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

篇1

便秘是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困难,粪便干结,排便不畅,从而引起排便不尽感,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的几率很高,对病人的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舒适护理(comfortcare)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效益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骨折卧床便秘病人265人。其中男126人,女139人。年龄11岁-79岁。平均年龄51岁。

1.2方法针对引起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1.2.1针对环境及姿势的改变不适应而引起便秘的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因骨折卧床病人大多是在毫无思想准备时突然受到损伤造成的骨折,突然之间一切活动只能有床上进行,特别是床上排便更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心理上的不能接受,加上原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导致便秘。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既来之,则安之。用积极的心态应对病魔。日常生活中定时进餐,定时使用便盆排便,病人在排便时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用屏风遮挡并尽量减少人员进出。

1.2.2针对伤口疼痛所导致便秘卧床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有的骨折卧床病人因伤口疼痛对胃肠功能产生影响,或因疼痛不愿活动,甚或抑制大便,造成便秘。护理方法:除适当给予止痛药止痛外,指导病人适当运动,鼓励其对未受伤侧肢体做功能锻炼,同时教会病人或其家属顺肠蠕动方向作腹部按摩。具体步骤是:先将手放在脐右下右侧腹股沟上往上轻轻按摩,至右肋弓下向左在脐下作环形按摩,至左肋弓下往下作环形按摩,直至左侧腹股沟。并教会病人经常做提肛运动。以增加腹肌和结肠肌肉的收缩力,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使肠蠕动加快,促使粪便的排出。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1.2.3针对饮食改变导致卧床病人便秘的舒适护理方法因骨折卧床病人摄取的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较多,而摄入的水分和粗纤维类食物相对较少,容易导致便秘。护理方法是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并多饮水。因为水作为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畅蠕动,诱导产生排便反射,促进排便。每天饮水2500-3000ml。每天早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温白开水,或蜂蜜水。可以增加消化道水分,有利于排便。

1.2.4解除思想顾虑要经常给他们讲解骨折及便秘方面的医学知识,解释其病情变化规律,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转归有一定的了解。并让家属配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及家族对他们的重视,以及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1.2.5如以上方法仍无法缓解便秘,可遵医嘱适量服用缓泻剂如口服麻仁丸,或使用开塞露塞肛等较温和的方式缓解便秘。

2结果

通过以上舒适护理模式对骨折卧床便秘病人的护理,病人及家属反应好,病人便秘有明显改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骨折病人大多是突然骨折住院,易因为突然的身体功能及住院环境的不适应而致便秘,因便秘又会带来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情况。正确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服务于病人,使其“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进其早日康复。

篇2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33-02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胃癌病人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32~78岁,平均54.8岁。所有病人均行胃癌根治术。

2 研究方法及步骤

2.1 分组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胃癌病人96例,对照组46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进行全程全方位人性化护理

2.2 方法

对照组按胃癌患者常规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由病区护士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心理护理、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内容及术后注意事项,其中术前按常规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

观察组进行全程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具体实施如下:病人入院时,由当班责任护士负责接待病人,先做自我介绍,然后把病区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及当班的护士逐个介绍给病人,同时介绍病区的环境、同室病友、住院须知。住院期间为病人创造温馨、和谐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个体差异,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人浅出的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排除心理障碍。注意与家属的交流,帮助家属渡过心理痛苦时期; 引导家属为患者创造充满关爱的亲情氛围。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向病人发放健康小册子,指导病人术后饮食及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项,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出院跟踪服务卡和护患热线,患者回家后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都可以通过卡上的电话号码随时与我们联系,随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

2.3 观测指标

(1)健康教育达标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胃癌相关知识问卷进行知识测试。问卷采用百分制,得分超过80分,为健康教育达标,否则不达标。(2)康复情况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卧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3)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P

4.2 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病人的卧床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也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3

在临床上对病人进行各种辅助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卧床病人来说,搬动病人往往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多个人一起配合,费人、费力。本文旨在探讨桥式搬运病人方法的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目前我们科搬运患者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教科书上的三人或四人搬运法。二是桥式搬运法,是结合北京天坛医院的先进经验和我科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的。从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采用这两种搬运法,拟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为桥式搬运病人法,对照组为一般搬运病人法。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法安全效果进行比较作出评价,本研究安全可靠,是搬运卧床、危重病人一种省时省力的好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30日我科住院的卧床病人200例。其中男136例,女64例。纳入标准:凡年龄在14岁至80岁的昏迷、偏瘫、卧床、制动和神经外科术后的病人。病情根据格拉斯哥(GCS)评分为标准[1],8分以下为重型、9-12分为中型、13-15分为轻型。体重根据我科实际情况50kg以下为轻、50-70kg为中、70kg以上为重,

1.2方法 本设计以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其中对照组100人,实验组100人,对照组采用一般搬运法,即《基础护理学》中讲的三人或四人搬运法。实验组为桥式搬运法。

1.2.1桥式搬运法

1.2.1.1桥式搬运法滑板的制作

桥式搬运需要一块滑板,其规格为76×48×0.8cm的两块三合板通过合页锁连接起来,可以折叠,方便拿取。外用防雨布做罩以增加滑度减少阻力,达到省力的目的。

1.2.1.2桥式搬运法平车的选择

平车为可升降车,铺为硬板床并两侧带有防护栏及刹车,可以抬高头部30°,适合神经内、外科及骨科病人检查。

1.2.1.3桥式搬运法的操作步骤

从病床搬运至平车的方法:移开床旁桌椅,松开盖被及床单。操作者将滑板的1/2插入床单下,使患者平卧于滑板上,将可升降推车紧靠床边,固定刹车,防止平车移动,高度调节低于病床2-4厘米,滑板的另1/2放置在平车一端。两名搬运者一人在患者侧,一人在平车侧,平车搬运者使用适宜的力量拽动床单,利用滑板的滑动作用,将患者移向平车中央,再抽出滑板.然后将平车升高至80cm。

从平车搬运至病床的方法:操作者将滑板的1/2插入平车下,使患者平卧于滑板上,将升降推车高度调节高于病床2-4厘米,其余方法同上。

2 结果

本试验通过对200例患者应用2组搬运方法,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对比结果如下:

2.1实验组搬运患者100名,均由2人操作。在搬运时,患者无论是清醒还是昏迷状态均无需个体配合,可以有效防止在搬运时对患者造成的肢体伤害。对照组搬运患者100名,均由3-4人操作。在搬运患者时,由于一些患者神志清楚难免自行运动,试图配合搬运反而在无意的情况下伤及伤肢。

2.2两种搬运方法对搬运时间、坠床、导管脱落、液体外渗的影响,

2.3经过计算,桥式搬运患者的过程为1-2分钟,一般搬运法为2-3分钟,桥式搬运法比一般搬运法节省搬运时间,为临床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3 讨论

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因病情需要而进行一些常规的搬动护理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重超标的病人不断增加,用一般搬运法,使安全平稳为前提地搬运病人非常困难,由于施重点过多,对于病情较重及各种管道过多的病人,容易导致导管脱落及液体外渗[2]。其次如脊柱损伤和后颅窝开颅术后的病人不能保证轴位搬运。

桥式搬运法在搬运急诊抢救病人时,快速平稳安全有序,为手术或抢救赢得了时间,在搬运一般病人时不需要病人自己配合移动,使病人更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试验组即桥式搬运法[3],首先要配备可升降推车,利用特殊的光滑材料作外罩,利用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和平滑移动帮助病人平稳、安全地达到过床或移位的目的。桥式搬运主要用于卧床病人,适用于病人在病床、平车、手术台、各种检查台之间的换床、移位等。桥式搬运的使用减轻了病人被搬动的痛苦,避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了搬运病人的舒适感和安全平稳性,从而避免了导管脱落及液体外渗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极大地降低护理人员搬运病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上述方法的验证,我们认为,桥式搬运病人法较一般搬运病人法省时、省力且安全,病人舒适。

参 考 文 献

篇4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腹膜透析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作为透析膜,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使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膜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交换的过程。(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它具有居家透析的特点,简便、安全、费用低、节省人力。在持续治疗及自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在腹透护士指导下得以解决。这对提高家庭腹膜透析(pd)的护理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限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的6例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11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6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贫血、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腹透过程中,7例并发腹膜炎,8例出现精神障碍。行腹膜透析前血尿素氮值为18.21~35.04mmol/l(正常值2.9~7.14mmol/l),血肌酐值为419.8~1334.4umol/l(正常值44~ 133 umol/l)。行capd治疗后,尿素氮降至6.19~29.6mmol/l,肌酐降至309.4~1172.1umol/l,大部分接近正常值范围。

        1.2 腹膜透析时间选择及依据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证与血液透析相同,;原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反复血管造瘘失败者;有明显出血倾向不适于肝素化者。(2)禁忌证:腹膜有缺陷者,各种腹部病变导致腹膜清除率降低者;腹部手术3d内,腹腔置有外科引流管者;腹腔有局部炎性病灶,肠梗阻、腹部疝未修补和椎间盘疾病;晚期妊娠及腹部巨大肿瘤;严重肺功能不全;长期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高分解代谢;硬化性腹膜炎;不合作者及精神病患者;横膈有裂孔;过度肥胖者。

        2  临床观察和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一般情况差,长时间重复透析,加之生活不便及费用高等因素,病人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失落感、悲观失望、依赖性增强,有的会拒绝治疗甚至轻生。有的担心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前途暗淡。种种问题困扰,使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医护人员以和蔼、亲切、自信的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有极其有益的帮助。

        2.2 饮食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透析过程中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丢失,使各项营养指标进一步下降。据报道[3],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56%,适当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透析时有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应给予补充,如谷类、干果、水果、新鲜绿叶蔬菜。控制水盐,预防容量负荷过多。

        2.3 透析管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周围皮肤、出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随湿随换。注意观察出口处和隧道口有无异常。特别注意导管应固定在良好位置,。 

        2.4透析环境:保持环境清洁,换液室每日拖地2次,及时清除墙壁门窗的灰尘,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1次,换液前用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用消佳净湿布擦拭操作台,换液时避开通风口、风扇、空调出口,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换液室。

        2.5严格操作规程 (1)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2)统一操作标准使每一位护士熟知并应用于实践中。(3)患者腹透用品设专用箱, 1人1箱,每天消毒1次。(4)每次透析前严格检查透析液是否有混浊及絮状物。(5)术区换药:术后4d内每天换药1次, 5d后隔日换药1次,同时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渗出,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10d愈合良好后拆线。(6)术后次日手术切口用神灯照射每天1次,每次20min,达到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所用y型管路视情况2~3个月更换1次。(7)观察透出液的量、性质、颜色,如果超滤量为负数,及时报告医师,有利于及时调整用药。如透出的液体混浊变黄,应考虑与饮食有关或腹腔内有感染;透出的液体为粉红色或红色,应考虑腹腔内小血管的损伤,应立即给予止血药。(8)每天记录24h出入量,供医师参考,有利于及时调整液体的量及用药的种类。(9)血压检测:是检测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方法。如果体液过多、同时盐摄入过多、情绪激动及未及时服用降压药物均可使血压升高。

        3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3.1预防腹膜炎及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的发生  腹膜炎是capd的主要并发症和治疗中断的原因。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培训操作人员,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创造良好的透析环境,提高病人对预防感染的警觉性。因此,认真做好居家腹透培训对预防腹膜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在培训中,护士可运用讲授、提问的教学技巧,因人施教。应写出操作步骤的书面方法,逐步进行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使病人及家属掌握pd环境的要求和操作者应该掌握的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等,反复实践,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也可鼓励病人及家人多提问,多练习,耐心指导家人如何照顾病人,以及病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让病人注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操作相联系,以解决在家透析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充分认识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危害性。指导病人早期识别腹膜炎的知识,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透析液混浊、引流不畅、发热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掌握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防御及初步处理方法。

        3.2精神症状护理 老年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发生精神障碍并不少见,本组中8例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尿毒症引起的神经病变,老年人大脑老化、低钠血症、透析失衡综合征、营养丢失综合症、心理障碍等[4]。表现为:情绪抑郁,自卑感,兴奋躁动、烦燥不安,无自知力,记忆力减退。临床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象,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注意观察血钾、血钠过高或过低的表现,准确记24小时出入量。对不合作、躁动患者宜安置在光线暗淡的病室,使用约束带保护,遵医嘱使用小量镇静药,向病人解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因素。

        4  讨论

        正规的操作、严格的无菌程序、密切监测液体出入量及血压、观察所透出的液体的性状、颜色、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做好腹膜透析不但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充分了解患者的透析情况、饮食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便使患者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郭志勇,袁伟杰.居家腹膜透析指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65-66.

[2]和海霞.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2):78-79.  

[3]李 霞,李家耀.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的护理.2005,17(3):48-49.

[4]王兰,汪涛.腹膜透析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7):546-547.

篇5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腹膜透析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作为透析膜,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使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膜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交换的过程。(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它具有居家透析的特点,简便、安全、费用低、节省人力。在持续治疗及自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在腹透护士指导下得以解决。这对提高家庭腹膜透析(PD)的护理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限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的6例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11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6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贫血、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腹透过程中,7例并发腹膜炎,8例出现精神障碍。行腹膜透析前血尿素氮值为18.21~35.04mmol/l(正常值2.9~7.14mmol/l),血肌酐值为419.8~1334.4umol/l(正常值44~ 133 umol/l)。行CAPD治疗后,尿素氮降至6.19~29.6mmol/l,肌酐降至309.4~1172.1umol/l,大部分接近正常值范围。

1.2 腹膜透析时间选择及依据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证与血液透析相同,;原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反复血管造瘘失败者;有明显出血倾向不适于肝素化者。(2)禁忌证:腹膜有缺陷者,各种腹部病变导致腹膜清除率降低者;腹部手术3d内,腹腔置有外科引流管者;腹腔有局部炎性病灶,肠梗阻、腹部疝未修补和椎间盘疾病;晚期妊娠及腹部巨大肿瘤;严重肺功能不全;长期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高分解代谢;硬化性腹膜炎;不合作者及精神病患者;横膈有裂孔;过度肥胖者。

2 临床观察和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一般情况差,长时间重复透析,加之生活不便及费用高等因素,病人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失落感、悲观失望、依赖性增强,有的会拒绝治疗甚至轻生。有的担心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前途暗淡。种种问题困扰,使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医护人员以和蔼、亲切、自信的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有极其有益的帮助。

2.2 饮食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透析过程中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丢失,使各项营养指标进一步下降。据报道[3],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56%,适当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透析时有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应给予补充,如谷类、干果、水果、新鲜绿叶蔬菜。控制水盐,预防容量负荷过多。

2.3 透析管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周围皮肤、出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随湿随换。注意观察出口处和隧道口有无异常。特别注意导管应固定在良好位置,。

2.4透析环境:保持环境清洁,换液室每日拖地2次,及时清除墙壁门窗的灰尘,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1次,换液前用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用消佳净湿布擦拭操作台,换液时避开通风口、风扇、空调出口,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换液室。 转贴于

2.5严格操作规程 (1)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2)统一操作标准使每一位护士熟知并应用于实践中。(3)患者腹透用品设专用箱, 1人1箱,每天消毒1次。(4)每次透析前严格检查透析液是否有混浊及絮状物。(5)术区换药:术后4d内每天换药1次, 5d后隔日换药1次,同时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渗出,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10d愈合良好后拆线。(6)术后次日手术切口用神灯照射每天1次,每次20min,达到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所用Y型管路视情况2~3个月更换1次。(7)观察透出液的量、性质、颜色,如果超滤量为负数,及时报告医师,有利于及时调整用药。如透出的液体混浊变黄,应考虑与饮食有关或腹腔内有感染;透出的液体为粉红色或红色,应考虑腹腔内小血管的损伤,应立即给予止血药。(8)每天记录24h出入量,供医师参考,有利于及时调整液体的量及用药的种类。(9)血压检测:是检测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方法。如果体液过多、同时盐摄入过多、情绪激动及未及时服用降压药物均可使血压升高。

3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3.1预防腹膜炎及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的发生 腹膜炎是CAPD的主要并发症和治疗中断的原因。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培训操作人员,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创造良好的透析环境,提高病人对预防感染的警觉性。因此,认真做好居家腹透培训对预防腹膜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在培训中,护士可运用讲授、提问的教学技巧,因人施教。应写出操作步骤的书面方法,逐步进行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使病人及家属掌握PD环境的要求和操作者应该掌握的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等,反复实践,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也可鼓励病人及家人多提问,多练习,耐心指导家人如何照顾病人,以及病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让病人注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操作相联系,以解决在家透析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充分认识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危害性。指导病人早期识别腹膜炎的知识,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透析液混浊、引流不畅、发热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掌握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防御及初步处理方法。

3.2精神症状护理 老年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发生精神障碍并不少见,本组中8例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尿毒症引起的神经病变,老年人大脑老化、低钠血症、透析失衡综合征、营养丢失综合症、心理障碍等[4]。表现为:情绪抑郁,自卑感,兴奋躁动、烦燥不安,无自知力,记忆力减退。临床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象,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注意观察血钾、血钠过高或过低的表现,准确记24小时出入量。对不合作、躁动患者宜安置在光线暗淡的病室,使用约束带保护,遵医嘱使用小量镇静药,向病人解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因素。

4 讨论

正规的操作、严格的无菌程序、密切监测液体出入量及血压、观察所透出的液体的性状、颜色、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做好腹膜透析不但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充分了解患者的透析情况、饮食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便使患者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郭志勇,袁伟杰.居家腹膜透析指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65-66.

[2]和海霞.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2):78-79.

[3]李 霞,李家耀.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的护理.2005,17(3):48-49. 转贴于

[4]王兰,汪涛.腹膜透析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7):546-547.

篇6

1.1 针对具体病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血液循环障碍,不能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使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损伤,这种损伤是由于压力,剪切力或身体与接触表面的摩擦力等因素造成的。老年科卧床病人反应力、活动能力、营养、感觉功能较差,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等危险因素[1],因此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问题需要循证。

1.1.1 对高危人群的评估方法。

1.1.2 如何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1.1.3 如何变换。

1.1.4 如何营养支持等。

1.2 根据所提出问题,全面收集有关证据。根据提出的问题检索关键词,系统寻找国内关于褥疮预防方面的文献,在我国“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出相关文献5篇,作为分析评价用。

1.3 文献分析与评价。目前对褥疮的预防措施,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不同的病房,都存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文献,我们组织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等,做出具体的评价,最后从5篇文献中确定结论。

1.4 用最佳证据,制订护理措施,对褥疮高危组人群的评估,用临床判断来预测褥疮发生的危险性及预后是目前最佳的方法

1.4.1 对病人褥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科学地诊断,可极大地减少护理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而就能提高预防护理的有效性[2]。

1.4.2 变换的护理。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应保持床铺与病员呈45°角,背部垫一软枕,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避开了粗隆部的骨隆突处。病情不允许翻身者,可酌情采用15°~30°角之间的着力而改变,以缓冲对长期受压部位的压力[3]。对半卧位应注意床铺倾斜的角度45°,以避免在床铺之间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使皮肤完整受损。

1.4.3 褥疮好发部位的护理。

1.4.3.1 好发部位涂抹凡士林使其形成封闭性油膜,其机理是它能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少皮肤的擦伤[4]。

1.4.3.2 在骨隆突处使用茶叶垫其机理是茶叶垫膨松,透气性强,使身体局部与外界环境气体得到充分交换,具有散热功能。

1.4.3.3 避免按摩受压部位,因为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反应,因氧气供应不足引起,通常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的血液供应,连续仰卧1h后受压部位变红,更换后一般可以在30~40min内褪色,不会使软组织受损,所以无需按摩。按摩反而使皮肤的温度增高,而每升高1°能增高组织代谢和氧耗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增加了褥疮的发生率。

1.4.3.4 避免使用气圈,气垫圈的局部压迫会使血液受阻,进而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而皮肤受压9.33kPa超过2h即引起不可逆组织损害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支持疗法,给予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不能进食者行鼻饲饮食,危重患者静脉补充营养及高能量液体。

1.4.4 实施计划,评估证据。实施计划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5]。我们老年科卧床病人331例无褥疮发生。

2 体会

2.1 满足了病人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循证护理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依据,并就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可行性、广泛性等做批判性评价,最后挑选出最佳证据,并与专家意见和病人意愿相符合的护理措施,运用于临床。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促使其主动钻研业务,善于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查阅科研文献和资料,并从一系列方案中选出最适合于该患者的方案来,实施护理达到及时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际上,循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

2.3 改变了护理人员思维和行为定势。循证护理的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临床护理人员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一般先提取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并按照惯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行资料分析与评价,临床连续性和动态性观察。并结合专家经验,病人需求,拿出最有效的护理方案,所以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理凭经验和直觉的习惯及行为,能有效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拓展护理人员的思维和行为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金花.褥疮预防及治疗的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7,156(12):619~621

[2] 张雪梅,薛岚,廖再波.褥疮防治的循证证据.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44~45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51-02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P)的思想,源于工业界通过对生产线上主要关键阶段的管理,达到产品促进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早期,Shoemaker提出“将医疗照护标准化是有益处的,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并可评估病人的病程和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工具”[1]在医疗界的应用中,临床路径包融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以及质量改进思想的质量管理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后并血栓形成或持续性痉挛使管腔发生急性阻塞。病情险恶,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病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绞痛频发,诱发心律失常,从而使病情恶化甚至猝死。所以探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心肌梗塞患者的治愈率,提升治疗效果与质量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2.20±7.89)岁,对照组50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28±7.35)岁,两组间患者年龄、男女比例、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护理。试验组的病人从入院开始就进入临床护理路径:

1.2.1入院辅导:病人刚入院时病情较重,而且对环境陌生,此时要为患者提供帮助,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及人员,进行入院自理需要远远高于自理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应该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系统”――从生活护理到治疗护理,实施特别护理,医疗和护理行为完全代替自理行为。接诊护士应该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辅导,让病人及家属熟悉环境,尽可能的缩小护患距离,利用沟通技巧收集病人资料,评估并填写首次护理记录单,并将路径图放于护理病历内。责任护士严格按照路径表步骤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路径护理,对已交代的内容及时评价,护患双方签名。根据需要可反复进行评估,直到达到最终目的。

1.2.2药物治疗的护理:①根据医嘱,要按时、按量,准确及时的使用止痛,溶栓、消除心律失常等药物;②输液时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滴/分。特殊药物要遵医嘱进行;③吸氧、止痛:持续给氧,流量以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min,维持2~3d。心肌梗塞时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塞区。疼痛重时应依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④溶栓前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症;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副作用,询问病人胸痛有无缓解;⑤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以备随时使用。

1.2.3病情监测:严密监测病情,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专用护理对策。①监测心率和节律:借助监护仪作连续心电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师;②监测循环状态:测量血压、尿量、观察皮肤、脉搏,了解肾灌注和微循环状态,评估是否存在低心排出量、休克、严重缺氧;③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对外界的反应以及肢体活动的情况,了解有脑缺氧,脑栓塞等;④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⑤监测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1.2.4生活护理: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低盐、富含纤维素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急性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与此同时应注意大小便,对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存留导尿管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对于便秘患者应予以低压灌肠,以避免病人因用力排便而致病情恶化甚至猝死。

1.2.5卧床与适时活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初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但卧床时间过久也可带来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肌萎缩、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弱、褥疮及心理顾虑和精神压抑。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后,必须适时进行康复活动,以便尽快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减少和预防梗死后猝死和再梗塞的危险性。对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早日康复和预防护理并发症都有积极的意义。

1.2.6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肌梗塞患者被治愈,同时其严重性也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因此,有些患者被确诊后,往往会出现恐惧、忧郁、失望、沮丧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多与病人交流,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正确理智地对待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开朗豁达的性格,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洁习惯,能起床者酌情参加轻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活动量,但不宜做剧烈运动。要戒烟酒。病人因经济或其他原因想回家疗养,护士要遵医嘱告诉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交待注意事项,若病人出现疼痛频繁发作或程度加重,经休息或服药仍无效,应及时送院治疗,切勿贻误病情。

1.2.7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嘱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情绪稳定,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有关药物,正确掌握饮食,自我监测诱发因素及好发时间,以防复发。注意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每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路径有科主任、护士长参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完成。责任护士为主要的实施者,观察治疗情况评估,了解病人的健康知识的需求,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按路径进行实施。

1.3效果评价指标:评价效果指标包括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的测评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患者满意度测评表。

1.4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给出例数和有关的率,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篇8

2007年1月至今,我科共收治7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40~70岁。其中顽固性大咳血患者3例。经过精心护理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培训出精湛的护理急救人员。

大咳血病人的急救护理要点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防止重要脏器的损害,至少应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给药。

保持呼吸道畅通:肺结核大咳血病人常有血痰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的危险,应随时备好开口器、舌钳、压舌扳、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等器械物品,一旦出现窒息,立即将气管中的血痰吸出,若窒息不能消除,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然后再行吸痰,使呼吸通畅无阻。

立即给氧:大量咳血的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缺血缺氧,为提高血氧含量,纠正脑缺氧,并观察给氧效果,应立即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一般4~6L/分,并观察给氧效果。

急救完毕,将病人安置在单独的房间或急救室,减少探视,绝对卧床休息,大小便应在床上进行,减少搬动。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测量1次。随时观察面色、神志,建立特护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制订护理计划,为抢救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加强基础:①口腔护理:咳血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牙齿各面和舌面上的血液,帮助其漱口,清除积血,消除血腥味,减少细菌在口腔内繁殖,保持口腔清洁,使病人舒适,避免口腔炎的发生。②住院环境:要清洁、干净、舒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因大咳血时突然喷血,往往污染被服,床单以及周边的桌椅,而患者又不宜马上搬动,可用床单或卫生纸将血液污染处掩盖。还可用20%的来苏消毒水擦净床边的桌椅,倒掉痰盂中的血污,待病人病情稍稳定后再换掉污染的被服和衣服,以除去血腥味对病人的恶性刺激,使患者处在清洁,舒适的休息环境,利于病情稳定。

合理饮食:大咳血适应暂禁食,待咳血停止后可进易消化的温饮食,逐渐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增强其抵抗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诱发咳血的因素,以确保病情稳定。

篇9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目前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1],预防和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而内镜下套扎治疗已经代替了硬化疗法成为现在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最普遍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用六连发套扎器对该类患者进行了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适应症

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紧急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能迅速止血,抢救患者生命。对曾有出血患者,能有效预防出血,明显减少再出血发生率。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1)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既往有破裂出血史,行预防再出血治疗。(3)外科分流、断流术后或脾切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发及出血者。(4)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后。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术前禁食、禁水6~8小时,减少胃液的分泌。对有失血休克者及时采取抗休克处理,有肝性脑病患者先纠正至意识清醒,有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者给予大量补充维生素K,为进行套扎创造条件。取得患者的配合是EVL成功的基础。术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治疗目的、步骤、优越性(创伤小、痛苦小、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配合方法的耐心讲解,消除患者的顾虑,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取得家属的同意后,签署手术同意书,能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

2.2 术中护理 认真负责、协调分工,术中操作轻柔、敏捷,医护的娴熟配合是EVL成功的关键。协助患者摆好,插镜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进镜深度,如氧饱和度低于90%立即提醒医生,暂停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嘱患者手术过程中如有不适,可用手示意,恶心呕吐时嘱其深呼吸,并不断给予鼓励以分散其注意力。术者套扎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电视屏幕、患者情绪、面色及生命体征,防咬胃镜、防止窒息,大出血患者极有可能窒息,应保持镇静,安慰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 ]。

2.3 术后护理 术后耐心向患者说明套扎已顺利完成,使其进一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使之得到温暖,能更好地配合医疗和护理。并给予生活指导:一般术后1周为危险期,因这段时间是结扎处橡皮环脱落形成浅表溃疡的过程,此时门脉压力增高易造成再出血。应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观察病人有无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心悸等出血先兆症状,发现出血立即处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2~7)天内肢体限制活动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坏死组织过早脱落所致出血,并且要耐心反复宣教术后卧床休息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及治疗目的,确保治疗护理效果。禁饮食3天,以后进温流质饮食,宜选用米汤、豆浆等,少量多餐,术后用香油少许,以套扎的静脉,同时起通便作用。两周内达到进软食,嘱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忌食刺激性食物,等以防止诱发出血或穿扎。密切观察呕血与黑便的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的症状,准确记录出入量。

2.4 预防并发症护理 术后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有效复苏,根据病情掌握液体量及速度,合理安排输入顺序,严防血容量过多而引起门脉压升高而再出血。取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减轻腹压,减少胃酸,胆汁返流,准确应用抑酸剂,避免胃酸刺激套扎创面引起再出血; 严防饮食不当导致术后再出血。

3 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和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如出现呕血或便血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立即就近就诊。在套扎的第一年,每3~4个月应做内镜复查,一旦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应再次行套扎术以避免出血的发生。

篇10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表皮或真皮全部受损,穿入皮下组织,但尚未穿透筋膜及肌肉层为Ⅲ期压疮。一旦发生较难治愈,如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响康复,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防治褥疮是护理临床中的一大难题,更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褥疮的治疗,目前提出湿润疗法[1],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伤后愈合。我科三年来使用溃疡贴+溃疡糊+清创胶治疗Ⅲ期压疮,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3月共收治褥疮患者12例,年龄在45~91岁有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引起褥疮、下肢截瘫患者以及创伤后未及时处理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创面等病程在4周以上,部位:尾骶部6处,髋部5处,踝部4处,足跟部4处,肘部2处,足背部2处。面积最小者4cm×3cm,最大者18cm×15cm。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处理

若压疮面积较小,没有感染,可采取勤翻身,保持局部不再受压,定期变换患者,局部用烤灯照射2-3次/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若压疮面积较大、较深,有感染者,采用手术方法或祛腐之品将溃疡表面坏死组织清除,并给予全身营养支持疗法,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2.2 清创

对10例压疮患者先给以3%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擦洗溃疡表面,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将无菌纱布擦干伤口水分,用棉签将清创膏均匀涂在溃疡创面上,最后外敷增强型溃疡贴,初期每日一次,分泌物减少后减为隔日1次。直至坏死组织从创面脱落、创面呈红色。

2.3 促进肉牙组织生长

当坏死组织脱落后同样使用生理盐水溶液擦洗创面,将溃疡糊填充伤口,外敷增强型溃疡贴,每周更换二次,直至创面愈合。

3 疗效观察

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本组12例16处压疮中愈合23处,治愈16处,好转5处,无效2处。有1例无效系91岁男性患者全身瘫痪,长期卧床,重度营养不良,使用清创胶一周后坏死组织未清除,后因家属放弃治疗患者全身衰竭死亡。值得介绍的是1例女性糖尿病患者左足背及左足趾坏疽发黑发臭多月,经常规换药无效,由于患者及家属受折磨太久要求尽快行截肢手术,后经我们劝说使用清创胶进行自溶坏死组织,然后使用溃疡湖与溃疡贴,2周后创面有明显好转,1月后康复出院。

4 讨论

4.1 压疮在医院的发病率为3%~14%,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失,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正确评估褥疮相关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是提高护理效果的关键。在褥疮的防治中适时的变换是最基本的方法。采用适时的减压装置是减轻压迫的关键步骤,使用气垫床的患者,有80%从中获益。

4.2 局部治疗及护理

褥疮的局部治疗方法很多,有物理疗法、中西药外敷、外科治疗及其他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治疗褥疮的方法是吸收和排除伤口渗液,尽可能保持创面干燥,以防止感染。这种方法可使伤口脱水、结痂,达到痂下愈合目的。在痂皮中混有一些表皮细胞,这些细胞被迫移向干燥痂皮下深处。痂皮是创口愈合的天然屏障,表皮细胞在痂下移动缓慢从而延长了愈合的过程。(2)新式疗法,理论依据:将敷料粘贴在组织溃烂且渗出液较多的潮湿伤口表面,能吸收过多的伤口分泌物、毒素、坏死组织,提供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保持肉芽组织湿润,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和血管增生,增进了伤口愈合过程。敷料: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溃烂选择相应的敷料。如增强型透明贴敷料、增强型溃疡贴等。

4.3 溃疡贴+清创胶+溃疡糊治疗的优点

增强型溃疡贴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有中度渗液吸收能力;(2)弹性好,具自粘性,易于固定;(3)表层半透膜,透气防水,阻隔细菌入侵。它使伤口愈合较快;换药时病人不痛;明显缩短护士的工作时间。而清创膏能有效清除坏死腐烂组织,内聚性好,更换时容易清除。溃疡糊为肉芽组织再生剂,填充伤口腔隙,为伤口周围组织提供支撑,吸收渗出液。溃疡贴联合清创胶、溃疡糊在治疗Ⅲ期褥疮方面能促使机体达到抗菌消炎、肉芽组织再生及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的作用。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

4.4 预防压疮重在预防

4.4.1避免局部受压过久

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者,要经常变动,使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地减轻压迫,一般长期卧床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者半小时变换坐姿一次,并可在骨隆突处和易受压部位垫橡胶气圈、棉圈、水袋等,使受压部位悬空。

4.4.2 避免局部皮肤刺激

内衣柔软、透气,保持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整、无皱折、无碎屑;对大小便控制不住的人、经常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被单;在家庭使用尿片者,必须保持尿片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4.4.3 避免局部皮肤擦伤

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参考文献

篇11

结论:在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9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35-02

在运用腹膜透析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细菌入侵极易引发并发症,而腹膜炎是较为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2]。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为32岁,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平均年龄56.3±2.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基本注意事项,每月定期进行标本采集,随时观察病情发展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相关内容,并通过宣传图册、影音视频等传播工具,对患者进行透析操作技术及腹透管的护理指导,使患者可独立完成透析的各个步骤,并可进行常规腹透管护理操作。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重要性的讲解,使患者注意观察并发症发生及透析排除液体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1.2.2.2 饮食护理。患者应严格注意饮食,多食用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食物。蛋白质食品,如,鱼、瘦肉、鸡蛋、牛奶等,避免食用豆类及豆制品;维生素食品以水溶性维生素为主,包括叶酸、维生素C等,虾皮、骨头汤等含钙量丰富的食品也应多食用;同时,应不可食用动物油脂,要多食用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脂。因透析会影响患者体重,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等情况,因此,应适量补充钠、钾。

1.2.2.3 心理护理。因腹腔透析患者承受着病痛折磨,且由于病情不可逆及昂贵治疗费的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病人情绪会受到一定影响,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以及腹膜炎发生率做出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其中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对比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观察组共32例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腹膜炎,发生率为6.2%;对照组共32例患者,其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腹膜炎,发生率为21.8%,观察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龄23岁-72岁。其中硬膜外血肿19例,硬膜下血肿26例,脑内血肿22例,脑室内出血17例,均行微创清除术,术后存活83例,死亡1例。83例术后随访,根据病人ADL分级,完全恢复生活能力52例,占63%;部分恢复生活能力15例,占18%;扶拐能力12例,占14%;卧床不能自理4例,占5%。

2 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2] 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的严重性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微创手术的方法、优点,消除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配合;神智尚清的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同时介绍成功手术的例子,给予患者勇气,让患者充满信心。

2.1.2 术前护理准备 认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术前平抬患者,头部给予冰袋枕头,适当固定,避免震动;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术前备皮、导尿、备血、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CT定位扫描,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

2.2 术后护理

2.2.1保持颅内压稳定 颅内压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我院经过多次实践及密切观察采用了以下步骤:首先 绝对卧床,头部抬高15~30°, 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于躁动患者为严防其手抓引流管,应加床档及保护带约束其双手;其次 如果复查CT必须搬动病人时,应采用拆卸式担架,头部与躯体保持一条直线,保持头部固定,并暂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波动过大;第三 严密监测颅内压动态变化,使颅内压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最后 按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及脱水剂, 使颅内压平稳下降;在血肿液化及冲洗过程中, 推注药液或生理盐水要严格剂量,并遵循等量置换原则;平稳控制引流速度,可以适当夹管,控制引流速度,防止颅内压大幅波动,导致患者不适。

2.2.2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导管,采用冰枕减少头部活动;用约束带固定双手,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滑脱。(2)严格按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3)单纯血肿引流时应采用低位引流的方式,确保引流通畅,脑室内血肿引流时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放在离穿刺点高15cm处,可维持一定的引流速度及量,以避免过高则引流不畅,引起颅内压增高, 过低则引流过快, 会使颅内压过低造成再出血。(4)防止管腔阻塞,每日行颅内冲洗3次,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堵塞,如果出现血凝块阻塞不可盲目负压抽吸,应用尿激酶2万u加生理盐水5ml注入引流管,夹管2h,使药液充分发挥作用,使之液化,操作过程中需遵循无菌操作,以防感染。(5)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若CT检查血肿基本清除,可以夹管24h,观察颅内压情况、病情平稳后再拔管,拔管后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以防感染。

2.2.3 引流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1)瞳孔意识的观察,意识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如发现异常应尽早处理以免发生脑疝。 2)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3)生活方面的护理 包括口腔护理、会阴护理、鼻饲管(气管插管)的护理,以及肺部的护理,采取擦洗、消毒、引流等方式,防止感染以及并发症的产生。3)心理护理:脑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意识及肢体功能障碍,往往容易引起恐惧、悲哀、孤独等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情况采取诱导、开导、解压等方式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并与家属共同努力,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病人症状往往较重,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发热、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疮、泌尿系感染等,针对不同病情做不同的预防及护理,促使病情好转。

2.4术后功能锻炼与出院指导

病情好转后,应及时进行瘫痪肢体按摩和活动,循序渐进,合理饮食,定期复查血压,如有不适及时复查。

3 小结

经过对84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引流术护理的学习和体会,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治疗方案,严密细致的观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康复训练等,使得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院领导、医生、病人家属的好评。看到病人高兴的出院,给我们说谢谢的时候,真的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信任和肯定,也是鞭策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为了病人的完全康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13

术后护理:脑出血微创术后预见性护理程序,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改变以往以医嘱备物用药据病情备仪器,采取了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如评估病人烦躁程度,有无拔管的可能,事先使用保护具,约束带,床挡。预防发热,使头部处于低温状态,使用冰袋冰敷。室内通风,温湿度相宜,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室2次,及时应用抗生素。改变了以前患者出现问题再采取措施,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提,预见性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护理服务,促进康复。

友情链接