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近年来,盘锦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保护严重滞后的局面,实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势在必行。
一、盘锦市农村存在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的工业化建设正向农村转移,许多农村建设的工业园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地区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村工业企业“三废”超标排放现象普遍,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以及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引起的面源污染均呈加剧趋势,已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
1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根据2009年农业环境现状调查,我市各类农药年施用量1249吨,单位面积施用量8.9千克/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47274吨,单位面积施用量335千克/公顷。农药、化肥的过量不合理施用,一些残留经雨水冲刷汇入水体,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残留在土壤中的某种营养元素过多,还会造成土壤对其他元素的吸收性能下降,破坏了土壤的内在平衡,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全市农用地膜使用量4363吨,农膜残留量达到800多吨,其平均残留量达到20%,废弃农膜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并且农膜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污染物,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长期污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 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粪便及恶臭对大气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目前,我市生猪存栏45730头,奶牛存栏23210头,家禽存栏1359万只。由于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90%以上畜禽养殖废水只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畜禽粪便也未经深度处理,直接作为农家肥施用,危害农业生态环境。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粪便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严重影响土壤质量;畜禽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水体,由于其氮、磷含量高,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严重时有的河段水体发臭,丧失使用功能;由于畜禽废弃物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疾病时,会导致疫情发生;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含有硫化氢、氨和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大气环境,影响周围群众,有的地方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3 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据统计,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日产生量2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生量723吨,由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在未经任何处理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大部分生活垃圾直接露天堆放或直接进入农业生产环境,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4 乡镇企业污染严重。建在农村中的工业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存在偷排或超标排污现象,给周边环境直接带来污染危害。
二、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恶化的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不足。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多数基层环保部门工作条件困难,“无人管环保、无力管环保”的现象普遍,乡镇一级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能未得到履行。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二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在城市和工业环保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三是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紧迫性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注重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对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四是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和培训不够,致使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成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1 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原划分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已不能满足保护要求的,要进行调整或重新划分;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对违反有关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罚。结合《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推动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的地区落实保护措施,逐步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加强农村地表水及地下饮用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估,完善相关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综合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制定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明确村庄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具体方案;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城市和县城周边的村庄可采用“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市)处理”的模式处理生活垃圾;交通不便的村庄可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模式;要综合灵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排污量大、污染比较严重的农村实行污水集中处理,位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合理范围内的乡镇,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在人口密度低、环境容量相对较高的农村区域,可建设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进行处理;可将农村净化沼气池与改厕、改厨、改圈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在农户分散养殖畜禽的区域,以村为实施单元,集中连片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在城郊周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水产品养殖场、农村科技园区、无公害生产基地,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沼气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3 着力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首先,需要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把农村工业的发展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当集中,对污染控制实行集中控制。推进农村工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促进企业的合理布局,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控制重污染的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其次,严格环境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或关闭。
②化学农药(人们习惯称之为农药)是指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或稀释制成粉状、乳状和水状的化学农药制剂。包括化学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原药,化学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水剂等混合农药制剂。但不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2012—3—29。
③库尔勒英下乡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种植人员99%为外来汉族务工农民,在当地租种土地修建蔬菜
大棚,种植蔬菜为业。.2012—2—26。
④生物农药有五大优势:一是生物农药的毒性通常比传统农药低。二是选择性强,它们只对目的病虫和与其紧密相关的少数有机体起作用,而对人类、鸟类、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无害。三是低残留高效,很少量的生物农药即能发挥高效能作用,而且它通常能迅速分解,从总体上避免了由传统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四是不易产生抗药性。五是作为病虫综合防治项目IPMP (Inergrated pestmanagement programs)的一个组成成分,能极大地降低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不影响作物产量。http: //baike.
/view/54305.htm.2012—3—29。
参考文献:
[1]孙肖瑜,王静,金永堂.我国水环境农药污染现状及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07): 649—652.
[2][3]唐东民,宗贵仪,唐勇.农药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及其生态风险[J].四川环境,2011,30(02):115—118.
[4]丁素明,张晓辛.农药使用的污染因素及控制途径[J].中国农机化,2010,227(01):32—37.
[5]宋宁慧,卜元卿,单正军.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01):49—57.
[6]孔朝辉,张慧芳.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94—4898.
[7]刘冬梅,李雨.农业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J].世界农业,2008,346(02):21—24.
环境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锦州市古塔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城市化进程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1、古塔区污染源及污染物产生、排放的特点分析
1.1区域特征明显
古塔区辖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工业源决定古塔区的空气质量。生活源对古塔区整体水污染物的产排影响超过50%。尤其是古塔区的西北石化工业区所在的石油街道在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的排放中位居首位,其次是敬业街道。从能源结构看,古塔区主要能源是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导致固体废物中粉煤灰和炉渣产生量偏大。
1.2行业特征明显
废水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化学试剂、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等行业。废气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
1.3典型大、中型企业污染集中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各项污染物排放量位居首位,锦州节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市供暖管理处、锦州市古塔区房屋管理供暖公司几家供暖供热企业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量值。
2、古塔区主要环境问题
2.1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国家六大“两高一资”行业(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业)古塔区占3个,导致古塔区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性能源比例偏高。煤烟型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大。
2.2冬季采暖低空污染源直接影响古塔区环境空气质量
古塔区部分燃煤用于冬季供暖,皆属低空排放,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高空扩散,影响市区的空气质量。
2.3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的废水排放量高居不下
2.4机制、体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力
由于缺乏问责机制,加之环保部门“人言轻微”,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以新带老”和“上大关小”等环评措施及“三同时”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污染物直排企业存在于城区边缘。
3、古塔区环境对策建议
3.1为实现“争先创优,增量上位”这一目标,坚持“南商北工”经济战略,保持经济稳步发展
3.2合理控制经济尤其是“两高一资”行业发展速度
3.3优化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
减少污染的根本出路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产工艺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结构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结构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就要合理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依据区域环境容量调整地区产业布局。
3.4实行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管齐下的策略,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改善能源结构,实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动全区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3.5增加环保投资,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并提高其有效性
解决资金投入,除了政府补贴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例如,排污收费、环保税收、环境基金等不仅可以弥补环境投资经费的不足,还能推动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从而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我国在十一五划计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城市建设污染等污染物排放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污染物的排放量大于我国经济的增长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虽然我国年都会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且资金总量逐渐增加,但由于环境污染速度过快、环境保护投资资金有效利用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近几年有关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的因素有许多。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效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环境保护投资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②在环境污染治理与投资资金运行方面效率较低;③环境保护投资资金运用不合理;④环境保护投资资金形式过于单一;⑤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2 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投资发展经验
由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科学技术方面都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投资经验,有效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
2.1 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工作在于“治本”
环境保护投资应从污染治理转向以预防与清洁生产为主的道路上,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其实质就是从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进的技术为基础。所以想要做好环境保护投资,就必须要做好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清洁生产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例如美国成立了环境污染预防机构,成立专门的环境污染专家小组,对各行各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供环境污染问题预防与清洁生产的具体指导。
2.2 法律的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通过立法的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美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对各个行业建立了二十多项环境保护法律。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对已建立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开始严格的执行,对环境污染严重超标的行业实行全面的环境治理措施,并对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与所承担的责任做出详细的规定。采用法律的强制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环境保护执行力度,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外,法律的强制实施,有效确保环境保护投资的持续性,资金治理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率。
3 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的建议
3.1 有效调整环境保护投资结构
想要做好环境投资,将环境污染治理转向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清洁生产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境污染投资效率。将环境保护资金主要投资于具有清洁生产的技术领域中,有效做到从企业生产过程中原料选择、生产工艺等多个环节预防环境污染。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生产技术进行评估,具有推广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清洁生产技术可列为地方、行业或者是国家科研项目计划。并且对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过程中缺乏资金的,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除此之外,对于一切有利于清洁生产与预防环境污染的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国家也可以采取免收各种技术服务费、评估费、转让费等措施,而企业研制清洁生产技术所花费的科研费等,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3.2 运用法律手段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率
政府部门通过建立环境保护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经验,为了能够使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应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完善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相关规定,规范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运营等各个方面的规则。根据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不同、项目类别不同,构建灵活多变的可行性的投资方式,做到环境保护投资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4 结语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给各国带来严峻的挑战,人们普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十中明确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竟萌,王保娟,杨文杰.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9,298(09):20-24.
[2]何平林,刘建平,王晓霞.财政投资效率的数据网络分析:基于环境保护投资[J].财政研究,2011,32(05):117-119.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