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大学教育的理解

对大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对大学教育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大学教育的理解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心理调解;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越来越多。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 25%,近年来已达到30%。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是关系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警官院校的学生处于大学生向警察过渡的时期,较一般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更强的心理素质,本文就警体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解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

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阅读中国知网上近年来相关的论文与资料,总结当前研究的进展与存在问题,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就全国警体教学的专家进行访谈,咨询专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的意见。

2.3问卷调查法

就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学生300名,其中男生200名,女生100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98.3%,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99.3%。

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自我评价分析

对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自我评价调查,从表1的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仅有11.6%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非常了解,有16.4%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有高达46.1%的学生一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有25.9%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心理健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方面,如何引导大学生关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今后高校教育要考虑的问题。

3.2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的作用分析

警察学校的学生较比一般高校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警察院校的学生专业课较多,学习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严格,学生训练非常艰苦,有很多学生常常处于焦虑当中。而体育教学可以很好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解,塑造健康的心理。由于体育课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通过体育课教学,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自身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紧张的心理,化解大学生的不良思想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体育课中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缓解因学习产生的焦虑。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解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3.3警察院校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有48.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内容较少,有21.5%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心理辅导能力不足,有19.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内容落后,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由于警察院校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区别,警察院校是为培养警察做人才储备,体育教学内容多是以格斗、散打这些实用性较强的项目为主,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而对学生心理辅导相对较少,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4结论与建议

4.1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较少,缺少心理方面的健康辅导。

4.2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3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4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体育课教学应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调解方法,使学生可以及时的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解,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5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体育教学要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体育教育要包含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

4.6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健全的心理素质,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理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师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衔华,全宏艳,蒋湘祁,蒋艳华,罗军,刘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效用的实证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陈东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J].文教资料,2010(24).

[3]周勇.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科技,2009(12).

[4]金勇,严红玲.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篇2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与其有关的心理和认知过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介语正是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产生的,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间的过渡性语言,随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丰富完整,并逐渐向目标语靠近。在此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状态便是中介语石化。

一、中介语石化的内涵及特征

中介语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它兼有母语与目的语的特征,并逐步向目的语靠拢。Selinker(1972)指出无论学习者年龄的长幼,无论目的语知识的多少,在其中介语中,由于母语知识的影响,总会出现其母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规则,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的长期重复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会牵制其目的语的进一步提高。这就使得二语学习者在自己的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在像初学者那样继续稳步提高,而是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也无法像二语本族语使用者那样运用自如,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fossilazation)。根据Selinker等人(2001)的观点,石化现象大致表现为五个特征:中介语特征与目标语规则不符;石化现象发生在每一个语言领域;石化现象有持久性;石化现象与语言学习者的年龄无关;具有反复性。根据以上特征,中介语石化现象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暂时性石化是指学习者在外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稳定,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的知识处于一种仿佛停滞不前的状态,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石化,而是石化现象的前兆,可以理解成为“假”石化。外语学习者尤其是非外语专业学生的中介语石化多属于“假”石化。[1]

二、中介语石化对理工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理工类学生对中介语的掌握情况及其大学英语学习的相关状态,以便更好的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习实效。笔者结合Selinker归纳的中介语石化的原因设计了关于中介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调查问卷,问卷序言中将终究及中介语石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湖南科技学院30名工程管理专业及软件专业2013级学生自愿参与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问题及调查结果如下:

1.在接受此次调查前你了解中介语吗?

在被调查的30人中,只有一个人表示了解,6人表示听说过,其余23人表示不了解。

2.在了解了中介语的相关概念后,你认为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存在中介语石化现象吗?

14人认为存在,12人认为偶尔有,4人认为不存在。而在他们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中介语石化最明显的领域为词汇,其次是语言和语法。

3.你认为造成中介语石化的原因有哪些(请按重要性依次递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母语影响(即母语迁移)排在首位,其次是个人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或交际压力,再次是目的语惯性思维,老师课堂用语也有一定影响力。

4.你认为中介语石化现象能否避免?

13人认为能避免,12人认为偶尔能,还有5人认为不能避免。根据被调查学生的理解,在有效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方面,学习策略的改进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加强目的语文化渗透,正确交际策略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监控以及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

5.你认为中介语对于英语学习是否有积极作用?

70%的同学认为有,他们认为中介语会加速二语学习,实现向目标语的过渡,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同时,通过中介语实现联想记忆,促进目标语的学习,也能使学习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加速了解目标语,实现语法规则等的系统化。也有学生认为,一旦学习者深化对中间语言的理解,注意到语言内在的变化性,就能更好的掌握语言内在规律,从而加快英语学习及掌握强度。在他们看来,中介语的涉入,能更好的帮助学习者了解英语,最终实现自身交际能力的提高。但也有30%的同学认为中介语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没有积极作用。

6.你认为中介语对于英语学习是否有消极影响?

16人认为有,他们认为中介语会影响他们母语的表达,如果学习者对假石化缺乏正确认识,将影响二语发音的准确性,造成学习难度增大,并且会出现习惯性的语言混淆,甚至过多地依赖中介语。也有学生认为中介语会阻碍标准英语的学习并增加英语学习盲区。而中介语的相关规则会使得学习者过多强调英语的正确语法形式,这必然造成僵化而缺乏灵活性。还有学生认为中介语学习的目的性太强会引起思维僵化,最终造成英语本土化。另外14人则认为中介语对其英语学习不存在消极影响。

7.你认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否会影响你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

10位同学认为会影响,17位同学认为有时会,另有3位同学认为不会。[2]

8.你是否希望对中介语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16位同学表示希望,14位同学未曾想过此类问题。

9.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是否会使用中介语?

7位同学认为会,19位同学认为老师有时会,4位同学表示未注意到此类现象。

10.你认为老师课堂上中介语的使用是否能促进教学的进行?

有10名同学认为能,19名同学认为有时能,只有1名同学认为不能。

三、对策探究

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笔者对后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以下设想:

1.增加有效输入,优化教学策略。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

内容由以传统的语言点讲授为主转到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教学模式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角色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的监控着和学生活动的合作者。”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主学习并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要求的材料。笔者所在的湖南科技学院理工类学生使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 精读》和《大学英语 听说》两种教材。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就《大学英语 精读》教材而言,文章难度整体而言相对适中,尤其是第二册,但也有相对“生硬”的文章,如第一册的Unit 6 Sam Adams, Industrial Engineer; Unit 8 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 Unit 9 Is There Life on Earth?还有第四册的Unit 8 The New Caves; Unit 9 The Education of a Physicist等。因此我们应注意取舍。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创设相对仿真的英语语言学习情境,在保证语言输入充分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演讲、话剧、role-play等多种活动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成效,更好地促进其提高。

2.正确对待偏误,减少母语负迁移。Corder(1981)认为,“对学习者偏误的研究……对了解二语习得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更好地了解偏误的特点也有利于寻找一个消除偏误的系统方法”。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它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学生学习目的语的进程,而偏误就应看作是目的语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学生是在不断“试误”中取得进步的。笔者曾在针对理工类学生进行的写作及陈述练习中发现,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常常有学生将中文中“在我看来,我认为......”这样的口语化语句直接转译到英文中,出现In my opinion, I think的失误,并且在给学生纠正多次后依然不能改正。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对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应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并对偏误进行系统研究,总结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使学习者的中介语逐步趋向目的语。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学习者母语迁移的作用。实践证明,母语中与目的语的差异将对学习者习得目的语产生负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对比分析法解释英汉之间的异同,鼓励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最大限度地缓解石化;而学习者在学习中要注意将学习母语的经验作用于观察、解释和促进英语的学习,注意学习中的共性策略和技巧。

3.强化策略教学,实现有效监控。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失败多半导致石化的产生。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对他们的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在习得目标语的过程中,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利用所学知识努力创新。比如在讲授第一册Unit 1 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之前,老师可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提前发给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这样就能更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也能帮助学生调整符合自己水平和学习状态的学习策略。此外,外语学习一般以交际为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交际法教学时,加强对学生交际策略及能力的有效培训。在仿真情境中如果学生遇到交际压力,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控制并调整他们的焦虑情绪,正确使用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当学生表达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注意纠正的时机和方法,可采用整体评价和课后单独纠错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可以通过Email, QQ, 微信,微博等平台更好的实现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有效监控。

4.认识教师自我,提升业务素质。辛广勤(2006)指出,“广大英语教师如不重视自身英语语言能力的持续提高,常年照本宣科从事重复性、基础性的大学英语教学,非常容易出现语言石化现象”。不能忽视的是,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母语并非英语,而且绝大多数外语教师本身的中介语尚未达到目的语,其语音、语法和语言使用等不可避免地有不地道的方面。在教学中,这些不正确的方面很容易被学习者习得,从而引起石化。在新形势下,我们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强调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将保持并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作为贯穿职业始终的任务。同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并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探讨适合本校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

四、结论

理工类学生作为高校的一类特殊学习群体,有着其自身特殊的英语学习特点:英语基础较其他专业学生薄弱,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母语依赖性强,母语语境负迁移影响大;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自觉性低,而且教师在传统教学中过份强调“纠错”,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结果导致英语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石化状态。实践证明,许多导致石化的原因是客观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中介语石化无可奈何。通过以上的分析探讨我们可以得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调整自己的角色,帮助学生营造逼真的英语学习情境,加大英语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实现英语语言知识的有效输入;同时,正确认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加强策略教学,有效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另外,作为语言教学的实施者,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语言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共同进步。[4]

参考文献:

[1]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J]. IRAL, Vol.10, No. 3, 209-231.

[2] Selinker, L. & Han, Z. H. Fossilization: Moving the Concept into Empirical Longitudinal Study [A]. In C. Elder, A. Brown, E., et al.(eds.) Studies in Languafe Testing: Experimenting with Uncertainty[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76.

[3] Corder, S.P. 1981.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 Hong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篇3

关键词:文化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一、英语文化的概念 

英语文化是基于人类文化基础上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即"耕种出来的东西"、"人造自然"。文化的含义是很广的,不同人给文化下的定义不同。布朗说:"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科尔兹下的定义是:"文化指的是某些集团的人们整个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所创造的一切"。康顿说:"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模式体系。虽然这些模式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但他们全然控制着人的行为......"从以上几种定义可以看出,文化的辐射范围包罗万象,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现象,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级观念、道德规范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关于教学中英语文化的理解,张奎武著《英美概况》中介绍:“在编写过程中,参照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概况教学大纲》,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分五篇: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政党”。借鉴其对英语文化的划分与归类,主要根据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将英语各种教材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归纳与划分后,可将英语教学中文化分为生态文化(生态学,地理学),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教育文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国内外高等院校概况等),民俗文化(人文学,哲学,民俗学)。内容紧密相连的相关内容,作为主体内容的铺垫与衬托,建立一种教学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将这些与教学主体内容匹配的背景文化称为英语教学的文化理解。 

二、文化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般说来,英语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帮助英语学习者获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他们不仅能够阅读英文报刊、学术书籍,而且能够用英语写文章、论文和学术报告;二是要帮助英语学习者去除他们的语言障碍,逐渐了解另一种文化,提高交际能力,增加英语知识,并且使他们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母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之处。也就是说,培养他们有效的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交流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传播本国的文化,而且要引进和学习国外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因为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哪怕是你造出来的句子,说出来的话意思正确,没有语法错误,外国人还是听不明白。过去几十年里大学外语教学一直比较侧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说出的话和句子在语法上讲得通,而往往忽视运用得体,语言地道。这或许是造成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了近十年的外语之后仍然一开口就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原则 

文化教学的内容通常可分为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不了解其中的任何一项内容都会导致学习者对英语语言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一般说来,文化知识能够直接通过正式的交际方法而获得,而文化交际则要逐渐通过非正式的交际方法而获得。对那些出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继承了他们自己的文化的人来说,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方式,避免产生误解是很容易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英语国家的人,尽管对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学、艺术、语法等等知道得很少,却不影响他们的日常交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长大,知

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恰当地表达自己。但是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尽管已经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学知识,运用他们的英语知识来进行交流仍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时,即使学习者已经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他们还是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和限制。 

从长远来看,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会大大有益于英语学习者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提高交际能力方面,学习者应该更注重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不是过多地重视文化知识的获得。 

文化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真实。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实用的语言材料和创造真实的文化语境,使学生理解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2)指导原则。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文化知识的增加,英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和英语的价值观、信仰和宗教有关的知识。因此,首先要要求他们正确地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的政治和社会。英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持合理健康的看法和观点。(3)实用可行。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文化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总之,文化教学要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标。文化教学的内容应该以文化交际为主。文化教学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尝试 

究竟怎样实现借助文化理解提高英语教学方法的成效,充分发挥促进教学的功能,目前,尚未见到可以参考与借鉴的模式,能够见到的是关于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所以,作为本篇的重点内容是究竟怎样借助文化理解来提高英语教学,力求以文化理解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途径。 

1.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词汇教学相结合。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的指代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英语词汇(包括单词和习语、成语等)的含义和用法,需要对英语国家文化深入了解。

例如汉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几年中国养狗人数在增加,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植于汉语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受其他语言影响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相反,中国人喜爱猫,常用"馋猫"形容一个人贪嘴,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中几乎没有与汉语完全对等的词,即使有一些英文词汇概念意义和中文一致,也可能是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这方面词汇时应特别注意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类词汇在英汉意义上的区别,避免日后实际应用时出错。

2.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翻译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文句子或文章段落的翻译。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例如汉语中人们常用"挥金如土"比喻花钱大手大脚,但是在翻译成英语时,"土"变成了"水"(water)。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十分发达;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正确的翻译应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3.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课文讲解相结合。讲解课文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蕴涵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a课文为例,文章从事业和情感两方面简述charlie chaplin的生平。单纯从语言角度看,文章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要充分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内涵,学生就必须了解charlie chaplin的一些生活经历和英国作家dickens的相关著作。比如课文第一段提到"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3](狄更斯或许会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这句话的翻译不难,但是学生理解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狄更斯在卓别林出生时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此时教师在讲解时应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卓别林一岁时父母分居,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发疯,很小就和同母异父的兄弟流落街头,生活凄惨,这些卓别林早年的生活经历与

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的oliver twist很相似,因此才有了文章中的那句话。 

4.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本国文化对比相结合。教学中,如果遇到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进一步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b课文为例,课文主要讲述一个中国女孩带美国男朋友回家吃晚饭的故事。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as is the chinese cook’s custom, my mother always made negative remarks about her own cooking. that night she chose to direct it toward her famous steamed pork and preserved vegetable dish, which she always served with special pride. 

"ai! this dish is not salty enough, no flavor," she complained, after tasting a small bite. "it is too bad to eat." 

this was our family’s cue to eat some and proclaim it the best she had ever made. but before we could be so diplomatic, rich said, "you know, all it needs is a little soy sauceand he proceeded a riverful of the salty black stuff on the china plate, right before my mother’s shocked eyes.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母亲批评自己的拿手好菜味道偏淡不好吃,"我"的美国男友信以为真,在菜里添加了不少酱油提升味道,结果却令母亲异常吃惊。这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是教师用来进行文化对比教学的优秀素材。众所周知,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对于自己拿手的事情习惯采用"抑"的态度,给予否定评价,其真实含义往往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或认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不会刻意贬低自己认为值得称赞的东西。 

在讲解类似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选取文化冲突比较明显的部分做特别说明,对比两者异同,从而引出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比较与对比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张奎武.英美概况[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 

[2] 布鲁纳 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12. 

[3] 关世杰译.世界文化报告[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篇4

Abstract: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blems;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 e. the course content is numerous and jumbled,course time is limit,teaching content arrangement is random,and the teaching form is single;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i. e. to enrich teaching form,improve teaching level,transfer teaching thinking and rationally arrange teaching content. Phys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improv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training the attitude and ability of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and improving physical literacy. And it provides guarantee for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phys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Problem;

人的发展,身体素质是基础,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加强锻炼身体意识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体育锻炼精神,提升体育文化素养,理解体育与生命的重要关系,领悟体育与人生态度的紧要关联,通过体育理论知识学会卫生和伤病预防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思想品德素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庞杂、课时有限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庞杂,包括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分析和技术要求、竞技过程中的裁判规则和裁判法、体育锻炼与学生德育发展的关系、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要价值、任务、作用以及体育理论课教学目标、目的等内容。从理论上而言,体育理论课内容对学生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提高体育理论素养,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深入理解体育理论与体育内容的关系,体会体育理论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及通过体育理论知识认识体育竞技要素,加强竞技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却因课时限制、教师自身体育素养和能力不足等导致高校体育理论课无法发挥其价值和重要意义。

1.2、 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抑制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体育运动受天气影响较大,雨雪、风暴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进度。在强雨雪、风暴等天气中,户外体育课程往往要改为室内理论教学,导致体育课程的内容安排处于较为松散、无序的状况中。体育教师直接掌握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理论课与运动项目的教学关系并不密切,即便一段时间不参加体育教学,也不会像其他文化课一样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学生不会因为没有参加体育课的学习感受到强烈的落差。教学内容安排的随机性、教学形式的随机转换、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分离导致体育理论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及体育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致使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积极价值与作用受到严重抑制。

1.3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呈现出固化形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为重视体育运动项目或体育运动内容,对于体育理论课,往往因其与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不能立竿见影看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轻视,进一步造成体育理论课教学形式的单一,不能激发学生体育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2、 解决对策

2.1 、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和领悟体育理论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展内容与形式兼顾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展示体育理论课的作用与价值。男生对体育竞技运动的兴趣更为浓厚,教师可以从竞技比赛的规则对竞技运动的重要意义,竞技的裁判法层面剖析对竞技运动的看法,为学生打开利用体育理论观察体育竞技、理解体育运动的窗口。女生对体育健身与健美的关注更多,教师可以从健身、健美与健康等方面开启体育理论课教学,从实际需求中强化体育理论课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指导使学生重新理解体育精神与体育运动,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

2.2、 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也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甚至影响着学生体育运动观念的树立。为此,高校应当重视对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方面的素养培养,提高教学水平。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体育理论素养培训,为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提供助力。体育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体育修养,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并从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体育理论的认知,深化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和领悟,逐步提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能力。

2.3 、转变教学思想

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理论课时中以生动的实例、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优化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体育运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趣、有内涵的体育运动,为学生提升体育理论素养、强化体育运动观念等方面奠定基础。

2.4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且对教学内容进行轻重缓急的处理与安排,保证体育理论课在较为科学的秩序中推进,从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和关联性、内容展现的丰富性等方面强化学生对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及班级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力求理论教学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教学具有实际操作性,且具备指导体育实际需求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在理论结合实践中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3 、结语

高校体育理论课既是对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的延续,也是提升其体育观念和体育素养的途径,更是一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素养,关系学生精神风貌乃至体育能力终身发展的重要课程。因此,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更应当受到师生乃至校方的高度重视,循序渐进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提升体育理论课教学效率。高校体育理论课内容庞杂,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生活、脱离体育运动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且其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为此,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实际生活及体育运动实践出发,促使体育理论教学能够与实际需求密切相连,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仕舜.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2]刘凯.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2009.

[3]章亚玲.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梳理[C]//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8.

篇5

作者简介:常会斌,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说到思想政治,相信很多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陪伴学生们长大的一门课程。但是心理健康,却是在大学时期才开始被大家理解。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复杂难懂,只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心理才趋向于成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大学生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他们走进校园读书,被赋予了很高的期待。虽然可以说,他们是被大家认可的优秀群体,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状态,却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健康。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很容易会转变为不健康的负面情绪。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给予了学生满腔的抱负,却不能够解决学生们生活中的烦恼。这也就是说,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们解决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点

1.基本理论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虽然课程有时候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但却是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的重要思想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从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入手,让他们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质。二者从基本理论上来说,是不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总体上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学生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从生活小事入手,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走出心理误区,还能够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教学主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有着自己的独特意义。作为一门严谨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绝对的理论知识观念,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够加强学生们思想上的进步。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育心”为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相比,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更加严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树立正确思想观念进行教学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帮助学生们走出心理误区为主旨,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虽然二者都有积极方面的意义,但从教学主旨上来说,二者还是不大相同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同点

1.思想政治为心理健康的前提。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许多不同,但实际上,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首先,大学生想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优秀品德为基本教学方针,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拥有健康的意志,还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们带去的都是正面、积极、向上的态度,二者只是在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思想政治偏理性,心理健康偏感性,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们的优秀素质为前提,这也可以认为,二者的目的性是一样的。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渗透。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方向不同,但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还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在实际生活中,人的思想和心理常常是同步的,也可以说是互相影响,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而在教育中,这两部分,也不能够彻底的分割开来。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学生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拥有优秀的思想品格,还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这一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可以互相渗透的。

3.工作上的互。从教学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于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发展。虽然二者所侧重的方面不同,但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基础,也是拥有良好社会行为的前提,只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够让他们更加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这一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各自的工作中有一定的互。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单一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全面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想要学生们健康的成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到一起,也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想要更好的迎合时展,课程的创新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之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二者才有整合的必要。

思想政治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格,这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而心理健康则是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辅导,让他们拥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二者整合到一起,不仅可以弥补双方课程上的不足,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不仅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也应该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现阶段,很多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在大学生活中之盲目的追求专业知识,而忘了思想上的进步。这样的发展下去,学生们不仅不能够为社会提供帮助,反而会让自己的发展受到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政治教育的相结合,最基本的意义就是希望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将学生们指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方法

(一)心理教育代入法

众所周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很容易就会遇到矛盾。作为人生的重要时期,在大学期间,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实际上,带来的帮助微乎其微。在这样的条件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知识,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将心理健康教育代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能够加深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办法。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一定的不同,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二者才有整合的必要。

(二) 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熟稳定的时期。在这样的前提下,加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会有抵触心理。因为太过理论化的教学,让课堂枯燥无趣,所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也十分有必要。基础的思想政治课程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适当的加入新观念,及时的更换教育重心,也是发展前提下的必然选择。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 教育队伍相互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队伍。想要二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队伍间的相互配合也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想要两支队伍配合在一起,指导培训老师们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老师们进行心理辅导的培训,也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是管理班级的辅导员、班主任,更应该有一定的认知,以便及时帮助学生们走出思想误区。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将课程,有针对性的整合在一起,达到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目的。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