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篇1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

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的理论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儿化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情达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学语的写作能力结构,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无比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1.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对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2.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篇2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师 教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理念会应运而生,与之伴随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将焕发新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的重任,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

1.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

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的理论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儿化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情达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学语的写作能力结构,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无比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1.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篇3

中图分类: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12

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语言文字,懂得较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对人们日常的沟通交流所做的贡献极大,是备受社会各界重视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能起到帮助学生们学习语言的作用,还能在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本人根据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对相关教育著作的翻阅研讨,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落后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和取代。教师要顺应改革潮流,善于总结思考自己的教学现状,转变教学理念,敢于创新,寻求更多更新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要想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等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转变,就需要教师注重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课堂更加多彩,教师不仅要多多关注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资料,还要敢于探究,善于去发现对自己专业有利的、有帮助的材料,为自己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再者,教师要争做学生的朋友,将自己放入学生群体,多去了解学生们心目中向往的教学活动,教师再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相应的小游戏、教学情境等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最后,教师还不能忽视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以教书育人为责任,以帮助和关爱学生为教育目标之一。

除此之外,在教学的各个板块也需要教师的用心和创新。例如教学评价板块,教师可以一改往常的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将课后作业交叉分配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批改和评价他人的作业,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不仅能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还能汲取到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等等。创新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活动,教师永远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

二、注重教学反思,进一步改善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优缺点、亮点和不足之处、教学成果等进行分析总结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本领,也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加以改正,渐渐地完善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收效较好的方法。

(一)通过教师的主动反思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加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设计出适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进行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边教边总结;在课后,教师不要吝啬拿出业余时间来对自己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逐一的总结,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问问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成了吗,这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了吗,自己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全部讲解清晰,这堂课的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生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等等。从而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调整和改进,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二)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自身的教学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是教师获取教学成果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经常找班上的学生沟通交流,询问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语文知识?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怎样的?觉得课堂上的活动是否有趣?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许语言和情感都较为稚嫩,但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往往是最真实,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通过反思深入探究和寻求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是由反思和改进两个部分组成的,若仅仅是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却不进行任何改进,那么教学反思则是毫无意义的,有价值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仅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要对解决方法进行探究。举例来说,如果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就要在下次讲课时再次突出重难点,多次提醒学生们,注意用抑扬顿挫的有变化的语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三、提高语言教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字词的发音、成语的含义等等基础的语文知识有准确的把握,并能字正腔圆地朗读出来;其次,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切忌常用方言,也要注意少用口头禅,不要太过随意;还有就是,教师要追求讲课时语言的生趣幽默、干练易懂,不可含糊其辞、表意不明、说话过于夸张和抽象,而是要尽量的用简单的话语展现丰富的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篇4

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三维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一味的尊重教材,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两个目标虽然是隐性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每一节课的设计,都要力求体现这两个目标。尊重学生是课改以来我们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备课理念。

传统备课中,我们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对教学内容既要做出背景分析,又要做出功能分析。语文教学设计要有语文意识,也就是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积累的意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其次是思考的意识,这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三是创造的意识,创造是语文学习的高境界。总之,要把语文意识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并逐渐增强语文能力。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重点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活动设计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44-01

一、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微课在教师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为情境创设提供信息资源,还能形成新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及监控的能力。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过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微课程的设计、录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在教师设计、录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精练语言、知识点,还要对教学设计本身进行重组再设计,这个重组再加工的过程更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更具互动性、针对性的服务。微视频的选题需要将知识点进行分类、筛选,这个过程不仅考察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也能够更好的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微视频的课件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课课件,其设计思想从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解”转变为“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与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不断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独特思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等。微课虽短小精悍,但其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重组。微课不仅能够运用于课堂中的导入、新授、总结等教学环节,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查缺补漏。

二、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本研究根据对信息化能力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制定相对应的策略。

1、培训与激励并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课标及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的选择、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还要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任何一项计划或活动都离不开前期的设计,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参照,更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规范。教师通过从选题、制作脚本的撰写到最终制作的过程,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证明,经过不间断的跟踪指导、培训和适时的头脑风暴,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这批优秀教师是专业的领先者,对推动教学改革有很大作用。教师理念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有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渴望,还要通过外部激励策略提升其思想深度,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不间断的培训和适时的头脑风暴对教师进行理论灌输,还可以通过计入年终绩效评分等外部激励策略对教师进行督导。

2、技术培训与实践,提高教师课堂实施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更多情况,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课堂的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增加了诸多多媒体元素,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些资源的使用可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甚至引起课堂混乱,这时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适时的将学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更是一门艺术。本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对微课的各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共同进行课堂实例的剖析与研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实施有益助,还能够围绕教学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3、外部激发与内在自醒,提高课后总结能力

不论是信息化教学评价还是教学后的反思都能够让教师对课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比较课堂实施前后的反差,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外部因素如政策的激励,更加需要教师自身意识的提高。一个自我提高意识强的教师,其专业能力也会快速发展。个人的不断内省,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保障,能够促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增长经验,实现教学能力从模仿到创新阶段的迁移。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必将在中小学兴起一股课程改革的风潮,甚至会对整个教育界产生影响。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因此,从个体零散的微课录制,到系统化、规模化的微课资源开发及应用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篇6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摈弃旧的 “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转换角色,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二、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就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三、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是否能够明确语文课“教什么”,是衡量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能力的一个方面。对于语文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基于每堂课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立足于学生学会,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师教过,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中,通过研究课文之间的联系,从体系设计的角度,笔者将相关的课文组成侧重于语文方法指导的系统,有重点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有重点教会学生积累词句和材料的方法,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有教会学生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又将相关的课文组成另一侧重于语言表达实践的系统,有连贯表达课文内容的表达训练,有转述课文内容的表达训练,有通过想象补全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表达训练,有为文章中的主要事物制作资料卡片或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的训练等等。正是通过对教材的重组和开发,系统地梳理出本学期语文课的课程内容,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四、讲授抓住兴趣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讲解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为讲解创造良好的时机,营造气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投石激浪。当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时,教师的讲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7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教师的课程能力逐渐成为其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体现方式。改革后的新课程给了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能力的建构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建构设计整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设计整合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自己先深入解读文本,之后根据课程中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性地删减与添加教学内容,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小学语文教师在建构设计整合能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构对教材的取舍能力,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需要仔细分析教材,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需要建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在建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小学生一般喜欢教材中的感性成分,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构创造性实施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实施能力,是指教师结合学生与学校的具体状况,对教学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建构创造性实施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建构自己的课程重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调整教材中的教学顺序与知识结构,从而让教材更适合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需要教师具备有效的拓展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将教材中的内容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在学生的生活中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比如,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内容来刷新相应的作文等。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能力不仅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建构自己的课程能力,才能够在新课标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

篇8

为了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精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培养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履职尽责。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在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语言表达要求更是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标准,因为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需要通过言语的交流、肢体动作的交流实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缺失语言表达能力,则无法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师能力培养方面首先要重视自我训练,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阅读朗读活动丰富词汇,加强语法的运用,还要强化小学生感兴趣的语言表达方式训练,特别是亲切的引导启发、生动的表述、绘声绘色讲故事等。这样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胜任语文教学工作,语文表达能力培养还应当融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讲出的每一句话都要求规范准确精练。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电脑操作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电脑手段进行教学辅助。无论是从电脑中网络中搜集有价值的教学资料、教学成果,还是在课堂上进行运用拓展,都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能力,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针对性的电脑运用技能训练。例如如何快速浏览优秀的教学网站,如何便捷下载各种教学资料,如何在课堂上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等,通过这样的技能训练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熟练搜集各类信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另外,电脑操作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教师独立制作教学课件,这是教师信息素质综合能力的核心要素。一般情况下,应当尽可能避免直接运用教学课件,出版发行的课件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的设计过程有可能出现不吻合。因此,培养教师电脑操作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课件自主设计的比例和质量,自主搜集资料,运用软件制作与教学流程吻合的语文课件,有效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吸收借鉴能力培养

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改进、与时俱进的过程,任何一项经验模式都不可能永久领先,无论是教学对象还是教学环境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广大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地提高语文教学技巧水平,通过自我学习充电提高教学能力。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升,这里强调的是对他人的经验成果进行吸收运用,“消化”到教学工作之中。将他人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极大地提高自身教学活动的层次与质量。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教学类刊物,包括上网搜集教学网站中的有价值内容,为教学活动准备大量信息资源。其次,教师要善于分析他人的成功经验、成果模式,从中寻找出能够融会贯通的结合点,这是提升自身教学设计水平的重要方面。另外,教师还要对他人经验技巧中的有用内容进行融合,从不同的模式中汲取精华,而且在学习借鉴中逐步形成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特色,更有效地驾驭教学工作。

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心理分析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洞悉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强化心理分析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思维方式特点,让教学有效处于自己的预控之中。教师要重视成功案例的学习借鉴,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各种情形,可以寻找相关的案例进行对比借鉴,从教育引导学生的成功案例中受到启发。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梳理,梳理出自己的个性化工作方法经验,例如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情感,怎样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等。提高教学活动中的有效驾驭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研究,要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而且可以将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培养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掌握教学的技巧方法,又要善于整合资源开展课外活动。小学生渴望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教育,课堂教学受制约的因素非常多,在课外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活动,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效果,同时也可以为资源的整合搭建有效平台。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外时间开展兴趣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些兴趣活动教给学生方法技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类竞赛资源,组织开展和语文教学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无论是默写竞赛、背诵竞赛还是写话竞赛等,都可以和教学工作紧密融合起来,将这些竞赛活动资源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取得家庭家长的配合,将丰富的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家校联动通过专门平台语文学习方法技巧,语文趣味知识等,这些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够形成推动教学开展的强大合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履职尽责,必须强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幸佳琳.链性课堂观察: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提升有效途径[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王国武.谈谈语文教师的素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3]王玉文,孙梅.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制约专业建设的瓶颈――基于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进展现状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篇9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和重要的媒体。教师的口头语言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口头形式表达的语言,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应声情并茂,用自己引人入胜的语言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汲取知识的营养,构建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进行长时间的培养。

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就更加不可忽视。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习惯、语言素质都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教师的语言还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产生心理、感情上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话,常能让学生铭刻心底,甚至让他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表现在语言的技巧上,也表现在它的思想内容上,同时表现在语言内在逻辑上。说的过程是严密的思维过程,一个人只有当他对问题深思熟虑时,他的口语表达才能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否则必是语无伦次、毫无章法甚至是胡言乱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听”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听是说的前提,是交流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经。听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语言的过程。在信息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听的“面”也越来越广。

一是听广播。现在无线电虽然普及程度有所下降,但它的优点是便于携带,随时都可以听。广播员标准的语音都是标准的普通话,而且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可忽视。

二是听“电影、电视”。无论是什么样的影像传媒,都是离不开语言的,我们在看的同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标准语音是我学习普通话最好的资源。

三是“听”课,就是听其他老师的话。我从教10余年,也算是老教师了,但是,我从来也没有丢掉听课的习惯。老教师的课、新教师的课我都听,我深刻认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我把他们的优点一一拿来,为我所用,使自己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有所提高、不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通过“说”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讲话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表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那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因此,小学语言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普通话交流的都尽量说普通话,如在办公室与同事交流、在教室与学生交流、在生活中与外地的朋友交流等。

二是多参加学校、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与“说”有关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在活动中要争当主角,积极寻找锻炼的机会。

三是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示范课,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三、通过“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读的过程,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检验语言的过程。读是感知语言最好的方式,读可以陶冶情操、发展语言和思维等多种功能。读也是写作的基础,是语言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一是要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要坚持每天早上朗读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朗读的内容,从我的经验看,以经典作品最好,比如古代、现代的优秀散文、诗歌等。读的时候要带感情,做到声情并茂。

二是养成在教学中给学生范读文章的良好习惯。这个习惯对语文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要多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老师在倾听朗读和评价学生的同时也会学到很多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四、通过“写”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是对语言的固化,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其优点就是能够对语言进行反复锤炼,使其更有思想性、逻辑性和色彩度。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提高写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其途径:

一是要养成写作的习惯。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自己必须经常写东西,写教学论文、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等。

篇10

在现代信息社会,语言能力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语言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个时期发展语言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将受益终生。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之一就是发展学生个性, 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人的位置上,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民主课堂,给学生提供快乐的环境,尊重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挥、敢于发言、勇于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教师以“启发者、引路人、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语言思维意识和语言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发言,语文教师要认真倾听、耐心指导、精心呵护。其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言姿势,手要放平,眼要正视前方,自然大方,努力克服胆怯和害羞心理。此外,教师要见机引导,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产生思维,就要学生有求知欲,要使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促进语言思维的发展。

(1)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比如,在讲授《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小学生都会感到很惋惜,本来长得极好的小葫芦, 由于种葫芦的人光顾葫芦,不顾叶子,也不听劝告,结果小葫芦逐渐变黄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这时,如果教师顺势利导,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个人会怎么做呢?学生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发言,这就会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提高。

(2)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讲授《望庐山瀑布》等古诗时,可采用录像导入的方法,让小学生欣赏有关庐山的录像中激起学习古诗的求知欲望。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应注重音乐的渲染作用。比如,在学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配以舒缓、轻悠的旋律容易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其中那深情的乐曲,又能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畔、黄鹤楼下,学生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的情景。这就为小学生分享、体验意境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基本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为了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把语文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语文学科走向社会,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最新科技发展结合起来。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衔接,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情感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和讨论性的组词、造句问题,让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表达、争论,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古诗古词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古诗古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古词的兴趣,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审美素质和陶冶性情,强调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和深邃的意境把握,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讲堂”为“学堂”,以利于古诗古词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鲁迅、朱自清、老舍、冰心、郭沫若等文学家们崇高的思想境界、 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把学生教育成既掌握语文专业知识,又有基本人文素养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篇11

1.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1 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小学时期所设置的语文教材内容并不是太多,一个学期仅针对一本教材学习,所以教学内容非常有限,学生所获取的语文知识点多是从教材或课堂上得到的,这让小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被动。不仅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而且还激发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由于教师与学生间缺少有效、平等、真实、开放而有序的教学互动,也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不能够互相促进。总之,这些因素并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1.2 教师教学观念过于落后。新课改背景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改革,其中也包括教学观念。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的观念停留在以前,授课时仅对教材知识照本宣读,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更别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许多教师不熟悉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多媒体。教师对与电脑相关的操作生疏,没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这样浪费了教学设备的投入和网络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失去了开拓学生眼界和锻炼其思维能力的机会。

1.3 受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由于以往教育教学中受应试教学长时间的影响,导致教学无法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很多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让学生不断的学习,接受越来越多的知识点就是对学生好,这种过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使得小学生只能不断学习,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本该享受自由、开放学习的小学生,被家长在小学阶段送去学习各种知识,而语文科目,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完成任务。

2.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语文教学模式

2.1 开设各种课堂互动活动。想要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不断的丰富,让其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由于小学时期学生还比较爱玩,所以不可能对一件事坚持很长时间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出现疲惫或厌烦的心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设置课堂互动环节,改变之前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打造"一讲一问"的互动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2 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彻底摒弃但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授课的方式,应从自身观念上进行改变,对课堂教学不断延伸。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表达更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通过这种自主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活跃地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篇12

当前,很多专家以及学者都开始担忧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从相关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流畅的口语表达、用词不得当、错字的存在、不标准的发音等。

一、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要想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应该首先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程中曾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师要依据这一教学目标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还要依据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来开展教学活动。

比如,在讲解《春雨的色彩》时,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将生字标出来。在讲解本节课的生字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来造句,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小学生读的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以兴趣为契合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就要从兴趣出发。只有学生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当老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时,往往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在讲解《荷叶圆圆》时,教师要设计这样一个导入:在夏季有没有同学专门去公园赏过荷花呢?你们有没有留意过荷叶的形状呢?通过这两个问题不仅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13

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先进智能设备的影响下,人们已经开始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加上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过分的对语文教学成绩进行重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的教育教学状况,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范围,就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受到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过分的重视语文的工具,从而在课堂中习惯性的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读文章,从而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使学生在阅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发现文章的情感脉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预设“圆明园作为我国结出的文化建筑,为什么会被西方列强付之一炬呢?”这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借助问题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待学生阅读完毕后,有的同学在读后感中写道: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l件,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力衰退。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发展科技,我们要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为了祖国强盛、人民富裕,而不断充实自己,练好本领,报效祖国!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置疑问,为学生培养主动设置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比如在《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大家都知道抗日英雄小雨来,那么你们觉得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对那些问题进行探究呢?”等一类的问题,此时同学们就会勇于回答,比如说“要探究日本鬼子的惨无人道的行为!”、“要积极的向雨来同学学习那种顽强抗敌的精神”等,接着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将雨来抗击倭寇的典型行为等标识出来,进而通过阅读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去读,而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因此,传统的大众阅读教学方式,所取得实际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能够明确这一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读书。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大胆的引入多篇联动教学手法。在教学中可以以典型文章为主,在帮助学生掌握了此类文章阅读技巧的基础上,及时的引导学生去对同类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从而让学生及时的巩固刚学到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燕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本册书中与《燕子》相关的文章集中到一起进行教学,将《荷花》《翠鸟》《珍珠泉》等相同类型的文章集中在一起进行实教。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对燕子细节描写的相关词汇、句子、段落,其次带领学生分析他们存在的特点。再次,通过对问题的归纳、总结、思考分析,让学生得到“描写事物必须抓住特点”的重点思想。最后,引导学生对《珍珠泉》《翠鸟》《荷花》等进行阅读分析,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阅读技巧,找到荷花、翠鸟、珍珠泉的描写特点。

三、完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

课外阅读教学是为学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可以有效的弥补课堂阅读教学时间不足的缺点、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视野、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等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或者在放学后、假期的时间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同时教师要明确阅读范围,在题材的选择中应该以民讲故事、通话、寓言故事、名人轶事等为主。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鲁宾逊漂流记》、《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一类的书籍,从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饱览中外优秀美文,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词汇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

四、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之外,还应该做好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通过实现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方式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当遇到关键性词句的时候用笔将其划下来;或者让学生把觉得优美的语句或者具有启发性的句子用笔摘抄下来等方式,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在《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读懂人物特性的同时又能从课文中学到知识,首先可以让学生通篇快读文章,了解各段落大意;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各段落内容,在阅读时划出能够体现“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性格的描写片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描写对塑造“武松”性格的影响,让学生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整片文章的写作形式及段落结构,使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去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各段落大意,并通过摘抄、标记等方式记录可能的问题答案,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终身阅读习惯。

五、结语

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因此在进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内教学机会,还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延伸教学工作。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双喜.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加强小学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