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中医美容基础理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我校于2010年开设中医美容专业,迄今毕业2届,《中医美容技术》作为美容专业主干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进一步搞好《中医美容技术》的教学,怎样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及补充,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美容事业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为主的中医美容人才,以便适应美容市场的需求,针对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一些教改措施,以便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
1 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中医美容技术》的内容丰富复杂,包括中医美容学发展史、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学、中医美容学、损美性皮肤病学、养生学、针灸推拿学等知识面。要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中医美容技术的确有一定的难度,究竟哪些“技术”应该传授、哪些“技术”应当舍去,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发展及教学的实施。加上医学美容学科进展很快,新的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但却未纳入教材,比如近年不断开展的玻尿酸注射除皱、射频除皱等教材都没有编入。这就需要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辅书选择上多用功夫,使学生更简单便捷高效地摄取知识,通过制作精美的影像和生动画面声音资料,可以使传统教学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由于受时空限制而学生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还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课时少的矛盾。
2 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中医美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离开实践教学就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校对本专业的培养侧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安排得实践教学为45学时占总学时95的二分之一,目的是培养具有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知识、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较深厚的美容、美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中医和现代美容技能的美容师。但美容师不具备医师的资格,不能进行治疗美容,仅能进行中医保健美容操作,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医理论玄奥,有事难以使人置信,但是如果通过病例及实践操作,相信学生就不会漠视中医药的神奇并且会产生兴趣,自发地去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以自身娴熟的技能,对较难的步骤和环节给予演示、规范操作进程可以使学生实验井然有序,学有根据,避免盲从和一知半解。操作课不仅仅是演示的过程,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知识提高。
3 加强与已建实训基地的联系,产学结合
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必须到达技能培训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为了满足中医美容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我校和多家企业联合共建了三个校外实训基地,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学生将定期在这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切实提高实践技能。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我校一方面促使企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企业接受专业教师实行现场轮训,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学校在学习期间定期组织学生在美容机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具备美容按摩、皮肤护理、美容手术护理,美容常用仪器的使用等操作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我们开展产学结合及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
4 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课外开展与辅导
在本专业中成立美容技能小组,让学生结合专业在课外开展技能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通过定期的课外美容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热情,将课外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中医美容专业的实践教学就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中医美容专业的基本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我校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
6 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有效化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中医美容的萌芽。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成熟,各种技能方法与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朝代的史书上或各种古代医学书籍上都有较多的记载。我国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相互促进发展,构成了中医美容的悠久历史。从远古的最简单的美容方法开始逐步摸索,前进取得了无法比拟的成就。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医美容有历史悠久,时间丰富,对生活美容的介入,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特点。有多种美容方法,如:食膳美容,针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气功美容等方法,可见中医美容的多样性。中医美容还分为多种临床学科,有皮肤美容,眼科美容,耳鼻咽喉科美容,内科美容等,可见中医美容的兼容性。
学习了中医美容,不仅对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有了初步了解,还掌握了一部分美学和美容学的知识。这不仅对今后的生活有帮助,而且对临床医学的学习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美容更是一门要求技术精湛的学科,学好中医美容,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还会学到中药美容的知识,要求掌握的知识会更谨慎,精准。在这短短的半学期学习到的虽不深,但是已经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中医药美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人-自然-社会这样一个大视角下审视人的健美,以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着眼于全身的调理以达到局部的美容,并积极寻找病因,审因论治,使中医美容针对性强,效果突出[1]。在美容方面,具体有中药美容、食膳美容、针灸美容、推拿美容、气功美容等,还有采用天然的中草药内服、外用、物理和心理疗法、自然疗法,均取得满意疗效。
2中医美容的基本治则
现有美容方法,根本目的是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使气血通畅,通达全身,营养百骸,柔润肌肤,匀称形体,达到美容美体[2]。阳热、湿热、痰湿、痰瘀体质以实、热、郁为主要特点,显示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紊乱不畅通。中医美容的基本治则应该是清热泄火、通畅六腑、疏利肝胆、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达到促进代谢的作用。因此,中医辨证论治,在中医美容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辨证施治
3.1 气虚证:心主血脉,即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面部的血脉又特别丰富,故心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色泽反映出来。若心气不足,心血亏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肤得不到滋养,面色就会苍白无华。辨证原则为:培补元气,健脾养颜。药物美容的处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常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中药。由于肾为气之根,因此,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食疗可采用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麦、黄豆、扁豆、红薯、牛肉、莲子、大枣、桂圆、饴糖、蜂蜜等;美容药膳可食用人参粥、人参莲肉汤、黄芪炖母鸡、薯蓣粥、大枣粥、山药粥、薏苡仁粥、黄芪粥等[3]。
3.2 阴虚证:指全身精、血、津液亏耗,它与每一脏腑均有关系,但与肝、肾最为密切。补阴常用地黄、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天冬、麦冬、生牡蛎、龟板、鳖甲等滋补肝肾;若肺阴虚为主者,应选沙参、麦冬、石斛、百合等滋养肺胃的药物,代表方为六味地黄汤。食疗应多食滋润养阴的食物,如梗米、猪肉、兔肉、牛乳、鸭肉、禽蛋、海蜇、龟螯、海参、枇杷、杨梅、菠萝、香蕉、葡萄、荸荠、芝麻、百合等。美容药膳可服用枸杞子或石斛泡茶长期饮用。
3.3 痰湿证:湿性粘腻停滞,湿性重着,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头重如裹等症;湿邪乃阻滞气机,胸闷、脘腹胀满等气滞症状;湿困脾犯胃,多见饮食不振。痰湿质的美容原则是健脾化痰,泻浊养颜。药物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砂仁、莲子肉、白芥子、冬瓜皮、荷叶等;痰湿质肥胖者,可加入海藻、昆布等。痰湿质饮食以清淡为宜,可多食化痰降脂食物,如海藻、海带、黄瓜、丝瓜、冬瓜、萝卜、芥茉、桂花等食物,并少食猪肉、猪油及一切滋腻的食物。美容药膳可服用山楂汤,荷叶薏仁梗米茶、橘皮粥、燕麦粥等[4]。
3.4气郁证:肝脾不和,有肝郁与脾失健症证候。气郁症美容原则是疏肝行气,解郁养颜。药物美容方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常用药物有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当归、薄荷等,气郁证,应多食行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小麦、黄花菜、芹菜、百合、佛手、金橘、玫瑰花等,可服用百合粥、小麦粥、酸枣仁粥。
3.5 血瘀证:血液行于全身,若血流不畅或局部有血液停滞,便会出现血瘀证候,可见于面目黧黑,皮肤干糙无光泽。瘀血的美容原则是活血祛瘀、通络养颜。美容药物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丹参、茜草、蒲黄、山楂等。瘀血证应多食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如:荞麦、黄花菜、蘑菇、木耳、紫菜、山楂、红酒、醋、玫瑰花、桂花等。美容药疗可服用丹参酒、红花酒、玫瑰花汤、鸡血藤首乌卤黑豆、茜草猪蹄汤等,可改善局部干燥及面部黄褐斑。
3.6 肺气阴两虚证: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苍白,由于肺的肃降、宣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面容不佳,主要有两种情况:肺阴不足和外邪侵袭。前者需要补肺气,养肺阴。美容药物方剂为滋阴润肺百合固金汤,补肺气药方为补肺汤(黄芪、党参、太子参、山药、五味子、紫菀)。食疗用“百合粥”,即百合3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对于后者需要祛风除邪,可食用防风、荆芥粥之类,它可以发汗解表,祛风养颜,有较好的恢复容颜色泽的作用。
中医美容学以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在数千年间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运用中药辨证施治,治内益外的方法,治疗碍容性疾病,非常有益,应努力挖掘、整理,使其发展为独具特色的中医美容体系,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 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20.
[2]鲁明源.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体质演化[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48.
而如今,一种宣传为“美丽可以吃出来”的“中药美容”正在很多地方的美容院悄悄流行,也赢得了不少爱美女性的青睐。它是由美容院提供“专家”为顾客量身制作“中药汤”。美容院方宣称“因为是中药的,所以绝对安全。”
通常,美容院门口的桌面上会摆放着枸杞、红枣、芦荟、桂圆等中药原料。顾客提出想要改善肤质,美容小姐会非常热情地推荐“中药汤”,并且说:“与传统的按摩不同,口服中药是从根上调理,能真正地改善肌肤状况。”有顾客质疑专家的身份和药汤的安全性时,美容小姐会说,配中药的专家虽然不是医生,但都是总公司派来的,配制的药汤安全性有保障。对于美容效果,美容小姐更是闪烁其词,只是强调“肯定有效果”。
谨慎对待“中药美容”
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在美容养生方面确实有着独到的优势,临床效果突出,解决了很多问题。如常用的中药茯苓、白芍,研磨做面膜,坚持使用能起到美白的作用,中药马齿苋做面膜或者煎煮外敷可以减轻皮肤的炎症反应,退红抗炎等。根据每个人的阴阳平衡,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气血、提高免疫、改善内分泌等作用。
很多美容院也正是看到中药美容的良好效果以及人们对美容养生的重视,才开设中药美容服务。但是,有些打着中医中药旗号的美容院所开展的中药美容保健却并不都是科学正规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2-01
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了解其他相关临床知识。夯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课堂中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低、配合度低,严重阻碍了学生中医专业课学习的进程。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究竟如何才能切实推进研究性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是任课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研究性教学的概述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基于研究性学习,在教学领域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研究性教学是指通过科学研究途径与情境在课堂中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供可能。研究性教学开展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具主动性。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单纯强调探究,而是在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是简单的中医知识,也可以是一个独特的假设,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满足与快乐。
(二)研究性教学的优势
研究性教学的优势在于立足于科学精神,通过明确的研究目标的设计,实现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知识的创新改革。研究性教学不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是将研究的理念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并在核心的中医学科思想与科学方法的指引下,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意志的树立,为综合型全面发展医学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性教学的缺陷
不能否认的是研究性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研究性教学与学科教学之间的隔阂、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深入探究才能进一步解决。从根本上而言,研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所以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中还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性教学应用的设计与分析
(一)基本教学资料
为了探究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笔者特在2014年9月到12月这四个月期间选取了我校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共30名,其中男同学20名,女同学10名,将这30名同学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同学的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因素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保障了此次教学试验的科学性。
(二)方法设计
实验组与对照组需要保障教学进度的统一,以“五行学说”相关教学内容为示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行讲解。实验组则采用研究式教学,采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问题的研究以及答案的总结。学生在研究式教学中能够领略到不一样的活跃而灵动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看法主动地表达出来。教师在研究式教学中处于引导性的辅助地位,对学生看法与认识中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让学生能够随时进步。
(三)结果分析
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教学试验,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研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更加牢固,教学质量与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教学成效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异。
三、推进研究性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措施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呈现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因此,在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方法涉及到以下几方面:首先确立好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其次是注重教学中记忆的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到庞杂的专业知识,只有做好记忆工作才能应用自如。最后则是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行有机结合,在完成课堂研究式学习之后,能够对相关中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合作研究式教学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到中医学视角下的疾病认识及防治方法、中医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以及人体生理等内容,合作研究式学习首先需要划分好课堂讨论小组,同一小组的同学制定出共同的学习目标,探讨最佳的学习方法并就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三)完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学评价单一,以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在研究式教学中,评价体系应该更加科学、完善,包括课堂氛围、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切实提升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教学效果显著,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深入地理解医学基础理论与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相信,随着探究性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推广和深入,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