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0: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

篇1

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强化项目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提升、造价控制、工期管理等方面作用显著。而工程造价控制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一方面关系着工程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影响着工程的经济效益,更有必要强化其管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项目管理的不断强化,进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利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意义十分显著。目前BIM技术已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运用,从其运用效果来看,不仅实现了建筑工程各个要素的科学掌握,而且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升和造价控制的科学,有着很高的现实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为了在未来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更好地运用和普及此技术,积极地对其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1BIM技术及发展历史

1.1BIM技术简介BIM是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管理的英文缩写,指的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就我国目前对此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来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BIM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分析其含义对于提高其具体的利用价值有着显著的意义。1.2BIM技术发展历史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nkEastman教授创建了BIM理念至今,BIM技术的研究经历了三大阶段: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此技术的渗透范围和被接受程度在不断提升。我国对于BIM的理念和技术接触始于2002年之后。此技术在我国“十一五”的时候被重点提及,认为其是解决建筑方案优化的最有效手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此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应用效果也在不断提升。有关机构对于此技术的研究深入在进一步的增加,而此技术在建筑项目的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也在持续的加强,由此可见此技术还存在着巨大的开发空间,所以强化对其的研究和运用现实意义显著,经济价值突出。

2BIM技术的特点及运用

从目前的研究分析来看,BIM技术存在着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第一是此技术的可视化特点突出,而充分地运用可视化的特点,整个建筑项目的信息管理会更加的系统,管理问题的解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第二是协调性的特点。协调性指的是在项目管理中,利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管理冲突进行解决,这样管理因素的优化组合效果会更加明显;第三是模拟性的特点。利用BIM技术可以将建筑项目的所有信息进行仿真建设,这种仿真建设使得建筑信息产生了更加完善和精确的模拟效果,在模拟效果的基础上对信息的管理更加的具有科学性;第四是一体化的特点。BIM技术因为能够实现对建筑信息的综合把握,所以信息一体化表现和利用会更加彻底;第五是BIM技术具有参数化的特点。这种参数化特点的运用,使得建筑项目管理有了更加可靠的数据基础,所以管理效率在不断提升。

3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运用和效果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有着突出的应用,其具体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所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3.1在效果展示方面的运用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效果展示方面。在工程项目的开展中,投标和竞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此项内容的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是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能够为项目管理的最终方向打下基础。在实际利用中,BIM技术采用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利用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简言之,利用BIM技术,建筑项目的效果展示图更加吸引眼球,建筑在未来管理中的方向也更加的明确,所以利用此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动力,从而促进管理的质量提升和效率提高。

3.2在项目精度提升方面的运用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另一个突出作用是提升了项目的精度。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中,提升精度能够从更加细微的角度对管理实现强化,这样管理的质量会有进一步提升。在具体的利用中,BIM进行数据库的创建,进而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实现准确快速的计算工程量,这样可以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简言之,有了BIM技术的利用之后,整个项目工程的精度计算更加可靠,而基于精度计算基础之上的管理也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管理效果的提升显而易见,这就是BIM技术在精度方面得到运用的突出效果。

3.3在资源控制方面的运用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又一项突出应用体现在资源控制方面。从实际目的来看,之所以要进行项目工程的管理,一方面是要进行其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要进行其成本的控制。简单而言,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这是工程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而资源控制恰好影响造价,所以实现了资源的控制等于提高了造价的水平。从目前的工程实践来看,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因为海量的工程数据原因,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由于技术利用实现较好的资源控制效果,所以造价控制水平也上升了一个台阶。

3.4在施工当中的运用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最后一个突出运用体现在施工当中。工程施工也是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因为工程施工存在着多变性,所以对一些因素的掌握很难实现科学性。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通过这样的方式,施工质量提升,造价控制的目的进一步达标。

4BIM技术在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方面的突出价值

4.1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难点在目前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难点众多,所以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不甚理想。从具体实践来分析,难点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数据量大。整个工程项目涉及到的材料、人员以及施工信息等存在着动态变化性,所以产生的数据十分庞大,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对数据的分析,造价控制就难达到效果;第二是涉及到的部门和岗位众多。在工程建设中,实际成本的核算需要针对整个项目工程,但是因为部门和岗位的差异性,这种实际成本的核算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第三是对应的分解困难,此种困难造成了资源利用损耗的提升;第四是消耗量和资金支付的情况复杂,这种情况使得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更难实现。4.2BIM技术的利用优势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对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十分重要,但是上述问题使得造价控制的效果十分低下。在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积极地进行BIM技术的利用,能够很好地实现造价控制,主要是因为BIM技术具有精确的数据计算能力,可以快速地对大量的工程数据进行计算。另外,BIM技术能够实现各个岗位和部门工作的协调性,对于资源消耗等也能有准确的掌握。通过这一系列信息的利用,造价控制的难度显著降低,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加可靠。

5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较为广泛的利用价值,积极地分析其内涵特点,并在具体的应用中探讨其效果,进而总结其在造价控制当中的突出价值,这会为BIM技术的应用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勇,管昌生.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工程管理学报,2012,(4).

[2]秦丹绯.基于BIM技术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以九江职业大学综合楼项目造价控制为例[J].科技信息,2013,(3).

[3]罗文林,刘刚.基于BIM技术的Revit族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5,(S1).

[4]林智敏,朱宏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资料集成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7).

[5]周海浪,王铮,吴天华,陈烨.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数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应用[J].建设监理,2016,(2).

[6]邓芮.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J].科技资讯,2016,(18).

篇2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信息化模型的简称就是BIM技术,是一项在整个工程建造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建立建筑数字信息、应用建筑数字信息及传递建筑数字信息等,进一步的提高施工管理过程中整体水平的全新技术。施工BIM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精细化施工进行设计,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施工之前,对工程施工中多专业配合过程的难点以及工序进行有效的解决。BIM技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业主以及相关的施工单位提供可视化的精细模型,不仅有着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信息,还能够将图纸问题解决在模型设计中,工程竣工后,安装效果与模型是一致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设计、施工作效率以及运维管理水平。

1.技术原理

BIM的技术主要是通过了数字化来建立起新型的模型,以此来表示出真实世界当中所应对的实际物体,其建立起来的模型本身就是涵盖了空间的关系、建筑信息(其中包括了建筑组建的竖向以及数量等、机电的系统信息(其中包括了每个专业的设备信息,比如包括了具体的尺寸、型号、运行的参数等,然而管线信息比如是材质、型号以及使用的情况等),具有着实际物体模型的参数化,信息的含量也比较大,可以当作为能力比较强,同时也能够更为准确的体现出每个部件的空间关系等优点,不仅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当中所提到的二维设计软件深化过程当中所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能够是设计变得更加的可视化,同时还能够更为精准的发现人眼发现不到的设计问题,能够更好的实现深化设计的效果。并且所存在可视化的特点,在进行深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案来进行随时的调整,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到调整的结果。针对BIM建模技术而言,它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基于计算机的可化性,例如:一是带阴影的三维视图;二是照片级真实感的渲染图;三是动画漫游等,这些设计的可视化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方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其三维设计进行非常有效的展现,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复的利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可视化应用过程中的重新创建模型的时间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省却。在BIM可视化的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包括怎样对能够完成的完成碰撞检测和管线综合的任务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完成。针对BIM模型而言,进一步的带有数据模型,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让BIM系统智能有效的识别项目中任意一个构件的属性,让软件能够智能地应用一些工程中的规则,去对整个项目的合理性进行相应的检查,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我们在项目施工之前就找到设计图纸中的错漏以及碰缺之类的人为错误。

2.BIM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及使用范围

2.1特点

BIM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项目管理中对设计和施工方的沟通和协调,对未施工工作实现可视化的模型,尤其为当今社会造型新颖奇特,超出一般概念的建筑设计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显示了卓著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效能,可以及早发现并有效避免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冲突,从而避免质量事故及返工浪费,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建筑行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科技含量,符合目前建筑前沿的发展趋势和潮流。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技术形成的三维信息模型对项目管理的推动和指导,达到促进项目实施和影响项目管理运行方式,为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创新提供参考。

2.2适用范围

BIM技术是一项在整个工程建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应用及传递建筑数字信息来提高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全新技术。施工BIM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建筑工程的精细化施工设计,目的是在施工前解决工程施工中多专业配合过程的难点、工序。BIM技术可以给业主、施工单位提供可视化的精细模型,有完整的信息,将图纸问题解决在模型设计中,工程竣工,安装效果与模型一致,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办公楼、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异形复杂结构的施工。对工程造价、施工进度、质量管理、深化设计等进行创新应用。

3.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针对BIM技术而言,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基于BIM的虚拟施工,其施工本身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着不消耗施工资源,却可以进一步的根据可视化效果看到以及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整个过程以及结果,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返工成本以及相关的管理成本,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降低,进一步的提高管理者对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力。建模的过程就是进行虚拟施工的过程,主要指的就是先试后建的过程,施工过程的顺利实施是在有效的施工方案指导下进行的,在进行施工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主要根据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总工程师及根据项目部的经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在一定的程度上一直受到业界的关注,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一性以及不可重复性,施工方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不可重复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某个工程即将结束时,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才展现于面前。

3.1BIM技术解决方案

BIM是一种技术工具,主要的解决方案由Autodesk的Revit,Bentley的MicroStation TriForma以及Graphisoft的ArchiCAD等。这些BIM解决方案各有特点且在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虽然这些解决方案在一定的程度上主要是用来建立建筑、结构以及相关的MEP模型的,但是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模型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相应的差别,但这些BIM可以进一步的成为指导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的依据,并且还是建立应用于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模型基础。另外,Autodesk的Navisworks、Garphisoft的Constructor软件可用来建立施工模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管理工作。

3.2 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应用实施措施

3.2.1核心团队构建和工作定位

理想的项目核心协作团队在一定的程度上应该进一步的包括项目各利益相关方的至少一名代表,例如:业主、建筑师和采购承包商等等。该团队主要负责:

一是完成此BIM实施计划。二是在协同项目管理系统中创建文档管理的文件夹结构和权限级别。三是在项目的整个设计与建筑过程中,监督更新、维护BIM工作的相关内容。四是列出为项目使用BIM和协同项目管理技术的宗旨及目标。五是确定项目阶段、阶段性目标,建立BIM实施计划。六是规划安排项目团队成员在各阶段的沟通交流。

3.2.2项目BIM技术应用协作流程规划

为了能够让项目最有效地对BIM协同项目管理计划进行有效的利用,应该投入一些时间对项目各阶段过程中的团队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方式进行有效的规划。

2.2.3 BIM技术应用阶段性目标

综合项目交付的内容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档、施工运营等阶段。应包括实施方案的确定,实施过程的监管,实施结果的维护等等。

3.2.4应用计划

为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能顺利以及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应该进行提前规划。进一步的决定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分别应该建立哪些模型,以及由谁负责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模型的分发。同时也要对模型的内容以及模型的格式进行及早的确定。

总结:实现BIM的关键在一定的程度上在于软件、网络、流程、标准的协调与整合,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依靠相对比较高效的专业软件上进一步的实现各专业内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程度上逐步构建以及完善融合各专业间信息共享的BIM体系是可行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3

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将总工程按照各个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的时间进行拆分。每个单位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在建筑施工时过分追求工程速度快、造价低。导致工程的项目质量达不到保障,很多建筑寿命达不到规定的使用年限,这样使国家的资金及资源造成了大量浪费。

1.1施工进度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控制目标之一。施工进度完成的情况直接关系到投资方的资金效益,工程开始时会指定具体的施工完成时间,为了保证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常会按照制定的进度计划严格执行。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关于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方法。如:编制横道图、CPM关键路径法,PERT计划评审技术、GTRT图示评审技术、VERT风险评审技术等[1],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施工进度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在经济利益上也造成了损失。其中的问题包括:在编制设计图时,在表达工程各种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时不准确,容易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在人为手动绘画编制时,由于信息量过大造成失误;其表现形式太过于抽象,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理解错误导致工程进度无法顺利进行;各个项目之间得不到更好的交流,导致在对图纸理解过程中出现错误,致使工期延后;在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1.2在质量管理上

质量是工程管理重要部分之一,质量是指该工程达到国家规定使用的年限,还要达到美观的要求,通过在不同阶段对质量的管理,保证总工程质量合格。最常见的工程质量管理环节是:首先明确该工程项目对于质量的要求及控制方案,根据要求和方案执行,在实践之后再对实践情况产生的结果进行检查,最后发现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质量的合格。

1.3在造价管理上

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更在意工程预算的编制,建设单位在造价管理内容的理解是对于投资上的控制,而对于承包方则表现在合同上的施工造价控制。所以要面临的问题有:工程量的确定;项目数据的变更;定额采用指标问题;造价信息交流上的问题等等。

2BIM技术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BIM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BIM运用计算机的仿真模拟技术通过对工程项目各类信息的整合,将实体建筑物模拟出来,建立出一个数字模型。可以直观的将工程信息显现出来。并且做到可调整、可输出图样。并且做到了在不同软件下的资源数据共享,使得参加项目的各个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协同作业的目的。

2.1BIM在施工进度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建筑物虚拟模型的构建,可以有效地解决在传统施工进度上遇到的问题:设计单位按照业主提供的工程项目的相关材料,进行网络虚拟模型建立;根据建立的3D模型精确计算该工程施工项目所需的工程量;按照定额和工程项目的进度要求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表;建立4D可使化现场管理,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更好的掌握。

2.2BIM在质量管理上的影响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BIM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施工机械问题上,通过模型的虚拟施工可以于施工机械的协调调配,但无法预计施工设备突然损坏的情况[2];建材质量的问题上BIM可以将优质建材供应商的信息储存保证在取材时得到优质建材,保证质量,不过解决不了采购人员的主观意识。

2.3BIM在造价管理上的影响

BIM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造假的效率。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都直观地体现在模型中,可以快速算出各个项目的工程量;工程师通过模型合理的制定工程项目的控制价,另外通过对模型分析解决在设计中出现的冲突问题,减少施工设计变更;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等等。由此可见BIM技术在现代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有利于各个项目管理工作水平效率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BIM的出现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在以往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足,通过三维立体模型的方式将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造价、建筑质量等信息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中推行BIM技术必不可少,其方法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的必要因素。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客观问题,BIM技术还不能有效的解决。

作者:郑华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篇4

1项目信息集成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显然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资源,信息全球化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格局。同时,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信息的加入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现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对项目的管理主要聚焦于信息共享方面。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中的信息流通方式是:各项目参与方在各阶段用自己的应用软件完成相应的工程任务后将工作成果以纸质形式交给接收方,在这个过程中,项目信息被无数次的输入、处理、输出和损耗。据美国建筑科学研究所统计,每个数据在项目全生寿命周期被输入的平均次数为七次。但是通过BIM软件,传统的图纸信息将可以按需求从已建立的数据库中即时产生,反映最真实和实时的项目信息。所以一旦置于BIM技术环境下,能够直接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反映到所需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工程量清单等,而且随着设计的变化,构件能够将自身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设计[1]。

其实,在项目的生寿命周期内,缺的常常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即在项目不同阶段,让不同参与方,不同软件间的信息集成管理与交换,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得到准确、及时、充足的信息。

近年来,BIM模型在信息集成管理中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集成管理的巨大优势使得BIM在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迅速被应用于许多工程项目,BIM模型涉及工程项目各生命期的各个参与方,实现了建筑全生命期的信息共享,能够使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集成化管理,为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企业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提供可能,同时也为建筑业未来做大数据留下更好的数据沉淀。

2 基于BIM模型的信息管理优势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流程不变,但过程中各单位的交付成果不再是简单的图纸,而是模型。施工阶段,项目的三大目标控制也是通过模型的来实现,施工单位可以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进度的安排,并通过技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建设项目实时动态,以此进行成本的动态管控,后期运营管理。工程模型的建立将伴随着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不断完善,为业主后期的运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真正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据Autodesk公司统计,三维可视化可提高企业竞争力 66%,减少50%~70%的信息请求,缩短 5%~10%的施工周期,减少 20%~25%的各专业协调时间[2]。

DD&A行业调研部高级总监Stephen A Jones指出,建筑活动数量在中国市场是相当大的,BIM的使用可以提高在模型环境当中的施工效率和建设效率及用通过数字化的环境工具来浏览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同时也能把基础设施和能源相关联,这对中国的BIM运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

目前,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推广,BIM技术很快会进入新的阶段,未来,BIM也会与更多的新科技发展融合,将来,BIM与大数据的结合主要依靠题目、摘要及关键词等来搜索相关信息,传统的的建筑档案的存档及检索方式即将成为过去[4]。通过采用BIM模型组织的建筑档案,可检索的信息将会大大增加'并支持“全文检索”,快速定位到各种属性层次的构件。工程数据和业务数据加载到BIM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大幅增加了管理的功能,使数据实现可存贮、可搜索、可计算和可追溯等[5]。海量BIM案例数据库的建立,使其所蕴含的信息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迅速膨胀,同时拓展到其它的相关领域,减少了知识的获取成本,降低了跨界的门槛,夯实了创新的基础。利用BIM模型产生的大数据以后也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政府宏观决策分析,专家行为分析,决策行为分析等以及指数,指标的应用等。

3 BIM技术运用于工程项目的阻碍

BIM技术贯穿在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的全寿命周期过程,集成了建设项目中所有的信息,为工程项目在能耗和污染降低方面,绿色可持续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如何才能让BIM技术更好的被建筑业企业所使用,被行业人员更有效的利用成为了目前的关键问题。下面主要就BIM技术的发展在技术、经济、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3.1技术发展慢

在技术应用层面,由于我国目前仍以国外的技术产品为主,而国外BIM技术产品的本地化程度低,建立BIM模型所需输入的数据源不足,导致对一些复杂操作理解不完善,对软件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技术性解决对策。我国从2002年引入BIM技术以来,对于BIM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国缺乏较为完善的BIM应用标准,业界相关的法律规范也有待健全,导致了BIM的发展受到局限。

3.2经济投入大

当前我国的BIM应用还主要是设计方主导模式,但从效能的角度出发,业主方主导模式更能发挥BIM的主要功能、推进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内全生命周期内的运用,更是应用BIM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的最大受益者。但不菲的经济投入是影响业主方考虑采用BIM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培训员工的费用,购买软件以及硬件升级的费用,聘用BIM专家咨询的费用等。此外,由于BIM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现阶段不明显,导致业主方推动力不足,也是限制增加对BIM经济投入的原因之一。

3.3操作不成熟

在操作环境上,由于BIM技术在国内发展尚不成熟,BIM技术的学习资源缺乏,软件熟练操作者和专家的数量严重不足,缺少成熟的实践经验及相关学术交流,这些都导致了BIM操作环境的客观条件不够完善。其次在操作过程上,公共部门、业主方的参与程度低,不适应协同工作模式,工作进程重组受阻碍,模型整合和保护工作复杂,责任不分明,这些都导致了BIM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及难度。在操作组织上,由于业务模式重组会带来许多风险,组织内部缺乏明确的采用BIM技术的目标,没有长期的BIM应用方案和投资计划[6]。

4 BIM技术运用阻碍的解决对策

4.1发展应用技术

BIM的理念和技术在国外已经被成熟地应用到实践中,也得到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广泛认同,但在国内的应用实践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在制定BIM行业标准层面,需要政府与相关行业共同推进,积极的参与;在技术层面,扩展BIM技术的开放性,实现不同专业,不同软件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企业增加研发力度,创新技术工具,增加软件间的兼容性与交互性。

4.2 明确经济效益

要增加业主方对BIM技术的经济投入,包括咨询费、软硬件购置费用及员工的培训费用等。首先需要让业主方认可BIM所带来的长期效益,及可视化操作在建设项目的全周期所带来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要明确BIM的投资回报率,引起公司决策者的投资兴趣,组织有效的项目推介会,让业主了解投资前景及必要性。

4.3 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一些国内大型BIM项目都是在国外的技术支持协作下完成的,中国急需培养自身的BIM人才,打造有实力的专业技术团队。聘用具备建筑、结构、及设备等综合知识能力的BIM专家。国内高校要关注BIM教育,从大学生开始进行BIM专业能力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及软件培训,如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已招收BIM方向的工程硕士,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为其从事BIM行业做好铺垫。

5 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庞大,BIM技术的应用也为建筑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的BIM技术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促进BIM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需要经过政府、企业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相信随着各相关行业的深入研究,必将增强我国的建筑信息化产业建设,发挥BIM技术的巨大优势,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基于BIM的建设领域文本信息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李勇,管昌生.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工程管理学报,2012,04:17-21.

[3]孙晓璐.让BIM发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写在《中国BIM应用价值研究报告》之际[J].中国勘察设计,2015,05:16-17.

篇5

1.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正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对BIM相对较完整的定义是美国国家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NBIMS)的定义:“BIM是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各自职责的协同工作”[1]。

现阶段BIM使用者以设计单位为主,就应用广度和深度而言,BIM在中国的应用还刚开始,但会逐步推广和深入到建筑行业各领域。从全球化视角来看,BIM应用已成主流。BIM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许多障碍,国内专家认为没有完善的体制、规范和标准是导致BIM技术得不到推广的最主要原因。BIM在统筹运用时没有有效管理,处于松散状态,以及在策划阶段没有制定合理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方法也是阻碍BIM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应用BIM技术时需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来建立工作流程,还要培养具有BIM知识的技术人员,这也影响了项目参与方应用BIM技术的积极性[2]。本文认为在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信息管理工作也是影响BIM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BIM模型中存储了大量信息,如果对其信息管理不善,将会使项目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度大大降低。因此,本文从信息管理角度出发,探索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集成管理道路,为BIM信息创建和应用探索可行途径,为实现工程信息交换、共享和集成化管理奠定基础。

2.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分析

在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下,现代建设项目管理已经转变为对项目信息的管理。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由于项目各项阶段参与人员众多,在不同阶段的衔接处出现断点及严重信息丢失。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各阶段信息的平滑增长[3]。

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满足集成管理的要求,如:将项目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和计划、供应、实施控制、运行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管理过程。

(2)满足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考虑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竣工后纳入企业运行的应用,既满足业主实际工作需要,又为业主、最终用户、承包商等提供一些后期总结数据[4]。

(3)保证信息的时效性,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交流可直接通过模型进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节约时间与成本。

(4)方便信息存储与检索。BIM对项目各参与方产生的信息在计算机上进行了集中存储与科学管理,即采用文档编码体系作为BIM系统的底层支持,采用基于元数据的文档组织方式对文档进行组织分类,为用户提供了树状层次目录的应用界面[5]。

3.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各阶段信息管理与应用─以某轻钢结构住宅项目为例

本项目建筑实体为2层,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占地约200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工业化生产的轻钢结构。项目属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所有构配件采用标准化、模数化生产,现场进行拼接安装。项目基于BIM技术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的数据逐渐累积于一个数据结构,实现对信息的创建、管理、共享,探索项目基于BIM技术,实现对项目材料、构配件的生产、运输及装配全过程产业化链条式信息管理。

3.1设计阶段工程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从设计阶段,BIM便开始建立一个贯穿始终的数据库档案。随着工程项目开展,BIM数据信息跟随方案自动积累与更新,设计方案随着计划调整而改变。该阶段BIM模型创建过程:

(1)信息的规划

在创建模型前首先对该阶段所需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与整理,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码,方便建模过程中信息的录入与提取,避免信息的遗漏和返工。该阶段创建的信息可分为工程描述信息,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工程性能等;工程部件信息,如建筑材料、梁和柱形状及尺寸等;零件信息,如零件材料、型号、连接件形状及尺寸等。

(2)模型的创建

应用REVIT系列软件创建BIM模型,根据前一阶段规划的信息设置共享参数,并在建模过程中录入实际信息。

3-1 共享参数设置及矩形钢管参数

(3)深化设计及信息的运用

运用模型信息,设计师可以便捷地计算出方案的绿色指标、经济指标、概预算等数值,反过来再对影响方案的设计进行改良。接下来,这些数据将在扩初设计中得以细致化、完善化,最终呈交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

3.2生产、运输阶段工程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BIM数据传承到该阶段用以安排采购、生产、运输等工作。该阶段BIM数据库随着工作的展开得以补充,如计划采购信息、计划生产时间信息、计划运输车辆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明细表导出,与企业ERP系统结合,指导工厂生产与运输,节约时间,实现零库存。

3-3 构件生产明细表及运输明细表

3.3装配阶段工程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BIM数据传承到该阶段用来做工程量化、进度编排、工程造价等准备工作,通过4D-BIM等技术指导装配过程。该阶段设计变更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等施工信息等都会被存储到BIM数据库中。

3-4 柱节点以及柱梁节点的安装

此外,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也将添加在模型中用于维护阶段。最终完成的工程项目实体与BIM模型的数据是完全对应的,每项物质零件都有其准确的电子数据信息存档备案。

4.结论

BIM信息的创建贯穿于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是对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数据的积累、扩展、集成和应用,是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服务的。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的特点。BIM的应用使各阶段的工程信息得以集成和保存,解决信息流失和信息断层等问题。本文通过BIM技术在实际项目的应用,探索了基于BIM模型的项目各个阶段信息管理与应用道路,为下一步研究BIM应用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1)

[2]张成方,李超.BIM软件及理念在工程应用方面的现状综述与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

篇6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71-03

作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形下,实施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建设已在中国全面铺开。建筑工程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关键,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出现和革新,为建筑工程的设计留下了“汗马功劳”。然在建筑工程领域,仍有更大的问题亟需解决,这一问题无疑就是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之间出现信息断层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有效贯通。为此,探讨如何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并构建实效性强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正是摆在众多建筑信息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约0.027%,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高达11倍。如此重大的差距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严重不协调的。更有甚者,由于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极不完善,导致在工程项目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效果差,信息协同性不强,信息意思表达不够明朗,信息利用价值不高等等状况,极大地弱化了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IM(Bul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技术的创新为解决建筑行业中存在的棘手项目工程管理信息化带来了“福音”,有学者甚至将BIM技术称为自CAD技术之后的建筑行业技术革新的第性变革。它的引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建筑行业发展的项目工程信息管理的难题,实现了项目工程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对项目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1BIM的技术特点分析

何谓BIM,美国的BIM国家标准做出了如下的解释:“对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一个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过程;一个实现建筑项目不同阶段信息插入、提取、更新以及修改的协同化作业平台。”从BIM的标准中,我们可以发现BIM所具有的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关联性和一致性的技术特点。

1.1可视化

所谓的可视化,即是说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建筑实物的立体化展现,这种近乎“逼真”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损失。在以往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应用平面的施工图纸做导向,但图纸最大的缺陷就是立体感明显不足,仅是设计人员的凭空想象,直观性不强,势必会对建筑物重要功能产生遗漏而不得不重新施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然BIM技术的引入,以其三维、四维、甚至N维的可视化强大功能,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物理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使一个超乎真实的立体建筑物模型得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图1)。更有甚者,BIM不仅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可视化,在施工、运营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达到可视化的效果。

1.2协同性

由于建筑项目工程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了施工部门、设计部门、监管部门、甚至融资部门等等,实现各方的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实现建筑项目的协同性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此外,由于各方对于项目相关技术参数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所偏差,假使在施工之前未能实现充分的沟通,就有可能导致“临时抱佛脚”甚至施工事故的产生,不仅对项目的进度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导致相关部门的信誉度遭受重创。为此,在问题为暴露之前实现各方“未雨绸缪”的有效沟通无疑是“共赢”的最佳表达,而BIM技术所特有的对项目各方的意见、建议进行交流和汇总的强大功能,并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对施工工序进行模拟,不仅有效避免了建筑事故的发生,还能做到发现问题,协调沟通的理想效果。

1.3模拟性

BIM的模拟性技术特点,是指BIM不仅能在项目设计阶段实现对建筑物的模型模拟,通过三维、四维的效果图来消除以往图纸设计的缺少直观性的缺陷,还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达到模拟的效果,即是说模拟施工建设的整个过程。在建筑物设计阶段,BIM会针对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各个部门的性能进行模拟,包括节能模拟、突发危机事件的人员疏散模拟、对建筑物的光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等;而在项目施工阶段,则表现为对项目的施工效果的三维模型进行4D模拟(如图2),即是说可以实现模拟施工流程,BIM的此种性能,不仅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确定寻求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流程模拟中,项目各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为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驾护航”。

1.4关联性和一致性

所谓的关联性,是指在BIM技术下,项目设计模型中的各项数据是彼此关联的,当某一数据参数发生改变时,与这一数据参数相关联的其他参数信息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以实现技术数据参数的吻合性。此外,在项目进度的不同阶段,这些技术数据参数信息无需重复输入,也不会发生改变,实现了项目数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BIM技术所具有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的功能,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各种数据参数信息的精确性,也实现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个阶段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

因此,在对BIM技术特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BIM技术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能够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整合的信息管理模式。

2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重点无疑是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在以往的建筑项目管理实践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施工的进度,更是由于成本控制的不完善导致诸多“烂尾楼”的出现,这些不良结果的产生,与传统落后的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唇齿相依”。

在信息化、网络化不断迈进的今天,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可谓是形势之所需,发展之所求。然在《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2009)提到:我国大中型建筑企业约 20%开展了信息化工作,达到对企业管理辅助应用水平的比例为39%;61%企业处于办公文字处理和简单工具软件的应用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仍然“任重而道远”,然是否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也就成为现代建筑企业与传统建筑企业的“分水岭”。由于大多数建筑企业为实现信息化管理,导致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出现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图纸化设计的“专业碰撞”导致施工难度增加

建筑工程的设计,并非某一个专业可以达成,必是各个专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形成合力的最终结果。这些专业无疑包括了土木工程、电气自动化、通信安全、排水工程、建筑工程等等,对于某一个专业的设计图纸而言,是不存在问题的,然将所有的图纸设计综合在一起,问题将在所难免,尤其是现代建筑与以往建筑相比,结构更为复杂、功能更为齐全,愈加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出现图纸化设计的“专业碰撞”。然这种碰撞的结果,一方面是导致施工方“无所适从”、“难以下手”,出现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由于对施工图纸的似懂非懂,为赶进度,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2.2信息沟通的不到位导致项目各方的协同性严重不足

由于建筑项目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均涉及到诸多的数据参数信息,大量的工程数据在施工开始之后也会“批量”产生。对于项目相关各方来说,能否及时、准确地接收到工程信息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无缝隙交流,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基本条件。然在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中,由于缺乏信息化为支撑,项目各方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存在滞后性,使项目各方的沟通和协同性严重不足,导致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的不必要的增加。

2.3工程量计算不得法导致工程造价“失准”

工程量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部分,而工程造价又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然在传统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下,由于缺少科学、规范、高效的计算模型,而工程量又具有计算规则繁琐、涉及面广、工作量极大的特点,稍不谨慎,就会出现多算、重算或漏算,进而导致工程量计算“失准”不良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

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及优势

在对传统的信息管理弊端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存在着图纸化设计欠缺全局功能、信息交流不畅、成本控制“失真”等缺陷,导致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难以实现无缝隙管理。为此,必须引入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信息管理的不足。基于BIM技术条件下的工程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下项目信息管理的屏障,将工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专业、关键指标、组织、项目等信息进行整合和集成,并促使工程项目系统内部的资源实现协调一致,以形成项目信息管理的信息流网络(如图3),这一模式的实现,推动了项目信息管理的优化提高。

3.1以BIM为枢纽的中央数据库的实现,为项目各方的协同交流提供平台

从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中我们可以得知,BIM中央数据库,不仅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下存在图纸化设计的“专业碰撞”导致施工难度增加的弊端破除,更为重要的是,将各个集成阶段的资源和数据实现有效链接,通过智能化和参数化的手段将本来极为复杂的项目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在关键指标集成中,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工程量计算不得法导致工程造价“失准”的问题,通过三维或者四维的模式来实现工程实体的模式,进而实现工程造价的精确性计算。此外,在项目信息管理全生命周期中,通过BIM平台,能实现对与项目有关的数据参数进行共享、更新和管理,实现信息的一致性。

3.2以BIM为枢纽的中央数据库的实现,能有效满足项目各方对信息的共享需求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功能强大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导致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各自为政的不良局面,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诸多隐患。而以BIM技术为依据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建,有效地将工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关键指标、每一个组织、每一个项目等信息进行整合和集成,使项目中的各个“成员”不再是彼此“隔绝”的关系,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在BIM信息平台顺利地实现交互性的共享,以满足各成员对信息的需求。

3.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动态控制

基于BIM技术下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的实现,能够对传统图纸化设计中的专业间的协调性不足实现优化,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节能减排问题、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管线碰撞问题所涉及到的重要参数数据或信息也同样能实现模拟化管理,以保证对整个项目的动态化控制管理。进而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的质量、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体现信息对工程项目服务的动态优化性。

3.4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系统

随着项目管理周期的不断缩短,项目信息的也会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某一阶段工程的结束会使某些信息过时,这时就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否则不断累积,必然会使信息难于管理。BIM技术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根本这一状况,因为BIM信息模式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型,而是能够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随着数据参数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智能化系统,使得其能够对项目进展各生命周期实现有效跟踪,为整个全生命周期的优化管理服务。

总之,BIM技术所具有的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关联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工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更使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如虎添翼”,保证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科学开展,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Z].2011-5-10.

篇7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不仅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效益,更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抓好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是工程施工生产要素的集中地,存在大量的立体交叉作业,而且施工环境复杂,有许多临时性的生产设施。同时,人员和机械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作业区域存在安全风险多。例如,高空、临边、边坡、基坑等等。正是因为施工现场集中着大量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材料,危险因素极多,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策略

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必须把握安全至上的根本原则,处理好安全与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工作人员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工程的施工中,不论效益与成本出现了什么问题,都不能减少工程安全的投入,必须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

2.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加强工程危险的预测预防。(1)在工程作业前对现场施工生产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分析,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思路、安全管理重难点和安全管理投入等,全面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危险,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2)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给员工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以此消除习惯性错误操作产生的施工危险,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3)工程施工企业要积极制定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尽可能消除工程施工的危险源,有针对性地避免施工险情的发生。(4)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积极购置合格质量的防护用品,要让防护用品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5)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施工的安全检查,能够准确辨识施工现场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减小不稳定因素的积累。

3.要想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情况,全面了解安全管理的问题,就必须要在工程项目施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施工区域安装电子信息监控设备。(1)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全方位、全时段安全了解被监控区域的施工情况,以及机械设备、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而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部位的全面检测、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出问题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信息网络系统在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管理中的建设与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安全管理手段,使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4.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不仅局限在危险预防上,更要体现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上。(1)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比较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包括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爆炸、火灾,触电、坍塌等等。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要能够及时判断安全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安全事故。(2)要想保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能够顺利实施,施工企业还需要定期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演练,使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的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减少工程项目建设的损失。 5.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应该落实全员、全方位安全管理责任制度。(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从领导到普通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形成全员原理的分配格局,要尽可能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与此同时,工程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工作人员要仔细研究工程事故发生的周期、规律,做好提前预防。(2)工程施工还有一定的随机性,在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要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意识,建立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3)另外,还要加大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投入,要给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要建立健全施工安全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事故要严肃处理,将全方位的工程管理落到实处。

三、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重点

1.首先,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使各部门和管理者能够自觉地加强安全管理。(1)工程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工的直接生产负责人,对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其要担负的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施工制度的实施、安全责任制度的考核以及各项安全措施费用的落实等。(2)施工现场负责人对工程的安全管理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于监督和审查现场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地予以纠正和处理。(3)各工程项目应根据其工程的规模设置与其相符的专职安监人员。安监人员对施工的人身安全、施工机械设备和安全保护等方面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安监人员同时还须负责各项安全生产规章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办理与工程相关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事宜。(4)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业资质才能参与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并实行个人负责制。

2.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农民工等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1)政府应设立并完善农民工进入建筑施工行业的准入制度,对一些身体素质不符合相关建筑施工岗位客观要求的人员,禁止其进入建筑施工行业。(2)政府应努力主导培育相关的建筑行业用工的劳务公司,由专业的劳务公司对进入建筑施工行业的农民工人群进行资质评定、资格评审,做到输出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安全施工生产意识的专业化素质人群,对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升及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具体到建筑施工企业,应由企业根据项目的需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培训,强化建筑施工的风险意识和具体的安全作业要求。

3.现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1)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应该是由项目专职安监人员直接负责的一项工作,其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业检查、针对重点工序和高危作业的检查等。(2)实施安全检查制度可以实时提醒人们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尽量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安全检查最好与经常紧急事故演练一起进行,使人们熟悉在紧急安全事故发生时的撤离和避难路线,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这在高危作业进行时,对预防发生群死群伤安全事故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篇8

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1构建沟通平台

BIM技术在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中能够解决二维设计图纸中专业化过强的问题。一般而言在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前,对于立面、剖面、平面等都难以明确,因此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管理层往往也只能通过管理途径进行管理,对于工程的了解则往往比较片面。而使用建筑信息模型,工程的设计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三维的立体模型能够通过肉眼察觉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管理而言也能够增强对工程的认识,通过模型可以生成效果图以及报表,在设计及建造和投运过程中,也能够在可视化状态下展开沟通以及决策,能够明确问题、提升沟通1效.2率实。现事前协同

其次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业主因为各自接口问题市场发生冲突,进而召开接口协调及配合会议,寻找接口问题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一次作出补救。此类的现象发生较为频繁,BIM平台构建完成之后便能达成事前处理,对接口问题进行有效的反映,从而实现实施前解决问题。最为典型的就是装饰施工项目中的管线施工,通过BIM模型的碰撞检查程序就能对管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因为改善之后可能会造成其他影响,一般问题改善后还会再次进行碰撞检查,不断的对管线布置优化,以此在工程实施之前编制好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为整体工会才能效益实现亦有积极作用。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

2.1场地分析

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场地信息对于建筑整体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若是不经过有效的分析整理回到施工过程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场地的地貌、地质、地形以及实际现状和交通等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往施工场地分析的过程中有较多的问题,现场分析时对于定性分析过于重视,而在定量分析则较为忽略。使用BIM技术与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将BIM和定位系统融合,对整体施工场地进行模拟,进而得到场地物理数据,通过对物理数据的处理为施工现场规划与设计提供可靠数据2。.2建筑设计

我国以往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使用二维设计方式来表达设计意图。而使用BIM技术能够实现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也即是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构建,设计也能实现可视化,对于设计效果的表达亦能更加直观。这一类的可视化模型初步构建完成之后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筑物旋转等方式来实现空间效果的探查,并通过修改数据等方式来实现细部设计的优化。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导致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任务也逐渐繁重,就算是建立模型也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使用二维图纸设计方式不仅缺乏直观效果,同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也无法探讨,有完整的、系统的设计表达成为设计师们共同的愿求,而BIM能够实现这一诉求,并且远不止于此。

二维图纸设计中,每一张图纸都是一个子项目单元,根据工程规模确定子项目单元的数量,方案设计之初由设计师绘制相应的平面图,之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剖面图及立面图的绘制,跟随建筑设计项目阶段的迁延,一旦出现不合理需要修改的部分,那么从修改的那一部分至目前阶段的图纸可能都需要进行修改,并重新进行图纸绘制。这使得工程图纸设计工作的工期严重被延误,然而这些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划分为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的步骤。使用BIM技术在设计过程中,修改某一部分时能够实现自动改变,同时能够提供给客户建筑任意视图,比如平面图及剖面图及大样图等。在图纸的设计工作得到有效简化后,图纸设计的效率能够有效提升,能够推动整体工程的进程。

另一方面,设计工作中业主变更诉求相对较为多,这是传统设计中最为耗时的部分,不同于某一不合理部分的小篇幅修改,客户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往往是复杂且多样化的,相对复杂且不具体化的要求,应用BIM能够快速推进这一要求的发展,使得客户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设计工期不会大幅延长。这也是上文所说的自动修改,因为数字化模型提取的数据是从同一数据库中进行的,因此,设计师只要不是推翻某一部分设计,而是进行设计变更都能实时进行整体的调整及更新。综合而言,BIM在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中不仅能够实现设计效率化,更能实现高质量目标。

2.3施工及投运管理

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中,BIM技术可以为施工工艺选择及施工工序设计提供支撑,一般而言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BIM技术能够实现精准化的目标。以往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工程设计问题,往往会导致施工变更一类的情况出现,这是由于施工设计与实际状况不能实现统一,在工程设计合理、精确的情况下,施工管理也减轻了较大压力。施工管理中的进度管理也是较为关键的部分,通过BIM施工安装模块以及编辑器的管理能够实现施工进度查询及调整,能够为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提供刻度,完善施工进度管理。

3结语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人们对于住房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成为建筑工程难度较大的部分,不论是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在后期的投运管理。本文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进行了分析,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篇9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信息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43

[中图分类号]TU17;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1

随着工程项目非标准化趋势的增加,项目参建方增多,参与方之间的协调越来越困难,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工程建设的进度的影响越来越大。BIM技术的出现搭建了设计与施工的桥梁,促进了工程项目参与方的沟通,基本实现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1 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起源于美国查克・伊斯曼博士提出的建筑计算机模拟系统(Building Descdption System)。其主要是以工程项目分类信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维建筑模型,该模型融合了整个项目的信息,涵盖了规划、设计到施工、后期服务的全过程。

该技术的目标在于统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参与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平台,以此推动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争端。如今,BIM技术已成为建工程建设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之一。

2 BIM技术的基本原理

BIM技术作为数字信息化虚拟建模技术,不仅包含了项目所有信息的数据模型,也涵盖了项目信息之间组织的行为。通过信息数据模型与行为模型的结合,使数据由信息层经过行为层(模型层)到管理层,数据的运动产生了动态的关联。

由此可见,BIM技术不但可以增加项目的协同,且通过动态的数据,可以准确及时地提供项目各个阶段的信息,促使工程师建立相对精确的工程数据模型,实现对项目的实时管控。

3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3.1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展的需求分析

无论是业主、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项目建设参与方都希望借助计算机去计算项目中的信息,采用可视化的形式去快速理解信息,这就是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需求。

3.2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优势

随着公路交通建设要求与社会交通发展需求的提高,高速公路的现代化发展开始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特征,并向当前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可见,BIM技术与项目管理的结合不仅符合了政策的导向,也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IM技术在信息创建方面的优势: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创建是基础,同时也是极其关键的工作。这就要求工程项目信息具备准确性和完整性。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创建,可以利用设计软件创建多维的数字化,设计信息;审批报告;设计任务书、投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现场施工照片等,这些均可由办公软件创建,以电子档案(各类数字化信息载体)的形式供各参与方使用。

BIM技术在信息集成方面的优势: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管理者能否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项目信息,对其决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不但涉及众多领域参与方的信息,且随着项目的不断进行,不同阶段的信息也被陆续录入了BIM模型中,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项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发挥了项目系统的协同作用。

BIM技术在信息的传递、共享方面的优势: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点对点”的模式,这种模式下,信息的传递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比如,决策阶段的信息传递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信息传递到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信息传递到运维阶段,很少有反方向的信息流动,这就使项目各参与方只能在其主要的工作阶段参与信息的管理活动。同时,由于信息在各阶段之间流动时存在“信息断层”的现象,使信息传递效率极其低下,无法实现完全发挥信息的价值。基于BIM模型的信息传递过程,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流失的问题,还保证了各参与方能够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参与信息管理,有利于发挥项目信息的最大利用价值。

4 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带来的优势

某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完成了公路项目的施工,其过程中BIM技术将可视化-仿真、施工-实施各部分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项目链条,并由此带来了工作模式、工作成果等方面的变革。

4.1 工作模式的变革

BIM项目团队由传统团队加上专业BIM团队的方式来组合,这与传统项目部的构成是不一样的。其中,传统团队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现场施工人员以及辅助施工人员等组成。而BIM团队由BIM经理和BIM协调人组成,在这一综合团队中,BIM经理与项目负责人进行配合梳理项目的BIM流程、标准以及内部合作方式,BIM协调员与专业负责人配合解决所有项目中遇到的BIM技术问题。

传统项目团队中,各专业之间的协同配合是采用二维图式的阶段性配合方式,其弊端是信息交换和反馈是片段性的,容易产生内部混乱和大量重复性劳动。

BIM项目团队的协同目标是实现三维协同,比如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共同在施工信息模型下工作,由各专业模型合并组成完整的施工信息模型,信息实时交互、实时反馈。

4.2 工作成果的革

BIM技术在不同的项目管理不同阶段中应用不同的软件,这可以带来不同形式的效果,比如在施工图阶段,设计单位可以应用相关软件,建立整个项目的MEP施工图的BIM模型。利用模型,甲方和施工方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将要施工的项目的效果,同时把相关的问题和修改在施工之前全部进行解决。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我国现阶段,项目施工承发包存在许多形式。当前,民用建设项目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施工总承包管理和施工总承包两种方式。本人就在项目管理中分别遇到的两种类型案例作一简单介绍,并加以初步比较。

一、案例

1、佛山某医院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模式及特点

⑴ 项目概况:

该医院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扩建工程,是佛山市医疗系统的重点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7000m2,总建筑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包含门诊病房综合楼、生活楼(含高低压配电室、空调机房)、营养食堂、职工餐厅等项目的围墙、大门、市政道路、给排水、消防工程、绿化、污水处理站等地上建筑、地下二层停车场(车位1000个,全部建在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地下层)等配套设施。施工范围包括基础及地下室工程(含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主体工程、天面防水隔热工程、外墙装饰装修工程、室内外水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工程、消防工程、人防工程、防雷工程以及室外给排水等项目的施工内容及幕墙深化设计。

⑵ 该项目管理特点:

进度方面:因设计和施工分开,两者间需要通过业主进行联接,有时会造成有不同步问题的发生。如:楼层的电气线管预埋需与结构同步施工,但弱电图纸迟迟未出,推迟了弱电单位的进场时间,导致在结构施工完成后出现需要重新开凿墙体或者线管移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部工期,工期总体延后两个月。

协调管理方面:建设整个过程中,业主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总承包等参建方分别签订合同,承包合同内容较单一,条款内容清晰,有利于合同控制管理,施工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任何经济纠纷。

投资管理方面:招标选择施工总承包单位,以施工图设计为投标报价依据, 在开工前就有较明确的合同价,有效的对总造价进行了早期控制。从目前的资料显示,总投资基本无太大变动。

工程质量方面:工程的质量标准和功能要求通过施工图纸和合同条款进行详细、全面、具体的规定,工程质量要求明确、执行依据分明,项目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主体结构工程已实现省优标准。

安全文明施工方面:在项目整体安全控制方面,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管理,责、权、利关系明确,更有利于其调动一切资源,确保施工安全;项目在佛山南海区海八路地段,安全文明施工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和受到过政府部门的处罚。目前已评定了省双文明工程。

2、以佛山某超大型商业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及特点

⑴项目概况:

该项目基本情况是:框架共九层,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和静压桩、锤击桩等多种形式基础;地下室一层,层高4.5M,首层~八层层高6.2M,九层层高6.5M;建设规模大约75万平方米,建设资金投资约40亿;土地为租用合作性开发用地;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建某局,各主要分包商代表的有杭州杭萧、苏州金螳螂、湖北中太、杭州精工钢构、远大幕墙等共四十多家施工分包企业进行平行承发包,总承包单位对各分包商的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对各分包商的竣工验收资料进行统一归档、审查管理;建筑主体设计为一家大型建筑设计院,其他专项设计由施工单位负责深化设计报总设计单位确认后施行。

⑵ 该项目管理特点:

操作方面:业主与总承包单位签署承包合同(基础和主体施工合同),规定总承包单位负责对各分包企业进行全面质量、进度、安全管理,对竣工验收进行资料统筹管理,并且要求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署总分包管理协议。项目进入装修和设备安装期后,业主又与各分包商签订承包合同(直接分包),同样也要求分包单位与总承包单位签订管理协议。

执行状况:因业主与分包商直接签署分包任务,总包与分包表面上好象存在彼此约束关系,但实际在操作上因利益关系不同理解或分配分歧问题,履约情况十分混乱。曾出现多次合同纠纷违约事项和劳务纠纷,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许多分包商因抗拒总包单位的管理,造成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不畅,工程质量局部受到很大程度降低和影响。

投资管理方面:因各施工合同大致约定施工支付是施工到50%方可支付工程进度款,总支付程度控制在75%内。据悉业主前期投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后期,因资金投放过于集中,也造成许多施工项目的拖延。因延误等问题,造成间接经济损失也很大。

工期方面:项目于2009年4月开工,目前尚未竣工验收。至今实际工期已超过一年。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多次合同纠纷和不同责任人交接过程延误等方面造成。

协调管理方面:该项目工程管理现场协调的工作量非常大,管理队伍除专业管理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外,业主还另外组织有土建组、安装组、装修组、设备组、资料部、物业管理公司等上百人的管理队伍参与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环节过多、十分复杂,经常造成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现象,返工、整改现象多且量大。

二、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及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特性

1、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式,就是业主采用平行发包方式,在与总承包签署承包合同的同时,又直接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再通过总包与分包签订有关总分包协议等方式来进行管理的项目承发包方式。这种承发包方式实质是“名义”上的总承包。

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式主要适用于发包方具有强大的管理团队和完好的管理经验,大多被要利用承包商的钱作先期投入的开发商使用(代资建设的项目)。现建设市场中,尤其是民营投资的对需要承包商代资建设的项目所占的比例最多。

2、施工总承包方式,就是业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招投标规定将项目设计与施工分别发包给一个合同主体,在施工承发包方面与一家总承包商签署合同,由施工总承包商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所有施工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及文明施工负全责,对项目的所有竣工备案资料负全责。

施工总承包方式主要适用于管理相对要简单易行,且监督、管理方面较易控制的建设项目,现行建设市场中大多被政府建设项目或国有投资的项目建设采用。

三、施工总承包模式、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应用对比分析

1、施工总承包模式

⑴ 业主自主性方面:业主能自主决定项目目标,业主有话事权;

⑵ 合同管理方面:合同量较少,管理较方便,管理难度适中;

⑶ 项目管理方面:要求业主及其团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需要较强的设计

和施工协调配合能力;需要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方进行统一管理;

协调管理量适中;

⑷ 质量管理方面:需要总承包商、监理方、业主代表等多重监控;需要进行全过程监督;需

要组织验收工作;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冲突会对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业主

需要进行专业性管理。

⑸ 进度管理方面:由总承包商统一管理,总体进度较易控制;先设计再招标的方式导致建设

周期较长;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易导致工期拖延;工期短。

⑹ 投资管理方面:合同总价清晰;建设周期长导致业主管理费用增加;投资价格低。

⑺ 建设资金支付重心方面:因设计与施工分开承包;总承包又可与专业分包分别发包工程,

业主延迟前期支付可使建设资金支付重心后置;建设资金支付重心后置较明显。

2、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⑴ 业主自主性方面:业主能自主决定项目目标,业主有话事权;

⑵ 合同管理方面:合同量多,合同主体多,内容复杂,合同管理量大;管理复杂、难度大。

⑶ 项目管理方面:管理协调工作量大;协调量大。

⑷ 质量管理方面:总承包商对其承包的工程负责,对分包商负管理责任;分包商管理需要专业管理公司参与;专业性管理要求高。

⑸ 进度管理方面:工期不够稳定;理论上工期最短。

⑹ 投资管理方面:压价环节多,投资总价最低。

⑺ 建设资金支付重心方面:因多承包单位承包,压价层面多,带资承包等现象延迟支付可能性大。建设资金支付重心后置最大。

以上对比分析说明:

1、本分析以正常的管理状态为前提,对比仅相对性而言;

2、建设资金后置与承包商带资有类同之意,但须以合法、合规为前提。

篇11

当前,BIM技术已被国际工程界公认为建筑业发展的革命性技术,它的全面应用,将对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

我国现阶段主要运用清单计价模式来计算造价,即采用地区主管部门统一编制的预算定额配合定时调整市场动态价来计算。定额的消耗量指标是地区的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且定额每五年才更新一次,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没有办法准确反映生产力现状,造成定额利用的资源单价与实际市场脱节,只能通过二次调价来进行计价工作,使造价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1.2 多次性计价造成造价难以控制

我国建设项目需要计算建设期间各阶段的工程造价,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各不相同,各阶段造价如图1所示。图中每个阶段工程造价编制主体不同,而各主体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导致造价管理工作难度大,耗时耗力。

1.3 造价数据更新较迟钝

对于设计变更,往往修改一个构件,就会引起相关构件的工程量发生改变,造价人员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项目工程造价。如何快速准确地收集并汇总这些变更、索赔信息,是当前造价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BIM技术简介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也称建筑物的虚拟模型(数字模型),它能够创建、收集、管理和应用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有模型本身的几何信息和可视化信息,也有建筑、结构、机电、热工、声学、材料、价格、采购、规范、标准等专业信息。在BIM三维模型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便形成BIM四维(4D)模型,它具仿真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管理(资源、场地、安全)和成本实时监控等功能。在BIM4D模型上再加入工程造价维度,便形成BIM5D模型。由于5D模型包含了所有成本相关信息,如工程量、进度、费用等,它可以汇总项目任意时间段内发生的费用,还可以分析任何时间段的成本和进度偏差情况,从而能够做好项目精细化预算及施工过程造价动态管理。

3 BIM技术在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阶段需要进行投资方案的选择和决策。该阶段,投资者可以使用设计师根据项目初步规划建立的BIM模型或者以往相似项目的BIM模型来提取数据,快速、准确地汇总建筑面积信息,能快速编制出项目投资估算,做出正确决策。调查可知,用BIM模型编制的项目投资估算精确度可达到3%,真正起到控制后期成本的作用。

3.2 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非常大,它将决定工程项目的工期长短、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造价的高低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设计阶段,BIM模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工程造价。

3.2.1 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可以建立多个方案的BIM模型,由系统自动生成各方案的工程造价,利用价值工程的综合评价法来对模型提供的方案和造价对比得出最优的项目方案,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3.2.2 实现限额设计

建设单位可以将其设定的设计概算费用和限额设计指标信息导入BIM模型,BIM模型系统能够自动对其计算出来的项目的工程造价和设计指标与导入的设计概算和限额设计指标进行对比,进行真正意义的限额设计。

3.3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可以运用设计师建立的BIM模型直接汇总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人为编制清单时由于信息量过大而发生的漏项或算错问题。建设单位编制好工程量清单后,可以将清单附加到BIM模型中,在发出招标文件时将模型一起发给投标人,帮助投标人快速准确地提取并核算工程量,使其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保证投标质量。

3.4 项目施工阶段

BIM模型在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如下几个方面。

3.4.1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BIM模型包含构件信息、进度信息和成本信息,选定任意施工时间或时间段,模型就能依据施工进度展现出当前的施工状态,并快速汇总人工、材料、机械的使用量。施工管理人员综合考虑项目限定的资源、总工期,在模型中设定各个施工班组并设置好每个班组的工作限度,模型就能准确而快速地完成各个工种的工作量安排并自动检测各个班组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否冲突。

3.4.2 快速实现进度款支付管理

在我国,有各种各样的结算方式,有每月结算、分段结算、竣工后结算和单项工程结算等。如按月结算,先由施工单位根据本月完成的工作量编制结算文件,再由业主及监理确认后支付价款。由于当月实际完成哪些工程部位业主很难区分,特别是当完成某层的一小部分工程时,如刚把梁钢筋绑扎完成,很难去界定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所以施工单位往往会多报很多工程量,想提早获得工程价款,甚至出现工程进度款累计支付超出合同价的情况。依据建设合同和图纸对BIM模型构件设置对应参数,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框图出量、框图出价,设置好结算的起止时间,模型就能快速实现拆分和汇总工程量,并形成造价进度文件,为造价人员审核进度款提供数据支撑。

3.4.3 工程变更管理

在建设工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工程变更,随之而来的是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发生改变。传统的工程变更审核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除了变更部位工程量外,其他与之相关联的部位的工程量也会发生变化,而造价人员需要一点一点去计算变化部分的造价,费时费力。利用BIM技术,造价人员可以直接在模型上对变更部位进行修改,其他相关联的部位也会自动更改过来,并且造价信息也会相应改变,能快速方便地将造价信息变化计算出来。

3.5 项目竣工决算阶段

在竣工决算阶段,传统的工程决算价的计算方式为软件与手工结合算量,建设单位造价人员在审核结算文件时要一个个构件去核对它的计算式,并要与合同及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对比,核算难度大、工作量大。BIM模型经过施工阶段的修改完善,能够体现竣工结算时的实际工程,用其统计出来的工程量就是实际发生的工程量。我国当前较多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综合单价不进行调整,工程造价随着工程量的改变而改变,将综合单价数据加入到BIM模型构件中,即可实现框图出价,大大提高了结算速度,并且能减少双方的纠纷。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BIM技术和应用环境的成熟,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而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必然会带来造价管理历史性的革命,也将带来造价管理工作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篇12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BIM技术背景

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及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现代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标准逐步提高,设计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而繁多,机电工程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升级提高。然而,基于二维CAD 技术的管理模式无论在化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管理。BIM技术的出现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全新的理念与工具,将引发建筑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在优化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 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BIM技术以其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诸多优点越来越被大家认可。 它通过设计效果的可视化,对模型效果进行检验,为我们展现了二维图纸所不能给予的视觉效果和认知角度,达到三维效果的模拟和施工的监控。

二、BIM在地铁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基于二维图纸的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错漏碰缺”现象,特别是风水电不同专业的管线碰撞打架现象严重,如此等等,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相对其它专业,机电安装专业更加迫切需要应用BIM技术以走出当下的管理困境。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可以提前发现各专业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并给予综合平衡,减少返工;而且BIM技术的应用成果能够轻松延伸到其预制构件、机电清单、采购管理以及设备运营维护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到机电安装施工领域,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碰撞检查,管线综合设计,系统平衡校核,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及进度控制,优化机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以上六个方面的应用,是机电安装施工行业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项目情况、业主要求、施工周期,安排不同层面的应用内容。

1碰撞检查

地铁2、3号线机电工程建设中,各专业设备管线种类繁多,包括给排水管路、消防喷淋管、电缆桥架、空调送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新风管、冷冻水管、冷却水管、弱电管线等等。二维图纸往往不能全面反映个体、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碰撞的可能;同时由于二维设计的离散行为的不可预见性,也将使设计人员疏漏掉一些管线碰撞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在管线综合平衡设计时,利用BIM的可视化功能进行管线的碰撞检测,将碰撞点尽早地反馈给设计人员,为实际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参考,在第一时间尽量减少现场的管线碰撞和返工现象,以最实际的方式体现降本增效,践行低碳施工的理念。好的设计院的设计尽管考虑得比较周到,但是还有一些地方有遗漏。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之间的错漏缺将严重影响到施工设计和成本。一般情况下,施工设计人员会对施工前进行管线设计并解决大量的管线碰撞问题。

2、管线综合设计

机电安装施工行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何实时地与土建、装修专业进行配合,合理的利用安装空间,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一个难点。采用基于BIM技术的专业软件,机电安装施工行业可以在项目开始阶段,进行机电专业的深化设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线综合布置,合理利用空间,解决管线碰撞,在综合过程中满足各种国家规范要求,满足系统使用要求,尽量避免多余管件,减小系统阻力,考虑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考虑实际管件的采购及制作,考虑支吊架的制作及安装。需要时还可对水电风多专业的管线、桥架设计综合桥架,优化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该项目采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综合,消除了几百个碰撞点,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证了按期竣工。

3、系统平衡校核

作为业主方,更加关心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设计选择的产品参数是否能够满足要求?作为业主方,并不关心的不是管线如何排布,而是关心使用效果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标准,与此相关的便是系统安装完成后如何调试?原有设计选择的产品参数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因此,机电安装施工行业如果通过三维机电深化设计得到BIM模型,就能较好的去回答业主的这些问题,BIM模型是一个真实系统在电脑中的虚拟反应,管道、设备、部件均包含完整的数据信息,有了这样一个虚拟模型,就可以进行系统数据校核:校核原始设计所选设备的参数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校核系统最不利环路; 计算阀门开度。

4、工程量统计

传统的工程量是依靠人工根据图纸进行测量统计,不仅需要消耗大量人工,而且比较容易出现手工计算带来的差错。机电安装行业,除了各类管道以外,还有大量的机电设备及管道部件,而BIM是在事先建好的工程信息模型的基础上,依托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工程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平台,相关人员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快速统计分析,轻松的实现了工程量与设计图纸的吻合。采用专业的三维机电深化设计软件搭建BIM模型时,各类机电设备及管道部件都是来源于真实厂家产品数据库,因此,通过BIM模型快速统计项目工程量信息,业主和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对变更引起的成本变化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避免人工统计带来的误差和争议。

5、施工模拟及进度控制

将BIM模型与建筑信息相结合,即可实现四维模拟。通过它不仅可以直观地体现施工的界面、顺序,从而使总承包与各专业施工之间的施工协调变得清晰明了;而且通过四维施工模拟与施工组织方案的结合,能够使设备材料进场,劳动力配置,机械排版等各项工作的安排变得最为有效、经济。设备吊装方案及一些重要的施工步骤,现在都可以用四维模拟的方式很明确地向业主、审批方展示出来。在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方面,BIM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施工过程中,还可将BIM与数码设备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的监控模式,更有效地管理施工现场,监控施工质量,这种模式使现场管理人员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现场的巡视监控,而是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对现场实际情况的提前预控和对重要部位、关键产品的严格把关等准备工作。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管理人员数量,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尽早发现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工程项目的远程管理成为可能,项目各参与方的负责人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

6、优化机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

在建筑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阶段,应用BIM可以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机电系统的真实信息,在这里,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电缆的耐火等级、构件的使用年限、阀门采购厂商、施工单位信息、采购信息等。从而建立虚拟机电系统,在地铁运营维护阶段可以快速查询到大楼任何一个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维护,降低维护成本。

以上六个方面的应用,是针对地铁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特点的应用领域。除此之外,普遍适用于各专业的预制构件等领域的应用同样适合机电安装工程。实际工程中,可以结合项目情况、参建单位技术力量、施工周期,安排不同层面的应用内容,实现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升级。

三、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BIM应用改变施工行业,充分利用BIM的共享平台,可以真正实现信息互动和高效管理。

第一,地铁工程的机电设备和材料种类繁多。BIM模型被誉为参数化的模型,提高了施工预算的准确性。在建模的同时,各类的构建就被赋予了尺寸、型号、材料等约束参数。由于BIM是经过可视化设计的环境反复验证和修改的成果,所以由此导出的材料设备数据有很高的可信度,应用BIM模型导出的数据可以直接应用到工程预算中,为造价控制、施工决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第二, BIM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参数复核的准确性。在机电安装过程中,由于管线综合平衡设计,以及精装修时会将部分管线的行进路线进行调整,由此增加或减少了部分管线的弯头数量,这就会对原有的系统复核产生影响。通过BIM模型的准确信息,对系统进行复核计算,就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系统数据,从而为设备参数的选型提供有力的依据。

篇13

独创性地提出采用进度控制四级闭环网络,全方位地将小区项目进度控制置于网络覆盖之

下,有效地提高了进度控制工作效率,使所控项目进度较好地按照预期效果实现了合同约束

的工期目标。

关键词:进度管理;四级闭环网络;进度管理小组;进度计划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按照现行的建设工程管理程序和承包管理方式,为做好进

度管理工作,可以建立项目进度管理四级闭环网络。

所谓项目进度管理四级闭环网络,是指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单位工程施工队(或分

包单位,下文以单位工程施工队代表本项)、监理单位,共同对所建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工作

进行协同管理。

以NHWY小区工程项目管理进度管理为例,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为ST公司,总承

包单位为JD建筑公司,监理单位是HD公司。

(1)在施工现场建立项目进度管理四级闭环网络。

该工程的进度计划不仅仅需要建设单位制定,施工单位的总分包、监理公司都应制定。

建设单位进度计划是站在投资商的角度和整个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目的是在既定的计划

时间内完成招投标及合同范围内的建设规划项目,尽快收回投资,赢得预期利润。施工方则

要按施工承包合同约束,完成专项条款中规定的质量和工期要求。监理公司则按照委托监理

合同的要求,制定适合实际的进度计划管理目标。四方的指向目标即是该居民小区工程项目。

为实现工期目标,一方面,建设单位ST公司与HD监理公司签署了委托监理合同,授

权其对该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等进行监控和协调具体事宜,另一方面ST公司也成立了工程

部,有专门进度管理成员负责本工程进度管理,加上施工总包方建立的进度管理小组,以及

各个单位工程施工队的进度管理技术部门,在该小区现场形成了进度控制的四级进度管理网

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生产碰头会、监理例会、专题专项会等的形式和日常检查、观

测等手段与措施将进度四级管理网络串联起来,共同服务于核心对象本小区工程项目。

(2)完善进度管理各级网络职责和制度

①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制定总进度计划,从整个规划项目来掌控本小区项目进度计划,

并在施工阶段派专员进驻现场监督管理进度进展;督促总包落实合同工期,力求使日常进度

按计划发展,发生变更和非正常情况时及时处理解决涉及进度影响的各类事项,并采取一定

措施调整、修改、弥补进度损失,以确保进度损失最小化。

②承包商进度管理小组:按合同约束工期,据自身企业情况,结合各单位工程施工队伍

综合素质和力量,制定不大于总工期的进度计划,并以此为基点对各单位工程进度进行有力

控制;将进度计划指标分解到各单位工程,要求各单位工程施工队将进度控制在计划有限期

限内,以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保总工程进度计划;监督管理单位工程施工队制定单位工程施工

进度计划,以年、季、月、周的进度计划量测工程进展速度。

③监理公司:协助房地产公司制定总进度计划并监督管理总包单位按照施工合同或协议

要求落实目标工期;同时自己制定监理进度管理计划,并按委托监理合同要求做好日常的进

度审批、检查、落实;发现非正常情况及时组织召开监理会议,会同房地产公司和总包单位

协商解决;对总包单位采取的制度执行措施有权力审查或不予批准;必要时可采取《监理工

程师通知单》等形式可强制要求总包方执行对工程进度有利的方法、措施。

④单位工程施工队:制定本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以小于等于总进度计划为限;落实与总

包签署的协议工期要求;做好年、季、月、周进度计划的自身进度管理,配合总包完成总进

度计划;非正常情况下要主动采取有利于工程的保工期措施,及时上报总包单位并按审批后

的措施执行;主动积极参与进度专题会议,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做好日常进

度自查自控。

⑤NHWY小区项目各单位为确保进度计划的有力实施,要顾全大局,各自建立有关进

度计划制定、执行、落实、检查、反馈、调整等各专项制度,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分工有

序,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见成果。

(3)形成进度管理四级网络连接通道

进度四级管理网络建立后,必须有连接通道才能使日常进度管理有序开展。对进度四级

管理网络连接通道阐述如下,见下图。

ST房地产公司

单位工程施工队

HD监理公司

JD建筑公司

NHWY小区项目

四级闭环网络系统图

①ST房地产公司与HD监理公司通过委托监理合同、总进度计划与监理进度管理计划

两主线条相联系,日常工作相沟通。

②HD监理公司与JD建筑公司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但JD建筑公司与ST房地产公司有

施工合同,其中明确了施工总包必须服从房地产公司委托的监理公司现场人员管理监督,故

此二者之间是通过各自制定进度计划,在房地产公司总进度计划之下遵照委托监理合同和施

工合同或协议,总包接受监理对进度的监管,通过监理例会、进度专题会、上报和审批进度

计划等形式沟通交流。

③总包和单位工程施工队是总分包关系或直接隶属关系,故下级直接服从上级领导监

管,或是总包与分包通过总分包协议(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商,理论上也要通过总包方同意后,

接受总包方监管),是日常的正常工作关系,直接对工程进度获得信息,形成工程实体进度。

④ST房地产公司因与总包JD建筑公司有施工合同或协议,遵照合同或协议可以直接检

查总包及各单位工程施工队在进度方面的工作,因此房地产公司也与单位工程施工队形成进

度管理关系;监理公司对此也一样;均可对其形象进度和实体进度进行检查纠正,四者在进

度方面均存在工作关联。

⑤NHWY小区项目施工现场在建工程进度,实质上是由上述四者共同掌控,众矢之的

即是在建项目,构成了本工程进度管理的核心实体。

(4)结论:

本工程通过建立健全项目组织机构、进度控制四级网络结构、进度控制系统、采用合理

的进度控制与调整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进度保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终工期是551

天,提前完成了合同工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进度控制效益和群体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该网络结构具有普适性,可以类推出不同建筑结构类型的相似承包模式下的施工进度管

理方式,对现行房地产开发公司、监理公司、总承包公司以及单位工程施工队在共同合作中

抓好进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P.W.G.Morris,Updatingtheprojectmanagementbodiesofknowledge,ProjectManage[J]

2001,(2):21~30.

[2]Whitty,StephenJonathan.Amemeticparadigmofproject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5,23(8):575-583.

[3]徐武明,徐玖平.大型集群工城进度管理的复杂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管理学报

2012,(01):132~138

[4]李永春,王中梁.杂谈如何搞好工程项目管理[J].建设管理,2011,(11):13~14

[5]冀玉民.土木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冀玉民,男,1971年2月,汉族,河北省邯郸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