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专题研究

高中专题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专题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专题研究

篇1

新时期的高效课堂应包含以下四点内容:引导、合作、有效、高效。这四点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课堂高效必须建立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之上。

一、高效的基础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明确、适度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根本和基础。明确就是告诉学生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读教材,钻研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要准确把握、成竹在胸。适合才是最好的,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既可以让老师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目标过低,学生的学习会索然无味,目标过高,学生会望而却步。明确、适度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教师的主要活动,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盲目性。

二、高效的关键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而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又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之上。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状态,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的主体,他们的学习也是有选择的。对喜欢的教师,能专心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反之则昏昏欲睡,甚至恶意捣乱。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可以充分展示个人魅力,发挥主导作用。生物课上有很多有趣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体会。因此,生物课堂上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手来,成为课堂中的真正主体。

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叶圣陶先生说:“教学在于善引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如。”可见,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交流、抢答、竞赛、多媒体等,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觉得生物学习充满了新鲜感和趣味性。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是否会与人合作,是否会与人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三、科学定位,和谐发展

(一)教师角色

在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理解新教材、建构教学思路、选择教学素材、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角色在新课改和新形势下应该是这样的。教师是引路人、是顾问、是主导者,其应给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在讨论、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和想法不可能完全相同,老师要容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要接受学生的每一种想法,不论学生的想法有多荒谬。这样,每个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会附和他人。

作为领路人,教师要为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的内容有两点: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充分准备,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等有细致的考虑,在“三案六环节”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先进行个人个案的知识把握,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确定,然后集体备课时再做细致讨论,在集体备课时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既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发挥特长形成个性。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在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做好学生原生态学习环境的创建工作,倡导合作学习,让后进生得到优等生的帮助,受到优等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的熏陶。

作为顾问,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学习型课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制定知识点全面、难易适中的学案,对学案进行详细的批阅,并公布详细答案,让学生自己先了解答题情况和题目难易程度,然后教师可以展示规范卷,以达到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

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正确的主导下,学习取得了进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和及时地对积极发言、认真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激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

(二)学生角色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扮演的角色应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超前的学习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当学生在学习时有总觉得该做点什么,非想个办法不可的问题欲望时,其大脑就会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想出平常想不到的好办法、好点子。积极的个性心理特点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之上的。学生应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听课时有的放矢地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件事你用心做是一个过程,不用心做也是一个过程,但是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温故而知新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三)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是领队,每一节课就是一次训练,不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就不可能训练出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出不了成果,仅是教师一头热很难打造高效的课堂。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涨的热情,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课堂教学想不高效都难。

课堂高效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因此,生物课堂要达到高效课堂目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效的课堂驾驭能力。

篇2

历史学家将中英至这段时间界定为近代,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背景下,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阶级斗争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生命抒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近代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起点,是新旧思潮交替的转折点,一声春雷惊醒了一个民族,中国的崛起在近代开始萌芽,并一路高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实效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其内容特点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一、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

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突出了三个内容特征,提取这些特征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明确了目标,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1.事件特征。近代是以中英这一事件为开端的,截至,在半个多世纪的新旧思潮交替中发生许多改变当时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如、、、、维新变法、复辟等,而提取这些事件,并在教学中突出这些事件的特征是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近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举措。

2.人物特征。近代中国产生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中国前进的步伐,带领中国从封建与压迫中走向共和。在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提取近代中国的一些代表人物,如林则徐、康有为、郑观应、、等,其主旨在于让学生了解是谁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第三,文化特征。近代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西方列强用鸦片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却也为中国带来了新思想,直接推动了封建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文化是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核心,是赋予近代精彩与辉煌的动力源泉,提取近代专题中的文化特征并将其全面渗透到教学中,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方法研究

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结合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征,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和课堂教学质量。

1.深入剖析事件,探寻近代社会变革的根源。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课文展开的,其目标在于通过诠释课文加强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获取知识。而事件则是课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深入地剖析事件,才能全面发掘课文的教育意义,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1]。

例如《》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剖析战争发生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等,从而全面解析的全貌,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本课内容,提高本课的教学实效。首先,笔者在课堂开篇即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然后,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入手,向学生阐明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的中英贸易逆差是战争真正的导火索。其次,以“”为切入点,剖析战争的爆发点,并从战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国人思想变化等角度剖析对中国的影响。

2.细致诠释人物,探寻其与时代变革的关联。在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中,对于近代人物的介绍不能一言带过,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名字,而应当细致地诠释人物,从人物的心理变化、生平际遇和最终命运等角度加强对人物的刻画,让学生从人物视角更深刻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如对林则徐的诠释。青年时期的林则徐仅是一名塾师,那么,为什么后来他成为民族英雄呢?在诠释这一人物时笔者将他的一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时期,其个人理想还未能脱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当时他的梦想是求取功名;第二阶段是步入仕途初期,其在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期间,看到民间鸦片横行,其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三阶段是其成了朝廷要员,并发起了震惊全国的,其间他的理想在于救国,其心理发展到了顶峰;第四阶段是清廷迫于外来压力黜免林则徐,将其流放绝域,其间其心理在于“忧”,忧国、忧民,并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如此,通过这样的诠释方式,既让学生看到林则徐平凡的一面,又让他们感受英雄的成长历程,从而加深对近代认识的理解。

3.全面渗透文化,探寻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前的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自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随着商品的倾销一同来到了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因此,严格来说近代既是一部民族战争史,又是一部新文化的演进史。在近代专题部分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是文化促成了近代的辉煌,只有全面渗透文化意识,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近代,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全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中外文化冲突,用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抵制西方文化?为什么要反对维新变法?等等,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只有在全面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提高学生对近代的理性认识。

三、结语

篇3

美术活动是在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中逐渐形成的一项基础、特色的教学活动,其目标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随着高中学校在美术课程教学上所作出的相应改革,社会对美术教师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并给予了极大的期望。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中,美术教师在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并不高,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美术教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关键还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观念,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和高雅的美术修养,并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手段、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观来对待美术教育工作,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能力。同时学校还需要培养一批有着丰富的美术技能的教师,能胜任美术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学校也要从根本上转变美术教学环境,提高对美术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以校园环境为基础,做好各个方面的美术教学活动。

一、重视美术活动教学的原则

一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广阔学习空间,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而教师一定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独立的完成各种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在美术活动中的亲身经验和实践,逐渐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创新,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二是美术教学坚持以美术活动作为基础。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也是增加教学实践性的关键。在教学中,学生需要一个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而教师也能够通过活动来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美术活动就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在高中阶段,实施美术教学活动使得美术教学的内容不断的更新、变化,充实了美术课堂,活动的动态性使得美术教学的过程具备了开放性的特点。美术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并在实践中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并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这一切的活动过程,都需要教师给予其专业性的指导教学,虽然教师很少干预美术活动的过程,但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创新。

三坚持以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并且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高中学校,应该主张以活动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是美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也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始,活动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由于活动本身有其独特的价值,强调的是以人为发展的主体,活动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从情感认知到行为发展的升华过程。因此,美术教师必须要要将其作为指导教学思想,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美术活动,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二、高中美术活动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1)作为美术教师,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今的教学课堂,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学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转变传统的说教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环境,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而且教师也要在活动中不断的改进自身的认识和经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高中的美术教学要结合校园文化来实现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利用校园文化来开展美术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其喜爱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用美术作品来点缀校园文化生活。例如:学校开展的美术作品展;为纪念某个节日而举办的作品展览会;学校每年举办的传统艺术周的美术活动等。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也能让他们欣赏到其他同学的创作水平;还可以通过绘画来点缀校园的各个角落,像是校园里的张贴榜、公告栏,涂鸦绘画艺术,环保服装比赛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美术来装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打造其喜欢的校园文化。

(3)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来创新美术活动。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绘画、制作设计的技能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来增强活动的动态性。例如多媒体教学,在传授皮影艺术时,教师可以在网路上多搜集一些资料,通过多媒体将皮影艺术的精髓展示给学生观看,达到视觉的感官效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会对这种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跃跃欲试。

(4)教师要注重摄影的教学环节,以摄影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摄影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考验人的捕捉能力,同时也有着纪实性的性质,强调的是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从基础培养学生,例如暗房工艺、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等,学生有了摄影基础,就可以进行摄影技术的学习,需要借助相机来完成这个过程,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摄影器材,通过摄影实践来学习摄影技术。

(5)教师要强化书法纂刻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书法篆刻教学包含了各种字体的基本笔法、基本刀法、临摹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临摹来强化学生的书法技能,临摹的学习要从古代的字法帖开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法篆刻的技巧,了解古代的书法风格。书法篆刻教学需要教师的示范,这是书法学习的关键,再配上形象的语言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之后要对学生的临摹作品给予公正的讲评,让学生了解书法篆刻过程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书法篆刻的进一步认识。

(6)美术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美术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通过精心的策划设计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过程。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为学生美术活动的实物与材料,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导学生探究活中的美术问题,并组织学生针对美术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帮助找到讨论中的矛盾所在,协助学生畅通思路。

因此,在高中重视美术活动的教学,在高中开展美术活动的研究,使美术教师在实践中感悟美术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业务素质和高雅的美术修养,并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先进的教育手段、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观来对待美术教育工作,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杰.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篇4

二、素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树立“观察分析”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照片或者范画起笔就画,虽然按照教师教的绘画步骤作画,但往往会画到后面,人物形体上就越来越不准,学生便失去了往下画的信心。那么为什么形体会越来越不准呢?实际问题出现在一开始,当拿到照片或者范画的时候,没有耐心观察分析而是立刻动笔画,缺少仔细观察分析的过程,这样就造成了越来越画不下去的情况。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动笔前,先要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从整体观察。比如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大概轮廓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衡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问题,垂直线或斜线连贯起来考虑画面形体轮廓整体的准确性,画面正形与负形的整体空间关系等,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辨析能力。

2.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绘画原则

在观察分析后,动笔画时很多学生喜欢从局部入手,局部总是很吸引他们,而这是素描学习中的致命问题。这样画面会太花、太乱,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全面观察到整张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学生铺调子的阶段,要把“三大面、五大调”明确分为背光部、受光部两大块,并且物象最暗的、最亮的地方只有一处或零星的两处。最深的是明暗交界线,最亮的的是高光,次暗再次暗,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比较,通过线条强弱、虚实、疏密或取舍处理,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不会把画面画空,没法深入,也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琐碎画面,有利地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画面的能力。在整体铺完大体明暗后,开始局部深入,从五官开始深入刻画,在此阶段,很多学生有深入能力,但问题依旧是只是一个劲地抠局部,没有注意到整体的变现效果,虽然深入阶段还是要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深入能力,往往深入不下去,越画越乱,这些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教会他们深入刻画的方法。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观念,始终贯穿在自己的绘画中。

篇5

由于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函数时会对函数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非常不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所以,为了减轻学生在学习函数时的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考虑整个数学课程,逐步深入.比如:在教学生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先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公式,然后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函数的本质.

例1假设角α,β都是锐角,并且

注解:利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解角的题目,是对三角函数公式的逆运用,同时也涉及到角的象限,因而,必须选择恰当的三角函数.要根据题目中所给定的角的范围,去确定未知角的范围及想象,再由角的象限及三角函数在各个想象中符合,来确定合适的三角函数,避免增解的产生.在教学生做类似的函数题型时,就要按照上述步骤一步一步解答,要求学生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思维体系,仔细审题,慢慢理顺解题思路,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为学生列举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函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在举例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充分理解函数这个抽象的概念,拓展数学思维.

例3某一果园种植香蕉,根据往年的行情可以知道,从每年3月1日起的300天内,市面上香蕉的售价和上市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中所示的折线表示,而果园种植香蕉的成本和上市时间关系则用图2中的抛物线代表,那么①根据图1和已知条件写出香蕉市场售价和时间的关系式,根据图2和已知条件列出香蕉种植成本和上市时间的关系式,公式分别用P=f(t)和Q=g(t)表示.②以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作为香蕉的纯利润,那么什么时候上市,果园可以得到最大利润?

评注:根据图1可知,f(t)应为关于t的一次分段函数,图2则可以看出g(t)为关于t的二次函数,因而可以利用顶点式列方程,即g(t)=a(t-150)2+100.在分段函数求最值时,应先求出各段函数的最值,然后对最值大小进行比较.

这种函数题是历年高考中的难点,且命题方式多以解答题方式出现,以考查三角函数的值域或最值为主,而值域或最值的求解,关键是要运用函数的图象及定义域.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类似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则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解题正确度,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函数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很多,且内容复杂,假如学生不能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很难从整体上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其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适时指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学习函数.比如:已知直线l经过点A(2,3),交x轴于区间(-4,5)的范围内,求出直线1在Y轴上的截距范围.运用函数思想进行分析:如果横纵截距分别是a和b,通过A(2,3),(a,0)(0,b)三个点共线,就能求得a和b之间的关系.此时,假如可以建立b关于a的函数,就可以求出该函数在定义域(-4,5)中的的值域,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篇6

在学生刚刚进入下一个会计学习阶段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对新出现的会计内容产生不熟悉的感觉,如果会计教师不能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难以有效的调整好自身的学习状态,并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会计学习。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会计的教学衔接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导致学生难以打好会计学习的基础,危及到学生日后的会计学习。

二、中高职会计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不同教学阶段会计的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上一个学习阶段的会计学习方式和现有的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面对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之内适应好会计学习的方式。再上一个阶段的会计学习过程之中,比之现阶段的会计学习过程,难度上往往比较低,这就导致在现阶段提升会计学习难度的时候,学生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对于会计算法的要求也逐步提升,教学的节奏也相对较快,这都给学生的学习转型带来了困难。

2.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背景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具备相应的数学基础背景,这就导致在会计学习的过程之中,数学基础背景和会计基础背景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形式思维的产生,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会计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会计教师为学生提供会计学习的背景,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的应用手段。

3.学生之间的会计成绩存在差异

在上一阶段的会计学习过程之中,由于学生学习会计的天赋和学习用功程度的不同,学生的会计水平已经存在了一定的差距。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在学习阶段的转换过程之中产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自暴自弃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就难以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会计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1.融合中高职学习阶段的会计教学差异

面对进入新的学习阶段的学生,会计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教学方案,提升会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教师有可能存在教学水平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之中很那有效的纠正学生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会计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会计教学水平,以便于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在会计学习的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将这些问题改正,防止这些问题发展成为学生会计学习的不良习惯。

对于进入新的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会计学习难度的加大是和上一个学习阶段最显著的差异,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会计学习的恐惧感,甚至延伸成为对学习的厌恶感,导致学生的会计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和信心,多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会计辅助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掌握足够的会计知识。

2 缩小学生会计学习的环境差异

在会计学习阶段的转变过程之中,学生难以适应的学习重点就是难以掌握新的学习阶段的会计算法和会计基础定义。在这两个方面之中,会计基础定义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背诵来解决,但是,会计算法的学习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思维规律来解决。具体的来说,经受过多年数学思维熏陶的学生在进行会计学习的过程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思维定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很多违背会计算法规律的算法的出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学生缺乏纯正的会计文化环境的熏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之中尽可能的套用到会计基础知识,通过日常生活的锻炼提升学生的会计算法能力;其次,会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对会计作品的阅读,提升学生的会计阅读量;然后,会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会计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会计运用能力;最后,会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解决一些实际的会计问题,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内提升会计能力。

3.不断缩小学生之间的会计成绩差异

篇7

1 科学合理的分类

把一个集合A分成若干个非空真子集Ai(i=1、2、3…n)(n≥2,n∈N),使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属于且仅属于某一个子集。即

① A1∪A2∪A3∪・・・∪An=A

②Ai∩Aj=φ(i,j∈N,且i≠j)。

则称对集A进行了一次科学的分类(或称一次逻辑划分)

科学的分类满足两个条件:条件①保证分类不遗漏;条件②保证分类不重复。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条件和性质,应尽可能减少分类。

2 确定分类标准

在确定讨论的对象后,最困难是确定分类的标准,一般来讲,分类标准的确定通常有三种:

2.1 根据数学概念来确定分类标准。

例如:绝对值的定义是:

所以在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log x|+|log (3-x)|≥1时,就必须根据确定log x,log (3-x)正负的x值1和2将定义域(0,3)分成三个区间进行讨论,即0

2.2 根据数学中的定理,公式和性质确定分类标准。 数学中的某些公式、定理、性质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在运用它们时,就要分类讨论,分类的依据是公式中的条件。

例如,对数函数y=logax的单调性是分01两种情况给出的,所以在解底数中含有字母的不等式;如logx >-1就应以底数x>1和0

所以在解这类问题时,如果q(公比是q,且q>0)是可以变化的量,就要以q为标准进行分类讨论。 (举例略)

2.3 根据运算的需要确定分类标准。

3 分类讨论的方法和步骤

3.1 确定是否需要分类讨论以及需要讨论时的对象和它的取值范围;

3.2 确定分类标准科学合理分类;

3.3 逐类进行讨论得出各类结果;

篇8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目标是让职业教育转变成终身教育。从宏观层面上说,中高职衔接主要包括招生制度方面及教育体制方面等衔接。从微观层面上说,中高职衔接主要包括专业方面及实训课程方面等衔接。因此,不管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说,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体系衔接是最主要的,也是内涵式衔接。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

把浙江省杭州市的中职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做对比,不难看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内容有大部分是重复的。比如:杭州中策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企业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财经法规、统计基础等。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审计实务、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财务会计实务等。通过访谈调查分析得到中高职教师认为开设的课程重复较多,教学时质量和效果不好,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教师资源等;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到中高职学生认为开设的课程重复较多,不仅是时间的浪费,而且课堂学习效率低。

(二)文化基础课中高职衔接差。

通过对几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分析可知,中职学校主要培养各种会计有关技能,如电算化合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等级证、收银员证等资格证书,往往忽略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绝大多数来自普通高中,为了能使学生考上大学,普通高中对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特别注重,而中职学生考入高职后,在大学里学习高等数学、高职高专英语、财经应用文等高职文化基础课感觉非常吃力,最后导致中职学生很难完成高职学业。

(三)专业实践课程未能衔接。

在专业实践课方面,高职应该与中职体现本质上的差异。高职理应在中职原有基础上对知识结构做进一步延伸,特别应该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通过调查得知,结果恰恰相反。有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课上没能很好地呈现出高职该拥有的技能特征,甚至发现有些中职学校在专业实践课方面做得比高职还要好,形成了中高职专业实践课程不衔接现象。通过调查分析,有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不论在专业实践课方面还是在师资配置方面都体现出较强实力。有一些高职院校对专业实践课重视度不高,往往出现会计职业教育培养质量不高,因此造成中高职专业实践课程未能衔接。

二、分析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

(一)中高职沟通不通畅,课程设计不衔接、课程开发理念不同。

针对调查浙江省3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师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高职专业教师对中职教学计划没有了解过,相对应的中职教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也了解不多。在中高职衔接以前,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分别率属于不同的部门安排,由于近几年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才归到同一个部门安排教学计划,但因管理理念的不同导致中高职在人才方案方面的培养、课程体系方面的设计等难以很好地衔接。中高职之间的教学管理教师、会计专业教师、管理理念等相互不了解,衔接难度较大,导致高职在课程设置时没充分考虑中职学校哪些课程已安排过,而高职院校的整体设计课程思路按专业大类或某一学科进行课程开发。因此,开设专业课程重复率较高,文化基础课出现脱离情况。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在课程结构方面还是按学科性方式:先文化基础课,再专业理论课,再到专业实践课的“三段式”结构,这样的结构方式难免让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科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明显区别,前者是为升学,后者是为就业。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就业,开设的课程以企、事业的生产需求,根据职业能力设计课程内容。这些年国内职业教育已慢慢让企业参与进来,但没有相关制度形成。

(二)缺少统一的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

我国职业教育刚处于萌芽发展状态,经验尚轻。在高职教育刚发展之前,中职教育当时总体规划的目标并没有列入终身教育,没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今后发展方向,以及在人才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缺少统一的中高职课程设置标准。例如:中高职都有会计基础课、财务管理课等,中职学校的这些课程适合讲什么样的内容,预期实现的目标怎样,而高职院校的这些课程又要讲什么样的内容,需要讲到哪种层次。这些课程中哪部分内容应放在中职阶段讲,哪部分内容应放在高职阶段讲,中高职之间没有各自标准。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课程中重复率达到80%以上,由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的基石。目前看来,中高职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课程标准缺少统一,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没有把中职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在内,所以设置课程时没有参照物,直接导致中高职在衔接过程中文化基础课出现断档,然后出现重复率较高的专业课。

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以各自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实际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设置统一的课程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没有把中等职业学校情况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没有参照,中高职文化基础课出现不相连(断档),专业课出现严重重复现象。

三、促进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一体化”管理机制,加强中高职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首先,根据目前职业教育条块分割现有状况进行改变,就必须对现有职业教育在管理方面做结构上的调整。可学习台湾技能职业教育模式的一条龙管理体制,营造“一体化”管理机制。中高职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始终要保持一致,这样便于实现统一化管理,统筹合理安排,综合规划,提升办学水平。其次,加强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逐步让中职与高职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紧密联系、教学互通的局面。一是要加深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的了解,及时了解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设计及教学内容改革。高职院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轮流选派中青年教师调研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设计等,及时掌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计划设计,在教学方面寻找平衡点、交互点,主动对接中职。最后,根据中职与高职的培养目标,合理分工好专业课内容,做好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二是中职时刻了解高职教学创新改革动态,降低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重复率,避免教学方面的脱节。

(二)中高职统一课程标准。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可得,国外职业教育绝大多数都制定有中高职统一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所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变成与普通教育平行的教育体系,最后形成终身教育的立交桥。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有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课程标准的设置及教学大纲的制定等,因此不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和专业技能存在较大差异,如《基础会计》课程,不同学校的学生在考同一门课程《基础会计》,两校学生的考试分数无可比性,也就说明了现在的企业单位为什么不非常看重学生的在校成绩了。若要顺畅解决中高职衔接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制定中高职统一课程标准是十分复杂的,事先一定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就业情况、升学情况,不仅要以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设计出的知识、技能等一系列课程标准,还要充分考虑就业与升学的双重标准,甚至最后很有可能处理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关系、学生的终身教育问题等。

因此,必须建立由会计行业企业、会计师、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研究制定会计专业统一课程标准,为开发出的中高职课程提供一定参考。这样开发出来的中高职课程层次分明、职业能力强,既满足行业或企业单位的需求,在学历方面又进一步提升,更能实现会计专业的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冉隆平.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1(21).

[2]张|,刘雪晖,闫玉喜,等.学分制模式下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9).

[3]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

篇9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实行全员聘任制度,全员聘任中对于管理人员是建立和实行职员制。为了实现从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到职员制的平稳过渡和成功转轨,我们应对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逐一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高校职员制简述

《高等教育法》第49条指出:“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教育部自2000年起在武汉大学等5所高校进行教育职员制的试点工作,2003年试点高校增加到6所。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职员制符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人事改革为重点的高校内部改革已全面展开,其核心内容包括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管理人员职员制,其中,建立适应高校管理工作的职员制度及运行机制,被十分紧迫地提上了高校的议事日程。

职员是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高校教育职员制度是指高校与职员之间,就任职期限、条件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达成协议,依据协议实施契约管理的一项职员任职服务制度。职员制度包含3层涵义:它是一项关于高等学校职员任用的人事制度;它是一项关于高等学校职员服务的合同制度;合同双方地位平等,责任、权利、义务清楚。

目前,职员制转轨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职员职数。应按教育部下达的指标数确定职员职数。目前试点高校职员总数皆控制在学校编制数15-20%内。对于其他高校来说,职员职数应控制在教育部下达的职员编制数内。高、中、初职员职数比例应合适,试点高校的高、中、初级职员岗位的比例多数为35:55:10。其次,确定职员职级。确定职级有4个重要的因素:第一,行政职务是确定职级的基础。担任了行政职务,就自然进入该职务对应的职级。第二,任职年限。第三,学历。高校职员的起点学历一般应为大学本科。实施职员制的初始阶段,可考虑历史原因,适当放宽,但以后晋升职员时应严格要求。第四,专业技术职务。这一因素只在首次聘任职级套定时和转岗时使用。除了上述4个因素为基本确定因素外,工作业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再次,按岗位聘任。确定了职数和职级后,就应该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竞争上岗,并按岗位聘任,签订有关聘任合同,合同中明确聘期内双方的权利和职责,聘期中和聘期结束应按规定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下一步的聘任意向。最后,按岗位兑现工资待遇。过去,困扰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是:工资随着职务走,没有职务或职务较低的管理人员,工资永远提不上去。其结果是:万人共挤“独木桥”,但有限的领导职务往往不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高校实行职员制后,管理人员可按照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逐级晋升职员职级,兑现职级工资。

二、职员制转轨中出现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政府化”倾向明显,“官本位”思想严重。由于历史原因,高校管理部门仍沿用过去的模式,按照行政级别聘任各级党政管理人员,与公务员的管理体制相对应,必然存在着明显的“政府化”倾向。“官本位”指的是以拥有权力的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在高校,无论党务、行政、群团组织的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即“干部”。而由于历史积淀太深,官本位思想一时还难以退出人们的意识范畴。

(二)聘任环节上仍比较薄弱,公开竞聘、聘期考核、合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首批试点高校在职员岗位设置、增强岗位管理意识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但在聘任环节上仍比较薄弱,职员的公开竞聘、聘期考核、合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原职务、职称、任职年限与职员职级如何合理地套定,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与晋升的关系,根据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按管理权限分级聘任的办法等等,都需考虑全面和处理妥当,总之,各高校还需结合实际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

(三)薪酬还未能完全体现岗位差异

与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高校管理人员在职能、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建立一套独立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将能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而这种工资制度要体现岗位要求,但目前为了平稳过渡,转轨过程中的职员工资待遇并未能完全体现此要求。如原工资按职称系列兑现的管理人员,转轨后如按职员系列套算,工资比原工资低,那么为了平稳过渡,工资暂时未动。

(四)人员退出机制不健全

职员制度实行的是以法律规范为主的约束机制和以绩效评估为主的激励机制,应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员新陈代谢体系,一方面要从外部吸收新的高素质成员,另一方面要从内部排出不适合系统运作的成员,即建立管理人员的退出机制。目前,由于高校并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范畴,人员的退出主要局限于高校内部,如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安置落聘人员。显然,这将制约教育职员制度乃至整个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相应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可以通过宣传,使这项工作逐步深入人心。职员制改革工作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新内容,广大教职工对它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应通过多种宣传媒体和手段,通过开座谈会、工作会的形式,利用校报、校广播台和电视台等宣传媒介,不断宣传和解释,使教职工了解此项工作。而人事部门也应该做好政策咨询和解释工作。通过宣传,高校管理人员可在认识上达到两个转变: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用人的任命、安置,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上岗的转变;管理模式由重身份向重岗位的转变。有了这两个转变,可以使教职工对职员制的实施工作有较充分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强化聘任,重视考核

结合高校全员聘用制改革的实施,大力推进职员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择优聘用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考核是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它可为人员的晋升、调资等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根据不同分类、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确定其岗位职责是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坚持实事求是、立体考核和注重实绩的原则是实现客观公正考核的保证。

(三)完善薪酬制度,并加强执行

薪酬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也是激励劳动者的手段。薪酬制度要坚持公平性、适度性、平衡性、激励性和交换性原则。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定期增资、平衡比较、物价补偿、法律保障等原则。实施职员制后,一方面,工资水平要与专业技术工资水平基本平衡,在职员等级工资的基础上建立以岗位、职责、业绩、绩效为主的津贴制度,更高地调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的工资制度能更好地体现岗位的要求,工资如果不落到实处,那么聘任制改革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四)构建合理的人员进出机制

高校职员制实行的是法律规范的约束机制和以绩效评估为主的激励机制,因此,要接受吸纳新的高素质成员,同时也要有管理人员的退出机制。目前,由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这种退出机制主要局限在高校内部,长此以往将制约高校职员制乃至整个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应努力疏通高校与社会的“通道”,建立起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明确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1)道桥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复脱节现象:中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传统的形式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个模块,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人文素质模块、职业岗位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三部分。看似有一定区别,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如人文素质模块,由于中职生起点低,就业需求导向位于行业低端,中职学校过于注重道桥专业学生施工等专业专项技能培养,忽视沟通交流、人际关系交往等社会能力培养,影响中职生升入高职后的继续学习和新环境的融入,而高职生由于经历了高中阶段理论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解和适应能力明显高于中职生,从入学起点上造成的惯性力,将导致专业基础课程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以致影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2)道桥专业课程标准脱节:课程标准主要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涵、课程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考核评价等几方面入手制定。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说明不明确,课程结构存在重复现象,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高职院校既强调对学生桥梁施工维护识图等综合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严谨创新等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桥梁工程检测与监理管理、一定的计算机处理和工程组织施工等拓展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标准对中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缺乏系统研究,专业能力重复培养、社会能力严重脱节,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整体性。

(3)道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脱节:目前中职道桥专业墨守成规,按照传统的技能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单一。高职道桥专业技能考试标准开发,以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道桥工程技术专业12项综合能力和建设部制定的道桥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五大员)为依据,以企业标准为参照,以学生能力考试为主体,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尤其对于核心课程,出现了中职课程考核的面和考核方式与高职脱节的现状。

2 造成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重复脱节的原因

(1)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及适用的岗位群定位模糊:中职道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道桥施工维护等综合职业技能,在土木施工维护企业从事模板砌筑、钢筋绑扎等基本作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高职道桥专业主要是面向公路交通行业施工单位,从事现场施工检测、施工、监理以及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两者的人才培养规格和适用的岗位群定位不明确,都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甚至出现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同,用人单位无法区分中高职毕业生差异的情况。

(2)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由于中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存在差异,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导致培养的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定位模糊。对于人文素质课程,中高职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说明不同层次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对于专业基础课程,中高职学生各要达到什么标准说明不清;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岗位要求的核心技能没有区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向“三结合、八对接”方向转变,课程标准中没有反映出这种变化在课程内涵上的差异。

(3)缺少一体化的中高职道桥专业教材:针对不同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如对口升学、注册入学两类,对口升学是指同专业学生从中职升入高职,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注册入学相当一部分是从别的专业转入,完全没有基础,针对这两类学生往往统一上课,用同样的教材。文化基础课模块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针对的是高中阶段通过全国高考正规考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忽视了对口单招升入高职院,在中职阶段只学习了初等数学的这部分群体。专业基础模块以工程测量为例,没有进行模块化改革,教材中常用测量仪器使用、道桥建筑物工程施工测量、地形图应用等知识点重复浪费。专业课模块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例,教材存在路基路面基本构造内容重复,而设计计算模块脱节的现状。

3 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衔接改革的方向

篇11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也日益丰富了其专业课程的开设。而作为高职院校艺术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钢琴教学质量对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高职钢琴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存在,对提升钢琴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阻碍。所以,为了提升其教学效率,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

一、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更多的知识进行获取,进而将自身的技能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下,能加深学生对钢琴的喜爱;二是通过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的营造,而使师生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将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激发出来;三是通过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索,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四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加重视。完善的评级体系是体验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它具有非常严格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的评价自我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需要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发挥一定的督促作用,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二、探究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实现高职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培养艺术人才,是高职高专钢琴教学的目标。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往往传授过多的理论知识,学生拥有很少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而高职院校因为自身的条件限制,不具备音乐学院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钢琴学习,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行提升,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2、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钢琴教学对技术要求较高,而体验式教学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同时,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师生之前的相互合作。通过平等的环境的营造,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自主探索和研究钢琴演奏技巧。同时学生之间还可取长补短,相互探讨和合作,进而真正提升了钢琴演奏能力。

3、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为艺术教学,高职钢琴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体验式教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不管是钢琴学习还是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关键。而利用体验式教学,可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美的感受是非常直观的,这既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感知,同时也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它会直接指向人的情感,因此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高职钢琴课程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作用。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钢琴技能

以学生为中心,满足教育教学,是体验式教学的宗旨。相关实践证实,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空间,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钢琴操作能力。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必须以主角的身份去练习,才能准确确定曲风,更好的吸收理论知识。所以,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钢琴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内容精简,才能积极的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课堂上拥有有限的时间,学生只有动手练习时间充裕,才能对本节课的曲目及时进行消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对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探索,才能使钢琴技能进一步提高。

2、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应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完成高职钢琴教学目标的关键。为此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授与实践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内容。理论知识要有针对性,切忌大而全。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真正提升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钢琴学习的画面感,在课堂上播放著名的钢琴曲。使学生对钢琴曲目所蕴含的情感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使自身对钢琴的操作能力和喜好程度提高。3、基础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钢琴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重视钢琴技能培训。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技术的源泉,也是学习钢琴的基础。体验式教学不单单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其基础知识扎实。而在体验式教学的推动下,学生才能更直观的体现美。只有在基础知识的支持下,才能在钢琴学习中更好的运用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培养其职业能力。

四、结论

在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对演奏曲目中所包含的内涵更好的了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牢固掌握。由此,使学生演奏技能提升的同时,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真正提高。

作者:叶田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爵斌.高师钢琴教学双选模式探讨[J].北方音乐2015年15期

[2]黄雅丽.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黄河之声2015年16期

篇12

以年均44.4%的速率高速增长

《中国航空新媒体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2009》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航空媒体市场规模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航空媒体市场规模仅为12.9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09年底,该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8.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4%。

日前航美传媒的截至12月31日的2009年第四季度及2009财年未审计财报显示,航美传媒第四季度总营收为4520万美元,同比增长11.7%;2009财年营收总额为1.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这意味着航美单家企业的营收规模已经占到整个航空媒体“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强,几乎等于了2006年整个航空媒的全部体营收额。在中国航空媒体运营商实力矩阵当中,航美传媒位居领先者的位置。

渠道特性

需要“‘内容+广告’商业模式”

《中国航空新媒体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2009》同时对中国航空新媒体高速增长的三个原动力进行了解析:其一,技术推动航空媒体向形式多元化转变。其二,有价值的内容传播成为可能。其三,整合式航空新媒体运营商的出现改变原有一盘散沙,单打独斗的局面。由于航空受众具有高端性,是消费市场中的主导力量,再加上整个航空旅行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闲置时间,这些都要求航空媒体需要开创一条有别于一般户外媒体的新型商业模式即采用“内容+广告”的传播模式、营销方式。在这种“内容+广告”的商业模式之下,获得渠道资源的能力以及节目内容的高水平制作、整合能力成为航空新媒体厂商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为国内最具规模的航空媒体运营商,航美传媒拥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建设起了国内最大的航空数字媒体网,并以世界航空娱乐协会WAFA成员身份与国际顶级节目制作公司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法国FTV、英国BBC等国内外优秀节目供应商目前都是航美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航美传媒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北京航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拥有超过百部国内优秀电影的独家航空版权,是目前最活跃的航空电影版权供应商。丰富的节目资源为航美的一站式航空服务提供了精彩的平台,航美目前与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9家国内航空公司以及国内主要机场在节目及广告方面保持了密切合作,为超过2100条航线的机舱电视以及50余家机场提供国产优秀电影大片、幽默集锦、体育赛事、旅游风光等舱内节目,满足航空旅客的高端文化休闲需求。

数字媒体资源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中国航空新媒体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2009》同时对航空媒体内在运营规律以及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航空媒体市场当中,对于传统渠道资源的掌控仍然可以决定媒体运营商在该市场当中的主导地位,但是,对于数字媒体资源的全面把握则成为运营商能够在未来的航空媒体发展中占据领先优势的首要条件。报告显示到2009年,航空数字媒体的比重将占到整体航空媒体市场当中24.4%的份额。航美传媒2009年财报也显示当年来自机场数字框架的营收额为6630万美元,同比增长47.2%。数字新媒体已成为营收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关键性产品线。

报告分析以航美数码刷屏为突出代表的数字媒体所占的份额和地位快速拉升的原因有三:第一,建设全国性的传播网络,具有体系化强推的营销价值。数码媒体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图片信号在各个显示终端同步传递,可以根据投放需求实现某个机场的全场或者全国机场的同步播放,突破了传统媒体单点传播的方式。第二,数字化内容传输提高广告投放灵活性。数字化的播放方式使投放内容更换以及时段上更具有灵活性。第三,Intel专门定制研发的数字标牌系统支持动漫效果,使画面动静结合,广告内容展现更具有冲击力。

篇13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18)18-0040-01

前言:目前,中职中专培养出来的药学专业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中专院校在制定药学专业课程时,需要增加培养人才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相关内容,确保学校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接轨,让学生在校园内就适应社会上的压力。与此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社会以及教育工作培养更加实用的人才。以下内容是如何提好中职中专药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对应策略。

1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

在中指中专教育活动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完善合理的教学体系。中职中专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摸索与验证,教学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经过不断的演变与发展,环境对教学体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药学专业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与行业接近的硬环境,例如,建立模拟病房以及实训车间,为学生创建仿真实的实训场所。中职中专院校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管理以及教学制度,完善实训基地对外开放制度,确保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与专业化,进而形成教学活动的软环境。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目标,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为师生创造更加优越和先进的教学条件,实现中职中专教育的发展目标。

2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教师需要吸取经验,构造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而体现出教学的特色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与行业以及地区情况有直接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情况,采用最实用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中职中专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发展,结合中职中专药学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模式与技巧,依据素材内容以及专业特点,对学生实施全方面专业技能培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