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有趣的科学知识

有趣的科学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有趣的科学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有趣的科学知识

篇1

在一些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其探究思想,处处设计探究,处处让学生想,让学生做。结果课堂闹哄哄,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就在混水摸鱼,一堂课下来只有固定的几个学生在真正参与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强调探究式教学,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这一方面说明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在教学中探究才是唯一的方法的假象。

事实上,探究式教学也有其自身缺点:探究活动的计划性差,探究过程较长,耗用时间较多,教学过程的驾驭是很困难的,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课堂组织不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一些内容的教学,用探究的方式不仅效率太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仅仅把它当做教学和学习的唯一方式,走上了一条极端的路。所以在批判原有错误的同时也就要避免新的极端。

探究式教学必须在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中进行。比如学生通过探究对某一现象已有大量的感性经验时,或者学生对某一现象或知识不太深入时,教师的讲授就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另外,探究也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没有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本身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师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千万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

误区二:频繁提问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以问题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问题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或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探究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一些老师却将探究式教学演化成了“满堂问”式教学,教学中频繁提问,把提问当成了探究的唯一形式。其实课堂上探究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不精心设计问题,只是提出一些“你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教师问个不停,学生来不及深入思考,只是应付性地随意发表“见解”,并不能获取探究学习的实效。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失去兴趣,还会引发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使探究学习适得其反。 转贴于

设计适用于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应当明确以下四点。

第一、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连续性,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以此来设计问题的情景或必要的材料;

第二、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及认知能力相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其感知和认知能力有效探究;

第三、问题不仅应有利于获取学习的成就感,而且应有利于实施有效教学,获取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探究式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仅要具有可探究性,而且要有利于教师的指导性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误区三:不需预习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谈到了“预习”与“探究式教学”的矛盾。

有些老师认为:探究式学习就像猜谜一样,如果谜底给出,就会失去猜谜的动力,课堂就会失去精彩,探究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是对答案找过程,缺乏创新性,这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篇2

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及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学习方式都会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不同于高中或大学数学专业教育重视理论内涵的特点,而是着重突出了对数学实际应用方面的要求。近年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也给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进程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完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为现今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重大课题。

目前,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其内容简要地说是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驱动课程改革,其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并顺利就业。为了响应这项重大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我们提出引用实际应用性实例的教学方案。我们在具体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过去传统的讲解模式过于单一枯燥,在实际应用方面缺乏形象性理解,教学模式按照“讲解概念―例题演示―学生练习”的模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记忆过于生硬,实际应用能力与理论结合实践能力较差。而引入了趣味性实例教学后,整体调整为“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实例讲解”的教学模式,强调“例以见学,例以强学”的指导思想,大量探索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模型,自然地转化为数学模型,从中探索问题并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高效性,同时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在具体实施实例性课程教学的初期,我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真正喜欢的数学实例,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同时,引入的实例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特点,着重选取学生们深感兴趣的专业应用实例。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例模型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强化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选取了实例模型。《机械制图》是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既有抽象的投影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这门课程中选取适合数学教学的实例模型,既满足了广泛覆盖的资源共享性特点,又满足了资源利用高效性特点。

在具体实施数学实例模型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应注意实例模型教授的难易性及技巧性。选取的数学实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宜选取高难度或过于复杂的实例模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学会”,并使学生“会学”,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这样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益最大化,成为提高应用高职数学课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在学期期末的成绩考核中,我们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例应用模型作为考核的重点,全面地考查学生结合实践的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样不仅强化了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且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应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例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简单地再现以往已经感知过的形象,而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空间想象”是指工程技术领域对空间形体或几何元素的形状、大小、方位与深度等的想象。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是空间观念,其来源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感知与认识。实例模型教学大大促进了对空间想象能力的探究和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例模型反映的实际问题与所需数学内容联系紧密。

(2)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性强,利于开发空间观念。

(3)重视数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讲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我们从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模具所体现出的实物模型中获取空间信息,让学生列举出与所学专业符合的模具或机械零件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具体形象的实例中理解有关对称性质的事物或现象。或者让学生设计实例模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称的含义,加强立体感的培养。

2.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和掌握能力

实例模型具有的形象性与具体性,利于学生在形象的问题实例当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不断深化。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例模型的主观记忆,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其实际存在的数学问题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产生了由数学理论教学到专业课程实例模型再到数学理论的掌握理解等一系列良好的连锁反应。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例模型的纳入,充分地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讨论研究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高职数学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亲身体会、亲手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加深对实例模型的理解和创新,同时在具体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更培养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数学理论知识增强和创新能力培养双赢的目标。

基于以上的优势,我们将在今后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不断进行优化配置,完善实例教学体系,革新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高职数学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程的完美结合。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65-05

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1]近年来,佛山市教育行政部门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创新之一是于2010年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作品大赛,深受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欢迎,其参赛热情高涨,社会反馈良好。微课于2011年5月在佛山市第三届教育博览会推出之际,敏锐的《佛山日报》、《广州日报》等杂志和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的教育频道都关注到微课。鉴于此,微课是什么?它的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又有何启示?本文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以期为区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其雏形是视频课例片段,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时代赋予了其新的含义与特点。本文中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胡铁生,2011)。[2]

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它的出现得益于Web2.0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真实需求,它的主要特点是:[2]第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基本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某个教学环节。第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组成的核心要素为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此外还囊括了教学反思、专家点评以及练习与测试等,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第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其资源总体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0M;时长较短,一般为5~8分钟,便于教师与学生在线及下载学习。第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扩充性,所提供的视频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其提供更多的获取教学资源的机会,其动态生成性表明微课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可不断为教学补充给养。

二、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1.创新活动形式,优化管理过程――微课征集的突破口

自从2006年开始,佛山市组织和实施了每2年一次的优秀课例的征集与评审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完整的课例进行评审,因其时间长、颗粒度大、交互性不强,尤其是基于网络进行点播,因网速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观看,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并非每时每刻都是精彩的、完美的。我们认为,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展开,精彩的、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即一节课不可能每个环节都很精彩,如此学生视觉驻留并不久,注意力也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关注课堂教学规律也发现,课堂中有引入、起伏、低谷、以及练习这些环节。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难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将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这些简短的视频,也方便学生点播。此次微课作品大赛的通知中说明,“近三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教师加工和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后也可参加本次活动”,[3]同时大部分教师平时也积累了自己的优质课视频,鉴于此,他们基于原有的完整课例进行加工剪辑,这样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也将以往的资源变活了,使其得以再次应用。

此外,此次微课作品大赛是由佛山市教育局进行征集、、管理与服务的。同时,下面各个辖区教育局十分重视,积极组织各学校教师参与。这种由行政力量组织的活动竞赛均有相应的激励与表彰措施,组织到位的学校和所在的辖区将获得相应的奖项。此次大赛共征集1700多个微课作品,从作品数量、教师参与人数、社会效应以及一线教师的反馈情况来看,都出乎意料。

2.协同共建――微课建设的生命线

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技术规范等多方面;[4]微课作为教育信息资源之一,亦是如此。高质量的微课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也需要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微课的建设主体一般包括信息化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授课教师以及技术人员。其中,佛山市教育局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发挥政策宏观调控作用,产生微课协同共建的导向;大部分一线授课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技术人员,一般由该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担任,主要负责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以及后期编辑,当然授课教师也参与其中。个别条件优越的学校可聘请专业的视频拍摄与编辑公司来完成此项工作。不同的主体以开发优质微课资源为共同目标,在微课建设过程中各司其职,互助合作,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共建主体及对应的共建活动如图1所示。市教育局信息化管理人员主要是进行顶层的活动设计及管理,包括微课的征集与、评审与管理以及激励与表彰。从行政层面对此次微课作品大赛进行宏观规划与调控。下面,本文重点介绍微课建设中授课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工作。

此次微课作品大赛主要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囊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参赛教师人数最多,初中次之,高中因升学压力教师参赛的人数较少。据调查,就教龄而言,11~20年的中青年教师是此次微课作品大赛的主要群体,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信息素养较强,具有敢于尝试用数字媒体的方式承载课堂教学的激情。

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一线授课教师开发微课的过程如图2所示。

(1)合理选题

合理选题是微课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关系到微课的核心理念。选题的形成本身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既需要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也需要较强科学研究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此次微课选题基本上是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者某个教学进程开展的,大部分教师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总体而言,教师的选题能够较好地符合以下几个原则:[5]第一,聚焦课程改革; 第二,反映学科特征;第三,具有典型性;第四,具有实际意义。

(2)撰写教学设计规范化

教学设计是微课内容组成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说课堂上展现的是教师的行为和机智,那么这些行为和机智背后的深层次思考则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换言之,一部精彩的电影首先得有精彩的剧本,一个优秀的微课同样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佛山市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受新课程改革的熏陶,养成了自主拓展延伸课堂的教学习惯,在课堂上撰写教学设计方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此次微课作品大赛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能做到规范化、流程化,同时,部分教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更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恰如其分地增加了师生互动,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精细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主要呈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境过程中。微课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完整的课堂教学,而是汲取其精华,撷取精彩、的某个环节。鉴于此,微课的类型多样化,有导入类、讲授类、探究类、实验类等等,不同的类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的要求均不同。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其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即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精细化。佛山市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历经10年课程改革的熏陶,基本上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更多的是如何淋漓尽致地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再现和诠释真实的课堂。

(4)撰写课堂教学视频字幕

撰写课堂教学视频字幕,即片头片尾的字幕设计。包括:①开头加标题,交代教学内容主题;②段落之间添加小标题;③重点难点处添加字幕。通常来说,片头字幕设计一般包括学校名称、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和职称等信息,可简要介绍课程的设计结构和特点、教学方法和内容等。片尾字幕设计一般包括学校名称、教学视频制作单位名称、制作年月等。

(5)拓展其它教学资源

微课是一个有机组成体,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还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专家点评、学生反馈以及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以丰富微课的内容。这些资源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视频和音频文件、图片、文本以及多媒体动画等。同时,也要保证资源使用的方便性,因此从资源的储存、链接到呈现,都应该充分发挥超媒体的优势,以便在用户观看与下载时,可以灵活方便地调动各种相关资源。

以上阐述为一线授课教师开发微课的过程,而技术人员开发微课的过程主要是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与后期的编辑。此次微课作品大赛中,大部分微课是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采用单机或者双机的方式进行拍摄,也有个别教师使用三机拍摄以及智能录播系统。这些微课由信息技术教师或者授课教师本人进行编辑,使用的软件是会声会影等软件,编辑使用的功能包括添加转场特效以及确定画面显示效果等。微课的拍摄与编辑过程见表1。

综上,微课的开发方式和途径呈多样化,但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质量有待提高。其中视频拍摄和编辑技术是制约教师微课质量的主要因素。大部分一线教师反映,亟需组建专业的微课制作团队,同时得到微课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3.创新评审机制――微课质量控制的保障

微课质量的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何克抗(2009)认为,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审机制,并提高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来规范资源建设行为。与此同时,还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这种评价指标的制定要突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育特性和新课程标准对学习资源的要求,并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6]此次佛山市教育行政部门改变传统评审方式,采用专家评审与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专家评审包括学科教学专业、教育技术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对资源评审结果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同时辅以统计人员对资源评审结果进行专业统计。届时,微课点播平台提供实时在线关注的机会,教师可时刻关注作品是否已审核、是否已等信息,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管理人员可依据公开该资源后被引用情况的统计信息 (如被点击次数、被下载次数、被引用次数等) 以及用户使用该资源后在网上的评论信息,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教师对此也可获悉自己的作品点击量如何、评论信息有哪些等。这种做法更具公平性、透明性与互动性,有效地保障了微课的质量,备受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欢迎。

4.宣传、推广、拓展――微课应用的制高点

2012年佛山市10年课改总结交流大会开展之际,佛山作为首批课改实验区,10年来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观;教师在新课改的熏陶下,迫切要求进行课堂变革;迫切需求教研、反思的新形式;微课不同于资源包的简单堆砌,而是注重各种有效资源的整合,扩大了教学容量,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的确能够满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需求。但是,微课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尚处于建设期,其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当然,要拓宽微课的应用渠道,抢占应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就面临一个宣传、推广、总结提高、加强内外沟通、博采中西、自成特色的问题。据此,佛山市教育局就此拍摄了题为“微课时代”的宣传视频,以宣传和推广微课,加强其影响力度。

就目前来说,微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科组教研以及区域网络教研等。这3个方面均从教师自身以及学校的层面出发:①微课适用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反思等三个环节,在观看自己或学习借鉴他人的微课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②微课还适用于同科组教师之间听课、评课,在观摩优秀微课过程中,同行交流借鉴,提升学校的科组教研水平;③微课也适用于区域网络教研,教师围绕某个主题,以微课为主要教研对象展开研讨。

三、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微课作品质量有待提高

微课不是资源的简单聚合,而是注重资源的整合性,对交互性也有很高要求,还要有相应的有效链接等。鉴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微课建设的是系统的、立体化的工程。尤其是微课的共建共享,涉及政策调控、管理服务、规范标准、质量监控以及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7]从技术方面而言,此次微课作品大赛,对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编辑与合成关注不足,导致作品整体质量不高。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与编辑技术是制约微课质量的主要因素。

2.微课点播平台的功能有待完善

确切地说,佛山市教育局目前并没有专门开发的微课资源征集平台,而是在广东省体育运动会视频直播系统(VOD)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改造而成。该平台功能较单一,分别是视频资源的上传、审核、管理、点播、,点播是最主要的功能。尤其缺乏的是对视频的互动,现在仅有留言的功能,而点播、评价、交流、反馈等环节的功能薄弱。因此,该平台的功能实际上仅是对视频共享交流的初始化,尽管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更深层次的需求则满足不了。因此,微课的平台不仅仅是满足微课视频的管理、点播,更重在交流。目前,佛山市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对已有的微课平台大改造或者重新开发,其中对网络平台的功能、带宽方案进行了多方位考虑。

3.应用模式及效益亟待提升

自从微课征集、至今,时间较短,目前依然处于建设阶段,佛山市教育信息部门对其推广应用还不够深入,教师对微课的应用基本属于自发行为,尽管微课在集中展播期间的点击率很高,特别是名校名师主要学科的有特色课程中,有些微课参与近千人次。但目前主要以学校或教师个人应用为主,比较随意,缺乏指导,微课大部分还只是处于不同教师或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借鉴、观摩学习阶段,对教师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大,估计学生还很难吸引过来。简言之,微课的使用效率还不太高,应用效果还不够理想,今后优质微课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用模式还需进一步拓展,使用效益有待最大化。

四、 区域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启示

1.优化比赛管理流程,提高教师的参赛兴趣

佛山市此次微课作品大赛成功举办的经验体现了Web2.0网络时代的思想,形成了自下而上、逐步汇集生成的草根性的资源生成模式。这种做法突破了传统上交光盘的形式,通过网络交作品,低碳、高效。但凡佛山市在编在职的任何学科教师,他们只要有完整的课堂视频或用视频拍摄设备进行拍摄、剪辑均可参赛。而传统的做法是,要求教师刻录1~3张光碟,光碟刻录完毕,要经过学校、镇教育局以及区教育局的层层筛选,如此,资源浪费,周期又长。这种传统Web1.0的征集方式,其优点是作品质量较高;但缺点则是抹杀了教师参赛的公平性和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而现在基于网络的、扁平化的、一站式的征集评审方式,可以基于微课评审网站(),教育局为教师提供通用的账号和密码,不需注册都可上传,任何教师均有参与权,将微课作品上传。这种方式更高效,成本也较低,同时改变了传统评审方式,提供网络实时在线关注的机会,公开,透明。鉴于此,这种比赛的方式也更受教师欢迎。

2.加强教师微课开发技术培训,提高微课总体质量

微课的开发方式和途径多样化,但是其技术仍不够成熟,尤其是高质量的微课在内容呈现、技术运用、艺术效果及创新性等方面均有要求,然而目前微课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本身已有较重的教学任务,较难胜任如此专业的视频拍摄与编辑工作。迄今为止,技术问题成为制约微课质量的主要瓶颈。据此,以技术专家为引领,对技术人员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从技术方面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借鉴教育产业化的模式,从某个程度上适当地考虑走商业化、精品化的技术开发路线,以进一步提高微课的总体质量。

3.丰富微课资源建设数量,拓展其应用途径

篇4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和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教师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以达到掌握所学的教学内容的目的。其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任务实施、效果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式、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见解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导游实务》中的必要性

《导游实务》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根据导游员工作的程序来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导游服务工作来设置课程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知导游工作流程,掌握导游员带团、语言、讲解、协调等技能。《导游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实用”、“实践”,教学目标和岗位职业技能紧密相连。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为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学生对导游员的基本带团程序和技能理解大都停留在书本上,缺乏思考和实际操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个任务项目,以任务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教师再一一逐个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任务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院校《 导游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导游实务》课程中的“实践任务”就是导游人员在工作中实际操作中的一件件工作任务,如地陪和全陪接团、带团、送团、讲解、购物、娱乐等等所要掌握的技能。那么,以《导游实务》的地陪服务规程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来具体实施任务教学法。地陪服务规程是《导游实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节,内容非常多而且实际操作很强。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地陪服务程序的具体操作,所以在讲授这一章节,根据的具体的岗位职责,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地陪服务规程共有五大工作程序,即地陪接待准备工作、接站服务、入店服务、观光游览服务、送站服务,那么这五大工作程序就是五大任务,根据五大任务,又可以把其分成若干个子任务。

具体以地陪服务规程中接待准备工作为例来进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节课的情境是“假设你是一名衡阳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年××月××日接待‘北京、衡阳、广东七日游”旅游团。

2.任务设计

本节课的总目标任务就是根据上述情境,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地陪服务规程中任务之一――准备工作,填写旅游团接待计划书,熟悉准备工作中的相关事宜和具体细节,并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发生突发事件灵活处理的方法。

3.课堂任务的具体实施

在讲授这一课程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全班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等相关行业人员,如地陪、全陪、计调、司机、酒店前厅服务人员、餐厅服务人员等等。教师还应提供一些资料给学生,简单介绍该旅游团的行程,然后布置任务,如“旅游团即将到达衡阳,作为衡阳地陪,接到接待计划,你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熟悉计划、研究计划,接待计划可行吗?”。让学生以小组为代表依据教材内容和先准备搜集的资料阐述。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任务,让学生进行仔细的研究接待计划,结合书本知识,找出作为地陪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进行小组互评和总结。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掌握在自己作为地陪,要接待一个远道而来的旅游团,首先要准备哪些资料,了解哪些情况,才能出色完成地陪的服务规程中首要工作――准备工作。

4.效果评价

当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特别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给予客观性、公正性的评价。当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得到老师的评价,使学生有自信,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往往会花更大的精力去探索,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使学生自主性学习,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考核方法

《导游实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那么其效果评价要改传统教学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要针对课程任务和教学性质、特点把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笔试考试和实施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实习实训环节方面进行评价,期末考试主要是针对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的考核,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一旦对什么东西感了兴趣,那他们一定会把全副精力放在上面去研究学习,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一样事物毫无兴趣,甚至反感,那他们在学习与之相关的学科时,肯定是毫无激情。就算是我们教师和家长逼着他们去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应该说,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特别是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因为物理这么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整个物理教学环节中,充斥着大量的实验。即使是班上成绩很欠缺的学困生,也会对物理很“感冒”。这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上课多做演示实验,多让学生做分组实验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另外,生活中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能充分运用,使之成为我们的教学情景,再与我们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最后,再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皆物理。这样,既能让他们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让他们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样良性循环下去,久而久之,学生爱学物理,乐于学习物理。

关于这两个办法,我是很赞同的。当然,除了这两种办法之外,还有很多其它有效的措施。有很多前辈已经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在这儿就不深入挖掘了。

我所要说的是:利用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最近一两百年来,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腻,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衍生出许多新的学科。而在一两百年之前,学科分类是没有这么细的,像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统称为自然科学。

我们的学生从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认为一门功课归一门功课,两两之间泾渭分明,没有或少有联系。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明确告诉他们,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在那门学科中同样适用。不仅如此,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也可以适当地互相借鉴。

因为我们学校地理教师短缺,最近这几学年,我还兼任地理学科的教学。这让我获益良多。几年教下来,我认识到,不同学科间知识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英语单词是比较难记的,因为组成单词的字母之间没什么联系。但是如果你在三种不同环境中都接触了同一个单词,而你又留心了的话,那你记住它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学习自然学科也是这样。

知识是很容易遗忘的,但是如果你在几门学科中都接触到了同样的知识,那你对它的印象会相当深刻。

接下来举例说明。

学习地理中的《中国的地形与地势》的时候,就可以与物理中的《重力》这一节结合起来。中国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外流河,会向东注入太平洋。这是因为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水受到重力作用,总往低处流,所以河流一般都是自西向东流。

再比如讲地理中的锋面雨的时候,就可以与物理中的汽化和液化结合起来。冷暖气流相遇时,暖气流因为携带大量的水蒸气,所以在遇到冷气流时会液化成小水滴,水滴越聚越大,就会形成降雨。冷气流和暖气流力量此消彼长,来回拉锯。这样,在交汇处就会长时间降雨了。

再有,讲解地理中气温年较差的时候,可以用物理中的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解释。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而在海洋里,最高气温则出现在八月。为什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得比陆地要晚呢?这是因为海洋的主要成分水的比热容要比组成陆地的沙石土壤的比热容大,吸收了太阳相同的辐射的情况之下,水升温慢。所以海洋中最高气温出现得较陆地晚。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当然,不是只有地理学科和物理学科之间可以知识渗透,任意学科之间都可以。

初中生物中用到的物理知识也很多,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就有着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物理中在能量守恒定律一节教学中可以该例。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工具。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要学习包括物理在内的各门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可想象的。如: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如果不能理解运动的相对性,也就无法理解第二句歌词的意义。有些精彩的成语,如“海市蜃楼”就属于物理中的光学现象;有些诗词中也隐藏着物理知识:“满目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此段之妙,就是妙在作者物理好,能巧妙的运用参照物。“看山恰似走来迎”这句作者把船和自己作为参照物,觉得山在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句又把河岸作参照物,山不动是船行。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才能调动起积极性。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当学生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最终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目前,部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有些幼师生想学好思想政治课,但是由于初中基础较差,也是力不从心,甚至对自己的思想政治成绩只追求及格甚至根本就是无所谓,干脆放弃,给我们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严重缺失,究其原因如下:

(一)主观方面

1.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认识偏差

首先,徐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必修课有25门,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技能教育课,其中对专业教育课和技能教育课幼师生们非常重视,因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成绩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就业。大部分幼师生对“专业教育课和技能教育课”有正确的认识,其中,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希望在声乐课,舞蹈课上可以学到更多的、更实用的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而通识教育课被幼师生们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很少有幼师生愿意在它们上面花费太多时间,更不用说思想政治课了。在个别访谈中,一个幼师生谈到思想政治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是“副科中的副科”,在幼师生心中,只有专业教育课和技能教育课将来从事所学专业时有用,而思想政治课只是“为了升学或评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只是为了“及格就行”。

2.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基础差

学习基础差是由于幼师招生生源情况所决定的。最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不再“包分配”,使得幼师学校生源质量下滑,文化成绩比较低,政治学科也同样如此。这些学生进入幼儿师范学校以后,文化课基础差,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得学习成绩上不去,学习动机更是逐步下滑。幼师生在初中时思想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因此在初中养成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习惯,只是浅尝辄止地看看书,按照老师给的重要考点在书上标注下来,开卷考试时直接将理论抄上去。升入幼儿师范学校,这种学习习惯依然没有改变。一些同学甚至认为上课不用听,考前稍微看一下就可以及格,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进入幼师后,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等,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一般也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所以他们上课听不懂,下课不复习,考试不及格等,这样恶性循环导致的是对思想政治课更加反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师生希望能学到对将来幼儿教育工作有实际价值的本领,而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课,难以反映这种实用性,对将来毫无意义,学习动机也就更加缺乏。

(二)客观方面

1.社会环境中一些不良现象的负面作用

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不仅在幼师生身上,在各个阶段的学生群中都存在这个现象,这和我们长期以来对“政治”理解的误区有密切联系。由于历史原因,人们经常将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等同于从国家利益和公民责任出发去理解的“政治”,总认为政治就是权力斗争,就是盲从、打击,使学生对政治往往感到莫名地神秘,甚至恐惧。同时,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相适应,过去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的情况,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效果评估流于形式等,这都导致了幼师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

另外,大部分幼师生以社会需求、社会舆论来衡量学习价值,而社会上一直流行着“学习政治无用”的说法,所以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没有实际价值。一些幼师生受到这种社会舆论的影响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浪费感情、时间、精力,同时,他们又受到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思考问题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偏重于物质方面的追求,注重直接利益和行为的直接效果。因此,他们对于思想政治课中所讲的一些似乎离他们很远的所谓“大道理”,认为对自己没有任何作用,更是不屑一顾。  2.教师中的某些教学偏见的消极影响

教师在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动机是有感染力的,如果思想政治教师本身治学严谨、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教学,就会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印象。相反,也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所以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与感受,与教师对这一学科的具体教授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地位的认识、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与时政敏感度、以及是否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幼师生中,绝大多数女生本身就不是很喜欢思政课,如果教师再教学理论陈旧,按照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枯燥讲授,这样会极大地降低他们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

另外,幼儿师范学校没有升学压力,使教师仅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把上课当作任务,工作缺乏热情和创造性,对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缺乏敏感,对学生也不再提过高的要求,甚至对学生和教学产生厌烦情绪。这些必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实效,幼师生受其影响,更容易失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动机。

3.教材中一些内容无针对性

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任务,它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实现教学实效的主要载体,我国历来把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几年,教材一直在不断更新,在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方面做了不小的调整,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

徐州幼儿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材选用的是普通高中的教材,教材仅仅是较能与国家、社会联系,比较贴近幼师生实际和社会现实,但是教材中仍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脱节,内容陈旧,理论滞后于时展,不能体现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从整体来看,教材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幼师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初中升入大专、文化基础偏低的幼师生使用现行教材,不利于调动幼师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加上幼儿师范学校现在使用的教材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不是很强,教学目标与幼师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情况也导致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

4.学校对本课程的不重视

作为一名学生,学校是他们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条件、师资质量、学风校风、校园文化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学校课程文化氛围、校方的课程策略和重视程度,都会深刻影响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思想态度与行为取向。徐州幼师一直强调“合格+特长”的培养方案,即文化课合格就可以,但每个学生要有一个特长,如钢琴、声乐、舞蹈、美术等。学校提出这一培养方案,出发点是为了每个幼师生能有一技之长,将来更容易就业,就业后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站稳岗位。这一方案使幼师生非常重视特长的培养,尤其是重视技能技巧课的学习,但随之带来的的负面影响就是使他们对文化课不重视,只求“60分合格”。在个别访谈中,当问到思想政治的学科地位时,一名幼师生竟然这样回答:“语文在幼师是副科,思想政治是副科中的副科,是‘丫环’学科”。可见,学校的课程策略和重视程度对于幼师生的课程观有非常大的影响。

篇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才能调动起积极性。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当学生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最终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目前,部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有些幼师生想学好思想政治课,但是由于初中基础较差,也是力不从心,甚至对自己的思想政治成绩只追求及格甚至根本就是无所谓,干脆放弃,给我们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严重缺失,究其原因如下: 

(一)主观方面 

1.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认识偏差 

首先,徐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必修课有25门,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技能教育课,其中对专业教育课和技能教育课幼师生们非常重视,因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成绩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就业。大部分幼师生对“专业教育课和技能教育课”有正确的认识,其中,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希望在声乐课,舞蹈课上可以学到更多的、更实用的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而通识教育课被幼师生们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很少有幼师生愿意在它们上面花费太多时间,更不用说思想政治课了。在个别访谈中,一个幼师生谈到思想政治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是“副科中的副科”,在幼师生心中,只有专业教育课和技能教育课将来从事所学专业时有用,而思想政治课只是“为了升学或评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只是为了“及格就行”。 

2.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基础差 

学习基础差是由于幼师招生生源情况所决定的。最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不再“包分配”,使得幼师学校生源质量下滑,文化成绩比较低,政治学科也同样如此。这些学生进入幼儿师范学校以后,文化课基础差,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得学习成绩上不去,学习动机更是逐步下滑。幼师生在初中时思想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因此在初中养成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习惯,只是浅尝辄止地看看书,按照老师给的重要考点在书上标注下来,开卷考试时直接将理论抄上去。升入幼儿师范学校,这种学习习惯依然没有改变。一些同学甚至认为上课不用听,考前稍微看一下就可以及格,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进入幼师后,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等,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一般也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所以他们上课听不懂,下课不复习,考试不及格等,这样恶性循环导致的是对思想政治课更加反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师生希望能学到对将来幼儿教育工作有实际价值的本领,而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课,难以反映这种实用性,对将来毫无意义,学习动机也就更加缺乏。 

(二)客观方面 

1.社会环境中一些不良现象的负面作用 

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不仅在幼师生身上,在各个阶段的学生群中都存在这个现象,这和我们长期以来对“政治”理解的误区有密切联系。由于历史原因,人们经常将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等同于从国家利益和公民责任出发去理解的“政治”,总认为政治就是权力斗争,就是盲从、打击,使学生对政治往往感到莫名地神秘,甚至恐惧。同时,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相适应,过去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的情况,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效果评估流于形式等,这都导致了幼师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 

另外,大部分幼师生以社会需求、社会舆论来衡量学习价值,而社会上一直流行着“学习政治无用”的说法,所以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没有实际价值。一些幼师生受到这种社会舆论的影响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浪费感情、时间、精力,同时,他们又受到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思考问题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偏重于物质方面的追求,注重直接利益和行为的直接效果。因此,他们对于思想政治课中所讲的一些似乎离他们很远的所谓“大道理”,认为对自己没有任何作用,更是不屑一顾。 

   2.教师中的某些教学偏见的消极影响 

教师在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动机是有感染力的,如果思想政治教师本身治学严谨、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教学,就会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印象。相反,也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所以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与感受,与教师对这一学科的具体教授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地位的认识、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与时政敏感度、以及是否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幼师生中,绝大多数女生本身就不是很喜欢思政课,如果教师再教学理论陈旧,按照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枯燥讲授,这样会极大地降低他们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 

另外,幼儿师范学校没有升学压力,使教师仅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把上课当作任务,工作缺乏热情和创造性,对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缺乏敏感,对学生也不再提过高的要求,甚至对学生和教学产生厌烦情绪。这些必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实效,幼师生受其影响,更容易失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动机。 

3.教材中一些内容无针对性 

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任务,它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实现教学实效的主要载体,我国历来把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几年,教材一直在不断更新,在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方面做了不小的调整,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 

徐州幼儿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材选用的是普通高中的教材,教材仅仅是较能与国家、社会联系,比较贴近幼师生实际和社会现实,但是教材中仍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脱节,内容陈旧,理论滞后于时展,不能体现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从整体来看,教材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幼师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初中升入大专、文化基础偏低的幼师生使用现行教材,不利于调动幼师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加上幼儿师范学校现在使用的教材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不是很强,教学目标与幼师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情况也导致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 

4.学校对本课程的不重视 

作为一名学生,学校是他们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条件、师资质量、学风校风、校园文化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学校课程文化氛围、校方的课程策略和重视程度,都会深刻影响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思想态度与行为取向。徐州幼师一直强调“合格+特长”的培养方案,即文化课合格就可以,但每个学生要有一个特长,如钢琴、声乐、舞蹈、美术等。学校提出这一培养方案,出发点是为了每个幼师生能有一技之长,将来更容易就业,就业后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站稳岗位。这一方案使幼师生非常重视特长的培养,尤其是重视技能技巧课的学习,但随之带来的的负面影响就是使他们对文化课不重视,只求“60分合格”。在个别访谈中,当问到思想政治的学科地位时,一名幼师生竟然这样回答:“语文在幼师是副科,思想政治是副科中的副科,是‘丫环’学科”。可见,学校的课程策略和重视程度对于幼师生的课程观有非常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既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社会环境、教师、教材、和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篇8

【温馨提示】400免费热线咨询方法:您好,请您先拨打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可以跟老师说明的您目前的外语水平,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咨询授课时间安排、学习周期及免费试听课预约安排等情况,欢迎您的来电!

【佛山市】

——禅城区——

佛山市禅城区环球雅思英语培训学校禅城百花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91【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佛山市禅城区美联英语禅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54【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佛山市禅城区美联英语出国留学语言培训禅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86【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佛山市禅城区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佛山祖庙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77【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佛山市禅城区樱花国际日语培训学校佛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45【日语培训品牌】

——南海区——

佛山市南海区环球雅思英语培训学校南海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91【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佛山市南海区美联英语创鸿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58【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佛山市南海区美联英语保利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56【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佛山市南海区美联英语南海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55【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佛山市南海区美联英语出国留学语言培训南海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86【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佛山市南海区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佛山千灯湖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77【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顺德区——

佛山市顺德区美联英语大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57【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佛山市顺德区美联英语出国留学语言培训顺德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86【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福州市】

福州市鼓楼区泓钰学校福州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111【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福州市鼓楼区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福州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06【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贵阳市】

贵阳市云岩区泓钰学校贵阳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098【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动态英语金安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67【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哈尔滨市南岗区泓钰学校哈尔滨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086【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杭州市】

——上城区——

杭州市上城区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解放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79【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西湖区——

杭州市西湖区泓钰学校杭州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087【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杭州市西湖区环球雅思英语培训学校黄龙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78【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杭州市西湖区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黄龙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79【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下城区——

杭州市下城区环球雅思英语培训学校二轻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78【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杭州市下城区环球雅思英语培训学校武林广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78【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杭州市下城区朗阁英语培训学校杭州朗阁培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24【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杭州市下城区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元通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79【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篇9

摘 要:将“翻转课堂”引入公共政策教学,重点在于对所提出的政策问题予以实证性检验。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政策的优化路径是:系统考量和关照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特殊性;强化地方政府及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医疗社会保险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强政策效果的跟踪监管;及时终结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的政策。

关键词 :翻转课堂;民族地区;城镇化;失地农民

中图分类号:F30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27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创新训练项目“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对策”(项目编号:KYCX141702Z);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流入地与流出地少数民族农民工服务与管理协同机制创新”(项目编号:HMY2014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社区策略”(项目编号:CSW14029)。

收稿日期:2015-02-15

1 “翻转课堂”嵌入:民族院校公共政策教学变革性视野

翻转课堂教学法亦称反转课堂法(Flipped Class Model),是由美国科罗拉多教育家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首先提出的,意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而促进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覆,它主张先让学生完成理论的学习,开展相应的训练,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与教师、学生参与互动和研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跳出了“教师教—学生练”的简单循环,成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微课、慕课等)与体验式教学的桥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甚至被誉为课堂革命的趋势。

传统的民族院校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主要依赖课本和有限的案例讲解,加之政策科学理论性强,往往深奥、枯燥,来自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找到知识共鸣,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分析的研讨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教改尝试。通过变革时间与空间、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建立围绕学生主动“学”为中心的问题导向式公共政策教学体系,能够有效破解当前民族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面临的普遍难题。传统课堂得以“逆袭”并实现翻转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案设计上的流程再造和教学技术上的网络化。

如图1所示,将翻转课堂运用于公共政策学教学,首先要以颠倒传统课堂流程和普适性设计方案为核心,形成“学生自发演示与应用—教师指导下的实证性检验—教师引导下课堂概念及理论研讨—学生做出有意义的决策”的新的教学系统和程序。以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为例,第一步是让学生思考城镇化给民族地区带来的人口市民化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少数民族失地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急难性;第二步是带着问题到民族地区中去验证,如通过游戏、交互仿真、田野调查、研究小组或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等,开展体验式教学,观察民族地区失地安置政策的效能;第三步是回到课堂有针对性地互动学习。在该环节要注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结合教材知识点开展研讨式教学对政策议程、执行、评估和终结的理论意涵进行讲授;第四步是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而非考试。指导学生课后持续关注民族地区城镇化政策问题,以多元化的方式提交结课成果,并予以评价与分享。

2 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安置政策的现状与绩效

翻转课堂法的重点是实证性检验,因为只有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调查才能让学生认识政策问题的源头。民族地区城镇化离不开土地流转和农民变市民这两个政策问题。笔者指导学生调查团队赴武陵山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区对此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方式主要有四:一是以钱易地。政府与受征地农民协商以一定标准给予一次性的补偿,而将土地使用权永久转交给征地单位。二是以地易地。村组织或地方政府用土地换土地的办法,另加一些补偿来换取土地经营权。三是以工换地一些地方在进行货币补偿的同时安排其就近进入乡镇企业工作。四是以险易地。如恩施部分地区为保证农民失地后生计,政府与农民以6:4的比例共同参保,购买再就业安置保险,参保金额由1万至3万不等,参保后的失地农民每月可领取至少439元补助费。

从100位失地农民生存现状数据看,有效数据91人,其中66人失地后选择外出务工,8人从事个体经营,6人由当地企业吸纳就业,其余11人仍处于待业状态。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生存方式有四种:第一,外出务工。由于其风险小、门槛低,对资金、学历要求不高,72%的受访者会外出务工。其中85%以上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浙江等地从事服装、电子、建筑等时间长、报酬低的体力劳动,工作环境恶劣。第二,从事个体经营。由失地农民转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在此次调查中仅占9%,比例较低。第三,地方企业吸纳。具有较高学历或丰富工作经验的失地农民在政府帮扶下,成功进入当地地方企业工作,成功脱离了土地。但这一部分仅占极小部分,在调查的全部失地农民中,进入地方企业工作的仅为6人,仅占全体7%。第四,待业。在政府安置政策之下仍有部分失地农民处于失业待业状态,这一部分失地农民多为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

根据91个有效样本的SPSS数据,经卡方检验后其在95%置信区间内的卡方值为0.026,具有显著性差异。失地农民表示“一般清楚”和“比较不清楚”、“非常不清楚”的数据占比为52%,说明对政策了解不充分,同时相依系数为0.233,显示“低度相关”,证明民族地区农民对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不甚了解。在“是否按期拿到全额补偿金”这一变量中,农民表示很明显看到补偿兑现的只54.9%。许多农民认为“钱没落实,地已经没了”。有的地方政府不能及时兑现承诺,导致农民对征地具有排斥感和不认同感。统计表明样本均值为2.8571,对应到满意度量表值只能说明政策总体“满意”。问卷统计发现,选择“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的仍占27.5%,征地安置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3 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征地安置政策的优化路径及创新

对预先假设进行实证性检验之后,翻转课堂要求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方式,围绕问题展开互动研讨从中理解相关知识点。翻转课堂的关键还是在课堂上,这就需要借鉴头脑风暴、政策垃圾桶理论等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研究小组,让参与调研的各小组成员将数据、图片和视频通过PPT等形式在课堂予以展示并结合教材内容阐发评论。通过概念及理论探索,针对如何优化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征地安置政策形成了以下建议。

一是要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在征地安置政策设置之前系统考量和关照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特殊性。民族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普遍较少,土地对于少数民族群众而言不仅是生存之本,亦是民族文化民俗传承的根脉,显得格外重要。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地审慎推进土地流转,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以广泛征求群众意愿为前提,确保政策补偿不落空。

二是强化地方政府协同和协作以及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医疗社会保险政策之间的联动、互补,为政策顺畅执行减少阻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梗阻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对政策不熟悉,各项政策缺乏连贯性和兼容性。民族乡镇政府应当着力提供“差异化”公共服务,解决少数民族农民失地后面临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就业创业等新问题。如鼓励政府与企业合作,定向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实施就地、就近城镇化,就无疑是适合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规律的举措。

三是加强对征地安置政策效果的跟踪监测和管控,保证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对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政策管理不可放任自流,要建立政府政策绩效评估系统,杜绝侵害少数民族农民利益的乱开发、乱圈地和破坏生态及人文环境的行为。当前要抓紧建立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政策后果的应急管理体系,将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纳入政府考核之中。

四是对部分征地安置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和社会矛盾的政策及时实行终结。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地区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依皈,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对政策进行评估后,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曾明星,蔡国民.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

2 翟年祥,项光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J].中国行政管理,2012(2)

篇10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围任何的事物、成果、现象、发明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而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擅于关注孩子的想法,把握科学教育的契机。相对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这样被动的教育模式,电化教育可以创造一个孩子想学、喜欢学的主动学习的局面。那么如何将电教手段恰当、适时地运用到科学启蒙的教育中,使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到“易、趣、活”,能主动、积极地去感知、探索,愉快地学到本领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电化教育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动听的声音、优美的画面、有趣的动画,可以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唤起幼儿学习科学的强大兴趣。

如在大班科学《光、物体和影子》这个科学活动中,我先请幼儿观看一段皮影戏《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片段录像。不同寻常的“动画片”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中,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从而勾起孩子想对皮影戏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深入浅出,破解奥秘

当我们教师面对幼儿科学教育时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1.科学实在是太深奥了,我自己对科学知识就不太了解,怎么教给幼儿!2.我自己是明白的,但不知道怎么教给幼儿。简单来说就是“不会教”和“怎么教”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教师自身的科学知识储备的不够,科学教育的方法掌握不到位。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电教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在科学活动前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网络搜索相关的知识理论、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等等。而恰当的科学教育方法必须从幼儿出发,既要符合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又要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幼儿能接受的、感的方式进行科学活动。

案例:夏天的下午,刚刚还是晴天,这会突然就下起雨来了,有几个小朋友也吵起来了“下雨了,一定是云云朵朵打架了!”“云怎么会打架啊,哈哈哈哈,真好笑。”“真的,我妈妈就是这样告诉我的。”“你妈妈骗你的,不信你问老师。”于是就有了“老师,为什么会下雨啊?”这个问题。这么突然地提问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觉得既然孩子已经开始质疑“云云朵朵打架”这个答案了,说明他们在渴求真正的科学知识,我应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但这个问题涉及到水的蒸发、积雨云的形成、气温下降就会下雨等一系列深奥的科学知识,我该从何讲起呢?而且光靠嘴巴讲述中班的孩子能理解吗?这时我突然想起以前有看过《小水滴旅行记》的动画课件,于是我就从网络上搜索到了这个课件和孩子们一起看。可爱生动的小水滴以拟人的方式自述了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旅行故事,巧妙把小水滴从静态变成了能说会动幼儿喜爱的动态形 象,叙述了小水滴从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课件中把自然专业用 语“蒸发”一词编成了一个请太阳公公帮助自己飞的故事,语言通俗易 懂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它既可以是一个科学活动,又可以是一个故事,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这个课件成功地把深奥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的传达给了幼儿,从而说明只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幼儿也可以和成人一样,理解科学,获得科学知识。

三、延伸活动,学无止境

由于科学知识的面广、量大,对于渴求知识的幼儿来说,一次活动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成为获取新经验的开始。延伸活动就是幼儿继续探索和广泛实践的广阔天地,延伸活动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关心周围事物、关心生活,从而真切地感受、体验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进步。我们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设计每次的 延伸活动,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使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

篇11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在面对有趣的知识和现象时,他们经常会主动提问。这是由好奇心激发的强烈求知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小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用有趣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加强他们的科学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时,先让学生把少量食盐加入到一杯水中,一遍搅拌一边观察,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然后进行课堂教学的拓展,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常见的材料,如沙子、淀粉、米粒、白糖等进行同样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地掌握溶解的概念,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对科学学习和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时,经常采用知识讲解的方式。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是主要的参与者,只要求学生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他们在运用知识时也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模仿。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容易形成定式思维,不具备探究新知识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惰性思维,只等着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在遇到问题时不进行思考就求助他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学习能力出发进行设计。在有趣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和探究,就能掌握科学知识,使他们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更积极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还要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同时,教师还肩负着调节课堂氛围的职责,给学生创设一个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能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学习,使科学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开展合作学习,创设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是让学生组成小组对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发表自己对知识的见解。通过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拓宽他们的思路,让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知识的探究,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避免形式主义的干扰,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针对新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让学生进行“溶解实验”的操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先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明确实验需要的器材、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确实验过程中的关注点,使他们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之间建立有效联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让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一个学生都有负责的事情,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动力。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让他们能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从多个方面对科学知识进行理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12

一、巧妙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学是一门自然的、科学的学科知识,在科学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运用这种简单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为此,在我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一定要重视实验环节,充分利用科学实验来为学生营造得人独厚的学习情境,体现出科学学科的知识优势各种科学实验都充满了惊奇和兴趣,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带来的惊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将实验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来巧妙地安排实验,争取做到标新立异,给学生更多的惊奇和意外,有效地触动学生探索的心弦,推动着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科学知识中的奥秘,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上科学实验,更加喜爱上科学知识,也更加喜爱上传授科学知识的课堂一、同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验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方式。

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我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个被压扁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能够鼓起来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其中包含的奥秘,在这种充满好奇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一此富有科学知识的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和欲望

二、充分利用科技的历史来创设故事情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不断发展创造

科学知识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得到的,它需要科学家不断地努力和探索,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为此,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很多科学家的英雄事迹,有很多科学家为了探索科学知识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学会运用这此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在科学教学课堂中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这此感人故事中得到启示和启发,从而更加产生较强的学习欲望和探索动力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一”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在他们这个阶段正是对故事感兴趣的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动人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或是一些科学人物的探索故事,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是一些实验的情境,增加学生的印象和感想,从而使学生追随着科学家的脚步去体验科学探索和创造。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达尔文热爱大自然,喜欢去郊外游玩,去观看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捕捉一些小昆虫,和小松鼠一起玩耍的故事,运用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生物进化》的知识。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十分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有很多都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鼓舞学生产生勇敢的斗志,让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教师运用这此事迹的再现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不断探究新知的学习情境

知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新问题的探索和应用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的。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我们教师要结合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旧知识之问的密切联系,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从而帮助学生创设一种探索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过学习经验迁移和对比能够在新的学习情境中探索到新的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不断运用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新知识的探索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导电性时,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此运用电能才能工作的物体,然后利用最常见的小灯泡来让学生设计和验证一些物体的导电性能如何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此经验和做法,自己动手操作,通过灯泡的亮与不亮或者是亮暗的程度来判断物体的导电性能如何,这样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自己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篇13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这标志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据2011年统计,我国拥有0-3岁婴幼儿约有近7000万,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于脑科学的研究

在脑重方面: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60克-390克,是成人脑重的1/4 ;六个月新生儿脑重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三岁脑重量为1000克,是成人的3/4 (约占70%),成人平均脑重量为1400克。由此可见,三岁之前脑重发展最为快速,为儿童的潜能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二)对于心理学的研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假如以17岁儿童智力发展为成熟智商100%,4岁时发展为50%,8岁时发展为80%,12岁时发展为90%,从这个曲线看到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匀速不均衡的,前四年发展快,第二个四年减慢,第三个四年缓慢。说明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

(三)对于学习能力的研究

研究显示:儿童的学习能力在0-3岁发展了50%,4-7岁发展了30%,7-17岁发展了20%。因此,0-3岁是儿童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形成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

二、提高0-3岁婴幼儿科学启蒙素养的作用

婴幼儿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意识、"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等等,它不仅是实现"三个面向"、"科教兴国"之基,造就亿万人之源,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之本。0-3岁是婴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黄金阶段,想提高婴幼儿的科学素养,需要从早期抓起。

(一)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婴幼儿天生好动,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看看。他们往往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探索活动,直接进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婴幼儿在观察、思维、认识、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有利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及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婴幼儿在科学启蒙活动中对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而且对他们长大成人后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也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婴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未知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会对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起着极大的影响,而浓厚、持久的兴趣又成为努力学习知识的动力。

(三)有助于发展婴幼儿智力,积累科学经验

婴幼儿在有计划的科学启蒙活动中,学会了使用感官去观察发现,通过操作进行探索。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产生概念性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概念。不仅如此,婴幼儿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

(四)科学启蒙活动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坚持性等品质的发展

婴幼儿在探索世界的科学启蒙活动中,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由于好奇心的作用,每位婴幼儿都会不停地忙碌着。实践证明,不同的婴幼儿在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努力都能有所发现、有所成功,从而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坚持性,增强了自信心。

三、提高0-3岁婴幼儿科学启蒙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丰富的生活游戏

婴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贫乏,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试探着去认识世界,想弄清究竟。例如,婴幼儿喜欢将柜子和抽屉倒空,实际是在探知空间和理解空间的大小。0-3岁的婴幼儿以家庭教育为主,我们应该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借助亲子活动或生活游戏,认知和探索生活中的简单常识和科学知识。例如,可以在家为婴幼儿种植花草或养育小乌龟等,让婴幼儿在观察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家长适时给予指导,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从而促进婴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保护婴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和感知材料

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玩教具和感知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提高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例如各种益智类的玩教具可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提供不同的感性材料,如:让婴幼儿感知各种物体,可以玩袋中摸物的游戏,让婴幼儿对不同物体的属性有初步的感性经验。还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开启婴幼儿的数学潜能,形成初步的数概念,进而培养婴幼儿初步的科学启蒙素养。

(三)创设户外活动的空间和机会,提倡大自然教育法

带宝宝去大自然摸摸泥土、石块、树干、树叶、小草、小动物的皮毛,感受大自然的空气、阳光等。通过室外活动,可以提高婴幼儿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感受性,增强探索欲望,形成初步的科学启蒙。同时还要发展婴幼儿的感知觉,为提高科学启蒙素养奠定基础。可以玩触摸各类物体属性的游戏,如:水中游戏、泥土游戏、抓痒游戏、涂料游戏、吹风机游戏、抓沙游戏、裸足游戏。孩子们在和自然环境接触过程中,常常被环境中的事物现象所吸引,从而引起科学探索的愿望,开始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教师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多种有趣的探索,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落叶什么样?""为什么会有影子?等等,这些都是婴幼儿感兴趣、想了解的,通过观察、探索找出了其中的科学因素。

(四)创设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提高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兴趣

婴幼儿在一系列有趣的科学活动中主动尝试、不断探索、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和婴幼儿玩海绵吸水的游戏、磁铁实验等,可以提高婴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初步的科学启蒙。

综上所述,0-3岁是婴幼儿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通过各种途径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形成婴幼儿初步的科学素养,不仅可以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儿童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