凡的智慧,所以很多文言文富含的哲理仍旧通用于今,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体会、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例如,荀子的《劝学》篇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论语》中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名句对与我们为人处世也是一种引导,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建立这种联系之后,学生便不会觉得文言文学习离我们非常遥远。

总之,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精力,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最终使学生个人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有质的提高。

篇10

一、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从初中入学成绩看,不少语文成绩不错的同学,在进入高中后,接触到文言文的学习时表现得比较发愁,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疑惑感。有的学生竟然放弃了高中语文文言的词法学习,将精力转向别人学科的学习,另外,高一讲的文言文,学生对一些语法现象,如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学生初中没学习过,这些新的生的知识,与现代汉语,根本不理解,老师还必须补充讲解才行。

二、成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大部分要求低难度的,是简单知识型的,没有稍高难度的知识要求,能力型的更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对于是文言文的讲授,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这样,造成升入高中后的学生文言学习的困难是可向而知的了。而久在高中的教师却觉得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造成了前后不衔接的局面。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而高中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一些必要的知识要求相应增加,难度上也在增加,就说文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相关的知识技能,要求高中学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应对策略分析

要想初中高中衔接,使得学生知识能保持、强化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一步掌握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首先,了解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目标的差异。初中教育目标是“理解基本内容”,高中教育目标是“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译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我们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文言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一步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最后,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其一、通过学习文言文,拓展现代汉语知识与能力。现代汉语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的结果。更高的语言能力应该是融会古今的。而识读文言文的能力是汉语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二、学习文言文,提高识读文言的能力是继承中国传统古代文化的必然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能识读文言文,则必然失去了了解这些文化的依托。

其三、学习文言文,是我们在弥补我们过去语言学习的不足。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削弱的危险。而要保证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能读懂文言文,需要更多的人具备识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四,改进文言文教学,努力接近学生实际。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方式上力争生动而活泼。科学合理地加大教学容量,避免单一。

第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篇11

研学后教,顾名思义指的是先研学后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来说,研学后教在教学思想、模式都进行了重大变革,以学定教,教在学后。本文结合案例,探讨引导式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提升“研学”效率

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教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间接促进的方式,即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要想实现以上两个方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提升“研学”效率。学案设计实际上是教师对课本解读的一种纸面呈现方式,好的学案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效率,教师应当理解教材,对教材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合理的设计学习目标[1]。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来说,学习目标设计应当保证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不能设置的过高或过低。尤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应当保证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单纯性和清晰性,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对文言文的鉴赏和频度。以《口技》为例,其学习目标设置如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通顺阅读全文;②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诵读能力。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①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灵活应用;②口技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感受其魅力,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思考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第一课时重在“研学”,采用自由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以读代教,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第二课时重在品鉴、欣赏,细品文言文言辞之美,欣赏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通过这种目标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学生思路清晰,课堂明朗有序,从而深化教学效果。

二、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新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对于文言文来说,可采取故事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以此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2]。例如在教授《岳飞》一文时,可以利用歌曲《精忠报国》来导入新课,这首歌曲歌词豪气干云,让人听起来热血沸腾,学生听后会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构建出岳飞奋勇杀敌的场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氛围推向了。

三、先测后教,检测基础知识

在新课导入之后,教师可以用课堂小测验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研学”情况,测验内容可以是文言文字词的积累、文章创作背景及文章大意等,以此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扫清文言文中的字词障碍,能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3]。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仔细鉴赏文言文的文字之美,品味文中蕴含的情感。四、层层递进,分层达标此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不管,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针对性的进行思考和探究[4]。

(一)初步感知

以《陋室铭》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三种阅读方式:(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课文中读出注释的字音;(2)重点字词的精读。如要求学生读准“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等短句及重点字词。(3)试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并结合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感情。通过上述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形成对文言文的初步感知,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和拓展迁移奠定基础。

(二)深入认识

在学生对文言文形成了初步的感知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文章,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5]。在此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需要在学生思维卡涩、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指导和点拨,带动学生的思维。同样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教师可以如下导学提纲:小组合作解读和探究全文,先进行自主探究,之后小组交流讨论:①概述全文大意;②为什么妻子、小妾和来客都夸奖邹忌好看;③邹忌是否被蒙蔽?为什么?④邹忌进谏时的语言有何妙处?上述导学提纲设置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概述全文大意,考察学生对文章的宏观掌握,之后设计的问题衔接自然,过渡圆润,能够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课文。

(三)拓展迁移

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拓展和迁移,能够打破文言文本的局限性,融入学生自己的想法,拓展新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从而深化“后教”的效果。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拓展迁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打开学生拓展迁移的思路,形成最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文言文本的人文教育价值。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教学为例,在拓展迁移这一环节,教师可进行如下设置:(1)悟一悟。学过本篇课文之后,你能够例举出与之相类似的人物或故事吗?(2)写一写。人的一生必然伴随着风雨和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综上所述,本文以引导式教学法为依据,探索了研学后教背景下引导式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明确了各个环节的教学要点。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感知认识迁移”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诗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渤海大学,2016

[2]姜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代军垒.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文言文导学策略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

篇12

        (4)浅谈曾子文章中丰富的教育内容 曾祥芹

        (7)论君子——《论语》串读 吴永福

        (9)浅议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策略 言岚

        (11)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整合的创新 郜暘

        (13)《大学语文》鲁迅专题授课的几点收获与思考 陈亚萍 段朝霞

        (15)基于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口语教学探索 张丽

        (18)品,《老王》教学的简约风格——余映潮老师执教《老王》 曹月芹

        (21)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魏婉棉

        (23)专题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性研究 陈露 张晨

        (25)从莫言获奖感悟:让语文理性的回归 王云雨

        (27)教科书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程鑫

        (29)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向箭锐

        (32)关注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性 莫云

        (34)敢问农村语文教师素养提高之路在何方 苏红平

        备教导航

        (36)高中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探究 张俊珍

        (38)《魏公子列传》教学思路及说明 王冰雪

        (40)浅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诗词的豪放风骨 胡亚玲

        (42)由“同行”说开去——简论古汉语多音字读音与意义的关系 杨辉

        (44)《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线索设置艺术探微 文建设

        (45)由一堂课管窥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钟水长

        (47)“一个”阿q的“种种”角色 李晓奎

        (49)探寻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出发点——以四堂《在沙漠中心》异构课为例 张寰宇

        (53)构建诗意课堂的几点思索与尝试 杨丽娜

        (55)从《散步》五则课例中浅析语文课的有效拓展 朱媛

        (57)依据语感特性 培养语感能力 周莉

        (58)我教学生这样背诵《阿房宫赋》 罗珺

        (60)“独立寒秋”之“独立”赏析 蔡恒

        (61)多少愁恨如春水 满纸血泪就华章——对李煜《虞美人》的品读与思考 袁安彬

        (63)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刍议 张婷

        (64)“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西江月》一词中的“别”字赏析 朱文玉

        (66)谈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艺术 周雪梅

        (68)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余满仓

        (69)论高中语文课堂文本拓展教学的有效性原则——以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为例 吴玉南

        (71)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教材 吴少桂

        (73)

诗词色彩美之赏析

        (74)《金岳霖先生》一文的细节析疑 刘红丽

        (76)浅说古诗中酒意象及其文化的赏析 杨扬

        (77)让语文课堂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应寨铃

        (79)课堂提问艺术?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简迎春

        (81)浅析诗歌中的“想象·诵读·品评” 吴建方

        (83)浅谈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嵇素贞

        (85)让课堂成为美的发源地 张灼花

        (87)诗美的积淀与选择 邓春浓

        (88)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打造语文和谐课堂 史俊英

        (90)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包永杰

        (91)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语文课堂 房颖

        (93)论如何上好新职业素质培养环境下的语文课 魏劲松

        (95)让对话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云龙

        (97)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杨金平

        (98)教师是语文课改的关键因素 刘肃善 何永国

        (100)课堂教学不惟模式,惟高效 蒲仲慧

        (101)有效课堂教学之根本 李福伟

        (103)做个轻松高效的语文教师 王存法

        (105)浅析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 刘俊林

        (107)浅谈赏识教育在语文课堂练习中的应用 王燕玲

        (108)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吴玉梅

        (110)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 安东升

        (111)浅谈农村中学校本教研中语文公开课评课活动 祁辉君

        (113)语文教师动起来才能造就灵活课堂 吉守金

        阅读教学

        (115)农村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崔文龙

        (117)中职语文课外阅读再审视 鲍源泉

        (119)从“读书人是幸福人”论当代学生的读书 王海安

        (121)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 骆汉忠

        (123)新课程背景下课外阅读平台构建的现实追求 李杏珠

        (126)以苏教版中《雷雨》(节选)为例谈戏剧文本的阅读 袁书春

        (127)重视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李兴存

        (129)阅读·悦读·跃读——也谈课外阅读 胡志峰

        写作教学

        (131)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的应用 金冠芬

        (133)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素质之我见 黄荣光

        (134)作文:追求真实的生活感受 易风云

        (136)对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突破思考 张建辉

        (138)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实践研究 彭一晗

        (13

39)写作,需要让学生自由表达 石建善 刘玉秀

        (141)记叙文的“模式化定型” 付永东

        (142)向教材学教法 向经典学技巧——从教材古代议论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夏炯

        (144)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徐萍

        (146)引领学生抒写个性化作文 黄新霞

        (147)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作文 王国

        教材课程

        (149)黄金时代渐逝 无限感伤萦怀——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送考》主题重解 魏静

        (152)“速”当作“迅速,快速”解——苏洵《六国论》“速”字含义辨正 汤振洪

        (153)挖掘资源丰富课堂 研究拓展深化教学——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陈蓉

        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

        (155)谈文言文阅读之虚词复习 潘秋霞

        (158)浅析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张山姗

        (159)毕业班语文复习的困惑及对策 刘颖

        无

        (f0002)杏坛学人风采 无

篇13

为了摸清我们学校起始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真实状况,也为了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和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校文言文教学更有针对性,更科学有效,以校园网选课平台为主,融合微信、QQ、自媒体等信息平台,我们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发出问卷407份,收回问卷407份,有效问卷402份,全部用电脑统计,随机重点抽样150份(初中每班15份,共60份,高中每班18份,共90份),用数据库作了具体详细分析,统计数据及分析如下: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对文言文的态度:不喜欢文言文的学生在70%以上,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在60%以上,这说明,学生最初接触文言文时,态度不积极主动,有畏难情绪,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很难,有60%左右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对学习帮助不大。因此,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就要从诵读入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改变对文言文不喜欢的态度,克服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让学生走进文言文,朗朗上口。

学生文言文学习状况:学生文言文学习状况一般的占87%,好的仅2%,很差的占10%,这说明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至少十分之一学生读不懂文言文;而喜欢读人物史传类的学生在60%以上,阅读的障碍主要在断句翻译,占60%左右,其次是词义句式,占36%,而背景材料的理解不是障碍。所以,正确的策略是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初步读懂文言文。

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外有时读文言文的有60%,经常读的仅占7%,课外不读的占到32%,而新课标中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采用的几乎都是课外语段,这说明加强学生文言文课外阅读尤为迫切。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主要是理解困难,占36%,而内容枯燥和离生活太远也是学生不喜欢的原因,这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排除文字障碍,将文言文内容巧妙地现代化,也就是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先要重“言”,要使文言文的内容生活化,与当今社会“搭边”。这样,学生才有兴趣阅读文言文。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和方法:80%以上主要是预习、讨论、合作和评析,而50%左右的学生则希望自主预习后,老师串讲,记好笔记。这种学法很传统,学习效率未必就高,对老师的“讲”依赖很大,说明学生主动学习不够,这通过表(一)统计的课外阅读可以看得更清楚。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值得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言文的重要性,改变学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对文言文内容的掌握,学生认为比较容易的是课文字词解释、背景材料、背诵名句和通假字,在48%~70%之间,难以掌握的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这说明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要准确及时归纳文言知识点。

初中部分学生,高中60%以上学生认为在理解字词和断句翻译后,即弄懂内容后,要解读文本,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适当评析。学生还积极建议开放课堂,允许学生自由诵读。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状况、遇到的困难和真正需求出发,从诵读积累、查阅工具书着手,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结合学校“四步12法”有效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引领探究、训练检测、总结升华”四个环节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文言文导学案。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学为主,主动阅读文本,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展示,在教师适时点拨下,有效排除学生文言文阅读障碍,力求各小组讨论、探究并让学生总结升华。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普遍使用,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利用好网j平台,与时俱进,多视角、全方位积累课程资源,以言为主,言文并重,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地走进文本,解读并探究文言文,使文言文阅读教学呈现新局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