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篇1

Abstract: the cost management as the cor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t present how to adapt to the need of water market, become the key to enterprise survival, developmen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ost management, the cost management concept for the management of whole proces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虽然我国水利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兴修水利,但由于水利行业招投标制的实行,全面推行了项目法施工,作为水利施工企业,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招投标价格偏低,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施工企业却并没有认识到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的企业虽然施行了工程项目评估和考评办法,但工程成本却始终没有得以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是对工程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可操作的实施办法或制度办法在执行中流于形式。施工企业从工程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生产到全部工程完工,项目解体为止,整个运行过程都将影响成本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和发展,笔者认为搞好企业成本控制全过程管理尤为关键。而现代企业全过程成本管理正是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兑现全过程管理转变。

1、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员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观念。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预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管理的极限效应。

2、必须树立科学决策,化解市场风险的责任意识。科学决策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获取市场份额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水平的试金石。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因此,决策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决策中集思广主,分析深透,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有充分的思想估计,把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建立起谁决策准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决策不失误。

3、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思想。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它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极大地调动人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鼓励和保护员工展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打细算,精耕细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做出贡献。

4、施工企业的产值规模是取得经济做益的前提。没有产值规模,就没有效益;但有了产值规模,不等于就有了效益;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达不到企业经营的最佳需求时,势必造成资源闲置,人、财、物的浪费;反之,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超过了经营管理能力时,势必造成企业管理粗放,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施工企业一方面要防止因产值规模而造成资源浪费,出现投入少,产出也少,使企业长期处在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因盲目扩展规模,“广种薄放或广种不收”,使企业陷入粗放管理的困境。

5、必须搞好工程式项目成本的测算评估,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目标成本指标、是现代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又一特征。因此,工程项目一开工,必须由法人、项目经理部按照下管一级、谁管谁测评、评干谁测评的原则,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成本客观公正地进行测评。测评的主要内容;(1)测评投标报价的科学性。(2)定各项成本指标。(3)合理测定资金流量。(4)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奖罚对等的原则,实施重奖重罚。将优胜劣汰的市场竟争机制引入企业成本管理之中,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式动态成本管理,不断提高成本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6、必须建立以“成本否决”为核心的成本管理制度。

6.1、模拟市场,实行“成本一票否决”。上至企业的第一责任人,下至各责任成员,都必须树立成本第一的责任意识,必须从思想上确立不懂成本管理的企业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不会成本管理的企业班子不是好班子;不搞成本核算的干部不能任项目经理和工程队长。在干部任用、职工考核、工资晋级,奖金发放等方面都要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度。

6.2、强化成本的预测控制。不深入市场调查,不通过科学的成本预测所确定的成本目标就是一个盲目的、脱离现场院实际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适应的预测监控和即时信息反馈系统,实施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调节,及时分析预测企业成本管理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不断发现问题,采取调整措施,保证“成本一票否决”的科学性、权威性。

6.3、做好成本管理与其它各项工作的最佳结合。凡是影响成本的一切因素,不论是技术、行政、对外承揽,还是党群管理等方面,都应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都要进行成本和功能、成本与方案、成本与资源、成本与工艺、成本与质量、成本与规模、成本与体制机制、成本与市场竞争等可行性论证、客观上要求成本管理必须与生产经营的动态因素相结合。把企业管理集中在成本管理上,用成本效益作为检验企业其它各项工作的标尺。

篇2

在“传承”教学模式下,理论课占较大比重,实践课占较小比重,且两者内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往往是理论课教师给学生讲述各种基本理论与方法,而实践课教师训练学生非常初级和简单的技能,这些技能并不是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具体运用。

2.课程计划时间表。

课程计划时间表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课程中,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授课。课程的这种安排方式必然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彼此割裂。

3.空间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纳入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分别教授,即理论知识在教室讲授,实践知识在实习车间或实训基地训练。这种安排方式必然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彼此割裂。模拟、实训过程通常只是局部与间断性的且操作(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难。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传承”教育方式;教师角色: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理论课以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学习为主,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法。教学手段:教室+黑板+粉笔;而实践课主要采用演示法,以师傅演示和学生模仿练习为主。

5.作业与考试。

理论知识主要采用纸笔方式进行考试。作业形式:局部理论题(用钢笔+纸张:练习本表达即可)。作业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教学考核体系:单一性(笔试:一张试卷)。试题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实践知识主要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试。

6.教学考核体系。

单一性(笔试)。

7.学生评价体系。

片面性(记住+背得+能写=高分=优秀)。

8.教育功能。

传承性、复制性、统一性。教育成效:模仿者、理论性专门人才。

二、《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

针对“传承”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现代企业管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职业教学模式,能够科学、合理、自然、巧妙、全面地解决“传承”教育模式的存在问题。

1.课程内容。

在《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下,理论课与实践课占同样重的比重,且两者内容存在密切联系。《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以“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为学习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内容存在密切联系。教师给学生讲述完理论课中的各种基本理论与方法后,就训练学生与理论课相对应的技能,这些技能就是对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体运用。

2.课程计划时间表。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安排在同一门课程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同一个的教师授课。课程的这种安排方式必然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知识的训练紧密结合。

3.空间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纳入同一的课程,这些知识大多安排在同一地点教授与训练即可(如教室)。少数安排在生产现场实习实践知识即可。模拟、实训过程具有:全面性、联系性、操作(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易。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训练法。教师的角色:教练。学生的角色:运动员。教学手段:教室+黑板+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的模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模拟职业经理人为主线,建立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管理对策演习、团队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5.作业与考试。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这两部分知识的考试被整合在一起。作业与考试形式: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论文或课题(即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其作业与考试答案:强调个性、差异、创新,只要有深度、广度、力度及艺术再现力就行,没有统一模式、没有统一答案。答案来源: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结合到自己所做“企业”的实际并通过转化才能作出。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研究,提出自己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做出不同的“企业”。

6.教学考核体系。

具有多样性,即采用笔试、口试、实作测试。笔试(撰写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考核学生能写会算的能力。口试(演示演说虚拟“企业”):考核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实作测试(做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考核学生能干会用的能力。

7.学生评价体系。

全面性(创造性思维+综合性能力+艺术再现力=高分=优秀)。

8.教育功能。

传承性、差异性、创造性。教育成效:创造者、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案

第一阶段:学生在进入学科前的阶段。

第一,撰写《假如我是经理》;第二,模拟举办一场“职业经理人招聘会”———招聘经理。第三,同学们以双重身份参加模拟“职业经理人招聘会”。在上台时,是“应聘者”,演说:假如我是经理(体会应聘者的心理:即要想应聘到心仪的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在台下时,是招聘者,需要在招聘会现场招聘经理人(体会招聘者的心理)。第四,“招聘会”结束时,请“招聘者”介绍在众多“应聘者”中,招到了谁?为什么?第五,老师点评。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同学们模拟成企业经理人,站在企业经理人这个平台来思考:假如我是经理,我将如何构建企业?假如我是经理,我将如何设计企业管理的体系?假如自己创业,需要把握的是什么?这样的模拟,有利于同学们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理解与把握现代企业管理即将要展开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阶段。

学生在开始理论学习时,需要让自己自始至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需要设置一个“职业场所”、一个空间来做支持。这就需要搭建“虚拟企业”这个平台,让“模拟的企业经理人”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创办企业。这样,当课程讲完时,也就是同学们熟悉做企业的整个流程与构架时,当然也是同学们成长、成熟及企业成长、成熟、成型时,而同学们成长、成熟及企业成长、成熟、成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制作出一份成熟的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教学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把握什么是管理?谁来管?在哪里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

第三阶段:学期末的考试考核阶段。

同学们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效果如何?如何考核?采用什么方式考核?考核方式:请同学们以创业团队为单位制作的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以创业团队为单位演示演说自己创办的“未来的企业”。通过做“企业”,最终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考核体系: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进行测试。笔试:撰写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口试:演示演说虚拟“企业”。实作测试:做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评分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均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演示、演说:20%;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60%。考核目的:通过笔试、口试、实作测试,考核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考核学生的理论思维、口头表达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应变等方面的能力。

四、《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与效果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传承”教育模式下,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学手段:黑板+粉笔。作业形式:局部理论题(用钢笔+纸张表达即可)。教学考核体系:单一性(笔试)。试题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学生评价体系:片面性(记住+背得+能写=高分=优秀)。教育功能:传承性、复制性、统一性。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随意性。案例、模拟、实训过程:局部性、间断性、操作难(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教师角色: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教育成效:模仿者、理论性专门人才。职业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讲授训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作业形式: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课题(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教学考核体系:多样性(笔试、口试、实作测试)。试题答案:没有统一模式、没有统一答案。答案来源: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结合自己所做“企业”的实际通过转化才能作出。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性(创造性思维+综合性能力+艺术再现力=高分=优秀)。教育功能:传承性、差异性、创造性。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配套性。案例、模拟、实训过程:全面性、联系性、操作易(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教师的角色:教练。学生的角色:运动员。教育成效:创造者、应用性专门人才。

2.实现教学主体的转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教师的真正角色:教练。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并能激励学生的士气,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认清自我,制止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要让“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死心塌地跟着教师打拼,并且激励“有能力、没意愿”的学生,提升“有意愿、没能力”的学生。“建立一个成功的教与学的团队,推动团队成员共同进步”是团队教练的核心职能。在学生提升能力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动他们,让他们跑起来,只有他们跑起来,学生的成长速度才能提高。如果说,教师的角色是教练,那么,学生就应该是运动员。无论在哪一场比赛中要想获胜,那绝不仅仅是靠教练说出来的,而是要靠运动员做出来的。教练是否出色,要看运动员做了什么?怎么做?做的水平怎样?做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效?《现代企业管理》运用职业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应趋向于学生的主体化,注重个性发展,即实现教学的主体转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们制作的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多次在学院和省级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开设的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引导学生做课程论文或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学好专业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采用的职业教学模式,其考核方式是课程论文或课程课题(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需要大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研究,提出自己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和考试作弊,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了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同学们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自学,具有想像能力;增强了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计算能力、管理能力;锻炼了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大学生自主研发能力,如独立观察、独立阅读、独立实验、独立实习的能力,等等,促使大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

4.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

学生在做“企业”的时候,因为没有直接经验,如何做“企业”呢?在虚拟企业制作活动的带动下,课余时间大学生们不仅要常到计算机室搞制作、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查阅并购买图书、资料,还须留心观察、调查、进行社会实践。

篇3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员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包括经济类学科与管理类学科;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二)实践性。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进行企业管理的理论学习,就是要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企业管理理论运用到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效益。另外,现代企业管理受到企业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所以采用权变的管理思维,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提高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是该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靠枯燥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者仅仅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案例分析和讨论,而很少有与企业的直接接触,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企业管理活动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权变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单靠空洞、单向的理论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手段,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主动思考,从而直观形象地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进入真实岗位积累前期经验,培养实战思维和能力。笔者总结了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的五种主要形式,具体如下。

(一)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让学生到现场体验和学习真实的企业是如何经营运作的。亲眼所见和亲身的感受能让学生对企业氛围和企业环境等有直接的感性认识,通过企业的介绍,学生也能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有所了解,一些可直接观测的企业活动如生产运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管理等,也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真实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的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能很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认知抽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学到理论知识的运用技能,扩展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从企业的角度,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尝试解决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要做好案例分析,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的课堂组织和正确的总结和评价。因此,选择合适的案例、作出正确的分析引导、自由而有序地讨论组织、恰当的学生观点评价和正确的总结,都是用好案例分析法的重要保证,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三)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指模拟现实工作情境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赋予参与者一定的角色,由参与者在设定的角色下对问题进行应对和处理,并对参与者的表现作出评价的方法。情景模拟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情景中,使学生获得面临实际问题的切身体会,角色的设定使学生必须从岗位要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实际岗位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之后对参与者表现的评价和总结,更能使学生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提高职业能力,积累职业经验,增强职业信心。使用情景模拟法,应注意围绕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拟情景,并且提前帮助学生理解设定的角色,组织和配合学生的现场演练,鼓励学生用职业的身份和创新的思维尝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模拟结束后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和自由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肯定亮点,指出不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部分,市场营销管理中的客户管理、促销技术等内容可适用此法。

篇5

现代企业管理是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这一课程要求学生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专业的技能,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时下,许多公司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而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越来越广泛得应用在各大高校的企业管理教学之中。

1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而言,兴趣则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协作精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企业的管理活动场景逼真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与以前的学习相比有了新的体验,自然就会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从多个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管理本领

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丰富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其根据企业的实际经验编写出的各种案例可以为学生真实还原企业的场景,这对丰富学生的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案例教学方案设计

2.1 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这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根据目标进行教学材料的搜集、组织和整理,有助于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二,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的选择,一个良好的案例至少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某些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教学,因此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此可见,选择优秀的案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选择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方面可以直接到企业去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搜集典型的企业管理案例,结合教学内容编写,这样的案例又接地气又符合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不要错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无论是对管理理论思维还是对实际的管理活动都会大有裨益。案例选择时要循序渐进,逐渐由浅入深,方便学生理解。当学生逐渐理解浅显的案例后,再过渡到较深层次的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2.2 精心布置教学案例,组织好课堂讨论

教师应该提前使学生了解案例,由学生个人先阅读分析案例材料,并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相互讨论交流,拟订发言提纲,为案例教学课做好充分准备。进行正式的讨论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或者选定学生进行发言。学生在讨论之前会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平时的发言要与最终的成绩挂钩,要按照案例发言的要求进行,在陈述观点时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发言如果不完善,教师需要加以适当的补充,把握讨论的重点,确定不跑题。讨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总结陈述观点。或者由正、反两方代表演讲,然后展开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通过争论,找到问题的焦点,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分析。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主持人,讨论的主角是学生,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2.3 做好案例的分析、总结及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做总结陈述,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耐心指正。要指出本次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总结经验,巩固学生的记忆。对学生探讨不深入的问题要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感悟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如何将这种启示应用在未来的工作之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不要批评过度,对讨论分析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没有参与发言的学生也要予以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后要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3 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虽然在教学中十分常见,但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1 对学生分组教学的建议

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能力,所以在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将不同能力的同学搭配在一组,不要只挑学习好的学生发言,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对案例教学充满兴趣。

3.2 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建议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考核时应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理论问题与应用问题结合、笔试与面试结合、开卷与闭卷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检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开展案例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广大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案例教学法的精髓,结合课堂实际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丽英,毛志忠.浅析案例分析教学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篇6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是我校所有专业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懂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该课程在各专业的设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打下了基础。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应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课程改革要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教学。但从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偏重理论讲授、忽视教学实践或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针对高职学生重在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重点强化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主要从教学定位、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使本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和实用易懂,适合于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学习。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直接针对岗位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与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在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上,我们主要依据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紧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而且要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在工作中正确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应始终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课改的最终目标。据此,我们提炼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流程。能力目标:能对企业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并初步制定战略计划,能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能应用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能从事简单的人事工作,了解生产运作过程并能胜任一般的车间管理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等。

二、以适应就业为导向,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外,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学生通过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并取得职场成功打下基础。企业管理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要求在教学的理念把握和内容选择上,做到传统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的有机结合,在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最新案例和前沿理论介绍给学生,构建既有理论框架又能结合实际的就业导向型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去我们的教学内容以学校为主体,学生参与不足,教学上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为此,我们在认真调研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企业管理教学素材。由于本课程是我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理清课程讲授的思路,使课程教学与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保持一致,突出重点,找出共性,满足不同专业对于教学内容的共同要求。为此,我们参阅了大量资料,把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现代企业管理概论、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每个模块均配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向实践环节倾斜,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

三、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应用先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首创,普遍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师生的互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寻求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办法。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形式,我们主要采用后者。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择适当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中,所选择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并有实际应用价值。二是合理组织案例分析。通常案例要提前几天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查找资料和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文字材料,用于课堂发言。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管理的现场氛围,为改进企业管理献计献策。三是恰当评定案例讨论结果。管理问题的解决一般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案例分析的评定也没有所谓的绝对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几个方面判定。

情景模拟:指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其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现场处理相关问题,并根据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实战演练,把自己置身于企业管理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现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表现得更出色,就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对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在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的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管理的情景模拟教学内容可以从各个模块中进行抽取。如:财务报表分析模拟、生产活动组织模拟、人力资源招聘模拟、战略决策模拟,以及新产品推广活动模拟。

企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我校在校外建立了多个的实践基地,定期把各专业的学生送到企业培训,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两类。参观考察是本课程常用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由企业安排专人带领学生参观并加以介绍。学习参观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从产品研发、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到人事财务等,还包括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内容。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调研,撰写见习或调查报告,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会带回不同内容和观点的报告,汇总起来就形成了较完整的企业管理实务一手资料,这些汇集起来的资料在不同班级传阅并讨论,就形成了非常生动的教学内容。通过亲临现场的参观实习,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实务有了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以实用有效为导向,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应减少对记忆知识的考核,增加对应用知识的考核,多角度全过程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平时对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训活动,都要进行记录、评估与考核,学生人人参与考核工作,学生的参与使如此量大而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我们打破了传统单一闭卷考试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三部分,即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与技能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学生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习表现(如发言的积极程度、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等)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两部分,知识考核占20%(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力考核占20%(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以企业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心作用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central role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12-01

1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

1.1 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建立项目决策负责制,杜绝集体决策,集体负责,最终谁也不负责的现象。

1.2 建立优化资金结构的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的结构管理。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企业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财务部门必须运用财务测算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匹配结构,扭转目前多数企业在资金配置上畸轻畸重现象;改变财务部门坐等货款回笼的被动状况,加大财务部门对资金运筹的调控力度,按风险类别划分客户,正确估计和把握客户的信用品质,建立客户信用风险财务分析制度,监督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的实施,杜绝为销售而销售甚至为了某种目的不惜“劳命伤财”搞假销售的不正常现象,依靠财务力量监督两项资金的非常占用;财务部门要经常“会诊”资金运转偏差,适时实施战略性的资金结构调整。

1.3 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为了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规口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现行只计单利,不计复利;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现象,拓展资金成本的核算内容。二是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形成既要“借鸡下蛋”,又能“以蛋还鸡”的良性循环,避免企业的效益过多地分流于资金利息,提高企业偿债能力,逐步把企业从高负债-低效益-高占用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三是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形成借-还-借的良性态势。不仅要重视银行信用,更要重视和讲究商业信用,现实中企业“应付帐款”等流动负债多半成了固定负债,其根本原因是“商业信用”成了“商议信用”,导致三角债现象愈演愈烈,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否则企业的债务链就会越拖越难解,资金问题就会一直成为财务管理的一大障碍。

2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

2.1 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发挥好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优势。财务部门要发挥自身拥有大量价值信息的有利优势,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改变现行产品成本出现浪费后再控制的做法和只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的片面行为,缩短产品成本控制的时间差,从论证、产品的设计抓起,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产品功能无效,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2.2 拓展成本考核范围,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一是财务部门不能局限目前成本核算内容。二要改目前的定额成本核算法为目标成本核算法,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成本控制。三要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加大成本考核力度。

3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1 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实现财会电算化。要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人的因素很关键。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谙熟企业生产营销方面基本知识,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对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摈弃现有呆板陈旧的管理方式,跳出就财务管理财务的狭小天地,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知识优势和信息优势,灵活实施现代财务管理方法,以较高的人员素质来保证实现较高质量的财务管理。

3.2 建立健全内部财会制度,实现财会制度规范化。财会制度是财务部门发挥作用的“法宝”,欲加大财务部门对企业经济行为的控制力度,就必须有规范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财务部门要敢于抓制度的执行,唯有如此,财务部门才会在企业管理中行而有据,管而有力。

3.3 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企业管理提出了灵活、快捷、准确的要求,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显得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好涵盖企业主要发展指标的财务预算,以此为主建成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

3.4 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要在保证财会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发挥出财务信息在企业各类信息中的权威性和主渠道作用,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有机统一。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从会计数据中生成财务信息的做法,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统一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格式,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等完整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与企业生产营销等市场信息相融相伴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并建立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把握并经常连续不断地反映企业动态变化趋势,直观表明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预算执行结果,超前提出财务建议,使目前算帐型财务管理转变成管理决策型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J].经济视角,2010(6).

篇8

[作者简介]朱小理,男,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一、江西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江西民营企业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大多数民营企业机构设置不到位。

除了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或行政部兼任。已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企业大多是将原来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部门的功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只是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很多民企老板认为人力资源部只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就极力压缩部门编制。

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多数人力资源经理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行政事务上,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具体工作,同时还得兼任许多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不大的其他一些管理职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对劳动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基本不懂型。这类人力资源管理者基本上是身兼多职,既不懂劳动人事政策,又没有任何劳动人事管理专业知识与经验,完全依照老板的旨意行事。

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实际经验很少的稚嫩型。这类管理者基本上是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专业近期毕业的学生,这些人分布在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中。

③经验与管理方式老化、观念陈旧型。这类管理者过去长期在国营企业中工作,年龄在40―55岁之间。他们有经验,会管理,但缺乏市场意识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面对当前人力资源市场频繁的流动性与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处理新问题的相关经验不足,适应性差,处事被动。

④有战略头脑、有知识、会管理的现代型。这类人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通晓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很强,他们大多懂得如何成为老板的战略合作伙伴。

3.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不少民营企业老板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接受过管理理论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二是家族成员利益与外部人力资源选用的矛盾突出。许多民营企业有着美好的规划前景,但是人才的流失严重,究其原因是由于“子承父业”、“家天下”等传统观念的存在。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还十分薄弱。在有些民企中,老板拥有绝对的权威,公司大小事全凭老板个人说了算,公司缺乏应有的基本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粗放的,没有认真执行。四是许多民营企业主对引进的人才在工作上要求过高,不管条件是否具备,只要求出成绩求回报,缺乏以诚待人的胸襟;有些民营企业主以对待下人的做法对待人才;有些则疑心过重,怕引进的人才掌握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大权,存在着不放心、不放权、不放手、不放胆的“四不放”现象。五是对人力资源的培训重视不够。许多民营企业不是把培训的投人看作一项投资,而是把它看作一项生产成本,尽量通过压缩这个成本来增加利润。再加上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结果许多民营企业在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方面投入很少甚至没有什么投入。

4.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不足。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管理人才。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人才素质较高之外,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偏低,中高层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不太懂得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管理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少。

5.劳动人事法规政策观念淡漠。

一是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并未能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是企业管理层在劳动合同执行过程中不规范,民营企业对管理、技术人员“跳槽”没有任何约束力。三是劳动合同本身和执行不规范,存在大量的歧视性和禁止性条款,企业经常单方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如延长劳动时间又不给加班费,不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生产中劳动保护措施不完善。

二、对策与建议

1.坚持管理创新,不断适应竞争需要。

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紧密联系,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我省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也决定了我省企业无法直接套用西方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创新是根本,我们一方面要吸收发达国家上百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和方法,学习西方文化及科学理性管理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东方文化,创建适合中国与江西省民营企业特点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升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次。

2.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规范管理模式。

要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发展指标并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培养还是通过外部引进等办法来解决,这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调查和思考,制定完整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未来劳动力需求预测,内部劳动力供给预测和外部劳动力供给预测。在人力资源规划中要注意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了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目标和策略转化为对人才的需求,有效达成质和量、长期和短期的人力供求平衡,包括企业宏观、微观、长期、短期的人力资源招聘、使用、培训、晋升、调迁等计划,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用工制度、在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等,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式。

3.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留住核心员工。

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特别要注重以核心员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将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参与分配来促进人才价格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须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应当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策略。

4.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一旦被全体员工衷心认同或共有,它就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有: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学习型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将更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中升华出来,更重视人。

5.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吸引高端经营人才。

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没用的。可以为外出培训的领导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实用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这培训参加得“值”。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的训练,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往往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便应适时地退居二线,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等方式,让那些拥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管理,勾画下一幅蓝图。

6.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化程度。

调查显示,只有7.8%的民营企业建立了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说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正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有不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仅仅是将原先文字形式的一些人事管理活动用电脑来处理而已,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关键活动如培训和员工发展、绩效考评等采用信息化的程度还较低。由于没有十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工作流程的实践,难以提炼固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为此,我省民营企业应该合理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化程度,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使之成为企业赢取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4)[M].北京: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篇9

财务管理从资金运动的事前着眼,从价值变化的角度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筹划与掌控,以货币形式反映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性管理。因此,建设现代型企业,就必须以全新的视野来认识和实施财务管理。

一、现代财务管理的功能

(一)计划功能

财务计划是在收集大量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获取的历史资料和经济技术等物质条件,运用数量化的手段和计量模型对未来的财务状况做出估计和判断,从而制订企业财务行动方案的过程。财务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精确地预测和科学地分析,探索出可行的增收的渠道和节支路径。财务计划的业务范围主要涵盖资金预测、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四个方面。企业制定财务计划,其落脚点是要以货币的形式真实、综合反映一个计划周期内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期收入和理想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财务计划就是准确预测资金的各种来源和使用方向,并在确定的边界内提出资金使用的效率。

(二)控制功能

财务控制是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在达到既定目标的同时又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过程。要充分发挥财务控制的功能,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1、完善各项基础工作

完善基础性财务工作是发挥财务控制效力的前提。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全真实的原始记录、切实加强定额管理,精确严格计量验收,定期盘存财产物资以及及时制订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制度等。

2、注重财务计划的实施

财务计划的编制仅仅是财务管理的起点,编制计划的归宿在于组织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最终实现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节约各种支出的目的。在组织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判断,来评估衡量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实现财务收支平衡

财务收支的平衡也是财务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平衡财务收支,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调度、合理组织资金,以保证生产经营的合理需要。平衡财务收支的方法,一通过是增加产量、增加收入实现平衡支出。二是通过降低消耗、节约开支以平衡收入。三是通过举债的途径向社会融资或向银行贷款。

(三)监督功能

财务监督主要是采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控制和反馈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对各种资金的筹集况状、运用方向、耗费数量、回收情况和分配结果等活动进行掌控。在财务监督过程中,通过对资金周转速度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资本的占用和使用效果,从而加强企业生产性环节的管理,优化物资供应工作;通过对产品成本耗费的分析,能够反映生产中各种劳动效率的高低,推动企业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实现节约消耗、降低成本;通过对利润的分析,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水平,从而起到挖掘潜力、改善管理、增收节支的目的。

(四)资本运营功能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资本运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和传统的企业不同,现代企业不仅仅生产产品 ,而且还要进行资本运营。资本运营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资本运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脱离了传统财务会计中记账、算账、报账的业务范畴方法,也不采用管理会计中通常使用的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是大量运用管理会计中一系列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引入投资组合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重要方法,将投资、融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作为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内容。

二、现代企业建设中深化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是保持企业稳定运营的基础。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清晰和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而在财务管理制度当中,监督机制的完善性仍为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机制,其不但需要监督审核各类经济事项,还需在企业当中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财务监控运行体制。比如,可建立企业内部物价管理委员会,尽量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另外,对原有的财务监督体制,应通过反馈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改进和修复,确保能够实现相关的目标,进而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是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应用,注重现代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引进。二是企业在经济应用网络平台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逐步的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全面转化企业的经营模式。三是在科学、全面的信息化财务系统的应用下,大力促进内部信息的透明化应用,努力提升信息收集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内控管理意识,要对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使财会人员和相关领导对会计电算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可以对所有财会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安排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考试。要努力提高、丰富财会人员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识,使财会人员掌握软件的核心功能和和日常维护。

(四)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要使用电脑打印的形式对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进行保存,按照会计文档的标准对整套会计电算化系统稳定进行保存,对会计档案的相关权限进行规定,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丽娜.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N].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篇10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现代企业 经营

一、现代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企业的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者的任期考核目标相一致,不可避免地出现经营者在任期突击利润现象,如通过出售优质资产或股份获取收益完成目标利润。其“资本运作”往往与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严重脱节。一些企业对全面预算的目的认识不清,导致为预算而预算的现象,所以,企业应将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重点在于预算管理能否有效实施和落实。

2.预算执行与控制环节不够严谨

预算执行和控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达成预算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从预算执行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预算分析不够深入,特别是基层生产单位预算分析工作仍停留在简单数字罗列上,缺乏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更缺乏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二是定额管理作用发挥不够,超定额分析及通报工作尚未有效开展。

3.预算管理考评体系不完善

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出预决算的企业还不到20%,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造成企业预算的软约束,使预算缺乏可操作性,脱离了预算“全面、全额、全员”的特性。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体系不完善。

二、现代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1.设置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应根据企业自身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和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灵活设置。有的非股份制企业没有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则可以将预算审批和决策机构的职责和义务交给总经理承担;有的企业为简化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相应的取消了预算组织机构,则可将其职能相应的分摊给预算决策机构和预算执行机构;有的企业不设置预算控制机构,则可将预算控制机构所具备的预算授权控制、预算调整控制和预算审核控制职能相应的分担给预算决策机构和预算执行机构。

2.建立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体系

2.1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虽然现实管理决策的实施离不开财务指标,但没有一项决策是仅仅通过财务指标计算完成的,除了考虑财务指标外我们还应考虑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如产品质量、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市场需求情况、市场占有率和设备利用率等非财务指标,这些非财务指标有时会成为对业务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传统预算着眼于近期的内部规划和行动,以财务指标为核心进行规划、控制、考核、评价,这往往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脱节。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预算编制还应当反映顾客、竞争对手等战略性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预算考核时也要注重对上述非财务指标的评价。

因此,完善的全面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应由两组一级指标组成,即内部考评指标和外部考评指标。

2.2 实行合理的预算激励方式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过程中,我们要将预算的考评融入薪酬计划,在这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把长期奖励与短期奖励结合起来,这既有利于企业安排现金流量,也使员工把企业的长中短期的利益结合起来。例如国外某企业的报酬这样分配:年薪占报酬的20%, 3—10年可分配报酬占35%,其余分别为福利、带薪休假、津贴、个人住房修理。

(2)要将预算目标的实际完成数和原预算目标相结合。因为预算目标是总体发展目标在该预算年度内的具体化,将薪酬与预算考评结合起来,使每个员工更加关心企业整体的价值和整体的竞争优势,同时增加了员工的责任心。

3.根据企业生命周期选择预算管理模式

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决定着预算编制的核心、程序和方法不同,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该体现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战略重点的差异。同时,预算管理模式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相吻合,必须反映企业年度预算目标的要求,企业应当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将预算管理目标与预算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预算目标的设定来指导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来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科学方法,正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但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编制出的预算被束之高阁、资金成本严重超支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深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内涵、框架体系等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从全面加强成本管理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两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确保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篇1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4.秘书资格证书。

5.争取获得汽车驾驶证书。

6.争取获取法律秘书相关等级证书。

就业岗位(群)

高职院校法律文秘专业是为司法行政机关,检察院、法院、基层法律服务部门及社会输送熟练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文秘业务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等职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良好职业道德、优良的警务素质的综合职业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和公关工作,办公室事务工作,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商务及日常事务工作。亦可从事公检法等部门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公证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法律服务所、企业法律顾问处的司法文秘,乡镇、街道办和社区的法律服务人员,也可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法律秘书培训和法律文秘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介绍

1.秘书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居于提纲挈领的地位。主要讲授秘书职业的性质、特点、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及秘书职业的国际发展情况。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秘书日常工作程序及相关工作方式、方法,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从事秘书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管理基础与实务》;相关后续课程为《秘书实务》;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

2.秘书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办会、办事、办文、办活动为核心的管理服务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秘书工作的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通过秘书案例教学和项目载体教学,以能力本位精神贯穿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实务的各项内容、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各种现场处理技能,以适应企业、商务、机关使用单位专职秘书岗位的工作需要。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管理学》、《秘书学概论》,后续课程为《办公室实务与管理》;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其中80%的学生须考取初/中级秘书资格证书。

3.文书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文秘人才为目标。通过文书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并按照公务文书的形成、运转、立卷、归档的工作程序,使学生掌握文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非纸质公文的基本知识,具备在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文处理、信息管理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该课程系《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相关后续课程,是对秘书学的专业细化。

4.管理学基础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权市场营销的管理、战略和策略,结合营销实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策划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设计与流程管理、决策、计划、控制、创新管理以及管理沟通与管理信息活动的组织等,逐步使学生树立起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提高管理的决策能力。

该课程为《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实务》的基础

5.法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一般的法,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成作用、发展、制定和实施等概念、原理和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概论、原理和知识,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形成关于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具备对法律以及法律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为在实践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法律文书》打下基础。

6.法律文书写作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各类法律文书的概念、功能、内容、格式和写作要领等基本的写作知识。包括公安类法律文书、检察类法律文书、法院审判类法律文书、监狱执行类法律文书、公证类法律文书、仲裁类法律文书、司法鉴定类法律文书以及诉状类法律文书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具备法律和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安、检察、审判、仲裁和监狱工作以及律师业务工作中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应用法律操作技能。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相关课程。

7.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理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人身权,物权,所有权,共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民事责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受到法学思维和民法学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

8.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刑法的概念、性质、体系、解释、制定根据、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的概念、构成、特殊形态以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种类,量刑和刑罚制度;类罪、节罪特别是种罪的概念、构成特征、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法定刑。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刑事案件问题的能力。

9.办公自动化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现代秘书计算机信息运用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办公自动化的涵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型,以及Windows 98、Word2000、Excel2000、Powerpoint等软件实际应用技能。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各种操作并建立简单的局域网技术,具备运用网络处理信息技能,掌握现代化通迅技术和文件处理之电传、复印、自动检索、微机处理、电视摄录及中英文打字等技能。为他们将来进入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能迅速适应办公自动化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终结考核要求是通过省计算机一级考试。

10. 知识产权法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发展的现状及相关规定,讲授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尤其是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以及专利权的法律保护。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的现状,掌握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主要法律规范,增强他们分析和处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和案件的能力。

11.行政诉讼法学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解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与规则,掌握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和处理行政事务及行政争议的能力。

12.劳动法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尤其是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篇12

从该专业四年所学的课程可以看出,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1.通识课程。所谓的通识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等。我院为更好的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继开设了大学英语、微积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等隶属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同时,对学生气质和校园文化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我院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率统计、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基础等学科,这为之后该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打下了基础。

3.专业课。严格意义上来说,工商管理专业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该专业范围较广,所学课程较多,大致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诸多科目,为此,我院开设了管理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公司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通过开设这些课程,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初步具备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分析

为了深入的了解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的需求,本文通过调查企业以及查询各种资料的方式,得出了以下结论: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除去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对其沟通表达能力、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以及学习创新能力也较为看重。

1.专业素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企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⑴.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⑵.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⑶.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⑷.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⑸.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⑹.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沟通表达能力。在调查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应届毕业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他们聘任人员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在当前经济形态下,不管何种单位,都离不开分工与合作,而良好的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基础,企业内部成员内存在着不同的分工,而不同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只有具备较高的沟通表达能力的成员,才能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合作做事,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一些部门负责人针对该指标列出了具体的标准,主要有:①日常中能够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同他人进行交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②能够团结队友并且有出色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等等。

3.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价值取向、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本文调查中,多数企业表示,对于那些有德无才的人,他们将培养使用;而那些有才无德的人,便限制使用。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4.学习创新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观念、知识融通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想像能力、能动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同化顺应能力等。归根结底,学习创新能力就是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这对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运用的好,便能大量增加企业的产值。

三、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分析

对宿迁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事业单位实际所需要的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更直观的表现其中的差异,本文据此得出如下图表:

篇13

0 引言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看,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除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和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素养和技能外,还要求其在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中国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80%以上的本科院校都设立了经济或管理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较大。如何培养出有“特色”的管理人才,并使其走上社会后具有竞争优势,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共识。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向社会输出高级管理人才的工商管理学科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项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类学生满意度普遍较低,在校学生对学校(教学与管理)现状满意度也偏低。

就以笔者所在的南通大学商学院为例,从2006年起开始实行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工商管理大类专业是指包括电子商务专业、会计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在内的大类专业,它的特点是:第一、第二学年各专业开设基本相同的学科基础课,设置一个大学科平台,第三学年学生依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兴趣自主选择专业的基础上,进入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种“平台+模块”专业培养模式也显示出其优势,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出来,最为突出的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教育思想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系统的创新性教育体系还未形成。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本意和功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具体来看,当前最迫切的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导向,从基本教学入手,基于教师和学生互动视角来改革教学方法和理念。

1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管理人才为目标,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权变性与边缘性又决定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必须具有宽广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同时,工商管理类教学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工商管理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出现障碍,进而影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1.1 教学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

在现有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偏重专业理论教学,通常以书本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实践缺乏联系。虽然也设置了课程实践环节以配套理论教学,但由于师资、教学资源及实践课程学时限制,往往仍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管理实践联系较松,封闭程度较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有限。以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的学生为例,学生常常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教材中的个人/群体行为理论、4P营销组合的相关理论内容机械地搬至创业计划书中,而不是通过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查,联系项目实际,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策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案例教学环节,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仅仅就案例谈案例,学生常常无法领悟案例中所含深刻理念,未能从思维方式上有所启迪,导致学生螳螂学步,创新思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为薄弱。

1.2 理论概念抽象,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