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0: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季节变换、细菌感染等,儿童、体弱者、老年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者。在校园内,因为人员密集等因素,校园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很有可能使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学生增多,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1]。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并且会造成一定社会影响。为了有效对校园内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控制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并进行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近些年来,校园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因为学校人员密集,其传播速度非常快,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组实验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为研究阶段,选取我市一所中学初一至初三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下半年为实验阶段。在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上半年并未对学生进行有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的传授,也没有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防控;2012年下半年则对学生进行相关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知识教育,有效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1.2方法
1.2.1完善校医配备工作在学校中设立卫生室,按校园人数500:1比例来配备专职的卫生技术工作人员。此外,学校还配备一些兼职或专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的卫生工作,教育和人事部门也重视学校校医的配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完善各项配备措施,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卫生工作系统,提高了学校卫生的工作水准[2]。
1.2.2完善并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学校建立起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治网络系统,健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基本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师生体检,完善了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在完善健全各项制度同时,积极有效的施行常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与早治疗,阻断呼吸道疾病的一切传播途径,预防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爆发与流行[3]。
1.2.3加强对传染者的管理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学生,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染源,这是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播的一项主要措施。学校对学生进行日晨检,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当及时上报。
1.2.4提高健康教育的功效、发挥主动的防病作用学校一方面按照相关条例规定配备健康教育的器材,结合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开展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拟订学校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并且进行质量与效果评估,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1.3观察指标对比实验阶段和对照阶段的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与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看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4]。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其中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5]。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阶段的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且实验阶段,学生对于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也都有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在校园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如果学生对于疾病的防控意识低的话,很有可能患上呼吸道传播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加强对学生的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明显降低疾病传播率和传播速度[6]。
学校在多个方面都做了充足准备,比如配备完善的教育器材,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等,取得了显著的疾病防控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比较高的,只要在学校对其加强相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知识教育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可以使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机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杨秀玲.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548-548.
[2]李汉琳,肖才文,范捷,等.武汉市中心城区气传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6-788.
[3]邵荣标,王海燕,陈国清,等.轻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排毒情况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946-947.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68-0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道阻塞为特点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总称,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大部分COPD患者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不能积极配合,使的有些治疗护理措施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因反复住院而死亡。因此对COPD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我院2003年9月~2004年9月住入我院呼吸内科患者120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诊治规范。年龄60~70岁之间,平均年龄(65±5.1)岁;男94例,女26例;病程大于等于20年的57例,病程在10~20年之间的63例:合并结核者8例、冠心病患者10例、Ⅰ型呼吸衰竭者16例、Ⅱ型呼吸衰竭者11例。入选病例患者随机分组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护理组。健康教育组60例,其中男46例,平均年龄(65±5.9)岁,女14例,平均年龄(64±5.1岁);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24例,初中16例,高中以上10例:病程大于20年的24例,病程在10-~20年之间的36例,平均病程(17.2±5.1)年;合并结核者4例,冠心病患者6例,Ⅰ型呼吸衰竭者7例,Ⅱ型呼吸衰竭者5例。常规护理组60例,其中男48例,平均年龄(64±4.9)岁;女12例,平均年龄(65±5.3)岁;文化程度文盲12例,小学22例,初中14例,高中以上12例:病程大于20年的23例,病程在10~20年之间的37例,平均病程(18.8±4.9)年;合并结核者4例,冠心病患者4例;Ⅰ型呼吸衰竭者9例,Ⅱ型呼吸衰竭者6例:两组患者均同意接受观察。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护理组一般情况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排除入选标准(1)诊断不明或不符合入选要求;(2)不能理解或不能回答健康教育内容;(3)年龄小于60岁或大于70岁;(4)合并其他脏器严重衰竭者;(5)病程小于10年者。
1.3方法健康教育组针对患者的病情在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的内容包括晨晚间护理、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的吸氧导尿等护理措施,不给予更深入的疾病相关知识及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注意事项的解释和指导。两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出现呼吸衰竭及其他情况时给予抢救、监护及相应的治疗。记录患者人、出院时肺功能检查指标,随访时间1年,记录患者的再次住院次数。比较两组的差别。健康指导内容包括心理指导、戒除吸烟的习惯、营养调理、氧疗指导、呼吸功能的训练、除呼吸道阻塞,防止感染加重、出院指导、介绍家庭氧疗、教育患者及家属了解急性加重的诱因、并发症和必要的防护知识、适当地进行体育耐寒锻炼等。
2 结果
通过1年内患者再次入院次数的观察记录发现,60例健康教育组患者1年内再次入院率43.3%,6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1年内再次入院率为75%,见表1。患者出院时测定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血氧分压(SaO2)和入院时两指标的比较,健康教育指导组肺功能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COPD患者121例,其中男78例、女43例,年龄65-85之间,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健康教育的对象为住院期间的患者及其家属或照顾者。
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 住院时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主动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床位医生、护士、护士长姓名,作息制度探视制度等。评估患者的学习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差异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制作COPD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COPD基本知识,控制吸烟、呼吸康复、氧气疗法、营养调节、疾病复发预防、用药指导等多方面,具有图文并茂、利于阅读,长期保存,随时查询的特点,人手1册,床位护士可通过床边一对一、病友交流会、多媒体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宣教。
演示示范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患者取坐位式、半卧位式,放松肩膀和颈部,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肚脐处(拇指放在胸骨剑突下)。以肚脐为一假想点,经鼻吸气至脐处,吸气时胸部不动或保持胸廓最小活动,腹部鼓起,呼气时,经口缩唇呼气,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可用手轻压腹部以增加腹压推动隔肌上升,吸呼比是1:2或1:3,呼气时为确定呼气是否充分,可把手放在距离面部30cm处,手心向面部,,以呼气时感到气息为适宜。
营养支持:COPD患者可并发营养不良,同时营养不良又可降低呼吸肌力和耐力,直接损害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感染的机会。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营养和呼吸肌生理功能,鼓励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低糖少盐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及过高热卡饮食的摄人,以免产生过多co,增加呼吸负担。
戒烟: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COPD的患病率越高。吸烟会加快肺功能恶化速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教育COPD患者戒烟。在COPD的治疗护理中,戒烟是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干预措施。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后,临床上我们可以让戒烟成功的患者给戒烟失败的患者介绍成功经验。对于逐渐减少吸烟量的患者,我们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患者戒烟过程中要求家属给予支持和鼓励。
加强气道湿化,氧疗时每日更换湿化瓶内的水1次。评估患者的饮水量,痰的色、质、量,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遵医嘱使用化痰药和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引流排痰,每两小时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理健康教育。COPD患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加之长期治疗所背负的经济负担,许多患者存在自卑、绝望、厌世等心理障碍,除了给予抗抑郁治疗外,还可以请疾病恢复较好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其安慰和支持。还应避免负面刺激,任何与患者有关的负面消息,特别是其他COPD患者病情恶化的消息都会对患者的自我信念造成严重打击,故应尽量使患者避免知道这类消息。
二 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COPD患者出院后护士每月随访指导1次,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知识、呼吸康复锻炼、家庭氧疗、如何合理营养、正确用药等问题及患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并鼓励患者提问,提供患者呼吸科专家门诊的时间,并嘱患者经常进行肺功能检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喘息、胸闷、痰量增多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庭氧疗:缺氧可迅速引起细胞损伤,纠正缺氧对具有进行性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氧疗知识教育,包括氧疗的操作方法、氧疗浓度流量、湿化瓶的消毒、氧气湿化等知识,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h,连续几月或几年。避免因使用不当引起火灾、呼吸道感染、氧中毒等安全隐患。COPD稳定期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对具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提高生存率。
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训练: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尽量延迟穿棉衣戴口罩的时间,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上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注射流感疫苗,并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如超市,剧院等。呼吸功能锻炼是COPD患者康复护理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呼吸形式,提高呼吸效率,改善肺功能。患者害怕活动后引起或加重呼吸困难而不愿锻炼。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锻炼以不感到疲劳和加重症状为宜。如在步行锻炼时,护士鼓励患者首次步行20min,第2次步行30min左右,使患者每完成一个小目标以后,即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提高了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 丁敏.浅谈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护理进修杂志,1983,13(4):44.
1.1纳入分析对象 为2012年全年在我科住院的所有病历,共2037份。
1.2方法 用回顾分析法将所有患者按月份及疾病系统分类。
1.3统计学方法 对疾病在每月的分布用计数方法统计,对每月分布的疾病谱用计数及百分比方法统计。
2 结果
2.1我县儿科住院患者有较明确季节性特点,冬季住院患者明显增多。而1~2月份因处于春节期间,住院患者为全年最低。我县5~8月份气侯炎热,感染性疾病相对增多,消化系统疾病及地方病恙虫病增多,患者数也相对增多。每月病例分布见下图1。
2.2各系统疾病分布有特征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各系统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消化系统病病,新生儿住院患者数相对稳定,只有春节期间较少。血液系统疾病集中在3~4月份,主要与我县蚕豆病在此季节发病有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少,主要与诊治水平有关。归为其它疾病者在4、5、8月份3个月份有所增多,因4~5月份我县为马桑果成熟季节及农忙,所以中毒增多,而8月份为恙虫病高发季节。病例每月疾病谱见下表1。(我院设有传染科,故我科未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收治,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结缔组织疾病较少,与中毒及部分感染性疾病如恙虫病、皮肤感染性疾病归为其它,新生儿未进行疾病系统分类而总归为新生儿。)
图1 2037例病例月份分布图
3 结论
3.1从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情况看,呼吸系统疾病多,均占到每月病例数的50%以上(51.1%~74.1%),由于诊治条件所限,我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基本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儿科学》第五版的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所公布的结果有一致性[1]。而肺炎为呼吸道疾病住院的常见病之一,其死亡占到了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首位,而我省也是当前我国儿童肺炎死因报告中最高的省份之一[2]。所以,我科所有儿科医生应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学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尽量降低儿童死亡数量,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这将使广大儿科患者受益。
3.2我院儿科住院患者具有季节性特点,冬季患者多,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尤为明显,这可能与我县冬季气温低及疾病的发病季节尤其是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季节相关。科室要作好相关方面的安排,提供充足的医疗设备,以满足患者需求及提高患者医治水平。可考虑引入多种病毒检测技术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轮状病毒等的监测,从而对病因有进一步的了解及掌握其流行趋势。
3.3我院新生儿住院患者稳定,为我科设立新生儿室提供了依据,可在稳定中求发展。新生儿室作为我科的一个新设病区,我们要切实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因我们采取全托模式,一定要把护理工作做好,作为一个让患者家属满意的亮点而行。
3.4我科其它疾病患者数少,为我科医生发出了紧急信号,我们应加强对其它系统疾病的理解与认识,减少其它系统疾病患者转出,减轻患者负担。
3.5结合住院患者特点,进一步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自我保健与防范,于院内采用板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蚕豆成熟季节健康教育及蚕豆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继续发扬我科所使用的予蚕豆病患儿出院时携带卡片,明确告知其不能接触的药物、食物,加强此类患者的自身防范意识,可起到有效减少此类患者的发生;8月份左右的恙虫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外出时的野外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 183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28-02
近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与学校人群集中,易发生聚集性病例,学生正处于计免相关疾病高发年龄段有关。为了解近年来合肥市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特点及控制措施的效果,现对合肥市2000-2007年各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收集2000-2007年合肥市以及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疫情,以电话或网络直报的形式报告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情况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0-2007年,合肥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疫情共120起,其中发生在学校的110起,占91.67%;发病人数3 175例,男、女生比例为1.27∶1;无死亡病例。110起传染病疫情有86起是法定传染病爆发疫情,其中麻疹17起,占15.45%;风疹44起,占40.00%;流行性腮腺炎17起,占15.45%;流脑2起,占1.82%;流感1起,占0.91%;感染性腹泻4起,占3.64%;非典1起,占0.91%;水痘24起,占21.82%。见表1。
2.2 分布特征 各类学校均有传染病疫情发生,主要发生在小学,共73起,占66.36%,其余为中学22起,中专职业学校10起,大学3起,幼儿园2起。合肥市3县4区均有传染病疫情,肥东县最多为21起,其次是蜀山区18起,肥西县17起,包河区16起,长丰县和庐阳区各14起,瑶海区10起。
时间主要分布在4月和5月,分别为22起和21起;3月17起,主要因为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2,6,12月各11起,1月6起,11月4起,9,10月各3起;8月1起,为大学生军训期间发生的感染性腹泻疫情;7月份因放假无疫情;8-11月疫情较少,可能与肠道传染病较少有关。见图1。
2.3 传播途径 110起爆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106起,占96.36%),其余均为肠道传播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流动人口增多 近年来,合肥市各类学校不断发生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爆发疫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说明学校已成为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的重点场所,而计划免疫相关疾病是防治的重点。调查发现,主要是农村的在校学生和外地来合肥就学的学生,发病学生大多未接种计划免疫相关疫苗,部分接种史不详。所以,积极加强农村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工作,对外地来合肥就学的学生进行各类疫苗的免疫强化,是控制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关键。
3.1.2 环境与学生生理特点相互作用 (1)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小学最为多见,其次为中学/中专和幼儿园。可能与该年龄段中小学生免疫功能相对薄弱,是呼吸道等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有关;也可能与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较差以及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有关。(2)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丙类、乙类传染病和群体不明原因性发热多见,提示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主要为丙类呼吸道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3)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3-5月较多,占54.55%,且以呼吸道传播为主(96.36%),与其他地区的学校以肠道传播为主[1]不同。因此,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3-5月(春季)呼吸道传染病[2]。
3.2 建议 (1)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及各项措施的落实[3-4]。(2)加强学校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均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并加强其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校医和保健教师真正承担起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应加强学校卫生的专业建设和人员配备[5-6]。(3)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纳入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免疫强化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创造健康卫生的校园环境。(4)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研究。如学校对校舍、食堂、饮用水等硬件设施和卫生设施如何科学规划和建设;在学生中如何组织开展和科学实施易发、高发传染病的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在学校如何开展学生因病缺课和发热等症状的监测等。(5)积极开展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自身免疫能力。
4 参考文献
[1] 林玫,龚健,李翠云,等.广西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7-968.
[2] 李麟琳,吴登科,莫英瑛.湘西自治州中小学传染病爆发疫情分析与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 361-1 362.
[3] 陈武,欧剑鸣,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72-874.
[4] 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