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

篇1

(一)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紧密围绕大纲要求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出发。考虑到本科目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实际情况。考生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重在掌握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去年本科目试题的情况来看,它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个部分的考试范围,并且这两部分的内容比重大体适当(相对而言,公司战略的比重略微大一点)。试题对每一部分的重点掌握得当,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各部分的中心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方面的命题上,侧重运用性的知识点考察,如对swot分析法的考察、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运用、风险类型等等,他们占试题基础部分的比重较大,这一点从客观试题中看得非常明显。

(二)重视知识理解、实际应用及职业能力需要。同时联系实际这一点相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而言,是较有难度的,它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的基本执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全面的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测试了考生具备运用基础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的难度是递进的,它们一般体现在是否能具有从所提供的试题信息中识别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些试题猛一看,似乎是教材中的“原话”内容表述,但细细一看,似乎又是“陌生”的,它们略微高于教材。考生在复习中,要想培养一种发现问题,并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掌握教材及其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此外,要求考生能够以合适的角色并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建议、观点和意见,也是考察学生的一个能力。许多试题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是否懂得考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掌握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在简答题、综合题中是较为明显的,这些试题要求考生经过所学知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的需求坚持终身学习,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因技术不断变革而落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时代的要求给注册会计师及时更新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相关领域所涉及的新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学科较多的课程,因此掌握并回答好本科目试题对考生而言,并非易事。本年度考试中对新知识、新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试题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如结合金融危机、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等出的一些题目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考生的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较强,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将会变得比较容易。另外,在本科目的考试中,还特别强调考察考生能否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掌握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

结合考试大纲要求和本年度的命题,可以看到本科目对于考生的知识能力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由易到难分别是:专业知识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本年度的试题构成来看,也体现了这样的安排。这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构成如同地核到地幔的向外扩展一样,三层圆代表知识核心、知识中层和知识的外层。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这三种能力的测试中,较多的是第二种能力的测试,其次是第三种能力的测试,第一种能力的测试比重并不是很高。可以预见,随着以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成熟和完善,这个趋势还会加强。虽然从表面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课程而言似乎容易一些,但真正要掌握这门课程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体现在实践和应用上。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境界、意识和理念是十分重要的。为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建议采用学习方法如下:

(一)理解和掌握每章的基础理论知识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结合案例,来理解每章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做到融会贯通。把知识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堆积搭配,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长期下去,坚持不懈,相信考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一定会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的。

(二)梳理和总结各章要点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章考试大纲要求及习题能够认真练习,要针对各章的知识点,对每章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

篇2

(一)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紧密围绕大纲要求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出发。考虑到本科目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实际情况。考生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重在掌握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去年本科目试题的情况来看,它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个部分的考试范围,并且这两部分的内容比重大体适当(相对而言,公司战略的比重略微大一点)。试题对每一部分的重点掌握得当,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各部分的中心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方面的命题上,侧重运用性的知识点考察,如对SWOT分析法的考察、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运用、风险类型等等,他们占试题基础部分的比重较大,这一点从客观试题中看得非常明显。

(二)重视知识理解、实际应用及职业能力需要。同时联系实际这一点相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而言,是较有难度的,它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的基本执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全面的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测试了考生具备运用基础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的难度是递进的,它们一般体现在是否能具有从所提供的试题信息中识别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些试题猛一看,似乎是教材中的“原话”内容表述,但细细一看,似乎又是“陌生”的,它们略微高于教材。考生在复习中,要想培养一种发现问题,并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掌握教材及其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此外,要求考生能够以合适的角色并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建议、观点和意见,也是考察学生的一个能力。许多试题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是否懂得考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掌握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在简答题、综合题中是较为明显的,这些试题要求考生经过所学知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的需求坚持终身学习,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因技术不断变革而落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时代的要求给注册会计师及时更新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相关领域所涉及的新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学科较多的课程,因此掌握并回答好本科目试题对考生而言,并非易事。本年度考试中对新知识、新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试题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如结合金融危机、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等出的一些题目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考生的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较强,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将会变得比较容易。另外,在本科目的考试中,还特别强调考察考生能否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掌握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

结合考试大纲要求和本年度的命题,可以看到本科目对于考生的知识能力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由易到难分别是:专业知识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本年度的试题构成来看,也体现了这样的安排。这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构成如同地核到地幔的向外扩展一样,三层圆代表知识核心、知识中层和知识的外层。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这三种能力的测试中,较多的是第二种能力的测试,其次是第三种能力的测试,第一种能力的测试比重并不是很高。可以预见,随着以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成熟和完善,这个趋势还会加强。虽然从表面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课程而言似乎容易一些,但真正要掌握这门课程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体现在实践和应用上。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境界、意识和理念是十分重要的。为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建议采用学习方法如下:

(一)理解和掌握每章的基础理论知识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结合案例,来理解每章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做到融会贯通。把知识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堆积搭配,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长期下去,坚持不懈,相信考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一定会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的。

(二)梳理和总结各章要点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章考试大纲要求及习题能够认真练习,要针对各章的知识点,对每章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

篇3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铁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而地铁深基坑工程具有开挖难度大、费用高、降水困难及周围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地铁建设中的一大难题。深基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坑工程的造价和安全。深基坑施工对保护周边建筑的安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新时期,伴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加强对城市地铁的施工技术管理和风险控制,对完善城市的交通网络,保证地铁系统的运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地铁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1.基坑围护支撑体系

(一)地铁深基坑支护方式包括地下连续墙+支撑、围护桩+支撑、土钉+喷射混凝土等支护形式,受场地限制一般采用围护桩+内支撑的支护体系,根据土体侧压力、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围护桩类型、桩径及间距。围护桩施工一般采用冲击钻、旋挖钻、全套管回转钻、人工挖孔等工艺。冲击钻、旋挖钻对地质条件比较苛刻,在砂卵石、软土地层中成孔难度较大,且噪音大、污染环境、工艺落后,很难在市区施工中推广,全套管回转钻成孔速度快,精度高、污染轻,适用于所有地层,是目前围护桩施工中值得大力推广的先进工艺。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冠梁处土方开挖施工,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直接将土方装车运走,开挖至设计冠梁底标高后进行冠梁及砖挡墙施工,冠梁以上土方开挖采用自然放坡形式。待挡墙施工完毕后对挡墙背后采用粘土回填并夯实至地面。冠梁施工前需将钻孔桩桩头凿除,清洗、调直桩顶钢筋,冠梁主筋应与桩顶锚固筋焊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三)深基坑钢管内支撑体系是保证深基坑稳定关键因素,根据土体侧压力值确定钢管直径、管壁厚度等参数。角部支撑由于受力复杂是内支撑体系控制的关键环节,为防止角部支撑滑动应安装防滑装置。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充分利用“时空效应”,钢支撑的安装和预应力的施加应控制在12h以内。施工中应作到随挖随撑,防止开挖深度与钢支撑架设不匹配造成基坑监测值变化异常,影响基坑稳定。

2.土方开挖及其施工要点控制

基坑开挖按照“分层分段开挖,随挖随撑,开挖与支撑结合”的原则,采取竖向分层、纵向分段的措施开挖,及时支撑,减少围岩土体暴露区域和时间。基坑开挖中设置集水槽,集水槽随开挖随加深,将基坑中积水及时抽出,保证土方开挖无水作业。

土方开挖采用竖向分层、纵向分段拉槽、横向扩边的原则,每1层每1段土方施工中,在横断面跨中开中槽,由车站东端开始沿纵向挖掘;由中槽向两侧开挖面进行开挖作业。中槽的大小首先要满足挖掘机回转弃土的要求,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保留两侧土体,以支撑围护结构,减小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并满足钢支撑施作要求。中槽开挖至4m后架设钢支撑,然后横向扩边拓展,挖至钻孔桩附近时人工配合,以免机械开挖破坏围护桩。当放坡开挖至坡脚线附近运输车辆无法进入时,将采取多台挖机接力倒运开挖;局部位置无条件作业的,可用坑内挖机将土方装至提升料斗内,再用行轨龙门将其吊。

(一)土方开挖过程必须严格接照技术方案设定的顺序分段分层开挖,严格做到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上层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一层,并且做到不得在大雨天开挖施工。

(二)根据钢支撑位置确定基坑竖向分5层开挖,每层开挖至钢支撑下50cm。开挖完成及时安装钢支撑,按设计要求预加轴力后方可继续开挖;第5层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以上20~30cm时进行人工清底,以控制好基底标高和防止土层扰动。

(三)土方开挖前必须先放边坡线 ,土方开挖中必须随开挖进度放出开挖边线,以便及时控制开挖深度及边线,避免超挖或开挖不足。

(四)坑底人工的清土、基坑边角部位和桩边机械开挖不到之处的土方应配备足够的人工及时清运至挖机作业半径范围内,及时通过挖机将土方挖走,避免误工。

(五)基坑开挖尤其是最底一层开挖中必须特别小心,避免挖斗碰撞基桩,在各层开挖中均应避免挖机直接碾压桩头,若挖机无法避开密集的桩头时,需先截掉部分桩头。

三、地铁深基坑风险管理与控制

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等单位组成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根据深基坑风险来源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主观风险包括各参建单位风险管理不到位,如由于前期拆迁影响造成后期工期压力较大,出现盲目抢工;设计环节对区域地质条件认识不足;监理单位技术力量和同类工程管理经验薄弱;施工单位施工和技术管理不到位等。客观风险包括复杂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管线及建筑物对深基坑施工造成的影响。

1.严格控制施工设计

设计阶段应保证现场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设计意图应充分结合现场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如有的设计单位为了提高基坑的稳定性,采取加密钢支撑、底撑换撑设计方案,造成施工阶段实施难度较大,现场可操作性差,反而对深基坑的稳定性造成了潜在安全隐患。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核是降低深基坑风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方案编制阶段应充分考虑周边管线对深基坑造成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科学进行项目决策

地铁深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已远远超出任何一个专家的知识领域或一种专业的专家群,而是需要技术、管理、财务、环境等一大批相关的不同领域的专家群体。利用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决策人员的作用,增强决策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决策效果,帮助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将工程总体风险值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建立完善的深基坑风险监控体系,实现风险控制程序化

建立深基坑风险评估、分级、变形指标、风险预警控制体系,严格按程序进行风险控制,实现风险控制科学化、程序化。在设计阶段根据深基坑周边环境和基坑深度进行风险评估及分级,确定变形临界值,对风险进行量化。在施工阶段根据基坑变形监测情况及时通过监测平台预警,根据预警响应程序参建各单位采取措施,对防止事故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套风险管理体系应在地铁行业大力推广。

4.施工条件的具备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对技术、环境、人员、设备等相关条件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检查验收,成为有效规避或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有效措施,近来采取对重要部位和环节进行分类,并按制定的检查要素,组织施工前条件验收成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城市地下空间项目是在已有城市基础设施具备的环境中实施,项目的本身往往又是多个分项组成,而分项目实施的顺序,对地下工程来说,决定了项目设施的成败和功效,具有十分的重要的意义,控制分项目实施的步骤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四、结束语

地铁深基坑工程难度大,基坑安全控制极为重要。深基坑工程应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和降水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同时密切关注周围地表沉降、围护桩水平位移等监测监测数据。良好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为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加强其施工技术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翔,罗俊国,王玉梅 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08年7期

[2]刘臣俊,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会议论文] 2010 - 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篇4

在风险控制阶段,任何项目都存在不同的风险。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准备和对策,这应把它列入计划中的一部分,只有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效益。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及各风险的性质、相关因素以及项目所处的环境,学校改建工程项目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第一,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

这在项目决策中就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就应该放弃,而对于某些风险超过自己承受能力,并且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也应该尽量回避,这是相对保守的风险对策。

第二,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

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对管理的项目选派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严密的控制,加强计划工作,抓紧阶段控制和中间决策等。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现场技术指导性的文件,对施工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的工作首先就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开发公司需从项目整体角度出发,协助施工单位调整、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特殊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从中优化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费用成本低、方便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

一、合理安排工序工期

本工程总体采取平行流水,以一单元作为一个流水段,立体交叉的施工顺序,总体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土建后设备的原则。在施工中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顺序,上道工序的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施工要能保证上道工序的完整不受损失,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浪费,确保工程质量。

二、完善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改建工程项目部首先在完善施工技术措施上下功夫,对主体结构影响至关重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更是不容忽视。为确保混凝土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施工技术措施。

三、采用先进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业主和设计单位协商,并经他们同意,采用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和新的材料,达到既节约工程造价,又能满足建设设计的要求和用户使用功能的要求。在施工中,采用大模板施工工艺取代钢模板施工,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大模板面积大,周转快,机械化程度高,并且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提高了混凝土质量,减少了二次粉刷。此项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资金近8万元,不但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施工质量得到了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质量管理

在质量控制方面,质量方面的风险是该工程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它不仅会带来很大的保修费用,返工的损失也很大,最主要的是因产生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给企业信誉方面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该工程为确保达到优良工程标准,首先要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质量管理制度,对该工程全部施工工序实行质量跟踪检查制度,对钢筋焊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回填土、模板支撑系统等分项工程的全部施工过程采用质量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立即进行整改,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五、严格控制成本

现场管理主要指现场的材料、机械、劳动力等方面的管理。严格按照IS09001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程序文件的要求,把好原材料的进出场、堆放、配料、下料等环节。对砂浆等严格按照规定计量下料,并且尽量减少中间倒运环节,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对机械使用做到事先计划、统筹安排、及时保养,尽量将机械的使用率和磨损率降低到最大限度;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教育,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杜绝工序的返工,节约劳力。通过强有力的安全保证体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节约医疗、劳保的支出。

参考文献

[1]杨海英 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34~50。

[2]傅纪军 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篇5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环境时刻处于可控状态。风险管理的实质为通过对于潜在的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识别、分析以及控制风险诱因,实现风险控制与降低损失的作用。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可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风险规避能力。

一、企业风险管理内容概述

(1)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指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明确以及分类。风险识别现阶段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是依靠风险管理人员的认识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进行分析确定,第二则是通过大量的财务、会计、经营资料以及统计数据等各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发现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有可能造成的损失。

(2)风险的分析判断。风险的分析判断是在完成风险识别后,对于大量信息资料依据统计学、概率论等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进而对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有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通过风险的分析判断将各种数据资料整理,并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资料,并结合相应的风险准则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措施。

(3)风险的控制管理。风险的控制管理主要是,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后,综合各项风险影响因素以及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级别,并结合不同风险等级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风险的控制管理,改变企业风险性质、风险发生几率以及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

(4)风险监控。风险的监控主要是指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除了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外,对风险采取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从而保证企业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风险监控主要是对风险管理策略的事实效果进行动态的控制,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及时通过反馈信息调险处理措施。

二、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在企业的发展经营过程中,知识侧重了企业的投资、生产以及销售环节,而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是风险问题出现后,才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难以起到有效的风险防范以及风险规避的作用。

(2)企业内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难以保证风险控制管理必要的信息支持。现阶段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内部的数据库用于信息共享,但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仍然较差,团队协作能力不强,未能将企业凝聚成整体,造成风险控制管理识别分析阶段考虑不全面,不能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

(3)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针对风险管理的方面内容较少。由于对于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风险识别、分析、控制的作用,此外,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控制管理未能有效的结合,浪费了管理资源的同时,难以实现其应有的控制监督作用。

三、企业风险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结合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必须对风险管理工作完善,调整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市场经济环境的多边性决定了企业发展风险不断,因此对于风险管理以提高重视程度,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在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机构中,强化风险控制管理的作用发挥,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把风险管理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之一,在企业内部树立全面的风险意识,并且在进行关键项目决策过程中,充分的发挥风险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系统科学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是保证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风险管理机构以及人员配置,明确风险控制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风险控制目标。同时建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将风险控制管理效果与业绩考核直接联系,出现工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追究责任,促进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对于涉及到企业重大投资、发展战略调整、产权变动、资产交易以及贷款等重大经济活动,并须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措施。

(3)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对于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离不开大量信息数据资料的有力支持,信息作为进行企业决策的基础,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判断的主要依据。因此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更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时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流可以在企业内部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作为平台实现内部信息的迅速沟通,及时结合市场情况调整变化风险管理措施。

(4)重视风险分散以及转移的作用。由于市场条件千变万化,因此企业的发展始面临连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除了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也应重视对于风险的分散以及转移处理。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的发展经营战略,同时通过出售或者办理保险的方式,对部分风险进行转移处理。

四、结语

市场经济环境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用充分重视风险管理的作用。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结合企业决策项目的实际情况,全面的进行风险影响因素识别,科学的作出分析判断并制定可行的控制措施。这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篇6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概述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含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指由企业管理层和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实施的,通过识别、评估纳税筹划风险并用科学方法制定、执行和改进纳税筹划风险的应对策略,来将纳税筹划风险减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目标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减少因纳税筹划失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二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纳税信用,会使税务机关对企业留下很好的印象,以致于能够获取税务检查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上的宽松待遇等;三是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业信誉,不仅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信誉损失,而且可以得到供应商和顾客的信任,增强自身竞争力;四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减少企业管理层以及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焦虑,增加安全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流程概述

第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阶段。具体包括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标、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收集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信息、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第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阶段。包括纳税筹划风险识别、纳税筹划风险评估、纳税筹划风险应对。第三,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控阶段。具体包括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阶段需进行的工作

(一)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标

1、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企业纳税筹划活动的一部分,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而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又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应当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整体目标。

2、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分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是在纳税筹划风险导致的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避免或减少纳税筹划风险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纳税筹划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机制,培养相关人员纳税筹划风险意识,准确核算纳税金额,正确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税收法律法规,选择经验丰富的纳税筹划人员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后目标,是在纳税筹划风险导致的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包括:企业遭受纳税筹划风险损失后,要尽量地补救,承担应尽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尽量维护自己的纳税形象,为自身营造良好的继续生存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处理好和税务机关的关系,将纳税筹划风险损失额尽量降到最低。针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特点,应将第一个目标,即“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作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二)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

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主要是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核心小组。企业在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后,应根据项目需要组成纳税筹划风险管理项目核心组,选定风险管理项目组长和工作人员。必要时,可聘请其他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的工作。同时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各成员的权利、任务和责任,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三)收集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信息

1、外部信息的收集

(1)税收环境信息

企业涉及的税种及各税种的具体规定,特别是税收优惠规定;各税种之间的相关性;税收征纳程序和税务行政制度;税收环境的变化趋势、内容。

(2)政府涉税行为信息

纳税筹划博弈中,企业先行动,因此,在行动之前,必须预测政府可能对自身行动产生的反应。这主要包括:政府对纳税筹划的态度、政府的主要反避税法规和措施、政府反避税的运作规程。

2、内部信息的收集

(1)实施主体信息

任何纳税筹划方案必须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必须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相关信息。这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纳税筹划目标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管理人员对纳税筹划风险的态度、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等等。

(2)企业涉税问题调查与评估

在实施纳税筹划管理之前,应当对企业进行涉税问题调查和纳税评估。该步骤的工作应重点分析、整理、调查、评估涉税资料:纳税筹划内部控制制度、纳税会计处理、主要税种及税负率、近三个年度纳税情况分析、主要涉税问题、税收处罚记录、税企关系情况等。

3、内、外部信息的反馈信息

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在实施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会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同时,实施结果需要及时反馈相应部门,以便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

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是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实施的全过程所做的综合安排。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涉及的内容是全局性的,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的、范围、重点、流程等基本内容进行规划,是进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也是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的手段。

总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是必要的,它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和监控阶段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U455.1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一)风险概述。风险一词源于法文,后再引入英文和中文。风险管理的思想也是由法国人引入企业经营领域。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是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用于建设项目中则是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编写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指出: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之一。通常人们认为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四个环节。

(二)我国公路隧道施工概述。公路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我国国土面积约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地、崎岖的高原或丘陵,尤其是如今的西部大开发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优先发展的重点,而要在崇山峻岭中修建公路,隧道便成了重要的组成形式。

公路山岭隧道在提高行驶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又由于其隐蔽性,在营运中也较少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然而,隧道工程作为典型的地下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却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公路隧道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工期长、技术复杂、极具风险性的地下设施项目。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所诱发的安全风险事故时有发生,轻则造成工程成本上升、工程工期延误,重则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如,2004年底友谊隧道发生大塌方,出露煤层自燃引发瓦斯爆炸,造成60多人伤亡,冲击波将施工设备全部摧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后果严重性,已引起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在交通部2010~2020年《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中,已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列为重点研究问题。

(三)工程模糊综合评判概述。综合评判,即是对多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体的评价。这种评价如果涉及模糊因素,就叫做模糊综合评判。由于工程建设常常是在各种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因此模糊综合评判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上所述,公路隧道施工作为典型的地下工程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很难用解析方法做定量分析,因此模糊综合评判则更为适合施工中的风险分析。

二、国际国内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现状

(一)国外隧道施工风险研究。鉴于上述隧道施工的安全情况,国际隧道协会(缩写为ITA)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展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并在2004年发表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指南。与此同时,国际隧道保险组织与ITA合作,制定了隧道工程作业的风险管理实施规范。

2006年4月22至27日在韩国首尔会展中心(COEX)召开了2006年世界隧道大会及第32届国际隧道协会理事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Safety in the Underground Space”(地下空间安全)。会议由国际隧协主办,韩国隧协具体组织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1个国家的约800名代表。提出风险管理、合同惯例和健康安全的指南文件。

隧道风险管理指南起草工作始于1999年,由ITA负责,并于2003年完成。在传统概念上,贯穿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决策,已经间接实施了风险管理。但风险管理的研究认为,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技术代替传统的模糊风险管理技术,可大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可以清楚地识别出工程中潜在的风险,并及早采取风险减轻措施。

(二)国内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现状。在隧道工程监测和信息化设计方面,我国在发展以位移测试为主体的隧道施工监测系统以及监测信息反馈理论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断层参数预测法、超前预报隧道断层技术等一系列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在处理隧道不确定风险性方面,在设计中引进了概率论、模糊数学和最优控制理论的卡尔曼滤波器理论,丰富了隧道设计理论,也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对隧道设计施工的不确定风险的认识。

但是,在公路山岭隧道施工中,处理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引起的隧道施工风险,目前还是较单一地采用施工量测技术来控制;缺乏基于风险分析理论,更缺乏全面系统研究隧道设计和施工动态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有效方法。

三、公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风险评价是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路隧道施工中存在大量不可确定因素,因此其风险评价不宜用常规的解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模糊数学则较为适用于本类工程问题。模糊数学诞生于195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模糊集合”,第一次引人注目地提出了模糊性问题,给出了模糊概念的定量表示法。1970年别尔曼和查德又提出了模糊优化的概念。我国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模糊综合评判正是模糊数学中的一部分实践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建立因素集U。因素集是以影响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对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而言,应考虑到其特殊的循环作业性,隧道施工循环大体分五个步骤:隧道开挖、出渣、初期支护、监控测量、防水隔离与二次衬砌。即:

U={U1,U2,U3,U4,U5}={隧道开挖,出渣,初期支护,监控测量,防水隔离与二次衬砌}

而各个过程中的风险又可以细分为如下二级风险因素:

U1={U11,U12,U13,U14}={开挖方法选择不当导致围岩失稳,钻孔爆破掘进过程中的风险,施工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人员伤亡,不良地质导致的风险}

U2={U21,U22,U23,U24}={出渣运输方式选择不当,出渣处照明不足,运输设备损坏,运输人员操作不当}

U3={U31,U32,U33,U34}={支护类型不适应实际地质情况,支护时机不当,喷射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锚杆布设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U4={U41,U42,U43,U44}={量测数据的失误,量测结果评定有误,量测信息反馈不及时,应变措施不力}

U5={U51,U52,U53,U54}={防水层质量不满足防水抗渗要求,衬砌形式、尺寸设计不合理,二次衬砌施工时间不合理,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不满足要求}

(二)建立权重集A。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一般各不相同,即拥有不同的权重。权重集A{A1,A2,A3,A4,A5}即表示各风险因素{U1,U2,U3,U4,U5}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这一权重的确定一般采用主观确定的方法,可用专家法或德尔菲法确定权重集A(A具有归一性和非负性的特点)。

由于因素集U为两级,所以还应确定第二级权重集,即{A11,A12,A13,A14}表示风险因素{U11,U12,U13,U14}对U1的相应权重。U2、U3、U4、U5依此类推。

(三)建立备择集V。备择集是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判集合的总体。在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中可根据风险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令V={V1,V2,V3,V4}={及其严重,很严重,一般严重,较不严重}

(四)单因素模糊评判。单因素模糊评判是单独对一个影响因素进行评判,以确定评判对象对备择集元素的隶属程度。单因素评判集R表达的是由隧道施工各二级风险因素U对备择集V的模糊关系。将此评判集排列成行即得单因素评判矩阵R。

(五)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判是把各单因素评判的结果通过各自的权重综合起来的过程。可以表达为:B=A*R(此处的*为模糊运算,即代数运算中的乘法现为取小运算,代数运算中的加法现为取大运算)。得出的模糊综合评判集B表示的是综合考虑上述所有因素时,隧道施工循环各阶段风险因素对各备择集指标的隶属程度。由此就可以得出,在一般情况下,一次隧道施工作业循环中各不同环节(隧道开挖,出渣,初期支护,监控测量,防水隔离与二次衬砌)的风险大小,提早进行不同等级的预备防范,尽量有效地减小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结论

系统研究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问题,对隧道施工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判,进而进行科学的预警是现代化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确保隧道工程建设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由于隧道工程岩层性质多异、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以及勘察设计资料有限,设计计算理论也还在完善中,多重复杂因素导致了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风险性与模糊性。因而,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公路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风险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风险评判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也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效果甚至项目的成败,所以需要引起广泛、深入的重视。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1前言

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重点工作对象,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将面临诸多的风险,一旦金融风险席卷互联网行业,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构建风险抵御机制。互联网金融企业要认清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对企业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积极调整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2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是指事物发生的走向超出预期的计划,具有不确定性,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发展情况和国家政策方法,风险的发生会给国家和社会大众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风险管理就是在对风险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借助多种思维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得到最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2.1.1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类型

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中介风险:该风险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中较为常见的风险,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在资金运作中占据较大的作用,用户和企业都是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进行交易,对于一些用户交易资金较小的时候,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的监管就容易出现偏差,用户就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该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中介平台监管的失职,没有建立完备的监管制度。操作风险: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由于支付带来的信息泄露的风险,这也是目前社会上由于支付发生的最多的风险状况,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扫码设备提取用户的信息资料,再加上民众的支付安全意识较低,造成这种风险的增加。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金流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中的资金本身流动性增强,就会带来资金错配和资金流动不畅的情况,进而造成流动风险的发生。

2.1.2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是需要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共同的付出才能够将企业中的风险规避制度更加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之前需要将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因此采取更为合适的应对措施。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周期较短,在应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依旧存在较多的不足,这就需要国家给予大力的政策支付,帮助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好的防范风险。

2.2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环境下,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运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在企业中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内部进行约束和调整。

3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问题

3.1企业风险意识较低

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较低,不仅仅存在于基层的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同样也会有这些问题。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发展的初期,本身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就导致企业的风险意识较低,忽视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企业内的员工也存在对工作效益给予高度的重视,而忽视公司的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状况,一旦企业的资金流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的运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3.2风险防范措施的缺失

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由于自身企业的运作资金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中,就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过于粗糙,管理设备落后、管理制度过于传统和对日常的管理存在忽视现象。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防范措施缺失的体现,进而会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资源利用产生较大的影响。

3.3不够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如果不具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容易出现企业员工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懒散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员工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例如挪用企业公款等。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互联网金融企业承担了互联网领域和金融领域两个方面的风险,企业内部必须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能够避免企业内部受到损失,建立起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呈现出更加良性的发展。

3.4执行力不高、评价机制的缺失

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模式,实体企业能够对客户的贷款实施实时监控,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却无法做到这个方面,对客户的追踪的精准度存在偏差,也无法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互联网金融企业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对人工的利用率较低,因此,人员的工资也出现了下滑的迹象,这也会导致企业中的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较低,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3.5网贷内控风险高、合规程度较低

所谓的合规就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的操作流程是符合国家指定的标准要求,但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存在不合规操作的情况,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加快,互联网金融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会做出违背国家行业制度标准的行为。不合规操作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最为常见的风险问题,会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成为不法分子进行违反活动的场所,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4基于风险管理的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4.1基于风险导向完善内部控制工作

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完善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首要的任务就是多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在实现共赢的情况,也发挥出风险共享的效果,在应对风险时,能够借助企业各自的优势对风险进行化解。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力度,不能够忽视任何一个工作细节,逐渐使企业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与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加快信息传递的效率,使双方都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4.2对风险控制各环节进行强化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各方面发展因素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库安全方面,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企业内部构建较为成熟的风险防范的制度,便于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操作时能够及时抵御外来黑客的攻击,而互联网金融企业也需要建立起维护组织,一旦发现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系统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设置出风险报警机制,一旦出现风险威胁,能够立刻发出警报,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得到最及时的通知。

4.3风险管理内部环境的创设

互联网金融企业想要更加有效的抵御风险就需要在企业的运作中营造良好的风险意识氛围,通过适当的宣传手段,对企业的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促进工作人员为完善企业的风险机制积极做出贡献,及时配合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出的风险规避措施。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出现的风险,工作人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企业也要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意识培训,提供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企业的顺利运作提供支持。

4.4进行p2p网贷平台征信法律建设

互联网金融企业和p2p信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建立完善的p2p网贷平台征信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进步。首先是建立信用评估系统,借助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对客户进行严格的保密,但是对于必要的信息做到及时披露;再者就是科学化的征信法律建设,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p2p网贷业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条规进行裁决,维护借贷平台和借贷者双方的利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通过对风险管理的介绍,了解到二者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不仅企业要积极做出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政府部门同样需要给予法律条例支持和政策扶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有在正确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引导下,才能够最大化的为企业避免风险入侵造成受损,才能够保障互联网金融企业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篇9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财务的结构不够合理、融资手段不够恰当,导致企业内部存在偿债能力缺失、经济效益减少的风险。对企业来说,财务风险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因此,管理者们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不断降低风险,但不能够真正地消除风险。通常,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有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几个方面,与此相应,企业就要面对由此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而医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不仅有企业的一般性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医疗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的医院管理制度必然会不断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向发展,医院的财务活动也会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不能预料、无法控制的因素都使得医院的经济收益有差异与损失,医院的财务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大,这些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概述

财务风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辨别、监测、分析财务风险,在这个基础上对风险有效地进行处理,用最低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保障的管理方式。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有针对性地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通过辨别与分析医院当前的风险,以便确定何种风险是能够忽略的,何种风险则是要重点防范的。主要是要抓住风险的重点,在当前的风险现状下,保证能够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就医院的财务管理发展状况来说,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能够适应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需求的专门体系,以便有效实现财务风险的预警及防范。下面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财务比率的最佳值,在财务管理中一定要防止这些指标数值过高或者过低,如果指标过高或过低都必须要引起医院财务管理者的重视。

财务管理者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与管理时,一定要特别重视现金流量这一指标,由于现金流量指标是医院的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这一指标在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却常常被忽略,下面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几个主要的现金流量指标:

(1)现金的流入和医疗的业务收入之比,这个指标是现金流量的净额和医疗业务的收入之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医院业务收入的净现金量,如果这个数值能说明医院获得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个值越大获得现金的能力越大。

(2)现金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这一指标是流动负债和现金流量净额之间的比率,这个值越大,则说明医院在短期内的偿债能力越高。

财务管理人员在以上各种财务指标进行时,一定要关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因为只有把这些相关的指标关联起来观察与分析,才能发现隐藏在财务指标内部的风险。同时,医院的财务部门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把预警系统真正地落实到医院日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及时地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标,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找出风险的根源,利于及时避免风险的出现。

三、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当前有不少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的防范意识,许多医院根本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预警体系。同时,如果医院的领导者们能深刻地认识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从根本上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就要加强和深化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观念出发,积极预防和应对财务管理风险。而对于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就要求医院在在追求成本节约的同时,必须要有比较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计划和方案,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二)不断提高对医院外部经济环境的应变水平

虽然外部的经济环境很难预测和控制,但是医院可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和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其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应对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在这些手段中,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医院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绝对不能仅仅沉迷于暂时的良好业绩,而忽视潜在的危机,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警惕性。同时,医院对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也需要不断的提高,通过对最新医疗卫生政策与改革的及时掌握和分析,了解医疗市场发展和变化的最新趋势和根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进行改革与优化,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财务风险反应机制,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标。

(三)加强对预算的绩效管理和对预算的控制

不断加强对预算的编制、计算、分析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明确的预算标准和明细的预算项目。这就首先要对预算的编制、核定及执行等程序进行规定。严格地控制和分析预算资金的支出与运用,以确保医院预算资金的支出可以有章可依,并进行预算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分析与控制预算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不断加强内部的会计控制与审计的监督

要加强医院的会计控制与审计的监督,第一,要做的就是严格依照会计准则和法规进行合理而正确的财务核算,并分析和上报核算的具体结果,以便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财务风险;第二,在医院的财务活动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对资产管理重要岗位的监督和控制,并对相关的控制点做出有效的监督和预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引起财务风险的隐患,并彻底消除隐患;第三,不断加强对医院的重要会计事项和财务活动的风险评估,并全程监控有可能发生意外风险的事项。

(五)逐步建立起合理的财务风险决策体系

医院领导者的决策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根据和核心,也是出现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改进领导者决策的方法,避免出现主观臆断,尽量用科学而合理的决策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有些医院的领导者只靠主观判断做出决策,常常导致决策的失误,这不利于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医院的领导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选择最佳的决策,促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艳霞.论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们[J].经济师,2009(09).

[2]孙国伟,李大力.完善经营成本控制与强化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6(07).

[3]殷积琴,王琥琳,潘吉铎.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规避对策[J].卫生与科学,2006(05).

篇10

一、概述: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风险评估相关状况

太平洋保险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是风险管理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帮助董事会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太平洋保险公司经营下设风险与合规工作委员会,协助经营层实施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公司指定一名副总裁分管风险管理工作;太平洋保险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其他部门均设有风险评价工作联络人,协助所在部门开展风险自评,并协助风险管理部门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公司指定了《风险管理政策》及其配套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规范,开展了风险量化评估工具的研究探索工作,并初步建立了内部风险评估模型,设立风险监控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等,对整体风险和重点风险尽享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

2011――2012年度,太平洋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偿付能力风险、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内控不到位风险以及境外风险传递等重点风险的监控:不断优化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并升级优化了风险自查系统功能,提高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流程图法进行风险识别的主要成果

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承保和理赔。下面就将从这两部分对太平洋公司寿险业务的风险进行识别。

在图1、图2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知识和职业判断对每一个业务流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初步识别出以下主要风险,形成了太平洋保险公司风险识别表。

1.经营决策风险指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如拓展保险业务的三种业务途径的调整、核保权限的分配、重大标的的承保和理赔的处理等等。对于这些决策,由于评审程序不规范、相应调查的缺失、决策过程的不公开、问责制度的缺乏等等都会导致其经营发展战略实现的不确定性。

2.业务风险指保险公司在其业务管理中,由于缺乏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造成行为不合理、不规范或造成舞弊行为而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销售风险、核保风险、单证管理风险等。

3.预算管理风险指由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的预算方案与太平洋保险公司战略和预算目标不符,预算编制与实际脱节,预算方案未得到严格执行,预算考核制度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实现的不确定性

4.会计核算风险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时所面临的风险。会计人员在对资金入账的及时性、准确性上的缺失及在核对发票和业务系统的记录,核对银行回单及业务系统的资金到账记录上的失误都将导致会计核算中的风险

5.资产管理风险指由于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报批程序未得到严格执行。资产的确认、购置、使用、维护、处置不当、资产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等原因,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损失、资产账实不符。

6.法律风险指因为自身行为超越法律规范或者监管部分规定所形成的风险。一方面,保险人的经营可能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其提供的财务报告及数据不是真实合法的,这些都可能导致法律风险。

7.承保风险 在承保过程中,由于风险意识的缺乏,重业务发展轻业务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行为的存在,核保制度的不健全等等都可能使保险公司的经验风险大大提高。

三、分析

(1)树立风险识别的理念,加强风险评估。加强风险的识别和有效控制才能推动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围绕风险这个核心,建立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四个层次的风险监管系统,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准确、及时、系统地检测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实施不同层次的经营行为。

(2)建立风险管理框架,以更好地保证风险识别。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框架可以使保险公司的目标确定、风险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控制活动、信息与工头和风险监控成为一个体系,并最终帮助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和使命。借鉴其思路,应首先做好的工作是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而正如上文的概述中提到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在这一点上做出了一定成果,接下来只需继续完善,在组织架构、职责和分工更加明确的情况下,各尽其职,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以促进风险识别的效率的提高。

(3)采取适当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即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或设立风险评估模型的方式,对风险发生的概率,重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排序和分类,对重要风险予以密切关注。并且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

(4)风险识别参与面“明确”,风险识别过程“细致”,风险识别内容“务实”。虽然不可能识别出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但也要抓住重点,使风险识别能覆盖重大风险域。对于太平洋保险公司来说,从保险业务,投资业务到财务再到信息技术的管理都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再深入探究,产品开发,核保理赔,再保险管理,客户服务,投诉咨询管理等等细致的方面无一不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

篇11

一、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因为没有遵守行业规范或者法律法规而导致的法律处罚以及相应经济损失与名誉损失等现象。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方面来看,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可以分为流程风险与非流程风险两类。其中,流程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流程所固有的,这种风险存在于不同工作流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当中;非流程风险则主要体现为商业银行对行业规范、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由自身经营管理理念所导致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呈现出了可控性特征。从商业银行主观能动性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合规风险还可以分为主动违规导致的合规风险与被动违规所导致的合规风险,其中,二者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意识的违规以及是否蓄谋违规。前者具有主观有意性与恶劣的性质,而后者则具有主观无意性。

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规风险管理环境问题。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管控工作中,虽然声誉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以及法律风险管理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但是合规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管控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却没有得到明确。与此同时,一些商业银行管理工作者并没有对合规风险管理的价值做出深入的认知,甚至认为合规风险管理会导致经营成本的提升以及客户的流失,因此相对于业务拓展而言,合规风险管理并没有处于一个较高的战略地位。商业银行管理层对合规风险管理所持有的态度,自然也会影响基层员工对合规风险管理的认知,而这也是商业银行中的工作人员普遍欠缺主动合规意识的重要原因,这些现象则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

(二)合规风险管理文化问题。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所具有的文化直接影响与反映着商业银行所具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并且左右着商业银行这经营管理行为。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能够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部分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合规风险管理文化仍旧没有从“要我合规”转变为“我要合规”。与此同时,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制定了“合规风险管理从高层做起”以及“做好合规风险管理,创造经济价值”等口号,但是这些口号也并没有真正转变为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这种现象反映出了商业银行对合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工作欠缺足够重视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理念没有深入人心等问题。因此,如何构建起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如何利用合规风险管理文化对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工作理念做出指导,是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合规风险管理机制问题。

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具有较为合理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及完备的合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但在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职责方面却缺乏详细的阐述。与此同时,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构建起合规风险上报机制,但合规风险上报的准确性、及时性仍有待提升,这导致一些潜在的或者已经产生合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总之,对于许多商业银行而言,合规风险识别、预警、处理工作体系的构建,仍旧处于探索阶段,而合规风险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重叠等现象也客观存在,因此按照与合规风险管理相关的文件对合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做出构建、对合规风险识别以及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三、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策略

(一)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环境进行优化。

在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化过程中,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环境能够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对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环境的优化,主要要求商业银行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明确合规风险所具有的功能、必要性以及战略定位,特别需要注意对合规风险管理、内控风险管理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等作出区分。与此同时,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体现出全面性、强制性的特征,在为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配备充足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提升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者在商业银行的地位、明确对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从而为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有必要对自身所具有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在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工作中,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控工作中的关键任务,也正因为如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中对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给予重点关注。

(二)重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管理文化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且具有较高认同程度的思想与信念,相对于强制性的、制度性的管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文化体现出了“柔性特征”,并可以在提升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水平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在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工作当中,商业银行需要将合规风险管理文化提升到战略层面,并当作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需要体现出指导性与前瞻性,从而在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的基础上,适应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的过程中,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的推广应当同时进行,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决策层、管理层应当率先垂范,在发挥示范效应的基础上引导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强化自身的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催生主动合规的工作行为与工作习惯。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当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的宣传与培训,依托于各类违规案例,普及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以及重要性,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合规风险管理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感。

(三)提升商业银行合规风险识别与处理能力。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识别与处理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在此方面,商业银行主要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商业银行所具有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完善与优化。商业银行中的合规风险管理机构应当具备正式性与独立性,只有如此,商业银行中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够呈现出专业性的特点,因此在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完善与优化中,商业银行应当避免出现多部门共抓共管合规风险的情况。与此同时,在构建正式、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之后,合规风险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职责,并与纪检监察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等强化合作,从而为合规风险的有效预防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对合规风险识别、处理机制进行完善。在此方面,商业银行应当特别注意对各类金融产品所具有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并通过完善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争议处理机制、纠纷处理机制,为各类合规风险的规避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有必要对合规风险报告机制进行构建与完善,从而为识别潜在的合规风险提供依据,继而有效规避合规风险或者有效降低合规风险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

(四)对合规风险管理考核与问责机制进行完善。

合规风险管理考核与问责机制同样是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从合规风险管理考核机制来看,商业银行应当以真实的数据为依据、以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为准绳,对合规风险管理考核内容、评价标准等作出明确;与此同时,合规风险管理考核工作应当覆盖所有部门,从而确保考核工作的全面性,促使考核结果能够对商业银行整体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成效做出反映;从合规风险管理问责机制来看,围绕合规风险管理考核结果,商业银行应当做好责任认定与处罚工作,从而利用反面案例发挥警示作用,促使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意识到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树立主动合规意识,继而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宁伟.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内涵解析与改进路径[J].金融监管研究,2017(12).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价格风险是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生产要素和产品出现的价格波动,这种变动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对于电网企业而言,由于产品接近垄断,所以价格风险主要来自需求波动,是市场上某种不利因素产生并造成实际损失致使企业无法实现或降低实现目标的效率的可能性。为此,深入研究电网企业如何规避价格风险,利用金融合约有效管理价格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合约与电网企业风险管理的概述

(一)金融合约概述

金融合约理论研究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为企业从事套期保值交易。这类金融合约的目的不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是利用商品价格变动的相关性,平衡价格波动,使企业能够预测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及其变化,从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合约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已经建立了大宗战略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和金融期货交易所,并与国际接轨,企业可以利用商品期货、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

(二)电网企业价格风险管理

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电网企业不仅存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也存在自身经营管理的内部风险,因此强调风险管理对于提升电网企业综合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电网企业属于天然垄断行业,具有规模优势,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在垄断市场上收益收到价格曲线的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会成倍影响垄断企业的收益。同时,由于电网企业供电地域范围广,管理链条长,固定投入高,经营杠杆效应十分明显,这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对电网企业净利润的影响。电网企业实施价格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价格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通过在电网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风险导向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价格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包含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金融合约应用于电网企业价格风险管理的现状

虽然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使用金融合约转移和规避价格风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金融合约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化解价格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其他的风险。一类是对风险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过度使用金融合约引发的风险。价格风险有一部分是来自经济系统的风险,不论使用金融合约或交叉套期保值都无法规避的风险,但是由于缺乏清楚的认识,企业一味追求转移和规避风险,造成过度使用金融合约反而放大价格风险。另一类是金融合约本身规定造成的风险,例如逐日结算风险,由于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交易和逐日结算制度,企业一旦出现无法及时补足保证金就会被强行平仓,造成严重亏损。还有一类是企业追求金融投机带来的巨额利润,没有对价格风险进行适当的套期保值,因为金融合约不足以规避价格风险而带来的损失。因此电网企业应对集中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不能不顾风险指望利用金融合约获取超额利润,应当树立正确的价格风险管理理念,分析风险来源,从根源上对风险加以防范。

二、强化电网企业价格风险管理中金融合约应用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企业金融合约内部控制机制。追求超额利润的动机往往使企业内金融管理部门忘记自身职责,放弃套期保值的宗旨,导致企业金融合约成为个人投机的工具,在市场方向发生变化或判断失误时给企业带来损失。为此建立完善企业金融合约内部控制机制非常重要。要建立审批机制,对金融合约的建仓、平仓实行分级审批,对于大额交易应当由高级管理层集体决定。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二)健全和强化组织机构和工作规范,保证不相容业务分离。电网企业应当健全和强化与金融合约相关的内部组织机构和工作规范,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金融合约计划、指挥和控制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金融合约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对每个工作人员要制定可考核的工作规范,同时对进行金融合约操作计算机系统要明确规定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三)建立完善金融合约预警机制。由于金融合约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电网企业需要通过专业经纪公司完成交易,并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进行交易和结算,隐含了各种操作流程风险,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金融合约流程中出现的合作机构选择不当、没有按规定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资金划拨未经有效审批等情况进行预警,降低电网企业应用金融合约的风险。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概述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

1985年我国发行了我国内地的第一张信用卡,自此拉开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序幕,在信用卡业务23年的发展历程中,业务发展模式和运作流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用业务的发展经历的三个不同的阶段。

1、初期起步阶段

小而全的发卡模式,是该阶段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特点。

2、中期调整阶段

鉴于初期阶段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各行在信用卡经营模式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3、后期成长阶段

(二)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

1、信用风险

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信用卡损失后不及时向发卡机构挂失,卡被冒用造成经济算是;持卡人将信用卡转借给他人使用,发生纠纷造成损失;持卡人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逃避授权,恶意透支引发风险;持卡人由于经济上发生重大变化,无力偿还透支或与其还款而引发的风险;一些人使用伪造卡盗取银行资金等。

2、操作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由于发卡机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以及管理监督机制和流程违背切实履行或者员工操作不当而产生。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改革阶段,各种风险管理手段都还不是很健全,因此这类风险也不可忽视

3、欺诈风险

包括虚假申请和欺诈交易,随着信用卡使用量的增加,恶性欺诈行为也在急剧增加。

4、其他风险

除以上三种风险外,信用卡业务还面临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类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特征

1、风险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风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被称为风险的隐蔽性,而信用卡的隐蔽性无法再客户申请阶段进行规避,这就要求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必须是一种动态的管理,由于我国现无法对客户实施实时监控,当持卡的人的经济状况发生改变时,银行无法对风险进行分散或对信用卡重新定价,就会导致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蕴涵巨大的滞后性

2、风险的分散性和多样性

由于信用卡的风险产生于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发卡行、商户和持卡人三个方面,因此各个环节所产生的风险是不一样,这就造成了信用卡业务风险形式的多样化。

3、风险的难以预见性

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申请人总比银行对自身的情况更为了解,因此通过一张申请表往往很难完全判断持卡人资信状况,在持卡人持卡消费或区县的初期,客户的性质往往难以区分,只能根据信用卡从业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其惊醒具体分析和判断,因此风险的产生就难以预见。

4、风险的复杂性

信用卡业务产生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可能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处理信用卡业务风险时,判断风险成因既是风险管理的开始也是业务发展的基础,信用卡业务发展不仅在发卡机构的管理水平有关也与机构工作人员和持卡人员的素质有关。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信用卡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评估中,预测性能良好的信用评分模型建立既是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制订的基础,也是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改造的依据,更是信用风险管理一般原则的本质要求。

(二)、对持卡人的经济状况没有后续的审查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对持卡人的资信情况的了解多是只停留在申请办卡,是一种静态的审查手段。而很多持卡人的经济状况都是变化的,而经济状况的变化会对持卡人的资信状况造成巨大的影响,发卡行对持卡人的这些信息都无从知道,并且发卡行根据其良好的清偿历史记录,机械的增加其信用额度,最终放大了业务的信用卡风险,因此对客户长资信情况的审查成为了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不可避免的环节。

(三)、经营目标自我矛盾所带来的连锁效果

由于我国信用卡业务对银行盈利水平重要性的影响,因此银行对这项业务非常重视。首先体现在银行的经营目标上,很多银行给市场部门的指标都非常重,同时又给风险管理部门又要保持坏账率不能上升,这是一个明显自我矛盾的经营目标,因此怎样在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上面做到适度也成为了关注的重点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一) 发卡前对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及建议

1、 加强征信审核业务管理

通过对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研究可以看出,做好事前征信调查并严格发卡审核程序,将会较大程度地降低甚至消除信用卡信用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