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艺术审美的重要性

艺术审美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艺术审美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艺术审美的重要性

篇1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一直占据着我国美术教育的主导位置,甚至是艺术教育的主导位置。更有甚者,一些艺术教育者就直接用审美教育替代了艺术教育,这是造成当前艺术作品雷同、手法近似的重要原因。人们长期欣赏、品评、创造着各种优美、秀美、壮美的艺术作品,久而久之却造成了审美的疲劳与麻木。

审艺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了艺术学的学科内涵,同时也为当前美术教育提供了学理资源和宏观导向。在美术施教活动中,渗透审艺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审艺思维,对学生认知、品评、鉴赏、创作艺术作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审美与审艺

沃尔夫冈・韦尔施指出:“感性的精神化、它的提炼和高尚化才属于审美。”①因此,美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提炼和升华,这种提炼和升华就形成了造型、色彩、线条、意境的典型性和范本性。而随后,人们在认知、品评、鉴赏、创造艺术作品时就以这种美的范本作为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则不是美的作品,甚至是错误的画法。因此,具备“审美”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形象的唯美性。例如,西方的古典油画、俄罗斯的现实主义油画依然是当前绘画教育的主导方向。准确的比例透视、均衡的构图、具有节奏韵律感的造型是评价这类绘画的必然标准。且大众也较容易识别、品鉴,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的,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形成了美术就是画画、画画就是画像的荒诞观念。其二,意境的优美性。具有“审美”素质的艺术作品表现的主题往往是高尚的或是优雅的、浪漫的或是抒情的,主题“不积极”或者杂乱、无序的美术作品似乎都与审美无关。其三,表现技法的程式化。无论是西方油画中准确的比例、解剖,还是东方中国画的“五笔七墨”,都规范着画家的作画法度。很多画家花了毕生精力练就了高超的绘画技术,却始终不能够画出具有突破性的艺术作品。

审艺的提出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审美的维度。具有审美的作品依然属于审艺的范畴,而具有审艺的作品却未必有审美的特点。审艺把人们的视点重新带回了艺术本体身上,无论这件作品是美的还是丑的,也可能是“画法不正确”的,它们都在审艺的观照范围之内。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只要艺术家用创造性的思维与手法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备人文关怀,这件作品都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审艺将尊重每一位艺术家所独创的艺术作品。

二、加强审艺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审艺教育将重塑人们的审美观。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美术教育都是在“真善美”的指引下进行的,所以我们更容易接纳和喜爱优美漂亮的美术作品,而对一些支离的、粗糙的、怪异的、荒诞的美术作品却难以理解和认知,对一些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甚至不愿意承认。一些人对后现代艺术,例如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认为只是国外的荒诞做法,不能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即使当前的一些专业美术院校,也把艺术分为正统和非正统的道路,而大部分人则愿意从事正统的艺术道路,藐视非正统的艺术创作者。而如果在我们从小的美术教育中,就用审艺观去渗透和引导学生审视、观照、认知、感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用一种非功利的、非二维对立的心境去体味艺术作品,相信他们就能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更加包容、理解、尊重。

其次,加强审艺教育将会使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像今天这样,信息、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发生得如此便捷与频繁,东方的与西方的、历史的与当代的、经典的与大众的相互交融衍生。这是一个多元、多样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文化碎裂的时代,因为人们再也不像以前对主流文化完全尊崇,而更愿意根据自身的喜好与价值取向去选择自身的文化归属,所以我们很难再用一种或者两种绝对的标准去衡量、判定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像以前的那种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文化语境,一些艺术作品可能就是一种私人的情感宣泄,或者即兴表现,其外在形式上可能完全是夸张、变形、抽象、怪诞的,已经不能用金、银、铜奖去简单衡量它。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审艺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评价它,如果从小的美术教育是在审艺的渗透和感染下成长起来的,那我们就不会对这些不同样式的艺术作品简单地分出好与坏,对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样式会采用不同的评价眼光去审视和判明,而随之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也就会更加多元与宽容。

最后,加强审艺教育将有助于艺术家创造出更多个性独特的艺术作品。造成当前艺术作品雷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审美标准化、程式化。按照已经受到公认的审美经验去进行创作,很容易创作出受大众喜爱、市场青睐、展馆欢迎的艺术作品,然而其产生的后果却是观众的审美疲劳和艺术家的个性丧失,以及艺术本体前进道路的阻塞。而如果带着审艺的心态去进行艺术创作,我们的审美功利性将逐渐消失,我们再也不会去揣测评委的审美标准和市场的审美取向,我们会放下包袱用一种无功利的、艺术本体心态去尽情地表现和抒发,因为没有哪一种审美会比另一种审美更加高级和优越,只要是出自艺术本体的艺术创作。因此,经受过审艺教育的艺术家将会更加自由和开放,更加活跃和本真,当然也就会创作出更多风格各异、个性独立的艺术作品。

加强审艺教育并不是用审艺教育去替代审美教育,用审艺教育去排斥审美教育。因为审美包含在审艺的范畴之内,加强审艺教育意味着用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多元的标准去认知、感受、体悟、品评、创作艺术作品,而不至于将那些“画法错误”“不优美”的艺术作品草率地扼杀在审美的标准之中。相信,在这样的艺术语境中,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个性突出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我们也将会更加包容、尊重和理解不同风格面貌的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

注释:

①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8.

参考文献:

篇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周边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美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目前,艺术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一种艺术设计都在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美感享受,因此,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设计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艺术设计在营造环境气氛和提高审美要求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主体部分,它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至少两种媒体进行人机之间数据和信号交流的一种传播媒介,其中包括了视觉、听觉双方面的感官感受。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融入到多媒体当中,通过对视觉方面和听觉方面不同美感的感受,让人们对画面和图像从心里深处对其留下深刻感触,以深刻感受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美感[1]。

一、艺术设计的相关概述

(一)艺术的概述

艺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文化产物,创作者或设计者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内心的感受以一种抽象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创作,从而传达出内心想要表达的信息,无限性和不定性是艺术发展所具有的专属特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日益增高,人们对艺术美感的注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艺术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是艺术手段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现代科技发展下新发展出来的信息化产物,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设计当中的美感享受,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较为重视的一个部分。

(二)审美的概述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感官性产物,是人们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最终感受,它的存在体现着人们在面对生活时的积极态度以及欢乐愉快的心情,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而产生了审美。审美其实是人们面对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它是一种较为和谐的关系状态,只要是指人类与大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情感化的、形象化的且没有功利的关系形式,审美将情感和理智、主观和客观作为统一形式的基础,然后对真理、发展等方面进行美的审视[2]。

(三)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

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又称为多媒体艺术设计,是指通过使用多种媒体相关技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图像或视频等媒体技术,将艺术设计与和艺术制作相结合,从而完成作品的最终设计与制作效果,设计主要包括网页的设计、影视和动画的设计、游戏的设计以及光碟的制作和内容设计等。设计人员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把艺术设计人员的情感和想像力充分融入到数字化信息的设备当中,再通过相关的加工处理,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是设计人员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最终形成的有机产物,也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抽象表现。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艺术形式。

二、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从视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图一 网页在艺术设计上的表现

多媒体艺术设计在视觉效果上体现的是最为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是美感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它从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效果能够更好地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进行表现与传达。其实这种以数码设备技术作为支持的网络、多媒体设计也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但有些人始终认为,多媒体设计最主要的是内容,然而,所有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对比和陪衬才能判断出优劣,任何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物都需要经过包装后,才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示最有价值的一面。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能将相关设计理念完全表现出来,还能加大真实程度,因此,通过视觉冲击所特有的表现能力,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义和设计理念充分的传达出来,不仅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还能让人们直接了解有用的信息,增加了信息的快捷传递,提高了视觉方面的创新效果[3]。

(二)从听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图二 网游在艺术设计上的表现

多媒体艺术设计在听觉效果上体现最多的方面就是大型网游,网游中是应用声音特效以及背景音乐最多的多媒体领域,无论是网络游戏的点击过程还是娱乐过程,按键和游戏人物行动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声音和特效,使得玩家从听觉上感受到网游带来的整体效果,立体化的声音特效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目前,还有诸多网络游戏是以声音特效和音乐为主要游戏内容而展开的,例如:QQ炫舞、劲舞团等。除了网游方面会在视觉效果上大下工夫外,还有课件上也会涉及到声音特效,在课件中安插特效声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疲乏枯燥的学习氛围中的学习状态,还可以相对的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4]。

(三)从试听结合的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这是人体感官上最为完美的美感体验,色彩的搭配和造型的特色在视觉上创造出直接性的美感视觉效果,特效声音与背景音乐在听觉方面为人们的感官营造出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氛围和情感,双方向结合,同时为人们提供视觉美感和听觉美感相结合的最终效果,这个方面在动画创作、电影的特效声音制作以及网游设计等多个方面都是最为常见的美感结合形式。而在音乐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能够使的音乐的听觉与视觉完美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唱歌教学当中,进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把音乐的内涵和意境直观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深化音乐教学的德育和美育,深化了音乐的美感。

三、结束语

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而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只是诸多艺术设计方面之一,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通过界面的设计和声音的配合,科学合理地将色彩和造型运用到视觉艺术中,相对应的加入适合的声音效果,为人们带来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双向享受与冲击。通过对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多媒体艺术设计界面在造成视觉、听觉以及试听结合等多个方面带来的效果和特点,它不断地促进着我国未来多媒体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给人们创造出更多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贺盈.网页设计中视觉艺术表现方法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篇3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005-04

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on expression of tissue inhibitors of motalloprotenase in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rats with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DONG Hua-ling1,MA Ha2

(1.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030024,China;2.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utic effects and its mechanisms of 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in rats with Unilatreal Ureteral Obstruction.Methods:Rat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model was produced by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40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sham group(A group),UUO group(B group), A&S group(C group) and ACEI group(Dgroup). Sera and kidney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group on the forteenth day.BUN and Scr were measured.It was carried out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 by Masson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TIMP-1 and fibronectin(FN) in kidneys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IMP-1 mRNA was detected by in-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FN、TIMP-1、TIMP-1 mRNA and the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tic area were hight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sham group. Compared with UUO group, those of the treatment groups decreased markedly. The level of BUN and Scr in UU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ter than that in sham pared with UUO group ,the level of BUN and Scr in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Conclusion: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can downregulate the level of BUN and Scr in UUO animal model rats, 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can suppress the upregulation of TIMP-1 and FN expression in kidneys of UUO animal model rats and decrease their interstitial fibrotic area.It is inferred that it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suppressing renal tubular damage and interstitial fibrosis.

[Key words]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Tissue inhibitors of motalloprotenase.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1],尽管各种肾病的病因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向肾衰竭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共同的途径即: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芪红合剂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肾脏疾病的经验方,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芪红合剂对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肾组织的病变程度有一定改善,并可减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本课题旨在研究芪红合剂对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芪红合剂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药物、试剂

1.1.1芪红合剂由黄芪、红花、大黄、水蛭等组成,按比例称取后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药制剂室煎制,每毫升药液中含生药3.7 g。

1.1.2 依那普利佛山雅来制药有限公司提供,5 mg/粒

1.1.3 主要试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 免疫组化试剂盒、原位杂交试剂盒纤维连接蛋白(FN) 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

1.2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和造模雄性Wistar大鼠40只(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二级),体重(150±3) g。常规饲养7 d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手术模型组(B组)、芪红合剂组(C组)、依那普利组(D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UUO),模型制备方法参考文献[2]。术前3 d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手术模型组正常进水进食,芪红合剂组每天给予芪红合剂2 ml/只,依那普利组按10 mg/kg给予依那普利每天1次。手术后第14天以10%水合氯醛0.0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测定血生化指标;摘取左肾分别用10%中性甲醛和4%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于免疫组化分析和原位杂交分析。

1.2.2观察指标

1.2.2.1血生化指标的检测血尿素氮(BUN)采用二乙酰一肟法、血肌酐(Scr)采用苦味酸不除蛋白法测定。

1.2.2.2肾组织病理观察石蜡包埋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结构及变化。Masson染色在400倍光镜下观察肾间质胶原纤维染色,每组选取8张切片,每张切片选取不重复的8个视野。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肾间质Masson染色阳性面积及阳性面积占整个视野百分比。

1.2.2.3肾组织TIMP-1、FN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肾组织中TIMP-1、FN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在400倍光镜下测量每个显示屏的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强度(平均光密度)。每组选取8张切片,每张切片测量8个视野进行半定量分析。

1.2.2.4肾组织TIMP-1原位杂交观察石蜡切片经常规脱蜡至水,30%H2O21份蒸馏水10份混合,灭活内源性酶;滴加3%柠檬酸新鲜稀释的胃蛋白酶,37℃消化5 min。用0.1 M PBS(pH7.2~7.6),室温固定10 min;加预杂交液,恒温箱38~42℃3 h;加杂交液,恒温箱38~42℃过夜; 37℃左右水温的2×SSC洗涤2次,每次5 min,37℃,0.5×SSC洗涤1次,15 min;滴加封闭液,37℃温箱内30 min;滴加生物素化鼠抗地高辛,37℃温箱内放置70 min;滴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37℃温箱内放置20 min;显微镜下DAB显色。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在400倍光镜下测量每个显示屏的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强度(平均光密度)。每组选取8张切片,每张切片测量8个视野进行半定量分析。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

2结果

2.1肾功能检测结果

手术模型组尿素氮和血肌酐均较假手术组升高,两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呈下降,提示中药芪红合剂及依那普利均能降低梗阻性实验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见表1。

2.2肾脏病理观察结果

肉眼观察可见:假手术组肾脏大小形态正常,颜色暗红,手术模型组结扎侧肾脏体积明显肿大,内含混浊尿液,颜色变浅,肾实质变薄,肾盂扩张。光镜下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肾脏组织结构正常,肾小管排列紧密、整齐;手术模型组可见肾小管排列紊乱,弥漫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多数肾小管扩张、部分萎缩,偶见坏死,肾间质增宽,肾小管间质中有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治疗组上述改变均较手术模型组减轻。Masson染色示:假手术组肾脏有胶原染色主要位于肾小球基膜、Bowman囊、系膜区和肾小管的毛细血管周围;模型组可见肾间质增宽,大量胶原纤维增生,间质胶原纤维呈蓝色染色,间质纤维化呈灶状分布,肾小球病变不明显,治疗组上述改变均有所减轻。见表2,图1,2。

2.3肾组织中TIMP-1的免疫组化分析

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有少量TIMP-1表达,肾小球和肾间质细胞少见TIMP-1表达。手术模型组可见TIMP-1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主要在皮髓交界的肾小管间质区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明显。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弱,但仍未达到假手术组水平。见表3,图3。

2.4 FN的免疫组化分析

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呈弱阳性表达,肾间质无阳性表达,手术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主要位于纤维化的肾间质中,围绕在萎缩的肾小管周围,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呈中度表达,两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表达降低,但仍较假手术组明显。见表4,图4。

2.5肾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的分析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IMP-1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部位大致相同,假手术组可见肾小管中有少量表达,在手术模型组肾小管中表达明显增强,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见表5,图5。

3讨论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管及间质病变的最终结果,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3],细胞外基质(ECM)的大量沉积是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4]。现已证实ECM的降解减少是引起ECM积聚的主要原因[5]。

TIMP-1是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抑制MMPs的活性而阻断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引起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而导致脏器纤维化。在对不同时期肾脏病患者肾组织中TIMP-1/MMP-9表达的研究中发现[6]:肾小管间质中TIMP-1的表达随肾脏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强,提示TIMP-1增高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在动物实验中亦有类似发现[7]:TIMP-1蛋白表达升高出现于UUO术后早期,且其表达量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进展而增加,提示TIMP-1可能参与梗阻肾肾小管间质病变进展,而且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的早期促进因子。

肾间质纤维化在中医属于“水肿”、“癃闭”、“关格” 等疾病的范畴。结合现代医学微观发病机制,根据中医“久病多虚”、“久病入络”、“病久多瘀”的理论,我们认为本病属于中医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蕴久化毒为害所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根据病症结合、整体调节的理论,对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运用扶正活血化瘀通络之法,选用基础方芪红合剂进行辩证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芪红合剂是以黄芪、红花、大黄、水蛭等为主组成,全方配伍可攻补兼施,攻邪而不伤正,扶正又不助邪,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

研究中我们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别观察了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及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组织中的变化。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芪红合剂和依那普利均可抑制TIMP-1在UUO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上调。提示中药芪红合剂可能通过抑制TIMP-1在UUO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延缓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肾间质纤维化是以ECM在肾间质的大量积聚为特征,FN是ECM的主要成分之一,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FN在肾脏表达不明显,在肾间质纤维化时表达明显增强[8]。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UUO大鼠肾组织中可见肾间质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纤维化的肾间质中FN的表达明显增强,中药芪红合剂和依那普利治疗组较UUO组有所降低,提示中药芪红合剂可抑制FN在肾间质中表达的上调,减少ECM的过度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程度。

在前期的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中药芪红合剂可下调UUO大鼠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对于中药芪红合剂对FN表达的影响是与其直接作用相关,还是通过抑制TIMP-1或某些致纤维化因子在UUO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上调而产生的间接作用,或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芪红合剂与依那普利均可通过下调UUO术后大鼠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改善其肾功能,并可通过下调TIMP-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减轻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提示抑制TIMP-1的表达上调是中药芪红合剂抗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Eddy AA.Molecular basis of renal fobrosis[J].Pediaer Nephrol,2000,15(3):290-301.

[2]Sharma AK,Mauer M,Kim Y,et al.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obstructive nephropathy[J].Kidney Int ,1993,47(4):774-778

[3]Zeisberg M,Bonner G,Maeshima Y,et al.Dissection of key events intubular epithelial to myofibroblast transi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J].Am J Pathol,2001,159:1313-1321.

[4]Razzaque MS,Taguchi T.Cellular and molecular events leading to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J].Med Electron Microsc,2002,35(2),68-80.

[5]Cruz CI,Ruiz Torres P,Moral RG,et al.Age-related progressive renal fibrosis in rats and its prevention with ACEI inhibitors and taurine[J].Am J Physical Renal Physiol,2000,278(1):122-129.

[6]汤,袁发焕.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肾脏纤维化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13-15.

[7]董健平,陈香美,师锁柱,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4):275-279.

篇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不仅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而且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功能的审美要求。在多媒体领域,艺术设计早已不是单一的形式,而逐渐演变出多样化的美感效果。因此,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早已为人们呈现出了更加符合当代人审美观念的视觉效果。

一、对艺术设计相关理念的阐述

1.艺术概念

艺术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精神文化产物,对其的设计与创造主要是通过多种手段,对创造者、设计者的内心感受、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的抽象表达。也正因如此,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具备无限性与不定性。尤其是今天,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对艺术美感关注度较高,使艺术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

2.审美概念

美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倾向。也可以说,审美本质上就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其主要是指人与大自然、社会之间形成的一种情感化、形象化且没有功利性的关系。审美以情感和理智、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为基础,进而对真理、发展等方面进行美的审视。

3.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

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可简称为“多媒体艺术设计”,设计人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艺术设计与艺术制造相结合,最终形成艺术设计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将情感和想象力充分融入数字化信息设备,通过加工处理,使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更有助于人们理解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抽象理念。

二、从审美角度分析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1.视觉美学角度的重要性

通过多媒体技术所创造出的艺术设计作品,往往能够带给人们更加淋漓尽致的视觉效果,因此,人们所获得的感受也是最为直接的。如今,有些人认为在多媒体设计中内容最为主要,但以数字设备技术作为支持的多媒体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因此,其必须具备视觉美感,才能更加充分地展示作品最有价值的一面。

2.听觉美学角度的重要性

如果从听觉美学的角度对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则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多媒体艺术设计所形成的立体化的声音特效,人们更容易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设计可以活跃氛围,增强人们的喜爱程度,使人们获得更为愉悦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如今多媒体艺术设计在大型网游中的应用,将听觉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游戏人物行动时伴随着相应的声效,使玩家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大大提高玩家愉悦性的同时,提升了玩家对游戏的忠诚度,获得了更为良好的游戏开发效果。

3.试听结合美学角度的重要性

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这是人体感官上最为完美的美感体验,视觉特效与声音为人们营造出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氛围和情感,为人们提供视觉美感和听觉美感相结合的最终效果。视觉美感与听觉美感的结合在动画创作、电影特效制作以及网游设计等多方面都是常见的美感结合形式,给予了人们更为愉悦的美的享受。

笔者从审美角度分析了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使更多的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多媒体领域中运用艺术设计,不仅能够使艺术设计通过多媒体界面中声音与图像的配合,更好地为人们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双重享受,还能够丰富多媒体领域,给多媒体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新元素,为我国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贺苗苗 单位:辽宁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文静.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网页艺术设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贺盈.网页设计中视觉艺术表现方法初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篇5

关键词:

舞蹈美育修养;专业舞蹈教学;重要性

舞蹈是人类对于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文明时代,也可以说舞蹈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舞蹈艺术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人类对美的欣赏与不断追求的过程,发展至今舞蹈教育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舞蹈与美的紧密联系,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舞蹈美育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也可以说舞蹈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而言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美育与舞蹈的关系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又可称为审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受教育者审美意识、观念、素养,提升受教育者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的全面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培养手段。

(二)舞蹈是美育的有效途径

舞蹈是一种形体的艺术,舞蹈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每一时期的舞蹈都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人们对不同形式的美的追求,可以说舞蹈本身便是一种美的体现,因此,对于现代审美教育而言,舞蹈无疑能够发挥出十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舞蹈自身要求在形体动作上要能够展现出美感,进而通过视觉对观者产生刺激,而同时,舞蹈还往往会配合一些优美的音乐,这也就能够在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舞蹈动作虽然是具体可观的,但舞蹈动作所蕴含的内容确是含蓄、隐性的,这就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表达调动人们的思维意识,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经过想象的加工还能够实现在思想上对于美的进一步体验,这些对于美育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以舞蹈为渠道进行美育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美育有助于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

美育注重的是受教育者的审美素养,这既包括外在方面对美的把握,也包括在情感上对于美的把握,通过美育教育来提高舞蹈表演者的审美素质与修养,能够更好地帮助表演者加深对美的认识,增强对美的判断能力,从而对自身的舞蹈动作表现进行积极的调整,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融入到舞蹈动作与形体当中,并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来,这也就能够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而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水平也将随着审美素养的增强而得到逐步的提升。

二、舞蹈美育在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形体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形体美育是舞蹈美育的重要组成,也是舞蹈美育作用于舞蹈外在层面上的重要部分,舞蹈本身是一种形体艺术,其对于美的表达也主要是通过形体而实现的,这也就决定了对于形体美的把握在舞蹈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形体美育更加关注对于学生形体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形态动作来感受美和展现美,其对于学生形体美的要求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包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坐、立、走姿的规范,长期的形体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形体美的表现方法,并养成正确的形体姿势习惯,帮助学生改变不良姿势,在专业舞蹈教学中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并以审美的视角来评判形体动作完成的效果,这也能够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表现的更加优美,进而更好的增强舞蹈的表现力,改善舞蹈教学的效果。而要在专业舞蹈教学当中更好的发挥出形体美育的作用,还需要结合舞蹈类别的不同,针对舞蹈的具体特点,以及对于形体表现的要求,合理制定形体美育的方案,科学选择形体美育的开展方式,使形体美育与舞蹈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形体美育为舞蹈教学更好的提供服务。同时,也要注重在舞蹈教学的基础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形体美的把握,将形体美育融入到舞蹈基本功教学以及舞蹈课堂的各个部分当中,如对于学生在舞蹈课的休息时间中的形体仪态也要加以规范,从而帮助学生良好形体习惯的养成,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信心,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

(二)情感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美学大师格洛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说道:“舞蹈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在激动人心和陶冶情操上是其他艺术行为难以比拟的”作为一种人体艺术,舞蹈的特殊性极其明显。舞蹈艺术的本体是各种美妙的舞蹈动作。在表达和传递感情方面,舞蹈具有语言和音乐难以达到的妙处。动作是一种舞蹈语言,它是舞者的诉说,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从而达到创造视觉形象来唤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的基本功能。其中舞者与观者的交流方式主要以“意会”为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主观感受,有时候人们无法将一种美妙的感觉诉说出来,而舞蹈的使命就是将这种细微的美形象的表达出来。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如何能够使学生掌握通过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也是决定能否将学生培养为“有灵魂的舞者”的关键所在,情感美育所关注的正是人对于情感中美的感知、理解与把握的能力,通过情感美育的作用发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的掌控能力,通过学生参与舞蹈的表演,将自身的情感与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并在学生自我情感的加工下使舞蹈原有的情感内涵得到升华,也是学生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舞蹈的学习以及未来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表演而言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结语

美育既能够通过舞蹈艺术得以实现,也能够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而对于专业舞蹈教学而言,无论是形体美育还是情感美育,都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当前时期专业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美育的积极价值,全面推动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也为我国未来的舞蹈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晓旭 单位:大连市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是指借助于音乐艺术载体,对音乐表演活动内在的情感思想、价值态度的评价行为。音乐审美是以我们所观察和所感受到的事物为出发点,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活动,对改变人们的内心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音乐审美以音乐艺术为依托,通过艺术表演活动的形式,能够引导人们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在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的同时,还能够推动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帮助人们满足情感生活需要,提高审美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音乐审美以其他审美活动相比,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民族性即是说受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对音乐审美的标准、方向是不一样的;时代性是指不同时代下的人们审美情趣不一样,对审美的判别、追求也有所不同。

1培养群众音乐审美的重要性

音乐是传达和交流人们情感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音乐审美是人们获取审美享受的重要手段。音乐做为一种情感艺术,往往包含了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思想精神,是自身内心真实情感感受的展示。因此,音乐审美活动能够满足审美者情感生活的需要,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创作者、演唱者与听众有相似的经历,往往能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带给观众一种欣喜和满足感。审美对于广大群众尤为重要,对于大部分群众而言,在经过白天一天的工作劳动后,急需某种途径缓解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获取情感生活的需要。如果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审美技巧和方法,就有利于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及时获取精神生活所欠缺的元素,享受群众文化活动的音乐审美带来的乐趣。

2在群众文化中实施音乐审美的途径

2.1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的有机整合

演唱歌曲作品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做好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整合工作,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方向,对培养群众审美能力,提高群众审美标准,满足群众情感生活需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有着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做到群众文化活动与音乐审美活动的统一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群众文化活动多种多样,如:表演、舞蹈、体育项目比赛、小品等,为了培养和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尽可能的采取与音乐相关联的形式,做到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相结合。第二,提高群众文化组织工作者的审美素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除了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还要强化组织者的艺术修养,使其具备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引导和感染广大群众进行音乐审美。

2.2选用合适的音乐、歌曲

音乐表演、歌曲演唱等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常见方式,引入优秀、经典的音乐歌曲,发挥音乐内在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提高群众审美水平。因此,在群众文化开展中,要尽可能的选用情感丰富、艺术饱满音乐。比如说,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凄美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自由爱情的伟大,该艺术影片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紧紧地扣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就可以选用影片的主题音乐,让广大群众在耳熟能详的音乐旋律中感受美好动人的爱情画面,及其黑暗势力对美好人性的摧残。通过已掌握的故事情节、影视画面,有利于引发群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加深对音乐艺术内在美的理解,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在选用音乐、歌曲时,在确保歌曲、音乐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最好结合群众的现实生活,从贴近群众生活的歌曲出发,进而吸引广大群众音乐审美的兴趣。

2.3提高群众音乐素养

音乐审美活动是指在音乐、动作、舞蹈等要素的整合下,能够引感共鸣,在心理上产生美的享受的一种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做为一种综合性的内心活动,但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音乐审美以音乐表演活动为载体,要想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对群众音乐素养、音乐文化是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具体来说,群众要对音乐活动具有一定感知能力,对音乐旋律、节奏等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能够针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基于自身的音乐素养、感知能力等准确把握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情感倾向。因此,提高群众音乐素养,加强群众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表达技巧等音乐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开展有关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活动,加深群众对音乐活动的理解,帮助群众更好的实现音乐审美。

2.4优化音乐审美的提升方式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曾说过,要想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所在,那么你自己本身必须是一个拥有较好艺术修养的人,在拥有一定的先天的前提和基础上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和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音乐审美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需要在漫长的艺术活动中不断积累和学习。音乐审美是以一定艺术活动为载体,以欣赏活动所引发的内心共鸣为基础,而获得艺术活动中的音乐美、情感美和艺术美的满足。因此,音乐审美并不是简单的观赏表演的简单行为,要想获得音乐审美的享受,引发内心情感深处的共鸣,必须对音乐艺术有所了解和把握,如音乐活动的基本规律、音乐语言的表现形式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大量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拓展音乐审美的视野,丰富音乐审美的经验。

3结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做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通过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的有机整合,选用合适的音乐、歌曲,提高群众音乐素养,优化音乐审美的提升方式等手段培养群众审美意识,提高群众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正确看到群众审美的培养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和提高的行为,需要在平时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加以引导学习,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具有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群众。

作者:林珠萍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人们对审美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心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教育和教育思想基本上仍占据着主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学校审美教育的提倡、重视和研究,更有其迫切性和特殊的重要性。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语文学科与审美教育有着许多天然的联系,如都具有情感的、形象的、直觉的等特点。一方面,语文为语言文学,主要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这使它不同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语文虽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但作为语言文学,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审美性。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都是文学体裁。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科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互为手段。语文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有力手段;反过来,审美教育也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文学科本来就兼具艺术性,语文教学必须融进美的因素,运用审美的把握方式,才符合它的学科特点,也才能使语文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鲜活生动起来。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两者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1.钻研教材,发掘“美”

要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老师首先要有审美的眼光,要从美的角度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一本语文教材可以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的天地:桂林山水、大海潮音、名胜古迹、异域风光——自然美令人赏心悦目;长城、颐和园、藏戏、吊脚楼——创造美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鲁迅、居里夫人——人物美催人奋发向上;《慈母情深》的母子情、《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子情、《难忘的启蒙》中的师生情——人性美真切动人……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美的元素细心品味,反复推敲,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元素融于教案中,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应用的现代教育手段,其应用效果最好的即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直观有效的信息展现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描写自然界美好的文章,此时,教师就可以将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图片、歌曲等,按照审美教育需要制成flash,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所描写的事物、景色,真正理解文章作者所要展现的美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之情。这样运用现代给予技术使学生感受自然美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不单是要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美,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美妙之处,这同样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是教育工作者精心选编的,其中自然不乏语言优美的文章,因此,使学生感受语言运用的美妙也是审美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3.放飞想象,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例如教学《五彩池》一课,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写了五彩池的形状大小和池水的颜色,其课文意境优美。我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放了一段五彩池风光的录像,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从而扩展思维想象五彩池的美,正是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这就是想象美。

4.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美育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将单一的语文知识学习转换成全方位的真善美,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力、阅读力、写作力、表达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审美教育。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32-01

艺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艺术课的重要性。

首先,艺术术课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他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作品,不知不觉中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他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要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丰子恺论艺术》能用作画的一般心态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他视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此人们认识美,发现美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强审美的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对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和富有情趣的色彩具有感人的艺术特征,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认识,作为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但是也曾经历过一段把优秀文学艺术当作毒草的认识偏差历程,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党的以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认识,中学美术课才得到了全面的恢复,被列为必修课程。

从人类生活和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的寻求中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直观性显现。人们对美的欣赏也就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故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

其次,中学艺术课通过对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艺术课参中学生进行审美艺术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假、丑、恶的判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篇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音乐教育是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完善和提升,音乐教育能对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进行开发,提升学习者的创新能力。然而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也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不仅丰富了学习者的审美情感,还锻炼了学习者的全面审美能力。但是我国在实行中职音乐教育中,还是使用我国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并没有将审美教育完全贯彻在音乐教育中,以致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没有得到完全的展示。

一、审美教育的理念

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有的音符实现思想和情感的沟通的桥梁,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形态和传播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至今,音乐审美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渐渲染、美化人们的心灵、语言,提高了人们的道德素质。然而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创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只要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传承美、表达美的工具,通过艺术审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够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审美教育其实就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

二、审美教育的特点

1.情感性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现。音乐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都是各种音乐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体现,所投入情感越丰富的音乐作品,越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越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表达性

音乐艺术的表达性只有在具体的音乐演奏的时候才会出现,无论是随着歌唱还是乐器都会产生情感的波动,而演唱(奏)者通过音乐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推动学生的音乐变现,深化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充分的表达。

三、中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审美教育实现了音乐教育

我国中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方位性的音乐人才,通过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使全方位性音乐人才发展成艺术人才,从而进一步地带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在审美教育中认为,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些感性和理性的不同,但是审美教育完美地结合了感性和理性的问题,成功地解了感性和理性对音乐教育带来的不良之处,是音乐与人之间和谐发展,并能够让人进一步地渗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的旋律来感染学生的情绪,滋润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更高的音乐造诣,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教育服务。

2.审美教育可以促进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定义,以至于审美教育被分为很多不同的模块,而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发现音乐里的美、感受音乐里的旋律以及作者演奏时的情绪波动。比如当老师教学生弹古筝《高山流水》的时候,按照传统的音乐教育只是教学生如何拨动琴弦,学生了解的只是《高山流水》的表面空壳,毫无实质情感,但是如果在教学生拨动琴弦的时候给学生讲解当年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之后那种“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情感,那么学生领会起来会快很多,就能感受到作者作曲时候的意境,使学生在演奏的时候情感能够更加投入其中。法国的著名作曲家别尔通曾经说过“艺术中的第一美质在情感,而第二美质在于选择用以表达情感的演奏手段,但是只有两种品质的结合才能创造出完美艺术作品。”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想要表达一首音乐的情感,首先要学会如何演奏自己的情感,才能够表达自己的音乐审美情感。

3.审美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的创作能力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类学科,主要注重于艺术的设计,当音乐教育遵循中学生对音乐情感研究的规律中,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而审美教育也是这个艺术结构的一部分,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定准培养目标,就能将研究方法细化:在音乐教学中,从中学生的音乐爱好、音乐审美、音乐演奏,独立创作,层层深入下去,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新的体验。

四、审美教学的教育方法

1.树立新的审美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审美观念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特音乐的体验方式,同时也激发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树立健全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操,不断的鼓励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研究,为音乐事业作出贡献。

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各种教学能力和创新想法,只要改变了原有单一的音乐教学理念,全面对现代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的教学任务以及课后的实践任务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教授《欢乐颂》时,笔者会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之后通过上网等方式查出这首音乐的背景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动手所获取的知识,记忆往往要深刻。所以说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理解音乐的变迁,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对音乐进行欣赏、审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学生欣赏音乐从而进入音乐的世界中,可以通过情景体验来激活以前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并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情趣,从而将这些情趣运用到一些传统的古典、高雅的音乐中去。在国内众多的音乐演绎节目中来看,学生对流行音乐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比如《中国好声音》,每当节目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会在镜头里看到很多中学生,他们在追星的同时,也是在欣赏着流行音乐,体会流行音乐的演唱环境以及现场氛围。然而作为音乐教学者,就更应该发挥自己音乐的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正确的辨别、分析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发现流行音乐中的美。这样在流行音乐的感染下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音乐教学过程是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创作能力。只要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那么就可能帮助学生走上音乐大师之路。

参考文献:

[1]欧阳红艺.中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音乐教育,2014(5).

篇10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钢琴教学中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学理念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钢琴学习是一个过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音乐学习者的技能训练水平,促进音乐演奏技能的最优发展,而且可以使学习者感受到钢琴艺术的美,创造美的作品,秉承对艺术的传播和创新。

一、钢琴审美的重要内容

钢琴审美来源于音乐审美。音乐审美能力是人们在欣赏音乐、创作音乐、传播音乐过程时感受、体验、联想、想象、理解、创造美得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首先,感受美。感受美指的是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对音乐作品音响、速度、节奏、音高、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和声、调式等各方面的美的感受,这是获得审美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表现美。表现美指的是人们在对音乐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将内心对美的感受和想象通过运用适当的的方式、方法、技巧,创造性的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必经阶段。

再次,创造美。创造美指的是通过发展个人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创造意识,主动按照美的规律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音乐审美能力的最高阶段。

此外,钢琴审美还包括想象美、鉴赏美等细微环节,想象美是能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容进行融合,把感受到的音乐加以升华,得到更加美好的形象,从而充分领略音乐的美。鉴赏美顾名思义,就是鉴别欣赏音乐作品的美感,先从听觉上感受,再进一步去思索和理解音乐作品传递的美感。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的核心,钢琴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美育课。高校钢琴教学不仅要教给学习者专业技能,同时要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自觉感受音乐的思想、美感,让他们懂得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如果不能引导学习者培养这种审美能力,就离开了音乐教学的目的,对学习者全面深入地学习音乐知识不利。

三、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原则

第一,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习者的审美能力需要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结合。强调学习者在的实践认知中对钢琴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我们在理论的传授和学习上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者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协调一致原则。审美主体是指受教育者即学习者,审美客体是指教育内容和手段。坚持审美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原则,就要根据学习者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的客观规律来开展美育活动,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选择作品,采取相应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四、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

第一,聆听和演奏的不断练习过程,是音乐学习者体验音乐艺术之美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者感受音乐艺术之美的动力。培养钢琴审美能力,需要让学习者不断的聆听钢琴曲目,倾听他人的声音,欣赏不同风格的、优秀的钢琴演奏,学习者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使其感觉逐渐适应对音乐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后形成一种钢琴音乐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能力。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助于音乐形式美的把握,良好音乐听觉感知力的培养有助于审美感受力的提升。同时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增强钢琴音乐的实践技能。这两者的结合决定了学习者对钢琴音乐审美的个人欣赏和个性思考,对音乐作品产生独到的审美体验。

第二,音乐形象对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音乐形象是个重要的美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客观选在的声象和主观存在的听象、视象。声象是指它组合的“声音形式”当然就是它“诉诸感官”的“声音形象”了。在一些中外论著中还有称“音响形象”“曲调形象”的;当音乐声象“落”在听感官上,直接产生听觉映象,这就是“听感觉形象”;如果听乐时,还能间接于脑内引起视表象的浮现,这就是“视表象形象”。钢琴作品有极强的音乐形象表现力,这是由钢琴本身丰富的听象所决定的。旋律的舒缓,让人平静;节奏的柔和,让人忧伤;节奏的强烈让人紧张。这些都是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传递的氛围和思想。对音乐形象的感知是学生钢琴学习的必要手段,因此需要教学者有步骤,有规律的进行。在教学中正确结合音乐形象的讲解,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需要语言的支撑。语言是解释音乐形象的重要方式,通过语言传递作品所要利用的节奏技巧、技术要领,让学习者在听课的过程中了解音乐形象,领悟所要传播的审美思想。

第三,良好的钢琴技术,是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证。良好钢琴技术的教育需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不仅在强调触键感和速度等问题,还要求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钢琴技术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将钢琴音乐中的和声、节奏音色等因素发挥音乐感染力。调用各种手段,让学习者站在审美的高度认识到钢琴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第四,教学者的演奏方式是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钢琴是一门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科,教学者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具有艺术性的示范演奏,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领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

第五,结合名作的讲解是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因为优秀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能有效地将美感传递给受众,同时学习者对这些作品较为熟悉,便于开展审美教学。用大量的名作进行审美教育,增加学习者的什么经验积累,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对这些名作的二次构思,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综合感悟能力。

第六,音乐背景是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音乐背景往往包含着时代特征、人文历史特征,对学习者传授音乐的背景知识,可以使他们对钢琴作品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第七,因材施教,体现个性是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学习者的性格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因此在欣赏和学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审美体验是不同的,这些个性化的感悟有利于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对学习者的个性审美体验以支持,给予广阔的审美空间,博采众长,不能刻意灌输名家对钢琴作品的情感体验。一方面,要做到启发、培养学习者的欣赏、表现、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运用音乐知识技能的能力。发挥学习者的多方面思考、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鼓励他们对钢琴作品进行准确的审美评价以及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钢琴作品。

第八,教学实施的审美化是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一项措施。钢琴教学过程中突出审美意境是教学者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习者的审美心理,用各种办法如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习者获得审美体验;布置作业任务多样化,让学习者深化审美意识。

钢琴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提高学习技能,反过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教学的目的。高校教师要通过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然后积极引导学习者,将审美能力贯穿到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使他们不仅懂得欣赏钢琴作品的美,而且能够创作美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吕宝文.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高师钢琴课程体系[J].美与时代(下),2010,(9):84-85.

篇11

    作为艺术工作者,或即将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多少都应该了解些美学。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在变化,在不断严格地继承着古典乐派的传统演奏风格的同时,为了紧随时代的步伐,现代音乐工作者不得不在音色上加以变化,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现就以琵琶作为载体,讨论现代琵琶音色的审美。

    但谈论起审美,就不得不先说说音乐美学是什么。其本属哲学范畴,讨论音乐的本质,内容,与现实的关系等等。当然,心理也是音乐美学研究的重点。音乐美学是这样定义的: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当然,不同的学者对于音乐美学的定义也是不同的。例如缪天瑞在他的《音乐美学史概观》中说:“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的感受、音乐的理解及条件,与音乐的效果及原因的一种学术。”由此看来,音乐的审美就不能孤立地以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而要考虑到演奏者主观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生活。那么,音色的变化更是演奏者心理情感变化的重要体现。为了适应现代人情感的需求,音色是改变音乐审美的重要因素。

    音色,即乐器能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同一件乐器也有不同的音色,后者是更高境界的审美。众所周知,声音分为噪音与乐音,而笔者认为音色是一种美的乐音。不过这也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有很多打击乐便是以噪音为音乐的,在琵琶的不同风格流派中,浦东派的音乐有很多便是噪音美。例如林石城的《平沙落雁》。那么,音色即是一种抽象概念,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因此演奏的乐曲也没有雷同。

    一,琵琶演奏音色中的“空灵”审美

    做艺术,无疑是在做美的事情。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古人讲求艺术在心灵上的空灵,精神上的淡泊。要达到深度的美感,发现深层次的美。那我们的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的,客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厉害计较。“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因此在我们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心灵上的空灵感,“忘我”,忘掉尘世中的我,达到精神上的空灵。在用手指弹奏琴弦时,要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控制,音色等等。只有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音乐,那演奏出的音色,才能给听众带来精神上的高度共鸣。在弹奏时,越多的欲望杂念都是你静心思考的越大阻碍,使你的演奏趋于形式化。

    二,琵琶演奏音色中的情感审美,即美从哪里寻

    艺术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美感的寻求当然也来自己生活。

    宗白华在他的《美从何处寻》中讲到:“专在内心搜寻是达不到美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但是心得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的。”由此可以与宗老达成共识,演奏的空灵状态是发现美的前提,而空灵的状态也是要锻炼的,不是每一位大师生来就是毫无欲望的。

    回到主题情感审美,既然美源于生活,那么艺术家的生活就是美的源泉。《乐记》中曾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也说明了,“乐”的发生源于创作主体的情感波动,而情感的波动则是由于受外物感化。那么能感化人的一定是适时的,情感所需的音色。我曾听过一场音色极差的音乐会,整场音乐会中,我都试图在她的演奏中极力的寻找美感,但是糟糕的音色让我一点都不能走进她苍白的内心,真是一次糟糕的旅程。让我至今都难忘。好的音色是演奏者自己内心的独白与歌唱。就在前几天,我听一个很好的演奏家说她每次演奏完都觉得嗓子干燥,因为她动用了全身心的投入去内心歌唱。这就是演奏者所要达到的内紧外松的演奏状态。笔者从前也走入过音色的盲区,并且至今也在不断的寻找什么是好的音色。如果有人说,好的音色一定是厚的、圆润的、灵动的,那么我想他一定是理解狭隘了,因为音色没有固定的界限,也不能单单用这些词汇去衡量描述它。音色是一种情感的产物,不同的情感需要不同的音色去阐释。因此,音色是一个人个性的展示,是一个演奏家内心的追求。

    三,琵琶演奏中音色与联想的重要性及美的欣赏力的培养

    不同的音乐作品需要演奏者用不同的情感去表达。自从配器丰富了音色后,人们的欣赏也丰富了起来。我们的审美情感就是要从不同的音色表现力上,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把音色要素转化成我们的情感感受。这一点对于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欣赏者都是有意义的。演奏者需要某种联想为依托表达自己的内心,而受众者则通过音色接受这种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受众者可以在音色上与演奏者发生共鸣。中国古代着名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就是这样的由来。

    接下来再说说音色欣赏力的培养,我曾读过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一书。书中作者以时间为纵轴线,以美学的进程为横轴线。从原始艺术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时代、最后为现代文艺运动的兴起,作者还展望未来,给未来提点充分有用的建议。作者开篇就论述了自己对美学的观点,他把线条和颜色的这些组合和关系,以及这些在审美上打动人的形式称作“有意味的形式”。这是能唤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所有对象,是我们共同本质属性。他还强烈地批评了人们对“美”这个字的滥用!我们经常使用“美”这个字。比如:美得蝴蝶、美得鲜花、美得美女。作者还强调在某些人当中有着一致性的看法。即,世界上最美得东西就是美女,其次,则是一张画着美女的画。我们不是故意去混淆、滥用美。只是我们从来不知道一幅画怎样打动我们,我们所见的都是从我们身边穿行过往的美女,而没有去展览馆看过更多的画展,也没有特定的情形来容我们学习欣赏。

篇12

1舞蹈的美学特征

1.1舞蹈的第一个美学特征:形态美

显而易见,形态美是舞蹈最为直接和最令人欣赏的美学特征之一。在舞蹈的动作、姿势、造型中,都直接展现出舞蹈的形态美。而配合音乐的节奏和声音大小而变化的舞动节奏,舞蹈动作的变化能够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将观赏者带入情境。无论观赏者的文化程度如何,都能直接感受到这种美的震撼。所以舞蹈教学中对动作、姿态的形态美教学是最基础的。

1.2舞蹈的第二个美学特征:力量美

除了形态美之外,舞蹈的第二个美学特征就是力量美,舞蹈中表现出的力量是柔性的。在舞蹈动作中,有许多动作是要用非常大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而这些动作在被完成的同时,也将展示出舞者心灵的力量。要完成这些舞蹈动作,往往需要长期的训练。现代舞蹈观赏中,往往认为缺乏力量的动作是空洞的;相反,当一个舞者的动作充满力量,哪怕是再柔美的姿态也能展示出力量之美。因此,一个舞蹈是否充满力量美,是衡量舞蹈是否美的重要标准。

1.3舞蹈的第三个美学特征:神韵美

将舞蹈的神韵充分表现出现,对舞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同样的,理解和欣赏神韵美对观众也有一定的要求。想要做到神韵美,需要舞者在熟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深刻的融入到舞蹈的角色中去,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精神。欣赏舞蹈的神韵美需要观赏者摒弃外界的影响,集中精神在舞蹈中,去体会舞蹈展现的、舞者传递出的精神。欣赏舞蹈的神韵美不只需要眼睛,还需要头脑和精神去思考和理解。舞蹈的神韵美是整个舞蹈最核心、最深层的内涵,展现舞蹈的神韵,就是展现舞蹈的灵魂。只有理解了舞蹈的神韵,才能完全了解舞蹈想要表达的东西。

2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

考虑到舞蹈自身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为了强化舞蹈学习中的审美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步着手:首先,要对学习舞蹈的学生提出审美观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导者要在日常的基础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即哪些动作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为了达到美的标准需要做到哪些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锻炼和生活中自行纠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帮助正确审美观的形成。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事物的欣赏方向,也就是审美理念。之所以在舞蹈中注入审美教育的元素,是因为只有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美的,才能往美的方向发展。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引入舞蹈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某一支舞蹈的美感,进而引申到更多的舞蹈动作的美中。学生一定要充分明白审美的重要性,才能自觉的去训练如何正确的欣赏美。第三,舞蹈的审美教育不能和艺术教育分离。舞蹈中的审美教育虽然重要,但舞蹈本身仍然是一项具有很强艺术性的运动。只有将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共同发展,才能保证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够高效的落实。最后,创新意识在舞蹈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创新是舞蹈的生命力源泉之一,再美的舞蹈跳一千次也会让人失去欣赏的兴趣。在舞蹈中对美的欣赏是离不开创新的。从舞蹈的发展历史来看,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群所发展出的舞蹈,都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外界环节中的新因素,达到了不断的创新。在舞蹈外的环境中,人们对美丽事物的欣赏方向和情趣在不断改变。舞蹈只有做到不断创新,才能跟上人们的欣赏方向。

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要发展舞蹈,就必然要发展审美,这也是为什么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入审美教育。所以最重要的是将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二者的主要关系归结为以下几点:

3.1做好审美教育,才能高效发展舞蹈

要发展舞蹈艺术,就必须要求舞者和欣赏者都能够充分的欣赏舞蹈的美学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保证跳舞和看舞的双方都接受过足够的审美教育。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舞蹈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在其中加入审美教育,用舞蹈的日常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联系对象,同时提升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的质量和能力。

3.2高质量的审美教育将指引舞蹈教学的艺术发展方向

高质量的舞蹈教学中必然不能缺少审美教育。这是因为只有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保证舞者和观众能够正确了解舞蹈中想要表达的内涵,达到更高层次的欣赏。另一方面,审美教育还为舞蹈教学提供了艺术指导,使舞蹈教学中能够产生更多的美的因素,从而保证了舞蹈中的美学因素。

3.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之间是共同发展的,才能让二者彼此贯穿。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层次的欣赏舞蹈中的美的因素,从而更好的将舞蹈的内涵表达出来;而提高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就提高了对审美的需求,也就给审美教育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二者的提高是同时发生的。

4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效开展审美教育,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帮助:

4.1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美学的发展

实践证明,当舞者接受了审美教育、具备了正确的审美观之后,能够在舞蹈中加入更多的美学元素。这对舞蹈的整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它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舞蹈的内涵,还能够有足够的素质去进行创新,让舞蹈不断跟进时代的脚步,去传播舞蹈的美学。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的美学增长。

4.2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审美观的建立

审美教育在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学生能够领会到舞蹈要传递的健康思想,并自发的在舞蹈创新中发展健康的、正确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审美观会逐渐建立并完善,并延展到其他方面。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审美观的促进作用。

4.3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有人欣赏舞蹈,才能发展舞蹈。审美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角度和方法去欣赏舞蹈中的美学,这样才能充分领悟舞蹈传递的精神。这样才能保证舞蹈的不断发展,促进舞蹈教学的提升。如果审美教育不到位,就无法正确领会和发现舞蹈的美,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欣赏舞蹈,更不用提舞蹈教学。因此,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篇13

 

    探寻歌唱艺术的审美特征,展示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好感受,体现歌唱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需求,塑造感人的歌唱艺术形象,构筑理想的艺术境界,追求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对于歌唱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歌唱艺术审美的认识。

在音乐艺术中, 歌唱的审美是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美的一种感受和体验。任何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生活、美的事物以及对美的艺术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相比较之下,歌唱艺术在展示其审美功能的方法和形式上是极其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因为歌唱艺术美的构成法则,不仅在于歌唱审美的功能与价值上,而且还在于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从美学角度来看,无论西方美学强调音乐形式属性的“听觉艺术”、“情感艺术”,还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心声结合”与“心物结合”、“听觉——心觉”艺术,作为艺术审美对象,歌唱艺术其审美价值都存在于整个审美活动过程 —— 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中。也就是说,声乐艺术作品不是离开主体独立存在的,它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其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审美的自由创造”。“它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一句向起反应的心弦所说的话,一种向情感所发出的呼吁” 。歌唱艺术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形式”。歌唱艺术以它独有的魅力,从审美创造到精神愉悦,在广阔无垠的音响空间里,回荡着激情昂扬、细腻深情、如泣如诉、扣人心弦等美妙动听的声音。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像歌唱艺术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热爱者、参与者和审美从众者。这就要求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必须渗透着歌唱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歌唱者只有在歌唱时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作品之中,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审美感受和爱憎情感,通过歌唱形式全部呈现给听众,才能使听众从中得到美感和享受。

歌唱艺术作为人声音响的美,它是以文学作品的语言美、音乐作品的旋律美、歌唱的声腔美、表演动作的形态美和乐器的伴奏美为基本构成要素。在一般的音乐审美活动中,欣赏者是审美的主体,音乐是审美的客体,而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一个优秀的审美者,同时又是美的声音的创造者,歌唱者只有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和歌唱水平,才能创造出美的歌唱声音,为听众提供美的审美音响材料,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可见,歌唱艺术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是具有一定审美态度和超越意识的主体,在以某种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客体)的呼唤下,经过生理愉悦到精神愉悦乃至精神升华的心理感应过程。它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因素,是美感经验的基础和出发点。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当你听到某一位歌唱家的歌声以后,在未听清楚歌词与旋律时,就已经被他那明亮清脆、悦耳动听的声音深深地感动了,当你听到某种不同的声音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有些声音会使人产生兴奋或轻松的感觉,有些声音会使人产生忧伤的感觉,有些声音仿佛使人感到微风拂面,十分美妙,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激发我们对歌声美的感受。因此,研究和确立正确的歌唱审美观,形成正确的歌唱审美感受,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应当引起广大声乐教师和歌唱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二、歌唱声音的审美特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