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核算问题

财务核算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核算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核算问题

篇1

一、中小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性

(一)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对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性

财务核算对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及其内部人员,迫切需要核算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以便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核算企业拥有的资源和制造能力以便评估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核算企业的毛利净利等财务指标以评价将来可能采取的市场竞争策略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对企业决策的重要性

财务核算通过综合利用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以及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结合外部的经济环境,采用合适的核算方法,对企业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深加工,提取出企业决策需要各类信息,提交给企业的决策者。决策者根据财务核算的信息,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掌握的资源情况,进而做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决策。财务核算的质量极大的影响决策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三)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对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要取得快于同行业的发展速度,资金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小企业因为成长的背景,更容易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因此,其融资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长远稳定的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财务核算管理,规范财务核算工作,提供及时高效的财务信息,不断适应监管部门的财务核算要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方案,争取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从而获得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是由个体商户和合伙企业发展而来,创业初期,人员少、资金不足,关键部门由老板本人或者家族成员管理,内部控制度制度缺失管理混乱,导致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

(一)人员素质差,核算水平低下

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一般由老板或直系亲属作为出纳管理资金,然后由记账公司选择部分单据登记账簿处理报税业务。中小企业主对财务核算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陆续加入的财务核算人员能力不足。企业财务工作主要停留在简单的记账、报表、报税的结算,财务部门及人员缺乏对财务核算的认识,缺乏科学的财务理论知识,使财务核算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匹配当今社会对财务核算工作的要求。

(二)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能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主对财务核算缺乏重视,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针对财务核算工作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人员,企业财务核算缺乏完善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方法,没有开展相应的核算业务,导致企业财务核算工作难以有效进行,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配备岗位和人员,不能根据核算的要求健全人员的职能分工,财务核算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原始凭证不规范,单据不真实

原始凭证是财务核算工作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单据贯穿整个财务核算系统的输入环节,输入的规范、真实、合法,决定了财务核算信息的规范、真实、合法。实际业务中,中小企业经常使用非正规发票、阴阳发票、虚假发票报销费用;不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发票;发票开具单位和来款单位发货不一致三流不合一;为减少资金支付,批量采购无票物资;为减少纳税,批量无票销售等,都严重影响财务核算的质量。

(四)核算主体严重混淆

无论是合伙制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甚至是有限责任公司,都存在企业主体和经营者个人主体核算混淆、区分不明的情况。在经营权和所有权不能分离的情况下,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个人家庭财产和企业主体拥有的财产界定不清相互占用;经营者随意从企业账户支取资金用于个人支出,也随意从个人卡中支付公司的工资和费用报销,这些都给企业财务核算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导致数据制度无法完善、核算没有目标、信息没有价值。

(五)资产资金管理不到位

中小企业重视现金收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主要核算依据,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缺乏有效的监督、跟踪、催收和分析,形成长期挂账并成为坏账,给企业造成损失;中小企业重销售轻管理,导致库存商品缺乏预警系统管理,存货过多和库存短缺同时大量并存,造成资金积压和销售损失。资产资金的财务核算制度不到位,导致经营效益受损却找不到具体原因,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中小企业财务核算问题的几点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十分重要,鉴于其存在以上问题,因此应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财务核算能力

中小企业不能采取全面的财务核算方式,但是也不应牺牲一些重要的职能。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对财务采取重点核算、人员集约的方式是非常合理的,但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人员必须具有综合的技能。大企业的财务可以更专业,但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技能要求更加全面。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培训,提升财务核算人员的基础素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规范上升渠道,激励财务核算人员的进取心;提高财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提升财务核算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二)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完善核算职能

财务核算职能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等诸多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既需要综合了解,又需要专业技能。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核算机构,从而完善财务核算职能。首先要设立内控制度和内审制度,内控制度用来规范企业的流程,保障业务的顺畅进行;内审制度则在审核内控的基础上为企业核算和运营提供保障。其次要建立预算和考核制度,预算设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业绩考核标准,考核则进一步分析预算差异,引导企业全员围绕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向同一目标发展。最后是要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必须通过成本核算和效果分析,奖优罚劣,提升中小企业的核算水平,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保障资金安全

资金对中小企业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管理和使用更需要倍加重视。首先,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发挥资金管理的作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其次,划分资金使用的主次需求,将资金更多的投资于企业发展的经营活动之中,避免资金的使用不当,甚至浪费。再次,对长期资产的购置应反复评审,规划资金来源,切忌短款长用的情况发生。最后,严格规范资金管理的执行程序,加强资金回收预测,量入为出,降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四)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和效果

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其业务量也必然呈现大幅增长,为此,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免去繁琐的计算过程,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和效果。全面信息化是一个漫长而又必须的过程,中小企业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循循渐进。首先,引入财务核算程序,对财务凭证的录入、账目的管理实现自动化。其次,引入成本核算体系,将成本管理接入财务模块。再次引入仓储和生产管理系统,衔接企业内部物料收发存。最后,引入经销商和供应商管理系统,衔接上下游。同时,企业应该择时引入OA办公系统,无缝衔接企业的内控制度,信息化管理流程。

(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应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对资产进行全面梳理,严格区分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梳理产品系列,完善生产工艺,完善成本管理的工艺数据;完善BOM单,完整产品的定额物料清单,形成成本管理的基础数据;引入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学惠.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弱化的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17,07:217-218.

篇2

引言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呈现出日益活跃的趋势,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想要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长久的发展,就要在其财务的管理上得到良好的保障,而财务核算是其重要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依据着财务会计制度来进行对企业的和财务相关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核算,进而有效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一项工作,它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1.企业财务核算的基本概述

随着企业在当前的社会中的碰壁发展,企业的财务核算也愈来愈突出了其重要的地位,所谓的财务核算就是通过货币作为一个主要的计量标度从而对于企业的运转过程中对于资金活动的反映情况,主要就是对于会计的主体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资金的核算,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在财务的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在现代的财务核算不仅仅是对于事后的经济活动加以核算,同时在事前以及事中都能够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于企业的财务核算的方式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从以往的手工核算,发展至今日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辅助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的核算,不仅能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在工作的效率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准确性以及全面性上也有着很显著的体现。企业的财务核算内容比较的广泛,其中包括款项以及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和基金的增减、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2]。

2.企业财务核算在当下的现状问题分析

笔者根据实际的企业财务核算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企业在对物资采购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对于发票的处理问题,当对采购的产品不开具发票的时候就会得到一定的优惠,从而达到逃税这一目的,而在企业的财务核算的过程中对于发票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核算依据,这也是在财务核算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当下的企业仍旧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给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在这一职能上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发挥[3]。还有就是,当下企业的一些领导对于财务核算的认识还不充分,在企业财务合算的机构设置方面没有达到规范的标准,并且企业的财务人员在管理的技术上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人员的配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节省成本,对于财务会计的要求没有严格的加以执行,在职责的分工方面也没有得到明确,有的出现了一人多岗的现象,由于企业对于财务核算的工作大都是采取的聘任制,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的上岗工作,这就造成了他们只是对企业进行定期做账,而在与之相关的方面的了解就显得比较的薄弱,没能够真正的帮助企业管理好财务进而在决策上起到参考的作用。在财务核算人员的自身素质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有的相关人员甚至是没有从业资格证就已经开始上岗工作,这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顺利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在隐患。

还有就是企业的财务核算的相关制度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上的不到位以及对于企业的财务费用进行报销的时候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的章程没有得到明确的展示,缺乏系统性[4]。从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核算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的企业都还没有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核算的管理制度,或者是有的已经建立但是还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这就对于其财务核算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在费用报销的程序方面还没有达到规范,存在着管理上的空白,这些问题都是对于财务核算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一个重要体现。

还有就是企业在对财务核算方面的模式较为的单一,在当下的企业财务核算方面所采取的核算模式基本是静态的倒挤压成本模式,它在现实中的应用很难对于各个部门的运行状况进行同步的调节,在信息的反映方面也不能做出准确的反映,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当今的社会发展不能够很好的得以适应。另外就是对于企业在资金的使用方面不合理以及集中核算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充分,核算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从而不能很好的在工作效率上得到有效的提高。

3.针对企业财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究

针对以上我国的企业在财务核算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究,并制订了一套能够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其领域耳钉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在对其问题解决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能够在管理的意识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加强,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财务核算要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其认识以及理解的程度上得以有效的提高,清晰的看到企业的财务核算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只有在企业的管理者的重视之下才能够很好的使得财务人员积极的面对日常的工作,把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企业的决策准确性。同时对于企业的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也要得到有效的提高,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只有在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情况下才能正式的上岗工作,要对于现代化的技术以及知识进行灌输,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财务核算的软件操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企业都已经在新的技术方面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对于信息的准确性的处理方面也有着保障,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核算要想和国际相对接就要对会计电算化技术得到熟练的运用,而财务核算的有效实现就需要企业在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最快速的实现信息网络化的管理。在企业的财务核算的管理以及监督方面也要加大力度,要能够把企业的财务核算的基础性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加强,首先就要对企业财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他们的思想品质以及专业的素养等方面都要得到加强[5]。

在企业的经费开支方面也要实行标准化,对于经费的开支渠道要能够加以明确,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制度方面要进行完善并加强,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制度方面要得到重视,建立一个完善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把责权问题加以明确,责任要得到有效的落实,严格的对成本进行控制,同时还要根据资金的不同投向进而来制定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进行核算的时候要能够实行事前核算、事中核算、时候核算的这样一个有机的核算环节。要加强企业的财务核算相关部门的有效联系及沟通,企业的财务核算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由于各个部门的沟通不到位而造成的,所以,在这一方面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制度上对其进行规范,要对业务部门进行深入的了解,企业的管理层要能够认真的听取财务核算部门的意见,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加以改善,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

4.结语

在我国的企业正处在当下激烈竞争的时候,企业的财务核算方面的工作对于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程序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现阶段我国的企业财务核算的发展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作者单位: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胡亚菲.以两重财务主体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认识[J].现代商业,2014,(11).

[2]陈晓萍.新形势下提升企业会计监督实效性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篇3

(一)业务主体不明确导致财务核算不准确

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后,高校后勤存在独立法人、甲乙方、“老后勤”、社会服务、跨校联合等模式,不管哪种模式,高校后勤业务涉及维修、绿化、接待、汽车运输服务、医院、印刷、水电气供应、学生公寓管理、物业管理、幼儿园、通讯、校园管理、新校区后勤服务等不同产业,其中学生食堂、公寓、物管、水电、通讯等为保障服务性业务,超市、宾馆、接待餐厅、驾校、建筑安装、商铺门面出租等为经营性业务。但不同部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业务相互交叉,发生重叠现象,这就造成经营性与保障服务性业务难以进行财务核算,存在会计核算很难把握保障性业务按事业会计制度处理,而经营性业务按企业会计制度来处理的现象。例如某高校后勤的维修中心与置业公司是两块牌子、相同的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置业公司业务与后勤集团维修中心业务划分不清楚的现象;置业公司与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均承担物业管理业务等等。

(二)财务核算不明细,内控制度不健全

高校后勤有公益服务性、经营利益性两大功能,不同部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业务相互交叉,发生重叠现象,这就造成经营性与保障服务性业务难以进行财务核算,存在会计核算很难把握保障性业务按事业会计制度处理,而经营性业务按企业会计制度来处理的现象。因此,高校后勤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中,因财务主体的特殊性,不能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与单位的往来业务,按部门或业务内容设置会计科目,但部分会计核算未进行明细核算,未设置明细科目。这样不便于反映集团与客户进行余额核对,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例如:“应付工资”未按照会计制度设置二级明细账;“其他应付款”设置“其他”“工程余款”二级科目,未按客户、供应商(分包人或分包单位)设置三级明细账,“其他”“工程余款”中核算内容较多,不能准确、直观地反映其他应付款的内容;“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未按客户、供应商设置明细账;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未按项目设置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购入成本、累计摊销等二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账面无法反映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初始入账成本、累计摊销额,每月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未附摊销明细表,未列明费用项目、金额、摊销期限、摊销方法。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

目前,高校后勤固定资产核算是后勤财务工作的难点,原因是固定资产来源于两部分,其一是学校购置、后勤使用的固定资产,其二是后勤自筹经费购置部分固定资产。学校购置后勤使用的固定资产因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账务管理、计提折旧,后勤自筹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由后勤财务进行账务管理、计提折旧,这就造成固定资产核算存在账实不符,帐卡不符。

(四)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后勤从学校剥离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对后勤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管理、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因高校后勤财务人员没用纳入学校统筹管理,实行后勤集团自行聘用,流动性较大,且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提升也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保障,这就造成财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缺乏规范的业务指导培训。改革十多年来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很难适应发展的要求,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随意性较强,法制观念淡薄,原则性差,加之没用成文的道德规范,不规范操作行为存在,存在“领导咋说,我咋做”的行为,由此,大大削弱了财务管理的严肃性,财务核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使应有的财务管理与核算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高校后勤财务核算的改进建议

(一)明确财务核算制度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使高校后勤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新型服务实体。但高校后勤服务类别多、经营范围广,所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千差万别,对财务核算制度的设计带来诸多麻烦。我国高校后勤财务主要有企业和事业两种会计核算制度,因高校后勤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后造成高校后勤财务按事业核算、还是按企业核算,比较难以确定,因此,高校后勤财务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会计政策、财务制度的设计,设置会计科目体系,明确保障性与经营性业务主体,并形成可操作的财务制度,加强会计资料的汇总、控制、监督检查。

(二)健全内控制度,明细财务核算

以新高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为准绳,正确划分会计核算主体,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实行会计委派制,如对会计核算员实行统一管理,并负责非现金资产负债的核实工作,报账员负责本部门的现金管理工作等。科学合理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按业务类别明确收入、成本确认方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后勤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高校财务、后勤核算、各实体部门的现金会计之间的相互约束、相互牵制的监督机制,这样既可实现人员的合理分配,又可减小错误,保障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

(三)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篇4

1.固定资产反映不实。一是违规购置固定资产流入账外较为普遍。从审计结果看,金融保险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绕规模,并采取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等手段,变相购置小汽车、办公设备等现象。在会计核算上,通过挂“递延资产”等科目,并在短期内进行摊销。如地区某保险分公司,租赁奥迪小汽车一辆,金额42.5万元,挂企业递延资产,并分四年摊销。又如某市财险支公司,1997年租入电脑计8.99万元,并一次性直接列入费用。上述行为,不仅扩大了企业当年经营成本,而且还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流入账外,固定资产反映不实;二是虚增固定资产现象也有发生。如某保险分公司,为争取上级固定资产购建规模,在没有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下,虚增固定资产54.6万元,虚增在建工程137万元。此后,将资金转入账外,存入单位基建账内。

2.盈亏核算不实。审计结果表明,保险企业盈亏核算不实的情况也较为突出。其表现为:一是挤占费用。如某市财险支公司,1997年将工程款14万元,直接进入费用;二是虚列营业外支出。如某保险分公司,在营业外支出中虚列非常损失“房屋维修费”39万元;三是少计保费收入。如某县寿险支公司1997年将代办单位交纳的保费收入29.6万元,挂其他应付款。又如,某市寿险支公司1997年在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下,将已实现的保费收入190万元,挂往来账。

3.假赔现象存在。有的保险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采取违纪手段,套取现金,用于支付不合理的开支。如某保险分公司营销部,采取虚造假业务档案的手法,套取现金9300元,用于支付营销人员工资及奖金。

4.私设“小钱柜”。有些保险企业,在会计核算上,违反规定账外设账。如某保险分公司1997年将所收取的各种费用4.36万元,单独放入账外,并存入储蓄所。又如,某保险分公司直属营销部,1997年虚列佣金支出2.48万元,套取现金放入账外,用于一些不合理的支出。

5.贷款长期不能收回,部分资金存在风险。有些保险公司将资金贷给企业,因企业效益差等原因,贷款长期得不到收回。如某市保险支公司以前年度将保费贷给企业周转计19.3万元,至今企业无力偿还。

篇5

一、财务核算标准化的含义

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含义是对集团企业中反复出现的工作程序、业务职责以及管理制度等与集团财务管理有关的活动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控。而这个标准就是指集团自身制定的用来组织财务活动或者处理财务关系有关事项的准则。

二、推动集团财务核算标准化的意义

企业集团的顺利发展需要以严格的集中财务管控作为保障,而财务核算标准化已经成为了实现集中财务管控的重要基础。因此推动集团财务管控中的核算标准化的实现对于整个企业集团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企业的扩张,必然带来企业层次的增加,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所属分子公司在内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原有色彩和惯性。如果公司财务管理职能分散,下属单位往往各自为政,追求各自的财务目标,导致决策的次优化,资源在下属单位之间调动困难,不能优化配置,造成资源配置上的重复浪费,总部监控不力将导致下属单位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严重损害集团公司的利益。

作为集团集中财务管控的重要基础,财务核算标准化属于新经济时期集团财务管控方式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标准化的财务核算管控能够使各集团成员资金状况透明化,促进集团各子公司内部形成高度的信息对称,加强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会计信息的了解与监管。更重要的是,财务核算标准化还有助于提高集团整体资源的利用率。集团总部决策层对于财务的集中标准化管理能够有效保障集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的同时,更能够有助于发挥内源融资的优势,全面提高企业的高效性和内部投资效率。因此,不论是对于新型集团企业或是传统企业集团而言,促进企业内部财务核算标准化的实现都有利于集团的长足发展。

三、加强财务核算标准化的措施

(一)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实现集团进行集中的财务管控,规范集团下属分公司经营行为,集团总部应当建立适当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是以相应的法律规则为基础,如《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章制度应该成为各集团建立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完善、持续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达成集团下属分公司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良好氛围。同时,集团总部在构建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时,还应该考虑到实际应用效果以及集团分公司实际运营状况,以形成合理的财务管理基本制度。对下属分公司形成统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基础工作管理、资金管理、子公司财务管理等具体财务管理具体制度。并且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适用于整个集团公司,要根据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明确财务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恰当的财务审批权限安排,特别是完善对子公司的财务审批制度:全资子公司完全参照集团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控股子公司制定出与集团公司财务制度相一致的内部财务制度;参股公司要求制定出在重大财务政策上与集团公司财务制度相一致的内部财务制度。

(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科目及方法

整体制度的实现需要以具体政策方法作为基础条件,因此集团公司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统一的财务业务实施政策。首先从集团内部管理出发,集团应当对内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及估计,组织编制财务核算手册,以实现合并范围内统一的核算口径及方法、统一的财务处理工作程序,以求将管理细节落实到位。并逐步实现会计核算与业务部门对接的标准化,强化财务对业务的监控职能。只有基础信息准确、可比,才能更好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全面、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为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企业经营状况信息。

(三)统一财务信息系统

作为结构分明的集团而言,财务管控也需要有构造分明的财务关系信息系统。财务管控作为企业业务经营的映射结果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性质较为明确的信息中心,而企业所有的经济事项最终也都会归回财务管控之上,所以实现集团的财务管控需要集团所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由集团公司组织配置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统一操作:通过统一设定明细的会计科目、报表体系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整体财务运行成本;通过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可以采用权限分配、定期数据备份、统一系统维护等措施保障财务数据安全;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搭建,实现对下级账簿的实时监控与远程审计,差错及时自动预警,规范账簿数据;实现内部公司间的账簿协同,方便内部往来对账,便于集团公司层面合并报表制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集团财务管控中的财务标准化问题不仅需要集团总部的统一协调管理,更需要集团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集团财务核算标准化的推进,不仅是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方面的发展,更是整个中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篇6

建筑工程项目是以特定工程建设为目标(具体如设计要求)、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资源、时间和质量的限定)完成的一次性作业。项目的单件性和项目过程的一次性决定了每个项目都具有生命周期。任何项目都有其产生时间、发展时间和结束时间,在不同的阶段中都有特定的任务、程序和工作内容。掌握和了解项目的生命周期,就可以有效地对项目实施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成功的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管理。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核算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经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核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工程项目核算主体的独立性

工程项目核算主体是项目部,项目部是独立的会计主体,是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在实行项目法管理的情况下,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管理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和结算收入进行核算,使财务账面上能清淅地反映出项目工程成本耗费的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项目管理间接费等各项施工要素费用支出,且要求项目对工程的管理模式与会计核算模式一致。

(二)工程项目核算对象的单件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单件性等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不能根据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施工生产费用和完成的工程数量来计算各项工程的单位成本,而必须按照承包的每项工程分别归集施工生产费用,单独计算每项工程成本。即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单件性,决定了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经常发生变化,施工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必须紧紧围绕着确定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来进行,严格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同时,由于不同建筑产品之间的差异大、可比性差,不同建筑产品之间的实际成本之间不便进行比较,因此,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分析、控制和考核不是以可比产品成本为依据,而是以预算成本为依据。

(三)工程项目结算方式的多样性

由于建筑产品造价高、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垫支大量的资金。因此,对工程价款结算,不能等到工程全部竣工后才进行,这样势必会影响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除工期较短、造价较低的工程采用竣工后一次结算价款外,大多采用按月结算、分段结算等方法。为了进一步解决施工企业垫支资金较多的问题,须向发包单位或建设单位预收工程款和备料款,待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再予以扣还。

此外,由于施工周期长,对于跨年度施工的工程,施工企业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完工进度,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分别计算和确认各年度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和工程施工费用,以确定各年的经营成果。

(四)工程项目成本考虑的因素多

由于建筑产品体积庞大,决定了施工企业一般只能露天施工,有些施工机械和材料也只能露天堆放,受自然力侵蚀的影响很大。因此,成本核算应考虑风、霜、雨、雪等气候因素造成的停窝工损失;施工机械除使用磨损外,受自然力侵蚀而造成的有形损耗也较为严重,其折旧率相对较高;在进行材料核算时,也要考虑因自然损耗造成的损失。

二、建筑工程中的财务核算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存在各种问题,而且日益突出,主要有如下的几个方面。一是不够重视财务核算与管理,对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功能及其重要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第二,财务核算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还不够健全,对现代财务核算与管理意识和先进科学的方法还比较缺乏,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并且基础管理薄弱,这导致企业缺乏执行力和难以达成目标。第三,无法实现预算控制,不能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建筑工程企业虽然设立了预算核算机制、建立了管理机构而且编制了年度财务预算,但是这只是用来作为生产计划的参照,没有起到控制作用。大量存在二年以上应收账款,竣工工程结算工作严重滞后,这严重影响了损益和资产情况的真实可靠性。第四,财务核算与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建筑工程企业中财务人员无计划开支账目、账目虚报、不注意控制成本而且财务核算缺乏标准和依据等,这些混乱的财务秩序,严重影响建筑工程企业提高经营质量。第五,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建筑工程企业的特点是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如大量的垫付工程款、较高的负债比例、款帐拖欠情况严重,经营者素质不高及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容易导致建筑工程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第六,资金核算与管理不善,这导致了资金使用率低,收益率低,资金分散,资金困难和紧张,核算与管理落后,监督不足。

三、加强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财务核算与管理理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财务核算与管理,确立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重要地位,更新财务核算与管理的理念,发挥财会部门在预测及考核方面的作用,同时财会部门也要积极的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首先,设立相应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树立风险观念,合理投资,以实现科学法制化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以效益为核心,提升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水平,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这要求重视质量增长不是数量扩张,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二)建立现代财务核算与管理制度

首先,应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即四个职能部门:财务、审计、经管和结算。财务部门负责经济的核算和控制,重点关注资金的核算、管理和运作。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对盈利目标的预测、计算项目成本、编制预算和经营资本等工作,重点预测和评估经济活动;审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系统,要求做到事前、中审计,以保证运行的质量。结算中心相对独立但责任重大,负责调度资金以及融资信贷;其次,各部门应在明确职责基础上合理分工,资金的调控和审计有机结合,四个部门发挥各自的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新型的建筑工程财务核算与管理体制。

(三)实施全面预算核算与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核算与管理体系,这也是现代社会对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分析,重点是现金预算,核心是项目预算和财务预算,全面预算核算与管理体系有助于建筑工程企业加强预算控制,提高对财务的预警能力,建立灵敏准确反应迅速的建筑工程企业财务机制,提高运营效率。首先,建筑工程企业的现金预算应详细计划资金使用情况,并且准确评估预期收益。其次,因建筑工程企业项目涉及诸多方面,如考察、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等,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加强对项目预算的重视,合理、科学预测和分析工程项目,列出工程首期资金以及工程过程中资金流情况,有针对性的分别进行预算。同时,以建筑企业本身的经营发展目标为立足点,科学求实、合理充分考虑预算的实际可操作性。

四、结语

总之,市场经济给建筑工程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在新形势下,尤其国家对土地政策日益严格的政策管理条件下,企业利润日益下降,建筑工程企业更要牢固树立财务核算与管理的理念,通过加强对资金核算与管理的重视,保证资金良性循环,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丽玲. 建筑工程行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 知识经济,2014,01:105.

篇7

廉政建设新形势下国家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财政部制定了多项费用管理办法,对包括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外宾接待费、咨询费、劳务费、评审费和讲课费等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既要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最大限度的节约开支,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显得尤为重要。财务人员面对大量的政策变动,应主动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灵活运用到财务核算的实务工作中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关于事业单位腐败的负面报道大量涌现,屡见不鲜。根据媒体已经曝光的腐败案例,结合实际工作,财务人员应对容易假造的地方进行财务预警,并汇总形成书面报告,及时发现可疑事项,为审计监督提供线索。

一、差旅费

差旅费支出范围包括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的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日常财务核算中应注意差旅费报销的几个要件:出差要经过部门负责人审批、具有往返车票和住宿票。在实务中,要警惕同一个工作人员在单位工作期间同时又在A地出差、在B地出差期间同时又在C地出差,或多次出差合并成一次出差来套取差旅补助。凡出现过这类现象的工作人员便进入预警范围,定时记录成报告,汇总到财务与审计部门,对其再报销差旅费应多加注意。

二、会议费

会议费支出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包括会议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交通费是指用于会议代表接送站、以及会议统一组织的代表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应回所在单位按差旅费报销。日常财务核算中应注意会议费报销的几个要件:预算表、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参会人员签到表和电子结算单等凭证。对未列入年度会议计划、超范围和超标准的开支不予报销。

在实务中,要警惕本单位工作人员为主或全为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本地会议。这类会议大都无住宿费发生,主要报销伙食费,会议咨询费和讲课费。存在较大的报销聚餐费,套取咨询费的可能,应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

三、劳务费

劳务费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性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指除评审费、咨费以外的非工资性劳务报酬。目前实务中存在两种劳务费的报销情况,一种是在税务机关开据了劳务发票的,一种是经部门负责人同意直接领取的,俗称白条报销。

为便于财务核算,分两种类型的劳务费来审核报销依据。一种是外单位人员,一种是本单位人员。两种类型的劳务费均应说明提供劳务的时间、地点、人员身份信息、电话和工作量等内容。对本单位工作人员一律不使用现金结算,对外单位人员的劳务费尽量通过银行支付系统结算,以降低套取劳务费发生的可能性。要警惕频繁地、长期地领取劳务费的支出行为,对因同一工作内容发放的劳务费、同一人员同一时间因不同工作内容的劳务费都应当列入财务预警范围。

四、办公费

办公费支出范围包括购买办公用品、文具、图书、电脑耗材、材料、配件和低值易耗品和打印复印费等。办公费的报销依据较简单,有正规的发票和购买明细即可,是最容易出现套现、违规支出和固定资产流失的。在实务中,对于多次购买存储器,电脑配件,大量的进行打印复印事项,或者多次在同一家供应商处购买以上物品的应纳入财务预警范围,比如说同一部门一年内购买了许多的U盘,电脑耗材、大量采购复印纸,每逢过节前后便支出办公费,采购量大大超出了正常的业务需要量,不合常规。往往这些票据的背后隐藏的是购买或违规发放一些不合规定物品套取财政资金的违纪行为,拆分固定资产化做流动资产,避免复杂的报销手续,并造成国家财产流失的不合理行为。

在新形势下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有效的防范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滥用,为国家惩治腐败,改进党的工作作风提供最有力的保证。作为一线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财经法规制度,主动传达费用管理办法的精神,规范财务报销流程。另外,还应结合以下几个便捷方法,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

(一)大力推进无现金结算模式

随着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的推广与全面覆盖,可以大大减少现金支出的额度,降低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加强对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的全面监控,实现对财政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动态管理。在报销时,财务人员可进入公务卡结算系统查询刷卡记录并予以审核报销。由于公务卡消费会在银行系统留下痕迹,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违规开票,虚开发票套现的行为发生。对于非公务卡结算方式的支出,可以尽量转入本人银行帐号中,不得开据现金支票。

(二)公开“三公经费”报销情况

单位可以定期将账中公务用车费、公务接待费和公务出国费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公开“三公经费”不仅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三)全面推行网络报账

随着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的深入发展,网上申请经费,财务人员远程审核已经成为许多单位的流行做法。进行网络报账不仅仅可以提高财务核算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将财务人员从琐碎的财务事项中解脱出来,比如工作量极大的凭证录入工作就交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可以将财务人员的精力转移到全面的财务预警监控上来。财务人员更多的参与财务管理,为财政资金的正常使用提供人员支持。

参考文献

篇8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农业作为人类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产业,对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保障我国的社会稳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的工业特别落后,因此我国的发展模式是重工业、轻农业,使得今天我们的农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还相对比较脆弱。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我国各省市房地产开发也越来越快,导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稳定我国的社会秩序,政府每年都会花巨额的资金来支持各项农业产业科技项目的开展,而且政府每年审批的农业产业科技产业项目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认真做好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科技项目成果的研发、提高我国农业产业方面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意见。

二、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人员思想存在误差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科技项目审批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财务核算上面,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些财务核算人员在财务核算工作方面,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自身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份工作的责任及意义。由于这些人员年龄大小不一、自身知识结构有较大的差别、政治身份及价值取向不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部分人员的思想可能会出现误区,为了自身的利益,其在财务核算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造成项目财务核算工作出现问题。例如,有些财务核算人员在对项目进行财务核算时,对熟人的项目往往很随意,导致了资金的浪费。

(二)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在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制度方面,我国并没有出台非常规范化的统一的核算制度。当前,我国在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上面,很多项目核算的制度只有大的框架,在这些大的框架下面,并没有进行完善与细化。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某些单位的财务核算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处理,比较随意。另一方面,在岗位设置方面,有些单位在项目财务核算这一岗位上存在兼容岗及岗位责任不明确的现象。

(三)财务核算人员评价体系不健全

我国每年审批的对农业产业科技项目非常多,现如今,很多农业产业单位都可以申请到农业产业科技项目,因此,在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人员方面,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会打击一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缺少一种对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人员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所以,应该通过科学的评价,对员工做到奖罚分明。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省市数量较多,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科技项目扶持力度的增大,很多单位都可以申请到农业产业科技项目,因此,国家科技部、稽查部、财政部及其他的监督机构很难实现对所有地区的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即使是在各省市,也很难做到对本地区的各个项目申请单位财务核算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提高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并且自觉承担他们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为了使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人员自觉履行其在项目核算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我国各地区政府、项目验收部门、项目审批部门、科技部及相关的单位要联合建立相关的宣传部门,通过对其所在地区各个相关单位的项目审核人员进行积极的宣传、全方位的教育即深层次的培训等渠道,使这部分人员慢慢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其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完善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方面的制度

制度是基础,是保障,良好的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运行的环境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因此,我国在农业产业科技项目上应该建立一套适合项目自身特点及需求的项目财务核算的制度体系,以保障可以对各类项目做到科学合理的核算。在具体的财务核算岗位的设置上,要做到科学与合理,岗位在设置的时候,要以是否够用为原则。在财务核算岗位数量上面,既不能设置过多,也不能设置太少,过多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太少则不利于核算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财务核算过程中,要杜绝兼岗兼职现象的发生。农业产业项目管理部门及科技部要不断加强对现行的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制度的调查、调整及完善,对其是否可以满足实际的核算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及时发现目前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制度上存在的优缺点,针对不足的地方,积极地进行讨论,找出解决这一不足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完善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制度。例如,通过项目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项目财务核算制度进行实际的调研考察,对于一些不利于财务核算工作的财务核算制度要进行废除及调整,从而保证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实际可操作性,最终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

(三)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科技部要督促各单位加强对已申请的农业产业科技项目的财务核算进行监督。首先,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科技部要与各个大型的农业产业申报的单位代表及相关的社会代表一起制定一套适合各申报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这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从而可以对各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及科学的评价。在具体的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从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指标,例如,思想政治表现方面、核算能力方面的表现、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核算及核算准确性方面的表现等,只有健全评价的指标,才能更好地对这一部分人员进行科学全面综合的评价。

(四)加强对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的监督

科技部要加强督促各个项目申请单位对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的监督,定期对单位的项目财务审核工作进行抽查与实地考察,同时要对这些单位的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的好坏进行评价,对于评价较差的单位,在2016年乃至今后的审核工作中,要坚决对这部分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另外,我们应该效仿美国,建立一种适合提高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的网上监督机制。通过比较发达的互联网平台,督促项目申请单位建设一个关于具体的项目资金使用及核算的各种记录的网页。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我国的科技部、财政部、全体社会成员及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能够随时浏览到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的具体细节,并根据这些来详细评定其项目财务核算的具体情况及财务核算的好坏,从而方便社会及相应的监督部门了解我国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资金真实的使用情况。例如在美国,美国的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财务核算的具体细节情况,居民可以根据查询到的数据,看看这些单位到底有没有对农业产业科技项目进行具体的落实,从而达到一种全民监督的效果。

篇9

(一)会计凭证不合规、不合法

会计凭证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发票不合法。例如,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开发票会有一定的优惠的现象,购买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也会选择不要发票而通过其他渠道找票入账,同时销售方则通过不开具发票逃避了纳税的义务。再如,与小规模纳税人签订的合同,为了多抵扣进项税,要求对方提供通过不合法的途径取得的一般纳税人开具的专用发票,不考虑业务流、资金流、发票流是否一致,给企业带来了税务风险。

记账凭证的问题表现在项目填制不完整,如记账凭证摘要书写不明确,不利于后续进行数据查找,原始附件不全,资金凭证的制作人和出纳是同一人,记账凭证未按规定进行审核,或者是审核流于形势,导致凭证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传递的财务信息失真,从而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设置不合理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财务核算制度,科目使用不够规范、较随意,或者是由于人员变动,交接没有做好,科目使用一致性较差。同时,科目设置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收入、成本不进行产品核算,费用类科目未按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进行明细科目设置,同时不进行项目、部门核算,当需要相关财务数据的时候,无法快速准确地提供。当企业的组织结构或人员发生变动的时候,费用核算相关设置未能同步变动,导致财务数据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财务报表数据失真、内部报表缺失

很多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不按制度出具报表,随意拼凑,造成报表项目的数据与科目余额之间的钩稽关系出现问题。由于某种需求,人为调节利润,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给企业带来了法律风险。另外,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仅仅编制基本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供纳税申报和工商年检使用,而没有意识去编制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报表并作相关分析,以满足企业管理层决策使用。

(四)会计档案保管不当

很多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或因为人员不足,把纸质会计档案随意堆放且无人管理,甚至出现丢失、损毁的现象,电子财务数据不做定期备份而存在因为系统瘫痪导致财务数据丢失的可能,这些都可能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存在因为档案管理不当,发生档案中的财务数据泄露给竞争对手等情况,而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

(五)电算化水平低

有些中小企业仍处于手工记账状态,或者虽然在使用财务软件进行核算但由于软件的基础设置不符合公司经营情况,最终核算的财务数据不能直接用于管理监督使用,需要再花时间进行二次加工,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时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功能,如使用凭证录入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出具功能,没有使用相关的管理及分析功能,造成了资源浪费。另外,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都会用到excel,但很多财务人员还仅仅在使用简单的加减乘除函数、筛选排序功能,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二、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专业财务人员匮乏

首先,很多中小企业对财务核算不重视,造成专业财务人员匮乏。例如,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不重视财务核算,认为财务核算仅是简单的数据加减,同时又不能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不愿意在财务核算方面投入成本,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地位和薪资水平偏低,且无升职和加薪的制度或者加薪幅度低于企业中的其他部门,故而无法留住优秀财务人才,同时也会造成财务部门人员变动频繁。

其次,很多家族式中小企业出于对本企业的保护,也会造成专业财务人员匮乏。例如,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出于资金安全、数据保密或者是经营监控等因素考虑,会安排无财务专业知识及实务经验的亲属出任出纳岗位或者是财务部领导,致使那些有能力的外部财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而最终选择离开,不利于企业财务部门的健康发展。

第三,虽然有些企业意识到了财务人员的作用,想补充专业的财务人员,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或考虑成本支出等其他原因,采取补充财务人员的方法并未在实质上改变财务人员匮乏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会雇佣兼职财务人员负责账务,这类兼职人员以退休财务人员或者是记账公司人员为主,一般实务经验及核算能力都很丰富,但由于并非是公司的全职人员,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也没有义务和责任为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财务规划。因此,除了依据企业的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提供专业的及准确的财务核算数据之外,并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同时也起不到对企业经营情况监督的作用。

最后,由于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也会影响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匮乏。

(二)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缺失

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是财务核算的依据与标准,但中小企业财务部门受自身规模以及管理层、财务人员的知识架构等因素影响,无法建立起完善的、适应本企业发展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或者根本不建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导致财务核算无章可循。例如,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责任不明晰,没有很好地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财务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等。有的则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未能很好地执行。有的管理层干扰财务核算人员的正常工作,授意财务人员伪造财务数据,人为调整利润。

(三)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软件水平不高

随着财务软件行业的发展,ERP或者是单独的财务模块越来越多地被中小企业使用,但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软件的作用认识并不足,不是很愿意投入资金用于财务软件的升级和功能扩展,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软件的使用基本上处于最简单的核算录入阶段。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虽然上了很好的软件,但由于财务人员的电算化相关知识匮乏,未能将财务软件的功能发挥出来。

(四)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职业技能不高

首先,目前中小企业由于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招聘的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偏低。有些财务人员可能连《企业会计准则》都没有完整地看过,工作中仅是靠经验习惯或是零星的知识点,盲目应付工作,而并不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及作用,缺少全局意识,当遇到未见过的问题时,因不了解会计准则,而束手无策。

其次,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对违法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职位,在发现问题时,不但不制止并告知风险,反而直接参与帮助企业管理层伪造财务信息。

再次,很多财务人员过于依赖财务软件的核算和报表出具功能,但由于不懂其财务原理,当财务软件计算的数据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找到原因,当报表不平衡时,不知道是哪个项目造成的,同时也不知道哪些科目对应这个项目,因而无法解决问题。

(五)中小企业外部审计缺乏公信力

某些事务所为了争客户抢业务,往往报价很低,相应的成本费用就降低了,随之审计时间、审计手续都会从简,降低了对中小企业审计的力度,中小企业核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就容易被忽略掉。同时,还存在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迎合客户的需求,出具不实报告,掩盖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的现象。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核算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核算的重视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出现问题,首先应当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因此,应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宣传力度,让企业的负责人从法律的层面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同时,因为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存在其自身的独特性,如核算相对简单、人员配备少、内控缺失等。因此,应该针对中小企业的独特性,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核算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来要求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如果不遵循,就要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就能促使企业负责人及管理层重视财务核算工作。

其次,中小企业很多处于创业初期或者发展期,管理层比较重视市场和业务,不太重视财务核算。但正因为处于这个阶段,财务核算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才能准确地看出企业的经营现状及资金情况。同时,对于那些需要融资贷款的企业,准确的财务核算,也更容易得到资金提供者的信赖。

再次,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主动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工艺,结合业务流程和生产工艺来进行财务核算,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给管理层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财务人员通过切合实际的财务数据来制定经营指标,建立企业运营标准,形成企业预警机制等,以摆脱财务核算与公司实际业务脱节的缺陷,同时也让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财务核算重要性。

(二)完善健全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建立好内控

有了一个健全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和内控标准,财务核算的开展才能有依据,财务核算效率才能提高,而不会因为标准不明确等因素使核算人员不知该如何开展工作,同时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在符合《会计准则》及《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核算管理制度,规范会计科目核算范围及核算方法,明确账簿及财务报告的出具程序及原则。合理安排财务岗位,明确财务人员职责权限,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还要严格执行,对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

(三)提高中小企业财务核算软件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层受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对财务软件的功能及作用不是十分了解,因此首先要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软件在财务核算及管理中的作用,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只有企业管理层对财务软件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财务软件在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使用,才能体现其更大的作用。同时,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特点及需求来对财务软件进行选择和基础设置。例如,一般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不多,但有时候发生的费用较多,而费用类型比较固定,这样单独安排一名财务人员来制作费用类凭证,会降低财务部门的核算水平。这时,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的便利性,通过领导协调,让公司每个部门制作本部门的费用凭证,同时通过财务软件的权限设置来限制这些人员的权限,这样每个人的量就会很少,也不会耽误其他部门人员太多时间,财务人员仅需对费用凭证进行审核即可。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专业技能

首先,要加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的检查力度,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允许从事财务工作。其次,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这方面的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专业培训,同时应该加大财务违法的检查力度和宣传。再次,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近两年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其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财务核算的很多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税务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变革,如“营改增”、小微企业所得税的变化、推行增值税电子发票、审批制改注册制、中韩自贸协定实施等,都要求财务人员要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行业的变化与更新。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财务人员必须完成每年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主,企业管理层也应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如费用和时间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让财务人员参加一些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财务技能及管理方面的培训,使财务人员在企业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资金集中管理 财务核算 标准化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的重要性

企业集团选择什么样的资金管理模式,对资金使用效率、成本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资金管理除了监控集团内部的资金状况之外,还应避免各种危机,确保资金周转畅通,为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

1.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在企业的业务决策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包括投融资、财务杠杆、资金调度、结算等,若想有效规避风险,企业集团必须强化对资金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与控制。如果不采取资金集中化管理,而是通过传统分散式、分权式、延迟式的资金管理方式,那么将提高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另外,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企业内部可以实现资金盘活、掌握可融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尤其改善长期信贷状况,降低企业压力,减少由借债而产生的巨额利息。

2.充分发挥资金效应

通过发挥企业集团内部的集体效应,尽量发挥企业价值链的最大效能,通过企业的资源整合,加强各子公司的集中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的整体发展。企业资金集中化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的运用成败,将直接关系企业整体资源的发展,改善企业集团多账户、管理混乱的局面,避免资金调度堵塞,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整体资源提升更加无从谈起。随着企业集团发展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子公司成立。企业集团不断吸收存款,将内部闲置或分散的资金集中管理,再以贷款发放的形式分配给需要的子公司,实现集团内部的资金调剂补缺,为子公司发展提供最大支持与保障。通过调度资金的使用与回笼,企业集团将以更层次参与子公司的管理工作,实现资本经营目标。同时这种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形式,提高了企业领导者对资金成本与时间价值的认识,督促子公司规范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集团通过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母公司对各个子公司融资时,优先考虑自身资金,如果资金不足才通过股权融资或者金融机构融资。这种方式与传统企业内部的单一化管理不同,集团的内部资金效益不仅仅属于某一个企业,而是通过企业利益最大化,提升企业内部整体效益而获得。在企业集团公司的统一协调、规划下,可确保各子公司资金的畅通流动与均衡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更利于企业全面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集团内部建设问题

我国企业集团大多采取“多级法人”制度,很多企业集团是在政府调控下建立的,甚至出现先有子公司、再有母公司的倒灌现象。由于缺乏投资方,一些企业集团内部势力划分严格,出现了很多“子不认母”、“母不认子”的分裂现象,一些母公司缺乏对子公司的重视及控制力,集团公司成为了一般意义上的职能管理部门,缺乏对企业整体发展的部署与控制,难以控制企业内部资金,无法发挥合力的作用,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

2.资金管理分散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集团缺乏资金统一管理的意识,造成各子公司的资金各自为政,分别与银行开展业务联系,造成统一企业集团的多头开户现象。这样,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分布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存在不平衡。一些子公司由于资金短缺亟需对外融资,而还有一些子公司则由于资金盈余而存放在银行,结果造成统一企业集团,却存款与贷款“双高”,极大浪费资源,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利息压力。另外,分散性的资金管理,无法形成竞争合力,难以从银行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企业集团也无法及时监控子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不利于企业集团制定整体发展目标。

3.“信息孤岛”现象普遍

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企业集团发展逐渐应用信息化。但是由于企业网络化管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还无法实现对全体成员账户的实时监控与管理,由于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企业集团、各个子公司、子公司的各部门等都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再加上不能及时核对总账与分账,常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亟需通过信息技术,加快集中式远程管理与在线控制。

4.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公司管理层对资金的运用监控仍然力度不足,掺杂了一定的人为因素,常出现资金转移、擅自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虽然企业集团逐渐加强了监督职能,并提出制度规范,但是由于监督手段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全面资金状况,缺乏必要的信息来源与管理手段,因此难以发挥监督作用。一些企业集团在重要投资决策方面,尚缺乏科学的约束体制,造成资金管理失控,提高经营风险。

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的对策

1.规划企业集团的总部建设

在我国现代化企业集团发展中,企业集团作为经营中心,应发挥协同效应,制定整体战略规划、整合业务、加强各附属机构、各子公司之间的联系。因此,企业集团总部应不断提高对外融资、对内资金调度能力,提高资金控制力,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良好的资金服务与支持。企业集团应选择规模大、信誉好、实力强的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并建立长期战略联盟,通过集团总部与商业银行统一协调,清理子公司的冗余账户,实现统一管理,避免出现账外账、小金库现象。

2.实现内部利益分享

子公司拥有对其资金的占用全、使用权、处置权是客观需要,但是其收益取决于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对于企业集团来说,资金收益权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收益权,也包括管理者是否真正获得资金收益。通过企业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各子公司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或收取利益,企业集团使用剩余的资金获得收益,当必要费用扣除完毕后,将存款的平均余额作为纳入资金集中管理的依据,在企业集团的各个子公司之间优化分配,实现利益均分、风险共担,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客观要求来看,为了避免企业集团在资金集中化管理中出现、挪用资金等现象,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的统一保管与高效使用。通过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对企业集团各项业务的开展进行指导与监督,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4.实现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资金集中管理程度不高的现状,企业集团应加快整体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硬件与软件应用水平,建立并完善数据、信息共享体系,从战略高度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这样,不仅整合了企业的财务资源,也整合了内部物质资源,通过互联网、ERP等技术和环境支持,对企业集团的信息流、资金流集中并优化,实现集中式信息管理。

5.发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作用

加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是督促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落实的重要保障。与国外的大型企业集团相比,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手段相对滞后。因此,企业集团应加快设置审计机构,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发挥审计职能,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改变过去事后监督的弊端,实行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相结合,围绕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状况,制定年度预算与发展目标,对各子公司的资金变动状况、经营状况等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控,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纠正,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由上可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集团往往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开拓市场、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视,常常发生企业财务风险。本文提出的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标准化,实现了企业集团资金优化配置,更利于提高整体财务水平,促进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郦晨裴.浅谈财务集中核算对现代企业的意义.北方经济.2008.22.

[2]张瑞君,邹立,封雪.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11.

[3]张巍.财务集中核算的缺陷及改善措施初探.内蒙古气象.2008.4.

[4]李晓菊,孟威.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会计之友.2010.2.

[5]庞力.如何提升集中核算下的服务质量与监督意识.经济师.2011.2.

篇11

一、针对不同企业分别规范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产品成本费用的承担者,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成本项目是指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所作的分类项目,亦即成本项目是生产费用要素按其使用用途的重新组合。成本计算对象不同,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不同,其产品成本项目也不一样。例如,制造企业的成本项目一般有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农业企业的成本项目一般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作业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而采矿企业的成本项目则由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组成。但是,上述企业产品成本项目都是以工业企业成本项目为蓝本,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本行业成本实践规范的。

同样道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分别根据不同企业规范了各类企业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的方法。

二、产品成本计算从完全成本法改为作业成本法

从《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看,当时我国成本核算采用完全成本法。按照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一般由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五个成本项目组成。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如企业管理费等期间费用一样计入产品成本。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活动的真实业绩,反而会掩盖或夸大生产实绩;在企业产销量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当期税前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不便于管理者进行预测分析。

三、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会计核算

与一般纳税人企业一样,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会计核算也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接受非试点企业服务时取得发票时的核算,二是因“营改增”税负增加取得有关部门政府补助,三是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处理等。

1.接受非试点企业服务时取得发票时的核算

实行“营改增”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不论交通运输业,还是现代服务业,其增值税征收率均为3%。

由于实行“营改增”的企业缴纳增值税,非试点企业缴纳营业税,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按规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同样,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的企业,期末,按规定当期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例1】2013年10月25日,济宁巴士公司当天取得公交乘坐费77250元。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增值税应纳税款为77250÷103%×3%=2250元,相应会计处理为:

借:库存现金77250

贷:主营业务收入75000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250

2.因“营改增”税负增加取得政府补助的处理

一般纳税人企业“营改增”在新老税制转换期间因改缴纳增值税税负增加向财税部门申请取得财政扶持资金。小规模纳税人则不存在税负增加问题。因为小规模纳税人原来缴纳营业税时,其营业税税率为3%(交通运输业)或者为5%(现代服务业),现改为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征收率均为3%,其税负基本没有变化,甚至减轻。因此,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没有因“营改增”税负增加取得政府补助的业务。

3.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的处理

按税法有关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等实际支出,允许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其全额抵减金额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核算,按规定其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应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例2】2013年8月,山东某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其首次购入增值税税控系统设备,设备预计使用3年,预计净残值为0元,支付价款1500元。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支付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价款

借:固定资产―――税控设备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同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500

贷:递延收益1500

(2)每年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500

贷:累计折旧500

同时

借:递延收益500

贷:营业外收入500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是工程顺利安全完成的有力保障。因此,不断完善和建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核算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是保证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朱雷.新形势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浅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2,(2)

篇12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新型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发挥作用;高校教育基金会即是在上述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数量的不断增多,加之业务的不断增加,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什么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其存在着哪些问题,有哪些有效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研究与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切实促进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核算,也称会计核算,又有会计反映之称,其计计量尺度主要货币,主要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情况;所谓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是指对高校教育基金会已经发生或者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业务的总称。做好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是保证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而言,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财务核算范围不甚清晰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事业发展时间较短,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增长,但是就其独立规模而言都很小,普遍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独立的财务核算部门等问题。如在管理体制、人员编制上,更多的隶属于高校,基本都是由校长办公室管理,基本]有独立的社团法人等,这都导致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主体的缺失、财务工作目标的不明确,特别是财务核算范围的不明确问题,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实属必然。

(二)财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

财务会计制度是财务核算的基础,缺乏规范、完整的财务会计制度支撑,就很难开展财务核算工作,更难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完整。目前,在我国的全国范围内基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可以用来指导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部门高校尝试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结合创造了“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制度”,但实践证明其作用有限。

二、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明晰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财务核算工作范围

明晰与确定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的范围,是保证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以及参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管理宗旨,就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第一,正式接受的境内外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等的捐赠情况;第二,捐赠资金的运作,特别是捐赠资金的保值、增值情况;第三,以教育基金名义设立的资助项目;第四,以教育资金名义开展的教育公益事业等;这些都应该属于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范围。本着规范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使用的原则,及时、准确、客观的开展好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

(二)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制度

就具体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制度而言,应该以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基金会财经政策、法律、法规为根据,运用专门的教育基金会管理理论与方法,整理、整合教育基金会内部的财务机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及财务业务程序等形成其独特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据此用来指导、处理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具体来讲高校基金会财务核算制度,应该包括会计核算办法或规程、财会人员岗位职责、内部控制及监督办法、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项目收支管理、费用支出标准和审批、实物资产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票据管理、财务报告编制与财务分析及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

(三)成立独立的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机构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典型的非盈利性组织,其不同于我国传统的、社会上的盈利性组织,因此其财务核算也不能直接套用其它盈利性组织经验;应该遵照我国《会计法》规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前提下,由配备专职财务人员的、独立的会计核算机构开展组织的财务核算工作。首先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会计部门的设立,成立教育基金会组织架构中独立的财务部门;然后才是相关财务工作、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再次就是要配备素质过硬的财务专门管理人员,是更好发挥财务部门会计核算职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璞,陈姚.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02).

篇13

一、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体系中,证券市场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的繁荣或衰退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金融体系,进而波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证券市场稳健、有序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证券公司作为这个市场中的主体,也为大多数人所关注。在满足自身的利益同时帮助一些投资者交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很多人都会在证券交易的过程中达到目的,获得好处。保证证券公司长久、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很多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财务核算是证券公司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环,它的管理体制是否完善成为了焦点问题。我们通过现有的经济模式以及相关的财经纪律总结出现在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核算结果不准确,财务核算工作成为操控利润的手段,核算办法混乱等。从历史上、主客观因素寻找原因,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为证券财务核算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证券财务核算的内容

众所周知,证券公司经营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等。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工作也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开展,我们简单介绍两种主要业务的核算方式。

(一)证券自营业务核算

证券公司在证券交易所交易自营证券,需要把企业资产进行分类。依据持有证券的目的把它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分类核算自营业务资金,具体的核算内容就和普通企业财务核算大致一样了。

(二)证券承销业务核算

证券公司承销记名债券的发行方式主要为柜台发行和网络发行,由于网络发行比较广泛,我们就讨论一下这种承销债券业务的核算方式。

1.企业在证券上网发行日按照承销价款记录证券情况。

2.同证券交易所计算清楚,只把实际收到的资金数目记入账目中。

3.承销期结束后,企业把承销证券款额交由委托的单位,同时向他们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对于没有售出的证券,使用余额包销方式把证券承销出去的,由证券公司认购,按照承销价款记入到帐中。

4.承销期结束后,在代销的情况下,就应该把还没有卖出的证券退回给委托单位,并把这些记载下来。

三、证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证券公司的国际化越来越明显,业务量也在蒸蒸日上,在这个局势下,财务核算的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先进的核算理念。很多证券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核算方法,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各个证券公司的财会信息没有可比性,财务核算混乱。

(一)席位费处理方式不同

众所周知,证券交易所里的会员只有在交足席位费的情况下才可以在这里取得一个席位,而证券公司对这笔数额不菲的资金的处理方式都不相同。调查研究到每个公司在这笔费用上的处理方式都不同,在会计报表中可以看到有的公司把他们作为无形资产,有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还有的成为长期投资等。

(二)买卖证券款核算内容混乱

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客户买卖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而获取到的款额是买卖证券款。财务人员在处理这部分款项时,有时容易和公司自己的资金核算混淆,在买卖证券款这一科目中的记录不明确。有时也没有根据客户类别分类记录、核算。这些都会对今后的具体核算工作带来麻烦。

(三)受托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处理方式不同

目前,证券公司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受托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和报酬。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帐内核算表外反映:没有核算受托资产的浮动亏损和已核算受托资产的浮动亏损,但是依然把它当做不承担报酬和风险的情况处理;已经把受托资产浮动亏损和未结算资产管理亏损划在了利润表中。

2.帐内核算表内反映:把受托资金按照借款业务核算,归入流动负债的项目中。把受托资产归入自营债券的项目中,做好升降价的准备。

四、解决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集中财务核算

证券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现在的金融环境,可以集中财务核算处理和监控财务,来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避免经营的风险。在这个集中式的财务核算系体系中,主要决策和主管部门要掌握住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

集中财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数据归集

为了避免数据反馈上来这段时间造成的延误,收集数据过程中传递的错误,可以把整个公司上下的各个账目的数据由公司的总部统一存放,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以确保真实的数据不被埋没,有利于经营者有效监控和分析。

2.设置集中式管理监控的手段

在一个完善的帐套体系中,每个帐套参数都可以找到不一样的控制程度和级次,例如折旧政策以及核算政策等。通过这个过程来建立证券公司的管理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我们可以制定比较严谨的作业流程管理和严密的参数控制,化解公司财务风险,保证核算数据规范、科学。

(二)集中报表分析

证券公司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主要运营方式是资金运营。针对证券公司的如下特点,我们能够知道方便、快捷、灵活的数据分析工具是多么重要。决策者可以很清晰的透过功能强大的集中报表分析系统了解财务核算工作的成果,以便准确、果断的做出决策。报表输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构成了集中报表分析系统。

1.报表输出

具有很强的定制表格格式的能力,还有定义报表格式和模板的功能。在报表输出中能够构建三维立体表格,还有查询远程报表的功能。

2.采集报表数据

数据源主要有业务和财务系统中的数据,其中有格式化数据,也有非格式化数据。将这些数据按照组织关系集合在一起之后再进行分析和报表。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一个很复杂繁琐的过程,而数据库的联机处理分析系统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分析工具,通过它可以深入挖掘数据,进行数据建模,最终实现多单位,多角度的分析,充分利用它帮助决策者找到解决方案。

(三)全面业务监控

针对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的业务监控,把出现在每一环节上面的问题找出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来实现这一监控,可以提高监控的效率,更好的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监控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算中心:把一级清算数据导入或拆分,接下来再把这些数据传输到各个证券营业部门中。并进行往来对账、资金计算利息。

2.自营证券:可以清算数据或者导入资金,进行自营管理。这里有一些设定的组合项目,其中包括操盘手、股东号、库位和资金号等,根据项目组合来进行自营证券的核算成本,分析盈利、管理资金等行为。

3.客户资产:对客户的资金实行银行第三方存管方式,客户的资金由第三方银行来保管,确保客户资金账户与证券公司自有资金账户有效分离。对于客户和公司签订的合同也要仔细审核,以确保公司的利益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客户的投资管理和损益管理都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施以有效的监控。

4.资金拆借:证券公司在经营时如果缺乏资金,可以从同业的拆借市场通过拆入中筹得弥补这部分资金。如果有多余的资金,同样可以从同业的拆借市场中拆出。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收入和支出。对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利息计算,收付资金等是十分需要监控的。

5.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看似与资金核算、财务系统没有什么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财务核算工作需要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来完成。因此对于即将入职的员工进行严格筛选,对于在职员工进行严格考核是保证企业财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

(四)集中资产管理

目前证券公司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都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存在着很多缺点。管理成本高、信息滞后等使得管理处于分散的状态。我们要推陈出新,通过资产的采购和预算、报表汇总统计等方面来进行集中资产管理。

1.资产预算是公司确保高效运行的必要过程,证券公司完成资产预算后,要根据预算上面的数字来指导资产采购入库。

2.要根据预算直接采集资产数据,把采集之后的数据集中处理,在整个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体系来实现公司正常运作。

3.有效的资产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因此建立健全一个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全方位资产分析统计数据的资产分析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4.在资产核算的过程中要按照规定好的政策来执行,不能一意孤行,在核算的同时要保证核算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人为因素对核算的干预率,在保证这些的基础上提高核算效率。

5.证券公司要制定并完善审批流程,确定审批权限,对没有达到权限标准的行为坚决不予审批。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明确责任和权力,不能以一己之私损害公司利益。资产管理中有各项申请流程,对于这些流程中的细节也要仔细推敲,有效预防违规行为产生。

6.证券公司的内部存在着很多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之间彼此作用,彼此影响。资金在这些分支机构中的分配可能会不均匀,因此要实现资产调拨的管理。

以上在证券财务核算的内容,证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相关解决对策等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其实尽管中国的证券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证券财务核算的制度也不能和西方国家所媲美,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目前证监所也在大力研究这些问题,找出事情的根源,完善市场建设。在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集中财务核算、集中报表分析、全面业务监控和集中资产管理方面改进后,一定会为证券公司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郭晓燕.证券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工作研究,200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