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

篇1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都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灵魂,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必要放眼长远,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思想、制度、机制、文化、监管和新技术等层面,既要注重宏观角度的规范,又要注重微观角度的落实,严把生产安全关,严把生产质量关,严把生产监管关,着力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烟草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始终立于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而言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烟草行业承袭固有的管理机制,虽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度调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困境不断涌现,这就为创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造了可行性条件。

1.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新”的意义的凸显,传统意义上,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强调领导重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和执行环节,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新的管理体系重视责任细化,重视目标制定,重视落实环节的督促和执行;在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方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制度钢化”和“制度创新”,制度钢化是指对于安全生产制度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不能破坏其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安全生产制度又要具有创新性,要富有前瞻性,不能一成不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人的力量的挖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献计”的浓厚氛围。

1.2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对于烟草行业而言,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从产业安全的角度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烟与外烟争夺零售终端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烟草行业急需改变原有的封闭思路并提高整体竞争力。[1] 实际上,这里内在的包含了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两层含义,企业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注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烟草行业加速蜕变的关键所在。

1.2.2从行业发展的角度

安全生产关乎行业发展,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行业都抢抓机遇,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出现安全生产的大事故,都将对该企业发展造成“一票否决”的致命硬伤,将会给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蒙上阴影。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无缝化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1.2.3从企业形象的角度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往往更乐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事实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卷烟产品生产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企业深谙此理,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创新和优化,这将有利于烟草企业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支持。

2.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烟草行业在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新技术的研发、新策略的实施,新理念的应用都有明显不足之处。

2.1重视不足

此处的重视不足,不是泛泛意义上的缺乏重视。实践中,烟草行业相关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新时期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缺乏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对烟草行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监管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措施。

2.2监管缺位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管是一个体系,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割裂,但是我国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从制度保障、动态监管、技术创新、奖惩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而且过多依赖于内部监管,在实施环节难免存在“人情往来”“寻租空间”,这就为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现实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3文化建设形式化

烟草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表面文章”的现象,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实战环节,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口号的制定,一个活动的举办,一场会议的召开就能够将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带动起来,这样往往形成短期效应,将容易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和领导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出现松懈和麻痹、淡薄的现象。

2.4技术创新乏力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紧跟时展,紧跟企业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这就需要烟草企业立足实际,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创新。由于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投入产出效益上的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投入,过多的重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使得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技术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与变化。

3.新型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3.1构建新型安全生产领导机制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制着眼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着眼于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层次化、网络化的管理机制。细化责任,强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

在实践中要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技能、重视人员雇佣期间的工作安全,将安全生产管理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2]注重领导机制的创新,探索实施“值班安全总监”的制度,让每一名基层员工都有机会担当领导角色,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3.2构建新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机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在实施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保障机制主要涉及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管理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队伍在组织架构上要注重简化,职能权限不受任何部门的牵制。独立性强,确保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整改,并且在安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做好安全管理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3.3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新型的监管机制,应该将烟草企业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和监管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实施。以创新眼光审视现代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注重细节,严把监管环节,“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隐患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要注重从小处着手,关注烟草配送、轮班期间的车间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节日值班等细节;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创新监管机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管的职责以招标方式外包给其他专业化企业或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的监管机制将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并且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成本开支,压缩寻租空间,减少寻租发生的可能性。

3.4加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文化建设

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烟草企业“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3] “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在的将“人”的价值放在了文化建设的关键位置。

“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在实践中将成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草企业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将“企业是我家,安全生产靠大家”的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共识和自觉实践;要注重打造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优秀企业文化,问计于员工、问需于员工,以企业文化展现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安全生产管理的浓厚氛围,人人有责,人人是安全生产的监督员、责任人。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企业,自觉实施安全生产细则,自觉重视安全生产隐患,自觉抵制麻痹大意倾向,自觉担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5强化新型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安全生产要注重技术创新,它是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同步发展的关键。

烟草企业要注重原创技术的研发力度,注重科技创新,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联合大中院校,充分挖掘大中院校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速高校烟草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注重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建立技术分析机制,对于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加强技术分析,加强调研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3.6抢占安全生产信息网络阵地

抢占安全信息网络阵地,是提高我国安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烟草行业自我防御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安全涉及通讯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主机系统信息安全,数据与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信息安全是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也关系重大。烟草行业在实践中要注重内联网的建设,将内联网作为安全的网络运行平台,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带动烟草现代化奠定必要的保障基础。[4]

参考文献:

[1]李建英.浅谈烟草行业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09(1):85-86

[2]李纯华.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09(29):223-224

篇2

中图分类号:F41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51-02

一、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安全生产与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紧密相关,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稳定发展的大局。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是生产经营的前提,也是一切工作的根基。煤炭作为国家资源,煤炭企业直接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能源基础的重要职责,如果安全保证不了就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亦会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损失。因此,煤炭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煤炭企业规模不断做大的情况下,如何把安全管理精细化,构建安全型企业,对于提升煤矿的社会形象,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煤矿安全生产面貌,从而推动煤炭工业快速、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精细化的紧迫性。深化改革开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时期,也是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煤矿作为采煤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多年来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是当前安全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它在保证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通过整合,矿井总数、办矿主体减少,随着产业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状况、采矿秩序都有明显好转。目前,整合后的国有煤炭企业规模增大,在煤矿的规模做大的同时,安全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如何通过管理制度来提高煤炭企业的软实力,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企业做大,使企业将发展战略变为现实的关键,成为现阶段整合后煤炭企业考虑的迫切问题。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求煤炭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构建生产安全、稳定发展的保障。

二、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因素

1.安全意识。“安全问题要天天讲、月月讲”,作为煤炭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更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来抓。生产队开班前会的时候,安全生产任务要与生产计划一同下达,并且将安全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杜绝因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重大通风、瓦斯、煤尘及自然发火等责任事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煤炭生产的各环节在设计上、措施上、操作工艺上都应该把安全系数放在首要的位置加以考虑,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安全是每一位职工应该牢固树立的意识,而每一个职工更应当对安全引以足够重视,内化安全意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者在动态的管理工作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也应当责任落实到人,权责相当,出了问题不推诿扯皮。必须长期坚持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以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效益,并坚持管理、装备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2.生产设备。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炭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采煤方法改革以来,煤矿由原来的仓房、以掘代采等落后的采煤方法,到现在的正规刀柱式,再到长臂式开采等现代化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回采率和利用率。先进的技术装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良好安全的作业环境,也是防止和避免一些人为事故发生的关键。应当认识到采用先进生产设备的重要意义。随着采煤设备的更新,目前,国有煤矿平均开采深度达到50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0米,与之相伴,瓦斯、矿压、地热、水害等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原有的“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巷道支护等安全设施、设备和工程,也需要随之进一步改造和完善。生产设备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硬件。

篇3

首先,我和部门人员一起学习并讨论了公司这次活动的意义以及今后的的工作打算。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并且深刻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每人从不同侧面以及自身的工作特点出发,结合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做了“我对安全的了解”“安全工作的看法”等讨论。通过这次集体讨论,大家的安全意识大大增强,并且学习到了好的经验和方法。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时,每个人都踊跃发言:作为公司的一份子,大家有能力有信心为公司的安全生产贡献一份力量,为公司的安全上产献计献策;公司是我家,安全管理靠大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大家在一起进行了详尽的讨论。通过这次活动,大家的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

其次,鉴于我部门负责生产的承前启后工作,和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会从“保安全,促生产”的大局出发,把安全生产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警钟长鸣、常抓不懈。1.对生产所用的辅助品,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并对专业人员进行了专业的技术培训,确保不因物资的因素影响生产以及安全。2.对于生产采购的物资,及时同厂家沟通联系,并对其资料做出档案,确保生产物资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3.及时同车间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由于我部门的成品库、原料库、酸碱库等是公司的重点仓储地,因次,我们对这些关系到公司安全的重点区域实行了以下管理: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我们要求部门每个员工都要树立生产意识,做到“一职一责、一岗一责”并实行“一票否决”,对出现较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人当年不得评为优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各个重点仓库统一配备了必要的防盗、防火措施,要求大家树立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中心,对门窗、报警装置等做好维护以及维修。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做好防盗工作,同时实行专业灭火、防酸等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活动落到实处。3.对新近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加强新老员工的沟通以及员工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对员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工作性质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4.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一是安全要进行不定期检查,时时树立安全意识。二是安全记录,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地方随时记录、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整改,发动大家积极献言献策,及时整改安全薄弱环节,对以前的安全隐患再排查、在检查,确保没有安全漏洞。

篇4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2011年11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4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一、《规定》出台背景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保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2003年以来,全省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已经连续九年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和基础薄弱的制约,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并时有反弹。以2010年为例。全省各类事故总起数上升,死亡总人数下降,较大以上事故上升,重特大事故有所反弹。全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875起,死亡2798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12.9%,死亡人数下降3.3%。发生较大事故47起,死亡178人,同比分别上升60%和61.9%;发生重大事故2起,死亡22人,同比分别上升100%和69.2%;发生阜新市彰武“5·23”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3人,受伤24人,直接经济损失2403.5万元。分析这些年我省发生的事故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偶然的因素,主观上主要是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盲目追究经济效益,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有的企业无证或证照不全非法生产,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违法违规生产。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等。在诸多原因中,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和当前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规定》中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及意义

篇5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0-01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新的水平,人们日益关注经济生产活动中安全生产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深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最大化实现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国家号召全国人民坚持宣传、学习、贯彻、实施好新的安全生产法,努力开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1 新的安全生产法的相关概念

1.1 新的安全生产法核心内容

落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方面的主体责任。监管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认真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构建一个健全完整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安全在生产活动中投入到位、培训到位、企业生产基础管理到位以及问题应急救援到位。从安全问题严重的重点地区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整顿开始,集中力量开展保障提高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六打六治”工作[1]。

1.2 新的安全生产法工作重点

明确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安全生产问题放在我国强调的“五位一体”建设过程中,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适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企业经营产业结构调整。

2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2.1 企业不能完善安全生产体系

由于对新的安全生产法理解不到位,让企业在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指导下进行安全生产的体系不能完善;甚至由于企业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生产利益,生产过程中为了缩减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偏离新的安全生产法的内容要求,让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得不到发挥作用。

2.2 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组织人员高效的质量管理

由于企业对生产人员新的安全生产法学习力度不够,导致安于现状,不能发挥自身安全生产的主动意识;甚至由于企业忽视对控制生产人员的自身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安全生产未能按照新的安全生产法规范要求展开。

2.3 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反馈的质量管理

由于企业对新的安全生产法指导安全生产的标准工作也流于形式,导致企业未能科学地制定安全生产执行方案,使得企业安全生产不够合理和规范;甚至由于企业三分钟热度,无法坚持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指导安全生产,甚至缺乏能反映新的安全生产法监督安全生产执行力度问题的反馈机制,导致无法了解新的安全生产法监督指导下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2]。

2.4 企业缺乏新手段和技术进行安全生产

有些企业认为新的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只要依葫芦画瓢就行,不需要根据反馈机制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新手段新技术的研究探讨。使新的安全生产法下安全生产调整局限于旧有手段,安全生产内容以及范围未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但是面对传统技术方法无法解决现有安全生产问题时,不能灵活应对,任由问题扩展。

3 推进新的安全生产法下安全生产质量提高的措施

3.1 推进新的安全生产法制度体系的管理

由政府出面统筹协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协调机制。从而保证企业能对安全生产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调动全部部门,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生产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履行综合全面的安全生产监管。

加强国家及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适时根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

注意安全生产过程中分级分类监管和执法计划制度的建立。通过对安全生产监督方式的改善,充分提高安全生产的监督效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预防性处理[3]。

3.2 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质量管理

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职责,不仅要拟定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各种应急救援预案,还要组织学习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律以及法规的内容;安排企业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以及知识技能培训,及时对企业内部监管发现的违反生产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认真组织督促企业安全生产落实与适当改善整改情况。

严格遵照新的安全生产法内容,明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情况监督考核要求。

对从事特定需要生产的企业,按照国家及地方规定收取保障有关生产经营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相关费用。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发生,无力处理事故的保障。

3.3 加强学习管理

在企业内部深入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掀起新的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坚持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安全生产法指导下安全生产需要持久抓、抓关键、见实效,并且切实利用多形式、多层次和多角度进行新的安全生产法要求与标准的新学、深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3.4 推进方法的创新转变

1)加强有关协会组织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信息、培训方面的作用。2)引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通过保障高危风险,促进企业安全生产。3)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专业性作用,严格控制安全生产人员资格审查。相互配合研究适合现状的安全生产新方法新技术。

4 结语

新的安全生产法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上,也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安全生产就要全面理解并掌握新的安全生产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实现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在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现状及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大型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导致的生产事故不在少数。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的一到三月间,我国发生的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就有85起,较去年同期多17起,同比上升25.13%;死亡人数120个,较去年期多31人,同比上升38.12%;受伤人数上千人。这组数据显示了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还有我国每年发生的不在少数的矿难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数据和案例,但罹难者亲人感受的却是真正的血与泪的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他人的生命,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对于保障我国劳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大型国有石化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其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巨大的。

三、石化国企安全生产培训现状及问题

1952年我国建立了“三级安全生产教育”,至此以往,我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逐步步入体制化、系统化及社会化的轨道。从1979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建立劳动保护教育室的意见》至今,有三千多个劳动保护教育室在我国建立。从1980年至今,有八十多个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在我国建立。包括煤炭、交通以及石油化工在内的各大行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并且收获到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2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制定的《2010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中指出,各地要加快治理化工企业安全防护力度不够等重大隐患。当前,我国拥有省级以上安全生产培训机构54个。二十世纪初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监察局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大力发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资格培训工作和考核体系。

我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这里,我们着重来讲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所存在的安全生产培训问题。第一,我国某些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及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忽视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企业为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安全生产的培训投入,导致不少员工在技术不太成熟,以及对生产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认识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工作,埋下安全隐患。由于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足,不重视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不参加培训听课,在听课时开小差等。

第二,我国安全生产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安全生产培训标准可参照物模糊,以及企业生产的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法律已不能适应,为企业遗留了逃脱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漏洞。

第三,我国有些大型石化企业存在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受制于企业领导的意识的问题。安全培训工作受制于领导意识是我国大多数大型石化企业的通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本,乃是大型石化国企内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而造成的。企业没有建立通畅的上通下行人才流动机制,大部分石化国企晋升机制不透明,人为可操作空间大,这样就会造成下属对领导的绝对服从性增强,即使发现了领导的错误也不敢指出,而某些领导则利用职务之便,在一定程度上或是完全依靠自我主观意识行事,忽略对客观实际的考量。

四、做好石化国企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培训人员自身专业素养

安全生产培训本身是相对枯燥无味的,这就造成了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人员难以听进培训教师的讲课。提高培训教师讲课技巧,培养教师讲课的幽默性以及趣味性,对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课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再者,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一定要得到保证,教师准确地教授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技能是员工接受培训、提高生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相关立法,强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完善立法,对于不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石化国企进行相应的处罚,追究领导责任,强制其开展培训活动。与此同时,细化培训标准,使石化国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工作。强化监督功能,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石化国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检查。

(三)完善员工培训考核制度

没有检验就没有进步,每参加完一次培训工作就进行一次考试,对考试排名在前者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比如可以发放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小奖品,以及评选先进安全模范,根据得到先进安全模范的次数晋升职位和加工资。对考试排名在后且不合格者,登记在册,进行职位调整等相应的处罚。提高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的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征文方式,评选出有关于培训听后感的优秀论文,张贴于工作间,给与员工精神上的荣誉感。

五、结语

在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今天,提高企业以及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对保证企业,特别是国有石化大型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这一课题在当前背景下十分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宏齐,戴玉蓉,郑家茂.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篇7

危险品公司的安全运营合格化工作合作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现已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总结诸多经验,使得危险品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合格化机制得以慢慢完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诸多发展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诸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使得我国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以能够更加顺利、合理的进行。

一、现阶段危化品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进,我国诸多危化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此类问题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与安全健康权,抓紧实施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工作是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现阶段我国诸多危化品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或者在经营发展中所暴露问题,本节将对其简单进行分析。

1.一些企业未能有效的掌握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程序、意义以及要求

第一,很多企业自身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积极性不够,即是有也非常少,很多企业在这方面都较为被动,只有在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下才愿意采取一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或者是当真正出了问题的时候才会采取一些安全运营的工作[1]。

第二,很多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工作时,只是做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没有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甚至乎出现一些为了应付检查而特意做一些假数据与表面工作,很多企业误认为所谓的安全生产就是做一些数据或者文件,并没能真正理解何谓安全生产。

第三,就国家和地方颁布与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而言,很多企业没有领域透彻或者执行不到位,更有甚者为了自身利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铤而走险。

第四,很多企业没有对何谓安全生产的理解透彻,绝大不多危化品企业都没能很好的受到国相关方面学习或者培训,对国家的一些安全生产标准的认识较为模糊。

2.需要提升安全生产运营的标准化评审工作的规范性

针对近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屡见不鲜的安全生产问题,我国对于危化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做出相应的反映,颁布和实施了部分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我国的危化品企业,不过在法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还是有部分企业或者评审部门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直接导致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安全生产工作也不尽人意。

3.危化品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咨询工作需要严格规范

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加强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基本已到位,但是现阶段存在的客观问题是,一些关于安全生产标准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他们没能很好的表达国家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理解,咨询服务人员的工作不到位,素质较为低下,直接使得部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标准有失偏驳[2]。

二、强化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措施

为了深入能够有效深入的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最高结构先后下发了相关评审文件与办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与促进我国危化品公司的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工作可以科学合理的实施。现阶段相关企业与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实施与推进文件要求和精神,把我国的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做好。

1.严格依据评审工作的规定来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

首先,要严格按照评审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与地方法法律法规的标准作为评审的要求,经济判别相关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工作与相关规程能否满足评审标准的准则,和此类准则能不能获得合理有效的实施。其次,依据相关文件所规定的申请评审公告以及发证、审核、受理、自评等此类程序实施,其评审组织结构与评审部门一改要积极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实施安全市场的标准化的评审工作。最后,相关部门在授权进行评审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查看相关资料信息、和相关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访谈以及现场查看等手段来取得一定的实际证据信息。就评审的过程而言,一定要使用合理的手段进行评审,以此保障最终的评审结果能够公平、公正。

2.严格规范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咨询管理,以此为企业做好必要的咨询指导工作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方的基本上是以中小型的化工公司为主,此类公司必须借助自己的实际能力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于我国最高管理部门规定要求的时间内来实现自身的标准化,是有着一定的难度,此类问题就要求必须借助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服务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就必须要提供相关自诩的指导服务,以此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准。按照安全标准化一贯使用的规范标准,根据初始评审、培训、自评以及改进、开展、规划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其六个阶段对公司实施咨询指导。此处的六个阶段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此处主要是指:第一,公司应该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小组,努力与咨询组协调配合起来,以此将初始的评审工作做好,其咨询组根据我国的相关评审标准以及规范和工作小组共同对公司实施初始的评审,熟知公司安全管理的组织部门、现状以及业务过程等基础管理信息,准时准确发现存在的差距。第二,依照初始评审的最终结果,规划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开展方案,这包含时间进度、任务的分工以及职责、资源的分配等[3]。第三,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咨询组一定要对相关公司的安全生产的领导工作人员等实施必要的培训,此类培训关键是要讲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意义、评审的标准以及通用的原则和详细实施的方法等。第四,要改进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制、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并由企业最高负责人进行,其安全生产标准化就进运行与实施阶段。第五,当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实施一定时间之后,咨询组一定配合公司做好自我评审规划且组织人员开展自我评审工作。第六,根据自我评审结果积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三、结束语

只有积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部署与要求积极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才能将我国危化品企业存在的问题降至最低甚至没有。

参考文献

篇8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只要提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才能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改变当前安全生产现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多达二百万起,死亡人数多达十万,一些煤矿企业多起的伤亡事故,严峻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2)加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的強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2.2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始终存在,暴露了不少问题:1)安全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煤矿生产门槛低、无证开采、盲目开采广泛存在,煤矿普遍安全投入不足。一些承包的煤矿存在短期行为,过度消耗使得矿山资源枯竭。一些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漠视弱势群体,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极大的隐患;2)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不健全。安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未能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内涵,安全信息化在加强政府及企业单位安全监管、应急处理及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整体保障效果不明显;3)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煤矿本身生产条件差,作业环境恶劣,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安全工作的关注,也没能很好地开展一些事故自救演习活动,一旦矿难发生,就陷入了被动状态,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4)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隐患治理。冰山理论指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才是最大的事故隐患,规范人的操作程序,人的行为安全才是根治一切是事故的根本对策。

三、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强化安全意识所谓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的必须遵循的安全观念,也是人们生产活动中应对外界环境影响而建立的安全警惕性、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加强对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要注意的是要根据煤矿自身实际情况培训到位,企业要在思想上根植“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2)强化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责任,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3)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煤炭行业要进一步完善煤矿采掘作业流程,按规程操作,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3.2加强安全生产软件设施的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除了投入资金到硬件设施中,也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软件设施的投入。通过建立井上、井下的信息化预警机制,通过对井下巷道瓦斯含量,通风有效性、矿压显现、超前探放水、煤层自燃等进行动态测量及数据采集分析,并实时监控作业环境,减少安全隐患。3.3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在积极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制度的前提下,煤矿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矿工的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做好制度落实的监督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

篇9

当前,我国财政部在进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和推行的过程中,对于煤炭企业的安全费用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精准的调整,这体现出合理的煤矿安全费用计提对于煤矿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能够为煤矿长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从会计制度角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需要着力进行煤矿安全费用合理计提和使用,也是煤矿企业会计从业者需履行的义务,要求在广大从业者利用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总结实践出适合本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费用计提使用策略。

一、安全机制视角下计提使用煤矿安全费用概况

煤炭行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计提的安全费用主要用在煤炭矿井通风设备的改造支出、矿井瓦斯检测系统和抽样系统的改造和完善,还可用于防水、防火灾等。除此以外,也可用于机电设备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供配电系统改造支出以及当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防尘系统支出等等。[1]在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及《企业安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对于高危行业的计提安全生产费用处理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煤矿属于高危行业,作为煤矿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企业安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进行规定比例的安全生产费用计提,应当计入到相关产品的成本项目或者当期损益项目当中,同时进行“专项储备”科目的记录。煤炭企业在实际使用安全费用地,属于费用性支出的,一边增加相应的成本费用,一边等额进行专项储备项目的冲抵;当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使用后形成到固定资产范畴的,不应直接抵减专项储备项目,而应当先将发生额归集“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等到安全项目整体完工后才能够将预定状态调整成为确定的固定资产项目。[2]除此以外,还应当形成固定资产成本项目的冲减专项储备项目分析,同时确定相同金额的折旧累计,在以后的期间对于固定资产不再进行计提折旧。在新的会计准则核算办法的要求下,对于安全费用的实际投入通常可以抵扣税前费用,这在本质上已经对于安全费用计提有了明确规定。在传统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规则框架下,所有预先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都列在所得税前这一项中,这样才能够充分鼓励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进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同时对于煤矿企业构筑起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也有良好的保障作用。在新的会计准则背景下,即使计提安全费用能够在“盈余公积—专项储备”一项中反应出来,不能够发挥出煤炭企业计提安全费用折旧的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构建出长效稳定的安全生产机制,进而从多个维度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当前相对应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从煤矿安全生产支出入手,将其界定为资本性的支出,也就是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这样概念的边界将会更为明晰,对于构筑起煤矿的长效保障机制也会真正起到实质性的作用。[3]另一方面,将当前实践的所得税规定中的煤矿企业安全费用相关的软硬件政策优惠进一步扩大,可以体现在允许煤矿安全生产企业设备投资额度在50%以上的情况允许其从当年的应纳税中进行部分抵免,超过30%不到50%的部分允许其在三个纳税年度后给予部分结转和抵免;其次将优惠的政策范围扩大,从原有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科目扩展到“安全生产设备”这一大项目当中,或者重新对于安全生产设备的类别和区分进行辨析,保障能够充分反映本煤矿企业的安全费用计提状况,将税法充分利用到煤矿企业建设发展当中。

二、安全机制视角下计提使用煤矿安全费用策略分析

煤矿企业的安全费用,应当根据煤矿企业的现实生产状况进行标准化提取,专项专用于维护企业的安全再生产,尤其对于矿井矿巷的安全维护工作。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的煤矿产量,以月度为单位,进行规定标准的煤矿安全费用提取。

(一)先提后用,量入为出的计提策略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当根据我国对于煤矿安全费用的相关规定,按照先提后用和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煤矿安全费用的计提,与此同时,严格遵循专款专用和专项合算的原则进行计提,年度结余作为安全费用进行计提费用结转。先提后用的原则也应当体现在煤矿生产的顺畅延伸和开拓,同时进行深度的技术改造等等,同时保障矿井持续稳定的进行高效生产。安全费用的具体使用费用需要进行范畴的规定,通常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区分,例如,在进行矿井通风费用支出中,可以归入安全更新改造费用中也可以归入到矿井技术改造这一科目中,对于煤炭企业矿井新技术的引进和固定资产更新费用及其他零星购置费用范围等等都应用进行明确的安全费用模式划分。同时,还应当遵循量入为出的计提策略,对煤矿安全费用进行严格管理。

(二)利用新的考核体系进行安全费用计提

煤炭企业在进行安全费用计提过程中,需要将其纳入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一考核体系当中。同原有的考核体系方式相比,新考核框架下的费用核算体系更加简明,但是对于煤炭企业的会计管理而言需要及时进行创新和转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考核体系。主要在实践中注意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煤炭企业不能够利用原有的计提和使用模式,应当纳入到以丰补欠的体系中,在传统的核算办法体系下,预提的安全费用可以用作税前抵扣,这样就能够推动煤炭企业在顺畅运行中得到良好的安全保障,能够进行矿巷技术更新、矿井生产勘探、塌陷危险部位综合整治等等,如果遇到特殊安全状况,例如矿井透水和瓦斯突出等问题导致企业不能够正常进行生产的情况,在费用投入年度,进行标准化费用计提,保障在会计财务上生产的顺畅进行;其次,在新的考核体系背景下,安全费用只有实际支出后才能够抵扣税前费用,进行预先计提的安全费用需要实行税前项目列表,即使所进行的安全费用需要在“盈余公积—专项储备”这一项目中反映出来,进行一般会计处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实际意义的描述,发挥安全费用的作用。

(三)综合平衡性原则在安全费用计提中的实践策略

为了保障煤炭企业正常的再生产投入,矿井的稳定和安全生产都需要有完善的安全费用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保障其真正起到作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几点策略:首先,针对各自矿的特点,制定安全费用的管理规定,明确计提的标准和要求、使用的范围和相关使用范围明细;其次进行相关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确保全员晓制度;第三为确保安全费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将制度执行与考核相结合,奖罚分明;第四,做好安全生产费用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增强对安全使用费用监控管理,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安全有效;第四,接受煤炭安全监察部门的检查,综合考虑到平衡性原则,为煤炭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起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投入和产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平衡,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升投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效率的提升,保障效益成本的平衡性。同时,从资金渠道的角度而言,应当从企业自筹和政府投入两个角度入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资金的投入。

三、小结

综上,在安全机制视角下,从国家角度应当提升对于企业安全费用的投入,从企业会计财务工作角度,应当加强对于计提使用煤矿安全费用的策略管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安全管理制度,推动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从财政会计角度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煤炭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梅强,李钊,刘素霞,仲晶晶.基于Multi-Agent的中小煤矿安全生产管制效果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04:142-151.

篇10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21-02

1引言

随着近年的电力产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部分大型电力企业通过积极改进生产设施、管理手段,初步形成了大型现代化电力企业的规模与特性。例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直接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发起挑战,促使我国电力系统务必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客观风险中采取直接有效的措施。2011年国家的有关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中也明确了我国务必加强电网设施改造,促进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等事项。由于电力在我国产业结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与我国强调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保证电力的持续稳定生产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然而,我国电力企业在生产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因素、实现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电力生产中安全风险的管理内容

2.1有关风险管理的定义

通常意义上的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量有关。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意识已经逐步被重视,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管理理念。有关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三个阶段。

2.2 风险管理的类别

风险管理的类别可细分为若干种,本文根据常见的三种类型将风险管理的类别主要划分为三类:(1)根据风险事故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火灾、意外事故、洪灾、技术、地震等风险管理;(2)根据风险发生之后所产生的损失内容,可划分为财产、人身、利润、责任等风险管理;(3)根据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企业、事业、个人等风险管理。

2.3 风险因素与安全事故的关系

由于风险是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来源,风险发生的概率越高,同时损失量越大的风险往往暗示着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在风险应对中的措施采取得不足,往往直接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安全事故。电力生产中,由于电力系统体系庞大,各部分协调错综复杂,各措施手段形式各异,某一处的安全隐患都是未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在电力生产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目标,通过风险响应措施,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3.1 设备质量存缺陷

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电力系统的维护过程中,需要依靠各种先进的设备及器具。例如,基层供电所在电网出现损毁时,供电线路检修部分需要通过各种设备对电力故障进行检查,尤其是对于高压电网,一旦检修设备质量不过关,将会直接对检修人员的生命造成危险。因此,采用安全可靠的检修设备以及各种登高器是维护电力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在设备管理中,应当建立起适当的设备管理制度,例如,设置合理的设备定期检修制度、设备报废制度、设备更新制度等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各种电力生产安全防护工作。

3.2作业过程存违章

所谓违章作业,就是指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常常以自身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进行作业的行为。违章作业现象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常有出现,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规操作、违规指挥等等。例如,针对某些临时性工作,操作人员没有取得相应的证件;在某些需要停电作业的环境中,操作人员依靠自身经验,在没有断电、验电、挂地线的环境中进行直接操作;在某些特殊工作中,员工事前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培训,甚至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等等。有事故显示,部分操作人员伤亡事故的产生是由于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过程中,忽略对变台断电、检验、挂电线等过程,因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3.3 职责权限不明确

所谓职责权限,指的是对管理内容结果所附有的相应责任和权利界限。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由于电力能源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电力企业属于国企、央企性质。企业内部部门众多,易导致各个部分之间的交叉事项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等现象。(1)通过对若干电力企业的内部规章和操作流程可知,部分分管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往往参与事务性工作,而没有对本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上述事例可以得出,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权限不明确,导致部分管理区域存在盲区,若该区域发生在安全生产等核心位置,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由于缺少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防护手段,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2)管理责任权限的模糊不清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例如,在没有相应的责罚体制下,部分单位消极地应对上级的检查,对于通报内容一般语意含糊,没有将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上议程,导致后续管理中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3.4 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广泛地采用了信息技术,例如,对于现阶段的职能电网中出现的某些安全故障,计算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远程识别出故障产生的地点,方便了操作人员的监测过程,大大提成了工作效率。类似这样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而对于该信息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却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安全事故报告,大多数是在进行小型、零散作业时发生的。因此,在进行日常管理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设备的检修、保管、实验、更新、报废等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汇总。

4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制定风险应急方案

正如前文所述,风险管理的内容复杂,管理的手段多样,有效的风险应急方案能够在电力生产事故发生时起到很好的控制。风险应急方案包括的内容应该融合所有影响电力安全的风险因素,在此背景下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在电力企业的风险预警中,通常采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针对影响电力生产安全的各种因素,应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同时,在管理手段方面也应该继续完善,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风险因素。最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风险应急方案中的具体内容与一线操作人员的理念相结合,两者进行积极沟通,广泛地吸取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结合作业过程和作业现场管理等内容,使风险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4.2 强化设备质量管理

设备的安全性能是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减少一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强化设备质量管理内容方面:(1)制定并落实安全设备检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对需要的材料,使用的安全设备,修试记录、验收记录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到个人。(2)严格执行安全设备的报废制度。对于达到合理使用年限的、己损坏的、以及定期试用中检查不合格的所有安全设备应该强制报废,不能超期使用,同时也应当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安全生产设备转手使用。

4.3 明确主体权责范围

在组织进行经济活动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其中主体的权责界限应当明确,这样才能有利于风险管理中调动全员参与。在管理过程中,清晰有效的权责制度有利于管理者及时调动所有资源,对安全事故作出迅速的响应。通过明确各个主体的权限,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充分达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意识。电力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的责任,更是所有参与者的责任,每一位员工都是现场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能将事故责任归咎于他人。例如,可以在每年年初制订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具体措施,将目标分解到班组和岗位,明确各个参与者的具体权利和责任,通过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将安全责任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针对安监部门的工作内容,一般负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和制订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由于该工作内容需要大量结合各种的实际,因此建议由做的人和各专业人员负责制订具体措施,经专业部门主管领导审定,最后由制定的人去具体实施,如此才能达到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实施。

4.4 开展安全评估工作

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可以体现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接轨程度。以往的安全事故处理事件表明,现实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在可预见的事故的处理上依然有待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安全评估方法在现代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不仅融合了“安全第一、预防第一”的方针,而且能够全面、充分地推动安全管理方法所贯彻的整个过程。安全评估工作能够对所有干部和工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使全体从业人员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工作安全程序、规则、以及相应的管理条例,从而提高所有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同时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电力生产安全中的法律法规。最后,通过安全培训,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所有工作人员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电力系统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电力生产系统中出现的风险因素,以及由风险因素诱发的各种系统性问题,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和现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措施意见,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着力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强化电力生产系统的风险抵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适当的规章制度,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实相应的责任义务,努力提高电力企业有关电力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切实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黄扬杰.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09(2).

[2] 王苏秋.农电安全管理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0(7).

[3] 马开胜.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13).

篇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5-0110-01

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标准化的前提

1.充分认识企业安全重要性

人们经常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总以为很容易,可事实上没那么简单,做起来太难。安全之路难,难于上青天。如果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好,甚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那么即便是有着高效的运营模式,那么也是不堪一击的,只有保障了企业安全,企业才能稳步的进行安全生产,提高效率[1]。那么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呢?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则对安全文化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用中文解释: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可见而知,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个人员工,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是命脉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文化魅力的基本体现。

2.标准化需要企业领导积极主动

一个企业的管理层决定着企业的盛衰成败,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者,可以直接领导公司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者必然是公司高层的领导,领导有力度,员工才能重视起来,因此,企业领导认识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才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第一步。只有企业领导积极主动的提倡起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动员企业的所有员工一起参与这场宏伟的建设中来[2]。

3.加强员工安全思想意识建设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血肉,是企业最根本的财富,所以,一个企业的文化作风,最直接的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因此员工具备的安全思想素质,至关重要,影响着团队的安全意识,更是企业的安全文化根本,而很多企业的员工总是拿效益第一,往往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对员工思想的安全教育是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可以定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员工基本安全意识的情况做考察,然后针对员工的安全思想的不足,进行培训讲解,并作定期的抽查,施以奖罚措施。让企业员工意识到,了解跟掌握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对分内工作的一种评定,让每一个员工从思想上,认定企业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从员工的工作思想、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法制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4.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

有了企业的有效领导,员工的积极配合,彻底贯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就有具备完整的实施体系,有条不紊才能一步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完善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指标及相应的实施流程。就可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即便是了健全的规章制度,还不够,有了条文规定还必须要活学活用,深刻贯彻到企业员工的脑海里,从本质上改革企业的文化标准。强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掌握安全知识跟技能的前提下,坚持思想,坚持安全意识,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安全生产。进一步改革企业安全文化。

二.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项目管理

1. 保护企业生产项目资源

企业的生产模式跟生产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

的生产资源,这包括企业的生产原料,企业的生产设备,以及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良好环境,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归根结底的说,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能顺利的安全生产。珍惜保护企业的生产资源,不仅需要一些列的规定措施,也需要企业文化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遵守企业的生产流程,不能急功近利的给生产过程带来巨大的负担,保证生产的合格,安全,质量。

2. 充分发挥企业职能

在安全生产的指标范围内作业是基本的要求,但是实施起来就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配合,因此,企业要充分做好领导及管理的职能,一方面,对员工的生产方式及过程进行监督,改善劳动条件,合理执行员工的薪酬标准,对于表现好坏的员工有奖罚措施,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并且,企业要充分明确分责任,合理分配,针对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安全生产措施,如果出现紧急状况,能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要做到明确跟保障,了解生产设备的属性,要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才帮助企业共同规划和辅助生产。

3.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

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建立企业安全诚信机制是提高企业整体信誉度,同时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全面提高企业公信度。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诚信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内部和外部安全生产信用制度,建立企业内诚信管理制度,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共同遵守诚信行为,形成从业人员对企业有信心,客户对企业放心,安全管理部门、保险部门、金融系统和社会对企业放心。通过明确生产过程的分布管理,明确员工职责,建立完整的成产机构体系,在物质上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还有员工的待遇,在法律上,规定权责关系,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员工的安全作业。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促进安全成产规模化,效益化。

三. 标准化管理的相互促进

完整的企业安全标准化影响渗透在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在精神上防范于未然。对于企业安全以及员工个人都是一种保障[3]。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标准化背景下的进一步实现。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备独立,高效,的解决安全问题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挑战。所以,在安全标准化的背景下,开展安全管理的体系建设是绝佳的机会。两项措施的开展,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对企业的安全有着巨大的帮助,也是对企业文化特色的一种体现,因此,企业安全标准化,统一化,一方面极利于企业,同时也方便企业管理,共同维护企业的蓬勃发展。

结语

安全工作标准化有难度,但它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而又长期的工作,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并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也逐步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现已逐步被人们所理解,安全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立、完善还需我们继续努力,我们的安全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对待安全工作要做到每时每刻认真对待,我相信,在我们所有企业员工的配合下,一定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的生产模式,创造一个具有特色企业文化的公司。

参考文献

篇12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

我们要深入了解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安全质量标准化。众所周知,所谓的标准化是指,“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产品质量标准化和工作质量标准化,首先想到的大多可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对于安全质量标准化一般是比较陌生,客观地讲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对以往质量标准化的继承和拓展,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04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初次被正式提出后,同建筑业一样,目前其它行业也在试行,处于摸索阶段。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是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的安全生产境界,从而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属“预防为主”的思想范畴。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结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赋予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丰富的内涵。也就是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不良工作环境、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通过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活动、施工人员作业行为以及施工现场防护设施设备,使之标准化、规范化,以保障建筑施工活动中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在建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安全和周围施工环境的安全。也就是制定一套全面覆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生产的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作业和安全防护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这些标准和安全管理、作业标准,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被正确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从其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将安全生产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从事后被动管理向事前的主动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要改变目前施工现场不良工作环境,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需要我们逐步去改进和提高,所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在当前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理解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和意义。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至关重要。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可以看出,“标准化”是关键,标准化是持续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魂”,是贯穿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线”,也是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只有在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达到“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长期、有序、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以全面提高和发展。

从其内涵来看,笔者认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物的标准化”,即施工现场实物安全的标准化。包括建筑施工现场各项安仝设施、设备,以及辅助于建筑施工的各类生活、办公设施的产品标准和使用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各类安全防护用具。主要包括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防滑鞋、三紧工作服等。

(2)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安全警示标志牌、现场围挡、消防设施等。

(3)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及施工机具。如塔式起重机、施工外用电梯、汽车吊、电动吊篮、打夯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割机等。

(4)各类办公、生活设施。如办公室、食堂、临时宿舍、厕所、洗浴间、娱乐室等临时设施。

物的标准化,主要应当体现在:一是设计生产制造要标准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造,确保安全性能;二是采购标准化,安全防护用具是涉及生命安全的产品,不能混为一般商品交易,应当建立一套交易规则,预防不合格的产品流入施工现场,造成防而不护,酿成惨剧;三是配备设置要标准化,该配什么就配什么,该配多少就配多少,应当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一切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去做;四是使用要标准化,要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使用、佩戴不同的品种、规格,要按照要领要求正确使用。

目前对于临时设施、防护设施的标准化工作,许多地区的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在此方面都加大了投入,进行了积极认真的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青岛市对临时宿舍的搭建制定了标准化图册(见图1),上海市对安全防护用具实施标准化,工具化、北京市对施工现场用的配电箱防护棚(见图2)、建筑物出入口防护等都了标准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对施工现场各种办公、生活、生产临时设施,各种防护栅、安全通道、防护栏杆、防护门等绘制出标准图,编辑成标准图集供施工现场参考使用。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标准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内在价值,即科学的非经验的、现代的非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材料、结构、环保、卫生等因素,以及人体几何、生理特性,对一些可预见的不利因素采取了可靠措施进行主动预防,而非事后亡羊补牢,被动处理;不但充分考虑了使用,安全功能,也适当考虑了美化、观赏功能。

2“人的标准化”,即施工现场从业人员行为的标准化,包括施工现场各工种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等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及安全操作规程等。

归根到底,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被管理者。其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从业资格条件。一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取得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二是建筑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取得了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操作证书;三是新上岗的人员是否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2)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各自安全管理的职责,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理企业的人员等对安全合同协议、技术交底、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等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理企业的人员等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查和签字手续等。

(3)普通工、电工、焊工、架子工等各工种施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有关标准规范或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作业。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等。

(4)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作业时,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强令施工人员冒险救援等行为。

3“管理的标准化”,即建筑业各层面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它是目前建筑业安全管理亟需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环节。

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安全管理内容:

(1)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层面。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等各项管理要求,对建筑业各项管理活动设置有利于安全管理的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考核要点。如对建筑业企业、施工现场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考核;在招投标管理中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审核标准:还有对施工企业及其三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动态考核,对监理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实施安全管理能力的动态考核等。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考核,达不到标准的坚决拒之建筑行业门外。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层面。即施工企业要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有关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并落到实处;对于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要予以进一步明确,实行奖罚分明的考核政策;要建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数量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等。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层面。即工程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像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土方施工及模板支撑系统等容易出现群死群伤等重大生产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监控。要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并认真落实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和专家论证制度,确保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靠性;要认真履行审查、论证和审批手续;要合理规划、周密安排、确保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足额投入安全费用,确保安全生产资金专款专用;认真落实安全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4)班组安全管理层面。班组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小单位,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管理要以施工作业为核心,认真检查本班组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装置的配备情况,落实安全技术交底的有关要求,对施工现场某一工序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等,要认真按照有关标准规程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施工。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与文明工地的关系

篇13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煤矿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是国家基础产业之一,其生产质量和数量情况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以往煤炭生产水平相比,我国近年来的煤矿产量逐年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很多企业将眼光集中在了经济效益上,随之而来的是煤矿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如何做好煤矿的安全生产,明确生产责任就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和责任能够为煤矿开采者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一、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科学构建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构建科学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是对煤矿开采者实施的有效对策。通过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的构建,能够为煤矿开采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依据,规范他们的生产行为,保证开采作业在科学的范围内实施,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 有助于规范煤矿生产企业的工作行为

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仅包括煤矿生产的具体行为,还包括开发人员在开采中所要明确的具体行为以及企业的活动内容。具体而言,其中规范了企业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要购买的安全设备、施工行为、开采条件以及开采者的具体行为。这些明确的规范有助于帮助开采者进行有效工作,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三) 有助于帮助煤矿企业节约资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常常具有较高的破坏性,会给煤矿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帮助煤矿开采者规范开采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更好的节约资金,使其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有效对策

在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企业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它能够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提升煤炭生产的质量,减少人员伤亡。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标,煤矿生产企业一定要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升煤矿开采水平。

(一)理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完善监管监察组织

针对目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不足的实际情形情况,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扩充国家监察员队伍。根据现行的煤矿安全生产体制,地方监管工作大多由多家机构承担、职能互相交叉。对此,建议各地生产企业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规章,明确能够独立履行煤矿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的各级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并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数量。重点加强基层,尤其是重点产煤县(区)、乡(镇)两级的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逐步形成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

(二)细化监察、监管及企业责任主体的具体责任

按照国务院79号文明确规定的国家监察的5项职责及地方监管的6项职责,各地方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分解、细化等方式,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

定办法,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执法内容、执法对象、执法程序和执法手段。根据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性质,进一步明确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避免监管监察职责重复。从而更好的贯彻落实责任制,做好监督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环节。

(三)建立相应制度,保证责任体系运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的构建也是如此。为保证责任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确定对监察、监管工作的考核主体,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建立执法监督机制,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以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违反廉政规定等行为追究相应责任,对无视安全生产的行为,造成重大事故的企业负责人进行惩处,进而确保做到安全生产。

(四)健全法规、提升技术标准的法律地位

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是执法依据,是保证责任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建议进一步完善现行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尤其要加快地方立法工作,适时制订可操作的煤矿安全生产地方法规;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使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能够有法可依;提升现行技术标准的法律地位,强化技术标准的权威,进而强化监察、监管人员以及煤矿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煤炭用量在逐年提升,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构建,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提升煤炭产量和质量,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对煤矿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标,煤矿企业要完善安全体系,加强监管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做好职工安全思想工作,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做好全面安全工作,并提升开采技术,提升开采工艺,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开采措施,依靠科技进步,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钱平凡,周健奇.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与政策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12,03:91-93.

[2]曹超.煤炭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作用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5:157-1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