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篇1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78-02

高血压疾病是常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多发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出人体动脉血压升高等特征。由于很多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没有对平常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导致临床血压控制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生活质量。为了能够改善上述状况,笔者所在医院于近几年来开始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血压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至今收治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例中男55例,女3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2±5.7)岁;本文病例平均病程为(7.8±2.5)年。在临床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在原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则再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1.2.1基本知识教育

给予患者传授高血压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高血压基本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典型临床症状、并发疾病以及测量血压的基本原则(即:定、定时间、定血压计、定部位),给予患者讲解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分期情况及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详细向患者介绍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血压阀值,如: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1.2.2 心理健康辅导

由于高血压疾病属于是一种长期疾病且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患者极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及家属宣传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对疾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告之患者若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仍然可恢复正常生活,积极鼓励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最终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1.2.3 用药指导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及对药物的依从性等情况,科学、合理的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力求做到最小剂量实现最佳效果;传授最佳的服用方法,即:长效药物一般在早晨服用,1次/d;短效药物服用3次/d,第一次服用时间为早晨醒后,最后一次在下午6点前;叮嘱患者要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增、减或者停止服用药物,以此来实现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

1.2.4 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指导

篇2

1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医院健康教育。医院是医疗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实力机构,在健康教育方面有它独特的有利条件。有住院及就诊的患者,他们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又有一定的受教时间,医院可根据防治工作的实例、卫生防病统计数字以及流行病调查结果充实宣教内容。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住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病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促进身心健康。

2 护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2.1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由护士进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2.2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让患者达到知、信、行。知,让患者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信,护士用丰富的知识帮助、指导患者,让患者感到护士可信。行,利用护士的影响力指导患者,让患者将护士传授的知识付诸行动[2]。

(1)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2)护理健康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方法。(3)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护理质量。

2.3护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广泛的教育对象。(2)丰富的教育内容。(3)多样的教育手段。(4)密切的教育关系:护士是与病人与家属接触最多、最密切的专业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着得天独厚的条件。(5)灵活的教育环境。

2.4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保护性原则。(5)阶段性原则。(6)程序性原则。

2.5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入院教育。(2)心理指导。(3)饮食指导。(4)作息指导。(5)用药指导。(6)特殊指导。凡需临床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都应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7)行为指导。(8)出院指导。做出院指导不要等到办理出院手续时才匆忙地向患者进行宣教,应在出院前1~2d内完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6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主要是针对患有相同或相近疾病的多数病人或健康人群通过集中讲授某一专题的健康内容达到向听讲者传递相关知识的目的。(2)谈话法。是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引导其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它较少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最适合语言教育。(3)演示法。是护士配合讲授或谈话,将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展示给患者或家属,或者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或所示教的技能。(4)实习作业法。是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5)传单法。是指单页的文字及美术宣传品,可结合实际,针对患者和家属区的需要,比较详尽的阐述某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家属以及现有的客观条件,选择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2.7护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1)直接观察法,多用于评价病人及家属操作技能方面的学习效果。(2)书面测验法,注意教育对象的文化水平、视力和体力情况。(3)口头提问法,它可以通过护士的直接提问和与病人的交谈来进行,了解病人和家属掌握程度。

2.8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 首先来自护士自身的影响因素:(1)认识不足,观念转变不够。(2)知识缺乏。(3)资源不够。(4)时间紧张。(5)没有沟通交流技巧。其次是病人和家属方面的因素:(1)观念的束缚:不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2)心理障碍:病人心理是一个深奥莫测的领域,护士满腔热情地为其传授有益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有时并不一定被接受和感谢。(3)身体不适:病人身体不适是不能很好接受健康教育的最常见原因。(4)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会有不同的接受教育的方法,健康教育的重点照顾者是婴幼儿及老年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3],开展整体护理八年多来,我国护理学领域可以说正在实现着三个重要突破。一是护理观念的创新。即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二是护理模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三是护理健康教育的产生。即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护士只有在完成对护理对象的技术护理的同时,也完成健康教育护理,才真正实现了整体护理的目标。另外整体护理也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把护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也使护理领域得到扩展,护理功能得以完善,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而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要掌握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做好全身心的护理。我病区病房收住的病人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年龄差距较大。收住的老年患者的动作缓慢,听力视力下降,记忆力差,但他们大多数人比较认真仔细,对护理工作服务质量要求高,对自己生命健康倍加重视。这些因素给病房健康教育增加了很大难度。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疾病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人们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临床护理工作正转化为集治疗、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恢复健康为一体的多元化护理模式,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实践。健康教育不可避免的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目前尚未发现一种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可借鉴,现对于健康教育方法探讨如下:

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1、程序化健康教育即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包括了以下5个基本步骤:评估:寻找病人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诊断:对病人和家属所需知识和帮助的判断。计划:对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安排。实施:将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评价:对教育效果做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程序化健康教育方法将健康教育体系从一般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

2、健康教育路径法 我院于去年开始借鉴美国整体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的制订,即评估后以病人住院天数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活动、饮食、护理等11项为纵轴依据标准护理计划制订健康教育路径表并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由护理专家审订路径表,各班次护士按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避免部分护士因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造成的低效性宣教。据调查,实施此方法后病人对护士服务的满意率、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都大大提高。此外,此方法还有助于医院——家庭互助治疗模式的开展。

3、语言教育法 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它是通过语言的交流与沟通,讲解及宣传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受教育者对健康知识的理性认识。如个别谈话、咨询、讲座、讨论、座谈会等。其特点是以语言为工具,直接交流,简便易行,灵活性大,针对性强,经济有效。语言交流对健康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要掌握人际交流的技巧,要与受教育者有共同的语言。

4、图文宣传法 它是通过一定的文字传播媒介和受教育者的阅读能力来达到护理健康教育目标。如采用宣传栏、健康教育小册、传单、科普读物、报纸等,将教育内容教给病人自己阅读。其特点是教育内容较系统全面,教育范围广,方便实用而经济,材料可反复使用。但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而且护士尚需给予必要的解释,使受教育者正确理解教育的内容。

5、形象化教育法 通过实物、标本、图画、模型、照片等传递健康信息。特点是生动、形象、直观,如与健康教育文字材料配合使用,可增强理解和加深印象。

6、电化教育法 运用现代化的声、光设备,向受教育者传送教育信息的教育方法。其特点是发挥了视听并存的优势,形式新颖,形象逼真,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7、实践教育 通过指导受教育者的操作,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护理技能,并用于自我或家庭护理的一种教育方法。

8、综合性教育 综合使用上述诸多手段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护理健康教育使用方法中可重点推出的一类建议辅助方法

1、激发病人及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的兴趣

兴趣是能让人产生强烈求知欲的,有了求知的欲望,病人及其家属才会对护理人员所授的健康教育知识很好地接受和吸收从而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理论水平将很大地影响健康教育地质量。

3、护理健康教育应坚持科学性、实效性、整体性、程序性、保护性的基本原则。

讨论

1、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健康教育将成为一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2、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取消偏见,有利于社会及患者进一步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篇4

老年高血压属于一种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其发展比较缓慢,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之后均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1]。大量的调查以及研究表明,即便是有效的降压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预防不良并发症的出现,但是在治疗效果上仍然有着诸多不理想之处,而在护理过程中加入系统性、科学性的健康教育,则更加能够对老年高血压的治愈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58~85岁,平均年龄在68.9岁,患者的病程一般在5个月~3年。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及到的规范和标准,其中排除了意识障碍、精神疾病以及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无法接受或者理解健康教育指导的患者。

1.2诊断标准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一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 mmHg~15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99 mmHg 二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 mmHg~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109 mmHg 三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 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mmHg治疗显效:①患者的收缩压降低20mmHg以上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且达到正常值范围之内。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以上。治疗有效: ①患者的收缩压降低10mmHg,舒张压下降不足10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②患者的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和(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正常范围。治疗无效: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未达到有效标准,病情也未出现好转。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如果健康教育前后之间的差异P

2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2.1高血压基本知识的宣传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由于他们对高血压的基本知识、诱发因素、具体诊断指标、形成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分级标准等认识比较匮乏,与此同时患者以及家属对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理解不深刻,导致血压控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应当选用比较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对患者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与老年高血压有关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生活方式

2.2.1合理的控制体重 大量的研究发现,肥胖已经逐渐成为引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随着患者体重的增加,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尤其是男性患者表现的尤为严重。一般男性患者超重25%之后,会导致其收缩压升高18%,然而体重降低25%之后,其收缩压会随之降低10%。这就要求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当的控制自己的饮食,保证自身的体重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2.2遵守饮食的基本原则 除了注意上述饮食方面的问题外,还要求患者遵守最基本的饮食原则,多食用低脂低盐的饮食,可以有效的缓解高血压及相关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存在便秘的现象,而排便过程中极易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诱发心衰。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好多食用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和蔬菜,同时鱼类、水果、海产品等食物也是不可缺的。

2.2.3血压的监测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患者的血压予以监测,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确诊之后具有一定的伴随性,所以,要求患者在出院之后也应当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来对自身的血压情况实施监测以及分析。

2.2.4用药指导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属于慢性疾病,尤其是一些中度以上的患者,这些患者终身需要采用药物的方法予以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的向老年患者讲解坚持服用药物的意义,详细介绍药物的名称、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并且还应当促使患者对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以了解及掌握。

2.2.5心理指导 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本上均存在抑郁、焦虑和敌对的负面性心理情绪,导致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疗。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而且愿意接受医院的治疗工作,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适当的给予他们鼓励,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6运动指导 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不但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增强个人体质,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体重,这些均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可以指导老年患者打太极拳亦或是散步,都要坚持做3次/w,控制在20~60min/次,如果患者运动之后出现了心悸症状,务必要及时停止运动。患者每次的运动强度控制在轻微出汗、略微疲倦为宜。

3 结果

3.1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高血压常识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以及情绪自我控制方面的变化明显好于健康教育之前,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情况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健康教育前后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

4讨论

高血压属于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是由多因素共同诱发引起的,在老年人中尤其多见,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2]。调查发现高血压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治疗的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些对于患者日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中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高血压常识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以及情绪自我控制方面的变化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证实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另外,健康教育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因而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融入健康教育,以便于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整个卫生工作的重点相应地进行了转移,护理工作的范畴也由医院扩大到社会,护士并成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为此我校从1995年开始组织编写了近20万字的护士专用健康教育学教材,并开设了30学时的健康教育学课程,然而当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护士在从事健康教育工作时不应再盲从,而应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即做为健康教育者起码要了解健康道德的要求和健康教育者及健康教育接受者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明确各自的道德规范,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者,这也是在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笔者认为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具体认识体会如下。

    一、要使学生明确健康道德要求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健康道德当然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传统、教育的力量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环境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规定了在健康准则下人们相互之间和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的义务和态度等,也是以健康为准绳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善恶、荣辱评价的标准。其要求主要概括为:

    ①重视自身保健

    ②注意维护益于健康的环境。我们在传授有关健康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就是要把健康当做人的最基本的权力的需求,是人的最大财富,要把健康看成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是物质文明的保证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列举了一些壮志未酬就英年早逝的革命者和科学家的典型事例,说明健康对个人、家庭、事业、社会的重要性,并使同学们认清在这众多遗憾的背后恰恰是与人们自身缺乏健康意识和观念、整体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健康道德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进而让学生明确健康才是人必备的最超越的素质,健康行为不再取决于个人的好恶,而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二、要教学生掌握健康教育者的道德要求

    护理健康教育者除了自身要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外,还要对全体民众都树立起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有很强的责任感,这就是对每个护士总的道德要求。具体的内容可概括为:

    ①恪尽护士职责。

    ②自觉在各种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③敢于制止并善于纠正人们的不健康行为。

    ④创造有益健康的环境。

    ⑤主动培养人们的健康习惯。只有遵循了这些要求的人,才会真正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了阐明以上的观点和内容,在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讲清护理道德与健康道德的关系:

    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包括护理健康教育者)在工作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对这点学生在学习护士素质学课程后,对此多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由于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制及人们的习惯认识和传统观念,往往还是把目光主要放在病人身上,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框在如何对待病人方面。如“要忠于病人的利益、对病人高度负责”等。而健康道德要求护理健康教育者要把整个社会人群都看成自己的护理对象,护理道德规范中要求护士对病人做到的,同样适用于健康人。

    2.讲清护士职责与健康教育者职责的关系:

    护士的基本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而健康教育者的职责则是通过健康教育达到如下目的:

    (1)增进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奋斗。

    (2)提高和维护健康。

    (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

篇6

高技术医学的发展和老年人对医疗需求的增加,使医疗投入急剧增长,医疗费用居高不下。通过开展社区护理服务,能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加,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所以社区护士已成为一个必需的职业岗位。社区护士的培养问题尤为重要[1],目前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及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是当今社区护理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护理教育者要重视《社区护理》教学中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社区护理教育现状,探讨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从而推进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

1综合能力的培养

1.1专业能力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决定了社区护士岗位的职业要求需具备五种核心能力[2]:即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在“贴近学生,贴近社区,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下,注重专业培养,强化知识层次,贯穿社区护理教育的教学目标,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突出社区,体现社区”。 在日常教学中[3],采用项目教学法,并结合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领导组织能力。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让护生在宏观上认识社区护理,接着根据社区护士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从轻到重、从易到难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安排,例如,评估社区护理问题、解决家庭护理问题、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新生儿和产妇家庭访视、处理社区紧急突发事件等,紧紧围绕社区护理这一主线,使学生总是站在社区这一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掌握社区护理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加强护生社区护理专业能力的培养。

1.2方法能力要求护生要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解决问题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以及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教学中,让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讨论设计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方法能力。

1.3社会能力要求护生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教学活动中,护生通过参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2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2.1增强信念,热爱社区护理事业护生理论学习期间,不断加强社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为护生讲解国内外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使之对未来的职业充满自信和热爱,从而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

2.2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教学中巧妙的将职业道德与之融会贯通,专业与素质教育并行,使护生在学习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 得到职业道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

3体会

3.1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转变,改变教师角色让护生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极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她们能主动去查阅资料、开动脑筋、讨论时积极发言,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而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成为一名顾问,一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

3.2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将社区护理实践融会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护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联系不紧密的不足,开阔了学习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合作与独立自主的能力由于实际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协调合作与独立自主能力,这也是社区护士的岗位能力要求之一。比如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这就使护生必须动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发挥了个人独立钻研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协调能力。

4小结

总之,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护理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社区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60-01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而提供的优质护理。其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融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临床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是使中国护理专业与国际先进的护理水平接轨的一套先进护理模式,可使医院在现有设施与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高护理质量。

1 普外科患者入院及手术前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1.1普外科患者入院时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1.1.1病人入院时要介绍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开展入院教育。医院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责任护士作自我介绍,陪同病人到床旁,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同病室病友、科室环境等,讲解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住院期间有关注意事项,以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尽快调整自己,适应医院生活,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1.1.2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在病人入院后的24h内,通过与患者交谈、沟通,了解其心理和生理,做出护理评估,根据护理评估为病人制定一个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健康教育计划,选择适当的时机,向病人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病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患疾病,能正确地描述出所患疾病的情况。

1.2普外科患者手术前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1.2.1了解患者术前的心理特征,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各种顾虑。护士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谈、沟通,了解其心理、生理变化,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对所管的病人进行术前的教育指导,特别是对术前病人普遍具有的焦虑、紧张、对手术安全担心、害怕手术及术后疼痛、对预后担忧、对手术费用担心等心理特征,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在手术前的健康教育包括对疾病护理程序的教育、对医生医术的宣讲,对术后护理的教育等,要以通俗的语言说明患者疾病的护理程序;主管医生的职称及技术水平,并说明所患疾病的预后,目前需要患者所作的配合,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紧张。给患者以心理支持,让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使病人解除恐惧心理,安定情绪、增强信心、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准备教育与护理。首先,责任护士要根据手术的性质、部位等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肠道手术的病人,入院后即需低渣饮食,在术前3d进流质,以利于肠道的准备;非肠道手术的病人饮食可不受限制,但晚餐应清淡、易消化且不可过饱。其次,协助病人做好术前的各种常规准备。如讲解留取大小便样本、血标本的方法、目的,指导做好各项特殊检查前的准备,如备皮、备血、留置胃管、尿管等,以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检查的效果,便于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及时纠正不良状态。此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指导病人手术前每天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况接受手术的治疗。

2 普外科手术后及出院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手术后,患者最关心的是手术是否成功,此时的健康教育应以稳定患者情绪为首位,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告知病人手术顺利进行的过程,积极配合术后护理。

2.1术后的预防教育与护理

普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因此及时解除疼痛与不适是该阶段护理的重要环节。此时,责任护士应及时告诉病人产生疼痛的原因及必然性,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是正常的,因个人体质的差异,所以有些对疼痛较为敏感,叮嘱病人尽量放松,如疼痛剧烈时可以适当给予止疼药,可根据病人及疾病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密切观察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改进护理措施。

对各种管道的护理和正确选择的教育。在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大都会留置各种各样的管道,这些管道会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感。为此,术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留置各管的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等,使病人积极的配合有利于术后的康复。不同手术和不同麻醉方法的患者在术后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为此责任护士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选择教育,如全麻清醒和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病人,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呼吸等,全麻术后如未清醒要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流出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另外,手术后应向病人解释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并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避免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普外科手术后有的病人出现发热,这是手术后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1~2d可逐渐恢复正常,应向病人讲明,以免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基础护理,教授给病人和患者家属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术后康复工作。

2.2饮食教育与护理

普外科手术后,要向病人讲明饮食的基本原则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以保证机体充足的营养,促进刀口的愈合,要求从流质饮食逐渐向半流质饮食、普食过渡。另外,还要针对疾病的特点,在饮食的种类、质和量上给予特殊的指导,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发生意外。对于缺乏术后营养知识的病人及其家属,临床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每天食谱,帮助病人正确选择高蛋白的食物,以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2.3患者出院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当患者可以或因经济情况等出院时,应于出院前1d向病人进行出院健康教育。包括介绍病情状况及预后、出院后有复查时间、饮食要求、休息时间、按时用药、康复锻炼等,特别护理及自我保健等,使病人学会自我护理和自我监护。

3 结语

篇8

健康教育与健康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把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包括政府行政部门与群众团体、人民群众与专业人员、医务人员与护理人员,等等。而在所有的健康教育者当中,护士具有开展健康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100多年前,英国杰出的护理学家、国际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倡导:“教育是护理的一部分”。国内外许多护理学家认为,为适应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应加强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的结合,发挥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能。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主导地位,是健康教育中一支最重要、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是护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1 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因素

1.1病人方面

1.1.1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1]。多表现在老年人群、农村地区。一旦老年人轻视自身疾病的观念形成,就很难改变过来,这是性格特征;由于农村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致使多数病人的需求仅限于求医治病,解除痛苦。

1.1.2病人自身文化层次差别大[2]。病人中有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工厂职工、农民以及文盲人群,他们之间的理解力、意志力不同,能否接受健康教育并且落实到行动上,其差别很大。

1.1.3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对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影响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偶尔医生与护士之间对病人解释不一致也易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

1.1.4获得医学知识的渴望程度也不尽相同,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家庭负担轻重,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等有关。

1.1.5心身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

1.2护士方面

1.2.1相对滞后的护理观。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全面认识,许多认识仍受着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其实现代护理学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科,不仅要研究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更要了解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

1.2.2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护士不能很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往往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缺少对教育效果的监测评价。其知识结构也不能满足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的需求。不仅缺少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缺乏有关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知识,不能及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难以对患者实施高层次文化健康教育。

1.2.3不愿承担教育义务的心理倾向。传统的病房等级制度使护士个人没有教育的责任及权利,不愿增加工作的负担,缺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动性[2]。

1.2.4教育方式和教育时机的选择。教育方式单一,单凭口头讲解,教育内容公式化,缺少个性特点,缺少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育时机不能很好把握,在疾病急性期流于形式的多一些,刚入院病人不适应,不熟悉环境的情况下要酌情讲解,不能一概而论。

2 针对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提高护士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以往的健康教育中,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角色的认识不够明确,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性。因此,护士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在现代护理观及健康观的指导下自觉履行对病人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责。

2.2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培训

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医院中不少护士在校学习期间没有系统学习过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普及各层次护士现代护理理论教育,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3]。结合当前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利用学习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地对护士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提高理论水平,掌握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同时鼓励护士自学成才,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水平。

2.3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是影响护士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掌握与教育对象沟通交流的技巧,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品质。与此同时,深入临床一线,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积极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锻炼自己,以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2.4积极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研究

我国医院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临床上护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积极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以加快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护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容包括病人教育需求的研究,内容、方法的研究以及教育效果评价的研究等。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护士护理健康教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1评估患者的需要

3.1.1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的知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为其提供有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信息,把健康知识传播给患者,唤起患者对自己及社会的健康责任感,使患者投入到卫生保健的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3.1.2帮助患者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及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面等因素。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护士应帮助患者认识危害健康的环境因素及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患者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鼓励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患者的健康素质。

3.1.3帮助患者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帮助患者认识其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恢复和保持健康。

3.1.4指导患者采纳健康行为护士为患者提供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运用以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从而增进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如教会冠心病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等。

3.2为患者制定教育计划

根据病种特点,可将常见疾病进行分类,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手册或健康教育计划单,内容包括:(1)入院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及病房的情况,介绍认识管床医师、管床护士,讲解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解释各项检查及治疗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必要时,还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充,防止教育内容的遗漏。(2)做好出院指导:其中包括提醒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锻炼身体及精神状态的调节等。

3.3教育方式的应用

3.3.1发放教育资料 为了使患者尽快熟悉科室的规章制度、工作特点和病房环境,让患者了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措施,加快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促进医患配合、护患配合,可给同一病房的患者发放同类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让患者翻阅,护士并针对其中重要的事项及患者有疑问的地方加以详细解释,并要求管床护士对那些不认识字的患者及家属给予阅读并详细讲解。

3.3.2组织患者讨论或有针对性辅导 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患者关心的内容,组织患者一起进行有计划的小组讨论,以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对某些特殊患者,护士则应有针对性的、及时有效的个别辅导,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学习需求。通过不断、持续的学习,促进患者的康复。

3.3.3计划教育与灵活教育相结合 除了对患者进行计划教育外,大量的教育工作还需随时进行。如护士在进行护理时,随时向患者讲解一些必要知识,这些灵活性的教育,尽管不是系统的,但能使患者不断获得相关的知识,通过对患者当时的心理和知识需要作出的灵活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心理支持,而且保证了教育质量。

总之,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教育者、组织者和联络者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桥梁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因此,护士的作用是按健康教育的―信―行模式,在不健康行为与健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传授知识和矫正态度的桥梁。这种桥梁作用要求护士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上。组织作用,护士是护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进度的调控都由护士来策划和决定。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就是通过护士的组织来实现的,护士组织教学能力的强弱对护理健康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创造性地做好对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工作。协调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虽然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可由护士来制定,但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各类人员的密切配合。护士在与各类人员的组织协调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护士作为联络者担负着与医生、专职教育人员、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相关人员的协调作用,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9

社区护理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社区群体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等服务,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工作在世界各地充分显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国务院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与学科建设”,进一步探索培养社区医疗服务人才的有效途径。社会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社区护理的价值。社会对社区护士的需要是民心所向。

而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社区护理实践少、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健全等因素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其中人才的匮乏是社区护理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1]。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加快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如何使其全面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服务项目均为形成规范的践习,学生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流于形式。如何将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六位一体功能贯穿于培养适合新形势下需要的社区护理人才,将是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基石。笔者通过这几年的社区护理理论和实践教学认为,完善社区护理人才理论体系,强化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规范社区护理课程设置

以赵秋丽主编的《社区护理学》一书为教材,以冯正义主编的《社区护理》和Mary Jo clark主编的《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为教学主要参考书,进行理论讲授与社区实践,使学生获得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社区护理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即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连续性、以预防为主的服务,从事连续性、综合性的照顾需以当地人口学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与我国社区卫生发展政策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熟悉社区护士的职责。

2 建立社区护理实训基地形成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

社区护理教学必须走进社区而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是在社区护理服务站的基础上,与在校的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将社区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更科学、更全面地为社区居民进行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基础护理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社区护理服务站[2]。建立这种社区与学校之间的护理服务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方式,护生的加入有助于社区服务站服务层次的提高和拓宽服务范围。同时,护生参与社区服务,能较早接触社会,并深刻体会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会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护理并取得成效的前提,从而使护生自觉地加强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社区护理与护理教学相结合,护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传统的利用讲解、板书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已不适应大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常用教学手段之一,可有效的将教学有关各种素材如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进行综合处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社区护理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成为众多教师常选的方式。笔者认为应以板书教学为主,过程中穿插多媒体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重点知识的消化吸收。

在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自主建构的。社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全面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10

健康教育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健康教育作为培训护士的一项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这项工作往往不到位,即使进行,也仅限于向患者介绍一些住院知识和一般的卫生宣教,不能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本文将对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阐述,以期帮助护士树立健康教育理念,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水平,从而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纳有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不健康行为,培养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职责:1860年南丁格尔开办的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原则中就指出,教育是护理的一部分,并号召“护士应同时也是卫生导师和宣传鼓动家。我国《护士管理条例》第22条中也规定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尽管人们的保健意识大大增强,但健康教育仍较滞后。

加强健康教育是缩短与国际护理差距的需要:在美国,护理人员从学校到临床都系统进行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健康教育理念已成为工作行为准则。美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培养健康教育的硕士,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师范学院设有健康教育教研室,不但可授予学位,还有良好的现场基地。比利时在20世纪70年代在医院就开始了结核病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80年代开始在大学开设相应的健康教育培训课程。我国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简单,教育时机把握不准,缺乏个性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是帮助护士树立健康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中发现,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满意度只有70%左右,明显低于其他能力。同时,也认为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理念有待加强。

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患者健康知识需求,促进健康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健康观念明显更新,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及护理保健知识有强烈的需求。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患者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

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护士因素:①知识缺乏及老化:我国护理队伍普遍学历偏低,对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护理教育模式陈旧,护理教科书数年不变,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②角色认识偏差:护士局限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治疗性护理,对健康教育缺乏感性、理性认识,以“患者的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意识淡薄,将健康教育视为额外工作。③缺乏沟通交流技巧:据统计,在年轻护理队伍中,54%的护士对沟通技巧仅限于基本了解,30%的护士未掌握沟通技术。护士缺乏提问、倾听、开始和结束谈话技巧,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使患者无兴趣专心听讲,达不到理想效果。④教育时机不恰当:患者刚入院,尤其是急症患者和家属,对新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尚未适应,对护士宣教收效甚微;患者身心状况欠佳,如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焦虑、愤怒时,此时宣教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手术、特殊检查前,患者往往紧张、恐惧,此时施教事倍功半。⑤健康教育方式不深:人在健康教育中,护士往往照本宣读书面内容多,实际操作或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导少,往往达不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患者因素:①患者的记忆理解能力和文化水平:患者记忆理解能力及文化水平越高,对疾病的了解欲望越强,理解和接受能力也越强。长期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是宣教中重要的干扰因素。②经济承受能力及对护士的信任度:经济承受能力较差者重视治疗轻教育,希望用尽可能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在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出院,使健康教育知识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有的只相信医师的宣传教育,从而影响护士的健康教育效果。③健康信念与学习态度:健康信念是指一个人对健康的认识和看法,不同的患者对健康有不同的认知学习态度,主动学习易于接受健康知识,被动学习则接受知识处于应付状态,其效果必然较差。

其他因素:①护士编制不足,缺乏健康教育时间: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员与病床比例是0.4:1,但90%以上医院达不到这个比例,护土往往不能腾出完整的时间,不是匆忙完成术前健康教育,就是一边操作,一边做健康教育。有超过1/3的护士认为没有时间进行健康教育。②医院决策者对护理队伍的重视程度:医院普遍存在对护士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忽视护士继续学习深造的需求,繁重的脑力、体力劳动不能得到相应的奖励报酬,影响了护土健康教育的积极性。③护理管理观念和方法滞后:病区护士长注重护理记录内容,应付检查走形式。护士长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管理经验不足。

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对策

强化角色意识:部分护土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知偏差,反映了在护理工作模式转变过程中观念转变相对滞后,应提高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水平。

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护士参加各种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班。建议护校开设有关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在职护士参加高护专科、本科自修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掌握健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如谈话、演示、读书指导、技术操作、咨询等多种形式,采取病室教育、个体教育或两者相结合的教与学方式。指导护士要注重不同个体的要求,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轻重、身心状况,选择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方式。有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仍倾向个别交流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把握健康教育时机: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选择教育时机,在患者具有学习愿望和具备学习能力的身心条件时给予适时的教育。有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患者一入院就有着要求接受健康教育的强烈愿望。

健全质控及反馈机制:收集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情况及效果等内容,制定出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以便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对实施健康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及监督。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健康教育情况,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11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社区管理;高血压;慢性病;健康教育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结构使得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它由患者的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也使患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护理内容,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1]。本研究通过建立临床护理路径来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管理,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和预防慢性病的恶化,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系统中同一街道两个居委内中度危险高血压患者200例,排除神志不清、卧床不起、有听力或言语障碍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男36例,女64例;年龄51~78岁,平均(67.55±13.51)岁;文化程度:小学29例,初中30例,中专及高中27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7例。对照组男41例,女59例;年龄52~76岁,平均(65.75±15.51)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初中39例,中专及高中30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3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服务方法进行管理,实验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管理:①第1周完成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血压水平、身高体重腰臀围、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心理状况、服药情况及依从性等);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包括健康教育讲座的时间、内容、方式、实施效果评价等)和运动时间表,并向患者说明表格的意义和填写方法等。②第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2—4周),主要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日常自我护理措施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③第2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5—8周),加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介绍高血压用药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常见不良反应的识别及预防、长期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指导高血压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④第3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9—12周),加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健康膳食的基本原则、低盐、低脂饮食、高血压患者食谱)。⑤第4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13—15周),介绍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原则及注意事项、运动方式、方法,协助患者制定运动计划。⑥第16周再次评估患者,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家访等方式的随访,完成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达标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达标≥85分,不达标<85分。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达标情况

实验组干预前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34例,达标率34.00%,干预后达标92例,达标率92.00%,对照组干预前达标32例,达标率32.00%,干预后达标73例,达标率73.00%。2组干预前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达标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80例,满意12例,一般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92.00%(92/100),对照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60例,满意16例,一般15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76.00%(76/10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2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

干预前2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压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3讨论

根据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给予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见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有利于患者主动自我监管意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在社区慢性病的干预管理中引入临床路径,将系统的医疗向家庭和全科延伸,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个体化的教育,督促患者和家属严格遵医嘱执行,从而提高了社区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基本保健知识[2]。针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管理,可提高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管理意识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并遵医嘱规律用药[3]。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下的健康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具体且可参考的教育计划,从而促使医护人员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的宣教,提高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流程,满足患者知情权,增强患者的主动性,便于获得更好的整体的连续,增加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另外,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化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优化了工作环节,避免了工作疏漏以及失误,消除过度的、不完整的、重复的服务,减少了社区工作中的随意性,从而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的干预管理效果,提升了患者对健康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支持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全面、系统、具体的路径干预的同时,可进行一系列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5]。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克服了常规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患者通过疾病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自我监测、自我调节和自护方法。社区慢性病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能根据计划表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和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增加医患和护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适合个人的个性化健康教育[6-7]。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基本成熟,其应用范围由急性病向慢性病、由外科向内科、由院内向社区医疗服务拓宽,对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理顺护理程序以及减少重复劳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卢俊,朱叶,徐夏良.临床路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2):20-22.

[3]刘晔,朱琳,安娜,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124.

[4]燕凤秀.临床护理路径的国内应用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641-1642.

[5]何顺锋,何旭研,邓惠欢,等.临床路径管理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6):592-594.

篇12

健康教育是向人民群众传播防病知识与技能,促其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健康促进是政府出台和改进有关健康的政策,改善人们生存的物质、社会环境,提高综合保健服务水平,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行动。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能促使人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是社区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1]。现就该议题浅析如下。

1 发展概况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社区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正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究其原因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大大增加。政府的加强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培育扶持,为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即大力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维护健康。我国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健康教育,主要以建立健康教育示范小区、示范户,卫生科普宣传入户,开办健康教育学校、健康大课堂等形式,针对城市社区的常见慢性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有文献报道近60%的慢性病患者,依靠行为干预改变生活方式,是可以避免或者推迟发病[3]。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6大内容,其中健康教育是灵魂,属于一级预防。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也得到基层政府的大力支持。

2 存在的问题

总结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活动效果,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1 支持环境不良

2.1.1 政策力度不够 2005 年1 月,卫生部下发《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年工作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健康教育与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然而,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实情况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条件较差、设备简陋等现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相关器具、社区急救、康复设备等缺口较大,社区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即现行政策难以为社区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2.1.2 机制运作不佳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我国尚未形成支持健康教育的社会氛围,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从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环境来看,社区健康教育大多缺乏固定的工作地点,绝大部分是挂靠在居委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现有的社区健康教育人员体系管理有较大伸缩性,没有一套相对规范和严格的机制去监督、管理、领导和激励专业人才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2.1.3 法律强度不够 社区健康观念和卫生法规普及滞后,而且缺少卫生基本法,我国尚没有一部卫生基本法律[4]。虽然宪法中对此作了基本原则的规定,但尚不能充分体现公共卫生特点,特别是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立法方面[5]。

2.2 网络功能不强

2.2.1 组织网络 由于学科结构等人为因素造成预防与治疗长期分割,给疾病防治带来许多困难。目前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缺乏政策及社会动员等组织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2.2.2 网站服务 中国健康教育网站在“技术服务”、“下载服务”、“在线服务”、“特色服务”等方面功能不强。能下载的文章还不能满足公众需要, 不能直接与读者进行在线交流, 基本上没有提供特色服务等,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无专业学科网站[6]。

2.3 人力资源与能力欠缺 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街道办事处无管理社区卫生的专门机构和职能,无专人负责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7],更谈不上专业人力资源[8]。而目前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甚至还有无学历人员随意开展健康教育的现象,社区医护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知识较陈旧等[9],均为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4 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内容单调,仅停留于卫生宣传水平,无法起到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降低疾病发病率作用[10]。即欠缺科学设计、实施及评价项目规划,不能评估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也就不能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

2.5 投入资金缺乏 社区健康教育资金来源不固定,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健康教育资金体制。大多为有活动、任务时,才拨出相应资金;资金较多来自政府临时性拨款、卫生部门和街道社区自筹,缺乏稳定性,很难保证社区健康教育的持久性和系统性。此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部分地区财政紧张,没有经费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3 对策及展望

3.1 加强政府职能

3.1.1 制定相关政策 建立起政府负责、领导有力、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良性运行体制[11]。根据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制订出全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规范体系,建立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设立可量化的监督考核标准,综合运用临床、预防、心理、教育等手段,实行动态化管理的长效运作机制。将健康教育与促进的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作为基本工作程序,准确评价基层部门落实社区健康教育政策的实际情况。

3.1.2 完善健康立法 WHO《组织法》明确提出“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只有通过提供适当的卫生保健和社会实施才能履行其职责”。故呼吁政府加快健康教育与促进法制化进程,加速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立法,完善规章制度与机制,如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作为预防保健中心等,以加强城市环境。

3.1.3 社区领导作为 社区领导应努力有所作为,以组织、政策和资源的优势,整合、配套、成立由社区领导以及群众代表组成的极具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权威机构--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阵地,深入广泛持续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

3.2 完善网络体系

3.2.1 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健康促进网络是社区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各地社区健康教育机构要努力配合卫生、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依靠基层政府的支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建设目标,发挥组织和指导社区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搞好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政策手段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社区健康教育功能,以“政府搭台,卫生唱戏”的思路实现社区健康教育与街道社区资源共享,通过培育示范点,以点带面,将社区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广,形成良性互动,扩大其积极影响。

3.2.2 网站服务 动员网络专业人才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积极进行网络健康教育的经验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网络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表现形式丰富的优势,开展网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将中国健康教育网演化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门户网站,以推进健康教育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3.3 科学人员配置与培训 科学配置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的人力资源,培养社区的全科医师和护士[12],重视从业人员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学的专业培训,尤其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研、科研能力等素质的提高[13],完善以各地级市健康教育所为中心、区县健康教育机构为主导,医护人员为骨干,社区专兼职人员为基础的三级多层次健康教育组织建设,合理建立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横向交流以借鉴健康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14]。 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人才梯队结构。

3.4 丰富教育形式与内容 针对居民需求进行行为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生活常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防病知识、医疗保健内容等,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和文明行为, 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医疗保健常识[15];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可侧重某一健康问题进行教育;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社区群众树立健康理念,如糖尿病饮食座谈会、灾后心理辅导、青少年预防近视讲座、育儿知识技巧等[16];宣传开通食品安全咨询热线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健康教育等[17];利用各种会议对辖区人群开展内容丰富、简单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等[18]。

3.5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常规经费,不少于当地当年卫生事业经费的5%[19],并随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而增加;社区人均健康教育经费至少占卫生经费10%,人均至少0.1~0.3 元/年才能得到最基本的健康教育服务[20]。坚持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主渠道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另外,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筹资途径,建立合理的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如商业赞助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公益活动;拓展健康教育服务市场,引导健康消费和合理投资,使健康教育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宗平,侯朝铭,张俭,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社区医学杂志,2009,7(20):59-60.

2 唐政,李枫.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9,4(2):44-46.

3 顾海,杨心婷.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卫生软科学, 2009,23(2):194-195.

4 顾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制化建设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1):59-61.

5 姜柏生.论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的构建.医学与社会,2005,18(2):27.

6 罗健,刘雁飞.中国健康教育网及各省信息共享平台状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96-397.

7 温泉,郭春江.当前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 21(1):75-76.

8 侯淑肖,尚少梅,郑修霞,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5,5(5):26-30.

9 章新琼,赵梅,谢伦芳,等.13所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护理研究, 2006,20(2B):403-404.

10 刘洪霞.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进展.护理研究,2004,18(8B):1413-1415.

11 刘则杨,武 巍.社区护理供给现状及社会护理教育的思考.护理学杂志,2002,17(7):55.

12 管惠娟,梁万年.护理教育及人力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26(4):211-213.

13 秦美娇,张青.上海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中国卫生资源,2005,8(6):258-259.

14 崔静.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市场经济学对策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9,16(7):574-575.

15 郭明贤,罗羽.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7-141.

16 窦娟花,美 仙.浅谈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护理管理,2009,13(9):827-828.

17 王千.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8,8(2):36-37.

篇13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慢性免疫类型疾病,关节滑膜炎为该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患者关节中骨和软骨组织长期处于受损状态,滑膜炎反复发作引发关节功能障碍,情况严重甚至造成残废。本文对100例接受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2~2014年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18~77岁,平均值为41.6岁;病程7个月~21年,平均值为57.6个月。任意将其划分为对比与实验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有50例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进行对比的空间。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个小组患者静脉滴注1次/d,250 ml浓度为0.9% 氯化钠青霉素与800万U混合的注射液,同时辅以2次/d,0.5 g萘普生控释片[1]。对比组在接受治疗之后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随机教育等内容,患者居住环境应满足安静、整洁、舒适要求,室内温度维持在18℃~20℃,湿度维持在40%~60%。

1.2.2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

1.2.2.1针刀治疗护理 完成针刀治疗后施针区域应该维持干净整洁状态,将无菌输液贴敷在施针处,注意都要进行更换1次/d,直至针孔完全愈合。24 h之内不可以理疗、热敷或按摩,因为存在血肿及水肿危险,施针处避免与水发生接触[2]。

1.2.2.2辨证施护护理 寒湿型:该类型以关节区域有积液及肿痛为主要表现症状,患者容易感到寒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存在纳差,脉濡快舌面白腻。医护人员应该指导家属为其准备一些具备温热性质的食物,例如羊、猪、牛骨头汤、药酒、木瓜、姜等。肝肾两虚型:该类型以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疼痛、筋腱拘挛等为主要表现症状,患者容易感到寒冷,逐渐消瘦且脸面毫无血色,脉沉细舌面白腻。医护人员应该要求家属多为患者设置含有鸡鸭鹅肉的饭菜,另外也可多食牛肉、猪肉、甲鱼肉、胡桃、芝麻等食品。湿热与风热型:湿热类型以舌质红、纳差、低热、关节有积液且肿痛、胸闷、脉滑数苔面白腻为主要表现症状,风热类型以舌红苔厚、发热、便秘咽痛、小便赤、游走形关节疼痛、脉数或弦数为主要表现症状。医护人员应该要求家属尽量选择寒凉食物,例如米仁粥、菜、赤小豆等,以上药物具有清除内热作用,避免使用温热性质食物,如酒、姜、辣椒、芥末等,以免伤阴助火,导致症状严重程度提升。

1.2.2.3熏蒸护理 熏蒸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一种较为特别的方法,一般选择使用具备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功能的药物。在熏蒸过程中患者毛孔处于开放状态,非常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蚀,因此必须放置空调或暖气,并在完成治疗后用毛巾及时将药液擦干,嘱咐患者增加饮水量。熏蒸时间应设置于饭后,过饱或空腹会容易引发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熏蒸时间控制在40 min,仓内温度应以适当为准,避免出现皮肤烫伤问题[3]。若患者出现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时,说明存在虚脱危险应马上停止熏蒸,同时使用相关补液施行治疗。

1.2.2.4 健康教育 心理:掌握患者住院后心理变化情况,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并在关键时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教育。疾病知识: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详细讲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原因、病情发展、治疗形式、有效预后及并发症控制等知识,耐心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日常生活:饮食方面要注重营养的适宜搭配,尽量将体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避免熬夜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戒酒戒烟并注意关节保暖。功能锻炼:疾病显著症状得到减轻后,可以适当进行四肢运动,通过热敷、红外线、热浴、推拿等来缓解关节水肿情况。注意功能锻炼应适当为基本原则,不能超负荷运动以防关节再次受损。药物服用:药物服用期间酌情增加饮水量,使药物得到加速排解,两种及以上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措施不主张采纳,另外不能频繁更换药物。

2结果

3个疗程后对比组13例治疗结果显效(26%),18例有效(36%),19例无效(38%);实验组26例治疗结果显效(52%),12例有效(24%),12例无效(24%)。两个小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护理结果出现了明显差异。

3讨论

本组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3个疗程之后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烦躁、自卑等负面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情绪控制效果与对比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家属与患者都能给予治疗及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推动方案获得顺利施行。中医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不仅能够将疾病发展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且避免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将致残率将至最低,促进患者身心迅速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具备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水平功能,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护理方案,应该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