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内容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内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内容

篇1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构成呈现出了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的特点,专业构成以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学为主。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虽然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加入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但是相对于教学任务来说仍然不够。专职师资不足,学校往往就会让邻近学科的教师来担任该课程的教学,虽然邻近学科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课程教学偏向于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完全流于生活经验的介绍,这就很难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导致完整的课程目标很难达到。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目的来设计和操作的,它以体验为主要形式,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主要是通过体验来获得感悟。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授课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内容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互动体验的机会很少,因此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很有限。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选课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学分,因此上课的参与度不高,出现看课外书、做作业等与教学无关现象。

3.课程单一,不成体系

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教材虽然不统一,但是包含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包括生涯发展、自我意识、人格塑造、情绪管理等十余项内容。包含的内容虽多,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一本教材,并且集中在大一第一个学期讲授,后续的大学生活很少再有系统的学习,因此,应尽快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

4.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时数偏少,而且授课时间相对集中,大多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授课。一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多不超过32学时,绝大部分高校都是18个学时。事实上,仅这一学期的课程满足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需求,也远远达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当然,我们也知道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长远发展的过程,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可塑性非常强,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5.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不成体系,往往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甚至没有过程评价。具体说来,目前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环节都比较简单。就评价方法来说,多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或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忽视其他评价主体对课程的评价,比如说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同行之间的评价等等;就评价环节来说,往往只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其他的环节则缺少评价,诸如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过程等环节。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措施

1.努力提高教学人员素质

目前,由于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授课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往往会从临近学科中选取一部分教师来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了教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教学人员的素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将这支队伍的教师培养纳入学校的师资队伍培训计划,通过进修、交流、老带新、集体备课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培训。

2.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果只采用单一的理论讲授方式,很难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因此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一是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分析、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讲授内容融入其中,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二是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通过采用课件,微课、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增强课堂视觉效果,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三是采取互动教学手段,培育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获得启发和领悟,使知识内化为心理素质,转化为自觉行为。四是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内知识指导课外实践,以课外实践积累间接经验,切实增强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标。

3.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只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程,形式内容都比较单一,理论讲授较多,实践培训较少,很难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以延伸课程(诸如爱情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专题讲座(诸如适应专题、生涯规划专题、学习专题等等)以及相关的活动课程(诸如素质拓展训练、团体辅导)为补充的课程体系。作为课程体系,它是开放的,可以不断补充、发展和完善,这样就既能满足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需要,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

4.安排合理的授课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授课内容,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篇2

UNAIDS倡导各国应结合本国艾滋病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法律、制度性干预,这样预防工作才具有可持续性与广泛性[5]。同样,艾滋病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传染病防治法》及《艾滋病防治条例》都明确规定应加强宣传教育,这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等政策性文件中都强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并明确提出了宣传教育的策略、措施和目标。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大环境,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与持续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

据《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截至2005年年底,卫生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职工红丝带、“面对面”、青春红丝带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活动覆盖了全国74万个村、5万个居委会、2100所大学及9万所中学;司法部组织5万名劳教警察、24万劳教人员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国艾办、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亿份,接受培训及“面对面”宣传教育人数达3490万人[6]。但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

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

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

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

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

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

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陈潇潇等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遗忘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特点[14]。因此,艾滋病健康教育不能只集中在一段时间,需经常反复进行,最好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知识刚要遗忘但还没有遗忘的时候进行强化巩固[13,14]。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p#分页标题#e#

健康教育评价

篇3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多媒体;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 R49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31-0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和程[1]。健康教育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最优先重点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医院的功能也由单纯医学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教育一体化卫生保健服务转变,健康教育的质量如何,将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纠正不良的健康行为,促进身体康复,预防疾病复发。[2]血液透析作为救治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肾脏替代疗法。病人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因缺乏专业知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从而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从而加重疾病的进展[3]。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4]。近年来,我科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其中,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单人讲解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在临床护理指导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在本院肾内科病房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0例,均为慢性肾衰竭病例,其中男65 例,女35例;年龄35~76 岁,平均57.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5例,高中35例,大专及以上20例。按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2009年入院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为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透析周期2~3 次/周,每次4小时。定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血液透析宣教和技术指导,实行考核制度。

1.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主要使用个别口头讲授方式。观察组除按常规教育外,还利用多媒体集中上课方式,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利用视频、动画、声音、PPT等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宣教资料,由血透护士分期组织患者集中到宣教室,观看PPT演示及视频操作,并予以详细解说。

1.3 健康宣教内容

利用PPT课件对患者和家属演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包括:(1)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2)心理指导:鼓励患者保持开朗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同时指导家属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3)饮食指导:血透患者营养问题极为重要,合理的饮食是透析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4)动静脉内瘘自护的指导:动静脉内瘘的畅通是患者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俗称“第二生命线”,一旦建立内瘘,应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便促进内瘘的扩张和成熟,以免内瘘阻塞。(5)生活指导:终末期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必须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保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6)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调整用药量。(7)自我监测: 指导患者在透析间期自我监测血压和体重是非常关键的。

1.4 评价内容

患者和家属了解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水平,保持开朗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能熟练自护动静脉内瘘,注意日常生活保健,积极服药,自我监测血压和体重等。

1.5 调查方法

按评价内容设计调查问卷,由患者自填,文化程度低者可由护士帮助完成。对照组在患者透析一段时间后发放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50份;观察组在患者或家属集中上课后发放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50份。

1.6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显示了两组患者掌握血液透析健康宣教内容的比较结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表1 两组患者掌握血液透析健康宣教内容的比较

3 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或家属自愿地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5]。将多媒体课件融入到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健康教育中,其作用是很明显的。

3.1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多媒体课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直观性好、交互性强、表现丰富。由于图文并茂、声像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易于患者接受、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文化水平低者以及老年患者,再结合护士的临床实践指导,使患者更易掌握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减轻焦虑心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配合疾病的治疗。

3.2 提高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健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干预(intervention),它主要是使用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手段来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使人们在面临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对照组实施口头宣教,患者得到信息的渠道仅仅是听觉,理解力不高,不易掌握。而观察组采用的多媒体宣教方式,以图像或视频方式进行演示,使患者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促进健康教育目的的实现。

3.3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提高患者满意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增强了护士与患者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维护了患者的疾病知情权,使患者感到在医院里受到尊重和重视,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6]。

3.4 有利于血透护士专业知识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护理人员变被动询问为主动教育。护士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备课,既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相关资料的缺乏,有利于全面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又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促进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及积极性,使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孙秋华,沈勤.中医护理健康教育[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

[2] 林亚琴,张菊红,戴杰.应用多媒体对腮腺肿瘤患者实施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22-123

[3] 孔祥茹,陈翠杰,宫培艳等.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11(5):135

[4] 黄秀凤,黄秀丽,白满等.健康教育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70-72.

篇4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篇5

中图分类号:G80

1 前言

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对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定讨论与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我国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处于零散的、局部的和自发的状态,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过高等等。要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必须从体育与健康教育实际出发,建立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形成既有目标,又有内容,既有要求,又有考核,能够指导教师操作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就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2 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必要性

2.1 是全面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指导。因此,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必须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广泛的联系,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心理表现错综复杂,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2.2是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不同于运动技术教育,不可能通过几次课的教学就能收到显著成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从各个方面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3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密切联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够情绪高昂、专心致志地出事各种学习活动,学习效益高。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励学生团结互助、奋发向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意识等,不仅对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 建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学校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该以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为指导,从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出发,与其它学科的教育密切配合,努力为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服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指导下,有计划地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生参与等完整的系统的教育活动,系统模式如下图:

该系统中体育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及体育教育的实际,确定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师根据其目标选用一定的教材,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和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反馈到体育教育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对系统进行调节,形成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作用不断提高。

3.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确定体育与健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走出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可能完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任务。因此,确定体育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本质特点,不能夸大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功能。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可概括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组织纪律性,养成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良好习惯;培养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尊自信、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和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培养勇于探索,善于求新求异、质疑问难等创新精神。

3.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应该有计划地把一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明确规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例如体育运动中的一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球类和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顽强拼搏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跨栏、支撑跳跃和耐力训练项目;有利于培养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精神的攀登和爬越活动等等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在不同的学年段科学地选择不同的心理健康教材,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能够全面促进的学生心理健康。

3.3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除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材内容的教学外,在各种体育教材内容的教学中,都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举止都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与表扬、讨论与互助等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快乐的学习氛围,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3.4心理健康的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健康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注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不是专门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因此,其评价内容与方法应该从体育教育的实际出发,在简便易行的基础上追求科学合理,要尽可能与技术或身体练习结合起来。如果过分强调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就可能会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使评价工作成为理论探讨的话题,不能落实到教学之中。

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评价不可能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只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安排,以及在不同学年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不同的学期或学年对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进行部分的评价,各个学年段的系统安排形成心理健康评价较完整的体系。

篇6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0月骨折患者243例,男147例,女96例,年龄16~87岁;文化程度:小学39例,初中44例,高中及以上160例;已婚187例,未婚56例。尊重患者同意,按责任组对其进行分组,责任一组为对照组,责任二组为观察组。对照组131例,男74例,女57例;观察组112例,男63例,女49例。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月收入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及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仅接受责任护士给予的常规健康教育,其健康教育方式为责任护士在患者床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2 观察组

患者在接收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由责任护士的微信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2.1 目标人群的选择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向患者说明微信的作用(微信是快速与人联系的一种手机新型语音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优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及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参与自愿性、需要时间、保密性和无害性,并征得患者同意,根据患者或其家属的手机号码将其加为好友,建立骨科患者朋友圈。

1.2.2.2 资料库的建立

建立本科室常规健康教育及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的资料库,其中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医院环境、检查的注意事项、药物相关知识等。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专科功能锻炼、专科饮食、理疗的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由科室责任组长、护士长查看相关文献及相关专科书籍后制定并交由医生审核后存入资料库。

1.2.2.3 微信的发送

微信发送者是从科室选出的高年资、丰富临床经验、高度责任心、有良好沟通能力的2名责任组组长担任。观察组通过口头及书面的形式并配合微信进行健康教育,采用专科健康教育内容与常规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教。(1)信息的发送分为入院组、术前组、术后组、康复组、出院组、检查组。(2)每日下午4时按分组的病员进行信息的发送,如有病人提问,则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答疑。(3)患者可以在手机上及时收到微信,并可以通过微信的语音功能随时与责任护士进行对话。

1.3 评价方法

制定专门的评价量表,评价内容包括药物指导、功能锻炼、问题反馈及解决、检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等共计16个问题,由责任组长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发放,评估结果有满意、不满意。

篇7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ho undergoes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surgery

Zhong QiongyaoSu Xiaohu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path model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hoes undergoing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surgery.Method: The 31 cases who undergoes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15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16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which was an carefully planned and organized health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an individulized systemic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length of stay and costs as well as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 costs of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the control group, meanwhil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Henc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clinical pathway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surgery

【中图分类号】R8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33-02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从入院至出院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使护理人员知道从何入手,如何去做,它的功能是以图表的形式提供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提高质量。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使患者明确目标[1]。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临床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1月以来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12月住院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29-81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4例,小学及以下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 例和对照组15例,均接受钻孔引流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路径方案的制订: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由护士长制定,共分为6部分:入院指导、术前准备、手术日宣教、术后康复指导、患者出院日的评价、满意度调查表。

1.2.2 人员培训: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学习临床路径的慨念、目的、实施以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标准,定期考核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意见和检查路径的落实率。

1.2.3 实施方法:两组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实施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在患者入院当日由责任护士将《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表1)交给患者或其家属,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健康教育路径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并反馈患者实施效果。遇到患者病情与路径阻抗时,责任护士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载病情变化,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护士长定期抽查患者以了解患者掌握知识的情况,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总结评价和健康教育知识测试,同时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2 结果(表2)

3 讨论

3.1现代社会人口老年化,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医疗费用快速攀升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寻求一种既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控制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的途径十分必要。临床路径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新模式。慢性硬膜下血肿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体现现代医院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

3.2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实施临床路径可明显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与诸葛海鸿[2]及林丽芳[3]等的报道一致。健康教育路径是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制定并实施了医护均认可的标准化流程,不但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地按照路径流程工作,同时也可使患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知晓功能锻炼的目的,增强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配合护理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3.3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规范了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护士长与护士的满意度根据结果显示,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进行宣教,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临床路径对提高护士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将教育内容分次少量进行,避免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而采取“填鸭式”的健康教育,或由于护理人员知识不足、经验少造成的护理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整个住院流程,知晓每天安排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掌握各种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主动参与护理全过程,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特别是手术后正确卧位的执行和依从性增加了。避免护理差错与纠纷,大大减少护士工作压力。

3.4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院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将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每班护士按时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与患者的接触时间和交流机会增加,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融洽了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作为反映医院护理质量的评价内容,真正体现了护理终末质量评价“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了患者参与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3.5 由于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不熟悉,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督查纸质版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耗时耗力;变异的收集、分析不具体;路径的评价和修改,工作量巨大,周期长。由于对临床路径的理解仍停留在机械、僵化的常规阶段,个体化健康教育仍然不尽如人意。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是规范医疗行为的标准流程。只有依托电子化管理,才能减少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4],使临床路径的执行、反馈、监控更高效,也更科学。

参考文献

[1] 苏秀宁,王小玲.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0~31.

[2] 诸葛海鸿,李巍.临床护理路径在颈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2):176-177.

[3] 林丽芳,翁立仁,朱文慧,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168-170.

篇8

时至今日,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已日臻成熟,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仍很不理想,约一半患者的长期空腹血糖为(FBG)>7.8 mmol/L[1],其重要原因是传统模式的健康教育不能满足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病情,患者缺乏持续有效地教育、监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功能已经从单纯护理转向综合性护理,从被动护理转向主动的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因此,为患者提供合理、持续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自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科率先对住院期间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行座谈会式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临床诊断符合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标准[3]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1例,女104例,年龄60~88岁,平均(74±1.24)岁。其中60~70岁131例,70~80岁69人,80岁以上25例。所选患者均神志清,对答切题。

1.2 座谈会式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1.2.1 小座谈会式 采取统一病室的患者房间内教育,集体授课,由责任护士隔天用10~15 min时间,与患者交谈,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法[4],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糖尿病自我监测,讲解均衡饮食及食品交换法,并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资料。

1.2.2 大座谈会式 1次/月,时间1 h,利用幻灯投影、图片、实物图形、模具进行系统讲解糖尿病有关知识,指导血糖、尿糖的测试方法和讲解操作注意事项;示范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方法;演示并指导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同时,糖尿病患者之间进行互动知识教育活动,交流糖尿病防治的亲身经历,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比赛、游戏、抽奖等活动。

1.2.3 社会座谈会式 ①义诊活动 糖尿病小组成员每季度到社区举办义诊活动,时间为半天。现场咨询解惑,内容有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发放糖尿病教育小册子,免费为患者测量血糖等。②社区座谈会 1次/月,免费测量血糖,并对胰岛素笔的使用、个人卫生、运动、家庭生活进行指导及患者间糖尿病防治的亲身经验的传授。

1.3 效果评价方法

1.3.1 血糖等代谢指标监测结果的评价 测量和记录患者在接受座谈会式教育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B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压及血脂的值。

1.3.2 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患者正确控制饮食,进行有效的运动、对血糖和尿糖检测、遵医嘱用药及注射胰岛素技能的掌握和足部自我检查及护理情况。使用戴霞[2]等设计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进行问卷,60为自我管理能力差,~79为一般,≥80为强。

1.3.3 糖尿病知识掌握的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试卷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检查、治疗、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等知识。共计60题,答对35题为合格,分别测试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前及半年后患者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计数资料彩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代谢指标结果比较见表1。

2.2 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态度、信念的改变,以及精神运动技能的获得,从而改变患者个人和家庭成员认知及行为的教学过程,是护患互动的过程[5]。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根治办法,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6]。老年糖尿病患者记忆力差,动手能力差,同时老年患者性格较固执,要接受面对疾病的现实及进行各方面的控制是相对较困难的。而要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难以达到。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综合治疗糖尿病的5项基本措施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血糖5项内容。在临床上,采取小座谈会式健康教育,患者易于接受疾病知识及学习相关操作技能。而采取大座谈会式健康教育,面向社会进行义诊、授课、面对面交谈,增强患者出院后坚持自我监测及治疗的积极性,也发动其他人共同重视老年糖尿病的危害,为其获得社会支持。

3.2 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意义 座谈会式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主动地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是糖尿病教育的措施得到真正落实,使护患关系更密切,从而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学毅.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5(7):63.

[2]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人民军医出版事业社,1997.

[3] 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标准.

[4] 傅祖民.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6):389.

篇9

1、普及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健康学生,而不仅仅面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看是否有效的提升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整体性原则。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把专家、教师本人、学生等评价主体的评价作为整体,而不是仅仅只考虑某一个主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会是全面客观而有效的;

3、主客观结合原则。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即有主观体验的方法,也有客观量化的方法,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出有效的评价;

4、发展性原则。该课程教学的最终任务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该关注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二、评价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是任课教师的成长。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教师的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学生的成长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1、学生的成长

学生在学习之后的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部分,因此,对学生成长的评价在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评价学生有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实现,也包括对自身面临压力的认知,诸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之类。还包括面对这些压力,是不是已经做好面对和承受的准备;其次,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管理情绪的方法。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第三,看学生是否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有意愿为此改变,并且掌握了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第四,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是半个社会,只有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第五,评价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婚恋观。学生能否正确的处理恋爱、学业、事业之间的关系,培养自己迎接和拒绝爱的能力,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2、教师的成长

通过课程的教学,教师本人也会获得成长,这种成长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增强了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这门课程的教师心理素质如何,这会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会努力增强自身的修养,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吸引和感染学生;其次是增强了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很多学生都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他们迫切的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因此,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这会让老师获得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第三是获得了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多,老师很受学生的欢迎,这极大的激发了老师的职业认同感。

三、评价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表现为教学过程的开放实践性、教学效果的主观体验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1、观察法

教师本人、学生、同行甚至是家长,都能采用观察法来进行评价。教师本人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活跃度等来进行观察;学生、同行和家长可以根据老师的精神状态、熟练程度、课堂氛围、班级学风以及师生配合等方面来进行观察。因此,通过观察可以直观的评价该门课程教学的效果。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采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容易量化,能够获得效果评价的第一手资料。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该课程的理解、感悟和启发,也包括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等等。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或者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这种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问卷的设计不够科学,内容不够客观等,所以,单独依靠问卷调查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够的。

3、访谈法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来说,访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质化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它的评价主体一般是同行。但是,访谈法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评价主体的水平、风格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4、心理测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的结果来检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之前和之后分别给学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课程教育前后的变化内容与程度,检验和评判学生心理能力发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关系。运用心理测验法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好适合的测验量表,否则它的可信度和效度会大大降低。

篇10

为提高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我所对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实行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所入选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04例。化疗方案为2HRZE/4HR,均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6个月抗结核药品,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全程服药督导管理。

1.2一般资料将入选患者按照结核患者登记本,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例,对照组100例。干预组:男性8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8.2岁;文化程度小学40例,初中50例、高中及以上14例。干预组选出一名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的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照组:男性8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6.5岁,文化程度小学35例、初中52例、高中及以上1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1.3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

1.3.1健康教育方式两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均发放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单、健康教育手册,并同时采取口头讲授结核病防治知识等方法,设立咨询电话,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包括入选后健康教育和定期督导及随访。干预组除对患者进行相关教育以外,同时采取家属参与模式,让患者家属参与整个健康教育过程。

对于大部分住院的患者及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教育宣传单,并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病情,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每次教育时间不少于10分钟[3]。

对于少数不住院的患者,在确诊后进行门诊首诊教育,门诊医生及教育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耐心、细致的门诊宣传及健康教育,直至其掌握。

1.3.2健康教育内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内容以卫生部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为主,及结核病基本知识的教育。具体内容为: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到县(区)级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在县(区)级结防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措施、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合理的饮食与运动;药物治疗包括结核药物的种类、作用、不良反应,药物的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耐药及复发的原因;按时复查的重要性、定期查痰,肝功能和肾功能、X线检查,包括查痰重要性和留痰方法等。

1.3.3患者治疗期间的随访两组患者每个月均随访1次,随访方式以督导员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为主;全疗程督导员入户进行家庭访视至少2次,其中强化期1次,继续期1次。

随访内容为:了解患者在家中服药是否规律、有无不良反应,症状是否好转、并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运动等。

干预组除对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对家属也进行随访宣教,了解家属督促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情况,如漏服药时是否及时补服,强调规律、全程服药及按时复查的重要性,让家属积极协助患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发现患者有不舒服时,不能自已停药,要及时和医生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1.4评价统计方法评价内容包括:①患者出院时或者治疗两个月末随访时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对医护的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评定,调查时先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及填表方法,然后要求其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完成填写。②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治疗转归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医护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提高结核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避免患者因不适随意停药或嫌麻烦拒绝就医,通过家属的提醒、督促,可使患者规律用药,规范的完成规定疗程,如有漏服,能及时提醒补服,可以鼓励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家属参与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而且对规律用药、按时复查的重要性也能充分的了解。从而会积极主动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与运动、按时复诊,以及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方式,树立患者的信心,为患者建立了有效的支持系统。保证了各项治疗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并且有了家属在情感、经济与行为方面的强力支持,患者感到被家人关心、重视,心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篇11

我院脾胃病科2013年1-5月收治胃肠道疾病共120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均有不同程度腹胀腹痛、暖气反酸、忧虑多思。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根据本科单病种疾病,结合治未病工作和二十四节气特点,确定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床边教育、集中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护理措施。B组则随机进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干预

2中医护理方法

2.1中医护理评估:通过四诊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如胃脘痛若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另伴有胁肋胀痛、暖气、嘈杂、反酸等则属肝胃不和症,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否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或是否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饮食、劳倦、外伤所致。要求护理人员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

2.2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诊断是以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通过中医护理评估,确立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精神、情志方而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如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

2.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进行全而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根据不同体质、疾病不同阶段制定计划。如急性胰腺炎(胰痒),中医辨证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急性期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卧床休息、使用通腑泄热法为宜;缓解期以畅情志、防外感时邪、适当下床活动、清淡饮食、补气健脾为主

2.4中医健康教育措施

2.4.1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与人的健康关系极大。《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就是要保持内心平静,排除杂念,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泄,如此,疾病就不会发生。反之,情志刺激过大过久,超越机体的调节力度,就要伤人体止气,干扰气血运行,损伤脏腑功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慢性胃炎患者,因长期胃脘部疼痛,涨满不适,常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如此使气机条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心神安和,有利于健康

2.4.2生活起居护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要求我们在生活起居方而做适当的节制和调整。在春季,虽气温开始同升,但早晚温差较大,寒气尚存,宜早睡早起,告知患者注意肩部、颈部、头顶保暖,防寒邪。外出可踏青以达到调节目的

2.4.3饮食护理:饮食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是人体血津液的来源,也是中医非常重视的环节,如对食管痒患者,告知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饮食结构合理,做到荤素兼顾,粗细搭配,不偏食挑食,夜间睡前4h不得进食等,如此利于康复。

2.4.4用药护理:有效的用药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药物的煎煮及给药时间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陶瓷品为佳;药物煎煮根据药量、药质决定。矿石类、贝壳类等质地坚硬,宜先煎;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如薄荷、木香等宜后下;大黄、番泻叶、钩藤不宜久煎;花粉类中药宜包煎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之,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说明不同疾病给药方法差异很大。如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篇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整体护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呼吸监护患者病程长、康复训练难度大、卧床时间长、易产生并发症,所引起的心理、康复等问题对患者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1]。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医院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更方便、快捷、轻松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健康教育指导[2]。于是,为了能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科于2014年7月利用微信平台在原有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呼吸监护患者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呼吸监护患者100例,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l6~91岁。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和观察组(n=50,采用微信平台辅助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观察组50例,男24例,女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仅接受责任护士给予的常规健康教育,其健康教育方式为责任护士在患者床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2观察组 患者在接收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由责任护士的微信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2.1目标人群的选择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向患者说明微信的作用(微信是快速与人联系的一种手机新型语音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优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及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参与自愿性、需要时间、保密性和无害性,并征得患者同意,根据患者或其家属的手机号码将其加为好友,建立呼吸监护患者朋友圈。

1.2.2.2资料库的建立 建立本科室常规健康教育及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的资料库,其中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医院环境、检查的注意事项、药物相关知识等。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专科功能锻炼、专科饮食、理疗的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由科室责任组长、护士长查看相关文献及相关专科书籍后制定并交由医生审核后存人资料库。

1.2.2.3微信的发送 微信发送者是从科室选出的高年资、丰富临床经验、高度责任心、有良好沟通能力的2名责任组组长担任。观察组通过口头及书面的形式并配合微信进行健康教育,采用专科健康教育内容与常规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教。①信息的发送分为人院组、康复组、出院组;②每d下午16时按分组的病员进行信息的发送,如有患者提问,则会尽快答疑;③患者可以在手机上及时收到微信,并可以通过微信的语音功能与责任护士进行对话。

1.3评价方法 制定专门的评价量表,评价内容包括药物指导、功能锻炼、问题反馈及解决、检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等共计16个问题,由责任组长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发放,评估结果有满意、不满意。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满意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医院的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学习到恢复健康以及保持健康的有关知识,促进患者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的医疗行为。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人员的工作之一,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健康教育在医疗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属于护理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有效与患者实施沟通,是现在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往的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口头教育以及宣传资料进行教育,对患者灌输的知识多,但是得到反馈的却很少,沟通效果不理想,并且护理人员对于知识层面的掌握不全面,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讲解时机等存在差异,对沟通效果造成影响。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类支持多人语音、快速发送图片和文字的手机聊天软件,不但将图、视频、文以及音等集合在一起,并且具有互动的特性,属于实现消息覆盖最大化的主要媒介。为了对以往的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我们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微信以文字、视频、语音以及图片等方式将教育信息传达到患者。通过手机发送微信:①运用复制粘贴的功能输入文字,简便、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在接受责任护士口头健康宣教的同时,发送的图片直观、简捷,易于理解,尤其对年老理解力差的患者,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②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彰显护理工作的体贴和细微之处,在患者生日和节日送去祝福,使患者获得温暖,提高患者满意度;③加强护患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出院后的患者,碰到疑问或困难时发送微信文字或图片,可给予指导及解决;④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精细,口头的宣教多较简单、粗糙,且在疼痛或疲惫时,讲解未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不能注意倾听,达不到宣教的效果[3];⑤起到护理干预的作用,尤其是年老患者或依从性差的患者,通过翻看微信,适时提醒哪些是正确的方法应加以坚持,哪些是错误的方法应及时纠正;⑥除患者外还必须有家属参与健康教育,以保证康复计划的全面实施[4]。因此,还可以邀请家属进入朋友圈,接受健康教育以便有效配合以确保健康教育实施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搭建现代化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模式,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创新的健康教育模式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相结合,可以使呼吸监护患者全方位、全程地接受健康教育。但目前在运用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微信平台对手机版本有所要求,须是智能手机方可使用,年龄层次及受教育程度也会制约其使用微信的能力。当然,随着信息化进程及不断的摸索总结,相信在微信健康教育平台的发展上还会有更大的突破空间。

参考文献:

[1]田君叶,刘均娥,穆红.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77-379.

篇13

【关键词】口腔保健 口腔卫生指数 作用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居民的寿命也随着延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而作为一项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卫生行政部门、各级政府部门所高度关注。笔者从事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数年,从中较为深刻的感受到健康教育在我们日常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特殊地位。通过这些年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的经历,深有感受,现现就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 ~2010 年对几十个社区单位的居民进行普查,主要以随机分层抽样法的形式进行,共调查区民610人,年龄在45.5±18.4岁。其中,男性居民为315例,占51.64%,女性居民为295例,占48.36%。6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88例,占14.43%;7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16例,占2.62%。

1.2 方法: ①调查方法:以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作为此次调查的评价内容,对社区居民对以上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共发问卷620份,回收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②健康教育方法:地点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前来咨询与就诊的居民发放健康宣传教育知识手册;每个月社区范围内进行1次健康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通过与电视、广播进行节目合办,主要针对良好生活方式、日常护理、疾病常识进行讲座,每天定点播出;采用居委会组织座谈会、社区宣传栏、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宣传。

2 结 果

通过回收的问卷中能够看出,居民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迫切需求其内容包括:日常饮食护理常识,相关注意事项。由于绝大多数居民对口腔疾病的说法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居民较多,占94.56%,另外,深入学习口腔保健的相关保健知识的居民,占85.36%;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加以保护牙齿,占86.17%,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饮食护理知识,占87.45%。希望学习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占90.25%,以减少家人出现口腔疾病的可能。经过调查得出现在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迫切需求,需求率达到60%~98%,最基本的一半以上的患者家庭都希望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识。经过3年的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