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行业的优劣势

会计行业的优劣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行业的优劣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行业的优劣势

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64-02

1 校企合作系统目标分析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我们将学校、软件企业和旅游企业视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结构的优化,最终要使大系统的目标得以优化。

1.1 学校课程系统目标分析

1.1.1 社会适应子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属于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因此,让学生具有适应社会能力就是其培养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其包括了:学生个人心态、社会适应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等主要内容。

1.1.2 行业适应子目标

旅游行业是一个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行业适应能力,也是培养目标中的子目标,其包括了:旅游企业认可、企业文化打造、礼貌礼仪和心理分析能力等内容。

1.1.3 岗位适应子目标

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众多,性质各异,因而岗位适应能力也就是培养目标中的一部分,其包括了:岗位认可、工作标准与规范、管理理念和灵活应变能力的培养。

1.1.4 提升适应子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不可能满足于一般的服务岗位而不求发展,为了进一步适应提升的需要,理念与管理水平就是另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其包括了:管理岗位认可、科学管理理念、管理与协调能力等方面。

因而,该教学软件要能满足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包含以上各重要内容。

1.2 软件企业系统目标分析

1.2.1 服务社会子目标

软件公司开发教学实训软件,其服务的对象是学校和旅游企业,因而要以学校教学目标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学校和企业接受。

1.2.2 经济效益子目标

任何企业生存均需要经济效益的支撑,在满足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前提下,软件企业也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3 旅游企业系统目标分析

1.3.1 服务社会子目标

旅游企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员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及服务社会水平和能力的发挥,因而对学校培养人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2 经济效益子目标

同样旅游企业在服务社会,吸纳毕业生就业等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也要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1.3.3 内部管理子目标

旅游企业包括了服务与管理的各个不同岗位,要使企业整体效益取得最优,必须对企业部门结构加以调整,并通过科学的系统管理模式达到这一目标。

2 校企合作优劣势分析

2.1 高职学校优劣势分析

2.1.1 优势分析

高职院校具有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软件应用的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以他们为主设计的教学软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高职院校有着广泛的专业交流,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校际的业务交往,有利于教学软件的推广。

高职院校有着企业培训的各种资源,可为旅游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制定企业管理规章、规划企业旅游发展等多项服务。

2.1.2 劣势分析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办学经费有限,很难实现教学软件的购买使用。

在办学过程中要求学校有很好的实习基地,而许多企业则以“用人”为目的,使得学生实训难以实现大纲要求,学校实训基地建立困难。

2.2 软件企业优劣势分析

2.2.1 优势分析

有着开发教学软件的技术力量和雄厚资金基础,也有自己的营销、推广渠道;对教学中各个环节与方法的实现有着专业的手段。

2.2.2 劣势分析

设计针对性强的专业教学软件,缺乏教对学第一线的指导及旅游企业实际应用的了解,因此设计的许多软件实用性较差,很难被学校认可;没有专业推广的平台。

2.3 旅游企业优劣势分析

2.3.1 优势分析

旅游企业有着可供学生实习的场所与环境;旅游企业有着固有的服务与管理的模式,可供软件设计借鉴;旅游企业可以吸纳学校学生就业。

2.3.2 劣势分析

缺乏员工管理知识及服务技能培训的师资;缺少与专业院校沟通的平台。

3 结 论

经对校企各方优劣势的分析,我们认为:校企各方优势与劣势互补性非常强,通过合作开发教学、实训软件对各方均有好处,在目前是切实可行并可取得三方共赢效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Jared Keengwe,David Georgina.The digital course training workshop for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Educ Inf Technol,2012,17:365-379.

[2]谷亚玲.依托重点学科,构建多维立体化中医骨伤学实训教学平台的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5):571-574.

[3]郭登科,桂卫华.基于Dynamips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训平台开发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8):1836-1838.

[4]王红.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4):139-142.

[5]孙秀英,朱东进,马劲松.高职院校物联网移动支付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78-82.

[6]陈庆荣,张少应.网络化计算机类项目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24(10):63-65.

[7]陈显通.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模式及实训平台的构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9(2):18-19.

[8]付强.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0(3):45-46.

[9]李湘君,金玲,李定梅,等.创新医学模拟教育构建临床实训平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6):15-16.

篇2

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仙居县(以下简称县)中小企业既面临产品落后被淘汰的风险,又面临全球行业巨头的垄断竞争压力。而互联网+、新三板、一带一路等生存环境的变化,又为县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外部和自身优势寻求发展对策是县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行业分布

仙居地处浙江省中南,台州市西部,大型工业企业仅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中小企业占仙居经济的绝大部分且基本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对仙居经济、就业、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医化行业、橡塑行业、工艺行业、机械行业(四大主导行业),2015年度各行业中小工业企业(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产值及比重分别为:医化行业42.66亿元,比重36.24%,橡塑行业19.28元,比重16.38%,工艺行业14.41亿元,比重12.24%,机械行业5.77亿,比重4.9%。其中医化行业甚称是县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二、县中小企业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外部环境优势分析

仙居周边有极为发达和方便的产业配套市场,浙江及邻近的上海、江苏工业基础较好,其中较为突出的杭州互联网高科技产业、黄岩模具产业、义乌国际化市场、永康五金市场等等。

2、企业自身优势分析

在产业价值链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机动的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市场调整与开拓,使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经营管理方面,一般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实施人性化和低成本管理模式,管理层级少,决策制定和执行的摩擦小、效率高。

(二)劣势分析

1、外部环境劣势分析

(1)企业发展的空间受限

仙居地势多为丘陵山地,占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的80.6%。企业用地相对比较紧张,尤其是医化企业所面临的土地紧缺问题,是新农化工、车头制药、清泉医化等多家中型以上企业将部分产能向外县、外省迁移的重要原因,造成产值、税收的外流。

(2)^于依赖出口,而国际市场需求并不稳定

县中小企业(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2015年出货值为28.78亿元,同比降幅9%。其中医化行业、工艺行业对出口市场依赖度较高。

近年来,一方面多类大宗原料药在欧美主要市场的增长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印度等国家原料药生产的增长势头迅猛,逐渐抢夺和蚕食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市场。因原材料、工资上涨等原因,成本有较大幅度提高,国外工艺品订单有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

2、企业自身劣势分析

(1)缺乏长远目标,战略制定不清晰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是中小企业在市场风云变化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

(2)研发实力不强,创新驱动作用小

由于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综合实力不强,当出现产品被替代或淘汰,对中小企业生存则产生严重的威胁。比如工艺行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弱。

(3)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严格执行

内控制度缺失或设计不适用会引起各职能部门、各经营环节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责任不明确、业务操作不当,造成推诿责任、业务开展搁置、等风险。

在公司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决策时,企业老板或负责人个人决断凌驾于决策系统之上,一旦企业当家人重大决策失误,则会产生重大的公司层面风险。

未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控设计和执行进行监督和自我评价,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激励时没有全面考虑,内控设计和执行的好坏没有与管理层激励机制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4)财务的核心作用未有效发挥

在中小企业队伍中,已上市、拟上市或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均十分重视财务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核心作用。但是尚有许多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财务人员等同于“记账先生”,对提高企业财务水平也不够重视。

(5)合法和诚信经营意识尚待增强

部分中小企业对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知不深,在企业追求一味低成本经营付出的驱使下,容易产生违法风险或是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三、仙居县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一)制定战略规划,有效配置资源

中小企业应有自身的愿景和使命,并据之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管理等中长期战略规划,进而有效配置资源,而对于仙居中小企业,特别是医化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争取与战略相配套的土地尤为重要。进而加大在仙居本地的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让更多的人才扎根仙居,为企业和仙居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注重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中小企业争取由原先的主要靠投资驱动、项目驱动来拉动经济增长变为创新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同时医化行业、橡塑行业、机械行业等企业应抓住国家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三)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全面贯彻执行

中小企业应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杜绝超制度的“特权”和有选择性的实施内控体系。三重一大决策必须采取按照内控制指引的规定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将内控执行的评价结果与企业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进行紧密衔接。

(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决策

企业应重视财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谋作用”,进行各项重大经济决策时,应有财务人员全程参加。同时,财务人员应规范会计核算,妥善处理涉税事项,积极协助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IPO上市。

作为财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加强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和税法法规政策以适应社会和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五)树立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理念

中小企业作为营利组织,其各项活动就必须符合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的规定。这些重大经营事项的合法化,对加快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和IPO上市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小企业应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妥善处理与供应商、顾客、金额机构等业务关系。

(六)以市场为服务对象,合理选择商业模式

以往市场需求刺激企业创造新的产品,而在当下,更多企业为顾客设计新的需求并创新产品,改变顾客的消费观、生活行为习惯等,比如IPHONE。所以中小企业应进行实时的市场调查,区别市场开拓与销售的功能,适应并创造市场需要。

在将企业和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离不开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直观地可理解为企业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去赚钱。中小企业应积极尝试新兴的商业模式,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实现产业创新、跨界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政府及金融等各项扶持政策和引导,更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综合的优劣势分析,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科技创新,不断探索企业做大做好的道路,争取在各种经济大环境下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仙居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

篇3

2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战略成本会计

战略成本会计最直接的运用即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再造与优化,是企业通过成本管理降低企业成本与发现企业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成本分析与管理可以通过成本核算找到降低成本的因素或生产经营环节,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待销售的商品房即为房企的存货,一般企业通过存货成本核算与管理,发现采购原材料的价格、次数,安排采购周期实现对原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而房地产企业一般而言在其商品房的建造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购买也需要采用战略性成本管理法则,通过对原材料采购次数、平均采购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科学设计原材料采购周期与采购次数,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原材料价格最小化其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支出;另外对商品房存货的销售环节,根据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进行逐渐“放盘”实现对商品房存货销售有节奏的控制,可以发现房地产行业或市场目前出现的问题或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价格策略或促销策略,配合发盘节奏实现房地产企业存货待销售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提高房企经营的绩效。因此,可以看出战略成本会计对于房企来说,是考虑将生产(建设)经营的某一环节联系全局,不仅将每一生产环节以成本控制作为量化手段与标准,更将每一生产环节在房企经营管理的整体系统中的成本优化因素予以研究发现,采取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将存货(待售商品房或投资性房产)成本价格分摊到各个环节,以发现各个环节成本改善的因素,最终从单一环节上升到全局成本优化的高度,体现了房企企业管理策略的战略性高度。

3战略成本会计在房企售前、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对于房企来说根据售前市场调查情况制定存货销售价格与销售策略,根据销售的实际情况对售后销售环节的反馈从而控制销售费用,能够实质性帮助房企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业绩。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中,战略成本会计主要变现为适度服务质量控制、销售网点布局与路线设计、售后服务的完善三个方面。适度服务质量控制对于房企来说,销售环节的服务质量控制与成本挂钩,即有效的销售培训使销售人员能够提高房地产的销售业绩,销售培训费用与销售人员提成费用的控制,都是战略成本控制的适度服务质量控制的关注环节;销售网点布局则是通过市场调查设计房地产销售的主要售楼部与广告宣传投放地,通过合理的销售网络布局实现较小成本耗费下的高销售业绩与目标,这在房地产销售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合理有效的销售网络布局,如地铁进出站口的广告牌设计,能够在人流量的地方设置醒目的销售广告,战略成本会计能够权衡广告费用与销售业绩之间的关系;另外,旅游景区房地产在市区设立的售楼咨询中心,也需要考虑人流量与周围居民或市民的收入情况,战略成本会计即能够通过该环节的成本分析与控制实现对销售网点布局的优化升级;售后服务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应该是越来越受重视的环节,因为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团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售后服务往往是房地产开发商移交到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对商品房售后的各种物业管理事务的预期感受与满意程度,这不仅仅是对房地产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高要求,也是对与房地产休戚相关的物业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战略成本会计要求房企在售后服务质量的管控,实际上对于房企改善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提高销售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房企来说,售前售后环节关系到房企销售业绩的可持续化与企业商誉或形象的进一步提高,要想将其做得更好,就要增加售后服务的设施和相应的售后服务人员。

4战略成本会计在房地产企业高层决策管理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不同于传统成本会计的最明显之处,即在于其对于企业来说的战略意义。房地产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和了解市场动向,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价格走势,战略成本会计通过市场调查、企业成本控制与市场未来走势预测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帮助企业高层制定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如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决策或是商品房促销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而关于房地产企业与竞争对手优劣势方面的比较研究,则有利于企业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战略成本会计还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准购房者的需求方向,有助于房企制定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发展性策略。另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战略性成本会计信息的使用,无论是企业经营决策管理人员这还是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经营过程最为直观的状态描述与分析,有效的成本分析与管控将大大提高这方面信息的使用效率,有效服务于企业管理。

篇4

一、项目资料

“景天新都”坐落于江东市西城区,总规划建筑面积为10.8万平米,其中地上7.8万平米,地下3万平米。总户数652户,容积率4.5,建筑密度25.08%,绿化率31.98%,结构形势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层高为地上29―31层,地下2层,地面总高度为98米。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一次性开工建成。建设期为二年,经营期两年。

二、投资方案

(一)方案A――自筹、银行贷款

1、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企业自筹1.8亿元,银行贷款0.7亿元,已落实。(如表1所示)

2、财务评价

该项目建成后,按4年计算期测算,年平均新增销售收入7500万元,利润总额(所得税前)5000万元。(如表2所示)

(二)方案B――自筹、联建

1、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2.62亿元,企业自有资金5200万元,联建方江东市某开发公司拟投入1亿元,项目建成后利润按投资比例分成,其余资金来源为房屋销售款。预计收入3.22亿元。(如表3所示)

2、财务评价(如表4所示)

三、A、B决策方案的分析比较(如表5所示)

A、B方案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现值均大于0,方案可行,获利指数大于1,且B方案大于A方案。但A方案内部收益率高于B方案。

A、B方案优劣势比较

1、采用A方案,项目资金企业自筹72%,银行贷款28%

其优势:①能使企业以“高起点、高投入、高档次”发展当地经济,快速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②企业对项目的实施具有决策权。

劣势:需承担融资风险及贷款利息,项目的赢利能力均不如B方案,全部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年。项目贷款到期按期归还。近两年,受国家宏观调控信贷规模影响,大幅紧缩银根,以降低贷款不良,原由城关支行贷款审批权限被上级至总行核准,信贷资金落实难度加大,金融风险一旦出现,银行则会加速收贷,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现有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2、采用B方案,引资入股方式

优势:项目资金可落实且无需承担高额贷款利息。项目的赢利能力均好于A方案,全部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年。项目与投资方合资组建,可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劣势①企业前期投入大量用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人员对企业财务效益评价,并制定相关的分红等方案,才能介入投资;②原景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支出等不再具有决策权,应由重新组建的董事会进行表决通过;③项目所实现的利润,依据投资比例进行分配,企业能够支配的税后利润受限。采取A方案项目完成后实现净利均为可供分配利润,而B方案按投资比例能实现2782.44万元税后收益,小于A方案3750,并且没有发挥财务杠杆效应起到节税效益。

四、“景天新都”项目投资的五力分析

(一)波特的五力分析原理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二)房地产开发行业的五力分析

1、房地产开发企业间的竞争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通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目前,江东市注册的房地产公司大约有300家,而真正有实力的不过50家,景天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始终将产品定位于中高档消费人群,除过去我市发展的几家龙头开发公司,在我市的同行业之间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2、替代产品的竞争

由于兰州市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能力,购房者大多数的购买力将体现在中低与中高档之间,我市开发商也主要将目标消费群定位于这些群体身上,形成的产品与价格等方面在不会存在太多差异,因此,替代产品比较多,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

3、潜在的进入者

随着近几年地方行业的迅速发展,政府加大对此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抵制对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新的投资者进入缓慢,加之“景天新都”前期的成功运作,综合实力名列前茅,潜在的进入者的竞争压力不是很大。

4、供应商的侃价能力

“景天新都”的建设拟定采用发展形式公开招标,费用采用大包干形式一次包死,参加招标的建筑商较多,因此,我公司具有较大的选择性。

5、购买者及用户的侃价能力

由于住房制度的改革,个人购房者成为商品房消费的主体,占绝对比例,集团购买者通过压价影响企业盈利的能力不会明显反映,因此,购买者及用户的侃价能力竞争压力很小。

五、SWOT分析及结果

(一)SWOT分析法原理

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二)企业投资的SWOT分析

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其占领的市场份额,生产规模,财务现状、管理水平及成本优势等。而房地产开发在整体规划、小区环境、房屋布局、大楼外立面线条、配套设施等都有它的更高要求,随着市场需求不断上涨,竞争日益激烈。

竞争优势:

1、小区的周边环境配套十分优越,绿化率达到40%;

2、交通便利,拥有私车的消费阶层是较具购买力的群体;

3、随着城市向外延伸,而市中心的概念也将越淡薄,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城镇中心分流客源。

竞争劣势

1、在网上的信息不清楚,不及时,更多出自于新闻媒体等二手资料,与购房者很难利用网络直接进行交流、沟通;

2、基本配套设施不到位,也可以通过改造实现转变(成本和投入是否成比例)。

面临机会

1、在前期“景天绿都”的开发项目中,逐渐赢得了较为特定的顾客群;

2、价格适中,已成为多数购房者的首选,在购房中老年人和年轻人成为重心;

3、随着周边地区发展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对这部分人将是供不应求的。

面临威胁

1、投资买房的一部分人群来说满五年,转让要征税;

2、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还不习惯去花将来的钱,加之银行手续繁杂,担保条件较多,还款程度不够完善;

3、相似类型的竞争项目,这些项目也为开发提供了借鉴,如果能够认真分析同类项目的得失 ,未尝不能“后发制人”。

六、结论

根据“波特的五力分析”、“SWOT分析法”、“现金流量法”,进行比较后,项目均可行,且A方案优于B方案,故选择A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建临.管理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7

[2]邵建平.企业管理工具.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5

篇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全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商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越来越多,电商企业之间提供“流量支持”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流量支持”是指基于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与电商平台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关系,平台企业以其业务上人流量众多的优势为运营企业提供交易通道,为其创造增加收人的机会。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未对电商企业之间“流量支持”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明确的规定。电商企业之间“流量支持”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企业的管理者对于此项业务会计处理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进一步影响投资者对于该股票的未来预期,由于价值的巨大,不同的处理原则也会影响企业纳税。“流量支持”为未来电商企业发展一项战略性合作交易,其业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否应该进行会计处理,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选择何种会计处理的模式?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外会计准则下电商企业对于“流量支持”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的优劣势,并提出了最佳的“流量支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

一、文献综述

郭桂杭、方卓琪(2015)在适用范围、定义和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方面比较了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不同的会计处理,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而揭示了它们对中国会计实践的启示。王建军、张召浦(2006)从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型入手,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特殊会计问题,涉及企业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各个方面,同时讨论了会计报表编制的相关问题。高靓君、占永红、张瑶(2016)从电商企业管理层的角度,充分考虑了合作方的违约、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等情况,采用博弈分析法研究了利益驱使下电商企业管理层对于“流量支持”会计处理的倾向问题。高靓君(2015)以腾讯为京东提供“流量支持”这一事件为例,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企业关于“流量支持”会计处理的异同,并探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对电商运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投资者的决策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最适合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会计处理方式。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前人学者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电商环境中的特殊会计问题的分析、“流量支持”业务会计处理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笔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个案研究过于片面,缺乏普遍性分析,以及理论层面的分析;只关注了美国准则对于“流量支持”业务的分析,未考虑国际准则的处理方式,不够完善,最终处理方式的选择并不是最佳的方式。因此本文基于中外会计准则,对于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将“流量支持”会计处理的研究从个案上升到整体性研究,并提出最佳的“流量支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

二、中国会计准则下“流量支持”业务的处理分析

电商企业的“流量支持”通常体现在企业之间签订的战略协议,通常伴随着股权交易。一些电商企业会以平台企业提供“交易人口”等方式作为附属条件,为对方提供“流量支持”。如腾讯与京东的战略联盟,腾讯在微信和手机QQ上为京东提供一级入口。由于我国电商发展起步较晚,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并未对电商企业之间“流量支持”业务规定明确的处理方式,本文主要探讨“流量支持”受益企业的借方会计科目的确认以及未来受益期间的会计处理。经过整理与研究发现,我国电商企业对此项业务的会计处理分为三种:一是在合并当期资本化处理,在合并后期费用化进行摊销;二是在合并当期直接进行费用化处理;三是忽略此项业务,不做会计处理,具体如表1所示:

(一)资本化处理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对于长期待摊费用定义为“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其核算内容有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开办费和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电商企业之间“流量支持”一般在股权交易过程中附带这一项协议,此项交易款项一次性支付完毕,但“流量支持”是在未来的各个期间内为电商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其费用应该是在各个期间支付。符合“企业已发生”“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长期待摊费用确认的两个条件,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首先,电商企业获得“流量支持”,扩充了客户来源的渠道,商业价值巨大,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入流,符合资产的定义,单纯将其确认为长期待摊费用过于片面。其次,“流量支持”这项权利的使用年限往往是不确定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其摊销期限的确定存在较大的争议。此外,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式单一,在受益期间采用直线平均法进行摊销。然而,“流量支持”在受益期间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是不均衡的,这会造成收入与费用的数额不配比。最后,由于“流量支持”具有巨额价值,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在未来的摊销期内巨额的摊销额会造成企业经营不善的假象。因此,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是不合理的。

(二)费用化处理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对于销售费用定义为“企业为实施营销管理而发生的市场营销研究、渠道建设、销售促进等方面而开支”。电商企业“流量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企业销售渠道建设层面。在合并当期根据“流量支持”的价值一次性计入销售费用,未来期间不进行摊销与分配。费用化的处理方式虽然简化了会计处理的过程,但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流量支持”战略协议不仅仅是提升短期的销售收入,更出于长期战略考虑,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未来期间为电商企业带来收益,当期一次性计入销售费用,不符合会计原则中的权责发生制,费用与相关收入不在相同会计期间确认,违反了会计中的配比原则。其次,“流量支持”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属于资产,如果在合并当期费用化,会造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减少,利润表中期间费用虚增,当期净利润大幅度减少,造成当期经营不善的假象。此外,将“流量支持”费用化会使得受益期间的利润虚增。因此,合并当期费用化是不合理的。

(三)不做会计处理分析在合并当期对于“流量支持”不做任何会计处理,在附注中进行披露。这是三类处理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不管是在合并期间还是受益期间都不会影响企业的账面利润,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反映“流量支持”的巨大商业价值。在当今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点击量”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忽略其价值显然是不可取的,此外,不做会计处理,在企业受益期间增加了企业纳税负担。因此,这种处理方式是不合理的。

三、国外会计准则下“流量支持”业务的处理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现今国外会计准则主要分为两类,即美国会计准则(SFAS)与国际会计准则(IAS)。因此,关于国外会计准则下电商企业“流量支持”业务会计处理的研究可分为美国会计准则下与国际会计准则两个方面,具体会计处理如表2所示:

(一)美国会计准则下“流量支持”业务的处理分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通过了第142号准则公告———《商誉和无形资产》(即:SFAS-142)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没有实物形态且非货币性的、使企业拥有法定权利或竞争优势的、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根据FASB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电商企业的“流量支持”属于没有实物形态且非货币性的经济资源,并能使获得“流量支持”的电商企业拥有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未来的收益,可以将电商企业的“流量支持”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将“流量支持”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在受益的各个期间进行摊销,能在企业的报表中反映其价值。但是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获得“流量支持”的电商企业不能有效地拥有或控制“流量支持”,并且该项权利是预先支付的费用,并不能将其计入无形资产。如果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处理,会使得企业无形资产项目的虚增,造成该电商企业扩大规模的假象。

(二)国际会计准则下“流量支持”业务的处理分析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于1998年10月1日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IAS38)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我国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强调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与前文分析一致,在国际准则下,电商企业“流量持有”并不能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而应该确认为长期待摊费用,并且在企业受益期间进行合理的摊销。然而,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仍存在不恰当性,具体原因在前文中国会计准则下“流量支持”业务处理方法中资本化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不进行赘述。

四、结论

经过整理与分析,对于“流量支持”业务处理不管是按照当前我国电商企业处理方式,还是国外准则下的处理方式,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劣势,具体对比如表3所示:结合我国新准则对于销售费用的处理,本文认为电商企业“流量支持”属于预先支付的销售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中区分了销售费用的当期和长期效应。电商企业获得“流量支持”属于企业长期战略层面,归类于销售费用的长期效应,应首先估计此项业务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和受益期限,在确认当期作为递延资产,根据各受益期间实际的收益水平进行合理的摊销,受益多的期间按多摊销的原则进行,计入销售费用。现行的国内外会计准则并不能涵盖电子商务企业的“流量支持”业务的处理,对于此类特殊的业务并没有规范的处理,电商企业管理层的倾向性选择会对企业利润与报表的披露造成巨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需要针对电商企业的特殊业务出台明确的准则,以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1]魏臣斌:《2016.基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待摊费用会计处理对比》,《会计研究》2016年第10期。

[2]高靓君:《电商企业“流量支持”会计处理及其影响———结合美国准则规定的对比分析》,《财会月刊》2015年第34期。

[3]高靓君、占永红、张瑶:《基于电商管理层视角的"流量支持"会计处理倾向》,《改革探索》2016年第13期。

[4]柳英慧:《淘宝网交易会计核算探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第14期。

[5]郭桂杭、方卓琪:《中外会计准则的无形资产处理差异与实践启示》,《财会月刊》2015年第11期。

[6]陈溪:《新旧会计准则在销售费用处理上的比较》,《消费导刊管理视野》2008年第5期。

[7]吕红:《我国中小外贸电商企业融资新模式探析》,《对外经贸》2016年第7期。

[8]李楠:《电商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年第21期。

[9]曾翠萍、胡忠虎:《我国电商企业应对销售旺季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22期。

篇6

一、引言

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 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意义、目的、任务、措施和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研究论题多样化、观点多元化、阶段划分多 重化等问题,因此容易照成教学概念模糊,会计信息化进程定位不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界定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研究和教 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

诺兰模型是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NOLAN)1973-1980年,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的MIS管理信息系统。该模型分起步、扩展、控制、集中、数据管理以及成熟的六阶段模型。后人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认为在此过程中IT技术在MIS的应用包括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主要表现为从局部应用、内部集成应用、经营网络重组到经营范围重组的应用过程;同时IT的应用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使得组织变革从自动化、合理化、流程重组向立足点变革发展;同理信息在MIS中的作用越来重要,信息的利用主要从以计算机应用于数据加工处理为主向信息提供、信息利用以及信息战略为主发展,同时带来的回报和风险也越来越大。

谢诗芬教授指出会计信息化就是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AIS),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过程。AIS作为MIS的子系统,其发展亦存在从低级到高级、IT在AIS中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过程、组织变革以及信息利用的规律。基于诺兰模型, 笔者在前人划分的基础上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萌芽阶段(1981-1983年)、缓慢发展阶段(1983-1989年)、有计划有组织发展阶段(1989-1999年)、业务会计一体化阶段(1999-?)、内外一体化阶段、成熟阶段等六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会计核算的信息化阶段,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

三、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优劣势分析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企业级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即以组织为整体的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的会计信息化工作。

(一)AIS的优势分析

1.业务和会计经营网络重组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使得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降低了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协调性,但组织的价值活动并不是独立的集合,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各 个子系统之间的流程应是相互协调的,本阶段将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依据设计AIS的IT战略目标,AIS的设计以符合组织整体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为目的,全面改 造组织的业务流程,实现组织业务流程、会计流程、信息流程以及控制流程的集成,从而实现组织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控制流为一体,并对组织各部门之间的经营网络重组,因此AIS逐渐融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当中。

2.AIS的内部控制由局部控制向以企业为整体的内部控制发展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AIS的内部控制逐渐趋于以组织为整体的集中管理,即AIS的规划、设计、实施同企业的整体战略整合在一起,构建战略一体化的 IS,战略性的信息系统突破单纯的AIS扩展到经营活动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使用IS对业务流程控制和实施跟踪,因此不再区分会计、业务和管理控制,会计、 业务和管理控制已经嵌入AIS中;随着AIS的与企业MIS集中的整体化,使得原来基于权利制约和岗位分置的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流、业务流、控制流 等为基础的控制,控制内容上增加了信息系统的控制、风险控制、信息安全访问控制、信息初始化控制以及软硬件资源控制等。

3.AIS功能由提供会计信息为主向利用会计信息为主发展

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核算层AIS功能更加完善,提供的会计信息突破了历史的、滞后的、货币计量等限制,还提供实时的、对内的、非货币、相关度高的会计信息,AIS能够完成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汇总、统计、 分析、对比,进一步深入透视组织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AIS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深度由提供信息为主向利用信息为主发展。AIS的主要功能也 以核算为向管理为主发展,其以财务会计为中心,在完成基本财务核算的基础上,辅助企业进行管理分析,包括完成资金管理、成本价格管理、收入利润管理、项目 管理、投资分析等管理型财务工作。

(二)劣势分析

1.组织内外信息孤岛

当前的AIS只能提供若干财务指标,初 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无法自动获取、提供高度相关的同行业、上下游企业、国内外经营环境等数据以综合全面反映AIS管理功能。因 此AIS虽然实现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信息化构建,但组织内外之间价值链的信息化仍处于断裂状态。即企业当中各种业务数据的来源根点不是销售和采购部门而是 上下游企业、同行业竞争者、银行等,企业数据的终点(信息的利用者)不仅仅指内部管理人员、员工以及会计人员,还包括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而组织内外信 息孤岛的存在使的企业产生了内外价值链信息化的断裂带,因此当前AIS无法自动获取高度相关的内外信息以及通过标准化的模式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使其进 一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受到限制。

2.会计管理的职能局部实现

AIS管理职能主要是利用核算层提供的周期性、可比性、来源 内部、表现货币和非货币化、形式结构化的会计信息对组织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状况进行初步的反映和控制,仅仅是会计管理职能的初步实现和会计信 息的初步利用。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仅通过若干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还需要同行业数据、上下游企业、国内外经营环境等进行综合分 析。该种分析方法没有固定程序、既定结果,属于半结构化决策,实现信息化较为困难,鉴于以上特点笔者把该阶段归结为会计管理信息化初步阶段,简称会计管理 信息化初始阶段。

3.内部控制问题突出

业务和会计流程的一体化以及经营范围的重组,各部分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直接依赖于组织 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组织管理的复杂化,容易造成权力与义务边界模糊、管理责任难以界定、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例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在传统时 期如果出现错误一般由会计部门采用蓝字补充登记或者红字冲账等方法进行修改,而现在随着业务、会计一体化的发展,凭证生成主要由业务数据根据凭证触发器自 动生成,存在数据源点原则,凭证的错误主要由凭证触发器或者业务的正确与否确定。同时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被改造,信息系统在组织内的范围和重要性增加,知 识和信息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资源,企业的运行管理、战略制定、授权和控制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增加了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信息安全性受到 威胁,对信息依赖性越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风险越大。

四、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构造内外一体化的AIS

所谓内外一体化的AIS主要应用价值链管理理论,重组组织内外会计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流程,通过信息流实现内外协同运作,构建内部企业战略联盟,实现整个价值链增值的内外一体化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组织和上下游组织、商业伙伴以及银行等之间的联系越 来越紧密,他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据处理和管理变成多个主体共同的职责,因此要求组织AIS的构建不再局限于本组织的范围之内。因此未来的AIS一 是能够实现内外企业战略联盟关系支持下内外数据在一定授权基础上的共享,同时组织内控的边界逐渐模糊;二是是内外组织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化建设逐渐完善; 三是会计流程、业务活动流程、控制规则、审计规则逐渐融合到AIS当中,成为AIS的一部分。

(二)突出AIS辅助决策职能

随着内外一体化的发展,AIS的收集、加工、传递、报告变得越来越简单,即AIS会计核算功能和提供信息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会计报告提供的标准化建设逐渐趋于成熟,对内不仅能提供内部业务和财务信息,还能提供同行业数据、上下游组织、国内外经营环境等综合数据,将提高所有各联盟企业内部会计管理、 控制和决策能力。信息的利用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AIS更加突出辅助决策能力,当然AIS的决策能力主要是辅助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而不是代替其进行 决策。AIS能够通过建模、仿真、模糊数学等对比、分析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状况,反映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决 策,因此IT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范围不仅是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应用,还包括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三)AIS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的国界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国家和国家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和集团型企业,希望AIS能实现集团企业统一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和利用,也希望AIS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法律、制度。AIS应该具有支持多语言、多国会计准则、法律、制度、报告形式的要求,同时也将促进各国之间会计准则、制度、法律、报告形式国际化趋同。

(四)AIS立足点转移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首先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应该真正实现融入到企业信息系统当中,随着内外价值链信息化构架的建设,AIS的立足点逐渐发生转 移,AIS的目标一是要提高所有各联盟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决策的能力;二是从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价值管理出发,提升整个价值链会计管理工作、监管、分析、决策的能力。因此当前的AIS应适应提升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和长远战略策略发展的需求,实现组织间信息和过程的集成。

【参考文献】

[1] 谢诗芬.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00(2).

篇7

一、引言

企业物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物业管理工作通常采用的标准形式,而当前物业管理模式的划分标准主要是基于权利实施主体不同,将企业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划分为:自行管理、合作管理和委托管理。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划分标准,如根据物业管理服务采取的手段不同,企业物业管理模式分为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智能网络化管理模式与一站式管理模式等等;而根据企业物业费用的实现形式来看分为酬金制与包干制。从物业管理的其它方面来看,还有治理方式不同,组织性质的区别等划分标准。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迅速,关于物业管理的研究主要从法律、合同方面研究了物业管理全力主体与业务责任主体的矛盾以及如何从制度上保持独立与协调,才能实现物业管理的效率与良性发展。总的来说,物业管理模式从形式上看是物业管理任务的发包分派方式,而物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将表现为物业管理项目或服务内容的发包分派方式再组合;从本质上看是物业管理实施操作权及相关责任与风险的转移,是在当前阶段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效率选择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形式。诚然,不断实现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不仅利于物业自身的增值保值,对于企业主营业务与物业业务或是企业与专业的物业公司来说,可以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企业物业整体运营效益。

本文也是基于物业管理权利主体与业务实施主体出发,主要论述物业管理模式中的自行管理与委托管理两大模式,经分析发现,业主自主管理模式将会出现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管理型迎合了目前我国物业管理需求,而委托管理模式势必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从而引领我国企业物业管理模式实现更高效的转变。基于两大主要模式的优劣势比较研究,得出我国目前的企业物业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物业市场化竞争的加强,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委托管理模式,将成为企业物业管理的未来主要模式。

二、企业物业管理自行、委托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劣势比较

1、企业物业管理的内涵比较

企业对物业进行自行管理,也称之为自管,是由企业业主直接管理自己的物业。根据物业管理实施主体的法人地位,可以划分为企业下属物业子公司、企业物业管理项目部或管理中心,但随着物业业务的不断发展,无论项目部门或是管理中心,都必须发展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

物业管理的委托管理模式是基于物业管理权利主体与业务实施主体的分离,由企业委托专业物业公司或机电、保洁、绿化等专业公司从事项目管理。委托管理模式分类较多,分为全权委托、委托监管、并行委托等主要形式。

2、企业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企业物业自行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从属于或曾经从属于企业本身,物业管理的机构、人员以及财务系统都与企业是一体的或与企业是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分支体系之一,因此,企业物业的自行管理存在天然的优势――与企业业主的密切联系。从经济意义出发,企业业主作为物业权利所有者,物业管理公司或部门作为物业业务实施者(管理者),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所有者――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这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的管理成本问题。显然,企业物业的自行管理,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主体之间的矛盾问题。如企业内部上下级沟通的便利性,信息的互通性,无论是物业管理运作上的便利性还是体现企业管理文化的直接性,都可以予以实现;同样,物业管理过程中如果需要上级企业的支持,无论是新制定制度的批准还是某些服务功能的增加,相对于呈分离状态的独立物业管理机构来说,自行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从成本角度,与企业呈一体化的物业管理,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费用。

但是,应该看到企业物业自管,由于企业自身的持续而欠缺物业管理专业性,物业管理的低效而导致额外成本过高是企业物业自管存在的问题。另外,企业与物业管理的一体化,责任实施主体与权利主体的一体容易导致责任的推诿,从而致使物业管理责任由于“搭便车”的存在致使物业管理效率低下。显然,自管模式的良性发展需要企业自身拥有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并通过物业人员培训或引进补充管理队伍,不断强化物业管理部门的管理经验。

物业管理的委托管理模式是基于物业管理权利主体与业务实施主体的分离,由企业委托专业物业公司或机电、保洁、绿化等专业公司从事项目管理。委托管理模式分类较多,分为全权委托、委托监管、并行委托等主要形式。相较于企业物业的自行管理模式,首先是企业从附属的物业管理业务脱离出来,而从事于自身长期进行的且最具有专业性的主营业务,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其次是物业管理业务方面,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具有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高效的物业管理业务流程;再次是多样化的委托管理模式,丰富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化专业分工的优势基础上,真正实现了“权责分开,效率优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需求。

但是,企业物业委托管理模式也有显然的缺点,相对于自行管理来说,物业管理费用十分高。另外,企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物业公司的项目运作并不完全可控,可能造成物管费用过高;同时,企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沟通不顺,企业不断更换物业管理公司的情况也较为常见,会造成企业支付的费用进一步增高。

三、企业物业管理两大模式的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就我国目前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物业自行管理的模式仍然占企业物业管理市场的一部分份额,尤其是企业自建,物业也就顺其自然以自管模式为主。这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有密切联系,即如前所述,企业可以节约成本,可以实现对物业管理的无信息损失“上传下达”,可以有效管理物业项目部门的服务项目规划或实施等等。而且,对于我国早期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通常是艘“航空母舰”,经营的业务除了主营业务,几乎都是作为企业的自营项目。另外,相较于物业管理的委托管理模式,即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对于企业也是有一定的选择的,如研究发现,物业管理具有规模效应,如果物业管理面积未达到其管理的盈亏临界点,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不会接受这样的委托业务。因此,就成本角度企业物业自行管理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委托物业管理将成为企业物业管理的未来主要模式。

而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与城市,企业物业委托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发展甚至成为主要的物业管理模式,这与物业委托管理的效率是密不可分的。如前所述,企业若要克服自行物业管理模式效率的低下,需要培养自身的专业物业管理人员,或是通过培训或是引进模式。诚然,相对于自行物业管理,企业委托物业管理中由于具备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而效率较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自行物业管理还是委托管理,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成为关键,那么,两种模式的优劣势共同决定了处于效率考虑,企业物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出现“职业物业管理经理人”。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实践来看,专业化也是物业管理行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以美国为例,物业管理公司一般只负责小区的整体管理,具体服务内容由业主委员会征求业主意愿后决定,有关业务则由物业管理公司聘请专业的清洁、保安、设备维修等服务公司承担。我国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制度的基础上,已从2005年开始推行物业管理师制度,也称之为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并于2007年培养出第一批专业化的注册物业管理师队伍,这些注册物业管理师基本上都隶属于专业化的物业服务企业。企业物业管理势必往更高效的模式发展,预计独立的物业管理CEO会像注册会计师一样,受雇于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事务所,成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中的关键一环。

正如前文比较的一样,企业主营业务与物业管理业务的分开,适应了社会化专业分工的发展趋势,能够提高物业管理效率也使企业自身专注于主营业务,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而企业委托物业管理模式分类较多,根据委托权利的是否继续细分分为的全权委托、并行委托等方式。可以看出,全权委托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较为简单,而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来说则需要具有较强的统筹管理能力,如果物业管理公司采取聘用专业物业管理人员针对项目进行管理,将企业物业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包进行有效组合与管理,将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专业化与效率,促使企业物业管理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早期国有企业或是当前小企业采取的物业自行管理模式,还是在我国物业管理市场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采取并流行的委托管理模式,都朝着物业管理效率这一目标发展,因此,可以预期未来企业物业管理会在效率上进一步突出,即物业管理公司会进一步剥离出除了管理之外的业务,分包或是外包给专业服务公司;对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认证,并由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设计、咨询服务,甚至是项目定制服务,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真正独立物业管理服务。进一步来看,物业管理行业在当前物业服务价格水平综合偏低的情况下,对于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来说,简单的依靠扩大物业管理的规模也很难持续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效益,物业服务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举措创新经营模式,以现代化物业管理模式经营物业服务企业,实现并扩大盈利。

【参考文献】

[1] 王筝:我国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动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12).

[2] 马文艳:论国有煤炭企业物业管理的发展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6).

[3] 韩艳艳: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

篇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迈进数字化时代,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会计环境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会计信息使用群体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通常称为决策有用性。因此,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是当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传统财务报告在应对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以及资金的高速流动性方面都存在缺陷,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财务报告模式来弥补传统的不足。在信息用户需求和网络经济环境的推动下,计算机、internet、信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企业会计产生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网络会计。在这一新趋势下,人们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方式开始转为网络财务报告,对于网络财务报告有助于增强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本文将对网络财务报告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最终得出,网络财务报告带来的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及其网络会计的兴起,使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成为必然和可能。

一、网络财务报告兴起的背景

信息使用者获取企业相关的财务会计新信息主要是通过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在网络会计出现以前,企业几乎都是以纸质的财务报告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相关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日趋成熟,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出现,电子货币和支付工具诞生……这些使得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上。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在新环境下已显不足,缺陷越来越明显,不论是信息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希望报告模式得到改进和完善,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网络会计应运而生。从本质上讲,网络会计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关键问题。网络会计的产生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为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和模式的改进提供了契机。

网络财务报告是伴随着网络会计的诞生而出现的,是时展的必然产物。eliott(1992,1994)和wallman(1995,1997)最早研究了网络等新技术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eliott认为信息技术改变了商业交易运作的方式,这种变化也要求外部报告也有所变革。在网络环境下,通过internet与数据库和报告分析技术的结合和相互的支持,公开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各项经营情况,信息更为丰富和及时,满足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和要求。从此,传播和获取财务报告的媒介从纸质开始走向互联网,财务报告制度也从传统的定期到现在的及时。这种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时效性和智能性的网络财务报告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和会计界关注的热点。

二、对网络财务报告的swot分析

从国内外各类文献、书刊及网络可以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众多的学者对网络财务报告的优越性和存在的相关问题等方面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把目光集中在了网络财务报告相对于传统财务报告的优越性和它所面临的机遇方面。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双面性,外部环境在提供给网络财务报告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并存着一些潜在的威胁和挑战。因此,网络财务报告将在优劣势伴生、机遇和威胁共存的环境下存在和发展。

下面,笔者将用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对网络财务报告进行探讨。将网络财务报告自身具有的特点和会计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用来确定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明确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优势分析(strength)

1.网络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披露信息更为及时、实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时效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资本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财务信息使用群体更加重视所获得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而传统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和静态性的纸质报告,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

相比之下,网络财务报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一方面,从会计信息提供者角度看, 网络财务报告具有实时跟踪功能,用网络技术能实时采集、加工会计信息,实现了业务和财务处理的一体化,缩短了会计财务信息的生成、传输、获取的时间,从而在财务报告的最终编制和时间上优于传统报告;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看,网络财务报告具有实时跨越时空传输的功能。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进入企业网站点击相关的网点,获取财务报告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及时作出预测和决策。

2.网络财务报告的动态性和低成本性:这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方式和模式动态化,报告的呈报更加方便灵活,而且也降低了报告的编制成本和呈报成本。

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财务报告呈报模式的动态性和呈报方式的动态性。网络财务报告改变了传统财务报告呈报的模式和方式,从定期模式到及时模式,从纸质呈报到电子网络呈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走上了无纸化阶段,超越传统方式,企业将会计报告相关数据信息存储在企业的数据库和相关网站上,通过互联网财务报告无需印制成册和刊登公布。这是从传统的静态化模式向动态化模式的转变。动态化传递信息模式更加方便快捷,使用也更灵活,这都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从而降低了成本。网络财务报告使得“成本效益原则”得到了最优体现。

3.网络财务报告的针对性和互动性:internet 实现了人机对话交流,提供了多种互动交流模式。互动性是网络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可以更为直接地交流,充分了解到供需信息。双方的互动性增强了信息的针对性。信息提供者一方不再传统地编制和提供统一固定的财务报告格式,在传统报告模式的通用性基础上更加具有针对性。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更好地满足了日益个性化,为特殊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了技术保证。信息使用者一方则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和要求、决策模型等来重新组合企业提供在网络上的数据,然后对其筛选加工处理,这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使用者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局面。网络财务报告的这个特点提升了信息使用者的反馈价值。

4.网络财务报告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这是指网络会计在线数据库包括了企业的所有财务及其非财务信息,突破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种种约束。传统财务报告无法反映非数字化的信息,无法反映报告的生成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会计下,企业实时输入与经济业务相关的所有数据源,存入企业专用数据库,生成与信息使用者相关的财务信息。同时,也揭示了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预测信息,管理信息,资金筹备信息等。这都弥补了传统财务报告的不足和空缺,有效地扩大了会计报表和辅助信息含量,提供更加丰富完整,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使用者。

5.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最主要特征,也是财务会计的优势(葛家澍,2003)。

葛家澍和杜兴强在《当代会计的发展趋势》一书中写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单个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一系列会计数据经过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的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单一、仿佛十分精确的项目的可靠性。

传统上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时,人工参与的更多,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估计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传统会计信息生成中涉及到的处理程序和编制方法受到技术和专业水平限制,其推导出的财务报告数据真实性、精确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使得最终获得的信息可靠性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决策有用性。随着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升级以及相关系统分析性工具或财务软件的开发更新,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过程更多地由计算机、网络、软件分析工具来完成,这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操纵。先进的处理技术和程序,使得最终的会计信息更为准确、真实、可验,增强了可靠性。

6.网络财务报告的开放性和公允性:以往传统财务报告仅局限于把企业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告方式提供给当前的利益相关群体如企业的股东,投资者,债权人,而没有考虑到其他对企业有投资意向和合作意向的潜在利益群体的信息需求,这不利于企业业务的拓展和资本的壮大。相比之下,在网络财务报告形式下,自愿披露的企业将财务信息的公开在可供众多人群获取、使用的互联网上。广阔的信息披露平台——企业网站,让更多人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使企业在完成应有的披露任务之时,也附带地起到了宣传作用,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增强了竞争优势,将会赢得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供应商的支持。

网络财务报告的公开性赋予了更强的公允性,报告的公开让其使用群体更为广泛,不仅有来自于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的关注,而且有来自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和其他行业(如同类行业企业、政府、银行、供应商、证券、审计、外汇、财税等部门)的关注。在关注的同时也起到了一种监督的作用。信息关注人数的增加,使监督企业财务报告人数增加,则企业提供不可靠性信息就更可能受到指责、批评和攻击。绝对没有一个企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灭亡。在网络财务报告形式下,企业会更加诚实地反映企业信息,通常会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来反映经济事项,这充分体现出网络财务报告比传统财务报告更具有公允性。

(二)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劣势分析(weakness)

虽然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更多地呈现了它众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它也具有两面性,其劣势与优势是共同存在的。我们有必要对其自身的劣势进行分析了解,绝不能忽略。笔者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在竞争者面前更多地暴露了自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张运来,2007)。网络财务报告体系下,会计信息的公开性使企业的透明度得到提高。从企业立场上考虑,这种透明度的提高也使得企业受到了更多同业竞争者的“跟踪监视”,面临了更多的竞争压力和风险。

在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盛行的当今市场上,各类企业的竞争是来自多方面的,有来自生产技术、资源获取、资本积累、知识水平、员工素质、管理结构更改方面的,也有来自对同行业竞争企业的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的竞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及时、准确、全面地获悉竞争者的情况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被看作是企业核心的财务会计信息更是竞争者之间最想获取的信息。而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平台——互联网,具有公开性、广泛性、便捷性和快速性等特征,这让竞争对手获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等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企业的竞争对手,通过网络财务报告获得了诸如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之类的数量化信息和非数量化信息(管理会计信息、预测信息、前瞻性信息和盈利构成信息等),可以分析、判断企业的当期状况,可以预测出企业在未来将采取的行动,以此制定相应竞争策略,减少不确定性。这对企业本身来讲,网络财务报告的公开性、透明性对自身也是一种风险。所以,企业从自身利益和立场考虑,应该对网络财务报告公开性和透明性的两面性进行权衡。

2.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在信息使用者面前容易粉饰和伪装。在先前罗列的网络财务报告优势中有提到: 网络会计出现后,会计核算工作走上了无纸化的道路。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多交给计算机系统和分析软件,最终信息使用者也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筛选及控制信息的获取。总体上讲,这使得会计信息更为真实、精确、可靠。但如果企业对所披露的原始数据源加以修改,对其数据库中数据的实时输入和储存环节做手脚,或是更改信息系统的处理程序,以此出具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网络财务报告,则这样的“粉饰手段”在网络财务报告中是很难被使用者发现的。因为企业的交易业务从发生时就开始录入到数据库中,接下来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最终生成报表都是由网络一手操办的,这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企业在其数据库中实时录入和保存,还有信息处理系统的科学性、标准性、严密性。而企业内部人员篡改伪造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是及其容易且隐蔽的,并且鉴于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本质上也是人为设计开发的,对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更改是很容易的。不像传统财务报告,更改、伪造、涂改的迹象很明显,并且更容易受到原始凭证单据这些实物证据的验证核查。

对于外部审计工作而言:会计网络化后,手工明细账、日记账不存在了,记账凭证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传统审计线索变化了,而且计算过程也不直观了。财务处理过程在计算机内自动完成,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过去证账、账账核对的办法现在不方便使用了,这无疑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困难。

(三)网络财务报告所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在信息用户需求和网络经济推动下,计算机、互联网及其各类分析工具和财务软件都被广泛应用于会计领域。会计环境的改变给网络财务报告的诞生和实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它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1.计算机、internet、extranet(企业外联网)和intranet(企业内联网)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支持,使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企业信息网络采集数据,实现了财务与业务协同,而且会计数据处理呈现集成化趋势,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成财务报告并在企业网络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的效率。同时,各类财务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快速和实时升级更新,符合当今各类企业的不同业务需要和信息用户要求,更好地减少了企业随时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各部门可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器和财务软件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化使用效率,实现会计业务的分布式处理,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xbrl技术的成功开发和普及。企业财务报告是商业社会受数字时代影响的最后领域之一。传统收集、整理和编制企业所需的信息既耗费时间,缺乏及时性,又收集不全面且容易出错,成本费用高昂。最主要的问题是,各企业系统使用的报告语言也有差异,也造成了语言转换的额外负担。为此,一种新的语言工具——xbrl被开发出来。xbrl是可扩展性商业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的缩写,它是一种可免费获取的用于财务报告的商业语言,为财务机构准备、公布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可靠地抽取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提供标准化方法,用以整合不同来源企业数据的方法,使得数据可以在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公司内外使用。采用xbrl可以让原先分析软件需要几小时才能整理完整的报告在几秒内便可完成,它让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和管理所披露的数据,而且信息用户只要付出更少的额外成本就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xbrl的开发和普及是存取网络财务报告的一大创新,为网络财务报告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虚拟性信息经济的出现、电子商务交易的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支付工具和方式的改变都要求会计领域适应这些变化,这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四)网络财务报告所面临的威胁(threat)

网络经济的到来、会计环境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提高在给网络财务报告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潜在的威胁将与其共存,并向它提出了挑战。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信息用户要想更好地利用网络财务报告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作出有用决策,在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优势之时,必须意识到所潜在的威胁并加以防范,这对于风险的降低更为必要和重要。

1.来自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各类财务分析软件科学性的威胁。网络会计下,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网络财务报告的生成披露流程都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网络系统和财务软件平台上的。基础平台的安全性和科学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报告的质量。从现实状况看,外部风险主要包括黑客的袭击、高破坏性的病毒到处施虐、不安全媒体的拦截、潜在不道德事件、客户欺诈风险等。加之企业使用的各类财务软件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漏洞不可避免,缺乏严密性,这些都给网络财务报告构成了威胁,带来了高风险性,可能会严重影响甚至破坏最终网络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特别是对于那些交易业务网络化、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的金融行业(银行,证券,股票,外汇……)而言,其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2.网络财务报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现有的会计准则和法律规范对网络财务报告这一块还相对缺乏。网络会计还是一个新事物,会计准则和规范中还没对其出台具体的相关标准。因此,在实务中,各企业在具体的会计程序、方法操作不一,可能会出具不同模式的网络财务报告,不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间信息的比较分析,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同时,与之相关的如《电子商务法》、《网络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也都不完善,宏观上缺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以及对网络经济业务的监督,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对网络会计的发展和网络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造成了威胁,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利益受损,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对网络财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地迎合网络经济中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各种需求,体现网络会计的作用,确保网络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增强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对于其自身劣势和面临的威胁应综合治理。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网络会计的出现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掌握专业财务知识,还要熟悉电算化知识和网络知识及其对各类软件的操作运用。企业应该对他们定期进行网络操作和网络安全业务培训,以使会计人员能适应虚拟办公条件下的特定会计方法、程序及控制和评价措施。

(二)加强对网络设备、软件系统的开发使用和安全管理

在开发使用上,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根据企业自身具备的条件开发个性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使最终的网络财务报告更具参考价值。 在安全管理上,应该多从技术上和制度上考虑到其安全措施,防范网络风险。充分利用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机制,加强存取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同时,要加强内联网与互联网连接的管理,防止病毒从外部网络侵入内联网,要经常进行检查,定期对重要文件和数据进行备份。使用先进的防杀毒软件,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三)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实施。网络会计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政府适时的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部门也要作出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而不要等到网络会计实践成熟后才开始制定,这样才能指导网络会计的发展,企业公布披露的网络财务报告才能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四、结论

随着网络会计的应运而生,会计角色受到信息技术演进的极大影响,网络财务报告逐步成为人们提供和获取相关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从swot分析中可以看到,网络财务报告优劣势并存,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并存,总体上是优势多于劣势。这使得传统财务报告走向网络财务报告成为必然。外部环境带来的众多机遇也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显现出的及时性、相关性、针对性等优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都使得网络财务会计的发展成为必然和可行。网络财务报告的运用给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一场革命,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处于发展初期的网络财务报告面临着网络技术安全性、相关复合人才的缺乏以及法律和会计法规不健全带来的道德风险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应有效地利用其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具体的对策,使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强,迎合时代的发展,满足各类群体的需要,以便决策者们获取更多利益。

【参考文献】

[1]布莱恩·伯杰伦(bryan bergeron):xbrl 语言精要——21世纪的财务报告. 廉晓红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2] 葛家澍,陈少华. 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6).

[3] 葛家澍. 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缺陷及改进. 财会通讯,2004,(5).

[4] 黎庆元. 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3,(6).

[5] 何玉,张天西. 自愿实施网络财务报告公司的特征研究. 会计研究,2005,(12).

[6] 沈颖玲. 网络财务报告研究.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7] 张运来. 会计发展新趋势——网络会计探析. 中国总会计师,2007,(8).

[8] 张天西. 网络财务报告:xbrl的理论基础研究. 会计研究,2006,(9).

[9] 郑庆良.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财会通讯,2006,(12).

[10] 周仁俊.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3).

篇9

(一)战略管理会计可以提升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力和战略执行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我国财务会计体系中很难准确的进行披露,而战略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并且能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管理层次相结合,通过运用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从而综合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制定一个战略远比执行一个战略容易。执行力是任何其他人不能代替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但“执行力不力”是我国企业的通病。战略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制定规范战略,明确业务的流程,使企业执行者保持严谨的态度,按照执行方向果断执行下去,从而使企业优先配置执行资源,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一个科学而完整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及其切实可行的实施,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制定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正是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权衡风险与报酬,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有利于企业长久而持续的发展,所以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

(三)战略会计的外向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的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了超越会计主体范围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战略管理会计正是紧盯市场,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将本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方法应用于外部竞争对手、顾客和供应商等,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从而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一)市场竞争层这是企业竞争力的表层,体现了不同企业竞争力强弱,使企业能够在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层,主要针对竞争对手的选择、市场占有分析等内容,做出战术性安排,维持短期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通过运用层面得到执行,并获得结果的体现。

(二)战略实施层这是企业竞争力的中层,对企业战略远景规划的解释与执行,决定了竞争力衡量指标的分值。该层次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功能的实现,将企业的战略规划进一步细化,使其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操作。具体表现为管理层次与管理方式的确定、预算管理、价值链分析、绩效评价、生产组织、成本优化等,这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密切相关。

(三)战略规划层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和核心。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即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该层面上,战略管理会计主要作用是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包括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产业方向的选择、组织结构的再设计、企业价值的自我设定等。

三、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实施

(一)制定有效的战略目标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对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运行也有着同样意义。构建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会计,其最终目标就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持久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二)选择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会计,除传统方法之外,还应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符合的特定方法。

(1)竞争对手分析法。竞争对手分析法就是通过对市场状况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未来行业发展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做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首先应确定竞争对手是谁。明确自己的竞争对手,才能在细分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包括当前及潜在的竞争对手。其次是明确竞争对手的目标,对竞争对手的优劣势进行准确分析。不同的竞争对手以及同一竞争对手不同发展阶段。其目标不尽相同。通过分析对手的优劣势,了解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竞争手段,以帮助企业确定应对措施,这是企业确定竞争分析、寻求抗衡点的关键所在。最后分析竞争对手竞争策略。企业要清楚竞争对手的成本领先策略、差异化策略等,熟知竞争对手在遇到新的竞争时的反应力度和强度。竞争对手分析法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预测竞争对手的进攻,抓住竞争对手的错误和劣势所带来的机遇,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介,确定成本动因,把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上,再把作业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以便计算出成本对象的真实成本。它不仅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也改进了成本的分摊方法;既提高了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提供了更明细化的成本资料。作业成本计算法实现了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的结合,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3)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即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包括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纵向价值链可以通过购销活动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价值链的相互联系。比如从原料投入到最终产品的形成期间所有价值转移和增值环节构成的纵向价值链。战略管理会计通过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借助于预算的方式分析纵向价值链,为企业的价值链整合提供服务。横向价值链分析是对一个产业内部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可以找出企业和竞争对手在各价值链环节上成本和价值的差异,为企业改进和创新提供指导。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竞争对手会计对有关竞争对手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及时披露并加以分析,从而引导本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4)平衡计分卡法。平衡计分卡是指在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指标时,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指标和一系列非财务指标的平衡,不能只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了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和企业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财务方面是最终目标,顾客方面是关键,企业内部流程是基础,企业学习与成长是核心。战略实施能力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平衡计分卡是实施战略的重要工具。

(三)完善战略管理会计主要内容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会计,应以战略管理的高度作为出发点,保证企业持续长久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战略决策分析。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实施的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包括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分析,企业可以把握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便企业制定出可行的战略目标。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会计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出发点,从企业内外部收集相关信息,运用特定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可行的战略目标,为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服务。

(2)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主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通过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最终实现以相等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价值或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顾客价值这一长远目标,逐渐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3)战略决策实施。企业战略决策目标确定后,就应很好地贯彻落实和实施。战略管理会计要围绕战略目标进行展开,除包括取得竞争优势,反映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战略性因素外,也要把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纳入整个系统中来。

(4)战略性业绩评价。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且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战略业绩评价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战略管理会计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将战略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10

    现有会计教学课时设置偏重于理论且课时所占比重大,而其他相关课时所占比重较少。如演讲口才、写作、处世艺术等知识,而且教材内容每年往往是稍微变动或甚至不变,这种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需要。

    1.2 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应用

    中专技校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和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职业类人才与学术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有很大区别,前者应更多的强调实用,实际,实效,主要从实践中领悟理论,从做中学,先会后懂。而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实践应用的重视还做得很不够,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如何登记账簿、怎样编制报表,只能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工,说白了,就是停留在核算上,但如何上升到对企业的监督、评价、分析、决策、预测等则显得不足。而帮助企业合理合法避税的常识,更显得非常不足。

    1.3 偏重各自科目独立性,忽视彼此之间的衔接

    主要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和时间安排方面等方面。如《工业企业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但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教师之间在这方面也交流不够,教学安排也有重复之处。《经济法基础》与《税收基础》也存在类似问题。

    1.4 偏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被动地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一种常态教学。甚至基本的会计理论术语也不懂。

    2 中专会计教育理念面临的新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职会计教育都习惯于培养循规蹈矩、老老实实的会计记账人员。认为会计人员做好了记账、算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工作就万事大吉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新行业不断增加,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对中职会计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务实。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会计教育长期以来却无大的变化,教育与实务的差距越拉越大。

    2.1 从用工市场需求看

篇11

    二、企业竞争优势概论

    成本优势只是企业在生产成本低,相比其他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增值优势是指企业能够在产品种引入增值服务,吸引消费者;聚焦优势只是企业产品在性质上能够符合并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速度优势是指企业在产品创新的速度上能够跟上市场节奏,并先与竞争对手;机动优势是指在面对市场环境骤变或突况时,企业具有的迅速反映能力。企业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专业化战略三种基本战略模式实现。成本战略模式只是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扩大市场份额或者优化人才管理等方式降低生产以及管理成本,在同质化产品以及替代品市场中获得超额利润。例如家电企业中的“格兰仕”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1993年到2000年成功完成了企业转型,并成为微波炉行业的巨头。差异化战略是指通过营销手段树立企业品牌,使得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可度提高,或者通过技术手段生产差异化产品,使得其他产品无法替代该企业产品,以产品的“独特性”在市场中独树一帜,这种战略模式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经常使用,并且十分有效。以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注重品牌定位,更重要的是苹果的操作系统以及独特的设计风格,是其他手机以及电脑公司无法替代的,保证了其在电脑、手机消费中的市场份额。专业化战略是指对进行市场细分,并针对细分市场推出产品,使得目标集中,保证其在细分市场的专业性和服务的优质。亚马逊公司生产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针对部分喜欢或寻求电子阅读方式的消费者设计,其功能虽不如平板电脑强大但在灯光等设计风格上备受消费者好评。

    三、以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分析企业竞争优势

    (一)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清晰识别了所处环境,才能充分利用内外部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

    1.内部环境

    从企业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方面出发,利用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问题性对企业的优劣势结合内外部环境建立模型分析。五力分析法则更加注重竞争环境分析,从供应商、消费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产业内现有竞争情况分析企业竞争环境。

    2.外部环境

    经济因素例如GDP总量、消费者价格指数、失业率等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冲击;而法律和政治环境规范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专利保护等条例更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市场人群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企业文化制定、产品风格设计上也有着指导意义。特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产品的市场环境,通过企业市场份额、消费群体类型、企业数量等指标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

    (二)竞争对手分析,不了解对手的实力,就难以制定可行的竞争策略。竞争对手包括现有直接竞争对手以及行业潜在进入者。标杆法是竞争对手分析的常用方法,将该企业运营活动与行业中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分析自身经营状况,并参考其经营手段做出反应。标杆法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标杆分析项目、选择标杆分析对象、收集分析数据、确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并分析结果。总之,标杆分析着力于发行企业相对其他企业的不足,并引进他人的解决方案对生产经营环境进行改善,最终实现加强企业竞争优势、弥补竞争劣势的目的。

    (三)价值链分析

篇12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富生命力的一支力量,对经济水平提升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云会计”以云计算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为基础,这种新型的共享模式使企业成本运用大大降低,“云计算”作为近年IT界的热门,使会计信息处理逐步走上网络,各个企业建立繁琐信息库、自我维护等传统信息处理模式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正在逐步被消解,通过研究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运用,对于加强企业管理现代化、增强我国中小型企业竞争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云会计”介绍

“‘云会计’是对云计算的应用,云技术是将各渠道的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和运算形成大数据库‘云’,只要利用终端进行联网,就能实现实时信息的浏览的一种技术。”云计算具备五个基本特征,由三个服务模型及四个模式构成。首先,云计算可以提供按需自助服务,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从服务商处单方面为客户提供计算功能。其次云计算可对网络进行广泛的访问,可使用各种客户端平台例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访问网络。第三,云计算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通过多客户共享模式去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第四,云计算具有快速的可伸缩性,可以快速、可伸缩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这种特点下,服务提供商所供应的服务看似是无限的,客户可以在任意时间购买任意数量的服务。最后,云计算可提供可度量的服务,云系统可以自动控制、优化资源以契合某种服务类型,资源的使用也受到控制和监视,通过向用户、供应商提供被使用服务报告从而实现服务可度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会计”能够向企业提供在线会计核算、数据管理及会计决策等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其功能上能够实现储存及计算动态信息数据、应用软件、服务平台等。对于数据的动态存储和计算来说,它能使信息的处理更加灵便;对于服务平台的功能,由于“云会计”以数据库服务为己任,对于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管理、企业运行监控具有帮;对于应用软件来说,它是云会计的终端,在与其他的系统融合过程中,能够实现会计核算与管理甚至决策功能。“云会计”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便能进行,不再受时间、空间、人工的局限,远程审计、报账报税等工作很容易实现。

二、“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优势

在各种会计软件日益成熟的今天,为什么大多中小企业仍没能建设属于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笔者认为原因有三。首先,建设会计信息库花费巨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中心机房的建立、服务器的购买、数据库软件的运用、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数据安全备份的存放、财务软件的购买、专职人员招聘等,这些花费一般很难使资金本就不够宽裕的中小型企业承受。其次,系统维护费用昂贵:对于大企业来说,各种软件的使用、维护和升级开销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何况中小型企业。第三,对工作人员要求高:由于会计信息系统使用复杂且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高,但中小企业的员工难以达到这些高要求。在这些情况下,“云会计”的优势得到了凸显。首先,云会计初期建设成本低:“云会计”无需购买高性能计算机、价值不菲的软件等,无需费心于复杂的系统维护,可以节省建设初期企业的财务支出。“云会计”的服务提供方式为软件服务,其价格便宜,企业可根据现实需要购买,每月只需支付软件使用费,但数据计量上属于服务期间无需付费,如此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其次,云会计后期维护简单:传统会计信息化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在机房、网络、数据库甚至空调等设备的维护都需要企业支付大量费用,在软件升级上,企业每年要支付给软件公司维护费用以得到升级服务,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以及定量的费用去维护管理。但企业使用“云会计”属于租赁,无需专业的软件维护人员,也无需使企业为这些固定费用买单,同样无需支付维护人员的费用,如此便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让资金流向更要紧的地方。第三,云会计的升级方便:随着企业的进步,对应用会计软件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当时花费巨大购买的软件在升级时又需要一笔不小的升级费用,在升级时间内,企业还需更新数据库、终端、路由器等,这样的大工程与长周期必然拖累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云会计以“云计算”为工作原理,在这样的技术特点下,升级中信息服务不中断、存储容量不受限、数据库转移为递进式等能够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在动态环境下调整,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需求。此外,云会计使用的可靠性较高,由于传统会计管理软件模块较多,具有较为复杂的软件架构,数据传输不稳定,数据库异地储存等问题,造成传统会计管理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被降低,云会计服务软件提供商具有更强大的互联网服务器集群及更佳基础平台,使数据传输和存放更通畅,数据经过云会计服务商处理而不受企业本身的限制约束时,相比企业自身具备的数据运行起来其传输稳定性、使用可靠性等方面优势更大。并且,“云会计”的更新能够持续升级,不会遭遇传统会计软件更新中的静态瓶颈。

三、“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不足

尽管“云会计”的应用有其夺目的优势,但任何一种方式的不足都难以避免,“云会计”也存在其自身难以避免的问题。首先,云端数据安全性较低。由于“云会计”的数据传输通过互联网进行,但我国目前开放的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企业重要数据的传输经过互联网容易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在传输过程中窃取信息也将对企业造成危害,因此,企业在信息传输中选择通过云会计服务时应让提供商在数据前后端进行加密,以减少不法分子传输过程中窃取信息的几率。另外,云会计数据选择云端保存,在信息安全上要求云会计服务提供商充当安全保障。然而,即使服务商能够保障信息安全,仍存在网络黑客恶意攻击云端数据,这种情况下也容易为企业带来损失:“诸如360窃密事件等,这需要云会计服务商从自身抓起,严把数据的安全性,切实为客户守好数据安全的大门。”在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立法在针对互联网信息传播上还不够完善,云会计服务的内部人员也存在利用自身便利条件私自查看、泄露客户资料,这也是为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所在。其次,数据传输具有延迟性。“云计算”应用到云会计数据计算中被称作后台运行模式,即通过互联网将所有会计核算数据传输至云会计系统服务商信息平台上,完成之后再通过互联网输送至企业资料库。在网上传输中,数据传送速度受到宽带网速等客观因素影响,会有数据延迟,此外,在数据读取中也会受到终端设备影响,若终端设备为手机,数据传输的延时也将受到WIFI和WLAN等信号强弱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依靠软件开发,而是需要信息网络建设的完善,因此,在“云会计”选择时也需考虑数据传输的不足之处。第三,平台模式选择单一目前我国“云会计”服务平台只提供最基本的会计系统平台,却没有实现国外的“私人订制”:即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私有云服务平台”,这种设置既能使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高,还能令云端资料按照企业的系统生成,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令企业更加高效能。然而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私人订制”型的云服务系统花费大多难以支撑,目前很难全面推广。因此,云会计服务商加强会计信息保护与数据管理、政府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以加强监管力度、企业注意信息安全的保护等措施必不可少。

四、结语

目前,“云会计”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提供软件服务供应商平台,软件服务平台对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计算机硬件的建设和“云计算”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都包含在内。其次,利用“云会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这类公司将在线培训、数据记账、业务开发、企业建设等服务,以帮助企业更好应用“云会计”服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云会计系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快速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01).

篇13

一、基于五力分析的视角对审计行业的市场竞争分析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视角来看

首先是需求的派生属性。客户企业本文由收集整理由于审计需求而聘请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考虑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要求事务所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也提供非审计服务,从而实现节约事务所审计成本与客户企业经济成本的双重目的。

其次是需求弹性较低的属性。由于提交审计报告是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不管是否自愿都需要聘请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且审计服务的专有性很强,除了事务所,其他行业不能进行审计业务。所以,审计产品的弹性很低,审计需求不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发生较大变化。

(二)基于产品的视角来看

由于审计业务有强制性要求,非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接办,具有较强的专属性。虽然会计咨询和管理服务类等非审计业务没有强制性要求,但由于其与审计业务存在较大的关联,事务所较之其他机构存在不可替代性和规模经济的优势,所以专属性仍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发现审计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技术性。

(三)基于购买的视角来看

由于审计产品的重要性和技术性较强,购买企业在购买时会比较慎重,购买者一般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审计市场购买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1.直接重购。即被审计单位认可事务所为其提供的审计和非审计服务,决定后期继续与原事务所合作;2.修正重购。指审计客户出于特殊原因或对原事务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决定后期聘用新的事务所;3.新购。指审计客户之前没有接受过审计与非审计服务,第一次聘请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

事务所不同于一般企业追逐利润的属性,而因其特殊性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审计市场的状况不仅与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关,还受新参加竞争的事务所与行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等因素的影响。

(四)新参加竞争的事务所

通常认为,审计市场的进入壁垒越高,新参加竞争的事务所就越难进入,竞争程度就低,反之亦然。审计市场的进入壁垒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准入要求带来的进入管制。由于审计报告对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性,在各国,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都要取得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才可以从业,都有很高的准入要求。

2.规模经济。在此,我们将审计市场人为区分为大客户市场和小客户市场两个层次来进行研究。在小客户市场,不存在规模经济壁垒。而在大客户市场,大型事务所在业务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方面都较之小事务所有明显的优势,更能吸引大客户。

(五)买方及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企业作为审计服务的购买方,一方面期望得到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另一方面期望在同等审计质量的情况下可以更低的费用。议价能力的只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客户变更事务所的成本、客户对审计市场收费水平的掌握程度、单个客户的收费在事务所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事务所作为审计产品的供应方,处于垄断地位,因为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是法定业务,是上市公司必须接受的服务。但就某个事务所而言,其讨价还价的能了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事务所的声誉及事务所的规模等因素。一般而言,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声誉越好其讨价还价能力就越强,相反就弱一些。

二、基于swot方法对事务所优劣势、机会及威胁的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更低的成本。本土的事务所相对于国外的事务所来说,在房屋租金、工薪待遇、日常费用等方面都能节约出较多的资金,因此,上述成本摊薄后可以给审计客户带来更低的成本。

2.熟悉中国经济环境与改革发展历程,对中国风俗习惯与国情的了解。

3.具备社会关系与人脉,具有丰富的来自于不同行业的客户资源,并保持顺畅的沟通。

4.收费低。从我国审计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国内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比例明显低于“四大”事务所,有统计表明国内事务所的收费平均不到国外所得1/4。价格上的优势可以赢得一定的客户。

(二)劣势(weaknesses)

1.没有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土事务所品牌。

2.本土事务所人才流失严重,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人才短缺,业务能力不高。优秀人才由于薪资和职业规划等原因更倾向于去外资事务所。

3.规模小。相对大型国际事务所,我国事务所规模均较小,造成审计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风险承受能力不强,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独特的国情和改革:股权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这些改革为事务所提供了机会,而企业管理模式的提升、政府管理潜在的增长需求也提供了相应的机遇。

2.管理咨询业务: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这就意味着事务所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方面存在着机遇和发展潜力。

(四)威胁(threats)

1.客户崇洋的心理。

2.审计市场尚不规范。部分事务所审计质量较低,没有遵守应有的职业操守,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社会公众与相关需求者对事务所的信心。

三、事务所最优竞争战略的选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