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手术室护理质控重点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体现,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针对不同阶层护士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①新入科护士实施入科培训计划,按照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1周的重点培训和为期6个月的综合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无菌操作、感染预防、手术安全等方面,综合培训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专业内容,使新护士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中来。②其他护理人员则重视在职继续教育,按照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等级别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在职继续教育,除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外,也要加强专业护理内容的培训,着重培养前瞻性护理的意识,从而防范于未然。
3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
3.1完善护理制度
许多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未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完善护理制度,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制度能够落在实处,对护士能够起到一个监督、指导、管理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对交接班、查对制度、药品管理、手术间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废品管理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2优化工作流程
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在以往工作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包括手术器械准备、手术配合程序、医疗器械清洗、贵重器械管理等,全面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3.3规范器械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设备和新器械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了让这些物品能够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手术室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监管。对于外来器械、材料要加强管理,严格消毒灭菌,完成检测,用于患者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要验证合格,必要时根据性能进行高压灭菌或戊二醛浸泡灭菌,严格杜绝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用于患者。
3.4建立麻醉医嘱制度
麻醉医嘱指的是在围手术期为了实现麻醉措施而共同执行的而具有指令性的医疗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麻醉处理、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术后镇痛等情况,并记录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及过程。建立麻醉医嘱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临床麻醉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监测机制,进一步的规范手术室医疗护理行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4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监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对于合并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在器械使用后要双重消毒,敷料按要求焚烧,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此外,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形成交叉感染。
5规范手术护理记录
5.1完善手术护理记录单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相关规定,制定手术室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单中要求记录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前访视、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器械敷料使用及灭菌包监测等内容,由当天负责的医生、护士分别前面归档,一旦发生问题有据可依。以此来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警惕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5.2清点物品记录
在术前术后要将手术物品进行清点,详细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若出现术前、术后器械物品不符的情况,则应当如实在物品记录单上写明原因,并由护士长或管理人员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各项记录要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必要法律依据。
6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6.1成立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资深护师担任成员,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负责对各岗位护士职责和护理安全的检查和监督。质控小组要完善各级人员的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等工作职责的确立,要求每个护士都能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同时要做好专科操作的指导,对于普外、脑外、心外、泌外等不同科室不同术式的目录、物品准备、手术步骤等进行统一规范,实施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护理安全。
6.2加强围术期质控
(1)术前质控:要求手术间空气消毒达标,温湿度适宜,在术前30min内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检查手术物品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定期清洁手术推车,检查车身、车轮以及各轮轴处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巡回护士在术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再次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备,确保手术安全、有序进行。在患者送入手术间后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再次核对患者信息。(2)术中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手术台上做到“四查”,分别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进行器械清点,由巡回护士将器械和敷料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将添加器械及时记录,器械护士要管理好所有手术物品,防止术后遗漏,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手术结束后认真完成与病区护士的交接,重点交代术中监测和观察的内容。
7成效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在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护士的预防控制意识。而通过全面的培训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能力,护士们熟练掌握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并能够创新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落实。减少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2014年全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12%,与实施前的2013年的2.6%相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面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78-02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手术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中各项制度的执行及病人特殊情况的记录,是准许病人复印,视为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1]。作为举证材料的护理记录,其规范性、完整性、严密性、科学性,在法律上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内涵质量,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也是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护理部组织大外科护士长进行病案质量检查,手术室以手术护理记录单和手术物品清点单为检点,对检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实施手术后上档病历及运行病历共计3165份。其中上档病历1025份,运行病历2140份。
1.2 方法
由护理部组织我院大外科护士长、质控小组及手术室一名副护士长进行手术室病案质量检查,对外科病历中的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物品清点单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病历中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及完整性。发现75份护理文件书写存在问题共计8项。
2 结果
检查出有缺陷的手术室记录单75份,占所检查的手术室护理文件的2.37%,对书写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详见表1
3 原因分析
3.1 对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认识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手术护理记录单和物品清点单是病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没有认识到手术中护理记录是医疗纠纷取证中的重要证据[2],同时也是反映手术护理质量的优劣及手术护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使记录出现错记、漏记现象;或认识到重要性,但工作不仔细,缺乏敬业精神和慎独态度,出现书写不规范、涂改等。
3.2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规定不够认真
对于护理记录中出现的缺陷问题一方面是护士对手术护理记录填写内容及要求掌握不够准确,造成内容书写不及时、不真实,另一方面也说明护士在正确运用护理程序上存在着缺陷与误区。
3.3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薄弱
在手术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增加、护理工作紧张繁忙、时间性较强及临时处置增多、连台手术多等原因时容易出错;在存在问题的75份护理文件中有75.2%发生在年轻护士身上,甚至对护理书写抱有随心所欲的态度,还常常以工作繁忙为由,对书写中的缺陷未予及时纠正。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无记录便无护理行为,这将使书写当事人丧失了自我保护依据[3]。
3.4 护理书写质控体系不完善
质控方法欠妥,在质控时发现错、漏处未能及时修正。
4 对策
4.1 加强学习,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教育护士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证据意识教育。要充分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使其自觉、认真、准确书术护理文件,并养成出手术室前自己反复检查的习惯。利用晨会和科会时间,讨论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缺陷中所潜在的医患纠纷实例,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进行书写技巧、术中观察要点、特殊病情记录等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书写能力。
4.2 强化责任,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书写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护理文件书写标准,以护理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模式为样本。要求护士书写时必须做到如实记录,文字工整,字迹清楚,表达准确,不得涂改,避免遗漏和偏差,尤其是关键内容和时间要与麻醉记录单保持一致。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完整的手术护理记录标准,现在各手术室护理文件记录单多为自行设计,因此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设计和书写,标准统一,也是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减少工作量大、时间性较强及临时处置增多、连台手术多等原因,为了填写省时、方便、以掌握,对一般能客观的、真实的、准确及时反映术中护理情况的内容实行勾选,对特殊情况,勾选内容不能准确表述的,用文字叙述,保证准确性。
4.3 合理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班次
根据手术需求实施工作时间弹性管理,实行手术间责任制,减少手术间护士的更换频率,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效率,增加护士书术护理文件的时间。
4.4 完善护理文件书写质控体系
建立手术室护理书写质控登记本,要求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时填写好记录单,认真进行自检,送手术病人出手术间前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相互检查,发现缺陷及时纠正,把好病历出科关,同时应报告护士长做好记录,以便在科会上就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术后访视小组护士下病房时,对手术后的病理检查书写质量,做好现运行病历的终末质控,以确保现运行兵力合格率为100%。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工作日志 护理管理 应用
2010年1月我院护理部把工作日志引入到护士长管理中,但工作日志记录烦琐,使用效果不佳,至2012年2月通过修改简化把工作日志表格化,通过5个月的使用,在手术室护士长管理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手术室护士长工作日志的设计:内容包括当天手术工作量统计、人力安排、交班前评估、晨间交班评估、上下午工作评估及一周质量控制重点。①基本概况:包括当天手术总数、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特殊抢救手术;②人力安排:指每天护士上班总人数,夜班及备班人员名单;③交班前评估:包括护士劳动纪律、夜班工作情况、各区域卫生清洁度;④晨间交班评估:指护士仪表仪容、夜班交班情况、科内晨会提问、工作反馈总结、今日工作重点;⑤上下午工作评估:包括手术患者核查、岗位职责落实、专项质量控制、午间护理质量、手术器械质量、手术完成情况、工作完成交接等评估;⑥1周质量控制重点:周1,各类登记本、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周2,基础管理、医生满意度调查。周3,专科护理,患者满意度调查。周4,护理文件书写、操作考核。周5,消毒隔离,教学管理。
护士长工作日志的使用:每天按日志所列项目,逐一落实并记录。每天针对具体项目完成评估内容,依据每条评估内容的规范要求、质量标准落实评估,如:“核心制度执行”的评估,可抽查护士手术安全核查以及手术清点制度执行情况;“岗位职责落实”评估,可对照各班职责及质量标准评估某件工作、某人是否完成、完成质量如何等,并将评估结果逐一记录。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偏差,现场及时与当事护士沟通、指导与纠正,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严重问题,可依据日志记录,在第二天晨会上集中反馈、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针对问题进行重点追踪,持续质量改进1。
结 果
通过工作日志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有计划地落实各项质控,及时发现护理质量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同时表格化的工作日志记录简单、明了,使用方便,利于持续使用。
讨 论
工作日志的使用使护士长管理条理分明。手术室工作与病房护理工作不同,手术种类多,工作繁忙,护士长既参加手术又要管理全科,难免有管不到的地方,使用工作日志后,使护士长有一清晰的工作流程,按日志指引完成每天工作,并有重点的记录,便于了解工作执行过程,制定明日工作重点。
工作日志的使用消除了护理管理的盲点。护士长根据日志内容有计划、逐一落实每天的评估、质控及培训等工作,保证每天护理管理内容的全面落实,避免工作遗漏。
工作日志的使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工作日志要求护士长做到护理管理规范,能应用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对护理单元中的各要素,如护士、医生、手术患者、仪器设备、技术操作等,进行合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工作日志的使用提高了护士长现场管理能力。工作日志使用过程,护士长在评估护士某项工作时,知道从哪方面着手,才能及时发现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在评估“洗手护士质量”一项时,护士长从护士仪表、手术器械准备、器械台管理、术中配合、标本处理、清点质量、术后器械处理这几方面评估,这就要求护士长熟悉与掌握规范要求及质量标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当事人分析原因,并给予现场纠偏、指导。通过日志的落实,提高了护士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日志的使用保证了患者安全。护土长每天巡视手术间,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了2012年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中预防手术部位错误的落实。同时加强与手术医师联系沟通,强化安全质量,责任教育,提高护理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3-89-02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心理学、伦理学等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也丰富了护理学的内容。脏器移植、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新型手术仪器及器械不断更新。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必须在知识更新快的今天,采用多形式的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合理组织查房内容,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护士自觉努力学习新技术知识,并将护理伦理学和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使护理工作的价值真正得到充分体现[1]。
1 手术室护理查房内容
1.1 开展新手术查房,提高专科知识水平
在我地区实施首例断指再植及显微血管外科手术前组织教学查房。邀请临床资深专家主讲,负责教学的高职护士配合,在显微外科实验室进行模拟学习,讲解手术患者手术方式、术中要求、麻醉知识和解剖知识,从而掌握手术期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
1.2 学习新技术查房、拓宽护理知识面
因手术室抢救外伤、大出血的患者较多,手术室护士要在术前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及抢救药物的滴入。但由于患者血容量不足,四肢末梢血管充溢度较差,使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针对此问题,手术室指定护士采用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及切开皮肤直视下静脉留置套管来解决静脉通道。通过多次实践后,护士长组织新技术查房,重点讲解以上两种穿刺的技巧和要点。通过查房全面推广新技术,人人掌握,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手术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1.3 注重医院感染规范查房,加强责任感意识
手术室以医院感染监测为例,通过每月的院感质控组检查,使手术室的管理按照预防医学的规律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设立一名院感质控护士,每月负责对全科的感染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并督导院感工作,在监测结果得出后护士长召开院感质控查房,由院感质控护士通报结果并提出分析意见,使护士通过对通道、区域、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染源管理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她们医院感染监测的观念。
1.4 关注手术患者的相关风险,预防差错的发生
任何差错都是可以预防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手术室在实施了手术风险评估表与手术安全核查表后,在手术患者、手术过程、手术部位、术中安全用药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手术安全查房。发现并规范了如下问题:对患者评估、病历回顾不充分;在核查中手术小组成员不在场;有字迹模糊的问题;手术用药在无菌区内、外对药物进行标注等。通过查房帮助了手术小组及手术室外(内镜室、介入手术室)降低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2 查房形式
2.1 个案查房
遇到典型病例时进行个案查房,目的是加强手术护士对复杂、疑难手术的认知并了解手术配合方法。由配合手术的护士收集资料,在术前1d护士长与手术护士参加疑难术前病历讨论,提出围术期的相关护理问题,制定好术中的措施。例如:我院在给一名出生13h新生儿实施先天巨大脐疝修补术前进行的查房,制定了术中补液计划、保暖措施、血管的保护、预防皮肤的受压、术中准确估计失血量等护理措施,要熟悉小儿麻醉意外的种类和表现,掌握急救措施。使患儿得到周到的手术护理。
2.2 教学查房
手术室将教学查房制定为每月1次,在每年初就制定出全年的教学查房计划,由科室的继续教育组长担任主持、护理师以上人员担任老师、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授课。将一些直白的语言文字和复杂的人体各部位解剖层次、神经、血管等运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大家,这种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查房模式使护士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轻松、记忆深刻,同时也促使授课的护师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
2.3 床旁查房
在手术室交班后用10~20min对所有入室患者的情况进行查房,采用护士长提问、年轻护士回答的互动方式了解当日手术患者的动态信息及手术间管理的好坏,可调动年轻护士学习积极性。
2.4 示范查房
我院是教学医院,承担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故而在手术器械室设立了一个模拟手术间。在带教学生的同时也充分利用模拟手术间进行示范查房,按照手术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结合具体手术特殊的放置进行模拟演示,并摆放无菌器械台,不断熟练操作技巧,掌握配合要点。
3 护理查房要求
3.1 对查房带教老师的要求
查房带教老师自身素质是保障查房质量的关键[2]。首先带教老师要有充分的能力,根据科室内实际情况选出3位大专以上学历、8年以上专科护理工作经验并具有较强责任心、沟通能力、扎实理论基础和娴熟护理技术的护理骨干担任。
3.2 对手术护士的要求(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
手术室护理的科学性、技术性很强,涉及很多专业,知识面广,要求手术护士不仅要有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具有各相关科室、各种不同手术的有关知识,如麻醉知识、解剖知识、生理病理知识等,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通过各种查房的形式,刻苦学习、不断深化自身内涵,扩大护士的知识范围,提高自我,使手术护理质量有很大的飞跃。
3.3 护士长定期督导检查教学查房质量
加强护理教学查房的检查与监控是手术室护理教学的一项主要工作,通过查看护士学习笔记和医生的问卷调查,与带教老师一起着重检查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分析结果并反馈给查房带教老师,这样可及时总结新情况、新问题,并与护士、查房带教老师共同提出整改措施[2]。
4 查房效果
4.1 提高了护士与医生的沟通
通过查房促进了手术小组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危重患者抢救中,手术室护士熟练完备的术前准备、主动积极地执行医嘱、严谨地评估与查对深受医生的好评[3]。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责任心,激励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思考和探索,保障了所有手术患者的安全。
4.2 培养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通过查房的锻炼,使护士在管理组织、语言表达、分析问题、科研写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护理队伍也人才辈出,已有1位护士进入管理岗位,3位护士成为护理技术骨干;在护士技术操作、护理理论考试中,手术室成绩名列前茅。
4.3 总结手术配合及手术抢救成功经验
自护理查房以来,不断总结手术配合及手术抢救成功经验,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大家能够顺利完成各种手术配合及大型手术抢救,挽救了危重患者的生命,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 护理教学查房的组织与实施[J]. 护理学报,2006,13(8):69- 71.
[2] 麻安秀,王霞,万伟英. 护士长在护理实习教学中的督导作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9-30.
【中图分类号】R9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40-01
1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 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认 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2]。只有掌握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才能更好改进自己的工作。
2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
按四大步骤循环进行: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第二步是分析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问题,包括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并落实;第四步是检查实施情况,评价实施效果。
2.1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关键,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工作,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就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较多问题。例如: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找问题;根据检查反馈信息找问题;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找问题;根据送出去请进来的人员带来的先进理念找不足 ;还有全科人员工作中、护士长每日五查中发现的问题。小问题立即解决,复杂问题提交科室质控会讨论解决。
2.2分析问题:采用群策群力法。护士长召集科室人员围绕如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改革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预防护理缺陷或事故的发生、规范人员操作等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讨论,找出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医生及患者满意度,阻碍手术护理质量提升的问题,确定为优先的护理质量改进问题。内容涉及手术室分区布局、操作流程、医疗安全、手术配合、护理书写、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手术标本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3解决问题: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就要立即着手制定改进计划和确立改进目标。
2.3.1手术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首先护士长要对质控小组成员讲解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及必要性及如何实施质量改进等,必须要得到小组成员的重视和支持,单凭护士长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2.3.2确定预期目标: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存在问题,先要制定一个改进目标,有了目标工作才更有动力。例如年内实现手供一体化的目标;全面改善基础器械的目标;实现专科化护理目标;改进标本送检流程的目标;加强专科培训目标;手术室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缩短连台手术等待时间的目标等。
2.3.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原因分析及预期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落实质量改进计划,CQI计划包括具体改进项目内容、具体工作流程、要求、实施者及完成时间等。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职责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各种流程进行学习;同时制定并实施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规范手术间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标准,实行责任制定人管理;制定各类常见手术配合程序及相关物品准备;质控小组定期调查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2.3.4实施:全员参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意识。各质控人员严格落实督导本质控项目,建立质控手册,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落实情况如实记录,定期总结。要着重对消毒隔离落实情况、人员仪表及操作、手卫生、文件书写情况、抢救车药品及抢救仪器的良好率、仪器设备完好率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呈报科室质控小组,科室的质控小组每月活动一次,针对存在问题、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导,协助纠正不足,直至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2.4检查:实施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护士长不定期对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标本管理、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器械清洗、设备管理、护理文书等通过定期发放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日常巡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随时关注各项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分析每个环节,做好过程控制及问题分析,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修正目标、措施或计划进度。
3结果
融洽了人际关系,特别是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管理效率。解决CQI问题,必须全员参加,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参加学习,更新知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但又无法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不仅需全科室人员参与解决,有时也需要其他相关科室的配合协助。通过实施CQI,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
4讨论
4.1质量持续改进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关注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它强调了在原有的护理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是一个循环的、永不停止、没有终点的过程。[3]只有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使手术护理管理具有生命力。
4.2信息反馈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承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决策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通过对各相关科室、各个手术护理过程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是未来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4.3实施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控制必须强调全员参与。 医学在发展,手术方式在进步,病人要求在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发展要求。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目标,手术护理质量要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强调手术室护理团体的参与意识,护士长为负责人,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要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保证手术安全。
4.4关注、预防差错的发生胜于监督问题的出现。手术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手术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手术护理安全的保证。任何一项工作成功与否,最后都是要追查过程。正所谓基础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医疗事故,过程质量控制重于结果。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把握好环节质量控制,则结果自然就好。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坚决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手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才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总之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手术一旦发生差错事故,任何补救措施都是无力的,甚至是徒劳的。我们只有做好事前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永久性的、根本性的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各位资深护士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了科室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又是管理水平的体现,而护理质控是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将我院护理质控情况简介如下。
1建立健全护理质控方案
1.1制定护理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医院护理质量标准可包括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及临床护理质量标准。
1.1.1护理技术操作的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包括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总的标准为: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正确、及时、确保安全、节力、省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操作程序,动作熟练。标准值为90%~95%。计算公式为: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考核护理技术操作合格次数考核护理技术操作总次数×100%
1.1.2护理管理的质量标准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达标措施及考核办法,护理工作的科学管理主要是通过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实行三级管理,病房、门诊、手术室、供应室等是护理基本单位,这些部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院的护理质量,因此对医院各护理单位及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应制订质量标准,进行质控管理。
1.1.2.1病房管理的质量标准(1)病房管理:①病房室内外要求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具体要求走廊光亮、配膳间、污物间、洗涤间及厕所清洁、整齐、无臭味、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工作有秩序,物品存放整齐。病室内空气新鲜,设备规格化,床单位清洁整齐。毒麻药、贵重药有专人管理,药柜加锁,账物相符。②加强对探视、陪住人员的管理。③预防医院内感染及护理合并症的发生。④定期征求患者意见,并进行卫生宣教。每月至少如开一次工作座谈会。(2)基础护理与重症护理:①观察病情仔细、及时,做到五掌握(诊断、病情、治疗、检查结果及护理),并掌握陪住人数。②患者床单位清洁、整齐。③患者口腔、头发清洁,皮肤清洁无压伤,指(趾)甲清洁。④各种引流瓶及管道清洁通畅,达到要求。⑤晨、晚间护理认真执行。⑥及时为危重患者制订护理计划、提出专科护理要求,并严格执行,无合并症。⑦抢救时,配合技术熟练,药品、器材准备齐全,执行医嘱准确、及时。(3)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①各项无菌操作如注射、导尿等符合无菌要求。②浸泡器械的消毒液的浓度、更换时间及液量达到标准。③扫床按“一人一巾”湿扫,扫床巾浸泡消毒。每个患者小桌用一块抹布擦拭,用后消毒。餐具每次用后消毒。便器用后消毒。④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并做细菌培养。每次细菌培养有日期与结果的登记。⑤传染病患者要求严格执行隔离制度。⑥所有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确保无过期物品;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⑦了解使用的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应用范围及配制方法。⑧分清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处理。(4)护士素质、服务态度:①穿清洁、整齐的工作服、工作鞋、戴帽,举止大方。②对患者态度和蔼、热情主动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③关心爱护集体,待人诚恳,团结协作。④语言温和,礼貌待人,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1.1.2.2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1)门诊管理:①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②工作人员应服装整齐,仪表端庄大方。③诊室清洁整齐。建立良好的候诊秩序。④经常进行卫生宣传,并有宣传资料。⑤门诊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2)服务台工作:①认真细致地进行预检分诊,做到传染病患者不漏检。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给予隔离处置。②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工作,预习病历,询问病情,备齐各种检查报告单、透视单及摄片报告等。③组织好患者的候诊与就诊。配合医师进行诊疗工作。对患者态度和蔼,彬彬有礼,耐心解答,做到四不(不推、不硬、不冷、不顶)。④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同病房质量标准要求。⑤岗位责任制:同病房质量标准要求。
1.1.2.3手术室质量标准(1)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手术感染率<0.5%;Ⅱ类切口感染有追踪登记制度。②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认真贯彻。③每月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对手术室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及物品进行监测,达到标准。④无过期的灭菌物品。(2)手术室管理:①清洁卫生、安静,有定期的清洁卫生制度。②工作人员的衣、帽、鞋按要求穿戴。③对参观人员、实习人员有管理制度。④高压灭菌达到无菌要求,定期有灭菌效果监测。⑤健全各项登记制度,交接班本书写完整。(3)手术室各岗位工作质量:①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要求做好物品准备,并保证及时供应、性能良好。能主动、准确地配合手术及抢救工作,无差错。摆好患者,注意患者的舒适与安全。②洗手护士:能熟练地配合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查对工作(手术部位查对,用药、输血查对,器械敷料查对,手术标本查对)。保证术后伤口内无遗留物。
1.1.2.4供应室质量标准(1)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以及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存放、质量监测、保管等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2)所供应的无菌物品均写明灭菌日期、无过期物品、确保医疗安全。(3)高压灭菌达到无菌要求。每锅均有指示剂监测灭菌效果,并定期抽样作细菌培养。对无菌物品存放室、输液器刷洗与包装间及高压灭菌消毒室,定期作空气培养。(4)无菌、有菌物品、已灭菌区和未灭菌区严格分开。传染病患者用过物品另行处理,按要求进行双蒸灭菌。(5)各种物品下收下送。收发无差错。(6)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数量配备合适。按洗涤操作规程及质量检验要求,做到光亮、干净、灭菌、无致热原。(7)各种治疗包、检查包,敷料包,物品齐全、适用,质量合格。(8)急救物品供应齐全,备足数量,保证临时医疗、抢救时应用。(9)物资保管好、定期清点、维修、杜绝浪费和丢失。
1.2健全组织结构,实行三级质量管理(1)各护理单元均成立由护士长参加的质控小组,每周自查,不定期的抽查。(2)科护士长对所管辖的区域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分。并将其结果上报护理部。(3)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等人组成。其任务是对全院各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监控。根据其检查内容,组成了五个专项护理质控小组:①护士长工作质控小组;②病房管理质控小组;③消毒隔离质控小组;④护理文件书写质控小组;⑤护理理论、操作考核质控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在检查考核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体制的作用。按照各级职责分工,一级抓一级,逐级控制。在护士长自查、科护士长检查考核的基础上,护理质控组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员全面目标管理的量化考评,狠抓环节质量控制,注重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确保护理质量。考核结束,及时召开护士长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反复讨论,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限期改进。其措施是否落实,则作为复查的内容。做到及时反馈,定期分析,加强终末质量控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2质控重要性
2.1实行了护理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通过质控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并逐条逐项地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达到规范化管理,根据儿科病房管理特点,制定了儿科病房管理规范化标准、各班护士工作程序及服务规范。以工作程序为主线,以病房管理规范为核心,将服务规范也就是语言规范和行为规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三者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塑造了良好的护士形象,展现了护理人员的精神风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早在2003年,就有人提出安全文化概念,其内容核心为把安全理念以及意识融于护理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中,从而降低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护理安全理念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主要强化了基础护理,并全面落实了护理责任制,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简化工作流程,控制服务成本,给予患者优质、高效、满意以及低耗的服务,确保患者安全[1]。在临床中,手术室是一个很重要的场所,同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很深的联系,所以护理安全就显得很重要。在县区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因新设备以及新技术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护理人员的素质不宜,使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加强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就十分重要[2]。为了探讨和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在县级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在2016年2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6年2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随机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的76台手术作为乙组,随机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的77台手术作为甲组。上述资料甲乙两组间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在2016年2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措施如下:1.2.1制定目标针对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为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手术用品清点不认真而遗留在患者体内、传递手术用品的方法不正确致人员受伤、患者摆放不当)制定手术室护理的管理目标:严格实施查对制度,仔细核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对患者进行移动时,竖起护栏,由专人固定推车,对躁动患者通过约束带进行固定,患者头部、四肢不能超过推车的边缘,责任到人,定期维修。在摆放前要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做好受压部位的保护措施。规范器械摆放和操作传递的流程,认真清点手术物品,做好记录。在传递锐器时,由专用的容器盛装进行传递,减少锐器在人员间的传递。1.2.2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在维护安全护理中,护士素质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制定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处理流程,还要定期举办安全文化知识讲座,增加护理人员间的安全文化交流,给予护士法律法规知识、职业道德等教育,重点培训年资低、操作和理论差的护士。1.2.3培训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梳理、归纳以及分析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文化靶向目表,并设定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试,成绩归入档案,科室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实施不具有惩罚性的一种奖惩机制,实时对线,提高护理对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1.2.4建立并完善护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按职称、职务具体分为护理文书组、贵重仪器使用组、消毒隔离组以及护理安全检查组,每组1名组长、2名组员,由护士长进行全面负责。每月每组至少活动2次,由组长主持,内容要详细记录。月初要召开护理人员的质控会,总结汇报上月检查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和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保证质控工作落实。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护理差错(%)表示,由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价甲乙两组护理差错情况:在乙组的76台手术中,出现护理差错的台数为8台,发生率为10.53%;在甲组的77台手术中,出现护理差错的台数为1台,发生率为1.30%。乙组护理差错发生率高于甲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83,P=0.015)。
3讨论
在临床上,安全文化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来说,具有很好覆盖性,在易发生护理风险的环节和危急患者安全抢救上显得尤为重要,把安全文化渗透到手术室护理各个方面,注意提高细节安全性,确保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3]。而且,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安全文化具有很好适应性。手术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手术室是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施行安全文化后可降低发生意外情况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治疗安全性[4]。制定术前访视以及术后回访制度,确保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从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医疗纠纷。建立手术安全的核查表以及手术风险评估表,由医师、麻醉师以及巡回护士共同核查并签宇,把手术中风险降到最低。本次研究通过开展手术室安全文化,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并制订了手术室护理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效率[5]。综上所述,在县级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慕阳.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42(12):168-169,171.
[2]甘满芳,罗远芳,赵海亮等.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6):457-459.
[3]杨小玲.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8):291-291,292.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颌面外科手术区域均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年龄20~44岁,平均(28.5±3.2)岁;学历:本科11名,大专9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及以下12名每年平均有进修护士15名,每年平均接受实习护生20名。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完成手术2964台次,其中实施CQI前(2014年1月-2014年6月)完成1620台手术,实施CQI后(2014年7月-2014年12月)完成手术1344台手术。
1.2方法
对于不同手术病例的前后对比研究。对照组:2014年1-6月的1620台手术,运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采用《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对存在的不足、错误或者情况进行实时登记。每月对登记本的问题点进行分类统计存在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与措施。干预组:2014年7-12月的1344台手术,做成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失效模式(FailureModesAnalysis,FMA)和根本原因(RootCauseAnalysis,RCA)两大分析手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监控和管理。
①颌面外科手术室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组成成员:一级质控员、二级质控员、三级质控员。组成时间:2014年7月开始。成员职责及范围:一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自身工作范围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二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本专科组的工作质量实施监察和质量控制;三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全方位的实施质量监督,对影响安全和质量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做成质量控制。
②颌面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关于印发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中,有61项评价指标是关于全省临床护理工作,有14项是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有47项是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有7项为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我院依据卫生厅相关文件要求为基础,结合护理部工作要求和特点,做成了包含10项内容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内容见表1。及时无误记录:我院护理部制成统一格式的三种表格《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需要质控员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目的(事件存在问题点)、对象(手术对象)、地点(手术部位)、时间(事件发生的时间)、人员(责任人和发现人)和方法(处理方法)也就是5W1H。《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需要由护士长依据每月的《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中记录项目逐条填写相应数据。《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是登记手术室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的会议内容,并且手术室中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需知晓并签名。
③采用失效模式和根本原因两大分析法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实施方案和措施:首先运用失效模式分析法对对照组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将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从10项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中找出并按风险发生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表1风险发生率排序结果发现,排在首3位的是手术压疮、异物遗留和器械数目不对,这三项应该列为干预组中极需要解决的重要指标,并进行全方位重点监控。再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上述3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做成相应的改善措施。原因:
1)造成手术压疮的主要原因有督导和考核欠缺;培训不足;防压疮器材不足。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标准流程并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对各项标准流程进行学习;对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学习,培训和考核计划;提高护理员的防范意识;购置相应的压疮防护器材。
2)造成异物遗留的主要原因有清点器械和包装错漏、责任不明;器械的质量没有达到使用要求;医师操作不当。预防措施:规范手术间的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的标准,制定实施责任管理专人,要求每班次检查交接;制作相应物品准备卡片和手术配合程序;制定明确、细化的考核制度,职责分明;器械的设计和质量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监督医师正确使用器械。
3)造成器械数目不对的主要原因有洗手护士责任心较弱;器械清洗员没有及时进行清点。预防措施:将列入考核内容中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数器械目清点需要在器械到达器械处理室后10min内完成。
1.3评价指标
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10项颌面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应用SPSS17.0来整理统计相关基础数据,计数资料运用变量方差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从0.998%下降到0.367%(P<0.001)。10项评价指标中,只有患者意外受伤、高危药物外渗这2项指标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8项指标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持续改善措施有效。
3讨论
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摘要] 目的 探讨四维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设计并发放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 比较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的护理质控成绩,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维满意度调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
关键词 ] 四维满意度调查;手术室;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88-02
手术室是医院全体手术科室的运转枢纽,工作风险大、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手术室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好坏乃至成败,而护理工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细微的差错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患者满意度评价在国内逐步成为全面衡量护理质量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以是否能够满足病人的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也有文献通过对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调查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1],来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但若仅适用一种形式的满意度来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也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在 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该院高度重视满意度调查工作,创新满意度调查方式,调研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通过问题的整改落实,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科室及患者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手术量大、与手术室联系密切的手术科室的外科医生、外科护士,手术室麻醉师,随机选取部分患者或家属各3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医务人员中男性52名,女性38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8名,初级职称26名,涉及专业包括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眼科、心胸外科等。
1.2方法
1.2.1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性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2-3],咨询业内护理专家,设计4种调查问卷,包括外科医生版、外科护士版、麻醉医师版、患者版,每种调查问卷侧重点不同,外科医生版主要围绕手术安排、器械准备、三方核查、手术配合、应急处理等内容,外科护士版主要包括手术交接(包括患、药品、管路等)、手术期间护理文书规范、术前术后访视等内容,麻醉医师版主要包括麻醉前准备、三方核查、术中配合、术后苏醒管理等内容,患者版主要包括术前术后访视、术前准备、隐私保护、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等内容,给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各赋分值:5、4、3、2、1。每种调查表附有调查对象最满意的手术室护士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建议。
1.2.2调查方法手术室满意度调查每季度进行1次,护理部成立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小组,由专门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负责到麻醉科、各病区发放调查问卷,解释表格填写方法。调查表不记名,填完后当场收回,尽量避免干扰因素。表格收回后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在手术室护理专题会上组织讨论,必要时召开手术室临床科室联席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隐患或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制度完善、流程优化及业务培训,将整改情况列为下一季度满意度调查的追踪内容,直至整改落实到位。此外,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科室护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给予“最满意护士”一定程度的奖励。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通过满意度调查,护理部组织召开手术室护理工作专题会6次,手术室临床科室协调会2次,共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流程10余项,推出优质护理举措3项。
建立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与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标准,关注病人交接转运与安全查对,加强细节服务,通过病房与手术室床边交接双人核对、护送转运途中亲情交流,术前等候时专人沟通与心理护理等举措,缓解患者术前恐惧感。
修订手术交接单,确保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用药、皮肤、切口、管道等交接准确性;建立手术结束主动沟通制度,保证病房医护专人、及时、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术后病人。
加强对手术安全核查、术前术后访视、术前术后规范交接专项督查,全年手术安全核查落实率100%,术前术后规范交接执行率100%。
经过一年的系统分析调查后,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逐步上升,外科医生、外科护士、麻醉医师、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围术期护理工作和谐程度逐渐达到理想状态,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四维满意度调查可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为持续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手术室工作环节多而复杂,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且后果严重,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使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转变成实际差错事故,给患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4]。刘红通过医生满意度测评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罗丹阳应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整体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护理质量,但都存在调查对象单一,信息收集不全面的问题。该院创新使用外科医生、外科护士、麻醉医师、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改变了单一形式满意度调查导致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可以真实地反映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及时了解、分析护理管理、业务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制定有效的持续整改措施提供依据,使科室护理质量得以提升,是护理质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各项护理质控成绩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2四维满意度调查方法将竞争机制引入手术室管理,为鼓励医护人员良性竞争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增强每位护士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在四维满意度调查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所有合作人员和患者的监督,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做法也让护理人员充分感受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实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团队出现了“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先创优”的良性局面。科室借此契机,完善手术室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根据护士层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重点,对新入科护士实施路径化培训,切实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3.3四维满意度调查使手术室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临床科室手术室医护、护护关系更加融洽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手术室护士与跨科室的外科医生、护士以及麻醉师、患者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工作交接,相比其他科室而言,工作环节显得更加复杂,却并未建立适当的沟通途径。手术医护协作不默契不仅影响整体的团结,而且因矛盾印发言语冲突时,影响工作情绪及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成为诱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严重时关系到手术成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医疗事故[3]。通过四维满意度调查,及时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并通过专题会、联席会的形式迅速解决了沟通协作中存在的隐患,及时消除了负面情绪,使得围术期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配合更加默契,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工作四维满意度调查结果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满意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手术室护理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是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加强手术室护士培训,优化围术期护理流程,提升围术期护理服务的重要依据,使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手术室护理团队,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6]。四维满意度调查只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辅助手段,护理人员对围术期护理技能的掌握、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科学规范的管理才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及时强化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合理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持续整改追踪,确保实施效果。
[
参考文献]
[1]张荣.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解析及决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7):138.
[2]胡玲,蒲琴.满意度测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39-40.
[3]孟发蓉,何晓蓉.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68-269.
[4]张海伟,杨美玲,冯建萍.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的研制及其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1):3574-3575.
1科学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1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源于20世纪80年代,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2次管理革命。以业务流程为改造中心、以关心病人的需求和安全为目标,找出原有流程不完善环节,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信息技术,以扁平化过程组织结构替换传统的金字塔职能型结构,达到产生更有价值效果的一种方法,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机构的竞争力[4]。有研究通过流程改进,完善了医院手术室术前安全核查、手术部位标识核查和术前暂停,达到了保障病人安全的目的[5]。严菁等[6]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申请模块,实施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再造。刁晓兰等[7]通过对心脏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的分析,去掉了流程中浪费活动环节,绘制了流程图,使流程再造后每日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提前,接台手术等待时间缩短,每日完成手术量增加。张莉[8]应用流程再造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感染率。可见,在手术室进行流程再造可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围术期各工作流程间的无缝衔接,有效避免在关键环节出现差错。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医院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护理管理者更应该拓展思路多考虑跨学科合作,利用医院信息化的优势,将流程再造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同时应注意尽管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在效力,但传统的管理模式会限制其潜力,必须建立起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数据深入分析手术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以保障围术期的手术安全。
1.2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又名“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没有及时修复被破坏掉的玻璃产生的公众麻木感会形成错误的导向,指的是环境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9]。Boquet等[10]研究了美国佛罗里达州34所二级创伤中心的手术室,观察手术病人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护理中断的情况,发现共发生576次护理中断,该研究认为在护理管理中不仅要发现错误和不良事件,更应该着眼于预防,应用破窗理论可以分析护理中断所带来的潜在威胁,以保障护理过程的完整性。王红亚[11]将破窗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护理中,改善了手术室环境,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病人投诉率。王秀娟[12]应用破窗理论,加强了手术室薄弱环节的管理,实施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葛方英等[13]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破窗理论”知识,建立手术配合流程档案,鼓励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破窗理论防微杜渐,避免不良暗示或细节对手术结局的影响。管理者更要意识到个别工作人员轻微的失范行为能够引起群体更普遍、更严重的失范行为,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和考核中,应从制度和人员观念上预防“破窗”的出现,杜绝“破窗”进一步发展,建立奖惩分明、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预防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牢固树立“病人安全第一”的观念,不做“破窗”第一人,结合良好的监管体系,护士长、质控护士、手术室安全管理小组的三级质控模式不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及时“补窗”。
1.3SHEL模型
SHEL模型于20世纪末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包含4方面:L(liveware)即当事人、其他医务人员和病人,人是决定系统能否有效安全运转的关键因素;E(environment)即临床工作环境;H(hardware)指医疗设备、工作场所或设施;S(software)指程序、对不良事件的认知、训练[14]。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医院病房、手术室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SHEL模型重点关注模型中心的人为因素,意味着要达到良好系统的最优运转,其他组件必须与人相适应并和谐互动,当各组件不相匹配时,有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15]。包安竹等[16]应用SHEL模式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当事人个体原因,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SHEL模型常与Reason法则互补,从而判断一个差错或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当事人的行为或技术问题还是由系统造成的,这种模式能让个人事件从系统事件中分离出来,并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护理人员更加勇于报告不良事件。同时在运用SHEL模型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除了分析发生原因,还应重视后续的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1.4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Healthcare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H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及前瞻性的风险分析系统,评估预测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为干预风险提供建议和制定措施,干预之后还需再次进行评估,确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17]。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2002年将HFMEA正式应用于医疗机构,以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18]。黄海香等[19]运用HFMEA降低了俯卧位手术Ⅰ度、Ⅱ度压疮及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张丽等[20]成立了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小组,成员进行HFMEA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发生的严重度、发生概率及检测的难易度进行评价打分,控制潜在的风险,保障了病人安全。侯晓敏等[21]运用HFMEA分析出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如字迹不清、信息不全、标本遗漏等,通过改进降低了送检病理标本的不合格率。护理管理者可以运用HFMEA理论对高复杂性的作业、未标准化的作业、高度依赖人员的判断和决定的作业进行分析。HFMEA的成功运用得力于小组成员的综合实力,HFMEA中的风险优先指数是通过该团队成员达成共识进行赋值所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真实,针对一些高风险流程的改进,管理者最好成立一个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团队,避免单纯由护理人员组成,同时获得领导的支持及参与,充分发挥团队运作的实际功能。
1.5精益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Womark教授提出了精益管理理论,“精”是指资源浪费少,降低成本、时间与空间利用合理达到高效、高质量;“益”是指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富有竞争力[22]。其核心思维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多的价值产出。精益管理通过现场行走示意图、全方位价值转移图、5S法等核心管理工具和循环不断地改善来实现精益求精[23]。华靖等[24-25]采用精益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的管理,减少了腔镜设备器械的故障率,避免了术中等待,有利于实现安全、默契、全方位的手术配合,在保障病人利益的同时也节约了医疗成本。精益管理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通过合理配置医院的人力、资金、设备、时间与空间,实现浪费程度最小化,为病人提供满意、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未来手术室的精益管理应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使手术室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大化,以达到提高手术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2科学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随着手术室护理模式向围术期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的能力无法进行高效安全的质量管理。安莉[26]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作用,护理管理资源得到了丰富利用,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有所提高。吴娟娟[27]运用三级质控体系,成立了由护士长、质控员、专科护士长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实施该模式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让护士长有更多时间加入高层管理的讨论中。护理管理者可运用该模式,将手术室质量管理内容划分为护理文件书写、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急救技能、仪器设备管理等质量控制小组,需要注意的是要制定出小组质量控制标准和工作职责,由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总检查结果至护士长,护士长要及时反馈并发挥监督机制。
2.2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是由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来,通过全员参与,人人树立质量意识,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强调持续的、全程的质量管理[28]。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品管圈(QCC)、PDCA循环、追踪检查法、根因分析(RCA)等[29]。张艳莉[30]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手术室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减少。2015年美国病人安全基金会(NationalPatientSafetyFoundation,NPSF)对RCA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根本原因分析及行动法(RootCauseAnalysisandActions,RCA2),RCA2是在RCA后增加一个行动的步骤,并明确指出这是质量改进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行动”这一步中,应有简单具体、操作性强、可量化的指标对改进措施落实的每一步进行评价和测量,以判断整改活动是否成功,同时强调领导层应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尤其是团队组成和具体行动落实必须有领导层的支持,以避免不良事件或侥幸事件的再次发生[31]。管理者可考虑将RCA2运用到手术室的持续质量改进中,确保改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3分层管理模式
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更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已陆续设置护士等级制,按等级分配护理职责[3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护士应参加专科护理岗位培训,管理者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职责、能力、技术要求与护士分层次管理相结合,做到能级对称,各尽其能,促进人才梯次的培养和发展[33]。王曾妍等[34]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了“一站式”的分层培训与考核,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及医师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均有提高,保障了手术室的安全运作。护士分层管理是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5]。护理管理者依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应做好分层培训和层级晋升考核。
2.4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与现代医学密不可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安排工作流程[36],统计手术台次、手术时间、周转时间,对手术间优先使用率和人力、物力资源调配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手术示教观摩系统、手术设备集中控制系统、手术区域出入管理系统、手术服监管系统等可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信息化医学资料的保存可满足医学研究和医疗举证[37]。同济医院设计了手术器械全程追溯管理流程、术中压疮防护管理流程、病理标本处理及监管流程、手术节点控制流程,并在关键环节增设风险预警提示,同时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手术仪器设备贴上射频标签(RFID),追踪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做到真正的智能化器械管理,通过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手术室全程监管,保障了病人的医疗安全[38]。
3我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跨学科合作和改进效果的追踪和评价
手术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专业性强,手术室的安全不仅体现在护理安全上,还依托于医疗、护理、麻醉和后勤的团队协作,然而目前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小组大部分由护理人员组成,缺乏手术室相关其他专科的配合,难以保障病人在围术期的全程护理安全。同时已有较多的安全管理方法运用于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但在监管过程中普遍存在未能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保证改进措施有效落实的现象,也未能及时监测新的管理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依然存在手术室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安全隐患。
3.2手术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摘 要】目的:研究流程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以往的管理方法上参考流程管理方法示意图,然后依据本科室工作的有关特征,深刻了解流程管理的深层涵义。对手术室流程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院各科室运行流程管理以后,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提供给患者的护理有了一定的保障,此外,新护士的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结论:将流程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使手术配合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流程管理;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
手术室的院内感染是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继发性感染,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在手术室实施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我院在以往的管理方法上参照流程管理方法示意图,对我院手术室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给患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年手术量近两千余次,在我院以往的管理办法上参照流程管理方法示意图,流程管理的流程分为核心流程,辅助流程以及质控流程,根据手术室的管理规范在建立手术室的全面管理流程,核心流程主要包括:手术室院内感染质控人员工作流程,巡回护士的工作流程,刷手护士的工作流程,感染手术的工作流程,以及保洁工作流程,辅助流程主要是围绕核心流程而建立的相关流程。如新入员工的培训,手术器械的运输,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与应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质控流程是专门检测院内感染相关的流程,主要有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的监控,护理质量的监控,保证手术室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1.2流程管理方法
按照流程管理示意图,将工作内容分给流程中不同的人员进行操作,增加工作中的分类,在运作中不断优化流程,在手术室试行一段时间后对流程在进行改造,这样是流程尽可能的完善合理。一般流程图按照总体把握流程的基本思路,在思路形成的基础上认识流程,进一步建立流程,在流程建立后,在某一个区域对流程进行试运作,得出流程的缺陷,对缺陷进行优化,再进一步认识流程,使流程在不断地优化中形成流程管理体系。如图:
根据流程管理图,我门可以对手术中各项工作进行流程管理,例如,医疗保洁人员在工作中,进行手术废弃物品处理时,要将手术中的废弃物品从手术室中运出指定位置进行分类处理,在分类过程中,由于重度污染的物品和未污染的物品放置在一起,导致医院资源遭到大量浪费,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就将废弃医疗物品进行分类,放入不同的容器中,这样保洁人员就可以直接将废弃品收走,减少了污染,同时节省了人员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费用。
1.3流程管理的评价
组织全院人员学习手术室院内感染知识,将流程管理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进行整理,印制成册,给全科人员人手一册,组织集中学习,每天在交接班时对科内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提问,同时每月组织一次流程管理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医护人员的晋升和奖金的依据。这样有助于新员工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各个部门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有助于医院人员素质的提升,同时对医生、护士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2结果
在医院各科实施流程管理,手术室院内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医护人员对流程管理的制度铭记于心,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工作中条理清晰,责权明确,一切工作细节对制度化,各个部门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增多,促进了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医院各科医护人员在流程管理下,工作热情高昂,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给患者创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3讨论
在流程管理的实施中,医院各科医护人员均在流程管理下学习院内感染知识,使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较好的掌握院内感染知识,在进行每月的流程管理测试中,将优秀的成绩在大会上进行表扬,起到流程示范作用,同时要加强医院保洁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由于保洁人员在医院的流动性比较大,如果不掌握院内感染知识,将会是院内感染加重,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以及保洁人员自身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保洁人员要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流程管理中,要按照流程的规定严格执行保洁工作,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将流程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医院的各个部门能够有效的进行各项工作,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手术室的手术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手术室院内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流程管理模式下,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给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因此,实施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值得在医院各科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一、监测工作:1-6月医院感染病例发生13例,发病率为0.62 %,病原学送检率84.6%;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中留置尿管53例次,尿管使用率3.27 %,发生尿路感染1例,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是1.49‰;外二科出现1例二类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85%。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患者2人次,按照要求进行隔离诊治。按照计划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将数据上传至全国感控基地。
二、手卫生:上半年抽查手卫生时机558次,实际实施464次,手卫生依从性83.15%,时机主要是接触患者或清洁/无菌操作前依从性差;正确率77.59%,主要存在洗手法执行时间不足15秒,个别人六步洗手法不正确。
三、培训:
1.院内:对新招录人员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14人次,且考核合格;针对2017年职业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来我院授课,提升医护人员防控水平;根据临床科室需要深入科室进行针对性的培训4次(内容流感防控、手卫生、医疗废物、安全注射、感染病例诊断、横断面调查)。
2.院外:11人次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会议;参加市质控中心组织的研修班人员5月份通过考核。
四、重点环节管理:
1.手术室:1月份对手术室空气进化设施进行维护-更换过滤网,经洁净检测及空气培养结果合格后重新开展手术;针对质控中心专家提出的手术室存在的器械清洗等问题逐一进行整改。
2.胃镜室:根据天津市内镜质控要求对我院的消毒记录进行规范。
3.口腔科:选派3人次分别参加医大口院组织的培训,提升口腔科感染防控意识。
【Abstract】Operating room is a surgery and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an important place for inspec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 important place. The quality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surgical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Therefore, the operating room to provide security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the surgery. To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operating room nursing, operating room nursing insecurity through analysis, to identify accident prone nursing a weak link in effective management tool. Safety management to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institution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surgical patients.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nursing; Safety factor; Analysis; Measure
引 言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是个特殊的场所,由于涉及面广、人员流动量大、工作节奏快,同时病人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大。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关键。
1.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人员因素
主要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保洁公司员工素质的原因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而造成安全隐患。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意识的增强,各医疗机构引入竞争机制,管理者们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尽量压缩医务人员的编制。由于择期、急诊手术多,护士加班过多,超负荷工作,易造成身心疲劳。有研究表明,如果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1.2技术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各种先进设备的大量使用,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各种腔镜手术开展及多器官联合移植获得成功。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如果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或经验不足,医护沟通不够,与医生配合差。比如:不能正确使用和保养仪器设备造成毁损,手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延误手术。新开展的手术或手术中需重新修改手术方案,护士不熟练手术步骤,不熟悉医生习惯,手术配合忙乱,易发生器械清点错误,医生切下的组织标本忘记存放而造成标本丢失。违反操作规程将会导致操作失误或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1.3药物因素
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品种多,且要求及时。尤其是体外循环及器官移植手术,病人输液路径多,护士缺乏药品知识,加上不熟悉病人病情,易发生用药错误,造成不安全因素。
1.4管理因素
由于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高尖技术用于临床;手术病人多为高龄,病情重而复杂,更要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2.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的压力,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目前现有人力资源情况下,可实行弹性排班制。建立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根据工作质量与超时数,实施每日工作计分制发放劳务费。加强与保洁公司的合作,调肯干、能吃苦、有文化的工人到手术室工作。
2.2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科室全体员工素质由于手术技术不断向更细微、更复杂方向发展,各种新器械层出不穷,以及无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化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以适应外科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护士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才能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差错事故。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科室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制定各级护士培训计划,新难复杂手术参加术前讨论,鼓励护士参与各种学历教育。加强保洁公司员工培训,要求公司先进行工人培训,进入手术室后指派组长带班工作一周,护士长定期召开工人会,强调服务态度,接送病人安全管理程序,接电话礼仪等培训,全面提高科室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2.3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分析手术室现存和潜在不安全的护理问题,重新制定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2.4加强医护沟通与合作,营造安全护理文化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一个特殊科室。由于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来自于各个科室,且人数众多,各科室各类人员之间的协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安全行为是一个机构的社会信仰及对安全的态度所影响的。而这些信仰和态度可约束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即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强调安全护理既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加强相互间的沟通,鼓励医护之间、护士之间的团队协作,调控负责情绪,唤起有意注意。
2.5成立质控小组(QC),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科室成立质控小组(QC),每月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查找原因,寻求对策,然后形成制度。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结 语
通过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我们体会到,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强化安全质量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专业技术教育是防范差错事故的关键。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多方面管理,减少差错,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