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区治理的难点痛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
XX镇现有村(社区)XX个,其中村XX个、社区XX个,此次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围绕“调大建制规模、调优村级布局、调强发展实力、调好基层服务、调活干部队伍、调新治理机制”的目标,村民小组XX个,减少村民小组XX个,调减率40.08%,居民小组XX个,减少居民小组XX个,调减率14.28%,有效整合资源资产、优化生产生活空间、配强村(社区)小组长,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群众能力。
二、主要做法
(一)“三个坚持”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坚持镇村联动,深化动员部署。成立镇党委书记XX任组长的XX镇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镇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先后召开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推进会3次、专题会2次、座谈会10余次。分片区建立6个工作指导组,在由分管领导挂联基础上,对矛盾突出的村实行主要领导重点挂联,全过程负责改革工作的指导督导。建立XX个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社区)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广泛调研,摸清村情民意。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短信、小范围座谈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余条,解惑答疑5余次,摸清了全镇小组规模、班子结构、集体“三资”、债权债务、民俗风情等实情,掌握了干部诉求、群众意愿和发展需求,找准了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为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控。开展片区挂联领导全覆盖谈心谈话,讲清“四个坚决杜绝”的工作纪律要求,对明推暗抗、煽风点火、鼓动闹事的干部坚决查处。转发发《XX市XX区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专项工作方案,建立舆情日报制度,明确舆情信息员40名24小时值班值守,强化信息监测、预警预判和协同处置,确保宣传全方位、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
(二)“三相融合”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顺向调整、中心集聚、群众认可、依法稳妥原则,合理确定小组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一是道路交通相连,将村民小组之间交通联系紧密、生产生活空间高度重合的村进行合并,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和城镇化加快。将XX社区2组与3组合并、8组与10组合并、9组与10组合并、6组与7组合并,XX社区1组与2组合并、3组与4组合并等各村小组道路交通网络十分发达,村、组之间均有多条道路相连,进一步打通了组与组场镇连接,村民出行和相互交流更加便捷。二是产业发展相融,将产业跨组连片、经济发展互补、资产资源交叉的村整合优化,进一步优化土地、交通、水利设施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助推产业提档升级。XX村、XX村大规模发展龙虾、XX、XX优质水果等特色种植业,形成种植基地1000余亩,横跨XX村、XX村,相互交融。小组合并后,将突破行政壁垒,进一步优化土地、交通、水利设施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三)“三项措施”优化干部配备。
一是精准选配小组长。选拔XX名政治过硬、能驾驭全局、带富致富能力强的小组长,二是择优使用干部。选配文化程度较高、工作能力较强、培养潜力较大的干部分别担任小组长,全镇小组长平均年龄降低5岁,高中以上学历达30%,班子结构不断优化,班子功能不断增强。
1.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执法事项,对涉及城市管理的法规进行梳理,厘清城市管理执法职责边界,理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职能和边界,健全部门协作联运机制,加强执法保障,提升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责任人: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2.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人员进入网格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施精细化管理,所有网格严格落实“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对人员定岗定位定责,分工明确,责任压实,合理设置市容环境卫生问题发现、处置等级,建立网格员“日巡查、周督查、月考核、季评比”长效监管考核机制,根据问题发现率、处置率和处置达标率进行量化打分;有计划地组织网格员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网格责任人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与所在网格单位、社区沟通配合,推进网格化管理顺利进行。加快拟筹建城市驿站,以驿站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服务。(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3.强化日常执法管理。持续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依规,严管重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4.巩固违建治理成果。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督查督办力度,不断总结违法建设治理经验,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健全治理工作机制。坚持刚性法律约束与柔性教育并重,采取动员自主拆除为主,为辅的整治模式,利用无人机空中巡查,做到巡查无死角,责任无推诿,进一步完善违法建设防控体系,推进打击“两违”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责任人:责任单位:城管执法一、二大队直属大队)
5.开展共建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城管惠民水平,更好地调动社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协助社区建立自治管理机制,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通过采取多渠道共建活动,实现“看得见、管得着、管得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拓展城管志愿活动。丰富志愿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劝导、文明宣传、辅助值守等活动,增强协会吸引力,推动协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全面推开“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经常性组织执法人员到社区讲解、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推进“城市驿站”建设,组织有意愿的居民参与“城管体验日”活动,深化执法服务相融合,切实解决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为社区提供卫生保洁、基础设施修复等优质服务,实现“城管带来服务,社区加强管理,居民素质提升”,最大限度激发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积极实践“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市治理理念。(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进市容环境卫生持续改善
6.加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加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考核监督机制,落实网格化作业管理,按照“定人、定区域、定标准”的思路,实施“大规模、小单元、人机结合、纵横互补”的作业方式。大力推进城市保洁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5%以上,严格按照《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市场化服务考核细则》标准进行考核扣分。开展“全民洗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采用五步作业法保洁。推广大件垃圾上门收集模式,加强垃圾清运力度,做到日产日清。(责任人:责任单位:环卫所)
7.定期开展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活动。及时分析研判问题,对于群众反映较为强烈、日常巡查较为严重的城市管理问题分类分区进行研判,结合网格化管理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户外设施、油烟、扬尘等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年度专项整治计划,按要求在活动开展前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及时上报整治成果。并加大与公安、住建、环保、水利、市监、交警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定期联合开展油烟污染治理、扬尘治理、交通秩序治理、水环境治理、市场经营秩序治理、车窗抛物治理等活动,形成“任务吹哨,部门报道”联合执法模式。(责任人:责任单位:固体废弃物管理股渣土站环卫所排水所垃圾处理场)
8.扎实推进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投入,久久为功地抓下去,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通过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按照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目标,积极落实垃圾分类“分流分类、宣传督导和责任落实”等“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物业小区、城中村、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垃圾分类工作,全力打造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自治标杆,大力建设城中村垃圾分类典范,确保2021年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责任人:责任单位:市容股农村整治办党政办环卫所)
9.推进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聚焦城市主要道路、重点街区、市民主要休闲服务和集中居住等重点区域,开展以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示范街”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市容环境品质提升。(责任人:责任单位:市政公用股市政所市政公司环卫所)
10.强化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全力排查城区大型户外广告,按照“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依法依规对未经审批擅自设置、标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的户外广告和店牌店招设置进行全面整治,严格实行一店一牌,完善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程序,推进户外广告位使用权公开出让,有偿使用,依法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责任人:责任单位:市容股城管执法一、二大队)
三、服务民生,全力保供,推进市政公用服务提升
11.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排水系统EPC、PPP工程建设速度,推动雨污分流改造,畅通排污管道。加快排水设施维修改造力度,开展排水管网闭水试验,提升城市排洪防涝能力,持续推进城区低洼易涝点治理,基本实现“大雨不涝,小雨不积”。探索物业服务管理模式,确保物业小区相关管理制度,加快无物业小区、问题小区的试点入驻,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充分挖潜现有土地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新建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2000个,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责任人:张馥娥责任单位:排水所市政所市政公司物业公司)
12.提升城市空间颜值。全面提升城市雕塑、标识标牌、“街道家具”内涵和美学美感,建成一批精美的城市小品和雕塑,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合理使用闲置土地,严防私种作物行为,开展闲置土地绿化硬化工作,结合闲置土地性质、面积、预期闲置时间等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游憩公共服务设施。推广工地新型围挡使用,围挡设置(材质、色彩、图案)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亮化美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提升楼宇亮化提升,对行政中心周边休闲文化片区、龙城国际、游泳馆、体育馆等等主要街道建筑进行亮化提升;对恒安路、子山路、德政路、正德路、环城西路进行智慧路灯改造,对全区600组中华灯进行改造。(责任人:胡琤责任单位:路灯所渣土站市政所市政公司)
13.营造通畅安静生活环境。建立市政设施快速维修队伍、快速维修机制,合理利用时间修复破损市政设施,以“润物细无声”的施工方式,减少施工扰民。加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力度,持续做好劝退禁售、宣传巡查工作。加强广场舞、商业经营高音广播喇叭等噪音源头管控,减少环境噪音污染。加强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监督检查,施工工地全面安装“智慧监控”设备,控制施工工地晚间10点至凌晨6点施工,为居民营造安静生活环境。加强道路挖掘工程审批管理,严厉打击违章开挖道路行为,规范城市道路占道挖掘,及时恢复路面,减少道路挖掘施工对市容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影响。(责任人:责任单位:市政公用股法制督查股市政所市政公司渣土站城管执法一、二大队)
四、统筹协调,攻坚克难,推进城管项目建设落地见效
14.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为彻底解决区生活垃圾分类产生餐厨垃圾(含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和产物的高值利用问题,迫切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和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以提高区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责任人:责任单位:环卫所垃圾处理场)
15.加快推进建筑消纳场项目建设。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和利用,彻底解决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建筑渣土余泥等影响城区市容市貌和人民的生活。(责任人:责任单位:渣土站)
16.助力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有智慧城管基础,支持配合打造区“党建+”城市大脑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建设目标,不断增强城市感知能力、共享能力,增强城市治理的主动性、精准性,实现服务与管理的及时、便捷、优质、高效。(责任人:责任单位:智慧城管指挥中心)
五、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推进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17.拓展城市管理创新应用。编制创新应用清单,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满足相关事项网上审批需求,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管理融合创新应用,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开发升级城市照明、车辆管理、市政管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通过停车智能服务等人工智能技术,缓解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建设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建设三维地下管线,解决地下管线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责任人:胡琤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18.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行政许可标准化流程,优化办理程序,全面实施“一口受理”,提供全方位便民便企服务。做好重点区域、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组织人员加强车站、学校值守,主动提供出行协助、失散人员寻找、矛盾纠纷化解等优质服务,强化高考、春节及大型庆典活动期间管理与保障力度,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各类设施安全运行。快速回应群众投诉,将群众通过12345、7912319等各种途径投诉举报的案件办理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任人:责任单位:行政审批股城管执法一、二大队智慧城管指挥中心)
19.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严格风险管控,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市容环卫设施、户外广告设施、建设施工维护和作业、城市照明灯饰、排水设施、市场消防等方面安全监督管理。认真履行城市运行安全专委会职责,加强应急保障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城市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城市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水平,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人员培训,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重视食品安全,加大市场销售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引导市场活禽经营户采用健康规范方式宰杀家禽。加强城市养犬管理,适时开展公共区域无证犬查处,流浪犬抓捕,违规遛犬行为劝阻等整治活动。(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六、严格管理,强化服务,推进城管行业形象不断好转
20.创新协管员管理模式。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开展合同聘用管理、档案工资、等级与绩效薪酬第三方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薪酬管理制度。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变岗变薪”做法,形成正面激励与逆向鞭策并举的管人用人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绩优者加薪,绩差者减薪,末位者淘汰。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以目标导向、实绩导向、奖优罚劣的绩效管理体系,初步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责任人: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21.理顺职责机制。进一步明晰城市管理执法的范围、程序和要求,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的权力和责任,厘清城管执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领域行政执法的职责边界,建立更加顺畅的行政处罚部门协同机制。(责任人: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为贯彻落实市编办下发《关于开展窗口服务提升专项检查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宝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规范政务行为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创全”),高境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对照检查的要求与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专项检查开展方式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整治合力。按照《通知》的工作要求,中心领导班子及时召开全体人员专题会议,传达了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成立了由书记杨蕴芬为组长,主任严华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改领导小组。实行“班子周会、中层月会、全员季会”的工作例会制度,每天派出两名骨干对中心内外部环境及窗口服务情况进行巡查,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记录。
工作措施有力,自查整改到位。坚持把思想教育、检查整改、树立典型、责任追究、完善机制贯穿始终,分宣传发动、自查整改、督查问责、总结提高四个步骤进行。落实具体负责人,层层抓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进行自查,以各部室为单位集体讨论,结合各自职责,采取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方式查摆问题,形成中心上下推进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并针对查摆结果研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坚持边查边改,强化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确保整改到位。
二、发现的问题
我们的窗口建设规范工作在认真落实已有的各项工作制度、遵守已有的各项工作纪律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窗口服务的规范度有待加强。在日常工作中,对业务量广面大的业务,存在服务语气缺乏温度的现象;在接待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文明标准用语的情况,即接待居民时,第一句问候没有使用标准普通话。
(二)、窗口服务的纪律性有待加强。在窗口服务的空档期,看手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接待过程中,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不饱满,庸懒散慢现象也仍然存在;临时离开工作岗位时不按“暂停服务”按钮,出现“脱岗空窗”现象。
(三)、中心内外部环境有待加强。由于中心紧临居民区,居民聚众打牌集体吸烟、乱扔烟头和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心外部的卫生包干区内,乱贴黑广告的情况及乱堆杂物的现象同样时有发生;服务大厅里,内部设备维护与维护没有及时跟进。
三、整改落实情况
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中心领班班子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整改:
一是狠抓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开展“业务微论坛”、专项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强化窗口接待服务的礼貌用语和服务规范,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各类窗口全部实行“五制”、“四公开”、“三亮明”,即首问责任制,全过程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及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窗口服务要亮明身份、亮明承诺、亮明标准,努力使办事群众少跑一次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
二是坚持开展“政风行风标兵”、“先进工作者”评比活动,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升整体服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设立居民投诉意见本,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处理。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的窗口服务态度问题,只要居民有投诉,当场查证,当场解决,及时化解矛盾,对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口头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中心内部通报批评,真正做到投诉“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是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情况,积极助力“创全”工作。我们在中心外部宣传栏、服务大厅醒目处张贴宣传海报,大厅电子显示屏设置滚动播放的“创全”标语,营造浓厚的“创全”氛围;中心蓝马甲志愿者服务队对外部环境进行大整改,铲除小广告,清理杂物;安排人员对前后台卫生进行打扫清理,打造良好的窗口形象;此外,对服务大厅内的设备进行了统一的检查与更换,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受理中心各经办服务窗口要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融入血液当中”; 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进一步加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增加经办服务的手段和方式。
二是全面排查,立行立改,消除风险。受理中心各经办服务窗口要重点排查5个方面的问题,查纪律,严格落实服务要求;查设施,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查堵点,不断改善服务体验;查漏洞,全力确保经费安全;查隐患,健全应急处理和舆情应对工作机制。
三是深化机制,谋划长点,建立长效机制。受理中心各经办服务窗口要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主题教育,进一步落实“三一两全”的标准化建设要求窗口单位作风长效机制建设,提升服务的便捷化和人本化;形成“创全”从我做起的责任体系,把“创全”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员工身上。
(一)垃圾分类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
垃圾处理横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两大领域,在北京市每年召开的生态和环境建设大会上都是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大城市的垃圾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是垃圾围城,因为垃圾乱堆、乱埋、乱倒会污染水体和大气;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而言是垃圾运不出去,城市运行状况恶化,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甚至造成社会失序。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末端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和在前端开展垃圾分类减量是预防和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两条并行的主线。
垃圾分类的直接效果是生活环境改善,与民生密切相关。每年的全国和北京市两会都会有相当多的提案建议涉及垃圾分类问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反映出全社会对改善环境和改善民生的强烈意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在经济社会面临转型提质升级的重要关口,从垃圾分类这一具体工作抓起,将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对生态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引领城乡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垃圾分类是舆论关注的敏感问题
对于垃圾分类,有两类偏激的观点容易形成对公众的误导。近年来,国内主要城市普遍面临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无处填埋的窘境,垃圾焚烧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使得“邻避效应”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词。一类偏激的观点认为“邻避”有理,政府和企业应当顺应“民意”,撤销焚烧厂的建设规划,依靠垃圾分类、“零废弃”、“零排放”运动实现垃圾完全的资源化利用,不需要焚烧处理。另一类偏激的观点认为焚烧厂处理能力已经存在,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热值能够满足处理工艺的要求,前端没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劳民伤财,垃圾都拿去烧就可以了。
垃圾是否需要分类,怎么分类?成为舆论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无疑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自此可以抛开争论,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的努力方向,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的现实难题
垃圾分类的持续动力源自于群众的广泛参与,关键是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北京市从1996年在西城区大乘巷社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20年时间里一直坚持。垃圾分类在大乘巷社区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重要原因是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通过参与促进习惯养成,通过习惯推动环境改善,通过环境强化参与氛围,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共识并身体力行,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是推动垃圾分类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
垃圾分类成在坚持,难也在坚持。在媒体上经常出现“混装混运”影响居民分类投放积极性的报道,根源是绝大多数居民分类投放的习惯并没有养成,居民反映分类垃圾混装混运问题与环卫部门反映垃圾分类投放质量不达标问题相互交织。垃圾分类或是成为了环卫部门的独角戏,依靠垃圾分类指导员或专业分拣员完成考核任务指标;或是流于形式,垃圾分类与未分类一个样,装在绿桶和灰桶里的垃圾没有区别,混装混运在所难免。
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法宝,就是要紧紧抓住垃圾分类“四环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掌握垃圾分类工作的根本方法,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印⑷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制度落实促进习惯养成。
二、垃圾分类是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一)垃圾分类的目标是构建两型社会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垃圾处理工作的基本遵循,其制度基础是1996年4月1日起生效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发展理念中明确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结合中外垃圾处理发展的实践,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环卫发展规划基本思路中构建了垃圾处理的“金字塔”目标体系。即:处在顶端的是减量化,即减少垃圾的产生,往下两层分别是再利用和资源化。前三个层级涉及循环经济的范畴,主要措施包括限制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净菜进城、不剩餐、旧货交易、废品回收和垃圾分类等。再往下是热回收,也就是垃圾焚烧或生化处理,最后一级是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中的干湿分开,是对后两级垃圾处理的直接支持。对于垃圾处理的“金字塔”体系而言,顶层的循环经济目标必须借助社会管理才能实现。
(二)垃圾分类的实质是社会协同治理
垃圾分类问题的关键是社会治理的结构和关系,也就是社会治理中的体制、机制设计问题。“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是垃圾分类社会治理的基本结构。
北京市已经在2012年3月1日实施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当年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优秀立法,至今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撑。从法规执行情况来看,政府推动有余,全民参与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症结。环卫科研部门组织的对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显示,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而实际参与率仅为10%。如果严格执法,面对90%的人都是违法者,必然是法不责众;如果不严格执法,法规成为一纸空谈,混装混运问题既成为10%参与垃圾分类市民的痛点,更成为90%旁观者的借口。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是破解当前矛盾的关键。在战略上,需要在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之间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求得最大公约数,争取一切可争取的力量并付诸行动;在战术上,需要在模式、资金、技术、运行、管理和执法方面建立最小公倍数,使措施方案可行,群众能接受,政府能承受,积极稳妥扩大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三)垃圾分类的关键是主体作用发挥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10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如物业单位、自管单位、村民委员会、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等垃圾分类责任人及其主体责任。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以“单位”为管理单元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渐解体,而相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则相对滞后。对于个人而言,弱化了“单位人”的管理归属,却没有“社会人”的管理承接,导致在垃圾分类这样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动员工作上力不从心。从某种意义上看,垃圾分类工作既是在构建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的制度环境,又是在帮助完善落实最基层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管理必须与社会管理共同推进,实现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的融合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
三、垃圾分类是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一)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金石
2014年2月和2017年3月,两次视察北京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北京的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12月,中央时隔37年再次召开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方法路径。
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包括再生资源利用)四大环节的任务,涵盖了城市管理、发展改革、住建、环保、工信、商务、规划国土、社会管理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在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改革方案中,已经把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职能从商务部门划归城市管理部门。但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链条、全流程管理,仅仅把某个职能划转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政府这架机器而言,某一个部门只是零件,零件再复杂,体积再庞大,也不能替代整架机器的功能。只有把整架机器开动起来,零件间相互配合、高效工作才能做出垃圾分类这样综合性的产品。城市管理部门在改革中被赋予了综合协调的职能,能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其他部门能不能发挥好配合作用,垃圾分类就是试金石。
(二)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示踪剂
垃圾分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中涉及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等多种要素,各要素间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要素背后是政府政策与各级管理、作业、执法、监督行政主体,以及政府与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及各类资源主体之间的博弈,成效如何体现了一个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水平,是公民素质、组织动员能力、社会治理能力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垃圾分类必须紧紧抓住精细化管理这条主线,在精准细化、精密细致、精心细腻上下功夫、求实效。垃圾分类在哪个节点上出了问题,在哪个环节上推动不下去,反映出的现象是在运行机制上出了问题,而需要调整的往往是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以及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三)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的桥头堡
陆云泉:我校作为教育部首批百所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和北京市第一批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以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为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促进应用模式创新,更加关注师生主体的实际服务需求,逐步施行多元开放的育人方式和大胆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校上下通过努力,构建有质量、低代价、可持续的信息化数字校园环境,使教育信息化在我校教育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服务、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能力等教育综合改革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基于此,学校获得了多项殊荣,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北京市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
记者:在理工附中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您始终强调信息化建设要依托学校核心服务需求去规划、去建设、去完善,那贵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有哪些?
陆云泉: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一定要借助各类信息化应用诊断、发现和读懂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痛点。切实做好服务转型工作,尤其是服务于学生的在线教育类应用,务必要保护学生探究质疑的欲望。同时通过不断累积的大量历史数据分析挖掘出师生变化趋势,促进教育附加值和增量不断上升,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追求的目标和新动力。同时,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任务有这么几点:
1.服务教师
使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支撑创新的教学模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教师综合信息素养。
2.服务学生
通过一站式微课社区的建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服务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扁平化,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无处不在的办公管理和服务环境。
4.效益优先
以实用、可行、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综合考虑学校实际需求、服务效益情况,理性选择成熟、易用、稳定的系统。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贵校有哪些基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服务转型建设优秀的数字校园成果,它们的应用为学校的教学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陆云泉:我校有三大块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比较有特色:
1.数字化办公平台
促进有效管理机制构建的数字化办公平台以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为契机,改变以往单机文档打印下发、电话通知的办公方式,建设数字化办公平台,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无缝衔接在一起,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建共享和消息有效传递,促进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和教育科学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数字办公平台成功常态化的使用,为校园服务从个性化向公共化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2.教务教学一体化平台
我校教务教学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以提高效率为基础;规范流程为原则;更加关注师生主体对象,重视建设过程中“诊断”的重要意义。进行教学教务一体化的建设,我们以实际建设中凸显的问题为入口,深入诊断各类应用平台在师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善和加强之处,最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平台具体的应用系统包括智能排课系统、在线选课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例如:
(1)其中教学评价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由各班教师组织评教的繁琐局面,减少了人为因素引发的评教偏差,保留实用的客观评价指标和评教流程,增强评教的合理性、客观性,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2)成绩分析系统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学生个人了解自己的强势和弱势、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任课教师定位下一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好阶段性教学反思工作;还可以帮助学校纵观全校的学习情况差异和变化,及时发现相关问题,调整教改措施,找准教学策略,为教学改革方向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3.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2013年9月,理工附中成立了微课平台建设工作组,专门建设了教师微课工作室,开始进行微课平台的开发设计工作,由校长亲自给项目教师开展微课项目启动培训,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微课教学。学生利用微课社区,根据老师的指引,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开拓了通过网络向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群学习的新途径。学生自主个性的学习欲望和探究质疑的学习态度得以保护,从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记者:贵校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思路可以与大家分享?
陆云泉:我校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建设经验。
1.建设前期
我校优先成立项目骨干小组,目的在于明确项目成员责任,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工作,对建设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聘请专家领导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制度完善管理,保障、引导各项工作向着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有序化的数字校园建设。
2.建设过程中
学校本着“求真务实”的建设原则,围绕实际需求开展应用规划,不求大而全,但求产生切实的效益;在建设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方法,根据需求分层建设,边建边用;同时根据使用反馈,反复修整改进,“随需应变”,确保建设系统贴合实际需求,实现使用价值最大化。
3.推广过程中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JA630046)。
作者简介:刘藏岩(1964-),女,河北饶阳人,温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5―0111―03
收稿日期:2008―07―09
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还将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民营企业本身的持续成长造成影响,并且也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转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强制推动和实施也只在一定程度和一定层面上发挥作用。机制设计原理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为解决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设计出一套系统推进机制,其原理在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决策过程,不对经营者提出超道德要求,完全借助机制运作产生的效率,最终推动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Howard R.Bowen(1953)首先提出企业及其经营者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以弗里德曼(Friedman,1962)、哈耶克等为代表却对此持反对意见,而彼得.F.德鲁克(1987)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者们却坚决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之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争论中,最被管理学界推崇的是Carroll(1979)的企业责任四层次内涵理论。上世纪末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入实际应用研究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回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及国际化问题研究较为著名。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起步较晚,学者黎友焕(2007)、殷格非(2005)、李立清与李燕凌(2005)等绝大多数研究者秉承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持肯定态度并在基础研究及西方研究成果介绍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崔江水(2006)、景云祥(2005)、田虹(2006)等对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对策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设计
(一)政府推进机制
在现阶段,由于缺乏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府组织和成熟市民主体的推动,政府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应该承担起起始推动作用(单忠东,2007),对民营企业实施政策保障、监督和激励。
1、政府保障。(1)密切监测社会责任国际发展动态,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026000系列)的制定,为尚处于幼稚时期的民营企业争取更多国际公平发展的机会和待遇,尽可能减轻国际通用社会责任标准实施带给我国民营企业的冲击和压力,为民营企业赢取更多宝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2)继续加大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努力消除或减少政策法规中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不断提升政府自身及其他组织和普通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践行力度,使民营企业融入一个和谐、诚信、负责任的社会体系当中,为民营企业履行更多和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培育文化基础。(3)经常性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教育。可采取会议、培训、咨询等各种有效措施和形式,对民营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进行社会责任知识、方法、技巧的教育和培训,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2、政府监管。(1)设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态进行管理和监督(崔江水,2006)。设置专家和政府官员组成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其职责包括对所辖层级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进行调查、监督、审计等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广泛的调查活动,汇总客观真实的数据,经权威专家研究分析,形成报告,提交人大、政协、工商局、税务局等政府机关,并将相关结果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向社会公布,作为对先进企业的褒奖和对落后企业的鞭策,形成制度,定期。并定期对辖区内的民营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监督工作。(2)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建立体现国情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景云祥,2005)。在2009年IS02006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颁布实施前,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过渡标准,做好民营企业与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衔接。建立专门的认证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审核。鼓励国内认证机构与国外知名认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注重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衔接。在对外向型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认证上可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相互认可的机制。(3)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全面考虑不同行业可能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问题,力求制定出一套具有广泛代表性、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使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成为政府对企业进行约束的有力工具(田虹,2006)。
3、政府激励。(1)正激励。第一,设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奖”。对履行社会责任,在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环境保护、捐助公益和慈善事业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民营企业,政府予以奖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承担安全生产、环保、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责任。还可以结合减税、信贷、招投标加分、免费划拨土地、优先使用社会公共资源、赠送商业机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综合奖励。第二,可建立与信誉体系挂钩的民营企业融资系统对民营企业实施激励。通过建立规范的民营企业信誉评估体系,连接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工商部门、质检部门、海关、法院及担保机构等相关机构,共享民营企业信誉信息,使优秀民营企业享受优先融资机会。第三,建立基于社会责任评价的企业升降级制度。设立专门的评价中心机构,建立一套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全方位评价民营企业指标体系,在综合评定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业绩的基础上实施挂牌升降制度。评定指标、权数评定程序和结果,全部向社会做透明处理,以此作为激励。(2)负激励。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及企业主的处罚力度,通过税、费、罚款、关、停、限期治理找准企业的痛点施与重处,其力度要足以起到惩戒和促使行为改变的作用。如深圳对严重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坚决予以“清除”,其中不乏知名企业。深圳还创立公开忏悔和承诺制度,要求严重社会责任事件责任企业负责人通过媒体公开忏悔,并做出守法承诺(张国玖,2006)。
(二)社会推进机制
社会公众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对象,涉及的主体范围非常广泛,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巨大推动力量。
1、非政府组织推动。在经济发达国家,劳工组织、消费者团体、人权组织和环保组织等非政府组织(NGO)是企业社会责任运行机制主要推动力量,而政府退居次要地位。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我国政府仍担负着过多职责,这不符合小政府大社会国家政治发展方向,也形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结果是政府也很难把此类问题处理好。政府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初期发挥主导作用,只能作为过渡时期过渡对策。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对非政府组织培育和支持,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稳定与和谐服务。
2、行业协会推动。我国行业组织比较健全,在推动社会责任方面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完全应该在行为准则、评价体系以及宣传培训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促进机制。各行业协会通过建立行业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管理,制定和完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和标准,推动行业内企业开展国内外社会责任实践,促进各企业转变观念,守法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制定了中国首个行业自律标准――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成为纺织行业合理竞争、有序发展以及扩展国际市场的有力保障(张峻峰等,2007)。
3、媒体推动。媒体有巨大的信息放大效应。大众传媒是民营企业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和谐度最重要传播媒介和载体。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报道,都会引起相关企业极大关注和行为改变,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巨大推力不可低估。
4、“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推动。责任消费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以所购买商品的制作过程是否符合基本的人权和环保标准作为购买决策依据。责任投资,即社会责任投资,是指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之外,以预期稳定利润分配的持续性、遵守法律、雇佣习惯、尊重人权、消费者问题、社会贡献程度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等社会伦理性标准为基础,评价并选择企业所进行的投资。“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是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一旦“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成为主流,必将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两个巨大压力集团,成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推动力量。
5、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将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将在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实施路径的选择,公关宣传造势,公益项目的选择和论证,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估等领域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在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开设企业社会责任专业,讲授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各种认证标准及实施认证的法律程序等也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
(三)法制推进机制
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初期政府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但其会产生巨大管理成本,不可长期为之。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将是现阶段推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有效率的办法。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现状分析。我国现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分散在劳动法、企业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及社会保障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关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尚无立法规范,成为法律的“盲区”。各法律律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也多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李超,2007)。
2、完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作为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的物质基础,这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建设的当务之急。其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如何界定是立法的难点问题。可采取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采取强制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而道德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则采取授权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此外,还应修正现行法律条款中不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
3、严格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民营企业法制化激励机制建设中,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是关键环节。在已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执行中,执法部门和个人因受到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和个人私利等因素的影响,不作为、执法不严的问题普遍存在,还有待于高效率的执法能力作为保障。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企业的监管力度,着力查处群众集中反映的企业违法问题,坚决清除和取缔严重违法的企业。探索建立行政司法联动机制,依法追究违法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确保企业履行法律责任。
4、加大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惩处力度。把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定性和归类为违法和犯罪两种性质,向社会警示信息,撤消其享受来自于政府的一切荣誉和政策优惠待遇。实行关、停、限期治理、罚款等严厉惩戒措施。
(四)利益拉动机制
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中政府的监督和保护对于社会责任主体来说是外力,最终要通过企业的内化起作用,这个过程意味着被动抵制和高额的管理成本付出,而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规划中,将对企业产生巨大的拉力。
1、社会责任保障民营企业利益的实现。当今世界任何组织都处于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监督之下,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但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也会影响到企业短期利益的实现,社会责任管理是全球管理发展的大趋势,最明智的选择不是视若无睹和消极抵制而是顺应潮流。
2、社会责任提升民营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核心战略,它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贯穿于企业对目标市场及实施策略的选择、政府公关、合作伙伴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危机事件处理及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塑造具有高度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企业形象,能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一旦借助各种传播渠道,最经济地传递给更多的目标公众和其他企业公关客体,不仅能迅速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还能提升企业美誉度和和谐度,塑造良好企业和产品形象。
3、社会责任塑造民营企业优秀文化内涵。企业树立与社会共赢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打造优秀企业的关键。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指导下,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把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理念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和价值链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塑造企业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
4、社会责任使企业吸引、激励保留员工的能力得到提高。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能够对潜在的和当前的员工以及市民和高级主管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企业吸引、激励保留员工的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员对以社会责任为内涵的优秀企业文化情有独钟。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中,员工不但可以分享企业的光荣、声誉,从而激发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还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参与,为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创意和体力劳动寻找到机会(菲利普,科特勒等,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