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日语语言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对学生进行日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比较频繁的使用特定表达,面对不同场合应当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样,也是本研究中的重难点。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与情感方面的重要载体,说话过程中对个人意图的传递一方面能够直接呈现信息,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基于此心理情感状态下形成的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基础。本研究基于语言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究日本语言的分类,同时阐述日本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日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分析
日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形式特征,即词汇表达形式、句型表达形式、省略表达形式。
(一)词汇表达形式
在日语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运用日语,其语言词汇的表达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日语词汇表达形式,是学好日语的基础。特别是在相应的场合运用合理的词汇,因此应加强对词汇表达形式的把握和理解。以「はい为例,该词汇一般情况下使应用于应答过程中,或进行肯定回答时使用。例如“兄 ちゃん、ちょっと 待って”。“は ` い”。这种应用就是在应答过程中所表达的意愿。通过情况下这种词汇表达更多的是应用在会话环节中,作为倾听者的一种附和形式。通过资料调查了解到,在日本人日常对话中,倾听者对语言表达者的附和与点头频率极高,大约为几秒钟一次。在对外国人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他们与日本人对话时,对方在对话过程中会不断的说「は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能够兑现的却并非像谈话中默许的。同样,日本人与外国人对话时也会存在类似的不解,为什么对方面对自己的言语意见表达总是冷淡不回应,总是产生“他是否在听我的意见”的疑问。这和外国人对「はい的表达功能认知不清有着一定关系。
「ちょっと在日语中的使用可以称得上相当广泛,既能表达数量程度少,时间距离短。例如,そのチ`ズケ`キをちょっとだけ食べたいな。除此之外,「ちょっと也能表达以轻松的心情做某事,没有实质的意思,例如:ちょっと行ってくる。还可以表达程度之深或和否定形式呼应表达“不太…”的意义。正是由于用法丰富,误用的场合才特别多。外国人若想正确使用「ちょっと,必须掌握其在各种场合下的深刻含义。
(二)句型表达形式
句型表达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具有固定性和代表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日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为掌握其语言核心,就要对其句型表达形式以及句型中所表达的含义进行熟练掌握,以达到对日语句型准确把握,并对其句型中所表达的意图进一步分析。以“对不起”(「すみません)为例,“对不起”本身的意思是传达歉意以及进行谢罪。但在语言不断发展的完善的过程中,「すみません逐渐转变为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囊馑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应用「すみません替代「ありがとう,表达的意思是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另外,在日语语言表达中还会用「すみません替代「こんにちは,表达对别人的打招呼和问候。在日语语言表达中,「すみません句型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句型,在任何情况和场合下都可以应用。
除此之外,在日语语言表达中「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也是常见句型表达形式之一,主要是应用在款待客人情境中。日本人在宴请客人时会通过忙绿为客人准备一桌丰盛的食物,但在客人就坐后往往会说“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どうぞ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如果是宴请外国友人,外国朋友会对这种表达表示不理解,因为饭桌的饭菜已经准备的十分丰盛,却说“什么都没准备”,这种表达方式是日本人语言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
(三)省略表达形式
在日语语言表达中“省略表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以在语言表达中开场的省略形式为例,通常情况下日语表达中讲话者在开始说话之前都会应用开场白以避免话题太过突兀。这种开场白形式会使对话的双方留有思考的时间,也是考虑对方感受的一种形式,因此这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频率较高。在两个人或多个人对话过程中,为陈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不会贸然直接表达,会先进行暗示,例如:率直に申し上げると…或ご不氦猡ありでしょが…等等。另外,当一个人要对其他人提出请求意见时,即使是举手之劳这个人也会在说事情之前说“o理なおいであることは承知しておりますが…” ,委婉的表达出自己有求于对方的抱歉,再对事情进行详细的说明。
除了在开场白表达应用到省略表达形式外,在文末未说完情况下也会应用到省略表达。日本人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当一句话没有说完就会适当结束,这种情况主要是出现在道歉、解释缘由等等场合之中,且使用频率较高。例如,当某人邀请自己去做某件事情,而自己并不方便去做,为合理的表达出自己的这种不方便信息会说:“今日はちょっと…”不会直接拒绝对方。或是在禁烟商场中有人吸烟,会说“あのう、ここ禁なんですけ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更加婉转,是日本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特色形式。
二、日语语言特点呈现展现说话人意愿
语言在表达方面具有众多形式,面对不同对象以及不同场合,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十分重要。语言表达的关键与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对方了解需要传递的信息,也会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传递个人情感意图。
(一)表达感激之情
在独自用餐,家人一起用餐或被人款待等场合下,「いただきます被频繁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为全家做饭的是自己,日本人也不会忘记这句话。用餐时脱口而出这句话,一方面是对准备食物的人或款待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和礼貌。另一方面更表达出对马上就要吃进嘴里的食物的感谢。人类将一切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剥夺,并将其作为食材进行烹调,从而使得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和生存。抱着这样一种对延续自己生命的食物的珍惜、重视和感激,日本人自然地说出了「いただきます。
(二)谦虚
日本人在找到客人的情况下,会对客人给予周到的照顾,并会摆上自家最为喜欢的食物,并希望对方能够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食物能够满足客人口味以及是否充足更加是招待过程中需要被考虑到的。日本人觉得,能够将拿出客人经常食用且美味的食物,尽管可能是客人并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因为是主人尽心准备,也需要请客人尝一尝。基于这种谦虚与谦和的心态,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产生了。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是“什么食物都没有”而是指针对客人而言,并没有逞心如意的珍馐美味,所以请你不要嫌弃的含义。说话者在说出上述中内容的同时,已经面对客人传递了对其的尊重以及自我谦虚方面的含义。
(三)礼节有度
「すみません的频繁使用体现的是日本社会文化之中关于人的礼节的表现。其具有万能作用,在遇到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通过「すみません这样的一句话化解矛盾,并可以促使对方放下对自己的怒火。这样的语言表达更加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交流的距离。
除此之外,日本人通常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具有点头以及附和的习惯。通过点头这样看上去并不明显的习惯,能够对彼此交流形成。这种习惯并非是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表里不一,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对方,自己非常尊重对方的言论,表现出自己的礼节。
(四)“婉拒”
在交际与沟通时,日本非常看重对方的面子,为此,实际交往过程中,日本人将交流与交际的和睦状态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在“婉拒”的表达上,日本人通常会表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无法达到对方希望的程度或者愿望。「ちょっと则属于语言交流“婉拒”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使用此词汇则能够在确保不伤害交流着的情况下,达到婉拒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回避自身的某些难言之处。
(五)“体谅”
「h]的使用可以代替“禁止”等相关具有否定意味的词汇,更加对表达对对方的原谅方面,且与不希望对对方造成伤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省略方法则在日语之中拥有十分丰富的表现方式。开场白式的省略可以有效化解与对方之间发生冲突,在造成误解或者反驳之前就已经打好预防针。这样也会使得语言表达成体具有柔和的情感。在文末对未说明的事情的省略则是表达的人认为并不需要将话说尽,并给予对方此类的明确的判断。因此,对方给予清洗判断将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尴尬局面,因此,也就可以更好地得到对方的原谅。
三、日语特征下日本文化的深度分析
基于特定语言形式中传递个人主观意愿,其意图形成势必在深层次传递的是社会根源性以及文化的内容。由此可知,日语语言所具有的特定表达方式可以深层次分析其文化内涵,也就是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以及心传心的内核。上述中的三种文化形式与内核普遍见于日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对日本人日常行为方式以及语言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是实现日本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介质,也可以被理解为是日本文化之中的精髓。
(一)“和”心
日本人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也会经常性流露出“神秘”的微笑。这正是日本“和”心精神的成分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的所有交流,日本人总是能够为人们创造一种避免造成伤害的环境和氛围,尽可能避免出丑。例如对「すみません以及「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的使用等,就深刻w现出了日本人对彼此之间的尊重与理解。
这种语言方式充分呈现出的是日本文化之中关于“和”的态度。而这种关于“和”的态度也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更加体现在对自然的关爱方面。
(二)体察的观念
日本文化之中习惯将对方的态度与观点放在第一位,并不会出现生硬拒绝的对方的情况出现。从日本人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日本人的主要意图,这种形式体现的是日本文化中“体察”的意味。「h]这样的词汇以及日语之中对省略方面的准确表达是对文化的综合体现。
(三)以心传心文化研究
日本人在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通常会注视对方观察对方的动作与表情以及言语之中所使用的措辞。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这种细节观察到对方在交流中所希望传递的真实意图。日本人认为这是一种“以心传心”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沟通更深一层。日本人更希望认为需要坚持拥有共同生活基础以及文化根源,这样就算不必详细陈述,也能够让对方懂得你所传递的含义。这就是在文化基础上才能够拥有的省略的表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日语的语言表达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充分建立在日本社会环境基础上产生,综合了语言要素以及社会心理状态等文化形成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日本人所具有的潜在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状态。文化与语言两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其中,文化更加是对语言的一种重要精神内核,语言则是对文化的一种载体。「和の 精神、察し、「以心坛心直接构成了全日本社会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交际基础,体现的正是日本文化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基于上述中内容,呈现了日本文化方面的特征以及核心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庆祥.从文化背景看日语的语言特点――谈日本文化背景下的日语特点及其教学[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76-81.
[2]守屋三千代,徐爱红.日语的所见与视点――从「立て看日本文化和日本语言[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04):17-20.
[3]贾朝勃.语言表象的文化内因――集团意识在日语语言中的渗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04):37-42.
[4]孙晓柳.从商务日语的角度看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方式[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4):45-47+72.
[5]江晓燕.从日语感谢场合中的致歉表达看日本人的文化心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78+188.
每个国家或者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语言文化,日语就是一个很有社会特性和民族时代变迁特性的文化语言。随着对语言文化的深入研究,社会大众对世界上的语言文化认识也越来越广泛,语言和各民族之间文化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一、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对学习和使用日语沟通的好处
世界上各个国家其语言想要发展和生存都会跟自己国家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相关联,语言和文化环境会出现一些有关联的影响,语言的发展会因为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制约。现今的日本语言文化也正是反映了如今的日本社会环境的特征,日本的语言文化是由整个民族历史的时代变迁的,这就衍生出了具有日本独特文化气息的语言文化。如果想要学好日本的语言,但是没有深入的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只是单纯的学会日语,掌握简单的语言知识,这根本是无法跟日本的国人顺利的进行语言沟通。因此深入的对日本语言文化的了解研究,对日语的表现形式以及语言的结构运用了解加深,对想要学习和研究日语的新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提升使用日语跟人沟通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日语的语言文化特征
日本的语言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在与人沟通时比较委婉的语言表达。这反映出了日本人比较传统个性的生活态度,还将整个日本民族的独特文化特征表现了出来。现今的日本人比较喜欢考虑与之沟通的人感受,这样的行为方式就是不想要损害自身和别人的基本利益。日本文化在其日常的语言沟通上会比较委婉,尽可能的在语言叙述上避免由于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伤害他人、或者发生冲突,比较喜欢委婉含蓄的来表达,已达到与他人的语言沟通。就比方说:日本人在与人沟通时,如果想要拒绝对方的请求,但是又不想让对方感觉到心里不舒服或者尴尬的心理,就会用一些比较含蓄和委婉的方式和语气来表达,通常都会用“这件事情我需要考虑一段时间”又或者说是“等等别着急,这件事情不太容易说明白”等等这样的语言。这就让人容易联想到可能会有话外有话的感觉,语言的表达上也不会过多的直接使用比较明确字句来表达,多数时候都会竟可能的使用委婉和含蓄字句来诉说。
日本语言文化中的含蓄表达还会体现在与人交流中的表现形式上,日本人喜欢把对方的感觉和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看的更重要。传统文化中的日本语言文化,其表现是比较喜欢使用比较少得语言来进行交流,更擅长于观察对方的心理特征,从对方的利益来表达解决问题:“你说的真的很有道理,但是呢我觉得应该这样会更好”,“这样做是很好,却不符合规矩”等等,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真的可以表现出日本人比较重视对方的情感需求,虽然是拒绝了对方但是却不是很直接的表达,让对方有种很好的感觉,中国的说法就是“给了个台阶下”,这种语言文化感觉更尊重人。所以日本人在说话的时候通常都会很避免太直接的表达拒绝的语言。
三、日本语言文化特征的表现
日本语言文化中的特征,其表现形式中的特点就是不直接的说,而是让对方去自己感受和推敲诉说者究竟隐藏的语言含义,在一种委婉和含蓄的语言文化下来达到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日本这个民族是比较特殊的,其语言文化只有单一的一种语言日语,在当今的世界文化中是比较少有的。比如我国有很多个民族,就出现了很多个语言文化,各民族之间人们的语言沟通,在很多情况下沟通都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世界上这么多个国家,其中很多都是使用了多种语言文化,像日本这种一个民族只说一种语言的,还真是比较少。有些国家因为其人种的分类,会将其国家的国语定为两种或者三种。比如瑞士这个国家就有三种国语;又例如比利时就拥有两种类型的国语;泰国这个国家就拥有五种公用的语言。
在日本的语言文化特点下,日本的国语和公众用语都是使用日语的,由于这样的特定因素,反而使得人们在日本想要进行语言的沟通上更加的方便,不会因为种族的不一样、语言文化的不一样,而出现语言沟通上的不方便。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也许不会理解和明白,但是日本的国人却马上就能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多的人都觉得日本人这种语言文化特性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形式,那是因为很多的人没有认真的了解过这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日本人只是不喜欢直接的说,不想让自己的一些激进想法强压与对方,这就是这个国家最有特点的文化特性。
四、总结
随着世界上各个国家在文化上的交际越来越深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日语,我国近年来与日本在多个领域都广泛的交流,对日本语言文化特性的了解研究,可以加速世界各国对日本文化的探索,促使人们更好更认真的学习日语文化,了解这个民族的特性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回智光 具有独特个性的日本语言文化 [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1)
一、谚语的基本类型
谚语之所以被人们喜闻乐道,经久不衰,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语言艺术性;另一方面,在于它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性。根据内容,谚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火事の後の拾い(丢了西瓜拣芝麻)”。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安かろうかろう(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にあって苦を思え(饱时不忘饥时难)”。
(4)反映民俗的谚语。如“三亩好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妻は百年の不作(娶了懒媳妇,穷了一辈子)”。
除此以外,歇后语和俗语也可算作谚语得一种类型,它所涉及的内容就非常的广泛了。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くは一の、かぬは一生の(不懂装懂永世饭桶)”。另外,歇后语往往还具有幽默、讽刺的意味。比如,“老虎戴佛珠――假慈悲”,“夜猫子进宅――凶多吉少”。这些词语出现在日常的口语、对话中,使语言显得格外生动活泼,形象简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二、日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谚语能反映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现象。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谚语的差异。日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
谚语具有一定的民族素质,这和民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或民族文化背景上有关,这也就决定了谚语构成理论上的民族风情问题。汉民族大都在亚洲大陆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取材多离不开内陆山水。而日本是一个岛国,四周临海,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拥有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谚语的取材也就往往来自海洋。同时,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海洋中的鱼类自古就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日语谚语中就具有丰富多彩的极具特色的鱼谚语。下面以两例加以说明:
(1)腐っても/臭了也是加级鱼
在日本,有一种鱼叫做「(たい)即加级鱼。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间),从海里捕上来的加级鱼都由渔民们直接送到武士等上层人士的豪宅,属于上等的好鱼。这种鱼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加级鱼体态优美,味道上乘。据说这种鱼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40年。由于加级鱼体内细胞组织排列紧密,所以鱼身不容易腐烂。这一点在当时冷藏和运输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人在过年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把腌好的加级鱼装饰在客厅里,观赏三天后食用。因此,不易腐烂的加级鱼自然成了最佳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加级鱼的日语发音与日语中表示“祝福、祝贺”(めでたい)等意思的词语发音非常相似。由于这些原因,加级鱼在日本被赋予了喜庆的意义,在祭祀或祈福中经常被当作贡品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鱼中极品而备受喜爱。
如此珍贵的鱼,弄到手一定会非常的珍惜。即使是有一点变臭,也舍不得将它随便扔掉,因为那毕竟是高级的加级鱼啊。“臭了也是加级鱼”这个谚语表示原本上乘的东西,即使有一点损坏,仍然具有其价值和品味。
(2)海老でをる/用小虾钓加级鱼
日语中的「海老就是我们所说的虾。用小虾钓加级鱼岂不是一件很得利的事情吗。不难猜出“用小虾钓加级鱼”的含义,是指以举手之劳获取暴利或以鸟枪换大炮等不等值的交换。
在日本,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人们忌讳送大礼。因为小小的礼物不会让对方造成心理负担,回赠的时候也选择小礼物即可。而如果送了大礼,接受的一方就要考虑回赠的礼物。所以,为了不给对方造成麻烦,日本人送礼时都回选择小而精致的东西。在这种文化背景生活下的日本人,经常回赠小礼品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日本,如果送了别人礼物,而别人回赠的礼物比自己送的礼物贵重,那么就可以用“小虾米钓加级鱼”这个谚语。
日本独特的鱼文化形成了许多以鱼为题材的日本谚语。在了解了日本人对鱼的不同看法以及赋予在鱼身上的深层含义后,就会很容易明白这些谚语所表达的含义。除了以上介绍的谚语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谚语,比如“宁做沙丁鱼的头,不做加级鱼的尾”(の尾よりの),汉语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のも信心から,是汉语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意。“鲍鱼的单相思”(の片思い),鲍鱼只有一片贝壳,以此来比喻单相思,是多么形象啊。“鳗鱼的床”(の寝床),形容十分狭窄的地方,也是栩栩如生的。
而在汉语谚语中,不难找到以山水作为喻体的谚语。例如:
(1)不到黄河不死心,到了黄河死不及。
(2)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今人换古人。
(3)有理压得泰山倒。
(4)不上高山,不显平地。
2.风俗习惯
日汉风俗习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人类生活与动物密不可分。因此,有关动物的许多谚语,也能反映谚语在风俗习惯上具有一定的民族差异性。现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例如:
乌鸦,一种其貌不扬的飞鸟,我国常以羽毛之黑来喻“坏”,如“天下乌鸦一般黑”。日本民族自己创造的谚语里就只有把黑喻为“黑色之处”。究其原因是因为乌鸦在日本被视为神的侍者。如“夜の(难分曲折,伸手不见五指)”。
日语中对狗或贬或褒的谚语均有,而且会大加赞扬狗对人的忠心耿耿,这是因为“忠”恰恰是日本民族文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同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日本人不吃狗肉。相关谚语如:“犬は三日かえば三年恩を忘れぬ(狗养三日,三年不忘恩)”,“犬は人に付き猫は家に付く(狗随人走,猫看食奔)”。而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还有谚语,例如:
(1)好狗不挡道。
(2)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中图分类号】K893/8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19-02
一、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
人类的交际行为分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两种,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传递着交流的信息和情感。美国学者Birdwhistell教授曾经对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对话中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做了一个量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能传递语言交际难以表达的事物、意念和情感,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行为的作用。非语言交际不像语言交际那样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特定符号、严谨的语法规则和固定的结构,其传递形式主要伴随在人们面对面的交谈过程中,发挥多种交际功能,在不同的语言文化里,具有不同的交际含义,产生的交际效果也不同。[1]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形式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2]恰到好处的非语言行为是加强和密切人际关系的纽带,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
二、日本礼仪
日本是个重礼仪、伦理意识强、长幼尊卑等级比较森严的国度,待人接物均讲究“非礼勿行”。由于日本人性格拘谨、保守含蓄,在交际活动中,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且颇多规矩,使用的概率也比中国人大得多。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日本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族特性。在各种交际行为中,最能体现日本人特性的莫过于他们在与人交谈时的点头、微笑和迎来送往时的鞠躬等非语言行为。
1.鞠躬成自然
人们常用“点头哈腰”来形容日本人,这是日本社会人与人相互问候、打招呼所通用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礼貌行礼方式――鞠躬。在日本,一切言语问候都伴随着鞠躬,鞠躬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言语问候。如日本人在初次见面做自我介绍时边说“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边鞠躬,且脸上略带微笑。对方亦马上回应相应的问候。鞠躬有“站礼”、“座礼”两种,按行礼的深度又分为“最敬礼”、“敬礼”、“点头致意”三种。行礼时根据对方身份、年龄、地位、相识程度的不同,鞠躬的深度、时间和次数也就不同。行最高礼节的“最敬礼”时,上身要弯到大约45~90度左右,背要直,头不宜向下耷拉,要连续鞠躬几次,时间要长,要等对方拾头以后方能把头抬起。这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只用于十分郑重的道谢或谢罪以及在神前和佛前才使用。最常见的是“敬礼”,对上级和长辈均可使用,上身要弯到约30~45度左右,脊背要直,下巴不宜擦着领襟,时间以2~3秒为宜。第三种的“点头致意”是用于关系亲密的同事或朋友之间,行大约15度左右的鞠躬或是轻微颔首以表问候即可。同时,除了鞠躬度数等不同外,男女的鞠躬姿势也稍有不同的。鞠躬时双脚并拢,背要挺直,男性双手应当自然下垂,严格的讲应当双手拇指弯曲、其余四指并拢,掌心向内,轻轻地放在两侧裤线的位置;女性则双手五指并拢,掌心向内,左手叠在右手上,轻轻地贴在小腹前。由于受等级观念和男尊女卑的影响,妇女向男人行鞠躬礼时,一般腰要弯得深,时间要比男人长,待对方抬头后才抬头。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一动作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从一般的民众、公司职员到日本首相,新知故友、各行各业的人之间都会鞠躬问候。另外,在请别人帮忙或者要求别人做某事时,鞠躬也是常用来表达谢意或者歉意的方式。在日本,低头鞠躬的行礼方式具有“缩小”自己,敬仰、尊重对方的含义,反映了日本人谦恭、含蓄和相互尊重的心理。
2.随声附和与点头示意
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日本人喜欢沉默不语,也不随意插话,但在与人谈话时则强调有声的信息反馈。日本人在聆听对方说话的时候,往往为了显示礼节和谦恭,一边微笑应声回答“はい”“ええ”“そうです”等一边习惯性地频频点头“うなずき”。交谈中的这种有声反应即为日本社会中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随声附和“あいづち”,其意思是向说话人传递“あなたの言っていることはよくわかります(我明白你讲的内容)”、“あなたのをいています。どうぞ、Aけてください。(我在听你说话,请继续讲下去)”,并不表示“像你所说的那样”,“了解了”等肯定和同意对方的意见或看法。这是日本人一种维持谈话气氛、促进谈话顺利进行的非常有效的非语言方式。而且,与我们在讲完一句话时做的反馈信息不同,日本人的随声附和和点头称是常常是在对方讲话过程中同时进行的。
日本人随声附和的频率非常高,据调查,在日常谈话的场合下,这种情形几乎达到几秒钟就能见到一次的程度。不过,随声附和都出现在面对面的个人交谈中,在听课或听演讲等情况下则以点头呼应为主,而且,女性点头的动作比较小但频率较高,显得可爱和女人味十足,男性的点头则是收下颚但频率低。
日本人善于察言观色,通过对方的脸部表情、神情及相关的身体动作来判断对方的态度。与这样的日本人接触的外国人,如果把这些当成“他同意了”的话,将违反了那位日本人的本意。反之,习惯了这种随声附和与点头称是的日本人,对于在谈话中没有任何表示的听话人则会感到不安而产生“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呀?”、“我说的话他听懂了没?”的疑问而无法继续交谈下去。
3.日本人的神秘微笑
非语言行为是人际交往中的剂。虽然人类的无声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受各民族文化的熏陶,不同国家的无声语言会有所差异,即使是相同的无声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也可能相差甚远。就“微笑”这种面部表情而言,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所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甚至微笑的程度、时间长短及引起微笑的原因也随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微笑作为一种带有文化含义的非言语传播符号在日本人的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分重视团体生活的日本,人们将微笑作为一种简单可行的见面礼赠与对方,可以免麻烦,生和气。在日常交往中,日本人大都是有节制地微笑而非大笑,而且日本人在笑时习惯将声音放低,常常会用手轻轻地半掩住嘴,因为在别人面前张大嘴巴开怀大笑被认为是粗俗的行为。因此,日本人的微笑给外国人的第一印象是拥有迷人的魅力,温文尔雅的感觉。许多旅居日本的外国人或者到日本旅游的游客都深有感触。在街头巷尾,不论男女老少见面时常常会鞠躬伴微笑着互致问候;在餐馆吃饭、到商店买东西,店员一定会鞠躬伴微笑着跟你说:“欢迎光临”、“多谢,欢迎您再来”。在日本,不管在哪个消费场所,你都能看到服务员微笑着的亲切面容,得到礼貌、细致、周到而体贴的服务。
但是,随着与日本人长时间的接触你就会发现,日本人的笑,其实是让人捉摸不透的。由于日本人比较含蓄,他们在谈话开始时就面带微笑,并将笑容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从传统上来说,日本人是个不善言笑的民族。在古代社会,不仅流眼泪是被禁止的,而且笑也被视为不雅,喜怒不形于色是被公认的社会美德。所以,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很少哭也很少笑,表情淡漠,常浮现出一种暧昧的表情。我们很难理解日本人的这种笑容,因为它可以表示赞同、反对、拒绝、歉意和确认等,微笑成为日本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三、结 语
当然,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还有很多,如手势、面部表情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日本人原有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日本民族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年轻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变化。如日本人渐渐不鞠躬,年轻人越来越盛行见面时用握手来取代鞠躬行礼,小学生碰到老师也只是向老师挥挥手,神气地蹦出个字“嗨!”。
综上所述,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如果我们与日本人进行交际时只注意语言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行为信息的传递,或者不了解非语言行为所提供的信息,就会给交际带来障碍甚至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交际双方一方面要能够解读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非语言行为所表示的意思,理解他们的心理和真实意图,缩短和对方沟通的距离,消除交际的障碍;也要学会适度得体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非语言行为来弥补自己言语表达能力的不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增强交际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698-04
RIP路由协议是使用最早,技术最成熟的路由协议,具有配置操作简单,对硬件要求低,计算复杂度不高,技术成熟可靠等诸多优势,目前仍广泛使用于结构比较简单、路由指向相对比较清楚、中小规模的网络中[1]。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RIP v2技术使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尤其在网络安全方面,较RIP V1版具有明显改善。
1 RIP V2的认证报文结构
RIP V2认证报文结构如图1所示(RFC2453)[2]。
[CMD命令\&VER版本\&MBZ(must be zero)即全0\&FFFFH\&authentication type(:simple password type=2)\&
Authentication
(plaintex password)16字节
\&AFI(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地址家族标识\&Route tag 路由标记\&IP地址(IP address )\&子网掩码(Mask)\&下一跳地址(Next hop)\&度量(Metric)即跳数\&]
一个RIP报文最长512字节,从AFI到Metric共20个字节为一条路由记录,故一个RIP报文最多可以包含25条路由记录。如果启用认证,则第一条路由记录为认证记录,其后为路由记录,最多只能包含有24条路由记录。所以一条没有启用认证特性的报文最多包含25条路由记录,而具有认证特性的报文最多只能包含有24条路由记录。[3-4]
2 RIP V2配置与验证
实验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r1的基本配置如下:
r1(config)#int s4/0
r1(config-if)#ip add 192.168.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int lo 0
r1(config-if)#ip add 192.168.10.1 255.255.255.0
r1(config-if)#int lo 1
r1(config-if)#ip add 192.168.11.1 255.255.255.0
。。。。。。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ver 2
r1(config-router)#net 192.168.0.0
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0.0
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1.0
r2的基本配置如下。
r2(config)#int s4/0
r2(config-if)#ip add 192.168.0.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f)#int lo 0
r2(config-if)#ip add 192.168.20.1 255.255.255.0
r2(config-if)#int lo 1
r2(config-if)#ip add 192.168.21.1 255.255.255.0
。。。。。。
r2(config)#router rip
r2(config-router)#ver 2
r2(config-router)#net 192.168.0.0
r2(config-router)#net 192.168.20.0
r2(config-router)#net 192.168.21.0
2.1 认证特性配置
配置步骤:1、配置密钥链及密钥2、配置认证模式3、配置应用到某个端口[5]
r1(config)#key chain wwp1
r1(config-keychain)#key 1
r1(config-keychain-key)#key-string wwp
r1(config-keychain-key)#int s4/0
r1(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mode md5
r1(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key-chain wwp1
r2(config)#key chain wwp2
r2(config-keychain)#key 1
r2(config-keychain-key)#key-string wwp
r2(config-keychain-key)#int s4/0
r2(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mode md5
r2(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key-chain wwp2
2.2 认证特性配置的验证一
采用debug ip rip验证。
以上调试输出证明MD5认证成功,两边的路由器能够接收到相互之间的路由信息。
2.3 认证特性配置的验证二
采用Wireshark抓包软件,在R1到R2的链路上抓取RIP包,抓包分析如图3[6]。
从图3抓取的rip包可以看出,该报文由源地址192.168.0.1发送,故是R1发送到R2的RIP包。目的地址224.0.0.9,源和目的端口均为520,RIP版本2,认证类型为MD5,含有两条路由记录192.168.10.0和192.168.11.0,同理分析图4的RIP包信息。可以看出该报文由R2路由器发送,发往R1路由器。
2.4 认证配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RIPV2认证配置中,必须注意:1)每个密钥链可以容纳从key 0开始的多个密钥。2)发送RIP报文始终采用该密钥链中的第一个密钥加密。3)接收RIP报文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匹配的密钥解密。
在两台路由器做如下表所示的配置,验证路由器间路由报文传输认证特性。
[\&R1\&R2\&密钥链\&Key chain\&Wwp1\&Key chain\&Wwp2\&密钥\&Key 0\&Wwp10\&Key 0\&Wwp20\&Key 1\&Wwp11\&Key 1\&Wwp21\&Key 2\&Wwp12\&Key 2\&Wwp22\&Key 3\&Wwp13\&Key 3\&Wwp23\&Key 10\&Wwp20\&Key 9\&Wwp10\&认证类型\&Authentication mode\&Text\&Authentication mode\&Text\&认证密钥链\&Key-chain\&Wwp1\&Key-chain\&Wwp2\&]
通过debug ip rip和wireshark进行调试实验得到:两台路由器可以相互顺利交换路由,其中路由器R1发送的RIP包,采用密钥串wwp10加密要求认证,路由器R2采用key 9进行认证;路由器R2发送的RIP包,采用密钥串wwp20加密要求认证,路由器R1采用key 10进行认证。
3 结论
通过实验平台配置测试,可以看到RIP V2可以完成MD5和TEXT两种模式的认证,在密钥认证中,密钥串的认证选择非常灵活,不需要双方严格的对应,这种特性在实际工程中,维护人员可以很灵活改变路由认证,从而改变路由方向。同时介绍了两种较为常见的RIP路由报文调试手段,对于理解路由报文结构和路由信息收敛等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波,胡文江.利用定制接口的方法RIPv1和RIPv2的协同工作[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3-96.
[2] 李光亮路由设备优化有新招[J].网管员世界,2011(16):45-45.
[3] 杨帆RIP路由协议分析及配置简述[J].硅谷,2012(1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