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原创文学的特点

网络原创文学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网络原创文学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网络原创文学的特点

篇1

一、新媒体视域下网络原创文学的显著特征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原创文学的特征有很多,一目了然的特征便是即时性和互动性,乃至传播性、超文本性都很强,但这不是最显著的特征,从文学和文化价值来讲,它与产业紧密结合,当然也有商业价值的体现。版权带动了交易发展,形成产业链化现象。起初的网络文学只是个人兴趣留言,比如像榕树下和黄金书屋这样的网站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之所以后期有了更好的发展,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上阅读,网民的支持率越来越高,再加上网站的维护费用增加,促使文学网展寻找自我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不至于被冲垮和被淘汰。之后起点中文网获得成功尝试,VIP付费阅读模式很大程度上被读者认可,随之大量的网络作家加盟,热门作品也就此产生,热热闹闹的文学网站就如此兴起了,而起点中文网也因此而获得暴利,确定了文学第一把椅子的地位,其他文学也应声而起。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模式就在众多能人的推动下诞生,并在逐步发展中探索了新领域。网络原创文学从数量上是十分可观的,因为有大量的作家和蜂拥而至,本身的低门槛让作品在一时间眼花缭乱,对于很多人认可的文学判断和选择上就成为了难题。因为刚起步,发展乱象丛生,因此网络文学被认为是粗制滥造的作品,根本与文学无法匹配,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家队伍不断强大的背后,网络原创文学的价值不断凸显出来,文学价值也可以值得评说,一些高质量的作品随处可见,这些作品不光成为传统图书出版的生力军,以至后来成为主导性力量,并未游戏和影视等产业提供原始优质资源,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大部分认可的具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比如网络小说《诛仙》和《杜拉拉升职记》都在网络线上获得了不少关注,后结集出版,成为不少读者的炙手可热的读物,前者经过游戏版权的出让,在游戏产业领域也大获全胜;后者则走进了影视版权,被荧屏外的观影人所熟知,成绩斐然。不管是哪种模式都是文化价值的再次渲染,是文学为基础的价值的衍生,由此可见,网络原创文学存有价值,它凭借多媒体的作用,获得了更广意义上的传播,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要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凸现出来,被广大读者所认可,那么其附属价值和衍生文化价值一定就会被认可。其产业链的分布大体是,文学原创线上作品,线下策划出版作品,影视漫画游戏其他产品,从创作到发行已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形态,因此,将有价值的文学内容推行和宣扬下去已经不再是难事,最终文艺价值会受到市场的认可,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这是传统文学所不具备的收益状态。注重版权,才是产业链获益的基础,只有用心保护版权才能吸引各种资本的入驻,以确保产业规范化运转,最终使多方利益得以保全。而相反版权的保护不当,或者缺乏相关意念,则会引起行业乱象,也会进一步造成行业形态不好的状况。对于原创网络作品的作者当然更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有版权保护的,这样他们就能更加安心的坚持创作,而不是陷入烦乱的纠纷中。新媒体在移动、电信、广电的基础供应上,对网络作品作以宣传。网络文学推向读者就是提供了精神产品,即内容服务。电脑和手机登多种应用将内容与读者连接起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的魅力更加突出,这也宣传了网络文学的形象,让更多人对之充满了好奇。网络文学作品的出版方式与传统文学的出版方式不同,拥有图文并茂,文字块音并举,文字与动画皆行的模式,这在某种意义上促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也成为全方位阅读的重要形式,而移动手机端和电子阅读器因为具有方便浏览和携带等优势,适应了当下年轻人的时间分配状态,而深受大多数年轻人的喜欢,于是,网络文学得到更大范围的发展和兴起。电子阅读在前十年就已经达到70多台,2010年又呈现爆炸式的增长,销售额一下冲击到60亿人民币,可见,国人阅读还是存在,只是在电子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而已。文学网站对于文学价值的保存和使升值,无疑是整合文学作品作品,寻求电子书品牌结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读一本的价格不高,但对知识版权的保护是一种有力举措,因此,也受网络创作者的信赖。

二、多媒体视域下网络文学行业规范性加强

传统文学力量对网络文学的抨击已经逐步淡却了,人们对于网络文学的认可度更加深入内心,并且,网络文学的行业体制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在政策规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运行,而且还设立专门的法律法规作管理和规范。网络文学在此基础上变得更加制度明确,规划化更强,对网络文学的空气净化带来新鲜的空气,带来了行业的有序推进,网络原创作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也逐步被规范化的认知、推广、尊崇。此外,新闻出版相关部分还对文学网站和小说内容作以严格的审查,规避一些低俗的作品,大浪淘沙加上激烈竞争,再加上严格审查,最后能进入人们移动客户端和电子阅读器的作品通畅是具有广泛好评的作品,文学价值也就凸显出来,对于文学作品的监督和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多媒体的传播也基于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点出发,而不是单纯为了利益服务,更加理性,人文情怀更加浓厚。

三、多媒体下的网络原创作品艺术价值自显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规范,吸引了很多评论者和文学批评家的入驻,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人们对网络接受度增大,兴趣更加浓厚。而相应的网络文学作品被言论的越来越逗,对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的思考者也随之增加。于是,在2009年,起点中文网召开了“四作家作品研讨会”,彰显了网络原创文学作品本身的文艺价值,而且很多传传统文学的评奖比赛中也将网络文学作品纳入参评范畴,提高了网络文学的社会地位,只能说网络文学本身存在相关价值,而不单纯因为社会影响力增大导致的结果。网络文学当中很多有趣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其流行和好评程度完全不亚于传统出版畅销书或传统模式的创作优秀作品,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鬼吹灯》《宦海浮沉》系列都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好几代年轻读者炙手可热阅读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还凭借其他模式而开拓途径或模式,各种文学网站是一种,还包括文学论坛,以及新浪博客、微博、贴吧、文学APP、公众号等模式都成为网络文学的承载模式,读者在不同模式中接受各种风格的文学作品,并也产生了社会公共话题和舆论倾向,带动了全民对于社会时事,以及文学领域的内容加以思考,引发剧烈的讨论,这无疑是当代文学的热烈表现,并未被完全边缘化,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文艺价值也在人们的品评中诞生和流传。网络文学日益精进,才从量变达到了质的飞越,种类繁多的文学作品满足不同需求的读者的阅读体验,而题材广泛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突发,传统小说无法比拟。

篇2

一、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著作权概述

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是指由著作权人创作的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的文学作品,或者其他相关领域的作品,一经完成立即享有著作权,且受著作权法保护。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的内容包括法定的发表权、复制权、修改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而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网络文学著作权的发展。如果作者在网站上发表作品,未经过声明,不得随意剥夺其著作权,根据著作权相关的自动获得原则,作者只要在网站上发表著作作品,合法著作权益即受到保护。与传统文学作品比较而言,直接在网络上创作的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包括许多其他权利,因此其特点更加复杂:一是著作权的归属很难确定。由于网络文学作品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网民不断的复制传播使得最初的创作者很难确定,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增补或者删减、更改或完善原作品,从而导致归属更加复杂化。二是削弱了著作权的特殊性。现如今,在越来越便捷的网络环境下,传播作品早已变得十分简单,一个复制粘贴甚至一键转发就可以传播自己欣赏但不属于自己的作品,原作者根本不能控制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或不合理传播。三是几乎完全消灭了地域性特点。当前,网络传播早已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一国的网民都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其他国家网民的文学作品,网络著作权不再像传统的那样具有特定的区域性,其保护难度无形之中便加大了。

二、我国网络原创文学著作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的著作权意识薄弱

网络文学作品侵权盗版泛滥的原因,首先取决于多数读者的著作权意识。相较于付钱购买的情形来说,免费下载、免费阅读和免费获取信息的模式,更是网民的不二之选。网站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开始使用高新技术甚至是人工打字机,在原创作者作品后,立即通过传统的打字方法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出来,到其他网站甚至门户网站上,因而大部分网站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盗贴和盗版链接等问题。其次,作者本身也存在着维权意识较低的问题,大多数网络文学作者不是全职的,写作只是副业或者单纯的喜欢为了兴趣创作,而维护合法著作权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成本,因此一般的作者很少选择维权。

(二)网络的监管体系不健全

网络文学作品不可避免的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行业建设机制方面,责任的承担也出现了巨大分歧,网站管理者推卸责任已成为常态,作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归其根源都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所导致的。根据不同的侵权情形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网络服务提供商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尽相同,然而相关的文学网站和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在面对数十万家盗版网站时,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要追究大量的盗版网站是不可能的,但为了保护合法著作权,只好把责任落实到提供盗版链接的分享网站甚至搜索引擎上,这就使得后续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重重。

(三)法律法规制度的缺陷

目前,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关于网络文学著作权的保护制度虽已初见雏形,但是仅仅体现在民法和刑法的个别条款上,相对而言还不够完备且缺乏体系化。第一,司法管辖难以确定。互联网的无地域性和实时性特点,使其与传统侵权相比,法律适用和管辖法院等相关问题上更难确定,尤其体现在网络侵权涉外案件的司法实践中。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及时地跟进与更新,侵权方式的简单化和侵权行为人的流动性大,都造成了网络文学侵权难以克服的情况。第二,认定标准不够明确。根据《民法总则》相关规定,认定一般侵权责任须具备四个要件:行为、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首先,由于网络便捷且快速的传播方式,在短时间内对同一作品的侵权有可能扩散到很大范围,因此对损害结果的认定具有模糊性。其次,对于侵权行为的举证十分困难,只有证明数字化是复制抄袭的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才能够认定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在网络侵权日益严重的情形下,明确其认定标准,填补法律漏洞已经迫在眉睫。

三、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完善

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体系至关重要,针对前述的公民著作权意识薄弱现象、网络的监管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以下将具体阐述相关建议。

(一)增强防范意识,强化技术保护措施

网络文学作品频频受到侵权与公民的著作权意识密切相关。首先要从广大网民做起,鼓励其阅读、购买正版作品,明白知识产权及著作权的重要性,以此引导经营者及网络用户树立正确的著作权意识;其次,要增强著作权人的防范意识,从根源上阻止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维护自身正当法益;最后,原创文学网站应加强技术保护措施。网络经营商在向文学创作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时,还应提供积极的技术保护措施,使文学作品的发表处于一个健康的模式中,进一步遏制盗版侵权行为的发生。

(二)设立特殊机构,加强行政监管力度

侵权行为若仅依靠原创作者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逐一告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停止侵权行为,或对侵权者分别提起维权诉讼,往往是不合理的,因此权利的救济难免需要借助行政的力量。例如设立专门的有关著作权管理机构、完善其监督管理体系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网络侵权行为人和作者距离较远的这一情形,可以在不同行政区域的专门机构间,通过网络建立跨地区的协调机构,彼此之间相互配合以实现对权利的及时救济。重视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对侵权行为者的形成威慑,使网络文学作品处于健康发展的环境下。

篇3

网络文学的高性价比激发影视制作公司的关注与投入

自从2000年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后,具有高人气的网络文学作品便成为众多影视制作公司争夺的目标。然而,在高调的版权争夺宣传大战背后,不能掩盖的是一部部在网络,甚至在图书出版领域大获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影视领域频频遭遇“滑铁卢”。无论是开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之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亦或是曾经引起一股“遗忘”热潮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都摆脱不了同名电影票房失败,同名电视剧收视率平平的结局。

这一“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陷入了某种低潮,直到2007年华映电影高调购入盗墓小说《鬼吹灯》的影视改编权,近两年来,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又一次形成热潮。网络文学相对低的版权费和高人气所形成的性价比激发了影视制作公司的投资热情。网络文学的性价比体现在其相对低的版权费和高人气所形成的综合效益上。勿庸置疑,一部好的剧本对于影视作品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知名作家和编剧的版权费较高,一般作家与编剧的创作质量相对较低,因此,网络文学为影视制作公司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或者说新的方向,即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获得已具备广泛受众基础的作品。

网络文学在网络阶段就已累积了较高的人气。虽然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在很多方面与知名作家和编剧的作品有一定的差距,但高点击率背后的强大读者群,以及由此产生的话题效应与关注度却有效地缩小了这一差距。此外,网络文学的创作是一个极其动态的过程。从作品开始在网上到结束,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的变化,甚至最后的结局安排无不渗透着读者的影响。最为直观地体现了读者的喜好,受众的审美期待,这正是影视制作公司求之若渴所在。

理性化运作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日益成熟

篇4

文学性的消解

现今的文学网站采用的都是付费阅读的盈利模式。鉴于按照每干字为收费标准的规定,不少文学网站上的作品都是以字数作为网站盈利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以字数作为网络作者的付酬标准。只有作品的字数越多,文学网站的盈利状况才会越好,作者获得的稿酬才越高。因此,不少文学网站和作者都拼命在作品的字数上下功夫。然而,在文学网站上作品的数量和字数成几何级增长的同时,单部作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质量低下。文学网站上原创文学作品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网络小说越写越长,越写越注水。有研究者统计,在起点中文榜中榜总字数榜上,441部作品中过百万的有345篇,两百万以上的作品有132篇。其中,《从零开始》总字数超过千万字,《导演万岁》字数达到807万余字,甚至专门有网友传授小说注水的“秘籍”。

在点击率驱动和付费阅读的模式下,网络作家很少能够像传统文学作家那样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传统文学创作中需要锤炼语言、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创作技巧,而这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几乎不复存在。一位知名网络文学创作作家如是说:“作品中情节逻辑性多有欠缺,有时候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状况,这是因为很多网络小说字数多,三四百万字一本的小说,事先没办法写大纲,就算写了大纲,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除了开头其他部分实际上和大纲没啥关系。”这样的写作态度,除了带给读者数以百万计的字数,很难提供给读者一部文学精品。

网络文学的流行也导致了作家创作的跟风现象,缺乏原创精神,创造性不足。正是网络文学作家对作品书写的急于求成,使得当前的网络文学作品精品越来越少,更不要说网络文学经典作品。大多数作品经不起严谨的艺术推敲和文学审视,进而使得文学性在网络文学中消失。网络文学作品在审美方面,因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带给读者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审美体验,比如读写互动、多媒体阅读等,但是受点击量影响的文学网站,其作品逐渐脱离了文学本身,而去关注一些文学以外的因素。这些网络文学作品过于追求点击率,通过张扬个性、刺激搞怪、荒诞离奇、哗众取宠吸引读者。

面对网络文学创作的现状,网络文学研究者马季说:“网络文学暴露出标榜多元、对抗主流、疯狂复制、杂乱拼凑等严重问题,耗散了文学写作的精神价值。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来看,网络文学的庸俗化、快餐化倾向十分明显,如文本结构简单、写作技法粗糙、哗众取宠、格调低下等现象比较突出,导致网络创作主体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仍存在较大距离。”

现实感的消失

虽然当前流行的穿越、玄幻、盗墓、历史架空、军事幻想等类型小说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潜藏着文学发展的巨大空间,但是今天的网络文学大多都是来自于想象、虚构,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他们热衷于玄幻、盗墓、搜神、穿越等题材。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曾对玄幻文学提出过批评:“玄幻文学(有人称为‘新武侠小说’)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其极尽装神弄鬼之能事,其所谓‘幻想世界’是建立在各种胡乱杜撰的魔法妖术和歪门邪道之上的,除了魔杖、魔戒、魔法、魔咒,还有各种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怪兽、幻兽。”陶东风先生的批评揭示了玄幻文学所存在的某些问题,这也成为今天玄幻文学的固有病症。

当前的网络文学失去了现实基础,成为“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如流行的穿越小说,以各种胡编乱造的形式不仅篡改了历史,也随意添加了许多与历史完全不相干的人物。白日梦的虚构也成为网络言情小说创作所存在的紧迫问题。这些脱离现实生活基础的情节故事,虽然在一定时期迎合了读者的需求,但是长期来看,当文学离开了现实的土壤,其流传不会长久。作家刘震云曾经在盛大文学“首届全球华语原创文学大展”现场表示,“我尽量避开白天到晚上,避开人间到墓地,我也希望这些网络作家是不是也能够从墓地回到人间,从晚上回到白天。”刘震云的这番话,正是为今后网络作家的写作提出了一条发展和转型的道路。

其实,文学作品除了给人美的享受和愉悦之外,其中最为重要的功能无疑是社会引导和文化思考功能,作家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社会关怀。然而,今天的作家,尤其是网络作家,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关怀心,而看重自己的作品是否畅销,版税是否高,彻底成为一个商业人。他们对于网络文学的写作,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对现实生活的漠视,逐渐导致作家现实关怀的缺失。由此,当前的网络文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停留在游戏化的层面,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人性审美的缺失

篇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媒体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格局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单从内部格局来说,一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此消彼长;二是各种媒体内容格局的变动均蕴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三是不同媒体的功能定位也时有变化。从文学传媒的总体来讲,文学期刊是文学特别是纯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最具体制化特征,同时也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式,它所形构的文学空间是无法相比的,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传播生态。报纸和网络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力,不只体现在载体和介质意义上,更体现在对文学传播新走向的影响上。

报纸副刊,是中国报人的一个独特创造。

在中国报业史上,副刊是一份有影响的报纸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报业“附出”报与“附张”版的延续,约略与近代中国报业的发端同时并进,《中国日报》的《鼓吹录》,《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晨报》

的《晨报副镌》,《时事新报》的《学灯》,《民国日报》的《觉悟》,《京报》的《京报副刊》,《大公报》的《小公园》,《立报》的《小茶馆》和《花果山》等,其中四大幅刊不仅在“五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与《新青年》杂志等刊物一起成为新文学的议题设置和建构者。“学灯”、“觉悟”与“副镌”以其各自建立的“学术的”、“思想的”与“文学的”副刊模式,确定了此后报纸副刊的基本内容及编辑走向。副刊的重要来自它具有除了不是新闻信息以外的传播意义,被人认为是反映报纸品位高下的窗口。它是文化认同的象征,同时也通过所登载的作品来张扬某种文化价值。

副刊的独特,一在于它既属大众传播同时又是文学的媒介。在大众媒体的功能上,它必须以受众为本位,尽量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而作为一种文学媒体,它的话语精神又趋向于精英的小众趣味。另外,副刊又具有“从属”与“自主”的双重媒介性格,既为“副”自然是相对于作为正刊的新闻版面来讲的,它是新闻版的补充和扶助,现在多强调延伸和呼应;但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往往又自成一格,以虚构的小说、蕴藉的诗歌、性灵的散文与新闻相映成趣。这两个特点曾让它数度引领,也让它在大众媒体走向大众文化的语境下遭遇尴尬。

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运作规则发生了许多根本的改度。人们对传播内容的选择上,“全面比优异更重要,充分比精致更具卖点”[1](P3~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成员利益高度一致,人们的信息需求与评价体系单纯而统一,具有精致和深刻特征的精英文化是最有价值的传播产品,而在大众文化时代,由于它本质的多元化,“最具卖点的是对于社会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和基于这种敏感性的创新和丰富。”[1]这种变化在90年代以后副刊三次大的格局调整中充分表现出来,而文学传播就在这不断的调整中发生着变异。

1991年报刊界兴起“周末版”大潮,它标志着中国刊业开始摒弃严肃的说教面孔而贴近受众,满足受众的多方面特别是休闲娱乐也即“解闷”的需求,在结构和选择传播内容的标准上开始趋向“受众本位”的传播观,因此被有的学者称为传播业的“平民革命”,还有的报纸在扩版中增加了文学副刊的版面,刊登小小说、散文、诗歌。娱乐性报道因为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饥渴,成为最为抢眼的内容,但总体上并未挤占文学副刊的领地。

文学副刊面临的真正冲击是综合性副刊的出现和各类专刊的崛起对它的分解。这一轮扩版潮产生的根本动因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对信息的大量需求,他们渴望从报纸上获得大量新鲜、生动,有益的信息,获得能够指导他们生活并能为他们提供消遣娱乐的丰富多彩的新闻。诞生于报纸扩版潮之中的副刊积极拓展空间,种类有了明显的增多,刊载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外延和内涵都得以深化和扩展,由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文艺副刊扩展为综合性副刊。而近年来副刊的外延不断扩大,综合性副刊呈现出相对缩减的趋势,传统的文艺副刊也演变成广义上的副刊的一个种类。内容界定愈来愈清晰的专刊迅速崛起,一方面是顺应了读者对阅读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报纸自身发展,扩大影响力、吸引读者的一个有效策略。导致副刊专版化的主要原因是传播者对信息及受众的细分,受众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加以及信息多样化的需求使得传播者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

以经演变为“小众传播”,而面对所有受众的信息采集与传递有必要转向特定的受众群体。娱乐副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大众的文化消费色彩,文化含量和服务功能均不明显;而文学、文化副刊的读者群一般为有一定知识水平的群体,因而注重文化含量淡化休闲、娱乐特征。在细分受众的运作方式下,媒体纷纷将注意力转向有能力支付报刊阅读和物质消费的中产阶层,形成多种丰富的副刊样式。副刊的综合化冲淡了受众对传统副刊高门槛严守门的印象,强化了与受众的互动关系,提供给消费者分享使用大众媒体公共文化资源的广场,但综合性副刊以各类消遣娱乐性信息为主的传播定位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学副刊的传播内容结构,即使仍有文学性内容,也多演化成文体边界模糊的故事、随笔、游记、文史小品等。轻薄短小、通俗简洁已成所负载内容的主流,它反映的是较为典型的大众文化特质。各类细分化的服务性专版的涌现,则进一步让文学副刊陷于进退无据的窘境,副刊的内容既无力点燃社会议题,在市场拓展功能上也大逊色于专版新贵,被肢解为《阅读》、《读书》、《随笔》等形貌的专版已成为普遍现象。文学在这些以细分受众为基础开辟的版面上的留存,取决于该版面的内容定位,被赋予了更多的市场需求的期待。

如果说报纸这两次结构调整带给文学副刊的是传播内容的变异和版面的分化,那报业的第三轮内容结构调整则将文学副刊挤到了生死边沿。专刊在传播符号的运用和版面编排上杂志化使报纸作为“新闻纸”的本体性受到弱化,90年代末以来,主流报纸做强新闻版面,晚报都市版增加硬新闻版面走主流化道路成为强音。体现在操作上,一是部分专版开始回归,二是在版面增减的选择上,市场的优先考虑致使许多文学副刊被淘汰出局。

中央电视台以节目收视率为评价标准来进行末位淘汰的做法在传媒业界曾多有效仿,而许多市场化报纸调整版面做读者调查时,“阅读率”也是决定版面存废的关键。这时候,幸存的文学副刊往往被要求服从整个报纸传播内容“新闻本位”的取向。如《中华工商时报》

要求作为新闻报纸的文学副刊,虽“不可能像要闻快讯版那样以‘抢新’为主要特征,但也不可能理解为它可以不考虑任何的时效性、新闻性和信息因素,…搞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应有文学艺术的品性,又不完全等同于纯文学期刊,它要以多种文学形式传递当代人的思想、情感、探讨公众关心的话题”[2](P104)。在此指导思想下,“名人茶馆”、“灯下人语”、“多味斋”等栏目成了版面的主体架构,杂感、随笔是主要内容。应该说,这种要求是符合报纸作为新闻纸的传播规律的,副刊版面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定位不能游离或逸出整个报纸的定位。新闻版面扩张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直接导致了文学副刊的死亡。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目前有500多家会员,在每年举行的优秀作品评选中,小说、诗歌文体已不在参评范围,名会员单位报送的散文特写等类作品发在符合要求的文学副刊版面上的越来越少。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文学副刊的经典形态,随着报业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丰富,地位和功能反而日渐萎缩,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

在考察报纸文学副刊演变轨迹时,其内在的复杂性应引起注意。首先是报纸副刊的文学传播在文学传播体制中的功能位置,而这又联系着报纸本身的性质。因为目前报纸至少可分为机关报和市场化报纸,尽管他们都是体制内传播媒体,并且在价值取向上有融合的趋势,比如党报也开始注重对受众需求/市场的回应,而市场化报纸也追求主流化。但两类报纸的分野还是客观存在的。党报内容体现了主流文化特点,特别在文学信息选择上,来源主要为国家的文学管理部门,事实严格遵循宣传规约,话语方式上绝不炒作煽情。因为从底线上讲,它的市场压力是虚拟的,传统的副刊在这类报纸上还有留存,它与文学期刊的行政区域化布局一样,也是计划体制条块分割、追求门类齐全的产物。

这类副刊的内容构成标榜雅俗共赏,同时还有文人报纸即主流、精英文化融合的遗风。

市场化报纸的对文学信息的选择多注重其吸引眼球的潜力即市场价值,热衷制造和炒作文学事件,另外几乎没有纯粹的文学版,而属于泛文学文本的生活随笔等都分布在各种名称的版面中。另外,这类报纸虽然没有传统的文学副刊,却纷纷加大连载版面。对于素材的选择,连载作品多以长篇小说和纪实性文学为主。在作品选择标准上,不强调作者名气的大小,主要强调的是作品要有新闻性,内容上以反映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和突出问题为主,尤其强调对热点问题的追踪;其次强调作品的可读性,这主要是针对小说等文学性作品而言,即要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不过随着连载版知名度不断扩大,目前的状况是不仅限于作家、作者为报社提供稿件,有时也要求出版社为报社提供即将出版或出版后的原著文本。但由于版面限制,20万字的长篇小说,往往会被压缩处理成六、七万字的故事梗概,原作的韵味就跟本不可能体现出来了。

从总体上讲,报纸不管是对文学新闻还是文学作品的传播,均在反映文学的外在生态层面,而非文学的主体;但它却是文学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消长沉浮的一面镜子,也是人们感知文学状况的一扇窗口。传统副刊所刊发的文学作品多受媒介组织和媒介形式的限制,与纯文学期刊的作品趣味也有很大区别。

它们在传统的文学史写作体制中,是完全可以忽略的存在。虽然副刊的气数已尽,刊发泛文学写作文本的版面却是扩大了。社会对文学的需求,阅读时尚对文学的影响,从报纸的泛文学文本中都可以看出端倪,也为考察当代文学生存状况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印刷术的发明曾开创了大众媒体时代,赋予了文学书写的巨大空间,“造成诗与歌、散文与讲演本、大众言语与有教养的言语的分离”[3](P205),导致了职业作家的出现和以印刷媒体为主导的文学传播体制的形成。广播、电影、电视的相继出现,又不断冲击着印刷媒体百年独步天下的霸权地位。这正如英尼斯在论述他的“传播媒介的编向性”理论时指出的那样,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改变社会体制的形态,它不仅开创人们交往的新形式,发展新的知识结构,而且常常转移权力中心,[4](P53)欧洲近代的宗教改革运动,正是借助印刷工业使《圣经》普及到教徒手中,才打破了宗教解释权的垄断,使新教思想得以传播。互联网的出现及其带来的全新传播模式,使文学传播面临新的局面。一是在网络新媒介环境中,文学的传播将使过去精英主导的文学书写和传统媒介建构的文学体制重新组构,文学的生存与生长空间极大拓展,文学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类似《诗经》中国风、民歌的创作状态即从都是文学创作者、分享者和使用者的理想渐成现实。二是在互联网漫漶的信息流中,文学传播仍处于明显的弱势。

按照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比如广电数字化、手机已成第六媒体,在众多商业网站不断膨胀与扩张中,文学创作与文学信息的流通都将会逐渐萎缩。文学可能因为赶不上网络科技的脚步,陷入更大的危局当中。这是两个处于极端的可能,而中国的网络文学传播正象其所处的虚拟世界一样,有着更多的迷幻和暧昧。

汉语网络文学的兴起最早导源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他们由于特定的文化疏离,产生了对中文的留恋和相互沟通的需要,当时参与中文网的建设者多学理工专业,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没有自觉的创作意识,文字在美感上也有欠缺,但这在无意中突破了文学的成规,为文学的成长开辟了新的天地。1995年,国内首家汉语文学网站“橄榄树”成立。1996年我国第一个女子文学网站“花招”成立,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目前在网民中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学网站约有20余家,而搜狐、雅虎、新浪和网易等大型综合性网站均有“文学”视窗,登录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网络原创作品,还有丰富的文学信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它们在文学平台设置、信息容量和更新速度上往往更胜专业文学网站一筹。网络文学可分为两类,一是网络化的印刷作品。比如在新浪网站打开“文学网页”,就可看到如下分类:现当代作家作品、古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还有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专集。

这些作品基本上是印刷文本的网络版,也有少部分配上音乐或图画,一般认为文学名著搬上网络可以“提升网站的艺术品位”和“加快文学经典的广泛流传,扩大文学影响力”[5]。但也有论者注意到由于许多需要注解的地方变成了超文本链接,“从而使作品在读者的阅读中发生巨大的意义增值与转换”[6](P87)。二是网络原创文学,主要指在网络中写作与传播的文学,它比较典型地体现了网络文学的特征。写作者是网络的使用者,作品的目标受众也是网络使用者,比如安妮宝贝谈其写作动机时说“写给相通的灵魂看,彼此阅读和安慰”。[7](P188)这决定了创作环境、发表渠道和接受环境与印刷文本的根本不同。我国现已有网络原创文学网站268个,据对专载原创作品的“榕树下”进行的统计,它从1997年建站到2001年8月底,已登载原创作品近62万篇(部),达6亿多字,题材除小说、诗歌、散文外,更多的是边界模糊的时尚话题、搞笑、武侠类作品,反映网民中占大多数的城市青少年生活状态。原创文学的表意形式和文本面貌的特点也非常突出,一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使创作由最初的掺入像型符号发展到欣赏作品中伴有同步的动画与配音;二是超文本带来的开放性,即阅读自主、批评自由、创作互动。

阅读者可参与“编码”,同时也有了“解码”的自由。比如有的作品在故事当中设计有许多种可能供读者作阅读选择,甚至还可以由读者自己设计情节。文学的网络传播首先冲击了既有的文学传播秩序,网络创作与阅读活动的后现代特征和网络本身极大的发表空间,使文学对期刊、书籍等印刷媒介的依赖有所松弛。文学传播一直主要建立在平面媒介的基础之上,特别是文学期刊与出版这两个主要渠道,而刊号、书号是新闻出版管制下的一种稀缺资源。文本的解释权力,也主要是掌握在作家、批评家及少数作为守门人的媒介编辑手中,透过作品的发表、出版与批评及相关的文学评奖形成了相当细密的文学机制。网络文学允诺了一种平等和自由。尽管网上的版主和编辑也在执行类似印刷文本编辑的功能,完全摆脱权力机制只是一种乌托邦。

二是网络世界的多媒体将使既有的文体分类标准不得不作出调整,它整合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已不再是纯文字的表现,还包括了互动的叙事结构。三是随着网民的增加,文学的印刷文本的传统读者逐渐转移成网络文学的阅听人。所有这些会在多大程度上撼动文学的既有规范和存在方式还难以断定,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频有龃龌的同时又在对接融合却是不争的事实。余华认为:“对于文学来说无论是网上传播,还是平面出版传播,只是传播方式不同,而不会是文学本质的不同。”[8]而在1999年“网易”举办的“首届中国文学奖”与王蒙、莫言一起担任评委的张抗抗也认为“网络文学会改变文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会改变读者阅读的习惯,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文学本身?比如说,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要素”[9]。与传统作家的质疑甚是不屑相映成趣的是,参加征文的网民对传统作家以自己在传统文学领域取得的声名资本而获得的对网络文学评判的权力也不买帐,网虫三水就说“他们选出的只是他们喜欢的,而不是我们的”。

而另外一些作家则对网络文学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比如陈村,他曾任榕树下文学网络的艺术顾问,还参与主持过两次“榕树下原创文学大奖”,作为一个在前网络时代确立了立坛地位的作家,他对电脑写作中的人机关系,对网络作为新的文学传播媒体的特征有着切身的感受,尽管网络文学的开放性可能对文学创作本质的影响也让他颇感困惑,但他却相信:“文学已经到了一个关口,不知道它将来会怎样发展,也不知道这样的发展最终的效果怎样,但可以预料的是会引起很多变化,这样变化都与网络的出现有关。”[10](P16)现已有许多作家通过网站将作品搬上网络,2000年网络排行榜上,热门作家依次是王朔、余秋雨、王蒙、苏童、余华、贾平凹等,台港作家为金庸、三毛、琼瑶,基本与图书市场的畅销榜相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近年的互动融合中又有新的动向,一是在网上成名后转而以传统印刷方式出版。

传统文学界对网络文学也更多了些宽容和理解,2002年北京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破天荒地颁给了宁肯的网络小说《蒙面之城》,而它在网上一月的点击率超过50万成为获奖的重要原因。文学需要更多读者,网络日益成为阅读的重要通道和纯文学延伸空间,这已成文学界必须正视的现实。正如国内大型权威文学杂志《当代》在推出《蒙面之城》时所加的编者按所说:“我们自以为先锋,已经想到‘网络文学’的发展速度会如此迅猛,会超越了‘随笔’所能涵盖的空间,但我们没想到‘网络文学’的水平提高速度也会如此迅猛。”编者按还认为,《蒙面之城》“树立了一个标志—‘网络文学’同‘非网络文学’比肩的标志”。

创作群体的分化与融合、作品走向的变异又引发了对网络文学的争议,比如网络文学以出版的形式被传统文学招安和收编的现象。可以说,在目前情况下,网络文学仍然摆脱不了对媒体的依赖,网络文学还没有挑战既有文学等级制度的实力。陈村则认为”如果都把到网下出版传统的书籍作为网络文学的最高成就,作为资格夸耀的执照,那么,还有什么网络文学呢?它的自由,它的随意,它的不功利,已经被污染了。因此他判断“网络文学已经过了它最好的时期,老子说的赤子之心的时期,消失得太快了”[10](P96)。的确,为了出版的网络创作已经告别了原来的写作立场,安妮宝贝在成为畅销书作家后,就不得不在写作主题和内容上进行改变,因为现在的写作已不属于自己,他必须考虑到她的“潜在读者”。

篇6

中国网络文学从1991年王笑飞在海外创办中文诗歌网开始,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网络文学的盛行吸引了资本迅速介入。2008年,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收购了“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三家国内领先的原创文学网站,提供电子付费阅读、线下出版、电影、游戏、动画等有版权的内容。除了出资1000万元购买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外,盛大还投入8000万元搭建推广版权衍生品的立体营销平台,邀请作家经纪人对盛大文学的签约作家进行包装和运营,探索将小说的电子版权、无线权、传统文学版权及动漫影视改编权等统一包装、运营,打造一个以文学为核心,整合影视、版权、无线等多方资源的产业链,充分挖掘中国原创文学的文化创意产能。对网络作者来说他们先无偿上传作品,继而选择有偿发表,以及出书、出售版权等。这是一条在网络时代才有选择的成功之路。美国《时代周刊》以“互联网上的中国作家”为题,报道了中国的网络文学热。在《时代周刊》和CNN看来,商业的参与并没有破坏文学的本质,相反为文学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全球化的视野看,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适当的商业赋予文学合理的价值,将是无可阻挡的潮流。

网络文学版权成为海外出版社争夺焦点

在出版方面,新媒体似乎有着独特的优势。文学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结合,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时效和数量,可以更快速、更直观、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而出版业又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它还承担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传播本国文化的职能。因此,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其版权输出给我国文化对外传播方面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我国文学作品版权的国际交易情况一直不太乐观。1990年到2000年,版权贸易都是以引进为主,输出与引进的比例约为1:10。此后,虽然版权输出的绝对数有所增加,但是引进版权增加得更快,1:10的比例被进一步拉开。2003年,输出与输入比为1:15;2004年为1:8;2005年这一数字虽有所缩小,但仍高达1:7。2006、2007年情况有所好转,输出和引进数量由“双增长”发展为“一增一减”,引进输出比已经降低到1∶3.9,虽然版权贸易引进大于输出的总体格局还没有发生变化,但“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其中网络文学版权输出功不可没。

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其在文学传统出版方面,已经完成授权的已超过3000部,包括了简繁体中文、英文、韩文、越南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版本,版权输出目的地已经辐射到了亚洲、欧美各地。其中相当部分作品还登上了畅销小说排行榜,并多次印刷,社会反响热烈。2002年的网络文学代表作《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最初在新浪文化频道的连载中亮相,继而被诸多媒体争相转载,引起意想不到的轰动。此后短短一周内,作者即售出此书的港台和海外版权,并荣登各大畅销书柜台,而网络点击、销售量最终印证了评价的准确性。《明朝那些事儿》、《诛仙》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学作品接连出版。《鬼吹灯》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除了传统的实体书出版之外,开发链条还涉及漫画、声讯、海外版权、电影和网络游戏等领域。《狼图腾》的全球英文版权的签约与发行范围之广,在华文出版界具有一定的开创和启示意义。截至2008年4月,《狼图腾》的海外版权已成功签约25种语言。可以说,该书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席卷全球的“狼文化”。

去年,一部关于的悬疑探险小说《藏地密码》也引发了众多海外出版社关注。该书在中国一经出版立即创造了单周销售20万的好成绩。继而迅速引发了企鹅、哈珀・柯林斯等几十家海外出版社、出版集团的海外版权争夺战。

在海外版权输出上,网络文学为什么能受到追捧呢?《藏地密码》的责任编辑闫超认为,中国的小说要想在国际上获得认可,首先在文化上应该是没有局限的,想要表达的东西是全人类共通的。“我们国家很多书在版权输出时遇到问题,多半是因为作家意识上的局限,他们总是闭门造车,一味地追求想当然的文学性,写的东西不好看,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这种局限性使他们的作品连自己国家的人都不爱看,更没办法和其他的文化分享。” 有趣也是全人类阅读此类图书时的共性。网络文学最初的创作可能是出于不吐不快,很多网络上的“文坛外高手”,一开始就没想着要出书。他们没有把写作当作写作,处在放松状态时,写的东西就更容易好玩,写法上更会考虑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让读者有阅读。

引领数字海外版权潮流

篇7

2.数字出版的挑战

进入消费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被分割成无数碎片,人们接触最多的不是纸张,而是各种各样的数字阅读终端,数字出版悄然勃兴。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3]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信息存储、低廉的价格成本、方便的策划编辑等优势。同时,数字出版还具有互动性、及时性、大众化、通俗化等许多其他优势。这些优势,是传统出版行业无法比拟的,它更符合消费时代人们的各种浅表化的文化需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数字出版每年以数亿元的产值翻倍,而且伴随着手机阅读、互联网收费阅读、手持阅读器等阅读模式的进一步开发,数字出版将会迎来更辉煌的明天。对此,有人甚至宣称:传统文学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4]显见,在数字出版日益风行的消费时代,传统文学出版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出版市场急剧萎缩。以原创文学数字出版为例,中国原创文学网站得到空前发展,大量优质数字出版的文学作品将在中国文坛上与传统文学分庭抗礼,且大有压倒性优势。如2010年度全国畅销书排名,盛大文学就占了其中的七成。可见,数字出版“钱”途一片光明,而传统文学出版却前景堪忧。面对数字出版这一新型媒介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与挤压,传统文学出版当何去何从?

3.网络文学的挑战

网络文学是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媒介载体而存在和传播的文学。[5]网络文学多为青春文学、休闲文学、类型小说等,强调的是流行、时尚、轻松、开放、互动,提倡的是娱乐、休闲与消遣,及时性和快餐性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某些特征。近年来,网络文学以更契合消费时代大众的阅读兴趣而发展迅猛。据前不久报道称,在中国,短短10年,无论按字数还是按篇计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6]。一家传统出版社每年的出版字数不过五六千万字,但是现在一家网站一天的出版字数就已经达到这个量,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正在前所未有地扩大。显然,网络文学写作改变了传统文学的精英式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的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对传统文学写作及其出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作家现在正面临着出版瓶颈,传统文学变得越来越小众,大批传统作家的作品找不到出版机会,即便出版,印量也很低。即便是曾经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市场似乎仍然将他们遗忘了。可见,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近几年里,传统文学出版是在不断衰落和败退的。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文学无疑将会更加发展壮大。届时,以书刊报纸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文学,失去的将不仅是部分读者,更重要的还有话语权力。总之,随着信息科技的持续发展,数字化与商业化的“联姻”以及资本运营的不断介入,网络文学将会长期存在、长足发展,并对中国传统文学出版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冲击与影响,这种冲击与影响甚至是革命性的。可以肯定地说,以网络文学为主的新媒体文学,将会是今后文学发展最为主要的一个增长点。

面对上述挑战,传统文学出版应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呢?

1.出版双效益图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完成,商业利润成为文学出版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消费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学发展也必然受其影响。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文学创作与文学出版不应背离社会责任,因为,出版事业应放到文化价值体系中来审视,一切有利于人类深化认识和社会进步的出版行为应当具有知识传播的作用、文化积累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和娱悦审美的作用。[7]故此,作为出版工作者,在追求图书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出版那些格调不高、对社会和人心有危害和误导的图书。开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图书选题,出版双效益图书,不仅是市场经济挑战下传统文学出版的生存之道,也是引导文化健康发展、提高社会文化品位的不二选择。如何才能出版双效益图书呢?第一,打造文学图书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图书既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一种待售商品。在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出版机构按照给一般商品塑造品牌的经营思路,打造文学图书品牌,一方面能保证图书的出版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销售份额,获得较好的商业利润,从而使出版单位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第二,实施丛书策划方案。传统文学出版单位应适时策划出版高质量、高品位系列丛书,这些丛书包括“文丛”、“书系”、“文库”、“文集”等多种形式。丛书的策划出版,像“集束炸弹”似的投放到市场上,加上媒体的造势宣传,必定能以规模效应取得理想的销售业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文学图书市场冷清的状况。第三,定期举行文学活动。传统文学出版单位应定期举行文学活动,如“大奖赛”、“擂台赛”、“拉力赛”等。定期举行文学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广大读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能够网罗一批高水平的作家与众多高质量的作品,为出版社出版双效益图书提供基本保证。第四,追踪社会文学热点。传统文学出版单位在坚守文学价值、文化传承等社会责任的同时,应密切关注社会上的热点,敏锐地捕捉与这些热点相关的选题加以策划,然后趁着这股社会热点的“热”势,搭造顺风车,推销相关的图书。将“文学热点”和“轰动效应”转化成图书“卖点”,促进其商业利润的提升。总之,传统文学出版应遵从商业利润与文化传承二重逻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努力寻求二者之间的逻辑平衡,积极探索出版双效益文学图书,促进传统文学出版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2.与数字出版共赢

篇8

曹丕曾说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传统文学正是秉承了祖先遗脉,显得浑厚,有着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但从古到今,文人本身就是在一种夹缝中艰难地行走和生存,在当今物欲横流和各种文艺思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作家处于人居闹市,为名缰利索所缚,谁也无法真正做到情刀欲剑不能伤。潜心写作已是奢侈,完成一部作品后,又要接受现实眼光的评估,更要经受历史眼光的审视。在创作和出版的过程中,作品随时都有可能被现实的狂风暴雨一卷而去,精神随时都有可能被“无情”两字击得粉碎,作家随时处于舆论攻击、成果付诸东流的考验中,也随时随地处于为房地产商写广告词、为有钱有势者树碑立传的诱惑中,这是决心、信心、意志、激情、耐力的马拉松,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人能承受这样的“折磨”了。所以,近二十年,传统文学陷入萎靡不振的境地。现在的文坛,无经典作品出现,无经典作家出现,震撼人心者越来越少,无病者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人哀叹:作家死了!

传统文学的衰落不等于文坛不热闹。文坛依然很热闹,网络们揭竿而起,风起云涌,杀入网络文学中,给原本低迷的文学带来了少有的喧嚣和浮躁,在媒体炒作的带动下文坛出现了空前的“繁华”,也掀起了传统文学和网络原创的“腥风血雨”。在e时代,一切皆有可能。网络原创,讲求精神自由、时尚前卫,网络拒绝沉默的深刻或者故作深刻的沉默,它是年轻的,需要喧哗、躁动、激情,所以网络文学的语言哗众取宠无可厚非,《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轻舞飞扬起来。80年代后、美女作家们以及一些真文人假文人纷纷登场,各自有一片天空。国内大大小小的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起来,文学青年的队伍日趋庞大。蔡智恒、安妮宝贝、九丹、慕容雪村、春树、木子美等等各色人物,各领一两年。

尽管网络文学作品在数量上的膨胀速度让国人目瞪口呆,然其质量却实在让人无法恭维。许多作品流于庸俗,没有深度和广度,没有深厚的人文关怀;题材狭窄,无病甚至空穴来风,要么是用怪谲的语言表达对爱情的诅咒,要么是对爱情胡诌八扯。难怪有人说目前的中国文学是个“叫春”的时代。还有的网络文学作品一味的用花言巧语和“颓废”的文字玩弄小资的休闲格调。试想这种假借塑料花朵装扮贫乏的园地以显示自己繁荣的做法,除了作者的枉费心机恐怕换取的也只能是读者讽刺的微笑。当然摄人心魄,令人如沐春风的经典网络作品也几度出现,可惜只是绿叶点缀其间,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无法引领网络文学的主流。

谁革谁的命

就现实情况来看,“传统文学”早就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且还在延续和发展。而“网络文学”目前尚未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种类,用客观而不带偏见的公认标准来判断,它还不够“文学”。但是,这依然无法掩盖网络文学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比于传统文学,网络原创有其优势。文学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网络创作更能体现人的本真状态。在屏幕前随心所欲、言所欲言,在网络上随意自由地发表,主体的创作心态显得更加自由、开放,无拘无束、绝对自我。有时候不需要谋篇布局一类的处心积虑,不需要太多的文采修饰,甚至不需要有那些文化的附加意义,只要能真诚的以手写心,独立成篇,并且让人还能读下去,就应该被视为合格的网络原创作品,而不用拘泥于体裁和字数多少。因为网络文学的特点使它与现实人生的关系相对松散,所以它的功利性要比传统文学少得多,但还是有的,比如不排除想在社区里成为知名的名利企图。

网络原创的传播更加自由。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自己文学作品的空间,网络完全能够畅通无阻地传送文本。也就是说,任何人可以自由上网写作,如果愿意发表的话,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看到。在文学领域,霸权的消除,自由的确立,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以传统文本为基础的版权观念已和网络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们站在共享的高度主张“自由的文学”。

传统文学以其一贯的深度和广度、艺术的精细加工以及对生命、社会、人性的深刻把握超然于网络原创。现阶段的网络文学还比较幼稚,它们的最高主题并不具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大多是生命的本能冲动。然而正是这种本能的创作形式,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抒情、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因而有愈来愈多的网民乐此不疲。有人预言,在作者和网站的努力下,开一个时代的先声,甚至产生网络中的鲁迅、郭沫若、巴金,也并非不可能。然而,遗憾的是,现在我们仍然没有看到。

本是同根生

其实,网络原创与传统文学本是同根生,网络原创其实是传统的文学创作在网络上的存在,其根源是一样的,只是因为载体的不同导致一些特征各异,那相煎又何太急?

其实,网络原创与传统文学已在慢慢靠近,互相融合。一些网络将网上的东西搬到网下,借助传统文学的力量出版。蔡智恒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有了《雨衣》,安妮宝贝也忍不住弄出几本书来。慕容雪村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暴得大名,以后的几部小说干脆就直接在出版社出版。而随着网络的深入人心,更多的作家、更多有资质的融入了网络之中,在网络中形成了一个纯文学圈,虽然这个圈子不是很大,却有足够的力量让传统媒体惊讶――因为在这个纯文学圈中,许多作品已不是能用“网络文学”四个字概括之。

篇9

关键词: 垂直文学网站;商业模式;研究

Key words: Vertical Literature Website;business model;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56-01

1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一词已经成为企业界时髦的用语之一,但直到今天,不同的学者对商业模式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总结出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大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商业活动的体系结构、价值创造、商业策略。我国学者邵兵家认为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必须包括8个要素:价值体现、盈利模式、市场机会、竞争环境、竞争优势、营销策略、组织发展、管理团队。

2垂直文学网站的现状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8月,垂直文学网站日均覆盖人数达1275万人,其中,起点中文网以日均覆盖人数295万人位居首位。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依次是小说520、逐浪文学、晋江原创网、小说吧、小说阅读网、快眼看书、知网空间、小木虫、红袖添香。

3垂直文学网站商业模式分析

3.1 垂直文学网站的交易模式和目标市场

3.1.1 交易模式目前,垂直文学网站主要通过网页或其他方式安排向消费者提供文学作品浏览和下载服务。由于用户需向网站付费才能浏览和下载,因此,按照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划分,属于B2C类型的电子商务。但由于文学网站从文学作品浏览中每获得一笔收入就会和作家分成,而文学网站为普通网民提供了一个文学创作和作品的平台,且对作者的身份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因此,又有人将他归为C2C类型。

3.1.2 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即企业或商家提品、服务的对象。按照市场营销学理论,目标客户是市场营销工作的前端,只有确立了消费群体中的某类目标客户,才能展开有效具有针对性的营销事务。艾瑞市场咨询近日一项针对中国网络行业的调查报告显示,文学网站的用户多为20-35岁之间的年轻人,所有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68.8%,远高于全国网民25.1%的比例。而不同的网站则在此前提下进一步细分。如晋江文学城和小说阅读网都把年轻女性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之一。

3.2 垂直文学网站的营销模式

3.2.1 产品确定了目标客户以后,文学网站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男性用户更偏爱科幻科教类、武侠类、军事类文学;而女性用户最偏爱言情类、写实类、励志类文学。

3.2.2 定价①低价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始终是影响其决定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垂直文学网站一般会采取低价策略,虽然单个收费低,但是网络平台的读者数量远超过任何一种普通媒介,例如起点中文网的注册用户已超过3000万,所以网站的收入并不低。②群体定价策略。群体定价是指根据不同的顾客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比如起点中文网初级VIP会员以3分每千字来收费,而高级VIP会员则是以2分每千字价格来收费。

3.2.3 渠道垂直文学网站可以通过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这几种渠道向用户提供网络文学作品。根据CNNIC分析发现,男性用户使用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用户,所以,主要定位于男性用户的垂直文学网站更愿意将手机作为主要推送渠道。

3.2.4 促销①网站促销。网站促销,即网站推广,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门户网站、邮件、线下广告等各种方式来推广。不同垂直网站选择推广的方式也有差异。主要用户为男性的垂直网站主要采取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网址导航,而用户主要为女性的垂直网站则主要采取线下广告、电视、广播等平台进行推广。②产品促销。产品促销的方式主要有折扣促销、赠品促销、积分促销等几种方式。

3.3 垂直文学网站的赢利模式

3.3.1 付费浏览目前垂直文学网站普遍采取的一张赢利模式,而一些网站则在此基础上创新,比如起点中文网对提供的文学作品前半部章节采取免费,后半部才收费。

3.3.2 版权运营垂直文学网站和出版社合作将网络文学作品在线下出版、以及将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以实现版权收益。比如盛大文学旗下作品《鬼吹灯》,以100万元转让给著名导演杜琪峰,《盘龙》以350万元卖给网游公司。同样是网络文学改编,女性用户和男性用户在喜好上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对于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和出版书籍表现出热情,男性用户对网络文学改编网络游戏更为热衷。

3.3.3 在线小游戏垂直文学网站可以推出一些和网络文学作品有关的网页小游戏获得收入。

3.3.4 网络广告垂直文学网站既然能够聚集大量的人气,自然也是一个不错的广告平台。

4支付模式

垂直网站一般采取的支付手段多种多样,比如起点中文网提供的支付方式有银行卡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盛大互动娱乐卡、网吧Esale系统等。

5竞争策略

5.1 聚焦策略聚焦策略,就是将某一特定的顾客群或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向某一特定的顾客群提品和服务。比如晋江文学城的用户当中女性用户高达80%,所以晋江文学城提供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内容上以言情、同人类为主。

5.2 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又称别具一格策略,就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可以获得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差异化可以体现在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傅其林.文学网站的产业化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8,(10).

[2]周鹰.浅析原创中文文学网站的虚拟经营策略[J].新闻大学,2009,(2).

篇10

近两年,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影视公司和各大电视台影视剧题材的一大来源,而被改编成影视剧后,网络小说获得的利益和声名显然更多。很多影视公司选择网络小说的首要因素,是剧本改编成本很低,今年大火的《裸婚时代》的影视改编权就只卖了30万。自2003年文学网站开始商业化运作后,网络文学早已像其他商品一样被推销叫卖,而影视版权如今的成规模售卖,无疑将这一领域的商业化进程迅速推进。

网络小说能火,与成熟的网络也是分不开的。网络小说作者大部分跟网站签约,由网站做经纪人,一旦有了好的剧本,会主动向影视公司或电视台推广。旗下拥有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潇湘书院等原创文学门户的盛大文学,是网络小说最大的卖家。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侯小强在采访时表示,《裸婚时代》就是为了迎合市场和时代特点策划好题材后,请签约作家专门写的。除了已卖出的《裸婚时代》和《步步惊心》,正在拍摄的陈凯歌指导的电影《搜索》,以及刚刚以业内最高纪录成交的《鬼吹灯2》,原作均来自盛大。仅在2011年,盛大文学已售出49部作品的影视游戏版权。

在侯小强看来,网络文学受影视公司青睐还是归其有着独特的优势。“第一是题材的多样化,涉猎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二是网络作家大多没受过正规写作训练,因而想象力不受制约更为发达;三是网络小说按点击量付费,因此不得不高度市场化,故事节奏和叙事技巧都是影视剧的雏形,颇得美剧编剧的心得。”

影视改编促进网络小说发展

网络小说以其快节奏性、高娱乐性和大起大伏酣畅淋漓的风格,一出现就吸引了很多读者。网络文学在叙事上的特征就是:它要不顾一切地吸引住读者,因为读者处在互联网的强刺激环境下,时刻都可能分心。这要求网络小说情节必须密集,故事推进必须极快,几乎几章就得有一个分悬念,十几章就得有一个小。即使情节再失真、再俗套,也要最大化地、快速地制造矛盾――就算会影响到故事的“真实感”,也在所不惜。同时,故事主人公的性格要鲜明,其身份地位既得指向读者自身的环境,也要能满足读者对生活的强烈幻想。

至于有人说影视化和商品化会让影视和网络小说“两伤”,则毫无疑问是杞人之忧:没有商业和戏剧事业的发达,就没有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欧洲文艺复兴。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与物质生存条件的改善,从来只会促进文学的繁荣,这是古今中外文学发展的规律,网络文学也是如此。巴尔扎克一生为钱写作,发财致富是他毕生的追求,但这不影响他写出传世之作,他的经典作品到今天都还在繁荣着现代影视。

除了玄幻、奇侠类的以外,网络文学走向影视改编其实也有着某种必然性。网络文学和影视剧天生就有着许多共同点――情节发展,场景设置,甚至故事情节本身都很相似。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很多网络在写作过程中,会自觉地想要提高小说的戏剧化程度,快捷方式就是借鉴当时比较流行的热播影视剧,从中得到灵感。而网络文学的特征,即使没有直接的影视改编,也必然会向影视剧渗透――剧集编导也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元素。这种相辅相成,使网络文学愈来愈适合影视改编,而且改编网络文学有现成的读者基础,有比较准确的市场预测。

网络文学的这种转化昭示了新出路,也显示了网络文学生命的短暂――如果不通过传统的媒介,如出版、影视改编等,单纯的网络文学,很快兴起,又将很快被人遗忘。VIP阅读是网络小说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手机成了更多用户的阅读终端。网站阅读的收入大降之后,运营商们把目光转向了手机阅读和影视改编。

网络小说的影视化过程

2008年7月,盛大文学成立,其首席执行官侯小强开始把网络小说营销从原来单一的电子付费阅读和线下出版,拓展到手机无线阅读、影视改编、网络游戏改编甚至话剧、广播剧、漫画、动画等等方面。由于影视的强大收视人群,影视版权售卖一直是网络文学营销环节中相当重的一环。在盛大文学成立之前,盛大只零星售卖过。些小说版权,最近三年来,影视版权才开始成规模售卖。

文学网站纷纷开始将市场研究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盛大文学由原来的“坐商”变为“行商”――积极主动地把有市场潜力的小说包装后再推送给影视公司。编辑为影视公司准备的东西从一份简单大纲,扩展为包括人物设定,亮点、改编建议、市场预期,精彩段落节选等内容的资料包。

篇11

1.文学爱好者带来了更多的作品,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和社会政治密切相关。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体被李泽厚概括为了“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新时期初文学的基本主题被季红真描述为了“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在20世界80年代,王朔小说和新写实小说出现之后,文学逐渐向娱乐性和世俗性转变。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文学界带来了一定冲击,引起了“雅文学”与“俗文学”的较量。虽然通俗文学遭到了学界的一些评判,但是通俗文学在中国大陆的阅读量是不能质疑的。80年代以来,港台的文学作品在大陆得到了广为流传,例如金庸、古本文由收集整理龙、亦舒、三毛、琼瑶、温瑞安、黄易等人的文学作品;受到影视的青睐并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的王朔的小说。尽管如此,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几乎没有通俗文学史的地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局面。网络文学的作者的写作方式各种各样,作品当中具有特别的意味,作品当中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比较幽默生动,具有文学通俗化的趋势。比如江南的同人小说、安如意的诗词解读等都极富有才情。又因为网络小说只是作者的兴趣所在,他们的职业和写作并没有什么联系。比如蔡智恒是一名水利工程师、安妮宝贝曾经是一名银行职员等。近十年来,网络文学先后掀起了都市情感、奇幻武侠、青春校园、悬疑推理等通俗题材作品的浪潮。由此可见,网络文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俗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2.网络文学使文学真正在民间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受到了不同的批评的声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的落后和僵化。网络文学打破了僵化的文学体制,可谓是功不可没。网络写作门槛低,所以有更多的人群参与到了文学写作的队伍中来。网络文学创作者可以说是文学爱好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在网上可以尽情享受写作的乐趣。总之,能够依靠网络上的写作出名,归根结底靠的还是个人文章中彰显的才情,受到了千万读者的点击,这就丰富了文学的发展样式。比如出现的超文本小说、互动小说、网络文学批评以及接龙小说等文学创作样式。有人认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是依靠网络才能成长的文学。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是发行量达到上百万次的优秀短信,短信的内容十分生动和丰富,并且还能真实的得地反映现实生活,不仅样式新颖,还极富有想象力,有的是文言文,有的是白话文,还借助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比如夸张、排比、比喻、借代、对偶、拟人、双关等修辞。总之,网络文学的发展以其批评自由、活泼、生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了读者的幽默和机智,使文学在民间真正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篇12

1.运营商型内容投送平台

这类平台最大的优势是:一,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手机网民的规模已经达3.88亿,手机首次超过台式电脑,在台式电脑、手机、笔记本3种上网方式中,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的第一终端。依托这一基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2010年相继开展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项目和中国电信天翼手机阅读基地项目。二,有目前最为成熟的赢利模式。由于手机终端阅读便利、支付方便,解决了内容收费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开始就避免了桌面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文化带给出版业的伤害,唤起了部分内容提供商参与的积极性。

2.文学创作型内容投送平台

这类以盛大文学为代表的平台优势是:一,赢利模式比较成熟。盛大文学是继谷歌模式和亚马逊模式之后,国际上第三大成功的赢利模式。盛大文学除了把文字作为消费品在网上进行销售以外,全媒体版权运营是内容资源增值的重要途径,盛大文学内容投送平台基于数字原创内容,在网络出版的基础上,也向实体图书、移动阅读、网络游戏、影视改编等方向进行版权合作和内容服务。二,有大量的网络原创内容资源。2011年,盛大文学占据国内网络文学市场72.1%的份额,内容全部来源于其7大主流文学网站和3大图书策划公司。如果加上国内330家出版机构和作者的合作,其拥有的数字图书资源已经达到580万册。

3.技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

这类平台以方正阿帕比为代表,其优势是:一,与传统出版单位合作最为密切,合作时间也较长。经过数年的经营,目前方正阿帕比已经与500多家出版社、300多家报社进行了合作。二,技术成熟,有对海量资源进行整合与处理的能力。方正云出版服务平台拥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cebx,重点解决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具有开放、易用、拓展性强的特点,成为目前国内领先的数字出版技术;对内容资源的整合能力强,通常依靠技术对内容资源进行多次归类、开发,形成了具有典型特点的数据库,可以为读者提供丰富、专业的主题化信息与内容。

4.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

这类平台以腾讯网和读览天下为代表,其优势是:一,有庞大的用户资源和用户粘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腾讯网在中国互联网最辉煌的时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资源,并在增加用户粘性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平台,此类平台具有个性化、社区化特点,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较强,平台集合用户的多方需求,整合大量内容和信息,因此这类平台的用户活跃性较强,这是腾讯网转而进入数字出版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二,拥有各自发展成熟的核心技术。腾讯网基于海量用户覆盖及独特技术手段,独创IM+门户的新闻传播方式,将新闻推送至客户端。读览天下最突出的核心技术为PEP数字发行系统,支持原版数字报刊,专有的PEP版权加密技术,快速P2P传输技术支持,通过PEP数字报刊销售结算系统实现收费阅读。此外,还开发了读读宝人性化阅读浏览器,拥有多元化的客户端服务,支持多终端阅读。

5.电子商务型内容投送平台

得益于国外同行亚马逊建立数字内容平台方面的成功尝试,国内类似企业也建立了信心,这类平台最大优势是:一,基于发达的物流与便捷的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型内容平台积累了广泛的深度阅读客户。与其他类型的平台用户相比,当当网从1997年创立网上书店开始,积累了广泛的深度阅读群体数量,这一群体习惯在电子商务网站买书,并认可该网站,这种惯性会使他们易于接受电子商务型内容投送平台的付费模式,这将是这类平台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基础。二,基于多年的合作关系,这些平台更容易从传统出版单位获得正版优质数字出版内容。

国内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存在的问题

1.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发展不均衡,少数寡头主导产业链各环节

当今的数字出版产业是“得入口者得天下”。目前产业链上下游都在纷纷搭建数字内容投送平台,搭建使数字出版变成真金白银的“入口”,但形成规模,实现赢利的屈指可数,参与搭建平台的各类企业,赢利能力和影响力相差悬殊。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谁的平台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主导利益分配机制和拥有话语权。运营商型内容投送平台就是这样的一类平台,其手机阅读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出版最重要的推动力,借助强势的地位,运营商一直支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话语权,剥夺和伤害了处于产业链最重要位置的内容提供商的利益和权利,也损害了内容提供商的积极性。

尽管新闻出版总署已经与三大运营商签署战略性框架协议,提高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但是指导价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发挥的效力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2.数字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满足读者需要的优质内容缺乏

内容资源是平台建设的关键,满足读者需要的优质内容资源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内容建设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有些内容投送平台,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和版权问题等原因,致使内容提供商不愿将自身拥有的优质内容更多的进行数字化,使大量优质内容无法进入该平台,造成优质资源短缺,劣质资源充斥阅读市场,无法真正满足读者需要;二,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平台,内容资源以网络原创文学为主,传统出版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些原创文学的内容数量虽然很多,但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内容质量也无法与传统出版单位生产的内容相比。

3.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开放性不足,读者获取内容的便捷性有待加强

“无开放,不平台”,开放是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国内数字出版投送平台因为利益因素和版权方面的考虑,并未实现开放。表现在:一,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提供商都可以自由上传内容,必须是与平台签约者,且经过平台允许才可以上传指定内容。二,并不是手持各种终端的读者都可以从数字内容投送平台下载信息,平台与终端大多是一对一形式;很多平台都对内容进行了加密,且需要下载独立的客户端,为用户阅读增加了程序。从国外发展来看,平台开放是大势所趋,在开放的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下载和购买海量的数据信息,而且大多终端还能兼容,共享信息资源。

国内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发展对策

1.政府应引导数字出版内容的定价体系,用一定的行业规则来保护内容提供商的利益

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运营商型内容投送平台、技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和电子商务型内容投送平台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是以自身为主,内容提供商为辅来制定数字出版规划。恰恰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次要的位置上,内容提供商根本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健康的产业链应该是以提供适用于各种终端、各种人群的优质内容的内容提供商为主,其他的技术提供和服务商、运营商等为辅,这样才能调动传统出版商的积极性,不断提供丰富、优质的内容。只有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源头充满活力,整个产业链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版权保护力度,打击盗版,净化市场环境,实现优质内容资源更广泛地传播

篇13

为使网络教研集知识、思想、情趣和人文于一体,师生视野得以开阔,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提升,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开发,生命得以发展,师生的原创文学与艺术作品、师生活动精彩瞬间的图文等优秀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分享,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把教研群、网站创办成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