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导入法

地理教学导入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理教学导入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教学导入法

篇1

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扣准学生的心弦,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如果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下面就如何做好课堂导入谈谈自己一些的做法。

一、游戏式与表演式导入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式导入方法,既可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如学习"大洲与大洋"一节内容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张改正纸,教师说明游戏规则:1.不能重复贴;2.记住贴在陆地部分而不是海洋部分;贴完后统计贴在大陆、海洋的人数,提问为什么贴在海洋上的人数多,而贴在陆地上的人数少,让学生带问题去思考阅读,得出答案:原来海洋面积大,而陆地面积小,这种导入可加深学生对大洲与大洋的认识。

如今的新教材都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动手,扮演不同的事物。如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还可使部分学生克服易害羞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从中掌握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又如讲"地图"一节时,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比例尺、方向、图例,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情况。

二、提出问题与设疑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新课开始,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等。比如,在教学《中国河流和湖泊概况》时,可让学生谈《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师问: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上面有长江、黄河、洞庭湖......";有的学生说:"我国河湖太多了。";此时我接着说:"中国有多少河湖?著名的有哪些?各分布在什么地方?如何流向?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进入新课学习,学生们很明确了当堂课要探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后,再用设疑法来达到复习与开启新知识的目标。设疑法这种方法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就学过的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回答后自然引入新课。如讲《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可这样导入:请同学们先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等等。

三、事例分析、吸引学生注意力

事例分析法是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质疑法同样是教师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所不同的是,事例法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现实事例,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而事例往往由我们的生活中而来,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师生、学生间质疑反驳,能有效地提高其思维与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商业"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把下列地点的商业活动排序:一般交易场所--东门批发市场--南山广场,并说明理由。几个地点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通过生活经验,彼此补充可以得出正确结果,并初步了解影响商业中心的可能因素。随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一般交易场所与南山广场购物中心哪个规模大,顾客多,生意兴隆,并说明原因。答案很明确,南山广场购物中心较大。但原因是什么,各人有不同观点,在相互争论中,老师穿插点拨,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很好地掌握了"大型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这一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运用事例分析法,一方面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热烈讨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既不能代替学生说出答案,也不能放任自流,使讨论不着边际,而是要引导他们朝设定目标前进。

篇2

一、活动导入,形象直观

实践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方法。初中生的好奇心都很严重,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是最爱动手行动的年龄,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学习,将生活实际和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地理教学中,很多东西都是和我们生活有关系的,一些自然现象,一些原理等等。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 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使学生形象地掌握所学的知 识。

二、事例分析,吸引注意

事例分析法是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质疑法同样是教师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所不同的是,事例法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现实事例,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事例由生活而来,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容易激发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师生、学生间质疑反驳,能有效地提高其思维与表达能力。如在学习“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一内容时,在上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许多学生都非常熟悉这首歌曲,他们都跟着哼唱起来,一首歌曲播放完毕,学生深受歌曲的感染,处于亢奋状态中,此时我让学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老人是谁?他在哪里画的圈?包括哪些城市?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首歌曲与地理知识有什么关系,这首歌究竟包含了哪些地理信息,这样学生在优美的歌声的感染下顺利地进入了新知识的主动探究中。

三、巧设悬念,引起注意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春节期间,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已开始一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一出学生交头接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的缘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如此简单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在问题与已有的知识间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导入实现了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转变,使得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参与到主动探究活动中来。

四、图像投影,丰富经验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以多媒体来呈现地理知识,既可以以图文声像来呈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同时又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以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所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多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地图,但多媒体与地图二者各有优势,多媒体不能取代地图,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多媒体和地图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五带的划分”一节教学时,展示景观投影片“热带、温带和寒带景观”,然后引导学习观察对比, 思考两幅景观图中儿童的衣着、房屋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问:热带与寒带的阳光照射有什么不同?住在热带的儿童为什么将箩筐顶在头上?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导入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导入的方法有许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我们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巧、奇、新的简短而有力的导入,使导入成为课堂教学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篇3

一、善用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视频、文字、图像、声音、符号等将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更加直观了解相关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及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地球的形状”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观看地球的面貌、形状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和补充,或是提出一些问题辅助学生理解。

又如,讲解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地球运动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观察地球旋转以及自转、公转形式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地球和学习相关地理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活跃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设置悬念导入法

兴趣源于好奇和疑问,学生对未知事物非常好奇,有时仅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悬念:现在我们这里是秋天,东北的朋友说他那里正在下雪,而海南的朋友却还在过夏天。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为什么所在地方的气候不一样?问题很简单,贴近学生生活,也可能是一直困扰学生的疑惑。为弄清楚这一问题,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并学习相关知识,促进其在兴趣驱使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又如,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设置如下悬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七律・送瘟神》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吗?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依据?你们信不信可以坐着不动日行八万里。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会感觉很夸张、很奇特、很不可思议,这时候教师摆出一副神秘的神态,让学生从自己的表情中读出,这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更加困惑和好奇,这样导入自然联结新课内容,又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生活导入法

初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社会生活有一定认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了解的实际生活结合,能够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进而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时,可以组织学生讲一讲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人种、语言和宗教的种类及特征:有的学生说在街上见过白种人,他们个子高大,皮肤很白,鼻梁高而挺,头发很黄,眼珠偏蓝;有的同学说他看过国外的电影,听过英语、法语和泰语;有的学生还说去过天主教堂,听说过伊斯兰教等。学生热烈讨论,课堂气氛渐渐活跃,学生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候教师顺着学生思路展开教学活动,会发现学生反应很快,特别积极主动,知识一点就透,记忆力明显增强。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课堂导入是一种很有效的导入方法。

又如,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首都北京”时,可这样导入:先播放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或《北京欢迎你》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会发现很多学生都跟着唱起来,此时课堂气氛已经热烈,教师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学生讲讲他们眼中的北京,让他们自己勾勒出北京的特征。这样,学生既受到歌曲的感染,又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会对北京这座城市很感兴趣、很想了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十分有益。

四、巧用游戏导入法

初中学生爱玩好动,争强好胜,喜欢集体活动,对比赛游戏非常喜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特点进行课堂导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生活,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例如,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时,可以安排资料收集比赛: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的小组,让他们自己课前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少得褡遄柿希明确少数民族的名称、大概人数、主要分布区、特征、风俗习惯等,在新课一开始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收集最多、最全面、最准确。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不甘于输给别人,会积极地通过各种手段查询资料。此外,比赛游戏方式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又如,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时,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国地图拼图教学用具,将拼图模具拆开,不写出省市名称,按照学生人数写好号码,让每个学生抽取一个号码作为自己的游戏代号,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号码,然后说一个省市名称,号码对应的学生在模块中找到对应省份,将其放回地图对应位置,并说出该省市属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一部分,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获得小红花奖励,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表演小节目,然后教师接着抽号,以此类推。这种导入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和深化知识点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妙用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具有无限的魅力和吸引力,尤其对一些真实的故事兴趣更浓厚。地理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时,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讲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火烧葫芦峪的故事,让学生从古人的故事中了解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又如,讲解七年级下册“南亚”时,可以为学生展示西游记的故事,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运用、设置悬念、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游戏以及故事等课堂导入方法。此外,还可以采用谜语、诗歌等导入法。巧妙、精彩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地理情境、意境的深刻体验,领略地理学科的自然和人文魅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一)初中地理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协调体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去完成。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体现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去掌握知?R,提高能力。而这些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地理教学中几种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类比法

地理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密切的联系。如天气与气候,火山、地震与海啸,长江和黄河的治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时,注意分组、结对,并且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二)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练习,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提示),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

(三)知识归纳法

地理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如在讲述地质作用时,注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八年级教材地理下册中,以我国分区地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增强学习效果。

(四)科学记忆法

地理概念和用语(术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强记后巩固”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应该先把知识点强记清楚,课后有时间的时候再把内容多读几遍,这样就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D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冬季0摄氏度的分界线,也是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分界线(水的结冰点是0摄氏度),还是我国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我国温度带是按照积温划分的);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降水量800毫米分界线,也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还是我国粮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的种植分界线等等,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方法之三是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例如,我国新疆地区的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还有我国台湾岛的位置,也可以简单的画个南北向的几何图形,赤道从它的中南部穿过,然后标出岛屿的东南西北方向的地理事物,这样不要求学生画得多好,主要是生动形象,便于记忆。

(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小学和初中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2]。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即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它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只有努力培养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掌握。

篇5

科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因而,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以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教师在讲新课前,如果学生学习基础较好也可不必教师总结或学生回答,只要在讲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想前课所讲的几个问题,学生经过回忆思索,在头脑中再现教师提问的内容,教师即可讲授新课,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回顾复习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复习的内容和新课之间要有很好的衔接关系,否则仅仅为了强化旧知识,便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内容不能太多、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为宜。

二、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地听。悬念法因其可激发学生思维可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所以教师适当可以多使用,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

三、联系实际导入法

联系实际导入是指教师将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设计到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以引发学生共鸣,引起他们关注。

在讲到地转偏向力时,笔者曾经这样来导入:同学们都有去在汉江河畔玩过的经历,那么你们注意到汉江南北两岸有什么不同没,”学生争先回答,笔者最后提示“同学们从沙滩和河堤方面来思考”,很快学生想到,一起回答汉江南岸沙滩少、河堤陡,而北岸沙滩分布广、河堤缓。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新组块的学习。再如高中必修第一册中地球在宇宙中一单元教学时,可以联系授课那段时间的昼夜长短变化、日出日落方向及时问变化等学生可以容易发现的现象进行课堂导入。讲述旅游资源的种类时可以联系笔者所在地汉中地区的旅游资源来讲述。这样既可以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四、演示导入法

演示是以教师的操作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观察分析为信息传播方式,教师边操作边讲解以使学生感知表象,建立概念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理标本、地理模型、示,或请学生共同参与演示,也可同时做一些活动和练习。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地理景观图、幻灯片和地理电视片等,做些启发性的演使学生在观察、演示和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产生兴趣,尤其是一些地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如洋流的流动、月相的变化、大气环流、锋面运动、气旋和反气旋带来的天气,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宜多采用过程演示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谚语、成语、古诗词导入法

篇6

1微课在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缺乏微课意识和微课能力

首先,我国大多数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微课。并且,由于微课出现时间较晚,而大多数地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微课在教学中应用。同时,地理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缺乏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意识;其次,随着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但是,我国部分地理教师年龄较大,缺乏系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无法制作微课课件,开展微课教学。同时,微课的制作需要具备信息技能的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在微课制作中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保证微课的质量。教师缺乏微课意识和微课能力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2微课资源短缺

微课视频的制作需要教师结合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教材在网络平台上搜集合适的地理资源。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并且,一位地理教师往往承担着几个班级的地理教学任务,而班级之间学生的地理水平和学习方式村着差异,导致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困难较大。微课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3微课定位不准确

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只适用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而不适用于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微课时,要根据微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微课教学。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地理教学积极重视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开展微课教学。部分教师在开展微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微课的时间限制,导致微课的质量及教学效果较低。微课定位不准确导致地理教学中微课应用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2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微课视频的制作者,对微课的质量与微课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应调教师的素质。首先,要培养地理教师的微课意识。学校应积极宣传微课的重要意义,组织教师参加微课教学的讲座,加强地理教师对微课的重视,培养地理教师的微课意识;其次,学校应组织地理教师参观成功的微课地理教学案例,使教师近距离接触微课教学,认识到微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再次,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微课教学,以本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为依据,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课程教学;最后,学校应提高地理教师的信息技能。一方面,学校在招聘地理了教师时,应加强对教师信息技能的重视,保证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地理教师的微课培训,增强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提高地理微课的高效性。

2.2建立微课资源库

随着微课的发展,国内微课比赛不断增加,网络上的微课视频也在逐渐增多。面对微课的迅速发展,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微课资源库极为必要。建立全国微课资源库能够节省教师搜集信息的资源,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计划,加快构建微课资源库。

2.3正确应用微课微课

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受到学校地理教学的高度重视,学校的地理教学积极应用微课,开展微课教学。但是,由于微课具有时间限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视频。首先,地理教学可以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图像、视频及声音资源,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并能够起到导入作用的资源开展新课的导入。同时,微课导入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尽快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中。

其次,利用微课讲解重难点知识。由于重难点知识具有抽象性较高,并且难以理解。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重难点知识的时候容易出现走思、厌学等不良情绪,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而利用微课讲解重点点知识能够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带给学生较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增强地理知识的直观性,使学生深入地理知识之中,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最后,利用微课进行地理复习。在地理课堂结束后,学生要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而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放学后面临着繁重的课堂作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单独复习地理知识。为此,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经地理知识制作成有趣的地理微课或小游戏,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通过地理微课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

3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微课发展时间较短,微课在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着教师缺乏微课意识和微课能力、微课资源短缺、微课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完善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微课资源、正确应用微课。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对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不存在导课的环节

有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导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甚至有些教师更是认为课堂开始的导课艺术实质就是在作秀而已,因此就导致了上课铃响起了之后教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对于学生有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完全没有进行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课间休息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当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有的学生则是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的学生在忙着寻找教材和学习用品。因此在课堂开始的一阶段时间内,学生的精神都是非常疲惫的,而且注意力也不是十分集中,很难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应该以一些精彩的导入让学生兴奋起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完全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导课设计比较平常

在一些高中学校中,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导课环节的,但是经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导课在设计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课方式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形式非常呆板,而且缺乏一定的感召力,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语言艺术运用的程度比较低,内容也十分平淡,没有震撼力,很难让学生陷入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当中。3.导入的形式看似新颖,但是过于渲染和浮夸,使导课艺术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学生在上课前一般都是处于冷淡的“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同时学生对于地理这一学科并不是十分看重,对于地理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够运用比较新颖和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导课,立即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对新课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导课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对于导课的设计都有自己独具匠心之处,因此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学过程当中。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导课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以教材的内容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作为依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导课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复习导入方式

复习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是最为常见的,其做法就是以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作为联结点。在开课刚开始的阶段,对旧的知识进行询问和质疑,让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回顾,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将新的知识导入其中,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对新的知识也充满了渴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篇8

但是,根据笔者从事中学地理教学30余年的经验来看,很多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原因有以下三个:(1)目前中国的中学教学仍然重视升学率,而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因此认为地理是副科,会考及格就万事大吉。(2)客观条件限制:缺乏基本的教学工具,比如教学挂图、地球仪等。(3)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直接将地理课作为自习课。

如何摆脱这一处境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变被动为主动。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增强课堂趣味性,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趣味的方法初探

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具体建议如下:

(一)重视并精心设计“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趣味教学法的使用尤其重要。在讲授每堂新课前,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可以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者使用教学挂图或课件激发兴趣;或者用诗歌或神话等手段引人入胜,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什么,诱发求知欲望;了解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标。如:实物导入法、神话导入法、生活实际导入法、视听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特产导入法、旅行导入法等。

(二)利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授课过程当中,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教学准备,运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预先做好多媒体课件,在课上运用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设置法等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改变地理教学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陈旧模式。

(三)设置悬疑,巧妙结尾

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下节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也可以展示下节所学内容中精彩的“片断”或者有趣的“镜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励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篇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5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30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之举。此举有利于调动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地理教师在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等环节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运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提高高中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

课堂导入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地理教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便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需要地理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使影视素材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高中生注意的同时,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需要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能单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而是要综合考虑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然,选择的影视资源还需要贴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地理知识的魅力。在课堂导入中,教师还可以指导高中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高中生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在认识、感受事物中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赋予学生选择影视资源的权利无疑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高中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锻炼自己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高中生回答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会逐渐建立信心,增添学习的动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懂得借鉴,懂得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缺陷,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来搜集相关优秀教学视频,从中汲取信息,提升教学水平。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

地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高中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本堂课所讲的知识。为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地理教师需要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形象。而影视资源的运用正好解决了现阶段地理教学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资源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性化和多元化更为突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侧重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时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掌控“引导”与“探索”的比例,多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赋予学生权利的同时降低教师指导的比重,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应有的帮助,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肆意地想象和实践,也不能手把手地教学,扼杀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分阶段、分情况教学。利用立体三圈环流视频教材,让学生了解掌握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并了解在各个纬度形成的气压带,以及形成气压带的原因。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影视资源时应注意影视资源与课本内容的契合度,多选择一些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资源,用形象生动的视频加深学生对三圈环流知识的印象。传统的视频资源的说教性较强,讲说人僵硬的语调和呆板的画风成为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原因。因此,教师在选择资源时需要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视频资源。

通过视频教学可以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更准确地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并加以运用。这种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高中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地理学习活动中。

三、在课后练习中应用影视资源

课后练习过程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后练习一般是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服务的。但是高中生面临着升入高中的压力,布置课后练习或者课后作业虽然强化了高中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现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影视资源教学方法以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地理教师的欢迎,在高中生课后练习过程中应用影视资源,可以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教师选择一些较为轻松的影视资源可以放松学生,让学生在获得观看快乐的同时掌握趣味性的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将影视资源与学生的课后作业相结合可以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然,为了提升影视资源在高中生课后作业的利用效率,地理教师还应该在班级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寻找资源、观看视频的进度,对学生观看之后的心得体会进行科学的评价。将相对“无形”的作业变为“有形”。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夯实基础知识,提升自身技能。除此之外,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让高中生自主选择影视资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不但能调动高中生选择、观看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到被尊重的喜悦,使高中生将地理学习和完成课后作业等作为一项提升能力、获取知识的活动,从意识上接受并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影视资源是现阶段地理教学的创新之举。教师利用影视资源可以向学生呈现较为立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把学习地理知识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影视资源教学会成为一种普遍并且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修锻.浅析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

篇10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呢?【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教学质量当前的地理教学,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了知识的记忆,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这是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在现代的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备课。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再次是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课教学之始,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灵活多变,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学习精神和专一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下面介绍两种课堂导入方法:一是设置悬念导入。如在教学《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时,首先提出:为什么我们这里夏季白昼长,气候炎热,而冬季则恰恰相反?为什么一年之中会产生季节的变化?要知道它的原因,就得从地球的公转说起。这种运用悬念导入的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二是读图导入。这种导入与学习新知识联系密切,过渡自然。通过读图活动,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二是运用景观图片导入。如在教学《两亚和北非》一章时。首先让学生观看课本前面的彩图,把他们的注意力直接引入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引起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技术媒体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在地理课上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使一些比较呆板的教材内容更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具有负载量大,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还可以节约部分板书及板图时间。

四、设计问题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导学,就能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做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在地图上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高8848米,可是暑假里,小明和爸爸到去旅游,拉萨中学的小卓玛同学告诉他,在他们那里看到的珠穆朗玛峰约是4000多米,这下小明不明白了,怎么同样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呢?你能帮助小明,解答一下这个难题吗?这一个问题一出,很多同学就开始讨论,然后,我就乘机引入两个地面高度计算的方法:“海拔”和“相对高度”,在两个概念弄清楚后,同学们很快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五、循序渐进布置练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唾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

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篇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一个好的开端就代表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活动呢?笔者认为,第一步,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熟悉教材,要根据教材中不同的学习知识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

上,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中的导入部分。经过笔者的分析、整理归纳,得出三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1.直观法。直观法指用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把一些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通过视觉、听觉方式展现给学生。比如,在学习“地震的形成”这一知识时,可以先在网上下载一些地震形成相关的视频,在导入活动的时候,展现给学生,然后用问题以引导,那么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肯定是十分感兴趣的。

2.讲解法。讲解法指通过语言的形式,将地理知识与诗歌、故事等文学形式相结合,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介绍我国的地势地形时,如果在导入活动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些诗文来介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发现,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后巩固练习上,可以让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再如,用故事法导入,讲解新疆的气候时,可以引用西游记中勇闯火焰山的故事情节作为导入活动,再用问题加以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3.实践法。实践法指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中,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如,在讲解气温、气候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时,课前先让学生把所在地的气温、气候以及气候特点记录下来,然后在上课时老师针对这些气候加以解释,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学习兴趣和动机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发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客观原因,在个别农村学校的地理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到地理教学的,专业性不强。所以在授课时本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只重视教的特性以及老师的主导型,以“填鸭式”的教学面向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整个课堂以学生听课、记笔记、画重点,应付作业。这样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作为素质教育下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保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多用探究性、体验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三、重视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尤其是地形图,可以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率。翻看湘教版世界地理课本,每一节都有位置分布图。如,学习亚洲时让学生知道“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可以看出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接。对于亚洲的海陆位置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图中填大洲、大洋的名称。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把世界轮廓图装在脑中。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坚持利用地图教学,学生就会从图中分析地理环境的复杂要素及其联系,并从中揭示地理规律。教师也会感受到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与教学内容结合最为紧密的教学用具。这也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

四、理论联系实践,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中

篇12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应找出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明白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地理知识,以及为什么学习效率低下,从而优化教学计划,运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应从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两方面着手,针对具体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这对提升地理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第一,教学体制,当前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技巧,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大部分高中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受高考的影响压力较大,面对题海战术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二,教师方面,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够恰当,教学过程设计的不够精细,或者长期使用固定的几种教学模式,导致地理教学机械沉闷、枯燥乏味,以自我为主体,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第三,学生方面,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的相比,难度相对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全面认识高中地理知识的特点,导致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的学生则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与价值,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可从新课导入环节着手,创设有趣生动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而且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效果直接关系着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少的枯燥定理与抽象概念,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严重影响到教学效率。为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不仅可改善乏味、枯燥的课堂氛围,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如,在进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学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洞庭湖在各个时代的轮廓变化图,以此引出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主题――湿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2.课堂积极互动,突出学生主体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使学习氛围不再枯燥、沉闷,而是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活动,散发无限生机与活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由领导者走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科学设计学习主题,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出个人观点,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互动活动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能够产生碰撞与交汇,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吸收与理解。同时,教师可针对具体的地理教学内容,通过巧妙设疑置问,调动学生思维,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且以问题为引导,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则可以判断出教师的教学意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借助信息技术,灵活设计教学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活动提供不少便利。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灵活设计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广阔性和直观性。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动画和视频等功能,能够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下创设情境,提升地理知识的真实性,为学生提供亲眼观察的可能性,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例如,在进行《城市空间结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当地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让学生亲眼观察到城市的空间结构图,然后分析具体规划的科学依据,以及规划是否合理,并结合当地实际扩充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法设法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与掌握地理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不同角度和方位出发,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对策,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3

1以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手段,让学生在起始阶段就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第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促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深入进行接下来知识的探究。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只有恰当的导入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同样课堂成为课堂导入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状态,急于进行接下来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先对天气形成一定的认识,也调动学生对天气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几段和天气有关的小视频。在视频中,学生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天气情况:在视频一中,学生们看到狂风大作,乌云呼啸,巨浪冲向陆地,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刮到,半空中飘舞中各种物品;在视频二中,学生们看到南方连降大雪,道路断交,电线被压断,人们处于寒冷和饥饿中……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受到了震撼。在观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视频中,同学们都看到了怎样的天气现象?

看到这样的天气同学们都想到了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请同学发言。之后,教师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天气情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气系统,学习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系统,了解天气的相关知识。”在观看视频和讨论之后,学生们一直处于兴奋地状态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调动,在这节课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过程当中,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学生的不断思考和讨论中,课堂教学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由于地理知识中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内容,依靠学生们的思维很难做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更不用说深入理解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教学的难点问题,不厌其烦对教学难点进行方法讲解,以期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但是实际效果并不乐观。虽然教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但是,教学效果甚微,在经过教师的反复讲解之后,学生们对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仍然没有太多的感触,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减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