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法制教育课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因此,开发和建设形式上更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内容上更接近青少年认知水平的法制教育资源,创造为青少年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并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工作载体,加强法制教育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主动参与二期课改的中心任务。
在现代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信息渠道。作为综合性电视杂志的“东方时空”,她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世界。她以独有的新闻性、形象性、通俗性和广泛性成为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资源。她生活性、时代性、人文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决定了她是得天独厚的德育教材和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把收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作为实施法制教育的载体和抓手,开发建设校本拓展型法制教育特色课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走入社会、了解社会,促发学生道德体验,树立法制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尊重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施
1.与时俱进,找准法制教育素材
学校聘任专任教师转录央视的“东方时空”,再进行筛选、剪辑。学校曾录播:正义的诉讼、学生法庭、 “伤熊事件”带来的启示、贩卖婴儿情法难容、南海缉私、关爱生命善待动物等与法制相关的节目内容。
收看“东方时空”不是说教,是通过提供事实信息和主持人讲述使学生自觉听从或使学生自动出现服从性的或预期性的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让学生成就自我,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诚然,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法制教育同时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的法制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法制教育教材,强调“说教”与“灌输”,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情感的挖掘。这种背景下的法制教育容易搞成走马观花,体验疏淡,使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耗时长见效慢。而组织学生收看“东方时空”,则使法制教育课程始终处于动态,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传统法制教育课的补充和拓展。她能先使学生主动产生收看热情,这样学生情感的转变就有了基础。
2.由表及里,启发学生观后感受
要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社会认知,单纯靠现成的结论和过于空泛的说教反而可能造成逆反心理,所谓千辛万苦的“教化”不如现实生活的一个“点化”,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当中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状态下走进社会,并选择一个话题抒发真情实感时,他正在改变原先自己作为客体的那种被动地位,他将进行主动的探究;当没有现成答案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他面前时,是对他能力的一种极大的挑战,这会强烈而持久地激励他去思考,从中获得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着以往自己对社会的基本态度,还会对一些曾经有过的幼稚、片面、不正确的看法进行自我否定。
组织学生收看“东方时空”,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人们常说“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我们通过收看“东方时空”的系列活动,使孩子们感受社会百态,品位人生真谛,提升自我品位,追求崇高理想,塑造优秀人格,从而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了人文情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和谐统一。
3.见仁见智,引导学生理性思辩
在收看“东方时空”,交流观后感受之后,各班级每学期都组织数次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学校还设有 “东方时空论坛”,为学生搭建理性思辨的平台。一次以“善待动物,保护生态”为主题的论坛,学生从“丹顶鹤的故事”、“白鳍豚走了”、“东北虎过劳死”和“刘海洋伤熊事件”等案件引申,各抒己见,深刻阐述如何善待动物和自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展示了现代中学生的风貌。
4.德育外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1)课程地位不突出,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
本课程是德育课程中的的一门,是考查科目,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该课程课时少,有些班级由于专业实训课多,还会压缩基础课课时,导致法律体系中最基础的常识也来不及讲完,而书上教学内容却庞杂繁多,涉及各个门类多个法律部门的知识,因此,教者,只能赶进度,学生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目的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
(2)知识更新慢,教材明显滞后
我国的法制进程很快,但教材的更新却是比较缓慢。现在所用的教材,往往是若干年前撰写的,实际上很多法律规定已经修改,学生们对社会发展中新兴领域的法律知识不能通过教材学习到,而这些法律知识往往又是非常重要的。
(3)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应用教学
在本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选择上,比较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注重灌输理论知识,而没有把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操作技能作为培养的目标。法律概念和理论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法学理论、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与法律的具体适用之间还存在一个转化的环节,我们的教学在转化方面做得不够,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如何应用以维护权益,制止违法行为。现行很多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学得很不够,这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性人才的要求是有很大差距的。
(4)教学方法传统,评价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还是比较传统式的讲授教学,缺少案例,缺乏师生互动,评价方式单一、一般以卷面成绩为主,起不到很好的检测作用,出题考试能测出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但不能测出他们到底提高了法律素养没有,所以通过这种简单的测验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提高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的兴趣,提高学生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必须在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
二、《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更新教育观念,重设教学目标
传统的法律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强调帮助学生增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 而忽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精神的培养教育。诚然,一定法律知识是学生确立法律观念的前提,但作为德育课的一门,单纯法律知识传授的局限性很大。法制教育不能就法讲法,而应更多关注人们活的法律行为。对学生进行法律行为教育,让学生明确各种法律行为,关键是要揭示法律条文和规范背后隐含的法律思想、法律精神和行为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调控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行为调控能力,真正达到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显现法律基础课的教育功效。
(2)整合教学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体系上,打破原有的章节,采用专题教学和项目教学,增加法律技能项目训练。如将原来的六大章节整合为四大专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实用民商法专题、预防犯罪专题、维权之路专题,每个专题下设若干个任务,用职业教育的理念指导,实施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法律知识的教学,并在每个专题下增加了若干个项目训练:如“我心中的法”主题演讲、模拟企业设立程序、草拟劳动合同、“从彭宇案看好事做得做不得”辩论赛,“我来当律师”案例分析、民事诉讼状的撰写等。体系的整合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用法技能。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有所精选,并将德育教育融合其中,如:介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时,侧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起“宪法至上”以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现代法制观。预防犯罪专题,重点讲犯罪构成,解决学生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即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清的问题,提高学生防止违法犯罪及同犯罪行为斗争观念和意识。民商专题,讲清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权利义务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诚实信用观念”、“现代所有权观念”、“劳动者维权观念”“依法纳税观念”,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等。维权之路专题主要帮助学生明确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树立“依法解决纠纷”观念、“诉讼公正”观念、“诉讼平等”观念、学会一定的诉讼技能,如:书写民事状、明确法律意义上的证据有哪些,如何举证等等。
(3)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讲了,法制教育应是以培养学生法律素养为目的的,因此以往的教师在黑板上写、自己满堂讲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了,那种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奏效,较适宜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来学习和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法律规范。要提高法律基础课教育效果, 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如下集中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第一,案例教学法和诊所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在法律教育中比较适用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这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投入足够精力,精心备课,选择典型性、代表性和层次性案例,最好多选取有“邻近效应”的案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真实的法律实施场景,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学法用法能力。
第二,综合应用演讲、辩论、课堂讨论、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辩论的主题围绕热点法律案件焦点问题,反正和正方可以设置为原告、被告或者公诉人、辩护人,演讲可以以一个法律案件的判决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法律知识结合案件做一个判决并将判决书作为演讲稿予以交流,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三,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理论学习、活动结合中产生对法制的浓厚情意、依赖和信仰,并将这种思想观念与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主张和人生价值目标融为一体,逐步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现代法制观念。如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法院听庭审,或者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在校组织模拟法庭,也可以开展法制讲座,邀请公、检、法部门的法律专业人士或者律师来学校开展讲座,进行法制影片宣传放映或图片展览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
(4)改革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学生法律素养
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普遍是存在着相应的缺失的,法制教育理论教学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另外高校对于法制教育的进行也不是十分重视。本文将针对目前高校法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此推动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并且适应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一、目前高校法制教育进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在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使得学生难以真正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意义,法制教育工作也很难落在实处。目前高校法制教育进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课程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需要,并且为现实进行服务,仅仅理论化的法制教育课程会使得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所以怎样对高校法制教育课程与现实脱节[1]这一现状进行改变也是高校需要去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除此之外,法制教育课程的课时设置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高校往往在法制教育课时的设置上较少,而且主要以低年级课程安排居多,不能够根据年级特点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法制教育,而且也缺少相应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等。另外就法制教育这一内容本身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不仅仅具有连续性、完整性、联系性以及系统性,同时也具有复杂性这一特征,需要大量的法律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案例加以学习,所以无论是法制教育内容上还是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上,高校都存在着不足,整体高校的法律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等。然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不仅仅是法制教育内容以及法制教育课程设计、法制教育课时安排的原因,更主要的高校普遍没能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认识,对于法制教育的观念十分淡薄。所以高校如何在转变法制教育观念的前提之下进行高校法制教育现状的整改与改进,才是目前高校法制教育进行的重点与相应的发展方向。
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现状的重要措施
(一)将法制教育理论合理联系实际
想要针对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现状进行相应的改变就需要从法制教育内容上进行着手,最大程度上将法制教育理论合理联系实际,不应该仅仅进行法制教学理论的教学,同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引进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制就在身边。所以教师和高校应该举办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于法制教育的理解,深化法治教育,这里的法制教育活动包括校园内可以组织的活动,例如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教育相关的讲座,以及模拟法庭等多种活动[2],以此促进学生们积极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际收集刑事诉讼案件、拜访在职律师,参观律师事务所等方式,提升对于法律的认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建立专门的法制学习栏,放置关于法制内容的杂志、报刊以及新闻信息等,促进对于法制建设的宣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法制观念。
(二)合理进行课时安排
因为目前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之中对于课时安排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所以要针对课时进行合理化安排才能最大程度上取得较好的法制教育的效果。不仅仅应该在低年级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同时也应该在高年级设立法制教育的课时,相关的教材有《法律基础》或者较为普遍的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但是针对教材的实际设置而言是存在着冲突与矛盾的,实际高校的课时不足以完成教材内容以及实际的教学任务,所以高校不应该盲目减少课时或是增加课时,而是针对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去进行课时的合理化安排。另外在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也应该进行法制教育的深化,而不应该在高年级阶段形成法制教育的断层。所以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之中合理进行课时安排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念
想要将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就应该摆正思想观念,重视起法制教育观念树立的重要意义,因为目前高校整体的法律素养偏低,还没能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所以更需要去进行法制教育来培养学生们的法制观念,以建设法制社会、法制校园。所以高校可以通过宣传推广的形式进行发展教育观念的宣传,举办多种法制教育活动,以此促进法制教育的普及。同时也应该强化法制教育师资力量[4],聘请在职律师以及专业的法制人才进行法制教育课程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的教师也应该定期进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此提升其专业水平以及高校整体的法律素质,促进高校的整体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在高校实现法制教育的过程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因素使得法制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存在着障碍,因此,高校要在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分析目前高校法制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如课时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通过将法制教育理论合理联系实际、合理进行课时安排以及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念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落实高校的法制教育建设工作,提升高校的整体法制素养,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以及现有问题进行细化分析,从而推动高校整体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卷总目录[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257-302.
[2]苏超.“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4.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建立良好的法制教育工作体系。大力培养职校生的法制意识,将法制课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根据职校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状况,采取多种形式,有重点地开展法制教育。针对其升学压力小,课余时间相对较多的特点,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课程教师的情况,中职学校应当高度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法制教育教师的重要性。
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改革法制教育内容。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既要从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考虑,又要针对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安排。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法和守法,要把国家最基本的法律及与日常生活的有关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针对其年龄特点,着重对他们进行预防犯罪教育;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法制教育内容。这样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参与其中,讲求实效,丰富课堂教学。还可结合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建立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践基地,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庭审观摩,参观少管所,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等。
系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素质教学设备等方面都需要重新审视。
一、 课程设置与开发
目前中职教育总体回升,但专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由此导致毕业生有效供给不足。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
,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企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逐渐走上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中职人才需由
技能型向技术型转变,许多企业更新了设备和引进先进的流水线,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在生产一
线涌现了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同时一些原有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内涵日益丰富。知识技术层次
逐步提高。因此原来的技能型人才已经很难适应这些岗位。而逐步让位于技术型人才。因此教育的专业设
置要调整结构,重点开发培养企业急需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人才。为此,必须转变观念,追中当地经济、社
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使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做优传统专业,做强
特色专业,做精长线专业。停办那些供大于求的专业,同时可以拓宽专业服务方向:如财会专业服务方向
进一步扩大到金融、保险等。开设市场继续前景看好的新兴专业,特别该注意的是要大力加快农村中职教
育,发展农村中职教育作为新的增长点。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如
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使农民增加收入,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农
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而这些都有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围绕"农"字做文章,针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经过周密论证,多开
设一些涉农专业,如种植学,养殖业等,满足农村学生。另外,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跨专业、跨专
业的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在各种职业中尽可能多流动,培养能广泛适应就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符合型人才
。
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中等职业学
校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应推行"两段式"的课程模式,即"宽基础、活模版"的模式,"宽基础",意识要加强文
化课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学生积雪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供
重要保证,还可开设适当的选修课,一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拓宽专业基础课,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面。"活模版"以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技术和能力为主要内容,这一模版的内容可随市场就业形势的变
化进行调整和更新,雇称为活模版。所有课程内容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坚持因地制宜的思想,把国编,地
方编和校编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删除过难、过繁、过深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按照市场需求来构建,并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当地实际来改造课程结构,课程
重点是从过去单纯到技能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应加强文化基础教
学,这是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
保证。为了使学生既掌握一些基业的本领,有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剪
枝强干、一专多能、广设选修。
即强化主干课程,一些可开课不开的课程删去或只用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尽量把课表内的有效教学时
间让给主干课程。主干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计算机、英语和与学生基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技能课,这些课程不仅课时要开足,要严格把关,还要针对学生特点,认真讨论既能完成教学计划,
同时帮助学生补上知识漏洞的教学路子,确保教学的质量。
中职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宜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育就是把主干课分为主干基础课与主干提高课
两个层次。主干基础课面向全体学生、不与学历挂钩其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为学生进一步
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奠定基础的。主干提高课是面向部分学生,与学历挂钩的,教学内容着眼于选拔人才
。学生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出现了分化,部分学生有能力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提高课时为
这部分学生对口升学扫除障碍的。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且可避免同
一课堂"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让每个学生身心愉悦的投入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技能课的设置要
注重一专多能。"一专"就是与本专业基础课相配套的技能,这一技能使学生作为技术劳动者的基本能力,
不仅需要达到劳动部门规定的标准水平,还应有更高些的要求。多能即是引导学生多掌握几项相关职业的
技能。如文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口语这一基本技能,还可以学习推销、财会.导游等专业的技能,
以拓宽就业渠道,也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在相关职业内转岗打好基础。这类技能课的设置不一定在课程表
内。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讲座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谋生手段。广设选修为
学生有更广阔的选择和发展空间着想的。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类的课程,选修课采用"流动式"课堂
开课。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采取学分管理的方式,即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主干课以外的几门选修课,必须达到
多少学分方可毕业。从而使学生既能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得道多方面的发展,又能量力而行
,竟可能的多学,学好几门课,减少课堂"陪坐"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建立现代教学模式
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大力推动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法改革要注意学生
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锻
炼,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要克服结果教
育,加强知识的过程教育,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要注意汲取一切人类文明发展前沿
的新知识、新发明、新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教学手段改革要以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引进和运用最新教学设备和技术,实现教学技术的
现代化.中等技术教育机构要统筹规划学校基本建设、按照现代生产运营对人才的需求,大力构建适应未
来发展的教学网络。加强现代教学手段建设。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
教学方法,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
中心的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提倡敢于创新,竞争的先进理念。
三、 确立合理的师资考核和培养机制
中职学校需要优化师资队伍,建立和健全师资选拔和培养体系、公平的对待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和
吸收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充实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精通理论、生疏实践的状
况。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在专业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评价上面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方法,改变现有的专业教师
要么不专,学什么都能教专业课,谁都能当专业教师的现象,要么专业教师什么都得"专"、理论与实践都
得行的现象,改变那些有一定水平和能力的专业教师一方面太累,另一方面得不到承认的现象
。让他们的劳动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承认,充分调动教师这一主体的积极性。
师资水平是保证教育有质量的关键,特别是要重视"双师型"专业师资的培养。应该重视以下三条师资建设
途径:一是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二是规范中职教师的聘任条例,从职部门聘任一批具有本专
业理论知识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技能的兼职教师,使他们通过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培养
关键词:学校;法制教育;方法途径
一、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来进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法律素质过程中,先要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使教师形成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权威以及权利意识和民主平等的现代法治理念。
(1)树立自觉学习、贯彻、理解、讲授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的意识。每位教师要在自觉学习、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基础上,用法律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每位教师都应当明确,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行为,不是行政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义务。教师不要以“管人者”自居,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
(3)努力建立新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保持温馨的人际接触和融洽的互动,有助于师生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建立和增进信赖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客观、鼓励为原则的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了解和尊重是保证。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环境,使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有种归属感和依恋感,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坚固的纽带,从而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机会。
二、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各级学校还没有将法制教育课程化,这也是法制教育实效性较差的原因之一。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建立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
三、建设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
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等,也必将对学生遵纪守法观念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内容。“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在现实生活中承受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压力,因此学校要特别关心这一特殊群体,要特别慎重对待对他们的评价和惩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多以肯定性的评价来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其求知兴趣,防止他们沾染不良行为。要认真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采取建立“问题学生”和“学困生”档案、开展“一帮一”活动等,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五、进一步深化课堂法制教育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但从目前课堂法制教育的情况看,还主要局限于知识教育的层面,还没有把对青少年法治精神、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法制教育的目标。学校的法制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法律的内容(即合法的、违法的),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法律的本质和精神,这才是法的教育的终极价值。
六、丰富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和社会的普法教育接轨,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的崇尚和信仰,从而促进法治社会的实现。
(一)法制教育与社会教育没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目前种植法制教育出现的显著问题,任何的教育理论以及知识构成都应该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特别是对于中职法制教育来说,理论知识的运用价值正是体现在了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中,而与社会实际不相符的甚至脱离了社会教育的法制教育必然是存在极大问题的,结果也必然是失败的。而现在从目前的中职法制教育来看,大多数还是沿用了以前的老模式进行,仅仅依靠国家的宏观法制法规来作为基础,却缺乏对于细节性、实际性的运用了解,也就直接导致了当前条件下,中职法制教育存在着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了解不透彻,实践过程中不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问题。并且法制教育的讲解过程中,往往也在采用着传统的教育方式,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仅仅是以理论为主的单一化、狭隘化的教育,而单纯的对于理论知识的法制教育更倾向于封闭式教学,这样很难促进中职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不可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为整个社会创造更高价值的技术型优秀人才。
(二)中职法制教育过程中缺乏人性化的教育
首先,法制社会是“以人为本”为基础的社会价值的体现,所以我们说在中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法制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整个中职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理念是不科学的。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职生自身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过多的忽略了那些对于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仅仅采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传授,不当的教育方法直接就导致了中职生对于法制教育的理解有了更大的偏差,和教师的教学过程难以达成默契,无法真正掌握法制教育的意义。与此同时,过多的照本宣科,照搬书本知识的现象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框架知识结构,很难有所变化,这样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不能达到与学生的共鸣。
其次,对于中职法制教育,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中职法制教育以及其枯燥的方式传授所谓的法律知识,这就造成了中职生望而却步,无法真正融入到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这对于整个法制教育课程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法制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这更是困扰着整个中职法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只有解决这样的困局,才能够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才能够发挥中职法制教育的重大作用。
二、分析中职法制教育困局出现的原因
(一)中职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大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转变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有了不同的改变和冲击,一些领域的道德规范就有了新的变化,特备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等社会上各种消极的情绪和现象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内,特别是对于学校学生的影响作为严重,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影响着他们,而中职学校更为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中职生的中学阶段被家长和学校所忽视,心里本身就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本身与大学生相比,离家的年龄更是偏低,心智不成熟,对于社会整体的分辨能力还是很低,所以就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我们说就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仍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他们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职学校目前仍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他们仅仅类似于生产产品一样的培养的学生,甚至类似于订单式的教育模式,就完全忽略了中职法制教育的根本问题,只能说明目前我们的中职学校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视性以及紧迫性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中职学校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象征性的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有的中职学校更是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课程;同时一般的中职法律教育课程没有专业的教师人才,更没有相应的法制教育机构和制服,而这就直接导致了相关的中职学校缺乏统一、有效、完整的管理。
三、针对中职法制教育困局的相关对策
(一)中职法制教育需要政府和第三方的共同支持
对于目前正在处在中职生人生关键阶段的他们来说,自身的法制教育基础就很薄弱,本身的法律意识不是很强,这与中职生从小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素质有直接关系,而很多中职学校仅仅依靠通过当地的法律法制机关部门进行相关的宣传是不够的,这样的狭隘的教育方式使中职生所接受的都是不全面的法制教育,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法制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在需要政府的支持的同时,更需要第三方的支持和影响,不仅包括整个社会对于法制法规的宣传和影响,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法律教育的渗透和积极引导也能够更好的培养我们中职生的法律意识,这对于学生都是具有极其积极的作用的。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遇到了许多的新情况,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对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以及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法制教育是新时期依法治国策略的要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
依法治国策略需要树立全民的法制信仰,全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是一个法制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向全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可以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法制教育是社会对现代化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知识同样不可或缺,否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免不了遭受失败的厄运。因此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
3.加强法制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学生学习差,内心有严重的挫败感,冲动叛逆,还有一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上混迹多年。这些学生的个人情况相当复杂,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仇视一切的心理,个别学生还会外化为极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
4.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职业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重点区域。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减少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因而应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进行法制教育,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索
1.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法制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该课程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要落实法律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如民法、刑法等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等等。这样,学生除了进行了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二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
2.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目前在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较单一,而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增设教学活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社会治安、学生违法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要在校内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违法犯罪图片展,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出法制教育专题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三要“请进来”,借助外部力量齐抓共管。如邀请司法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以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四要“走出去”,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审理案件,参观少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3.完善和充实素质教育理论,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律素质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当前,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经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学校的素质教育仍没有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律素质教育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要逐步把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素质是自己所应具备的素质中的重要内容。缺失了法律素质就是不全面、不完善的素质。应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充实完善后的素质教育理论深入人心。
4.提高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教师也大多由德育课程教师兼职,他们的法律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成效。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课程教师的情况,职业学校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道德水平。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
5.营造以法治校的氛围,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一、目前技工院校法制教育的特点
技工院校的学生多为初、高中毕业的青少年,他们的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心理还不够成熟,甚至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不爱学习,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极个别学生甚至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但这些学生对新事物敏感,模仿性强,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甚至变为“问题少年”。
与普通中学相比,技工院校管理上相对宽松,社会交往、网络普及的影响的程度也很大,给技工院校在学生法制教育管理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现象呈上升趋势,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分析解决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二、目前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制教育模式落后。从目前的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来看,大多数还是沿用以前的老模式进行,依靠法律法规来作为基础,缺乏对于细节性、实际性的运用了解,导致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了解不透彻,实践过程中不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在课程的讲解中,往往缺乏对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仅仅是空洞的理论教育,甚至封闭式教学,这样很难促进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不可能真正培养出有价值的技术型优秀人才。
(2)法制教育方法单一枯燥。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过多地采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传授,不当的教育方法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法制教育理解的偏差,和教师的教学过程难以达成默契,无法真正掌握系统而鲜活的法律知识。学生对于法制教育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其过多的照本宣科,照搬书本知识,枯燥的传授方式使学生望而却步,不能达到与学生的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发挥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阶段,多元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也有不同的影响,特别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等社会上各种消极的情绪和现象,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内。技工院校学生绝大多数在中学阶段被家长和学校所忽视,本身就受到一定的影响。与大学生相比,年龄更是偏低,心智不成熟,对于社会整体的分辨能力还是很低,所以就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2)家庭对于学生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不良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负有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单亲家庭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难以估计的影响,家长的粗暴教育会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强,从而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用不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是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教育,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受到了严重的误导和不良的影响。不良的道德影响和法制教育的缺乏,成为部分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存在一定误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些技工院校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象征性地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有的技工院校更是根本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程,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专业技能上的培养,甚至有些学校提出了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让路的口号。由于受到时间、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学校取消了一些德育课程,从而使技工院校的法制教育成为空谈。
很多技工院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化,虽然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一些法律课程,但有的课程涉及内容过于宽泛,缺乏系统性,很难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但是教材的内容非常滞后和单一。目前我们国家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技工院校的法制教育应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很多技工院校法律教育课程没有专业的教师人才,法制课程老师很少是法律科班出身,这些老师自身缺乏必要的法学修养和实践经验,一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加上一些老师还在采用流于形式,生硬的传授方法,只知道照本宣科,缺乏鲜活生动的实际案件分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难以接受,结果可想而知。
四、技工院校法制教育改革思路
(1)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合力。要加强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法制教育作用。社会上有些人,也包括个别学生家长法制观念淡薄,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青少年学自觉守法意识薄弱,自觉守法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形成法律意识,也就没有办法养成守法习惯。在职业教育方面,学校和家长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双翼,二者需密切配合,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成长的合力。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家长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有进步和提高的潜力,学校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求家长树信心、抓习惯、管思想、束行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懂得遵纪守法。
(2)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在技工院校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取长补短,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师资基础,同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思维。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是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更能通过自身的素养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为技工院校法制教育提供一个合理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途径之一是,引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二是从社会上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到学校任教;三是,在现有的教师群体中挑选一些人送出去进行专门学习和培训。通过以上方法,可形成一支以法律课、德育课教师为骨干的优秀师资队伍。
(3)完善和改革法制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很多技工院校开设的法制课程比较少,而现有的《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等课程,其内容过于宽泛单一,偏重于理论,不能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建议各学校开设法律课程要结合专业情况,比如财经类的专业,可以开设《经济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汽车专业可以开设《交通法律法规》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开设《教师法》课程。学生除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把法制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老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时,也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针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法制课枯燥无味的特点,老师要积极探索法制课程的授课方法,大力推广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上综合运用讲授、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真实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学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中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会等,也可以利用广播、校园电视、宣传橱窗、手抄报等形式开展法律宣传,营造一种知法、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也可以让学生旁听一些案件审判,邀请相关法律工作者开设法制讲座、剖析典型案例等,或者是请少年犯现身说法,进行面对面的法制教育。通过这些直观的活动,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起到良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目前,有些技工院校聘请专兼职法制副校长的做法也很有成效。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来促进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过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二)法制教育的质量低下在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任课教师在法制教学的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法律教育知识方面的热情不够高涨。当前的法制课程,任课教师很多都是以带班的形式上来的政治教师,甚至还有的是由班主任或者是学校教学的领导来兼职,很多的教师还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法律教育,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虽然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是缺乏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都是要依靠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学,当遇到教材意外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无法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还有的学校教学聘请懂得专业法制教学的人员来担当副校长,这样就可以兼职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但是由于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法制教学的空缺,使得法制教学课程完全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对法制教育也没有任何的热情可言。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缺少整体性在学校的法制教学当中,因为缺少较为硬性的任务或者是硬性的指标,所以也就缺少清楚明了的职责和具体的目标,造成了法制课的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同时,在学校的法制教育和管理当中因为缺少整体性措施以及和学生的家庭。社会的环境不能达到有机结合,学生在脱离学校教学环境之后,主要是处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当中,而且现在很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完全的寄托在学校方面,很少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即使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那也是很少见和片面的。在脱离了学校和家庭两大环境下的学生,智能通过社会的大环境来对其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法制教育工作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和诸多教育死角的显现。
二、对学校法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路径探讨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避免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的状况,这单单是提升青少年的本身的素质,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振兴和发扬我们民族的重要决策。针对如何把握好青少年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我们大致分为以下几年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学校教学的法制建设要充分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在法律的意识以及法制的观念,为了降低和避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保证青少年的健康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生的家长要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教学管理措施,将法制教学的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形式中,要充分的设立起专业的法制教育机构,真正做到有人教、有人管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对法制教学的检查和推进的力度。
(二)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化各个学校需对第二课堂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加以充分的运用,对学生实施较为直观和生动的法制教育课程。例如给学生播放相应的法制教育宣传片或者是法治电影以及专题广播等等,多在学校举办法制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法制知识有奖问答,带领学生去参观监狱的环境,组织学生模拟和演习真实的法庭,去聆听和刑事、行政、民事以及经济方面相关的审理过程,请正法部门的干警来对学生进行法制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法制观念的心理的重视程度。
(三)教学要趋向规范化在法制教学的国产容纳观众需要彻底落实《有关基础教育和发展的规定》、《关于深度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意见》以及《关于深度规范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意见》等要求,提升中小学在法制课程中的建设,深度改革和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将法制教学的内容纳入到教育大纲当中,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规划,力争在升学考试当中参入相关的法制知识的考核[4]。(四)教学的整体质量需要不断的提升学校需要对相关的法制任课教师、法制监理教师以及班主任等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讲解和培训,并且需要对法制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法律教师,不断发展和壮大法制教育的规模。于此同时,在教学方面需要平等对待各个科目,并将法制教学课程列入到正规的考试纲要当中。
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这种特定的教育内容反映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核心就是课程。而课程开发则是指课程产生的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编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主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
职业教育课程特点
1.课程目标特点
(1)明确的职业针对性。职业教育作为专业工种教学,受教育者具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各门课程都应体现职业活动特色。
(2)技能教学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和服务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以执行为主的管理人员,一线人员的性质,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突出技能教学的重要性。
(3)兼顾就业与发展的双重需要。不仅要满足学生现实就业的需求,还应使之掌握人生发展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
2.课程内容特点
(1)实用性。课程内容必须围绕学生职业生涯中当今就业、以后转岗和未来提高三个发展阶段所需的各种本领,讲求实用。
(2)实践性。职业教育必须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应安排为4∶6,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比例应安排为1∶1,顶岗实习时间应不少于1/6学期。
(3)模块化。构建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围绕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知识技能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4)时代性。课程内容要反映生产中使用的最新科技成果。
3.课程实施特点
(1)运行成本高。职业教育课程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地、设备和消耗材料,其要求条件比较苛刻,运行成本昂贵。
(2)“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不仅要会讲理论,更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会当“老师”,更会当“师傅”。
(3)灵活性。统一的课程标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某些行业企业,因此,课程实施中必须了解和熟悉“市场”的需求,灵活施教。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1.职业岗位分析
由于职业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从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研究生产全过程和生产活动的所有因素,确定出学生所应具备的技能和技巧以及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再提高的途径。
(1)准备阶段
①确定调查对象。根据专业工种的性质和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分不同技术层次并作适度超前预测,选定职业岗位调查对象。
②设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项目、内容、范围和方式。其次,建立需要了解的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最后,确定调查时间安排。
③明确分工。调查组成员要统一思想,学习并掌握调查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明确工作分工。
(2)调查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工作本身的描述。一般包括职业名称、工作活动及工作程序、工作条件及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劳动报酬等。其中工作活动及工作程序是调点,一般采用任务清单形式把工作任务、任务出现的频率、质量标准等逐一罗列,这有助于安排教学内容和分配教学时间,确定教学目的。
二是对从业者的要求。一般包括:
①应知分析――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的分析,包括接受教育的最低程度要求、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所应达到的水平。
②应会分析――从业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他们必须经过怎样的专门训练。
③工作实例分析――根据应知、应会的要求,通过某项典型工作来分析从事该项工作需要的记忆、判断、想象、创造、应变、观察、组织、开拓、语言文字、社会活动等各项能力,以及智力、非智力因素要求。
④工作态度及职业道德要求。
⑤身体素质要求。
(3)分析整理
根据调查材料,详细罗列职业活动中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以及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在分析操作者行为活动之后,应注意透过现象深入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内在素质,这些素质是保证胜任岗位职责的根本,也是设计课程最需关心的问题。
2.学生需求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水平、特点以及愿望要求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
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入学基础。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就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和普高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理论学习的方法、动力和习惯也逊色于普高生,过深、过难、过重的课程,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造成厌学情绪。因此,课程设计应针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具体行为操作要求,不必纠缠过深的理论。
其次,分析学生的愿望和要求。职业院校学生渴望改变自己,希望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获得成功,在社会生活中出人头地,成为有作为的人。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注重学习能够直接应用的知识技能,他们盼望摆脱长久以来味同嚼蜡的理论学习方式和唯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希望能够重拾自信。
3.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设置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关系
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是课程体系设置中不可回避的两种价值取向,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绝不可偏执一词,追求极端,而应兼顾两者的利益,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加强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建设。
(2)当前顶岗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既要使学生迅速掌握一门技能达到毕业后即可上岗,又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一对矛盾。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就要科学合理配置,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又能提高综合能力,从而使受教育者获得较强的发展后劲。
(3)课程内容稳定与更新的关系
从学校设备、教材、教学秩序和专业师资方面看,稳定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社会对人的知识、能力要求是不断变化的,行业结构、岗位要求的变化越快,对学校课程内容灵活性的要求就越高。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相对稳定的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课为主,打好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预测经济结构、专业结构、技术水平变化的趋势,在专业技术和专项技能训练课程上体现一定的灵活性。
4.确定教学内容
(1)确定教学中应包含的任务
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选择确定必须在教学中完成的任务。选择确定的原则如下:①多数工作者都要完成的任务;②经常需要完成的任务;③对完成工作起关键作用的任务;④对完成其他相关工作很重要的任务;⑤刚开始工作就必须学会的任务。
(2)进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工作课程化的重要环节,进行任务分析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完成任务的步骤;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③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态度;④完成任务的标准;⑤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工具、设备与材料;⑥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5.编制课程文件
(1)课程方案(教学计划)
课程方案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关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职业教育课程方案分指导性方案和实施性方案两类。指导性方案由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提出制定课程方案的原则意见;实施性方案由学校按照指导性方案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制定。
实施性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及其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课程设置应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必需的文化知识,既考虑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也考虑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长远需要。
实施性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招生对象及学制;②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③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④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⑤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⑥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实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①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标准;②教学实习课题和生产实习安排;③教学实习各课题设施要求;④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说明部分。主要概述本课程的性质,课程教学基本理念,课程的总目的和任务,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的时数分配等。
②正文部分。教学内容范围,教材重点、难点,内容要点,作业、测试、考试及其要求,实验、参观、实习和其他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求,教学进度安排,提出有关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等。
③备注部分。列出教学参考书目,提出使用各种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指导意见、案例等。
(3)教材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系统地表述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和相互作用的中介。一般包括教科书(即课本)、教学指导书和教学辅助教材。
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材要有地方特色,职业院校应以全国统编教材为指导,组织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特点,积极开发与建设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和职业能力需要的校本教材。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1.课程目标素质化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情况,积极研究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更加注重学生未来发展之需要。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及继续学习的需要;必须强调全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自动化、综合化、智能化高技术设备的技术要求;必须进行基本素质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课程设置人性化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将更加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其实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发展需要多方面人才,每个学生应有自己的鲜明个性,那种单纯地追求实用和实效的功利主义,必然导致人性的压抑、人的尊严的丧失和主体精神的丧失。教育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课程的人性化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想法,要精心设计各项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创造成功的可能和机会。
3.课程内容复合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导致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加剧;行业界面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变化,势必引起整体课程设置的综合化;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势必促成理论与操作技能课程的一体化;学科间以实践需要为基础,也存在课程综合化的倾向。因此,原来的学科界限在实际教学中必然受到冲击,课程内容重新组合的特点日趋明显。
4.课程管理灵活化
学分制的实施,使职业教育课程管理更加灵活。选修课比例的增大,社会实践活动及课外活动成为有效学分考核内容,这些都为学生的自我设计、自主发展提供了空间,也有助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J].教育部政报,2000,(6).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之一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当前中职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容易走上歧途,甚至是违法犯罪。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一、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是全国人民的期望,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
(二)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中职生为代表的未成年人,由于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不良影响和他人的非法教唆,可能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明显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学校定期开展法制专题教育,增强中职生法制意识,对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职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但校园犯罪的发生使得校园内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综观近年来学生犯罪的案例,不难发现,其犯罪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并且犯罪程度日趋严重。中职学生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奇心、模仿欲,或者是逆反心理,加上法律知识的欠缺,从而引发犯罪,酿成苦果。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什么是犯罪,如何预防犯罪,这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改革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统一的法律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忽视对学生专业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课程,如经济法可以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旅游法可以作为导游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进行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学习本专业法律知识,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意识比较薄弱,师资队伍比较弱,导致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好。要改变此现状,学校一定要重视,要把法制教育当做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制定好计划。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持法制教育,改善法制教学条件,并加强教师的法制队伍建设。一要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律教师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要鼓励和引导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进修、培训,并对教师加以考核,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三要对相关专业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定期强化培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制教育。
(三)从实践出发,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法制教育应从实践出发,过去我们着重于书本教学,讲授理论,学生听起来枯燥无趣,效果不好。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分析法,选用大家熟知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要在校内开展多种法律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法制意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如主题班会,以案说法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讲座、演讲、征文等竞赛活动,组织和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自觉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职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要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介进行法制教育。现代社会,报刊、电视、网络等已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社会与法》、《案例说法》。四要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从而提高法制教育实效,达到教育目的。
(四)净化社会环境,减少来自社会的不良干扰
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减少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政府要坚决取缔一些涉及赌博的非法场所,对网吧等场所也应限制学生进入。中职生的法制教育是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帮助,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 法制教育被视为聋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多数聋校只把法制教育视为聋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专门为聋生编写的法制教育教材,大多数的聋校法制教育内容随意性强,缺乏统一标准,不完全适合聋生的实际。
2. 法律素质被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
当前的聋校素质教育没有完全突破传统聋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只承认“法制观念”或“法律意识”的存在,在实践中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3. 法制教育被简单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
大多数聋校的法制教育都局限于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且教学方法简单,主要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缺乏直观的教学方式。
4. 法制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多数聋校的法制教育课教师基本上都是由思想品德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而且没有法律实践经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5. 法制教育的形式脱离聋生实际
法制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多以单纯的知识灌输为主,没有根据聋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现有知识结构来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制教育,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知所云。
6. 法制教育脱节缺乏教育合力
由于缺乏合力,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对已经毕业而还未就业的聋哑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社会没人管,往往是已经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公安机关才开始介入。
加强聋生法制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加强对法制教育课程的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的管理部门,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还要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避免使聋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因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聋校应尽快编制出适合聋生的校本法制教材,从聋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结合聋生的实际,特别是要多编制一些聋哑人犯罪的真实案例,这样对他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效。还应当把法律理论知识和一些影像资料结合起来,或聘请当地公安机关进入课堂给聋生讲课,以引起聋生的高度重视。并配备从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认真开设法制教育课,将培养心理健康的聋哑人作为教育目标,使聋生在校时学法、知法,走向社会后守法、用法、护法,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合格公民。
2. 将法律素质培养纳入素质教育
聋校应当调整对法制教育的定位,加强对聋生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聋生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聋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含、层次和培养规律,对完善聋校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3. 开拓法律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聋校法制教育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和富有成效的,除了正规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聋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第一,利用聋校部分教师和校外司法专业人员的法律智力资源,开展“周末法制教育系列讲座”,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第二,在学生会的活动中,进行有关法制方面的学习讨论和实践;第三,组织聋生旁听各类案件的审理,切身感受违法与制裁、犯罪与刑罚的必然联系;第四,播放法制教育电影、电视剧和影像资料,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第五,组织聋生参观监狱、看守所等,通过亲身感受增强聋生守法的自觉性……
4. 优化法制教育队伍
聋校的法制教育教师有其特殊的要求,只掌握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是很难胜任的,必须在精通法律知识的同时掌握手语和聋校教育学、聋校心理学、聋校教学法等相关课程。因此,聋校的法制教育教师最好是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训产生,因为这样做培训的成本相对较低,培训的效果比较好,能够满足聋校法制教育的实际工作需要。
5. 调整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
调整法制教育课的标准,选取适合聋生实际的内容,变抽象的法律知识为具体的法律案例,以案说法。教师应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聋生的法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聋生要做到学以致用,明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聋生读书活动的指导,让聋生通过阅读生动、真实的案例材料来思考违法犯罪行为的违法性、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应受刑罚的惩罚性,往往能震撼聋生的内心情感,增强聋生守法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