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古典园林设计要素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建筑自古以来就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园林与建筑是并行发展的,上自帝王的宫殿与苑囿,下至官僚富豪、文人名士的住宅与私园,建筑与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都是统一考虑的,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蕴含着先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因此,古建修缮与保护方向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园林景观尤其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但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只有建筑学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学生如何在短短的课时内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和要素设计传统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设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教师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和流程,掌握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中小规模的古典园林设计。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设计的同时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准确地将调研、分析语言转化为图面语言,二是如何将现代景观的设计语言用传统园林的要素表达出来,三是如何在满足现代园林空间功能的同时体现传统园林文化的意境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首先讲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要素与方法、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其次讲授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图和意境。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两个作业,第一个是场地调研,第二个是具体设计,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园林设计及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希望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现场调研和设计构思很好地转化为设计语言,并且能够将现代园林空间功能与传统园林设计要素相结合,扩大建筑设计的视野、宽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式和流程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各12个课时。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和作用、造景与意境营造、构思要点。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个课时,以三或四人一组进行调研,讲解对场地的理解和感悟,随后由全班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4个课时,个人对场地进行深入构思并绘制平面草图,以调研现状为基础,深入绘制平面草图;第三阶段4个课时,深化草图,完成设计图纸。
二、实践课程题目设计
(一)题目设定
设计题目对场地、面积及设计背景进行限定,设计成果统一为A3大小的装订文本。设计基地主要选择南阳市白河的小岛——月亮岛,四周临水,要求学生在基地内部自行选择1~2hm2的用地设计汉代背景的古典园林。该处是南阳市公园用地,既要满足现代公园的空间功能需求,又要体现园林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设计成果要求
总体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该基址使之形成一处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恬淡雅致的意境的古典园林式休闲空间,运用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组织建筑、绿化、道路、山水元素,创造美景宜人的游赏环境,营造独具匠心的园林意境。设计成果要求包括总平面图(比例自定)、设计分析图、总体剖面图、整体鸟瞰图、局部透视图若干及各项设计说明。
三、教学成果分析
(一)学生加深了对调研分析语言与设计语言的转化能力的理解
对于场地的调研分析是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工作,也是整个场地设计构思的关键。对于场地的现状、历史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的分析,学生能够从场地的背景出发进行园林空间布局。比如,一个学生的场地调研从现状要素的分析出发,确定场地的出入口以及场地的基本空间结构,从而确定场地的构思和基本布局。
(二)学生加强了对现代景观的空间功能与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的转换能力的理解
学生设计的场地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学生在设计中要体现现代公园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体现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综合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法,完美地完成了由物质空间的拓展到意境空间的联想升华,这些设计手法看似传统,实则与当代环境心理学、现代设计基本原理等并不相悖。因此,在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传统园林的设计要素表达现代园林的空间功能。
(三)学生对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关系的理解和感悟提升
古典园林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与当时的诗词书画相互影响。诗文题咏与某些景象相结合,被组织到景象之中,点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阐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许多学生用题词或者景点题名来深化意境,比如,清音阁、正凝堂、致远斋、经畲书屋、珠箔舫等。
(四)学生加深了对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种类丰富,排列多样,看似表现出自由随意的风格,但实际上古典园林空间逻辑清晰,体现出有序的空间脉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设计加深对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模型感知、剖面表现等体会所设计的园林空间布局和竖向空间表现,同时进一步通过细部空间的设计和表现,学生掌握了园林空间从大到小的转化和设计,进一步掌握了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的运用和相互组织的方式。
四、结语
在古典园林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设计中对古典园林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现状场地条件,对于场地内部的建筑、道路等尺度把握不准,在设计中暴露出对该课程知识储备明显不足等。结合课程中的具体问题,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Abstract: the Chinese garden art contains the great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al essence, pregnant with all the people for the active pursuit of art and aesthetics, and art in the Oriental culture,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garden engineering reflec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for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classical gardens, emphatically from the explorat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to explore how to combined with the classical elements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o as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knowledg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andscape industry.
Key words: landscape; Classical; Modern; Modern residential
中图分类号: K9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总的来说: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立意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好鸟要朋,群麋偕侣。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的观点是《园冶》对人在园林环境中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平共生情景的描写。其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自然生态审美观。人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用自然环境可接受的方式改造自然,建设环境,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实现人工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园冶》还很重视根据自然规律营造环境,提出要在考察当地季候特征、水体来源与去向、山脉走势后再营造园林。
正是基于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园林建筑布局,追求园林环境的意境美,强调风景如画,要求所观之景必须具有“人画”的品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如《园冶》在确定楼阁的地基位置之后,如园内有山,便打破常规,将楼阁设立在半山上,借助山的高度,使人可以望得更远。在假山基篇中提到堆山的时候,要注意山的高度和形态,兼顾假山对地面上和楼上的人的空间感受。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对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由来己久。园林意境是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造园者将自身的思想情感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园林景物中,充分的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园林意境的形成需要对自然的提炼选择和情与意的投入,两者统一,才一能见景生情,缘情而取景,最后寄情于景,创造出有意境的园林。正如叶朗先生所言:“‘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气)。”园林意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人与自然化思考方式之间所建立的整体共鸣。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色
(一)中国现代园林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在发扬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同时并改变只注重自然形态而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在中国现代园林设计中,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将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中最显著的是人性化空间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以“人”为本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现代园林景观更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从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出发,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大到城市设计(园林城市)、中到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绿带,小到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无不以此为起点,开放、大众化、公共性以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园林工程中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应用
(一)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不同于古典园林中的自然,现代居住区园林环境在各个场所功能空间也是区别对待,或强调视觉礼仪感或追求自然精致,或围合或开放,根据流线和受众的不同园林形式内容多样化。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也常是在有限的建筑空间环境里,尽可能地调动各种造景要素,营造自然与人工气息夹杂的居住环境。
(二)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古典园林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可以因借的景观因素有限,但只要有可能都应充分利用。如将公共优美景观尽量均衡分布面向住户,多方位开拓景观视线对应于重要景观,强调可达性及共享性。同时建筑亭廊花架、风雨走廊等观景、点景类构筑设施,尽可能地挖掘赏景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对于位于郊区的居住区园林常邻近大型水体湖泊等可借景因素,也往往在高处、开敞处建造观景平台以眺望美景。
(三)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 空间的曲折变化,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 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 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而非一览无余,这些古典园林设计手 法在现代各种尺度的居住区园林中同样可以精心设计加以应用。
(四)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将现代居住区园林划分多个功能分区和景点、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亭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例如部分一层或下沉小院的设计,尤其需要小中见大,尺度适宜,而一些别墅豪宅的超大院落,则又需要适当分割整体划分,不可以显示出空旷和单调。
“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自然之景,把握最佳尺度,营造园林意境。
(五)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主题和各景点创意皆可从文化上寻找源头。如一些小区从太阳、露珠、星河、自然水体等自然要素入手,体现到整体设计中,居住区园林景观显得生动而有灵魂。而局部景点的设计,更是易于从园林文化着手,如利用雕塑、景石等刻画主题,或利用有特色内涵的植物、有一定符号的园建小品等,精心刻画,将文化融于自然。
四、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一)与时俱进,拓展园林设计领域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局限性,在于习惯闭门造车,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弱。时代的发展,中国园林如何自我更新。 拓展设计思路和领域,将中国园林理念与内涵带入人居环境、城市景观、风景名胜、自然保护、郊野公园、乡村景观、工业园区以及道路河流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
(二)开阔眼界,研究园林发展趋势
中国园林要走向世界,前提是开阔眼界,对各国园林发展史和现代园林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在西方现代风景园林普遍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注重场地特征,空间塑造,时空效果,地域文化特色,强调简约和个性化设计风格的潮流下,中国现代园林如果还停留在抄袭模仿中西方园林,大搞形式主义,注重实体景观而忽视空间塑造,强调张扬和人工堆砌的设计手法上,就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
(三)立足本土,再现地域文化景观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长期的艰苦努力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关注现代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的园林作品。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园林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资源类型和人文历史类型。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造景元素,营造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征的景观类型。
(四)博采众长,关注园林文化内涵
虽然中西方园林在表现形式上差异较大,但在本质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也应研究借鉴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现代园林之短。融西方园林现念与设计方法于中国本土景观资源与文化内涵之中,是加速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捷径。
结语
综上,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我们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的风景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引言】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相关的原则以及设计要点,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协调好自然景观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融入自然、历史、人文、科学等一系列的设计元素,让园林景观设计充分体现出多元化、丰富化、多层次化的特点。因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是多种原理构成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设计理念和要点进行合理地布局和规划,例如假山石、喷泉等现代要素也要被合理地融入进去,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具有现代化的特点。通过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园林景观,让人们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园林景观带来的身心放松的,可以在园林当中充分享受。
1.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
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各方面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相应的提升,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上涌现出了很多更为先进和创新的设计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提高园林建设的水平,在当下,现代园林理论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当代人的设计思想为主要服务目标,设计的最终理念就是为人们服务的功能。在现代设计中一定要切记形式主义,重点强调的是服务目标。2)设计效果简单实用,现代设计不需要繁华的修饰,要求剥除以往的设计形态和特征,利用简单的集合图形,形成简单又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
2.现代设计理论因素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重要的三大元素就是“色彩的构成、平面的构成和立体的构成”,这不仅仅是设计的构成要素,它们也是设计的核心要素,是设计的表现形式,这三种要素在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三者结合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来。
2.1色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人们视觉接收的第一信号,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和理论前提是因为,人们在面对不同色彩的时候心理会产生对不同色彩心理反应和感应。
2.1.1 色彩轻重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浅色系的颜色会给人轻盈轻薄的感觉,颜色重的颜色,在园林设计中会给人沉重感。我们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色彩的轻重感对于设计效果和人们觉感知程度,恰当的把握色彩的轻重,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设计的主题。对于高明度的浅色系颜色会给人轻快明显的感觉,对于低明度的深色系颜色来说,色彩会给人稳重压抑的感觉,因此,在色彩轻重的搭配上一定要注意色彩整体的协调性,不要因小失大。
2.1.2 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如色彩轻重相似,在现代园林的设计学中,色彩可以分成冷色和暖色系。暖色系可以充分展现热烈愉快的戏份,比如婚庆庆典的园林设计就可以设计成暖色系,充分烘托出愉快喜庆的婚礼气氛。比如说,在婚礼庆典上,可以在婚礼入口设置颜色鲜艳的花柱,用鲜艳的花朵来装饰花柱,这样可以烘托出婚礼庆典的气氛。相反,冷色调给人的感觉是安静沉稳,给人宁静严肃的感觉。冷色调的代表色是蓝色,比如在建筑物上设计出以蓝色为主色调的装饰,配上白色,就可以营造出安静肃穆的感觉
2.2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准确的来说,它属于视觉语言的一种,它是利用知觉和视觉共同作用产生的,平面构成的原理是指将设计中的若干几个元素,在逻辑推理的研究下进行整体构思,从而整合形成预期所期望的画面。在这过程中,点、线、面它们都是属于平面构成的因素。
2.2.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点作为平面设计中构成的一小部分,在实际操作中也仅仅占据一点小的面积,但它的形状有很强的多边形,点以其独有的聚集性的特点很容易获取人们目光的焦点,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话训阕魑整体构成视觉的向心点,或者把点当做焦点来看,从而能够突出主题或者创造出想营造的氛围和意境。在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点的差异性进行组合,这样可以构造出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新的意境,为园林设计提出大胆想象的空间。
2.2.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通常我们把点在发生移动之后产生的轨迹叫做“线”,它是点之间联结的表现形式,线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它的长度,最明显的表现方式就是直线或者曲线。在结构图上,水平线、垂直线和倾斜线这都是直线会出现的三种表现形式。直线一般是应用在道路的绿化带上等等。水平线的特点是统一、庄重,以其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它的特征给人以庄重的感觉。曲线是在园林设计中经常会看到的图形表现形式,它的应用频率很高,在园林作品中到处都能够看到曲线的存在,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最大限度上扩大园林的作品结构空间和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
3.借鉴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些相似,它的设计原理和造园的手段对现代园林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和其实,中国园林应该保持并且几成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把精华继承下去,融合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现代园林的辉煌。
3.1 观察细致入微
园林的场地需要集自然和人文的设计,它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变化平台。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对场地的环境和整体文化进行设计。每一个场地都有它独特的特征和内涵文化,只有正确的把握好分析好场所的地点以及其蕴含的深刻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出迎人耳目的优秀园林作品。每个好的设计都不是无缘无故就设计出来的,闭门造车一定不会做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场地的特征才能够设计出独特的园林风格,才能设计出好的园林风格,因地制宜的设计场地的同时也会节省不少的人力和物力,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理念,也就是所谓的“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观念。
3.2 保护绿色生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业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污染是越来越严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绿色的城市生态成为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利用仅有的绿色空间给人们营造出生态分文,就要塑造自然,模拟自然,在绿地中模仿绿色森林植物,让绿色生态能够在城市中不断生长,不断发展。
总结
在目前的园林设计过程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理论和新的设方法,在园林的发展和创新中,现代的园林设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它逐渐的带动了园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它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一道风景线。本文通过对园林的设计原理,在现代都市中的应用和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能够看出现代园林设计设计的发展是可观的,我们要加大对园林设计的研究,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1.古典园林造景艺术
1.1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是视觉空间艺术
古典园林设计首先必须有空间,然后还要具备中国的传统古典元素。在自然界,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古典园林空间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融合古典元素并进而深化空间,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宅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元素,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并融合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分不开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包含了广泛的内容,不仅限于园中的实在物质景观。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进行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于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营造出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揉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的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2.现代景观设计法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的空间形态和质量,它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生存空间。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相互协调关系,创造出融自然、历史、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对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是关键。园林设计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的布局、植物的栽植从而营造出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如何才能创造出科学合理、优美协调的园林景观?除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外,还应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即“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它也是园林设计的布局法则。园林设计理念对景观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再局限于人居空间和环境,要把点缀与美化的功能相结合,注重景观设计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灵魂,充分发挥园林提供直接产品的功能与效益。在设计中,只有掌握了这些布局构景法则,才能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创造出优美合理、新颖独特的园林景观。
3.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演变
3.1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成就和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并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人为地加工、提炼和创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独特风格。
3.2生存环境倒逼创新演变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深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造园活动,先秦时期出现供帝王眺望和游玩的“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供帝王狩猎享乐的“囿”,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经过隋唐的发展期,到宋朝时,已经臻于成熟,最终形成了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逐渐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形成了都市的区域化现代景观设计。
2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园林中设计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院、美人靠等为了满足休憩、观赏等物质需求;园林意境上营造的自然、淡泊等主题满足其精神需求。中国古代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山水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是互惠共融、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取之自然,建筑只是古典园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着重渲染自然环境的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工”。
3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3.1 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址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小见大,从整体出置景点。
3.2 水体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水景,以静水为主,主要表现水的静态之美,将人工之美融入自然之美当中,两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虽以静水为主,但也追求动静结合,利用溪流、瀑布、涌泉等将水体的自然动态之美营造于园林之中,大面积的水体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延伸感,形成大空间尺度感,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掩、隔、破3种方法运用水体。
3.3 曲折迂回、曲径通幽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环境的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通过对内部空间进行隔断和划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产生了巧妙的园林布局,极大地调动了游览者的想象,使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
3.4 一步一景,移步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处处皆景,移步于景,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苏州退思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移景手法的实例,退思园集结了清代园林的优势,园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形成景色,也可以与其他景观形成景色,园内景观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景观形成整体,形成移步于景的妙趣。
3.5 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上主要看重植物的品格,注重植物的“韵味”,能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有君子气节的竹、具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坚贞不渝迎风雪绽放的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同时也能产生园林景观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代表着四季的更替、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最关键在于植物的配置能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和谐的园林意境之美。
4 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略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的追求新颖独特,造成景观设计的比例失调,使其尺度过大或过小,违背居民使用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设计思想过于苍白,设计者往往是为了建造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形成景观设计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景观缺少文化内涵,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进。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空间的比例尺度适宜,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变化相宜,利于相互空间的穿插、渗透,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薄弱,过于平面化,往往造成了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游览者产生距离感;现代景观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薄弱,往往形成孤立的人工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为了寻求视线上的最佳、周边环境的最适宜,往往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更可能形成景观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