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科研项目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我们在管理科研项目时,对于有些科研项目管理要求显得繁琐,没有考虑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易给科研工作者在项目申报或是项目执行上造成诸多不便。而在有的科研项目中,管理却十分松散,例如对于科技兴贸这一项目中的过程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我们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造成管理上的缺失,这些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所造成的。
2.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创新需求。
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科研的发展投入越来越大,对科研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不少科研项目管理者已不能适应国家创新需求,其综合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科研项目管理者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不强,决策能力弱,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管理意识薄弱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对科研项目全程进行系统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以一定的管理规范为基础,管理工作要从科研的申请立项开始,对科研项目进行策划和系统的规划,使得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按业务流程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及时有序地完成每个步骤的工作流程。对科研项目进行系统管理就是要根据管理规范的要求,将每个科研项目及时的安排并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要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努力使整个科研项目管理更加完美精细,可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使管理工作灵活顺畅。
2.加强科研和财务的交流与沟通,编制科学合理的项目经费预算。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管理程序。在编写预算时,应要求科研、财务、项目负责人三方共同合作进行编制,根据不同的科研项目,在编制时预算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科研人员先对科研项目预算经费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估计,并按照预算的编制原则以及项目的要求对预算进行整体上的把握;而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的任务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要发生的所有直接或是间接的费用进行预测,同时提出符合项目规划并切实可行的预算实施方案,经由财务人员审核后通过后,编制最后的预算方案,为以后的项目实施创造基础条件;对于财务人员而言,财务人员的工作是不仅要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意见,还要关注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了解熟悉项目进行的全过程,并根据科研项目进行情况及时提供相关财会服务,同时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财会监督管理,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获取财务信息,使预算的编制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防止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财务问题。
3.不断完善项目成本核算,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行为。
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行为。要想有效的使用科研项目经费,首先应严格按预算管理核算经费的使用,对符合预算列支内容的予以正常报销,对于超出预算或是不符合规范的暂时不报或是不予报销。这就要求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在项目实施前期详细地对科研经费项目的各项支出进行合理地估计,这样不仅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且有效避免了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的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减少或是防止滥用科研经费的违法犯罪行为,杜绝出现科研经费脱离监管之外的现象发生。要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报销和票据进行严格审核,审核其是否合法真实,是否符合规范,以及签字的齐全问题等都值得重视。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行为,提高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
4.重视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是进行项目验收时的一项重要内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的形式较为多样,主要形式有各类科研项目研究报告、科研论文、项目专利以及样品样机等。因此不论项目的类型、规模以及投入经费怎么样,各个项目科研机构都应重视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验收准备环节。在对科研项目进行验收之前,都需要组织科研验收团队提前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内部验收检验。并通过内部组织的项目验收,及时发现项目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还要关注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研制周期、项目质量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以保障科研项目成果的价值。
5.提高科研项目管理队伍执行能力。
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目标和精细化管理环节,提升和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确保高效管理,从实际中看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一个企业离不开团队合作,同样,一个科研队伍也离不开团队合作,否则就没有了执行力,其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就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科研项目管理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提高科研项目管理队伍内部团队的执行力。
因为在科研项目建设中,需要投放大量资金,并且获得收益的周期长,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需要在国家计划项目引导下,通过科研项目投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实现产业实体化,促进公益性单位的更好发展。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发科研项目过程中,需要根据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控制管理工作,对各项风险产生原因具体调查和分析,确定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对策,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降低给科研项目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更好发展。
1科研项目基本特点
现阶段,科研项目已经由国家财政补贴获利模式调整为多元化投资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稳定发展,经费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但是因为科研项目周期长,风险性高,技术要求严格,前期经费投入量大,因此在科研项目费用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使得科研项目无法顺利实现预期收益目标。因为财务风险广泛产生于经济活动中,所以科研项目也是如此。由于科研项目来源比较广泛,不仅包含在国家开发建设的纵向科研项目范畴中,也覆盖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项目中,也涉及了学院自筹科研项目等。这三个层级的科研项目是我国科研项目的重要来源,更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在财务审计要求上更为严格,对经费控制比较严谨。但是这并不预示着各个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都比较严格,大部分科研项目都会伴随各种风险,风险产生原因在于预算不精准,或者项目调节不规范,使得部分项目在立项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可能会面临资金回收风险。因为科研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在于提供技术服务,而当前我国技术服务转变成经济效益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项目前期规划中,容易产生资金投入风险。一些科研事业单位为了增加收益,对项目资金进行实体产业投资,容易让单位面临资产流失风险。
2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2.1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意识不足
当前,部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一定思想意识,也就是认为科研项目经费为自己应得利益,经费项目使用应该由自己随意支配,项目资金申报以后,可以随意使用,这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思想是错误的,缺乏正确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意识。并且,在对科研经费管理中,通常会以获取科研项目资金为根本来申报科研项目,部分人员根据科研项目实际情况,按照特定标准来划分科研费用,主要是根据科研项目资金需求来划分,并没有分析项目使用的可行性和真实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申报过程中,理由不充分,经费预算不准确,对经费使用途径调查不深入,这是由于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思想意识错误导致,诸多费用支出申报和实际费用支出不相符,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实施,增加经费运行难度。
2.2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因为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较为枯燥,科研人员福利待遇不高,因此一些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不深入,容易产生费用核算和监管问题,甚至影响科研费用整体效益。由于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可能会面临违规违法行为,再加上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评估时,缺少对科研费用使用情况的考核,容易导致科研人员随意使用科研经费。在内部控制中,财务管理部门缺少对科研项目具体情况的了解,科研经费监管不严,从而产生财务风险问题。
2.3内部审计监督不严
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时,内部审计监管不严,使得单位审计工作停留表面,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监督效能。因为审计部门经费和其他部门经费有着利益关系,使得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影响其监督职能的发挥。一些科研工作人员为了防止科研经费审查,通常会把科研经费和个别单位挂靠,把科研经费转移到私有账户中,这种状况不但损害科研事业单位利益,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科研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因为项目人员随意把投资资料给其他部门使用,再加上单位内部审计监管不严,容易造成单位重要信息的泄露,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科研发展。
3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财务风险识别及费用控制措施
3.1加强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能够及时找到科研项目中潜在财务风险问题,根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确定财务风险影响度,制定详细的风险防控计划,优化风险管理对策,降低财务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实际价值。在实施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确定财务风险识别重点。对于科研项目来说,风险识别作为一个系统性工作,要求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科研项目存在风险隐患过程中,应加强对风险造成影响的分析,及时找到风险并科学控制,防止给科研事业单位带来不良影响,降低损失。在对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该了解不同类型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采取不同风险识别对策,对财务风险全面调查。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展现出了不确定性和时效性,科研项目不同,使得其风险内容也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求科研事业单位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该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识别财务风险内容,保证财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识别方式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识别方式种类繁多,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财务数据分析、历史经验分析等方式进行风险识别。对于现场观察识别方式,也就是把科研项目现场财务工作情况作为探究对象,对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具体调查和分析。财务数据分析则是根据财务工作中各种数据,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精准计算单位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与科研项目财务指标比较分析,及时找到财务异常问题,实现财务风险的精准识别。如果采用的历史经验分析方式,需要对之前财务风险加以总结与分析,对其他科研项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汇总,总结经验,防止相同问题的再次出现。对于集合意见风险识别方式,也就是对财务风险处理意见进行整合,征求各个部门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相关意见,对各项意见汇总处理,深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强化各个部门对财务风险认识,采取相关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降低给科研事业单位带来的不良影响。
3.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科研项目中各种财务数据进行统计调查,保证财务报表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便于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对应数据信息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其中,在对科研项目年财务收支计算过程中,需要完成财务负债、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统计调查,对财务支出项目精准化管理。在科研项目日常管理过程中,对每笔财务支出科学规划,在经费总支出规划的同时,确定经费最大支出限额,在财务支出过程中如实记录,对各项经费支出及时登记。对于一些咨询和招待环节中的费用支出,科学预测和管控,制定详细的支出计划,预测年度成本开支,完善支出登记表,通过图表方式清楚地展现出每笔支出,以图表为依据进行日常经费收支管理,便于相关人员及时找到科研项目中的财务风险,提前制定防范对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3.3调整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资金结构
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入手,根据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要求及实际情况,对科研资金结果适当调整,让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完善。在开展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时,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想促进科研项目财务资金周转,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机制,对科研项目中闲置资金进行租赁或者转让,将其转变成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中的股份,偿还银行贷款,或者用于外部投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科研项目中资金流动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整科研项目中资金结构,能够保证科研项目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时,科研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实际重点,对资产结构适当调衡,从根源上防范财务风险。
3.4提高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越高,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承受力度越大。在相同风险条件下,不同风险管理水平下的科研项目,在财务管理承受能力上各不相同。一方面,相同内部控制环境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越高,可以更好地帮助科研项目人员进行财务风险预测,精准找到科研项目中潜在风险问题,提前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同内部控制条件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承受能力达到最大限度时,科研项目财务内部控制强度随之减小,同时也会伴随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风险承受能力升高。在实际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各级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在本质上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中涉及了风险管理内容,而财务管理则是通过各种财务信息来对单位经营情况调查与防控。要想减少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要求单位管理者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单位内部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根据单位经营发展状况,找到风险管理重点,科学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并且,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方式,调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科学划分管理职责,要求每个人员都能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加强财务活动监督管理,对单位资金使用、申请、管理等过程进行追踪与监督,减少风险问题的发生。单位还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引导各个部门根据制度要求落实财务工作,强化财务控制管理,在单位现有管理体系下,将财务风险管理内容融入其中,注重财务监督管理,对于一些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于不满足要求的部门,集体通报,从根源上防止不必要风险问题的出现,提高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3.5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
从科研项目角度来说,其经济收入主要以提供技术服务、提供检测服务等为主,而部分科研项目经费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给科研项目建设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是防范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首先,加强对应收账款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欠款人、欠款金额、应收账款性质等进行调查,根据长期客户、新客户等信誉情况进行划分,对应收账款数额和期限进行统计调查,便于相关人员进行应收账款催收与管理。其次,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情况下,及时与客户信息交流,根据科研项目实施进度和需求,与客户说明实际情况,尽快将应收账款回收。再次,确定应收账款管理方式,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根据客户款项支付情况,建立信誉管理体系,对信誉度高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与客户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客户建档,分析客户与应收账款之间关系,定期要求客户核对账单,尽快将应收账款回收。
3.6强化科研经费审核监督
经费审核是保证科研经费科学应用的具体措施,更是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经费审核指的是对项目经费使用过程进行审核,是审核科研项目经费是否规范使用的有效手段。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经费管理,从发票、人员调查、地点审核等多方面入手,对经费使用信息进行核查,当然,此项工作操作比较困难,但是可以根据大宗费用使用情况重点核查。在经费核查过程中,要求项目申报表中有明确的经费使用项目名称、经费使用时间、支付方式等,并且确定哪些费用支出设有上限,如差旅费、交通费等,这些费用需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科研项目等级确定上限标准。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时,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和科研项目实践活动充分结合,严格按照要求设定界限,秉持着合理可行的要求划拨经费,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规范监督管理流程,保证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从根源上减少科研经费使用问题。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应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精准规划经费使用,按照为社会服务的原则,极大限度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冬琦.政府会计制度对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核算的影响与建议———以K研究院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1,(18):59-62.
[2]罗琪,游双艳,王琳,等.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策略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7):81-82.
[3]姚欣.关于新会计制度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2021,(14):87-88.
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科研项目管理,但对科研项目管理侧重于科研质量管理,提高科学技术研发水平,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致使项目经费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近两年,国家在加大对科研项目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本文阐述了现阶段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探讨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要点。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不全面、不合理
很多科研项目编制经费预算的目的只是为了申报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时不进行详细的任务分析,不对市场价格进行相应的调研,从而致使项目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实际所需的全部成本,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编制的预算不能有效执行,难以通过预算来控制经费支出。
(二)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不完整、不规范
由于科研项目设计和立项的时间长而科研项目经费要经过层层审批后才能到帐。如果财务部门在立项成功或经费到帐后才单独建账核算经费,那么科研项目前期实验准备和设计论证等工作发生的大量前期费用就无法被认定。另外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通过个人努力争取来的,上交管理费用后的剩余经费可由项目负责人自由支配,因致使支出时不开具正规票据,专款不能专用;为科研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不进行资产登记,致使有物无帐,有帐无物,项目结题后资产后续工作处理缺失等现象的发生。
(三)科研项目开题不建账,结题不结帐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项目开题及时不建账,结题不及时结账,给会计核算和项目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对于结余和超支经费如何进行管理也缺乏明确规定;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管理措施,执行力度非常薄弱;科研项目完成后缺少对科研经费效益进行分析,没有完善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难以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二、强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注意要点
基于以上问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一定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要明确项目管理和财务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的职责,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财务人员全过程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全程控制、全成本核算。
(二)强化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申请人应详细了解有关信息,预算编制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根据科研项目任务书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开支范围,并对主要用途和理由进行详细说明。项目经费预算必须经过财务管理部门审核。
(三)规范核算管理
要按照科研项目性质和资金来源渠道,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分类管理和核算,每个科研项目要单独设账,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核算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工作要求:
⑴科研项目开题后,项目负责人必须到财务部门办理建账手续,提供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和项目经费预算明细;
⑵项目拨款必须汇入财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
⑶需要转拨的科研经费,需提供项目转拨批件、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
⑷项目负责人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按预算、按计划支配项目经费。在办理支付结算时,原始票据必须标注项目名称;
⑸项目支出中的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等费用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项目确需调整,且金额超过项目预算10%的,应根据管理要求报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审批,审批资料提交财务部门备案;
⑹科研项目发生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超过科研项目预算20%或单项外购、外协费超过1万元(包括1万元)时,必须提供合同和结算明细;
⑺科研项目购置的设备,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要求及时办理资产登记、保管、清理、移交、变更手续。科研项目购置和试制的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仪器设备(含样机)需要提供合同和招标资料;
⑻为科研项目开展购买的无形资产,入账时要进行有效的评估;
⑼对科研项目应承担的分摊费用,例如燃料动力、水电费等,财务部门入账时,必须写明分摊依据,并附结算单据;
⑽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与项目开展无关的费用坚决不予列支。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白条、过期发票、复印发票、名称不符发票不能在科研项目中列支;
⑾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上级部门验收后,项目负责人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结题,明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
⑿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应保持相对稳定,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或变更,如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项目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
⒀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鼓励对研究工作进行创新,但对于涉及降低研究目标、改变研究内容、延长研究期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陈述理由,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并将变动方案提供财务部门;
⒁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难以取得研究结果的项目,科研管理部门可建议撤销或中止。科研项目撤销或中止后,财务部门应及时结算,收缴经费。
一、科研项目及相关概述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已逐渐应用于商业和研发、军事、工程等各项活动。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为项目是指组织中所有具有一次性、有头有尾而非持续性的工作或项目是为达到一个特定目的而将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的组织。项目管理则是将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其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采购及合同管理、项目综合管理。这些内容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即项目的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以及终止阶段。
(二)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是指为探索自然界事物变化的规律或者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提供某项服务,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进行一次性的探索活动。以科研项目为对象,通过组建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的组织,并通过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有效的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就是科研项目管理。
本文将引用的案例是西华大学对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扶贫项目,该项目交由西华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研究所具体操作。该科研项目要求战略研究所在2013年4月初至6月底,完成高坪区的全域产业规划,具体包括高坪区25个乡镇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高坪区的全域产业总体规划。为此,该研究所在其所长A教授的领导下,成立了以他为项目负责人,包括四名教授,11名研究生在内的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组。
(三)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应用的必要性
1、科研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要求
科研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因此,科研项目与其他项目相似,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同时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成立的科研项目课题组与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团队结构基本相似,项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也是科研项目急需引入和强化的内容。可以说,项目管理非常适用于科研项目的管理。
2、科研项目特殊性要求
从科研项目的定义可以看出,科研项目也具体一些特殊性:首先,过程的不确定性。由于科研项目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其期望的最终研究结果和实现这个研究结果的过程是不确定的,因此科研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结束和评估五个阶段的任务是重叠反复的;其次,项目成果的不可预见性。由于科研项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的结果难以预料,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超乎意料的成果,也可能由于与实际的脱节,达不到科研预期目标;最后,运作的风险大。科研项目是一种探索性的工作,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其研究的最终输出和实现输出的过程都很难预料和把握,因此面临的风险大于普通项目。因此,为了保证科研项目在预期周期内高质量低成本的实现其项目目标,必须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管理工具应用于科研项目。
二、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愈显重要,包括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内的各主体都十分重视科技项目。但是科研项目本身的特殊性,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进度情况及完成质量等受重视不足,导致有些科研项目进展拖后,成果不过关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研项目进展控制困难
项目计划的制定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科研项目的计划制定同样是其得以实施的前提,但是由于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缺乏相应的标准,造成了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匹配等现象的产生。[]加上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使得科研项目的进度不想工程项目可以准确的进行控制,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
(二)团队建设困难
与一般的项目不同的是,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或者课题组成员对于经常从事的研究领域往往比项目管理者了解更多、理解更深,因此研究人员在做出某些决策时比管理者有更多的决策优势和发言权,这种知识实施的方向不对称各项目管着者树立管理权威,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带来难度和困难。同时,在科研项目中,课题成员往往希望比其他人优先获得某些知识或者赢得其他成员的认可,而造成科研项目成员之间的过度竞争,不利于项目成员之间的合作。
(三)科研项目监督力度不足
对于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或者企业等委托,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委托方虽然会根据合同的进展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同时科研机构内部也存在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的进展及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但是对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并不够完善,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动态的监督管理。以《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为例,委托方高坪区专门成立统筹委与该项目组进行对接,负责该项目组所需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组实地调研时的接待联系工作,并在项目结束前即六月底验收成果,但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并没有相关的项目监督工作,虽然项目组提供了相应的时间安排,但是对于其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并没有实际的考核指标。
三、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根据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管理的相关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并结合《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提出相关的实践应用。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知识方向不对称,提出构建基于项目管理人的管理团队;提出使用甘特图法控制科研项目进程等。
(一)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团队建设
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以及科研项目对于项目成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比较全面,加上成本的制约,因此科研项目的成员并不能也不必及时培养,应该从其他部门临时选派人员参与。以《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为例,该项目的负责人是战略研究所所长A教授(主要负责战略管理、区域经济研究),根据上层领导的要求,将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B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C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贸易研究)、管理学院教授D教授(主要从事文化旅游研究)以及党办主任E教授(主要负责区域经济研究)集中成立项目组,根据高坪区的行政地图划分区域,分别负责相关乡镇产业发展的规划,为了更好的完成项目,每位教授自行选择研究生,负责协助资料的收集、整理。由于项目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有强烈的个人利益动机和自主欲望,因此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是将项目成员转变成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为项目成员留有发展空间,也就是说项目负责人已成为项目的指导者、激励着和监督者。
同时,科研项目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通过成员间的密切协作和不断探讨才能完成。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成员与负责人之间的沟通,还要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并沟通要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
(二)甘特图在科研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甘特图又称条状图,由亨利・甘特于1910年开发的,其内在思想简单,是由多个条状图组成,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以一段横向线条表示一项工作,通过横向线条在带有时间坐标的表格中的位置来表示各项工作的起始、结束时间和各工作的先后顺序,整个项目进度都有一系列的条状图组成。该工具简单明了直观的表明任务计划什么时候进行,并时时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方便项目负责人及时发现偏差,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据此,在《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初期,制定项目计划时,就绘制了该项目的甘特图,并在相应的时间每项活动结束之时,在改图中绘制相应的实际进展,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比如在2013年4月的第一周,应委托方的要求,将实际调研提前,因此,及时将调研问卷,调研方案提前,以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该项目还在进行中,因此,实际的绘制工作尚未完成。
甘特图虽然简单明了,但是不能充分表示各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指出影响项目寿命周期的关键所在,因此只适合简单科研项目,至于复杂的科研项目,可以选择其他譬如关键路线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工具进行项目进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51-02
1 前言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组织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依据现有知识、科研技能及科研技术、辅助工具开展的丰富科研活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管理可有效的满足科研项目申请人对科学研究的期盼与向往,因此对其全过程管理展开科学研究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在流程紧凑、秩序良好的环境中高效开展,我们必须科学实施对其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对科研项目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做到预期分析、坚决防控,避免错误科研设计导致全盘皆输的不良现象发生。
2 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主要的科研组织对象包括项目的申请者,也就是具体科研项目的实施人员,以及项目问题的解决者,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即是依据科研申请问题进行内容分析,从科研问题发起者的定位明确此项目所需解决的真正问题。第二部分则是切实的解决问题环节,科研管理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科研问题的提出并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由此不难看出,以上两部分具有既定的互联关系,科研问题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所需解决问题的内在资源要求,而固有的科研资源又同时关系着问题的内容边界。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主要包含五项工作内容。首先便是对科研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其现实具有的特性与必备的发展条件。例如科研管理者应与相关利益人员及项目决策者强化沟通与交流,并采取提问的方式明确科研项目的相关信息,如科研项目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怎样产生、如何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处理、一系列的改进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通过完善的沟通,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对问题的具体结构、发展过程及态势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对项目的资源分配、实施负责、相应职权、控制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后续的科研管理与资源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应把科研全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进行及时的工作小结,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依据不足调整发展方向,例如认清阶段性工作的重要性、依据目标展开评价、对可能出现的约束进行充分预测等。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明确的目标,而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开发事先性特点,我们很难在科研申请者处获取准确的既定目标,因此,制定分层次的管理目标才能有效避免因申请人知识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目标与发展实际偏差。
3 依据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要素构建良好的科研运行环境
3.1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素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输入、具体的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的输出、科研单位的内部审核验证及项目更改等管理要素。其中科研项目策划主要包括对科研项目工作大纲的编写及计划书的制定。对于创新开拓,类别丰富、技术综合跨越性强、难度大的科研项目应采用科学的大纲策划方式,在项目开展前便实施编制流程,从而有效的明确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措施、科研资源的完善配备及具体的科研工作分工等。科研项目的输入则主要包括对具体成果的内容明确及要求划分,各项法律规程标准、操作规范以及项目其他的依据标准等。在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我们应采取必要的监控与管理手段,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进一步的指导强化,当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则应配合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解决。在科研项目的输出环节我们应充分满足输入审核的既定要求,从而确保输出成果的完备性与科学性。另外有效的开展内部审核机制、项目验证机制、顾客确认机制与项目更改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3.2 构建良好的科研项目运行环境
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提升,从目前来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发展不仅仅是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一种拓展,同时,也能从更大范围上进行拓展,保证信息的可持续性,确保信息发展的安全性,强化管理的动态性等等。(一)有利于规范化操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进行的一项管理,其科学性的管理能够帮助我国的项目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的进行,形成规范化的模式。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本身来说,需要相对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以科学化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管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将有所提升。首先,科学化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保证项目内部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的进行相应的规范,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协调和发展。通过高效的管理工作能够带动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的速度,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从而更好的提升工作的效率,体现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升级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关键,以更为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为基础开展的管理工作能处理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和规范化的呈现。(二)有利于展现出管理的动态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也在稳步的进行着,如何从更大范围上拓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更好的发挥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工作效果和工作状态成为了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从本质上看,拓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发挥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势,有助于更好的展现出动态化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本身就是针对项目过程的一种监管,它通过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过程的一个全程监控,能够有效的进行评估和分析,更好的体现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的积极意义,从而在更大范围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积极意义,需要有针对性的结合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进行,以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带动管理的动态化,保证科技型和安全性的完整体现。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优化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来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结合我国现有的科研水平和科研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优化,更好的带动我国科研项目的呈现。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普遍的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因此,从目前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着手,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拓展和完善,从全面的角度来进行积极的规划和发展,以便于更好的体现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发展的积极性。(一)完善管理的程序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完整的程序支持,在进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其本身所具有的程序要求,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程序与升级程序结合起来,共同体现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要求。首先,针对目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程序来说,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工作开始,一直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结束进行评估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这样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这种基础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程序管理工作是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一种保证。其次,从提升化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来说,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其关键性的程序,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就能更好的、更全面的促进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以便于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二)强化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信息化和科技化为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众多的积极因素,尤其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那么,针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的科研项目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研究和发展而进行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够从更大层次上带动科研项目的发展,体现出科研项目应有的针对性。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在管理方法上也需体现出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的目标。导致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管理体制的不明确就是导致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关键性因素,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和规范,以便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能够有所依。其次,在管理方法的部署方面,要尽可能的强化部署的科学性,体现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与项目运用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全面的体现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长足发展。(三)强化素质的提升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来说,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十分必要的,以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内部需求为基础,引进一些高素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并积极的进行思想和理念的创新,以便于更好的协调和发展,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更好进步。同时,要培养符合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有针对的进行协调和管理,以人才的力量为基础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行业的一种高效管理方法,明确的分工,科学的管理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目前我国科学研究行业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势必可以为科学研究助力,使科学研究更加高效。
一、当前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科研项目管理体质与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我国的科研产业发展的比较晚,很多科研技术方法都要参考国外的成熟流程,除了技术上的不成熟,我国的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科研项目管理上的漏洞直接导致了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和效率低下。 随着我国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研已经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因而每年政府在的财政投入上都有很大一部分倾斜于科研项目。但是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还不够成熟,政府越来越多的投入,使很多从事科研事业的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使做科研开始“变形”,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只重视申请项目拿基金,而忽略了科研中人才的培养的探索科学事实的初衷,这种畸形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就是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机制来束缚,使得科研事业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
2.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里,一些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显得及其繁琐和复杂,这给本来就工作繁忙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严格按照繁琐的文件要求管理,但是工序复杂,大大消耗了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和经历。另一种情况是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松散不加以规范,从容造成国家基金的去向不明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3.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创新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投资也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时常被报道出有一些科研工作者擅自挪用科研经费的情况发生,虽然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经费的管理一直很严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科研领域里,很多项目管理者的管理综合能力和个人基本素养还有待提高,他们不能适应国家创新的要求,在科研项目的推进上和经费的管理上 执行能力较弱,决策能力弱,在科研管理上缺乏创新性,这不仅会阻碍科研的进步,还还造成国家科研经费的损失,因而我们需要对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二、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与优势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管理学上的专业名词。他是说在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上带来的管理上的必然精细化的结果,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基本管理的基础上的,并且通过精细化管理把管理引入了一个更高质量和更好效率的一个水平,这对于推动市场效率和生产力是及其有效的。在这个概念运用到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是及其有意义的。科研管理是贯穿科研工作的始终的,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到科研工作者把项目实施推进、最后再到相关部门的验收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科研项目不能顺利推进。因而,如果能够将科研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这将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个科研工作的工作效率,加快成果的诞生,从整个科学水平上都将大大得到提升。而现今我国的科研管理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需要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指导我国的科研管理问题,期望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三、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要点分析
1.全面梳理业务管理流程,有效的对科研项目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全面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开始,作为科研项目来说,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到科研工作者把项目实施推进、最后再到相关部门的验收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要关注每一个科研环节,从立项开始一直到验收结束后为止,在管理上要严把每一个环节的,使每个流程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因而在管理上要严格执行,努力使科研项目更加精细化处理,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效。
2.重视研究成果的管理,发挥研究成果的效应
科研项目的最终验收是对科研成果的一种验收。科研成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论文、研究报告、项目专利等。多样的科研成果形式,需要有不同的成果管理方式,在对科研成果进行全部的验收之前,应该对其内部的各个子项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让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科学造福人类的直接表现形式,应该注重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使科学转化到产业,最后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才是科学研究最大的价值。
3.不断完善项目成本核算,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
科研经费是支撑科学研究进行的“食粮”。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会给科学研究的开展造成极大的困难。因而经费是科学研究中一项极其关键的因素。在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中,对经费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科学管理科研经费,首先应该完善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内的花销给予正常的报效,对于不符合预算内的支出要认真审核不能给予报销。这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对项目成本预算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根据科学研究的不同课题预算出最合理的经费,尽量做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效的结果。
四、结语
建立在基本管理的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把管理引入到一个更高质量和更好效率的水平,科学应用到科学研究项目中可以推动市场效率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科研管理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的现状下,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指导我国的科研管理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通过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把科学研究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在科研项目大力发展的同时,各种经费管理问题也随之产生。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出台了多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且逐步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但违规使用经费、套取挪用资金等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医院缺乏健全的科研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为推进医学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经费使用风险,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二、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非常广泛,既有国家财政资金,也有同济地方财政资金,还有其他合作项目资金。
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资金的合理使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实验设备和耗材的采购,测试费用的结算、科研劳务的发放等。由于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缺乏管理意识,常常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率低,执行进度与科研进度不匹配,不能达到预期的经费管理效果,更有甚者影响了整个科研项目的完成进度。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医院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多为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在项目的申报过程中,对于项目的研究意义有着深入的见解,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不能根据项目的执行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拍脑袋预算时有发生。项目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往往导致项目申报得不到顺利批准,或是在项目结题审计时,因经费使用与预算脱节,科研项目无法顺利结题。同时,不合理的预算编制,也不利于医院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控制。
(二)经费支出控制不严格
医院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往往认为经费的使用管理并不影响项目的执行,更有甚者将科研经费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在使用资金时比较随意。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如科教部门和财务部门,在资金报销审批方面也较为宽松,并不重视经费支出进度,以及经费支出事项与科研相关性的审批,导致科研经费滥用、挪用、突击使用等现象频繁发生,科研经费没能全部用于科研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三)科研设备的购置及管理不严谨
在医院科研项目中,多涉及到设备购置。根据国家对于科研项目设备购置的有关规定,一是设备采购应纳入医院统一采购,二是科研设备应当为科研使用的必要专业设备,三是科研设备归医院所有,由医院统一管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往往并不按照医院规定进行设备采购,自行采购及非必要采购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课题负责人巧立名目,将国有资产变私有财产。国有资产浪费、流失严重。
(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我國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晚,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更为滞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医院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方面缺乏一套严谨的内控管理制度,不能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和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约束控制,给科研项目的开展实施增加了不少阻力。
科研项目经费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医学科技的创新,损害了医院形象,医院亟需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完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的建议
针对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内控角度进行分析,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管理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项目经费执行、监管和课题结题财务审计的重要依据。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加强对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方面的培训、指导和审核,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需调整预算,须由项目组以书面报告形式提出申请,说明预算调整内容、原因及调整金额。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根据自己的管理职责,对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相关性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预算方可进行调整。预算调整后,项目组需根据调整后的预算妥善安排经费的使用。
(二)加强经费支付审批管理
项目资金的支付审批是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国家和地方下发的关于财政性资金使用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各类预算项目的支出范畴及标准,并辅导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支付申请。
在经费报销审批过程中,科教部门需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必要性、合理性,以及与科研进度的一致性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分别从会计角度和预算管理角度,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正确性,以及预算相符性角度,严格审核。对于未经审批或审批未通过的事项,财务部门一律不予办理。对于审批通过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部门应当根据科研项目及费用类别,进行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方便科研费用归集。
(三)加强固定资产及耗材的使用管理
设备及耗材的购置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一般占比较大,且对科研成果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设备及耗材的采购和使用管理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将科研设备及耗材的采购和使用纳入医院预算,进行统一管理。
科研项目课题组提出申请,医院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院内专业设备情况及耗材库存情况,进行统一调剂和采购。待课题项目结题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收回科研购置的专业设备,在医院内部进行统一调剂和使用管理。
(四)完善医院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执行的依据,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约束和规范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医院根据科研项目涉及的经济业务,逐步梳理各项经济环节,分析并确定风险控制点。根据风险控制点,对照修订和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的内控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
(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此外,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还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医院科研项目的使用,往往涉及到科教、医务、财务、医疗装备等多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各部门间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既有相关性也有独立性。医院可借助信息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快捷的沟通机制,提高科研项目在医院内部各个业务环节中流转效率,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
四、实例分析
上海市FK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科研项目众多,经费来源广泛。为了加强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医院从人员、信息和制度等多层面着手完善内控管理。
(一)设立科研项目经费专职管理人员
为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医院科教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设置项目经费专职管理人员,从预算编制到项目决算审计,全程参与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科教专职管理员从科研经费的相关性、合理性,以及与课题执行进度的匹配性进行管理;财务专职管理员从预算的编制、审核,以及费用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要求等层面进行管理,督促项目组做好科研经费的使用。此外,科研项目经费专职管理人员还需配合项目组做好项目结题的验收、审计工作。
(二)搭建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
为了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执行管理,医院在现有信息基础上,建立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平台,并将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要求嵌入管理平台,在经费执行过程中体现内控要求。
经费管理平台主要有预算控制管理、经费审批管理及资产申请三大功能。在预算控制管理功能中,课题负责人及经费管理部门能够实时查询课题的预算情况、经费到位情况以及经费执行情况,以便课题负责人能够根据课题项目执行进度合理安排经费使用。在经费审批管理功能中,课题负责人可通过系统进行科研费用的报销申请;科教部门从课题的相关性及执行进度进行经费审批;财务部门从课题的预算符合性进行审批;经审批通过后费用方可医院规定进行费用报销。在资产申请功能中,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需要,提出耗材或设备的使用申请,在对课题相关性及预算相符性进行审批后,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进行采购、入库及使用管理。
(三)科研项目经费独立核算
为确保专款专用,医院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按课题组分类,分别进行独立核算。每一笔科研项目经费,财务部门均按课题名称及预算项目分别进行归纳记录,方便科研项目经费的查询和统计。
(四)完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为了完善医院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医院科教部门与财务部门会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流程和规章制度逐条梳理,从行业规范、医院内部以及专业人士建议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确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点,发现现行流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现有规章制度的不足之处,并不断进行完善修补,使得科研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执行有据可依,有效规范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80-01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具有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研究目标宏大、申报要求高等特点,它涉及政府管理部门多、领域广、专业面宽,对管理协调的要求高;它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开发,兼顾国家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它是战略性目标产品的开发项目,注重产业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点基础研究、高技术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亟待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它能体现国家目标,为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随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推进,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高校处于科研工作第一线,汇集大量的科研人员,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不仅得到大量的科研经费的投入,改善高校现有科研条件;而且能够提高学校知名度和认知度,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进一步整合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研究型高校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保持和促进学科优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毕竟数量有限,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参与竞争,中标率非常低。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科研实力也很出众,但是在申报中不讲究策略,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导致其申报无果。根据观察,我们将高校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1选题出现偏差,未符合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立项要求,未符合国家战略
高校一些教师选题思路常常依赖国外已经开展过的研究工作,而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领域的研究较少,而创新性恰恰是决定科研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教师以一般项目的申报套路来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根据自己的研究背景和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而对于国家的发展需求知之甚少,偏离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一些教师为了靠近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申请没有涉足过的研究领域,或缺乏相应研究积累,不具备基本的研究条件,缺乏竞争力,所申请项目也难以获得立项。
1.2闭门造车,不注重学科交叉,不注重联合申报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相比一般项目具有对社会的影响重大、涉及面广、投资经费大、要求的技术水平高、难度高等特征,往往一个团队、一家单位难以独立完成。一些申请者思路狭窄,没有看到学科交叉的巨大力量,不注重学科交叉创新,闭门造车,墨守成规,其提出的申请自然缺乏竞争力;一些高校为了独享项目、独立申报,宁愿投入巨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也不愿与已有基础的单位合作。另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大多以产业化为目的,高校虽然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但也仅仅是在实验室的层面上进行研究,距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高校因各种体制原因不愿与企业联合申报,导致无法得到国家支持。
1.3项目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人才培养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一般都是跨学科项目,对团队的学术背景要求较高,时间跨度较大,对团队的年龄结构、研究能力要求较高。项目负责人在组织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团队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一些高校从海外引进了学科带头人,就积极的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其手下的相关工作人员却极其缺乏,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又尚需时日,为了申报东拼西凑,看似研究团队实力很强,实则一盘散沙的“雇佣军”,这样盲目申报,即使能够立项,也会引发诸多问题。
1.4科研管理理念落后,科研管理队伍不稳定
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依赖于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是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也有一些高校科研管理充当的只是“传话筒”的作用,科研管理人员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办事员,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科研管理处于一种完全被动服务的状态,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定知识的、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经常随意更换科研管理人员,致使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无法科学有效的管理,只会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被动地从事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从而使管理工作不能够连续进行,始终处于低水平的运转,无法真正为科研工作服务。有些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在组织和管理中没有做到充分的重视,而仅仅以一般项目的标准管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导致管理混乱,管理效率不高,甚至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
2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策略与创新管理
高校为了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从项目的策划、组织、论证、管理以及前期预研投入等,已经付出很多精力,希望得到国家项目的支持,但由于以上种种问题,中标率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策略,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对推进申报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1选题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切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通常代表国家和社会在某一发展领域未来一段发展时期最为重要的需要,对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的立项之本。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国家出台的政策信息,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紧跟国家热点,把握国家当前以及未来几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选题上就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
2.2鼓励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加强跨学科、跨单位联合申报
高校应针对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结合学校学科建设规划、队伍建设规划和平台建设规划,制定相关计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针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学科交叉、研究目标宏大等特点,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鼓励前沿、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交叉学科基地,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承担者必须有足够的科研力量、技术水平和资金设备,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研究单位的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科研人员参加,需要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专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联合、融合、交叉。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申报,可以有效整合各个学科,各个单位的已有资源,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形成新的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3优化研究队伍,构建研究基地,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关键是人才的投入。高校应构建层次清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制定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学术带头人到校工作或讲学,带动学科水平的提升,把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作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要积极探索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凝聚学术队伍的组织模式,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激发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基地,将课题研究长期坚持下去,即使项目结束了,后续工作在此基础上持续展开,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2.4化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稳定管理队伍
科研项目不是孤立的研究,与科研管理密不可分,要树立在科研中渗透管理,在管理下指导科研的理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研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面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性,高校科研管理唯有创新管理模式,把项目、基地、人才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才能科学管理国家重大项目。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科学管理方法及相关的管理知识。设立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专职管理人员,跟踪项目全过程,做好管理、服务和沟通工作。
3结论
高校申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要充分重视,不仅仅简单的将其当作一个项目来对待,更要作为一次学校发展的难得机会,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有力促进,作为一次革命性的进程,认真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高校申报课题组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充分沟通,与联合申报单位充分沟通,与项目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在项目的策划、申请、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的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对待,认真完成项目要求的技术任务以及成果转化工作。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以及经费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06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3
0 前 言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项目具有时间有限、对象独特、需要逐步完善的特点。
项目管理将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创造独特成果的努力之中,以满足项目要求。主要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类别,具有项目管理内容特殊、管理过程调整性强以及管理成果不确定的典型特点。
由于缺乏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传统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仅指以年度为单位依靠科研人员的经验预计年度科研经费的支出,并以预计额对预算年度的科研经费支出加以控制。传统预算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周期和管理方式脱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实用性差,存在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科研预算的过程管理沦为空谈以及科研预算的绩效管理无据可依等情况。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长期效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项目的资产、时间、费用、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进行集成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将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科研项目管理,并将预算管理穿插于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一种方法,服务、引领于科研项目管理全周期,使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更加契合。在实际运用中,预算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依托,从根源上促进科研预算管理的实效性;项目管理以预算管理为手段,促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为基础,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有机融合,从科研项目周期管理内容入手,分段剖析各阶段的预算管理的方向,以最终达到科研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1 科研项目周期与预算周期的有效整合
传统科研预算以年度预算为中心,忽视了科研项目年度之间的关联,因此以科研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作为预算全周期是科研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整合的“地基”。只有在周期上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两种管理理念的“基点”一致。应摒弃传统的先确定预算年度再确定项目预算的思路,合理分析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从预算角度合理分割科研项目周期,以达到预算管理目的。图1为传统预算思路图。
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方法的不同有多个种类,但大致可以将所有科研项目分为3个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结题阶段。
以预算角度分析科研项目周期,可以发现大多数科研项目周期在跨度上不仅涵盖了一个预算周期的全过程也可能跨越多个预算周期;预算周期包含多个不同执行阶段的科研项目,且随着预算周期的变化各个科研项目的执行阶段也会发生变化。基于这种现象,应通过逐一梳理各个科研项目所处的科研阶段,按预算期对各阶段科研项目予以归集,合理分析各阶段经费特点,确定不同的预算管理方法,并采取滚动调整模式,以适应不同预算期的需要。
2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管理思路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是科研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的重要环节,决定了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各寿命周期任务中的作用,以及科研项目各阶段经费的使用特点,将预算管理的3个阶段(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决算和绩效评价阶段)合理应用于各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以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来适应科研项目各阶段的方略,将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予以落地。图2为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思路图。
2.1 科研项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预算管理方向
2.1.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科研项目立项是科学研究前,针对具体研究课题对项目依据、资金、人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完成标准等进行设置、论证的第一道程序。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项目建议书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合同书签订。
(1)科研立项的对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实际开展期将会对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必将影响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2)科研项目立项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项目仅在前两个工作任务中就可能“夭折”,因而科研经费投入的风险性较大。
2.1.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实施是科研项目立项后,通过对科研项目的详细计划管理,保证科研项目开展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是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跟踪管理和项目中期评估。
(1)科研项目实施依靠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它将科研项目按范围、人力资源、工作分解、采购、进度报告、成本、变更控制和风险管理8个方面制订计划,对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全维度把控。以上8项计划涵盖了预算的期间划分、人工支出、研发支出、采购成本以及预算变更等预算基础信息。
(2)项目的跟踪管理和项目的中期评估从项目管理角度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目标实现性进行合理的评估与修正。可能造成科研项目计划的变更,应及时从预算管理角度进行应急性调整,保证各预算期预算的有效性。
2.1.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项目的结题阶段是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为保证项目建成后达到设计要求而进行的全面考核和质量检查的阶段。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团队自检、项目结题验收以及项目总体评价。
(1)项目团队自检工作需对项目成果逐一检查,找出项目问题和漏洞,明确修补措施和标准。项目团队自检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现项目成果与设计要求发生偏离的现象,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2)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工作任务计划将有所减少,人员配备、资金需求等较上一阶段将有所下降。工作内容主要是成果收集、检查修正和验收评价,工作形式主要为资料整理和会议评审,因此管理性经费支出占比较大。
2.2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预算编制思路
2.2.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根据科研立项阶段工作的预期长远效益和短期风险的矛盾特点,应以促发展控风险为引领,从长、短期双入手合理编制立项阶段的科研项目预算。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1)综合分析所有立项项目对企业资源长期占用后,将对企业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综合承受能力,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思路,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协商确定科研立项项目经费投入总限额。在保证科研立项项目的长远效益的基础上,防止资源投入的浪费。
(2)确定各预算年度所有科研立项项目经费限额,按各科研立项项目具体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各项目年度经费额。在保证科研立项项目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确定科研立项阶段项目的年度经费。
2.2.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科研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时间跨度长、管理环节涉及部门广以及经费支出类型多等因素,预算编制需通过环境分析、相关部门协调讨论、明确资源划分利用等措施综合测算,确定各预算期预算额。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总量以不超过科研项目资金收入总量为限,因此首先应分析各科研项目的项目计划,以及各科研项目任务相关的经费支出限额,确定科研项目实施阶段总预算,防止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费赤字,减少企业资金风险。具体可分为:以“进度报告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预算期间跨度;以“工作分解计划”明确任务安排,确定各科研项目成本支出内容;以“采购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外协和材料成本;以“人力资源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人工成本;以“风险管理控计划”为基础估算各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费。
(2)按预算年度划分所有科研项目预算,综合评估科研项目预算对各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影响,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区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基础数据。
由于直接成本与科研任务直接相关,从保障科研任务节点要求出发,应首先保证各预算年度直接成本经费。在间接成本方面(如人工成本、资金使用等),应首先从企业整体资源承受能力、发展战略出发,合理规划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资源占用情况,评估科研项目总资源占用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金以及资产等资源占用成本,在各科研项目之间、各预算年度之间层层分配。
2.2.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是科研项目的收尾阶段,该阶段更注重科研项目质量与成果的检查,应从项目保障工作需要和保障风险需求两个角度,确定预算期预算额。具体包括:①明确结题阶段各科研项目在预算期内的任务计划,依据历史结题阶段科研项目的各费用占比情况,结合目前科研项目实际任务,分项估算各类费用支出额;②在保障基本工作任务经费的情况下,以结题阶段各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为系数,分项确定各科研项目的质量风险成本,以基本经费加上质量风险经费的方式确定各科研项目结题阶段预算。
2.3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预算执行与调整
2.3.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1)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支出主要为预研人员的工资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定期沟通,通过重点分析各项目人员配置与人员工资支出的关系,确定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偏离度。
(2)对在预算执行中明确终止或因特殊原因面临重大调整的科研立项项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与预算管理部门联系,及时调整预算。
2.3.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1)以预算控制为预算执行主线,保证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成功。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科研项目管理部门需通过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过程控制。其中科研项目的成本控制实质即是对科研项目实际成本通过对比、检查、监督等方法,保证其经费支出在拟定的预算范围内。因此,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执行主要为预算控制,通过对科研项目成本的正确归集、实际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反馈以及对有超支预算可能性的项目及时预警等方法,强化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达到科研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目的的趋同。
(2)设立科研项目会计师制,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融合基础,提升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执行力。科研项目会计师制可以从管理形式上形成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任务管理的统一、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人员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人员的统一,能强化预算与任务、预算与实际的对接。通过科研项目,会计师对科研项目任务管理的参与度提升,逐步解决预算管理人员对科研任务进度和变化了解不及时、预算分析不准确、科研项目经费监督失效等问题。
(3)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例会制,以定期会议形式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促进科研项目执行管理达到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者最优化。以科研项目经费管控反馈和交流的形式,使预算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项目质量情况以及项目风险情况,促使各职能部门共同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科研经费预算调整,防止科研经费预算与科研任务的偏离,保证后期科研经费管控的实效性。
(4)以建立科研经费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搭建科研经费管控平台。通过收集科研项目任务与科研经费支出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建立科研经费管理数据库,统计和分析科研项目实施与科研经费支出的线性关系,为后期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3.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1)科研结题阶段的项目面临收尾,风险性支出的可能性增加,关注科研项目经费是否超支是预算执行过程关注的重点。
(2)科研结题阶段工作多以会议形式进行,会议费在经费支出中的占比将有所增加,预算管理部门应关注会议费支出情况。
(3)科研结题阶段人员调配的可能性增加,预算管理部门应注意各项目人员经费支出情况,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根据人员调配变化调整预算,明确各项目人员的经费支出。
2.4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绩效评价
2.4.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由于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工作将对企业产生长短期影响,因此在绩效评价方式和评判标准上也应按短期和长期予以区分。
(1)短期工作完成评价:合理评估预算期内处于立项阶段的科研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从人员配备、工作效率以及经费使用等多角度,确定科研立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定量指标有:任务完成工时与预算工时比、任务计划完成率、实际经费支出与预算经费比等。
(2)长期工作影响评价:对预算期内已处于实施阶段或成果阶段的项目,应以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实际实施过程的偏离度,作为立项工作绩效长期效果的评价依据,如:各类资源实际投入与研究报告的差异程度、项目实施效果与研究报告是否一致等。
不论是短期工作完成评价还是长期工作影响评价都应具体分析原因,合理判断责任范围。如:立项工作任务未完成是由于企业战略要求予以暂停、项目实际实施经费支出与立项可行性研究的差异是由于合同签订时确定的研发任务有增加等,均不应归属于科研立项阶段的责任。
2.4.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成功与否决定了科研项目的成败,此阶段的绩效评价应以科研项目执行效果为基准。鉴于科研项目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的特点,科研项目执行阶段的绩效评价应按定性和定量两类标准入手,建立以项目执行效果为重点,以项目支出合理性为辅助,多部门平行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从目标到结果、从时间到空间、从内容到结构,多角度分析项目执行和预算管理效果,评定相关部门责任。
在定性标准确定上,应注重评估“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管理过程控制能力”“部门间协作能力”等。内容可包括:部门对项目执行的协作性、原定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人力和资金对项目的保障情况、项目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项目计划制订的合理性等。
在定量标准的确定上,应查实科研项目执行的综合效益,从资源投入效益、经费控制效果、任务完成效率、科研经费支出与任务计划的配比度以及预算执行的偏离度等多个方面与预算进行比较,评价科研经费支出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贡献。指标可包括:项目到款与资源投入比、经费支出与任务工时比、人工成本与任务工时比、经费支出额与预算额下降比以及实际任务工时与预算任务工时比等。
为防止出现按预算期间评价割裂科研项目整体性效益,而得出不合理绩效评价结果的现象,应合理评估预算期内经费支出的长短期效益。对可能产生长期效益的经费支出,应分期确认其经费支出成本,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例如,为科研项目研发购置的大额设备支出,需在科研项目后续预算期内长期使用,此类支出就应分期确认其资源投入成本。
2.4.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结题阶段的工作内容是防范质量风险,防止成果偏差并纠正错误,此阶段的工作结论决定了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和效益,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和必然性。因此应从项目风险管理效果和项目成果效益两方面评价相关部门的业绩。
在风险过程管理方面关注评价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对风险控制的效果,以及效果与经费支出的关系,将发现错误纠正偏差的经费支出与日常管理经费支出区分考核。
在项目成果效益方面应关注长、短期效益,包括:项目结余情况、项目成果的产出效应以及项目成果对企业的品牌效应等。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绩效评价是对科研项目的最终效益评价,是对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评价,与预算期的绩效评价存在期间性差异,应注意项目责任和成绩的延展性,正确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与业绩。
3 结 语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基础。实施过程需从项目管理的顶层设计开始,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将预算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分支,利用信息化系统,全面集成项目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数据,做到任务计划与资源管控的全流程同步,最终完成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目标双向合并。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性是由于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制约性等特性所造成的。因为一个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就意味横向科研项目是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技术更新等地方是以前尚未碰到过的事情,所以就会有没有认识清楚的规律,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横向科研项目中就包括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数,从而使得横向科研项目具有风险性的特点。由于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与日常运营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同时这也造成了在横向科研科研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并且成了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成败关键。
在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引进风险管理的技术,就是要对所制定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主动控制,预防在横向科研项目开展当中所遇到风险和干预因素,保证所定目标的实现。虽然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进行风险的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监控以及风险的处置等工作,都要占用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但是非常必要。
一、横向科研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属性,这些属性是由各种数据和信息加以描述的,横向科研项目也一样。科研工作人员通过现在掌握的科学及时水平和对横向科研项目的要求信息,预见未来要达到的结果。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及其特性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认识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对世界上许多事物属性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处理事情的方法上有各自的习惯和经验。横向科研项目也不例外。对于横向科研项目认识上的这种局限性,从根本上说是人们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能力有限性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性这一对矛盾造成的,这使得人们无法获得项目的完备信息,从而不能准确的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造成项目的风险。
造成项目风险的原因除了人们自身的主观认识能力和信息的滞后性等原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目和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因为横向科研项目的开发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影响内外部条件的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在研发当中所需技术的变化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横向科研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科研中作者的可延长新能力、采购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对项目的最后结果产生影响。而在项目的外部,项目投资人的利益、项目的时间计划、科研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对项目结果的认可程度等都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项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以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原有计划,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其内外环境的各种发展与变化所带来的项目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计划和进程,而这种项目的不确定性也是项目出风险的一个重要因。
信息的滞后是造成风险的因素之一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造成事物信息不完备的客观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理论上所有事物的属性都可以由数据加以描述的,但是这些数据只有在事物发生以后才能获得,然后再由人们加工处理后才能产生对于决策有支持作用。因此一个事物的信息总是在事物发生之后生成数据并经过再加工以后才能产生的,所以任何事件的信息总会比它本身有一个滞后,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信息本身的滞后性。横向科研项目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该事件在以前是没有的,它的本身是一种新生事物,他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它本身的实际数据尚未发生,所以在决策中所使用的信息都是根据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做出的推断,推断的依据只是理论的依据,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完备,造成了很多的风险隐患。只有随着横向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入,取得完整的数据,信息的完备性程度也会不断提高,直到项目完成时人们才能获得完备的项目信息。这种信息的滞后性也是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
横向科研项目属于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希望能成功的进行科研创新,取得科研成果并发表学术论文,取得事业的成就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横向科研项目创新系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
因素,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其创新活动最终可能出现三种结果:一是创新活动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接近预期目标;二是创新活动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并且损失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创新活动的大量投资也无法收回;三是科研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还有横向科研项目在合同签订时没有明确该成果的责权的约定,做成日后成该成果的产权纠纷,陷入长时间的口水战,甚至动用法律途径解决产权纠纷,做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科研开发周期的估算是否准确,有的在竞标当中,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取得横向科研项目采用压低预算成本,或者因为考虑不周,把有些内容没有考虑到,遗漏了这部风内容等情况,造成所需费用的预算偏低,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的进度。
二、横向科研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者识别风险来源、确定风险发生条件、描述风险特征、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风险识别需要确定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风险来源、风险事件、风险征兆。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来源一般来自技术风险,对所需的技术或者现有的技术对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他们设计的是新技术、新领域、新工艺的要求,这个要求在以前还没有出现,解决这些问题是建立在科学的推理或推断的情况下做出的科学化的理论推断。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或者理论基础下对新生事物的研究开发,现有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决定了风险的存在和发生;质量风险:技术需求方与开发方队新产品、新工艺质量的约定,技术开发放在实现产品或工艺时,影响质量体系的因素很多,其质量最终检验达到双方约定,则为成功的案例,负责将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做成很大的风险;过程风险是指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包括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管理风险是指在技术开发当中参与管理方法、管理形式、对资源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内部成员的沟通能力、成员之间的技术协作、团队成员学术互补性、计费的到位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还有组织机构风险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引起需求方对产品技术要求的变更等方面的风险。
风险识别后要把结果整理出来,为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险管理做好准备。
三、横向科研项目风险估计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估计是对风险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损失的范围和程度进行衡量和估计。横向科研项目是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创新,属于新生事物,对于他来讲,可以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在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研究人员对它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技术分析和相关人员收集的一些数据,这些都对该项目的研发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人事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就要对它存在风险作出理性的分析和估计。风险事件分为确定型事件和不确定型事件。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判断是根据历史资料确定风险事件概率的分布,根据以前相似的实验数据和收集的资料数据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利用理论概率分布情况作出判断。要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并且要估计出可能对横向科研项目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作出估计。通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做成的损失程度,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预测风险发生的次数以及其发生的后果,作为决策的依据。
四、横向科研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1.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为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提高竞争力,而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等全程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科研项目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比例的加大,科研项目在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科研项目实施科学有效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2.基层科研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对科研项目实施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对我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基层的科研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科研事业的发展。
2.1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施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在我国,科技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还存在制度滞后、监督不力而且办法多、执行难度大,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项目管理办法中关于科研项目的监督管理也没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及标准,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同时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控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通过负责人定期填写报告以及主管部门随机抽查的方式,无法了解到基层科研项目执行的真实情况。
2.2项目评审及验收操作不健全,缺乏专业性
(1)立项评审
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实现专家评审、科技主管部门审批的两级评审程序,但还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标准和程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专家评价随意性强、科研公关等问题。另外,项目系统实际需要的经费往往也无法做出合理的评估,由于科技主管部门对科技项目的专业背景不熟悉,随意删减项目经费,从而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
(2)科研项目结题验收不充分
基层科研项目的验收小组往往是临时组建,缺乏专业性,而项目的验收工作无法深入了解项目内容,只是存在于形式,也无法发现深入及针对性问题,项目的完成情况也就缺乏全方位评估,影响了评价结果。
2.3项目预算管理不规范,缺乏合理性
预算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约束力不足,缺乏绩效预算。
(1)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项目预算并不能全面真实的反应科研活动的全部成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费预算规定的支出条款与完成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无法完全相符,另一方面表现在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很好的利用财务信息,与财务部门结合不够,主要凭经验估计,绩效预算意识薄弱,导致基层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预算支出结构不合理,小支出、大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2)预算的约束力不足
预算一旦通过审批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对科研经费管理具有约束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预算执行意识淡薄,随意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或不能严格执行预算,导致预算与决算的差异。同时,预算约束力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财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财务部门只是依照相关财务制度而不是预算批复书管理科研经费,监督和控制经费预算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3)缺乏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是狭义年度预算的依据,也是科研单位考核经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但基层科研单位大部门并没有实行绩效预算,绩效预算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3.加强基层科研项目管理的对策
3.1提高对基层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科研单位要提高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加强基层科研项目管理的前提。科研人员要充分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的作用,强化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研究成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能否发挥重大作用和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3.2完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立项管理制度、评审管理制度、监理制度以及内科制度等,明确各管理主体的权责及管理程序是确保科研眼目按计划实施及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1)巩固和深化科研课题制
200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我国科研计划和科研项目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并与当年5月颁布了《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对科研课题招投标活动和课题评审评估做出了具体规定。科研项目实施课题制管理,有效的提高国家科研课题管理的科学性,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保障国家科技课题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科学事业发展。鉴于目前我国科研项目存在的立项审批问题,要进一步在科研单位中巩固和深化科研课题制,以完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确保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2)落实和强化科研项目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最基本的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相关单位的管理权限及管理职能、立项的程序及原则、经费管理计划、专利申请、项目实施、项目检查及项目变更及解除等,科研单位要积极落实内控制度,强化内控制度对科研单位活动的规范性及约束力。
(3)改进科研项目审批管理制度
科技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要成立专业化的项目验收小组,选择专长相符、学术地位高、知识面广、思维敏捷、评判公正的科学家,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出全方位的评估,及时发展针对性问题。另外,科技项目行政管理人员要扎根科研一线,多参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与优秀科学家多交流,掌握学科前沿研究方向和最新进展情况。
(4)建立科研项目监理制度
建立科研项目的监督制约机制是杜绝经费使用不合理及学术腐败的有效手段。科技主管单位可依据相关法规政策、科研合同及监理合同,建立专门部门已相对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科研项目进行观察或检察,并对研发质量、进度、效益等进行监督检查,并有权利作出相应处理决定或建议,落实科研项目研究的健康安全、保密和专利申请措施,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3.3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强化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管理师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投资实业效益的关键,要从科学编制预算、严肃执行预算、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三方面做起。
(1)科学地编制预算。
合理合理的编制预算是强化预算管理的前提。相关部门要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算课题成本,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和预算标准。第一,要确保经费预算规定的支出条款与完成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相符,如果国家财力不能满足基层科研单位基本支出时,政府主管部门应重新认识和定义科学研究活动的成本,为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要重视绩效预算的作用,以上一年预算绩效考核情况为基础,编制本年的经费预算;第三,科研单位要建立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提高科研人员预算编制的意识。
(2)严肃预算执行
预算一旦通过审批,具有法律效力,不得更改,科研项目人员要按照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执行的内容是依据国家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规定,督促和监督项目承担人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严肃预算执行,可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实行科研项目合同制。通过合同形式约束科研活动的行为,严格要求项目负责人全面认真地履行科研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对违约的科研人员应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就是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要求
科研人员要转变科研经费使用观念,提高预算意识,按批复的预算科目安排科研业务支出。
(3)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
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是科研项目的监理制度的重点。在三位一体(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监理部门要做到:第一,开展项目执行中期检查,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调整项目内容和经费;若发现挪用、转移资金问题要及时处理,并
终止项目,严重者要追究法律责任;第二;项目结题验收终期要进行决算和审计,同时大力开展项目绩效考评,推广绩效预算。
3.4加快推广现代科技手段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实施科研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要加快推进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提高管理水平。
4.总结
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对科技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基层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关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完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科研经纬的预算管理,并加快推广现代科技手段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晶晶、.科技发展决定中国的未来[J].广东省基础研究工作动态2011,(6)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包括:编制项目预算、预算执行过程,财务决算、财务验收等全过程。许多科研项目实施单位和企业只管财务决算、财务验收,忽略了编制项目预算和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较粗放、对实际支出的约束性不强等问题。由于现在科研项目的结题首先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务验收,然后再进行项目验收,一旦项目经费的使用缺乏指导和约束,就会导致财务决算和财务验收工作难以开展。所以,科研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注重项目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跟踪管理,从一开始就走正步。
1.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问题
1.1没有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在现实当中,申报项目的上报时间比较仓速,许多承担单位的课题经费预算由课题组的科技人员编写,而财务部门基本不参与预算的编制。由于编制者财务知识的缺乏,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通常比较粗放,预算支出归类科目不够规范,更谈不上按照费用开支标准编制预算;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没有较好地发挥统筹兼顾的作用,某些中型设备仪器在一个单位内或者一个部门不同的科研项目中重复预算,上述原因致使科研项目预算对实际支出的约束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1.2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预算执行监管不够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预算执行监管不够,很多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平时没有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没有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科研项目执行期与用款进度不匹配,实际支出科目与预算支出科目金额不匹配等等),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总预算不变而需要调整预算支出科目金额的,没有按财政部、科技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预算调整程序报批;承担单位缺乏对协作单位项目经费监督管理和指导,到了项目结题时突击花钱,部分经费开支违背了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合规性的原则。
1.3缺乏对科研项目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往往是重申报、轻管理,许多单位没有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缺乏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承担单位没有组织各方面专家组对本单位科研项目实行中期检查,科研人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科研人员工作绩效水平不能很好地发挥,导致项目研究进度和经费使用进度都不如预期,不能按时结题,资金使用效能不高。
2.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相关对策的探讨
2.1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为了能使科研项目成功立项,申请的项目经费不被核减,也为今后合理使用项目经费,精准细化地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至关重要。
首先,项目组的科技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任务、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设备、材料等,对每一项支出列出清单,按预算支出科目归类,估算各类支出费用,提出初步的预算方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组的科技人员提出的初步的预算方案,从科研的需要和本单位、本部门的资源配置情况(尤其是大中型仪器设备配置)出发,对初步的预算方案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再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人员根据同类型项目实际支出水平、市场价格、有关开支标准,逐一调研测算,整理数据,编制出科学、合理、真实的精准细化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2.2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为了完善科技经费管理,使科技经费使用更趋合理,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财教[2011]434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修改和完善本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有关财务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严格项目用款的审批及报销审查手续,严格遵守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经费开支同时符合: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合规性。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进行专账管理。会计核算做到内容清晰,专款专用。单位要加强科研项目的资产管理,建立材料的验收、进、出库管理制度,严格材料的进、出库手续;对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列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大中型仪器设备单位要有专门的场所集中管理,设专职的具有仪器设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维护和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重复购置,闲置堆放的现象,提高大中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
2.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成功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要及时策划项目实施方案,提交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方案包括项目研发进度安排和经费使用计划,对于要走政府采购程序的仪器设备购置要及早办理政府采购手续,以免因为走政府采购流程需要环节多时间长而造成项目临近结题时设备仪器款才刚刚支付等用款不合理现象。
(2)定期自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一个月或一季度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自查表,做到账表一致。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用款进度,及时反馈给课题负责人,为课题负责人安排后续支出提供参考,对合法合规不合理的支出要及时调出。实践证明,实行事前、事中控制,确保了项目经费按照预算和计划执行,提高了项目经费的资金使用效率,也为项目审计提供账表一致的会计资料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3)科研项目主持单位要加强对子课题的监督管理
对一个项目多个课题共同完成任务的项目要进行内部分户核算,根据预算和合同计划及时转拨项目经费。根据广东省科技厅对科技项目进行检查的情况来看,大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能按“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进行专账管理,会计核算做到内容清晰,专款专用,但企业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对薄弱。科研项目主持单位要加强对子课题的监督管理和指导,要求子课题承担单位按照合同预算和研发进度使用经费,年终上报子课题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表和子课题收支明细账。由主持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考核项目子课题实施进展情况,财务部门监督项目子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必要时到子课题单位检查项目子课题经费使用情况,使项目的子课题不拖整个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
2.4加强科研项目绩效考核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改变“重申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根据国家科技部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每年度考核一次,分别对科研项目的科研进度、技术指标、经费使用对照立项合同考核履行绩效。把科研项目绩效考核与职工年度工作考核相结合,追踪问效、奖罚分明,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统筹安排绩效支出,提升科研人员工作绩效水平。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干好事的氛围,促进科研项目任务和经费预算按时按质完成,促进科学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结束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一项多部门、多单位协作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研发部门、课题组必须发挥各自的职能而又协调一致,对科研项目进行高效管理。随着现在科研项目验收流程的严格化和规范化,科研工作者及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确保科研经费合法、合规、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促进科研工作发展《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Ol1年第4期
[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与核算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