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行业的发展前景

农业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行业的发展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行业的发展前景

篇1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内涵及特点

(一)中间业务的内涵

中间业务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产业,其具有成本低、服务品种多、收费弹性大的特点,可为银行带来巨大利润。中间业务占比较低,一方面不利于银行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风险的分担与控制,因此发展中间业务具有必要性。另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企业与个人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金融脱离媒介趋势日渐显性化,而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存贷利差不断缩小也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特点

1.发展迅速,但占比较低

我国主要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收入近年内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其收入规模相比较与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仍比较小,2014年,我国农村信用社中,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最高的是工商银行,达到22.95%,与西方商业的50%以上的占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2.中间业务产品层次较低

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客户对银行中间业务需求日益强劲,加上存贷利差收入口渐变窄,中间业务在农村信用社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各银行正在逐步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创新力度。但是在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中,传统的中间业务如结算、银行卡、代收代付、代客债券买卖、代客外汇买卖、担保等的业务收入仍占绝对比例,其他中间业务诸如代客衍生金融工具、商业银行、转贷费收入等业务种类少,层次低,无法满足企业和个人口益增长的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现存问题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现状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产品发展方面,缺乏创新机制,各部门开发自己的产品,导致重复劳动,系统产品繁多,产品复制性较强,相似度较高。对客户不能进行有效全面分析,无法充分利用银行的系统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大量的重复开发现象,造成银行资源浪费。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内市场有待开发,思想认识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对中间业务观念上的不重视,所以导致我们在中间业务功能、范围、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创新研发等众多方面没有系统的研究,缺乏相应的中间业务创新理论支持和指导。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却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有些时候还会因为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管理的真空现象。

2.对中间业务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多年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创新一直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从而造成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在中间业务产品方面种类单一,业务覆盖面相对狭窄的状况。因此,可以说观念上的偏差直接制约了中间业务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削弱了中间业务创新在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资源投入不足,专业人才不足

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创新人才不足,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且在银行内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中间业务创新的动力,明显制约了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创新。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所谓的营销人员多半都认为营销就是推销,对二者区别不甚了解,而且缺少专业知识,不知道推销仅仅是营销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说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市场营销过于片面化,缺少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创新。

三、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现代企业的经营主要遵循市场经营理念,勇敢面对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国有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也要遵循这一经营理念,勇于改变经营结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改革创新,将经营理念向时刻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要以创新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

(二)加大技术支持,优化服务手段

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都是由强大的电子结算能力作保障的。现代电子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开展,提高了中间业务的处理效率和规范程度。中间业务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现代化金融的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以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因此农村信用社需要购置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使得中间业务服务更加快捷、方便、安全。

(三)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虽然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但低风险并非零风险。因此,风险的识别和监管也需要相应的创新,以满足产品创新的需要,不但对于单个业务产品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更需要对于产品组合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监控。只有完善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机制下的产品创新才能给农村信用社带来良好的回报,不受监管的创新必将给银行带来灾难,给经济秩序带来影响。

结论

本文从宏观方面对中间业务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从中间业务大的类别上进行分析,没有具体到某一类中间业务下的特定业务和产品该如何发展,所提的对策和建议也是从宏观层面出发,因此,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微观层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察。

篇2

中图分类号 S3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28-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不再是种植玉米、大豆的简单种植业生产,而是发展到时间与空间的多元化生产,即立体农业生产;也不再是简单的低效农业生产,而是发展到高效的农业生产。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利用自然条件的时间和空间,运用间套复种等各种农业生产的手段,形成最大的生产效益的一种栽培形式。总结多年从事立体农业的实践经验,浅略剖析瓦房店市立体农业发展的前景与主要栽培形式[1-2]。

1 立体农业的发展前景

立体农业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单一种植粮油作物增加产量1倍以上,增加经济效益1倍以上,高者可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3-4]。在瓦房店市采取立体农业的栽培形式,比单一种植玉米作物增加收入7 500元/hm2以上,多者增加15万元/hm2以上。

2 立体农业的主要栽培形式

立体农业的类型可划分为具有层次感的空间立体农业和具有先后顺序的时间立体农业。每个不同类型包含不同的栽培形式。

2.1 空间立体农业

空间立体农业栽培形式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利用不同空间,栽培多种作物的栽培形式。

2.1.1 辣根、玉米套种的立体农业栽培形式。此种栽培形式是利用辣根植株矮小、耐阴、前期生长量小及玉米喜光的特点,在正常栽培辣根的前提下套种玉米,既保证了辣根的正常生产,又额外获得玉米的产量,而且玉米的产量也不低于常规生产的玉米产量。可收获辣根 15 t/hm2、玉米7 500 kg/hm2,产值共3.75万元/hm2,比单一种植玉米增加效益2.25万元/hm2。

2.1.2 辣根、玉米、菜葫芦立体栽培形式。此种栽培形式中的辣根和玉米的种植形式与前面所提大体相同,增加了菜葫芦的栽培。利用辣根、玉米前期生长量小的有利条件进行菜葫芦生产,额外增加了菜葫芦生产的效益。产值可达5.25万元/hm2,比单一种植玉米增加效益3.75万元/hm2。上述2种栽培形式中的玉米应选择大穗型品种,以发挥其产量优势。

2.2 时间立体农业

时间立体农业栽培形式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先后栽培同一种作物或多种作物的栽培形式。

2.2.1 保护地多茬生产。保护地多茬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打破了原来生产的季节界限,实现了周年生产或反季节生产。由开始的单一黄瓜生产向蔬菜多品种、多茬口生产发展。在保护地多茬生产中要注意作物类型和作物品种的多元化,注意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茬口,不断创新栽培管理方法,实现提早上市,巧打时间差,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2.2 陆地时间立体农业。陆地时间立体栽培的主要形式有2茬或多茬复种。

(1)地膜覆盖马铃薯下茬复种鲜食玉米的栽培模式。一是马铃薯栽培要点。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要选择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中薯1号、荷兰3号等中、早熟品种。根据提早上市和均衡上市的原则,选择几个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同期播种,或选择1个品种分期播种。下茬鲜食玉米选用中糯1号、香糯1号。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就必须打破常规的栽培方法。采取深种横向覆膜的方法。覆土厚度在12 cm左右,地膜采取横向覆盖。深种可在早期低温条件下形式成薯块,薯块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有利于形成大薯块,提高产量。一般产量在45.0~52.5 t/hm2,高者可达60~75 t/hm2,常规栽培只能达到30 t/hm2。采取单垄种植横向覆膜,可增大膜下空间,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也有利于膜下浇水。播种时间在3月中下旬,保苗在6.0万~6.9万株/hm2。二是下茬鲜食玉米的栽培要点。上茬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播种鲜食玉米。一般播种期在6月末至7月初,保苗4.05万~4.35万株/hm2。下茬鲜食玉米种植不能过密,以防穗小价低。播种时施三元素复合肥300 kg/hm2。科学施肥,马铃薯是喜肥作物,而且需钾量较大。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配合施用生物肥。施用优质有机肥37.5~45.0 t/hm2,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硫酸钾300~450 kg/hm2,尿素75 kg/hm2。也可以施用马铃薯专用肥(总含量65%)1 500~2 250 kg/hm2。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生物钾肥112.5 kg/hm2。

(2)地膜覆盖2茬复种鲜食玉米的栽培模式。一是上茬鲜食玉米的栽培要点。鲜食玉米应选择以粘玉米为主。上茬品种可选用金星糯和掖单20;采用单垄种植或大垄双行种植。无论是哪种种植形式,保苗在4.05万~4.35万株/hm2。播种后覆土时要使播种沟形成“V”形,以便在覆膜后形成一定的空间,以利于幼苗生长。播种时间为3月中下旬,可采用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同期播种,或同一品种错期播种,实现均衡上市。科学施肥,施用有机肥30.0~37.5 t/hm2,三元素复合肥450~600 kg/hm2,有机肥在整地时撒施,化肥在播种时施入。当幼苗长至大部分叶片接触膜面时,要及时破膜引苗,以防烧苗。待幼苗出膜后炼苗3~4 d,叶色由黄转绿,再进行定苗。二是下茬鲜食玉米的栽培要点。下茬玉米品种要选用中糯1号和香糯1号。下茬鲜食玉米要在上茬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可采取复种的方式。若上茬收获较晚,可在6月下旬在前茬的垄肩上进行套种。播种时株距与前茬相同,保苗4.05万~4.35万株/hm2。施三元素复合肥300 kg/hm2。

3 参考文献

[1] 秦绍云.对重庆市云阳县发展立体农业的思考[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7):5.

篇3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17-1

1 两地区合作的地缘优势

黑河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黑龙江相望,两地生态、气候相似,有便利的通讯和交通条件。两地农作物品种生育期基本相同,可互引之鉴定后生产利用。俄罗斯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丰富,远东地区人均用地为12hm2,阿穆尔州有耕地180万hm2,主要栽培农作物为大豆、小麦、大麦 马铃薯等,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但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资金短缺,致使某些作物品种生产潜力低,生产技术落后,粮食生产总量低。人们日常生活食用的蔬菜品种单一,且严重短缺。俄罗斯人们对肉制品需求较大,畜牧业发展很快,其饲料严重不足,对杂交的饲料玉米品种需求迫切。这些条件可为农业科技输出提供极大的机会,并增加项目实施的可能性。

2 农业科研合作优势

俄罗斯农业科研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俄罗斯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差异大,针对一定区域的问题研究不足,生产技术落后;国家对农业科研的资金支持大幅度减少,使完全依赖国家资金支持的农业发展陷入困境;工、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相差甚远,农业生产单位大量亏本,高投入、低产出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资金短缺使机械年久失修,对土地投入减少,农业生产单位无力继续生产,虽然市场急需当地的农产品但仍有大片土地荒芜。在粮食主产区阿穆尔洲,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减少,2003年以后由于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等因素影响,大豆产量开始降低。俄政府农业食品政策规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吸引个人及外部力量投资等进入农业生产,来保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黑河分院为我国北部地区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单位,在北部高寒区的大豆、玉米、水稻育种、栽培等方面有显著成就。该科技成果适宜毗邻的俄罗斯阿穆尔洲地区的种植。如经过多年试验,黑河分院的大豆品种黑河14、17、25、27、28等;玉米杂交种边三1、2(可用子粒和青储);大豆窄行密植和垅三栽培技术等深受俄罗斯农业生产部门的欢迎。目前我们的大豆科研主功方向已由高产转为优质育种,研究出了一批高油、高蛋白的新大豆品种,这也正是俄罗斯市场急需的产品。黑河分院已经与俄罗斯全俄大豆所、新西伯利亚作物所、远东农业大学开展了十多年的多方面合作研究。如:大豆遗传育种、玉米杂交育种、大小麦、马铃薯栽培和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通过合作科研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来往频繁。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科研单位与国外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多次得到国家的资金的支持,为进一步技术输出合作奠定了基础。

3 农业技术输出优势

通过“引进来”和双方合作,俄方对我们的品种有了一定的了解,给予我方培育的品种和技术很高的评价。认为“黑河号”大豆品种和玉米适宜阿穆尔洲地区种植。曾多次提出合作意项,要求引进或购买大豆、玉米种子。俄罗斯农业是高度的计划经营,生产用的种子必须统一计划生产,优质的种子便于迅速推广。俄阿穆尔洲政府也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应抓住机会,尽快走出去,向外寻求发展。

4 市场优势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粮食产地和供应地,仅大豆种植面积占俄罗斯的(70%)。俄罗斯有强大的粮食市场需求,黑河培育的品种在俄阿穆尔洲地区有广泛的适应性,尤其是黑河培育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和早熟大豆品种。

俄罗斯阿穆尔洲是俄罗斯的南部地区,生育期较长,也是蔬菜的主产区,自中俄开放以后,首先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就是蔬菜,中国蔬菜品种产量高、品种全、适应性强。目前仅阿穆尔洲就有几千中国人在种植蔬菜,如:黄瓜、柿子、甘蓝、元葱、西瓜等。几乎所有大棚都是中国人建造的。如今,中国的蔬菜种子在俄罗斯市场到处可见。俄罗斯市民已经习惯了、学会了利用中国的蔬菜种子。中国的蔬菜以低投入高产出、品种多样性,丰富了俄罗斯市场,如今市民已经离不开中国的蔬菜了。以前阿穆尔洲种植的西瓜垧产不到2t,现在利用中国的杂交西瓜品种在保护地栽培垧产可达到40t,使以前市场上稀有的西瓜,现在到处都有。俄罗斯的农场主也看到了高于当地产量5-8倍的神奇的中国的杂交玉米品种,垧产超过5t,是任何作物无法比拟的。

5 目前存在的问题

篇4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成为很多政府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成功的经济区域应该是内生型经济增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后的前2O年,在Xl~4,平“两个大局”思想指引下,中央政府实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落后的面貌,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讨论方法建立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新的分析框架。为寻求解决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破解区域封锁、恶性竞争难题的新措施,探讨区域分工合作的转制和创新,为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分工合作、发展落后地区提供实践范例,为各级政府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

1.1区域经济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区域是指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则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低水平平衡发展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造就了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1.1.1区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其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1.1.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历程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根据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l979—1990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91一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是一个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在“六五”计划中采用传统的沿海与内地“两分法”来反映这种差异性,到“七五”计划时期,中国政府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以此作为国家确定经济开发重点和生产力布局优先次序的依据;在“八五”计划中,中国政府又采用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这种“两分法”,“九五”计划则表述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199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了“七五”计划时期的西部1O省(区、市)外,还包括原来属于东部地区的广西和原属于中部地区的内蒙古,以及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样从省级行政单元看,形成了“10+2”的大西部概念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新三大地带格局。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实施了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分为四大区域,由此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新格局(表1)。比如,在西部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发展情况就差别较大,主要包括西部大开发省份;在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差别也很大,而东北地区可以大致看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区。

1.2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1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国内外尚未有十分明确、统一的概念。如从科技层面出发,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区域创新能力就是区域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之和”、“区域创新能力就是区域科技能力和区域科技竞争能力”等;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波特和斯特恩认为,国家创新能力取决于共有创新设施的强度,支持创新集群的环境条件下以及两者互动联系的强度。在我国,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在区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研究小组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将区域创新能力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的经济绩效5个方面(图示)。

1.2.2区域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区域创新在本质上就是区域经济行为。区域经济强化了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区域意识和空间意识,即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帮助区域创新从各个方面建立了一种区域架构。区域经济活动暗示区域创新的系统特征,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诱导区域创新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工加强区域创新的优势互补,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区域创新的发展方向。总之,区域经济学对区域创新发挥着基础理论的导向作用。

2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关系

2.1区域创新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技术创新使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成为相关行业新的“增长极”,该增长极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吸引着周围的各种要素。一是增长极的高速增长对生产要素供应部门产生影响;二是增长极高速增长诱导周围地区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等的出现。区域创新环境还可以为区域内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及各种技术服务,并进行技术扩散,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区域创新可以优化、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形成区域的创新合力,区域中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形成区域经济中的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内大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还可以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2技术创新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一是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要求与产业集群内各主体的互惠共生性要求一致(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创新系统中都有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外部经济效益与产业集群中的集聚原理一致。在产业集群中,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群的发展和建设可以促进地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分工,减少产业结构趋同化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达到规模效应,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技术创新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这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内在属性与产业集群的一般特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我国,无论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些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带动的区域发展典型。如中国的硅谷“中关村”,武汉“中国光谷”已研制成功5大品种、4O多种型号的新型激光切割机,在占领国内55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始称雄东南亚地区的激光市场。

2.3区域创新离不开区域内技术进步及对经济、文化资源的依存

产业结构的升级仅靠技术引进和模仿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依靠区域创新环境的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的创新离不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资源等条件和水平。国外的研究也证明,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受到区域具体的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及其所形成的制度、结构因素的影响。区域创新是以区域作为整体,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目的,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从而能够一方面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3贵州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快重点行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1.1加快西电东送的建设贵州动能资源丰

富,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开发潜力极大,尤其是火力发电弥补了枯水期水电紧张的状况,具有独特的“水火互济”优势。同时,随着贵州电力工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炭生产的规模化、自动化及集约化水平,促进煤层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增加煤炭工业的科技含量,进而可使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进入东南沿海。 3.1.2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贵州磷矿资源丰

富,原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含量低,是全国数百家大、中、小型磷肥、磷化工企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贵州磷及磷化工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设备和总体经济效益在全国具有突出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贵州的磷酸二铵为中国名牌产品。

3.1.3铝及铝加工贵州的铝加工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氧化铝、电解铝在国内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贵州省铝产品主要销往广东,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的深入,贵州铝的深加工产品必然能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市场。

3.1.4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建设贵州

高新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另外,为了使贵州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信息产品与服务指数、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能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贵州省制定了“数字贵州”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加强了“数字贵州”信息交换中心、数字国土、数字城市、数字农业、企业信息化、数字林业、数字交通、数字公安、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制定并规范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力争形成较完备的信息产生、交流及共享体系,推动全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3.2注重喀斯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贵州位于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处于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区。由于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石漠化面积的迅速扩展,已从根本上威胁到贵州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并严重危及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平衡,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贵州喀斯特区的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生物资源开发及监测评价等内容,贵州省已开展了改善生态、生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研究,并创建了退耕还林还草、保土节水、产业化生态旅游、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试验示范区。为了进一步推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环境污染的控制,还需联合其他省(区)共同攻关。

3.3加大贵州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3.3.1畜牧业贵州气候温暖湿润,畜群生长及饲

料生产条件明显优越于西北和北方牧区,且广大农村受工业污染和化学农药污染的程度小,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的理想地方。贵州畜禽品种丰富,拥有一批适应性好、抗病性强、周期短和肉质优的地方特色畜禽资源。全省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达400万hm2以上,还有约33万hm2地坎,200万hrn2林下草地,80万hm2退耕还林地和数千万亩冬闲田土可供利用,畜牧业发展的增长空间极大。此外,养畜成本低,使贵州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国家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列为重点,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优惠政策,为贵州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加上加入世贸组织后,拓展了贵州畜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的协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家将进一步推进南贵昆经济区的建设,这对贵州畜牧业的发展更为有利。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推进,必然要加大对脱贫带动力大的畜牧业的投入,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3.3.2卷烟、酿酒等特色产业贵州烤烟种植和

卷烟生产历史悠久,有明显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是全国烤烟种植和卷烟生产大省。全省拥有黄果树、遵义、云雾山等名优卷烟品牌,目前,围绕提高卷烟产品的质量,正对烟草配方技术、安全型卷烟生产技术、混合型卷烟产品以及烟用香精香料等进行研究开发。以“国酒”茅台为龙头的贵州酿酒工业,是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全省拥有茅台、董酒、习酒、贵州醇、青酒等名优品牌及其系列产品。贵州酿酒工业拟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保证质量和增加品种系列的同时,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3.3.3特色食品业贵州具有发展以特色农产品

和野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特色食品生产的优势。黑糯米、薏仁米、荞麦、芭蕉芋、山药、辣椒、竹荪、土豆、魔芋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已由原料出口转为就地加工;刺梨、猕猴桃、杨梅、柑桔、银杏等已从野生转为基地规模化种植;竹荪、香菇、蕨菜、折耳根等山间野菜资源丰富,为贵州特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3.4发展贵州旅游业

贵州旅游以原生的自然环境、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宜人的气候著称。境内溶洞、瀑布、峡谷、石林、温泉等自然景观数量多、分布广、观赏价值高。全省拥有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旅游景区(点)1000多处,有黄果树、龙宫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贵阳、花溪、百花湖等4O个省级风景区,有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淮河麻阳、道真大沙河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遵义、镇远2座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开发4条各具特色的旅游风景线。贵州是多民族省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不仅在全国旅游市场占有一定优势,还具有重要社会文化旅游科研价值。随着“泛珠三角”创新联合体系的建设,区域协作内容的扩展,贵州与滇、桂、川将会形成旅游片区优势,建立起西南区域旅游资源的大系统,合作推出旅游品牌。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贵州旅游业独特的地缘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3.5重视劳动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贵州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优势。随着“泛珠三角”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贵州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数量将会增大。因此,除加快建立反应灵敏的国际劳务市场信息通道,积极拓展国际劳务市场,提高贵州国际劳务合作质量和水平,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劳务输出人员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整体水平,并通过劳务输出,带动设备技术的输出,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

3.6构建以知识经济产业化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基地

篇5

李真惠.试析影视配音和动画配音的不同特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S2).

刘海波,倪昊.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J].成功,2008(8).

张黎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D].对外贸易大学,2006.

篇6

1生物技术应用现状

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涉及到生物技术,可见,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无论是食品加工,还是农业生产,都大量应用了生物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公众越来越认可生物技术。我们从生物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困境等几个方面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1.1生物技术的概念界定。生物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物技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而且,在很多行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生物技术的应用,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生物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生物技术的应用实质就是对生命体进行加工,使生命体的价值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生物技术不仅仅是研究性的学科,更重要的它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1.2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像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大量的应用了生物技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生物技术有一个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农作物产量提高,而且,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开发出新的品种,使农业技术更上一层楼,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食品行业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解决食品的保鲜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开发出新的药材,治疗更多的疾病,为医学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生物技术应用在环保方面,可以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减少我们生活中的污染。

1.3生物技术应用困境

确实,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改善,然而,在生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跨越千难万险。发展生物技术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与此同时,它也给我们增加了风险因素。公众是否信赖生物技术的发展,主要依据就是这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拥有多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生物技术发展风险评估制度,以便让人们在应用生物技术的时候获得最大的利益,造成最小的风险。

2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生物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如果想要使生物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就必须不断创新技术,发展机制,寻找更多的产业合作等。

2.1生物技术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生物技术的发展潜能非常大,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能。我们发展生物技术的前提就是人们的基本生活,生物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无论哪个国家,发展生物技术都是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所以,在面对生物技术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问题时,我们就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清楚地了解我们国家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培养人才,开展经验交流会。在面对创新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按部就班地实行我们的计划,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要按照规律踏踏实实地实现生物技术的技术创新。

2.2生物技术的评估机制的完善

生物技术的评估机制包括很多方面,像把握市场的发展动向,分析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调查社会对于生物技术的认可度。在建立和逐渐完善评估机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的参与,还需要政府的参与。首先,政府应该提供资金的支持和援助,其次,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可以有法可依,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做出整体的规划,促进生物技术健康有序地发展,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再次,市场的感知能力要提升,应该深刻认识到生物技术为我们带来的风险和带给我们的经济利益。发展生物技术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如果我们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却造成非常大的风险,那么公众对于生物技术的认可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生物技术风险评估制度,促进生物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篇7

休闲农业旅游是指将农村田园风景、自然生态资源等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并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当地特色文化和乡间生生活,提供给人们一个体验休闲生活状态的农业发展形式。由于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起步晚,相关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不够成熟完善,这很大程度限制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但休闲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规划设计生态化的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还能带动了农业的新一轮改革,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面临的问题

1.1休闲农业旅游经营模式比较分散

我国许多大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主要的经营模式为小农经济。目前乡村的休闲农业旅游以自发、分散的小农、个体、私营等经营为主,这种原生态的经营模式对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缺乏科学管理和整体营销的理念,很难形成品牌性的产业。这很大程度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1.2休闲农业旅游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在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由于国内农业旅游产品个性化不明显,经营模式单一,缺乏整体规划和全局发展观念。这导致农业旅游产业现有的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但不能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稳健发展,还会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倒退。应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对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加大对农业旅游的管理力度,引导农业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3休闲农业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低

在休闲农业旅游的经营过程中,传统的经营理念显得十分的陈旧和落后,无法给城市旅游者带来更好的乡村生活体验;且从事休闲农业旅游的管理工作的基本都是当地的百姓,不会通过研究把握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进行产业规划。许多农户对当地旅游行业的宣传力度也十分有限,没有形成系统规模化的营销手段,限制了休闲农业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

2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发展策略

2.1发展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将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进行特色化,提升本地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首先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根据当地特色的文化对休闲农业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开展一系列的创意性旅游活动,提高当地农业旅游的文化内涵;其次,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开展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前提,要把握当地的文化积累对旅游产业进行创新,将文化底蕴和旅游产业业进行完美的融合;为了确保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加大对当地产业人力、物力相关的投入力度,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翻新,改善旅游区的生活环境。

2.2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生态化

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产业,生态环境是农业旅游的生存之本,如何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是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应将休闲农业旅游领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保护好当地丰富的原生态资源为前提下去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要规范休闲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城市旅游者的消费体验,将农业旅游进行品牌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系统,推动当地农业更迅速的发展。

2.3改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体验感

对于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来说,当地旅游业不仅仅是提品的地方,它更多是提供了一个给旅游者行进消费的平台。城市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特色文化的喜好去进行消费购物,这需要我们将旅游产业特色和旅游者的心理特性进行结合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实现人与自然、文化科学的完美融合,实行生态化旅游产业,具体的设计方向应使旅游者在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差异中获取美好的乡村风情体验。让旅游者全面享受乡间生活带来的惬意体验,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内容。同时当地老百姓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的良性发展。

3总结

在当代,人们渴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休闲农业旅游迎合了人类亲近绿色环保生活的高品质心理特征。绿色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消费模式,这是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产物,它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潮流模式。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可以在扩展旅游者休闲度假空间选择的同时,将乡村特有的农业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收益。发展农业旅游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达到最大,走向多元化发展模式;同时现代的农业科技知识也得到了广泛科普,实现了互赢互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单福彬.乡村旅游目的的地方品牌价值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23).

篇8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的现代化是一种必然,因而实现园林绿化的机电化是大势所趋。

1.当前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

园林绿化的机电化能够代替人力完成绿化工程的建设,园林绿化机电化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进而实现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的降低,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目前,根据工作用途来进行划分,园林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剪切机械;喷洒器械;林木病虫害防治机械;翻地整地机械等。

2.园林绿化机械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园林绿化的主要对象是对植被进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生产相类似,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农业机械功能与特点。目前,在园林绿化机械实际的应用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2.1.品种相对单一

园林机械的品种较为单一,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草坪修剪机、绿篱修剪机、水泵、打药机等,而更多门类的如微耕机、疏草机、移植机、切根机等则不常见。我国国内在园林机械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国外园林机械种类繁多,其产量也更大,在欧美、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地区,园林机械的种类更多,功能也更加完备,目前国内的东方园林、绿友等就是国内知名的销售,而国内生产园林机械较为著名的有淮安中绿园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扬州维邦园林机械厂等。

2.2.普及率整体不高

虽然园林养护中采用园林机械较过去有所增强,但器械使用率低,尚未达到普及的效果,更多的时候都是采用半机械半人工的方式实现作业,与全自动机械作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2.3. 利用率相对较低

部分园林机械投入使用会,但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尽管存在人为操作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没有将机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错误的操作规程对机械造成很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维修费用升高,使成本不降反增,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加的管理与维护成本,阻碍了机械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和使用。

2.4. 保管和维护不到位

机械是生产出来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机器出现故障维修不够及时,更有企业由于技术瓶颈无法维修,甚至根本不进行维修,对故障机器放入仓库,反而利用人力来完成工作,导致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成为制约园林绿化机械发展的短板。对机械的原理与构造不熟悉,不懂得维护与保养,造成机械的故障率增加,使用寿命大幅降低。若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要出台专业的行业技术操作规程,工作人员通过对操作规程的学习,实现对机械的正确使用。此外,园林机械规模化使用时引发的环保、噪音、油耗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前景

3.1. 园林机械发展的基础日渐牢固

首先,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城市基建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园林绿化及其配套工程是大势所趋,需求空间广阔;其次,企业文化意识的增强,科技带动生产,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在精神上的渴望更能够激发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园林绿化机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砝码;第三,个人消费对园林机械的刺激。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在其别墅与私人花园中必将引进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使园林机械的销售渠道也更加广阔;最后,行业发展需求,城市绿化已经催生出一个行业,行业中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对外从事企业经营的谈资,因而功能完备、性能出众的园林绿化机械的市场极具发展前景。

3.2. 产业结构调整促投资创新机遇

城镇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在很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有大部分农业人口转型成为园艺与园林项目,除了拥有瓜果蔬菜等传统农业产品,对草坪与植被的种植量与日俱增,虽然农业机械随着科学的进步其功能也更加完备,但在园林绿化方面与专业的园林绿化设备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企业的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也推动了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管理与施工逐渐分离,在管理上寻求高效,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机电化来降低成本,这也有助于绿色植被的有利生长,增加植被的成活率,为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合理改造自然环境已达到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这也是未来自然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

3.3. 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20世纪末,园林绿化大多数仍然是以农业机械为主,根本无法跟上园林绿化发展的步伐,这也促进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部分跨国企业也注意到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庞大市场,在我国进行CI形象宣传,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并将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特点的机械设备取中文名,力求融合到我国的园林机械市场当中,这也刺激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产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园林机械行业的形成,我国园林机械企业也在市场的洗礼中不断成熟,逐渐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园林绿化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绿化面积的增长势必会促进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进而形成更为良性的市场循环。由此可见,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更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现状的机械设备,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新型的产业格局,这才是推动我国园林绿化机械设备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二、从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重庆市总工会对部分企业的调查表明,重庆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不高,技术素质较低。在生产操作人员中,初级技工占27.2%,中级技工占45.6%,高级技工占19.6%,技师和高级技师占7.6%。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重庆市既缺乏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也缺少大量中等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人才素质的提高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其人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提高。从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上看,重庆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比如,庆铃国有企业所要的工人,就要求必须具备中等专业技术,有数控操作能力。为此该企业还与重庆大学签订协议,重庆大学每年专为该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中等专业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工人。有了先进技术,有了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具备大批能使用先进技术的工人,这样的企业才可能进一步发展,才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庆铃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重庆是屈指可数的。总之,要使广大劳动者素质得以提高,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是教育责无旁贷之事。

篇10

近年来,紧紧抓住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良好发展机遇,旅游带动、统筹发展,工程统领、项目实施,创优环境、扩大开放,推进了经济结构由农业、工业二元结构向农业、工业、城建旅游三元结构的快速转变和调整,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

县委、政府立足当前面临的发展优势和机遇,着眼“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奋斗目标,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好旅游带动、统筹发展、环境创优“三大战略”,走好“市场型农业强基、诚信商贸业固本、新型工业强县、国际型旅游业富民”四条路子,致力打造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二、出租汽车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2007年8月经县政府批准成立《安达出租车有限公司》进行试运营,其获准营运车辆数量为90辆。其中首批已营运50辆,二批40辆尚未投放。登记在册的个体出租经营户105辆,全县共有出租汽车155辆。

(二)发展前景。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进程逐年加快,城市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住宅小区、大型商场、新建医院、搬迁的学校等新型建筑群逐年增多。城市常住和暂住人口逐年增长,预计到2010年达到20万人,达到25.6万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出租车的需求日益增大,出租车行业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三)发展规划。

1、到2008年底,完善《安达出租车有限公司》的资质审批,办理相关资质证件。整顿规范现有登记在册的105辆个体出租车。按照自愿的原则,全部采取统一挂靠现有公司或一县客运出租业协会统一组织经营,并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实行节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有效改善全县出租车市场形象。

2、按照行业要求,到2010年核定我县最大承载城市出租车运力为355辆,实际运力与之相比还有200辆的缺口。为弥补不足,拟从2008年开始逐年分批增加运力。即:2008年补足县政府已批准安达出租车有限公司的40辆,2009年新增80辆,2010年新增80辆。具体投放时间由客运管理部门根据市场情况掌握。

3、从2010年内开始到,再新成立一个出租车公司。根据人口增长需要,再新增出租车150辆。

三、许可事项

1、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归出租车公司。

2、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年限为8年。

3、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取得方式的为无偿。

4、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范围为县行政区域。

四、政策依据

1、《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安部令第63号)。

篇11

引言

农田节水灌溉的基本概念,指的就是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和灌区输配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此来获取农业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的总称。这种形式是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其中包含了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节水灌溉的农业技术、节水灌溉的生物技术、节水灌溉的资源优化技术、节水灌溉的管理技术、节水灌溉的调配技术等等。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以最低限度的灌水定额来获取最大的产量或者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用水系数和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在当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手段之中,常用的技术有:农田地面管道节水灌溉技术、农田地下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技术、农田喷灌节水灌溉技术等。农田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即引用水源地水输入灌区高程以内农田以供水量满足需用量,采用相应压力的塑料管道输入灌溉,能缩短渠道距离,节省工程投资,增强水量利用率是目前最佳措施之一。

1我镇的水资源现状与农业用水,以及节水灌溉技术

我镇现有水库2座,塘坝7座堰塘30口,灌溉渠道20条15km,除5km“U”型砼渠槽外,其他均为土渠,渗水严重,库塘属栏洪蓄水,渠道引自青泥河水,常年因天旱水量不足,加之渠槽渗水等原因造成灌溉缺水,农作物减产。自2006年采用PE塑料管自库塘蓄水池水源地引入灌区至高点的蓄水池或农田,再按等高灌区需水量配置所需用水管(网件)注入田间灌溉。

我镇是农业大镇,海拔479-688m之间,流域面积68.7km2,辖九个村,66个组,属中高山丘陵区域,总人口11140人,有耕地16996亩,其中水田6831亩,旱改水586亩,大部分农田全靠仅有的蓄水工程和引水渠道灌溉,因此,在用水量方面的需求也是最大的。但是,近些年随着我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化道路逐渐的走向成熟,导致了这个比重在宏观上的变化,在近几年之中,农田灌区水的利用量的减少是以农作物产量的下降作为代价,使得在节水与生产方面产生了同比性。因此,在有效的保证农业产量保持在均衡水平之上,采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在我镇的现实情况下,农业用水要逐步实行管网引水,以科学的、经济的调节利用水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我镇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可采取的措施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工程类的农田节水灌溉措施、二是农艺类的农田节水灌溉措施、三是管理类的农田节水灌溉措施。

2 农田节水灌溉当前存在的问题

2.1农田节水灌溉中技术不够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中技术不够的问题来讲,根据我镇的基本镇情而定,科学技术手段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并且农业生产用户对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比较陌生。近些年,我镇农田节水灌溉虽然得到了应用,但是还没有达到普遍的使用,很多地方还在应用传统的农业农田灌溉,相对来讲十分的落后。

2.2农田节水灌溉中意识不强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中意识不强的问题来讲,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用户在思维模式还没有得到开发,我镇的农业用户普遍的文化程度较低,对一些新型的产业技术不能够理解,更加不会正常的应用,并且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没有将这一信息传递到村组,使其认识不到农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2.3农田节水灌溉中政策缺乏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中政策缺乏的问题来讲,我镇在此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政策和相关的规定,导致了在农田节水灌溉中没有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科学的循环利用,造成了大量水的流失,农业用户对水资源的保护也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个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之内要重点解决的政策问题。

2.4农田节水灌溉中机制混乱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中机制混乱的问题来讲,在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造成了市场经济体系还没有趋于稳定就开始工作,使得整个体系出现了失衡的状态,对于水市场的价格问题上还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在经济收益方面造成了突出性的矛盾。

2.5农田节水灌溉中管理不善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中管理不善的问题来讲,在我镇的很多村组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造成管理单位失去了管理效用,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及时的给予解决,存在着各种弊端和瓶颈,对于农田节水灌溉的发展来给予可一定的制约性。

2.6农田节水灌溉中统筹失衡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中统筹失衡的问题来讲,通常情况下,要以打破常规的方式手段对农田节水灌溉进行有效的统筹,但是由于我镇的基本镇情所限,地域较为广阔,各个村组的贫富差距不尽相同,气候问题更加的多变,导致了统筹失衡的现象出现,应用一种手段来对所有地域的农田进行节水灌溉,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3农田节水灌溉的发展前景

3.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我镇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在今后一段时期之内,都将以快速的发展形式逐渐成长起来。在今后我镇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科研攻关方面,应该是以高科技系统的集成,来同时达到空间上、质量上、时间上共同协调的准确农田灌溉。

3.2农田节水灌溉的水量利用率不断增加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的水量利用率发展来讲,是今后农田节水灌溉中要注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提高了水量的利用率,才能够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节约,使更多的水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3.3农田节水灌溉的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来讲,采用PE管网灌溉技术是今后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前景中的一个重点,这种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更加的节约用水,然而由于科学技术与实践应用的范围不大,在当前我镇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这种技术一定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并成为农田节水灌溉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3.4农田节水灌溉的地面灌溉技术的提高

农田节水灌溉的地面灌溉技术是一直受群众欢迎的,占有者所有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主导地位,伴随着各种灌溉技术的出现,就会将其他的技术手段融入到地面灌溉技术之中,使其更加高效的发挥出效能。随着地面灌溉技术的逐渐成熟,向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4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我镇属中高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及流域治理建设已逐步深入大部分均依农业为主,山区域主依靠蓄水塘坝、堰塘积蓄雨水或沟水来满足下游农田灌溉。如采用D40U型渠槽为例,按1/500-1/800比降衬砌,每米需160-180元,若采用φ75-φ110塑管,只需50元-90元,通过需水流量均可满足灌区灌溉,而缩短了过沟、绕建筑物及山凸之距离,可调配水资源短缺之状态,直接注入田间灌溉,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而产生社会效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田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能够看出,对于节水灌溉来讲,我镇在此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与实践,汲取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经验,充分的融入到我镇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之中,为我镇水资源的节约做出更大的贡献。另外,还要不断的对农田节水灌溉进行大力的宣传,使整个社会都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对水资源的节约有着更加明确的认识,最终推动我镇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为经济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奠基。

参考文献:

[1] 李艳华. 张国进, 张藕珠, 王海景.对农业问题的反思与展望[J].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 2006,(05) .

[2] 刘占富. 王拴庄, 徐淑贞, 马维珍. 牛贵锋, 王喜林, 周志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有可为——对乌海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7,(18) .

[3] English, M.J., James, L.D., Hunsaker, D.J., Mckusick, R.J., 付元海. 不足额灌溉技术的实地考察报告[J]. 节水灌溉 , 2008,(03) .

[4] 肖雨芳. 关中灌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Evaluation o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J]. 陕西水利水电技术Shaanx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 2010,(01) .

篇12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各种与网络相关的事物应运而生,在普通融资模式不能满足现实的融资需求时,计算机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而众筹平台也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发展迅速的一大融资模式。众筹融资平台能否填补传统融资渠道的不足,在金融界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成为除了银行与证券之外的第三大融资模式,取决于其能否较好地运用其他融资模式所不具备的灵活性,将这一灵活性成功运,将会成就众筹界的“阿里巴巴”。

 

一、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历程

 

众筹自2008年出现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球年度融资金额从2009年的32.1亿元到2012年的169.0亿元,再到2015年的1989.6亿元,其年度融资金额的增长率最低时为2009年的62.1%,最高时在2013年达到94.6%。与此同时,国内的众筹规模虽不及国外,但其发展也是相当快的,仅2014年上半年,国内众筹融资行业募集总金额约合人民币2.32亿元,成功项目约1365个,吸引约1208.7万投资者,到2015年上半年,国内众筹企业已达211家,而在2013年年末时,全国的众筹平台数目仅21家。众筹平台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种类上,众筹项目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从简单的为创业者筹资发展到包括公益众筹与娱乐众筹在内的方方面面。

 

二、众筹融资模式发展前景的展望

 

与传统的融资渠道不同,众筹主要是直接从公众手中筹集资金给创业者或者其他有需要的人,也就是说,众筹网站充当的只是一个中介的作用,并不参与所筹资金的投资方向的选择,因此,对于投资的对象,与普通的间接融资相比,投资者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而且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众筹有着自己所专注的服务对象,传统的金融机构所做的投资大多面向已经成熟的企业,即便是风司在选择创业者也是选择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对于普通的小型创业项目,难以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中筹集资金。与传统的融资渠道不同,众筹网则可以专注于小笔融资,为分散在大众中的小型创业者筹集资金,比如一家书店的设立、一个冷饮店的建立等等,小型的创业构想往往源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规模较小,但是在面对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时,其数量却是巨大的,投资的方向也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随着市场消费以及生产趋势的变动,开设新的众筹项目。举例来说,去年秋季以来,国内玉米价格直线下降,到现在,每斤玉米价格已经不足0.8元,这与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完全开放不无关系,在国内粮价与世界粮价趋于相同,国外的农民能够盈利而国内只能是“赔钱”,这是很大程度上是成本过高导致的,而其最初的源头来自于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而农民要想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是需要较大成本的,这不是个人所能承担的,为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开设农业机械化项目,让想要致力于地区农业机械化的人员在此筹集资金,完成机械化。虽然在现存的众筹网站中,涉及农业的项目很多,但却极少涉及机械化,大多是投资某一作物的种植与销售。

 

三、众筹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所具有的特色

 

类似于酒店、小型机械的购买等的小规模众筹项目,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因此针对于小规模的融资项目的众筹平台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且其筹资对象往往是全国的投资者,当面向的对象较多时,筹集一定资金能够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此种直接投资方式与证券类投资相比,最大的优点便是,如果筹集资金的数额达不到预先设定的额度时,已经筹集的资金将会全部返还给投资者。此外,与普通的融资模式不同,众筹不仅仅可以筹资,还可以引进筹智、筹人项目,使其业务多样化。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众筹回报模式也是多样的,商品众筹的投资者可以获得产品、服务等非货币回报,股权众筹的投资人可以成为企业的股东,债权众筹可以获得现金(利息)回报……

 

四、互联网众筹所面临的挑战

 

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只有明晰了挑战的内容以及如何应对挑战,才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内,互联网众筹平台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公众对于众筹误解,认为众筹是一个虚假的融资模式,更像是一个“骗取钱财”的方式,如何让公众像接受网购一样最终接受众筹成为众筹行业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此外,在国内,众筹项目的发展极不成熟,因此,其内部运作容易出现纰漏,在初期可能无法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在问题集中出现时及时弥补成为该行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因众筹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极有可能出现虚假信息,对项目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将会比较困难,而且与间接融资相比,众筹这一融资模式因其项目的小而多,对项目的审核将会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审核效率,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网络本身的风险性,相对传统的融资模式,众筹极易出现项目信息泄露的问题,在一些项目的筹资阶段,可能被人破坏,风险较大,因此,能否解决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问题将是众筹行业能否长久发展下去的关键。

 

篇13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时期,音乐形式的多样性与其丰富的艺术特征已渐渐被大家所了解与接收。从无声电影到电影配音配乐艺术,从单纯的语音表达到丰富的形体展示,背景音乐已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门类被提出来了,并开始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工农业生产、休闲娱乐、学习教育、养生治疗、电影电视等行业中,推动并加速了各行业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背景音乐的作用功能分析,阐述它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

关键字:背景音乐 发展 前景探析

一、背景音乐的提出与兴起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不是纯粹的艺术,它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多样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背景音乐此时却正以一种迅猛的发展势头深入人心。背景音乐简称BGM,是Back Ground Music的缩写,从广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指以某种类型的音乐为背景来促进或增强人们做某事的欲望,使其成功完成活动任务的一种音乐。从狭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一种为掩盖噪声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背景音乐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无论是工农业生产, 还是休闲娱乐,它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场合,为其它行业和音乐本身带来了新鲜和活力。

二、背景音乐的分类

不同的音乐风格具有不同的听觉效果,因而不同的背景音乐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效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背景音乐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按表演形式可分为:器乐类、人声类

(2)按音乐性格可分为:柔和舒缓类、热情激烈类、活泼欢快类、风趣讽刺类

(3)按功能作用可分为:休闲娱乐类、学习教育类、日常生活类、促进生产类、影视配乐类、养生治疗类、 陶冶性情类、礼仪交际类等、诗歌配乐朗诵类

三、背景音乐的应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背景音乐具有音乐美的本质特征,根据它不同的类别及各自的音乐风格特征,背景音乐的挑选和使用应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的差异性来进行决定的。它的播放使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情况下对所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辅助作用。以下仅例举了背景音乐几方面的使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一)应用于影视配乐当中

一部电影需要的不仅是画面上的变化多端,更多时候则需要听觉上的调剂来丰富剧情情节。若情境为恐怖情节,可以给恐怖画面配上惊悚的音乐,预示情节的发展,使观众从听觉上加强对视觉的记忆效果,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电影电视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若情境为悬疑情节,可以为作品配上诡异多变的音乐,利用音调、节奏、和弦、速度、力度、乐器及乐队的编排形式及旋律线起伏不定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从心理上充满对情节发展的观看欲望,调动观众的情绪,加强情境所表达的紧张感。

(二)应用于休闲娱乐当中

无论是在咖啡厅、洗浴室、桑拿馆、健身房还是餐厅,你可以无时无刻地听到音乐萦绕耳畔。即使你并不知道正在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甚至不会在意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但你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此刻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其真正用意并不是要你去鉴赏,而是营造一种气氛,使人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融入一种氛围。相反,如果这些地方没有音乐的话,倒会让人觉得几分冷清与空荡。

(三)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当中

有资料表明:如果给一头哺乳期的奶牛定期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会增加2% 的产奶量;在蔬菜大棚里边定期播放轻音乐,也会不同程度的提高蔬菜的产量,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而在工厂、企业等地使用背景音乐主要目的是消除工作人员对于长时间工作的疲劳感与厌烦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愉快而富有意义。

(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人们可以发现,当在商场购物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心情就会愉悦,脚步自然而然地慢下来,购买欲望从而增加。厂商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通过音乐对人的特殊影响来达到增加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五)应用于养神治疗当中

现代科学研究和许多实验证明,音乐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个体差异、欣赏程度及其病种,来挑选一些节奏旋律方面协和的乐曲进行播放,音量控制在70分贝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手术室的温馨感,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紧张与恐惧感,阻挡器械发出的嘈杂声,同时调节医务人员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悠扬悦耳的乐曲使人凝聚全身于乐曲当中,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全身放松,从而调节身心,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

四、背景音乐的挑选及使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