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品质。
3、提升学校形象,构建和谐社区。
二、活动主题
九九重阳节,敬老我先行
三、活动安排
1、宣传动员
在九月15日全校升旗仪式上,值州教师进行了“ ”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校的师生尊老、敬老、为身边的老师做一件事情。
2、资料的收集
各班组织学生收集关于重阳节的相关资料。并在全班交流。
3、社会实践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劳动课程与技术教育课程归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下,同时,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于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良,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虽然课程改革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进行高度的反思。本文就是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很多小学都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依据相关规定,小学院校综合实践劳动课程需要保证每周三课时,但一些小学院校在劳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将小学劳动和技术教育与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领域相融合,并且只有一个课时。这样的课时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是不相符的,很多教师对此也很茫然,因为多领域的融合不知道教学活动的开展该如何下手,甚至一些教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采取忽略的态度,基于此,小学院校对于课程设置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地位不明确
以往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教学中以单独的课程存在,并且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框架下,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良好地呈现出来,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原本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了满足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下,使得很多教育工作人员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有所弱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能融入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的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不明确,对于课程教学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思考
(一)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小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合理、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符合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虽然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于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之下,但是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也需要保证,同时还需要安排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使得劳动与技术教育得到了重视,没有对课程教学改革造成不良影响,还能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内容落实到位,小学教师不必再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感到困惑,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落实探究性学习,健全和完善劳动技术教育体系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课程教学改革后,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的征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很多的小学院校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应用的教材并没有征订,给教师教学活动的落实、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阻碍。因此,小学院校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教育工作人员要注重创新,以小学院校的特色为基础,创建符合小学院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体系。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落实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探索、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明确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地位,同时也促进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院校和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而促进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更好地保证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变教学质量较为落后的现状。
二、中小学校学生养成教育问题研讨。
三、学校上下学门口拥挤,学生出行安全问题。
四、食堂安全、寝室管理问题。
五、乡村学校布点规划问题。
六、师德师风教育问题。
针对反映的问题,支部联合校领导、家长委员会召开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
一、召开全体教师提升质量动员会,发放代桥中心学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对策调查问卷,完善提升代桥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二、召开中小学校长会议,布置各校学生养成教育实施任务、方案。
三、联系代桥派出所,设立护学岗、设立家长接送点,专人指挥、车辆限行等方法,有效缓解学校门前的拥挤问题。
四、建立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寝室管理制度,强化寝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寝室管理。
五、深入实际,多方走访,争取支持,科学谋划乡村学校布点规划,解决代桥教育发展瓶颈问题。
六、结合“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素质。
今年的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以大力开弘扬劳模精神、抗议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广大学生以奋发有为的进取状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以“爱劳动、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为活动主题,我县*所中小学,*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主要通过广泛宣传、创意制作、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了此次劳动教育宣传教育月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部署,明确要求。
*县教科局向全县各中小学下发通知,对自治区《关于开展2021年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中的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以及《自治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清单》向各中小学进行了传达,并对劳动过程指导、活动材料上报等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
(二)各学校积极响应,确定方案。
各学校根据各学段学生年龄特征、针对实际学情,分年级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和内容,安排了适度的活动时间和强度,确定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并在各学校广泛宣传,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引领学生在劳动中健康成长。
(三)密切家校联系,保障落实。
为提高学生活动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各学校充分借力学生“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与家长协同育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长的陪伴与呵护,避免安全隐患。老师悉心引导,家长近身“助力”,学生亲身实践,使劳动教育取得实效。
(四)落实有亮点,活动显成效。
1、疫情专题篇。关注疫情、积极投入“疫情防控”,成为全县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探究病毒来源、宣传如何科学防护、记录疫情人生百态、赞美勇敢的逆行者。学生们开动脑筋,做有创意的宣传海报、绘制防护漫画、制作“防疫”绘本;用手抄报记录在疫情面前迎难而上的最美逆行者,传递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小主播说新闻”、“诗朗诵”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为中国加油!
2、生活劳动篇。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3、设计制作篇。“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4、艺术创意篇。“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用画笔画出了秋意盎然的美丽新疆,也画出自己的童年、童趣、童真。有些学校开展了“写中国字,做中国人”、“一日一字抗疫有我”主题活动,孩子们以书法歌颂逆行的白衣战士和一线防护人员,实现了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和统一。
5、实验探究篇。“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四、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劳动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教育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活动教育意义持久度不够。
2、劳动实践形式单一,大多集中于干家务、整理房间等简单的劳动形式。
如何更广泛深入劳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兴趣呢?那就得关注学生所熟悉的、喜欢的话题。所以教师在选择劳动教育话题时,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他们的创造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如教学《快乐的春节》这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播放学生周围亲戚、朋友春节里热闹的场面,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说过年前打扫卫生的场面;有的说包饺子的场面,有的布置房间的场面;还有的编了顺口溜:过新年,包饺子,吃团子,过年了,团圆了,唱歌跳舞真热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对学生有效地进行了劳动教育训练。
2.在课堂教学中使劳动教育得以巩固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劳动技能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如对于劳动的课文,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特点,查找有关资料,自编解说词,借助挂图或课件向其它同学介绍课文中的劳动技能,并回答其它同学对劳动知识有关内容的询问……在有趣的“介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更迸发出了创新实践的火花。
3.用课前三分钟使劳动教育得到延续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地劳动教育训练。由于时间的限制,所选择的题材应该是短小精悍的。而不同年段的孩子,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所关注的事物不同,兴趣的关注点自然也不同,所以使得题材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认识、需要的不同,因此题材的选择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如:植树节要到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谈话自然会提到植树。抓住这一话题,让学生说说如何植树,让学生说说植树的方法。学生通过漫谈,交流资料,了解了一些植树知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劳动观念得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